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生談太極
答?理論有獨到之處、功法別開生面。練這即或無功,尚不至於傷身。與世俗之野拳不同也。
問:太極拳能不能打人?為什麼嗩見太極高手打人。 答:不打人不叫拳,既是拳就打人!與任何門派的情況都一樣,太極門得真傳者少,泛泛練者多,所以動真格的少,說大話的多。得真傳者唯是大師? 問:什麼叫真傳?誰得了真傳? 答:直切要害揭示本質的東西就是真傳。三五句話就可以講完、三五十天的練習即可成功,誰達了這一點誰就是得到了真傳,誰經年累月胡撲騰不見功,他就是沒有得真傳! 問:有人說練太極拳要花費華生的精力,一天練七八個小時,幾十年如一日,才會見功效。敢問此話當真? 答:太極拳什麼東西,值得有以人生作代價!一天二天尚可,若成年論輩練源為生,父母妻兒喝西北風過活嗎?是在陽間教人也?還是陰間教鬼去? 問:先生說太極拳論寫得不錯,人人讀的同一本書,功效何至於相差天地? 答:書是死字,文是活文。書讀無字處,問世上幾人曉得?更何況還是調詞斷句要斷開,有時意是重複......那些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書獃子。哪裡能看見什麼真東西? 問:先生言之過重!想那書上的紙黑字,豈能任意改動?答:書本就那麼可先靠嗎?在沒有核對原始手稿時,後來印的說那麼可靠嗎?憑什麼絕對相信它?唐"黃沙遠上白雲間"都被大小文人抄成"黃河遠上......"又印到大小書本上,拳論碾轉傳抄,誰敢肯定一點都沒抄錯呢?說是有真跡為憑。那也有考究的必要。誰敢斷言上邊沒有錯別字呢?問:大師世代相傳的,還會弄錯嗎?答:怎麼不會?你看那太極八法,其中有個肘字,大師也傳是"以肘部......人。"千人一口,無有異議,珠不知這個肘字是河南方言:"托舉"的意思。大師們就沒有想想,那八個字中七個字講的都是技法,怎麼會冷冷地崩出個部位呢?連這他們都敢弄錯,別的豈會不弄錯?問:你說有些字要調換們置才能讀出真意,何以為證?答:那"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便是錯文,正確的應該是"極柔軟然後能靈活,能呼吸然後極堅剛。"身體柔軟自然動作靈活,零握髮聲技術自然發力剛猛,這本是人人都知道常識。而在師們竟然承謬傳訛,照本宣科,穿鑿附會,矛盾其說。如此正宗,不自羞乎!
問:你說有的地方要反豐讀,豈有此理? 答:那"動之則分,靜之則合"豈敢實踐?!必是"動之則合、靜之則分"方為有益。動之則合是"打出整勁。"靜之則分是"對位互爭、自我放大"!豈有動則散勢、靜則事束縮之拳么?!那"立如來准、活似車輪"實應為"立如車輪、活似來准。" 立如車輪才能見力得力,活似平準才能"一羽不能加。" 問:我的天哪!你這豈不是完全弄反了嗎? 答:不必吃驚,你照我說的練練試試。我愛名拳,但是我更愛真拳真理?你記著理論若不能指導實踐將一文不值。問:以先生之見,太極拳是誰發明的?答:人若不借於家譜,五世而"數典忘祖。"如無照片畫像,又有誰知道祖宗是什麼模樣?太極拳淵源既久、史跡不詳,如必欲言創自某某,必利之心,學好練好太極拳就是對太極創始人最好的紀念,至於創始人叫什麼名字,又何必嚴加追查呢? 問:我練了幾年太極拳,都說我打得有板有眼,唯獨先生您看了直搖頭。難道是我做的不對嗎? 答:在我看來,你如數不缺地犯了大多數人犯下的錯誤。一、在功架上一味強調規範,一絲不模仿複製老師的樣板。從根本上磨滅了自己的天性、靈性和悟性,把我要練拳變成拳要練我,"盡棄精華、專修糟泊,"將來你不過是個拳獃子,除了盤架了你屁事不沾!二、你把實戰的希望寄托在推手練習上,犯了指導思想的錯誤。須知推手是以接手為打人的前提的,而實戰的踢打根本不會讓你接手。雖然論推手你的水平不算低,可是要真打起來你甚至遠不知三流拳擊手。