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法之第五冊
輕 松 學 佛 法
凈空老法師法語彙編
第 五 冊
歡迎流通 功德無量
目錄
1、慈悲就是愛心
2、愛好和平的民族
3、父子有親
4、五倫十義
5、太太
6、嬰兒不能失教
7、現在的小孩可憐
8、從小就打電子遊戲
9、現在小孩都看電視
10、為了一個手機
11、少年培福,壯年造福
12、老人是享福,而不是墳墓
13、家教是根,老師教導是本
14、師道
15、這小孩怎麼能成器?
16、一味溺愛,這學生就完了
17、你不孝順父母,孩子也不會孝順你
18、忠臣出孝子之門
19、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
20、要懂得布施恩德
21、賺的錢,他都寄回去
22、兒子把媽媽賣掉
23、只顧自己的慾望,這還得了
24、家不像家,這還得了
25、夫婦不和,家就不像家
26、只看對方的缺點,麻煩大了
27、真正佛化的家庭,生活一定幸福美滿
28、失去家庭的溫暖
29、夫婦的結合是道義
30、他用理智來選擇
31、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
32、道義的結合
33、善緣少,惡緣多
34、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35、家庭夫婦
36、為什麼會疲倦
37、學佛好樂,好自在
38、自在隨緣,什麼都好!
39、隨緣,這個多自在/什麼叫隨緣
40、你不把它當真,那你就有智慧了
41、今天你有財富,說不定明天就沒有了
42、人生在世,壽命很短促
43、究竟圓滿的教學
44、什麼叫佛事
45、經懺佛事的由來
46、灌頂
47、開光是什麼
48、大家都看到觀世音菩薩
49、業障怎能消得了
50、他的積極是吃喝玩樂
51、富貴學道難
52、甚大、甚大,你修的福報太大了
53、吝法得愚痴的果報
54、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有福
55、人沒有智慧,那才是真正窮苦
56、用真心來布施,果報不可思議
57、修因才能夠得果
58、捨不得布施,這是很大的煩惱
59、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60、把惡運轉成好運
61、財神
62、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
63、不愛財富的人很少
64、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
65、結而不昏,那才叫高明
66、化情執為智慧
67、禮敬一切眾生
68、樹神
69、我們可以跟它溝通
70、絲瓜託夢
71、我們快要枯死了
72、樹木不能隨便砍伐
73、我的業力轉過來了
74、刀兵劫
75、她餵奶時發脾氣
76、怪病從哪裡來
77、破壞自然生態
78、自己吃的,沒有化肥,沒有農藥
79、植物沒有七情五欲
80、日中一食
81、她一出世就吃素
82、螃蟹下鍋
83、他們不再障礙,不再找麻煩了
8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5、不僅是言說,更可貴的是身教
86、入勝菩提真實行
87、他不要了,捨棄了
88、佛是人,不是神/人人都可以成佛
89、要怎樣才叫做正覺
90、阿羅漢、菩薩、佛
91、佛教是教育,它一點迷信都沒有
92、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93、他一放下,就頓悟,就成佛了
94、財寶不行,財寶達不到
95、這是迷惑顛倒,錯用了心
96、他修的是來生福
97、損人利己的事,決定不能做
98、散財是保財最妙的方法
99、什麼是邪?什麼是正?/富不過三代
100、錢要用,愈用愈多
101、從前福多氣少,現在氣多福少
102、這是真常,不是無常
103、他一生為國為民,他的果報非常殊勝
104、始終保持平常心
105、人生真正的目標
106、人身難得,確實不假!
107、全是自作自受,與人無關
108、災難是怎麼來的
109、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生造福
110、入無上正等正覺
111、我們學佛,學什麼?
112、我們修真心,不怕吃虧上當
113、這是他迷惑顛倒,決定不能怪他
114、這一念覺,再一念又迷
115、你有障礙,你要反省
116、真能伏煩惱,那就不得了
117、信願為前導,持名為正修
118、隨緣度日就好,不要去計較
119、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120、叮叮噹噹,久煉成鋼
121、公雞念佛往生
122、不要輕慢惡人
123、他有一個好處,相信因果報應
124、他不能成就,這是他的事情
125、為什麼要尊重他
126、這個老和尚很有智慧
127、酒這一條戒,開緣很多
128、利益眾生的,這有功德
129、飲食影響性情
130、拿蔥蒜當作佐料,這是可以的
131、吃素的人可以吃雞蛋嗎
132、戒律裡頭,要懂得開遮持犯
133、佛所講的,意在言外
134、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
135、小聰明壞大事/與十善相應,這個人就學佛了
136、飲酒本身沒有罪
137、飲酒三百杯,小小禮節都不失
138、人家持的是心戒,不重形式
139、別人破不破戒,與我不相干
140、濟公有沒有破戒
141、這叫開戒,不叫破戒
142、為自己享受,那罪過就大了
143、不盜得大富
144、不邪淫的人有福
145、今天說很愛你,明天就不愛了
146、人家說他愛你,姑妄聽之,不要當真
147、現在人縱慾、造業,這個很可怕
148、墮胎是大怨,要如何化解
149、怨親平等,才能化解怨結
150、你有什麼功德迴向
151、夫妻為什麼不和
152、真的是不見世間過,那你是個白痴
153、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
154、他老得很慢,什麼原因?~
155、怨天尤人,所感受的是苦報
156、這一天空過了,這一年空過了
157、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158、四十歲以後的相貌,要自己負責任
159、二十年之後,她的麻煩就來了
160、二十年前她去整容
161、學佛的人,也可以穿著華麗
162、學佛還這麼時髦,大家都來學了
163、學佛的人,也可以戴首飾
164、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165、這就是功夫,這就是好相
166、處事待人接物,要和顏愛語
167、人人都和顏愛語,哪裡會有戰爭
168、皮膚好了,臉上皺紋沒有了
169、把禍當作福,把福當作禍
170、迷心逐境,決定不會有幸福
171、不但惡事不會去做,惡的念頭也不會起
172、 勸別人助印經書,應該怎麼做?
173、我執沒破,不能成就
174、如理如法地求,有求必應
175、起什麼念頭,用什麼心,這比什麼都重要
176、我們今天學佛,學佛學什麼
177、 聽懂了就明了,沒聽懂就是無明
178、心真誠,心恭敬,福德就圓滿
179、平等是從心上講,不是從事上講
180、燒紙錢有沒有用
181、歡喜接受,帳就了了
182、畜生念佛往生
183、十二個小時之後才去動他
184、人為什麼會懈怠
185、自私自利的果報
186、我們見最後一面,我勉勵他念佛
187、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
188、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利益
189、以智慧與愛心,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
190、能得個幾句,這一生就受用無窮
191、如果不能落實,這佛法是白學了
192、生活與自然相應,就不容易衰老
193、他得了肝癌,沒法子好了
194、財色名食睡
195、讓他生嗔恚心的,是他的冤親債主
196、他們要還債,替皇后抬轎子
197、許多大樹躺在她門前,不知道從哪裡吹來的
198、本來你上山,我不同意你來/舉頭三尺有神明
199、什麼叫大富?什麼叫大貴?
200、他有權利、有地位,統統捨棄
201、助念與超度
202、阿彌陀佛現前,才能跟他走
203、為社會,為眾生,馬虎不得
204、現在人取名字,這個名字要吉祥
205、佛說種種法門,令一切眾生歡喜
206、他把害當作好,把好當作壞
207、我們到三善道,是出來旅遊觀光
208、你不怕折磨、不怕考驗,你才能成就
209、壽命長短,操縱在自己手中
210、修行沒有儘力,功夫怎麼會得力
211、阿修羅
212、業務不作主,願力就作主了
213、我們學佛,真正的老師是誰
214、學佛的人不少,真正修行的人不多
215、要真學、要真干
216、自己深入得不夠,煩惱習氣改不過來
217、這個因緣可貴,我們一定要珍惜
218、斷人慧命的罪最重
219、解跟行分不開,解要用行去證實
220、能把「緣」這個字解開,你就會很自在
221、與人要結善緣,要結法緣
222、輪迴不息,生死疲勞/生命是無止境的
223、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224、以正法薰無明,薰久了會豁然大悟
225、石頭從哪裡來的?
226、老鼠、蟑螂、螞蟻,你不要小看它
227、他真懂得鳥的語言
228、樹神能變成老公公
229、山神發心念佛,求生西方凈土
230、佛像裡面有老鼠窩
231、塞老鼠洞的果報
232、他沒有放過牛,可是他很內行
233、牛死了後,神識生天
234、你念頭一轉,你就快樂無邊
235、能夠斷疑生信,才能夠像佛
236、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237、一念相應一念佛,怎樣才能相應?
238、不知道事實真相,怎麼可能回頭?
239、這就是念佛,這就是憶佛
240、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241、凡夫迷惑顛倒,處處都有障礙
242、只有付出,不求回報,果報不可思議
243、醍醐裡頭摻不得絲毫的毒藥
244、業障一現前,馬上就要警覺
245、這個享受不正常,這是我們要警覺的
246、在卧房裡供佛像,是不是不恭敬?
247、救不了別人,先救自己
248、別人不相信,我們相信
249、不是預言不準,是我們善意的力量大!
250、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
251、大家來賞月,每個人心情不一樣
252、慾望多,是不清凈的根源
253、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實的
254、聽了還是不懂,還是不得受用
255、我們要想有成就,「精進」兩個字很重要
256、這一顛倒,什麼毛病都出來了
257、戒定慧天天增長,這一生就沒有白來
258、他的業障深重,決定不會開悟
259、我沒有口才,我也不願意聽人家講話
260、悟了的人,決定沒有貢高我慢
261、煩惱伏不住,功夫沒成就
262、單單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發菩提心
263、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264、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
265、天天放下,月月放下,年年放下
266、如果你真正相信,你修學就不難了
267、長生不老
268、慈悲心能解毒,清凈心不受感染
269、你怎麼不歡喜?你怎麼不快樂?
270、什麼樣的人最幸福?什麼樣的人最快樂?
271、心量小的人最苦,也最可憐
272、法供養的福報最大
273、真正的依靠,真實的依靠
274、真的能帶業往生嗎?
275、不受外界的誘惑,道業才能成就
276、奶粉里攙三聚氰胺
277、煩惱輕、智慧長
278、念念都有私心,這就是道眼未開
279、歡喜繳稅,絕不逃稅
280、幸福美滿的家庭
281、見到好人好事,要生歡喜心
282、你要是有前後眼,你的心就平了
283、聽經,要怎麼樣聽?
284、念佛人的磁場好
285、真正的福報,真正的清福
28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287、他行的善沒錯,但是他的心不善
288、身體愈換愈好,愈換愈殊勝
289、他妄念多,智慧不能現前
290、那不叫真智慧,那叫世智辯聰
291、煩惱就是菩提
292、現在人聰明,他煩惱也多
293、要破除苦難,要知道因果
294、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295、喜歡說話,喜歡錶現,這不是一個學佛的人
296、多話,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
附錄
慈悲就是愛心
1 有人問:「佛教是什麼?」佛門裡頭答覆很多,但是最常聽到的,佛教是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這個答覆非常恰當。
2 慈悲就是愛心,佛教為什麼稱慈悲,不稱為愛?怕的是世間人產生混淆不清。愛裡面通常有情,情就是迷,情就是盲目的愛。
3 所以佛換個名稱,換做慈悲。慈悲就是理智的愛、智慧的愛。理智的,智慧的這種愛,就稱之為慈悲。
4 慈悲裡頭,絕對不生感情。感情是煩惱,所以慈悲是以智為本,世間愛是以情為本,這兩個不一樣,區別就在此地。
愛好和平的民族
1 中國上古教育,是以愛為中心,這個愛裡面有情、有智,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
2 中國教育的特色就是家庭,現在連西方人也都明白,中國這個國家、這個族群,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綿延五千年,沒有被消滅,主要的原因,是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
3 家庭教育教什麼?就是教「愛」。所以古時候教學,教五倫、八德。堯舜時代,政府就設立專門機構來主持教育,教的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千年信守不渝,所以中國這個民族是世界上真正愛好和平的族群。
4 你看五千年歷史上記載,中國國內是有改朝換代,內部是有戰爭,中國從來沒有侵犯過別人的領土,這史實可作證明,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真正愛好和平的民族。
父子有親
1 為什麼中華民族這麼愛好和平?教出來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出來的!
2 這個教學的中心,就是這個「親」字。親就是親愛,五倫裡頭第一個是「父子有親」,那就是愛心、善意的原點。
3 「父子有親」,這是天性,在什麼時候你能夠見到?在嬰兒出生到三、四歲,這個時候就非常明顯。小孩愛他的父母,父母愛他的兒女,決定沒有任何條件,中國教育就是從這個地方延伸出來的。
4 如何把這種親愛永遠保持,一生不會變質,這是教育第一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是把這種親愛發揚光大,知道愛他的家庭、愛他的家族、愛他的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上所有的人。
五倫十義
1 儒家跟我們講「五倫十義」,「義」就是你應該做的。表現在哪裡?我一身!
2 在家同學,你對你的太太,你是先生的身分;對你的兒女,你是父親的身分;對你自己的父母,你是兒子的身分;對你的兄弟姐妹,你是同胞兄弟、同胞姐妹的身分;對待鄰里鄉黨,你是朋友的身分。
3 在你工作當中,對你的上級,你是被領導的身分;對你的下屬,你又是領導的身分。你就想想,一個人在一天當中,從早到晚,十種身分都具足了。
4 你是父親的身分,對兒女要慈愛;對你的父母,你要孝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君臣有義,君仁臣忠,豈不是統統都做到了嗎?從早到晚全部都表現了。
太太
1 我們中國人稱妻子為「太太」,「太太」這個稱呼從哪兒來的?太太這個稱呼,是來自周朝開國的三位婦女,因為她們的名字,都有一個「太」字。
2 「太太」是什麼意思?聖人的母親。周文王的母親叫太妊,他的祖母叫太姜,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這三個婦女都是聖賢人,你看看她們教出來的孩子,文王、武王、周公,都是聖人。
3 確確實實,她們能把教育的任務圓滿達到,尤其是太妊,就是文王的母親,她怎樣教她的兒子?從胎教。
4 她懷孕的時候,非常留意自己的思想行為,她「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你看身口意她都注意到,為什麼?影響胎兒。所以,教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胎教開始。
嬰兒不能失教
1 一般教學,小孩一出生二、三天,他會看、他會聽了,就要開始教他,所以我們今天提倡《弟子規》。要知道,《弟子規》不是兒童的教科書,而是做父母的,主要是母親,以身作則,做給嬰兒、小孩看的。
2 母親在嬰兒、小孩面前,言談、舉止都要做出最好的榜樣,讓他看、讓他聽、讓他學習,所以中國諺語常說「三歲看八十」。他到三歲,三年的薰習、教導,所受的教育,完全是身教,沒有言教。
3 三年,他就能知道是非善惡,就能夠辨別「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他有能力辨別是非,他就不會受外面環境的染污,所以「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這個話說得不是沒有道理。
4 如果你不知道中國教育的方法,那麼,講「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你聽了就會疑惑,這什麼話?這怎麼可能?你要知道,中國幾千年來安定和諧,是祖宗們從小教出來的,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嬰兒不能失教。
現在的小孩可憐
1 從前的小孩,他心裡清凈,沒有憂慮、沒有好惡,非常快樂!從前人這天真的時間長,一般要到十歲以後才知道有好惡,有喜歡的、有討厭的,十歲以前不知道,這個童年幸福!
2 現在的小孩可憐,一、二歲他就有好惡,他童年的時間縮短了。他受苦、受樂的時間提早了,怎麼會提早?天天看電視,電視天天教他。
3 二、三歲的小孩就會察言觀色,他曉得大人喜歡、討厭,他的心裡就計較,就要用心機。在從前農村社會,十一、二歲小孩,除了玩耍之外,什麼事也不懂,童年天真的時間長!現在的小孩,天真的時間縮短了。
4 現代人,沒有從前人那樣快樂,比從前人苦。雖然現在科技發達,其實沒有從前人那個味道。我們讀古書,看到古人一生雖然知識見聞不廣,但是他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從前人生活多美!現代人生活像機械,可憐得不得了!
從小就打電子遊戲
1 三年前,我到法國巴黎訪問,那邊同修告訴我,兩個星期之前,有個十四歲的弟弟把他哥哥殺了。法官審判的時候,他若無其事,他不知道殺人是有罪過的,這怎麼得了!
2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有人告訴我,可能是受到電子遊戲的影響。從小就打電子遊戲,這裡面就是教你殺人。他把殺人當作遊戲,你說這怎麼辦?將來核子彈亂丟也是遊戲,這就非常可能,所以現在倫理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3 核子彈已經有那麼多,如果沒有倫理道德的教育,將來大概都是電子遊戲了,這不是小事,這是大事!所以我們今天在全世界呼籲,要重視倫理道德的教育。
4 重視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平等對待的教育,這比什麼都重要!如果現在不認真努力、朝這個方向去做,核武戰爭將來是一場電子遊戲,後果不堪設想!
現在小孩都看電視
1 從前,七歲到十二歲是小學,小學學的東西是洒掃應對,完全學怎麼做人、怎樣說話。小學教育是德行、言語,一舉一動要有規矩,說話要有分寸。
2 經過那樣一個訓練,這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很像大人,他有威儀,一舉一動都像個樣,這是生活教育,從小養成。「少成若天性」,小時候培養成的,就像天賦一樣。
3 從小培養生活教育,怎樣侍奉父母,怎樣對待兄長,人倫關係搞得很清楚,輩分分得很清楚,懂得禮節,這是社會秩序、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真正的基礎。
4 現在難了,環境太壞了,現在小孩都去看電視、打電動玩具,今天社會這麼亂,大家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你把這些統統看明白,你就曉得毛病發生在哪裡。
為了一個手機
1 現在社會這麼亂,原因在哪裡?沒有人知道人與人的關係。兒女殺父親、殺母親,若無其事,人倫關係,他完全不懂!
2 三、四年前,在中國四川,有個兒子十幾歲,在飲食裡頭下毒,把父母都殺了。目的是什麼?目的是領父母的保險金去買一個手機。你看,為了一個手機,就可以把父母殺掉!實際上,父母兩個人的保險金,人民幣才一萬多塊錢。
3 以後這個案子破了,法官審問的時候,他若無其事,根本就不曉得自己跟父母的關係,根本不知道殺父母是有罪的。人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們中國古時候有一句諺語講,失教。
4 「教」是教育,他沒有受過教育,失教!人要不受倫理道德教育,這是古聖先賢講的,跟畜生沒有兩樣,甚至於連畜生還不如。虎狼是猛獸,不吃自己的兒女,這個十幾歲的兒子連父母都殺了,可見,連禽獸都不如!
少年培福,壯年造福
1 西方人認為小孩要天真活潑,不要去約束他。中國人的觀念不一樣,中國的教育,少年培福,少年奠定福德的根基,教他怎麼樣做人,所以中國小朋友,確實沒有外國人那一種天真活潑。
2 外國的小孩天真活潑,他享福。中國的小孩要學得像大人一樣,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規規矩矩的,一點不敢犯過,為什麼?沒福給他享,要教導他、折磨他。
3 中國人在壯年、中年的時候,為社會服務,為家庭服務,造福,晚年的時候享福。一個人的福在晚年享,那叫真福報。這一種道理,外國人哪裡會懂!所以外國人看到中國人的家庭,長輩跟兒女住在一起,他們非常羨慕。
4 可是現在的中國人,跟從前不一樣了。現在兒女跟長輩住在一起,實在講不是孝順,而是利用老人看家,做家事,心不一樣了!
老人是享福,而不是墳墓
1 東西方教學,基礎不相同。東方教學的基礎是德行,這是學問的根本,西方人教學把這個疏忽了。
2 東方人傳統的思想理念、教學效果,跟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的童年生活是天堂,我們常常聽到人講,在西方,是「兒童的天堂,青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墳墓」,這確實是事實。
3 在東方,兒童是嚴加管教,倫理、道德、因果都在少年的時候奠定基礎,培福;踏入社會之後,懂得為社會服務,修福;真正知道為眾生服務,確實做到犧牲奉獻,所以他晚年快樂,享福。
4 所以,過去在中國,老人是享福,而不是墳墓。好像我們種樹,從樹苗辛辛苦苦、好好去照顧它,慢慢地,這棵樹長大,開花結果,最後果實收成。中國人生的路,是這個走法。
家教是根,老師教導是本
1 父母愛護子女,要好好地教導他,不可以溺愛,要教他明理、教他懂事。我們看看現代這個社會,幾個做父母的,能好好地、如理如法地教導他的兒女?這個問題嚴重!
2 做父母的,如果不能好好地教他的小孩,那就是聖人所說的「養不教,父之過」。現在這個世間,我們也不能夠責備那些做父母的,為什麼?他本身就沒有接受過聖賢的教誨,他的父母沒教他。
3 我這個年齡,小時候父母還教我們,我們懂得一點道理,懂得尊敬長輩、尊敬老師,這是家教。家教是根,老師教導是本。
4 儒跟佛,道家也不例外,教我們什麼?孝親、尊師。你能孝親,你的學問、你的德行就有根;你能夠親近明師、親近善知識,你的學問、德行就有本。只要有根本,枝葉花果自然就茂盛!
師道
1 我們今天提倡孝道,年輕人聽了,聽不進去,不能接受。你說這個問題多嚴重!孝道沒有,他怎麼會懂得尊師重道?師道自然就消失了。
2 我從前也教過五年書,我們一些教授在閑聊,老師到學校教書是為什麼?是來拿鐘點費的。學生到學校來是為什麼?是要拿畢業證書的。老師的目的是要錢,學生的目的是要文憑,老師錢得到了,學生文憑得到了,這生意買賣就成交了。
3 古時候不一樣,古時候是道,傳道,不是生意買賣。老師教學,絕不希求供養,供養是學生對老師應盡的義務,隨分,沒有一定要求多少。你家庭富有,多供養一點;家庭貧困,少供養一點;非常貧苦的人,老師不但不收供養,還要周濟學生。
4 從前是師道,現在師道沒有了!現在整個世界,「上下交征利」,要曉得,這是禍害的根源。佛家講因果,「種善因,得善果」,如果所有眾生心行都不善,天災人禍決定不能夠避免!
這小孩怎麼能成器?
1 我聽很多同修告訴我,現在做父母的,一味隨順子女,不懂得教養子女,把子女養嬌了;甚至有些家庭,家裡每個成員都要看小孩的臉色過日子。這成什麼話!
2 現代有許多家庭,作父母的常常感嘆兒女不成器,心裡很難過,什麼原因造成的?溺愛造成的。
3 現在人生活富裕了,小孩從小嬌生慣養,要什麼都給他,樣樣滿他的願,父母對小孩有求必應,這還得了嗎?小孩養成依賴性,沒有創業精神,沒有魄力,這小孩怎麼能成器?
4 我們看看中國歷史,外國也不例外,英雄豪傑都是在貧窮苦難裡面煎熬出來的。歷史上的偉人,有幾個是富貴家庭出來的?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一味溺愛,這學生就完了
1 在教學裡面,有所謂「慈威並施」。「慈」是愛護,「威」是非常的嚴肅。如果一味都是「慈」,沒有「威」,那就變成溺愛,學生對老師沒有恭敬心,他就不害怕了,所以必須要有「威」。
2 假如一味是嚴肅,那學生見到老師害怕了,根本面都不敢見。「慈」和「威」要運用得非常恰當,該用「慈」的時候,要用慈愛來對待;該用「威嚴」的時候,要嚴肅地來教導。
3 學生當中,有性情很好的、很善良的,老師對他很慈愛,他蒙得老師的慈愛,他懂得,他會努力精進,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4 有一類頑皮的學生,老師對他慈愛,不但不能治他的病,他反而變本加厲,所以老師對這一類的學生要嚴厲管教,他才不敢越軌。如果教學只用慈愛,一味溺愛,這學生就完了!
你不孝順父母,孩子也不會孝順你
1 現在的社會是極端的自私自利,所謂是本位主義,只有自己,父母親都沒有放在心上。
2 我們冷靜去想想,我們是孝養父母好,還是不孝父母的好?小孩最擅長模仿,他看你不孝順父母,他也不會孝順你。這是什麼?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上行下效,他從小就學會了。
3 所以古人教孝是什麼時候?小孩剛出生的時候。怎麼教?你對你父母盡孝,他看到了,他將來長大,就會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這是當然之理。
4 你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你要讓你的小孩、兒女去「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哪有這種道理?
忠臣出孝子之門
1 從前讀書,優秀的都挑選出來做官,「學而優則仕」。這個制度叫「舉孝廉」,是漢武帝建立的。孝是孝順,廉是廉潔。人能孝順父母,他就會為國家、為社會盡忠;他要是廉潔,他就不貪污。
2 從前的知縣知府,就像我們現在講的縣市長,他政績裡面第一條,就是為國家引薦人才。推舉人才、選拔人才,國家有賞賜,「進賢受上賞」。國家最高的榮譽賞賜給誰?替國家推薦人才的人。
3 所以從前地方官員到處去訪問,看看這些小孩,孝順父母又不愛錢的,把他挑選出來,由國家來栽培、培養。這些小孩長大之後,就成為國家的官員、國家的幹部。
4 古人常講:「忠臣出孝子之門。」人能夠孝順父母,他不會做壞事;做壞事,怕對不起父母。所以,國家選拔公務員,第一個條件是「孝」。
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
1 中國對於教育非常重視,經驗也非常豐富。中國人知道,聖人是教出來的,好人是教出來,壞人也是教出來的。今天社會這麼亂,好人愈來愈少,壞人愈來愈多,這怎麼回事情?教出來的。
2 從前好人多,那是什麼?這世間聖人、君子多,受他們的影響。現在這個社會,自私自利的人多,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從哪裡學來的?電視里學來的,電影里學來的,網路里學來的。
3 現在的電視、電影、網路,我是不看這個東西,是什麼內容?同學們告訴我,色情暴力、殺盜淫妄。大家都受這種教育,統統都趨向於暴力色情,趨向於殺盜淫妄,這個社會怎麼會不亂?
4 說實在話,現代的社會,有兩種人可以救世界。第一種是國家領導人,第二種就是從事電視、電影、網路事業的人。他要是播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那社會就毀掉了;如果他能播一些倫理道德,播一些正面的教學,他就救了世界!
要懂得布施恩德
1 有很多做父母的來給我說,兒女不孝,不好教。現在這個社會孝子賢孫少,那是什麼原因?現在的人不懂得布施恩德,不知道以善心誠意待人。
2 如果你心地善良,待人真誠,生生世世懂得對一切眾生布施恩德,那你家的孝子賢孫就多,都是來報恩的;如果你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那你跟人家結的是冤讎,你的兒孫是來報怨的,他怎麼會孝順?
3 所以人決定不能夠有邪念,不能夠有佔人便宜的念頭。你要知道,占不到便宜的;就算你佔到便宜,你將來要還他。譬如吃肉,佛法裡頭講得好,「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你吃它半斤,你將來要還它八兩,就這麼回事情。
4 欠債也是如此,你今天想盡方法,謀取別人的財產,結果怎樣?你來生還得還他。「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所以怎麼可以隨便奪取別人的財產、隨便去害別人?縱然你有方法逃避世間法律的制裁,因果你決定逃不掉!
賺的錢,他都寄回去
1 幾年前,我在香港,我去拜訪永惺法師,老法師告訴我一樁事情:道場有一位廚師,他的家在中國內陸,每個月在此地賺的錢,他都寄回去。
2 他做了很多年,現在年歲大了,總想回家,由家人照顧,縱然將來死了,也希望死在家鄉,落葉歸根。
3 永惺法師跟他家人聯絡,電話接通了,大概是他的兒女接的電話,頭一句就問他:「有沒有錢?」第二句話就說:「最少要八千塊錢。」數字開出來了!永惺法師說:「沒有問題,他有錢。」那邊講話的口氣緩和多了,就把他送回去了。
4 過了一個星期,他又回來了。問他為什麼?他說:「實在受不了!」老法師非常感慨:今天父子之情沒有了,夫妻之情也沒有了,社會上要的是什麼?向錢看。這還得了嗎?今天社會上這種現象太多太多了。
兒子把媽媽賣掉
1 我往年在美國,聽到一樁怪事情:兒子把媽媽賣掉。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2 兒子騙他媽媽,說有朋友請客吃飯,吃完飯之後,他說他到洗手間去一趟,結果趁機溜了。坐了很久,請客的那個陌生人說:「他把你賣給我了,你跟我回去。」這個媽媽無法可想,在那裡人地生疏,只好跟這個人走了。
3 做兒子的,竟把媽媽賣掉,可說是喪盡天良!倫常道德完全喪失盡了,這個社會怎麼會不亂?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沒有人教。
4 今天我們冷靜地觀察,這個世間還有能夠盡孝道,還有能夠愛父母、奉養父母的,多多少少還受到一點教育,尤其是因果教育。知道一些因果的道理,於是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他還能約束自己,還能收斂自己,不敢做惡事。
只顧自己的慾望,這還得了
1 現在世間人,眼睛裡頭只有錢財,全世界每個地方的人,你去打聽打聽,觀察觀察,都是向錢看,這怎麼得了!
2 現在的社會,崇尚於科學技術,崇尚於工商業的發展,大家都向錢看,向科技看,把人倫教育,把倫理道德的教育,神聖的教誨完全遺忘了,甚至於是排斥,這是很不幸的一樁事情!
3 西方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覺悟了,明白了,凡是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倫理道德沒有了。你們看看美國今天兒童的犯罪率,你要聽到之後,你會非常驚訝!小學生隨便開槍殺人,殺父母,殺兄弟,殺同學,殺老師,這個社會還得了嗎?
4 倫理道德沒有了,這個社會問題嚴重。不孝父母,不敬尊長,沒有愛心,貪婪,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叫「向錢看」,除了錢之外,其他都不顧了。人人不擇手段,不顧道義,只顧自己的慾望,這還得了!
家不像家,這還得了
1 根據統計,青少年犯罪,百分之九十都是家庭出了問題。家庭生活和諧的孩子,一般而言,他不會犯罪。
2 現前的社會,大家都向錢看,把仁義道德全都拋棄掉。為了爭奪財富,父子無親,夫婦不和,兄弟變成冤家。家不像家,這還得了!
3 在從前,夫婦結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那個時候的人都孝順父母,所以他的家庭生活過得很好。幾千年來,都是這個樣子。
4 現在的人,爭男女平等,爭自由戀愛,愈愛世界愈亂,問題愈來愈嚴重!
夫婦不和,家就不像家
1 社會的基礎是家庭,家庭的根本是夫婦。夫婦不和,家就不像家,不但破壞家庭,破壞社會的安定,還破壞世界的和平。
2 中國自古以來,可以說從漢朝一直到清朝,中國的教育是五倫的教育。這兩千多年來,中國重視五倫的教育,所以這個社會能夠長治久安。
3 五倫關係,最重要的是哪一倫?是夫婦。夫婦居住在一個房間,房間外面是家,家裡面則有父子、有兄弟;家外面是社會、是國家。社會、國家裡頭有君臣、有朋友,五倫社會。
4 所以,要曉得倫常的根本是夫婦。古時候婚禮非常繁瑣、非常隆重,原因在哪裡?結婚之後,不可以離婚。你要曉得這個道義!
只看對方的缺點,麻煩大了
1 今天,在世界許多地區,離婚率太高,超過一半以上。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夫婦的結合,是感情、是迷惑,不是為了一生當中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方向,因此離婚率就非常之高。
2 你看到這個社會離婚率高,你就知道這個國家快要亡了。就好像看一個人,這個人身上許多細胞都壞了,這人就快要死了。我們中國古人講,「家不家,則國不國」,輕易離婚的夫妻,他危害社會,危害世界和平,這個罪多重!
3 與其要離婚,不如不結婚。在結婚之前,雙方都只看對方的好處,覺得對方很可愛;結婚之後,雙方都只看對方的缺點,麻煩大了!
4 如果雙方專看對方的好處,不看對方的缺點,夫妻就能好合,白頭偕老。就在這一念之間,這一念覺悟,永遠好合下去,說相忍相讓,那是多餘的,哪有這回事情?輕易離婚的夫妻,他就是這一念轉不過來,這就叫迷惑顛倒,這個道理誰知道?
真正佛化的家庭,生活一定幸福美滿
1 我常常告訴大家,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根本在哪裡?在家庭。家庭和睦,社會就安定,世界就太平。我跟大眾相聚的時候,我常常講,我要選擇一個地方來修行,我選擇的條件是什麼?看這個地方的離婚率。
2 這個地方離婚率太高,超過居住人口的半數,我不會在這個地方住。為什麼?這個社會不會安定。社會好比我們一個人身,家庭好比身體上的細胞,這個地區的細胞一半都壞掉,這還能住嗎?
3 「家和萬事興」,為什麼一家人不能和睦相處?現在年輕人結婚,組成一個小家庭,都是自由戀愛。結婚之前完全看對方的好處,沒有看到對方的缺點,有人說對方的缺點,他都不會相信。結婚之後麻煩大了,天天看對方的缺點,這怎麼能相處?
4 要怎樣維繫這個家庭?佛教給我們的方法好:永遠看對方的優點,永遠記住對方的優點。把對方的缺點忘得乾乾淨淨,決定不放在心上,這個家庭和睦,這個家庭幸福。所以,真正學佛的人,真正佛化的家庭,家庭生活一定幸福美滿!
失去家庭的溫暖
1 現在人可憐,家庭倫理破產,家不像家。許多人都有這些家庭問題,天天在那裡苦惱、憂慮,而不能解決。
2 我們看今天的社會,離婚率這麼高,家庭的破碎已經不是新聞,好像今天離婚、家庭破碎是正常的,現在的社會,變成了什麼樣的社會?
3 父母離婚,孩子變成單親,從小他就有個很不正常的心理,他沒有愛心,心中只有忿恨。這樣的小孩長大,豈不是變成社會問題?
4 青少年失去了父母之愛,心地不平,精神生活苦悶,於是他就犯罪吸毒。今天,在世界各地,青少年犯罪吸毒的問題非常嚴重!失去家庭的溫暖,我們知道,這是造成社會動亂不安的根本因素。
夫婦的結合是道義
1 家要治得好,從哪裡開始?從夫婦。所以,夫婦的結合是道義,不是那麼隨隨便便、簡簡單單的。現在講自由戀愛,戀兩天又分手了,這成什麼話?
2 所謂自由戀愛,那個自由不是戀愛,是亂愛,簡直不懂事!從前結婚非常慎重,自己年輕不懂事,父母長輩的經驗豐富,他們來幫助你選擇。
3 父母對兒女不會不疼愛,選擇配偶的時候,父母有經驗、有智慧,確確實實比今天的自由戀愛要好得多。你看自由戀愛的離婚率有多少?
4 在中國,中國的領導人江澤民主席,他們夫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兩個同年,你看,白頭偕老!
他是用理智來選擇
1 古代的婚姻制度,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們看古代的婚姻制度、古代的家庭,確實比現在的好。現在人反對古代這一種制度,所以自由戀愛。自由戀愛的後果,有很多是以離婚收場;古代沒有聽說離婚的,這個事情太少了!
2 我們要冷靜想想,哪個作父母的人不愛子女?哪個作父母的人不為子女終身幸福著想?他給你選擇對象煞費苦心。為了你一生幸福,老人經驗總比年輕人多,他是用理智來選擇,不是感情衝動;而自由戀愛是感情衝動,裡頭沒有理智。
3 我們在美國還聽到:早晨結婚,晚上就離婚了。這成什麼話!這是感情衝動,毫無理智。所以在現前這一種自由的婚姻制度之下,男女結合一定要慎重。
4 有智慧的年輕人,做朋友能做個三年、五年,甚至於十年,然後才結婚。為什麼用這麼長的時間交往、觀察兩個人能不能一生相處?因為這不僅是對自己家庭、傳宗接代、培養優秀的下一代負責任,對社會、國家、世界和平,也負有巨大的責任。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
1 世間人交往,諺語常講:「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香。」人跟人交往,感情的維繫,千日是三年,古人講的。
2 幾年前,在外國,有人對一些離異的夫婦做過調查。這些外國人從戀愛到結婚,然後到破裂,調查統計的結果,感情只能維繫一百天,大概三個多月。
3 你看古人,古人多半還有受過聖賢教育的薰陶,都維繫不到三年,三年不容易!現代人只能維繫三個月,蜜月只有三個月!蜜月過了之後,毛病就來了。
4 為什麼新婚夫婦的感情不能夠維繫?他們是用情識,不是用真心。只有真正接受聖賢教育的人,才會用真心;凡夫是用妄心,虛情假意,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道義的結合
1 古人的婚姻,是「道義的結合」。今人的婚姻,是「利害的結合」。「利害的結合」,寡情;「道義的結合」,恩情厚,這是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觀。
2 現代的社會,道義已經沒有了,你跟人家講道義,人家聽到都會譏笑你:「你的思想太落伍,你是十八世紀以前的人,不合乎這個時代。」現在這個時代講什麼?講利害。
3 「只有利害,沒有恩義」,今天的社會,你仔細觀察,確實是這個社會現象!人人都「爭名奪利,恣情縱慾」,社會怎麼會安定?世界怎麼會和平?人活在這個世間,怎麼可能有幸福?
4 現在一般的家庭,一家人歡歡喜喜聚在一起,這是「利害的結合」;到哪一天利害發生衝突了,這個家庭立刻破碎,這是今天社會的現象,我們看得很清楚。仔細較量,還是「道義的結合」是真實的、是長久的!
善緣少、惡緣多
1 我們現前這個時代,善緣少、惡緣多!在社會上交往,邪知邪見的人多,正知正見的人少。哪些是邪知邪見?縱慾、爭利。
2 現在人是縱慾、爭利,這社會還得了嗎?縱慾,這個社會決定腐化;爭利,這個競爭到最後,決定是流血戰爭!天災人禍怎麼能避免?
3 今天這個世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災難?現在人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於是乎就造了許多違背性德的不善業,爭名奪利、縱慾、自私,這才造成現前無量無邊的災難。這是眾生的共業所感。
4 這個世間的眾生,遇到的善緣少,遇到的惡緣多,貪嗔痴慢一年比一年增長,而且是加速度地在增長,這個事情太可怕!「因不善,果就不善」,增長的結果,就是給世界帶來全面的災難!
