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礎學(11.佛學問答篇)

第十 佛學問答篇

 

問:梵網經中說:手過酒器就遭五百世無手的果報。為什麼密宗還要供護法酒?顯宗法師說,供護法酒是有罪過的。不知事實如何?

 

答:梵網經中說五百世無手的果報,是指『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也就是說給他人飲酒提供方便,而使他人顛倒迷亂,這樣就會有五百世無手的果報。

原文如下:《梵網經》卷下曰:『若佛子,故飲酒,而生酒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

從原文中我們看到是指自己身手過酒器而為他人飲酒提供方便者為五百世無手之果報。在任何一部佛經中都沒有講到供護法酒會五百世無手的果報。

佛陀制定這樣的一條戒律是不讓我們修學大乘佛法之人毒害他人,因酒對我們人來說是毒害慧命之毒藥,飲酒會有諸多過患,在《大智度論》中講飲酒有三十五過,在《阿含經》里講有六過,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云:『飲酒易犯其他諸罪,昔有優婆塞,以飲酒故,邪淫他婦,盜殺他雞,更妄言無作。以酒亂性故,一時五戒俱犯。』在《俱舍論》卷十四:『諸飲酒者,心多縱逸,不能守護諸餘律儀,故為護余,令離飲酒。』

以上這些經論都說明飲酒有諸多過患,而這裡是指自己飲酒或是給他人飲酒,或以諸多方便給他人飲酒者皆為罪過,將來會受到很重的惡報。

首先來說明護法和人對酒的覺受不同。密宗的護法分兩種:一種是世間護法,一種是出世間護法。世間護法者,是指那些天龍八部等神眾。而出世間護法者,是指那些佛菩薩為護佑行者而化現之護法,這一類的護法雖外顯護法相,但真實之境界為佛菩薩。

酒,在凡夫世人來看是穿腸之毒藥,顛倒之禍端,能令人迷失本性。但在那些世間護法來說,同樣見到的是酒,但在他們的境界中就不是酒。如:在阿修羅的境界中看到的酒卻是兵器。而在天神境界中則是瓊漿甘露。在那些出世間的護法來說酒是大甘露,而亦是法界凈相之顯現。

在修羅護法來說,你供他酒是供養了他戰勝一切的殊勝兵器,因此修羅護法會非常高興。既然在他面前不是令他顛倒的酒,又怎麼會產生以手過酒器與人飲酒的過失呢?在天神護法的境界來說,你供養他酒是供養了他最妙的甘露,天神飲用甘露不僅不會顛倒,而且還會產生極大的快樂,因此他們會非常喜悅。既然我們手過酒器供養護法酒,沒有造成毒害他人,令他人顛倒的事實,又怎麼會有過失呢?

再說,佛陀制定之酒戒是對我們人而言的,凡是對人造成傷害的皆為犯戒。而不同於人的鬼道、修羅道、天道則不再此戒中。又如以餓鬼心之境界視酒,則又為猛火;若以佛心視酒,則又為普度眾生之大甘露。

因此,六道的眾生對同一事物的認知是各有不同的,由各自業力的不同感遭之境也不同,就如上所舉之同一事物的酒的差別,就應該明白在我們人的境界中所認知的事物,在其它道眾生的境界中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所以佛陀在制定不飲酒的戒律時並沒有說供護法酒會遭五百世無手的果報。而是強調說明了,不自飲,不與他人飲,如經中說:「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這裡分明是說『與人飲酒』才會有五百世無手的果報。

總說,若是我們的供酒行為導致了他人顛倒和迷亂,則必定有過失。若沒有導致他人顛倒和迷亂則無有過失。

 

問:有顯宗法師說,不要學密宗觀想,觀想容易著魔。請問如何理解?

答:著不著魔與觀想是沒有關係的。密宗的觀想是為了對治凡夫庸俗不凈之心而建立的,凡夫內心中有無量的不凈想以及種種邪惡的境相,時時刻刻對境生心,而起無量的顛倒。因此,為對治其顛倒亂想之故,建立清凈之觀修,以便熏染其識,將諸顛倒轉為凈觀,令心安住於凈觀當中不起諸不凈之攀緣分別,如是則不造一切惡業也。

另外,觀佛菩薩本尊之聖像可獲得無邊功德,亦可滅除無邊罪業。因此密宗的觀想不僅不會令我們著魔而且還會令我們的心清凈下來,並消除我們無量的罪業。如:《觀佛三昧海經》卷九和卷十云:「若於佛之三十二相,專觀其中一相,能滅九十億那由他恆河沙微塵數劫之生死重罪;若觀其全身相好,須端坐正受,繫念佛身,莫念地、水、火、風等諸餘法,常念佛身,見十方三世諸佛悉在目前,可滅除無量劫之罪。」又,《觀無量壽經》中亦提倡以十六觀法修持觀想念佛,而且廣泛讚歎觀想之功德等等。阿闍世王的母親和父親都是修持十六觀法而往生極樂世界的。

如果說觀想容易著魔,這個觀點若是能成立起來的話,那就等同說世間所有的凡夫都是魔了。因為凡夫每天心裡觀想的東西更多,每天都在觀想名利金錢美色等等,緣諸所見之境,起種種執相。若說到觀想就會著魔,凡夫便都是已經著魔者了,這樣的荒唐之說實在是可笑至極了。

佛菩薩本尊之相好乃是由於經歷長久之積累功德而感之身相,因此每一相皆是圓滿功德之示現,若是能以虔敬心觀想之,則必獲佛菩薩本尊之聖德加持,又怎麼會著魔呢?

所以這樣的言說實在是在謗佛、謗法啊!

 

問:顯宗法師說金剛地獄是密宗編造出來束縛居士們的,在經典里就根本沒有金剛地獄之說。請問如何理解?

答:在經典里有說到金剛地獄,只不過那位顯宗法師不懂教義,比較寡聞而已。如:《鑽石金剛精經》云:「若謗阿黎,千劫無食睡,精學金剛乘,亦學金剛獄。」這裡就分明記載了金剛地獄之名。再者,佛陀所說的很多經續中都有說過金剛地獄。這位顯宗的出家師父自己沒有看過這些經典,卻非要說佛經沒有說過,這樣給居士們講法實在是有點可怕!雖然說金剛地獄和無間地獄不是一回事兒,但若方便說,也可以說金剛地獄其實就是大中之大的無間地獄。之所以叫金剛地獄是形容墮此地獄後時間年代非常的久遠,難以用人類的數量來譬喻。又,此地獄不會隨著這個世界的毀滅而滅,所以稱為金剛地獄。並不是說墮入這個地獄就決定性沒有出期了,但是年代久遠到無法計算,因此說這個地獄乃是大中之大的阿鼻地獄。墮入金剛地獄要受苦十億大劫,而一個大劫則是:兩百六十八億八千萬年。若是以十億乘以兩百六十八億八千萬年,請各位算算是多少年代?

 

問:那位法師說學佛就要學佛講的經典,不要學論,因為論不是佛講的。請問如何理解?

答:佛教的教法是以三藏著稱的,三藏即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藏百分之九十多是佛陀所講的,有一少部分是佛弟子講的。論藏是佛弟子為了進一步闡述佛陀的思想而造的論典,這些能收錄在大藏經里的論典都是那些菩薩、大成就者、祖師們造的,他們雖然不是釋迦牟尼佛,但他們也證得了聖者的境界,他們的論典都是如佛一樣的金剛語。

學習佛經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不能因為論典不是佛陀所講我們就不能學習,這樣的觀點可以說是非常荒謬的。如果我們對那些祖師大德們都不能信任的話,身為現在末法時期的人,我們就沒有必要學習佛法了。因為佛陀的經典也是後來的弟子們結集的,而且我們現在能聽聞到佛法也是那些祖師大德們傳承過來的,我們現在的人能聽聞到佛法,都是有賴於那些祖師大德們的傳承,而且我們現在對佛經的一點點了解,也離不開那些祖師大德的恩德。若祖師大德的論典不是可靠的,那也說明了他們傳承過來的佛法也不可靠了?若是按照那位顯宗師父的說法來執行的話,恐怕那位法師應該回家抱孩子去了,因為按照他的觀點實在找不出來學佛的必要。

   

問:什麼是五戒的開遮持犯因緣?犯戒和破戒是否有區分?

答:開,許可之意。遮,禁止之意。持,守持和遵守之意。犯,觸犯和失毀之意。

在佛教的戒律中雖然嚴格要求守持戒律,但是戒律的守持在某種情況下是有變通的,這種變通就是開許。戒律雖有開緣,但務必是要在不損害眾生、利益眾生的基礎上才能的,不能夾雜半點與破戒相應的發心。在小乘別解脫戒中不破戒的開緣,一般是指無相應破戒的發心,但因失誤而導致了破戒的結果出現,這種不為破戒。如,修行者蓋房子,自己失手將一塊磚頭從房子上仍下去,而打死了一個路人,這樣雖然是殺了人,但是屬於誤殺,而且也沒有殺的發心,因此這種就不屬於破戒了,這是小乘中所謂的開,但事實上小乘中是無有根本戒的開緣的。而大乘戒律中的開緣,則是為了利益眾生,行者安住於菩提心的境界中可以行開戒之方便,小乘中遮止的殺、盜、淫、妄、酒的五條根本重戒,在大乘中是可以有開緣的,那就是必須要行者安住在菩提心的境界中才能開戒。所以,大乘戒法本著慈悲願行,與活用戒法之精神,時有開許,稱為開遮持犯,為大乘戒之特徵。如安住凈戒律儀之菩薩,見盜賊欲殺害眾生,造無間業,不忍此惡賊死後受大苦,以慈愍心,斷彼性命,此即開殺戒。此中開緣在《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品中有所說明。

犯戒和破戒這兩個詞,若詳細分別是有差別的。犯戒,是指於戒律有所缺犯,這一般是指觸犯非根本戒的輕戒。破戒,則是指做了違犯根本戒的事情,破失了戒體,所以叫做破戒。

 

問:聞法的四想對於聞法到底有多重要?

答:聞法之四想乃是聞法能否獲得究竟利益之關鍵,若聞法人不具備此四想,雖在聞法現場,必不能獲得聞法的真實利益。故《華嚴經》云:『善男子,汝應於自己作病人想,於法作妙藥想,於善知識作名醫想,於精進修持作醫病想。』此為聞法四想。若聞法者不能起病人想,則必然不知自己何處顛倒,佛法對自己到底有什麼利益,就如病人不認為自己有病時,那他會去積極地看病嗎?聞法者不具備病人想,則求法之心就不會懇切,不懇切又如何能獲得佛法的加持呢?若不能對所聞法生起如病人遇妙藥的感覺,此聞法者又如何會如法地依教奉行?對講法者若不能起如藥王如佛想,聞法者怎麼能深信彼所講之法,就如一個病者對醫生沒有信心,又怎麼會按醫生的治療方案而治病呢?若雖聞法而不精進修持所聞法義,則雖聞法亦無有實意,如病人雖遇名醫,但不配合醫生療病,他的病又如何能好?所以聞法者具備了前三個條件後,還當起療病想,如是而發起精進則必獲聞法之實意。

 

問:在家居士能否吃蔥姜蒜?

答:雖然在居士的別解脫戒律中沒有要求戒除這些,但是這蔥蒜乃是五辛之物,是屬於魔王加持之物,因此修行人最好不食用!食用五辛之人讀經、念咒、念佛都不會獲得圓滿的功德,在食用五辛後,七天中念經、念佛、念咒沒有功德,所以這些五辛物是能障蔽修法功德的魔加持物。故《楞嚴經》云:『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

問題中所提及之『姜』不屬五辛之列,是可以吃的。

 

問:在家居士經常陪著僧眾出去做佛事,這樣如法嗎?

答:如法不如法關鍵是要看這些參與佛事的居士發心如何?若是他們本著救度眾生的悲心,而並沒有其它名聞利養的發心,那麼他們幫著出家人護持法會是如法而且有功德的。若其發心是相反的,他們跟著出家人去做佛事只是為了名聞利養,則其所作必然是不如法的,而且罪過很大。

 

問:在家人入住新居,一般都要請師父們灑凈,請問這樣灑凈有什麼作用?

答:灑凈可以使修行人所在之處遠離魔障,成為清凈結界,使道場得以凈化。但行此法時,須結印契,並持誦真言以加持香水,依法修持儀軌,如是所作則能起到凈化道場的作用。但若非如理如法地行持,則灑凈的行為等同虛設。如《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雲︰『時彼仙人有神通力,隨其所樂皆得成就。即持金瓶盛滿中水,詣余好處洒水為界,告王子曰︰汝等可於此地安止。時諸王子奉仙人教已,即築城壁止住其內。彼仙人洒水為界,因此立名為劫比羅城。』

在密宗中,修法以前,必當洒水以清凈道場及供具。其後此法逐漸盛行,顯宗的灑凈也是由此而出現的,遂後就產生了種種灑凈儀式。一般是誦《軍荼利明王咒》加持香水,而以柳枝順逆攪水使清,次灑香水於壇上之供具或道場內。至於柳枝攪動之方式,依流派而有差異。

又,此處之『香水』,是指含有白檀、沈香、龍腦等某種香的凈水。此凈水所含之香,依本尊、修法之不同而有異。

 

問:專修凈土宗念佛的修行者,可不可以一邊念佛,一邊搖著轉經輪?

答:完全可以。因為轉動經輪具足很大的功德,若是一邊念佛一邊轉動經輪,如此則可以說是福慧雙修啊!《大水風輪續》云:『瑜伽士修持七年的功德,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於大一劫當中精進修習六波羅密,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於一大劫中聽聞三藏四續的功德,不如轉動一次經輪的功德。』 轉動經輪所獲得的功德實在是難以思議,若轉動一周者,即等同於念誦《大藏經》一遍;轉動兩周者,等同於念誦所有佛經;轉動三周者,可消除自身、口、意所有罪障;轉動十周者,可消除如須彌山王般罪障;轉動一百周者,功德與閻羅王同;轉動一千周者,自他皆能證得法身;轉動一萬周者,可令自他一切眾生解脫;轉動十萬周者,可速至觀世音菩薩海會聖眾處;轉動百萬周者,可令六道輪迴海中一切眾生悉得安樂;轉動千萬周者,可令六道輪迴眾生皆得拔出苦海;轉動億周者,功德等同於觀世音菩薩。我等導師釋迦佛牟尼佛說:『承此經輪威力故,一切善神護持、救護、解脫一切非時橫死及痛苦,於子、財、享用、衣食、奴僕等無人能比。若言身語之善行無有超過此經輪力大者。』既然轉動經輪有如是廣大之功德,我等修行者又何必生這麼多分別心呢?

 

問:學佛的人在屠夫家吃飯,雙方會有什麼罪業?屠夫的父母若是學佛者,那麼能不能享用屠夫子女的供養?

答:一般守持清凈戒律的行者是不會在造重惡業者的家中用飯的,尤其是殺業重的屠夫和妓女等。雖然在彼等家中用飯沒有破失戒體,但是亦會為彼等惡業習氣所障礙,若經常如是則在修行中會產生諸多違緣。彼等造殺業自然要感召殺之惡報。

屠夫之父母雖然可以享用子女的供養,但是作為學佛的父母當盡量地為子女行種種善行,修持種種功德為子女迴向。子女孝敬父母是有功德的,但是彼等亦會依殺生而感惡果。所以孝敬父母和殺業的果報並存。

 

問:念佛用哪種念珠比較得利?

答:因為修法不同所以所用念珠也不同,修行念佛法門的人用紅珊瑚、紅玉髓、紅瑪瑙等紅色的念珠最為相應。因阿彌陀佛在五方佛中位屬西方,是以紅色代表五智中之妙觀察智,屬於蓮華部中之主尊,其法亦可歸為懷業,故而用紅色念珠比較好。

 

問:用念珠供佛了,最後自己還能用嗎?

答:若是你已經發心供佛之物,日後自己又擅自取用,這是屬於盜佛物,這已經在五戒篇中講得很詳細了。

 

問:供佛的水為什麼要在下午撤下來?還有撤下來後如何處理?

答:我們修行佛法的人要上供下施,供佛以後的東西要布施給眾生,讓那些三惡道的眾生和三寶結緣,所以要將供佛之後的飲食施食給鬼道和地獄的眾生。另外,供佛要供新鮮的,所以我們不能把已經上過供的飲食一直供著,第二天要換新鮮的飲食來供才行。

 

問:在家居士能不能在家裡施食呢?

答:可以。但是施食時必須要如理如法地按照儀軌進行,儀軌中所要求之一切觀行都要做到,否則不是很好。

 

問:在念佛、念經、念咒、打坐時心中老是有妄想,如何對治這些妄想?

答:在修法中欲對治妄想,首先要從自己對佛法的信心著手。有的修行者各種方法都用盡了,但是都不能對治妄想,其原因是自己對佛法根本不具足真實的信心,因此縱然費儘力氣去修法也不得力。若對佛法沒有具足基礎的信心,則再簡單的修法也都難以相應;若是已經具足信心,則當觀察自己打坐的方法是否正確。一般漢地的居士都是不懂得如何打坐禪修的,他們在修法時不注重調心之關鍵,這樣肯定是不能調伏妄想了。正確的修行方法是獲得禪定的關鍵;若信心具足、方法得當,還不能獲得清凈,則原因有兩種:一業障湧現,二非人干擾。若為業障湧現則應當修懺悔法,消除這些障礙禪定的業障。若為非人干擾則當修忿怒本尊以及超度和供護法等法,遣除如是違緣。

另外,欲令心清凈而得禪定,在念佛、念經、念咒時當令自心專註於所緣之境,縱然有掉散、昏沉等出現,亦只需令心專註所緣境即可。昏沉時,心念向上觀想所修之本尊。掉散時,使心念向下行觀。

 

問:在家人能證悟空性嗎?

答:能不能證悟空性,並沒有一定的身份差別,而是修行者能不能獲得證悟的契機和因緣。只要肯精進參悟修行,在家出家都能證悟空性,但是若不如法修行,證悟空性便成了妄想。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眾生皆有佛性,只看能不能背迷合覺,參悟本源自性。能悟自性則縱然是下根凡夫亦能成佛,反之則縱是世間智者亦不能成道。

 

問:如何能更好地生起世俗菩提心來?

答:欲想生起世俗菩提心來,當具足兩種條件。一、鞏固的正信,二、無誤地了解眾生和自己的關係。

若沒有對佛法生起真正的正信,則無論怎麼做都難以生起世俗菩提心來,因信為一切法門之基,若不具足則一切修法無從談起;若具足了基礎的正信,則當著重了知眾生和自己的關係。世俗菩提心的生起關鍵,是在於知道眾生在無始劫的輪迴中,都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如果行者不能將這個關鍵悟通,那麼對眾生就不能生起真正的世俗菩提心來。而這個生起世俗菩提心的關鍵,是建立在對因果緣起等法的深信不疑上的,故了悟因果緣起乃是了悟眾生皆是父母的根本。一個不深信因果輪迴的人,自然不會相信有無始劫的輪迴,也不會相信在無始劫中六道眾生做過自己父母。越是深信因果緣起的人,他必然能了知在無始劫中,眾生都做過自己的六親眷屬,因此才能生起報恩的心來,而行饒益眾生的行為。

所以,世俗菩提心的建立,必然離不開對佛法的深信和對緣起法的了悟。

 

問:在寺院里護法的居士,能否將大雄寶殿里的供果擅自給其他居士?若這樣做了,接受者和給予者有什麼樣的罪過?

答:在寺院里護法的居士是沒有權利將大雄寶殿的供果擅自給他人的,這樣做是觸犯盜佛物的戒。而接受者在不知道對方是擅自作為的情況下,雖然接受了他給的供果,但並沒有過失。若是清楚地知道對方沒有這個權利,而自己卻安然接受,則亦有同樣的過失。但如果是寺院的出家僧眾通過羯摩後,賦予了這個護法居士支配供果的權利,那麼這個居士就沒有過失。

 

問:有居士活著時喜歡誦《無量壽經》,他死後家人就將《無量壽經》一起葬在棺材裡,這樣做是否如法?

答:這樣做是有毀壞經典和觸犯三皈依戒的罪過的。三皈依戒的三條做持戒中就明文規定,皈依法後,凡一切經文法寶都是皈依弟子恭敬供養之處,哪怕是經書中的一張紙亦然。若是為了亡者生前的愛好就將經文同棺而葬的話,那麼一個學佛的人自然也很喜歡佛像,為什麼不敢把佛像葬入棺中呢?

 

問:很多居士將經文請到家中,卻是束之高閣而不閱讀,這樣做是否如法?

答:我們恭請法寶回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聞思其中的法要。若是見到寺院結緣經書法寶,以貪心請回家中而不看的話是有罪過的。因為寺院流通經書法寶的目的,是要令有緣者通過讀誦經輪獲得佛法真實利益,而我們卻以貪心請回然後就束之高閣,則樣的做法導致法寶不能流通利益眾生,當然有很大的過失了。

 

問:皈依三寶的弟子可不可以去看命算卦?

答:雖然找占卜者問吉凶並沒有完全觸犯三皈依戒,但若占卜者是搞牛鬼蛇神的大仙巫婆神漢等,則已經觸犯三皈依戒。

在我們佛門中也有很多佔卜之類的方法,若佛弟子有重要的事情需要抉擇,大可以通過佛法來問卜,不必去求助那些算卦者。

 

問:有居士認為在寺院做超度法會前,若是夢到自己亡故的親人,就證明這個親人需要超度。若沒有夢到就不需要超度,關於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答: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親人需要不要超度不是通過凡夫夢到夢不到來觀察的,要想知道已亡故的親人需不需要超度,當通過大成就者觀察,或者是通過佛教中的各種占卜法來觀察才行。雖然凡夫的夢境有一部分是有一些預示的,但是也不能依此作為觀察需不需要超度的標準。

 

問:新受菩薩戒的佛子,若走在或者坐在老菩薩戒的佛子前面,這樣犯戒嗎?

答:若是這位新戒菩薩是以我慢心,不敬持菩薩戒多年的佛子,則此人已經觸犯了菩薩皆的輕戒。(註:優婆塞菩薩戒和梵網經菩薩戒都有尊重耆德長老的這條戒,但所處位置和戒相文字有差別而已。)

 

問:在家人能給他人講法嗎?什麼樣的人有講法的資格?

答:講法並不局限在家出家,而是要看這個修行者有沒有講法的傳承和資格。一個合格的講法者,無論出家在家,第一條件就是自己必須通達佛法,還要經過成就者印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若通過印證,獲得了成就者的嘉許,則可以給他人講法。還有就是自己必須要有所講之法的傳承。

目前在漢地,無論在家出家都不注重這些,誰想講法或寫書都可以,所以目前在漢地的講法者中,真正有講法資格的人並不多。一般人認為出家人讀過佛學院就是法師了,就可以講法了,這都是錯誤的認識。讀過佛學院也不見得就具足了能夠講法的智慧,也不見得他就通達了佛法,因此有沒有講法資格是要通過有修證的成就者來印證的。

 

問:現在有很多寺院在做超度佛事的時候,燒往生咒的咒文,這樣做如法嗎?

答:佛教的超度法中雖有燒咒輪的開許,但並沒有任何經論中說可以燒往生咒超度亡靈,這樣的做法沒有教證依據,是不如法的行為,而且罪過極重。焚燒經咒不僅有毀壞經咒的罪過,而且還觸犯了三皈依戒。

 

問:密宗有見解脫佛像,所見之人都能解脫,那麼殺人犯、惡人、畜生見到可以解脫嗎?

答:可以。很多見解脫佛像的殊勝功德在經論中都有說明,這一點我們無需懷疑。而且此生能見到這樣殊勝的見解脫佛像,也是這些見到的眾生因緣成熟了,所以才能有此福報。見解脫佛像的出現,也可以說是佛陀等應眾生之因緣,而起大悲方便做的殊勝示現。凡能見到者,都是有因緣被見解脫像度化的有緣人。

 

問:為亡者助念送往生,什麼辦法最好最得力?

答:若有親人朋友將命終時,最好能請一位有修證的成就者,為彼人做臨終開示和中陰引導。若找不到具足成就的修行者,可以找那些戒行清凈,通達教法的出家師父為亡者教授佛法,傳授三皈五戒,斷氣後做如法的中陰引導。若實在是不具備上面的條件,則尋覓一位持戒清凈的在家居士,為亡者作臨終開示,令彼臨終之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生起希求之心,而後教彼發心懺悔往昔罪業,教其念佛功德乃至名號,發願求生彼國。命終後當依《中有救度解倒懸》的次第引導亡者,其他人可以為彼念佛。但參與助念之人必須要戒律清凈,否則必會為亡者往生帶來違緣。

另外,亡者所在之房間中不得有蔥蒜等五辛之物,還有在房間中不得放皮毛之物。在亡者未斷氣時,就應當將亡者的身體擺成吉祥卧(頭朝北、面向西、側身而卧)。

 

問:佛堂中可否供佛塔?

答:嚴格來說一個如法的佛堂是必須要有佛塔的。佛陀身口意的所依處即是佛像(身之所依)、經書(口所依)、佛塔(意之所依),所以若一個佛堂沒有供佛塔,則缺少了佛之意所依,如此則不為圓滿。

 

問:西方極樂世界既然是平等的,那為什麼還分四土?

答:有四土的差別,並不是說極樂世界不平等而導致的。之所以有四土的差別,這皆是往生彼國的眾生自證的境界差別而導致的。沒有證得果位的凡夫往生極樂世界後,由於他自己的境界不夠的緣故,只能在凡聖同居土。而二乘以及等覺以下的聖人在方便有餘土。等覺等大菩薩則在實報莊嚴土。唯究竟圓滿佛道之佛陀在常寂光土。四土的差別是因為各自境界不同而相應現起的,所以非是不平等的體現。

 

問:作為居士要如何來護持道場呢?

答:護持道場當盡心儘力地護持,在道場中要嚴守戒律,如法取捨因果。真正的護持道場不僅要為道場做事,而且還要在道場中處處表現得如理如法,這樣才是真正地護持道場。

 

問:想供養三寶,但經濟條件不允許,如何做才能是更好的供養呢?

答:供養三寶有上中下三種差別。上等供養者,乃是以自己實際修持佛法證悟佛法的境界作為供養的。中等供養,是以自己身口意承侍三寶,為三寶做種種事而做供養。下等供養,是眾所周知的金錢供養。若是不具備金錢供養,我們可以通過身口意承侍三寶行中等供養,亦或者以修證佛法而行上等供養。

 

問:諸佛成就佛果,為什麼還要有一個國土呢?難道佛還需要一個國嗎?

答:佛國的現前並非是諸佛自己需要有一個國土,諸佛之佛國乃是諸佛悲願和果地功德而現起的,可以說是為了度眾生而需要有一個佛國。佛國的種種莊嚴,一方面是表佛殊勝,一方面是為了利益眾生,令眾生生起求生之心,故諸佛顯現佛國種種差別亦是為利生而現起的。

 

問:吃寺院的飯,若不給錢的話,有無罪過?

答:若是自己實在是沒有錢,不給也沒有過失。但若是自己有錢,為佔便宜而吃飯不給錢,則有罪過。

 

問:華藏世界與極樂世界是一還是二呢?

答:此問題當從兩個角度來回答。若依勝義諦的角度來說,一切萬法莫不空寂,莫不一體,生佛等亦無有差別。但若從名言世俗諦而言,二佛世界體雖為一,但所對眾生之機緣不同,名言相中還是有差別,故是為二。

 

問:《華嚴經》中云:『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那麼無情眾生如何成就佛果?

答:事實上無情眾生的安立,並非是宇宙中真有無情眾生產生過,它的現起乃是有情眾生在顛倒後,將本覺光明妙用迷為外境,而形成了一種虛幻假法。所以,無情本無生,何說成不成?有情若成就,無情自解脫!

 

問:如果說成就圓滿大覺,需示現八相的話,那麼密宗的即身成就圓滿佛果,為什麼沒有現八相呢?

答:示現八相成就圓滿大覺,並非是成佛必須的。現八相成道乃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現此八相。關於這一點請參閱《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密宗行者即身成就後並沒有現八相,乃是因為此國非是他現教主形象的國土,若是自己有緣現教主相的國土,亦必然會現八相而顯現教主之相。如《法華經》中龍女由供養龍珠而剎那得道,但並沒有馬上現成佛之三十二相,最後往南方世界現教主相而坐道場廣轉法輪。

 

問:無明本是釋迦身,坐卧不知原是道。這句偈頌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在說無明和菩提自性本來不二,菩提自性者即是諸佛自性。無明本來是不離自性而有,非為自性之外別有無明,但無明本是自性妙用,凡夫眾生顛倒不覺自性,因而稱為無明,故說『無明本是釋迦身。』

坐卧不知原是道,此是說明修道不離日常生活中,不離行住坐卧。因眾生一切日用施為皆是自性妙用的作用,若離此覺性妙用則身體只是一對死物,故行者若能在行住坐卧中體察自性,安住自性本覺之中,則不離坐卧即是道之本體。

 

問: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假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此句何解?

