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箱根驛傳 | 向長跑致敬

文 / 郭佳淇 | By Guo Jiaqi

原載《新知(Wissen)》2015年7月刊

近年來關於跑步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在這些數量足以讓人眼花繚亂的小 說、漫畫、跑步手冊中,《強風吹拂》如一股熱流注入其中。這部由三浦紫苑歷時 六年創作的小說,講述了寬政大學宿舍「竹青庄」的十名舍友勉強湊成雜牌長跑隊 , 從零開始向「箱根驛傳」挺進的青春故事。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接力精神鼓舞著眾人, 之後被不斷改編為漫畫、廣播劇、舞台劇和電影。

實際存在的比賽

《強風吹拂》 里的寬政大學是虛構的,竹青庄也是虛構的,而「箱根驛傳」 卻是實際存在的比賽。這場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接力比賽,全名為「東京箱根間往複大學驛傳競走」,是由關東學生田徑聯盟主辦、 《讀賣新聞》 協辦、 僅限日本關東地區大學隊伍參加的傳統馬拉松接力比賽。與「出雲驛傳」、「全日本大學驛傳」 並稱為日本三大大學驛傳。 首次舉辦於 1920年,至今已有90餘年的歷史。

雖然這是一場僅限關東地區大學男生參加的馬拉松接力比賽,卻擁有著超乎尋常的人氣,它甚至增加了關東地區大學的入學率——許多學生只為參加箱根驛傳而報考關東地區的大學,而將箱根驛傳作為大學四年最高目標的學生更是不在少 數。不僅是選手,連觀眾也到達了狂熱的地步。自1987年日本電視台進行實況轉播以來,箱根驛傳就成為風景詩一般的存在。每到新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吃著年飯,一邊其樂融融地收看箱根驛傳——這已成了日本家庭在新年不可或缺的 活動之一。箱根驛傳現場直播節目的收視率也一直保持在25%上下,和紅白歌會一同成為日本人新年必看的電視直播節目。近年來更是出現了「箱根驛傳症候群」 這一熱詞。 「我們只是 為了享受箱根驛傳舉辦的那兩天時光,所以才在剩下的363天里 勉強活著。噢不,10月的預賽我們也挺享受的,所以實際上是362天。」 這是日本百科網站chakuwiki上對「箱根驛傳症候群」 詞條的解釋。日本著名主播, AKB 48 選拔總選舉主持人德光和夫便是「箱根驛傳症候群」 的典型患者,他每年都會在賽程的第8區茅崎給參賽者加油助威。

箱根驛傳的基本賽制並不複雜,以2015年為例,比賽日程分為兩天:第一天跑完從東京至箱根的去程(一區到五區),第二天跑完從箱根至東京的回程(六區到十區)。現今每年會 有21支隊伍奔跑在箱根驛傳的賽道上,每支隊伍由10名正式隊 員和至多6名候補隊員組成。日本關東各地區大學、研究生院、短期大學及專科學校(僅限四、五年級)均可派出符合參賽資格的選手組成隊伍參賽。而事實上,能夠湊齊十個人組成參賽 隊伍的學校並不多。這是因為大賽組委會規定:從前一年的1 月1日起至預賽報名截止日期為止,擁有16分30秒內跑完5km 或34分鐘內跑完10km記錄的大學生才有資格參賽。十月舉辦的預賽將選出前十名的隊伍,與上一屆決賽排名前十的大學(即種子隊伍)一同參與新年期間舉辦的決賽。除此之外,還有一支特別的隊伍—— 「關東學聯隊」,這是一支從沒有獲得決賽參賽資格的大學中選出個人成績優秀的學生組成的隊伍,其團體成績並不計入排名。關東學聯隊中有很多優秀選手後來仍繼續活躍於世界的田徑舞台上。

箱根接力確實是一場在大學生中水平極高的比賽,它匯聚了關東地區大學最優秀的長跑人才,激勵著選手們在崎嶇的賽道上發揮出最好水平。比賽中經常出現「逆轉」,賽勢伴隨著選手們的拼搏而跌宕起伏,觀眾永遠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么。因此與較易猜測出結果的馬拉松相比,接力便顯得格外吸引人眼球。而其中的「連超」 更可謂箱根接力之醍醐。 「連 超」 最常發生的賽區是「花之二區」。 在第82屆(2006年)箱根驛傳調整賽道以前,二區一直是所有區間中距離最長的一 個區間,在第82屆比賽之後,它成為除五區外,平地區間里最長的區間,這也是其「花之二區」 之稱的由來。 同時,由於一區內選手拉開的距離通常不大,為了取得優勢,各校會將王 牌選手放在二區,這就使得二區成為最有看點的賽段。 Gitau Daniel (肯亞留學生)就曾在第85屆箱根驛傳中,在二區連超20人,留下箱根驛傳歷史上連超的最高記錄。與此同時,難度最大的賽段五區也時常出現令人振奮的場景。五區地勢險惡,從箱根湯本開始爬坡,到達蘆之湖時,高度差超過八百米,因此,五區的獲勝者常常被稱為山神。今井正人在第81屆箱根驛傳中,在地勢險惡的第五區連超11人,不僅是觀眾,連同時參賽的競爭對手也目瞪口呆,不禁感嘆「山神降臨」。

