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統風水學 第一篇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何謂風水?

第一節 甚麼是風?

第二節 何謂水?

第三節 界水是否止生氣

第四節 風水的別稱

第二章 中國風水發展簡史

第一節 原始風水

第二節 氏族風水

第三節 中國風水的萌芽

一、 曆法的產生

二、 陰陽五行的產生

三、 土圭的產生

第四節 由卜宅到相宅相墓

一、 殷商的龜卜

二、 周代的卜筮

第五節 玄學與科學分道揚鑣

一、 玄學風水方面

二、 古代科學風水的形成

第六節 楊筠松在贛州授徒傳術

第七節 郭楊曾古法風水術的「革 新」

第八節 復古九星法

第九節 中國風水大紊亂

第十節 中國風水江湖化

第三章 中國風水的流派

第一節 二大派系

第二節 分類

(附中國風水分類表) 

第一篇 概述

何謂風水:

宋代理學家朱熹(1130~1200年)的高足蔡元定說:「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其意是:氣,聚之使不散,需要採取蔽風措施;行之使有止,需要採取界水措施。即蔽風界水,就稱為風水。

明代《人子須知》作者徐善繼說:「地理家以風水二字揭其名者,即郭氏所謂葬者乘生氣也,而生氣之何以察之?曰:氣之來有水以導之,氣之聚有水以界之,無風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風。又曰:外氣橫行,內氣止生。又曰氣為水之母,有氣斯有水。又曰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皆言風與水,所以察生氣之來與止聚。總而言之,無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此所以有風水之名。」徐繼善認為風水是處理風和水二者。蔽風則氣聚,得水則氣融。即蔽風和得水稱為風水。

當今廣西師範學院教授毛水清說:「何謂風水?託名郭璞的《葬經》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可見風水本是古代相地術的兩大要素。它的核心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毛教授所說,前者和蔡元定、徐繼善一樣,而後者所說其含義是差不多。全面一點應該是:人們對生前和死後居住地及其周圍環境的選擇和處理。

上述的解釋除最後的釋義外,都違背了晉郭璞《葬書》乘生氣的主旨,不符合風水的含義。

第一節 甚麼是風?

首先我們來理解一下甚麼是風水中的「風」?

眾所周知,空氣流動而成風。蔡(元定)徐(繼善)毛(永清)所說的「氣乘風則散」的風,可能是這種風。因為「氣乘風則散」,所以乘生氣就必須要蔽風。採取了蔽風的措施,生氣就不散了。因此,風水家們認為選址(點穴)選定後有玄武山,左有青龍,右有白虎砂的地點就可以蔽風。也有風水家主張建高牆築壁壘以蔽坳風的。而事實上採取任何方法、手段或措施都不可以蔽風。因為流動而成風的空氣,是無孔不入的,要蔽風只能令空氣不流動,或許要建築上下周圍的真空隔層,才可以蔽風。可是這種風水,對陰宅的屍體或骸骨的保存,可能效果很好,若住在陽宅中的活人就要窒息而死。所以古人為使生氣聚而不散,採取蔽風的措施是不可能的事情。

生氣是否乘(遇)風則散呢?

郭璞《葬書》說:「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又說「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這裡說明了三個問題:一、風是生氣噫噎而成的;二、生氣是行乎地中的;三、萬物是生氣在地中運動變化,發而生乎在地面上的。

根據郭璞的邏輯,可以理解為與外界自然接近的地球表層為地表面(包括如泉水洞、涵洞、坑道等的四壁),地表面以內的為地中。蔡、徐、毛講的所謂的風,都屬於地表面以外的萬物之一。而郭璞所謂的生氣,是行乎地中(地表內)的。因此,地表內的生氣如何能到地表外去乘風呢?如果地表內的生氣,既到地表外去乘風,那又不是稱為生氣,而是成為萬物之一的風了。那就是大風吹小風,風乘風則散風,而不散生氣了。

所以郭璞《葬經》中所講的風水的「風」是指「行乎地中的生氣」,是地表下運動不息的物質能量。

第二節 何 謂 水?

郭璞《葬書》說:「土為氣之母,有土斯有氣。氣為水之母,極有氣斯有水。」可以理解為,所謂土,即五土,即地中,地即地球。是《周易》說的宇宙大太極中的小太極。就是說地球生生氣。而郭璞《葬書》首段已經說過,「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水是萬物之一,這裡又說「土生氣,氣生水」豈不是重複產生矛盾嗎?

原來郭璞所謂水,有兩個概念,「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的水」即地表外可以看見的水,是宏觀概念的水,江河、湖泊、海的水以及泉水洞的泉水、涵洞、坑道內的滲水……都屬於地表外萬物之一的水。「土生氣,氣生水」的水是微觀概念的水,是地中即地球五土中陰陽氣對立面自我鬥爭統一而產生的水,這種水仍然在五土中,即是土中含蓄的而沒有外溢紀萬物的水,仍然屬於行乎地中的生氣的範疇。

換而言之,地中的五土和地中五土的含水,就是行乎地中的生氣的內在對立面(陰陽氣)。五土是陽氣,五土含水是陰氣。地球表層內的五土和水對立鬥爭和統一,就發而生地表外的萬物。這一理論,在唐代贛州楊筠松的風水實踐中,察識生氣,就是觀土(龍脈)和察水(隨龍水)已經發揮和體現出了。

第三節 界水是否止生氣呢?