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1 在古聖先賢教育裡面,家庭結婚生子,夫婦相敬如賓,他都是有節度的,絕對不敢放任縱慾,跟現在社會不一樣,所以他家庭和睦,家庭有秩序。
2 古人夫婦相敬如賓,互相尊重,相親相愛,互助合作,一生都不改變,什麼原因?古人從小就有家庭教育,知道善惡,知道因果。現在人不知道善惡,不相信因果,他胡作妄為,放任縱慾,所以夫妻不和,家庭破裂。
3 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一個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這個教育是根。今天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教學生,為什麼?根沒有了。
4 父母、尊長,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給家裡面的兒童做好榜樣。小孩每天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薰陶,他在這裡紮根了,一生都不會改變。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薰修的。
家庭主婦
1 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每天早晨起來,做你的家事,把你家裡的人都照顧得很周到,使他們生活得很舒適,你在那裡修的是「布施波羅蜜」。
2 布施什麼?布施體力,這叫內財布施;身體以外的,那叫外財。你每天掃地、每天煮飯、每天洗衣服,這都是布施,這是財布施,叫內財布施。
3 你還天天想改進,用頭腦去想,如何能夠改進生活,使家裡人過得更舒服一點,那就是法布施。飲食起居,你統統都照顧到,使他們的身心能得到安穩,那就是無畏布施。
4 你是一個家庭主婦,你是在行菩薩道,明白這個意思,你天天做同樣的事情,甚至於工作比從前做得還要辛苦、還要辛勞,做得還多,但是,你愈做愈快樂!
為什麼會疲倦
1 佛心是平等的,佛心是清凈的,所以他「無有疲厭」。凡夫的心不平等,凡夫他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會疲倦。
2 我們一般人做事情,做了幾個鐘點,累了,疲倦了,需要休息。為什麼會疲倦?不清凈,心裡有染污。愈是嚴重的染污,就愈容易疲倦;如果心地很清凈,就不疲不厭。
3 我們讀《普賢行願品》,你看普賢菩薩,願願都是「無有疲厭」。他為什麼「無有疲厭」?他平等,他清凈。所謂清凈,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作而無作」,他就不疲倦了。
4 「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總是想「我做了好多事,做了好多小時,應該疲倦」,那就疲倦了。佛菩薩「作而無作」,一天做到晚,沒做,沒事!他怎麼會疲倦?他不會疲倦。
學佛好樂,好自在
1 「佛」這個字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覺悟。「佛」這個字,有體有用,體是智慧,作用是覺悟。學佛的真實受用,就是自在、快樂。
2 方東美先生當年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被他這句話攝受入佛門的,我今天真正證實了「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
3 學佛,你有智慧處理日常生活,確實是「法喜充滿」。我們佛門裡面講「法喜充滿」,這個「法喜充滿」,就是自在,就是快樂。我看很多人學佛,學得愁眉苦臉的,這個學佛沒有得法,沒有得利益。
4 學佛不少年了,在生活裡頭還是得不到受用,什麼原因?煩惱習氣沒斷,妄想分別執著還是很深。得不到受用,學佛就學得好苦;如果你得到受用,學佛好樂,好自在!
自在隨緣,什麼都好!
1 學佛的人沒有煩惱,學佛的人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學佛的人,自在隨緣,什麼都好!學佛的人處處退讓,愈退,路子愈寬,退到後面,金色光明的大道,成佛之道。
2 真正學佛的人,心決定是清凈平等。心清凈平等,般若智慧就會現前,無論你是生活、工作,你都會得到圓滿。圓滿是身心安樂,自在隨緣,那是真圓滿。
3 在日常生活當中,最重要的是修什麼?清凈心。心清凈,你有智慧隨緣,你就過佛菩薩的生活,你就超凡入聖。
4 我們的心清凈,世出世法真正做到一塵不染,生活當中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隨緣,縱然是大災大難降臨,也能從容不迫、見佛往生。
隨緣,這個多自在/什麼叫隨緣
1 佛在經典上,教給我們要隨緣;隨緣,你就自在。什麼叫隨緣?隨順經典上的道理、教訓,依教奉行,這叫隨緣。
2 要是隨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習氣、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是攀緣。攀緣造業,不管是善業,或是惡業,你都要遭果報;隨緣是凈業,這裡面沒有三途六道的果報。
3 普賢菩薩教我們「隨喜功德」,那是隨緣,隨緣是功德;攀緣,縱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
4 要怎樣學佛才如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間法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如法。世出世間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是什麼態度?隨緣。佛教給我們要隨緣,我們聽從佛的教誨,一切隨緣,這個多自在!
你不把它當真,那你就有智慧了
1 我過去在香港,曾經有一度在光明講堂講經。那個講堂掛了一副對聯,上聯寫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副對聯很有趣味。我們看看現前的狀況,的確是如此!
2 現代在全世界幾乎每一個國家地區,只著重科技教育、工商教育,而疏忽了人文教育、倫理道德。倫常沒有了,父子之恩沒有了,兄弟之情沒有了,夫妻之義沒有了,所以現在有許多家庭,「家不像家」。何況現在夫妻的結合,多數是感情的,是迷惑的,完全不講道義,因此離婚率非常之高。
3 現在的社會,人倫道德是一落千丈,人的觀念當中,完全是自私自利、虛情假意。你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戀愛的時候,愛得不得了,可是沒幾天就要鬧離婚,搞得焦頭爛額,可見得他當時談戀愛的時候,那些甜言蜜語全是假的。
4 佛告訴我們,世間人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統統都是虛情假意。所以,學了佛之後,我們知道那些「甜言蜜語」都是「虛言假語」,不是真的!你要把那些都當真,那叫迷惑顛倒;你不把它當真,那你就有智慧了。
今天你有財富,說不定明天就沒有了
1 我父親一個朋友,在大陸做過總司令,家裡面用的人十幾個,傭人真是一呼百應。到台灣之後,他做過中部防守區副司令官。退休之後,夫妻兩個孤家寡人,一個傭人都沒有,七十多歲還要自己拿個菜籃上街買菜,我看到真是可憐!
2 那時我已經學佛,我勸他學佛,他說:「佛法是好,我現在沒時間,過幾年再學。」過幾年他死掉了!我們記取這個教訓,在自己福報現前的時候,千萬不要享盡,要留一點給後面。
3 所以,年輕時候種種享受不是福,晚年有福才是真正有福。晚年體力衰,一切都退化,那時候有人照顧,那才是真正有福。年輕的時候有體力,吃一點苦頭算什麼?
4 所以,如果希望晚年不受苦,你就要記住,現在要修福;現在不修福,到晚年後悔就莫及!修福一定要把握機緣,佛跟我們說「財為五家共有」,今天你有財富,說不定明天就沒有了。
人生在世,壽命很短促
1 人生在世,壽命很短促,「人生七十古來稀」,所以一定要知道人生苦短!我們常常看到親朋好友、故舊知交,年年月月都有凋零的,真是觸目驚心!
2 時間過得非常之快,轉眼自己就是老年,就輪到自己,這個時候我們怎麼辦?人決定有來世,不學佛的人,對於來世他在懷疑,他不能肯定;學佛的同修,對於這樁事情,大致上都能夠肯定。
3 這一世的時間短,來世的時間長,能夠想到來世,這個人就有智慧!有智慧的人,警覺性高的人,他一定懂得斷惡修善,積功累德,為來世著想。
4 佛家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菩薩是真善知識,我們遇到之後一定要親近,不能夠輕易放過。我們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我們這一生就不會空過,這一生就不會墮落。
究竟圓滿的教學
1 有許多人問我,佛法是什麼?我告訴他,佛法是生活,佛法是處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做得恰好,做得很圓滿、很周到,這就是佛法。
2 佛法是生活的教育,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這個受用是大自在,這個受用是真正的幸福美滿!如果所學非所用,經是經,我是我,我們還學它幹什麼?
3 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是生活,佛法不是清談、不是玄學。佛法不但為我們現前帶來幸福,而且能夠使我們得到永恆的幸福。
4 佛法是究竟圓滿的教學,世間教育講一世,佛法教育講三世,它講過去、講現在、講未來,這個是三世的教育,最圓滿的教育!
什麼叫佛事
1 什麼叫佛事?凡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事,就叫做佛事。出家人給死人念經超度,現在人都把它看做佛事,你說糟糕不糟糕?這就難怪社會大眾對佛法會產生嚴重的誤會!
2 自從釋迦牟尼佛以來,佛家沒有替死人念過經,沒有做過超度,沒有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只有教學,講經說法,祖師大德也都是教學,講經說法,連領眾修行都沒有。
3 現在社會上,許許多多人對佛法產生嚴重的誤會,什麼原因?出家人做出的樣子不好,打著佛的招牌,欺騙一切善男信女,貪圖名聞利養,思想、言行與佛法完全相違背。
4 一般人沒有深入研究佛法,看到他這個形象,就毀謗了整個佛法,你說,他這個罪多重!相反的,身為佛弟子,樣樣事情都做得如理如法,讓社會大眾看到歡喜讚歎;人家讚歎你,就讚歎整個佛法,你的功德多大!
經懺佛事的由來
1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出家人給死人念經超度,是很晚的事情。佛教傳到中國來沒有,佛教當年在印度也沒有,究竟是什麼時候才搞經懺佛事,搞超度這個事情?這個在歷史上已經不可考。
2 過去道安法師在台北辦大專佛學講座,邀請我給學生們上課,我曾經把這樁事情提出來,向他老人家請教。我說:「寺院裡面原來沒有經懺佛事,沒有超度的,這到底什麼時候興起?什麼原因興起?」
3 他說超度可能起源於唐朝中葉,就是唐明皇的時代。唐明皇在位時,國家遭受這樣一個大的變故,安祿山造反,楊貴妃是內應,鬧到皇帝都逃難,幸虧郭子儀平定了這場動亂。
4 動亂雖然平定,死亡的軍民很多,所以,唐明皇晚年就在每一個戰場建立一個寺,這個寺叫做開元寺,開元年間建的。開元寺是佛教的教學道場,不過這裡面也做追悼死難軍民的法會。皇帝提倡,於是民間就仿效,經懺佛事是從這裡開始的。
灌頂
1 很多人都希望上師給他灌頂,上師灌頂到底靈不靈?很難說。實際上,一般人連「灌頂」這兩個字都誤會了,他以為灑一點水,就「灌頂」了,他的罪就消了,福就得到了。
2 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黃老跟我們解釋,密宗裡面灌頂,這個「頂」,是指至高無上的大法。
3 至高無上的大法是什麼?是《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是一句六字洪名。「灌」是什麼?傳授給你。把這個大法傳授給你,叫做「灌頂」。
4 你念經的時候,從頭到尾,恭恭敬敬地念一遍,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十方一切諸佛就給你做一次灌頂。你每天念兩遍就兩次灌頂,念三遍就三次灌頂,所以不必去找個上師給你頭上滴幾滴水,那個沒有效果!
開光是什麼
1 有人說,佛珠、佛像、念佛機等結緣品要開光才靈,不開光就不靈。這個觀念錯誤!開光是什麼?新的佛像建好,舉行一個啟用典禮,說明供養這一尊佛像的意義,這就是開光。
2 譬如說建觀世音菩薩像,啟用典禮的時候開光了,向大眾說明,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看到這個佛像,要開啟我們自己慈悲的光。一定要知道,是藉這尊佛像,開我們的光,不是我們開他的光。
3 見到釋迦牟尼佛,就要想到「釋迦」是仁慈,「牟尼」是清凈。我們藉這尊佛像,開自己的光,提醒自己要清凈,對別人要仁慈。見到地藏就想到什麼?孝親尊師。
4 至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於佛菩薩的經論、歷史淵源、佛像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了,都能為大家解說清楚、解說明白,這樣的人才有資格給佛像開光。
大家都看到觀世音菩薩
1 大約在十年前,普陀山觀世音菩薩的塑像,舉行開光典禮。這一尊佛像有三十多年了,開光的這一天,有三萬多人參與盛會,大家都看到觀世音菩薩在空中示現。
2 那一天是陰天,大家看到天上有一道門打開。門開了之後,有四朵蓮花從門裡面湧現出來,然後四大天王出現了,最後觀世音菩薩出來了,大約有五分鐘的時間,三萬多人都看到了,不信佛的人也跪在地上拜觀音菩薩。
3 出現之後,漸漸地形相就淡了,大家磕頭禮拜,恭敬祈請,門又開了,觀音菩薩又出來了,一共三次。前後差不多將近有十五分鐘這麼長的時間,還有人錄像。
4 三萬多人當中,少數幾個有清凈心就感應,大家都看到,大家都沾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好了,這個地區有災難,大家不信佛,我們這些少數人相信佛,少數人具足真誠、清凈、慈悲,我們為一切眾生祈福,就有不可思議的感應!
業障怎能消得了
1 我們六道凡夫,一天到晚都在造業。業,分為「善業」、「惡業」和「無記業」。於一切眾生有利益的是「善業」;於自己有利益的,不利於眾生的是「惡業」;談不上善與惡,非善非惡這一類的是「無記業」。這三類都產生障礙。
2 貪嗔痴三毒,就是從業障裡面來的。善業起貪愛,惡業感得嗔恚,無記業的果報是愚痴。我們一天到晚都在造作,天天都在製造貪嗔痴,業障怎麼能消得掉?
3 甚至我還聽說,念佛都起貪嗔痴!怎麼念佛起貪嗔痴?他一天念一萬聲,我念二萬聲,要超過他,這是貪心、傲慢心、嫉妒心,試問,這樣念佛能往生嗎?
4 到寺廟燒香,也要搶著燒第一炷香!那法師也高明,要信徒拿十萬塊錢燒第一炷,拿八萬塊錢燒第二炷,大家來比賽,愚痴!實在講,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修貪嗔痴,業障怎能消得了?
他的積極是吃喝玩樂
1 我學佛是二十六歲,我的長官、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於老師都罵我:「你怎麼去迷信,還迷到這個程度!肉也不吃了,這麼消極!」他們都罵我,我聽了之後,只是以苦笑來回答他們。
2 為什麼?我沒有能力說服他們,只有用時間來答覆。三十年、四十年之後,再遇到這些老朋友,他們都說:「法師!您的路走對了。」現在他們曉得了,但來不及了。年歲老了,他們退休了,我就發現,兩年不見面,就像二十年沒見面,他們的樣子一下就衰老了。
3 我們在佛法里懂得這個道理,工作的時候,他整個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他忘記衰老;一到退休之後,天天想「我老了」,所以很快就老了。老了一定生病,就天天想病,天天到醫院,天天找醫生,於是一身的病痛都來了。
4 他們一看到我,我沒有老,我也沒有病,他們看到非常的羨慕。我用時間來答覆他,用行動來答覆他。他說他積極,他的積極是吃喝玩樂;我也很積極,我的積極是天天參究經教和念佛。我的積極是智慧增長,他的積極是增長煩惱、增長無明,我們兩個正好對比。
富貴學道難
1 「富貴學道難」,富貴很容易迷惑人,這一迷惑就造業。你看現在這些大富大貴的人,哪個不造業?就光說殺生這一條,就不知道造了多少?天天吃海鮮,造無量業!造這個業,將來福享盡了,必定墮三惡道。
2 有一些富貴人家,我們這裡講經,叫他坐在這裡聽兩個鐘點經,對他是活受罪!他坐不住,他願意去跳舞。到跳舞場去玩兩個鐘點,他玩得很自在。
3 大富大貴的人不聽經,他學佛怎麼學法?哪一天大法會,請他來拈第一支香,他就覺得很光榮、很榮耀,他是這樣的一個學法。
4 他到寺廟裡來供養,受種種禮遇,稍稍得罪他,下次不來了。這是富貴人家學佛的方式。所以佛說得好,「富貴學道難」。諸位一定要記住:如果我們這一生修行沒有成就,來生就會跟他們一樣!
甚大、甚大,你修的福報太大了
1 我們到一個道場,看到「功德箱」,丟幾塊錢,就以為今天做了多少功德了,那是大誤會!那個箱子應當要寫「廣種福田」,因為那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裡面沒有功德,這個是普通常識,不能不知道。
2 別說你捐這一點錢沒功德,在過去南北朝時代,梁武帝造了四百八十座道場,度了幾十萬人出家,他以為自己的功德很大。剛好在這個時候,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中國禪宗祖師,到中國來,梁武帝就向他報告自己護法的成績。
3 他向達摩祖師請教,他問:「我的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這個人很直,說了一句老實話:「並無功德。」梁武帝聽了很不高興,所以就不護他的法,搞得他無可奈何,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等到一個慧可傳他的法。
4 功德是斷惡修善,功德是戒定慧,功德要自己修,功德也沒有辦法給別人。福德可以給別人,我有福,我可以分一部分給別人享受,功德不行。當年梁武帝要是問他:「我的福報大不大?」那達摩祖師一定說:「甚大、甚大,你修的福報太大了!」
吝法得愚痴的果報
1 人為什麼會變成不善?為什麼會造作罪業?他無知。他要是個明白人,就不會造作罪業了。造作罪業的人,都是迷惑顛倒,所以才會做錯事情。為什麼會迷惑顛倒?沒有人教。
2 你學了佛,懂得聖賢之道,懂得一點,你就教一點;你懂得,你不肯教,這是吝法。吝法的果報是愚痴。縱然你這一生修積一點小善、小德,你可以保住人身,但是你會跟他們一樣愚昧無知。
3 佛陀在世,僧團裡面這種例子很多,最著名的是周利盤陀伽。佛說這個人前世是三藏法師,因為他吝法,講經教學,自己要留一手,怕學生將來超過自己,所以得愚痴果報。
4 在過去,印度人吝法,一切經可以送給國外,《楞嚴經》看作國寶,秘密藏著,只傳本國人,不傳外國人,結果遭受「佛法斷滅」這個大難!吝財得貧窮的果報,吝法得愚痴的果報,所以印度今天沒有佛法。
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有福
1 說到福報,我們要懂得怎樣去修,尤其要認識哪個地方叫真正的福田。佛在經上概略給我們舉例,父母是福田、師長是福田。孝順父母、奉事師長,你有福。
2 如果這個人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連父母生活都不顧,他縱然是有錢有勢,不會長久,為什麼?福薄,沒福。
3 他現在所享受的,是他過去生中所修的福。他過去生中所修積的福多,所以縱然造罪業,他還有餘福,還沒有影響到他現前的生活。可是他這個消耗是非常之大,一旦福報耗盡,他的苦報就會現前,這些道理我們要明了。
4 「貧窮」是福田、「疾病」是福田,我們對窮人、對病人,要多照顧。病裡面有身病、有心病;身病好治,心病難醫。佛法,最重要的,就是對治我們的心病,所以佛法的照顧,才真正叫周到,才真正是圓滿,才真正是修大福。
人沒有智慧,那才是真正窮苦
1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在整個僧團裡面,過的是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在我們今天看起來,這樣的生活是窮苦到極處。釋迦牟尼佛有沒有求人來救濟?沒有。他生活過得非常自在,這是說明物質貧乏不算是窮苦,沒有智慧是真正窮苦。
2 再看看,中國也不例外,也有好例子。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那個物質生活的貧乏,恐怕跟僧團裡頭差不多。《論語》裡面記載顏回的清貧,簞食瓢飲。這種生活要在一般人,沒有智慧的人,他感覺得非常窮苦,但是在顏回,態度完全不一樣!
3 夫子讚歎他,這樣的物質生活,「回也不改其樂」。他樂,樂的是什麼?精神生活充沛,他有智慧。東西方的聖賢教導我們,生活貧乏不是真的窮苦,你要是覺悟了,你要是看破了,縱然你的生活非常之貧乏,你還是一樣的自在快樂。
4 人沒有智慧,那才是真正窮苦!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在三界之內富貴到了頂點,他只有定,定是福報,他能享天福,但他沒有慧,所以依舊不能脫離窮苦。他的窮苦是什麼?煩惱沒有斷,出不了六道輪迴。不能了生死、出輪迴,這是真正的窮苦,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用真心來布施,果報不可思議
1 同樣是布施,事是一樣,用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
2 如果用真心來布施,如理如法的布施,布施的物很少,只有一點點,果報不可思議!這是我們沒法子想像的,諸位要讀《華嚴經》,你就曉得。
3 很小一點財物布施,變成無量無邊的果報,為什麼?稱性布施。用的是真心,也就是以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布施,那個果報不可思議。
4 佛教給我們,布施度慳貪。慳是慳吝,自己已經有的,捨不得放下,這是大病。貪是什麼?沒有的想貪得,有的丟不掉,這是修行人的病根。
修因才能夠得果
1 我們看到這個社會上,有許許多多豪門貴族、大富長者,今天社會上稱為企業家者,他有很雄厚的財富,他的財富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真實話,這個財富是命裡頭所有。
2 他命裡面有,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那個行業是緣,他都能致富;你命裡面沒有,人家把銀行送給你,過不了兩個月,銀行就倒閉了。財富不是可以賺得來的,沒這回事情!
3 世間我聽說還有一些人,出版一些書,教你致富的秘訣,那個都是假的!你買來看,實在講,他發了財;你照他那個去做,准發不了財,所以一切要有命。
4 你讀書,拿到什麼樣的學位是命;你作官,你能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命;你發財,發多少財還是命。命里怎麼有的?前生種的因。你這個因殊勝,這一生果報就殊勝;你這個因不殊勝,果報也就有欠缺了。由此可知,修因才能夠得果。
捨不得布施,這是很大的煩惱
1 我們常常聽說,這個社會上,有許多大企業家飛黃騰達一時,但是沒多久,他倒閉了,他破產了,銷聲匿跡了。什麼原因?福報享盡了。他在福報現前的時侯,不知道修福,不曉得因果的道理,這非常非常可惜!
2 天道倒是蠻公平的:有錢的人不肯布施,吝嗇,來生當窮人;窮人很大方,肯布施,來生當富人。有錢人很難布施,他愈有錢愈想擁有;那個沒有錢的人很慷慨,反正我沒有,施捨得很自在,很痛快。
3 有錢的人不肯布施,沒有種因,來生就窮了;那個沒有錢的人,天天在種因,所以來生他就富了。我們常講「風水輪流轉」,為什麼輪流轉?諸位知道這個道理,就曉得了。
4 富人如果肯布施,來生得大富;貧窮人不肯布施,來生更貧窮,那就苦惱了!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已經有的,捨不得放下,捨不得布施,這是大病,這是很大的煩惱!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1 在這個世間,我們看到許多財力雄厚的人,他的財富從哪裡來的?他過去生中修財布施,那是因;這一生中他得到財富,這是果。因果相應。
2 那些有大智慧的人,他前生修法布施,法布施是因,聰明智慧是果報。那些健康長壽的人,他過去生中修無畏布施。什麼是無畏布施?簡單地說,吃素、戒殺、放生、印經,這就是無畏布施。
3 世間有一些人,他有大智慧,但是他貧窮,什麼原因?他前生修慧不修福。有許多大企業家、大老闆,甚至於連小學都沒有念過,底下給他辦事的人都是博士,他的福報大!福報大是前生修的福,但他前生沒有修慧,所以沒有智慧。
4 明白了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又要大福報、又要大智慧、又要健康長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三種布施,我們統統要修。
把惡運轉成好運
1 我們看到世間做大官的,一般講部長以上的、大企業家,都是好多生的修積,在一般經典上看,至少是十世。十世的修積,才能得這樣的果報;可是,如果他不懂得惜福積德的話,福報幾年就享光。
2 你說做大官,一任就可以享光,實在講,這樁事情並不難懂。譬如我們在銀行儲蓄,儲蓄十萬、百萬要很長的時間,如果花天酒地,兩、三天就花光;假如去賭場賭博,可能幾分鐘就輸光了。你才曉得,福報修積不容易,享受很快就享完。
3 實實在在,事實真相是這個樣子,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惜福。釋迦牟尼佛是無量劫的修福、惜福、積福,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表演給我們看。我們看到了,明白了,應當要學習。
4 知道凡事都有因果,修因的時候,我們能夠想像到將來的果報;受果報的時候,一定知道過去的業因。這樣,你就不怨天、不尤人,縱然處逆境,逆來順受,你也很快樂。你能夠忍辱,依舊能夠修福,你就能夠把惡運轉成好運。
財神
1 中國人自古以來供的財神,供誰?范蠡。他是春秋時代越王勾踐的大夫。范蠡這個人非常有智慧,也很能幹,他幫助越王勾踐復國,這是很不容易的!在中國歷史上,國家滅亡,能再復興起來的沒有幾個。
2 范蠡知道越王勾踐這個人,只可以跟他共患難,不能共富貴,所以國家復興之後,他就趁機逃掉了。逃出去之後,他就經商作生意,改個名字叫陶朱公。他做生意,沒有幾年,就發大財了。
3 發了財之後,他把財統統布施掉,再從小本生意做起。沒有幾年,他又發了;發了之後,他又布施。史書上記載「三聚三散」,他能夠散財,布施恩德,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有才幹!
4 你看陶朱公,他自己不講求享受,他叫社會大眾共同來享他的福報,所以供他作財神,以他作為商人的模範,這是非常正確的。希望有財富的人向他學習!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
1 佛法裡面講的福報,是這一生有福,來生有福,後世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這才是真實的福報。現在人眼光短淺,只看眼前,不看未來,這是沒有智慧,這是愚痴。
2 現在人一味追求財富,他不知道財富從哪裡來。我們學佛的人知道,財布施是因,財富是果報。我過去講經也常講,你這一生得財富,是你過去生中修的善因得的果報;果報現前了,是福是禍很難講,問題在:你有沒有智慧?
3 「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你要是沒有智慧的話,你的錢用得不恰當就造罪業,那就變成禍,不是福。幾個人會用錢?你看,造極重罪業的人,往往都是富貴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想造極重的罪業,他沒有能力,他也沒有機會,這不能不知道。
4 由此可知,真正會用錢,是要靠大智慧。大智慧還是從教學當中得來的。吉凶禍福的關鍵在教育。人有智慧,自然能夠趨吉避凶,而趨吉避凶的手段是斷惡修善;再能破迷開悟,這樣就真正能夠離開凶災,趨向吉祥。這是聖賢的教誨,諸位一定要記住。
不愛財富的人很少
1 這個世間,尤其是現代,財富可說是所有一切眾生念念希求的。安貧樂道、不愛財富的人很少,那是真正有道之人,這種人是極少數。
2 你看看這個社會上的眾生,我們同修也不免,每天追求財富,天天想發財,忙得不亦樂乎!難道你來到這個世間,目的是來發財的嗎?
3 縱然你的財富真的發了,你得到億萬,你有沒有想到,你死了以後一文都帶不去,你有再多的產業,全部都要給別人。如果人生以這個為目標,那真是愚痴到了極處!
4 現代人一味的追求財富,確確實實是諺語裡頭所說的「利令智昏」,為了一己的私利,完全喪失了理智。智慧沒有了,於是做事就顛倒,邪正顛倒了、是非顛倒了、善惡顛倒了、利害顛倒了,這個愚痴。
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
1 佛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上說:「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什麼是世間事?佛舉例很多,我們世間生活習慣、工作、交際應酬、婚喪嫁娶都是世間事。
2 世間事可以做,為什麼?《華嚴經》講「事事無礙」。障礙發生在哪裡?障礙發生在「世間意」。什麼是「世間意」?自私自利是世間意,是非人我、貪嗔痴慢是世間意。
3 說得清楚簡單一點,你對於世間事還很在意,這就叫「世間意」;如果對於世間事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這就是沒有「世間意」。沒有世間意而為世間事,那是佛菩薩,這是佛菩薩示現。
4 我們跟佛菩薩不一樣,就是世間事雖然相同,佛菩薩沒有世間意,我們有世間意。無論在生活、工作、交際應酬,我們都很在意。在意,就是六道凡夫;如果不在意,就超凡入聖。我們學佛,就要在這個地方學。
結而不昏,那才叫高明
1 早年我在台北講經,有一位居士,過去是我的老聽眾,跟我很熟悉,以後他搬到台中去工作。
2 在台中,他大概認識了一個女孩子,很投緣,想結婚,他寫一封信給我,問我結婚好不好?我看了之後,在一張明信片後面寫了一個「婚」字,然後寄去台中給他。他接到之後,好像有點悟處,回我一封信,他不結婚了。
3 「婚」是什麼?見了女人,頭就昏了。中國的文字妙,妙絕了!我收到他的回信,嘆了一口氣,沒話說!我為什麼嘆了一口氣?他懂了沒有?沒懂!
4 結而不昏,那才叫高明!他看到「婚」這個字,害怕了,不敢結婚了,所以他只懂一半,沒完全懂,把意思錯會了。不是叫他不結婚,是叫他「結而不昏」。成家立業是件好事,但可不能昏!
化情執為智慧
1 凡夫的愛不離情執,所以他苦。諸佛菩薩的大愛,大慈大悲,這裡頭沒有情執,所以他沒有苦。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能夠轉過來,化情執為智慧。
2 佛菩薩的愛是真誠的、清凈的、平等的、智慧的。佛為了怕一般人對這個「愛」產生誤會,所以換個名詞叫「慈悲」。換句話說,「慈悲」是理性的愛,是永恆不變的愛。
3 我們凡夫的愛,這個愛裡面不平等,這個愛裡面沒有真誠。為什麼沒有真誠?那個愛會變,至於怎麼樣變,變到什麼程度,自己都不知道,所以凡夫的愛是決定靠不住的。
4 凡夫的愛不離情執,情執變化無常,所以跟凡夫往來,你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覺悟。為什麼?凡夫用的是妄心,一會兒說我很喜歡你,我很愛你;再過一會兒說我討厭你,我恨你,所以不能認真,你要是認真,那你就苦了。
禮敬一切眾生
1 我們在這個世間,享樂也好,受苦也好,都要知道是自己的業報。人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心就平了,就心平氣和。富貴人安於富貴,貧賤人安於貧賤,決定沒有非分之想,社會安定,世界和平。
2 儒、佛都教給我們,禮敬一切眾生,決定不跟一切眾生結冤讎。別以為畜生弱小,你可以隨便欺負它、殺害它。蚊蟲、螞蟻這些小動物,它的神識跟我們一般人沒有差別,它也是一條命,你傷害它、殺害它,它那個怨恨、怨仇永遠不忘。
3 它的業障消盡之後,它會得人身;我們的業障要是造得重的話,來生變畜生。我們這一生殺畜生,來生畜生變成人,我們變成畜生的時候,我們也被它殺,六道輪迴就是搞這些,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4 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所以不可以跟這些動物結惡緣,再就是不可以跟植物結惡緣,更不可以跟天地鬼神結惡緣,為什麼?鬼神嗔恨心重,殺業很重,你得罪他,他會找你麻煩。
樹神
1 佛經上講,樹木高度超過一個人,就有鬼神依附在這個樹木上。從前比丘都住在山林裡面,搭個茅蓬,總得要砍樹。砍樹的前三天要在樹前祭祀,要給他念咒、念經、誦經。誦完之後,要給他迴向、請他搬家。
2 如果你不祭祀他、不通知他;換句話說,你很沒有禮貌。你把他房子拆掉,他對你無可奈何,但是人家心裏面總是懷恨在心,將來遇到機緣,他就會報復。
3 我們俗話講的樹神,不是樹成了神,而是有一些鬼神以這個樹為家,所以砍伐樹木,高度超過一個人的,都要給它念經,或者給它念佛迴向。
4 現在人他不講求這些,我們這樣做,他會笑話我們,說我們是迷信。所以,這世界愈來愈亂,災難愈來愈多,種種怪病出現,這都是與這些鬼神結的怨結得太多了。
我們可以跟它溝通
1 我們學佛的人,稱螞蟻為「螞蟻菩薩」。我們可以跟它商量,可以跟它溝通,它來得太多,干擾我們的生活,我們跟它溝通,請它出去,決定不能傷害,它會離開的。
2 它有它的生活空間,我們有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可以互相往來,但是不要互相干擾。它有所需,我們幫助它。它來幹什麼?找東西吃。我們預備它吃的東西,把它放在外面院子,它就出去了,很聽話。
3 甚至於蒼蠅、蚊子、跳蚤、蟑螂、蜘蛛都聽話,只要我們的心慈悲、真誠,就能感動這些小動物,關鍵在真誠!古人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連礦物都能受感動,動物哪有不受感動的道理?
4 我們讀了古書,我們自己做試驗,看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果然是真的。我們今天石頭瓦礫還沒有辦法溝通,至少花草樹木我們已經可以溝通。我們以愛心對待,樹木都長得非常茂盛,花都開得很美,可見植物也會受感動。
絲瓜託夢
1 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山城,我們種的菜、種的瓜,都長得特別好。隔壁的菜農,覺得我們種的菜比他們的長得好,那是什麼原因?我們是用愛心來栽培,他們是為了謀利。所以,我們種的菜,跟他們的就不一樣。
2 還有奇怪的事情:我們種的絲瓜,有一條長得很大,它在葉子底下,沒有被發現。有一個晚上,它居然託夢給悟謙法師,說自己太老了,要她趕快去摘。
3 到第二天,她就去找,果然找到了。絲瓜實在是太老不能吃,所以就留它做種子。你看,有這個事情!
4 確確實實,花草樹木都有靈性,都可以溝通,所以住在山上,我們非常明顯地感觸到山神、樹神、花草樹木之靈。我們大家生活在一起,彼此互相關照、互相愛護,非常和睦!
我們快要枯死了
1 過去北京有個同修,跟我說了一樁事情。有一天晚上,她夫妻兩個突然感覺到房間裡頭磁場不好,有異象。好在夫妻兩個都學佛,所以就向虛空當中問:「如果真的是有神靈,用什麼方法告訴我們一下。」
2 她就想到電燈,電容易跟鬼神起感應。「你讓我這個電燈閃一閃,我就知道你們真的來了。」五分鐘之後,電燈果然閃了三下。然後就想到怎麼辦?她說:「我們不能溝通,這樣好了,晚上睡覺你託夢給我。」
3 結果那一天晚上睡覺,草木神託夢告訴她:「我是你們家院子里的草木,我們快要枯死了,求求你趕快澆水救救我們。」第二天早晨起來,她到院子里一看,果然院子里的草都黃了,旁邊的一些小樹,樹枝都枯了,她趕緊澆水。
4 她把這個事情告訴我,我知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今天這個世間,有很多凡夫不了解真相,他以為科學萬能,膽敢胡作妄為,不相信有鬼神。鬼神有沒有?有。怎麼沒有?到哪一天鬼神真的找到你身上來,那你麻煩就大了!你後悔就來不及了!
樹木不能隨便砍伐
1 除了動物,植物也能懂得人的意思,所以人跟一切生物應當知道溝通,共同維持地球生態的平衡。科學家知道:生態平衡太重要,不可以輕易破壞,破壞必定招來災難。
2 樹木不能隨便砍伐,如果大片森林被砍伐,森林消滅了,那個地方就會變成沙漠。沙漠擴張,就危害許許多多的生物,這些生物不能生存,產生一個惡性的循環,到最後,人類在這個世間也不能生存!這是自作自受。
3 人類自以為聰明,利用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其實那是愚痴。自以為聰明的人多,地球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招來的果報是無窮無盡的天災人禍。
4 佛法裡面講,所有一切災害,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今天我們想消除這個世間的災難,我們自己要真正依教奉行,把佛陀的教誨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讓一切大眾覺悟。如果人人都能夠覺悟,都能夠斷惡修善,災難就能消除。
我的業力轉過來了
1 我年輕的時候無知,很喜歡打獵。打了三年獵,殺了很多眾生。學了佛,看到《地藏經》上講的果報,都是地獄、餓鬼、畜生,嚇得一身冷汗!
2 我接觸佛法不到半年,我就發心吃長素,什麼原因?以往打獵殺生的罪業太重,我知道那個果報太可怕了,所以從此之後,我持長素、戒殺、放生,希望能贖罪;我發心弘法,報佛恩、報眾生恩,希望這些冤親債主原諒我。
3 我殺了很多眾生,叫鳥獸一家不能團圓,我這一生跟家人不能團聚,我曉得這是業報。我年輕的時候愚昧無知,沒有人教誨,造作了這些惡業,我知道,應當受這個果報。
4 學佛之後,明了了事實真相,我真正改過自新,不再為自己,為佛法、為眾生,又遇到凈土法門,這一生才真正得到一個圓滿,得到一條生路。五十多年來,我每天沒有離開經卷,我接受如來的教誨,「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的業力轉過來了。
刀兵劫
1 我們今天在飲食裡面,說吃肉沒有罪,這能講得通嗎?一定要覺悟!讀了《地藏菩薩本願經》,了解了事實真相,你怎麼還敢吃眾生肉?
2 只要是眾生,你去抓它的時候,你仔細觀察,它一定逃命。你要殺豬,它一看到刀,嚇得就到處亂跑,它知道你要害它的命。它被你抓到,被你殺了,這是它沒有反抗的能力,結怨成仇,你曉得這個怨恨多深?
3 這一些被殺的眾生,它不是甘心情願被你吃的。人不是一生,人有來生,畜生也有來生,機緣成熟了,焉有不報復之理?
4 佛曾經說過一句話,要想世間永遠沒有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戰爭,他說「除非眾生不食肉」。眾生不食肉,這個世間戰爭、災難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世間眾生還要吃肉,刀兵劫就決定不能避免。
她餵奶時發脾氣
1 中國俗話常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肉決定有毒,印光大師有一篇開示,說明了這個事實。他在早年看到雜誌上的報導,是一個西洋的婦人,她用自己的奶喂孩子,第一個孩子死了,第二個孩子沒多久也死了。
2 她就懷疑,於是將奶拿去化驗。原來她餵奶時發脾氣,一生氣,奶裡面就有毒。你看,人生氣的時候,奶水都有毒;這一些動物,你殺它的時候,它會不生氣、會不怨恨?它會生氣、會怨恨,它的肉怎麼會不毒?