答:此句乃是在開悟見性後的保任境界。

[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是行者在明心見性後,了知佛性本自圓成,非從外來,非由修得。故而行者亦覺了一切心念妄想亦只是覺性妙用,心念起時只需不迷本性而安住自體,不隨之流轉即可,當以無修無作而行任運之道,即為無上修持,故說『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前句乃是指心念的起落不過是自性妙用而已,後句是指在起落中不迷自性而安住。

[假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此句乃承上句所表之境界而起之妙用。即是真正能現量安住自性之人,具足無邊智慧禪定,由是可引發神通妙用,能降伏一切諸魔,令彼等皆歸於正道之中。

 

問:在家人早上做早課,床上有小孩子,還可否繼續誦經拜佛?

答:在家人作功課時,若做功課所在之處有人睡覺未起,念經當不得出聲,拜佛無礙。

 

問:信願持名念佛是成佛的因,但是末法時期想成就的眾生,以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四種方法哪種最合適?

答:其實四種方法的合適與否,並不在於其方法本身,而是在於你自己掌握了哪種方法,對哪種方法有信心。有人說末法時期只有持名念佛能得生極樂世界,這樣的說法也不盡其然。這是要觀待眾生之因緣的,不能單一從這些念佛的方法上說事。有的人適合以觀入道,那麼觀想念佛的方法就比較適合他。有的人適合以止息入道,那麼他就適合以持名和觀像而修持。有的人已經明悟佛性,那麼他就適合修持實相念佛。

 

問:學習凈土宗念佛法門的人,是否能持大悲咒和六字大明咒,這是否是夾雜?

答:夾雜與否主要是看你的行願是否老是變來變去,若你持大悲咒等是發願迴向往生極樂世界的,而且並沒有影響自己念佛主修之法,那麼就不算是夾雜。若是你持咒影響了你主修的念佛之法,這樣就是夾雜。或者你一會兒修凈土,一會兒又要修禪宗、密宗等,老是將自己的修法換來換去,這樣也是夾雜。主修的法選定一個法門之後就不要老是換來換去,雖然偶爾修一些其它的法作為輔助,但並沒有干擾自己之主修,則不為夾雜。

 

問:修行人持戒、誦經怎樣與本性相應?

答:若欲與本性相應,則先當覺悟真心本性,覺悟自性後,無論任何時候皆當任運而安住即可。

 

問:什麼是究竟法,什麼是方便法?

答:明心見性即身成就之法為究竟法,方便引導次第而行之法為方便法。

 

問:什麼是功德,什麼是福德,福德是否可以轉為功德?

答:凡與出世間無為法相應所行的一切皆為功德,而與世間善心相應所行的一切皆為福德。若欲將福德轉為功德,則必須要念念間將一切福德迴向無上菩提,則即可將世間福德轉為菩提道清凈功德。

 

問:破根本戒之人能往生極樂世界嗎?若不能,請問如何補救呢?

答:破根本戒者,若在一生中都沒有發起真誠懇切之心,臨終時亦沒有懺悔自己所犯的一切罪業,是絕對不可以往生的。

凈土宗之往生有三輩九品。上三品是:能發廣大菩提心弘揚佛法,而且能得念佛三昧者,可以獲得上三品的往生;中三品是:嚴謹守持戒律,且能精進念佛者,可以獲得中三品之往生;下三品是:罪業深重或者破失戒律者,在臨命終時,因緣成熟得遇大善知識開導教化,曉了人生苦空無常的道理,對自己所犯之罪業亦能真實認知,並且能發起真誠懇切之心懺悔自己所犯的一切罪業,如此再一心繫念彌陀聖號,即可獲得下三品之往生;

行者當知,破戒者臨命終時能值遇大善知識提攜教導,亦是夙世善根因緣成熟之故。若是非夙世善根深厚之人,則不能在臨命終時值遇大善知識,亦不可能在臨終之時頭腦清醒而發起懺悔之心,稱念彌陀之聖號。故說:『破根本戒者,若從來無有發心懺悔自己的罪業,是絕對不可以獲得往生的。』

雖然說凈土宗有帶業往生的說法,諸位同修當知:所謂帶業者,是指在未學佛前造的一切罪業,雖然沒有懺悔清凈,但是仗彌陀之願力和自己之念力相應,亦可以獲得往生。而不是指學佛以後所造的破戒等惡業,不經懺悔就能往生的。故古德云:『只帶舊業不帶新殃。』在前面愚僧已經說過,破戒人若想獲得往生,必須要將自己的一切罪業懺悔清凈,才可以獲得往生。

又,欲懺悔者,當先識知自己所犯之罪相。若連自己破沒破戒都不清楚的話,又如何能發起懺悔心來呢?『知錯』是懺悔的先決條件,如今之學佛者,大部分都執著一句佛號念到底,認為學習戒律都是夾雜。於是乎,這些所謂的學佛者,經常造作破戒之罪業而不恐懼,因其未有學習過戒律,所以不知什麼是破戒,什麼是守戒。例如:說僧過惡之罪,幾乎每個居士都會觸犯此種罪業。若修行者一旦造下了『說僧過惡』這種口業重罪,若沒有發起四對治力而猛烈地懺悔,則必定不可以往生的。如《無量壽經》云:『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學佛者若造了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重罪若沒有懺悔清凈,阿彌陀佛是不會來接引的。說僧過惡所造之罪業要比五逆罪都嚴重得多。如經中記載:『一次大梵天王問佛,世尊,若有人說僧過惡,其罪如何?佛言,大梵,出佛身血,其罪如何?大梵天王言,世尊,此罪極重乃屬五逆之罪。佛言,大梵,若有人說僧過惡,其罪勝過出三世諸佛之身血。』諸位同修試想一下,出一佛之身血已經是五逆重罪了,若謗僧、說僧過惡者,相當於無數個五逆重罪。犯一個五逆重罪就已經不可以往生了,更何況犯無數個呢?所以說:『犯說僧過惡之罪,若沒有發至誠懇切心懺悔,縱然念再多的佛號,也是不可以往生的。』又如《贊僧功德經疏:『世尊親自以梵音,金口弘宣誠不妄。寧以利刀割其舌,或以捻杵碎其身,不應一念嗔恚心,謗毀如來凈僧眾。寧以吞大熱鐵丸,寧便口中出猛焰,不應戲論以一言,毀罵出家清凈眾。寧以利刀自屠割,殘害支節毀肌膚,不應戲笑調凡愚,何咒打罵苾芻眾。寧以自手挑兩目,寧於多劫受生盲,其於習行離欲人,不應惡眼而瞻視。寧毀精舍及制多,寧焚七寶舍利塔,勿於僧中出惡言,誹謗如來清凈眾。毀塔之人自墮落,經無量劫受諸苦。好說眾僧短長者,自墮亦引無量眾,是故智者善思量,勿於僧中起輕慢。善自防護口業非,莫談此持彼犯戒。若一惡言毀沙門,當墮泥犁受極苦,從地獄出得人身,即招聾盲瘖啞報。世間多有愚劣人,談說僧尼諸過惡,因茲墮落惡道中,永劫沉淪沒苦海。大悲世尊禮大眾,尊敬和合大德僧,諸佛尚自致殷勤,何況凡夫輕慢眾。』這段經文已經把『說僧過惡』的罪相講得非常清楚了。希望諸位同修於僧眾名下莫造惡業。經中又云:『破禁比丘雖無戒,初心出家功德勝,百千萬億白衣人,功德縱多不及彼。出家弟子能堪任,繼嗣如來末代法,萬德無量在俗人,不能須臾弘聖教。最下犯禁破戒僧,供養由獲萬億報,是故世尊贊勝因,天上人中受尊貴,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眾。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成亦毀佛,緣茲身口意業支,永斷世間人天種。』這是說:哪怕是破戒僧,也具足了無量無邊的功德,在家人亦不得說其過失。

若破失了根本重戒,事後很快能認識到了罪過的嚴重性,然後發起了真誠懇切之心,精勤地修學懺悔法,一直到懺罪驗相(即於境界中見到種種瑞相,或者在修懺悔期間,有很殊勝奇特的夢境出現,這都屬於懺罪之驗相。)出現,若罪業懺悔清凈後,應精勤念佛,這樣還是可以獲得往生之成就。

至於破戒後如何補救?其實只有修懺悔才能補救,除此之外再別無他法了。

修懺悔的方法有很多。如:誦《楞嚴經》《普賢行願品》《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等經典。也可以念修某些咒語懺悔破戒之罪,如,金剛薩埵心咒、百字明咒、楞嚴咒、往生咒、准提咒等咒語。或拜三十五懺,也可以將破戒重罪懺悔清凈。在諸多懺悔法中,有兩種懺悔法最為殊勝:一者發起殊勝菩提心,二者證悟空性。當菩提心剎那生起之時,一切罪業皆可消除。一剎那證悟空性時,一切罪業也隨之摧毀。總之不管修學哪種懺悔法,都必須要具足四種對治力(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返還對治力、現行對治力),方能將罪業完全清凈。

下面略講一下四對治力。(一)所依對治力:即是行者修懺悔所依之本尊形象,以及所依之經書等;(二)厭患對治力:即是修懺悔者,必須要認知自己所造之罪,並且對自己所造罪業發起了追悔莫及之心,也就是說要具足悔過之心;(三)返還對治力:即是發起不再造這樣罪業之心,修懺悔若無有這樣的發心,則罪業不能清凈;(四)現行對治力:即是實修懺悔法的實際行動。修懺悔法時,必須要專心致志,不能東張西望地修法,也不可以一邊說話一邊念咒。若這樣散漫地修懺悔法,縱然經歷無數阿僧祗劫也不能將罪業徹底摧毀。

另外,若欲懺悔罪業,還有一種很快很殊勝的懺悔法,這個方法就是:發起懺悔心而造佛像。按照佛陀所說,若能如理如法地造一尊佛像,這樣便可以很快清除一切罪業,諸如破金剛、大、小三乘共戒、或五逆十惡等一切重罪,皆可消除。

另外,造破戒罪若是時間很久都沒有懺悔,則以後想懺悔都非常地困難,因此若有觸犯戒法當馬上修懺悔法,不可拖延。

 

問:我在齋日守持齋戒,結果沒有持住,請問後補可不可以?

答:若是無有受過八關齋戒,自己也無有在佛前自受,則不屬於破齋戒,無有罪過。若自己已受菩薩戒,或者在齋日時在佛前自受八戒,而後若無有守住戒法,則屬於破戒。如此則有破齋戒之罪過,當精勤修懺悔法。經中記載:在過去九十一劫時,有一居士破失八戒,一直未有懺悔,命終墮落到了地獄,世尊說:此破齋戒人,只有到了彌勒菩薩成佛之時才能從地獄出來。所以破齋戒者當修懺悔,後補雖然有持戒之功德,但是不可以免除破戒之罪的,故應當修學懺悔法而做補救。

 

問:聽您說『吃自己供給佛的水果,是觸犯了支分盜戒。』請問如何懺悔呢?後來把錢補上行不行?

答:我在五戒中已經講過,供佛的食物最好是以菩提心布施出去給其它眾生,這樣符合上供下施的意趣。但若普通的佛子,以恭敬心為求加持故而將撤下來的供品食用,則不犯盜戒。但若以貪口欲之心食用,則是犯盜的支分罪。若是灌過密宗頂的佛弟子以及菩薩戒弟子,則當發菩提心,將供品念咒加持後,施與其它非人眾生。

若是受持五戒的佛弟子以貪吃之發心攝持,而食用自己供佛之食物,則即觸犯了盜的支分罪。若觸犯了支分罪而不懂得懺悔,將來必會因此罪業墮落惡道。因自己發心供佛的物品,從自己發心供佛的那一剎那起,這些水果物品已經成為了佛物,非是自己的東西了。所以若是供完佛後,自己以貪吃之發心私自取用就是觸犯了盜戒的支分罪。

再者,供品被供到佛前之時就成為了佛物,既然成了佛之物品就有護法神來守護,若自己因貪嘴私自享用供品,此時就會令護法神不歡喜。佛雖然沒有執著心,也不會不歡喜,但是護法有守護佛物的職責,所以會令護法不喜。

那麼犯了這樣的過失如何懺悔呢?其實愚僧在前面已經講過懺悔的方法了,用前面所說的各種方法都可以懺悔的。

 

問:家中不信佛的成員,在到了節日的時候都要宰殺雞鴨等來慶祝。如果我們勸導無用,而且也阻止不了他們的殺生行為。而此時強行去阻止就會發生家庭矛盾,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理?是由他們去呢,還是強行拿這些生命去放呢?

答:世間之人愚昧無知,每逢過年過節皆要宰殺生靈以做慶賀。孰不知這樣已經造下了極重的殺業,將來定會遭受很可怕的果報。有些居士家裡的人不信佛,在過年過節時仍然會殺生。若遇到了這樣的事情,做為居士首先應該要耐心地勸導他們,若是勸導無效,也不要太過強行阻止。若覺得強行阻止也不會發生很大的矛盾,而且自己也真有能力阻止得了,那麼也可以去強行阻止。如果自己沒有能力阻止,還要硬去阻止,這樣就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煩惱。所以沒有能力阻止家人殺生,或者雖能阻止,但會發生很大的家庭矛盾,若是這樣的話,就不應該去強行阻止了。應該發心給這些眾生念經念咒念佛號等,而且自己以後還要悄悄地多放生,為那些被自己家人宰殺的眾生迴向,以多放生而來彌補家人所犯的過失。

 

問:信佛的未婚居士,如果選擇了不信佛的人做伴侶是否會影響自己的修行?是否應該放棄。

答:未婚的男女居士選擇自己的終身伴侶,最好要選擇同是修行的人,這樣修行就會違緣少一些。若自己已經選擇了不學佛的人做終身伴侶,也不必要去放棄,你可以慢慢將他(她)度入佛門,不過這需要耐心和時間。

若對方是信仰外道教法的,那就應該放棄。受了三皈就不可以和外道同住同修。

 

問:在家居士供的佛像很多年不供了(因為有障礙)送回寺院可不可以?

答:完全可以的。現在很多居士的家人都不信佛,有的因為供佛而產生煩惱。行者當知,修學佛法不在外表而是在內心,若我們內心中對佛菩薩有很大的信念,就是沒有在家裡供佛也是很好的佛子。若是自己家裡雖能供佛,但是對佛菩薩沒有很堅固的信心,這樣也不是一個合格的佛子。所以學佛的人要注重內在的修持。

若是家人不同意在家裡供佛,我們可以不供佛像。在每天作功課時,只要發真誠心觀想供養就可以了。若想拜佛時,也可以通過觀想而拜佛,所以供不供佛像這要取決於自己的條件允許不允許了。

若已經在家中供佛了,後來家人煩惱而不能繼續供下去,則應當將佛像送到寺院里,讓僧眾將佛像結緣給有緣的同修道友皆可。

 

問:在家居士帶的護身符在晚上忘記了摘掉,若帶著護身符行夫妻淫慾之事,是否有罪過?

答:在家居士若是帶著護身符與妻子或是丈夫行淫慾,這樣是屬於觸犯邪淫罪的支分罪。不僅是護身符,若是夫妻在有經書、佛像、加持物等處行淫慾,為觸犯邪淫之支分罪。這在《俱舍論釋》里有明確的教證。

 

問:在家裡擦佛像時,不小心把佛像碰掉地下打碎了,這樣是否有罪過呢?若有如何懺悔?

答:在無意中把佛像打碎了,這樣是一種小的過失,並沒有很大的罪過,因為是無意的,而非是有意為之。只要生起自責之懺悔心就可以消除這個罪業了。若是故意打碎開過光的佛像,則罪過無量無邊。已經觸犯了三皈依戒。

 

問:受了在家菩薩戒的居士,有時忘掉了半月誦戒,怎麼辦?

答:在家菩薩戒居士必須要每半月誦一次戒,若忘記了誦戒是有過失的,當念修懺悔法。

在菩薩戒中明確規定,凡已受菩薩戒之佛弟子,必須要隔半月誦一次戒本,佛陀的目的是讓受戒者在每半月中,以戒律檢討對照一下自己是否於戒行有所虧損,另外也是為了令受戒者熟悉一下自己所守的戒律,這樣能幫助行者守護戒行。

 

問:現在有些居士有『大仙』附體,會給人看病和算命,我們學佛之人是否應該相信?

答:被鬼神附體的現象古今皆有,而且被附體者也會因此有一些小小的功能,諸如看病、算命之類的功能。這些雖然是真實存在的事情,但是我們學佛之人不得去崇拜它們,若是學佛的人去皈依這些鬼神等類的眾生,就直接觸犯了皈依戒。

對於這些鬼神附體的現象,佛教雖然承認它們(鬼神等類)的存在,但是學佛之人不可以去依附歸投它們。

現在有很多居士在家裡供大仙的牌位,這樣已經把皈依戒完全破掉了。皈依佛後就不可以再去皈依天魔、外道、鬼神等類,亦不可以供奉外道鬼神之像。因此已經皈依三寶的人,在家裡供養大仙的牌位等,是為破失三皈戒體。

 

問:佛像和大仙牌位供在一個佛堂里行不行?這樣是否使大仙也皈依了?

答:身為居士本來就不可以供養這些所謂的『大仙』之類的鬼神,更何況把這些鬼神之類的『大仙』和佛供在一起。把佛和『大仙』供在一起有很大罪過,而且也會受到護法神的懲罰。不僅破失三皈依戒,而且還有輕慢佛的罪過。

再者,若是清凈持戒的居士最好都不要去供養『大仙』的地方,若是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去了,最好要念三皈依懺悔。

 

問:念佛、念咒坐在地上念可不可以?是否必須要上香?

答:坐在地上念經念咒是可以的。佛陀在世時諸弟子皆是在荒山野外,也沒有床座,都是坐在地上進行禪修的。若是有條件上香的話,當然是上香供佛後再念經念咒,這樣是非常好的。若是在沒有條件上香供佛之處,可以通過觀想來做供養,然後就可以念經念咒了。

 

問:受了在家菩薩戒以後,可不可以做魚肉等菜?可不可以去買魚和肉等?在家居士皈依好幾個法師獲得了好幾個法名,可不可以任意選法名用?

答:在家人雖然入了佛門,但是身為一個未有遠離俗世的人來說,買菜做飯等是在所難免的。在戒律中是允許菩薩戒居士給家人買肉的,買肉是不犯菩薩戒的。至於買魚,若買死魚是可以的,若是活魚則不可以。對於法名的問題,是可以任意選擇的。

 

問:念《地藏經》可不可以在家裡念?若可以的話,在半夜子時可不可以?

答:佛陀的經典除了《瑜伽焰口》和蒙山外,至於其它的經典,只要具足恭敬心就可以在任何時候念的。《地藏經》在家裡念是完全可以的。若是不具足恭敬心,在什麼時候念功德都不是很大。

 

問:在家居士能否給齋主做佛事?能不能給人皈依?

答:具足給他人皈依權利的人,必須是出傢具戒僧眾,居士沒有入於僧數,故不能給人皈依。就是出家人給他人皈依,也須要具足一定的資格,不是每個出家人都能給他人皈依的。一個出家人若不通達戒律,則不可以給他人皈依,不能作為他人之皈依處。出家人都尚且如此,更何況在家人呢?

出家人給他人做佛事,能起到超度的作用,是憑著自己所受持清凈具足戒之功德,而為他人做祈福或是超拔等佛事的。在家人連沙彌戒都沒有守持,又如何能給他人做佛事呢?若是發清凈心為他人念經,不是為了名聞利養,可以幫助他人念經。但若是以做佛事賺錢,則有很大的罪業。縱然是出家人做佛事,也須有戒律清凈的五個比丘,或是比丘尼組成的僧團,才可以給他人做佛事,才能起到佛事所應有的作用。只有戒律清凈的僧團,才能具足超度或是為他人祈福的能力。在家人沒有具足戒德,用什麼來給他人做超度或是祈福呢?這樣的在家居士是非常不如法的,他們已經違背了佛陀的教誡,披著佛衣誆騙眾生之錢財,將來必定要墮落地獄。

若是這些給他人做佛事的居士,都已經證得初地以上的菩薩果位,那麼這樣的居士是可以給他人做佛事的。若是自己義務給他人做助念,或者是誦經祈福等,這種是有功德的。

愚僧前面所說是指那些專門以做佛事賺錢的居士,其實這些人也不具足居士的資格,做為一個如法的居士是不會這樣做的。這些專門以做佛事賺錢的居士,實際上是我們佛教的敗類。

 

問:居士可不可以還『壽生債』?有病的居士打表還債可不可以這樣做?

答:今生病多的人是因為夙世的殺業所致,既然是由夙世殺業而導致今生之病苦,那麼豈能由打幾張『壽生債』的表就可以還清嗎?這種做法完全是迷信的做法。所謂『還壽生債』的做法是從《禪門日誦》里來的,實際上這些荒唐的做法,並非是我們佛教原有的,而是古代漢地的一種民間習俗,一些寺院為了迎合世人的心態就沿用了這種做法,久而久之便被收錄在《禪門日誦》里。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能消掉業障的。今生病多的人只有多多放生,修懺悔法,才能將夙世殺業懺悔掉。

所以做為一個居士應當明了這個道理,不可以做這些荒唐顛倒的事情。

 

問:已經錄佛號的錄音帶,後來為了錄法師所講的法義,把佛號的帶子給洗掉了,請問這樣有沒有罪過?

答:這種行為是沒有罪過的。如果你用已發心專供錄製佛法方面的錄音帶,去錄製世間法的東西,這樣就有過失。因已經發心將錄音帶供養了三寶,再用其錄製非佛法的東西,則已經觸犯了盜戒。若是錄製法師講法的法語,則不會有罪過。

 

問:在家居士供佛像的位置超過一人高可不可以?另外家裡人沒有全部吃素,能不能供阿彌陀佛像?

答:供佛像超過一人高的尺度是可以的。若是將佛像供在櫃頂或是冰箱、電視等家用電器之頂部,這是不恭敬的,而且會令護法神不歡喜。除此之外,將佛像供在高處是沒有罪過的。

只要對佛菩薩具足恭敬心就可以在家裡供佛像,並不是說只有吃素的人才能供佛像,沒有吃素的人也是可以供的。在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里,沒有吃素的這種傳統,難道他們就不能供佛像了嗎?釋迦牟尼佛成道弘法時也允許弟子們吃三凈肉,難道這些弟子就不能見釋迦牟尼佛了嗎?只要具足恭敬心就可以供佛像了,並不在於吃不吃素。當然如果為了少造殺業,為了慈悲眾生能盡量不吃肉是最好的。

 

問:把經書放在佛像底下的柜子里,是否有慢法罪呢?還是經書要放在佛像上呢?

答:經書是不可以放在佛像下面的,經書必須要放在佛像的上面。因為佛法乃是一切諸佛之母,一切諸佛皆從法中生出,故法寶經書要比佛像還尊貴。將經書放在佛像底下確實有慢法的過失。

 

問:在夢中多次與已故的父母、養父、養母、公公、婆婆交談。在那以後我便將我念佛、禮佛、誦經、修行的功德都迴向他們。可是夢境卻更加頻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

答:自己在夢境中見到已故的親人,這並不代表什麼。若是在非常清晰的夢境中見到他們在受苦,這種夢境也許有預測的價值,若是很平常的夢境就不需要在意。

夢境出現多次且非常清晰,這就說明他們需要你來超度。若是自己在念佛、誦經時發心給他們迴向,但後來夢境更加頻繁了。這就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給他們迴向時所發的心是否真誠,是否是發的清凈心?若發心不真誠不清凈,就起不到超度他們的作用。若是自己發心很真誠很清凈,但是夢境還是很頻繁地出現,這就說明自己的力量不夠。若是這樣就需要多做放生、印經等功德為他們迴向,或者請清凈戒律的僧眾誦經做超度法事,這樣就可以了。

 

問:如果我造了惡業後,不去執著,也不去懺悔,這樣罪業會成熟嗎?常聽人說:『過去、現在、未來心不可得』,又聽人說:『不知者無罪,一定要空。』不知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

答:這種說法純粹是謬論。現在有好多居士都有這種邪見。他們認為自己造了惡業,不需要去懺悔,只要不去執著就可以了。他們還經常說:『三心不可得,所以不要執著自己所犯的錯。』一個修行者若造了惡業就必須要發露懺悔自己的罪業,還需要精勤地修學懺悔法。在律藏中明確地指出:『於戒行有所虧損者,必須在半月布薩中出罪懺悔。』若是象上面所說的那種邪見,不去執著就可以將罪滅掉的話,那麼佛陀制定的出罪懺悔法也沒有用處了。世間有好多惡人,他們在造了惡業後,也沒有執著自己是在造惡業,難道他們就不會受因果報應了嗎?在《百業經》《百喻經》《賢愚經》《雜寶藏經》等經典當中記載了好多因果公案,都說明了造惡業者必須要發露懺悔,否則就會遭受很可怕的因果報應。《楞嚴經》中記載:「佛陀時代,有一個寶蓮香比丘尼行淫慾,她自己已經破了根本戒,但還認為是沒有破。她說『淫慾非殺非盜,故沒有罪過』,結果剛剛說完,就從自己的下體女根之處著起火來,後來連肉身也一同墮入了地獄。」這個寶蓮香比丘尼雖然沒有執著自己的罪業,但是卻連肉身都墮入了地獄。從這個公案來看,前面的那種邪見已經昭然了。正所謂:『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

又.不知者無罪,這種說法亦是謬論。世間有多少人都不知因果報應之事,而且也不信因果,難道他們造了惡業就不會有罪過嗎?如同一個世間的法盲,因不懂法律而觸犯了法律,難道國法不會制裁他嗎?這個道理顯而易見,若有『不知者無罪』這種邪見的人,真是愚不可及也!

 

問:我們怎樣念佛才能精進呢?不能持戒會往生嗎?

答:若想能精進念佛,就必須要從出離心修起,修學出離心的四個加行,(一)業果不虛,(二)暇滿難得,(三)壽命無常,(四)輪迴皆苦。若能把出離心的這四個加行好好地修持起來,則精進心就能生起來。

修持念佛法門,若不持戒絕對是不可以往生的。沒有受持五戒的人,也須要守持三皈依的戒律。三皈依的戒律也是很嚴謹細微的,若是連三皈依戒都不能守持,這樣的人念佛也不會得到一心不亂,或者是功夫成片的境界。功夫成片或者是一心不亂,這是屬於禪定功夫,《楞嚴經卷四雲:『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要想念佛得功夫成片就要先受持清凈的戒律,以守戒之德方便地斷除粗重之惡業,再加上精進念佛,方能得功夫成片之境界,只有得到功夫成片的境界才能有往生的把握。凈土十三祖印光大師說:『持戒念佛,是為正修。』

 

問:您講過《佛說阿彌陀經》,而且也已經完全通達,是否密宗的師父很少有能通達顯教經典的呢?

答:密宗的法師都必須要通達顯教的經典。因為無上密乘是以大乘顯宗為基礎的,如果修學密乘的法師連顯宗的經論都不能通達,那就等於沒有基礎,不通達顯宗又如何能通達密法呢?在密乘中要求先要精通內外五明,然後要精通中觀以及唯識等五論。中觀是大乘思想的極說,屬於般若部之教法。中觀是究竟地闡述如來藏空性之理,而唯識是闡述如來藏光明的教義。將這些都通達了,然後才能通達密宗的續部論典,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密宗法師。

另外要申明一件事情,本人是講過《佛說阿彌陀經》,但不能說徹底通達。因為佛陀說法有外意、內意、密意、無上密意四種含義,一般講經的法師最多能講出經中的內意,具足很深修證的法師才能講出密意。能講出經中無上密意的法師,必然已經是證得大菩薩果位之人。

 

問:我們專修凈土念佛的人,一心念佛不印經,不造佛像,這樣是萬緣放下嗎?若是我們也隨喜印經、造佛像,這樣是雜修嗎?

