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0)賀敬之的新古體詩賞析

     賀敬之是我國現當代著名的文學家。由他主要執筆的新歌劇《白毛女》、新詩《回延安》《放聲歌唱》《桂林山水歌》《雷鋒之歌》是眾多文學愛好者所熟知的。進入新時期後,賀敬之長期擔任文化宣傳部門領導職務,工作需要他寫了大量文藝理論著作,極少再寫新詩。不過他採納了另一種詩歌樣式——新古體——創作了大量詩歌,是值得詩歌愛好者一讀的。

登延安清涼山

我心久印月,萬里千迴腸。

劫後定痂水,一飲更清涼。

    注釋清涼山上有月兒井」,井旁有印月亭自亭邊透過石縫下看十餘丈有月影自水底湧出。「定痂泉為清涼山又一景相傳有僧割己肉救飢鷹傷口不愈來此泉一洗而結痂因以名之

    評析詩人1956年寫過一首有名的新詩回延安》,26年後又寫了這首新古體詩表現的是他十年浩劫受到嚴重心靈創傷後回到延安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念前兩句寫遠在萬里之外對延安每日千迴腸的思念也可理解為詩人對革命真理的不懈追求後兩句寫經歷-文-革-劫難後重回延安得到感情上的撫慰也可理解為來此後精神上又得到一次洗禮詩人在表現這些體驗感悟時藉助與佛教有關的眼前風物從中得到啟發賦風物名稱以新義顯得詩味盎然如果說新詩回延安是以激情取勝那麼這首新古體詩登延安清涼山則是以獲得思想上境界取勝正所謂少年才氣發揚」、「晚年思慮深沉。  

望石老人礁岩其一

觀海喜見潮,聽松樂聞濤。

風雨尋常事,石老解逍遙。

    注釋:青島市區東瀕海有一巨大礁岩,形如老翁,當地人稱之為石老人。

    評析:這首詩借詠物抒發不怕驚濤駭浪的情懷。一切都是站在「石老人」方面說話,寫它立在海邊看慣了海中漲潮,也聽慣了岸上的陣陣松濤,總之它習慣於戰鬥生活,在戰鬥中獲得人生樂趣。「石老人」不過是海邊一礁石而已,詩人是移情於石,借石喻己,「我」與物化為一體了。莊子在《逍遙遊》里寫了一個「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大鵬形象,「石老解逍遙」正是解大鵬逍遙旨意,即在風雨中獲得自由。

游嶗山

黃山盡美恐非美,山川各異似才人。

嶗山遜君雲如海,君無嶗山海上雲。

    評析:這首詩是宋詩寫法,以理趣勝。詩題為游嶗山,卻無對嶗山自然景觀的具體描寫,竟由觀山水引發出一段如何評價事物的真理性的思悟。詩人把黃山同嶗山景觀作一比較,批評了形而上學絕對化的見解,認為物無全美,人無全才,任何事物都有所長也都有所短。後兩句可同宋代詩人盧梅坡寫梅的兩句詩「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相媲美。其詩顯示出哲人睿智,充滿著辯證法的光輝。 

過鏡泊湖

君心未眠奔地火,曾誤君名為靜波。

心托明鏡非冥靜,日運月行此中泊。

    注釋:關於「地火」,魯迅在《野草?題辭》中曾寫道:「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日運月行」,從曹操詩《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變化而來。

    評析:看題目應是遊覽之作,詩人偏對湖的成因與名稱思考再三,竟寫成自明心跡的詠懷詩。前兩句寫此湖系火山爆發形成,平靜外表之下掩蓋著的「地火」,實詩人人格特徵之一方面,外貌溫文爾雅,內心火熱,對革命事業無限熱情。後兩句圍繞「鏡泊」二字,寫湖水明潔如鏡能容下日月運行,實詩人坦白廣闊襟懷的展示。這首詩抓住湖名生髮詩意,全用議論不用一句描寫,借物(湖)展示的是詩人的人格追求。

陽朔風景

東郎西郎江邊望,大姑小姑秋波長。

望穿青峰成明月,詩仙卓筆寫月光。

    注釋:東郎山、西郎山、大姑山、小(玉)姑山、明月山、卓筆峰,均為陽朔境內灕水兩岸之風景點。卓碧峰相傳為李白之筆所化,實則李白未來過此地。

    評析:詩人抓住六座山的名字聯繫人情展開豐富想像,以人情寫景,是這首詩最大的特點。由地名而生髮想像,先寫兩對情人痴心相望,再寫痴心相望的「秋波」如此神奇,最後寫「明月」吸引李白寫了那麼多有關月光的詩。完全是空中翻轉,愈轉愈奇!成語有「望穿秋水」,詩里來了個「望穿青峰」,「明月」可以理解為青峰上圓月狀透亮的山洞,也可以理解為情侶們傳送「秋波」的眼睛。「望穿青峰成明月」可謂神來之筆!