三、你輔導千萬遍的盤架子就能練出一觸即發,無點不彈的發力,這完全不是一個模式!你打身體板得直直的,一萬年你刀學不會發力,想學好發力,你得學會軌跡運動。 問:您進的這些,我怎麼從來沒聽大師們說過?我對大師夠恭敬了,他們怎麼還要對我保守呢? 答:想來不是分們不願說,恐怕是他們不知道罷了。有頭髮他們不會裝禿子!太極拳問疑 NO.1 作者: 李紫劍 一. 除陳家溝之外,幾乎所有太極拳都歸宗於張三丰,說張三丰是太極拳創始人。請問張三丰創太極的原始證據是什麼?有什麼能切切實實地證明這種說法呢? 二. 請問武當丹士張三丰進京面君、道梗不前,夜夢真武授權,平明以單丁殺金兵百餘的事迹,最早見錄於何種文件?有正史或野史錄傳嗎? 三. 張三丰如果從武當出發到京都(開封)面君,路線只能由西南向東北。當開封的西南都有金兵梗道時,宋徽宗早已被擄到北國去了,舉國震驚,張三丰先生會不知道嗎?在這種情況下,張三丰先生還會到開封去嗎?如果確有其事,請問張先生擊殺金兵的地點是什麼地方呢?
四. 歷史上有不少張三丰,但精於武術的張三丰,則只有內家拳創始人張三丰。關於這個張三丰,《內家拳法》、《王征南先生墓志銘》、《寧波府志?張松溪傳》均有記載。但這三份文件均未記錄張三丰是武當道人,均未記載這個張三丰的拳出自神授,而是「精於少林、從而翻之」來的。如果這個張三丰便是「平明,殺金兵百餘」的張三丰,請問「夜夢真武授拳」這股風是從哪裡刮出來的呢?
五. 現在不斷有人說:內家拳就是太極拳,太極拳就是內家拳,如果真的是這樣,黃百家的《內家拳法》中為何找不到「太極拳」這三個連在一起的字呢? 六. 從《內家拳法》上看,張三丰傳下來的拳是《神佑通背》,有歌為證:「神佑通背最為高,斗門深鎖轉(傳)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式,撒出(手)抱月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捶沖捋兩翅搖……」共有三十六式。請問三十六式的通背拳,什麼時候和「三十七式」「十三式」的太極拳合二為一了呢?陝西王宗什麼時候變成了山西王宗岳了呢? 七. 陳品三先生說陳家溝的太極早在明代就已以創立了,但是為什麼清代乾隆年間陳家溝人陳有孚聞名于山西洪洞縣的「神拳」是二路通背而不是太極拳呢?為什麼陳有孚傳下的二路通背拳的歌訣 ,和陳家溝流傳的「太極拳歌」如出一轍呢?八. 「無改父道,是謂之孝。」既然陳氏祖傳的就是太極,陳有孚為什麼不承家教而專精「外家」通背呢?他的拳無疑是在家鄉學的,世傳的太極苗圃,怎麼長出了二路通背的花朵來了呢? 九. 既然陳有孚精於通背,至少說明二路通背相當於當年是陳家溝的當家拳之一。但是在陳家溝留下來的拳譜上,怎麼就偏偏沒有通背的名號呢? 十. 中國的太極拳,人物以張三丰王宗岳為鼻祖,文獻以張王二位的《太極拳論》為聖經,此一定不移的定則。但是作為太極之鄉的陳家溝,至今對《太極拳論》不屑一顧,對張三丰王宗岳視同路人,請問源流上下反差如此,如何解釋?
十一. 林林總總的各色太極拳,紛紛越過陳家溝這個台階徑直歸宗於武當張三丰,大家不覺得他們的眼神怪怪的嗎?如果軍事家們不敬孫武子的版位而歸宗孫悟空,大家一定會說他們犯神經。同樣的道理,一夥太極拳家無視陳家溝而歸宗武當山,大家怎麼就不覺得可笑了呢?難道那些要歸宗張三丰的太極人,他們的師父師爺或其他前輩真的在武當山跟張三丰學過拳嗎? 十二. 《太極拳論》的作者是王宗岳,趙保太極人說蔣發的師父是王林楨,請問王林楨到底是不是王宗岳?何以為證?山西王氏至今仍是名門望族,在王氏家譜上,可不可以找到這兩個人呢? 十三. 有人說蔣發是河南太極開山祖師,特別是趙堡太極的祖師,言之確確。我的疑問是:蔣發身為趙堡太極宗師,「先生之恩、山高水長,」百年之後理應由趙堡弟子禮葬,樹碑立傳。他怎麼會孤零零地埋在陳家溝村外,幾百年來連一個樹立認祖歸宗碑的人都沒呢?