答:在經中所說之『萬緣放下』,是指放下貪嗔痴等一切煩惱,而不是放下積福行善的事業。你們可能會說:『我們修學凈土只求往生,不需要人天福報,所以就不做這些積累福報的善法。』這種知見都屬於邪見。修行凈土的人也需要積功累德福慧雙修,若是自己不想要人天福報,可以發起凈願,將所得一切功德轉為求生極樂世界的凈業資糧。若修行者在現世當中缺乏資糧,也會影響自己的修行,在修行中往往會出現很多修法的違緣,以及諸多障礙。

再者,印佛經和造佛像可以獲得巨大難思的功德,而且還能起到護持延續佛法的作用。試想一下,若是古代的修行者都不發心印經造像,那麼我們現代的人又如何能得聞佛法呢?當代凈土宗的大德凈空法師,他老人家精通經教,你們都很喜歡聽聞他的教言,凈空法師之所以能講那麼多的經典,是因為他讀誦學習了很多的經論,所以他才能給大家講出來。如果凈空法師一本經書都沒有見過,他又如何能給你們講出那麼多的道理來呢?如果我們人人都不去印經造像,就會使佛法早日滅亡。身為佛子是要發心護持佛法的,若是因為我們的愚痴而使教法沒落了,那我們就是滅佛法者。若是在我們之前的學佛前輩都不去印經造像,那麼請問大家,你們現在還能聽聞到佛法嗎?能看到經書嗎?你們還能看到自己專修的《無量壽經》嗎?倡印經書可以使我等凡夫開啟自性智慧,難道學凈土的人不需要開啟智慧嗎?

造佛像有無邊之功德,可以消除一切罪業,縱然是極重的五逆罪以及破根本戒之重罪,都可以依造佛像的功德懺悔清凈。又.造佛像乃是成佛之因。佛陀時代的迦葉尊者就是因為在九十一劫以前造過佛像,後來在釋迦牟尼出世成佛後,迦葉尊者皈依了佛陀,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而且成為了西天禪宗的初祖。如《大乘造像功德經》云:『爾時優填王白佛言。世尊。如來過去於生死中為求菩提。行無量無邊難行苦行。獲是最上微妙之身無與等者。我所造像不似於佛。竊自思惟深為過咎。爾時世尊告彼王言。非為過咎。汝今已作無量利益。更無有人與汝等者。汝今於我佛法之中初為軌則。以是因緣故。令無量眾生得大信利。汝今已獲無量福德廣大善根。時天帝釋復告王言。王今於此勿懷憂懼。如來先在天上及此人間。皆稱讚於王造像功德。凡諸天眾悉亦隨喜。未來世中有信之人。皆因王故造佛形像而獲勝福。王今宜應歡喜自慶。』凈宗的行者若能積極地塑造佛像、倡印經書,以此殊勝功德可以很快地圓滿凈業資糧,而且能得到殊勝的往生。

 

問:您說的造佛像能滅大罪業,不知真能滅除大罪嗎?

 

答:愚僧所說是有教證的,關於造佛像能滅除一切重罪的說法,是出自《造像量度經》、《優填王所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的。諸位完全可以在經中去查。《造像量度經》云:『是故若有凈信之心,造佛形象,一切罪業莫不除滅。所獲功德無量無邊,乃至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拔眾生一切苦惱。』又如《大乘造像功德經》云:『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有五種業最為深重。決定墮於無間地獄。所謂殺父害母殺阿羅漢。以惡逆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若有眾生先作此罪。後於佛所生凈信心造佛形像。此人為更墮於地獄為不墮耶。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為汝重說譬喻。如或有人手執強弓。於樹林間向上射葉。其箭徹往曾無所礙。若有眾生犯斯逆罪。後作佛像誠心懺悔得無根信。我想微薄。雖墮地獄還即出離。如箭不停。此亦如是。又如比丘得神足通。從海此岸到於彼岸。周旋四洲無能礙者。此人亦爾。由先所犯暫墮地獄。非彼宿業所能為礙。』經中又云:『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是法性身非色相身。若以色相為佛身者。難陀比丘與轉輪聖王皆應是佛。以悉具有諸相好故。或有眾生壞佛法身。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後發信心而造佛像。此之重罪為亦銷滅為不得滅。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彼眾生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唯以口言而不壞見。後生信樂造佛形像。此先惡業但於現身。而受輕報不墮惡道。然於生死未即解脫。』又云:『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於佛法中。犯波羅夷不名為生。或復有人作斯罪已。發心憶念諸佛功德而造佛像。於佛法中得再生不。又於今生第二第三第四生中獲證法不。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譬如有人身被五縛。若得解脫如鳥出網至無礙處。此人亦爾。若發信心念佛功德而造佛像。一切業障皆得銷除。於生死中速出無礙。彌勒當知。乘有三種。所謂聲聞乘獨覺乘及以佛乘。此人隨於何乘而起願樂。即於此乘而得解脫。若但為成佛不求余報。雖有重障而得速滅。雖在生死而無苦難。乃至當證無上菩提。獲清凈土具諸相好。所得壽命常無有盡』又云:『世尊言。若有人作佛像者。所有業障皆得除滅。離眾苦惱無諸疾病。

佛說佛形象經中雲:『作佛形像。後世死不復更泥犁餓鬼禽獸惡道中生。其有人見佛形像以慈心叉手。自皈於佛塔舍利者。死後百劫不復入泥犁餓鬼禽獸中。死即生天上。天上壽盡復來下生世間為富家作子。珍寶奇物不可勝數。然後會當得佛泥洹道。

不僅塑造佛像能得如是功德,滅如是重罪。若發心倡印經書懺悔罪業,亦可將種種罪業滅盡。以懺罪之心,建造佛塔亦可滅罪。我們生在此末法時期的眾生罪業深重,若不能經常修懺悔,則道業難成啊!所以凈土宗的行者亦當造像印經也。

 

問:一個人造了極重的殺業,懺悔後沒有見到罪業清凈的驗相,罪業到底滅了沒有呢?

答:若欲懺悔罪業,當發起四對治力精進修學懺悔法,直到凈罪之驗相出現為止,如此罪業才完全消盡了。若一直沒有見到清凈罪業的驗相(如:在境界中見佛、見光、見蓮花,或者在夢境中出現非常吉祥的夢境,都屬於清凈罪業的驗相),則罪業並沒有消除,還應該精進地修懺悔,若一年沒有驗相,當再修一年,直到出現為止。如此方能將罪業清除。

 

問:在家居士給他人做佛事、超度,拿人錢財,及給佛像開光、裝藏是否可以?

答:在家人是沒有資格為眾生做佛事的,更不用說還收信施之錢財,這一點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至於給佛像裝藏開光,在家人更沒有資格了。就是一般稍有修持的出家人若不懂裝藏的儀規,也不可以給佛像裝藏開光。給佛像裝藏開光是有一整套嚴謹儀規的,不是隨便給佛像裝點東西就可以了,也不是隨便念些咒語就可以開光的。再者,若裝藏開光的人不具足修證功德,也很難起到給佛像開光的作用。若是一尊佛像被如法地開光,就會象真佛一樣具足無比難思的加持力。在末法時代鬼神妖魔猖獗,若佛像不能如法地開光,就有可能被鬼怪附在佛像上迷惑眾生。還有的佛像在開光前就被鬼怪附上了,若不能降伏這些鬼怪,所做的一切開光儀規都無有作用,這些鬼怪是不會離開的。若是以開光牟取暴利,罪過非常地大。

 

問:聽說若能至心念誦《普賢行願品》就可以消除很重的罪業,甚至五無間重罪也可消除,是否是真實的呢?

答:從這個問題也看出來居士的聞思很是差勁。若能發至誠心念誦《普賢行願品》即可消除一切重罪,這是真實不虛的。如《普賢行願品》中云:『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這裡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

 

問:念《地藏經》可以消業,但是有人說:『發心給病人念《地藏經》是替病人背業,』這是真的嗎?

答:不僅念《地藏經》可以消業,所有的佛經都具足消除眾生罪業的力量,只要能發至誠心念誦就可以消除罪業。給病人發心念經,並不等於背病人的業。這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修行人發心給有病苦的眾生念誦經文,是以誦經的功德迴向給病人,令病人得此功德而消除病苦,自己並沒有背病人的業。若想替病人背業,必須要修持菩提心自他轉換法才能辦到,不是發個平常的善心給誦一下經文就可以做到的。

行者若發心背眾生的業,這種修法是極殊勝的修法,具足了大悲心才能真實地修持此法。

 

問:念佛人命終火葬了以後,沒有出舍利子,只有舍利花,這樣是否能判斷為往生?

答:若修行人命終火葬後,真實地出現了舍利花,這是可以斷定其人已經往生了。但是所見必須是真實的舍利花,現在有很多人,把一些稍有色彩的骨頭就稱為舍利花,這是錯誤的。能稱為舍利花的骨頭,是一種顏色非常好看,而且是晶瑩剔透的骨花,並不是一些稍有色彩的骨頭,實際上舍利花就是一種有色彩形狀好看的舍利骨,因其有很好看的顏色,故成為舍利花。一般來說修行的女子死後舍利花比較多,男子則舍利子比較多。

 

問:犯了邪淫罪,怎麼樣才能懺悔清凈?

答:這個問題在前面已經講過了,邪淫罪是屬於五戒根本戒之一,按照前面所講的懺悔法,具足四對治力如法地修持就可以把罪業懺悔清凈,當然也可以通過造佛像來懺悔。縱然是犯過多次,但只要發起清凈之懺悔心,具足四對治力就可以將罪業完全懺悔清凈。

若懺悔後再犯,犯了再懺悔,這樣懺悔罪業是不能清凈的,必須要發心永不再做,這樣才能懺悔清凈。

 

問:凡夫是否能給佛像開光?

答:完全可以。只要具足清凈戒行的出家僧眾,按照佛陀所講的儀規如法地裝藏,然後念誦開光儀規就可以了。

但必須要說明的是:給佛像開光的行者必須戒律清凈,而且也通達裝藏開光的儀規。若是能遇到密咒士,請密咒士(即是密宗的大瑜伽士,瑜伽士有出家和在家二種)給佛像開光更好。

佛像的裝藏和開光都有嚴格的儀軌,不是像現在一些寺廟裡的那種亂裝的方式。在《造像量度經》和《安像三昧經》中有明文規定,裝藏的經咒最少都要有十九種,而且其經文上下次第都不得弄亂。其中還要有金銀銅鐵五金,還要有藍白紅黃綠的五色線,最重要的還要有舍利子裝藏是最好的。

 

問:有配偶的不能成佛嗎?沒有夫婦生活也不行嗎?

答:若想修行有所成就,就必須要斷除淫慾。淫慾是生死輪迴的根本,若不能斷除淫慾,則輪迴不可出也。如《楞嚴經》卷六云:『阿難,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禪定多智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各有徒眾,各個自謂成無上道。』若在家修行者最終不能斷除淫慾,欲證阿羅漢果尚不可得,何況能成佛?若雖有夫妻之名,但無夫妻之實,平時又能守持齋戒,如是之在家修行者方可獲得出世之聖果也。所謂『斷淫』,若究竟來說是指從內心中斷除淫慾之念,若只能做到身不淫慾,只是斷淫的第一步,還不算是究竟徹底地斷除了淫慾,只有身心俱已斷盡淫慾之念,才能稱為斷淫。

 

問:往生被可以隨亡者火化嗎

答:我們北方所用的往生被是不可以隨亡者火化的,在九華山等南方地區有一種往生被是可以火化的。但在大藏經中的一些外密經典中沒有可以將往生被火化的教證,所以往生被最好不要火化,否則容易造下焚燒經咒的罪過。將往生被放在亡者的骨灰上面是可以的。

 

問:佛經中說,父母去世後,在四十九天內為父母印經造佛像,其功德非常大,可以將父母超度出惡趣。若是在父母去世後就開始發心印經,但因為排版的時間長,在四十九天後才印刷出版,這樣是否還能有相同的功德?

答:若在父母去世後的四十九天中發願為其印經造佛像,可令父母不墮惡趣。在四十九天內發心,但四十九天後才印刷出版,雖然如此但其功德還是一樣的。因為起初之發心是在四十九天內發起的,因此功德是一樣的。

問:我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已經學了念佛法門,只會禮佛念佛,不會唱誦功課,不會念誦咒語,象我這樣如何修學為好?

答:首先說明一下,學佛不在於你的文化和學歷有多高,只要對佛法具足堅定的信心,無論有沒有文化都是學佛的好根基。

既然你已經選擇了念佛法門,就應該多多聞思凈土教義,對凈土之教義要有一個明確地認識。沒有文化的人更需要聞思,於聞思應該著重於聽聞,要多聽聞凈土宗大德所講的VCD和錄音帶,在聽聞中建立起自己的定解來,把凈土的修法完全掌握了,然後就要一門深入下去,專修專念,不夾雜不間斷地念下去,這樣就可以了。

修學凈土法門最需要掌握和了解的是信、願、行三資糧,若能著重三資糧而行之,則念佛必然能有成就,若不能在此三資糧上下功夫,佛號縱然念得再多也無濟於事。

 

問:供紙佛像與供銅佛像,其功德有區別嗎?上香三炷香和四炷香有什麼區別?

答:不管供什麼樣的佛像,只要具足恭敬心,其功德是一樣的。但是最好要供做得如法的佛像,在《造像量度經》中說,佛像的尺度是有規矩的,但我們現在漢地的佛像似乎沒有按照佛經的要求去做,所以應該屬於不如法的。一般來說尼泊爾和泰國造的佛像是比較如法的。所以,不管是紙佛像還是其它佛像,只要佛像的尺寸和比例是如法的就行。

一般來說,漢傳佛教上香的傳統,只是上三炷,沒有上四炷的說法。上四炷香的習俗是從九華山那邊傳過來的,其中一支是給護法上的,故稱為護法香。

實際上來說,上香只上一炷就可以了,在佛經中經常能看到『燃香一瓣』的經文,這就是說明佛陀時代的佛弟子,只上一炷香,沒有三炷、四炷的說法。上三炷香的習俗是從中國古代開始的,並非是佛教原有的規矩。

 

問:在家居士飯前、飯後應該念什麼?應該如何觀想?還有在上廁所時打響指是什麼意思?念什麼咒?

答:飯前應該念: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並且要從內心中真實地發起斷惡修善度眾生的心來;應觀想飯食來之不易,生起惜福想。觀飯食為藥石想。觀吃飯為療病想。具足此等觀想後,開始吃飯時當將心安住於能知味之覺性,不隨味塵而起貪嗔等念,或者將心專註於口舌之覺受而不散亂,如是亦為禪食也。飯後當念准提咒和結齋文,詳細儀規在《佛教念誦集》中。

上廁所時打響指,是為了驚動那些非人眾生,讓它們在聽到響聲後離開廁所,以免不小心觸怒了這些眾生。這是毘尼中對修行者的要求。上廁所要念的咒語是:大小便時,當願眾生,棄貪嗔痴,蠲除罪法。唵很魯陀耶娑訶。欲詳細了知請查閱《毘尼切要》。

 

問:念佛時心總是靜不下來,如何對治

答:念佛時心不能得到清凈,首先應該觀察自己的念佛方法是否正確。若念佛方法沒有錯誤,那就說明是自己的業障深重,應該勤修懺悔法後再去念佛,這樣就可以使心清凈下來。

有時心不能清凈是因為非人眾生的惱害和干擾所致,若是這樣,則當多多誦經放生迴向給這些眾生,讓它們離開即可。雖然這樣做了,但是這些眾生還不離開,那就要修學一些回遮或遣除違緣之法,強行令非人眾生離開。

簡單說一下念佛方法。行者念佛之時,若心總是掉舉,則應該在自己前下方觀想一尊阿彌陀佛像,使心專一緣於像上即可。若心昏沉,則應該在自己頭頂上觀想一尊阿彌陀佛像,使心專一緣於此像而定住,即可消除昏沉。若心總是外散,則應加強心之所緣,明觀所緣之像,即可除去散亂。

 

問:修學凈土法門的居士,應該修什麼法才能一生成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明心見性?

答:欲想往生極樂世界,當專修念佛法門,或者修學破瓦法都可以成就往生之道業。相比而言,破瓦法要比念佛法門快得多,破瓦法不必長期修學,只須要七天精進地修持就可以了。

若欲明心見性,先當尋訪一位已經開悟或者是證悟的成就者,在其名下承侍供養,聆聽見性之竅訣,如此機緣成熟即可見到自性。要想見性亦當勤學《楞嚴經》,此經實實在在是成佛見性之無上法寶,楞嚴乃是文字之宗門,楞嚴所示之成佛法門亦屬宗門妙法,但與禪宗不同的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所以愚僧勸你們多學習此經,必然會有很大的收穫。

 

問:因身體有病必須用藥,但所吃之葯中有動物油,有雞蛋,若吃了是否為犯戒呢?

答:這樣不是屬於犯戒。在五戒中吃肉是觸犯的惡作罪,不會觸犯根本罪。若是自己的病只有這一種治療的方法,則無罪。若有其它方法治療,則應該用其它方法。

 

問:守持八關齋戒,不允許坐卧高廣大床,這裡的高廣大床是指的什麼樣的床?單人床算不算?另外,已婚的在家居士晚上睡覺時,應不應該把戴在身上的加持物摘下來?

答:八關齋戒里所講的高廣大床是指:高度超過一尺四寸,寬度超過單人床的寬度就為高廣大床,若把床妝飾得非常華麗,也屬於高廣大床的範疇,故也屬於違犯戒律。在『廣』字里包含了『華麗的意思。』

已婚的在家居士在晚上睡覺時,應該將身上佩戴的加持物摘下來。若身上佩戴加持物而行夫妻之事,則屬於觸犯邪淫罪。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云:『若在塔廟,有經書、佛像、加持物、父母前等處行淫慾,則為觸犯邪淫罪。』

 

問:戴著念珠是否可以入廁所?睡覺時是否可以戴著念珠?坐在拜墊上可否念經?

答:戴持念珠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可以滅除無邊重罪,所以佛弟子應該時常戴持念珠。在家居士若有夫妻生活時,當將念珠放置在卧室之外,除夫妻有欲事之時當令念珠離身外,其它時間中應該恆時戴持念珠。如在《金剛頂瑜伽念珠經中說:『設安頂髻或掛身,或安頸上及安肩,所說言論成念誦,以此念誦凈三業。由安頂髻凈無間,由戴頸上凈四重,手持臂上除眾罪,能令行人速清凈。若修真言陀羅尼,念諸如來菩薩名,當獲無量勝功德,所求勝願皆成就。』在顯宗里不允許在家居士戴持念珠,這種說法在經書裡面找不到教證,實際上在家居士也可以把念珠掛在身上。

念誦經文最重要的是具足恭敬心,若具足了恭敬心就可以坐在拜墊上念誦。古代的僧眾走在野外時,若要念誦經文時就席地而坐。同理,若坐在地上可以念經的話,那麼坐在拜墊上也可以念經了。

 

問:單身一人睡在佛堂是否要把佛像遮擋起來?

答:當然要把佛像遮擋起來了。凡是有如法開過光的佛像所在之處,都有護法神守護。若是佛弟子在佛像前橫躺豎卧不守威儀,護法神會生起嗔恨心來,進而責難此人。

 

問:您說佛前的供果在供完後,上供的人自己不可以吃,吃了即是偷盜,那麼送給其它人吃不也是一樣的嗎?

答:這兩種是完全不一樣的。若將佛的物品以無貪之心給眾生結緣,即可以此方便而令眾生與三寶結下善緣,如此做是符合佛陀心意的,也不會觸犯偷盜戒。若是以貪心自己食用,即是違背了佛陀的心意與教言,故屬於偷盜。因為在發心供佛的那一剎那起,這些水果已經成為了佛物,既已成為佛物就有護法神來守護,護法神對其供果有執著,故私自食用不僅會犯盜佛物罪,而且還會令護法惱怒。上供的人有管理佛物的權利,但是沒有享用佛物的資格。

若是以供果給眾生結緣,即可以令眾生與三寶方便地結下了善緣,以此善緣在將來業果成熟時,即可以歸投於三寶門下,而獲得出世之果證。

 

問:守持八關齋戒時,離座後即不可以吃飯或者飲水了,但是在飯後喝的第一口水該怎麼處理?其實這口水是漱口水,有食物的水是不可以飲用的?

答:若是守持上等的八關齋戒,一日中除不說話外,還不能吃飯,而且不可以喝水。若是守持中等的八關齋戒,除不說話外則可以吃一餐午飯,在午前可以喝水。若是守持下等八關齋戒,則可以吃兩餐飯,午後也可以喝水。

若是守持中等齋戒,在吃完飯離座後是不可以喝水的,喝水就屬於違犯齋戒了。

若是守持下等齋戒,在吃完飯後未離座結齋之前,可以用水漱口後將其喝下,然後結齋。若是在結齋後漱口,再將漱口水喝下,這就屬於觸犯了齋戒。若未結齋前飲用漱口水,不犯。

 

問:昨天聽您講經說:『大修行人超出三界外不受因果報應。』請問法師宇宙人生的真相是什麼?釋迦牟尼佛三個月馬麥之報又說明了什麼?

答:這個可能是你聽錯了,愚僧並沒有說過『大修行人不受因果報應。』

大修行人因明白一切諸法實相,對緣起諸法生滅遷變所生之因果業力無餘而了知,故大修行者因不昧因果,而不落因果。並不是說修行者在業果未盡時,不受因果之報應,於此應當善加思維,不應該斷章取義也。

至於釋迦牟尼佛三月馬麥之報,那是佛陀方便示現而已。佛陀已經成就了圓滿的修證,已經消除了所有的業障,所以這只是方便示現而已。修行者在證得二地果位時就已經是戒度圓滿了,同時也滅去了一切業障,既然二地菩薩就已經有如此的境界,那麼已經獲得了圓滿佛果的佛陀還會有業障嗎?成佛之人已經將無明破盡,既然無明已經破盡,那麼依無明所生之惑業還會有嗎?如草根一斷草葉還會活著嗎?所以馬麥之報只是顯現而已。

修行者在證得空性那一剎那,即可滅除無邊業障。一切業障之根乃是『妄心』,行者圓滿證得空性時,妄心已經滅盡,妄心既然滅去,則業障之根本已滅,故業障亦在頃刻間消滅無餘。故菩薩證入初地得不退之位,初地菩薩安住時與佛無二,出定時仍有分別智生起,雖有分別智生起,但不隨塵境而轉,故非是凡夫境也。既然初地菩薩在證得空性之時既已滅除了無邊業障,那麼身為萬德莊嚴的佛陀還會有業障嗎?以此可知,馬麥之報乃是佛陀善巧示現也。

至於什麼是宇宙人生的實相,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所謂宇宙人生之實相即是指:情器世間之一切諸法皆擁有一個不生不滅之本體。一切諸法之本體真如無相,無無相,而此無相之真如本體又能生起萬法諸相。此本體妙用雖能生起諸法,而不隨諸法生滅流轉變遷。一切眾生因迷於諸法幻相而生起實有之執著,妄興貪嗔諸業,故隨業而轉也。眾生本具圓滿不生不滅之真如,只因迷於塵幻相而向外執取,由是迷失了本性。故宇宙人生的實相就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問: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的意思是什麼?

答:釋迦本師在靈山會上拈花一笑,乃是演示諸佛無上心要之法,然此無上勝法非言語能演說,故佛陀以拈花令迦葉尊者悟到能見之性,故說『拈花一笑,傳佛之心宗。』

 

問:『剎那念盡塵剎佛』是什麼意思?

答:『剎那念盡』是指在一剎那中放下一切執著,令心歸於無執自明之本性境界中。『剎塵佛』即是說,於此剎那一切諸妄滅盡,本性自然顯現,於此無執自明之境界中,若能安住剎那頃,即於此剎那圓滿了念誦十方微塵諸佛之功德,剎那之息妄安住即契入諸佛性海,故功德難思難議也。

 

問:為什麼我們要單念阿彌陀佛,而不念十方諸佛呢?

答:在宇宙間眾生之數量難議稱計,而佛之數量亦復如是。在經典中本師釋迦世尊處處指歸極樂,勸導眾生稱念西方極樂教主阿彌陀佛之名號,是因為修此念佛法門可令眾生方便了脫生死,無需經歷多劫修行即可在一生中獲得補處之位。阿彌陀佛於因地中修持之時,發起了四十八大願力,其中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願』,若有眾生髮至誠心於一念間稱誦阿彌陀佛之名號,即可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若此願不成就者,阿彌陀佛即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成佛距今已經有十劫了,這說明了彌陀願無空願。若有眾生真能發至誠心念誦彌陀聖號,則必定成就往生之道業。極樂世界之所在界位雖仍在欲界,但其國眾生蒙佛願力加持,已不受三界業力牽繫,故說已出三界也。因此念佛法門有諸多方便,故十方諸佛皆出廣長舌相而為之讚歎也。

又,阿彌陀佛乃是釋迦牟尼佛之慈心化現,此二佛陀實際上是一個,因為每一尊佛都有凈穢二土,穢土乃是佛陀大悲心化現,令眾生知苦而生起出離之心,正所謂:『悲能拔苦也』。凈土乃是佛之大慈之心化現,令眾生知凈土之樂事而生起求生嚮往之心來,故曰:『慈能予樂也』。在《無量壽佛大事因緣功德名號經》中,釋迦世尊親口對阿難說,自己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化現。因此故知彌陀與娑婆眾生因緣深厚,此界之眾生當念修阿彌陀佛之名號也。

雖然十方諸佛皆具足無量無邊之功德,但欲往生其國者,須經歷勤苦修證才可以成辦往生之道業。求生彌陀凈土者在臨命終時只需具足一念誠心,稱念彌陀聖號即可獲得往生之成就,往生後亦由佛之加持力雖身處凡地,但亦得菩薩不退之德,壽命無量不經生死即可直證補處之位。十方諸佛雖各有凈土,但與彌陀凈土相比而言,彌陀凈土最為殊勝。因此之故當念修彌陀聖號也。

 

問:如何修行才能達到真心離念之境界?

答:要想達到真心離念的境界,必須要修學見性之法門,如禪宗、密宗等。首先還要尋訪一位已經見性的師父而作為依止,依師父之教導修學,方可達到真心離念的境界。若是在密宗里,則可以通過依止上師而獲得證悟,亦可以通過聽聞上師之見性竅訣而證悟,這是密宗的不共方便,其它宗派沒有。

真心離念,其實就是使自己萬緣放下,令真心自顯,真心本來離念如如不動,只是眾生自己不覺知而已。倘若真能做到萬緣放下,則真心必現,當真心自顯之時,即可在無造作中圓滿一切修證也。如《心王經:『真如佛性沒在知見六識海中,沉淪生死不得解脫。努力會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自然與佛平等無二。』若能如此識得自性,只需守心保任,則自然得證圓滿之果。如《最上乘論:『無自性無他性,法本無生今即無滅,此悟即離二邊入無分別智。若解此義但於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三世諸佛之祖。』

 

問:身包剎海,剎在身中,身包身內剎,剎入遍剎身,這是什麼境界?

答:這種境界乃是證得法身的境界,法身遍一切處,無所不包,故說:『身包剎海』。一切諸佛塵剎皆在法身內幻生幻滅,無一法不在法身內,故說:『剎在身中』。此處之『身』是指法身本體,而不是指我們現前之肉身。所謂法身本體者,實無法相可得,真空無色之存在,一切諸法惟在當下一念清凈自性之中,這是就眾生自身的微觀而言。我等眾生只要在剎那間放下萬緣,使心歸於寂靜,於寂靜中覺照那明然之自性,即會於頓然間體悟到,自身之覺性於宇宙無際本體大空完全一體無二,此時便知宇宙諸法皆生於自性之中,故說:『身包身內剎』。一切緣起諸法雖顯現諸多形象,但一切所現皆是自性之幻化,而此一切如幻如化之諸相又在自性內自然解脫。諸法雖各有其不同形象,但其無有獨立存在之本體,惟有假合之名相而已,故一切法當體空亡。又一切法雖生滅去來,生滅亦未有出離宇宙之大空本性,故一切諸法皆擁有宇宙本體大空之空性,這是就宏觀而言,故說:『剎入遍剎身』。只有證得佛的境界才能究竟明了此種甚深之境界也。

 

問:佛陀為什麼說出八萬四千法門?佛說諸法平等,那麼一切法門中哪一個法門最為殊勝,穩當快捷,能頓超三界,圓成佛道呢?

答:佛陀出世度化眾生,本欲說一乘無上成佛之妙法,奈何眾生之根基參差不齊,故我佛大興慈悲建立言說之教,教法廣設八萬四千,乃為迎合眾生之根基而方便宣說,故大教所立之因,皆緣於眾生之根基,別無他意也。

一切法門惟說對機,而不言此勝彼劣也。若自己對哪個法門有極大的信心,那麼這個法門對你來說就是殊勝的法門了。這是就對機而言,若實在來說,哪個法門是直指如來之境界,亦能令眾生直證如來之境界者,即是最殊勝快捷的法門。十方一切諸佛度化眾生惟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悟佛境界究竟成就佛果也。但為接引根基下劣之人,才設次第方便之教。若回到各宗派實際之成佛速度而言,則密宗在一切宗派中最為殊勝快捷。

 

問:何為主伴無礙,主伴圓融?