3 印光大師以後就調查這個事情,並且得到證明。有一個老太太來皈依的時候,承認自己的一個孩子也是餵奶之後死的。因為她先生脾氣不好,常常打她,小孩一嚇到就哭,哭的時候她就趕緊餵奶,就這樣死了一個。
4 她的女兒帶小孩的時候,也是在發脾氣的時候餵奶,也死了一個。印光大師證明,這個事情是真的。所以他就說了,多少小孩這樣死的時候,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原來,嗔恨心起來時的奶有毒素,是這個把小孩毒死的。
怪病從哪裡來
1 現在的肉食是非常不健康,因為飼養的這些家畜,幾乎全都是服用化學飼料。這些肉,人要是吃多了,就會得許多奇怪的病症。現在癌症這麼多,從前沒聽說過,從哪裡來的?全是從肉食里來的。
2 在過去,我們佛門裡面是不吃眾生肉,可是有些雞蛋,它不是種蛋,它沒有生命,這個可以吃;可是,我們到養雞場一看,不敢吃,為什麼?那些生蛋的母雞,是沒有交配,統統是用抗生素、用化學飼料來喂它;換句話說,它生的蛋裡頭一定有問題。
3 你常常吃,你得這些怪病,你都不曉得病因從哪兒來。所以我們現在對於蛋,一概都不吃。這是什麼?保護自己的健康,少病、少惱,健康長壽。這些東西帶給你疾病的因素,你自己要知道拒絕它。
4 現在,即使是素食也麻煩,農夫種的這些蔬菜、水果統統用化肥、用農藥。農夫自己吃不吃?不吃。他說那個有毒,賣給別人吃。這些都是謀財害命!我們常常吃這些東西,慢性中毒,所以奇奇怪怪的病都來了。
破壞自然生態
1 現代人喜歡什麼?破壞自然生態。我們講肉食,肉食也是把動物的自然生態破壞了。
2 譬如豬肉,從前豬的壽命都很長;現在大家吃的豬肉,都是打針的,豬的壽命多長?六個月。長到六個月就很胖了,就把它宰掉了。
3 現在養雞,用化學飼料,只要三、四個星期,雞就長得很大,就可以賣掉。在從前,要四、五個月,這是什麼?這是把它的自然生態破壞了。所以,吃這樣的雞,吃出很多怪病。為什麼?那是破壞自然生態給你的報復,你懂嗎?
4 我們吃素,吃素現在也不行,菜農種菜,都用農藥、化肥,這都破壞了自然生態,所以吃了也會生病。現在有一些人覺悟了,要吃有機的蔬菜,這是對的,用老的方法培養的,沒有農藥,沒有化肥。
自己吃的,沒有化肥,沒有農藥
1 雞鴨豬羊的長成,都有一定的時間;蔬菜的長成,也要時間,也有它一定的時節。在中國,從前講二十四節氣,哪個節氣種植,哪個節氣收穫,這是正常的;現在用農藥、化肥,改良品種,破壞了正常的生態。
2 現在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的瓜果蔬菜,幾乎找不到了。好在植物比肉食要好得多,但還是不正常。不正常,我們就知道,味道不一樣,營養不一樣。這個菜看起來好像很新鮮、很美,但是不中吃。
3 現在的農夫,真正懂得養生之道,他用化肥種的菜,每天拿到市場裡面去賣,他自己不吃;他自己吃的,是另外特別為自己種的。他自己吃的,沒有化肥,沒有農藥。
4 連稻米,我還聽說,農夫賣的是專門種來賣的,吃的是自己專門種給自己吃的。你說,這是不是古諺語裡頭所講的「謀財害命,損人利己」?
植物沒有七情五欲
1 自愛的人絕對不會有一個惡念,不會有惡言惡語,不會有惡的行為。說得明白一點,自愛的人決不吃眾生肉。
2 有些人提出反駁:「你吃的大米、吃的蔬菜,那是植物,植物也有生命,那你豈不是在殺生嗎?」
3 沒錯,不但植物有生命,連礦物都是活的。江本勝博士做出水實驗的時候,就說明了礦物都是活的。佛在經上講得一點都不錯,所有一切萬物的本質是法性,所以它有見聞覺知,可是動物和植物、礦物完全不同。
4 植物雖然是生物,跟動物不一樣!動物有情識,換句話說,它有七情,就是喜怒哀樂愛惡欲,它有貪嗔痴慢,所以它有報復的心。植物沒有七情五欲,沒有貪嗔痴慢,它就沒有報復的心,這個道理要懂得!
日中一食
1 為了要維持這個身命,我們不能不取飲食。取飲食,也不能過分,所以佛陀在世,日中一食。沒有雜念,身心清凈,需要的飲食就少,一餐夠不夠?決定夠。
2 我在年輕的時候,真的是做過試驗。我一天吃兩餐,就是晚上這一餐不吃,佛門叫持午。我初學佛的時候,生活很清苦,持午是十五年,其中有五年日中一食,早餐也沒有。
3 在這裡面,我體驗到人的身體是一部機器,這個機器活動需要能量,能量是從飲食上來的,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消耗在妄念上。我們一個人一天到晚,前念滅,後念生,全是妄想,這個消耗量最大;你要說勞心勞力,其實消耗量不大。
4 同學們要知道,如果你的煩惱很重,妄念很多,你可不能試驗「日中一食」,為什麼?你准生病。你每天消耗那麼多,你補充不夠,你的身體肯定受不了!你應當怎麼做?減少妄念。你妄念愈少,需要量就愈少,是這麼個道理。
她一出世就吃素
1 佛勸人不吃眾生肉。如果你說沒有肉食,我們身體會營養不足,諸位看新加坡的許哲居士,她是1900年出世,一生素食。她是屬於「胎里素」,聞到葷腥她就嘔吐,所以一生素食。
2 她自己說,她一天吃一餐,就只是生菜,一生沒有生過病。除了頭髮白了之外,她的精神、她的體力,依我看,一般四、五十歲的人跟她比,不如她。
3 她每天都出去奔走,幫助窮人、幫助老人、幫助病人,一生干這個事業。在新加坡,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個「一百零八歲的年輕人」。
4 你們要以為素食不健康,許哲居士可以給你做證明。她一出世就吃素,吃了一百零八年,你怎麼能說素食不健康?都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在作祟。
螃蟹下鍋
1 香港同修告訴我,他認識的一對母女,喜歡吃螃蟹,天天殺螃蟹來吃。母親死的樣子,就跟螃蟹下鍋那個樣子完全一樣。沒有多久,她女兒也死了,也現這個相。這件事香港媒體有報道,成了社會新聞,大眾都知道。
2 造作這些殺生的罪業,果報必定是先墮地獄;罪受滿了,變畜生還債,這個事情不能不信!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沒法子!
3 我們世間人,為了這個三寸不爛之舌,不知造了多少殺業。所謂是「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你今天吃它半斤,你來生要還它八兩,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非常殘酷!
4 這一樁事情,只有佛法能解決得了。佛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過去沒有學佛,不知道「殺生吃肉」是造業;現在學佛知道了,要趕緊回頭,修功補過,把修行的功德,迴向給那些被我殺害的眾生。我們認真學佛,不再造惡業,這樣就好!
他們不再障礙,不再找麻煩了
1 素食,實在說非常重要,為什麼?一般人吃肉食,造的殺業太重,這冤冤相報,很可怕!
2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我父親喜歡上山打獵、喜歡用黃色炸藥炸魚,殺業很重!他四十五歲就過世了。過世之前,他發癲狂病,看到山就往山上跑,完全像野獸;看到水就往水底下鑽,跟魚沒有兩樣。他死的那個狀況,就跟《地藏經》上講的完全相同。
3 佛在經典上講殺生的果報,我親自看到。我自己也打了三年獵,也殺了很多眾生,想到我父親生病到死亡那個狀況,我非常恐懼!這個果報怎麼化解法?一接觸佛法,一知道因果,我立刻就吃素、放生,這是懺悔贖罪。
4 學佛之後,曉得彌補罪業最有效的方法,無過於弘護正法,所以我發心弘法利生,將修學、講經的功德統統迴向宿世、今生這些冤親債主,希望他們明白,我的成就就是他們的成就,希望怨結能夠化解。五十六年來,我一心修行,弘護正法,他們不再障礙,不再找麻煩了。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 佛家常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不是殺豬宰牛的那個刀;屠刀是比喻,比喻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障礙我們的智慧德相,無量劫來,我們就受這個害。你真肯放下,你就成就了。
2 從前老師教學生,哪一種學生老師會全心全力來教導他?聽話的,叫他放下,他真肯放下。哪一類的學生沒有法子教?教他的時候,他好像都明白了、都懂了,也能說得天花亂墜,說得頭頭是道,就是不肯放下。這一類學生,諸佛如來現前,也沒法子教。
3 所謂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你能不能成就,在於你自己。諸佛如來、最好的老師,也只是給我們做增上緣,所以你自己要認真努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
4 妄想是習氣,分別執著是煩惱,你能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你就成就了;你要不能夠克服,這一生只能說跟佛法結個善緣,依舊免不了生死輪迴。
不僅是言說,更可貴的是身教
1 諸佛如來教化眾生,不僅是言說,言說是言教,更難得的、更可貴的是身教,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
2 不但世尊他老人家的示現,我們在經上讀到,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示現成佛,大致上都相同,一定示現為王子,為什麼?讓人家容易看出來,他放下了。
3 六道眾生妄念裡面,所希求的不外乎富貴。他示現為王子,富貴是現成的,你們求都求不到,他已經圓滿地得到了。你們追求富貴,他把富貴統統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放下,示現出家修道。
4 諸佛如來不但事上放下,心裏面連念頭都不起,這真放下;事上放下了,念頭還常起,沒有放下。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念頭都不生,這真清凈。心真清凈,我們的如來智慧德相就現前!
入勝菩提真實行
1 搞六道輪迴沒有別的,第一個因素是「我」,一切都想「我」的利益,這就是搞六道輪迴。弘法利生,不能夠離開名聞利養,我執沒有破,還是搞六道輪迴。
2 「我」就是自私自利,要把這個放下,放得乾乾淨淨,一心一意去利益眾生,為眾生服務。為眾生服務是手段,目的何在?幫助他開悟。
3 佛法講布施,三種布施裡面,財布施、無畏布施是手段,法布施是目的。「佛不度無緣之人」,我們用財布施、無畏布施跟眾生廣結善緣。
4 常行財布施、無畏布施,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眾生歡喜接近你,肯聽你的,然後你再對他行法布施,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超凡入聖,這就是「入勝菩提真實行」。
他不要了,捨棄了
1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示現,世間人所希求的財富、地位、權力,這大家爭的,他統統不要。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他父親的王位,他是一國之君,中國古人所謂是「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不要了,捨棄了。
2 世間人所想爭的,所求的,他不要了,這什麼意思?那就說明「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並不是圓滿的。他知道,要想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再高的權勢,再高的地位辦不到,我們今天講,政治、軍事都辦不到。
3 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釋迦牟尼佛年輕時,武藝高強,在那個時候他可以做元帥,他可以做將軍,不幹。看看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像科學技術,工業、商業、軍事,都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
4 釋迦牟尼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從事於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他做這個。我們怎麼說他是多元文化?他跟孔子一樣,學生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來學,他就熱心地教導,這就是「多元」。
佛是人,不是神/人人都可以成佛
1 佛教究竟是什麼?諸位要曉得,佛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一切眾生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學。
2 在哲學裡面,「能」與「所」是對立的;佛法雖然講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宗教的定義,一定要有一個宇宙的造物主、一定要有個神,佛法裡面沒有造物主,也沒有神。
3 「佛」是一個對於宇宙人生徹底覺悟的人,他不是神。你如果對於宇宙人生徹底覺悟了,你也就叫做佛了。
4 佛法是平等的,佛說人人都可以成佛。佛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大家成佛。所謂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了。
要怎樣才叫做正覺
1 佛法承認我們這個世間人有覺,雖有覺,不正。譬如在我們這個世間,有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不能說他對於宇宙人生不覺,他有相當的覺悟,他有很多的發明,但是佛不承認他是正覺。
2 要怎樣才叫做正覺?佛為什麼還不承認他是正覺?佛法的正覺有一個標準,標準在哪裡?必須永遠離開貪嗔痴慢、是非人我。這個東西沒有了,那個覺才叫做正覺。
3 雖然有覺,假如是非人我、貪嗔痴慢沒有斷掉,這個覺不能算正覺,標準定在這個地方。
4 我們想想,這個世間的宗教家、科學家、哲學家,是非人我、貪嗔痴慢,他有沒有斷掉?實在沒有斷掉,為什麼?你恭維他,他很高興;你罵他幾句,他會發脾氣,這就不是正覺。
阿羅漢、菩薩、佛
1 如果我們修學達到「正覺」這個標準,就是見思煩惱斷了。正覺還有一個名稱,就好像我們念書,大學畢業有個學士學位。佛法也是如此,第一個階段畢業,你成了正覺,也有一個學位的名稱,這個名稱叫「阿羅漢」,你就證得阿羅漢。
2 阿羅漢是佛教裡面最低的一個學位,你證得這個學位,這就好比大學畢業,拿到一個學士學位。再往上面去就念研究所,第二個學位要證得「正等正覺」。「等」是等於佛,還沒有成佛。能夠做到等於佛,這個學位的名稱叫做「菩薩」。
3 菩薩的學位比阿羅漢高,比佛低,好像碩士學位。最高的學位是「無上正等正覺」,在佛經裡面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佛」,沒有比它再上的,它到頂了,好像我們現在拿到博士學位。
4 諸位要知道,佛、菩薩、阿羅漢是佛教教育裡面的學位名稱,所以人人可以成佛。就跟你們念書一樣,書念得好,人人都可以拿博士學位。所以,如果你把佛菩薩當作神來看待,那就錯了,完全錯了!
佛教是教育,它一點迷信都沒有
1 佛教主要的目標,是把宇宙人生真相為我們說明,所以這是屬於教育。
2 佛教是教育,教育跟宗教不衝突,沒有矛盾。世尊當年在世,就有很多宗教的傳教師、宗教裡面的元老來跟他學習。
3 佛在世的時候,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拿佛法來講,那是邪知邪見充斥的時代。佛的智慧超群,九十六種外道都比不上他!佛提出了正知正見,得到九十六種外道的讚歎,多少外道來皈依、來向他學習,以他為師!
4 由此可見,佛教是教育,是圓滿的智慧教育,任何宗教都可以接受。我們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它一點迷信都沒有。
離究竟苦,得究竟樂
1 佛法講慈悲,慈悲實在講就是愛。為什麼講慈悲不講愛?愛是感情的,慈悲是理智的。換句話說,理性的愛就叫慈悲。
2 佛教給我們,對眾生要慈悲。「慈」是與樂,「悲」是拔苦。眾生沒有樂,我們幫助他得到快樂,這是「慈」;眾生有苦難,我們幫助他離開苦難,這叫「悲」。
3 但是,什麼是圓滿的慈悲?圓滿的慈悲是令一切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才圓滿。眾生的究竟苦是什麼?輪迴苦,你要幫助眾生脫離六道輪迴;十法界苦,你得幫助他脫離十法界。
4 什麼是最樂?極樂世界樂,華藏世界樂,一真法界樂。你怎麼樣幫助他回歸到一真法界,這叫圓滿的慈悲。
他一放下,就頓悟,就成佛了
1 什麼叫世間法?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叫世間法,你學《華嚴經》也是世間法,你參禪、打坐還是世間法。如果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叫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是出世間法。
2 世出世間法,一個是有妄想分別執著,一個是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人裡頭沒有世間、出世間,法裡頭也沒有世間、出世間,這個事實真相你要知道。所以放下之後,哪一法不是佛法?沒有放下,哪一法是佛法?關鍵在這裡。
3 佛教導我們放下,我們沒有能力徹底放下,為什麼?染污太深,時間太長。染污太深了,不是說你想放下就能放下,沒那麼簡單。在中國,只出現了一個六祖惠能大師,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他一放下,就頓悟,就成佛了。
4 惠能大師給我們示現,他不認識字,什麼都沒學,什麼也不知道。你看他聽了五祖的教誨,就居然能徹底放下!這一徹底放下之後,他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大徹大悟的境界完全相同。
財寶不行,財寶達不到
1 佛在大乘經教裡面給我們講布施功德,說了許許多多次,財布施的功德比不上法布施。經上常講,你以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說四句偈的功德。
2 我們初學佛的時候,看到這些經文不懂,沒有法子體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我們認為那個功德是真實的;給人家講四句經文,我們覺得那是空洞的,怎麼能比?學了這麼多年,這句話的真實義才逐漸地明白過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3 財寶布施只能解決眾生物質生活的問題,不能幫他開智慧,不能幫他覺悟。這兩者什麼重要?佛經上說得好,身命跟慧命相比,慧命重要,身命不重要。
4 你看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是幫助他身命延續,沒有辦法幫助他得到慧命。要知道,慧命要是得到,他能了生死出三界,他能成菩薩、成佛。財寶不行,財寶達不到!
這是迷惑顛倒,錯用了心
1 佛法教學的宗旨,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菩薩幫助人,是教給你方法,教你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了,方法知道了,你自己去做,最後的成果還是自作自受。
2 你肯斷惡修善,肯懺除業障,提升了自己的境界,那是你自己修的。佛對眾生只是增上緣而已,就像老師教學生,學生不用功,老師是一點都幫不上忙;學生肯用功,老師所教的他能理解,他能依教奉行,那他就真正得利益。
3 佛法是師道,這要清楚,不可以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膜拜!佛菩薩對我們的加持就是經教,他的教誨真的是加持我們,離開經典,燒香拜佛,求佛菩薩保佑,沒這回事情,這是屬於迷信。
4 一般迷信的人都存著僥倖的心理,甚至於還賄賂佛菩薩,「你保佑我發財,我發了一萬塊錢財,我拿一百塊錢來供養你」,跟佛菩薩討價還價,哪有這種道理!這變成了賄賂,所以完全錯了,這是迷惑顛倒,錯用了心。
他修的是來生福
1 在這個世間,我們看到有些人無惡不作,他還享受富貴,富是他有財富,貴是他有地位,這是怎麼回事情?他有這麼高的地位,享這麼大的福報,這是過去生中他修積得多。
2 他這一生當中,受到人事、物質環境的影響,染上了許多煩惱習氣,迷失了自性,做出許多傷天害理、損人利己的事情,他自己並不曉得,他的福報已經大幅度地虧折了,如果他命里沒有這麼大富大貴,他早就淪落了!
3 另有一些人,他天天修善積德,這一生過得貧窮,這又是什麼原因?這是他過去生中沒有修,命裡頭沒有富貴,所以貧窮下賤,衣食不周。這一生當中,幸虧他遇到善知識,遇到善友,知道斷惡修善,知道積功累德,所以他還能夠勉強過活。
4 如果他這一生不是這樣修積,他連現在這個生活水平,他都享受不到。他天天修善積德,他這一生很窮苦,來生他福報大。他修的是來生福!因果通三世,你要是能把三世都看到,你就心平氣和了。
損人利己的事,決定不能做
1 今天社會上,大家起心動念,違背了自然的法則,念念是自私自利,念念是損人利己,總是想盡方法欺騙別人。可是要知道,損人利己的業是惡業,這個事情決定不能做!
2 好善好德,是人之天性;損人利己,是違背了自性。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人,是把他自己命裡面的福報折損,就算他前世修積得很多,這一生因為他的行為不道德,已經大打折扣了。
3 如果他遵循自然的法則,他所得到的福報,要比他現在所得到的,不知要增加多少倍!這個道理很少人懂。一般人總是想盡方法把別人的財奪取過來,還以為自己發了財,其實統統違背了因果,違背了自然的法則。
4 他做的是虧心事,害了許許多多人;他不知道,欺騙別人,損人利己,到頭來是害了自己。害自己什麼?欠命的要還命,欠錢的要還錢,一分一毫都少不了。
散財是保財最妙的方法
1 諸佛菩薩、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富有」是福報,福報不要享盡。不會積德的人,福報再多,都有盡頭的時候。什麼時候盡?誰也說不定。
2 佛經裡面告訴我們「財為五家共有」,哪五家?第一個是「官家」,那是在從前,現在情形不一樣,這民主制度不一樣。以前在帝王專制的時候,你要是犯了罪,抄家,你家裡整個財產被充公,被沒收。
3 第二個是「盜賊」,強盜、小偷,看中你家很有錢,他就來偷。第三個是「大水」,大水來了,統統淹沒了。第四個是「火」,一把火就給你燒乾凈了。第五個是「敗家子」,那個麻煩就大了,你辛辛苦苦經營來的財產,到他手上,沒幾年就敗光了。
4 財要怎麼樣才能保全?佛教給我們,把財散掉,幫助這些苦難眾生。散財是保財最妙的方法。你命裡面有多少財富,決定丟不掉的;你散掉,過幾天它就自己來了。你若不散,不散就這麼多,而且丟掉之後,就不會再來了。
什麼是邪?什麼是正?/富不過三代
1 聖賢人的教育,總結起來是教我們什麼?無非是教我們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這是因;幫助我們認識吉凶禍福,吉凶禍福是果。
2 什麼是邪?什麼是正?凡是與災禍相應的,果報是災禍、是凶,這就是「邪」,這就是「非」。如果果報是吉祥的、是福,這就是「是」,這就是「正」。吉凶禍福的定義、標準,一定要在果報上看。佛家對於果報講得很多,也講得很深很廣。
3 果報通三世,現前得福報,將來沒有福,這個福報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們就看現前的社會,有很多人少壯的時候發達,真的是「資財盈積」,有億萬財產,經營個十年、二十年,聽說他的公司虧債倒閉、破產了。他的發達、財富不是真的,實在講,是給他在眼前看幾天而已。
4 如果他的財富能夠綿延到他的子孫後代,代代都能夠保持,這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中國古人所謂「富不過三代」,這一句話的意味深長,三代就衰、就敗了,這哪裡是真的?三代尚且不是真的,自己在這一生當中都保不住,可見得更是虛幻!
錢要用,愈用愈多
1 佛在經上常講「積財喪道」,為什麼?人沒有財的時候,對財還沒有貪心;有了財,貪心隨著就起來。人愈是有錢,就愈吝嗇,愈捨不得。
2 你看看,在佛門裡面布施的,都是些沒有錢的人、生活很清苦的人;許多有錢的人反而很吝嗇,一毛不拔。那些財他能帶得去嗎?一樣都帶不走!你跟他講,他也曉得,曉得還是放不下,還是不肯幫助別人。真的如佛所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3 舍財修福,福報是能帶得去的,財帶不去!修福也要抓住機會,機緣現前,你要是不掌握,修福的機會失掉,再想修福,沒機會了。由此可知,真正能修福的人,還是有福、有慧之人;沒有福、沒有慧,想修福修慧都沒有機會,你才曉得難!
4 修福修慧,一定要抓住機會!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知道要盡心儘力去幫助別人。所以,真正能帶得走的,我們干;帶不走的,決定不幹!錢要用,愈用愈多;不用,銅錢會生鏽,就沒有了。
從前福多氣少,現在氣多福少
1 現在人迷戀在物慾上,一生只知道追求名聞利養、追求榮華富貴,追求的慾望達到了頂點,倫理道德完全不要了。
2 從前人追求,是以倫理道德為基礎,沒有捨棄倫理道德。他追求,他所得到的,我們可以說是真富貴,他真有受用。雖然也有副作用、也有流弊,少。我們中國人講福氣,「福多氣少」。
3 現在怎麼樣?現在「氣多福少」,也可以說,福沒有了。現在哪有福?事業愈大,受氣愈多,你仔細觀察,確實如此!地位愈高、事業愈大,他所受的壓力、所受的折磨比別人多,所以變成「富而不樂,貴而不樂」,反而不如「貧而樂、賤而樂」,不如這樣的人。
4 「富而不樂,貴而不樂」,在今天的社會,是個普遍現象,他也知道,但是他還是不悟,為什麼?他在社會上,要有體面,要有榮譽,這個假象欺騙了他,使他在這一生當中受苦受難,沒有辦法覺悟。
這是真常,不是無常
1 佛在經上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心裏面絕對不會想著擁有財富,為什麼?這個東西很危脆,很容易失掉。
2 有智慧的人,他想擁有什麼?擁有道德學問,擁有技術能力。這個是丟不掉的。你真的有一技之長,這個專長是人所不及的,你在今天的社會,無論到哪個地方,人家都歡迎你。
3 在外國移民很不好辦,但是你有專長很容易辦,為什麼?人家國家需要你、歡迎你,歡迎你來幫助他的國家,替他的國家服務。
4 尤其是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更受這些國家的歡迎,為什麼?現在這個世間,各個地區普遍的缺乏道德、智慧,所以真有道德、真有智慧的人,普遍受人歡迎。這個財寶是不會壞的,這是真常,不是無常。
他一生為國為民,他的果報非常殊勝
1 真正聰明人,縱然得到榮華富貴,自己不享受,他讓大家來享受。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實在講,是一個最好的榜樣。
2 范仲淹作宰相,收入豐厚,他用這些錢養活了三百多戶貧困的人家,自己省吃儉用,過清苦的生活。貧苦人家裡面天分還不錯的,可以讀書的,他把他們集合起來,培養他們、教導他們,替國家培養人才。
3 范仲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依教奉行,一生為國為民,所以他的果報非常殊勝。他五個兒子,其中有兩個官職作到宰相,一個是作御史大夫。要用現在的話來講,兩個兒子曾經作過行政院長,一個兒子作過監察院院長,一門顯赫!
4 范仲淹死後,他的子子孫孫代代相傳,到民國初年,八百年不衰。我們一般世間人能夠看到三代不衰,很難得了。孔老夫子這個家,二千五百多年不衰;范先生八百年不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二家。
始終保持平常心
1 佛教人「精進」,孔夫子教人「日新又新」,可見得世出世間的大聖人,思想都是前進的,但是決定沒有競爭這個念頭。
2 「日新又新」,是天天求進步;「精進」,不但是要進步,而且還要精純不雜。這是不是競爭?不是的,沒有競爭的心,決不是與人爭勝爭強,求進步是自己的本分。不但自己要求進步,也要帶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這樣才是正確的。
3 競爭的心,這裡面有好勝。有好勝,這就有嫉妒、有障礙。譬如在學校里念書,發憤學習是自己的本分,如果一定要爭第一名,爭在人家前面,這個念頭就錯了。
4 你拿到第一名,依舊是謙虛,依舊對人恭敬,走在人前面也不以為然,也若無其事,始終保持平常心,「平」就是清凈、平等,「常」是永遠保持,這才是一切眾生最好的榜樣。
人生真正的目標
1 我們學佛的人,要捫心自問:「我們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是什麼?意義何在?價值何在?」如果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沒有這種意識,那就是古人常說的「醉生夢死」,糊裡糊塗地來到人間,糊裡糊塗地死了,這個可惜!
2 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得人身,怎麼就這麼糊裡糊塗過一輩子?「佛法難聞」,我們得人身、聞佛法,這是何等的幸運!世間人不懂佛法,他把人生的目的訂在什麼?三不朽,中國儒家過去講的立功、立德、立言,青史留名。
3 他這一生有他純正的目標,我們聽了也非常讚歎,難得!像宋朝的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他的人生目的,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他做到了,這個人生有意義、有價值。
4 我們學佛之後才知道,那個目標並不是真的。那人生真正的目標是什麼?是求覺。學佛就是學覺悟,唯有覺悟,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我們這一生得人身,如何把我們的境界從人道提升到佛道,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標。
人身難得,確實不假!
1 佛在經上常講「人身難得」,現在我們得到人身,失掉人身想再得人身,難,太難太難!我們冷靜思考,佛說的話是真的嗎?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2 人身為什麼難得?得人身要五戒十善。我們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是善多還是惡多?這我們自己曉得,不要去問別人。如果我們動的惡念多,善念少,必定落三惡道。
3 什麼是善念?什麼是惡念?凡是對自己有利益的,自私自利的,都是惡念;凡是利益一切眾生的,這是善念。想想我們從早到晚,我們動了幾個念頭是利益眾生的?動了多少個念頭是自私自利的?
4 這個帳好好地算一算就曉得了,如果我們的思想行為違背五戒十善,與貪嗔痴慢相應,必落惡道,一定落到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去,人身哪裡能夠得到?所以佛講的話我們相信。人身難得,確實不假!
全是自作自受,與人無關
1 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只為一樁事情,那就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眾生受盡苦難,不知道受苦難的原因,佛菩薩清楚。他把方法教給你,告訴你苦難從哪兒來,你明白了苦難的業因,你從此不造惡緣,問題就解決了。
2 佛菩薩教我們離苦得樂,是在緣上下手,所以佛家講緣生,不講因生。因,我們已經造了,不能改變;但是,緣可以改變。過去我造了惡因,我從現在起不再造惡業,我有惡因,沒有惡緣,惡的果報不會現前。
3 你過去造了惡因,現在再造惡,那好了,你的因、緣都具足,那你決定得苦報。同樣的,過去你造了善因,你今天專做好事,不做壞事,你沒有惡緣,只有善緣,你阿賴耶識里善因種子起現行,你一定得善報。
4 由此可知,苦樂的果報,真正覺悟的人知道,全是自作自受,與人無關。你在受苦受難的時候,你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你還怨天尤人,這是罪上加罪,你要受不盡的苦報。這是糊塗到所以然,愚痴到極處!
災難是怎麼來的
1 今天我們這個世間,到處是天災人禍,我們聽到了、看到了,都覺得非常恐怖、畏懼!災難是怎麼來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不善的念頭,不善的業,變現出來的。
2 災難怎麼消除?清末民初有些大德居士編了一部書,叫《救劫篇》,怎麼樣挽救這個劫難?教學。教學能不能挽救劫難?能,不但能,效果無比的殊勝。可是現在人不相信,他認為這是迷信,這是空談,無濟於事。
3 現在人怎樣救災難?哪裡有災難,趕緊捐錢,送醫藥去,送糧食去,送衣服去,這叫「救難」,這是世間人他懂得的。如何轉變人心,叫這個災難永遠不會發生,他不知道。
4 佛法,是世出世間最殊勝的教學,但是世間人迷惑顛倒,他不相信。他不曉得,一個人明了通達佛法,他這一個人災難消除;大家都明了通達,眾生的災難就化解。我們說這個,他搖頭,他說那是空談、唱高調。所以,很困難!很困難!
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生造福
1 現在是末法時期,佛在經上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講的是佛經,印行流通的也是佛經,可是怎麼樣?不是佛的意思,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
2 我們要問,什麼叫佛的意思?叫你一心不亂,叫你離開一切分別妄想,舍離一切五欲六塵,以大慈悲心服務一切眾生,利益這個社會,這是佛的意思,這是佛的教誡。
3 佛法講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修行就是處事待人接物,修行就是服務一切眾生。以我們的智慧,以我們的精神,以我們的體力,無條件地為一切眾生服務,為一切眾生造福,這就是修行。
4 為什麼我們要服務一切眾生?開發性德。如果你自己明心見性,你一定跟諸佛菩薩一樣,全心全力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
入無上正等正覺
1 《彌陀經》大家也聽了不少遍,要知道,整個《大藏經》都比不上這一部《彌陀經》。
2 《彌陀經》是一切諸佛所讚歎的經典,這個經題原來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個經名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
3 這個名字非常之重要,從這個經名,我們就能夠認識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漏掉,你想想這個經題,不可思議!你們查一查,哪部經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4 《華嚴經》稱為經中之王,《彌陀經》是王上之王,《華嚴經》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我常說,《彌陀經》是第一經,這句阿彌陀佛是第一法門。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單刀直入,入什麼?入無上正等正覺。奈何大家不相信,那有什麼法子!
我們學佛,學什麼?
1 我們學佛,學什麼?學佛的存心、學佛的大願。佛的心,念念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的願,希望一切眾生破迷開悟。
2 諸佛如來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們今天學佛,無非是恢復我們的本性,使我們從此以後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用真心,不用妄心。
3 為什麼一定要用真心?我要作佛。凡夫,他有真心,他不會用,他用妄心,用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起惑、造業、受報,這是很冤枉的一樁事情。
4 明白這個事實,就曉得諸佛菩薩與我們的差別在哪裡?差別在用心。他用真心,我們不會用真心。所以佛陀的教化,就是教我們恢複本能,跟佛菩薩一樣,用真心,不用妄心。
我們修真心,不怕吃虧上當
1 我們在這個世間的光陰不多,縱然活上一百歲,也是石火電光,一轉眼就過去了,所以一定要覺悟。
2 時光過得太快,你要不能把握住,那就是大錯特錯。把握住什麼?在這短短的時光之內,我們修真心,以真誠心待人接物,不怕吃虧上當。
3 要曉得,吃虧上當是我們的增上緣,替我們消災免難,消我們的罪業,這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何必一定要處處去佔便宜?存這個心就不好。
4 我們唯一追求的目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這個世間,什麼樣的苦頭、什麼樣的虧、什麼樣的當,都心甘情願受,只要我最後能往生,我這個大目標就達到了。為什麼我們要用真誠心待人?就是希望這一生決定能往生。
這是他迷惑顛倒,決定不能怪他
1 佛家講善的標準,是對社會、對眾生有利益的事;如果對個人有利益的事,那是不善。這個話怎麼講法?念念為著自己,增長我執,增長自私自利;我執跟自私自利是六道輪迴的根,這個念頭天天在增長,你怎麼能夠超越六道?
2 世間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以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要曉得,這個話不是佛說的,是魔說的!這個話誤導了一切眾生,讓眾生認為「一切為自己是正確的」,殊不知一切為自己是增長我執!
3 佛教化眾生,念念為眾生,不為自己。我們學佛,縱然這個眾生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他也是佛,不過一時迷惑而已,我不但不怨恨他,一旦機緣成熟,他能接受正法,聽聞正法生歡喜心,我還要去幫助他。
4 他不能接受正法,對於邪正、是非、善惡、利害沒有能力辨別,這是他迷惑顛倒,決定不能怪他,決定不能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以免把自己的清凈心染污了、把自己的善心破壞了。
這一念覺,再一念又迷
1 佛在《華嚴經》、《圓覺經》會上,明白地開示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為什麼本來成佛?因為一切眾生具足圓滿的本覺,當然是佛。可是現在,我們是迷惑顛倒的佛,佛是覺悟自在的佛,受用就不一樣。
2 佛看我們迷惑顛倒,他以種種善巧方便誘導我們、開啟我們,希望我們豁然覺悟又恢復到本覺,這就是佛度眾生。可是真正覺悟是自己,自己一味不覺,單靠佛的誘導,那是不會成功的,所以自己一定要覺悟。
3 佛菩薩、善知識,真是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在啟發我們。釋迦從兜率天降生王宮,示現出家苦行六年,乃至於說法利生,都給我們啟示、都給我們做榜樣,希望我們自己能大徹大悟。我們能看出這個意思,這就是始覺,開始覺悟了。
4 我們這個始覺,是相似的始覺,它的時間很短暫,這一念覺,再一念又迷。覺的時候少,迷的時候多,這個覺敵不過迷,還是被迷妄牽著走,這是相似的始覺。如果是真正的始覺,證得之後永遠不退,換句話說,覺的力量能敵得過迷。
你有障礙,你要反省
1 你想想看,佛為什麼從兜率降生到王宮,為什麼舍離王位出家苦行,一生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為什麼要這個樣子,為的是什麼?這就講到本懷,為了度眾生。
2 示現這個樣子就是告訴你,你要想真正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你要把這個世間一切捨得乾乾淨淨,才有資格辦到。還有一絲毫的牽掛,這是障礙,別說障你正等正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下品下生都被它障礙住,這個事情麻煩。
3 所以一定要舍,佛如果自己不舍,怎麼能叫別人舍?自己不捨得乾淨,別人聽了他的話就不相信。他自己真的捨得乾乾淨淨,當時之人見到他,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後來讀佛書的人也沒有不敬他。
4 他生為太子,父王過世他就是國王,我們世間所謂「貴為天子,富有四海」,富貴到了極處。他修行,他來弘法利生,不是求榮華富貴,而是教我們舍榮華富貴。他捨得乾乾淨淨,所以他沒有障礙。你沒放下,你沒捨得乾淨,你才有障礙。你有障礙,你要反省!
