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于謙之墓(也是他的祖墓地)
于謙是明朝名臣、也是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永樂年間進士。
有一首名詩:「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作者就是于謙,以詩鑒人,可知其錚錚鐵骨。當年國家大亂時,于謙其時挺身而出,擊敗了外族的入侵,挽救了即將面臨滅頂之災的明朝,這是他最大的功勞,所以史稱民族英雄。
于謙墓在杭州西湖內的三台山麓,坐西朝東,聽說以前有七座墳。上面六座為于謙的父母和他的祖父母、曾祖父母的墳墓,于謙附葬在最下層。但這個墓葬群於1966年的文革中被毀掉了。至1982年,重建於謙墓,但沒有將他的六座祖墳恢復,而是統一合併成於謙個人墓了。
01,衛星圖
圖1,看2000年之前的衛星圖,可知龍從三台山落下,到三台閣偏出一脈再落平地,墳墓在紅圈處。
02,2015年左右的衛星圖,右水倒左。
03,衛星圖
圖3,實地看到左方略低薄,在衛星圖上測量亦是如此,墳墓約在海拔27-28米,左邊約海拔25-26米;外邊雖有青龍砂,但略遠也不起峰。右邊基本與墳地同平,但外邊有山峰可借用。
04,衛星圖看明堂
圖4,近前有一案,右水倒左,案外是西湖。
05,於西湖看來龍山峰
圖5,龍自御屏轉來,南北走勢,沿著黃色箭頭行脈,至亭子(三台閣)處再轉折而下,紅色箭頭處為大概墳位。
06,於西湖中正看
圖6,紅色箭頭所指為于謙墳,小山頭為樂山。
07,側看
圖7,在雷峰塔上側看穴山,于謙墳是偏角之脈,沒有本身龍虎砂,外邊的龍虎亦不明顯。
08,
圖8,在九曜山上側看穴山,于謙墳只能說是之前我發表過的李狀元祖地的夾扛山了,于謙墳本身是沒龍虎的,外邊的龍虎也不明顯。
09,於案山上看穴場
圖9,在案山上看穴場,樹多看不清楚,大概位置在紅圈處,以後邊的小山頭為靠,御屏在坤方,三台閣在辛方。
10,墓地入口
圖10,在墓道入口遠看墳墓,是後來修建的。
11,進墓道看于謙墳
12,階下看于謙墓
圖12,原有七座墳墓,有六座是于謙的父母上三代祖墳,于謙被害後附葬於下,文革時被毀平,後於1982年重建,將原七座墳塋改為一座。
13,回看墓道
14,正面看于謙墓
圖14,走至墳前,我面對民族英雄的紀念墓,先躹躬禮拜三下。
15,於階前看明堂
圖15,石碑是現代重修的,用羅盤測得坐庚申間線之間,原向就無從可查了。
16,於墓前看明堂
17,於右側看
圖17,墳墓周圍都用牆圍著,圍牆之外沒有本身砂,肩薄,外邊亦無有力之砂。
18,於左側看
圖18,右邊亦無明顯的貼身砂,但外邊有高山襯起。
19,於墳墓後看明堂
圖19,於墳後俯看,左右都用磚圍成一圓圈。
20,於墳後看左邊
圖20,在這個角度看左方,更顯得低薄,外邊雖然有一道青龍砂,但不起峰,離穴場亦遠,顯得力量不足。
21,於墳後看右邊
圖21,右方亦無明顯的貼身砂,但土略厚,且外邊有山峰相應。
個人見解:
1,龍得御屏之貴。
2,自御屏至三台閣這一段脈起伏而有力,剝換吉星,此脈應該會有一佳結(宜細找)。
3,自三台閣下脈後,角偏落而單出,並不開枝腳和龍虎砂手。
4,落平地似起小土墩,但不知原貌是否如此,還是近代修墳所築。
5,左右無龍虎砂,特別左邊比穴場略低一點,實地看有低薄的感覺,但不知原貌是否如此,還是近代有取過土所致?
6,案山近,但左前角沒有彎抱回來,大勢不夠回顧有情,案外無其它峰巒貴器。
7,綜合而看,龍果然貴,但三台閣後下脈似未得正龍之力。案山與明堂無甚秀氣和貴氣。龍虎亦欠峰巒為護,無得力之砂。如此種種並無出大貴的感覺。如杭州李狀元祖地得御屏起祖,雖偏出但變直三台降脈,實是偏中轉正,且層層分八字,仍是正龍之脈,又得左右起峰之應,雖穴星已是龍之餘氣,無案朝之秀亦能髮狀元。但于謙墳下脈偏落又復閃出,不見八字分下,也無枝腳送出,單脈閃轉,雖有屈曲之形,卻缺少擁護之情。又假如,古代的地貌是左右兩肩厚實,穴場有成窩之象,則小結有之,大結和發墳肯定談不上,不符合于謙的高官地位。當然,此地出脈帶石骨,單脈獨走,又與其錚錚鐵骨、不結黨營私,剛直不善保護自己的性格又有所關聯。到底葬的地方不管是好是壞,都會影響到子孫身上。
後記:
這次考察後,地家中閑查資料,偶然翻到一本清朝古本,上有記載,于謙的祖地本葬在它處,立酉山卯向,有跪拜砂伏朝,是真正的發墳,惜于謙族人愚而遷之,後有于謙被害之事。我根據古圖描繪,已在衛星圖上基本認出位置,待以後有機會再到杭州時另作考察吧。
由此又想到:于謙的年代比徐善繼兄弟早很多,以徐氏兄弟對西湖周邊的了解,以及于謙的名氣,他的墓地和祖地徐氏兄弟肯定有去看過,應是不入他們的眼,所以沒有錄入【地理人子須知】中。其它古人的著作也多有杭州的優秀案例圖解,都沒提及于謙墓,故知此地在明清兩代的名師眼裡是不入格的。
再補記:
後得易友提供資料,古書有記載如下:
【棗林雜俎-明-談遷】
于謙:
于少保有寄內弟書,雲"薄俸五錢」。
地師某雲少保祖墓當奇貴不可言,少保即馳書其子,令遷葬。另一緘,俟遷葬訖啟視。子冕得書,移葬如命,始啟緘,則述地師事也。不半載遘禍。今書稿藏於家。(張元岵記)
該文說於家祖墓竟然就是于謙吩咐他兒子把祖墳遷葬的,不半載于謙就遭禍了。他是聽地師說他家的祖墓貴不可言,所以遷葬的,到底是為了避嫌、還是不信、或是不想後代這麼貴?總之是天意呀!
(原貼出處:龍行天下風水論壇,作者:靈珠子)
推薦閱讀:
※清明節,抗日川軍才是值得祭奠的英雄
※英雄不允被辱沒
※有哪些被人誤解的英雄?
※对于最近出现的“天津侠”和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
※如何評價《一封關於劉胡蘭的家長來信》及其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