有人堅稱蔣發是邢喜懷的師父,對此,我想問的是,蔣發晚年(趙堡太極傳人考證是70歲)垂垂老矣,為什麼不在趙堡接受邢先生的供養坐享清福,而要去陳家溝自食其力呢?自古師徒如父子,蔣邢二人為什麼「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來往呢?
十四. 趙堡太極和《陳長興自序》都說蔣發先生是溫縣本地人,我想問的是:溫縣現在還有蔣氏家族嗎?他們是不是當年的蔣氏後裔?查一查蔣氏宗譜,看看蔣氏當年有沒有蔣發這個人,好嗎? 十五. 如果蔣發確有其人,我想問的是,那麼功夫超人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絕對是家族的驕傲,又怎麼能連入祖墳的資格都不具備,孤身一人葬在荒野之中呢? 十六. 如果蔣發真是一代宗師,並且他確屬溫縣世家,我想關的是,他能在同邑同鄉為他姓鞠躬盡瘁,為什麼就沒有把太極拳在蔣氏家族中發揚光大呢?為什麼從來沒聽說過溫縣蔣氏家族中有會太極拳的呢?十七. 陳氏家乘說蔣發原本是起義軍李際遇的部下,是康熙年間陳奏庭收復(剿滅)李際遇時帶回的戰利品。對此我想問的是,李際遇先生在清順治元年(1644年)即被清軍殺害於河南鞏縣,陳奏庭先生又怎麼能在康熙年間(1661-1721年)到登封縣玉岱山去收拾李際遇呢? 十八. 在《陳氏太極拳匯宗》上,心意拳九要論被稱為《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請問陳氏太極拳是不是心意拳?如果不是,十大要記怎麼會和九要記一模一樣,如出一人呢? 十九. 趙堡太極近年來力稱他們的拳史長於陳家溝,對此我想問的是,趙堡的九要論是民國年間才從陳氏家族中抄得,趙堡的太極拳論不可能出現在武禹襄公開之前。既然如此,在陳清平先生執教之前,趙堡太極的指導理論是什麼呢?
二十. 眾所周知,抄書比寫書容易得多,背默比作文容易得多。我想問的是,既然陳氏太極乃是祖傳,古已有之,《太極拳圖畫講義》怎麼用了十二年才寫成?默寫複述竟如此之難乎? 二十一. 杜元化先生寫《太極拳正宗》,述及陳清平先生的弟子,可少了大名鼎鼎的武禹襄。為什麼杜先生列舉的人物武林大都陌生,而武林人所共知的武先生竟被排除師門了呢? 二十二. 杜元化先生說:「蔣老夫子所傳太極拳正宗共八冊……。」對此我想問的是,既然蔣先生為溫縣太極宗師,根本不存在門派問題,他傳的拳只能是太極拳,怎麼會是「太極拳正宗」呢? 二十三. 杜先生所見的太極拳資料,是任長春和陳四典繪製的。那麼他是怎麼知道原傳太極拳資料是八冊的呢?杜先生下了多年工夫才公開一冊,那麼,共余的七冊都是些什麼內容呢?怎麼就沒聽趙堡太極人提起過呢? 二十四. 如果杜先生所言是實,那麼目前流傳的趙堡太極豈不是不完不整的太極拳嗎?趙堡太極能承認嗎?如果目前的趙堡太極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那豈不是證明杜先生的發言是欺人之談?他說這謊話幹什麼呢? 二十五. 杜元化先生認為趙堡鎮的太極自成體系,與陳家溝無干。但是在杜氏《太極拳正宗》面世之前,趙堡太極並無文圖資料傳世。而《太極拳正宗》,是杜先生把玩陳品三先生的《太極拳圖畫講義》十年之後才開始撰寫的,更有人考證《太極拳正宗》的若干幅圖明顯照搬《太極拳圖畫講義》是《太極拳正宗》的蘭本,我們該怎樣為元化先生洗刷清白? 二十六. 有人說背絲扣是趙堡太極的獨家解釋,但是杜先生所謂的「一向一背一順一逆」和陳品三先生所說的「左半身皆如是,此是順轉。至於右關身,須用倒轉,主與左手不背,是謂左右相隨,」難道不是一回事嗎?如果背絲扣確系太極原傳,為什麼武式太極里就未提背絲扣呢?如果有人說「背絲扣」是從《太極拳圖畫講義》中衍化出來的,是「纏絲精」的翻版,我們該怎樣替杜先生辯白? 