答:『主伴』指主與伴。即主體與從屬之並稱。如法界中一切諸法乃為『伴』,宇宙無生大空乃為『主』,雖有主伴之說,但其本來一體無別,故說:『主伴無礙』也。『主伴圓融』亦是說明法界諸法於法界本體之圓融無礙,即空不礙有,有不礙空。

又,華嚴宗說法界緣起之法時,若以此為主,則以彼為伴;若以彼為主,則以此為伴,如此,則主伴具足而攝德無盡,稱為主伴具足。又萬有各為主,亦各為伴,如是相即相入,重重無盡,稱為主伴無盡亦稱為主伴無礙。如華嚴宗所立十玄門中之『主伴圓明具德門』即指此義。另於禪宗曹洞宗中,常以主為正、伴為偏,來說明『正偏回互』之法。禪宗又以『主伴同會』一語,謂主(佛)與伴(菩薩)同席與會;表示平等無差別之狀態。

謂萬有各為主為伴,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也。與主伴具足相同。

比喻如來所說圓教之法,理無孤起,必有眷屬隨生。故十方諸佛菩薩互為主伴,重重交參,同時頓唱圓教法門,所說法門稱性極談,具足眾德。若能圓明了知,則凡觀一法,皆具足無盡德相。

 

問:在佛法中如何幫助一個剛剛步入校門的孩子,令其不厭惡學習,而順利完成學業呢?家長該如何做呢?

答:對這種情況需要觀察一下這個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不願意學習的,若是後天的因素,就應該從教學方式和家長身上找出問題,將其糾正即可。若是先天因素,那就要從懺悔業障開始做起,令其消除開啟智慧之障礙,如此即可。

至於如何觀察,可以按照《地藏菩薩占察善惡業報經》中的占卜方法,進行占卜即可得知。或者用《文殊勇士祈夢法》和《觀音菩薩祈夢法》進行占卜,便可很容易地了知。

 

問:您說過『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但是本人曾看佛書言:『阿彌陀佛在久遠劫前曾是國王,而釋迦牟尼佛是此國之丞相。國王和丞相各自發願,而先後成佛。』請問上師,書上所言是否正確?

答:釋迦牟尼與彌陀本來就是一個佛,只是為了方便度化眾生而顯現了兩種不同的形象,在《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中,佛陀對阿難尊者已經親口說自己就是阿彌陀佛的大悲化現。愚僧所說皆有經書作為教證,居士若想求證,查閱此經書便可知曉。

至於居士所說此二佛陀在久遠劫前,曾在一世之中同時顯現為君臣二人,故居士由此而懷疑此二佛陀不是同一個人。從居士以上觀點可見,居士對佛法的聞思還是很差。殊不知,修行人證得初地後,即可分身無數,在各道以及諸佛剎土廣做佛事而度化眾生。故同時顯現兩個化身,在菩薩來說又有什麼難處呢?所以並無矛盾也。

又,釋迦本師亦是久遠劫前就成就了佛道,並非只是此生才成就佛果的。如《梵網經》云:『吾來此世界八千返,坐此金剛華光王座。』從這裡看出來,釋迦佛並非是在此生中成就佛道的,此生之成佛只是隨緣示現度化眾生而已。因此故知二者並無有矛盾以及相違之處。

 

問:在家居士參加送往生等佛事,不收信施之錢財,但只吃飯,這樣是否如法?

答:若居士參加送往生等佛事發心清凈,不收信施之回報,只是食用其家之飯菜,這樣是如法的。

如,世間人請人幫忙做事,也要給幫忙者吃飯的,這是同一個道理。

 

問:寺院出家人做飯,在家居士過齋給供養錢,還欠債否?

答:一般在出家人多的寺院中,都是出家師父在廚房做飯。既然是寺院之職責所在,出家人做飯也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在家人在寺院過齋,只要給了飯錢就可以了,不會欠債的。如果非是在寺院中就要另當別論了。

 

問:在念佛堂誦經時,有人不誦經了能否隨意走動?若誦經開始了,來晚的居士能否再進入?對誦經的居士或者看不到的眾生有影響嗎?是否有過失?

答:大眾在一起共修或者誦經時,都要遵守道場的規矩。在誦經或是念佛打坐開始後,就不可以隨意走動了。若是隨意走動就會擾亂大家,令大家心神不安。俗話說:『寧攪三江水,不動道人心。』若因自己隨意亂動而擾亂了其他同修的心境,這樣有很大的過失。

大眾共修之時,都要遵守時間,不可在共修開始後再進入道場。因為自己此時再進入共修之道場時,很容易干擾其他同修。

 

問:有精神問題或業力病現前,不能控制,有時能念佛,有時哭鬧,有時亂走動,這樣的居士能否在念佛堂參予共修?而別人應對此事報以什麼樣的心態?

答:在共修道場中是不允許這樣的人參加的。因為這種有病的人他(她)會干擾其他同修的心境,所以是絕對不允許參加共修的。

有人以為佛家是以慈悲為懷的,所以就不能把這樣的人拒之於門外。這種認為是錯誤的,因為這種有病之人參加共修的目的,是想通過共修而令自己的病好。但若是因自己的過錯擾亂其他同修的心境,這樣不僅不會令自己的病好,而且還會造下惡業。

 

問:有位居士曾發心出家,但因有別的因緣相纏,沒有能出家,這樣是否為打妄語呢?有罪過嗎?

答:若自己曾經發心出家,但是因為有特殊因緣未能滿願,這樣沒有罪過。但若是已經受了大乘菩薩戒或者是密宗三昧耶戒的行者,若因對世間生起貪愛而退失自己先前所發的願心,如此是有罪過的。因為在大乘戒律中有失毀誓言罪。

 

問:經懺是一種懺悔的法,有人病得很重,經過念誦《地藏經》或者其它經典會很快好起來。請問師父,這是否是冤親債主聽到後受益了嗎?

答:是的。念誦經典有很大的功德。若給身體有病者發心念誦,則會令病者的業障減輕,身體很快康復。若是所得之病為冤親債主纏繞,則為其誦經可令冤親債主獲得誦經之功德而離開彼病人。

 

問:有時看到一些事情後心中生起煩惱,但想到說出來後就會犯口業,可心裡很不痛快,這是否算伏煩惱?

答:這種不能算是伏住煩惱,只是一種強烈抑制而已。

所謂伏煩惱者,即是當自己心中有煩惱生起時,即刻用禪定或是用智慧抉擇後將其滅去,然後能安住於自心清凈的境界而不再為八風動搖,如是才算是伏煩惱。

 

問:印刷紙佛像與塑佛像的功德是否一樣?刻弘揚佛法的光碟與印經書的功德是否一樣?

答:不管什麼樣的佛像,只要能起到廣泛接引眾生的作用,其功德就非常大。同理,若是在寺院道場里塑造佛像,其功德就要比在個人家裡塑造佛像的功德大,因為在寺院道場里所造之佛像能起到廣泛利益眾生的作用。

造佛像必須要遵守佛陀所留下來的量度,若是隨意亂造,也不能得到那麼多的功德。這在《造像量度經》里有嚴格的要求。

至於刻光碟與印刷經書的問題是這樣的,一般來說我們所刻之光碟都是一些講法的光碟,這和佛陀金口所講的經典還是有區別的。佛陀所講之法語乃是由自性流露之金剛語,具足無邊的加持力,故凡有經典之處皆有龍天護法護持,因此印刷佛經和刻錄一些講法的光碟還是有一點差別的。即使是刻錄一些讀誦原經的光碟也和印刷經典有差別,因為有哪一個容易讓人得到利益的問題,還有保持時間越長的功德越大。

 

問:怎麼樣能確切地判斷一個命終的人有沒有往生?

答:若是一個人命終八個小時後,將手放在亡者頭頂佛穴上空半寸之處能感覺到有熱氣,這就可以證明亡者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了,這是凈土宗一般的認為。若是在亡者命終時見到佛菩薩等來接引,這也是往生之瑞相。在火葬後見到有舍利子等,也是往生的跡象。但有些人是在中陰身時往生,這就很難在外表上看出往生的跡象,這就需要用《地藏木輪相法》或者是《妙吉祥占卜法》及《觀音占卜法》等占卜法來占察了,或者用祈夢法也可以得知。

還有一些臨終者出現的瑞祥是否是真正的瑞祥,這也要通過一些具有修證的大德觀察才能值得相信,所以對於如何觀察亡者有沒有往生,最好還是經過成就者的證明比較好一些。

 

問:亡者臨終時一般都神識顛倒,助念還有益否?亡者是否可以獲得利益?

答:為臨終的人助念是有必要的,正因為臨終的人都很顛倒,我們才要為他(她)助念,以我們的助念幫他(她)提起正念。但是助念是有一定要求的,助念的人戒律一定要清凈,若是助念團中有破根本重戒之人,就會障礙亡者往生。助念的人必須要懂得如何對亡者進行開示,若助念之人只知道一味地念佛,而不懂得如何為亡者開示中陰之境界,這樣的助念雖然有一點功德,但對亡者來說利益不是很大。

亡者死後要經曆法性中陰、生死中陰等境界,在這些境界中亡者往往會被迷惑,而淪落於輪迴之中。因此就要靠助念之人給予開示,令亡者在中陰中能正確地選擇投生的道路。

但是現在有很多居士或是出家人不懂得中陰中所生之各種境界,而為亡者亂作開示,這樣不僅不能利益亡者,而且還會使亡者更加迷惑,以至於令亡者墮落輪迴,這樣的助念不僅沒有功德而且有很大的罪過。若是亡者因此淪落於鬼道,必定會以嗔心對那個令自己顛倒墮落鬼道的人進行報復。若是自己實在不會為亡者做開示,倒不如實實在在地為亡者多念幾句佛號的好。

 

問:中陰身境界中見到非常明亮的光都是魔道之光,見到柔和暗淡的光都是佛光,是這樣的嗎?

答:不是的。在中陰中見到非常強烈耀眼的光明都是佛菩薩放出來的光,若是見到旁邊出現柔和暗淡的光則是魔王和惡道的光明。欲詳知中陰之現象請閱讀《中有救度解倒懸》一書。

 

問:出家師父送給在家居士東西,此居士是否可以接受?

答:一般來說,僧眾的東西,在家人是不可以享受的,所以在家人最好不接受。若是師父非給不可,又很難推脫,這時可以接受,但是自己還要對師父做供養,不能白拿出家人的東西。

若出家人所給之物不是屬於他自己的私物,而是常住物則最好不要,否則會成全了這個出家人犯盜戒。

 

問:發菩提心之大小,在果位上有什麼差別?

答:行者若在因地中發心廣大,將來證果亦是很大。同理,若是發心較小,所證之果也必然不大。如阿羅漢只發起出離心,無有發起菩提心,故只能證羅漢之果位。《佛說演道俗業經:『畏無量生死,周旋之艱難,心已懷恐懼,唯欲求自安,坐禪而數息,專精志安般,觀身中惡露,不凈有若干,棄捐三界色,斷欲得自安,不能修大慈,唯志樂泥洹。』辟支佛在因地中雖發起了菩提心,但其發心乃是有求之發心,非是菩薩無漏之發心,故所證果位仍然屬於小乘果位。《佛說演道俗業經:『本發菩薩意,志慕大乘業,但欲著佛身,不了無適莫。』

再者發心大的行者,因其發心之故,可快速圓成佛道,而發心小者成佛就比較慢了。在因地中因發心廣大,將來成佛以後度化眾生的事業也非常廣大。

 

問:弟子常在佛前發願成佛,要學習地藏菩薩一樣救渡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而自己現在自渡尚且不能,何以渡眾生出苦海呢?象我這樣是否發的是空願呢?屬不屬於欺騙佛陀?

答:行者在修行中必須要發起廣大的願心來,雖然自己不能一時間圓滿所發之願,但是要儘力照著自己的志向去做,這樣就不屬於是空願,也不屬於欺騙佛陀。如《楞嚴經卷六雲:『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修學大乘之行者必須要先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來,然後再依著自己所發的願心一點點地去做,直至成佛。所謂發心度化眾生者,乃是願菩提心。照著自己所發的願心一點點地去做,這種是行菩提心。先有願菩提心才能有後來的行菩提心,這是一個先後順序。以是故知,自己發完願後,沒有完全做到,這並不是空願,也不是欺騙佛陀。

若人能一念間發起菩提心,其功德不可思議,不可稱記。龍樹菩薩說:『若其功德有果色,盡虛空界不能容。

 

問:密宗的行人持戒有無大小差別之分?

答:這要看自己所受的是什麼戒了。在密宗里除了共同的金剛三昧耶戒外,還有所受的小乘戒律。例如:金剛阿闍黎和瑜伽士的戒律就和一般人的戒律有很大的區別。如,在家人的戒律和出家人的戒律就不同了,雖然在金剛乘的三昧耶戒上是沒有大小的,但是出家人現僧寶相,守持別解脫之具足戒故,在家人應恭敬之。在共同的金剛三昧耶戒來說是一樣的,沒有大小之分。但是若從個別所受的戒律來說是有差別的。

密宗雖然是無上金剛乘,但所守的根本戒律,仍然是以小乘別解脫戒和大乘菩薩戒為主。

 

問:密宗的供品里有用海螺供佛者,不知是何理由?

答:密宗供右旋式的海螺是延續印度的習俗。右旋式的海螺在藏地來說是吉祥物,故藏族人就將海螺供佛了。據說古印度之人也認為右旋式海螺乃是吉祥物,故以此做供佛之物。海螺代表音樂,所以是音樂供養之意。再往深了說,海螺代表空性的意趣。

 

問:供養諸佛菩薩,是否要供品豐富,功德才會很大。

答:若是自己有能力做供養,供品當然要豐富了。但是若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只要盡自己心就可以了。

供養佛菩薩的功德大小,最主要是要看自己的心夠不夠虔誠。若自己沒有恭敬心,就算是供品再豐富,也沒有多少功德。若是自己有能力做豐富的供養,但因為自己慳貪不舍,而不做豐富供養,這樣所得功德就不大了。若自己是以菩提心攝持而供養佛菩薩的,那麼無論供養的豐富與否都會有很大的功德,因此修學大乘教法的行者當以菩提心攝持而行一切修持。

 

問:在不潔凈處,持佛號或是密咒是否有罪過?

答:在不潔凈處可以默念佛號或是咒語,但不可以出聲念誦,如廁所等處。另外,有沒有罪過,這要觀待你自己是以什麼樣的發心在不凈處念佛或是持咒的。

 

問:善人求佛有感應,不知惡人求佛有感應否?

答:惡人若是以清凈懺悔心求佛消除罪業,亦是可以與佛相應的。若是發噁心或是貪嗔等心求佛,不僅不會相應而且還會遭到護法的嚴懲。

 

問:諸佛有求必應。如有所求之事,又同時與某人所求之事正好相反,不知所求之事,能否各滿其願?

答:若是所求均為善願,則必定各滿其願。若是所求是不利眾生之事,則不能滿願。

在此用一個故事來說明:

傳說,在東海邊上有一個土地神,他每天都埋怨自己的福報不如東海龍王。因為在東海邊上的人們對龍王是情有獨鍾,所以信仰龍王的人就超過信仰其它諸神,因此每逢節日都要給龍王上供,而很少有人能想起給土地神上供品。土地神雖然是一方神靈,但是經常得不到好的供品。他經常去東海龍宮和龍王聊天,每每看到龍王享受大批的供品,自己心裡總不是滋味。

這一天,土地神又來龍宮作客,在談話中就說起了各自的感受。

龍王說:「我每天都忙死了,當這個龍王真麻煩,我真不想當龍王了!看您老兄多麼自在啊!」

土地神聽完後說道:「您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每天有這麼多的人都供奉您,而且還能享受數不盡的美味供品,這樣的生活多麼美好啊!您還說當龍王麻煩,真想不通您怎麼會這樣想?要是換成我的話,高興還來不及呢?」

龍王一聽土地神之言,忽然心中靈機一動說道:「既然您感覺當龍王好,我們不如暫時換一下位置如何?您來替我當幾天龍王,我去替您當幾天土地神,不知您意下如何?」

土地神聞言十分歡喜地答道:「如此甚好!」

二位神仙就這樣達成了私下調換幾天職位的協議。龍王到土地廟當土地神,土地神則留在龍宮代替龍王。

土地神初當龍王,看到眼前數不盡的美味供品,心中十分高興,當下就準備享用。正在這時,他從龍宮的一面寶鏡中看到一個農夫模樣打扮的人走進了龍王廟,上了一大堆的水果供品,這時土地神心想看來今天我能享用更多的供品了。他剛想到這裡,就聽那個農夫在龍王像前口中念念有詞地祈禱:『大慈大悲的龍王啊!祈求您這幾天能給下一場雨,我們的莊稼快要旱死了,求求您發發慈悲吧!』農夫一邊說著一邊虔誠地磕著頭……

農夫走後,土地神心想『這有什麼為難的,不就是下一點雨嗎?這事兒好辦!呆會兒我就讓蝦兵蟹將去降雨。』想到這裡,就準備吃飽喝足了去降雨。哪曾想剛剛準備吃供品時,從寶鏡里又看到一個村婦模樣的女人走進了龍王廟,也如前一樣上了很多供品。土地神心想『不知她又是為何事?』村婦上完供後就對著龍王像祈禱:『大慈大悲的龍王啊!小婦人今誠心祈禱您,在這幾天晚上千萬不要下雨,因為我們家是種姜的,這幾天剛把姜從地理挖出來,晚上需要涼姜。希望您能保佑小婦人,不要下雨。』土地神聽後就感覺有點為難,一個要求下雨,一個不讓下雨,這真是不好辦。

正當土地神為難之際,在寶鏡中又看到一個人走進了龍王廟。原來這個人是一個果農,果園中的果實都成熟了,但在未賣之前最怕颳風,若是颳起大風的話,滿園的果子都會掉下來而爛掉。所以他今天特來祈禱龍王在這幾天中不要颳風。

果農剛走,接著又進來一個船夫,船夫今天受他人僱用,要隨客商出遠門。但是這幾天一直都是風塵不動,若無有風的話,船夫就很難行船,故船夫特來祈求龍王這幾天給刮一點風。

土地神這時感覺十分為難,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各滿所願。在無有辦法之下,他只好去找龍王。見到龍王后就把事情的始末說了出來。龍王聽後大笑:「這麼簡單的事情怎麼把您難住了呢?」土地神言:「這樣的事情還簡單嗎?我倒是很想聽一下您是怎麼處理類似這些事情的。」龍王說道:「這有何難,您聽著:風從船頭過,繞過果樹園。白天下雨晚上晴,不誤村婦做營生。」土地神聽後,心中十分慚愧,他明白了一切眾生在各自不同的境界中,就有不同的智慧。他從此不再會埋怨自己沒有福報了。

一個龍王尚且有這樣的智慧,那麼身為萬德莊嚴的佛陀難道不能應一切眾生之求而給予救濟嗎?

 

問:諸佛菩薩有求必應,如果在一時中有好幾件事情求佛,不知能否皆得感應?

答:諸佛菩薩皆以大悲心時時觀照著眾生,若有眾生心中對佛生起一念凈信,而希求於佛陀加被,佛即會令此人所求如願。經云:『法界中一微塵之變化,佛陀皆悉知悉見。』法界內所有有情眾生心中所生之念亦是悉知悉見,佛陀能於須臾頃應諸所求,滿其心愿。

但是若欲與佛菩薩相應者,必須具足以下條件:第一當具足百分之百的虔誠心。第二當具足善心。若具足了此二條件,則所求皆應也。

今見世人求佛者,皆不具足此二條件,故難得佛菩薩之加被也。非是佛菩薩不慈悲不靈驗,而是自己沒有具足相應的條件。

 

問:修顯教凈土宗與修密教凈土宗之功德有無差別?

答:入密乘後再修學凈土宗,其功德要大於在顯教修凈土之功德。因所守持之戒律不同,故功德亦是不同。入了密乘的行者要守持金剛三昧耶戒,此戒超越於顯宗一切的戒律,囊括了佛教所有的戒律。又密乘行者在接受灌頂之剎那,因法力加持之故,消除了無邊的罪業。如在顯宗觸犯了所有凈戒,但事後發起懺悔心而皈投於密乘,在受灌頂之時一切破戒罪皆已消盡。入了密乘之人,若能守持密乘根本重戒不犯,則其人之身等於普賢王如來之身,其人之口等同於普賢王如來之口,其人之意等同於普賢王如來之意。雖身是凡夫,身實則已超越凡夫地。故以守持金剛三昧耶戒而修學凈土,其功德要大於未受持金剛三昧耶戒修學凈土者。

另外,密乘里還有不共同的往生捷徑法,如:『破瓦法、系解脫』等諸多方便之法。因此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入了密乘修學凈土要殊勝得多。

 

問:若欲求生凈土,而顯密兼修,如此修學,不知有無妨礙?

答:並無有妨礙。但是應當把自己主要修持和輔助修持之法的次第調整好,如此即無有妨礙。若是無有主次而錯亂修習,則為盲修瞎練也。

 

問:經書上說:『念佛一心不亂,即能往生極樂世界。』但在家居士因事務繁忙,終日奔波,無暇修行,如未到一心不亂之境界,不知臨命終時能否獲得往生呢?

答:念佛雖未到一心不亂之境界,但已達功夫成片者,在臨命終時亦可獲得往生之成就。若連功夫成片都沒有達到,則往生很難有把握了。但也有人雖在生前未獲得念佛之功夫,但因善根深厚具足往生之因緣故,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開導而十念往生極樂世界。也有人在中陰中往生極樂世界的,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論。不過所說的後者把握不大,故還是需要在生前就具足往生的功夫。

 

問:在修行中拜一位根本上師好,還是多位好呢?

答:首先我們先要明白什麼是根本上師。所謂根本上師者,即是能令自己了悟以及證悟自性之上師。除此之外,還有灌大圓滿頂的根本上師,傳大幻化網密續傳承根本上師,但令自己了悟自性或證悟的上師為最根本的上師。普通的上師可以有多位,但最根本的上師只局限於能令自己證悟的上師。若在一生中遇到多位為自己開啟自性之上師,則這些均為根本上師。例如:第一位上師令你證悟初地菩薩的境界,第二位上師令你證悟初地以上的境界,那麼這兩位就都是根本上師了。

 

問:一切眾生若見到密宗喇嘛,若生歡喜,其功德如何?若生邪見分別,其果報如何?

答:眾生若能見到僧眾之形象生起歡喜心來,則可種下解脫之因,更何況是修學密宗的喇嘛。若對密宗喇嘛生起歡喜心來,則將來因緣成熟可依密法成就解脫道之修證。

若對僧眾生起邪見分別有無量的過失,若誹謗、欺辱、譏嫌、傷害密乘行者,則必墮金剛地獄。

 

問:密宗的雙運與降伏是什麼意思?

答:關於密宗的雙運與降伏等殊勝之修法是不允許公開講的。現今大概講一下,雙運即是智悲雙運,空樂雙運之意。寂靜之修法是為慈悲善根深厚的眾生設立,而降伏法則是為了度化那些兇惡(如,魔眾。佛陀既然是慈悲一切眾生的,那麼若沒有降伏法就不能利益魔道眾生,所以降伏法的出現是佛陀對魔眾的大悲方便。)而因緣成熟的眾生設立的。對此僅能做如是略說。未有入密乘者不可以聽聞此等法義。雙運及降伏等法非是凡夫能行持的,只有已經具足證悟的瑜伽士才能依此方便道而成佛。那些內心充滿貪染的凡夫是絕對不可以修學此等法門的。

 

問:修法超度亡者時,應該做什麼樣的觀想?對於那些死亡已久,或已轉生它道的亡人,修法超度能否得到利益?

答:超度亡者有很多方法,所以每個修法都有不同的觀想,不能一概而論,愚不知居士所問是哪個超度法,總的來說當發起廣大的菩提心來為亡者念誦經咒或者是佛號亦可,但因每種修法的觀想不同之故,故在此亦不能一一講述。

那些死亡時間已久的亡者,或者轉生它道的亡者,若為其修超度法是可以令彼等亡者得利益的。若所超度的亡者投生在三惡道,則可依超度之力出離惡道之苦。若是投生在三善道中,則可依超度之力令其福德增長。話說回來,能否超度,或者能否令亡者得到功德,這都要看修超度法者,有沒有超度亡者的能力了。

 

問:世人敬神祭祖時,給以往之祖先燒紙錢,不知對鬼神有用否?

答:紙錢對於鬼道眾生來說是有用的,但若非是鬼道眾生就沒有用處了。在六道中只有鬼道才能用上紙錢,其它五道則不用紙錢。

 

問:房屋住宅不吉祥,須修何法方能轉凶為吉?

答:若想轉變風水運數,則可在家中供奉地藏寶瓶、度母寶瓶等,也可以掛一些特定的經幡,抑或是供准提寶鏡皆可。也可以請大成就者做加持。

修持准提法和大悲咒等法都可以,或者每天念誦天地八陽神咒經亦可,若能修學大白傘蓋佛母更好。

 

問:有人先在某位上師名下得受清凈灌頂,後來又向另一位上師求受灌頂,並且將前位上師所傳之法完全放棄,不知犯密乘戒否?所犯之戒是輕是重呢?

答:若先前之上師留有必須要完成的功課,但在後來依止另一位上師後,就將第一位上師所留之功課完全捨棄,這樣是屬於觸犯密乘根本戒的。在密乘十四條根本戒中的第二條是:『善逝教言明取捨,上師已言自了知,若其輕毀行逆品,則成違教二條也。』此條戒律的意思是說:密乘行者當遵守佛陀一切之教言,若明白教言之取捨開遮,而自己卻以輕慢心而觸犯之,則即為觸犯密乘根本戒。若上師對弟子有所吩咐,弟子當儘力完成。若內心對上師不悅,故而違背上師的吩咐,這樣是屬於觸犯密乘戒的。若上師所吩咐之事情自己實在是做不到,則須向上師老實稟明不能做之緣由,如此不為犯戒。若上師為弟子留有功課,並且說明必須完成,而後這位弟子以輕慢心攝持並沒去做,這樣就觸犯了密乘戒。如果上師所留之功課非常多,自己很難完成,則可以向上師稟明,經上師開許後就不為犯戒了。

若是一個密乘弟子依止後一位上師而捨棄前位上師所傳的一切傳承法要,這樣是屬於犯三種罪,第一舍法罪,第二違背上師教言罪,第三斷傳承之罪。

 

問:聽別人說過,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有一個大願,凡是此生能與法王結緣者,都將被法王接引到極樂世界去,有這種說法嗎?

答:這種說法的確是真的。在《文殊根本續》中有授記:凡是與法王結緣的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

 

問:法王每年都號召念修佛號,參加念一百萬阿彌陀佛聖號,以及念三十萬阿彌陀佛根本咒,以法王之願力和加持力就能決定獲得上品往生。這種說法是真實不虛的嗎?

答:的確如此。我們要知道佛菩薩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議的,法王如意寶乃是文殊菩薩化身,文殊菩薩是古佛再來。這在《文殊根本續》中都有說明。

五明佛學院每年舉辦極樂法會,參加的人數非常多。若有人能報名參加這個法會,他就可以得到整個法會的功德。例如:這個法會有一百萬人參加,每人念誦一百萬佛號,這樣加起來數量就難以計數了。凡參加法會的人,他們所得之功德不僅是個人念誦一百萬的功德,而且還有整個法會念誦數量的功德,這樣再由法王做大迴向,就能使每個人都具足上品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了。所以這是真實不虛的。

如果我們不相信法王如意寶的願力和加持,那麼你會對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加持相信嗎?如果你相信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也沒有理由不相信法王如意寶,因法王如意寶是經書中授記的佛菩薩再來。

 

問:五明佛學院有一個大幻化網壇城,聽說轉此壇城一千圈可以獲得上品往生,就能不下金剛地獄,這是真的嗎?

