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快訊]第十屆天津國際乳腺癌會議今日盛大召開

8月18日(周五),由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辦、天津市腫瘤醫院承辦的「第十屆天津國際乳腺癌會議」正式召開。大會執行主席、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國天津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天津市腫瘤醫院乳腺腫瘤三科科主任張瑾教授介紹,乳腺癌的發病率已經高居女性惡性腫瘤之首,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乳腺癌發病年齡高峰偏低,位於45—50歲,治療則越來越趨於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方向。

張瑾教授

「第十屆天津國際乳腺癌會議」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辦、天津市腫瘤醫院承辦,以「乳腺癌的精準醫療」為主題,邀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國際知名專家,匯聚600餘名包括香港、台灣在內的來自全國30餘個省、市、自治區的乳腺腫瘤專家,針對乳腺癌精準醫學策略、乳腺癌轉化醫學、乳腺癌影像診斷與外科治療、靶向治療、多學科協作及個體化治療等方面進行學術交流和探討,旨在傳遞乳腺癌領域的最新成果,交流最新進展和技術,代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乳腺癌診治水平。

發病高峰呈「M」形分布,高發年齡較西方年輕近20歲

全球乳腺癌的發病率近20年來始終呈上升趨勢,現已成為女性第一大惡性腫瘤。根據2017年發布的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乳腺癌發病率高達28.42/10萬,每年新發病例約27.9萬,並以每年2%—2.5%的速度遞增。據測算,到2021年,中國將有250萬乳腺癌患者。

張瑾教授介紹,歐美國家乳腺癌的發病率一般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約2/3患者都發生在絕經後,高發年齡是65—70歲。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乳腺癌有兩個發病高峰,第一個高峰出現在45—50歲之間,另一個出現在70—75歲之間,呈「M」形分布,診斷的平均年齡是45—55歲,較西方女性年輕了10—20歲。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患者的絕對數量大,大城市女性的發病率是農村人口的近2倍,年輕患者數量也相對較多,35歲以下年齡段患者約佔10%到15%。

早期檢出率相對較低,自檢不能代替防癌篩查

乳腺癌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是公認的事實。若在乳腺癌的早期階段發現並進行規範化的治療,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達95%,II期患者也能達到70%以上,如果到了III期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只有40%—50%,IV期則更低。定期進行乳腺檢查,是預防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由於部分女性防癌意識較弱、乳腺癌普查未能覆蓋全部人群等原因,我國婦女早期乳腺癌中I期檢出率約佔20%—25%,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則達80%以上。

對於沒有條件開展常規體檢的地區或人群,乳腺自我檢查有助於儘早發現自身一些乳腺癌發病「信號」,一旦發現乳腺腫塊、乳頭溢液、乳頭內陷、乳房皮膚改變、出現「酒窩」狀凹陷特徵以及其他乳腺異常的情況,就應及時去醫院做進一步的專業檢查。

需要特彆強調的是,自檢絕不可替代必要的防癌體檢。腫瘤早期不一定會出現明顯癥狀,難以及時察覺。除了醫生觸診之外,建議35歲以下人群進行B超檢查;35歲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規的乳腺x線檢查,對於X線中腺體密度超過50%的女性需要同時聯合B超檢查;對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未育、月經初潮早或停經晚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議在乳腺X線基礎上,聯合B超或乳腺核磁檢查。

精準化治療—呈現3個變化趨勢

張瑾教授介紹,過去的20年,乳腺癌的診療水平和管理模式進步飛速,越來越趨於精準化治療,呈現以下三個變化趨勢:

首先在檢測方面,隨著醫學和科技的進步發展,乳腺癌分子分型也不斷走向「細分」。當前乳腺癌的影像學檢查、免疫組化、基因檢測的分級診斷結果已經愈發精確,不僅可發現小至1MM的腫物,還可以將乳腺癌分為不同亞型,從而根據每種亞型的生物學特性,掌握其在發病人群、治療策略和臨床預後等方面的差異,更好地開展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

其次在治療方面,經過多年規範化診療的推廣,乳腺癌治療已經從過去的經驗式治療過渡到了個體化的分類診療。過去醫生主要根據乳腺癌患者的臨床和病理特徵來選擇治療方案,但具有相似特徵的患者在應用相同的化療方案後結果卻不盡相同。如今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乳腺癌易感基因和致癌位點相繼被發現,為乳腺癌精準治療提供了更多科學依據。

另外在患者的生活質量方面,更加優化患者的治療方式,已經從過去的「最大可耐受」轉向「最小可治療」,在疾病規範化診治的前提下,更加註重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如今保乳、乳房再造等技術越來越成熟,新型靶向藥物的相繼問世,耐葯問題、化療安全性等方面相較於過去也有了極大改善,都讓乳腺癌治療不僅僅局限於生存,而是在此基礎上更多地為患者的生活質量考慮。

(來源:天津市腫瘤醫院)

推薦閱讀:

常見的國際馬術賽事名稱
李明博「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豈能保護朴槿惠?
你知道為什麼國際標準舞課貴嗎?
擺好冬奧「鴻門宴」,文在寅對安倍說「請君入甕」
特朗普減稅的邏輯—短期影響

TAG:乳腺癌 | 天津 | 國際 | 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