二十七. 近年來有人堅稱陳清平是趙堡太極傳人,不是陳家溝太極拳傳人,我的疑問是,為什麼陳長興先生病危任命,把武禹襄先生託付給陳清平先生而不是其他人呢? 二十八. 如果陳清平先生練的是趙堡太極而不是陳氏太極,那麼武禹襄先生傳下的太極拳就應該和趙堡太極拳相同。我們把二者比較一下,能得出相同的結論嗎? 二十九. 如果趙堡太極真是原傳太極,那麼它就應該有一套古規拳架,與眾不同。請問趙堡太極名家公認的正宗的規範的趙堡太極是怎樣的呢?蔣發親傳的原始的太極拳或者說太極母拳是什麼樣的呢? 三十. 杜元化先生說張應昌是張彥的兒子,趙堡鎮張氏後人說張應昌是張彥的侄子,請問張應昌到底是張彥的兒子呢還是張彥的侄子? 如果張應昌確實是張彥的兒子,那麼我就不禁要問:張彥先生有時間把陳清平先生教成國手,卻沒有心思教自己的兒子,於情於理,說得過去嗎? 不論張應昌是張彥的兒子,還是張彥的侄子,只要大家公認他是陳清平的徒弟,那麼我就不得不提出這樣的疑問:陳清平先生明明是張彥為他的子侄聘請的武術教師,怎麼變成了張彥的徒弟呢? 三十一. 如果張應昌真是張彥的侄子,那麼肯定是杜元化先生弄錯了!杜元化先生連他爺的兒子都會錯認,連他的師伯(武禹襄)都不認識,他排列的趙堡太極拳傳遞人物表,又怎麼可能真實無誤呢? 三十二. 陳家溝的太極拳是陳氏家族積數代人力創編的,中國的太極拳也確實是從陳家溝的傳人出名而開始叫響的。按杜元化先生的考證,趙堡鎮的太極拳是明代原傳的,是原汁原傳的正宗太極拳,怎麼會和清代研創的陳氏太極如出一轍呢? 三十三. 杜元化先生的《太極拳正宗》梓行,校閱者是鞏縣人劉煥東。對於這個人,許多人大概都不熟悉,但我略知一二。此人1924-1931年之間,曾歷任安徽三縣及河南五縣的縣長,,民國三十年,任河南省視察主任。他的家庭武術教師兼護院保鏢是竹林武師李六合,他的貼切身保鏢是竹林武師李光運。當年劉先生的女兒冒犯家規惹下殺身之禍,就是他六合偷偷放走的。抗日戰爭期間,李光運為掩護劉煥東以身殉職。劉煥東本人不會武術,更沒任何資料可以證明他學過趙堡太極。這麼一個趙堡太極的門外漢,怎麼能夠勝任校閱正宗太極的技術圖的重任呢?太極正宗的正誤是非,劉先生真能看出來嗎? 三十四. 陳品三的《太極拳圖畫講義》首序署名「杜嚴」,請問這位杜嚴先生是不是杜元化先生呢?如果不是,他分明得到了陳品三先生的「托書之重。」如果就是他,那麼序中所說的《太極拳圖畫講義》「發前人之所未發,」「若將此書以資講授,將見事半功倍,一日千里,」究竟是由衷之言,還是胡為塞責的溢美之辭呢?近有人力捧杜元化先生,力貶陳品三先生,是否有悖杜先生的意見呢? 三十五. 杜元化先生以正宗自居,極力陳述自己得了秘傳,但是杜先生學術造詣究竟有多高,怎不見有人提起呢?杜先生海人不倦,怎不聞杜先生的弟子有哪些以太極立身、以太極知名呢?如此後繼無人,正宗秘傳從何說起? 太極拳問疑 NO.2 作者: 李紫劍 三十六. 請問趙堡的太極同仁,大家真的公認杜先生的太極拳是正宗嗎?如果承認,那麼難道諸位的拳都是歪門邪道嗎?因為趙堡的同仁的拳,其實都不是出自杜先生門下。正宗只有一個,道理不是如此嗎?雖然不少人欣賞「難得胡塗」四個字,但我想趙堡的太極同仁,還不至於如此胡塗吧? 三十七. 太極拳是以八法為綱的。但是陳品三先生的太極拳書上,怎麼只有棚捋擠捺,全然沒有采列肘靠的痕迹呢? 三十八. 陳品三先生的《太極拳圖畫講義》,易學內容佔了三分之一的篇幅。但是我研讀再三,也沒有發現這些鬼八卦與太極拳練用有什麼直接關係。請問研讀過《太極拳圖畫講義》的同仁,如果刪去其中的易學的八卦,《太極圖畫講義》究竟是更通俗易懂了呢還是馬上慘不忍睹了呢?如果沒有這一部分太極照練不誤,那麼書中這一部分意義何在呢? 三十九. 