游九寨溝

銀峰雪谷會眾神,重海疊瀑醉客心。

我行步步白髮減,彩池一照少年身。

    注釋:「五彩池」,為九寨溝最絢美景觀。

    評析:此詩以虛筆取勝。首句寫山,突出山高積雪常年不化,蔚為壯觀;用「銀峰雪谷」一筆勾勒,不作細筆描繪,緊接著以「會眾神」玄虛之筆渲染,山之高盡在想像中。次句寫水,突出水多,以「重」、「疊」二字形容之,水之形態與酒同,故以「醉客心」抒情之筆承接之。一個「醉」字又引起下面詩句,所謂「我行步步白髮減,彩池一照少年身」,豈非醉中人之神態耶?

 

長白山天池短歌十首選二

仰觀懸河來遠天,滔滔史卷並詩篇。

幾經炎涼解深意,讀瀑凝思天豁前。

    注釋:天池水流經天豁峰,下注為大瀑布,再以下稱「二道白河」,為松花江源,水溫低寒,傍其右有溫泉群,水熱近沸點。

    評析:面對瀑布彷彿在讀萬卷史書,聽其濤聲彷彿在讀萬行史詩,觀其水往遠處流去,想到這水中有冷有熱彷彿與一個人人生經歷相似,站在天豁峰前黙思良久,突然豁然開朗,恍然大悟!這首詩寫出對瀑布作形而上思考的結果,是對自然、歷史、人生規律的思考,是精神世界的飛升。這首詩告訴我們:世路曲折坎坷,人生境遇有冷有熱!

半生常飲未深醉,縱有千喜與萬悲。

為籌環球大同宴,來傾天池試醉歸!

    評析:先言自己飲酒即使大喜大悲之日也不曾縱酒而醉,反襯下文要表達情感非同一般,所謂欲揚先抑。後邊作大同時代之暢想,傾天池之水之幻想,一醉而歸之痴想,豈非醉語而何?此醉語正是詩人至情至性自然流露,是有肝膽者,是不忘革命「小八路」天真之表現。其江山關切情懷的指向是未來的共產主義。。 

登泰山南天門即景

此境天生抑人生?相遇竟在不遇中。

月觀峰上觀落日,日觀峰下逢月升。

    注釋:時值中秋節前二日,作者登上南天門時恰見日、月正東西相望。

    評析:這是一首借景說理詩。登上泰山南天門來到月觀峰偏偏見到落日,登上日觀峰又見到月亮從東方升起,詩人從這當下即得的現實境遇中偏偏悟出一點永恆的東西,產生一種欲把握無常的願望,或者說這是一種禪意吧!「相遇竟在不遇中」是說人的主觀追求和客觀規律難以完全符合。既然如此,人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追求所得。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就達到了得而不喜、失而不憂的人生境界。

登岱頂贊泰山

幾番沉海底,萬古立不移。

岱宗自揮毫,頂天寫真詩。

    注釋:岱宗即泰山,古人以為諸山所宗。

    評析:前兩句寫出泰山形成史,幾番滄海桑田終於崛起,豈是一般力量所能動搖?在這「沉」「立」之間,領悟到泰山偉大所在,詩人把自己的領悟變成比喻寫出:泰山就像一支巨筆,它上指天空在揮寫人間第一等詩!贊泰山實則袒示自我胸懷,闡述自己人生價值取向,詩人與泰山已化為一體。他仰慕泰山,勉勵自己在當時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鬥爭中,堅持正確原則、頂住上下左右壓力而不為所移,其品格本身就是在寫一首不無悲壯的詩。 