從奧運開始

這樣一項家喻戶曉的賽事,創意來自於一位同樣家喻戶曉 的人物——日本馬拉松之父金栗四三。金栗四三在參加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馬拉松時,因為長途旅程的疲憊,再加上酷暑高溫與堅硬的路面,而不得已中途退賽。回國後,面對日本長跑運動員無法走向世界的現狀,金栗四三疾呼「還需要粉身碎 骨般的磨練」。1919年10月,金栗四三應邀到琦玉縣鴻巢市擔 任運動會裁判員, 在乘車歸途中,和同為裁判員的澤田英一及野口源三郎一同閑聊。當談到如何才能訓練出大量能征戰奧運的長跑選手時,金栗四三提出了接力的形式,由此三人制定了橫跨美國大陸接力訓練計劃,並為了選拔參與這一計劃的運動員轟轟烈烈地開始舉辦選拔賽。由於橫跨美國大陸將穿越落基山脈,三人將選拔賽的賽程定在了需要穿越箱根山的東京至箱根,這便是箱根驛傳的雛形。雖然橫跨美國大陸的方案由於經費過於龐大而最終作罷,箱根驛傳卻沿襲了下來。 

1920年2月14日, 帶著對日本長跑界未來的憧憬,第一屆箱根驛傳成功舉辦。本來預計東京的13所大學及專科學校參加, 但由於湊齊10名長跑選手實屬困難,最終只有四所大學 :東京高等師範學院(即現今的筑波大學)、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及明治大學參加。在金栗四三熾熱的目光下,箱根驛傳開始了它的歷史。二戰期間的1941、1942、1944、1945、1946年,由於財力人力等原因大賽未舉辦,1947年再度恢復舉辦,第32屆大賽(1956年)開始改為每年1月2日、3日舉行。至2015年箱根驛傳已經成功舉辦了91屆。

在蘆之湖的箱根驛傳博物館,認真存放著比賽中每一幀珍貴的畫面。除了衝破終點線這樣令人振奮的場景,也出現了許多出人意料的有趣的情景 :在大賽舉行之初,由於受「學習才是學生的本分」 觀念的影響,學生上午必須學習,大賽組委會只好將比賽定於下午開始。可想而知,當選手跑到第五區箱根山時通常已經天黑,於是便出現了當地的志願者們拿著火把沿途照明陪伴著選手跑完全程的情景。據說當時比賽只規定了起點和終點,並沒有規定路徑,所以有很多選手都將賭注壓在了如何在箱根山裡尋找捷徑上,卻因為這一戲劇性事件的出現而只好作罷。

最牛的業餘跑者

正如金栗四三所期望的那樣,箱根驛傳自開辦以來,為日本田徑界輸送了無數人才。從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到2012年 倫敦奧運會,從箱根驛傳走向奧林匹克的運動員共有來自17所 大學的69人,參賽的項目以馬拉松和長距離賽跑為主,也包括了競走、 十項全能,甚至滑雪。 也有許多選手在其他領域大 放異彩,如日本國會參議院副院長尾辻秀久、 曾出演《多謝款待》的著名演員和田正人、被稱為日本「新浪潮三傑」 之一的著名導演篠田正浩等等,大學時代都曾飛奔在箱根驛傳的賽道上。

但目前最受關注的卻是被稱為日本長跑圈異端的川內優輝。

我們先來看看他在箱根驛傳中的戰績。川內曾兩次作為關 東學聯隊的隊員參加箱根驛傳。在第83屆大賽川內獲得六區第 六名(1小時00分24秒),第85屆大賽中獲得六區第三名(59 分27秒)。成績似乎並不出色,這也是他並沒有成為職業選手的原因。在日本,有實力的長跑者大多會加入企業團成為職業選手。企業團是附屬在企業之下的田徑隊,隊員也算企業員工之一。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田徑訓練,代表公司參加各種田徑比賽,企業負責他們的裝備訓練比賽開銷,並支付薪水。而川內沒有加入任何企業團,或者換一種說法 :他並沒有得到任何一家企業團的青睞。畢業之後他成為琦玉縣的一名公務員,就職於春日部夜間進修學校。