如果說太極拳的動作不與卦爻對號就不能練不能用,請問古今太極名家真的都是先讀易經後學拳,打人之時先對卦爻嗎?如果不是易學專家同樣能練好太極,那麼硬要把拳手投足往鬼八卦上湊的必要是什麼呢? 四十. 有大師說不懂易學八卦就練不好太極拳,對些我想問的是,近年來時有大師說他們的太極拳外國人比中國人練得好,他(她)死了之後中國人得向外國人學。試問那些把太極拳練得比中國人還好的洋人,他們的易學水平真的比中國人還高嗎?如果他們的漢語水平尚未達到四如之境,他們又怎能讀懂易學專著?在易學上尚是門外漢的外國人,憑什麼繼承大師的絕學把太極拳練得出神入化的比中國人練得還好呢? 四十一. 大師回答:中國如今人心不古,外國人能成功是因為他們既誠心又執著還特別艱苦。(大約還有捨得大把扔美元的因素)。對此我想問的是,既然誠心執著刻苦努力就能成功,那麼易學對於太極拳之必要是什麼呢?難道只是多一個對外行談玄的功能嗎? 四十二. 有人說練太極至少得幾十年純功才能有成,並說楊露禪的經歷便是證明。但是我想問的是,為什麼武禹襄先生只學了一個多月時間,就成了一代宗師了呢?中國過去練太極的,甚至有人練了下輩子也沒有取得傳人資格。但是我們國家有關部門辦的國際太極拳師資短訓班,洋人們怎麼只用了二十多天時就得到了教練證了呢?差別如此之大,請問如何解釋? 四十三. 據說近年來的太極新星,大都是體操隊員改行的。對此我想問的是,如果我們讓芭蕾演員改練太極,是不是會比體操隊員更好些?太極的難度比起芭蕾舞不知小多少倍,我想一二個月的磨合足可打造出一位「太極高手」了!如果這事能成,我們可以節約多少時間啊! 四十五. 我們的太極推手壯士,大都是從跤界請來的。跤手上台推出了好名次,純粹太極手弱弱無能,這其中是不是因為實力和拙力的差異呢?偏重於實力和剛力不辭拙力的跤技,怎麼能和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接軌了呢?太極的四兩撥千斤,怎麼就撥不了跤手的大膀圓腰呢? 四十六. 太極高手的標準是什麼呢?是盤架出色?還是推手出色?一是二者都出色?為什麼我們的套路冠軍推不上台?為什麼我們的推手冠軍練不上版?這是對太極拳實質的生動詮釋呢?還是對太極高論的辛辣的嘲諷? 四十七. 《太極拳論?曰:「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似乎是提倡曲而不直。又曰:「氣以直養而無害,」似乎是提倡直而不曲。請問這兩個氣字是不是同一個意思?如果所指相同,二者如何意思相左?如果不是同一事物,請問二者各是什麼? 四十八. 《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同篇又說:『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前邊說氣機順遂則動作流暢,後者說身體有氣則動作澀滯不靈。請問二說何故矛盾? 四十九. 《十三式行心解》曰 :「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無微不倒),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顯然是說氣到力到可以致用。但同篇又說:「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似乎是說氣這玩藝要不得——如此顛三倒四,作者意思何在?讀者何適何從? 五十. 《太極拳論》曰:「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為勝。」意思是說太極拳制人不用大力。但是據我所知,為什麼太極名家沒有一個不是大力士呢?