莫干山二章

莫干風

信哉莫干風,沐我心清平。

數竹皆有節,訪劍未折鋒。

 注釋:莫干山有古越國幹將、莫邪鑄劍池。

莫干峰

雄哉莫干峰,恍若見陳公。

拍案喚舊部,蕭蕭萬馬鳴。

    注釋:抗日戰爭時期,莫干山為陳毅領導的新四軍戰鬥地區之一,現山頂建有陳毅詠莫干山之詩碑。   陳毅另有詩句:「此去泉台集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評析:前一章借莫干山之風讚美革命者的道德風範,後一章借詠莫干山峰之雄偉引出對一代偉人陳毅的懷念。兩章詩,一章詠風,一章詠峰;一寫集體風範,一寫個人豪氣;一用比興,一用賦法;一以韻味勝,一以氣勢勝;一發人深思,一添人英雄膽氣。此中寫作奧妙值得細細領會。

 

           富春江散歌二十六首選三

西湖波搖連夢寐,千里秀美複壯美。

山迴水洄少壯回,鷺飛瀑飛壯思飛!

    評析:這首詩寫觀賞西湖的感受。首句借夢寫西湖水之美,眼見「波搖」與「夢寐」相連,西湖的秀美處盡概括出。緊接著推出西湖壯美的一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這首詩中「壯」字三次出現,足見詩人的審美取向與前人不同。「山逥水洄少壯回」,寫出山與水的迴旋之勢,「迴」、「洄」、「回」三字連用是力量的體現。「鷺飛瀑飛壯思飛」,寫的是飛動之勢,三個「飛」字連用是速度的顯示。這後兩句將自然與人的精神活動一起寫,寫出了兩方面共同創造的壯美境界,這是前人西湖詩中沒有寫過的。

車窗船頭望如痴,可在大痴畫卷里?

朱墨春山新詩意,富陽新紙寫淋漓。

    注釋:大痴,即元代大畫家黃公望,號「大痴道人」,傳世名作有長卷《富春山居圖》。1933年,魯迅詩《贈畫師》:「願乞畫家新詩意,只研朱墨作春山。」富陽土紙歷史悠久,改革開放後技術改進造出質地甚優的宣紙。

    評析:首句一個「痴」字寫出人的沉醉狀態,人彷彿在大痴畫卷中行。人望如痴,恰如對大痴所作《富春山居圖》,可謂比大痴更痴。「痴」,也形容人進入藝術創作時的精神狀態,「朱墨春山新詩意」系從魯迅詩變化而來,藉以表達詩人對如畫江山的獨特感受。此「新詩意」,聯繫當時國際大環境,也暗含對國家前途的關切,即所謂隱憂。「富陽新紙寫淋漓」,望江山如畫詩人如痴,不僅具有新詩意的詩一首首寫出來,而且產生了書法創作的強烈慾望。

十五

煙雨樓頭南湖心,長河水源白雲根。

窗開萬廈須兩手,挽此雲水凈埃塵。

    注釋:嘉興南湖湖心島上有煙雨樓,黨的一大秘密從上海移至南湖,在遊船中繼續進行。嚴子陵釣台隔江相對有蘆茨村,為晚唐詩人方干故里,因范仲淹賦詩稱此為「白雲村」,後人遂雅稱之為「白雲源」。

    評析:這首詩高明之處在於成功運用了賦比興相結合的手法。詩中有實物實景的描寫,如「煙雨樓頭」、「南湖」、「長河水」、「白雲」,以及兩手開窗、水凈埃塵等,這是賦法。所有這些又都有比興義:首句比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無產階級革命傳統;次句比喻中華民族文化傳統源遠流長;第三句比喻必須兩個文明一起抓;末句暗喻用正確的東西去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污染。在表現這些思想時用詞極其準確、巧妙,如「頭」、「心」、「源」、「根」。

大觀西湖

大觀西湖識壯美,九天峰飛仰岳飛。

于謙青白懸白日,千秋碧水接蒼水。

    注釋:杭州西湖畔有民族英雄岳飛、于謙、張煌言之祠堂、故居、墳墓等遺址。    岳墳不遠有飛來峰。    于謙詩:「要留青白在人間。」「青」作「清」。    張煌言,字蒼水。

    評析:詩人獨具慧眼,在《富春江散歌》之五指出西湖秀美之外還有壯美。在這首詩則指出壯美更表現在民族正氣上。「大觀西湖」即不拘於西湖小景,而是看到西湖中愛國志士遺址與大自然景觀的壯美與崇高的關係,進一步寫出自然的壯美與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統一;看到了山峰向天外飛去敬仰岳飛,看到了于謙的精魂化作了白日高懸,看到這千年碧水永遠與蒼水相連。在構思時充分運用三位古人人名與有關詩句,找出它們與自然物象聯繫,熔鑄出新的詩意。