蔡、徐、毛的所謂「界水則止」是說不通的。因為生氣是普遍存在的,是永遠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任何東西也不可能阻止生氣的運動變化。郭璞《葬書》說的是「過水所以止來龍」,並未說過「過水所以止生氣」。若界水阻止了生氣。對岸那邊便沒有萬物了。

因此,蔡、徐、毛的論點,是本於蔡元定的誤釋郭璞《葬書》,「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的錯誤論點,是不合邏輯的。

晉·郭璞《葬書原著》(詳拙作《晉·郭璞〈葬書〉考》說:「……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郭璞的所謂風,是行乎地中的生氣噫而為風。也就是《葬書》說的「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和「內秘五行,外藏八風」的風。這種地表外的風,只可以收藏,而不可能躲藏,必須使聚集的生氣不向地表外噫噎而成風。

對陰宅選址(點穴)於生氣盈而不溢之處,或對墓地密封,使生氣不噫,以收藏八方將溢而未外噫的生氣。對陽宅的選址和建築及其設備,以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等,就謂之藏風。

所謂水,即前述行乎地中的生氣,發而生乎萬物之一的,地表外的宏觀概念的水,對風水的尋龍,必須要有隨龍水。選址點穴必須在龍盡氣鍾諸水會聚之處。

總之,風水之所謂風水者,並非因風和水為風水之二大要素而得名,而是古人為使生氣「聚之而不散,行之使有止」而採取的各種方法、手段或措施謂之風水。也就是「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指的就是藏風和得水的地理術或風水術,就稱之謂風水。

第四節   風水的別稱

稱風水和稱地理,,是現代最普通通俗的稱呼,在古代稱為卜宅或相地。還有稱為堪輿,陰陽術和青囊術的。

所謂地,就是大自然,指的就是地球和住宅墓地及周圍的環境。理,就是認識和理解,利用和處理的理,人們認識大自然、理解大自然,進而利用、適應和改造大自然為自己的居住條件服務,就稱之謂地理。

卜,古人慾知事之吉凶,灼龜以取兆,稱為卜。宅,就是住宅或居地。古人為欲知所擇居地或住宅之吉凶,進行灼龜取兆,就稱之謂卜宅或卜居。《史記》「成王使周公卜居」屈原著有《卜居篇》。

相,是看,視或選擇。地,就是住地或墓地,選擇住地或墓地,就稱之謂相地。

堪,本指天,輿,本指地,堪輿,本來是天地的總名。後又擇為堪天道和輿地道。堪天道,就是勘察天空日月星辰的方位及部分運動情況。輿地道,就是勘察地面的大自然情況。所謂堪輿,就是勘察天空和地面大自然情況。為住宅或墓地服務,就稱為勘輿。

青囊術,據說是出自秦代隱君子體易首著第一部風水經典名為《青囊經》而得名。也有人認為是郭公授郭璞《青囊中書》而得名。

陰陽術的名稱,是指風水、卜卦、算(相)命……等的總稱,被稱為陰陽先生,在江浙一帶稱風水先生為陰陽先生是很普遍的。

致於有稱地理(風水)術,也有稱地理(風水)學的,一般都是指地理(風水)術。我認為是太狹義了。這是有關地理(風水)的範疇問題,在古代主要的勘察對象是山和水,我們應理解為自然環境,以現代話來說,自然環境,在天上還包括了航天學。在地面,包括了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如車站、碼頭、……等。不僅如此,除自然環境外,應該還包括社會環境,如在求學時期,學校的老師和接近的同學,都對學生求學發生密切的關係,因此應該稱為地理(風水)學。

第一章 中國風水發展簡史

第一節 原始風水

據傳我國遠古是有巢氏發明了巢居,軒轅氏發明了穴居。巢居是人們依樹而居的方式。這種樹居的方式在地勢低洼和氣候濕熱地區或季節是廣泛使用的,後來發展為干欄居。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的民族和地區在使用這種居住方式,如非洲、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以及我國的西南地區。而在地勢高亢或寒冷的地區或季節,原始人類則選擇天然洞穴作為他們的棲身之地。這已為考古學所證明了的,如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廣東馬壩人等均是依洞而棲的。正所謂古人云:「夏則居橧巢,冬則居營窟」。

原始社會的人類,為了抗禦外來自然界的侵襲,如野獸的襲擊,氣候寒暑等,而擇居於樹上或山洞。這種擇居條件,除考慮樹木是否牢固,土洞會不會塌方的安全以外,可能也會考慮到陽光的照射、氣候的變化、位置的適宜、通風采光等等。這種適應自然,利用自然的觀點,就是中國風水的原始觀點,即是中國原始風水術。巢居樹上或棲居山洞的實施,如樹上的造巢或山洞除去雜草污泥等,可以說就是我國建築工程或者是建築學的開始,這一漫長時間的風水,可稱為中國的原始風水,或原始建築。