答: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轉繞這個壇城的確有這樣大的功德。

在經中記載:古印度時,有一隻狗,一天它叼著一團大便走到一座佛塔前,它就將這團大便放到了佛塔邊上。過了一會兒,它來找這團大便,因找這團大便時,從右繞佛塔轉了一圈。後來這條狗死後,因繞佛塔的功德轉世為人,並且出家為僧,最後獲得了很殊勝的成就;在我們中國也有一樁公案。相傳,在東海普陀洛伽山上有一隻螞蟻被衝進水裡,這隻螞蟻爬到一個小木棍上,隨著水流繞普陀山轉了好多圈。因此之功德,螞蟻死後就轉世為人,並且也是出家為僧,最後亦獲得了解脫之成就。象這樣的公案很多,在《雜寶藏經》《百喻經》《賢愚經》《百業經》等講述因果的經典中都可以找到。看到這些因果故事,只要稍微做一下比量就不難得出一個正理來。你們對這樣的說法(轉壇城能獲得往生之成就)有懷疑,這就表明你們在聞思上很差勁,而且也不懂得如何用因明的邏輯得出一個正理,這正是你們的缺點,愚僧希望你們要多做聞思。

從上面這兩樁公案,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轉繞佛塔和轉繞聖地的功德。轉繞佛塔一圈就能轉世為人,那麼轉繞具足不共殊勝的大幻化網壇城一千圈也必然能獲得往生了。壇城是聚集諸佛的宮殿,而且是依法身普賢王如來之傳承所建立,加持力更是無與倫比,所以說轉壇城是必然能獲得往生的功德的。

 

問:聽說上根之人學密法三年可以成佛,我有點懷疑。這裡所說的成佛,是否是佛經上所講圓滿的佛果呢?為什麼有人證悟佛果了,而他在娑婆世界還沒有示現成佛之相呢

答:密宗所說的成佛即是成就圓滿的佛果。要想知道密宗行者成就的『佛』是否是圓滿的佛果,只要從其所修之法做一下了解,就可以很容易地知道密宗成就的佛果到底是不是圓滿的佛果。我們先從知見上做一個論斷。在顯宗里有兩種圓滿的知見,一中觀見,二唯識見。這兩種知見乃是佛陀在二轉法輪和三轉法輪時所傳的教法。中觀是著重講述本體空性(真空)的方面,唯識是著重講述心識本有的方面,此二宗派都是屬於大乘佛法之極說。在大乘顯宗里說,依此二種知見修學可以成就圓滿的佛果,這種說法也是被人們認可的。既然依此二種知見修學可以證悟佛果,那麼修學密宗也必然可以成就圓滿的佛果,而且所須之時間很短暫,為什麼這樣說呢?因密宗的知見是在中觀和唯識之上,密乘中在中觀和唯識之上還有大手印見、大圓滿見。大手印見、大圓滿見是超越中觀和唯識見的,更圓滿更直接地講述自性境界,能令凡夫眾生在剎那間就契入如來性海,直接在果地上修行。而且再加上密宗特有的殊勝方便的修行方法,所以就非常容易成就。在寧瑪巴大圓滿教法中說:『上根的人修學大圓滿,在六個月中就可以獲得大圓滿的證悟。』不僅上根的人如此,就是下根的人若具足了堅固的信心和勇猛的精進心,在見性後的七年中成就大圓滿之修證。如《妙法蓮華經》中之龍女因以至誠供佛一顆明珠,蒙佛加持在剎那間頓悟本性而成佛道。龍女是在剎那間成佛的,也沒有經過什麼長時間的修行。龍女剎那證得佛果,也是因為她無始劫的善根福德之成熟,方能剎那成佛。同理,此生有緣能入密乘者,在無始劫來就是法身普賢王如來之眷屬,故在現世中才能對密法生起信心而歸入密乘,因此密乘行者現生之中證悟佛果是無可厚非的。

密宗所說的成佛就是指的圓滿佛果,並不是一些不知教義之人所說的不究竟之果位。如《金剛頂五種密經》中云:『於顯教修行,須經三大阿僧祇劫,然後證果……若依密教,則由加持威力故,於須臾頃,當證無量三昧耶,無量陀羅尼門。』顯宗有很多法門中也說能即身成佛,更何況具足諸多殊勝方便的密宗呢?如《摩訶止觀:『利根者圓教下一生頓超十地。』這裡是局限於惟獨利根者,而密宗即身成佛之法是普對三根的,中下根的人可依密宗諸多方便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成佛法器,最後終能獲得成佛。

一個修行者證悟了佛果,並不見得就要在此世界顯現成佛之相。在他成佛後,雖然外在的色身顯現還是在這個世界,實際上他的化身早已去有緣之地顯現成佛了。修行者成佛後,只有在與自己有緣的世界才化現教主相之佛身。

一般來說,修行者在證悟初地菩薩之境界後,就可以顯現佛身而為眾生說法了。象我們漢地之禪宗六祖大師,他已經獲得了圓滿證悟,但是也沒有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現成佛之形象,難道我們就能以此而懷疑六祖沒有證悟圓滿的境界嗎?

 

問:什麼是金剛誓言?如何守持金剛誓言?

答:金剛誓言即是度眾生究竟成佛的誓言。[金剛]是不退、不動、不變、堅固、能壞他法等意,所以[金剛誓言]就是指堅固不退的菩提心,不捨棄一切眾生,不退失成佛的心。密乘行者是不可以退失菩提心的,若退失就觸犯了三昧耶戒。對正法生起定解,了知眾生和自己無二無別,如是可令菩提心增上而不退轉。

 

問:對於上師的教言,弟子能否隨自之意而行其便?

答:密乘弟子必須要依上師之教言而行持,不可隨自己心而行之。若隨自己心而行之,則為違犯上師之教言,是屬於觸犯密乘根本戒也。若上師交代的事情自己實在是不能做到,則可以慚愧心稟白上師,不得以輕慢心兀自不做。

 

問:上師、本尊、佛,此三者誰的功德最大?

答:這個問題問得十分好笑,首先要弄清楚此三者的關係。上師乃是一切諸佛本尊的總合體,同時上師也是三寶的總合體,此三者乃是無二一體的,又如何來比較誰的功德大呢?不過若是非要比較一下功德大小,就客觀而言,上師的功德大於一切。佛陀曾經在經中說:『誠心供養善知識者,等於供養三世一切諸佛。』上師的功德要超過諸佛之功德。阿底峽尊者也曾經說過『上師的竅訣要比佛的教言殊勝。』

   

問:有的人只知求法,但輕視戒律,尤其是對密乘之金剛三昧耶戒,將自己所得密法隨意轉傳講解,這種行為是否貽害無窮?

答:密乘行者在未經過上師開許的情況下,若對他人(未入密乘者)宣講密法,是屬於破密乘三昧耶戒的行為。密乘的內金剛兄弟之間都不可以互相談論深邃的密法,否則就是違犯了三昧耶戒,更何況對不是密乘的人講述密法,此種行為直接違犯了密乘戒。

 

問:修持生圓次第之法,最後是否能證得圓滿之佛果?

答:依生圓次第修學是可以圓滿成佛的。至於為什麼?由於密乘戒的緣故,在此不能公開討論。

 

問:在家居士是否可以念誦《佛教念誦集》里的早晚課,這樣是否屬於夾雜?

答:這要看居士修持什麼法門了,若是居士修持凈土宗,那麼就要以凈土修法為主,可以將這些經文咒語等做為輔助修法,這樣就不屬於夾雜了。但是需要主輔分明,不可以顛倒主輔之位置。

自己主修之法應當占絕大部分的時間,修念佛法門的人雖然也要聞思教義,但是一天中更多的是要實修念佛。若自心清凈無染,縱然一天念了很多經咒都不是夾雜,若自心顛倒妄想紛飛,縱然自己念了十萬佛號也是夾雜。

 

 問:怎樣尋找自己的根本上師?

 答:欲尋找自己有緣的根本上師,可以通過修夢修法得知,也可以通過妙吉祥占卜法得知,或者發真誠心祈禱佛菩薩夢中告知,也可以通過有修證的成就者觀察而得知。總之有很多方法。

能令自己明悟心性的善知識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

 

問:現在有好多人認為,念誦楞嚴咒必須是早上六點前念誦,在其它時間內不可以念誦,不知道這種說法正確否?

答:這都是無稽之談,這種說法十分荒謬。此楞嚴咒是出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在此經中根本沒有這樣的說法。又,宣化上人對此問題也曾經說過:『念誦楞嚴咒,只要具足虔誠心,什麼時候念誦,什麼時候都是早上六七點。』又專修楞嚴咒者,要求在六時中持誦,六時就是指『晝三時,夜三時。』所以沒有限定時間的說法。

 

問:在顯宗受五戒、菩薩戒後,若要學密是否需要重新受戒?

答:不需要。戒律有三乘:小乘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密乘三昧耶戒。密乘的戒律是以小、大乘戒律為基礎的。密宗行者也同樣要守持別解脫戒和菩薩戒,就此二種戒律而言顯密是一樣的,所以入密乘後不必重新受持五戒、菩薩戒。入密乘後需要守持金剛三昧耶戒,然此三昧耶戒之戒體在灌頂時就已經由金剛上師通過灌頂的方式注入體內了。

若是以前並沒有受過五戒和菩薩戒,後來直接就入了密乘,受了三昧耶戒,如此則亦應當分別將五戒和菩薩戒都受了。因為入了密乘後無論你受沒受過五戒和菩薩戒也都要守持這些戒律的,因密乘戒中包含了這些戒律。所以入密乘後當通過受五戒、菩薩戒獲得這二種戒體,如此是最好的。

    

 問:如何能令附體的鬼神離去?

答:有鬼神附體者,可通過如法地受持三皈依或是五戒,可以使鬼神離體。我們在受皈依時,若能如法地觀想而得到三皈之戒體,即會有三十六位護戒之善神前來守護,由此之故,那些附在身體里的鬼神不得不離去。又,在如法受戒皈依時,可以得諸佛之加持令鬼神離體,但前提條件是,自己必須從內心中要舍離這些鬼神才行。佛世之時,有一個受了皈依戒的居士,一次因出遠門,晚上在路途中的橋底下休息,當時有一群鬼正要從橋上經過,但彼等觀察到一個皈依三寶的人在橋下,這些鬼最後都從別的地方繞著走了,不敢從皈依弟子的頭上經過。

有些居士雖然皈依佛門了,可是身體上所附的鬼神依然沒有離去,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自己受皈依或受戒時根本沒有得到戒體,若得到了戒體,那些附體的鬼神必然會離去。因此應重新學習戒律,發起出離心重新受三皈五戒,一旦得到戒體,那些鬼神就會離去了。

想讓附體的鬼神離去,也可以用密宗的符咒令其離去,或者通過有修證之人的加持令鬼神離去。亦可以猛厲地念誦大悲咒,祈禱觀音菩薩加持令這些鬼神離去。智者大師說『可以誦自己所持的戒法,令附體鬼神離去。』

 

問:身上有附體的東西,能否修成?能否將大仙和佛像供在一起?

答:身上有附體的人很難修成,因為附體的這些靈鬼,經常會擾亂這個人的修行。有時因附體的靈鬼擾亂而破毀凈戒,有時又會錯將靈鬼所現之幻境執著為真實,或執著為自己成就了,依此即會走火入魔。

有附體的人就連最基本的皈依戒體都沒有,又如何能成就呢?這些被附體者命終之後都會隨這些靈鬼而墮入鬼道。這在《楞嚴經》和智者大師的《摩訶止觀》中都可以找到教證。智者大師說『被附體的人死後會墮入鬼道,無量劫不得聽聞三寶名字。』連三寶的名字都聽聞不到,如何能成就呢?

皈依三寶的人是絕對不可以供奉這些鬼神的,若皈依三寶後還供養這些鬼神,即為破三皈戒,破三皈戒罪過很大。供奉都不可以,更何況和佛像供在一起!

 

問:當前有很多修行者追求神通和開悟,究竟什麼是『神通』?什麼是『開悟』?修到什麼境界算是開悟?神通與外道有什麼差別?真正開悟就一定能往生或者成佛嗎?

答:神通是一種超越世間一切眾生的一種難以思議的力量。這種力量共有六種:(一)神足通,又稱為神境智證通、神境通、身如意通、如意通、身通等。據《大智度論》卷五和卷二十八所載:神足通有三種,一為隨心所欲,可至任何地方之能到(飛行),一為隨意改變相狀之轉變(變化),另一為隨意轉變外界對境(六境)之聖如意(隨意自在)。其中,後者之『聖如意通』乃唯佛所獨具者;(二)天眼通,又稱天眼智證通、天眼智通。即是看透世間所有遠近、苦樂、粗細等之作用。獲得此通可以無距離地看到一切想看的地方。不僅如此,而且獲得此通還可以看透世間一切苦樂諸事。又,獲得此通可以看到肉眼以及再先進的儀器都探測不到的東西;(三)天耳通,又稱天耳智證通、天耳智通。即悉聞世間一切音聲之作用;(四)他心通,又稱他心智證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種善惡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徹鑒力);(五)宿命通,又稱宿住隨念智證通、宿住智通、識宿命通。即悉知自他過去世等各種生存狀態之作用力;(六)漏盡通,又稱漏盡智證通。即斷盡煩惱,永不再生於迷界之悟力;此中,前五通乃依四根本靜慮而起,故外道諸仙、聲聞及菩薩皆可得之。至於漏盡通,則僅有達小乘之無學位或大乘之等覺位者始能獲得。

神通又有幾種差別,如《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亦舉報得、修得、變化等三種通力;又,《宗鏡錄》卷十五云:『一切通力有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妖通五類。』(一)道通者,即是依道術之修鍊而得之通力;(二)神通者,即是依禪定力獲得;(三)依通者,即是所依之身本具之功能,如火鼠能生活在火里的這種超常的能力;(四)報通者,既是依夙世善業所感之通力,如有人能記得前世的事情,或者一生出來就有透視眼的功能等。有的人具有過目不忘的功能,這也是一種果報所感的神通;(五)妖通者,既是動物修鍊成妖而生之通力。

佛教修行者所證之神通是依禪定而開發出來的,依四禪所生之神通是為有漏的神通,這種神通外道也能證得。佛教中之第六通『漏盡通』是外道不能證得的,這種神通只有超越三界生死輪迴的聖人才能證得。又,阿羅漢所證的漏盡通與菩薩和佛所證的漏盡通還有差別,阿羅漢所證得的漏盡通境界只是斷除了分段生死,不再漏失於見思惑中,斷除了我執。而未斷除由法執所生之塵沙惑。菩薩雖斷除了塵沙惑,但沒有究竟地斷除無明惑,只有佛才將無明惑徹底斷盡了。

佛教之聖者所證之神通,乃是由自性本心所生之無為神通,故與外道仙人所得之神通有很大的區別。當然也有一些佛教之行者依四禪八定,而證得有為之神通。修行者不可以執著心追求神通,隨著自己修行的境界增長,自然而然就會有神通出現,但是不可以執著,也不可以隨意顯現。若對其生起了執著就會障礙自己的修行。若能對其不起執著,即可依神通之方便調化有緣之眾生。

關於『開悟』亦有多種,如:比量通達了自性法義是一種開悟,而行者現量親見自性也稱為開悟。在諸多經中說,能看破世間五欲而發心修道,也是一種開悟。但一般人們所指的開悟,即是指明心見性之開悟。

修行者獲得明心見性之開悟後,就會對佛陀所說一切教法生起定解,而且也知道了如何去走成佛之路了,也就是說開悟了以後,就懂得如何去修了,修行起來也不會再走彎路了。開悟了以後若能精進修持,則很快即能成佛。開悟並不是證得果位,開悟後還需要去修行,但是修行起來就要比一般行者快得多,因為已經見到自性之故,所以即能時時刻刻緣自性而起修,一切所修不會落於妄心之中。故開悟者若念佛則會很快證得一心不亂之境界。

開悟之人一定能成佛,若今生在開悟後精進禪修保任自性境界,則即身便可獲得成就。若開悟後此生不精進保任自性,則亦不能獲得成就,若惡業湧現還會退失開悟的境界。《法華經》云:『一句南無佛皆共成佛道。』既然念一句佛號最終都能成佛,更何況是開悟呢?所以若問在今生能否即身成佛,這就要看這個開悟者是否精進了。

 

問:什麼是心?什麼是性?什麼是明心見性?

答:所謂『心』者,有妄心、真心、肉團心之差別,不知居士所問是哪一個心。

妄心者,即是隨一切境相能攀緣能分別之心念思維。若詳細分別之,此妄心有六十種,在此不做贅述。

真心者,即一切眾生所依之不動本體,眾生之形象雖生滅不定,但眾生之身中卻有永恆不動之本性,此真心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縱你墮落輪迴此心不滅不垢,假使成佛也不會增長或更清凈。此真心恆時覺照一切諸法,而又不為諸法幻相所動。此真心生起一切諸法,而又不染諸法之相。此真心空而孕育諸法,明而覺照一切,於覺空之中一切法圓融一體無礙。此真心又被稱為自性、佛性、真如、一真法界、如來藏等名稱。

肉團心者,即眾生現前之肉質之心臟。

性者,即是上述之真心。因真心乃為萬法所依之本性,故真心已成為本性自性等。所謂明心見性者,即明見真心本性之意也。行者親自見到自己之天真佛性,即是屬於見性也。

 

問:是否待習氣除盡才能獲得見性之境界?還是見性後再消除習氣呢?

答:在習氣未消除清凈時,只要因緣成熟也可以見到自性。如:有的行者依禪定力久久修學,使自心歸於寂靜,達極靜之時即可見到自性。有者是藉助外緣而得見性,禪宗里就有很多禪師都是依外緣而見性的。虛雲老和尚就是看到杯子打碎而見性的,他說:『杯子撲落地,響聲明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又云:『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祖元禪師是看到師父剔燈,火苗一亮,因此而見性。隨即說道:『剔起燈來是火,無始無明照破,回頭撞見個聖僧,險些當面錯過,不錯過是什麼,十五年來尋覓,原來還是這個。』有的是依師父之拳打棒喝而見性,此種事例非常多,故不贅述。

在密宗里很多修行者雖然沒有完全消除習氣業障,但善根成熟時經上師之加持即可見到本性。禪宗六祖慧能禪師見到自性後,還經過十五年的磨鍊,才徹底證悟了。修行者都是由初步見性,然後繼續修行,最後將習氣斷盡而成佛。

但若在未有見性前先修學一切懺悔法,通過修懺悔法消除業障,這樣也可以增加自己明心見性的幾率。

 

問:打坐入定是否是見性?

答:「打坐入定是否是見性」,這句話問得沒頭沒腦,入定是入的哪一種呢?定有好多種,到底所問是指四禪八定呢?還是指聲聞緣覺之滅盡定呢?抑或是地上菩薩的大定呢?若是普通的打坐入定,則不能稱為是見性。一般的打坐入定都在四禪八定的範疇中,故不是見性。如果所入乃是菩薩之大定,必然是見性的境界了,地上菩薩所修之定即是自性禪定。即使入的是阿羅漢一樣的禪定,也不能名為是大乘之見性,只能是滅盡定而已。

 

問:念佛或是持咒,到什麼程度才能見性?

答:念佛持咒到一心不亂之時,若能豁然迴光返照能念之人以及所念之法是否實有,若能覺其二者皆非實有,當即放舍照與不照之心,如是即可窮盡本元,而見到自性。

 

問:怎麼樣才能明心見性?

答:若想明心見性,首要具足的條件就是對佛法的信心,若具足了堅固的信心,可以通過精進修持禪定令自己明心見性,也可以通過聞思教義而大開圓解獲得明心見性之境界,在密宗里可以通過上師的加持而明心見性。

其實每一個眾生皆具圓滿性德,只要能不隨外境起迷執,令妄動之心息滅,真心自然明朗顯現,當下認知承當,無修無做即是修行也。

 

問:什麼是法身佛,什麼是空性,什麼是自性?

答:法身佛即是宇宙無際之本體,人人本具之圓滿性德,此性德不生不滅,無相而顯一切相。因無一切相,不染一切法,故稱為空性。因不離自心自覺自明,恆時長存,故稱為自性。另外,應身、報身佛也都是與法身一體,所謂三身無別。

 

問:什麼是圓融無礙?如何能做到圓融無礙?

答:居士這裡講的『圓融無礙』不知所指何處?在佛教里『圓融無礙』這個詞用的地方很多。如:理事圓融無礙,性相圓融無礙,世出世法圓融無礙等。

若單說『圓融無礙』之意:即是指諸法圓滿融通無隔閡,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入一法,融融無礙。天台宗的圓融三諦、圓融三觀,華嚴宗的事事無礙、六相圓融,皆是圓融的教義。又,圓者乃是周遍之義,融者融通融和之義,若就分別妄執之見言之,則萬差之諸法盡事事差別,就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則事理之萬法遍為融通無礙,無二無別,猶如水波,謂為圓融。所謂『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眾生即本覺,娑婆即寂光,』皆是圓融之理趣。此法門為性宗之樞機,實大乘之極談。

但若想做到世出世法圓融無礙的話,那就必須要證悟空性法身才能做到。只有徹底地證悟才能達到世出世法圓融無礙的境界。不悟萬法實相則不知如何與一切法相應融合,圓悟萬法性相不二之意趣,則即能做到圓融無礙。

 

問:修學凈土宗,但在早晚課誦中還修密,這樣算不算夾雜?

答: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學密,若僅是在早晚課中加了一些咒語,就認為這是學密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密宗的修法不僅僅是念一些咒語,咒語雖然在密宗里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密宗的修法不是單一局限在念持咒語上的。密宗的修法有很嚴密的體系,如不共五加行,行瑜伽,事瑜伽,無上瑜伽等。並不是念幾句咒語就等於修持密法。密宗主要的修法就是『加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自圓滿、他圓滿次第)、道果、大手印、大圓滿等法。』不是單一念一個咒語就是修學密宗。

修學凈土宗要以凈土修法為主要所修之法,而可以將聞思等作為輔助,或者可以將五加行做為輔助,就愚僧個人認為這樣不是夾雜。加行是任何修法的基礎,若不能具足這些基礎法要的修持,大乘的不共方便就很難證得。

印光大師每天都要念誦大悲咒,他是凈宗的十三祖,他每天都還念咒語,難道能說夾雜嗎?

 

問:一個修行人接了很多宗派的修法,這樣的話,是否所接的這些法都要修持呢?還是選擇一個就可以了?

答:雖然一個修行人接過很多修法傳承,只要選擇其中一個自己有信心的法門專一修持下去就可以了,不必要每個都修,但是也絕對不允許發心捨棄任何一個法。密宗的每個宗派都要修學加行的,所以修學密法者必須要修持五加行,從加行入手次第而上就可以了。

不管在修任何一個本尊法時,都應該觀想這個本尊雖然形象和其它本尊不一樣,但他的本性是所有本尊的總合體,他的心咒也是所有本尊的心咒,若能這樣觀修就比較圓滿了,雖然沒有修其它法,但是也沒有間斷那些本尊法的傳承。

 

問:專修大悲咒能否成就?肢體不全能否成就?

答:專修大悲咒是絕對可以獲得成就的,這一點不必懷疑。《大悲心陀羅尼經》云:『此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彼等諸佛為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若三千大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令速發心故。若諸眾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大三千大千世界。幽隱暗處三塗眾生。聞我此咒皆得離苦。有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眾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若諸眾生現世求願者。於三七日凈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三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梵釋四天王神仙龍王悉皆證知。

修行成就並不在於你肢體全不全,肢體不全也能修持成就。但若是聾子或者是盲人,這就有點困難。盲人看不到經書,修學觀想也比較困難,所以修起來要吃力一點。聾子在聞法上有困難,故很難通達教義,修起來也有點吃力。除此之外的殘疾人和正常人在修學佛法上並沒有什麼根本上的差別,雖然殘疾人的業障較重,除不可以出家外,修學佛法還是可以的,只要能如法修持就能夠成就佛法的修證。

 

問:佛像開光後有靈驗,不開光就沒有靈驗嗎?

答:給佛像開光就是通過念誦觀修儀規與佛相應,迎請佛陀降臨融入佛像之中。所以如理如法(即是按照經中所講的裝藏開光的儀規)開過光的佛像,也可以說與真佛無別,但若沒有如法裝藏開光,雖然是佛菩薩的形象,也不會具足開過光的佛像的功德。《造像量度經》云:『聖像已成,即為人天共仰無上福田矣,而復用安住(即是安像法)者,加被慧尊冥熏之力,神靈功德俱倍恆長焉。』此中所說安像法既是裝藏開光之法。如法的裝藏開光之儀規在《造像量度經》與《如來安像三昧經》中皆能找到。

漢地現在的開光儀規都不如法,也不依經教,胡亂裝藏開光,這樣是很不好的。

 

問:在受菩薩戒時,有得戒體不得戒體之分嗎?如何能得到戒體?得戒體與戒師和戒場有關係嗎?

答:受菩薩戒時,若能發起出離心、菩提心來,亦能隨文入觀,即可獲得菩薩戒清凈戒體。若其受戒師戒律不清凈,受戒者很難得到清凈的戒體。受戒能否得到戒體,最主要是在於受戒者和傳戒師,若傳戒師戒律清凈,受戒者又能具足相應的清淨髮心,則必然能得到清凈的戒體。菩薩戒之戒體一旦得到就會永不消失,永不毀壞。

能否得到菩薩戒的戒體,除傳戒師父外,最關鍵的就是求戒的人有沒有真地在受戒的那一剎那生起菩提心。

 

問:居士能給人灌頂和傳密法嗎?

答:能給他人傳灌頂的人,必須是獲得過金剛阿闍黎灌頂的人,也就是受過了上師位,而且還要具足相應的修法儀軌等清凈傳承。密宗里的上師有兩種,一種是出家的上師,另一種是在家上師。在家上師,即是在家的密宗行者,已獲得了金剛阿闍黎的灌頂,經上師開許可以為人傳法後,他就有了給他人灌頂的權利了。出家上師,即是出家僧眾在獲得了阿闍黎位後,經上師開許就可以為他人傳法灌頂了。

普通的在家密宗弟子是沒有資格為他人傳法的,即使是出家人,在沒有獲得阿闍黎位時,亦無有傳灌頂之資格。

 

問:修行人不皈依,不受戒,能了生死出輪迴嗎?

答:有一種人可以在這種情況下了生死出輪迴,那就是辟支佛。除辟支佛之外,一般的人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了生死出輪迴。辟支佛在沒有佛出世的時代中,自己能依諸法變化之十二因緣相而起深觀,最後覺悟生死之道,修逆轉十二因緣之法而出離輪迴。

真正發心出離輪迴的人又怎麼能不皈依三寶呢?這樣的人(又想了生死,又不想受三皈五戒)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根本不信生死,不信三寶,不信因果,或者可以說他是半信半疑。世間上能令眾生了生死之教法,只有是佛教,而佛教最根本最基礎的修法就是三皈五戒,若連三皈都不受,又如何能修學三皈以上的法要呢?連五戒都不守持,又如何能斷除一切惡趣之過患呢?要知道!一切修法的基礎就是三皈五戒,離了三皈五戒一切修法將無從修起。

修學佛法是要接受法脈傳承的,受三皈依是接受最基本的戒律傳承,若果作為一個想修學佛法的人連皈依都不具足,還如何學佛呢?若這個人真是準備修學佛法,他必然會去皈依的,因為真正想學佛的人必然會奉行釋迦牟尼佛的教言,佛陀在經論中廣泛地宣講了皈依受戒的重要性和功德,那麼作為一個準備做他弟子的人,難道能不聽他的話嗎?

 

問:在漢地有很多吃素多年的老居士,一聞到葷腥的味道就噁心和嘔吐,這樣就是心清凈的表現嗎?

答:因吃素多年而聞到葷腥味噁心嘔吐,這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並不是說明這個人的心就清凈了。若真是心清凈的話,他(她)就不會因見到葷腥而噁心嘔吐了,正因為他(她)的心中有不凈的分別念,才會有噁心嘔吐等現象。

真正具足清凈心的行者,不會對萬法有那麼強烈的分別心,無論最美好和最不好的在面前都無所動搖,如是之人才是獲得了清凈心的境界。

 

問:《楞嚴經》中講:『性空真色,性色真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您開示?

答:此處之『色』而稱為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間已發現之色,亦非是指眾生境界中執著之諸相,乃指如來藏中性具之色,真體之色,與空相融相即,色空本屬對待,融之則性具之色,即是真體之空。性具之空,即是真體之色,豈待合空而以成色也。性則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如來藏中圓具一切諸法,無不包容,一切諸法無不歸於如來藏中,所謂空色不二之理也,如《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與『性空真色,性色真空。』是相同的含義。宇宙一切萬法雖具諸相,但其當體即空,故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並非析色見空,而為體達色之當體即空故,空者亦非意味著斷滅,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即為有,故必不異於有,以空即是有,而說空即是色。一切色法在眾生境界中稱為有為假法,但實際上這些有為假法是不離空性的妙色,但因眾生顛倒而惑為因緣以及自然之性,故若得悟諸法真實義之行者,即知道『不離幻色即妙用,當體無生是真空。』的意趣。

 

問:學密宗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答:學習密宗需要具備堅固的信心,也就是對密法、對金剛上師要有非常堅固的信心,而且還要有修法不畏艱苦的精進心。具足了此二者就可以學習密法了。

 

問:有一些修行者在入了密乘後,接了某些法的傳承,但因為某些原因,自己未能照上師的吩咐去修,後來將法本以及佛像隨意送給他人,這樣屬不屬於犯密乘根本戒?還有的人入密乘後隨意將自己所修的法告訴未有入密乘的人,這樣是屬於犯密乘戒嗎?