楊露禪平托五百斤如杯水,楊澄甫揉八十斤石球如弄丸,郝少如舞二百斤石擔如風車,孫祿堂懸空定奔馬若遊戲,這些均有文字史料為證。這些實力超過五百斤的大師,當分們發放體重一百斤上下的人時,真的是用了四兩力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認這他們至少用了四成力即二百斤呢?這不明明是 「察四成撥千斤之句,顯系力勝」嗎? 五十一. 讓一個人站好,用彈簧秤來提他。如果平常人用一百斤拉力可以提起來,大師真的能只用三十斤五十斤就提得起來嗎?那麼,顯非力勝價值幾何?那麼,邵發明先生的「沒有千斤力,哪能撥千斤,」豈不是千真萬確的嗎? 五十二. 《太極拳論》說:「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顯然是說太極拳能以慢制快、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但是二十世紀末有關機構做的太極推手實驗,結果報告說六十歲以上的老拳師沒一個能推敗四十歲上下的壯年拳師。這是怎麼一回事?是因為他們不夠老不夠弱不夠慢呢?還是因為他們不夠年輕不夠強不夠快呢?當年在香港號稱第一推手大師,為什麼在李小龍的直拳面前手都沒抬就倒下去了呢?是他的速度還不夠慢嗎?目前的太極行家,真能以太極手段對抗散打嗎?讓二三個散打亞軍打一個推手冠軍,太極高手真的能給人們一個驚喜嗎?他真的能有還手之力嗎? 五十三. 如果太極拳在本門之內真的能不以力勝、不以快為,那麼,太極推手比賽就應該不分年齡與重量級別。但是太極推手如果「一視同仁,」它真的能保證金牌往弱、慢、無力的一方倒嗎?真的能叫強、快、有力的一方丟人嗎? 五十四. 如果我們作了種種努力,力氣小的依然推不過力氣大的,量級低的依然推不量級高的,那麼我們是不是有理由懷疑以柔克剛以弱勝強事實上並不存在,即便是太極拳,事實上也同樣是強凌弱、慢讓快、有力打無力呢? 五十五. 太極拳是實戰武技嗎?過去是。現在還是嗎?如果現在還是,為什麼軍警格鬥選擇了拳擊散打,而不取太極推手呢?我們的太極劍冠軍,真的堪與日本劍道放手一搏嗎? 如果太極拳事實上已與真正的實戰脫軌,成了健身運動,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停止關於它的實戰神話的宣傳,把它列為木蘭拳的「武術」一類呢? 五十六. 如果我們經過實驗,證明太極拳的蹬一根子、十字腿、轉腳擺蓮不敵散打的側踢邊腿和旋踢,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用無氧運動補充太極的用意不用力運動?如果實踐證明太極八法不敵散打的三拳三腿加三摔,那麼我們是否應該走出一味推手的怪圈,來一個「精於內家,從而翻之,是謂外家」呢? 五十七. 現在大家都說太極拳能延年益壽,並且說太極拳本來就是為延年益壽而設的。對此我想問的是,為什麼幾位太極宗師的壽命都不算太長,前幾代宗師長壽的比例明顯低於心意形意呢?為什麼練太極長壽的多非實戰拳家,太極門內的實戰高手多不高壽呢? 五十八. 太極名家大都挺著一個太極肚,不少人以此為榮。請問這種現象是功態呢還是病態?醫學資料說,男子的腰腹越大,相對壽命越短,大腹便便的人易得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請問是不是不練太極拳肚子大了就容易鬧病,練太極的人肚腹超常就無害有益呢? 五十九. 太極大師大都體重超常。根據一般常識,體重超常的人睡眠時往往會打呼嚕,請問體重超常的太極大師夜裡打不打呼嚕呢?睡眠中打呼嚕往往導致呼吸暫停,由此導致大腦缺氧貧血對腦神經造成傷害,太極大師有無此憂呢?如果太極大師也打呼嚕,他是不是也該減減肥呢? 六十. 