第二節  氏族風水

大約到6、7千年前,人類已發展到氏族社會,人們過著母系氏族群居生活,由原來的動蕩不定的游牧、採集、漁獵的生活,發展到相對穩定的弄農耕生產生活,為了生活和生產勞動的便利,也就必須擇地而居。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兩岸的黃土台地上。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遺址,就坐落在一塊面臨滻河的台地上,南依白鹿原,白鹿原林木茂密,滻河河水清澈,人們在這裡勞動生產,安居樂業。這個遺址有1萬多平方米,由居住區、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組成,是一個大型的氏族聚落。稍後的龍山文化也大多選擇在近水向陽的台地上營建氏族聚落。這種擇地的標準或要求,如依山傍水,蔽風朝陽等,就是群居風水,或稱為氏族風水。

我國考古學家就是根據「依山傍水朝陽」這一風水觀點,首次在河北省武安縣發掘出磁山遺址。相繼在河南省新鄭縣發掘季岡遺址。……在江西省贛南地區發現的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就有四、五處之多。

第三節 中國風水的萌芽

據傳,黃帝戰蚩尤,就已經製造了可指引方向的指南車。唐代王瓘著《軒轅本紀》稱:「黃帝始劃野分州,有青烏子善相地理。」因此,在黃帝時期(公元前2697-前2598年)不但有可利用來定方的指南車,有了地理術,而且還有了相地師青烏子。這些事實雖然不很可靠,但很可說明中國風水是萌芽得很早很早的。

一、曆法的產生

根據曆法資料,據傳天皇氏創干支,伏羲氏作甲歷,黃帝氏命大橈作甲子,太昊氏(公元前2697-公元前2598)設歷正,顓頊氏(公元前2513-公元前2436)作新曆,帝堯(公元前2357-公元前2256)命羲和敬授人時,期三百六十六日,以閏月定四時而成歲。迄至夏禹(公元前2205-公元前1786)元年丙子(前2205年),即頒夏曆於邦國,為我國民用歷(陰陽合曆)的開始。亦即中國風水日家之萌芽。自黃帝迄夏禹,為時已四百七十四年。

二、陰陽五行產生

距今四千八百餘年前的伏羲氏王天下,龍馬負圖出於河。伏羲氏遂則其文以畫先天八卦。其文為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

到夏禹時,據《辭源》載:「大禹治水,理龜負文列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疇;其文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而五居中。按《漢書·五行志》言,《周書·洪範篇》載:初一曰五行,以下六十五字皆洛書本文……。」

據《協紀》稱「六經論五行者,始見於《尚書·洪範》曰:五行者,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大禹漠》曰:「水火木金土,谷維修其源,起於河圖洛書數。蓋河圖之一六,水也。二七,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十,土也。在圖則右旋而相剋也。……」

由此觀之,陰陽五行到夏禹治水時即已產生了。自伏羲氏畫八卦至夏禹為時二千二百餘年。

按:《尚書》為世界最古之史記,至秦始皇焚書坑儒已亡失。後來東漢章帝(公元76—88年)時,魯恭王壞孔子舊居,於壁中得竹簡《尚書》,皆科斗文。號為古文《尚書》。(科斗文系周代古文)。因此陰陽五行在周代前已有,是沒有問題的。

三、土圭的產生

中國航海航空的羅盤,源於中國風水羅盤,而風水羅盤是源於土圭,因而土圭就是中國羅盤的始祖。產生土圭的確切年代,也是無法考證的,僅能在《周禮》裡面,找一點資料。但是《周禮》是周公旦居以後(公元前1115年以後)所作,也算得上很古了。

《周禮·考工記》載:「匠人建國,水地以懸,置墊以懸,視以景,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考之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就是在水平地的中間豎一根與地平面垂直的木杆,從日出到日沒,天天的連續觀日影。並在平面做上紀錄,至日影吻合為止,周而復始,得出日影規律,然後根據日影規律製造成土圭,這種土圭,後來成為定時的日晷,在民國年間,沒有廣播時,還是放午炮用日晷定午時。

《周禮》還載:「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還載:「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可見當時的土圭,非但是依靠日景可以定方定時,而且還用以封國測土地和相宅。

這種土圭的盤面註記在圓周上均分十二份,分別依序註記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圓周的圓心豎一根與盤面垂直的直桿。在有太陽照射的時候,觀日影以正方定時。這是中國風水羅盤的萌芽。

自此,中國風水的日家理論和陰陽五行理論,以及實踐的工具中——中國風水羅盤,即中國風水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從此就建立起來了。

i. 由卜宅到相宅相墓的龜卜和卜筮

  一、殷商的龜卜

考占卜活動,當起始於蒙昧時期的原始社會,即原始風水時期,到殷商(公元前1783-公元前1135)時代就已經有了較完善的制度。據殷墟甲骨文和有關資料記載,在殷商時期主要是指龜卜,即是用火灼龜甲以取兆,從《周禮》記載看來,龜卜非但用於中國風水的卜宅,而且是當時的主要國事,如「凡國大事,卜立君,卜大封,則高作龜。大祭祀,則高命龜。凡小事淮卜,大遷,大師則占龜。凡旅,陳龜。凡喪事,命龜。」