就這樣川內一邊開始了公務員生涯,一邊做起了業餘跑手。不同於常人的是,川內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1年東京馬拉松比賽,川內以第三名的成績嶄露頭角,大大刺激了日本職業馬拉松界 ; 2011年大邱田徑世錦賽及2013年莫斯科田徑世錦賽,川內均代表日本徵戰 ;2014年仁川亞運會他獲得男子 馬拉松季軍。川內的馬拉松最佳成績是在2013年首爾馬拉松比 賽中創下的2小時08分14秒,與目前男子馬拉松的世界紀錄(2 小時2分57秒)僅相差不到六分鐘。

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是令人難以想象的,訓練時間和開銷費用就足以令人頭疼。川內也因此發明了屬於他的獨特的訓練方式——以賽代練。與專業選手精心計劃每一次參賽,每年最多出征兩三場的厚積薄發不同,川內滿不在乎地密集參賽,近年都保持著近乎每月一場的密度,而且幾乎在賽後第二天便立刻投入工作。賽場上的川內永遠帶著痛苦的表情,齜牙咧嘴、 跌跌撞撞。 他每場比賽都幾乎竭盡全力, 2011年的東京馬拉松比賽和大邱世錦賽,川內跑完之後便昏倒立即被擔架抬走,也難怪被稱作「拚命三郎」。

高中時因傷病不斷沒能進入校田徑隊,也沒能如願獲得保送體育名校的機會,大學畢業之後沒能進入企業團成為職業選手,川內的跑步生涯可謂歷經坎坷。就算如此川內也從未放棄他所熱愛的跑步。 「我認為,世界上專業跑者的比例非常小,多數跑者都有跑步以外的工作,都是市民跑者或藍領跑者。我想他們都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尤其是時間的限制。因此,我想給他們捎句話:哪怕你每天只能練兩個小時,通過高效、持續和適當的方式,你也可以多次跑進2小時10分或者實現你的目標。」 川內希望向大家傳達這樣一種觀念 :無論在怎樣的環境里,都要堅持跑下去,都能堅持跑下去。

我們常常感嘆並非所有跑者都有足夠的天賦跑出驚人成績,只有一小部分精英才會得到聚光燈的關注。而川內用自己的行動否定了這一結論。這位男子馬拉松的變革者,正在改寫著由職業選手主宰的馬拉松歷史。現在的川內優輝已不再是那個不被企業團看好的川內了,有許多企業團向他伸出橄欖枝,但被他全部拒絕 :「因為對我來說,跑步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獲得自由。」

驛傳精神

川內對待跑步的態度感染了無數熱愛跑步的人。日本國內不僅掀起了全民跑步的熱潮,就連觀看比賽也變成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正如箱根驛傳症候群的「患者」 們所言,觀看箱根驛傳對他們來說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欣賞行為,更像是一種一年一度的儀式,用這種方式守護著賽道上意氣風發的選手們,也守護著近百年傳承下來的驛傳精神。

2012年,村上春樹為札幌啤酒在箱根驛傳期間限定播放的跑步主題廣告撰寫了文案,這也是村上首次為商業廣告執筆文 案。 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給了日本重重一擊,這支廣告主旨便是以日本民族的跑步精神鼓舞震後的民眾士氣,但片中所傳達的於痛苦中超拔的驛傳精神超越了國界和語言,在亞洲乃至世界廣泛傳播。廣告共分為四話 :

第一話

「疼痛無法避免,痛苦卻可以選擇」,記得曾經有這樣一句話。

每當我長跑的時候,腦海里就反覆出現這句話。

辛苦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以何種方式承受這份痛苦,卻是自己可以選擇的。 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苦可以選擇)