真能伏煩惱,那就不得了
1 我們念佛,功夫得力,佛在《觀經》裡面講,一句彌陀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念得不得力,那只是口善而已,得不到功德利益。
2 要怎樣功夫才得力?這一句佛號能夠把我們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念掉,恢復到我們的清凈心,恢復到覺正凈,這個功夫就得力。
3 功夫得力不在於念佛念多少,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你伏不住煩惱,你還是迷惑顛倒,你還是邪知邪見,你還會被貪嗔痴慢所染污,這就是不得力。
4 如果你一天只念十聲佛號,只修十念,你這十念得力,真能伏煩惱,那就不得了,那就是功夫,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信願為前導,持名為正修
1 「信願為前導,持名為正修」,這是念佛法門裡面重要的綱領。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決定在念佛功夫之淺深。」
2 「信願持名」,是我們一生當中唯一的大事。我們持名時,心如佛,言如佛,行如佛,身口意三業都能與佛相應,則「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3 阿彌陀佛是梵文,意思是「無量覺」。我們用這句佛號,喚醒我們的自性覺。如果我們念這一句佛號,我們心裡還是迷惑顛倒,口裡面還是人我是非,這是「迷而不覺」。
4 身口意都不覺,與「無量覺」不相應,這樣念法就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念念要「覺而不迷」才有用處,果然念念「覺而不迷」,那就「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隨緣度日就好,不要去計較
1 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一樣也帶不去。真正念佛人,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就好,不要去計較,不要去爭執。我們一心一意念佛,只有自己將來走得很瀟洒,走得很自在,走得很歡喜,這一著是真的。
2 真正有智慧的人,這一生只要求這個,其他的都不求。其他的統統是六道輪迴的生死業,搞這個幹什麼?念佛念得再好,搞這個輪迴生死業,就不能往生。
3 世間法,盡心儘力去做,不要放在心上。把世間法掛在心上,那就是妨礙。世間法樣樣都做,樣樣都做得最好,樣樣都不妨;做完了,放下,心裡頭決定沒有牽掛,念念掛著阿彌陀佛。
4 不需要用思考的那些工作,工作時也可以念佛。我們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宋朝的王打鐵,打鐵不需要用思考,那個鐵鎚打下去念「阿彌陀佛」,提起來「阿彌陀佛」,它不妨礙。所以一切不用思考的,工作的時候,對於念佛一點妨礙都沒有。
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1 我有一年在佛光山,一位工人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是將軍鄉人,他們那個鄉村裡面有一個老太太,一生行善,拜佛,但是她沒念過書,反正土地公也是菩薩,城隍爺也是菩薩,到處亂拜。
2 後來她兒子娶了一個媳婦,媳婦是佛教徒,懂得佛法,就告訴她,神不要拜,勸她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凈土。她念了三年,預知時至,往生的時候站著往生,無疾而終。
3 她並沒有事先跟家人說,吃晚飯時,她跟兒子說她要洗澡,叫兒子媳婦先吃飯,不要等她。兒子媳婦很孝順,就老實等,等了好久不見她出來,就去找她。她不在浴室,也不在房間,結果到佛堂的時候,看到她老人家站在那裡,已經往生了。
4 那個工人告訴我:「老太太念佛往生,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在高雄講演,提到這樁事情,聽眾當中就有好幾位來告訴我,說他們都知道這樁事情。
叮叮噹噹,久煉成鋼
1 在湖南衡陽,有一個打鐵的,他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天天做苦工,賺一點錢養家。有一天,有一位出家人從他門口經過,他看了很歡喜,就向出家人請教:「我沒有錢布施供養,工作也不能停頓,我可以學佛嗎?」
2 這位法師告訴他:「只要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就行了,這個事情不要花錢的,也不要到外面去跑廟,不耽誤你的時間。」他聽了之後很歡喜,就照辦。
3 他每天打鐵,鐵鎚打下去念阿彌陀佛,拿上來阿彌陀佛,風箱推進去阿彌陀佛,拉出來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他太太問他:「你打鐵已經很累了,口裡還念阿彌陀佛,不是更累嗎?」他說:「我從前真的很累,現在一念阿彌陀佛,精神百倍,不累了。」
4 這樣念了三年,有一天他跟太太講:「我要回家去了。」說了之後,他繼續打鐵,打了一會兒,他念了一首偈:「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他鐵鎚打下之後,站著往生了。往生的時候,滿室異香,周圍鄰居都來看。衡陽那一帶念佛風氣特別盛,就是他在那裡做了一個榜樣。
公雞念佛往生
1 諦閑法師早年在頭陀寺做方丈時,寺里養著一隻公雞。那時候是民國初年,生活很苦,寺廟裡面沒有鍾,每天早晨公雞報曉,天一亮它就叫,把大家都叫醒做早課。
2 大眾早晚上殿,公雞都跟著大眾後面繞佛。他說,有一次上完殿之後,大家都回寮房了,公雞還在大殿裡面繞佛。香燈師收拾乾淨後,就趕它走,它也不理他。它走到佛堂正當中,在那裡拜三拜,頭點三下,站在那裡往生了。
3 諦老那個時候是寺廟的方丈,他依照出家人的規矩,把這隻公雞葬在後山。葬了之後沒多久,它那個小墳上面長了一朵蓮花。挖開來看,原來蓮花是從公雞的口裡面長出來的。
4 公雞是畜生,墮落在惡道,那當然是罪業深重的眾生,但是不昧靈性,遇到緣,念佛還是能往生。畜生念佛都能往生,而且示現這麼好的瑞相給我們看,我們怎麼能輕視它?
不要輕慢惡人
1 佛在《八大人覺經》裡面告誡我們,教我們「不憎惡人」,不要輕慢惡人。人會回頭的,他一回頭,成佛了,將來是我們的老師,怎麼可以輕慢?
2 惡人往生成佛的,在《往生傳》里,最著名的是唐朝張善和。他是個屠戶,一生殺牛,殺業很重。臨終時,他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地獄相現前。
3 他看到這個現象,就大叫救命,算他的因緣殊勝,碰巧有一個出家人從他家門口經過,聽到屋裡有人喊救命,就進去看看怎麼回事情。張善和對他說:「我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來問我要命!」
4 這出家人聽了,馬上燃一把香塞給他,「你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聽到這個話,接了這一把香,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不到十句,他就說:「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我要跟他走了。」他就這樣往生了。
他有一個好處,相信因果報應
1 宋朝的瑩珂法師,不守清規,常常犯戒,造的罪業很重,但是他有一個好處,相信因果報應。他想到自己的行持,知道自己將來必墮地獄,心裡感到恐懼,就問同參道友,有沒有法子救他。
2 有一個同學就拿了一本《往生傳》給他看。他讀了之後非常感動,就下定決心念佛求生凈土。於是,他把寮房的門關起來,飯也不吃,水也不喝,一句佛號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
3 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地念,十年之後我再來接引你。」他就告訴阿彌陀佛:「我的習氣很重,禁不起誘惑,活多十年,我又不曉得要造多少罪業?我十年的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就告訴他:「這樣也好,三天以後我來接引你。」
4 他很開心,把房門打開,告訴大家:「三天之後,我要往生了。」大家都不相信,好在三天時間不長,他是不是真的往生,到時就可以知道了。到了第三天,他要求同修早課統統念《彌陀經》、念阿彌陀佛送他往生。結果佛號念了大概只有一刻鐘的時間,他就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來了。」話一說完,他就坐化了。
他不能成就,這是他的事情
1 現在的出家人不守戒,要不要恭敬?要不要供養?他現的是出家相,現的相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我們就應當對他恭敬、供養。至於他如不如法是他的事情,這個我們不能看在眼裡,更不能放在心裡。
2 養自己的真誠、厚道,我能成就!他如果不持戒,他不能成就,這是他的事情。
3 佛門有句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那就是不守清規、不持戒律的,他們將來要墮落。他墮落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對他尊重、供養,我是看在釋迦牟尼佛的面子上;至於我自己,一定是如理如法地修行。
4 《壇經》上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看,這句話說得多好!這是什麼?這是修我們自己純凈純善的心。
為什麼要尊重他
1 我們學佛,我們的念頭要正,決定不要去念邪惡。我們一定要記住「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就是念「覺而不迷」,念法就是念「正而不邪」,念僧就是念「凈而不染」,所以住持三寶有無量功德,這我們要懂。
2 千萬不要認為,現在的出家人破戒,做出許多不如法的事,我們就對他生輕慢心,那就錯了,那是凡夫,那不是佛弟子。佛弟子對於破戒、作惡的比丘,還是一樣的禮敬、尊重,只是不跟他學習。
3 為什麼要尊重他?因為他本來是佛,你說要不要尊重?連地獄眾生都本來是佛,何況他是穿出家衣服,剃了光頭,是個佛教形象。我們看到這個形象,就要想到,要「凈而不染」。
4 真正修行人一看到出家人,僧寶,第一個就想到什麼?念僧。念僧,就是念「凈而不染」。出家人提醒我要「凈而不染」,這個功德就大了!何況佛滅度之後,佛法要靠出家人來承傳,因此,我們對住持三寶要尊敬、要護持。
這個老和尚很有智慧
1 我有一個老朋友,抗戰期間,他和同事一共三個人在南京從事地下工作。有一天,他們被日本憲兵發現了,就追捕他們。他們逃到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台附近的一間寺廟,那個寺廟正好在做法會,他們三個人就跑進去求老和尚救他們。
2 這個老和尚很有智慧,馬上叫他們剃頭,穿上海青,跟大家一塊兒念佛。日本憲兵隊追來之後,到處找也找不到,看到的都是光頭,都是和尚。日本人對佛教很尊重,對佛教不為難,所以他們三個人躲過了這一劫。
3 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念念不忘老和尚的救命之恩,就設了一個豐盛的酒席,請老和尚來應供。老和尚來了之後,他們這才想起和尚是吃素的,桌上雞鴨魚肉搞了一大堆,這怎麼得了!沒想到,這個老和尚真是了不起,居然坐下來,什麼也不問,就舉起酒杯,跟大家歡歡喜喜地在一塊兒吃。
4 老和尚是不是破戒了?不是的,這是開緣。戒有開、遮、持、犯,這叫開緣,這叫開戒,不叫破戒。老和尚讓這些眾生生歡喜心,讓這些人讚歎佛法,那個功德多大!佛法是活活潑潑的,所以你要懂得,學佛一定要有智慧,不能死在戒條裡頭。
酒這一條戒,開緣很多
1 佛家在戒律裡面戒酒,五戒裡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種本身就是罪,飲酒本身沒有罪,為什麼要把它定為重戒?酒醉之後亂性,會犯前面四種罪。所以,酒這條戒是防預(防範、預防)的性質,它本身沒有罪,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2 我們平時在做菜裡面用料酒,這個沒關係。這個料酒,你就想到,它不會醉。佛家制定這些法,通情達理,尤其是酒這一條戒,開緣很多。「開緣」就是開戒,不是犯戒,在某種情況下,可以飲酒。
3 《戒經》裡面講,人到了七十歲以上,身體健康狀況差,血液循環緩慢,每一餐飯都可以飲一杯酒。為什麼?幫助血液循環,當藥用。中藥裡面,有很多是用酒做藥引,統統都許可用。
4 戒律有開、遮、持、犯,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現在有很多人持戒,對於這些小小戒持得很嚴,重要的戒就馬虎了,這個錯誤,完全搞錯了!所以,這些事情要是不能仔細去辨別,人就會死在戒條之下,那就什麼都行不通了!
利益眾生的,這有功德
1 我們持戒,一定要曉得它的精神,要曉得它的用意,要曉得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去活用,這個很要緊!戒律不是死的,如果對眾生有利益的,這個時候叫開戒,不叫破戒;如果是對自己有利益的,那叫破戒,那不叫開戒。
2 譬如,佛在經上給我們舉了個例子。有一個獵人追一隻兔子,追到三岔路口,他看不到兔子的蹤影,就問一個路人:「你有沒有看到一隻兔子,從這裡跑過?」路人明明看到兔子從這邊逃走的,卻告訴獵人,兔子從那邊跑掉了。
3 路人把獵人引開,救了兔子一條命,這個妄語是開戒,不是破戒。這不但是救護眾生,也是救獵人。獵人有殺生的念頭,他有罪。他沒有殺成功,他這個罪輕;如果這隻兔子被他殺了,他這個罪重。
4 這是告訴我們,凡是一切戒律,只要是利益眾生的,都是屬於開緣;凡是屬於利益自己的,統統是破戒,統統有罪。利益眾生的,這有功德;損己而利人,這是菩薩發心!
飲食影響性情
1 飲食要講求衛生,衛是保衛,生是生理,保衛生理,所以要吃新鮮的,要吃乾淨的。飲食影響性情,人除了生理之外,還有性情,大家有沒有想到?
2 佛法的飲食是最高明的,為什麼?植物裡面也有性情不好的,諸位都曉得,出家人不吃五辛。五辛叫五葷,它是蔬菜,不是肉食,為什麼不吃?它會妨害性情。
3 佛講的五辛有五種。第一種是蔥,第二種是蒜,第三種是蕎頭(小蒜),第四種是韭菜,第五種叫興渠,從前中國沒有,現在有,就是洋蔥。
4 佛告訴我們,這五樣東西生吃,它刺激肝火,容易發脾氣,動嗔恚心;熟吃,增長荷爾蒙,容易引起性衝動。為了這個原因,佛門道場裡面,決定不吃這些東西。
拿蔥蒜當作佐料,這是可以的
1 佛門講求衛生、衛性、衛心,所以除了不吃腥,肉食叫腥,蔥、蒜、小蒜、韭菜和洋蔥這五種葷菜也不吃。
2 出家人不吃葷腥,至於一般在家同修,在家裡面吃素食,家裡頭還有沒有信佛的,拿蔥、蒜當作佐料來用,取它的味道,這是可以的。
3 如果這些東西都不用,這個菜是一點味道都沒有,很難下咽,家裡人可能會因此而放棄吃素食,所以一定要曉得通權達變。何況這些東西,要吃到相當程度才會起作用,你們吃兩三瓣大蒜,吃了就發脾氣嗎?不會的。
4 山東人吃大蒜,一餐吃一大碗,那才會出問題。就像喝酒一樣,要超過你的量,你才會醉;你分量太少,不起作用。所以,把蔥、蒜當作佐料來用,這是沒有問題的。
吃素的人可以吃雞蛋嗎
1 許多同修問:「吃素的人可以吃雞蛋嗎?」現在養雞場裡面養的,專門生蛋的,沒有公雞交配的,這個蛋不是種蛋,這個可以吃。
2 可是,我前幾年參觀了一個養鴨場後,我就告訴道場裡面的同修,養雞場、養鴨場的蛋不能吃,為什麼?我參觀的這個養鴨場,他們養的鴨子,才出世兩天,就跟我的手掌一樣大;只需兩個星期,這些鴨子就長大了,就可以拿去賣了。
3 我曉得,我們從前在農村,鴨子要養大,差不多要四個月到五個月,正常的是半年才拿出去賣。現在用化學飼料餵養的小鴨,只需兩個星期,就變成了大鴨。
4 現在的養雞場、養鴨場,雞鴨都是關在籠子裡頭,喂的全是化學飼料,像荷爾蒙這一類的化學飼料,所以它長得很快,像吹氣一樣,這種雞鴨生的蛋,你敢吃嗎?
戒律裡頭,要懂得開遮持犯
1 佛法是活活潑潑的,每一條戒都有「開遮持犯」。戒律裡頭,要懂得開遮持犯,搞清楚了,你戒律受持,就得心應手。
2 「開」是開緣,條條戒都有開緣的,所以持戒叫清涼,叫自在。凡是利益眾生的,可以開戒;凡是利益自己的,決定不可以開戒。
3 「遮」是禁止,決定不能夠違犯。懂得「開」、「遮」,我們才會「持戒」。應當「開」的時候不開,應當「遮」的時候不遮,都叫「犯戒」。
4 可見得「持戒」這兩個字,談何容易!死在戒條裡面,不是持戒。戒律是活活潑潑的,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活活潑潑地應用,應用得非常圓滿,自利利他,那才叫「持戒」。
佛所講的,意在言外
1 《華嚴》跟《大智度論》裡面都說,「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世間第一等聰明智慧的人,他讀佛經,不會明了佛經裡面的意思,為什麼?他只看到文字的意思,不曉得佛法跟一般的書籍不一樣,佛法的意思意在言外。
2 佛法是教你要契入,教你去證得。如果你去探討佛經裡面的意思,這一句怎麼講法,這一段是什麼意思,全都變成望文生義,那就糟了!
3 佛所講的,意在言外,你要會體會,決定不能執著。執著佛的言語,執著經上的文字,那就錯了。佛在經上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諸佛都喊冤枉!
4 經典展開,你把萬緣放下,把妄想雜念放下,意思一看就明白了。為什麼?佛的教誨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他的自性就是我們自己的自性。釋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來的,跟我們自己自性流露出來的無二無別,味道就出來了。
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
1 佛菩薩是以度化一切眾生為事業。要度化眾生,首先要成就自己。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榜樣,他自己修行、成道、證果,然後才出來教學。我們常講,自己先做到了,然後再教別人,這是聖人。
2 自覺而後才能夠覺他,自己沒有覺悟,要度化眾生,這危險太大了!為什麼?你自己造業受報,那沒有話說,那是你自作自受;你要是把別人也引導向錯誤的道路上去,造作罪業,這個罪過不得了!
3 你修學別的法門,吃了很大的苦頭,甚至於將來墮落,那是你自己的事,與人不相干。可是,眾生要是有緣遇到凈土法門,他這一生明明能成就,你把他拉回來,勸他改修別的法門,害他最後墮落三惡道,這個罪過就重了。
4 佛法里常講:「以盲引盲,相牽入火坑。」你自己沒有道眼、沒有覺悟,你再引導一批眾生跟著你一起墮落,這個果報嚴重!自己墮落,果報不嚴重;你誤導別人,這個果報比什麼都嚴重!
小聰明壞大事/與十善相應,這個人就學佛了
1 《十善業道經》是戒學,是戒學當中的大根大本。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十善相應,這個人就學佛了;如果還是與十惡相應,那就跟佛法背道而馳,愈走愈遠。
2 千萬不要以為,小小戒可舍。這個思想在近代非常盛行,甚至於我們在受戒的時候,我受戒的時候,戒壇裡面的法師、傳戒師也都說小小戒可舍,認為大戒我們要持,不可以犯,小小戒就無所謂。
3 今天佛教之衰,衰到這個樣子,什麼原因?「小小戒可舍」,壞在這裡。殊不知積小惡就成大惡,把小小善疏忽了。小小善不肯為,小小惡自己又不能夠禁止,所以雖然一生學佛,最後還免不了墮惡道。
4 真正修行人,他們的觀念跟我們恰恰相反,極小的善他肯做,極小的惡他很謹慎,他都不犯,所以他能成就,這叫做真實智慧。世間人是小聰明壞大事!
飲酒本身沒有罪
1 持戒,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守法。大家都守法,這個社會才有秩序,才不會亂成一團。佛法建立的是戒律,佛家的戒律,跟儒家的禮樂,作用完全相同,都是幫助我們生活有規律,所以持戒就是守法。
2 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那叫根本大法。實在講,佛給我們制定的戒律,最根本的只有四條,「殺、盜、淫、妄」這四條。犯這四條戒,不管你受不受戒,決定有罪。佛講這四種叫性罪,它本身就是罪業,我們決定不能觸犯。
3 五戒裡面有一條「不飲酒」,飲酒本身沒有罪,它跟前面四種不同。沒有罪,為什麼要把它定為重戒?酒醉之後會亂性,會犯前面四種罪。所以,酒這條戒,它叫遮戒。這個遮戒的意思,用現代話,就是防預(防範、預防)。
4 酒這條戒,是防預的性質,飲酒本身沒有罪,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社會,我們從旁觀察犯這些重罪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酒醉之後犯下重罪,所以世尊把這一條列入重戒。
飲酒三百杯,小小禮節都不失
1 往年,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李老師給我們講《禮記》。講到《禮記》,當然會提到《禮記》註解的人。註解的人是鄭玄,鄭玄就是鄭康成。中國人常講飲酒三百杯,「三百杯」這個典故,就是從鄭康成這兒來的。
2 鄭康成是漢朝大儒,這個人聰明絕頂。他的老師馬融很有學問,官也做得很大,可是他的嫉妒心很重,怕學生將來的成就超過他。鄭康成在他那兒三年,他教的東西,鄭康成完全學去了。老師知道這個學生將來一定超越自己,心裡不服,就想辦法陷害他。
3 鄭康成拜別老師回家的時候,老師帶著幾十個學生到十里長亭去送行。送行的時候,老師叫每一個學生敬鄭康成三杯酒,目的是要把他灌醉,在他回家途中,好派人把他殺掉。哪裡曉得,他三百杯酒喝下之後,小小禮節都不失。
4 鄭康成很聰明,他走了沒多遠就改道,抄小路跑掉了。「三百杯」的典故,就是從他這兒來的。李老師告訴我們:「如果每個人的酒量都像鄭康成一樣,釋迦牟尼佛就不會有『不飲酒』這條戒了。」
人家持的是心戒,不重形式
1 唐朝終南山道宣律師,他持戒精嚴,日中一食,感得天人供養。他每天吃飯,不食人間煙火,每天中午的那餐飯,由天人來供養。
2 那個時候,有一個不守戒律,貴族出身的出家人,窺基法師,他是尉遲敬德的侄子。尉遲敬德是唐太宗的大將,封侯的。較早的時候,玄奘大師看中他,要他出家,他提三個條件:出家可以,要帶一車美女、一車黃金和一車書。所以,人家稱他為三車法師。
3 他對於戒律很馬虎,不怎樣看重。一天中午,他到終南山去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看他持戒不嚴,就輕視他。哪裡曉得,窺基法師來拜訪的那一天中午,天人不來送供養,害得他餓了一天。
4 第二天,天人來送供養,道宣律師就問他:「昨天你為什麼不來送供養?」天人告訴他:「昨天有大乘菩薩在此地,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這個話,感到很慚愧,對窺基法師的恭敬心頓時生了起來,曉得人家持的是心戒,不重形式,真正清凈!
別人破不破戒,與我不相干
1 戒律是生活規範,佛法戒律之好,跟世間所訂的規矩不相同!世間訂的公約是要叫大家遵守,佛法戒律是叫我們自己遵守,不管別人,妙就妙在此地。
2 戒是叫我自己守的,不是叫別人守的,所以真正修道人不見他人過。不見他人過,自己的心就清凈、平等。如果見他人過,這個人不守規矩,那個人不守規矩,自己的心就不清凈、不平等了。
3 換句話說,別人不守戒,別人不守規矩,你把它放在心上,是把自己的清凈心破壞,把自己修行的功夫破壞,這就很難成就。
4 佛制定戒律的精神,是叫我自己守,不是叫別人守。別人破不破戒,與我不相干,一點都不影響我,我自己自性清凈、平等、慈悲。所以,真正持戒的人快樂,為什麼?不管別人。
濟公有沒有破戒
1 古時候有一個濟公長老,《大藏經》上史傳裡頭有他的傳記。他是出家人,又吃肉又喝酒,示現一個一身邋遢的乞丐相,他為什麼示現這種相?我們要了解,他是來幫助人開悟的。
2 那個時代學佛的人,確確實實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嚴持戒律」,對於戒律不敢有絲毫違背,這是好事。可是他們不曉得戒律是活活潑潑,死在戒條裡面,以致在日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的善行都不敢去做,把許多人學佛的因緣斷掉了。
3 濟公的示現,把一般人所顧忌的全給打破了,好像他破戒了,殊不知他用這個方法不知度了多少人,做了多少好事!我們曉得,他這個是手法、手段,他用這個手段令對方覺悟。如果他不那麼做,就達不到這個目的。
4 那你要問,濟公有沒有破戒?決定沒有破戒,他決定稱得上嚴持戒律,戒律清凈。他的那個示現,只有一個目的: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覺悟。
這叫開戒,不叫破戒
1 現代的社會應酬非常之多,如果我們跟人家說,「我們是受五戒的,我們是吃長素的」,你在這個社會上就很不方便。如果你從事工商業,就沒人跟你往來了,你的客戶要去掉百分之九十,你的生意就不能做了。
2 要不要應酬?這沒有法子,不能不應酬。應酬當中,你要不要吃肉?你要不要喝酒?如果吃肉又喝酒,齋戒不都破掉了?要曉得,條條戒都有開緣,開緣的時候,叫開戒,不叫破戒。
3 我應付顧客,這是不得已的事情,內心裏面確實是清凈的,沒有一點貪心,而且見到這些肉食,心裡特別生憐憫心,生慈悲心,這不是破戒。何況你可以學古大德,像六祖惠能大師,吃肉邊菜。至於飲酒,看自己的酒量,絕不過量,這是可以的。
4 佛法通情達理,條條戒都有開緣,一定要懂得戒律的精神,這樣佛教才能受廣大的群眾所歡迎。如果你把戒條搞得那麼死,好像你不錯,你很好,但是人家看到你,就不學佛了。你把一切眾生學佛的因緣斷絕,這個過失太大了,你的戒律持得再清凈,你也沒有辦法補償。
為自己享受,那罪過就大了
1 有很多同修受了戒之後來問我:「法師,我們現在做生意,不偷稅簡直不能賺錢,大家都偷稅,我們怎麼辦?」當然最好是不要受戒,受了戒,那該怎麼辦?我不得已,介紹永明延壽大師的辦法。
2 永明延壽大師偷公家的錢財,幹什麼?放生。不是自己享受,這是替國家修福,這個不是盜賊,他沒有罪過。為什麼?國家不信佛法,不知道修福報,他竊取一點,替國家修福,這是菩薩心,這是永明延壽,這個可以。
3 如果偷稅是為自己享受,那罪過就大了!因為稅收是人民的,將來還債,全國人民都有分,你要還到什麼時候?你偷一個人的,將來還債還一個人,好還!你偷全國人的,全國人都是你的債主,這個事情非常麻煩!
4 所以盜常住物跟盜官府物,盜公共的東西,這個罪過一定墮阿鼻地獄。諸位要是偷的那個對象太多了,偷了一國的人,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這個我們必須要知道,必須要了解。
不盜得大富
1 佛家講不偷盜,是講「不與取」。東西無論是大小、無論是貴賤,主人沒有同意,我就把它拿來用,這就是偷盜。《戒經》裡面講得很詳細,我暫時拿來用一下,主人沒有同意也是偷盜。我用了之後歸還,這個偷盜的罪輕;拿了之後據為己有,或者拿去轉送給別人,這個罪業就很重。
2 佛在經上,一再地囑咐我們不可以逃稅!逃稅是鑽法律的漏洞,屬於偷盜。世間的結罪懲罰,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將來在三途的罪報,這個不得了!這個事情,佛在經上講得清楚,祖師大德在講解經典、註解經典裡面,也說得透徹。
3 最重的罪報是偷三寶物,那個結罪很麻煩。佛說得很明白,比丘破戒佛能救,偷三寶物佛不能救,不但一尊佛救不了你,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聯手來救,都救不了你。三寶物叫常住物,它通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叫十方常住。只要是出家人,此界他方,所以它的範圍比國家大。
4 中國這一個國家,在世界上最大,有十三億人口,你要偷國家的東西,你要向十三億人結罪。如果偷三寶物,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出家的眾生他都有分,這個結罪結不清,道理在此地。佛在經上說「不盜得大富」,我們自己想得大富,我們不偷盜。
不邪淫的人有福
1 現在的社會,我們仔細觀察,有許多夫婦不能好合,常常鬧離婚,為什麼?我們曉得,是邪淫的果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邪淫的罪很重,果報在地獄。
2 大家都曉得,夫婦以外的淫慾行為是邪淫。其實,邪淫的意義很深很廣,不僅僅是指男女之欲,凡是衣食住行、物質生活過於奢侈,超越了你的本分,都叫做邪淫。
3 邪淫的人,身上氣味不好聞!我們看到很多修行人,他淫慾的行為斷了,念頭雖沒斷,他的身上放香氣,跟一般人就不一樣。
4 不邪淫的人有福!不邪淫的人得色身端莊、健康長壽、家庭和睦的果報。
今天說很愛你,明天就不愛了
1 有的人不了解,他覺得學佛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為什麼?學佛都沒有愛了。沒有愛,那還得了?
2 世間人雖然覺得愛很可貴,但那個愛都是假的,虛情假意。愛得不得了,結婚了,過兩天聽說又離婚了,那怎麼是真愛?可見那不是真愛,那是假愛,它會變的!
3 不像佛菩薩,佛菩薩那個愛永遠不變。你尊敬他,他愛護你;你毀謗他、害他,他還是愛護你,從來沒有變過心,這才是真愛。所以真正的愛是在佛法裡頭,世間沒有真愛。
4 世間人都是虛情假意,今天說很愛你,明天就不愛了,這個一定要知道。感情是迷,理智是覺,所以叫你要理智,不要輕易去動感情。
人家說他愛你,姑妄聽之,不要當真
1 古德講「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要想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一心專念,這才能往生。要想脫離六道輪迴,這個愛不能有。
2實在講,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被這個妄念迷惑了。這個世間,有幾個人真正相愛?愛了幾天,他就不愛了,就鬧彆扭了,鬧意見了,這明明是假的。
3 所以人家說他愛你,姑妄聽之,不要當真,為什麼?假的;你說你愛他,那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大家用的心都是虛情假意,不能當真!
4 世間人用的是妄心,那個心千變萬化,他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何況去愛別人?所以,人家說他愛你,你不必認真;如果你認真,你就上當了,你就吃虧了!
現在人縱慾、造業,這個很可怕
1 我們學佛的人,最怕的是殺生,而殺生裡頭,最嚴重的是墮胎。墮胎是殺人,不是殺別人,是殺子女,子女至親,這個罪過極重。
2 佛經上講得很清楚,墮胎的罪過很重。你仔細去調查,你去問問,凡是墮過胎的身體都不好,精神也不好,她的家庭、事業都不好,何況後頭還背因果。
3 墮胎是殺人,你把他殺掉,他將來會報仇。將來這些冤親債主都變成你的親戚朋友,到你家裡來報仇,你沒有法子預防,你說這個多可怕!
4 今天墮胎合法化,全世界流行,這還得了!現在人縱慾、造業,這個很可怕!現在人貪圖的只是片刻之歡,他不知道,後頭要受無量劫的罪報!
墮胎是大怨,要如何化解
1 有個同修在沒有學佛之前,曾經墮過幾次胎;學了佛之後,知道懺悔,天天念經迴向給這些被她殺害的胎兒,希望能化解怨結。但是,其中一個對她一直不諒解,使她感到非常痛苦,她請求開示,想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將這個余怨化解掉。
2 這個事情很難,化解怨結真的不容易!有些冤親債主聽了佛法勸導,他就算了,不再找麻煩;有些很執著,非報仇不可。這種怨恨在阿賴耶裡面就變成種子,生生世世跟著你。所以,這個怨結可以推到無量劫之後,你說這個事情麻煩不麻煩!
3 殺人的怨是最大的怨結,所以墮胎是大怨,這是結大冤讎,縱然調和了,必有餘怨。表面上平息了,內裡頭那個恨沒有化解掉,這個東西很麻煩。什麼時候才能化解?你覺悟了就化解。在佛法裡面講,貪嗔痴斷了,煩惱都斷了,永遠斷了,那就化解了。
4 如果再發心幫助別人覺悟,就是一般講的弘法利生,你的這些冤親債主有餘怨的,見到你也不忍心害你。為什麼?你現在在做好事,這時候不是害你的時候,甚至於他會隨喜。你常常把這些功德迴向給他,他都得利益,他不再有嗔恚心,那個余怨才能化解。你要真幹才行!
怨親平等,才能化解怨結
1 人在一生當中,所遭遇到的任何一樁事,都有前因後果,決定沒有一樁事情是偶然的。所以人真正覺悟了,受再大的冤屈,心裡也若無其事,而且很歡喜、很感恩。這個怨結束了,以後就沒有了;換句話說,真正是讀書明理的人,一生不跟任何人結怨。
2 不但不跟人結怨,也不能跟畜生結怨,為什麼?畜生它來生變成人。我們也不能跟花草樹木結怨,為什麼?我們懂得,花有花神,草有草木神,那是另一個空間維次,我們看不到他,但是我們對他的傷害,他也有怨恨。
3 真正有道心的人、有學問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跟人結怨。別人對你怎麼不好,毀謗你、侮辱你、陷害你,你都忍受,一次傷害,真正用功的,就是一次的提升。你不能忍受,你就到此為止,那麻煩就大了!
4 聖人、佛菩薩為什麼教我們對任何人都要笑臉迎人?因為你能怨親平等,一律笑臉迎人,以清凈、真誠、平等、慈悲之心待人接物,你才能成無上道,才能把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的怨結化解。
你有什麼功德迴向
1 念佛的同修每天做完早晚課,都懂得要把念佛的功德,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給一切冤親債主,可是問題是:你有什麼功德迴向?念一卷經,念幾聲佛號,就有功德嗎?
2 你念經的時候,你的心跟經融合成一體,古人講的「隨文入觀」,這就有功德。你念這一聲佛,你跟阿彌陀佛能夠合而為一,心如佛、願如佛、行如佛、言如佛,那就很有功德。「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才能迴向。
3 「口念彌陀心散亂」,你拿什麼迴向?拿散亂迴向。口念阿彌陀佛,心裡還恨著這個人,還討厭著那個人,你以怨恨迴向,這怎麼行?所以行、解要相應,才有功德;行跟解不相應,哪來的功德?所以,以功德迴向,你首先要想到:你有什麼功德?
4 普賢菩薩教我們的第一句話是「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最簡單的,《十善業道》,我們的心,我們的行,都能夠與十善業相應,這是功德。如果說是與十惡業相應,那你念阿彌陀佛念得再多,也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夫妻為什麼不和
1 我常常講,夫妻結合要講道義,不可以離婚。夫妻離婚,家庭破碎,破壞社會的倫理,製造社會的動亂,你的罪多重!
2 為什麼說你的罪重?你夫妻兩個離婚,你還有子女,單親子女,你的子女心不平,會給社會造成問題。他心裡不平,他心裡頭有怨恨,他將來危害社會,誰製造的?你們夫妻兩個不和製造的。
3 夫妻為什麼不和?一念的覺、迷。我常說,你們在結婚之前,彼此互相相愛,看到對方一點缺點都沒有,非常可愛;結婚之後,天天討厭,這怎麼行?一念之差在這裡。
4 永遠看到對方的好處,永遠不看對方的缺點,夫妻好合,白頭偕老,就這一念之差。這一念就是覺、迷。念念看到對方的好處,覺悟;念念都看對方的不是,迷惑。覺與迷,就這一念之差。
真的是不見世間過,那你是個白痴
1 六祖大師在《壇經》上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什麼是「不見世間過」,我們要搞清楚;如果把話聽錯了,真的是不見世間過,那你是個白痴!
2 為什麼是白痴?世間人的過失太多了,你連一般人的好壞善惡都不知道,你不是白痴是什麼?你眼也見,耳也聽,眼見耳聽為何不見?心清凈,沒有放在心上,這才是「不見世間過」的真正意思,千萬不能搞錯!
3 一般人只看到別人的過失,不知道自己的過失,那是迷惑,造業。修行人只見自己過,不見世間過,這叫開悟,真正開悟了。
4 悟後,最要緊的是修行。「知過是開悟,改過是修行」,知過、改過,這是真實的功夫!像這一些說法、這一些道理,我們學佛的人,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不能把意思會錯!
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
1 我們現代這個社會污染了,大多數人心不清凈,念念都在造惡,所謂「積非成是」。目前邪知邪見橫行,混淆視聽,大家看慣了、聽慣了,以為這是正常的,這是對的。
2 今天講貪財、貪名、貪利、爭名奪利,大家都認為這是正常的,不但不反對,還鼓勵你去拼搏、去競爭。你要是不要這些名利,人家會嘲笑你,說你這個人是傻瓜,是個糊塗蟲。
3 是非顛倒,善惡混淆,今天是這麼一個社會。大家處在這個嚴重污染的環境,麻木不仁,習以為常,沒有辦法看清楚,沒有辦法覺醒過來。現在的人,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他在迷惑當中過的日子太久了,沒有能力辨別真妄、邪正,甚至於沒有能力辨別善惡、是非。
4 我們看到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乃至於博士,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你給他講正法,善言善語去勸他,他不相信;別人耍一點花樣去騙他,他乖乖的被騙。勸他不聽,騙他聽,「人家騙他,他還歡喜」,這是怪現象,這就是經上講的「可憐憫者」,可憐得不得了!
他老得很慢,什麼原因?
1 經上給我們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年歲大的人,常常想「年輕」,他就不老。年歲大的人,千萬不要整天唉聲嘆氣,「唉呀!我老了,不行了」,你老了天天想老,就一年比一年老,老得非常快速。
2 世間一般退休的人,你仔細觀察,他在沒有退休之前,天天忙著工作,把老忘掉了,他這個老化速度很緩慢;一旦退休之後,兩年沒見面,好像二十年沒見面一樣。什麼原因?他沒事做,天天想老、天天想病,結果又老又病。
3 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他自己不曉得,我們懂得。一切法從心想生,他一天到晚想老、想病,他怎麼會不衰老、不生病?學佛的人,真正用功,他老得很慢,什麼原因?身心清凈。
4 真正學佛的人,吃長素、修定慧,他身心清凈。一個人身心清凈,不但精神飽滿,肉體也不容易老化。老化雖然不能避免,但是他衰老得慢,不像一般人衰老得那樣快。
怨天尤人,所感受的是苦報
1 《大乘經》上常講,境隨心轉,相由心生。你的心是主宰,所以你一生的享受,完全要自己負責任。你怨天尤人,你造的是罪業,所感受的是苦報,是痛苦,不是樂報。
2 孟子教人「反求諸己」,遇到一切挫折、不如意的事情,回過頭來想自己,不要想外面的人,與外人不相干。業因果報,稍稍有一點深入的話,你就覺悟了,你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肯定有很大的轉變。這個轉變別人看得很清楚,你自己也明了。
3 《八大人覺經》教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你落實了,你真做到了。從前決定辦不到的,現在能做到,這就是修行;把做不到的改變成能做到,不能容人的,現在學習能容人,這就叫修行。
4 把你不善的行為修正過來,不善的想法、看法、做法統統修正過來了,你的修行有功夫;看到這個人還是不行,還是受不了,你的修行沒功夫。修行沒功夫,依舊造罪業,你造業哪有不受果報的道理?
這一天空過了,這一年空過了
1 現在人學佛,為什麼還會有煩惱?他這個念頭與性德不相應。性德,我們總說了五條,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他的念頭與什麼相應?與自私自利,與貪嗔痴慢,與這個相應。
2 古大德常常提醒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念頭一起來,馬上就要覺察到,是跟性德相應,還是跟煩惱相應?與性德相應,這個念頭要保持,要發揚光大;與煩惱相應,這個念頭錯了,馬上就要斷掉。這是真修行,這叫真用功!
3 所謂用功,不是說每天念多少卷經,念多少聲佛號,打坐多少個小時,那是形式,那是樣子,有沒有功德?沒有。真正的功德是在你覺悟,是在你改過自新。你真的覺悟,真的改過來了,這是功德。
4 積功累德是從這個角度說的,不是說你天天念多少卷經,念多少聲佛號。你念經、念佛,有口無心,自己的思想、念頭、言行一絲毫沒有改變,這一天空過了,這一年空過了。所以,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1 現在科技發達,人類自以為聰明,破壞自然現象,好好的一個地球,把它搞成一個生病的地球。地球病了,人的日子可不好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不能不覺悟!