詠黃果樹大瀑布

為天申永志,為地吐豪情。

我觀黃果瀑,浩蕩共心聲。

怒水千丈下,破險萬里征。

誰悲失前路,長流終向東。

    評析:這是一首借詠物以詠懷的詩,詩中瀑布已是詩人人格的外化,詩人在瀑布中看到自己的一生追求。從整體看,此詩從頭至尾以鋪陳之法把瀑布從外觀到流向全面寫出,完成了題目的規定;從局部看,每一句凡涉及瀑布與有關事物都有比喻之義,或表現詩人對現實的深思和憂思,或表現革命者應有的壯志與豪情。例如頭兩句,從詠物角度看,是寫瀑布高高懸在天地之間;從詠懷角度看,是詩人表白一貫奉行的創作原則,為「天」(革命)為「地」(人民)而歌唱。

                 賀敬之的新古體詩                          

  1 何謂新古體詩?其詩體意義是什麼?這是首先要明確的。

  在《賀敬之詩書集·序言》里賀敬之曾作說明,他說他「用的這種或長或短、或五言或七言的近於古體歌行的體式,而不是近體的律句或絕句。這樣,自然無需嚴格遵守近體詩關於字、句、韻、對仗,特別是平仄聲律的某些規定」, 「不同於近體詩的嚴律而屬於寬律罷了」。 「或五言或七言」是指句式整齊的古體體式。在古體詩中還有雜言一類,字數多少不等,在參差不齊的句式中體現詩的旋律之美,李白就是寫這類雜言古風的高手。收在《賀敬之詩書集》里的完全是句式整齊的五言、七言古體體式,《賀敬之詩書二集》則有了雜言古體,還改造了本屬於格律詩的詞曲體式,取其「特殊的語感、節奏、氣氛和情勢」,不受嚴格格律限制,這就成為一種新型的雜言古體了。賀敬之把運用這兩類體式創作的詩歌統稱為新古體是完全可以的,不必有什麼異議。

  之所以在古體前冠以「新」字,是因為古人運用古體寫詩「幾乎完全是古代散文的語法」 「詩人們只是像做散文一樣,字的平仄聽其自然」;而賀敬之是採用古體作基本體式,既用古體散文語法造句,也用現代散文語法。賀敬之本是寫新詩的高手,在創作新詩時外國詩歌的形式,陝北信天遊民歌,古典格律詩的一些手法他都借鑒過,現在採用古體不能不把這些因素帶入詩中。總之,賀敬之是在試圖創造一種以要求寬鬆古體體式為主而又能夠容納古今中外詩歌之長的詩歌樣式,這是適應現代生活節奏極富彈性的詩體,這也是新古體詩不同於舊古體之處。

  賀敬之為什麼採用這種詩歌體式創作呢?這應當從「五四」以來詩歌發展談起。

  在「五四」精神鼓舞下,郭沫若學習美國詩人惠特曼自由體形式寫出《女神》這個集子大部分,奠基了自由體新詩的統治地位。新詩取得的成績當然不能低估,但是新詩太散太自由不成形難以讓人記住,嚴重脫離漢語傳統致使它脫離了廣大群眾,甚至出現了寫詩的人比讀詩的人還要多的譏評。

  自由體新詩還受到了舊詩的嚴重挑戰。毛澤東的詩詞創作驚動中外詩壇,讓人們對舊詩刮目相看。人們認識到「五四」以來對舊詩持否定態度是不對的。舊詩充分運用漢語的特點,紮根在民族傳統之中,確實有新詩所不具備的優點,以至於新詩大家郭沫若、臧克家晚年也寫起了舊詩。現在寫舊詩的人越來越多,甚至超過寫新詩的人數。但是舊詩格律掌握之難在現代文化環境中尤其突出,一個青年能夠熟練運用格律並能寫出好詩來,恐怕需要十幾年的光景,到那時恐怕已經失去寫詩需要有激情的歲月。所以毛澤東說:「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題材束縛思想,又不易學。」說這話不久他又說:「我反正不看新詩,除非給100塊大洋。」雖發自幽默,卻看出毛澤東已感到選擇中國詩歌發展道路的艱難。

  毛澤東對中國詩歌的發展曾提出「新詩要在民歌和古典詩歌的基礎上發展,應當追求:「精鍊、大體整齊、押韻」。那麼具體說來這條道路應該如何走呢?

