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瀉方法
05-28
目前一般針灸書籍針法補瀉往往述之頗詳,而灸療補瀉多不提及。其實灸療補瀉古已有之,近年來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驗證,也表明,灸治效應與灸術補瀉關係頗為密切。如採用瀉法灸治高血壓、帶狀瘡疹;採用補法灸治低血壓及腎虛陽萎,效果均十分明顯。灸療補瀉可分下列四個方面。一、艾灸補瀉此法首見於《內經》:「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靈樞·背俞》)。《丹溪心法·拾遺雜論》也說:「若補火,火缽至肉;若瀉火,不要至肉便掃除」。操作方法:主要用於艾炷灸。對正氣虛弱或虛寒證用補法,即點燃艾炷後不吹其艾火,等它徐燃自滅,火力應微而溫和,灸時較長,灸治完畢後,再用手按其施灸其穴位;對邪氣偏盛之實熱者用瀉法,即點燃艾炷後,以口速吹艾炷使其旺,促其快燃。當患者感覺局部灼燙時,即迅速更換艾炷再灸,瀉法火力較猛,灸時較短,施灸完畢一般不按其穴。二、灸法補瀉系指根據不同症情,合理選擇不同的灸治之法,以達到補虛瀉實的作用。操作方法:補法多採用刺激性較弱的灸法,如隔物灸、艾卷灸之迴旋灸、鋁灸及各種代灸膏等,使病人產生溫和舒適感;瀉法則採用刺激性較強的灸法,如直接灸、艾卷灸之雀啄灸、燈火灸等,使病人產生強烈的溫熱刺激。前者灸至皮膚略紅即可,後者則以灸後發泡或形成灸瘡為宜。三、灸葯補瀉即根據不同疾病的性質,在治療時選擇相應功效的施灸藥物加入艾中(葯艾),或是隔於艾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黃鼠等),產生不同的補瀉效應。如隔蒜灸解毒殺蟲,隔附子灸可回陽固脫,隔姜灸可祛寒溫中。此三種隔物灸就寓有補瀉之意。另如桃枝灸,可溫經散寒,治「心腹冷痛、風寒濕痹」(《本草綱目》),而桑枝灸對瘡傷已潰者可「補接陽氣,去腐生肌」(《本草綱目》),其補瀉作用顯然與前者有別。總之,在加用灸葯時,應充分考慮其性味、功能、主治,以產生不同的補瀉效果。四、灸穴補瀉每個穴位,一般都有其主治的特異性。選用不同的腧穴灸治,也常能收到不同的補瀉治療效果。如溫和灸百會,可治胃下垂、子宮脫垂及脫肛等病,而起到補氣升提之功效;而用蒜泥敷灸或雀啄灸湧泉穴治療咯血、鼻衄等症,則能瀉火止血。陽氣暴脫,用大艾盒灸神闕,雖火力峻猛,其功效為峻補回陽救脫;而陰寒凝結的腹痛,用緩灸法,亦能達到逐寒外出瀉法之能。這又是同一穴位產生不同的補瀉作用。應用補瀉之法有助於提高灸療的效果,而要準確使用灸療補瀉,則應該對上述四種情況進行綜合考慮。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五行喜(缺)補救方法(土)
※2017丁酉年犯太歲的生肖及化解太歲納福迎祥趨吉避凶方法
※跳摩登舞巧用力量的方法
※白虎煞及化解方法
※纏絲樁的練習方法
TAG: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