2 有很多人,包括科學家,警告我們要回頭,回頭是岸!再不回頭,這個地球就會發生嚴重的病態,恐怕到時地球上的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怎麼救法?佛法裡面告訴我們,「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是原理。
3 我們心地善良,境界都變好了,就恢復正常;心地要還是貪嗔痴慢,自以為是,那就不可救藥了。「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大自然的變化都掌控在我們的意念當中,這是我們常常要記住。
4 我們自己身體健康,與你自己的心、思想有密切關係,與外面毫不相干。外面是,「吃這個東西很補,對我有好處」,有沒有效?有效,為什麼有效?因為你的心說它有效,就這麼回事情。如果你心裡說它沒有效的話,再好的東西,你吃了就沒有效,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四十歲以後的相貌,要自己負責任
1 投胎的時候,佛經上常說,六道的眾生都是以淫慾而正性命的。女人來投胎,她就看中了那個男的,她的父親;男人來投胎,就喜歡他的母親,異性相吸。
2 投胎時,喜歡父母哪個相,就取那個相貌,所以,小孩出生之後,就像他的父母。相是他自己取的,自己變的,出生之後定了型,再想變相貌,就變不成了。相貌能不能改?能改,從心地改。
3 看相的人常說,一個人四十歲以前,相貌是前生,就是你投胎那個時候決定的,四十歲以後的相貌,與前生不相干,為什麼?是你在這一生當中修積的。所以相貌是會轉的,年輕跟年老的時候不一樣,年老的時候的相貌,是你這一生修積所變的。
4 我們的相貌,一個是先天的,一個是後天的。先天的是你投胎來的那一剎那決定的;後天的是你從有知識開始,取決於你的心地。你的心地如果是覺而不迷、慈悲好善,那你的相貌是一天比一天殊勝!「相隨心轉」,四十歲以後的相貌,要自己負責任。
二十年之後,她的麻煩就來了
1 現代有很多女孩子為了追求時尚,衣服穿得很單薄,她自以為很美,她不知道問題很嚴重,為什麼?她到四、五十歲的時候,什麼毛病都出來了。
2 我們曉得,人身體有很多穴道,你要不好好地保護,感受風寒,你現在年輕的時候感受,到四、五十歲的時候病就發作。
3 台灣有一個很有名的電影明星,她有一天打電話給我,說她的身體不好。我說什麼毛病?她說年輕的時候愛美,把肚臍露在外頭,現在一身毛病都來了。
4 那是什麼?那是違反自然的規律,她當然要受這個果報。所以,我看到現在年輕女孩子穿衣服露了個肚臍,我就想到二十年之後,她的麻煩就來了,她就要受果報了。
二十年前她去整容
1 今天大家曉得,科技發達破壞地球生態環境,帶來許許多多的災難。我們的身體是自然環境,你要破壞它,跟地球一樣,也會帶來很多災難。
2 現在有很多人去整容,整容就是破壞自然環境。你去紋個眉、割個眼皮,你好像是漂亮一點,但是過不了幾年,引出你身上的對應點發生毛病,你就要受罪,你就要吃苦頭。所以那個美容店,我看要改個名字,叫「破壞自然生態店」。
3 前幾年我在澳洲,悟通法師給我找了一個學佛的同修,到山上我住的這個小地方來幫助我燒飯、整理環境。她住了三天就走了,什麼原因?鼻子出了問題。我說怎麼回事情?原來二十年前她去整容,隆鼻,二十年之後,病發作了,苦不堪言,她受這個果報。
4 現在好像整容的醫院很時髦,很多人都去,你要去整容,你破壞自己的生態環境,那你就要受這個罪,受這個果報。所以,自然環境不可以隨便把它改動,你要是不知道隨順大自然,你肯定有災難。
學佛的人,也可以穿著華麗
1 從《觀無量壽佛經》這部經裡面,我們非常明顯地看出來,佛菩薩的身相莊嚴,不但衣著很講究,身上佩戴的首飾也是一流的。這是學佛要明了,佛法是離苦得樂,如果學佛學得那麼苦,反過來了,就是離樂去受苦,這個佛法我們學它幹什麼?
2 為什麼古大德提倡穿著飲食都要清苦一點?其實佛法是最講究享受的,這種提倡是為了幫助我們消業障。消什麼業障?貪嗔痴慢。所以在物質上減少一點,逐漸把我們貪嗔痴的心化掉,是這個意思,這講消業。
3 第二個原因是修福,我們自己吃苦一點,把我們多餘的去幫助別人,這修福。一方面是消業,一方面修福,是這個意思。不是說學佛的人不可以穿得華麗,不可以去莊嚴自己這個色相,不是的,諸佛菩薩都是如此,怎麼可以限制我們?
4 我們學佛,我們以慈悲心度化一切眾生,我們就要看人、看環境。如果這個地方統統都是學佛的人,我們穿著樸素一點,為什麼?教他消災培福。如果在宴會場合,那些地方的人不學佛,我們也可以穿著華麗,不在他之下,叫對方覺得「你跟我是同類」,方便接引他們。所以學佛的人要有智慧,這樣才能普度一切眾生。
學佛還這麼時髦,大家都來學了
1 有同修來告訴我:「念佛堂的光線太暗,每個人穿的黑色海青像喪服一樣,好像是在辦喪事,現在人看到這個害怕,不敢進來。」我說:「行,可以改。念佛堂四周圍的牆,可以改成落地的玻璃門,比較亮麗,現代化!」
2 海青的顏色也可以改。黑色海青如不如法?我們細細想,不如法。為什麼?佛教是多元文化教育,佛是避免正色,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染成的顏色是袈裟色,這才是佛的顏色。我們穿的袈裟是咖啡色,這是佛的顏色,比較亮麗一點,大家看了歡喜。
3 我們要懂得隨類化身。對保守的人,我們就穿得很樸素,也很保守,他看了很歡喜。對開放的人,我們表現得也很開放,他也很歡喜。對保守的人,我們開放,錯了;對開放的人,我們保守,也錯了;所以度眾生,要懂得契對方的機,要面面都顧到。
4 念佛的同修也可以打扮一下,如果個個灰頭土臉,給人的印象很不好!大家在念佛堂一起念佛,實際上是表演給大眾看的,是接引廣大群眾的,所以可以化妝,可以打扮入時,叫人進來生歡喜心。人家看到,學佛還這麼時髦,大家都來學了。
學佛的人,也可以戴首飾
1 學佛的人,可不可以戴金銀珠寶首飾?可以的。諸位看到菩薩的畫像、塑像,多半身上都佩著瓔珞,我們今天講裝飾品。這不僅是代表美,還代表高貴。什麼才是高貴?善心善行,真正修行。
2 我們世間人用首飾來莊嚴自己的身相,這是不是真正的莊嚴?不是的。如理如法,依照佛法修行,那才是真莊嚴。你真正能依教奉行,就如同佩戴瓔珞一樣!這個瓔珞是菩薩的瓔珞,法身大士的瓔珞。菩薩的瓔珞是六度,法身大士的瓔珞是十波羅蜜、十大願王。
3 我們果然能夠依教奉行,世間的人未必瞧得起你。今天世間人看人的標準,是以金錢和身份地位來衡量。他看你有多少財富,看你在社會上做多大的官,他是以這個來做標準看人。
4 諸佛菩薩、天地鬼神不用這個標準。不要講諸佛菩薩,一般鬼神都是看你的德行,不在乎你的貧富、不在乎你的身分,在乎你的德行。你果然有一個善心善行,即使貧賤到極處,鬼神尊敬你,佛菩薩保佑你、加持你!
菩薩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十波羅蜜:
一布施波羅蜜 二持戒波羅蜜 三忍辱波羅蜜 四精進波羅蜜
五禪定波羅蜜 六般若波羅蜜 七方便波羅蜜 八願波羅蜜
九力波羅蜜 十智波羅蜜
十大願王:
一禮敬諸佛 二稱讚如來 三廣修供養 四懺悔業障 五隨喜功德
六請轉法輪 七請佛住世 八常隨佛學 九恆順眾生 十普皆迴向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1 佛法里所有一切設施,都是教學的工具,都是啟發自性,這是很了不起的。譬如,我們供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代表自性覺,見到阿彌陀佛,提醒自己「覺而不迷」;觀音菩薩代表自性慈悲,見到觀音菩薩,提醒自己「大慈大悲」,所以它不是拜偶像,不是迷信。
2 佛門裡種種儀規、陳設都是表法的。我們供水,水表什麼?表心,心要像水一樣清凈,要像水一樣平等。心清凈平等,智慧就現前。供花,花代表善行,提醒自己要修好因;供果,提醒自己要求好果。
3 蠟燭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捨己為人;燒香,香表戒定,「戒定真香」;燃燈,燈燭放光明,代表般若智慧。這些供具都是形式,都是表法,你要是真正懂得這個意思,你每天也不燒香,也不燃燈,也不供花果,你的佛法修得圓圓滿滿,一點都沒有欠缺,為什麼?你懂得實質。
4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形式是啟發我們自己,提醒我們自己,如果我們自己有高度的警覺心,一切時、一切處,都能提醒自己「覺而不迷」,這形式就不重要了。至於寺院道場裡面,一定要陳設這些供具,為什麼?啟發初學佛的人,幫助他們覺悟。
這就是功夫,這就是好相
1 修行人講功夫、講好相,什麼是功夫?什麼是好相?你每天見佛,每天看到蓮花,每天看到這裡放光、那個地方動地,跟諸位說,那你就快著魔了,那不是好相。真正的好相是什麼?每天都發現自己的過失,這是真正的瑞相,真正的好相。
2 所以一個真正修行人,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他發現過失,他才能改,改過就叫做修行。「修」是修正,「行」就是錯誤的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3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換句話說,你這一天沒修行。如果你一年到頭都沒有看到自己過失,你這一年也沒修行。諸位要記住,修行決定不是每天早晚去念經、念佛、拜佛,那是形式,那是表面功夫。
4 每天念經、念佛、拜佛,搞這些形式樣子,沒有用處;學佛是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做法,這才叫修行。我們的身心一天比一天清凈,一天比一天莊嚴,這就是功夫,這就是好相。
處事待人接物,要和顏愛語
1 佛在經典裡面教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和顏愛語。什麼是「和顏」?古德說「內無妄染」,你的心裡頭沒有妄念、沒有污染,你表現在外面,自自然然溫和,這就是「和顏」。
2 我們今天的容貌,表現得令人不敢接近,望之可畏、望之可厭,什麼原因?我們的妄想雜念太多,一天到晚,是非人我、貪嗔痴慢,不斷地增長,這個容顏怎麼能夠溫和?
3 什麼是「愛語」?「愛語」就是真正愛護眾生的言語。這個「愛語」不是指說的話好聽,不是的。父母看到子女做錯事情,呵斥他,責罵他,那是「愛語」;你要不愛護他,你不會去責備他,所以,「愛語」是真正愛護他。
4 他行善,他有善心善行,我們勉勵、獎勵他;看到他起了惡念,造了惡業,一定要訓斥他、規勸他,希望他能夠改過自新,這是「愛語」。「和顏」的意思也是如此。我們要順從佛在經典上的教導,和顏愛語,常常關懷別人、勸勉別人、安慰別人、幫助別人。
人人都和顏愛語,哪裡會有戰爭
1 有一年我們到古晉,我在古晉那個山上住了五天。李金友居士告訴我,山上自己種菜,頭一年所種的菜大概十分之六、七都被蟲吃掉。他心地很慈悲,也很歡喜,說:「我供養這些畜生。」你看,他沒有一絲殺害它、驅逐它的念頭,反而愛護它!
2 這是真誠的愛心,小動物它受感動,到第二年,蟲吃的菜就少了一些,大概能夠收成一半。到第六年,我們去看的時候,還是有蟲,很少,一片菜葉上只看到被蟲咬了兩三個小洞,不需要用農藥,也不需要把那個蟲趕走,不需要,隨它去!
3 他在菜園裡面放音樂給菜聽,也給蟲聽,他照顧得多周到!我去看了之後,我給他建議放佛號,所以現在菜園、花園都放佛號,都給這些小蟲做三皈依,菜園的蟲個個都變成護法了。我們完全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它對我們有回報。
4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不但不能殺害眾生,讓眾生因我而生煩惱,我就有罪過,所以佛教給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和顏愛語,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如果這個世間,人人都「和顏愛語」,哪裡會有戰爭?所以,「和顏愛語」這四個字,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能夠疏忽,學佛從哪裡學起?就從這裡學起。
皮膚好了,臉上皺紋沒有了
1 八年前,我在古晉邊界李金友居士的山莊住了六天。那個地方環境清凈,是一個非常好的生活、學習、修道場地。法會完了之後,他特別讓我多留兩天,仔細去看看它的環境。
2 他這一座山面積很大,有五千英畝,公路有十六公里長,青山綠水,海拔一千公尺,四季長春。他說他提供三個第一。第一、空氣世界第一。那裡是原始森林,天色特別的藍,看了真舒服!第二、提供第一清凈的水。山溝裡面流的水、池塘的水,都可以拿來喝,沒有污染!第三、提供最清潔、最健康的飲食,素食!
3 山上的人,他的員工,三百多人全部都吃素。員工從哪裡來的?從附近十幾個村莊來的。那些人住在山上,都是打獵的,靠打獵為生,他把他們召集到山莊裡面來,給他們工作,給他們好的待遇,勸他們不要打獵,統統吃素。山上的人,吃的全是自己種的菜,沒有農藥,不用化肥。
4 最初他們很不習慣,吃了半年之後,大家都歡喜,為什麼?皮膚好了,臉上皺紋沒有了,所以個個都願意吃素了。三個第一,我去住了幾天,我說:「你還要加一個第一。」他說:「什麼?」我告訴他:「要加一個『最清凈的心』,要在上面講經,要在上面傳道!」
把禍當作福,把福當作禍
1 我們中國古人造字真有智慧,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民族比不上的。你看「禍」、「福」這兩個字,形象非常接近,稍不留意,你就會把福看成禍,把禍看成福。
2 禍跟福,實在講,在一念之間。一念覺,禍就變成福;一念迷,福就變成禍。禍跟福,體是一個,作用卻大大地不相同。
3 「禍」跟「福」這兩個字,乍看非常接近,這個意思就是告訴你:禍跟福不容易辨別,往往福裡面有禍,禍裡面有福,你要有智慧去辨別。
4 什麼是福?什麼是禍?簡單地說,如果這個念頭是大公無私,是為一切眾生,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是福;如果是自私自利,尤其是損人利己,不管你做的是什麼事情,是禍不是福。所以,享福的人,很容易造罪業,往往把禍當作福,把福當作禍,這是愚痴,搞錯了!
迷心逐境,決定不會有幸福
1 我們學佛,首先要建立自信心,從迷心裏面去開悟,然後在境界裡面自在地受用。我們要改善環境,必須從內心裏面去改,才會有真正的幸福。
2 我們是失去自信心,到處求鬼神、求佛菩薩,這統統是迷心逐境,決定不會有幸福。我們在六道裡面升沉,造善業就三善道受生,造惡業就三惡道受報,善惡之報,絲毫不爽。
3 一般講,人在四十歲之前受前生業力影響大,四十歲之前的果報是前生修的。有些人年輕時侯就發達,那個福報是前生修的。如果他發達的時候,胡作妄為,不好好修福,中年以後逐漸就會衰敗,甚至晚年潦倒不堪,非常的可憐!
4 所謂福報,是前生修的。這一生他要是真正修得好,他的晚年好。四十歲以後是今生的力量大,前生的力量很薄弱,所以在四十歲是很大的轉變!晚年好,是他今生所修的;年輕時候好,是他前生所修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是自己創造的,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不但惡事不會去做,惡的念頭也不會起
1 現在整個世界動蕩不安,人心沒有依靠,大家都感到憂慮。正如同印光大師所說的,要想挽救這個世界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大家都知道因緣果報的事實,這比什麼都有效。
2 世間人如果了解因果的事實真相,他起心動念,一定收斂,一定有所畏懼。他知道,一個惡念將來有惡報,一個善念將來有善果,為什麼不多生幾個善念,何必要有惡的念頭,何必要有惡的行為?
3 學佛的人都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前定的?不是別人給我們定的,也不是鬼神、上帝所能定的,更不是佛菩薩所定的,是自己所造作的「業因」定的,真正是自作自受!
4 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就決定不會怨天尤人,所謂「心安理得」,不但惡事不會去做,惡的念頭也不會起。我們起心動念,凈土法門教給我們,都換成「阿彌陀佛」。我們用這個方法,修我們的清凈心,修我們的平等心!
勸別人助印經書,應該怎麼做?
1 有個同修說,他之前助印經書,是因為貪圖有大功德利益,可是聽我講經後曉得,貪其功德布施,是用地獄之心來做布施,因此非常慚愧。他問:「如果勸別人助印經書,應該怎麼做,才不會使別人犯上這個錯誤?」
2 他這一覺悟就好了,怕的是不覺悟。所以,勸別人修布施,總要讓他明白,我們布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幫助眾生覺悟。為什麼?世間的劫難,是眾生迷惑顛倒、造作惡業所感得,如果眾生都覺悟了,都回頭了,都能斷惡修善,這劫難自然就化解。
3 我們自己也要曉得,在修布施的時候,不貪圖自己的利益,全心全力幫助眾生、社會,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如果為自己的利益,這個利益很有限,微不足道!
4 這位同修會生慚愧心,回頭是岸,是因為他聽經,由此可知,講經是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金剛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演說四句偈」,四句偈可以幫助人覺悟,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能幫人覺悟,所以我們幫助別人,第一殊勝的,就是幫助他明了佛法。
我執沒破,不能成就
1 佛法,自始至終都是叫我們打破執著。我們在一切法裡面起分別執著,有取捨得失的心,這完全是從我執裡面生的。這些東西不離開,增長我執,我執沒破,我們念佛,不能成就。
2 世間人我執相當重,起心動念決定不把「我」忘掉;佛法無我,決定沒有我見、我執。我執是煩惱障的根源,我執沒破,一天念十萬聲佛號,聲聲都是「迷而不覺」,這個不能往生。
3 經裡面給我們講往生的條件,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並沒有講一天要念多少聲佛號,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可是,這個佛號不能間斷,為什麼?我們凡夫業障太重,佛號一間斷,妄想就會起來。
4 其實,在理上講,佛號不必要念那麼多,念那麼多的原因在哪裡?我們六道凡夫,無始劫來的習氣太重,要不念佛,准打妄想。諸位一定要知道,不管你的念頭是善還是惡,都是妄念,善念變三善道,惡念變三惡道,都是在搞六道輪迴,這個太可怕了!
如理如法地求,有求必應
1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當中,有五年最好的運,也有五年最壞的運。所以年輕的時候運氣不好,要能扛得住;好運要是早享掉了,晚年享壞運,那就很悲慘!
2 說實在的話,真正要想命好,就要修德。積功累德,決定可以改造命運。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要找別人來給你改命運,那是錯誤的、是假的。佛法是破除迷信,破迷開悟,我們要有智慧,千萬不要迷信!
3 你要想真正改變命運,佛法是最好不過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地求,有求必應;你不懂理論、不懂方法,盲修瞎練,決定求不到。
4 總而言之,一切法裡面,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全都包括,這妙極了!可是這個事情幾個人肯信?沒有人相信。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樣的壞命運都能轉過來,可是很少人能相信,很少人能照做,他不曉得這一句佛號功德之大!
起什麼念頭,用什麼心,這比什麼都重要
1 我們起個念頭,科學家講思想波,思想波的速度非常之快,沒有辦法想像,這裡才動,就周遍法界,所以能夠與諸佛菩薩立刻感應道交。
2 我們起一個善念,跟佛菩薩、善神感應道交;起個惡念,跟魔王、妖魔鬼怪也起感應,他來幫助你,助長你的惡,來加持你,幫助你趕快墮三途。
3 明了了這個事實真相,真的是寒毛直豎!我們怎麼敢起一個惡念頭?怎麼敢做一樁壞事?我們有什麼能力能夠瞞人?你所謂瞞人,無非是自欺欺人而已,不可能的事情,這些都是給你講真話。
4 我們今天住的這個地球,天災人禍愈來愈多,災害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嚴重,什麼原因?眾生不善的思想波引起的。你看現在人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貪嗔痴慢。貪是水,嗔是火,痴是風,心裏面的不平就是地震。災難是由眾生的不善業感召而來的,所以,我們起什麼念頭,用什麼心,這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今天學佛,學佛學什麼
1 我們今天學佛,學佛學什麼?學佛是學戒定慧。戒定慧是三服藥,用來對治貪嗔痴。我們用戒來對治貪慾,用定來對治嗔恚,用智慧來對治愚痴。
2 一切眾生最大的憂患是生死,這是一切眾生沒有法子避免的苦惱。學佛,能幫助你開智慧,慧能幫助你破無明,幫助你了生死,出輪迴,圓成佛道。
3 一切諸佛如來出現在世,是為了什麼?為了度眾生。「度」這個字,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幫助眾生、協助眾生。諸佛如來講經說法,從來沒有間斷,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幫助眾生了生死,出輪迴,圓成佛道。
4 一定要知道,轉惡業為善行,轉迷惑為覺悟,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盤,這是佛陀的教育。我們今天學佛,就是學作佛。所以,我們要發願作佛,要發願學佛!
聽懂了就明了,沒聽懂就是無明
1 演培法師說了個公案,古時候有一個宰相,看到一個法師在念經,便向他請教:什麼叫「無明」?這個法師不理他,一直念下去,問了二、三句都不理,結果他就發脾氣,「你好大的架子」,法師回過頭來,「這就叫無明」,他馬上就頂禮,「知道什麼叫無明了」。
2 法師正是教他體會這個意思,他是不是真的體會?不是,他體會的「無明」是無明火,實在講,還是沒搞清楚。我就補充一句:「沒明白就是無明,聽懂了就明了,沒聽懂就是無明。」
3 我講了半天,你沒聽懂,這是無明。「明」是對於一切萬事萬法,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明了通達;你沒有這個能力,就是無明。
4 我們凡夫,不是無明,就是妄想,這東西很麻煩!怎樣把無明、妄想都破掉?佛號妙!《大勢至圓通章》講「凈念相繼」,「凈念」是不懷疑、不夾雜,「相繼」就是不間斷,你只要做到這四個字,無明、妄想就破掉了,念佛功夫就得力了。
心真誠,心恭敬,福德就圓滿
1 我當初學佛,遇到章嘉大師,他教我修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需要錢,我們哪來的錢?老師告訴我:「你布施一分錢,布施一毛錢,盡你自己最大的力量,那個財布施都是圓滿的。」
2 《了凡四訓》裡面有個小故事,說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子,家境非常清苦,到廟裡面去燒香拜佛,身上僅有兩文錢,她統統拿出來供養三寶,住持老和尚親自給她迴向。到以後她發達,作了王妃,又到這個寺廟來,帶千金來供養三寶,老和尚只是叫他的徒弟給她迴向。
3 她非常驚訝,向老和尚請教,老和尚講:「過去你布施兩文錢,出自於真心,那個功德大,我不親自給你迴向,對不起你;現在你帶的金錢雖然多,你的心沒有以前那樣的真誠,布施的錢雖然多,福報很小,我徒弟給你迴向,夠了。」
4 佛在經上講,親手去布施,誠誠懇懇,那個福報就大!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怎樣布施才圓滿?心真誠,心恭敬,福德就圓滿。我們很冷靜、很仔細地觀察那些大富大貴人家,縱然社會慈善福利事業他做了很多,統統做的是小善,修的都是小福,怎麼曉得?他沒有那種真誠恭敬心。
平等是從心上講,不是從事上講
1 有些人念古書,提出很多意見,對於古書有批判。講到從前,這講到「君臣有義」,說這是不平等,過去帝王時代不平等。
2 那要怎麼平等?你們說,要怎麼平等?五個指頭不一樣齊,是不是要用刀把它切平?今天的社會能平等嗎?你在公司裡面,上面是老闆,下面是下屬,這下屬跟老闆能平等嗎?是不是個個都當老闆,那才算平等?都把平等的意思講錯了!
3 諸位要曉得,平等是在心地上!佛法是講真平等,眾生跟佛平等,什麼時候平等?一念不生的時候就平等。佛菩薩在任何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也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跟佛就平等。
4 平等是從心上講,不是從事上講。事上怎麼會平等?哪有這種道理?理上是平等的,理是真的,永恆不變的;事是假的,千變萬化,這個道理要懂得透徹,你才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平等!
燒紙錢有沒有用
1 農曆七月,是中國習俗裡頭的中元節,台灣叫鬼節。有些同修問:「燒紙錢有沒有用?」燒紙錢是民間習俗,佛門裡面沒有,佛法裡面講超度,只是念佛菩薩名號、誦經給他迴向。到底要不要做?印光法師他老人家既不贊成,也不反對,這個態度很好。
2 為什麼?大家都曉得有六道輪迴,只有亡人到鬼道,燒紙錢才有用處,到其他的道都用不上。他如果到人道,他又變成小孩了,他怎麼用得上?但是如果他真的到鬼道,你不燒給他,你把人家財路斷了,這也不好,所以老和尚既不贊成,也不反對。
3 一般人講,人死後來生到餓鬼道的機會最多,為什麼?貪心是餓鬼道的因,你看看現在的人,哪個沒有貪心?學佛的人學得再好,他貪佛法,將來果報還是在餓鬼道,不過果報會殊勝一點,做些小鬼王。像土地公、山神,很多都是學佛的,他貪心沒斷,就受這種果報。
4 所以佛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貪的對象。沒有學佛,貪世間的名聞利養,貪五欲六塵;學了佛之後,那個可以放下,要貪佛法,那還是貪心沒斷,你餓鬼道還是離不開,這個道理要懂。
歡喜接受,帳就了了
1 有許多人心善、行善,對人沒有絲毫惡念,可是常常有人來障礙,來找麻煩,什麼原因?我們曉得,那是宿世的業因。
2 要曉得,冤親債主有現前的,還有過去世的。我們生生世世,業障累積得太重,得罪的眾生太多!不說別的,沒有學佛的時候,我們殺生吃肉,這就不得了,你跟多少眾生結了冤讎?
3 學佛的人,遇到冤親債主來找麻煩,心裡頭沒有嗔恚心,沒有報復心,歡喜接受,帳就了了。曉得是自己對不起別人,以一念真誠善心,每天把念佛功德迴向給他們,什麼樣的怨結都化了。
4 學佛的人,要遵守一個大原則:不與一切人結怨。別人欺負我也好,欺騙我也好,陷害我也好,一切都隨它去,不把這些事情記在心裡,我們的心才清凈。我們常常念阿彌陀佛,過幾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還要跟這些人一般見識,那極樂世界去不成了。
畜生念佛往生
1 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凈土法門人人有份。不但人有份,一切眾生都有份,乃至於餓鬼、畜生、地獄眾生,可見這個法門之殊勝。我們佛門有一本小冊子,書名叫《物猶如此》,裡面寫的是什麼?畜生念佛往生。
2 這些念佛往生的畜生,過去生中學佛的善根非常深厚,為什麼會墮畜生道?臨命終時一個念頭錯了。諸位要曉得,唯有學佛善根深厚之人墮三惡道,才能得佛菩薩慈悲救拔。
3 所以,這些人總算是有善根,就是臨終一念錯了。臨終一念是嗔恨,他就到地獄道去了;臨終一念貪心起來,餓鬼道去了;臨終一念糊塗,畜生道去了。糊裡糊塗、神智不清,現在所講的老人痴呆症就是屬於這一類,他這一斷氣,畜生道去了。
4 若不是善根非常深厚的人,在三惡道裡頭很難得度!雖然諸佛菩薩很慈悲,也在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里示現,但是在三惡道裡頭的眾生,能覺悟的不多,太少太少了!
十二個小時之後才去動他
1 有同修問:「人是否真有三魂七魄?」「三魂七魄」是民間的說法,佛經裡面是說人有「八識」。人死的時候,八識離開身體,有先後次序不同,最後離開的是阿賴耶識。經上講,阿賴耶識是「來先去後作主公」,投胎是它先來,人死的時候是它最後走。
2 我們細心觀察,可以肯定,人在臨終的時候,前五識先離開,眼、耳、鼻、舌、身這時不起作用,然後第六識離開、第七識離開,最後是第八識離開。我們民間講的「三魂七魄」,可能就是佛法講的「八識」。
3 因為阿賴耶識最後離開,所以人斷氣後,至少要八小時以後才能動他,為什麼?他神識(阿賴耶識)沒有離開,在我們想像當中,第六識(分別)、第七識(執著)也都沒有離開。雖然他斷氣了,他還是有分別執著,如果我們觸動他,很容易引起他的嗔恚心,這對他極大的不利。
4 人在臨終時,佛在經上講,像生龜脫殼那麼痛苦,如果你碰他,他會產生嗔恨心;一起嗔恨心,他就往下墮,所以決定不能碰他。一般人斷氣八小時之後,神識就離開,可是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十二個小時之後才去動他,這是最安全的,這是我們應該有的常識,也是非常重要的常識。
人為什麼會懈怠
1 人為什麼會懈怠?你對這個工作沒興趣了,當然就會懈怠。如果那個工作你很有興趣,不要人督促,你日夜都不間斷!譬如在學校里念書,那個課本念了,不容易理解,你念了沒有味道,就懈怠不想讀了。
2 你看小說,叫你不要看,晚上還要偷偷地看,看到天亮還不疲倦,為什麼?你覺得那個有興趣。懈怠與精進,這兩個是對立的。凡是合你的興趣,你把疲倦給忘了,自然就精進。如果這個東西你不理解,你就覺得很乏味,就沒法子精進。
3 因此我們學佛,對這法門必須培養興趣,興趣從哪裡培養?理解,真正理解就有興趣了。所以,沒有興趣,提不起佛號,都是對它缺乏理解,對它認識不清。真的認識清了,像古來那些祖師大德,人家是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不疲不厭,他那十萬聲怎麼念的?興趣念的。
4 假如我們累了,沒有精神,幾句佛號一念,精神就恢復了,那是真正明了佛號這裡面的意思,所以愈念愈歡喜。經典也是如此,佛經是一遍有一遍的味道,遍遍都有悟處,這裡頭的意思沒有止境,你要是真正入門,在這裡面看出味道來,真正是法喜充滿,你怎麼會懈怠?
自私自利的果報
1 我們仔細觀察,人是一天比一天老,實在講,不是一天一天,而是剎那剎那在那裡老。佛菩薩曉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人家在一切法裡面,積功累德,成就無上菩提,普度一切迷惑顛倒的眾生。你說這個多有意義、多有價值!
2 我們凡夫不曉得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起心動念,無不是罪」,這佛在《地藏經》上講的。為什麼會造罪?念念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幹這種事情。這種事干多了,果報在三途。
3 過去李炳南老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兩、三個人。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往生?習氣毛病不除。習氣毛病里最嚴重的是貪嗔痴慢,貪嗔痴慢表現在事相上,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這個念頭障礙了自己往生。
4 念念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至多只能在佛門裡面修一點痴福。為什麼說修痴福?貪嗔痴慢沒斷,所修的福就叫痴福。福報他會在六道享,六道裡頭決定不是人天兩道,多半都是在畜生道、餓鬼道去享福!
我們見最後一面,我勉勵他念佛
1 林醫生常年在居士林做義診,他聽我講經,對凈宗法門明白了,於是發心專修、專弘。他因為熱心替人看病,感染了肝炎。肝炎後來變成了肝癌,肝癌是很痛苦的病,他實在是得三寶加持,病中沒有痛苦。他不願意接受治療,一心求生凈土,非常難得!
2 1997年,我到新加坡,李木源居士告訴我,林醫生很想見我,但是他已經沒有辦法走路。我聽到之後,就去看他。他見了我,非常歡喜。我們見最後一面,我勉勵他念佛。
3 他往生的時候,坐著走的!本來他的力氣很衰弱,走的時候念三聲「阿彌陀佛」,聲音很大。三聲「阿彌陀佛」念完之後,他對助念的同修說,「我看不到你們,我看到一片金光」,說完這個話就走了。佛來接引,佛光注照,他看到了。他這一生沒有白來,這是我們念佛人的好榜樣!
4 在他之前,有一位法師臨終時,室內的燈光其實很亮,他大叫:「為什麼這麼暗,你們不開燈?」又告訴大家:「為什麼這些牆、房子都裂開了?」然後就走了。另有一個法師,臨終時不省人事,也是迷惑顛倒走的。看到這個現象,我們要警惕,要了解事實真相,要知道 「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
1 佛當年在世,問學生們,人命在幾間?學生也有聰明的,答覆得也很好,「人命在呼吸之間」。佛點頭,對了,一口氣不來,就又輪迴去了,所以不要覺得,我現在還年輕,我將來的時間還很長。
2 黃泉路上無老少,我們到墓地,到寺院裡面的骨灰塔去看看,十幾歲、二十歲的人很多。「人命無常」,我們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覺心!有一天命光,好好地修一天;有一個小時命光,好好地修一個小時,這才叫懂得現實,這才叫有智慧。
3 人生榮華富貴、金銀財寶,都不值得一顧,最重要的是光陰。光陰糟蹋掉、浪費掉,那才叫真正可惜!我們要抓住寶貴的光陰,認真修行,信願持名。一天認真修學,我這一天沒有空過;一年認真修行,我這一年沒有空過。
4 生命很脆弱,隨時會失去,一旦無常到了,真的是措手不及!所以,不要以為我將來還有多少年好活,沒那回事情!佛在經典裡面常常提醒我們,「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第二世,這是我們時時刻刻要警惕的!
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利益
1 學佛的人,要懂得修積善根。什麼是善根?我們總結世尊一代的教誨,這十句二十個字就是善根,「真誠、清凈、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是無量無邊的善根,我們要不認真修學,不行!
2 《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決定不是說,我每天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就能往生,未必!世尊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問問你自己是不是上善?你要不是上善,你不能往生。
3 於是我們就想到,我們要想往生,最低限度要做到不發脾氣。發脾氣只有害事,害自己,害別人,於事無補!你常常發脾氣,換句話說,你這一生見阿彌陀佛的機會沒有了,你等來生來世,哪一生哪一世你不發脾氣,不怨恨一個人,不埋怨一樁事,你念阿彌陀佛,才有資格到極樂世界去。
4 貪嗔痴是三毒煩惱,學佛的人,六根接觸外面境界,眼見色,耳聞聲,念頭才動,要趕緊「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壓下去。無貪、無嗔、無痴,這叫三善根,要想自己功夫得力,沒有別的,決定要把貪嗔痴放下,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放下!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利益,告訴諸位,你這一生不能往生。
以智慧與愛心,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
1 佛法裡面沒有迷信,佛法修學的總綱領,我們把它寫成二十個字,諸位同修都能夠記得很清楚、很明白。這二十個字把整個佛法都包括了。佛對一切眾生的教誨,一個是教你怎麼存心,一個是教你怎麼生活。佛法是非常實用的教學,絕不談玄說妙,踏踏實實,對我們好處太多太多了,所以它是生活教育。
2 佛教給我們用心,要用「真誠心」,真誠決定沒有虛偽;用「清凈心」,清凈決定沒有染污。諸位要曉得,自私自利的念頭是污染,是非人我是污染,貪嗔痴慢是污染,佛這些全都沒有,心地清凈,一塵不染。
3 佛心平等,決定沒有貢高我慢。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佛對任何一個人都非常謙虛恭敬,遇到人有困難的時候,佛隨時盡心儘力幫助大家。佛雖接受乞丐的供養,他的態度跟接受國王的供養沒有兩樣,我們在這裡看到他的「平等心」。佛在行走的時候,看到老太婆穿針穿不進去,趕緊接過來把它穿好,由此可見佛的「慈悲心」!
4 前面講的「真誠、清凈、平等」是心之體,真誠、清凈、平等如何落實?「正覺」與「慈悲」。正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慈悲,是理智的愛心。我們常講圓滿的智慧、高度的藝術,那是以智慧與愛心,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這是教我們用心。
能得個幾句,這一生就受用無窮
1 經教字字句句含無量義,我們要能體會。一般人修學,對佛法的薰習時間太少,心用錯了!心用錯了,就是自私自利。錯用了心,受佛法薰習少,受煩惱薰習多。每天所接受的薰習,是貪嗔痴慢、五欲六塵、名聞利養,這還得了嗎?這個不得了!
2 我們學佛,說一句最白的話,就是學做人,學做好人,學做一個正人,學做一個完美的人。找不到絲毫缺陷的人,這個人就叫做佛。佛是人中最完美的人,佛是我們的榜樣,佛是我們的典型,我們向他學習,要學得跟他一模一樣。
3 諸佛當中,尤其是阿彌陀佛,我們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眾生服務,沒有一願說是為自己的利益。這四十八願你們仔細去看,哪一願是對阿彌陀佛自己有好處?一條都找不到,我們要在這裡學。落實才有受用,不落實你就不得受用。
4 經中字字句句的教誨,你真的不需要多,能得個幾句,這一生就受用無窮!你要不會,那就沒有法子。大家要記住,佛教給我們學做人,學做好人,學做完美之人,你抓住這個方向,抓住這個目標,你就真的在佛法里學到東西了,而且你所得到的,是究竟圓滿的幸福,是非常現實的利益!
如果不能落實,這佛法是白學了
1 我們要真修行,要明白「修行」兩個字的含義。「行」就是行為,我們身體造作、口中言語、意裡面的念頭都是行為,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這叫「修行」。而菩薩六波羅蜜,是六大修行綱領。
2 因為我們有貪心,佛教我們修「布施」,布施就是舍,舍貪心;因為我們常常造惡業,佛教我們「持戒」,斷惡向善;我們有嗔恚,佛教我們修「忍辱」,忍辱是對治嗔恚;修「精進」,對治自己的懈怠、懶惰;修「禪定」,對治自己的散亂;修「般若」,對治自己的愚痴。
3 佛教給我們這六條,你能夠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上,你是行菩薩道。什麼叫行菩薩道?換句話說,你過的是菩薩的生活,不是過凡人的生活。所以,佛法要落實才管用,如果不能落實,這佛法學了多少年,一條也沒用上,白學了!
4 你學佛多年,還是執著名聞利養,還是執著自私自利,還是隨順煩惱,還是造作惡業,每天還是憂愁,還是苦悶,身語意得不到清凈,這說明了什麼?你學佛的功夫不得力,簡直沒有入門,連佛的門路都沒有摸到!