是氣餒,還是堅持,也由自己選擇。

所謂的痛苦,就是我們手中還握有選擇的權力。

第二話

對於像你我這樣的普通跑步者來說,在比賽中勝也好敗也好,都不是重點。

能不能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標,比什麼都來得重要。

判斷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了那些唯有自己方可理解的,

為了那些無法向他人說明的,

為了那些只有經過漫長時間才能顯現的,

我們埋頭奔跑,或是像這樣寫成小說。

第三話

終於抵達終點的馬拉松村。 並沒有什麼在烈日下跑完了42公里的成就感。

腦中有的只是,「啊,終於不用再跑了」,僅此而已。

在村裡的咖啡店歇口氣,滿足地喝下冰啤酒。

啤酒當然美味。

但是,遠不及我在奔跑時想像中的那麼好喝。

頭腦發昏的人所幻想的美好,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第四話

跑步時腦中浮現的思緒,就像天空中的雲。

各種形狀、 各種大小的雲。時而飄來,時而散去。

但是天空始終是那樣的天空。而雲只是過客。

它們經過,然後消失。

在暑天思考炎熱,在冬天思考寒冷。

在諸事不順的日子裡,就比平常更長久一些,更艱苦一些,多跑上一圈。

在這之後,留下來的,只有天空而已。

村上將跑步看做是一項孤獨的運動,一場與自己的對話。而驛傳包含卻不僅僅止於個人的跑步哲學。作為長跑中少見的集體項目,箱根驛傳擁有著不同於其他比賽的獨特標誌——佩掛在選手肩上的接力帶。一根印有學校名字的接力帶將所有隊員緊密聯繫在了一起,一位隊員出現差錯便等於全軍覆沒。接力帶不僅象徵著學校的榮譽,還象徵著隊友們的信念與努力。不僅凝結著參賽選手們的汗水,還有眾多在背後默默支持的同校師生的希望與挂念。而箱根驛傳有這樣一項略顯殘酷的規 定:為了儘可能減輕交通壓力,當隊伍落後第一名超過20分鍾時,將不用與上一名選手完成接力帶的交接,而直接戴上大賽組委會準備好的白色接力帶提前開跑。前後兩名選手同時奔跑的時間將另計入最後的總時長內。選手無法接到上一名選手的接力帶,便意味著帶有學校名字的接力帶無法帶著大家的希望抵達終點,這對選手們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恥辱。如果在比賽過程中無法將接力帶傳給下一位選手,跑者們總會跪地失聲痛哭,令觀者感慨萬分。在箱根驛傳里,對參賽隊伍來說最重要的並不是學校排名,也不是個人成績,而是能否將接力帶順利送達終點。

無論箱根驛傳所表達的個人與集體精神是如何讓人為之動容,它終究是一項競技項目,輸贏事關重大。競技本身無可厚非,但當它的參與主體為尚未走向社會的大學生時,過重的競技色彩便會招致來自社會的反感。所以即使是對於這樣一場直接拉高日本長跑界水平的比賽,近年來日本國內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箱根驛傳作為日本長跑界最大的盛事之一,其規模與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參賽隊伍如果能在箱根驛傳中大放異彩,便能極大提高所屬大學的知名度,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許多大學因此開始實行以記錄、 名次、 比賽規模來衡量運動價值的教育方式,並大量招收天生具有身體優勢的黑人留學生,向學生灌輸勝利至上主義。作為惡性循環,許多學生在大學四年間將箱根驛傳當做自己的唯一目標,甚至不惜犧牲一切。許多在箱根驛傳中大顯身手的選手們由於訓練過於強烈身體傷痛不斷等原因,畢業後並不能如人們所期待般繼續活躍於長跑界,最後只能草草結束自己的田徑生涯。也有許多選手將箱根驛傳當做自己的最終目標,大學畢業之後便不再從事長跑活動,專家將這種狀態稱為「箱根驛傳喪失熱情症候群」。箱根驛傳的目的本是培養走向世界的田徑人才,遺憾的是卻有許多選手在跑完箱根驛傳後便不再準備向世界繼續進發。

另一方面,箱根驛傳的距離長度也處於十分尷尬的位置, 箱根驛傳平均每個區間的距離在20km左右,與一個半馬相當,每年有數以百計的大學生將自己的所有精力放在訓練這一距離的跑步中。可奧運會中並沒有半馬這一比賽項目——只有一萬 米長跑和42km的馬拉松。有人認為局限於半馬長度的訓練,會妨礙日本田徑選手在奧運會上的表現,與箱根驛傳的初衷相違背。這些質疑也引發了日本國內對運動價值的激烈討論。 

儘管如此,我們不能否認箱根驛傳是一場日本國內極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比賽,為日本徑類運動作出了不容忽視的貢獻。如果沒有箱根驛傳,對於跑步日本國民不會如此熱情高漲,日本長跑界也許會少了很多天賦異稟的選手,日本民眾在新年裡也將少了一項一家歡聚的娛樂活動。

推薦閱讀: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馬拉松猝死
馬拉松沒有世界紀錄?其實十幾年前就已經設立了!| 運動分子
2018大連馬拉松,想說愛你不容易
世界長壽投資大師:投資是一項長跑,終點才有獎牌
2018北京國際長跑節·半程馬拉松(北京跑)合作夥伴計劃

TAG:長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