答:修行者入了密乘後,若間斷所接法之傳承,是屬於斷傳承罪。若發心捨棄而不修了,這是舍密法罪,這兩種都屬於破密乘根本戒。若不懺悔必墮金剛地獄。

若密乘弟子向非密乘之人隨意宣說密乘法要,泄漏自己的本尊,或者是上師所傳之竅訣與自己所修之法要,這屬於破密乘根本戒,是泄密罪。

 

問:有人雖然入了密乘也接了灌頂,但是對上師並沒有生起絕對的信心來,能否得到加持力?又能否修學成就?

答:密乘的一切修證以及加持力皆是來源於上師,若對上師沒有信心,那就不可能得到密法的加持力,而且也不可能獲得成就。古德云:『上師是一切善法之功德源泉。』上師雖然所現是凡夫相,但是實則是一切諸佛的總合體,故修學密法若對上師沒有信心,就不會得到密法殊勝的加持力。

既然連真實的加持都得不到,又如何能依這個上師成就呢?所以作為密乘行者要務必對自己的上師生起絕對的信心來,一旦當這個絕對的信心生起時,也就是你獲得證悟之時。

 

問:現在有一些修行者分別心非常深重,自己學習凈土宗,就認為見到密宗的師父不用禮拜、不用恭敬。還有一些行者自己學習黃教密法,見到紅教的上師就不理不睬。請問這樣的行為是否觸犯了戒律呢?

答:這樣的行為直接觸犯了三皈戒,在三皈戒中要求佛弟子見到一切僧眾都要恭敬,三皈中並沒有分別出家人的種族和宗派,十方一切僧寶皆是一體的,若因種族和宗派的分別心,而不恭敬僧眾就會觸犯最根本的三皈戒,觸犯三皈戒若不懺悔,必墮地獄。

 

問:現在密法在漢地逐步興起,有很多人也隨著潮流在盲目的情況下進入了密乘,後來又退出了密乘,這樣是否屬於犯戒?

答:一旦獲得密乘灌頂,也就受持了金剛三昧耶戒,也就表示已經進入了密乘,三昧耶戒是不允許捨棄密法的,而且只要是佛法都不得捨棄。若發心捨棄(即是發心絕對不再學習密法了)密法,即觸犯了密乘根本戒,舍密法之罪非常地重,將來要墮入金剛地獄受無量之苦,此地獄的一天相當於人間十億個大劫的時間。在密乘戒中不僅不能捨棄密法,若是發心捨棄顯宗教法,也觸犯密乘根本戒之舍法罪。

不僅在密乘中不允許舍法,在顯宗里也是嚴格戒除舍法的。若是學習顯宗的行者發起了永遠不修學其它宗派之心,這樣也是觸犯舍法罪。因為行者在皈依時,已經發願皈依佛陀所有教法,在三寶面前已經立下了如此誓言,一旦自己發心永遠捨棄這些教法,即違犯了三皈中皈依法的戒律。一旦毀壞了三皈依之戒體,則其它的戒律也同時毀壞了。

 

問:學習密宗是必須要在生起菩提心之後,才能進入密乘嗎?或者將顯宗完全通達後,才能進入密乘嗎?

答:若能真實地生起菩提心來,已非是凡愚的境界了,就世俗菩提心而言,一般的行者亦很難短暫地生起,更何況是能持之以恆而生起之菩提心呢?若菩提心能持之以恆地生起,則已證初地之果位了,只有初地菩薩才能在心相續中使菩提心不斷生起,這種相續不斷的菩提心稱之為勝義菩提心。若說待菩提心完全生起才能進入密乘則為不應理之說,若能具足相似的世俗菩提心(就是一種能行善法,守持凈戒,利益他人之心)就可以入密乘了,入密乘後依密宗修學菩提心之儀規修學,即可令行者成就菩提心之修學。在顯宗里修學菩提心的方便法很少,而且也沒有具體的儀規。

入密乘並非是要在完全通達顯宗後才能進入密乘,而是要具足顯宗之基礎,並不是說徹底通達顯宗才能進入密乘,只要具足了顯宗之基礎——出離心、菩提心及正信等,就可以進入密乘修學了。若說待通達顯宗後再學密宗,那麼密宗的不共加行中之皈依和發心等就不需要學了,若真實如此,那麼密宗的加行不就是多此一舉的修法嗎?

若行者雖然未通達顯宗,但是已具足了正信、出離心、世俗菩提心等就可以入密乘了,在進入密乘後再依密宗不共之方便在短時間內修完顯宗的法要。在密宗里有很多修學的不共方便,可以令行者短時間內將顯教所要修學的法要修完。如,密乘不共加行之修法,它可以令行者在短暫的時間中,將顯宗所要積累的資糧圓滿,不必象顯宗要經歷很長時間積累資糧。

 

問:什麼是破瓦法?有人說修破瓦法死得快,是否屬實?還有說修破瓦法能夠獲得往生的成就,根據是什麼?

答:頗瓦法是往生捷徑法,這個修法是密乘不共的往生法,它不需要長期修學,只要在七日中精進勇猛地修學獲得驗相後,就可以不用每天修持了。這種修法是通過上師的加持力和彌陀的願力,還有修法者的信力和念力,依此強力打通佛穴。此法即是將精神集中在三脈之結節點──頭頂上,讓意識自此遷出往生佛國,此修法即為頗瓦法。頗瓦法既是令行者在未死之時,即獲得遷識的成就之修法,當到了命終時即可依此而往生極樂世界。

在顯宗里也承認神識在臨命終時從頭頂出去,即是往生的徵象。頗瓦法成就的外在驗相即是:頭頂能插入吉祥草、或出水、出血、頭髮脫落、起包、腫脹、劇烈疼痛等。有了這些驗相後就不必再長期修學了,不過最好要隔幾天就修學一下,這樣在命終時才能有把握。若是一生專修此法也可以的,但每座修完必須要修學長壽法,不然即會減短壽命,若每座修完都能如法修學長壽法,則不會減短壽命。

頗瓦法有上中下三種修法:(1)上等轉識成就法性身者,即初期中陰際,證入凈光明境。(2)中等轉識成就凈報身者,即中期中陰境,證入聖空悲合成體。(3)下等轉識成就勝化身者,即取獲於勝善轉生身。

頗瓦法乃是阿彌陀佛傳給觀音菩薩的,觀音菩薩見娑婆眾生壽命短促,雖然遇到了佛法但因為無常之故,在沒有得到念佛一心不亂之時即已死去,不能出離輪迴,故菩薩發起了悲心在阿彌陀佛座前痛哭七天,因此緣起之成熟,阿彌陀佛即傳了比念佛更方便的頗瓦法,翻譯漢意為:往生凈土捷徑法。

所以,修學破瓦法的人可以在生前就將神識遷轉至極樂世界,但若修法後不修長壽佛的修法就會減短壽命,但若修了長壽佛之法,則不會減短壽命。但修此法者最好是超過二十五歲之人。

 

問:顯宗持戒與密宗持戒有無差別?

答:顯宗行者所守持的戒律是別解脫戒、菩薩戒兩種,而密宗行者是在此二種的基礎上還要守持金剛乘三昧耶戒,所以顯密二宗的持戒還是有差別的。若就基礎戒律來說,顯密都是以別解脫戒和菩薩凈戒為根本的。

若想守持三昧耶戒不犯的話,只有獲得圓滿的證悟才能守住三昧耶戒不犯。一般的凡夫行者只要能守住其中的十四條根本重戒不犯就可以。或者雖有觸犯但若能在四個小時內猛力修法懺悔,亦可以令罪業清凈。

 

問:近幾年藏地的上師來漢地傳法的很多,那麼其中也不乏有些是渾水摸魚的人(假活佛),如何才能辨別真假?如果拜錯了上師,其危害有多大?能否得到利益?

答:的確這幾年中來漢地的上師活佛很多,確實有極個別的是假的,但是絕大多數都是真的。我們不能因為發現幾個假冒的活佛就去懷疑所有來漢地的弘法活佛,現在有很多人就犯這個錯誤。要想辨別真假上師,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從佛法的角度上多方面地觀察,不難辨別出來。第一應該從佛教教義來觀察,可以在其名下請問法義,令其做答。第二可以從有無慈悲心上來看。第三從戒律來觀察等。第四要詢問其傳承,是否具足真正清凈的傳承。通過這些仔細觀察,是真是假不難辨別。

如果拜錯了上師,自己一直未能覺醒,其危害很大,能導致修行者一生無有成就。若是自己能覺醒了,可以再去依止真正如法的上師。如果你拜的上師不是假的,但是卻不是很如法的,若你是密乘弟子,雖然前面拜錯了上師,但也不能發心捨棄,只能做到敬而遠之即可。拜了假的上師那還能有什麼利益呢?一點利益都不會有的,不僅如此,若不能及時醒悟還會產生諸多過患。

 

問:在現在這個末法年代中,到底修什麼法才是成佛的方便呢?

答:這個問題學佛的人都很想知道,很想弄明白。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成佛之方便法,佛門中每個修法都是應眾生根基而建立的,不管哪個教法,只要你對它具足非常堅固不共的信心,那麼,這個法就是你成佛之方便法。

這是就個人而言,若回到各個法門客觀上的差別來說,那麼密宗的確是成佛最殊勝方便的法門。大家都知道,密宗是即身成佛的法門,在密宗里除了殊勝究竟的無上成佛之法要外,還有諸多救渡眾生出離苦海的方便法門。顯宗沒有的,密宗都有,如:頗瓦法、大圓滿系解脫等法,都是救渡眾生的方便法要。這些方便法要不需要長時間修持即可方便出離輪迴。如大圓滿系解脫,只要行者得到系解脫灌頂後,恆時將系解脫掛在身上,守好自己的根本戒,臨命終時就可以獲得往生之成就。

其實,最方便的成佛之法就是能令我們此生圓滿佛道的修法,很多人認為即身成佛的法很難修,只有上根的人才能修學。實際上並非如此,究竟的成佛之法是三根普被利鈍齊收的,因為根基是可以逐步打造的,沒有一個人是固定不變的下根之人,也沒有一個人是固定不變的上根之人,這都取決於你如何修學。若能按照次第精進地修學,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成佛的上根法器。再者,我們每個人都具足了圓滿的佛性,只要能回過頭來認知這圓滿的佛性,依此佛性起無修之修,便可很快成就佛道。如《楞嚴經:『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禪宗的祖師說過:『若能識得自性,只需當下承當,無須別覓方便。』

 

問:寺院里供奉鬼神不知如法不如法?

答:佛教寺院里是不可以供奉鬼神的,在家人受持了三皈就不可以皈依和供奉鬼神之像了,更何況寺院?但若是屬於佛教之天龍八部護法則例外。

 

問:有一些老居士故去後,因兒女不信佛,就把佛像、香爐、經書等送到了寺院里,寺院里又把這些結緣出去,不知有過失嗎?

答:這是沒有過失的。亡者去世後,其家產由兒女繼承作主,所以兒女有權利將這些佛像等送到寺院,送到寺院後,寺院有權利將這些物品結緣給其他人。若施主發心是給他人結緣,而寺院卻將這些物品賣掉了,則做主賣掉之人有很大罪過。

 

問:修學凈土宗的行者接受了頗瓦法是否是雜修?

答:不管哪個宗派修學頗瓦法都不算是雜修。因為頗瓦法不用長期修學,若經過七天修學完畢,而且有了明顯的驗相,這樣就不必長時間修持了。可以隔一段時間修幾座就可以了。

頗瓦法是密宗的一種往生捷徑法,這個修法也是提倡求生凈土的,而且修學起來非常簡單容易,又不必長時修學,故修學凈土宗的人更應該修學這個法。把頗瓦法修成之後自己再好好念佛,這樣就更有把握了。

 

問:密宗的加倍咒能代替念佛的數量嗎?

答:加倍咒是度母傳於印度大成就者阿底峽尊者的。如果對此咒有懷疑,那麼凈土宗的往生咒也不可靠了。因為往生咒是阿彌陀佛傳給龍樹菩薩的,難道我們都要懷疑嗎?

既然是佛菩薩親口所傳就不會有錯,度母告訴阿底峽尊者說:『若在一些念誦之前加念此咒,即可令念誦功德增長千萬倍。』度母是阿彌陀佛和觀音慈悲化現的。

你若是有真信心,在念佛前加念此咒,那麼即可以獲得如是千萬倍之功德。在一切念誦前加上此咒,則會有相當於念誦千萬遍的功德,但不等於你念了千萬遍!看此問題,就知道提問之人是比較懶惰和懈怠的人,若是具足正智和精進根的人,遇到如是殊勝的咒語不會有類似這樣的想法,反而會更加發起精進心多念佛號,以期所得的念佛功德更加廣大,不會因此咒之殊勝而念一句妄圖代替念佛的數量。

 

問:東西在被盜之前,我並沒有發心是自己暫用的。但是被偷盜後,由於生起了慈悲心,這時再發願將東西捨棄。這樣偷盜之人是否將來能免受因果之報呢?

答:這樣不能完全免除偷盜者的罪過,若是在其偷盜之前,自己就已經發心捨棄了自己所有的物品,現在只是暫用而已。這樣偷盜者不會有很重的盜罪,但是還有輕微的過失,因盜者執著為有主物而盜,也具足盜之發心故。

若偷盜者是一個學佛的人,雖然不會觸犯根本重罪,但若價值過限,亦有偷蘭遮罪。在戒律中說:若是以盜心,把自己的物品當成他人的物品拿走,價值過限,亦是會有相同的罪過。所以小偷以盜心拿取他人物品,雖然物主已經捨棄彼物,但是小偷有盜心故有如是等罪。

 

問:對於有字之廢紙等物應該如何處理?

答:可以擇一凈處,念緣起咒三遍,將其點燃,再觀想一切文字在火光中化成一個藏文『??』字,融入自己的心間。燒完後將其灰扔到一清凈之地即可,或者扔到河裡也可以。

 

問:有的寺院成立了念佛點,如果沒有勞保的居士去了不收生活費,不知這樣會不會欠債呢?

 

答:如果確實沒有生活來源的話,這樣是不會欠債的。因為寺院的錢財是來源於十方善信之供養,若有真心修學的居士雖不能交生活費,但也可以去寺院參加念佛。但若自己有錢而不出,如是則會承擔因果的。

 

問:有居士發心刻錄講述佛法的影像光碟,我們發心隨喜給他們義務製作光碟,但是因光碟的質量不好,經常卡碟或者放不出來,因此就有些同修生起了煩惱。請問法師,出了這種情況,布施者和隨喜義務刻錄光碟者,他們的功德還圓滿嗎?

 

答:功德是有,但不是很圓滿。既然,發心做這樣的功德就要買好質量的光碟,而且製作時還要儘力將其做好,否則功德不圓滿。假如,因刻出來的質量不好導致他人不看,或者看不了,這樣功德必定不會圓滿。

 

問:做過人流的居士應該如何懺悔?

答:要想懺悔打胎的罪業,應當念誦《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或者多多印刷這本經典也可以懺悔這個罪業。抑或是念誦『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咒』。

另外,若是受過五戒以上戒律的居士,在受戒後而行墮胎之事,如是則有兩種罪業。一、破戒之遮罪,二、本具之性罪。破戒罪業可以通過修法懺悔,而性罪不僅要修法懺悔,還必須要通過超度將所殺的眾生超度掉才能懺悔清凈。

 

問:人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自性在支配著,那麼我所造業是不是自性支配的呢?那麼自性造業嗎?我對這個問題不明白,請您開示。

答:『人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自性在支配著』,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我們一切所作所為皆是妄心在支配,並非是自性在支配你。自性是本來清凈不動的,一切有情眾生依此自性而具足諸覺受等妙用,但起攀緣分別的是妄心,造業的也是妄心,並非是自性支配自己造業。因妄心攀緣諸塵境界,而起能所二取,故而生起喜愛、憎惡等心之差別,由是而起種種心,作種種業,故《楞嚴經》云:『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由妄心起故而生種種境相,由境相現起而生眾生攀緣分別。

 

問:寺院打八關齋戒落下幾次,是否用每個月十齋日補上,這樣做是否可以?

答:若自己受持了終身每月守持六日的八關齋戒,在齋日時沒有守持的話,這屬於破八關戒。若自己並沒有受持終身六齋日持八戒的戒律,只是寺院號召大家共修,自己也只是參加而已,如此沒有參加並不犯戒,因無有受戒之故。但若是受了在家菩薩戒的居士每月六齋日不守持齋戒,這就違犯了菩薩戒的輕戒。

 

問:修學佛法的行者是否可以在早晨練太極拳、太極劍,這樣觸犯戒律嗎?

答:修行者為了鍛煉身體是可以練太極拳和太極劍的,這不屬於犯戒。但是不可以練外道之法與氣功等,也不可以練印度瑜伽功等。

 

問:我曾經因無知誹謗過密法,後來一段時間又經常誹謗,以至於最後有了果報,在幾年中突然在口中生起了小白瘡,而且用什麼葯都不見效,連續幾年無比疼痛難忍。念佛也很難靜下心來,我一直不知道這是因何而成,在這幾天中聽您講法才知道這是誹謗密宗的果報。不知道象我這樣連續誹謗密法之人,懺悔還能有救嗎?能否懺悔清凈呢?

答:雖然自己曾經誹謗過密法,而且也已經遭受到了一些花報。但若能發起真誠的懺悔心來,精勤修持懺悔之法,也可以將這種罪業清凈的。若是隔的時間較長才懺悔,恐怕短時間地修懺悔法是不能令罪業清凈的,必須要經過長時間地修懺悔法才能得以清凈。或者自己可以多印刷關於顯密二宗互不相違的經論,如《密宗斷惑論》,這樣自己可以通過印書,令大家都知道顯密共融的道理,遮止了其它人謗密法,以此功德可以令自己將謗密法的罪業懺悔清凈。

若是謗了密法而不知懺悔,將來因謗密法的罪過就會墮入金剛地獄。

 

問:學佛是為了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怎麼樣形成的呢?

答:這個問題本來是不必回答的,問這個問題的人,他的目的不是在學習佛法,而是用一個佛都不回答的問題來考愚僧,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有過失。不過愚僧既然碰到這樣的問題就隨緣做答如下:

宇宙之形成乃是由宇宙本體大空所幻化,所謂,無明惑起而生宇宙諸法也。若從勝義諦之境界來說,宇宙萬法從來都沒有真實地產生過,之所以在凡夫眾生面前現起了森羅萬象,這是因為眾生在無明覆蔽之下,產生了顛倒妄執,於本來空寂的宇宙本體中執著有境相,故而因此執著二取產生,才『生起』了宇宙萬法。所以,宇宙萬法的形成是由眾生迷失自性的那一剎那而現起的,但雖然現起卻非是實有,也本來無生。若非要較真追尋宇宙產生的一個開頭,那就是不可說的了,如《佛教三字經:『無始終,無內外,強立名,為法界,無明起,惑業生,受輪轉,曰眾生。』宇宙生滅流轉的現象即十二因緣是也,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由此十二因緣形成事物之輪轉遷變,終而復始。

愚僧這樣答覆亦是囫圇而答,本來這種問題是可以不回答的。昔日外道問佛,宇宙是怎麼樣形成的,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佛只以默然而對之。如《法苑珠林》云:『佛有五不應答,一、試問不答,謂此人心懷輕慢,或先自曉了,而作念言,我且設問,試彼為解不解,若作此試問者,不應為答也;二、無疑問不答,謂凡所演說,為令眾生開其昏迷,解釋疑網。彼既不疑,假設為問者,不應為合也;三、不為悔所犯故問不答,謂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過之心,設為他故而問者,不應為答也;四、不受語故問不答,謂此人先曾為說,彼不聽受,今又故意設為問辭者,不應為答也;五、語難故問不答,謂此人作意而言,此語難曉,他必不解,我且設問,為能答否,如是而故問者,不應為答也。』

從這個問題上也看出了這個居士對佛教基礎知識的了解非常差,若真地了解佛法就不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了。希望這位居士以後要多做聞思,不然還會犯這樣的過失。

 

問: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什麼單單業能隨身呢?

答:若是真能做到三心具不可得,就不會有業隨身了。所謂『三心具不起,當下即涅槃。』若真能如此,則在證悟空性的一剎那,一切業障皆已消除。正因為凡夫妄想分別之心未滅,才是業力延續之因。業力和因果的延續,乃是由妄心遷滅變化為緣而形成的,在妄心的念念生滅中將業因傳遞下去,直至成為果報。故若真能從根本上將妄心滅去,證入自性之清凈境界,一切諸業即會在頃刻間摧毀。

因妄心的相續,而業果才會相續不斷,故生生世世如影隨形。若真了知三心具不可得之意趣,當下令自己取捨分別之心自然滅去,於無取無舍中體認真如自性,於無修無作中成就一切修證,如是則一切業當體空寂而滅盡。

 

問:是不是有多少眾生就會有多少法門呢?

答:是的。因為佛法的出現和建立就是為究竟度化眾生出離輪迴的,因此為度不同根器的眾生,佛陀就宣講了無量法門,如四弘誓願中云:『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故為度無量眾生而設施無量法門。

 

問:每個人都有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微妙本性,當四大分散之後,這個本性有男女老少之說嗎?

答:眾生的本性是無有任何相的,她雖然無相,但又能顯現宇宙一切諸相。她雖然無形無處,卻又遍宇宙一切處而無所不在。故本性是沒有男女老少之差別的。但人死後在沒有投胎之前,是在一種中陰身的境界中。在這種境界中,會經曆法性中陰和自性中陰、生死中陰等三種境界,前二者出現時,中陰身是沒有實在的身體的,因此也不能說有男女老少的差別。在生死中陰出現後,投胎的因緣業力成熟了,這時就會隨著業力的成熟顯現出差別相來。雖然,中陰身眾生在進入法性和自性中陰時,還會因生前之習氣生起各種執著,但他們並沒有真實的身體。

所以,人死後進入法性中陰的境界,會逐步回歸到法性本體的境界中,見到法性光明本體,但世間凡夫無有智慧定力故不能把持機會,不能在法性中陰中證悟佛果。在自性中陰境界中經歷光明聲音以及文武百尊等境界,但因無知以及業力之故不能把握機會而成就。當轉世投胎的業力成熟時,中陰身就會因業力之牽引而產生所謂的身體相,其身相也會隨成熟各道之業力,而現彼等差別之相。

 

問: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殺死另外一個人,而在法律方面又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將兇手繩之以法,這樣死者會不會超生呢?這個兇手後來知道錯了,發起真心修懺悔法,能否將這樣的罪業消除呢?

答:兇犯會不會被繩之以法,這和死者超生不超生並沒有多大關係。你們認為若兇犯沒有被繩之以法,死者死不瞑目,所以就不會超生。這樣的認為是錯誤的,死者能否超生,這要看他自己的業力如何。若是善業成熟,則可投生於善道中,若是惡業成熟,則必定會墮落惡道。所以與兇手是沒有關係的。

你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看了很多世間法的小說故事,故事中往往說一個人若死得很冤屈,就會長時纏繞兇手而不投胎。這種說法是不符合因果法則的,假使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那也是這個亡者墮落鬼道的業力成熟了,並不是因為那個兇手沒有被繩之以法而不超生的。

若是那個兇手後來知道錯了,發起精進心而修懺悔法,以自己之修法以及做善事等功德超度亡者,若亡者真實被超度出三界輪迴了,那麼殺人者的罪業就清凈了。這種殺人的性罪要想懺悔清凈,就必須要將所殺之眾生徹底度脫,這樣性罪就消除了。其實無論是性罪還是遮罪,只是肯發精進心懺悔,最終都能獲得清凈的。佛經中不是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嗎?這足以證明犯殺者是可以將罪業懺悔清凈的。

 

問:專修凈土宗要如何修才能攝住身心?

答:凈土宗念佛法門乃佛陀為方便度化眾生而設施,修學此法門最當具足的就是信、願、行三資糧,此三資糧缺一不可。當今漢地修學凈土法門之人大約佔漢地學佛者之一大半,修學凈土宗者雖然人數非常多,但大多是不得其法,故大多數的凈宗行者雖經久修而無成就。

若能真實具足信願行三資糧,則凈業必成。現今之凈宗行者雖表面上明了三資糧之重要性,可實際上皆沒有真實地認識到此三者之重要,故而彼等念佛者並不在此基礎上下功夫,而是每天進行著盲目的專修,雖然佛號念了很多,但終不能依佛號契入彌陀性海,故不得三昧也。此皆因不具足三資糧之基礎,故縱念佛號不能與彌陀相應。

修學三資糧當先從信入手,所謂信不深則願不切,願不切則行不堅。故凈宗行者應當先從『信』入手修學,此信乃是指信佛、信法、信因、信果、信娑婆苦、信極樂樂、信彌陀願力不虛。一切皆從堅信佛教教義開始,然欲建立自己對佛法之堅固信念者,當以聞思教義而建立之,若不聞思佛法基本教義,則不可能對佛法生起堅固的信心來。若對佛法無有堅固的信心,必然也不會信因、信果、信娑婆苦、信極樂樂,所以不會發起真心求生極樂世界,故說信乃根本也。如《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念是佛法之根本,若對佛法能具足堅固之信念,則堪修一切法門,反之雖終日修行無有是處。現在之凈宗行人在信資糧的修學上非常差勁,因為他們強調不聞思教義,只是一味地一句佛號念到底。殊不知一句佛號念到底的修法,乃是三資糧圓具者方可進行的。若是沒有具足三資糧,盲目地一句佛號念到底是不對的。也就是說,一句佛號念到底是要有基礎的,若對佛法不具足堅固的信心,雖然整天口頭上在念,但因不具足信念之故,就不能做到萬緣放下,心中掛礙的太多,所以很難念到一心不亂。信心不堅固的人,很難生起真實的出離心來,所以念佛時也就無有懇切之心,因此也不能得到一心不亂之境界。行者無有堅固的出離心,必然會對世間五欲諸法貪著不舍,雖形象上修法,但心已背離了正道。不具足出離心自然也不會生起利他之菩提心來,若不具足廣大的菩提心則不能與彌陀相應,亦不會得到彌陀之加持。若凈宗之行者不具足以上之條件,又如何能發起真實念佛之心呢?

若欲了知此三資糧如何具足,當依大乘聞、思、修三慧而行之。當先聞思教義,令自己對佛陀之教法生起正知正見與堅固無比的信心來。行者還當在日常生活中反覆思維佛陀之教言,以所學之法要攝持身心,令自己身心遠離諸過,守持清凈的戒律,廣行善事。此後當依教義反覆觀修無常等法,務必令自己生起出離心來,出離心一旦生起,自己便會對世間諸欲不再貪著。對世間一切欲事無有了貪著,如是念佛才能很快地獲得自心清凈的境界。雖然自己此時已經生起了出離心,但也不應就此滿足,還應該依教義如法觀察一切眾生與自己累劫以來的關係,從而進一步對眾生生起大慈悲心來,隨著自己的因緣而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如此方能稱為是行大乘道者。若具足了以上之資糧,再行一句佛號念到底之專修法,必定會有很殊勝的成就。

當前凈宗行者忽略了修學佛法的次第,不聞思教義盲目而修,以至於修行多年皆是無功之勞。愚僧奉勸修學凈宗之行者,專修固然很好,但是有先決條件的,若先決條件具足了方可行『一句』專修之道,否則將會白白浪費暇滿的人生。

 

問:大懺悔文中說『法界藏身阿彌陀佛』這句是什麼意思?

答:這是說阿彌陀佛的法身遍宇宙一切處,無所不在,亦是說阿彌陀佛之法身即是法界本體,法界與阿彌陀佛互融互入而無二。

 

問:我們念佛的目的除了求往生,還有什麼?