生活與自然相應,就不容易衰老
1 佛教我們布施,布施能生大歡喜,我們佛家常講「法喜充滿」,經文裡面我們常常念到「常生歡喜心」。歡喜心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
2 一個人歡喜布施,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他總是生歡喜心,我們必定能聯想到,這個人身心一定健康。人為什麼會衰老?得不到法喜。中國古老諺語常講「憂能使人老」,一個人憂慮多,他煩惱多,現在的話講,他壓力很重,自然他就衰老。
3 如果一個人心地清凈、平等、慈悲,沒有憂慮,沒有貪嗔痴慢,沒有牽掛,沒有壓力,他的生活與自然相應,就不容易衰老。這個「自然」,佛經裡面講「性德」。凡是與性德相應,必然的現象是不老、不病、不死。佛菩薩處事待人接物用真心,真心離念,所以他不死。
4 眾生何以有生老病死?現在我們明白了,他有憂患、他有煩惱。我們用最通俗的話來講,他自私自利,他有名聞利養,他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常常起貪嗔痴慢,這是生老病死真正的業因,所以他有生老病死。
他得了肝癌,沒法子好了
1 華盛頓DC有一位老同修,龔振華居士,夫妻兩個都念佛,專修專弘,非常之難得。他告訴我,有一位周廣大先生,是麵包店的老闆,他得了肝癌,醫生已經放棄治療,沒法子好了。他太太很著急,看到先生痛苦不堪,到處去拜神求佛,希望有奇蹟出現。
2 周太太遇到龔振華居士,她把先生的病況告訴龔振華。龔振華去看了一下,覺得這個病不可能好,就乾脆勸周廣大:「人生太苦了!不如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作菩薩、作佛,然後再回來度你的太太、度你的兒女,統統成佛去,這不是好事情嗎?」
3 周先生一生沒有聞過佛法,一聽就歡喜接受,很不容易!全家人這才開始念佛,幫助他求生凈土。我們華府佛教會也有十幾個同修去幫他助念。念到第二天,地藏菩薩來了,龔居士就告訴他:「不管什麼佛菩薩來,統統不要去;只有阿彌陀佛來,才可以跟他去。」這一句開示非常重要!
4 念到第三天,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從雲端降下來接引他,十多個人都看到了。而且周居士自從發心念佛,他的痛苦就沒有了;臨走的時候,他念的那十幾聲佛號中氣十足,他在卧房裡的睡床上念佛,外面馬路上都聽得到,這個很不可思議!
財色名食睡
1 財色名食睡,佛在經上講「地獄五條根」,你要是對於五欲過分地貪著,很麻煩!五欲,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不能不要,心裡頭要淡一點,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離不開三途。
2 「財」,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不能缺少,要用什麼態度?對財物決定不起貪心,只求夠用就行。我們有多餘的,幫助別人,這是修福,修財布施。修財布施得財富果報,這樣我們的財永遠不會缺乏。累積財富是錯誤的,一定要懂得散財!
3 「色」,這個色是講男女之色,決定要控制!要懂得養精保元,身體才會健康、才會長壽,才會減少病苦、減少老苦。「名」和財一樣,能染污你的自性,所以名也不可以貪著。「食」,我們只求溫飽,絕不貪求美食,決不能吃得過量,以免糟蹋了身體。
4 「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為什麼「睡」也是地獄之因?因為貪睡的人頭腦昏沉,不開智慧,迷惑顛倒。迷惑顛倒的人,天天造作罪業,他自己不知道,所以貪睡也是墮地獄的因。地獄有很多種,他不是墮很深的地獄,他是墮一般小地獄。
讓他生嗔恚心的,是他的冤親債主
1 我們曾經聽說過,畜生念佛往生,餓鬼念佛往生。那地獄眾生有沒有念佛往生的?肯定有,只是少數。哪一類地獄道的眾生能往生?善根很深厚的。
2 我們要問:善根既然很深厚,他為什麼會墮地獄?臨命終時一念之差,遇到惡緣,引發了嗔恚。嗔恚是地獄道的業因,所以讓他生嗔恚心的,真的是他的冤親債主;而這些冤親債主,可能就是他的家親眷屬。
3 他臨終的時候,家親眷屬情深,難分難捨,傷心痛哭干擾他,把他的情執引發起來。他斷氣八個小時之內,阿賴耶識還沒有離開,這個時候,家親眷屬觸摸他的身體,引起他嗔恚,害他墮地獄,這樣的事情相當普遍。
4 所以送終,不是件容易的事,真的要有常識,才能幫助這個亡人往生佛國。你令他動感情,是害他墮落;你引起他嗔恚,也是害他墮落。所以,人斷氣之後的十二個小時內,不但不能碰他的身體,他睡的那張床也不可以去碰,這個常識,懂得的人實在是不多!
他們要還債,替皇后抬轎子
1 佛一生非常節儉,祖師大德都是非常清苦,不會接受別人非分的供養。要曉得,出家人如果不是真正修行,接受別人的供養,所謂是「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2 布施供養的人有福,接受供養的人沒有多大的德行,他接受之後,將來是要還債的。佛經裡面還債的例子太多了,我們這裡只簡單舉一個「五扇提羅」。這是久遠劫前五個惡比丘,懈怠懶惰,邪知邪見,欺騙信徒。
3 這五個惡比丘,外表像是持戒修定,如理如法,念頭裡面卻是邪知邪見、貪嗔痴慢。有一個女施主被他們的外表所矇騙,拿出錢財給他們建道場,讓他們修行。實際上,這些出家人全是假修行,錢到手了,道場建好了,他們吃喝玩樂,不真修行,結果死後都墮地獄,而這個修福的女施主死後生天。
4 這也不知道經過多少時間,以後這個女施主做了皇后,這五個比丘從地獄出來,當然經過餓鬼、經過畜生,六根不完具,愚痴到極處,給皇后抬轎子。佛說了,這五個轎夫就是從前那五個假比丘,那個布施供養他們的,就是現在的皇后。他們要還債,替皇后抬轎子!
許多大樹躺在她門前,不知道從哪裡吹來的
1 杭州東天目山的齊居士,赤手空拳,居然在短短四年內,把東天目山道場恢復起來。這個道場是梁武帝時代,寶志公開山建立的。大家都曉得,寶志公是觀音菩薩化身再來的,所以這個道場是觀音菩薩道場。
2 齊居士跟這個道場有緣。這個道場有四十多年沒人住,殿堂都倒塌了,都成了廢墟。她上山之後,看到這個樣子大哭一場,發心要把它恢復起來。建道場需要錢,不錯,有些人出了一點兒錢;需要木材,當地管山林的不肯給她。她無法可想,在觀音菩薩面前痛哭:「道場是你的,沒有木材怎麼辦?」
3 那天晚上,忽然颳起大風、下起大雨,房子外面聲音很大、很響,一夜沒停。第二天早晨,她開門的時候,看到許許多多的大樹躺在門前,不知道從哪裡吹來的?而她自己房子旁邊的樹,一棵都沒有損壞。其他地方的大樹,連根拔起,吹到她那裡,送給她蓋大殿,這真正是不可思議!
4 齊居士念念為眾生,念念為佛法,沒有一絲毫私心,所以感動諸佛菩薩加持,幫她建立道場。如果不是諸佛菩薩護念,龍天善神擁護,要護持一個道場,談何容易!聽說現在這個山上,除了有佛菩薩、羅漢,連鬼神、畜生,都在那兒認真修行!
本來你上山,我不同意你來/舉頭三尺有神明
1 杭州東天目山的齊居士,把道場恢復後,總希望有出家人常住在山上修行,所以只要是出家人,她都真誠、恭敬地供養。她真誠心供養,感動了鬼神來護衛,山上念佛的,有不少老太太、老阿公,個個都平安無事,住得非常好。
2 有一天,鬼神附在一個人的身上。這鬼神也還不錯,山上那些修行人,他不附,鬼神附在人身上,人的體力的消耗太大,身體弱的人吃不消,他附在一個年輕力壯的人身上。這個人齊居士也認識,但是那一天他臉色蒼白,非常難看,一進門來,就把屋子裡頭的人統統趕走,然後把門關起來,對齊居士說:「我有話,要對你一個人說。」
3 他說:「我剛剛從地獄出來。本來你上山,我不同意你來,可是看到你心很真誠,念念為佛法、為眾生,不為自己,所以我們護持你。」他也告訴她:「山上那些出家人,都沒有道心,你不要待他們太恭敬,我恨不得趕他們走!」果然過了不久,那些出家人一個一個被他趕走了。真的是舉頭三尺有神明!
4 她這個道場,是真正修行的道場,你要不是真心修行,到這個山上去住,頂多住兩、三個月就要走,少的住三、四天就要下山。大白天,打坐的坐在那裡,鬼神把他推下座位,跌得一身傷痕;半夜,青面獠牙的鬼出現,那些沒有道心的出家人,嚇得趕快捲鋪蓋溜下山!
什麼叫大富?什麼叫大貴?
1 我在早年念皈依誓詞,念到「皈依佛,二足尊」,我常常懷疑,我想不通。「二足尊」這個二是指智慧、福報。佛的智慧沒有問題,我相信。為什麼?如果不是有圓滿的智慧,他怎麼能說出這一部《大藏經》?
2 我們世間人,不要說那麼多,一部經也說不出,所以佛的智慧沒有問題。福報那就有問題,釋迦牟尼佛天天出去討飯,這哪裡叫福報?到以後慢慢深入經藏,才恍然大悟,我才承認釋迦牟尼佛是大富大貴。
3 什麼叫大富?生活沒有缺乏,物質生活不缺乏就是大富。我們世間那些所謂是億萬富翁,你看他天天患得患失,天天憂慮、天天煩惱,沒得受用,可憐得不得了!反觀釋迦牟尼佛,他物質生活不缺乏,他受用自在,沒有憂慮、沒有煩惱,快樂得不得了!
4 什麼是大貴?佛並沒有地位,他也沒有頭銜,他受到一切眾生的尊敬,一切眾生都願意聽他教誨,這是大貴!這個大貴,帝王也做不到,人家未必對帝王心服口服;釋迦牟尼佛則不然,一切眾生對他,真的是心服口服!我在這個地方看出:佛家的富貴,不是世間人所能夠相比!
他有權利、有地位,統統捨棄
1 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極樂世界的歷史,世饒王聽世間自在王佛說法,他深深受感動,國王的位子不要了,出家修道,這是法藏比丘。
2 當時法藏比丘在佛面前發了很大的誓願,他不但要作佛,還要超過諸佛,他果然滿願,以後成佛就是阿彌陀佛。他以五劫的時間來修行,建立一個佛國土,專門接引十方一切念佛眾生到他那兒去修行證果,這個佛國土就是極樂世界。
3 世間人所求的富貴榮華、名聞利養,這個國王,「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他有權利、有地位,統統捨棄,出家修道。諸位想想,這個佛道要是不好的話,人家怎麼肯犧牲王位來追求?由此可知,佛道它的利益一定超過王位,他才肯干。
4 世饒王是這樣出家的,我們再想想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也是這麼出家的。不過,釋迦牟尼佛是以太子的身分出家,沒有做國王;世饒王是已經做了國王,捨棄王位出家。
助念與超度
1 有同修跟我講,他說他到殯儀館去助念,我說那不是助念,那是去超度。殯儀館是做超度佛事,不是助念,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助念是病人還沒有斷氣,這個時候是關鍵時刻,我們在旁邊照顧他,不讓他失掉正念。所謂「正念」,就是一心跟著大家念佛,一心一意求生凈土。
2 人在臨終的時候,他一生所造的善惡業,統統會在這個時候現前。所以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病人,在彌留狀況之下,也就是在臨終前三、五天,或者是一個星期,看到許許多多過世的家親眷屬。
3 這些家親眷屬是不是真的?諸位念念《地藏經》就曉得,不是真的,是冤親債主變化的。他們變成他的家親眷屬來誘惑他,來把他帶去,帶去之後就報復他。
4 我們今天冤結太多了,要怎樣把冤結解開?《觀經直指》告訴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是解冤釋結的秘訣、超生脫死之良方。所以,我們一心一意念佛、念經,所有冤親債主自然都得利益,這才是真正解冤釋結的辦法。自己沒有德行,沒有功夫,以為請幾個法師來念經超度就能解決問題,這個不一定有效,這個靠不住!
阿彌陀佛現前,才能跟他走
1 我們供養阿彌陀佛的形像,只供一尊,一生都不要換,這樣,我們臨命終時,佛現的相,決定不會把他認錯。念佛的人,乃至於學佛的人,臨命終時,佛現的相是本尊就不會錯。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這個相決定不錯。
2 如果是妖魔鬼怪、冤親債主變現佛相來騙我們,如果不是本尊,我們絕對不能跟他去。在佛法裡面有個規矩,他不可以變本尊;他變本尊,護法神不會饒過他。這等於說,他不能夠冒牌。
3 你臨命終時,你是一心求阿彌陀佛,他現的相是釋迦牟尼佛,這個護法神不會幹涉,因為他不是本尊,你要跟釋迦牟尼佛去了,你自己錯了!臨命終時,我們念佛人,如果不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任何佛菩薩現前,我們都不理會,這就沒事。
4 許多念佛人在臨命終時,會見到其他佛菩薩的相,這個時候,助念的人要特別提醒他。譬如,他見到地藏王菩薩來了,旁邊人要提醒他:「不要理他,一直念下去!」要提醒他這句話:不管是什麼佛相、菩薩相現前,一概不理;阿彌陀佛現前,才能跟他走!這是很重要的常識。
為社會,為眾生,馬虎不得
1 佛教給我們用心,要用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要如何落實在生活上、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上?佛指示我們,我們把它歸納成四點:看破、放下、自在、隨緣。
2 何謂看破?看破是對於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看破。看破,這是智慧的流露;放下,則是慈悲的流露。放下,不是叫你把工作放下,那你就錯了!不能說學了佛,家也不要了,事業也不要了,你完全把佛的教誨誤會,那佛真是喊冤枉!佛沒有這樣教人的。
3 佛是教給我們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嗔痴慢,積極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我們職分之內的事情,要盡心儘力把它做好。做好是對社會服務,不是為自己。為自己的事情,馬虎一點無所謂;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為社會,為眾生,馬虎不得!
4 我們這個身體,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工具,我把這個身體照顧好,是為一切眾生,不是為自己。你們想一想,起心動念,點點滴滴為眾生,這個意思深!那我一個人在房間里,沒有人看到,我可不可以馬虎一點?不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人沒有看到,鬼神看到!我們做好榜樣,並不是只是做給人看的,也做給鬼神看。
現在人取名字,這個名字要吉祥
1 我們中國古人,父母給子女取名字,多半都是對兒女終生的期望,期望兒女成聖成賢,希望他將來能做到名副其實。所以,父母給你取的名字,一生都不能改,改名字是大不孝,改名字是違背父母的意願、辜負父母的期望。
2 現在父母對於子女的期望是什麼?期望他發財,沒有期望他成聖成賢,甚至於希望他變成外國人!取名字都取外國名字,這實在是對於中國固有的文化傳統毫無所知,才會犯這種毛病。
3 我們在經上看到,佛菩薩的名號是隨眾生心而建立的,名號裡頭都是真實智慧,所以佛法裡面取名字,不是講求這個名字好聽不好聽,而是這個名字對現前眾生需要不需要,真正是名副其實!
4 我們一般人,名實都不相副!現在人取名字,這個名字要吉祥,要好聽,有些人取名字,還要看八字、看筆劃,那就是迷信了!為什麼說是迷信?因為你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能做主,煩惱輕;自己不能做主,煩惱重,這個很可憐!
佛說種種法門,令一切眾生歡喜
1 佛教化眾生,眾生根性不相同,不是一個法門能令一切眾生都開悟,能令一切眾生都成就。所以,佛說種種法門,說八萬四千法門,令一切眾生歡喜。
2 你想來生做人,希望來生比這一生好,大富大貴,佛就跟你講來生做人大富大貴的法門;你覺得人生苦短,縱然活到一百歲也要受老苦、病苦,你聽說天上壽命長,希望生天享天福,佛就給你講生天的法門,令你歡喜。
3 眾生中根性最利的,他說天也不好,為什麼?三界統苦,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到時候還是要墮落。再想想小乘,小乘也不好,什麼才好?像佛這樣才好。
4 你真想成佛,佛也點頭,佛歡喜,好!我就教你成佛的法門。什麼法門是成佛的法門?信願持名,這是成佛的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這是無上法門,第一法門!
他把害當作好,把好當作壞
1 佛在經上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就有出離生死、超越輪迴的機會;你要是不聞佛法,這個機會就得不到。世間人不聞佛法的,他只曉得生天好,可是他不知道,五戒十善要能拿到九十九分、一百分,才能保證他生天。
2 人身難得,得人身不容易,何況是生天?失人身太容易了,失掉人身再得人身,那就難了。我們要常常反省:我們失掉人身,來生能得人身嗎?來生要得人身,五戒十善至少要拿到八、九十分,幾個人敢說他來生還能得人身?得不到了!
3 殺盜淫妄天天干,天天妄語、兩舌、貪嗔痴慢,這怎麼行?用貪心學佛,用嗔恚心、嫉妒心來學佛,佛門裡出功德,你出一萬,我出二萬,我在你之上,這樣的心態,來生不但成不了佛,人身也得不到!
4 佛法自始至終,在功夫上來講,斷煩惱、破執著;成就上來說,開智慧。世間有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不肯老實念佛,他天天打妄想,天天生煩惱,不開智慧!他把害當作好,把好當作壞,愚痴到了極處,所以佛在經上,常講這些人是「可憐憫者」,真正可憐!
我們到三善道,是出來旅遊觀光
1 我們細心地觀察,一般隨業受生的人,到三惡道是多數,到三善道是少數。我們認真反省一下,我們一天到晚,一年到頭,我們起心動念,多少個念頭是善的?多少個念頭是惡的?那個惡的念頭要是多,我們在三惡道住的時間就長久。
2 念念利益一切眾生,這是善念;念念都為自己打算,這是惡念。我們眾生起心動念,總是自私自利、貪嗔痴慢,所以我們不要問別人,我們冷靜地反省自己,就曉得將來自己隨業流轉到哪裡去。
3 古德告訴我們,三惡道是眾生的故鄉,那兒住得久;我們到三善道,是出來旅遊觀光,沒有多久,又要回去了!我們想想,這個話實在是有道理。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要積極地修凈業。
4 我們曉得,縱然是修善業,也不是個辦法,我們無始劫以來,阿賴耶識裡面的習氣種子太多了,這一世能控制,難保下一世還能控制,如果不能控制,這又墮三途,所以不修凈業,不求往生,確實沒有第二個辦法。
你不怕折磨、不怕考驗,你才能成就
1 世出世間法,只要是善法,古人講得一點都不錯,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你想做好人,你想做好事,那你得禁得起折磨、禁得起考驗,你才能成就。
2 真正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誰知道?自己的良心知道,諸佛菩薩知道,天地善神知道,不必要人知道。你憑著良心,憑著聖賢教誨,依教奉行,決定不退墮。
3 世出世間法,論境界不外乎四種: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你要曉得,這些境界都是幫助你、成就你的,問題是看你用什麼心去看它、去對它。如果你用的是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每一個境界都是好境界,都是來幫助你消業障,增福慧。
4 順境、善緣,你生感恩之心,這個境界成就你;逆境、惡緣,同樣還是生感恩的心,它替你消業障,也增長你的福德。業障消了,福德就現前,福至心靈,智慧也現前。所以,要曉得每一種境界都是好境界,你不怕折磨、不怕考驗,你才能成就。
壽命長短,操縱在自己手中
1 壽命是果報的一種,一切眾生在六道裡面,壽命有長有短。佛法承認六道眾生確實有壽命,但是並不是定命。壽命長短,實在說,操縱在自己手中。命長的人,如果他天天造業,長命就變成短命;壽命短的人,他天天行善,由於善業所感,短命會變成長命。
2 大家都希望長壽,長壽要健康才好;如果長壽不健康,常常生病,那是很痛苦的。如果壽命長,不知道學佛,年歲大就非常寂寞。尤其在外國,外國現在老人自殺非常多,一年比一年增加,為什麼?太寂寞了,再有就是病苦,老病纏身,這很痛苦。
3 長壽又健康,老而不苦,這個很幸福!這種幸福也只有在佛門裡面才可以求得到,不是佛門很不容易求到。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門當中,如理如法地去求,自然會有感應。
4 要曉得,一切所求,壽命最難求。在佛門中,如理如法地求,壽命都能延長,何況其他的福報?其餘的福報,命裡面沒有的,要想求得,那就更容易了!
修行沒有儘力,功夫怎麼會得力
1 我們常常聽許多同修說,他無論怎樣用功,念佛功夫還是不得力。諸位要知道,凡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都是修行沒有儘力,沒有依教奉行。不說別的,念佛人還搞名聞利養,還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功夫怎麼會得力?
2 佛在一切經裡面勸導我們,要功夫得力,首先要建立信心。信心怎麼建立?讀誦大乘、聽聞佛法、親近善知識、依教奉行。信心建立之後,你才能夠深解義趣,對於佛所說的一切經教,它的意思、法味你才能真正嘗到。這裡頭有真味,絕對不是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能夠相比!
3 佛在經上常常警惕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後,我們才知道怎樣做人,怎樣生活得幸福美滿。我們在這一生有機緣遇到念佛法門,就要好好地修行,這是一生成佛的事情,世間還有哪個事情比這個更重要!
4 我們曉得,有許許多多同修,他口裡聲聲說要了生死、出三界,可是他心裡還貪戀五欲六塵,還搞名聞利養,根本不想了生死、出三界。這些人從來沒有發過了生死、出三界的心,這就難怪他念佛功夫不得力;念佛功夫不得力,他就免不了生死輪迴!
阿修羅
1 我們得人身是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這個業因成熟了,我們得人身的果報。阿修羅也是修五戒十善,他五戒十善有相當的功夫,他有一個很重的習氣,那就是嗔恚、貢高自大。他這個習氣沒有斷除,但是他有五戒十善的福德,感得阿修羅的果報。
2 「阿修羅」,《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除了地獄道之外,其餘的四道都有。天上有阿修羅,人間也有阿修羅,畜生道里有阿修羅,餓鬼道里也有阿修羅。通常在哪一道,就合併一起講,不單獨說;單獨說阿修羅,是特別指天道,天阿修羅。
3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修羅男子的相貌不好看,很醜陋、很兇猛,女子就非常美。所以忉利天王娶王妃、王后,都去娶阿修羅。佛說他們都是過去在佛門修善積福,真的是以大善修大福,所以他不論在哪一道,他有權有勢,富貴到極處。
4 他雖然修善積福,但他好勝、好強,到佛門裡頭來燒香,也要燒頭一炷香,燒第二炷香,他就不高興了;在佛門裡做功德,人家出一萬塊錢,他出兩萬塊錢,任何場合他不服輸,所以他福報享盡了決定墮落。阿修羅命終之後都是墮地獄,這在佛法叫「三世怨」,你看,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墮落!
業力不作主,願力就作主了
1 在大經上,有人問佛:「人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的?」佛答覆是一句話,「人生酬業」。人到這個世間來,佛說得很好,是為了酬償業報。
2 我們凡夫完全是受業力的支配,自己不能做主,這很可憐!我們凡夫在六道輪迴,為什麼會輪迴?酬償業報。「你行善,你來享福;你造惡,你來受罪,你來過苦日子」,我們一生的富貴窮通,全是業力在支配,自己作不了主。
3 佛菩薩應化在這個世間度眾生,他不是業力來的,他是願力來的,乘願再來!他發什麼願?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十法界裡面的眾生,有六道輪迴的眾生,也有佛菩薩應化的。
4 凡夫是業力在作主,佛菩薩是願力作主。為什麼我們的願力作不了主?我們有業,業力大過願力。佛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心念佛」是滅業最好的辦法,因此,如果我們自己專修專弘這個法門,也勸別人專修專弘,我們的願力超過了業力,業力不作主,願力就作主了。
菩提心: 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
我們學佛,真正的老師是誰
1 我們學佛,真正的老師是誰?真正的老師是自性。佛依它,菩薩依它,我們所有學佛的人都依它。佛陀教育,跟世間所有一切教育不同,真的不一樣!
2 佛的言行,把它記錄下來,就是戒律;佛的知見,把它記錄下來,就叫經典。經典不是造作的,所以佛沒有著作。佛沒有意思,佛沒有起心動念,經典是自性裡頭自然的流露,所以它不是著作。
3 自性是平等的,大乘經上佛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十方三世佛,這一切佛裡頭,包括所有眾生,為什麼?所有眾生是未來佛。
4 我們隨順經典的教誨,就是隨順自己的性德,這個不能不知道!真正知道了,「我不是跟釋迦牟尼佛學,我是隨順自己的性德」。修行的標準,是自性的性德,我自己沒有明心見性,釋迦牟尼佛引導我,引導我隨順自性的性德,這種教學,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學佛的人不少,真正修行的人不多
1 經論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所以經不能不讀,不但要讀,要多讀!深解義趣,我們才談得上修。
2 如果經讀得不多、解得不夠深,你怎麼個修法?我們凡夫一起心動念就錯,有幾個人會想到要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然後你才曉得,學佛的人不少,修行的人不多,這話是真的,真正把行為修正的人不多!
3 許多人學佛,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修行!諸位要知道,修行不是在形式上。修行在哪裡修?在起心動念之處。念頭才起,就要能覺察到,所以古德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你是凡夫,凡夫哪有不起念頭的道理?要是念頭不起,你是聖人,你不是凡夫了。
4 凡夫總是妄念紛飛,所以修行第一個是把妄念減少,其次要懂得把妄念修正為正念。起心動念想到自己的利益,這是妄念,我們要把它修正成正念。什麼是正念?起心動念想到眾生的利益,不想自己,這是正念。佛菩薩念念都是利益眾生,沒有一念是為了利益自己,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要真學、要真干
1 有人問印光法師:「有沒有方法能教我們很快地契入佛境界?」老和尚答覆:「有!」「什麼方法?」他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2 誠敬,至誠恭敬,你就能契入!誠敬這裡頭就有差別,十分誠敬,轉凡成聖;八、九分的誠敬,轉迷為悟;有個四、五分的誠敬,轉惡為善;連「轉惡為善」都做不到,誠敬不夠!
3 你就看看學佛的這些同修,像初一、十五趕廟會去燒香,在佛菩薩面前磕頭禱告,好像很誠敬,其實那個誠敬只有二、三分。誠敬心為什麼生不起來?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太重,接受佛法薰習的時間太短。
4 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半個世紀以來,學佛真正有成就的人愈來愈少,什麼原因?心裏面有煩惱,貪嗔痴慢;外面有魔障,五欲六塵。現在人接受佛法的薰習太少,敵不過魔障,不能不造業。有人問:「法師,我知道造業會受果報,可是煩惱習氣改不過來,怎麼辦?」我的答覆很簡單:要真學、要真干!
自己深入得不夠,煩惱習氣改不過來
1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為什麼貪著這一切虛妄?原因就是對於事實真相,沒有能夠了解,沒有能夠明白。縱然是學佛,學了不少年,甚至於出家,也講經說法,也做了大法師,可是到最後還是淪落在三途。
2 這些大法師,雖然天天讀經,天天在講經教人,自己深入得不夠,煩惱習氣改不過來。為什麼改不過來?最大的毛病,一個是「嗜欲」,就是嗜好,一個是「愛欲」。「愛」是貪愛,「欲」是慾望,古人講,「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你只要有愛欲,就出不了六道生死輪迴。
3 由此可見,「嗜欲、愛欲」這四個字,就把我們的法身慧命斷送掉了。嗜欲、愛欲,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貪圖五欲六塵、名聞利養。一般人講的財色名利,這是禍害,決定不是好事情,所以佛教菩薩要避開,不能有一絲毫的沾染。
4 何況經里有明文告訴我們,「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有一條都會把你牽到地獄裡面去,如果有個三條、四條,你決定墮阿鼻地獄。世出世間法裡面,往生是第一殊勝!你要求往生,地獄根要斷掉;不但地獄的根要拔除,三界六道種種誘惑,你都要能不動心,你才有把握往生,這個事情不能不知道。
這個因緣可貴,我們一定要珍惜
1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實際上,不但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一切諸佛如來都是念佛成佛。知道了這個真相,如果你還不肯發心念佛,這說明了你的業障太重。
2 《阿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叫善根?你肯相信,你肯發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就是善根。什麼是福德?你肯念佛,這一句佛號二六時中不間斷就是大福德。因緣重要,因緣是什麼?因緣就是機會。
3 你現在遇到這個法門,因緣有了而不能成就,這說明了你的善根少、福德少。什麼叫善根少?不信、不肯發願。什麼是福德少?不肯念佛就是福德少。
4 能信能願是多善根,肯一心執持名號是多福德,我們今天能夠聞到這個法門,這是多因緣。這個因緣可貴,真正是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一定要珍惜這個難得的因緣!
斷人慧命的罪最重
1 佛法對老師比父母看得還重,父母生我這個身體,我的身命是得自於父母;智慧叫慧命,我的慧命是得自於老師。為什麼慧命比身命重要?因為慧命是永恆的,身命是有生滅的,你說哪個重要?
2 真正覺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曉得,古聖先賢的教誨是寶,我們要珍惜。世間一切財物可以維繫我們的身命,身命不是寶,身命非常脆弱,隨時可以失掉,這哪裡叫寶?
3 慧命是寶,它永遠跟著你走,它不會失掉。身命是幻相,慧命是真我;身命有生滅,慧命沒有生滅。世出世間無比的功德是什麼?續佛慧命。所謂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續佛慧命是第一等的事業。續佛慧命是靠學佛,不是靠佛學,這個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4 佛在經上常講:「寧可斷人身命,不能斷人法身慧命。」你斷他的身命,他來世投生,很快又得一個身;法身慧命是學佛的機會,「百千萬劫難遭遇」,你怎麼能忍心把人家學佛的機會斷掉?佛講斷人慧命的罪最重,果報在阿鼻地獄!
解跟行分不開,解要用行去證實
1 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天天講經說法;世間的聖人,中國的孔老夫子,也是每天講學教人,我們細心去體會,智慧從哪裡開的?教學相長。智慧是這麼開的,我們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不走這個途徑,就永遠開不了智慧。
2 但是你要把這個話聽清楚,天天講學,講的是道理,講的這些道理有沒有落實?如果不能落實,所講的都要落空,因此解跟行決定要相應。
3 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的註解裡面說得好,有解無行不能成就,有行無解也不能成就。他說:「有解無行,是邪知邪見;有行無解,一定落在無明裡頭。」
4 所以解跟行分不開,解要用行去證實!那個解是正解,真的理解,真的明白;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像我們走路,我們認定方向,我們曉得要往哪裡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只管走,不認識方向,也不曉得目的地,那你到底走到哪裡去?
能把「緣」這個字解開,你就會很自在
1 我們做事,就是弘法利生,這個不是普通的慈善事業,修的是大福報,也要隨緣,不能攀緣;稍有一點攀緣,我們心不清凈,清凈心失掉了,這個不得了!心不清凈,縱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間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的福報,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2 有許多人聽說佛門修福,得福最快,而且最大,一本萬利,舍一得萬報,大家都到佛門捐錢。捐了之後,自己也沒有發財,也沒有陞官,這個錢財白白地丟到水裡去了,那是什麼?用不善的心去修善事,所以他的果報很小,微不足道。
3 心量大,修善決不求果報,果報來得特別快,也特別大,其實這裡頭有大道理,我們一般凡夫愚痴,參不透。你深入經藏之後,你就會漸漸明白。明白之後,你信心就堅定,依照佛的教誨去做,愈做愈自在,愈做愈幸福,愈做愈美滿。現前的生活,無論是富裕、或者是貧賤,你都會過得非常自在、非常幸福!
4 你對生活的需求,會愈來愈少。物質生活需求少,你沒有負擔,沒有累贅;有多餘的,隨緣隨分幫助別人,你會非常自在。有多餘的東西,不必天天拿到外頭去問誰要,那也是攀緣,那很累人。佛法告訴我們,總在一個緣字,你能把「緣」這個字解開了,悟入了,你就會很自在。
與人要結善緣,要結法緣
1 在我們這一生當中,我們所交往的,無論是什麼樣的人物,佛告訴我們,不外是這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緣,有淺深厚薄不同。緣深、緣厚的,變成一家人;緣淺、緣薄的,變成親戚朋友;再淺、再薄的,就變成我們一般熟悉的人。
2 古人常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你有時在馬路上遇到路人,他對你笑笑,點點頭,打個招呼,這是緣很淺的;甚至在街頭上遇到陌生人,根本不認識的,他瞪你一眼,這也是緣,但這個緣很淺,也許這個人你一生只會遇到一次。
3 過去世中你對這個人有恩,他這一世就對你特別好,你有艱難困苦的時候,他全心全力地幫助你,這是來報恩的;有些人常常侮辱你,毀謗你,欺負你,甚至於傷害你,這是來報怨的;來騙你的財物,偷你的財物,搶你的財物,這是來討債的;來幫助你賺錢,幫助你生活過得富裕,那是來還債的。
4 佛菩薩曉得人與人之間這四種關係,所以常常教導我們,「與人要結善緣,要結法緣」。來報恩的、來還債的,我們要回報他,以佛法幫助他覺悟;來報怨的,我們要運用智慧、善巧方便把怨化解;來討債的,不對他生嗔恨心,這筆賬就了了。學佛的人,能夠隨順佛菩薩的教誨,這一生就能生活得很自在、很快樂!
輪迴不息,生死疲勞/生命是無止境的
1 我們六根的根性,見聞覺知,能見不是眼,是自性;能聽不是耳,是自性;你舌能嘗,鼻能嗅,那是你的自性。自性就是你的真心,就是你的本性,這是真正的自己,「真我」!
2 自性這個東西,沒有生滅。滅是死,我們一般凡人看到人會有生死,實際上所看到的是我們肉體的生死而己。生命是無止境的,它只是在不同的肉體和空間當中度過,永無休止地去輪迴。「生命是無止境的」,這個我們一定要能夠認知,有這個認知,你對生死的恐怖就沒有了。
3 人決不會死,實際上也沒有出生,為什麼?有死就有生,有生就有死,它是相對的;生命是永恆的,生命是無止境的,所以它沒有生死。
4 「生命是無止境的,人決不會死,實際上也沒有出生,只是在不同的肉體和空間中度過」,這是真的!永無休止,就是「輪迴不息,生死疲勞」,這是佛經上的兩句話,這個要肯定,要真正地認識清楚!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1 我們在一切法裡頭,《金剛經》舉例子,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叫邪知邪見。經上說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有同學受了菩薩戒,還有四相四見,那叫名字菩薩,有名無實。
2 真正的菩薩沒有四相,沒有四見,為什麼?菩薩是正知正見。四相四見是邪知邪見,我們豈止這四種,不曉得有多少種,一天到晚亂七八糟的知見,想東想西,全叫妄想,全是邪知邪見。
3 什麼叫正知正見?沒有知見,般若無知,那叫正知正見。《壇經》裡頭,有人請教六祖:「你老人家懂得很多佛法。」六祖說:「我不懂,我不知道佛法。」幾時你到了無知,正知正見就現前,人家來問你,無所不知,妙就妙在這裡!
4 釋迦牟尼佛什麼都不曉得,你們每個人去向他請教,他隨口就答覆,記錄下來這麼多經典,這麼多經典他統統都不知道,「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是智慧,這叫正知正見。諸位在這裡聽的時候,「聽而無聽,無聽而聽」,你才能夠入門,才能入得了這個境界。你要是「有說有聽」,全都落在邪知邪見裡頭,那就壞了!
以正法薰無明,薰久了會豁然大悟
1 古德教初學,老師教學生,只准聽一個人的,不能聽第二個人的,為什麼?因為你不會聽,聽多了會胡思亂想。這個老師跟我這麼說,那個老師又是那麼說,到底誰對?自己分別執著愈來愈深,愈迷愈深,所以只准聽一個人的。
2 聽一個人的,分別執著也是有,但是減輕了不少。現在人修行困難,為什麼?沒有老師了,沒有師承。現在是民主自由,講經的地方太多了,到處去聽,天天增長邪見,天天增長無明,這個損失太大了!
3 佛說法是應機而說,「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聽經,也要學著「聽而無聽,無聽而聽」,才能消歸自性,才能開智慧。我們天天聽經,聽經的時候,不胡思亂想,不打妄想、不分別執著,就會豁然開悟。
4 為什麼會開悟?因為自性沒有妄想、分別,自性不執著;我們在聽經的時候,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句句話都會流到自性里去。這樣聽經有什麼好處?這樣聽經,是以正法薰無明,薰久了會豁然大悟。
石頭從哪裡來的?
1 佛經上常講,「正念無念」,可是我們不能把意思錯會。「無念」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念頭都沒有,那是無想定,那是外道,不是佛法。佛法講「正念無念」,是講無自私自利的念頭,你要懂得這個。
2 無念,是無邪念,什麼是邪念?自私自利是邪念。《金剛經》上講得好,你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換句話說,你還有分別,你還有執著,縱然是微細的分別執著,那都是邪念。正念是什麼?正念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3 《金剛經》後半部講得更究竟,「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那個「見」就是念頭。分別執著的念頭都沒有,哪裡還有樣子?「相」是個樣子。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這叫正念,這叫無念。無念,是無一切妄念。
4 無一切妄念,起心動念都是為一切眾生,沒有一個念頭為自己,這是正念。所以無念,不是連正念都沒有。利益一切眾生的念頭都沒有,那你也會得一個果報,得什麼果報?變成一塊大石頭,既不自利、也不利他。石頭從哪裡來的?石頭就是這些人變成的。
老鼠、蟑螂、螞蟻,你不要小看它
1 有些學佛的人貪心很重,貪功德,好強爭勝,燒香要燒頭一炷香;佛法裡面的法物,像佛像、年代久遠的古董,對他來說非常珍貴,他貪愛這些;還有喜歡讀書的,貪愛經書,收藏名貴版本的經書,這都是毛病。這些人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
2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對書非常愛惜,也喜歡收藏。以後學了佛才覺悟,如果再不放下,將來死了以後,到哪裡去往生?到書本裡頭去做書蟲。這還得了?這不得了,所以趕緊把那些書本丟掉。這不能貪,要曉得,慳貪的果報不可思議!