龜卜,即是取火灼龜甲,視其所灼列跡以取兆,是一種具體的直觀以象而示人。現存的獨有的代表作,是漢代司馬遷所著的《龜策列傳》。

二、周代的卜筮

迨至周代(公元前1134-公元前247)周文王根據伏羲以仰觀俯察象形大自然所創畫的先天八卦為體,創造了後天八卦,並作《易經》,孔子作了《易傳》。據司馬遷《史記》記載:「文王拘吳里而演《周易》。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自此,中國風水的卜宅,由龜卜漸次轉化為卜筮。

所謂筮,《說文》云:「筮,易卦用蓍也」,即卜卦用的蓍草。卜筮,即是用卜,數著草的數據推演所得卦的卦象,以卦爻辭來推斷吉凶。這種筮法,與龜卜是不相同的。龜卜可以直觀龜甲灼列的現象而定吉凶,筮卜是籍草的數據,通過得卦的卦象卦爻辭的解釋來定吉凶,即是《周易》的卜卦。

周公(文王之子,名旦)卜洛,相宅於澗之間,成為中國卜宅風水最早的典模。

我國最早的卜筮專著是《周易》,據司馬遷《史記》載,其作者大體是周文王作《易經》,孔子作《易傳》,或者此二人是《經》和《傳》的編撰整理者。其次是朱熹撰《周易本義》。

ii. 玄學與科學分道揚鑣

在秦晉(公元前246-公元419年)時期,玄學與古代科學始分道揚鑣,在玄學風水方面,由卜宅轉為相宅相墓。在古代科學風水方面建立了「乘生氣」為主導的理論基礎。茲分兩個方面來敘述:

一、 玄學方面

   術數大概也是萌芽於原始社會,至夏商周三代,就已定型,如《周禮·春官》說的「大卜掌三易之法,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連山》是夏代的易學,象徵山之出雲,連綿不絕,由艮卦開始,應當是游牧時代的產物,在草原觀看天象而創《連山》。《歸藏》是殷商的易學,象徵萬物莫不歸藏其中,由坤卦起,當是以農業為主時代的產物,觀生產物象而造《歸藏》。《周易》為周文王造《易》,孔子作《傳》是周代的易學,象徵天地之象,天人關係,由乾坤二卦開始,已有上下尊卑六親之序,是過渡到文明時代的產物,其中包括了天地人三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連山》、《歸藏》早已失傳,近代風水羅盤註記的《連山》和《歸藏》只有卦象而無文字,在運用上與《周易》分工,一為分金,一為消砂納水,一為日家。

《周易》是我國古代迄今保存下來一種最完整的易學經典。其實早在漢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楊雄,仿《周易》佔法,創立了《太玄經》,司馬光曾為之作序。正如司馬光《讀玄》云:「或曰:《易》之法與《玄》異,楊子不遵《易》而自為之制,安在其贊《易》乎?且如與《易》同道,則既有《易》矣,何以玄為?。」因而不為世人所擇。《周易》的發展,迄今三千餘年來一直是直線型向廣而深的發展。漢代的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創《京房易》,即為易學中著名的一派,給《周易》滲入納甲,迄今風水界、命理界、卜卦界廣泛採用。《周易》在《中國叢書綜錄》中收錄的《易》類書,就多達九百餘種。

秦漢(公元前246-公元264年)時期,為中國風水術的形成時期,中國風水由卜宅轉化為相宅相墓的風水術,是從《周易》即後天八卦的爻變,產生《八宅》風水術。其中分東西各四宅的八宅法和五音相宅。八宅法,從漢代風水大師王充撰《論衡·四諱篇》就可以看出。其云:「夫之四面皆地也,三面不謂之凶,益西面獨謂之不祥,何哉?」五音相宅,從宋·范曄撰《後漢書·范文志》也可看出。其云:「宅有八術,以六甲名教而第之,第定名立,宮商殊別。宅有五音,姓有五聲,宅不宜其姓,姓與宅相賊,則疾病、死亡、犯罪、遇禍……故殊別宮家門不宜南向,徵家門不宜北向,則商金而方火也,微火,北方水也。水勝火,火滅金,五行之氣不得,故五姓之宅,門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貴吉昌。向失其宜,貧賤衰耗。」

關於風水書的著稱,據明代徐繼善撰《人事須知》載:秦有隱君子體易撰《青囊經》,陳博注釋。青烏子撰《青烏經》,漢朱桃仙撰《搜山記》,留侯張子房撰《赤霆經》,王充撰《論衡》,無名氏撰《狐首經》……。《宋史·藝文志》載:署名的有朱桃仙撰《地理贊》一卷,王澄撰《二宅心鑒》三卷,未署名的有《黃帝八宅經》一卷,《五音地理經訣》十卷,《行年起造九星圖》一卷,《二宅賦》一卷。

隨著中國風水的發展,風水術使用的工具中國羅盤也隨著發展。由原來的日景方位的十二支土圭,改進為天盤八干四維,地盤十二支的天地雙盤,天圓地方的司南。由日照方位改為有磁性的湯匙形指南(北)針。從此,相宅相墓就毋須依靠日照了,白天黑夜都可以定向。