答:釋迦牟尼佛勸導眾生修學念佛法門,一方面是為了令眾生方便地出離生死輪迴,另一方面則是令眾生明白『自性彌陀』的道理,如凈宗古德云:『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什麼時候能緣自性而起修,才是真正的念佛。

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不是念佛者的終極目的,往生極樂只是一種方便,而念佛者的終極目的是成就圓滿的佛果,而不住涅槃度盡無量眾生。

 

問:如何把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答:我們所修學的一切法門都是為了將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的,不過若想究竟快捷地將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那就要修學禪宗和密宗了,因為在此二宗之中有非常了義的修法,可以令行者即身成佛。禪宗講:『放下一切執著,不思善惡,不念過去現在未來,當下之空洞清明之心,便是真如自性,安住於當下,不起一念造作,久之即可轉八識為大圓鏡智。』人人本有圓滿性智,只是眾生以妄心向外攀緣,故使得真心埋沒,未失似失,若能迴光返照自心,自心便是佛陀,何必向外追尋?如《楞嚴經卷六雲:『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卷四亦云:『狂心即歇,歇即菩提。』若我等眾生真能依教言,頓然放下一切執著,當下即可見到那真如佛性,只要無求無作保任下去,即可快速成佛。

[阿賴耶識] 或作第八識、本識、宅識、無沒識,意謂執持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為諸法之根本,故亦稱本識;以其為諸識作用之最強者,故亦稱識主。此識為宇宙萬有之本,含藏萬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稱藏識。又因其能含藏生長萬有之種子,故亦稱種子識。

此外,阿賴耶識亦稱初剎那識、初能變、第一識。因宇宙萬物生成之最初一剎那,唯有此第八識而已,故稱初剎那識。而此識亦為能變現諸境之心識,故亦稱初能變。由本向末數為第一,故稱第一識。由於有阿賴耶識才能變現萬有,故唯識學主張一切萬有皆緣起於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帶一分污染之清凈真心,但由一絲無明惑起而使其成為了現起萬法和輪迴的根本,行者若能在八識明現之用顯現的剎那,而心無所取著當下入於無修無整之境界,如此當下即入於本性境界,不離八識當下即轉為覺性智慧了。

 

問:我信佛已經多年了,見到很多居士都能吃凈口素,我很敬佩他們,可是自己怎麼也不能堅持吃凈口素,這是什麼原因?

答:不能吃凈口素的原因,你自己應該很清楚才對,不應該來問他人。自己對佛法的信念不具足,所以對於佛陀所講之法不能如實奉行,這是其一。其二,自己貪圖口福而不願捨棄,故不能吃凈口素。其三,自己不能將一切眾生觀為父母,不能對眾生生起菩提心來,若是自己真地認識到『一切眾生皆曾是自己的父母』的話,就不再會以它們的肉來滿足你口頭的慾望了。所以你應該在你自身上找到這些貪著,將這些貪著統統放下即可。其四,若你自己真實地堅信因果,你就能發心吃素,因為自己今生吃眾生肉,來世自己就會被吃的。所以若是真實相信因果的人是不會吃眾生肉的。

 

問:什麼叫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啊?

答:這是佛教中的四依法,是《大涅槃經》中佛陀講的。(1)依法不依人:這是告訴我們聽聞佛法當依佛陀聖教為根本,不應該以感性和崇拜某人不理智的方式聽聞。不管講法者是誰,我們聞法都應當以佛陀聖教為準則。不管說法者是否和我們同一法脈,不管是不是我們有緣或是喜歡的法師,只要他所講的法都是依佛陀教法而說,與佛陀教義不違背,我們就應當心生恭敬而聽聞之。假使,與自己很有緣的法師在講法時,所講的法義於佛陀所講有違背有出入,我們也不應該因法師和自己有緣故,就執著為彼法師講的是正確的。所以聽聞佛法應該依據佛陀的教理而進行聽聞取捨,如理者即聽聞攝取,若所講不如理者,縱然自己與彼很有緣亦不應攝取其所講之法義。總而言之,無論說法之人好壞或是否是自己所喜歡的,都應當依教法為準則來觀待其所講之教理;(2)依義不依語:我們聽聞佛法應該依教法的義理而聽聞,不應該依外表的文詞來判斷講得好壞。佛陀講法有四種含義:即外意、內意、密意、無上密意。若講法者所講之法表面的文詞不是很優美,但所講法義沒有背離佛意,我們就應該如法地聽聞。這就是說聽聞佛法當注重其所講之內意,而不是文辭的優美與否。所以聞思佛法時,當留心參悟其內在含義,不要死在名句相之上;(3)依了義不依不了義:行者當知佛陀說法無數,其所說法要乃是應眾生之根基而說,故在佛陀教法中就有了義和不了義的差別。不了義的教法是為了方便度化那些根器不成熟的眾生而說,而了義教法乃是佛陀為度化那些具足殊勝根器的眾生而說。佛陀講述不了義的教法,是欲通過方便漸次引導,令那些根器不成熟者,最終能成為聽聞修學了義教法的根器,由是之故宣講不了義法為方便設施。不了義法乃為漸次成就了義法之階梯。所以吾等若遇二法同現之時,當依了義法為所依據的準則。例如:小乘和權教的教義雖然殊勝,但非是佛陀究竟之教,故當依大乘中道之究竟了義的經典為主;(4)依智不依識:聽聞教理之時,當依佛教正觀之心智,不得依世間之情識觀待取捨佛法。例如:有二法師,一為具證悟者,一為凡夫。此二者所教理,當依具證悟者為準,因彼具真實證悟故。又如:取捨佛法當依正理智慧抉擇取捨,不得依自己之世間凡情分別而取捨。所以這一依,即是指聞思取捨佛法當依智慧抉擇,而不是依凡情分別取捨。

 

問:修行出家好還是在家好?

答:我認為出家修是很好的。因為我們凡夫修行出世聖道的解脫之法,先要學會如何遠離世間五欲的誘惑,使自己的心能夠很好地安住在清凈境界當中。而在家人所遇之世俗瑣事的纏繞實在是多得不得了,沒有定力的凡夫在事情繁雜的情況下往往會失去理智的觀察力,不能夠很好地取捨因果諸法,從而使自己造下輪迴的業因。《大梵天王所問經》中說:『大梵,若我讚歎出家,毀譽在家,言滿虛空說猶不盡。』這句話就是佛陀回答大梵天王出家和在家的差別而說。其義為:如果讓我(世尊)來說出家和在家修行的差別的話,可以這樣說,出家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就如同虛空一樣的廣大,縱然以盡未來際的時間用言語來讚歎都是無法說完的。同樣讓我來說在家修行的過失,也同樣如同虛空一樣的多,如果來說在家人的過失,亦如用窮盡未來際的言說也是無法說完的。在家的過失亦是如虛空一樣的無邊無際。文殊菩薩說:『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鶴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梵行高。』

從以上的教證我們應該知道,在家人在修行的道路上有著很多的修道違緣。另外佛法是出世之聖法,我們想要成就解脫之道,就要遠離斷除輪迴的根本——五欲。在家人每天所遇的都是五欲中事,身為凡夫的我們做不到對境不起心,所以只能先遠離五欲的誘惑,修學好定力後才可以對境不起妄心。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云:『在家之人若專勤修道,則世間事業荒廢。若專勤世間事業,則出世道業荒廢。如是可知出家修道易,在家修道難。』而出家者,有著良好的修行環境,所遇的緣也是善緣多惡緣少。當然,在當今的佛教界也有好多的出家人心中五欲橫流,而不守清規戒律,但也不能因此就說出家不好。出家的功德是功不唐捐的,主要是你這個修行人是用什麼心態出家修行的,這一點是很關鍵重要的,我們若能夠以正念攝持而出家修道,那麼就會很快地圓滿福慧二資糧。

 

問:您雖如是解答,但《維摩詰經》卻說,直心,深心是菩薩凈土?

答:所謂的『直心』是指菩薩補特迦羅安住般若空性中,以般若智徹見諸法因果而無謬取捨,由於對因果無謬地了知,菩薩面對一切皆以直心觀之對之。此處的『深心』是指菩薩安住甚深空性起觀照之智,而堪任運之心。所以那是菩薩的境界,非是凡夫的境界。修行者證悟初地後便沒有出家和在家的分別了,初地以上的菩薩無論在家、出家都是聖賢僧寶。初地菩薩安住於空性之中,任運圓滿一切福德,所以那時就沒有出家、在家的分別。可是我們現在的凡夫以二障所纏,不可能安住空性之中。所以應該出家修道,以離開欲塵而為道之方便,進而修行無上妙法,才可達初地之境界。

 

問:如果發心出家,那生身父母,恩重如山,如何報達?

答:出家修道正是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世界上的所有眾生都會死亡而離開這個世界,也會隨自己的業力輪迴於六道之中。如果我們只懂得行世間的孝道,在父母身邊供給吃喝,使他們現世之中享受短暫的天倫之福,這種孝心雖然很好,但並不是真正究竟地報父母恩。如,一旦當父母之大限到來時,父母就會隨他們自己的業力而流轉於生死之中,做為凡夫兒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墮入輪迴。雖然父母在世之時,我們盡了世間孝道,但是也沒有減輕他們的輪迴之苦,因此這樣的孝心只是世間的有為之孝。

做為修學佛法的行者,應該在了知了生死無常的道理之後,捨棄世間之五欲貪著,發心出家修道。以出家修道之清凈功德迴向給父母,使父母在現世中健康平安,縱然父母舍報而去時,亦可以自己修行的功德超度父母出離輪迴。如:近代禪宗高僧『虛雲老和尚』為了超度母親,不遠千山萬水三步一磕頭朝拜五台山,最後在定中看到自己的母親騎著一條龍騰空而去。所以說修行成就佛道之人是行的大善大孝。

另外,在我們無始劫的輪迴中,六道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六親眷屬。既然你懂得對現在的父母敬孝,那麼那些曾經做過自己父母的六道眾生,我們就不管了嗎?在往昔無量劫中六道眾生也曾象現世的父母一樣養育過我們,對我們有莫大的養育恩德。他們現在隨著業力而受輪迴之苦。我們現在得到了圓滿的人生又聽聞到了稀有的佛法,難道說我們就不應該去報答他們的恩德嗎?就不去救度他們嗎?所以修行者應該用現有寶貴的人生去修出世的聖法,發誓度盡如母有情眾生。從究竟義上來說,要究竟度脫歷劫以來的父母師長,只有自己證得聖果時,才可以究竟地救度自己的父母師長。若父母他日西去之時,你沒有救度之能力,你眼看著父母沉淪六道受苦時,你會如何想,難道說為了短暫的天倫之樂,而不管父母后世受苦的事嗎?

 

問:如果發心出家,父母的生活出現問題怎麼辦?

答:若真地想發心出家就不要想那麼多,因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因緣。這個世界上有好多沒有兒女的人,他們也活得很好,也沒有見他們餓死或者是凍死。假若父母此生是被餓死的因緣,就算是兒女在身邊也會餓死。若不是這種命運的話,假使沒有兒女的人也不會餓死。

如果為了養活父母,或者為了父母而不出家,這樣在表面上是成就了一個孝子的形象,可實際上這是一種小孝。若怕出家後父母無有飲食等物滋養生命,或是怕父母傷心而不出家修行,如此雖然短暫地滿足了父母的情執,也未令父母傷心,但是當父母面對無常要舍報而去之時,做為子女的你又如何救渡自己的父母?在家人雖然也能修行,可是因世間俗事繁多沒有足夠的時間來修行,又如何能在父母去世前成就道業呢?既然修行沒有什麼成就,當父母要去世時,自己如何救渡呢?所以不如及早出家修道,若自己為了救渡父母將來不墮惡道而發心出家,這是一種大孝之心!這是捨棄了世間的小孝,而成就了出世間的大孝,故智者當以智慧抉擇也。

若自己出家後家中沒有其他兄弟姐妹,而父母也卻是沒有生活來源,自己可以勸導父母皈依三寶,然後就可以用自己的供養來養活父母。若父母有其他子女孝養,則出家人不可以用自己的供養孝敬父母。

但若自己父母百年之後,出家人可以用自己的供養給父母做超度等佛事,也可以為自己的父母做放生等善事。

 

問:念佛是了義法門呢?還是方便法門?

答:此法門即是了義也是不了義法門,因其修法中有了義和不了義二種修法,實相念佛法是了義修法,其餘念佛之法皆是方便法門。雖然其它念佛方法皆是方便,亦是很殊勝的修法,能令行者出離輪迴而至補處菩薩之位。若從一生即可獲得補處之位來衡量,則亦可稱為了義法門也。雖說一生補處但所需時間甚長,若從時間上衡量,則為方便之法也。故觀待凈土法門了義不了義不能單一而論之。

 

問:修學密宗要有傳承,修學其它宗派需要傳承嗎?

答:一切法門都需要傳承,並不分宗派。雖然凈宗的念佛法門稱為易行道,沒有傳承也可以念佛,但若沒有善知識傳承念佛的方法和竅訣,我們也很難獲得念佛真實的利益。所以念佛若能獲得圓滿的傳承,則必然能更好地與彌陀相應。具足圓滿傳承的人,除了法脈傳承的加持,還能獲得給你傳傳承上師的修法竅訣。

一個法脈的傳承就如同安裝電器一樣,必須要有電線、電流而且還要沒有漏電之處,若電線短路,這個電器就沒法運轉。修法也是一樣,我們的法脈是從釋迦牟尼佛這裡傳下來的,又經過他的弟子一代代相傳,所以才傳到了我們這裡。若這其中有一個人的戒律不清凈,那麼這條法脈就不清凈了。例如:不管什麼宗派的行者都要去受戒,這就是一種接戒律的傳承。出家人的戒律是從十個清凈戒律的大德比丘名下而祈受,只有戒律清凈而且戒臘超過十年以上的比丘,才可以有資格傳比丘戒。但是居士的戒律是要從出家人名下來祈受,若這個傳戒的出家人根本戒已經破掉,那在他名下受戒的居士就不能得到清凈戒律的傳承。佛教中是以戒定慧三學為大綱,若無有清凈戒律的傳承,則不可能得到戒體。若無有戒則定不能引發。首先要知道,不論學哪個宗派,都要受戒持戒,若無有戒律的傳承,則一切定力無從而生。故佛教一切修法都有其各自的傳承,念佛也不例外,若能得到修學凈土法要的傳承,這樣再念起來就可以很快地與法相應了。

 

問:凈土宗的修行人需要學習止觀嗎?

答:佛法中一切教法都是為了方便止息妄念徹見自性而設立,故一切修學法門都是修心的方便。其實凈土宗的行者,若能將止觀竅訣結合在念佛中來應用的話,那可以說是如虎添翼一樣,是很殊勝的修法。其實在凈土宗的修法中,也從來都沒有離開過止觀,凈土宗的持名念佛是一種『止』的修法,而觀想、觀相的念佛法是屬於『觀』的範疇。

所以,止觀修法的概念非常廣,任何修法都包括在止觀之中。

 

問:聽說修密宗是要八地菩薩才可以修的,凡夫是不可以修,是這樣的嗎?

答: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沒有依據的。修學佛法首先要知道依法不依人的道理,說這樣的話有經書做教證嗎?這樣的說法都是一種無有教證的胡說,說這話的人可能對密法一點都不了解。要想知道什麼樣的人具足學習密法的資格,可以從密宗的戒律上來做一番了解,便會很容易明白了。在佛法中二地菩薩就已經證得了菩提心離垢地,圓滿了持戒度。而八地菩薩是菩提心不動地的大菩薩。若是只有八地菩薩才能學習密法,那麼佛陀就不用制定那麼多的密乘戒了。但密宗的十四條根本戒大部分都是對凡夫而立的戒律。如:第一條、是弟子和上師的戒律。密宗弟子不得捨棄上師和誹謗欺辱上師。第二條是不違背佛陀和上師的教言。第三條、是金剛兄弟之間的戒律,不可以誹謗罵詈金剛兄弟。第四條是不捨棄慈悲心。第五條是不泄明點、不邪淫戒。第六條是不謗一切修道者。第七條不泄密。第八條是不許自殘身體。在密宗十四條戒里有十三條就是凡夫要守的戒律。請看一下我舉出的這些戒條,這都是凡夫所守持的戒律,而非是八地菩薩所守持的。八地菩薩還會傷害自己的上師嗎?會在金剛道友中造傷害嗎?會捨棄慈悲心嗎?會自殘身體嗎?八地是不動地的菩薩,菩薩證入此位稱為凈地菩薩,已經圓證三不退,於菩提心中能任持一切,安住於勝義的菩提心中而不動。故上面的這些戒律八地菩薩會犯嗎?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八地菩薩是不需要守持這些戒律的,故說『密宗是八地菩薩才能修的法』,這樣的說法是非常錯誤的,並且是沒有教證的。若想修學密宗,只要對佛法具足了堅固的信心,對密宗也具足不共的信心和精進心,如此就是能學密法的根基了。其實密宗修法所對應的根基和其它法門的要求是一樣的,只要具足信根和精進根就是密宗的根基。

 

問:聽說密宗很注重修三皈依,這樣有什麼究竟的意義呢?其它的宗派用修嗎?

答:三皈依在佛法中是很重要和關鍵的一個修法。因一切佛法皆以三皈依為基礎,若沒有皈依實修的證量,一切殊勝之法亦不得成就。若一個自詡為佛教的行者,沒有對三寶生起真正的信心來,也不具足真正的皈依,那麼無論他修什麼殊勝的法,最終也不會成就的。這是因為不具備根本的基礎之故。若行者能做到縱遇生命危機之時亦不捨棄三寶,具足如是之皈依信心,這才是真正地皈依了三寶。

三皈依不單是一種儀式,還是初學者必修的課程。所以三皈的學處是要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的,行者若在生活中能依佛陀的教義時刻警惕自己,不令自己迷失在世間幻相中,而能以智慧抉擇觀察諸法實相,如是而不被諸法幻相迷惑,則為皈依佛,是行持『覺』(即是能做到皈依佛覺而不迷)道。若能時時依教法行持,遠離世間八法,破諸邪惡,則為皈依法,行持『正』(即是皈依法正而不邪)道。行者若能依凈戒攝持三業,令三業清凈不染諸過,則為皈依僧,行持清『凈』(即是皈依僧凈而不染)之道。

現在的佛教界中表面上有好多人修行,而實際上他們連佛弟子最基本的皈依都沒有具足,故而雖見其相似修行而無有成就。

 

問:在密宗里要修好多加行,為什麼在其它宗派里沒有?這樣是不是密宗太繁瑣了?

答:加行是大乘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礎,若沒有修加行,其它的殊勝法要亦不能成就。密宗是要通過加行的修法,把行者打造成適合修學大乘教法的一個殊勝法器。

其實,大乘其它宗派的修行也是一樣需要修加行的,只不過是沒有像密宗這樣很明確地提出來。加行修法為:出離心四種觀修法、皈依、菩提心、懺悔、積累資糧、上師瑜珈。出離心是佛法的基礎,大小乘都必須要修的;而菩提心是大乘的基礎,大乘一切教法皆以菩提心為本而設立,故亦是各大宗派必修之法;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於往昔造下了種種修法的法障以及其它深重的業障,若現在不修懺悔法將其消除,則行者因業障蒙蔽之故亦很難成道;有時也會因資糧不具足而導致修法無有進展,也是很難與法相應,故應該修學積聚資糧之法要。顯宗的積聚資糧的方法,是以實修六度誦經等事為主,而密宗除此之外還有殊勝方便,可以通過供養蔓扎羅而很快地積聚能夠成佛的資糧;上師瑜珈,即是一種和善知識完全相應的修法。學習顯宗的行者也同樣要依止大善知識,也要在善知識名下修種種供養承侍,若行者能與善知識相應,才能在善知識的座下得到所有清凈的教授。所以說修加行並非是密宗獨有之法,顯宗也要修持的。不過,顯宗沒有將加行明確地列出來而已。

 

問:我覺得我活得很苦,不是外在物質環境的苦而是心裡很苦。請問您能告訴我解脫的方法嗎?

答:佛陀成道後四十九年說法度化眾生,就是為了解脫眾生的苦惱,所以佛教的各種修學方法都是對治苦的方法。只要你能精進學習佛陀的教言,就能學會給自己的心做主,也就可以解脫煩惱。

其實,世界上每一個眾生都會有迷茫和痛苦,這都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人生的真正定義和定位,由於不能給人生一個確切的定義之故,所以在遇事對境之時才會迷茫煩惱。

我們生而為人,首先要明白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理由是什麼,人生的真相是什麼?現在所過的生活是否是正確的?如果你能仔細觀察以上提出的這些問題,你就會發現,現在世人所追求的生活是顛倒的,這個世間到處充滿了苦。而這些苦的來源,都是由於有情眾生不能把握自己的心,迷失自心不悟人生真諦而導致的。所以每一個眾生都是隨著外境而轉,故使心不得自在,緊緊地攀緣在五欲之上,因此而生起諸多苦受。有情眾生從來都沒有當過自己的主人,只是無主地隨著外在的人物環境的轉變,而生起憂悲苦樂等感受來。

其實,每一個有情眾生都活得很可憐,就如同乞丐一樣,每天都在他人名下乞討一切憂悲苦樂,自己無有選擇苦樂的權利,只能隨外境的變化而感受苦樂,所以說,若不能給自心作主就不能獲得自在。例如:你今天一出門就有人誇獎讚歎你,你的心裡馬上就會很高興。可是若一出門就遇到一個冤家對頭來誹謗你,你的心裡馬上就會很生氣很煩惱。我們的心總是隨著人家所給的不同言語或是臉色等,產生喜樂或者煩惱等,所以人一輩子都是這樣隨著外在的環境活在憂悲苦樂之中。我們的心從來都沒有給自己做過主。若是能做到想歡樂就歡樂,不隨外境界而轉,這樣才是自在的。佛教中的各個法門都是教給我們如何覺悟的,如何掌握命運而獲得快樂的。所以只要能夠如法修學佛法,則必能達成你之所願。千萬不要再繼續扮演乞丐的角色了,要從現在起學著做自己的主人,為自己做主是學佛人都需要做的功夫。

在生活中做『乞丐』是很苦的,人家施捨我們一些好的話語,就能高興一會兒,若人家給我們不好聽的話語自己就會煩惱好長時間,不管人家施捨給我們什麼,我們只能照單全收,這就是因為自己不覺悟,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若為自己獲得自在,就應該明白一切的稱讚、毀譽、利益、衰損等事只是因緣所生之假相,根本就不是真實的,因此就不應該去貪著;若當自己對外境所謂的『歡樂喜受』生起執著時,就會使自己的心束縛在這些幻相中,那麼自己就會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生起煩惱。所以若想解脫心中的煩惱,就必須要能給自己的心做主,使這顆『妄心』不再執著外境,若能做到不執著外境,則當外境發生變化時,你的心也不會再會隨著外境產生苦樂等受了。如是則於當下就獲得了自在解脫,這就是不隨境轉。假如:有人罵你一句不好聽的話,這時應該依諸法緣起無自性的方式抉擇。將所聞之音聲通過智慧抉擇觀察後,了知所有聲響皆是因緣假法,如夢如幻無有自性,所謂的罵也是由於自己耳根對境,攀緣心起取著聲相,故成罵之聲響,若無有自己的根識作為因緣,如何能成就罵事呢?若通過如是觀察了知一切音聲空無自性,則行者就不會生起煩惱來。若遇罵等而不生煩惱,如是已能給自心做主了,心不隨外境起煩惱分別即是自在人。

另外,一切眾生之所以有苦受,也就是因為有一個『我』的執著,有了這個『我』就生起了『我的自尊』和『我的人格』等執著,由於眾生的心中有此諸多執著,故心不得自在。如:別人說了一句傷你自尊的話,你自己馬上就會產生不高興的情緒。若人家說了一句侮辱你人格的話,你的嗔心就會不由自主地生起來,還恨不得和對方玩命。其實眾生所執著的『我』只是一個虛假的概念,並不是真實地存在。這個自我的概念是有情眾生受輪迴業力習氣的干擾,才形成這樣的一個執著,所以這個概念並非有實在性的。眾生執著我或者是我所等,都是錯將現前肉身或是妄心等執著為我,但若對其進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我』是不可得的假相。這可以通過三時的方式來觀察,所謂的『我』在過去、現在、未來的三時概念中不能成立,因過去的已經過去,乃是不復存在的,現在的也在剎那間成為過去,從來都沒有停住過,未來的還未有到來,也不能成立。這個『我』若離開此三時是無法安立起來的,因此這個我本來就是眾生妄心安立的一種錯誤概念。

若有情眾生能把這個自我執著的概念看淡了,那不管再遇到什麼樣的外境,心就不會生起諸多苦受來。這樣就是解脫了煩惱。

 

問:不吃素可以受五戒嗎?

答:不能吃素也可以受五戒的。在佛教的三大體系中,只有漢傳佛教不吃葷腥,其它如藏傳和南傳佛教都吃肉。吃肉在五戒里是屬於間接殺生的戒,在罪相里是屬於一種過失,沒有直接的破戒罪。所以持五戒不是完全在於吃素,只要你能把殺、盜、淫、妄、酒這五條戒律守好,就可以受持五戒了。守持五戒的行者若實在無有條件吃素,則最低限度要吃三凈肉。但受戒者若有條件吃素,最好還是要守持吃素的戒律。其實漢地的居士不吃肉是可以做到的,這隻看自己有沒有決心了。

 

問:目前佛教界的修行人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答:以我個人的分別念來觀察,目前漢傳佛教界修行人最大的缺點就是:修行不遵次第,缺乏如法之聞思,從而使修行者大部分無有正信和正見。

修學佛法要是不遵守次第來修的話,你就是有再大的智慧都不會成功。佛教里的聞思修三慧和戒定慧三學,這是一切修法的共同次第。先要多聽聞佛法覺起聞得慧,依所得聞慧而善加思維覺起思得慧,依思得慧發起如實的修行,依修行證得修得慧;先要聞思學習戒律的持犯,然後如法守持。進而學習諸禪三昧,依清凈持戒引發禪定,於定中善知一切境界差別,心不取相入於甚深禪定,自性智慧自然開顯;這是一切法門修法的次第,若行者能如是知如是見如是行,必能證如是妙果。故如愚僧偈云:『佛性雖自圓,以受無明蔽。無始輪迴中,生起諸患習。依戒斷粗根,依定轉細識,依智破無明,菩提自圓成。』

 

問:我念佛念了好多年了,而且念的數量也很多,但是心從來都不能清凈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答:若是你已經明了念佛的竅訣,而且修法的次第也沒有錯亂的話,在具足如是條件下還是不得力,不能使心清凈下來。之所以出現這種原因,那就是因為你在往昔造了很深重的修法違緣的業障,因此要先修懺悔法將業障徹底摧毀,然後再如法念佛,則必能得清凈心。

念佛能否獲得自心清凈,並不是數量多就好,而是要觀待你的信、願、行三資糧和禪修的方法是否具足,若信深、願切、行堅而無謬,如是則必能得念佛三昧。

 

請問法師:學佛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知識嗎?

答:學佛不見得就需要有很高的文化知識。但是初學者看經時會有一些障礙。學佛是要看一個人的悟性和根性,還有要看這個修行人修法是否精進。在佛教歷史中,有好多高僧大德都沒有文化,但是他們都有很高的成就,所以一個修行者的成就不在於文化的高低,而在於對戒定慧三學能否精進。

 

沒有文化的居士只能一門深入念佛嗎?

答:學習佛法的人無論是有沒有文化,也不管學習哪個法門都要一門深入,這是和文化學歷沒有關係的。但在準備一門深入前,要觀察自己是否具足了一門深入的條件。一門深入的條件是:正信、正見、定解,就是具足對佛法的正信、正見和堅固的定解。若欲深入修學佛法,卻對所學的法一竅不通,在這樣的情況下去閉門修學,那麼這就是忙修瞎練,這種修行不是如法的,也不會真正成就佛法之利益,不僅如此,還會由無知之故對佛法中的甚深見解生起邪見,依邪見而造業墮落地獄。

學習佛法的目的是要修解脫道而出離生死輪迴的,佛陀是出離三界的智者,他老人家證悟了一切智智,故行者要想成就解脫道就要依靠佛陀的教言而修學。但是佛陀已經圓寂二千五百多年了,我們只能依靠佛陀所宣講的經教來學習,以期通過聞思經教而開啟自性的智慧。有人認為沒有文化的人就不需要聞思教義,他們的理由就是因為沒有文化的緣故。這種說法非常荒謬,這就如同在說『愚痴的人不需要開啟智慧,因為愚痴的緣故。有智慧的人才要開啟智慧,因為有智慧的緣故。』這種說法簡直是象笑話一樣。所以無論有沒有文化都需要如理地聞思佛法,當具足了一門深入修學的條件後,無論是普通行者還是三藏法師都需要一門深入而專修。例如:一個駕駛員要駕駛汽車,他必須要有嫻熟的駕駛技術和熟讀交通規則,這樣才可以是一個合格的駕駛員。若開車者沒有嫻熟的駕駛技術,而且對交通規則也不懂,他就不能安全地行駛在路上。學佛修行就如同開車一樣,若自己對所學的教法沒有認識理解,這樣只能是盲修瞎練。現在佛教界有好大一部分的念佛者都是這樣的,雖然說沒有文化的人,對教義的聞思和理解不是很圓滿,但也應該基本掌握自己所修法門的基礎和綱領,若是連自己所專修法門的教義都沒有弄清楚,就要去做一句佛號念到底的行持,這樣不僅不能成就念佛三昧,有時還會因自己的無知,而造破戒等惡業。

凡學佛者都應該知道,任何法門都離不開戒定慧三學的大綱。所以,無論是有沒有文化的人,只要你想學習佛法,都應該通過聞思,了解佛法綱要的意趣。如:戒律的開遮持犯,這是一個修行者首先要明了和必須要掌握的,即使你沒有文化,也需要受戒和持戒,但若不明戒法又如何能持好戒律呢?除學戒之外,佛教中的發心以及禪修等都需要通過聞思而了達。所以,沒有文化的人也一樣要聞思教義,只不過聞思的方式可以變通一下。不認識文字的人,可以多看多聽高僧大德的視頻講座,縱使開始聽不懂也要耐心聽下去,只要堅持到底最終必能聽懂。

         

問:凈土法門的帶業往生是佛的方便說嗎?

