中國結算就港股通換匯相關問題解答
中國結算就港股通換匯相關問題解答。
Q1:換匯原則是什麼?
答:目前港股通按「凈額換匯、全額分攤」的原則,即交易日(以下簡稱「T日」)日終,由本公司以當日境內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買賣港股全部應收應付資金的軋差金額向港股通結算銀行換匯,並將換匯成本按當日所有買入賣出交易應收應付資金的總額分攤至每筆交易,形成投資者的買入結算匯兌比率和賣出結算匯兌比率[港股買入交易使用賣出結算匯兌比率,港股賣出交易使用買入結算匯兌比率。].T+2日,本公司根據前述確定的換匯匯率,與港股通結算銀行完成就T日換匯交易的資金交割。
該換匯方式降低了市場整體換匯成本,並減小了對離岸人民幣市場匯率的影響; 由本公司統一換匯,投資者可獲得了適用於機構的優惠匯率。因此,一般情況下,該匯率與投資者自行換匯相比具有較大優勢。
Q2: 在整個換匯過程中,中國結算是否收取費用或賺取匯差?
答:中國結算不收取任何費用,不賺取匯差。
Q3:向市場公布的參考匯率與結算匯兌比率有何差異?
答:由於港股通交易為港幣計價、人民幣結算,而境內券商對投資者實施前端控制,投資者交易前須事先全額繳納相關資金,故港股通業務中需事先設定參考匯率,主要用於券商交易前端預凍結資金,而非用於實際結算。為避免當日匯率波動給市場帶來的結算風險,其取值範圍覆蓋了歷史上的最大單日波動範圍,目前其取值為T-1日末離岸市場港幣對人民幣即時中間價的±3%。
實際的結算匯兌比率是根據日終凈額實際換匯匯率並按買賣全額分攤原則確定的,結算匯兌比率一般都會優於前述參考匯率。即,日終清算後,投資者的港股買入交易,按賣出結算匯兌比率所計算出的、實際需要支付的人民幣,一般將少於證券公司日間按賣出參考價所計算出的金額。反之,日終清算後,投資者的港股賣出交易,按買入結算匯兌比率所計算出的、實際可以得到的人民幣,一般將多於證券公司日間按買入參考價所計算出的金額。當然,出於風險管理的需要,可能有證券公司會在參考報價的基礎上再加減一定比例來控制客戶資金,投資者應事先諮詢指定交易證券公司了解詳情。
提示投資者注意,極端情況下離岸人民幣市場發生大幅度波動時,有可能出現結算匯兌比率劣於參考匯率的結果。因此,投資者需及時關注離岸人民幣市場並查看資金賬戶餘額,防止資金賬戶出現透支。
Q4:結算匯兌比率是如何計算而得?
答:結算匯兌比率為投資者進行港股通證券交易資金及結算稅費的實際結算匯率。賣出結算匯兌比率適用於港股買入交易,買入結算匯兌比率適用於港股賣出交易,計算公式如下:
賣出結算匯兌比率
=參考匯率中間價+港股應收付凈額×(參考匯率中間價-銀行報價)/(港股買入成交金額+港股賣出成交金額)
買入結算匯兌比率
=參考匯率中間價-港股應收付凈額×(參考匯率中間價-銀行報價)/(港股買入成交金額+港股賣出成交金額)
上述公式中,「港股應收付凈額」即本公司以當日境內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買賣港股全部應收應付資金的軋差後的應付或應收凈額(應收為正、應付為負)。港幣應收付凈額與港股成交金額均包含交易與結算稅費。
由公式可見,我公司將銀行報價的價差、日間匯率的波動分攤至每筆交易。
結算匯兌比率在一般情況下將優於投資者自行換匯的匯率。以11月17日為例,投資者買入港股的實際結算匯率(即賣出結算匯兌比率)為0.79017,賣出港股的實際結算匯率(即買入結算匯兌比率)為0.79143。而當日在岸市場銀行櫃檯牌價為買入價0.7880、賣出價0.7910,離岸市場櫃檯價格更高達買入價0.7860、賣出價0.7935。可以看出,當日賣出結算匯兌比例比在按櫃檯牌價優惠0.1%,比離岸櫃檯價優惠0.4%;買入結算匯兌比例比在岸櫃檯牌價優惠0.4%,比離岸櫃檯價優惠0.7%。
Q5:結算匯兌比率計算時為何採用日間參考匯率中間價而非換匯當日即時市場匯率中間價?