日家在上古無論是造或葬是不擇日的。《四庫全書·御定星曆考原提要》說「……考古者,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其日用卜,不用擇……」隨著由卜宅進而為相宅時,日家也隨之發展為六壬術,因而中國羅盤也隨之由司南進而為六壬盤。考古學家發掘的漢代司南和六壬盤,即是見證。

二、 古代科學風水術的形成

秦漢時期的八宅風水,其理論基礎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以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天人合一的原理,以銀河系中的北斗七星加上附近的洞明搖光二星,合稱為九星為理論基礎。現代稱為九星法風水術。由於八宅分別為八卦,又把最後二星合為一星與八卦和八宅相適應。以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天樞星為生氣,依次為五鬼、延年、六煞、禍害、天醫、絕命、伏位。其所謂乘生氣,即是乘天樞星氣,把北斗星名在八宅卦上翻卦。這種風水術,全憑主觀意識來決定吉凶,是一種玄學風水術。

八宅風水術,在漢代遭到社會人士的遣責,特別是王充《論衡》中《四諱篇》、《詰術篇》的批判而中的。至魏晉時期這種乘星氣的八宅風水術,便已逐漸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郭璞《葬書》乘生氣風水術。魏晉(公元220-公元419)時期是中國風水的整頓期,也是古代科學風水術的形成期。東晉(317-419年),郭璞集歷史中國風水之大成,廢除了八宅風水,承繼了《狐首經》和《青囊經》,撰寫了古代科學的《葬書》,建立了中國風水葬乘生氣的理論基礎,郭璞就成為東晉後歷代中國風水的鼻祖。(詳拙作《郭璞〈葬書〉考》)據《辭源》載:「郭璞,晉·聞喜(山西境)人,字景純,博學有高才,詞賦為東晉之冠,尤妙於陰陽曆算五行卜筮之術,所佔多奇驗,其文學幾為術數所掩,所著書有《爾雅注》、《山海經注》、《穆天子傳注》、《楚詞注》、《子虛子林賦注》數十萬言,後為王敦所殺。」

郭璞在當時的影響很大,朝野都很相信陰宅風水。據《晉書·郭璞傳》記載:「璞以母憂去職,卜葬地於暨陽,去水百步許。人以近水為言,璞曰:當即為陸矣。其後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為桑田。」

「璞嘗為人葬,帝微服往視之,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族。主人曰:郭璞雲,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也。帝曰:出天子耶?答曰:能致天子向耳,帝甚異之。」

《晉書·周訪傳》「初陶侃(陶淵明祖父)微時,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過一老父謂曰:前見一牛眠於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又指一山云:「此亦其次,當世出二千石。」言旋不見。侃尋牛得之,因葬其處。以所指別山與訪,訪父氏葬焉,果為刺史,著稱寧益。自訪以下三世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又《晉書·傳》「有善相墓者,言佑祖墓所有帝王氣,若鑿之則無後。」佑遂鑿之,相者見曰:「猶出折臂三公。」而佑竟墮馬折臂,位至三公而無子。

像上述朝野崇信風水的事例,《古今圖書集成·堪輿名流列傳》時記載了許多,民間對陰宅風水信念的情況,就可見一般了。

iii. 楊筠松授徒傳術

《四庫全書·撼龍經提要》「……筠松不見於史傳,惟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其名氏,《宋史·范文志》則但稱楊救貧,亦不祥其始未。惟術家相傳,以為筠松名益,贛州人,掌靈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廣明(880-881年)中,遇黃巢犯闕,竊禁中玉函秘術以逃,後往來於贛州,無稽之談不足信也……。」

《南安府志》楊筠松,竇州人,僖宗(874-888年)朝,掌靈台地理事,官至金紫光祿大夫,黃巢破京城,乃斷髮入昆崙山,步龍後至虔州,以地理術傳曾文辿,劉江東,世稱救貧仙人是也。卒於虔,葬雩中藥口。

興國三俺《曾氏族譜·楊公仙師傳略》「楊公祖籍山東竇州府人氏……生於大唐中(太)和甲寅年(834)三月初八日戌時……十七歲登科第,官拜金紫光祿大夫之職……偶遇九天玄女……棄職雲遊天下……」。(按:黃巢破長安是880年,沒有什麼九天玄女,17歲不可能官至金紫光祿大夫)

按:經考證楊筠松確系贛州人,詳拙作《楊筠松事績考》。

楊筠松於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避黃巢之亂,竊禁中玉函秘術郭璞《葬書》,回到贛州老家,即到附近的石船山(今楊仙嶺)觀音堂斷髮為僧,修道授徒傳術,據《地理正宗·附錄》記載:楊筠松的高徒有曾文辿、范越鳳、厲伯韶、劉淼、邵庭監(按:經考證有據的僅曾文辿、劉江東二人,楊筠松以《青囊奧語》傳曾文辿,曾文辿以《天玉經序》傳陳希夷。經考證贛州城擴建的古城牆就是楊筠松和當時的贛州刺史盧光稠建築的。《贛州府志》和民間尚有許許多多的有關楊筠松事績的傳說和記載。