答:雖然釋尊為我等眾生宣說了無量法門,眾生可依諸法門成就無上佛道。但因觀知末法眾生障深慧淺之故,佛陀起大悲而為我等末法眾生開演凈土方便之易行道,欲令對彌陀具信願之行者方便出離輪迴。故凈土法門乃是釋尊因大悲而方便開演之法門;若等眾生斷盡業力而出離三界六道輪迴,則是為甚難。故釋尊宣講彌陀大願,令我等得知可藉助彌陀之本願暫時壓制輪迴之業不起現行,因念佛力故與彌陀相應得蒙接引往生彼國。往生彼國者皆能遠離一切退道之因,壽命無量與佛同等,如是則能一生而獲補處之位。

此法門雖然是方便法門,但委實殊勝難以思議,故為諸佛所共嘆之法門。釋尊令眾生對極樂世界生起希求之心,而發願往生彼國之目的,不是為了眾生去那裡享樂,而是為了令眾生在極樂世界繼續精進修行,最後成就無上菩提,所以這才是釋尊以及諸佛勸眾生求生極樂的目的。此法門雖是方便,但因一生補處之故,歷代凈宗大德亦稱其為究竟圓滿之法門。所以若從盡一生而至補處來說,是究竟圓滿之法門。但若從在極樂世界達到補處位所需的年代久遠來說,此法門是為方便法門。

       

問:如何看待加持力?

答:加持力是有的,而且是千真萬確的。加持其意為:護念、加護之意。意謂如來以不可思議力護佑眾生。加,是外在附加的意思。持,是任持(任運自持清凈平等之心)等持(是與外來的加持力要有等同誠敬之心)護念之意。力,是能力、力量之意。要得到加持力,就要有與加持力相應的心,若成就者為你做加持而你卻對他無有信心,則不會得到加持。佛陀及一切成就者證量到了宇宙的空性,他們都可以任運宇宙間的能量,對有緣或者能與他們(佛陀、大成就者)相應者,給予殊勝加持。宇宙間的能量可以幻化一切的,同樣我們的身體也是宇宙空性的幻化,若有情眾生能與宇宙空性相應,就可以任運空性中圓滿的能量。在佛經中我們經常看到佛陀為弟子們摸頂加持,佛陀是以他慈悲心的力量為弟子做加持。

其實,一切緣起法皆有其緣起之力,例如:一把菜刀就具足切割等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相對於同等緣起事物才具足的,若非是同等的事物就不見得具足這樣的作用,若用菜刀去切割虛空肯定就不會有作用了;在我們佛教勝義諦的觀點中講一切法都是虛幻的,但是這些虛幻假法在相應同等的緣起法中就會有它相應的作用和力量,如上所舉之菜刀一樣。若修行佛法者通過信心和祈禱等方法和佛相應,那麼就可以感受到佛的加持。加持力的存在與否,關鍵是你承認不承認萬物的作用力,既然萬物都有各自的作用力,那麼佛和菩薩們怎麼會沒有呢?譬如,一個貧窮者(譬如凡夫)無力致富,但後來這個貧窮者卻想辦法和世界首富(譬如諸佛菩薩)拉上了關係(如以誠信等祈禱),那麼這個貧窮者必然會因此而獲得富翁親戚的幫助而脫貧。

在近幾年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讓敦珠法王和十六世大寶法王對一杯水做加持,加持後結果表明這一杯水的礦物元素髮生了很大的變化,比沒有加持的時候增加了好多的有益身體的元素。佛教的咒語是宇宙的能量符號,所以若能持誦相應就可以聚集很大的能量,以此能量可以給別人做加持。

然而,密宗以『加』為加被之義,『持』為攝持之義。謂加持即表如來之大悲與眾生之信心。亦即佛日之影現於眾生之心水中,稱為『加』。行者之心水能感佛日,稱為『持』。並謂佛與眾生之本性原是平等而且圓融,因此,如來之大悲大智應眾生之根機而加被之,眾生則受如來之加被力,兩者遂能相應一致。此稱生佛加持。又,行者依阿闍黎受灌頂,修三密妙行,使本尊之三密與行者之三業互相攝持,此稱三密加持,或稱三密瑜伽。後來亦有將加持轉指消滅罪業或清凈供物、香水、念珠等的咒禁作法。又,佛之威神力加持祈禱中之修行者,亦稱加持,一般稱此為加持祈禱,如祈安的帶加持、消除亡者之罪的土砂加持即是。

  

問:大修行者能代替眾生消業嗎?

答:佛說定業不可轉也,對於生老病死等定業是不可以轉的。所謂大修行者代眾生消業,是能代替眾生受不定的業力,而不是定業。

 

問:念佛必須打死七嗎?

答:這種念佛法在凈土宗是有的。但是這種打餓七的做法是要有次第的,不是隨隨便便地就可以。一般來說是以七天不吃飯為一期修法的圓滿,若超出了七天就是不對的。這個期間共需二十一天來完成。前七天是前行,中間七天是正行,後面七天是後行。在開始的頭七天要逐步減少飯量,到第七天時就可以完全將飯食斷掉。從第八天到第十五天就只能喝水不能吃飯,最後從第十六天開始吃一點稀飯,然後逐步增加,到期滿時就要恢復原來的飯量。這樣就是圓滿如法的餓七修法。念佛也不見得就要非打餓七,這是要看修行者的意樂。不過若能這樣修一下也是很好的,在打餓七的期間行者會體會到一些平時體會不到的東西。切記不可時間過長,時間太長會損壞身體的。過去在各大叢林里都是按照以上所說的方法打餓七的。(在弘一大師年譜里記載著他在杭州跑虎寺打餓七的經過,我們可以參照整個打餓七的規矩)

 

問:請問我平時念佛老是提不起正念,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答:念佛提不起正念有兩種可能:一、業障顯現,有時念佛者雖然念佛很精進可是沒有什麼效果,心中老是妄念紛飛,用盡了方法都不起作用,這樣就是業障的顯現。若是這樣,就要先修懺悔法把罪業懺悔掉;二、念佛方法不對,現在佛教界念佛的人很多,可是真實掌握了念佛方法的人很少,念佛四十八法有好多攝心的竅訣。若想念佛得力,就要觀察自己念佛的方法對不對,還有要觀察自己有沒有修法的業障,若了知了這些就可以施法對治了。

 

問:修行必須按次第修嗎?

答:是的。其實不僅是佛教的修行要按照一定的次第修學,即使是這個世界上做任何的事情都有一個次第。如:平時做飯炒菜,放油鹽、作料、蔬菜等也是有先後之次第的,若顛倒炒菜的次第亂來,就會使做出來的菜很難吃。世間法的各種知識的學習也要遵循次第,不可能連小學都沒有念的人就能學習博士生的課程吧?佛法和世間法相比,則佛法更是甚深,所以若修行沒有次第錯亂而修,就很容易會走入邪道。尤其,佛法非常甚深難懂,若不遵守修學次第,而進行聞思修,則縱然你是比較聰明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通達實證佛法。所謂:聞思修,戒定慧,信解行證這都是修法次第。所以修行佛法就要有次第地修學。

 

問:佛教對於算卦看相陰陽風水等如何看待?

答:佛法是改造命運的殊勝方法。陰陽風水等都是一種窺視運數的方法,它雖然能窺視運數,但是沒有究竟改造運數的方法,所以佛教是不贊成去搞這些的。俗話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佛家承認命數的說法,但佛家是要改造命數超越輪迴的,所以我們學佛者不可以學這些和信這些的。

若行者是為了尋找到一處容易成就道業的地方,而抉擇風水的話,那麼就可以依據我們佛經中所講的方式去觀察,如《大梵天王內秘密經》中就列出了四十二種擇地之法。

 

請問法師:請問『瑜珈』是什麼意思?

答:[瑜珈]簡單地說就是禪定止觀之意。若廣說,如《解深密經》卷三分別瑜伽品所述,瑜伽即以奢摩多(止)、毗缽舍那(觀)為其主體。就中,『奢摩多』以無分別影像為所緣,令心極平等寂靜,『毗缽舍那』以有分別影像為所緣,於所知義中周遍觀察;又,於見道方面,止觀雙運,以一切法事邊際為所緣而證得之,於修道方面,更進修止觀平等,至佛果而以所作成滿為所緣,始轉得清凈法身。此謂以止觀為主之一切觀行,即稱為瑜伽。

 

問:請問結緣和了緣的定義何在?

答:[結]是結交之意;[緣]是緣份之意,而緣份是有好多種的。如:善緣和惡緣。我們佛法中講的結緣是廣結善緣。以自己的一顆愛心去幫助別人和他們結一個善緣。[了]乃是了斷、了結之意,也就是說把以前結的業緣都了斷乾淨,這叫了緣。

 

問:個人修行和大眾集體修行有什麼不同?

答:一般的初學佛者和大眾共修比較好些,因初學者在大眾共修中可以向他人學到東西,也可以通過共修而看到自己的缺點。初學者因為定力不足且教理不明,所以要在大眾的共修中才能很好地改掉習氣毛病,而且亦能增長見聞和智慧。已經對教法和修法竅訣都能掌握的行者,就要去依止於清凈處閉關修行。所以已經入道的行者就要遠離憒鬧,而安止於靜處修行。

 

問:聽說修行佛法離不開善知識的引導,但是在如今的時代中如何選擇明師?

答:所謂的明師:就是真實具足佛法修證而且通達教義的善知識,為善知識者還要具足廣大的菩提心和清凈的戒律,還能詳盡善巧地宣講教理,亦能以簡捷的竅訣方式引導弟子。如《華手經》卷十云:『若有四法,當知是為善知識也,何等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礙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於正法,四者常能隨順教化。』凡具足此四種條件之師可稱為明師,亦是具相之善知識,又如《涅槃經》卷二十三云:『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知識。』自己通達佛法教義,亦能如是修證,還能以慈悲心教化眾生者即是明師善知識也。

所以,明師就是真正具德的大善知識。佛法深奧難懂,若沒有善知識引導學習,縱然再有智慧也不會成就佛法之修證。若沒有善知識為行者講述佛法教義以及修行竅訣,行者雖經多時精進修學亦是很難成就道業。故佛說:『善知識者乃是一切功德之源泉,行者成就道業所有功德皆來源於善知識。』如《法句經》云:『善知識者,是汝父母,養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識者,是汝眼目,能見一切善惡道故;善知識者,是汝大船,運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識者,是汝履繩,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

 

問:請問什麼是專修和雜修?

答:所謂專修就是行者已經對自己修行的法門竅訣,以及戒律取捨都能如理受持,這時就要專修自宗一法而深入。如:修學禪宗之人,當獲得禪宗善知識的印證後,就應當尋覓無人之處斷絕一切世間外緣而閉關精修。再如:凈宗行者,在具足了佛法基礎正見和正信後,而且也對凈土之念佛法門的各要訣掌握了,如此之時就當摒棄一切外緣,放下聞思的佛事,而一心閉關念佛,如是之修即是真正的專修。當今很多凈宗行者,在自己並未具備專修的條件時,便不去聞思教法,學修戒律等基礎教言,他們把這種行為稱為『專修』,其實這不能叫專修,這叫盲修瞎練。

所謂雜修就是今天修一個法明天修一個法,而每一個法都沒有成就,這樣就是雜修。現在有好多的修行者都是這樣。還有就是修法的主次不分明,顛倒了主次的地位。在修行中若是將主修的法和輔助的修法混淆而修,如此是為雜修,即為主輔不分也。

 

問:請問在佛法中修行什麼叫易行道?什麼叫難行道?

答:佛陀的教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佛陀智海中流露的甚深般若空見,這種法門被歷代大德稱為智者所行道(難行道);一種是佛陀悲心流露的方便之法。這是佛陀為了方便引導眾生而設立的法門,雖然說這種法門是適合中下根的人修行(易行道),但並不是最究竟的。易行道之教法,如小乘、權教、以及凈土等念佛法門。在大乘中一般來說都是把凈土法門列為易行道,因為這個法門不用全斷煩惱即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後,蒙阿彌陀佛加持而獲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之修證,終其一生即可獲得等覺菩薩之果位。

 

問:在佛教中對女性的地位如何看待?

答:佛陀的教法最是講究平等的。法界中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同一本體的,每一個眾生的自性並沒有高低貴賤、男女、老幼的差別,所以從究竟本性上來說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如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若從因果業力上來說,女性的業力要比男性更重一些,所以佛經中說:『女人五漏身,男兒七寶軀。』雖然從業力上說有如是差別,但佛教中還是平等對待女性的。正因為平等對待女性之故,佛陀才針對女性的毛病和習氣制定了不同的戒律,這些戒律的制定是更慈悲女眾的表現,為了真實地利益女眾才會如此。在我們中國古代的佛教史上記載有好多女性修行者是具足成就的聖者,《凈土聖賢錄》中也記載有很多女性成就了往生極樂的道業。所以,不能因為客觀上女性的業力重一些,就因此看不起女性或者誹謗女性。

 

問:如何正確看待廣結善緣這個問題?

答:廣結善緣這個問題,有好多人都認識錯誤了。修行者隨緣與一切眾生相處之時,皆以善心對待之,這樣就是結善緣,而不是攀緣。好多人都把結善緣刻意地執著了,以一種攀緣的心去和別人結緣,這樣就不是正確地結善緣了。而且每天到處找善事做,這樣就使我們的暇滿人生浪費在人天善法中,而不能成就解脫道。做善事結善緣是要在隨緣中去做,而不是浪費了自己寶貴的修行時間到處找著去做。

如能隨緣隨力地和眾生廣結善緣,則在今生或者是來世都會令自己的佛法事業更加圓滿。

 

問:請問『方便出下流』這句話在佛教里如何看待?

答:[方便]這一詞在佛教里是指為了利益眾生,而行的一種善巧言說或是行為。而[方便出下流]即是指若泛濫無度地行『方便』之法,則會導致出現很多不如法的現象和行為。本來修行佛法要嚴格地守持戒律和清規,若真實是為了利益眾生,也有一些戒律和清規是可以方便開許的。但目前的佛教界中,有很多所謂的修行人,為了獲得名聞利養而無視清規戒律,不能嚴格律己而教他人。自己不守持清規戒律還告訴他人,說什麼這是『方便』。還有本來出家人對待前來道場的居士們,也要依常住之清規來約束,可是某些出家人不敢得罪在家人,怕斷了自己的供養,對在家人的要求就不嚴格,而且還會將這種行為說成是『方便』。所以說,這樣就是由於擅自行什麼方便,而引生的不如法的行為。這種不如法的行為就是所謂的『下流』。在我們佛教里雖然說不執著一切,但是要嚴格地守持清規戒律。

如果一味地濫用方便,則就會出現不能律己嚴他的事情。

 

問:好多修學者在一起共修時,對世間八法都很執著,而以此生起煩惱,應該如何對治

答:若修行者在一起修行不能守持六和敬,而以世間八法的心態在一起共修,這樣只能是造業。若面對這樣的事情,就要請善知識為大眾開示,令他們明了自己此生最有意義的是什麼。他們對世間八法很執著,是因為對輪迴之過患沒有究竟地認識,所以才會耽著世間八法。若要想對治世間八法就要恆時修學無常觀,發起出離心。

若是大眾在一起實在是放逸得不行,那麼就要遠離這樣的團體,如《自我教言》云:『不可去處有三種,眾人聚處不可去,冤讎爭處不可去,玩樂之處不可去。

 

問:請問何為戒、定、慧三學?

答:『戒』全稱戒律。亦名屍羅。漢意為清涼之義。因為眾生在三界中受三業炎火的焚燒,無有絲毫自在。而戒律能令眾生斷惡向善防非止惡,故能斬斷惡緣令眾生置於清涼之地。戒為斷粗重煩惱的利斧,久久持戒就能使我們斷去粗重惡習。定為止息之意,就是止息一切妄念。但是一般來說都稱為『禪定』,既是靜慮止息妄念之意(止他想,繫念專註一境,正審思慮)、思惟修習、棄惡(舍欲界五蓋等一切諸惡)、功德叢林(以禪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無量等功德)。寂靜審慮之意,指將心專註於某一物件,極寂靜以詳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狀態。禪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對象則各異。禪及其它諸定,泛稱為禪定;又或以禪為一種定,故將修禪沉思稱為禪思。修行者依定力開發自性的智慧。慧:是指智慧。佛教最後的目的在於獲得悟的智慧。不論三學或十無學法、六波羅蜜,均將智慧置於最後。但智慧有下列諸類︰世俗欲界的有漏智慧、初步證悟的智慧、聲聞阿羅漢的智慧、辟支佛(緣覺)的智慧、菩薩種種階段的智慧、佛最高的智慧等。而形容智慧的用語也有下列多種:慧、智慧、般若、波若、智、智慧、闍那等。修行者若不能依教法建立正見智慧,於修道中就會有很多的障礙。故此三學是佛教的綱領,不管修什麼宗派都要依三學而修。

 

問: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接受密宗的灌頂?

答:若想求得密宗圓滿的灌頂,先要對密宗具足一種如金剛般的信心,還要具足出離心和菩提心,若不具足這三種心態就得不到真實的密乘戒體,也不會得到灌頂的。在入密宗前最好先要對密宗有個了解,尤其是對密宗的戒律要了解。若不知道密宗的戒律就盲目地去灌頂,灌頂後也沒有去學習密乘戒,這樣就會很輕易地觸犯密乘戒。觸犯密乘戒若不懺悔就要墮入金剛地獄。

另外,在求灌頂時應當觀察自己對傳灌頂的上師有沒有信心,若沒有信心最好還是不在這個上師名下灌頂。因為一旦接受某位上師灌頂後,就已經和這個上師有了師徒關係,若在沒有信心的情況下結下了師徒關係,以後就很容易觸犯師徒間的戒律。在密宗的三昧耶戒中,第一條就是不得打罵、誹謗、捨棄、欺辱上師,密宗弟子一旦拜了某位上師為師之後,就終身不得捨棄和打罵、誹謗、欺辱上師,若做了這樣的事情就會破密乘第一條根本戒,這條戒律是最可怕的一條戒律,一旦觸犯了這條戒是沒有辦法懺悔的,將來必然要墮金剛地獄。無論修什麼法都沒有辦法懺悔這樣的罪業。所以在求法之時先要觀察上師,看自己能不能對這個上師具足信心,不具足信心就不要輕易地去求法。

 

問:沒有受持在家菩薩戒,可以看在家菩薩戒的戒本嗎?

答:可以的。因為在家菩薩戒雖然名為菩薩戒,若是以它和究竟的菩薩(梵網菩薩戒、虛空藏菩薩戒等)戒來相比,在家菩薩戒就只能算是大乘戒的基礎了。有好多人說沒有受這個戒,就不可以看在家菩薩戒的戒本,這樣的說法在經論里沒有記載和教證。一般來說不讓看這個戒本就是為了遮止未受戒者,對已經受戒者觀察過失而造口業。若是為了學習戒律而去看在家菩薩戒的戒本是可以的。

 

問:請問在持戒中吃五種葷菜和飲酒犯戒嗎?

答:在戒律中的殺盜淫妄酒這五條戒若觸犯了,就會有破根本戒的重罪。吃五種葷菜雖然沒有直接違背戒律,但其罪過卻是相當可怕,如《楞嚴經卷八云:『是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是五種辛,熟食發淫,生啖增恚。如是世間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諸餓鬼等,因其食次,舐其唇吻。常與鬼住。福德日消。長無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做佛身,來為說法,誹毀禁戒,贊淫怒痴。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漸次。』破了五條根本戒雖然罪過很重,若不懺悔就會墮入到地獄受苦,但破戒不見得就會墮入魔道,而吃五辛菜是要墮入魔道的,而最終還會墮入無間地獄。故凡是修行佛法的人,最好還是不要吃五葷菜。吃此五種菜還會在七天之內念佛、念經、念咒都沒有功德。

對於喝酒的事情,佛陀在五戒中已經很明確地將飲酒遮止了。

 

問:佛教所講的看破放下是不是消極的呢?

答:佛教所講的看破放下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這是你們自己理解錯誤了。佛教所說的『看破』是指看破世間那些虛妄不實的東西,為什麼要看破呢?若我們不能看破世間種種幻相,我們就會被這些幻相所迷,從而不能了悟人生真諦,由不悟人生真諦之故,就會在生活中產生迷茫。世間凡夫無論是誰在面對生活之時,或多或少都會有迷茫的時候,這是因為他們被生活中的幻相迷惑了,使自己不知道活著的真意是什麼。所以他們才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在生活中才會產生諸多的煩惱。只有看破了才能真正地知道人生的真諦,才能在人生中不迷茫,因此看破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所謂的『放下』即是指放下錯誤顛倒的思想和行為,令自己在生活中永遠安住在智慧中,不被愚痴以及世間幻相所迷惑,因此放下是為了獲得更精彩的人生。

 

問:請問修學佛法是必須要依止善知識嗎?據我所知,好象其它宗派不用拜依止師,只有密宗的修行者才需要依止上師,修凈土宗也需要這樣去依止師父嗎?

答:不管修什麼法門都要有善知識的攝受,若修行無有善知識的攝受,縱然再有智慧亦不能了知佛法深意。這就如同有人問:『小孩子長大非得靠大人養活嗎?』小孩子不可能自己有存活的能力,同樣一個修學佛法者也不可能自悟佛法,關於這一點,龍樹菩薩早就在《大智度論》中說過的。愚僧在前文中也已經講過善知識的重要性了,因此就不再贅述了。即使是修學凈土宗的行者,也是需要依止善知識的。如果不依止善知識,連最起碼的佛教正信都不可能建立起來,更別說要學習其它宗派了。若不依止善知識,又如何能知道凈土的殊勝?大家之所以知道凈土宗非常殊勝,這也是通過依止聽聞凈宗大德的宣講才了知的,所以怎麼就能說凈土宗的行者就不需要依止善知識呢?又,凈土宗有好多的念佛方法,若想真實地念佛與佛相應,就要依止一位通達凈土修法的師父,依他所授之法修行就可以了,若沒有依止得法之凈土宗之法師,光是靠自己忙修瞎練的話,很難得念佛之真實功夫。所以說一切宗派都要依止善知識才可以修學。

 

問:聽說念佛能往生極樂世界,真有極樂世界存在嗎?

答:這個問題要從性空和緣起上來解說。在性空上說一切諸法皆無有自性,故極樂世界亦無有實在的自性可得。從勝義諦之空性意趣中來說,則連佛性都是名言假立,何況極樂世界?但是在諸法的緣起上來說極樂世界是存在的,這個存在是相對於娑婆世界的存在,只是相對的存在。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從究竟勝義諦來說,此世界是虛妄不實的,本來無生的。但若以世俗中之眾生的角度來說,這個世界是存在的,而我們承認的這個存在也只是一種相對的存在,並不是絕對的存在。所以極樂世界也是這樣的。二者不同之處在於,極樂世界是依彌陀悲心愿力而建立的,我們這個世界是依凡夫眾生的業力而形成的。一個是業力形成,一個是願力形成,業力形成的是濁惡之穢土,而清凈願力形成的是清凈佛國。所以極樂和娑婆有如是差別,並不是從勝義諦中有差別,而是在世俗緣起的名言中建立的差別。故若從絕對的勝義諦中來說,極樂世界虛妄,娑婆世界也是虛妄無生的。因勝義諦中是不得安立一切法的,只有在緣起名言中才安立這些假相。所以極樂的存在與否是要看從哪種角度來觀待了。

 

問:一個法師講法為什麼有時候講得究竟,有時候講得不究竟,這是為什麼?

答:作為一個法師講法時,必須要善加觀察聽法人的根基,然後對機而講法。正所謂:『善觀根器而說法,猶如醫者知其症。患者生信而服藥,此時方為真究竟。』若講法者不能對機說法是為不圓滿,還有可能毀壞聽法人的善根,這樣就會觸犯菩薩戒。馬鳴菩薩說:『如無垢衣塗妙色,最初應當說惠施,令彼善心已調柔,然後開示空性理。』對不是根器的人講甚深空性法是要觸犯菩薩戒的,對這樣的人就要善巧方便地講一些緣起方面的法,而引導其生起信心即可,當此人的心逐步調柔了,而且對甚深法義也有了信心時,才可以為他講空性究竟之法。如佛護阿闍黎云:若對愚者說空性,當成顛倒不涅槃,如飲金翅龍王乳,反令毒害更增長。』對那些愚痴不具聞空性法根基的人,宣講空性法要的話,只能令他更加顛倒,而不能悟入涅槃實義。就如同金翅鳥和龍王的乳是非常地殊勝,可是這樣殊勝的乳也要有殊勝的琉璃器具才能盛得下,一般的器具盛這樣殊勝的乳就會馬上破裂。空性之法雖然殊勝無比,但是對不是根器的人講就會適得其反,令彼人對佛法生起邪見而斷失善根。故真正善巧的法師不是只會講究竟法,應對不同根器的眾生講不同的法。講了義究竟之法是針對根器較好之人,講方便不了義法是針對根器不好之人。

 

問:請問初學者選擇哪一個宗派修行好呢?

答:初學者不需要馬上選擇宗派。初學者需要的是正確的聞思修,依聞思建立佛法整體的定解,乃是初學者所需具足的基礎。待自己對各宗派有所了解後,再選擇自己比較適合的宗派一門深入。故說『不起伺察且安止,非理修學空人生,正法亦為惡趣因,事與願違墮三塗。』

 

問:修行得到神通好嗎?

答: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好笑,神通本身沒有好與不好的概念,關鍵是誰得到。若是菩薩聖者等具足神通,則可以利益無邊眾生。若是一個無智凡夫得到神通,則可以依此而造業。具足定力和智慧的人得到神通,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用神通方便地度化眾生。這就如同一把鋒利的刀,如果是大人得到了,則會用此刀做很多利益生活的事情,如果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子得到了,那麼這個小孩子很可能用這把刀傷害自己。所以神通本身不能用好壞來定義,只是因具不具智而有差別,如《楞嚴經卷九云:『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雖欲除妄,倍加虛偽。』若修行人沒有斷掉貪嗔痴三毒煩惱,縱然得到了一些神通也是世間的有為功用。一點的習氣都沒有斷除,不具足智慧的人得到神通只會被神通迷惑,而生起種種執著,最後還會以神異迷惑眾生,這樣就會墮入魔道,本來我們修行是為了成就佛道,可是由於自己的妄執神通而反墮入魔道。

 

問:我一直在尋找一顆真心,什麼是真心呢?

答:所謂的真心就是一切眾生所擁有的如如本性,也是一切萬法的本源,但是這個真心是無有任何形象的,但她可以在我們有情眾生的六根門頭現種種的妙用,因此一切時中的動用施為,無一不是真心的妙用,然而眾生迷在用中,而不知此用以及種種覺受皆是真心妙用,而故枉做騎驢找驢的蠢事。

所謂之『真心』亦只是假名,因真心亦是名言中假立,並非實有之法。佛陀為了對治妄心而說真心的假名,讓我們自己迴光返照自性真心,而滅去妄心,妄心既滅,真心的概念亦不存在,故對妄說真,真心只是假立,若執著真心有相可得亦是顛倒。

若以尋覓之心尋找真心,如是則縱經無量劫也是找不到的,因為真心自性不離妄心,離妄心外真心亦不可得。故欲得明悟真心當於妄心起處當下契入即可。

 

問:見性的是什麼心?

答:見性的心即是覺性本身,覺性乃是明而自覺的,所以見性者即是覺性,非是離覺性外還有一個心可得。佛陀說:『有佛果自性可得證者,』是為作大善巧方便而說,並非是實有一個佛或者是自性。見性之心乃自性光明自現自照之妙用,此心於覺性不二。《楞嚴經》稱此心為『奢摩他微密觀照,』即是一分覺性光明也。如古德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無記非。』

能見性的心乃是自性光明之覺照,此覺照乃是無作無為之寂照,非是能躁動之心。


推薦閱讀:

寫一手好字是什麼感受?
八字問答
有哪些真實的故事可以虐天虐地虐哭人?
你怎麼評價《奇葩大會》這部綜藝?
你如何看待柯震東?

TAG:佛教 | 佛學 | 學問 | 基礎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