3 所以,如果你家裡這個房子建築得很美,你很喜歡,你要是放不下,好了,投胎的時候,如果沒有遇到好的因緣,你就到你這個家裡來,投胎做老鼠、蟑螂、螞蟻或小貓、小狗這一類的小動物。這是你的家,你捨不得離開,你就搞這些東西去了。
4 你不要小看這些老鼠、蟑螂、螞蟻,它從前是這個地方的主人,因為它捨不得這個地方,它沒有別的地方去,只好到這兒來投胎。由此可見,嗜欲、愛欲要是不斷的話,惹來的禍害無窮!所以,佛教給我們樣樣要放下、要捨棄,決定不可增長貪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他真懂得鳥的語言
1 鳥在樹梢上叫,它們在談話、它們在討論。我們聽它說話的聲音很美妙,可是不曉得它在說什麼,我們不懂得它的意思。
2 人能不能聽懂鳥獸的語言?能,諺語所謂「誠則靈」。什麼叫「誠」?一念不生,這是誠。我們用誠心,不用妄心,就能跟鳥獸溝通。在古時候,確實有不少人懂得鳥獸的語言,我們佛門裡面記載,安世高大師就有這個能力。
3 有一次,大師在旅行的時候,他聽到鳥在樹上聊天,它們在交談:遠處有人走過來,那人是什麼樣子,戴什麼帽子、穿什麼衣服、手上拿些什麼。大師聽得懂,他告訴他的朋友,朋友不相信。過了一會兒,果然看到有人來了,大師所說的一點都沒錯,可見他真懂得鳥的語言!
4 所謂「誠則靈」,我們不但能跟鳥獸溝通,也能跟植物、礦物溝通,為什麼?誠心能達到自性的深處,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性變現的,只要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能跟法界融為一體。
樹神能變成老公公
1 我們知道畜生裡面修行的很多,古人寫成一本書,專門記載畜生修行而得善果的,從前印光大師弘化社也印得不少,《物猶如此》,也許同修看過這本書,裡面都是講畜生念佛往生。
2 我們學佛的人曉得,一切眾生都有靈性,不但是動物,連植物,樹木花草,都有神靈附在那裡。不是樹成了神,而是神靈附在樹木上,佛經上講得清楚,他以那個為家,他住在那裡。
3 我們的靈性住在這個身體上,住在肉身;有些靈性是住在樹木花草,以那個身做為他的身,所以就成了樹神、花神。那些附在幾百年、幾千年大樹的樹神,他也能變化,變成人的樣子,變成老公公,變成老婆婆,變成兒童,我們一般人不知道。
4 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以「真誠清凈平等心」,禮敬一切眾生,更何況這一切眾生裡頭,有些是諸佛示現的,有些是菩薩示現的,真的統統都有,我們肉眼凡夫不曉得!
山神發心念佛,求生西方凈土
1 我們中國人講閻羅王,閻羅王是鬼王,鬼裡頭的總統、帝王。城隍是縣市長,土地公是鄉鎮長,這都是有權位的,都是享福的,不是餓鬼。普通的鬼是餓鬼,大大的不相同,報不相同。學佛貪圖佛法的,到鬼裡面都作鬼王,像城隍、土地公、山神、樹神、主林神,這都是有福報的鬼王。
2 樹神、主林神這些神靈,過去生中他們在人道的時候,特別喜愛樹木花草,喜歡隱居在森林之中,所以死了以後多半做樹神跟主林神。山神、水神也不例外,古德常說「仁者樂水,智者樂山」,歡喜山水而隱居不願意做官的,這些有德行、有才幹、有學問的人,死了以後多半做山神跟水神。
3 大的山有大山神,小山有小山神。好幾年前,我們聽說北朝鮮有三百多位山神都發心念佛求生凈土,這是一個很難得的訊息,這說明許許多多的鬼神在現今都非常急著皈依三寶念佛往生,這個因緣不可思議,就像開經偈上所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
4 三百多位山神都發心念佛求生凈土,這給我們的啟示很大:鬼神都非常認真地修行,如果我們不修行,換句話說,連鬼神都不如!這是實在的,人不可以自負,不可以傲慢,確確實實,有許多鬼神修得比我們好,他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比我們深厚!
佛像裡面有老鼠窩
1 戒經裡面講,樹木高度超過一個人的,都有鬼神依附在那裡,我們要砍樹,三天之前要給他誦經、念佛,請他搬家。樹木花草都有鬼神依附,所以我們對這些東西,可以欣賞,不能貪愛。你貪愛它,來生你可能就變作花神、樹神。
2 佛教我們對一切萬物,都要用一個平常心來看待,不要有嗜好。樣樣放得下,不要有嗜好,樣樣可以用,樣樣不執著,丟掉的時候決定不會痛心,那你就得大自在!凡是喜歡一個東西,成了一種嗜好,麻煩就大了!
3 出家人喜歡古董佛像的,當作珍寶一樣來收藏,不肯捨棄,來生到哪裡去?佛像不能生兒育女,他就變成佛像裡面的寄生蟲,或佛像裡面的老鼠。我們在香港龍華寺的時候,佛像裡面有老鼠窩,你要是過分喜歡它、捨不得它,你將來就變成這一類。
4 寺廟裡面的蟑螂、老鼠從哪來的?都是從前和尚捨不得,留戀這個地方,就變成這些。喜歡書的,書裡面有蛀蟲,就變成蛀蟲了,這都是事實!念佛人不能往生,就是因為對世法有貪戀的心,所以佛教給我們,要把那個貪戀的心,喜歡的心,換成一心一意只喜歡阿彌陀佛,喜歡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對了!
塞老鼠洞的果報
1 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羅睺羅尊者,他的這個名字是梵文,翻成中國意思叫「覆障」。這名字並不好聽,他有障礙,他曾經遭難,他遭的什麼難?他母親耶輸陀羅懷孕六年才生他。
2 一般人懷孕只十個月,羅睺羅在母親肚子里六年,這什麼緣故?果報。他前世造了不善的因,這一生當中要受胎獄之苦!羅睺羅過去生中曾經塞老鼠的洞穴,塞了六天,老鼠在洞裡頭出不來,他惡作劇感得這樣的果報,他在母親肚子里也是出不來。
3 羅睺羅九歲時,釋迦牟尼佛教舍利弗跟目犍連度他出家,佛門裡頭有沙彌,他是頭一個。小朋友、小孩喜歡玩,別人看到他天天玩耍,釋迦牟尼佛曉得,玩耍裡頭他修行。
4 他修戒定慧不落形象,一般人看不出來,這就是以前章嘉大師跟我講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1998年,我在新加坡遇到納丹總統,他也是這麼說,我當時很驚訝!他跟章嘉大師講的是一樣的話,「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這確實不是普通人能夠說得出來的!
他沒有放過牛,可是他很內行
1 妄想分別執著,這在大乘法里稱之為「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三大類的煩惱,使我們迷失了自性的智慧德相,而不能夠證得。
2 佛跟法身菩薩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當中修定。「定」要怎麼修?見色聞聲,學著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佛法講「為境所轉」,他們不會被境所轉,不會被外面境界影響,所以他們的智慧是圓滿的。
3 佛跟法身菩薩,無論是學過的,還沒有學過的,只要一接觸就通達,不會有障礙,為什麼?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言語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這是真實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佛有這個智慧和能力,無所不知,所以諸位在《大藏經》裡面,看到佛講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經。
4 譬如說《放牛經》,問的人我相信他這是找麻煩的,釋迦牟尼佛肯定沒有放過牛,他王子出身,他怎麼放過牛?可是釋迦牟尼佛對於養牛、放牛,要注意哪些事情,講得清清楚楚,好像他真的是很內行!我們要是遇到這個問題,就答不出來了,為什麼?沒有放過牛。
牛死了後,神識生天
1 我們這個念佛法門,「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沒錯!但是有許多人誤會了,沒有把它搞清楚,以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成佛。說實在話,念佛的人很多,不能成就的人太多太多,這是沒有把它搞清楚,這裡面產生了誤會。
2 佛對於這種錯誤的見解,在經上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譬如,在當時印度,有很多修禪定的,這個定中有境界,他在禪定當中看到牛死了後神識生天,於是他就產生了一個錯覺:牛死了會生天。
3 他看到人死了後會墮三途,會墮畜生、餓鬼,會墮地獄,人都不如牛,他只曉得生天好,他也想生天。他看到牛替人耕田,牛吃草,他也去幫人耕田,也去吃草,所謂「持牛戒」,他去學牛。學牛,說實在話,他來生就變牛,就變畜生,他作牛去了。
4 他持牛戒,怎麼會生天?他不知道,牛是這一生作牛,它在受果報;果報受完之後,它過去生中必定修有生天之因,它那個因緣成熟,它就生天去了。絕對不是它作牛,這一生有什麼功德,這是看到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你念頭一轉,你就快樂無邊
1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辛辛苦苦謀生賺錢養家,一定要曉得,養家是布施!如果你是在迷位,覺得自己是做牛做馬,賺錢來還家人的債,你憋了一肚子的怨氣,你會生活得很苦!你念頭一轉,養家是布施、是供養,你是布施這一家人,供養這一家人,你就快樂無邊!
2 你不曉得這是布施,不知道那是供養,你做得好辛苦!你念頭一轉,心情就起了變化,你就快樂了。這就是覺跟迷,迷的時候,確確實實是討債還債;覺悟的時候,不是討債還債,是在修布施供養。
3 不要以為到寺廟裡面去舍一點錢,那叫布施;對,那也是布施,但無量布施裡面,你只曉得一種。你不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的所作所為統統是布施、是供養!譬如,你把家裡整理得清潔整齊,讓一家人生活得舒舒服服,你是在修內財布施,你是在行菩薩道。
4 你在公司裡面盡心儘力工作,這是對公司的布施,對社會的供養。你能夠起這個念頭,你就自在了!你非常辛勤地工作,就算升遷輪不到自己,你也不會難過,為什麼?你以智慧、體力、勞力來布施供養,你法喜充滿,你非常快樂。何況你修布施供養,眼前如果沒有得到好的報酬,後來的果報不可思議!
能夠斷疑生信,才能夠像佛
1 我們凈宗學院這裡提倡經教,學經教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是斷疑生信。我們學教跟念佛,都要以佛為榜樣!我們能夠斷疑生信,對這個法門沒有疑惑,信心真正生起,我們的心、願、解、行,才能夠如佛無二,才能夠像佛。
2 我們為什麼不像佛?我們理解得不夠透徹。如果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業因果報的真相,能有相當程度的理解,疑惑斷了,就不再有問題了。
3 早年我都常說,念佛同學遇到我,提出許許多多問題,我總的一句解答是:不老實。如果你能夠老實念佛,哪來的問題?你為什麼不老實?妄想太多,分別執著太多。為什麼你妄想分別執著那麼多?你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
4 所以,對於事實真相透徹理解,能真正做到老實念佛,這才是個真正念佛人!你自己老實念佛,你有受用,你有成就,你也是在幫助眾生。你怎麼幫助?你做最好的榜樣給別人看。有緣的人看到你的行誼,他感動了,他也覺悟了。沒有緣的人看不出來,有緣的人看出來!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1 我們常說,無論在家出家,佛門弟子念念、時時、處處,都要給社會一切大眾做好榜樣。做人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切人的好樣子。我們不要求人,我們只要求自己,別人怎麼做,與我不相干!
2 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每個人有言論自由,有出版自由,我們務必要記住古大德真實的教誨: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3 說別人的過失,惹是非、結冤讎,你自己就錯了!不但不可以說,別人一切不善的地方,都不可以放在心上。我常常講,把別人的不善放在自己心上,你的心就變成垃圾桶。心變成垃圾桶,你的心就壞了,這個心不是佛心。
4 怎樣讓自己的心變成佛心?專門收集諸佛如來的種種言論、種種德行。這個心不裝別的,盡裝諸佛如來的好東西。讀誦經典,思惟經義,把經典裡面的教誨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才是佛心。
一念相應一念佛,怎樣才能相應?
1 我們凈宗學會成立,特別把《無量壽經》「發大誓願第六」這一章經文,作為我們早課的讀誦經文,用意在哪裡?願如佛。晚課我們讀的經文,選《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用意何在?行如佛。
2 四十八願,我們用它來做早課,提醒我們自己,今天我們的心愿要同佛;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是如來行,裡面的內容,是五戒十善,佛講得很細,我們用它來作晚課,提醒我們行要如佛。
3 「行」前一定要「解」,對於宇宙人生了解,對一切人事物了解,像佛一樣清凈不染,像佛一樣有智慧,樣樣清楚明了,樣樣不迷惑,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過失,才能真正幫助眾生。我們常聽古大德講,「一念相應一念佛」,這一念是跟什麼相應?跟佛的心、願、解、行相應。
4 一念相應一念佛,你對於佛的心愿解行不清楚、不明白,怎麼能相應?你對於佛的心愿解行,要清楚、要明了,才能相應,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從事於教學工作四十九年。佛教給我們什麼?「心如佛心,願如佛願,解如佛解,行如佛行」。
不知道事實真相,怎麼可能回頭?
1 我們的心本來是佛心,遺憾的是我們自己迷失了,這才淪落到凡夫,淪落在六道,長劫而不能夠出離。在六道裡頭,我們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在這一生當中,如果我們沒有聞到佛法,怎麼會曉得這一樁事?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怎麼可能回頭?
2 這個世間,多少菩薩、聲聞想聞這個法門,沒有機會;我們能聞到佛法,能聞到凈土法門,這不是一樁容易事,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無比殊勝的緣分!正如同世尊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我們每一位同學過去生中,無量劫來,跟阿彌陀佛結下了深厚的法緣,這一生當中才有機會遇到。
3 跟阿彌陀佛結的法緣很深,為什麼還不能往生?法緣之深還不夠,世尊在《阿彌陀經》上跟我們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緣要多,這一生才能得生;這三條少一條都不行,都成了障礙!
4 我們怎麼曉得,自己這三個條件都具足?其實,你這三個條件有沒有具足,自己知道,善知識知道,甚至於鬼神也知道。自己怎麼會知道?只要你真信,你就會知道。祖師大德常常給我們說,你是不是真信?你真信了,你的思想、見解、行為,自自然然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大不相同!
這就是念佛,這就是憶佛
1 經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憶什麼?念什麼?這個要知道。憶佛的「心愿解行」,念佛的「心愿解行」,這叫真念佛,而不是想佛的相好,不是念佛的名號。相好、名號是方便,方便不能捨棄,因方便而入真實,真實是「心愿解行」。
2 我們看到佛像,就要想到佛的心愿解行;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要想到名號的實質。名號的實質是什麼?佛心、佛願、佛解、佛行。我自己念這一句佛號,或者聽別人念這一句佛號,立刻就提醒自己,我的心要保持著像佛一樣的心,像佛一樣的願,像佛一樣的解(解是智慧),像佛一樣的行(行是德行)。
3 一句佛號,就把佛的「心愿解行」圓圓滿滿地包容了。我們再要問:佛的心愿解行,有沒有具體的參考資料讓我們來學習?有,簡單的《阿彌陀經》就是。《阿彌陀經》就是佛的心愿解行!再詳細一點的,《無量壽經》;更詳細一點的,《大方廣佛華嚴經》。
4 《阿彌陀經》略說,說得很扼要;《無量壽經》說得詳細,說得清楚;《大方廣佛華嚴經》廣說,說得非常細緻。這三部經講的是什麼?講的是佛心、佛願、佛解、佛行。你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曉得,為什麼我們對於教理那麼樣的重視,沒有別的,我們學「佛心、佛願、佛解、佛行」,這就是念佛,這就是憶佛!
末法時期,凈土成就
1 我們念佛人,在這一生當中,唯一的一個願望是往生西方凈土。要想往生西方凈土,一定要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哪裡?《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就是。
2 我們聽從祖師大德的教誨,世出世間法都放下,專一念佛,求生凈土的心才不會被破壞。如果有人說,念佛雖然不錯,「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再加上禪宗的方法就更好,你可不能聽他的話,為什麼?你要是聽他的話,夾雜禪在裡頭,你的道心就被破壞了。
3 「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不錯,這個話是凈土宗第六代祖師永明大師講的。大師看到人家參禪不能成就,勸他參禪再念佛,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這是幫助他,我們千萬不要錯會了意思。我們走的是一條正道,直通西方極樂世界的大道,你再搞禪走岔路,你不就麻煩了!
4 現在是末法時期,末法時期除了凈土之外,其他的法門很難成就。佛在《大集經》裡面講,「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們要相信佛的話,要相信祖師大德的話,選擇這個法門,專修專弘,一生都不改變!
凡夫迷惑顛倒,處處都有障礙
1 我們現在講到財布施,大家都想到外財,沒有想到內財。外財是身外之物,錢財是身外之物,那內財是什麼?身體。我們用自己的勞力、智慧、時間,為人服務不求報酬,這叫內財布施。內財比外財更可貴,得的福報更大。
2 你看看釋迦牟尼佛天天教學,言語之中,字字句句,全是法布施;佛所表演的一舉一動,都是啟發眾生覺悟,內財布施;佛勸大家斷惡修善,勸大家破迷開悟,這是無畏布施。這個教學裡面,三種布施具足。
3 佛一生教化眾生,沒有收人家的學費,沒有要求別人供養,他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所以,這樣修福、修慧、修長壽,統統都得到。凡夫不知道捨己為人,不知道修三種布施,所以命裡頭缺財、缺智慧,而且還有短命的果報。
4 短命果報是怎麼來的?佛在經上常說,殺生害命。五戒裡頭就講得很清楚:不殺生,果報是健康長壽;不盜,得大富;不淫,得相貌莊嚴;不妄語,得大眾的信任、尊敬;不飲酒,頭腦清楚,不迷惑顛倒。凡夫迷惑顛倒,不曉得事實真相,所以生活得很不自在,處處都有障礙,很苦!
只有付出,不求回報,果報不可思議
1 佛法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隨喜當中,以清凈心修定慧。定慧是功德,那個功德成就什麼?成就自己的覺觀,成就自性的智慧,成就自己的無量覺。
2 一定要曉得,諸佛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他心裏面沒有分別、執著,他是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所以他也講經說法。如果隨他自己的話,他經也不要講了,法也不要說了。所以,他是外面「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裡面如如不動、常住真心。
3 佛菩薩講經說法,利益一切眾生,只有付出,不求回報,他的清凈心圓滿。你向諸佛菩薩學習,布施供養,沒有分別執著,決定不求回報,你是真正布施,真正供養。你如果是存舍一得萬報的心,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不是佛弟子。
4 存舍一得萬報的心,修的是什麼?修的是福德。你要是能夠把煩惱捨棄,能把貪嗔痴慢捨棄,能把妄想捨棄,你所得的是自性的定慧,這是功德,那不止「舍一得萬報」,那果報簡直是不可思議,一定要曉得這個道理。
醍醐裡頭摻不得絲毫的毒藥
1 學佛,功夫不到家的時候,一定要守著一個老師!古人講師承,世出世間法都要師承,都要有老師指導;沒有老師指路,就是盲修瞎練。老師是我們的善知識,我們要如何辨別哪些是善知識?這一點釋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他老人家入滅之前,教我們「四依法」,這個四依法就是辨別善知識的標準。
2 四依法第一句,「依法不依人」,非常重要!經教是法,講經說法的法師或居士,他的思想見解、行持、言論與經教相應不相應?如果他的思想見解、言論、行為與經教所講的相應,這個人是善知識,這個人是真正佛弟子。
3 如果他的思想見解、言論跟經教相違背,縱然他講經說法,從前李老師告訴我們,他講經說法一百句話裡頭,九十九句話都跟經教相應,只有一句不相應,跟佛相違背,李老師說這個人是魔,這個人不是佛。
4 他老人家講經,在講堂里常常講,醍醐裡頭摻不得絲毫的毒藥。醍醐是最上乘的飲料,只要摻了一滴毒藥,全都變成毒藥。這就是說,九十九句話跟經教相應,裡頭有一句相違背,那就是毒藥。不要說是一百句,就是一萬句話裡頭,只要有一句不相應都不行,要百分之百相應!
業障一現前,馬上就要警覺
1 我們凡夫,妄念紛飛,定慧全無!妄念紛飛,這是意志不集中,心思散亂。心散亂就障礙智慧,智慧是從清凈心裏面生的,心散亂就沒有智慧,這是所謂的「業障深重」!這個事實真相,要不是佛為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會知道?
2 佛教給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面,無論是順境、逆境,都不動心。這個心一動就是造業,就是業障現前。所以,心中起了貪愛、起了嗔恚,起了貪嗔痴慢疑,起了分別執著,業障一現前,馬上就要警覺!你能夠察覺業障現前,這就是覺悟。
3 覺悟之後要用方法來對治,凈宗用這一句佛號來對治,業障一現前,馬上「阿彌陀佛」,把這個妄念平息下去。要曉得,世尊一代時教的核心,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一定要知道,「業障深重的人,只有『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能救」,這一句「阿彌陀佛」消業障,比什麼都有效!
4 怎麼曉得自己業障消了?在六塵境界裡頭,世間五欲六塵,我不動心了,佛門裡面一切的法門,我也不羨慕了,也不動心了,這個心不被境界轉了,心得清凈了,業障就消了。業障消了,你說多快樂,心得清凈,智慧增長!
這個享受不正常,這是我們要警覺的
1 我們中國人講七情五欲,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只要心裡動了七情五欲,你這個心就被染污。你心裏面還有貪嗔痴慢,還有七情五欲,你的心怎麼會清凈?
2 清凈心裡是一法不生的,六祖常講本來無一物,哪有貪嗔痴慢?哪有五欲七情?要知道,七情五欲一動,就是罪障現前。佛菩薩盡情享受,不生七情五欲,他為什麼不生這些煩惱?因為他知道相假體空,他知道事實真相。
3 七情五欲是煩惱,我們凡夫的享受不正常,怎麼不正常?享受裡面有貪嗔痴慢,有七情五欲,這個享受不正常。享受裡面沒有貪嗔痴慢,沒有七情五欲,這才叫正常的享受。這個正常的享受,叫做「三昧」。
4 《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講的清凈心、平等心、覺心,就是三昧。三昧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在一切境界裡頭沒有苦樂憂喜舍,心地清凈,這才是正常的享受!如果心裏面還有貪嗔痴慢,還有七情五欲,這個心不清凈,這個享受不正常,這是我們要警覺的。
在卧房裡供佛像,是不是不恭敬?
1 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他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他老人家自己念「阿彌陀佛」,人家覺得奇怪,就問他:「這是什麼原因?」老法師說:「我這一生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執持名號,名號四個字,我依教奉行。別人未必肯發心求往生,所以叫他念六個字,跟阿彌陀佛結個緣。」
2 「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由此可知,「南無」兩個字是客氣話,對一個真正修行人來講,那是廢話;然而,對沒有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來說,「南無」這兩個字非常重要!
3 有人來問,卧房不幹凈,在卧房裡供佛像,是不是不恭敬?我說,如果是真正發心求往生,卧房裡面供佛像是可以的,什麼原因?提起正念。真正修凈土的人,沒有任何忌諱,卧房裡面也可以供佛像,為什麼?讓我一天到晚不離開佛。
4 我們是佛的學生,師生之間沒有忌諱;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那就要尊重,那就要客氣,卧房裡不幹凈的地方,決定不可以掛佛像。真正想生西方,那就不必客氣了,為什麼?我要達到我的目的,念念之中,我不離開佛。
救不了別人,先救自己
1 現前我們這個世間,天災人禍頻繁,這是眾業所感。災難要如何化解?佛告訴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學佛,首先要化解自己的災難,為什麼?共業裡頭有別業。
2 一個災難來了,具足貪嗔痴的人會遭惡報,勤修戒定慧的人,他不遭這個果報,他是別業。所謂「善因善果,惡因惡報」,惡因要受惡報,這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
3 貪心所感的是水災,嗔恚所感的是火災,愚痴所感的是風災,傲慢所感的是地震,這個事實真相,現在人不相信,說這是迷信,不合乎科學。殊不知科學是知識的教誨,不是智慧。世間人相信知識,迷失了智慧,這是現實的狀況。佛陀是智慧的教誨,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不能解決問題。
4 我們今天這個世間,災難頻繁,天災人禍一年比一年嚴重,問題擺在面前,科學不能解決!我們明了災難是眾業所感,現在人的貪嗔痴慢已達到飽和點,人心的污染已到了極處,我們能救嗎?無能為力。怎麼辦?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救不了別人,先救自己,這個要緊!
別人不相信,我們相信
1 二十年前,台南的開心法師到台北來看我,非常感慨地跟我談,他說那年的陰曆七月,鬼門關打開,不但陰間的妖魔鬼怪都出來,天上也下來了許多妖魔鬼怪,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他問我到底是怎麼回事情?
2 天上至陰間,這些妖魔鬼怪,都到這個世間來擾亂,這絕對不是好事!開心法師他有神通,看到了這種異象,他來問我:「為什麼這些妖魔鬼怪統統都到人間來?」我當時跟他講:「世界要亂了,眾生要遭劫難了;眾生不遭劫難,不會有這個現象。」
3 我們今天看這個世界,各地區所發生的災難,不論是天災人禍,的確是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人好像是無緣無故,一堆一堆、一批一批,就這麼死了,這個當然不是沒有原因的,根本原因在哪裡?根本原因在人心。
4 「邪與邪感應,正與正感應」,人心不善,所感的是無窮無盡的災難,這裡面的因緣果報,有幾個人明了?有幾個人肯相信?別人不相信,我們相信;我們不能救別人,至少要救自己!要怎麼救自己?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斷惡修善,念佛求生凈土。
不是預言不準,是我們善意的力量大!
1 現在的災難頻率,這大家都曉得的,一年比一年增加,災害一次比一次嚴重,現在人對這些災難,似乎已經是麻木不仁了,好像這些災難與自己都不相干。他不知道,這些災難是一切眾生起心動念的感召,怎麼能說跟自己無關?
2 日本琵琶湖的一個小灣,那裡的水又臟又臭,江本勝博士找了三百五十個人,由一個九十多歲的老法師率領,在湖邊祈禱一個小時。大家放下雜念,異口同聲地念:「湖水乾淨了,我愛你,我喜歡你,非常感謝」。過了兩三天,湖水乾淨了,臭味沒有了,你就曉得,傳達善意訊息的重要!
3 古代傳下來的基督教預言說,一九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中國古老的預言也說,在這一個時期會有大劫難,現在看來,世界末日的預言好像不靈了?其實不是不靈,預言確實是很靈,預言只說一個常數,常數裡頭有變數,我們要了解這個道理。
4 變數在哪裡?那個時候,全世界的宗教徒統統都祈禱,「一念善心,一念感應;念念善心,念念感應」,結果把這個末日推遲了,延後了,你說,這個祈禱的力量多大!所以要知道,不是預言不準,是我們善意的那個力量大!
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
1 我們地球是凡聖同居土,這裡面有凡夫,也有聖人。雖有聖人,沒有緣分的人遇不到;曾經遇到的,古人、今人都有。古人,我們在傳記裡面讀到的,今人也曾經聽說過的,像凈土宗第四代祖師法照禪師,他是唐朝時候人,他在五台山見到了文殊菩薩。
2 文殊菩薩的道場叫大聖竹林寺,他在道場裡面聽文殊菩薩講經,聽經之後他向文殊菩薩請教:末法時期,眾生根性都劣了,修什麼法門容易成就?文殊菩薩教他念佛法門。他離開的時候,沿途做記號,可是當他回頭一看,道場沒有了,見到的只是一片荒山,這才曉得那是聖人境界!
3 我們這個世間聖人道場,沒有特殊的機緣是看不到的。月亮裡面有月宮,月光菩薩在月宮裡面,太空人登陸月球的時候,太空人見不到他,為什麼?我們人跟佛菩薩雖在同一個場所,但維次空間不同,所以我們看不到他們。就像文殊菩薩的道場在五台山,我們凡夫怎麼找也找不到。
4 月亮裡面有月宮、有嫦娥,現在人登陸月球也沒看到,到底有沒有?給諸位說,是真有,我們凡夫見不到。我們生活在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以上的,我們是茫然無知。高維次空間裡面的眾生,他能夠覺察到低維次的,在低維次空間生活的眾生,沒有辦法了解高維次的,這是近代科學家告訴我們的。
大家來賞月,每個人心情不一樣
1 八月中秋快到了,中秋的月亮,秋高氣爽,月亮特別的明亮。每個人看月亮的感受不一樣,有人看到歡喜,有人看到憂愁。同樣是一個月亮,同樣是一個境界,為什麼每個人看的感受不一樣?用心不一樣。
2 八月十五中秋夜,大家來賞月,每個人心情不一樣,每個人感受不一樣,苦樂憂喜舍統統不相同,這就顯示出「法非定法」,一切法都不是定法,每個人的感受,完全是他自己的心想變現的。
3 苦樂憂喜舍從哪裡來?是從妄想分別執著里變現出來的。妄想分別執著,各個眾生不一樣,所以各個眾生在一切境界里的感受不一樣。我們的人生,實在講,苦多樂少,有時候偶爾那個苦中斷了一段時期,我們就覺得很樂。其實,那不是真樂!
4 什麼是真樂?清凈心。清凈心裏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煩惱,沒有憂慮,這是真樂!真的樂永遠不變,我們世間人,說老實話,樂也是苦,哪有樂!常言說得好,「樂極生悲」,這個樂會變成悲、會變成苦,這哪裡是真樂?
慾望多,是不清凈的根源
1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慾望多,是不清凈的根源。慾望多的人,貪心重,患得患失,於是一切煩惱都從這個地方生出來。人為什麼會短命?原因就在此地。
2 我們看到許多年歲很大的人,他體能保持得很好,你去細心觀察,你去向他請教,沒有別的,肯定是煩惱輕、妄念少、慾望少!慾望少,這才能保持;慾望多,決定不行。
3 學佛,如果貪圖佛法,還是慾望,所以佛在《金剛經》上才給我們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由此可見,不僅是世法,佛法也不可以有貪嗔痴慢。
4 佛當年在世,三衣一缽,過最簡單的生活,他老人家的心清凈。佛的境界是清凈、平等、覺,所以佛法的成就,是我們的慾望一年比一年減少,心一年比一年清凈,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覺悟!
時間跟空間,都不是真實的
1 時間跟空間,屬於抽象的概念,都不是真實的。我們對這個要清楚,不要去執著,執著就變成妄想了。時劫,實在講,是每個人從觀念當中產生的一種錯覺。有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有人覺得時間過得很慢,這就是每個人感受不相同。
2 經上常講「念劫圓融」,把一念一剎那變成無量劫,這時間過得好慢;把無量劫濃縮成一剎那,這個時間就過得好快!每個人感受不一樣,何況六道眾生?又何況十法界眾生?
3 宋朝秦檜害死岳飛,墮阿鼻地獄,聽說他已經變成了豬。清朝不知道是哪一個年代,有人殺豬的時候,去掉毛後,在豬肚子底下發現有「秦檜七世身」這幾個字,你看,他已經做了七次豬!
4 阿鼻地獄是無量劫,他怎麼出來做豬?他墮地獄的感受是無量劫,所謂「度日如年」,過一年就等於過幾百年一樣,他是那樣的感受,決不是以世間年月日來計算,所以佛給我們講真實話,「時間不是定法」。
聽了還是不懂,還是不得受用
1 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是大慈大悲,而大慈大悲是從清凈心、平等心裏面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我們的心能夠一念清凈、平等、慈悲,就能夠跟諸佛如來感應道交。
2 要曉得,佛力加持,這個力量很大,真正不可思議!講經的法師在上台之前,總會禮佛三拜,求三寶加持,為什麼?講的人,心地清凈、平等、慈悲,得佛力加持,這才能講。同樣地,聽的人放下萬緣,一心一意諦聽,也得佛力加持,這才聽得懂,聽了才覺悟。
3 如果我們的心不清凈、不平等、不慈悲,不得佛力加持,我們聽經聽不懂。不相信,你可以試試看!你在外面講幾句佛法,講給別人聽,你看他能不能接受,看他聽得懂聽不懂。
4 印光老法師講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他為什麼聽不懂?為什麼得不到受用?他心不清凈,他沒有誠敬心,所以,聽了還是不懂,還是不得受用。
我們要想有成就,「精進」兩個字很重要
1 古大德常說,「佛法貴精不貴多」,你要是真的精通,那你是「一經通一切經通」!問題是:你是不是真的精通?我們看到不少學佛的同修,天天在求進步,但是效果不彰,原因在哪裡?他學得太多太雜了,他那個不叫「精進」,叫「雜進」,所以效果就收不到了。
2 佛家法門很多,經典也很多,到底哪一個法門最好?從理論上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但是從事上來講,就不一樣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根性不相同,聰明智慧不相同,有些法門我們修學起來方便,有些法門我們修學起來覺得很困難,所以,難易不在於法門,在於個人的根性!
3 我們要想有成就,應該怎麼做?是廣學多聞,還是一門深入?這兩條路都有人走。我們從歷史上看,自古以來,走一門深入這個路子,成就的人非常多;從廣學多聞,成就的人少,那是屬於特殊的天才,中下根性的人不行。
4 我們不是上根利智、大徹大悟之人,我們沒有特殊的能力,都是從一門深入。所以,對「精進」這兩個字,我們要特別注意,要認真地去體會它。我們學佛的同修,要想有成就,而且快速成就,「精進」兩個字很重要!
這一顛倒,什麼毛病都出來了
1 佛法所修的是「覺、正、凈」,凈土宗是從「清凈心」下手。但是諸位要曉得,「覺、正、凈」這三個是一而三,三而一,一個得到,三個統統得到,同時得到,就怕你得不到,得到了全都通了。
2 所以佛家常講:一經通,一切經都通;一個法門通了,所有法門都通。就好像我們一個教室三個門,一個是「覺門」,一個「正門」,一個「凈門」,在外面是不一樣,進來都一樣,進來就統統都得到了。
3 我們念佛,是從「清凈心」下手,念佛是修「清凈心」,禮拜也是修「清凈心」。拜佛的時候,至誠恭敬,身不斷在動,心裏面沒有妄念,心格外清凈,這種修行對於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利益。給諸位說,這是最高明的養生之道。
4 現代的人,尤其是富貴人,毛病特別多,這個毛病從哪兒來的?就是他顛倒了,心要清凈,他天天在那裡胡思亂想,偏偏凈不下來;身要動,他身體要舒服,偏偏不動,這一顛倒,什麼毛病都出來了!
戒定慧天天增長,這一生就沒有白來
1 一個真正修行人,天天發現自己的過失,天天認真改過,改過就叫做修行。如果我們一天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換句話說,你這一天沒修行;一年都沒有看到自己的過失,你這一年也沒修行。
2 我們居住的這個環境,到處都是惡緣,惡緣是什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要是禁不起誘惑,天天為貪嗔痴三毒忙個不停,你天天往下墮落,你還是免不了輪迴,免不了三途!娑婆世界這個因是什麼?就是貪嗔痴三毒煩惱,所以一定要舍。
3 佛法的行門無非是懺悔、改過而已,一天不改過,一天增長罪業,增長迷邪染,增長貪嗔痴!貪嗔痴的反面是戒定慧,換句話說,一切眾生在世間,如果不是每天戒定慧增長,肯定就是貪嗔痴增長。
4 現在的外緣很不好,我們要有高度的警覺:我們是哪一方面在增長,哪一方面在衰退?如果我們貪嗔痴天天在衰退,戒定慧天天在增長,這一生就沒有白來,這一生就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認真去干!
他的業障深重,決定不會開悟
1 一般人的毛病習氣難改,習氣當中,最讓別人討厭的是什麼?傲慢。傲慢是大煩惱,好勝好強,要超過別人,這種意念很不好,這是很大的業障。
2 傲慢的人,因為有我見,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強,別人不如他,他不曉得一切法是平等的,他在平等裡面起了貢高我慢,平等心失掉了。如果不是平等心,決定不能見性,決定不能破業障!
3 「貢高我慢」是非常嚴重的業障,所以佛法的修持,第一個法門就是「禮敬諸佛」。經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對任何人、任何事物至誠恭敬,這就是「禮敬諸佛」。為什麼要修禮敬?破「我慢」。換句話說,破除業障。
4 悟了的人,對於任何一個人,一定是平等心、恭敬心,決定沒有貢高我慢!貢高我慢的人,自己貢高,輕慢別人,造作重大的罪業,他的業障深重,聽經不會聽懂,決定不會開悟!他要悟都悟到邪路上去了,他想歪了,他不會悟到正法上,這個確實非常的嚴重!
我沒有口才,我也不願意聽人家講話
1 有許多學佛的同修,讀了不少經,也聞了不少法,他長時間的修行,為什麼到頭來變成邪知邪見?這裡面有兩種原因,一個是聞法修持不夠透徹。聞法修持不夠透徹,他不但不能見性,連見性這個方向他也有了偏差。
2 見性只有一條路,經上告訴我們「直心是道場」,直心就是菩提心,他的心不直,他的心是彎彎曲曲的,這就是為什麼他用功修行而不能夠見道。不要說證道,連道他都沒有見;他如果見道,就完全不一樣,見道就是菩薩。
3 第二個原因,他有非常嚴重的煩惱習氣。譬如打妄語,打妄語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自己知道。為什麼止不住?習氣。別說打妄語了,多話也是習氣,他不講話就難過,遇到人就講個不休,這個對於修道人是很大的妨礙。所以,古人給我們講「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這個重要。
4 一定要曉得,哪一類人念佛會成功?少話的人念佛會成功。少說話、少聽話,他的心是定的。我講經講了五十年,可是我不講經的時候,我很少說話,我也不會說話,我沒有口才,我也不願意聽人家講話,為什麼?我懂得一個道理,佛菩薩是清凈心成就的。
悟了的人,決定沒有貢高我慢
1 八萬四千法門,凈土念佛法門叫易行道,再沒有比這個更容易了,雖然容易,自己要念到一心,這是基本的條件。
2 你修學這個法門,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有人對你說,你修的這個法門不好,不容易成就,你只要到他那兒去學,用他的方法,沒幾天就能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的話你能相信嗎?