楊筠松在贛州對中國風水最大的貢獻,就是完成了古代科學的,具有系統理論的,操作規範化的,具體實踐的郭(璞)楊(筠松)曾(文辿)古法風水術。創造了具有正針和縫針的中國羅盤。因而被歷代中國風水界都尊稱為風水宗師。

iv. 郭楊曾古法風水術的「革新」

郭楊曾古法風水術,傳至三四代,如吳鸞景、賴文俊、廖禹輩、胡舜申輩,便進行「革新」了,其實質是量益而質損,風水術的內容加多了,其乘生氣的科學性就大大的倒退而變質。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風水理論主要是源於黃帝命大撓作甲子和夏禹造夏曆的曆法。周文王創後天八卦作《經》和孔子作《傳》而產生五行生剋。由葬不擇日而進為擇日,充實了卜宅的內容,因而郭璞《葬書》除「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之外,還重於「藏神合朔」和「歲時之乘為二凶」。楊筠松為風水擇日也著有《造命千金歌》,其云:「不得真龍得年月,也應富貴發人家」因此,郭楊曾古法風水術,除重於形勢和方外,尤重於擇吉日。在日家就是天人關係,自天星以及人的父子財官,祿馬貴人。

二、算命術的發展,在唐玄宗元和年間(806-820年),李虛中就建立了相當系統而複雜的算命方法。至五代(907-959年)徐子平又改進算命術為四柱八字。其內容都是講天星和祿馬貴人。

郭楊曾古法風水術,內有自己的風水術與日家的融合,外有算命術的滲入,郭楊曾古法風水術的內容,因此就複雜化了,宋代賴文俊就以二十四山化為二十四天星撰寫了舍刃就祿的《催官篇》。廖禹傳吳景鸞之學,撰八卦九宮,祿馬貴人……樣樣俱全的《陰契陽符》,胡舜申的《陰陽輯要》就是例證。但賴文俊為配合他的《催官篇》而創造了極星方位的中針,配合天地人三才,而稱人盤,即世人所稱的賴盤。完成了今日具有正針、中針和縫針三大圈的中國羅盤。

特別是南宋紹興年間(1131-1132年),理學家朱熹的高第子蔡元定,誤刪誤釋郭璞《葬書》盲目的加入了「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的謬論,與郭璞的「乘生氣」背道而馳,把風水的理論主導引入歧途。

據《蘇州府志》載:「胡舜申,紹興間自績溪(安徽省徽州)徙吳(五代時,楊行密據淮南兼有江西稱吳),通風水陰陽之術,世傳江西地理新法出於胡舜申……」。

因此,郭楊曾古法由原來的玄竅關係而轉化為玄關竅關係的新法。

第八節   復古九星法

《陔余叢考》說:中國風水的兩大宗派,一曰江西之法,主於形勢定向位,以龍穴砂水相配合,名為形勢派。一曰福建之法,即屋宅法,主於九星八卦,定生克之理,名為理氣派,是王伋傳於閩中的。

《虔州府志》「王伋,字肇卿,一字孔彰,其先人祖訥,因議王金雞歷有差,眾排之,貶居江西贛州……。」

元·趙訪《葬書問對》「贛人相傳,以為閩土有求葬法於江西者,一遇其人,遂泛觀諸郡名跡,以鏡測之,各識其方,以相參合,而傳會其說如此……,故逐行於閩中」。如此說來,福建的九星法也是由江西贛州王伋傳過去的。九星法原來在漢代以前就有,王伋不過是到閩中復古而已。

這一時期,即自王五代迄宋,是中國郭楊曾正統風水術趨向紊亂複雜的時期。

第九節   中國風水大紊亂

   由於元人的暴政,順帝至正三年(1317年)禁漢人南人執兵器,各地紛紛起義,人民生活困苦,寄希望於風水命運,尤以皇帝篤信風水。明太祖朱元璋的謀士劉誠意伯(劉基、字青田,號伯溫)又精於天文地理,撰書立說,在全國朝野信風水意識影響之下,風水師如雨後春筍,明清兩代遍佈於全國各地,尤以江西為多,紛紛著書立說,各式各樣的風水書不下千百餘種,有關風水形法的,是千篇一律,大同小異。多為錦上添花,節外生枝,搞研究的連《葬書》說的「龍虎跡乎崗阜」也不懂得甚麼是龍虎了。尤以理氣方面,理得根本就沒有氣了,其種類之多,簡直無法估計。

如所謂福建派的九星法中,僅八宅一種,本以北斗第一星即天樞星來說,原八宅稱為生氣,有稱貪狼的,太常的,木星的,生龍的,小吉的……等等,其中同稱生氣的,而其它諸星異名的又有七家。同稱貪狼而其它星各異的有四家。同稱生氣的其它星名各異的有二家,若加上輔星卦之稱輔。福元和福德卦之稱生氣……等等。恐怕不下二十餘種。尤以蔣大鴻的所謂「三元大玄空卦」其荒謬到了極點。在它的「三元紫白」的時家,對陽宅風水要取吉向,就要每兩個小時轉換一次大門的方位,若是一旦執行三元大玄空卦,全人類將忙於搞風水,也沒時間搞生產了。再以其三元九運而論,也要每二十年所轉換一次大門,只有住宅裝上滾珠,才可能推行「三元大玄空」的風水術。