答:交易日開市前,對市場公布參考匯率,主要用於境內券商對投資者實施前端控制,投資者在交易前須事先全額繳納相關資金。
按照本公司對換匯成本的分攤原則,在計算投資者結算匯兌比率時採用參考匯率中間價,可平滑交易日匯率及銀行報價的點差波動,有利於投資者於交易日鎖定日間匯率風險,通過對匯率波動及銀行報價點差的分攤,減少因匯率波動對股票市場造成的影響。若採用市場匯率中間價,上述用於分攤的部分僅為銀行報價點差。
以下案例比較採用參考匯率中間價與採用當日即時市場匯率中間價對結算匯兌比率的影響。
例,T-1日晚間,換匯銀行向本公司提供次日換匯參考匯率為:(銀行)買入參考匯率0.7760、(銀行)賣出參考匯率0.8240(假設提供參考匯率時,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中間價為0.8000).T日收市後,當日港幣清算結果為:買入成交(含稅費,包括證券組合費)300億港幣(應付港幣),賣出成交(含稅費)200億港幣(應收港幣),本公司凈應付香港市場(包括應支付給聯交所的交易稅費,以及應支付給香港結算的結算費用)100億港幣。根據清算凈額,本公司向換匯銀行做買入100億港幣的換匯交易。換匯銀行報出換匯匯率為0.8110,對應日終市場中間價為0.8040。日終市場中間價較當日參考匯率中間價0.8000上升40個基點,這是T日離岸市場港幣升值的結果。從外匯角度,有利於當日賣出港股的投資者,不利於當日買入港股的投資者。如果匯率出現反向波動,則有利於當日買入港股的投資者,不利於當日賣出港股的投資者。
據此,本公司計算整個市場的換匯成本,將其分攤至當日所有買入成交(含稅費)和賣出成交(含稅費)中,確定最終的買入結算匯兌比率和賣出結算匯兌比率。
Q6:影響投資者換匯成本的因素是什麼?
答:根據Q2中結算匯兌比率的公式可知,影響投資者換匯成本的因素為當日參考匯率中間價、結算銀行匯率報價、當日境內投資者港股通交易應收應付資金的總額、應收應付資金的軋差凈額。此外,凈額占當日應收付資金總額的比例越高(如業務開通首日強單邊市情況),銀行報價與參考匯率中間價的價差越大,買入結算匯兌比率與賣出結算匯兌比率的價差就越大。
Q7:投資者當日買賣軋差為零,為何仍分攤換匯成本?
答:根據港股通換匯原則,若同一投資者當日有買入、賣出兩個方向的成交,則須同時採用買入結算匯兌比率與賣出結算匯兌比率,在相應方向進行核算。故可能導致部分投資者雖然當日買賣軋差為零,仍須分攤換匯成本。
將換匯成本在每筆交易間分攤而不是以投資者為單位凈額軋差進行分攤,是由於港股通「港幣計價、人民幣結算」的原則。也就是說,投資者用人民幣買到港幣計價的資產(股票),賣出港幣計價的資產(股票)後得到人民幣,均含有換匯的邏輯,投資者當日買賣軋差即使為零,也應按買入/賣出全額分攤換匯成本。當然,也因此可能享受本幣升值帶來的收益。以滬港通開通首日(17日)為例:
當日買入、賣出結算匯兌比率分別為0.79143、0.79017,如當日投資者買入成交1萬元港幣(應付人民幣7901.7元)、同日賣出成交1萬元港幣(應收人民幣7914.3元),不考慮稅費傭金因素,該投資者因本幣升值獲利12.6元人民幣。
在現有三方存管制度下,投資者即使交易港幣計價的港股,也需要按每筆交易計算出應收/應付人民幣資金(包括稅費明細)。如以投資者為單位凈額軋差進行換匯成本分攤,則需要對應每個投資者計算其適用的買入/賣出結算匯兌比率,才能計算出每個投資者每筆交易應收/應付人民幣資金(包括稅費明細),交易、結算系統和券商櫃檯系統設計將極為複雜。
(責任編輯:DF062)
推薦閱讀:
※兒童心理問題需及早干預
※尋釁滋事罪若干問題探析
※關於墓的問題
※索達吉堪布回濟群法師有關藏傳佛教的十九個問題(八)
※如何解決十二方位的實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