  從古典詩歌中古體詩系統出發寫新古體應該是一條寬廣之路,因為它尊重漢語的特點,又避免嚴守格律的束縛,給人以相當的自由,又有容易遵守的限制,又不至於因追求自由流於散漫。

  事實上這種詩體已有人寫得極為成功,請讀下面幾首詩: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就義詩》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陳毅《冬夜雜詠·青松》    

  欲悲鬧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天安門詩抄》    

這三首流布甚廣的詩並不屬於近體詩的絕句,而是屬於古體詩的絕句,它們無疑是天地間第一等好詩。陳毅是有名的元帥詩人,翻一下他的詩詞集,集中五言、七言者,按近體要求不符,按古體要求恰如其分。陳毅也是較早主張寫古體詩的,1962年春節詩刊社舉行座談會,朱德、陳毅應邀參加,陳毅在會上發言說:

  「我寫詩,就想在中國的舊體詩和新詩中取其所長,棄其所短,使自己寫的詩能有些進步。」

  「『五四』以來的新文學革命運動,提倡詩文口語化,要寫白話文,作白話詩,這條路是正確的。但是不是還有一條路?即:不按照近體詩五律七律,而寫五古七古,四言五言六句,又參照民歌來寫,完全用口語,但又加韻腳,寫這樣的自由詩、白話詩,跟民歌差不多,也有些不同,這條路是否走得通?」 

  陳毅寫五古七古的主張賀敬之應當是注意了的。今見賀敬之寫的最早新古體詩,恰好是1962年詩歌座談會後一個月,即廣州歌劇話劇兒童劇座談會後所寫《南國春早》二首,這兩首詩與1979年所寫《訪日雜詠·訪大阪》一樣極得陳毅詩神韻。

  可以這樣說在現代詩史上,寫新古體詩是陳毅開其端,賀敬之繼其後,他們是在郭沫若、毛澤東外走詩歌創作的第三條道路。  

                               

  2 其實運用何種詩體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寫出無愧於時代的詩情,「詩人比任何人都應該是自己時代的產兒」,我們仍然相信別林斯基這個鑒定詩人的標準。

  賀敬之在建國後曾用新詩歌頌了毛澤東時代,現在則是用新古體詩全面反映了新時期以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合理性、艱巨性。賀敬之在這階段新古體詩里熱情歌頌了黨領導的改革開放事業。1979年他率中國京劇團百人赴日本訪問,來到周恩來詩碑下放歌「再誦『蹈海』句,四化千帆發。」來到煙台看到整個山東像「神駝待飛飲碧海,向天大道此日開。」登上珠江口桂山島,小島今昔巨變引發他對改革開放事業產生的豪情,他高唱「情蘸南海如潑墨,寫我百年兩騰飛。」把新時期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毛澤東領導的創建新中國事業相提並論,認為這是一百年來中華民族兩次騰飛,有同樣重要意義。

  翻開他的古體詩集目錄,諸如「××行」、「××吟」組詩標題觸目即是,工作需要賀敬之到過祖國很多地方,他像一個行吟詩人走在山水之間,他為祖國的山河描繪出一幅幅壯麗的圖卷,山光水色也攝下了詩人的蹤影。山水激發詩人豪情,詩人也為山水增色,山水因詩人題詠增添了文化內涵。在這些詩篇里詩人表現出他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也表現出他對這塊土地前途的嚴重關切。《富春江散歌》組詩26首是其代表作,寫於1992年5月,當時詩人重病後出院赴杭州療養而有富春江之游。在這組詩中固然不乏「千里秀美複壯美」的描繪,然而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時事給詩人帶來的憂慮,極少留連山水的歡樂。第三首為全組詩確立了基調:

  平生總為山河醉,非酒醉我萬千回。

  三江澄碧今痛飲,不借韓囊岳家杯。

這是以否定的方式點出自己的愛國情懷,其意是我的愛國之情不像岳飛、韓世忠借飲酒表現,而是借歌詠祖國山河去體現。詩中點出范仲淹的憂樂正是他內心世界的展示。他每到一個景點總能引出他對現實的關懷,詩思在歷史——現實——未來中馳騁,他一邊觀賞山水,一邊對古今正反人物給予評說,把山水詩寫成了政治山水抒情詩。當是時,蘇聯剛解體不久,國內外敵對勢力正甚囂塵上,作為革命者的賀敬之沒有多少遊山玩水的閒情逸緻,更多的是對國家前途、國際共產主義命運的關注。