如江西之法中,宋代胡舜申將郭楊曾古法轉化為新法風水術。明代王徹瑩的《地理直指原真》,清代趙九峰的《地理五訣》,以楊公縫針雙山化為正針雙山三合五行長生法。二徐(徐世顏、徐繼善)的正五行法,特別是葉九升《地理大成》移龍轉向的偷天換月謬論,以及《四經五行》的四龍黃泉八煞……等等。

此外,還有其三合九星、四墓九星、三合、六合、納甲立向……等的江西福建混雜法,簡直把中國風水搞得亂七八糟到了極點。

第十節 中國風水江湖化

回顧一下風水先生的素質問題,鼻祖郭璞據《辭源》載:「郭璞,晉·聞喜人,字景純,博學有高才,詞賦為東晉之冠,尤妙於陰陽曆算、五行、卜筮之術,所佔多奇驗,其文學幾為術數所掩,所著書有《爾雅注》、《山海經注》、《穆天子傳注》、《楚詞注》、《子虛上林賦注》數十萬言,後為王敦所殺。」

其所著《葬書》,後人說是託名撰的,這是粗略的臆猜,沒有作深入的探究,其實《葬書》非郭璞誰也無此大才而撰寫。從郭璞《葬書》的內容可以知道:

一、郭璞所謂生氣,千百年來無人理解,宋代理學家朱熹的高弟子蔡元定,在其《發微論·生死篇》內理解的生氣是與「死氣」對稱的,「生氣」,不符合郭璞「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的生氣。

二、所謂風水,也是無人理解。宋代蔡元定和元代吳澄理解的風水,是「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的風水。不符合郭璞的「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的風水。因為生氣是行乎地(地表內)中的,而風是行乎地外(地表外)的,生氣是不可能乘風。界水也不可能阻止生氣的運動變化,若「界水止生氣」,對岸豈不是沒有萬物。而且郭璞所謂藏風,是使生氣不噫而成風,不是蔡、吳說的藏風是蔽風。

三、只有郭璞才理解勢與形,後來術者和一般人理解的勢與形把山川的現象,認為是動者為勢,靜者為形,與郭璞「千尺為勢,百尺為形」不相符合。眾所周知,站在明堂中間向周圍去看,或站在穴場往前看,所有的山峰都是靜的,即所有的山峰都是形而沒有勢。只有在穴場往後看,或在山的近處看遠方來的,才理解為若水之波若馬之馳的勢。因此,郭璞對形勢,不理解為動與靜的關係,而理解千尺與百尺的關係為形勢的概念。

因此,郭璞博學高才非但在文學方面,在風水術方面亦為東晉之冠。

唐代的風水先生,如楊筠松、曾文辿、劉江東、李淳風、邱延翰、卜則巍、游潛、何令通等。五代如陳希夷、范越鳳、陳亞和、吳克誠、吳景鸞、張子徵……等。

宋代如蔡元定、劉謙、賴文俊、廖禹、傅伯通、謝和卿、王伋、厲伯韶、胡舜申、鄒仲容……等。

元代如傅文懿、齊易岩、曾葛奚谷 、劉秉中、傅旭、吳曹、……等。

明代的董德彰、李玄緒、陳彥輝、何德宏、徐長谷、周視、徐繼善、徐繼述、徐世顏、廖均卿、游朝宗、駱用卿、王徵瑩、谷宗綱、徐拱……等。

清代如趙九峰、葉九升、蔣大鴻、沈竹礽、李三素、李國木……等等。大部都是宦官,非宦官也是書香子第,都著了書,立了說,雖然是理有分岐,立說各異,但他們都有各有各自一定的理論。

延至清末,特別是康(有為)梁(啟超)維新以後,由於受「新科學」觀的影響,真正的知識分子,都不從事方術,不做風水先生了。做風水先生的都是沒考上秀才的監生先生,尤其到了民國年代,從事於風水術的都是道士先生,算命先生,日家先生,甚致於瞎子、跛子……等,他們是沒有什麼理論水平,光憑嘴巴,各說一套,各做一套,甚至其風水理論師徒都不會一致,中國風水術就淪為江湖騙術了。

第十一節 中國風水的流派

二大派系

中國風水按清代趙翼之《陔余叢考》分為兩大流派,即江西形勢派和福建理氣派,是欠當的。

如其稱為江西派,不如稱為贛州派來得更為實在,因為中國風水自唐代以來,成為正統的,古代科學的,有系統理論的,有具體實踐、操作規範化的郭楊曾古法風水術是源於贛州,風水界都尊稱為風水宗師的楊筠松是贛州人,(有誤為竇州人)不管他是哪裡人,楊筠松於黃巢之亂時攜宮中禁書來到贛州楊仙嶺觀音堂斷髮為僧,從事於風水術,傳藝授徒是千真萬確的。