3 修行講功夫,什麼是功夫?伏煩惱是功夫,破我執是功夫。「別人沒開悟,我開悟」,貢高我慢,自贊毀他,不能伏煩惱、不能破我執,那不叫做功夫!所以,千萬不要被人騙了。
4 悟了的人,他修什麼法門?普賢十大願王。十大願王第一個是「禮敬諸佛」,悟了的人,對於任何一個人,一定是清凈心、平等心、恭敬心,決定沒有貢高我慢,決定沒有自贊毀他。諸位把大乘經多念一念,那些人的把戲你就能看穿,不屑一顧!那些人正是楞嚴會上所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煩惱伏不住,功夫沒成就
1 菩薩學佛,上求下化,代佛教化眾生,令一切眾生調伏,「調」是調心,也就是調和性情,「伏」是降伏煩惱,菩薩教化眾生目標在此地。
2 我們學佛,所學的跟佛菩薩所教的一定要相應,一定要注重調心,要知道降伏煩惱。什麼是煩惱?妄念雜念就是煩惱。我們學佛,學了滿肚子的佛法,煩惱習氣還照舊,這沒用處,這樣學佛是一絲毫的成就都沒有。
3 佛法學了多少年,一句也不會講,但是心確實柔和、煩惱減少,這個人學佛是真正有成就,為什麼?他確實能了生死、出三界,這是成就。
4 由此可知,學佛學了一口伶牙利齒,煩惱習氣依舊,那沒用處!修學的功夫,初步就是伏煩惱。煩惱伏住,在念佛法門就是功夫成片;如果煩惱伏不住,功夫沒成就!
單單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發菩提心
1 佛在《無量壽經》上教給我們,往生的先決條件是「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我講得很清楚,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菩提心。現在有很多人,他只抓住「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所以他一生精進努力,還是不能往生!
2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學用真誠心對人,不可以虛偽對人,這樣一來,有很多人說:「我用真誠心對人,別人用虛偽的心對我,那我不是吃虧嗎?」不要緊,在這個世間吃一點小虧,將來到極樂世界佔大便宜;現在小虧不肯吃,將來極樂世界沒分!
3 所以,別人用染污的心對我,我用清凈心對他;別人用貢高我慢對我,我用平等心對他;別人對我自私自利,我對他大慈大悲。我們在處事待人接物裡面,用菩提心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統統磨掉,我們念佛一向專念,才決定得生。
4 「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重要,這比什麼都重要!如果只有「一向專念」,沒有「發菩提心」,還是不能得生,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特別是念佛堂的同學,不能不提高警覺,要常常提醒自己:單單念佛不能往生,一定要發菩提心。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1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夢中的境界從哪兒來的?你自己心裡變現的。你的心地非常善良,你晚上做夢都做好夢,夢中那個物質受用都非常之華麗;如果你的心不善,天天想惡事情,你常常做惡夢,盡做些恐怖的夢,夢醒之後一身冷汗。
2 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事實!因此,從每天晚上我們所做的夢,就能測驗自己的功夫、自己的境界。
3 沒學佛之前,惡夢好多;學佛學了幾年,雖然還是做夢,惡夢逐漸少了,這就是進步;再進一步,惡夢都沒有了,所做的夢統統是好夢。
4 再更殊勝的,就是常常夢到佛菩薩,夢到講經,夢到聽經,夢到去念佛、打佛七。白天在修行,晚上還繼續不斷,這就是好境界,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
1 從前人老實淳樸,他妄念少、慾望少,煩惱輕,一句佛號念到底,他容易成就。現代人慾望多,煩惱重,他念這句阿彌陀佛還打妄想,「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不老實!
2 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單單這句阿彌陀佛,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是不夠用的。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是蕅益大師對我們的教誨,對哪一類的人管用?老實人。
3 如果你老實,什麼妄念、什麼疑慮都沒有,一句佛號念到底,決定往生。老實人決定不會有疑問的,凡是你有問題,你就不老實。不老實的人怎麼辦?要靠經教。換句話說,經教是幫助我們學老實。
4 我們現在疑慮多、問題多,經典道理都搞清楚了,問題都沒有了,斷疑生信,然後學做一個老實人,這就決定能成就。所以說,能不能往生就是這兩個字:老實。老實,你就能往生;不老實,就不能往生!
天天放下,月月放下,年年放下
1 大乘經教里常說「常生歡喜心」,你一天到晚生活在歡喜當中,法喜當中,歡喜心是怎麼來的?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2 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煩惱放下了;不分別,塵沙煩惱放下了;不執著,見思煩惱放下了,這三種煩惱都放下了,你怎麼會不自在?你怎麼會不歡喜?
3 「歡喜心」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從外頭來的,所以佛教菩薩修行六度,頭一條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真正一塵不染,你就得大樂,你就得大自在。佛菩薩那一種樂,一般人根本就無法想像,為什麼?他沒入這個境界。
4 學佛,放下要緊!天天放下,月月放下,年年放下,上根利智的人大概三年五載,就能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我們這種是中等根性的人,至少要二、三十年,努力不懈地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才能入這個境界。
如果你真正相信,你修學就不難了
1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學佛,一定要肯定佛陀這句話!如果你真正相信,你肯定這種見解,你修學大乘佛法就不難了,你真正是大乘佛法的法器,有資格接受大乘佛法。
2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知道這個訊息就了不起!你看六道裡頭芸芸眾生,幾個人知道?知道就是解悟。解悟的人,他找到目標,找到方向,只要肯干,決定可以達到目的。沒有找到的人很可憐,無論他怎麼修,用再長的時間,都不能成就。
3 佛告訴我們,貪嗔痴是煩惱的根,是生死的根,世間所有一切的惡,都是從貪嗔痴生的;世間所有一切的善,都是從無貪、無嗔、無痴生的。所以,佛教給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
4 我們學佛,要學做老實人,佛教我們「息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我們做到了沒有?沒做到就不信。天天念經、念佛,你沒做到,照樣不信佛;真正依教奉行的,他不念經、不拜佛,他是真正信佛!要曉得這個道理。
長生不老
1 世間的財物,可以改善我們的物質生活,但是,財物再多,也沒有辦法叫我們不老、不病、不死。生死事大,自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都為這個事情憂心忡忡,千方百計求長生不老葯,結果還是免不了會老,免不了會死。
2 每個人都會老,我們人從小到老,是不是一下就老?不是。我們是一年比一年老,一月比一月老,一天比一天老,再告訴你,一分鐘比一分鐘老,一秒鐘比一秒鐘老,剎那剎那老。
3 我們是剎那剎那老,什麼原因?那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佛沒有妄想分別執著,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是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了,恭喜你,那你就成佛了。
4 佛是無量壽,是真正的長生不老!我們要想長生不老,諸位要知道,這一句阿彌陀佛,比什麼靈藥仙丹都靈,你要是真的會念,你將來得生西方凈土,那你是真的長生不老!
慈悲心能解毒,清凈心不受感染
1 這個世間一切的醫療,諸位一定要曉得,清凈心是第一。真正學佛的人,心地清凈,自然健康長壽;我們凡夫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而想要健康長壽,那是大錯特錯,沒這個道理!
2 健康長壽,這是果報,果報不是憑空而來的,是過去生中修積的。我們中國人迷信進補,以為進補能延年益壽,殊不知那個功效非常有限!
3 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健康長壽的業因是無畏布施。什麼是無畏布施?戒殺吃素、救苦救難。看到眾生有苦難,立刻伸出援手,幫助他早日脫離苦難,這就是無畏布施。你能施無畏,現前的利益,給諸位說,健康長壽、百病不生!
4 近年來災難太多,特別是瘟疫,每個地區談到這個問題都驚心動魄!怎樣才能夠不受這個災害?修慈悲心、清凈心。「慈悲心能解毒,清凈心不受感染」,所有一切疾病的根源都是這些妄念,那個「殺盜淫妄」的心叫妄想、妄念,那是病根,我們要把它記住!
你怎麼不歡喜?你怎麼不快樂?
1 真正學佛的人,迷邪染一天比一天少,煩惱一天比一天輕,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凈。心地清凈,就法喜充滿,真的是快樂自在,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2 世間人吃補品,愈吃毛病癒多,殊不知最好的營養品是心地清凈,佛家講「離苦得樂、法喜充滿」,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不入這個境界,你不曉得人生最高的享受。
3 我們中國古人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體力都好,天天快快樂樂、歡歡喜喜!「歡喜」是最好的養分,外面的刺激不是真正的歡喜,真正的歡喜是從心性裡面流出來的。
4 像我們讀經,每讀一遍悟出一些新的意思,自然悟的,不是有求的,遍遍不一樣,天天都有悟處,積小悟成大悟,天天境界不相同,你怎麼不歡喜?像我們念佛,你能把這句「阿彌陀佛」念到心清凈,你的信願行、福慧統統都在其中,天天法喜充滿,你怎麼不快樂?
什麼樣的人最幸福?什麼樣的人最快樂?
1 我們人這一生,什麼樣的人最幸福?什麼樣的人最快樂?這一生當中,他有一定的方向,他有一定的目標,這種人最幸福、最快樂。
2 一個人活在這世上,他要是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在臨死的那一剎那,他必定是神智不清,迷惑顛倒,在這種狀況之下,他只好隨業流轉,被業力牽著走,經上常講「可憐憫者」,這種人是真正可憐、可憫!
3 人活在世上,有方向,有目標,有他的事業,他一生做得歡歡喜喜、快快樂樂,他這一生美滿;如果他能念佛,再以求生凈土做為後續的目標,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叫真正的幸福、美滿!
4 在末法時期,求生凈土帶業往生,這是一條光明的大道,十方一切諸佛都讚歎!如果不修這個法門,或者這個法門不是專精修學,這一生沒修成功,來生必然是隨業受報,這是很可怕的一樁事情!
心量小的人最苦,也最可憐
1 出身貧賤的人,他知足,他快樂;世間那些富貴人家,他要不知足,天天在追求,天天在那裡煩惱,他的苦惱永遠斷不掉!
2 自私的人很苦,現在苦,將來更苦!為什麼說將來更苦?自私自利的人,所作所為都是損人利己,損人、害人,後頭有果報,將來人家報復要加倍,「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他怎麼不苦?
3 心量小的人最苦,也最可憐!心量小的人,煩惱習氣重,處處分別執著,念念都想到自己,跟佛的心愿不相應,我們講得三寶的加持,他得不到!
4 西方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心量小的,不能容忍他人,不願幫助他人,就不是善人,他佛號念得再好,縱然阿彌陀佛歡迎他去,那邊大眾不能接受他,所以說,這心量小的人最苦,也最可憐!
法供養的福報最大
1 我們學佛,應當要學釋迦牟尼佛。佛一生布施智慧,這是法布施,布施智慧裡面也包括了財布施,為什麼?財裡面有內財,有外財;身外之物是外財,我們身體勞力是內財,用自己的身體勞力,完全是義務熱心的教學,勸導社會大眾,勸善規過,這是內財布施。
2 我們關懷社會大眾,愛護社會大眾,全心全力幫助社會大眾覺悟,幫助他改過自新,幫助他發心服務社會眾生,這就是法布施。法供養的福報最大,雖然有大福報,我們自己還是不享受,把這個福報迴向給一切眾生,給一切眾生去享受。
3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印度當時十六大國的國王,都皈依釋迦牟尼佛,都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釋迦牟尼佛還是三衣一缽,過著最簡單的生活,沒有改變他的生活方式,這是世尊對我們的教導,給我們做示範。
4 我們在世間,無論是什麼身分地位,無論從事哪個行業,無論過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只要念念為眾生,念念為社會,將來的福報就像經中所說的無有窮盡。我們有福報,自己不享受,讓給一切大眾去享,這就叫學佛。
真正的依靠,真實的依靠
1 修學法門不能搞很多經論、很多法門,那你就學糟了。就像在學校裡面念書一樣,念大學,你選一個科系專心去念,四年畢業,你成就了。
2 如果你不老實,念大學你選這一個科系,學校里每一個科系的課,你都去上、你都去聽,你四年畢不了業,你學亂了,你學雜了。佛法修學亦復如是,所以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就成就了。
3 我常常教同學依一部經,我修哪一部經?《佛說阿彌陀經》。為什麼?簡單!容易!可是我講《無量壽經》講了十一遍,第十一遍沒有講圓滿。《無量壽經》是大本《阿彌陀經》,我們要了解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理事因果,《無量壽經》上講得透徹。
4 我平日受持,受持是愈簡單愈好。我受持《阿彌陀經》,你們需不需學我?不一定,各人根性不相同。如果你們對於凈土的性相、理事、因果沒有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最好依《無量壽經》。我們皈依阿彌陀佛,皈依《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這是真正的依靠,真實的依靠!
真的能帶業往生嗎?
1 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修念佛法門,不必破無明煩惱(妄想),不必斷見思煩惱(執著),這一句佛號能降伏煩惱,能把煩惱壓住,就能帶業往生。
2 帶業往生是佛說的,但是佛在經上講,「只帶舊業,不帶新業」!新業是什麼?你現在造的業,這不能帶;換句話說,你沒有學佛之前造的業統統能帶。
3 學佛之後,還沒有真正理解,一知半解,你造的業也能帶;到學佛真正明白了,你還造業,這個業不能帶,這個道理要懂。
4 對於凈宗的理論、方法、境界都明了了,這個時候不可以再造業了。真正學佛,一定要依教修行,如果還繼續不斷地造業,這一生決定不能往生,只是跟阿彌陀佛結個法緣,來生來世還是要搞六道輪迴。
不受外界的誘惑,道業才能成就
1 我這一生不貪圖享受,為什麼?我深深明了,人生苦短、世間無常,不受外界五欲六塵的誘惑,道業才能成就。
2 在修學過程當中,無論在世法、在佛法,我所接觸到的都是真正的好老師。老師都願意熱心地教導我,所以我沒有浪費時間,沒有走迂迴曲折的道路,這是一般世間人所講的幸運,我確實是非常之幸運!
3 我對這個世間沒有絲毫留戀,我住世只有一樁事情,將佛法、將凈宗介紹給大眾。看到有這麼多人喜歡聽、喜歡學,就多住幾天;沒有人想聽、沒有人想學,就少住幾天。
4 我常常跟諸位說,學佛最低限度的受用,是把業力轉變成願力,這一關要轉不過來,無論你在佛法、世法有多麼大的成就都是白學,為什麼?你還是業力在做主宰,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一個人如果不能脫離輪迴,就決定不能避免三途的苦報!
奶粉里攙三聚氰胺
1 我們今天飲的是苦,吃的是毒,真正是「飲苦食毒」!「飲苦食毒」,這是世尊三千年前在《無量壽經》上講的話;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的社會,世尊在三千年前就看到了,而且看得很清楚,了如指掌。
2 就像佛在經上說的,我們今天地球上的人,都在造作上品十惡,起心動念都落在貪嗔痴慢,所作所為都是損人利己。往奶粉里攙三聚氰胺,這不但是損人利己,而且是謀財害命!
3 這些奶粉,什麼人用得最多?嬰兒、老人、醫院裡面的病患,他們用得最多。對這些人,他都忍心下毒手,這使我們想到,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古聖先賢的倫理道德喪盡了,完全不存在了!
4 你看看今天經營食品工業的、建築工業的、影視娛樂界的,包括其他各行各業的,大都是趣向殺盜淫妄、損人利己,這個很可怕!他做出這樣的不善業,他有沒有想到,他自己來生的果報是在阿鼻地獄?
煩惱輕、智慧長
1 真正的佛弟子,對於佛菩薩的教誨,他能夠誠信,能夠理解,能夠奉行,必定是業障天天在消除,煩惱輕、智慧長。如果我們學佛,煩惱習氣天天增長,智慧不開,要不是在理解上出了差錯,那一定是在行門上出了差錯。
2 我們凡夫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容易犯錯,很容易造業,原因在哪裡?原因就是凡夫他心中有「我」,執著這個身是「我」。有「我」,念念想到「我」的利益,這是造作一切不善業的根源。
3 我們要學佛,從哪裡學起?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對五欲六塵的貪念,放下貪嗔痴慢。如果這些東西不能放下,我們學佛,實在講,只能學個皮毛,佛菩薩他們的受用,我們不但得不到,我們也無法想像得到。
4 真正跟佛學習,業障就消除,智慧就開了!佛法的目的,經論上常講,「煩惱輕、智慧長」。真正學佛的效果,應當是煩惱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這是我們學佛功夫得力的現象。
念念都有私心,這就是道眼未開
1 我們學佛的同修,無論是在家出家,還有私心,還有情執,不但自己本身佛沒學好,還常常會在有意無意當中,障礙別人學佛。
2 佛在經典裡面一再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聞佛法,就有出離生死、超越輪迴的機會;你障礙別人學佛,你這個罪過多重!
3 障礙別人學佛,他自己曉不曉得?自己不曉得。他的煩惱習氣很重、分別執著很重,一切時、一切處,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的看法、想法、做法都是對的,這樣麻煩就來了!
4 分別執著很重,他所懂得的佛法全是邪知邪見,他自己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他道眼未開。什麼叫道眼未開?念念都有私心、念念都有情執,這就是道眼未開。
歡喜繳稅,絕不逃稅
1 十善業裡面,有不偷盜的戒。一切有主物,決定不能夠動他的,沒有得到物主的同意,你把他的位置移動,你是犯了偷盜戒。往深處講,你還有占別人便宜的念頭,你的盜心沒有斷,你還是犯偷盜戒。
2 盜心是折福,你盜心沒斷,這個學佛就難了!你看看現代多少人,總想辦法走法律的漏洞,希望能少繳一點稅,多賺一點錢,殊不知這是盜心,這是偷盜國家的錢。偷盜國家的錢,這個罪很重!
3 世尊在《瓔珞菩薩戒經》裡面教導我們,「不漏國稅」、「不犯國制」,你漏稅,你犯法了,這兩條戒你都破了!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詳細,你要是偷一個人的,將來還債,還一個人,容易!如果你要是偷國家的,偷公眾的,那麻煩就大了!
4 佛教我們歡喜布施,如果你真的是學佛,你不但歡喜納稅,看到國家有需要的時候,你還會多布施、多捐獻,多做一些社會福利的好事。所以,真正接受佛陀教誨的人,他歡喜繳稅,絕不逃稅!
幸福美滿的家庭
1 一個家庭裡面,先生有外遇,或者太太有外遇,這個家庭問題就來了!夫妻不能和合,由於懷疑、嫉妒、嗔恨,口角就決定不能避免,影響之大,不只兩個人,直接受害的是子女。
2 尤其是子女在童年的時候,父母是他心目中的榜樣,如果父母做出不善的榜樣,他天天在看,他的思想、情緒就會變得不正常。從小缺乏愛心的孩子,他心中充滿了嗔恨,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3 夫妻不和,家庭破裂,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為了滿足自己的愛欲,把整個家庭破壞了,你說你背的因果多大?由此可知,「邪淫」是造無量無邊罪業!有幾個人能想到這些問題?有幾個人能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4 夫妻的結合,在古代不是愛情,而是道義。為了共同生活的理想、目標而結合,這是道義的結合。道義的結合,有情有義,有恩有德。現在民主開放,如果你能承傳古聖先賢這個理念,那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滿!
見到好人好事,要生歡喜心
1 佛告訴我們,嫉妒是嗔恚裡面的一部分,是與生俱來的。在這個世間,說實在話,一般人的嫉妒心都很重,看到別人存好心、行好事,自己又不肯做,只會在那裡難過。
2 人最怕的是嫉妒心!看到別人行好事就嫉妒,想盡方法來障礙,將來自己得什麼果報?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業,障礙重重,而且世世代代愚痴,不在人道,在三惡道。
3 看到好人好事,就生嫉妒心,那是造罪業!你障礙別人行善,那個果報很嚴重,不曉得要到哪一年,才能從三惡道出來。為什麼這麼難出來?因為你那個嫉妒嗔恚、看不慣別人比你強的習氣太重,所以墮落在惡道出不來。
4 佛教給我們,見到好人好事,要生歡喜心,要能夠隨喜,如果自己有能力,更要盡心儘力地去幫助他,成全他。他修善,他修德,我們能隨喜,果報等同,沒有差別,何樂而不為?
你要是有前後眼,你的心就平了
1 人有前生,人有後世,絕對不是只有這一世。生命是永恆的,生生世世。跟人結怨,將來生生世世都是冤家對頭,你說這個多麻煩!這是自找煩惱,自找苦吃,自作自受。
2 你看不慣別人,到來生遇到的時候,人家也看不起你;你障礙別人的好事,你這一生做好事,就會有人障礙你。所以你要是有前後眼,能夠看到過去、現在、未來,你的心就平了,你就不會怨天尤人。
3 無始劫來,我們每個人的冤親債主不知道有多少!一旦緣成熟,他就會來找你麻煩。遇上這個事情怎麼辦?佛菩薩、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不要再搞冤冤相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彼此雙方都痛苦!
4 果報現前,要怎麼化解?我們做錯事,人家指責,我們要歡喜接受,我們改過自新報答他,感謝他提醒我們。如果我們沒有過失,真的是冤枉,那我們曉得,這是前世的果報,我們也接受,也很感謝他。決定沒有嗔恚心,決定沒有報復心,這個帳就了了!
聽經,要怎麼樣聽?
1 聽經是定慧等學、福慧雙修,但是,要怎麼樣聽經,才會有悟處?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以真誠心聽,以恭敬心聽,這樣聽法才有悟處。
2 聽經要會聽,不執著言說,不執著名詞術語,不起心動念,所謂「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這樣你的心才會清凈,心清凈就生智慧。智慧是從定中生的,定就是清凈心。
3 聽經聽不懂,也不要去想。想是妄想,妄想絕對不能得真實義,愈想愈錯,所以不要去想它。不懂就不懂,只要你老老實實聽,今天不懂,也許明後天再聽,就聽懂了。
4 聽經要在休閑的時間,不能在工作的時候;工作的時候,一面聽經,一面工作,經也沒聽好,工作也沒做好,那就錯了。工作的時候,專心工作;工作完了之後,專心聽經,這個樣子,你工作做好了,經也聽好了。
念佛人的磁場好
1 念佛的人,功夫從哪裡看?從相貌上看,從體質上看。念佛功夫得力,相貌就改變了,身體就強壯了!用什麼方法改變的?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改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2 確實,我們的相貌會隨著我們修行的功夫轉變。你一天念幾萬聲佛號,每天讀幾部經,你的心地清凈慈悲,沒有惡念,你的相貌自然就會變成慈祥,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這修行功夫騙不了人,一看就曉得。
3 心地險惡的人,心裡都是惡念,相上都有殺氣,你一看到,就感到很恐怖,不寒而慄,恨不得趕快遠離他!俗話常講,「相隨心轉」,這個相是好是壞,是由你自己變的,你是噁心就變惡相,你是好心就變好相。
4 真正念佛人,他心中沒有惡念,他的心地清凈慈悲,你坐在他身旁,你會感覺到身心非常舒暢。外國人講磁場,念佛人的磁場好,確確實實跟一般人不一樣!
真正的福報,真正的清福
1 真正學佛的人,無論在家出家,身心清凈,他沒有慾望,這個慾望是指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憂慮,這是真正的福報,真正的清福,這個道理,幾個人明白?幾個人懂得?
2 世間人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佛法里叫紅福,紅塵之福。紅福沒有不污染的,身心都污染,換句話說,那個福是享了,身心都不健康。清福則不然,清福是身心健康、清凈自在,生活幸福美滿。
3 很多人都希望在晚年享清福,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我看到許多人退休之後,由於無所事事,雜念太多,天天在患得患失、憂心忡忡,兩年沒見面,再一見面,好像一下子老了二十年。
4 晚年享清福,要很有福報才行,所謂「兒孫滿堂,孝子賢孫」,可是,現在人很少有這樣的福報了。說實在地,人退休下來之後,能夠把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那才是真正的福報,無上的清福,為什麼?精神有寄託,人生的目標轉移到極樂世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1 周利盤陀伽尊者,前世是三藏法師,教人只教一半,後面不教了,為什麼?怕別人將來在他之上。他嫉妒心重,吝法,果報墮地獄。地獄罪受滿後,雖得人身,愚痴!所以要曉得,吝法得愚痴果報。
2 在中國,許多人都知道禪宗野狐禪的公案。這隻狐狸五百世之前,是講經說法的法師,他因為說錯了一句話,果報墮五百世野狐身。幸虧百丈大師救了他,他要遇不到百丈大師,還要在畜生道裡面受罪。這是什麼?教學不能不謹慎。
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強不知以為知,不能死愛面子,人家問我,我不知道就感到難為情,自己要謅一套東西出來應付人,這個很可怕!如果你教的東西有錯誤,你就想想這個野狐禪,你就想想周利盤陀伽,你要遭這種果報。
4 如果人家問我,我什麼都不會,我怎麼辦?念阿彌陀佛就好。無量無邊的佛法,到最後都歸這一句「阿彌陀佛」,由此可知,阿彌陀佛是無上法寶!要曉得,自己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也勸大家求生凈土,這比什麼都殊勝!
他行的善沒錯,但是他的心不善
1 佛給我們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相貌,我們的體質,我們的生活環境,都是從心想生。我們的心想,首先就不善,怎麼說不善?念念為我。念念有私心,念念為我,這是染污。
2 這個世間也有很多人做好事,好事做了不少,為什麼沒有得到好果報?為什麼自己生活境界轉不過來?他行的善沒錯,「言善,說好話;身善,做好事」,但是他的心不善、念頭不善。
3 他為什麼要做好事?為名、為利。他縱然行善,心不清凈,沒有離開貪嗔痴,那是三界六道裡面的有漏福報,出不了六道輪迴。
4 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他們也斷惡修善,他們的心清凈。心地清凈,「心善、念頭善,言語善、所作所為善」,這才是西方極樂世界所要求的標準。經上說「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指的就是這四種都善!
身體愈換愈好,愈換愈殊勝
1 年輕的時候,收入微薄,生活非常苦,一般人常去的娛樂場所,我們絕不敢沾邊,什麼原因?沒有這個財力。幸好沒有能力去享受,學了佛後才曉得,人一享受就迷惑,一享受就造業,所以年輕生在富貴家,不是一個好事情。
2 出身在貧寒家庭,想想自己,如果不發憤、不好好地學習,將來怎麼辦?所以假期空閑,他們都到娛樂場所去玩,我們則到圖書館、書店去看書。我們生活簡單,沒有受五欲六塵的染污,我們心地清凈、身體健康、少生病,不容易衰老。
3 學了佛之後,有個二、三十年了,才曉得,不僅是諸佛菩薩,原來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不生不滅。死是怎麼回事?只是換一個身體,換一個境界。死就像換件衣服一樣,如果你真正契入佛法,身體會愈換愈好,愈換愈殊勝!
4 生老病死的理、事搞清楚、搞明白了,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如果道理搞不清楚,事相不明白,你對於「生老病死」這四樁事情,你會有恐懼。你要是想得不適當,處理得不適當,那麻煩就大了!
他妄念多,智慧不能現前
1 念佛的人,他這一生有方向、有目標,他知道將來到哪裡去;不學佛的人,他人生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生不知道從哪裡來,死不曉得往哪裡去,這的確很糟糕,愈想愈恐怖!
2 在佛法里講,他決定隨著業力轉,來生依舊搞六道輪迴!如果他善業力量強,他會到三善道;惡業力量強,那他肯定到三惡道。三惡道進去很容易,要出來很困難,為什麼?所謂是「愈迷愈深」。
3 六道裡頭,人道是比較容易覺悟,原因是什麼?苦多樂少。佛法裡頭常講,「富貴學道難」,富貴人家享福,你叫他來學佛,他覺得學佛很苦;「貧窮學道難」,他三餐飯都吃不上,你叫他來念佛,他怎麼能來?
4 人道就好比是小康之家,不太富貴,但也不貧窮,這樣修行比較容易。六道裡頭,人道是最容易接觸到佛法,而且修行成功的很多。你看那些真正的念佛人,他心清凈,煩惱輕、智慧長;反觀那些不學佛的人,他妄念多、煩惱多,智慧不能現前。
那不叫真智慧,那叫世智辯聰
1 佛法裡面講禪定,定只能把煩惱伏住,不能斷煩惱;從定開智慧,才能斷煩惱。所以,你要想開智慧,你不能不修定;你不修定,你決定不可能開智慧。智慧是從定中來的,那定是什麼呢?清凈心。
2 《無量壽經》上,修行的綱領,「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是定,覺是智慧。智慧是從清凈、平等裡面生的;如果你的心不清凈、不平等,你決定沒有智慧。世間人還有很多聰明的,像科學家發明許許多多東西,給諸位說,佛法里稱他作「世智辯聰」,那不是真智慧。
3 佛菩薩的真實智慧,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出來的;世間人的「智慧」,是從分別執著裡面生出來的,發源處不相同!世間人用的是心意識,用的是妄心,那不是真智慧,所以他那個「智慧」再高,他也斷不了煩惱,他也沒有能力斷煩惱。
4 科學家的智慧再高明,不能斷煩惱,不能破無明,換句話說,他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我們一定要辨別清楚。我們要求的是真智慧,一定要曉得,只有真智慧,才能斷煩惱,才能破無明!
煩惱就是菩提
1 無明是煩惱,無明業性是真如自性,所以,煩惱要不要斷?煩惱要是斷掉,自性不就斷掉了嗎?這麻煩大了!這個問題嚴重了!經上常常叫我們要斷煩惱,諸位要曉得,煩惱是斷不掉的。
2 譬如,我們在燈光下照了一個影子,那個影子是去不掉的。為什麼去不掉?影子是有身體的,如果影子去掉,身體也沒有了,那怎麼行?煩惱就是菩提,所以這個「斷」是比喻,不是真正斷了,是轉變,轉迷為悟,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盤。
3 諸佛菩薩心地清凈,一念不生,具足無量智慧;我們凡夫心不清凈,妄念紛飛,一天到晚搞無量煩惱。「煩惱就是菩提」,諸佛菩薩悟了,他把無量無邊的煩惱統統變成智慧;我們六道凡夫迷了,把無量無邊的智慧統統變成煩惱。
4 煩惱和菩提,它的本體是一不是二,你自己要會轉變。你自己會變,無量煩惱就變成無量智慧、無量善巧方便;你要是沒有能轉過來,你自性里本有的智慧就變成無量無邊的煩惱,你要搞三途六道,苦不堪言!
現在人聰明,他煩惱也多
1 今天這個世界,是個科技發達的世界,現在的眾生,物質生活豐足,福報比古人要大,頭腦也比古人聰明,但是,這不是佛法裡面講的福慧,為什麼?現在人聰明,他煩惱也多。
2 現在這個世間,哪一個科學家不擔心核子大戰?那個核武器是他們發明的,發明之後一天到晚擔心,這不是自尋煩惱嗎?所以說,這個不是福,這個不是真正的慧。
3 中國在漢朝時,就有滑翔飛行技術;諸葛亮造木牛流馬,那是機械化的運輸,我們的科技比西洋人早得太多了,但是,中國人有智慧,把這些東西毀掉,不讓它流傳,原因就是這種科學利器被野心家拿到,世界眾生不曉得要遭多少大難。
4 中國人想得遠,為千年後世大家平安著想,換句話說,他對歷史負責任,對後世負責任。他知道這些東西,他不發表,他不做,這就是大慈大悲,這是智慧的流露。西洋人畢竟是功利的思想,他會了,他馬上就發表、馬上就製作,後果現前又後悔莫及,這是沒有智慧,沒有福報!
要破除苦難,要知道因果
1 我在年輕的時候,苦難比一般人要深,要來得嚴重。可是我的緣分不錯,二十六歲,很辛苦的時候,遇到佛法,遇到善友把佛法介紹給我。我遇到的三位老師,都是真正的好老師,教給我離苦得樂的方法、破除苦難的方法。
2 要破除苦難,要知道因果!困苦艱難是果報,果必有因,有時候這個因不是這一生的,而是前世的,你自己根本不知道,所以要曉得因果報應。要破除苦難,你一定要深信因果、認真反省、懺悔向善。
3 佛家講因果通三世,有句話說得很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今天受了很多苦難,就曉得過去世我們造了很多不善的因,所以,在受果報的時候,要歡喜接受,不怨天、不尤人。
4 過去生中做得不好,現在好好地做,認真努力地做。如果你很用功、很努力,果報不必等到來世,這一生就會開花結果。了凡先生和俞凈意居士真誠地改過遷善,命運都改過來了,這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要想成就,就應該跟他們學習。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1 古大德教給我們,「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沒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觸,不去打聽,我們的煩惱就少;沒有必要認識的人,不去攀緣,不去認識,我們的是非就少。
2 沒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你要去打聽,那不是自尋煩惱、自討苦吃?沒有必要讀的書,你要去讀它,阿賴耶裡頭落印象,你怎麼會清凈自在?清凈心是覺心!學佛的人,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都要保持清凈心,修道才會成就。
3 沒有必要認識的人,最好不要認識!如果你喜歡熱鬧,喜歡交際應酬,你的道業決定不能成就。沒有必要認識的人,你要去攀緣,記他的名字、記他的電話,那不叫自找麻煩?
4 「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這是幫助我們保持清凈心的好方法。不需要認識的人,你不去認識,你的是非就減少了;世間拉拉雜雜的事情,你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清凈了。你的心清凈,你讀誦聞法,容易開悟、容易成就。
喜歡說話,喜歡錶現,這不是一個學佛的人
1 舌頭,這個器官雖然小,只有三寸,可是它能夠闖最大的災禍!言多必失,言語傷人比殺人還要嚴重,所以佛教人,十善裡面,身講三條,意講三條,口講四條,你才知道口過的嚴重。
2 《無量壽經》說三業,善護三業,把口業放在第一,首先說「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你才曉得,口業是多麼嚴重的罪業!隨隨便便的妄言,不知不覺把自己所修學的功德全都燒掉了,「火燒功德林」,剩下的是罪業,極重的罪業!
3 那一點小小的善事,都從口業裡頭抵消掉了,「善不能積,惡天天增長」,不曉得口過的嚴重。佛菩薩「教我們多聞,沒有教我們多說」,人還是木訥的好!任何場合當中言語少,得到別人尊重,諸天善神更是尊重你,為什麼?言語少,過失少。
4 天災人禍,天天都有,一年比一年嚴重,我們仔細去思惟,仔細去觀察,這個災禍真正的原因,口過至少要佔三分之二。我們天天造口業,有心無心都在造,感來的果報就是災難!喜歡說話,喜歡錶現,念念不肯讓人,這個心態錯了,這不是一個學佛的人。
多話,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
1 我們平時與人說話,話還沒說出口,自己要能夠警覺到:這個話該不該講?需不需要講?利益眾生的,這個話就該講;不是利益眾生的,這個話就不需要說。
2 諸佛菩薩,經上常講,決定沒有戲論。什麼叫戲論?對眾生沒有意義的話,沒有好處的話,都稱之為戲論。佛菩薩沒有戲論,所以佛菩薩的言語很少,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3 多話,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所謂「言多必失」,話多了,免不了造口業,有意無意說錯了話,不知不覺得罪了人,招來了禍害,自己還不曉得,你說冤枉不冤枉?口為禍福之門,現在人有幾個懂得這個?
4 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災禍從哪裡生的?都是從言語裡面生的。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聽話的人把你的意思錯會,造成隔閡,造成對立,造成仇恨,變成冤冤相報,所以言語是禍福之門,不能不謹慎,不能不小心!
附錄(一)
凈空老法師的教誨
一 真誠:對人真實誠懇,毫無虛假。
二 清凈:不受外界的誘惑和污染。
三 平等:對人謙恭,沒有對立的念頭。
四 正覺: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心求生凈土。
五 慈悲:心中常懷惻隱之心,隨時把快樂帶給別人。
六 看破:明了世間無常,一切法了不可得。
七 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 放下貪嗔痴慢。
八 自在:與人無爭,於世無求。
九 隨緣:常念知足,絕不攀緣。
十 念佛:發菩提心、修菩提行、至心迴向、歸心凈土。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南無阿彌陀佛
附錄(二)
十善業淺解
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夾雜。
一.不殺生:沒有傷害任何眾生的念頭。
二.不偷盜:沒有佔人便宜的念頭。
三.不淫慾:沒有淫亂、下流的念頭。
四.不妄語:不說假話騙人。
五.不兩舌:不挑撥離間。
六.不惡口:不說令人難受的話。
七.不綺語:不以花言巧語誘惑人造孽作惡。
八.不 貪:沒有佔有和控制的念頭。
九.不 嗔:不生氣、不妒忌、不怨天尤人。
十.不 痴:覺悟不念佛是愚痴;覺知不念佛就造業。
善護口業 不譏他過
善護身業 不失律儀
善護意業 清凈無染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凈其意 是諸佛教
南無阿彌陀佛
附錄(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kāi)經(jīng)偈(jì)
無(wú)上(shàng)甚(shèn)深(shēn)微(wēi)妙(miào)法(fǎ)
百(bǎi)千(qiān)萬(wàn)劫(jié)難(nán)遭(zāo)遇(yù)
我(wǒ)今(jīn)見(jiàn)聞(wén)得(dé)受(shòu)持(chí)
願(yuàn)解(jiě)如(rú)來(lái)真(zhēn)實(shí)義(yì)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qi)樹給(ji)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qian)連,摩訶迦葉(she),摩訶迦旃(zhan)延,摩訶俱絺(chi)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喬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nou那 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shun),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che)磲(qu)、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ge),盛(cheng)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bi)跋(ba)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cuo)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回 向 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凈空法師開示
感激傷害你的人
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
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
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
感激遺棄你的人
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自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
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責你的人
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印經造像的十大功德利益
一、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也得轉輕。
二、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盜賊、刀兵、牢獄之災悉皆不受。
三、夙生怨對,咸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
四、夜叉鬼神,不能侵犯,毒蛇惡虎,不能侵犯。
五、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惡夢,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祿綿長。
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城愛戴,恭敬禮拜。
八、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為婦女者,報謝之日,捷轉男身。
九、永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資超越,福祿殊勝。
十、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所生之處
常得見佛聞法,直至三慧宏開,六通親證,速得成佛。
心 聲
大家來把佛法推廣,
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大家來把佛法弘揚,
永遠作為眾生的苦海慈航。
我們出版佛學書籍,
我們贈送佛法真理,
為的是人們的信仰歸宿。
為的是大眾的精神食糧。
盼望大家的支持與樂助,
願佛光帶給大家智慧與幸福!
迴向文
願此印書奉贈功德
迴向助印弟子眾等
宿今無量六親眷屬
法界無量罪苦眾生
同消煩惱果報業障
同得智慧福德和愛
同植無上菩提之因
同證妙圓正等正覺
推薦閱讀:
※西方極樂世界詳細介紹(三)--學佛網
※學佛的基礎
※學佛最易犯的一個錯誤 對照看下自己有沒有
※凈空法師:如何能夠做到至心信樂?--學佛網
※寂靜法師:佛菩薩名號的功德--學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