  可貴的是在組詩最後,詩人對未來仍表現出堅定的信念:

  壯哉此行偕入海,錢江怒濤抒我懷。一滴敢報江海信,百折再看高潮來。

      詩人畢竟是共產主義者,他的憂患不同於封建社會進步的士大夫,他的這些寫在中國大地上的詩是以中國革命作為凝聚點的,江山關切情懷的指向是未來的共產主義,他在《長白山天池短歌》中就寫道:

  平生常吟未深醉,縱有千喜與萬悲。為籌環球大同宴,來傾天池試醉歸。

  寫《白毛女》時的賀敬之熱情地迎接這場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革命,寫出革命的必然性;在《放歌集》中他歌頌這場革命的崇高;新時期的賀敬之以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眼光審視著這場偉大而又艱巨的革命,堅定地實踐著他的創作理念。

  還要看到詩人大部分新古體詩創作是在進入老年以後,這也決定了它們與詩人成名新詩不同。錢鍾書有一句名言:「一生之中,少年才氣發揚,遂為唐體,晚節思慮深沉,乃染宋調。」說是名言是因為他揭示出自古以來詩人創作的一個規律,賀敬之也受這個規律的制約。較之於《放歌集》及以前新詩,新古體詩充滿了理性色彩。本來賀敬之是一個擅長抒情的詩人,然而進入老年後,愛在詩中發起議論來,如在《游石林》一詩中他借景說理大談人生觀,闡述對個人與集體關係的正確看法,「結群基一我,眾我成大群。主、客二體合,個、群互為存。」接著又批判起種種惟私論來。

  他的一些說理詩寫得十分精彩,充滿著理趣,如:

      黃山盡美恐非真,山川各異似才人。嶗山遜君雲入海,君無嶗山海上雲。(《游嶗山》)

  此境天生抑人生?相遇竟在不遇中。月觀峰上觀落日,日觀峰下逢月升。(《登泰山南天門即景》)

《游嶗山》應是觀山水忽悟與文藝理論批評道理相通,遂產生一段如何評價任何事物的真理性的議論。詩人登泰山一口氣寫了六首詩,五首皆蘊藏可以言說的道理,惟這一首讓人不易明說道出,又讓人覺得詩味盎然,似乎流露出一種「禪意」來。在全部古體詩中,顯示出哲人睿智處的甚多,充滿著辯證法的光輝。這些詩與宋代一些以理趣見長的詩放在一起,一點也不遜色。

  賀敬之要求「作為詩人,不是我們自己有多麼了不起,而是我們用語言用聲音多少寫出了一個民族的振興,多少從某一個方面寫出了世界革命的歷史進程」。賀敬之是帶著巨大的歷史責任感寫詩的,他的感情總是與革命事業連在一起,集中有惟一一篇算是愛情詩的《洞房留影》,寫他與夫人柯岩的婚姻經歷,也是與時代「風雨聲」相連,作了三十六載的夫妻與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同步!

  完全可以說賀敬之的新古體詩是中國四分之一世紀的史詩。  

                 

  3 賀敬之的新古體詩對詩歌藝術的貢獻應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詩體,二詩法。

  先談詩體。

  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體制大備。明代高棅《唐詩品彙》、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兩個重要選本將唐詩劃分七大類: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五言長律、五言絕句、七言絕句。這種分類法已為明清以來一般學者所接受。前人分類根據是詩人常用詩體,不常用詩體如七言長律寫的少且無佳作也就略而不論。然而五言古絕王維、李白、柳宗元等均有佳作,一概歸到五言絕句內,失去獨立詩體意義。

  對賀敬之的新古體詩也作一下分類,統計結果是:四言古詩2首、五言古詩19首、七言古詩17首、錯綜雜言1首、五言古絕101首、七言古絕215首,還有所謂自度曲5首。共計316首,最值得注意的是兩類古絕共316首,佔百分之八十七點五。