在贛州民間,自古乞今流傳有許多有關楊救貧的風水故事。在《贛州府志》都有記載,建築贛州古城的風水定向布局是楊筠松所為,全國各地都以「贛州地理」著稱,就是鐵證。雖然有少數地區也有以「江西地理」著稱的,那是因為自古以來,從事於風水術的,著書立說的以江西人為最多,諸如曾文辿、卜則巍、廖禹、賴文俊、范越鳳、陳希夷……等。

江西派是否主於形勢呢?不是的,江西之法是主於郭璞《葬書》的「乘生氣」。即主於形法(即形勢)也重於理法(即理氣)。《葬書》說「勢為難,形次之,方又次之」說的勢與形,就是形法。方,就是理氣。楊筠松著的《凝龍經》和《撼龍經》說的是形法。《青囊奧語》、《玉尺經》及曾文辿著《天玉經序》說的是理法。楊筠松和曾文辿從事風水實踐,用肉眼直觀尋龍點穴,觀龍察水,就是形法。用羅盤格龍乘氣,消砂納水……就是理氣。楊筠松創製的風水實踐工具——中國羅盤,其中的磁針方位的地盤,稱為正針;以日景方位的天盤,稱為逢針的兩大圈;以及楊筠松徒裔賴文俊創製的以極星方位的人盤,稱為中針;前者稱為楊盤,後者稱為賴盤,都是江西之法創造的,因此,江西派不可以單純的稱為形法派,應該稱為形法理法並重派,最實在的名稱,應該稱乘生氣派。

福建之法是否主於理氣呢?那也未免太攏統了,太模糊了。所謂理氣,就是認識、理解(包括利用、適應和改造)和處理生氣。氣的概念是抽象的,其範疇是很複雜而龐大的。中國古代的哲學中心就是論氣。這裡說的氣,是中國風水範疇內的氣,是與形對稱的,是中國風水的一大課題。就是《葬書》說的乘生氣的氣。簡單的說就是「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的陰陽氣的氣。所謂理氣,應該說是理「行乎地中」的陰陽氣。更具體的說:是理「向日葵所以生長向日」之氣。

福建之法是理甚麼氣呢?

眾所周知,福建之法就是九星法,無論是八宅卦、輔星卦、大小游年卦、天地卦、三元紫白、大玄空……都屬於九星法。所謂九星,是太空銀河系內的北斗七星加洞明、搖光二星、合稱為九星。因此,福建之法的所謂理氣,應該是理「行乎天上」的北斗九星氣。

它為甚麼與形對稱,與形相聯繫呢?因為古代(晉代以前)稱風水為堪輿,堪輿的含義就是天地。又稱地理,就是明地之理,因而它就用「天人合一」和「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道理,把地球外表的形相聯繫起來了。

福建之法所理的氣,除北斗七星氣外,似乎還包括了地氣。而且大玄空還有《周易》卦氣和爻氣,豈不是太攏統了嗎?

福建之法的風水師都尊稱郭璞為鼻祖,楊筠松為宗師,而其所理之氣,又不是理郭楊曾古法風水術的氣,豈不是太模糊了嗎?

第二節   分   類

中國風水如上述分江西之法或稱江西派,和福建之法或稱福建派的二大流派,基本上是正確的,由於它的複雜性和龐大性,從原則上或者說從本質上來說是不可以分類的。因為這裡說的是風水,是郭璞所謂的風水。因此,幾屬它的本質,或者說它的理論和它的實踐,符合「風水」的,那就稱之為風水或風水類。否則,那就不是風水了,那就沒有什麼類可分。由於中國風水的複雜性,為了便於大家認識風水,就其做法,分類於下:

一、 從乘生氣方面來分,可分為四類,即:

1、 乘生氣正法,即郭楊曾古法風水術。

2、 乘生氣偏法,也可稱為半乘生氣法,即郭楊曾新法風水術。

3、 乘生氣偽法,也可稱為口頭乘生氣法,如江西之法中的雙山三合五行長生法,二徐(徐繼善、徐世顏)正五行三合長生法……等,以及所有的福建之法。

4、 乘生氣騙法,即沒有一定理論,沒有一定做法的江湖風水術。(下節專題論述)

二、 從古代科學的角度來分,也可分為四類,即:

1、 古代科學風水術,即郭楊曾古法風水術。

2、 半古代科學風水術,即郭楊曾新法風水術。

3、 玄學風水術,即上述屬於乘生氣偽法的風水術。因為它們有一定的理論,這種理論也很有邏輯性,但不能反映客觀存在。

4、 迷信風水術,即江湖風水術。

三、 發生時間來分,可分為三類:

1、 從唐未楊筠松年代以後至元代的稱為古代風水術,即江西之法的郭楊曾古法風水術和福建之法的八宅卦和輔星卦風水術。

2、 自明代起到清未止發生的為近代風水術。其中包括郭楊曾古法外的所有江西之法,以及除八宅和輔星卦外的所有福建之法風水術。

3、 現行即當今風水術,即現代社會上流行的各式各樣的風水術,是現代風水術。


推薦閱讀:

第一篇風水常識 第八章曆法上
從風水的精髓--形派(巒體)真訣談起【14】--第一篇陰宅【第一節 龍法】第十二部分:龍山五體辨
精校滴天髓》第一篇 第二章 順逆

TAG:中國 | 風水 | 風水學 | 第一篇 | 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