  賀敬之大量使用古絕創作具有詩體建設意義。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學術界曾有一場關於詩歌形式的討論,結果不了了之。其實詩歌形式的確立從來不是理論所能解決的,是創作實踐才能回答的問題。賀敬之大量運用古絕寫詩取得成功為解決中國詩歌形式交出了一份答卷。他的五言、七言兩類古絕均有特色,下邊試作比較說明。

  五言接近自然語氣適於從容不迫敘事、描寫與議論,故詩人遇重大題材,有重要理念習慣以五言古絕表現,如《登延安清涼山》《詠老龍頭》《百年紀念》等等。七言比五言多二字,易表現婉轉曲折之情,集中《長白山天池短歌》《富春江散歌》為其典範代表。賀敬之擅長抒情,所以七言多於五言竟一倍多。

  詩人有時對同一題材各有五言、七言詩作,最易看出二者不同特色。如登泰山得詩六首,其中五言一首,七言五首。其五言《登岱頂贊泰山》云:

  幾番沉海底,萬古立不移。

  岱宗自揮毫,頂天寫真詩。

完全是圍繞泰山特點禮讚,側重客觀,詩人個性隱藏其後。而七言則是另一番氣象,極力表現詩人的體驗、感悟乃至於人格追求,如《日觀峰上》:

  望岳偏遇望人松,觀日卻上日觀峰。

  青松紅日對我望,齊報骨堅心透明。

全篇不離詩人自我,完全是自我人格顯示。

  概括言之,賀敬之運用五言古絕側重於再現客觀對象事理,七言側重於表現主觀情趣;五言以意長取勝,貴質樸厚重,七言以情深取勝,以委婉曲折為美,賀敬之兩類古絕寫作積累了豐富經驗,值得作詩者學習。

  再說詩法。

  為了較易地凝聚詩情,賀敬之創造性地使用了比興手法。他每到一地常根據地名特點或地理特點生髮詩意,如《提長春京劇團》:

  滿園花似錦,藝苑多新人。

  長春有京劇,京劇能長春。

前兩句是根據鮮花似錦與藝苑新人輩出的比喻關係造出的句子,是常言說常理,後兩句則根據「長春」所蘊含的意義與作者對京劇發展的希望,運用反覆與頂真修辭格造出一個佳句。再回頭看前兩句豈不也包含著「永遠是春天」的意義在內么!《訪石花洞》則根據洞深愈下景愈佳特點,寫出「欲探真美入下層,地心深與人心同」的妙句,當然妙句的獲得非心系下層人民疾苦的革命者寫不出,關鍵決定於詩人的思想境界,一個魚肉百姓的貪官是夢不到這樣詩句的。

  抓住人名字特點引發詩情也是詩人愛用的手法。人的名字只是一個符號,取什麼名無關大局,但是取什麼名字卻也寄託著長輩或個人的一種追求。大詩人屈原在《離騷》開頭對父親為自己取的名字大發議論,「正則」、「靈均」則確定了全詩的主題:為正義、公平而獻身。詩人來到作家柳青墓前,想到他深入群眾得到百姓好評,於是得出佳句:

  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風到處說柳青。

  比起賀敬之的新詩用典也是其新古體的顯著特點。用典也是比興手法的一種,不過是比興材料由草木鳥獸換成了人而已。用典適當可以把詩寫得詞約義豐,是將詩寫得精鍊不可缺少的手段。歷史上宋代以後很有一些人寫詩愛用典故以炫耀學問淵博,為人詬病,這種為用典而用典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賀敬之在詩中用典出於兩個原因:一是為了批判錯誤思想傾向,不能不從歷史中尋找經驗與教訓,以古往的精神和智慧作為感今、鑒今的重要資源,作為激發詩情詩思的重要觸媒。二是新時期興起的旅遊熱,前人遺迹成為觀賞重點,詩人聽到有關介紹後寫入詩內也是很自然的。所以說賀敬之寫詩用典是為表達革命思想需要,典故獲得又大都非是翻書本而來,這種用典是有別於古代書齋詩人的。至於加一些注釋無非是將導遊者的解說詞移到字面上,對於大多數不能親臨其境的人,或親臨其境無暇記錄的人,這些注釋讀起來不也是很有興味的嗎?


推薦閱讀:

如何賞析蘇軾《前赤壁賦》?
《月談賦》賞析二
如何賞析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
唐詩賞析 江亭
《生命之樹》為什麼要插入與劇情無關的大自然畫面?

TAG: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