現在越來越多的拳與太極拳合營聯營創辦聯合體,已經有形意太極、八卦太極,估計不久就會有少林太極、柔道太極、泰拳太極……出世,這種現象,究竟是太極拳崛起的先兆呢?還是太極拳沉淪的發端? 六十一. 由於武術市場的需要,新發現軼失的太極拳越來越多。有一套《張三丰太極拳》尤為引人注目。但是我發現《張三丰太極拳》的功架和動作名稱次序竟和楊氏太極拳一模一樣,我怎麼咋看這位張三丰同志不像是楊露禪的祖師爺,而像是楊先生的徒子甚至徒孫呢? 六十二. 1999年世紀之交,《太極秘術》重出江湖。介紹文章說:「從該稿的兩篇序言上看,當年這個手抄本已經是一本完整的書稿,名叫《太極秘術》。而且這個手抄本很正規,線裝木刻版稿本,楷體書寫,工整規範。」但是此抄件人明明說,他謄抄的原稿「方勝數折,字草潦亂,幸可辯識。」他並不知原作品形象如何。介紹人看到的是三抄本的複印件,他是如何看出原書是一部「楷體書寫工整規範」的「線裝木刻版稿本呢?」介紹文章附有原序照片,從照片上看,原序文字確是印刷品,既然真本尚在,三抄之說從何說起?更可怪的是,原件作者署名處,赫然是一個大洞,洞邊僅有毛筆補寫的民國二字,棄無作者名目。明明空洞無物,介紹人是如何「無中生有」地看見了一個「劉鳳梧」了呢?明明是民國年間的出版物,版變成了遠清的手抄本了呢? 六十三. 目前太極家族門戶興旺,估計不久就會超過百家姓的數目。一旦人人的拳都成了太極拳,並且都成了太極正宗,我們怎麼給太極拳下一個定義、貼一個標籤呢?請問太極同仁,針對這種趨勢,大家是應該正本清源、保護太極拳這個著名商標牌呢?還是聽之任之,坐待太極砸了品牌呢?請問同仁,為了優生優育,太極家族是不是也考慮一下實施實行計劃生育呢? 六十四. 許多與太極拳邊都不沾的拳,為什麼要打太極的旗號呢?如果自己真有實力,為什麼不大喝一聲「名拳名家寧有種乎?!」自己創一塊品牌?如果自己並無實力,老老實實地在別人麾下做一個上等兵也就是了,又何必鼻孔插蔥充大象?軌跡拳學不打任何名拳的旗號,不借任何名人的號召,不是同樣紅遍大河上下、江南塞北了嗎? 六十五. 古人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太極拳分化了一百多年了,似乎是到了該合的時候了吧?請問林林總總的太極拳是不是可以集眾家之長而合成一套中華太極拳,作為中外太極拳的權威課本呢?是不是可以修訂眾家太極拳論而編篆成一部太極拳經典呢? 六十六 武術界的爭鬥每每起於爭奪正宗名份,這幾年太極拳論戰尤烈。大家置學術的當務之急於不顧,一個勁去爭論誰的祖先與始祖更親近,請問幾百年前誰是正宗,真能保證幾百年後他的子孫還做宗主嗎?如果空有正宗血統,推手推不倒別人,練拳練不上名次,這樣的正宗是耀祖光宗呢?還是辱沒祖宗呢?學術的根本在於練和用,浮光掠影的歷史胡塗帳,關我們切實的修證的什麼事呢? 六十七. 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種唱法。民歌唱法、通俗唱法、義大利唱法、自然聲唱法……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兒。一個人一種唱法也罷,一個人多種唱法也罷,詞曲盡可以一成不變。太極拳的這式那式,能道不也只是風格之分嗎?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制定一個太極拳統一套路,以這個套路去考各式太極拳呢?為什麼不可以要求參賽者分別以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李式……的風格依次演練,然後決出太極拳全能冠軍呢? 六十八. 太極史中的疑案,我們是否可以繼續存疑,等待物證呢?前人的是非恩怨,我們是否可以予以封存、繞過這些與我們無干無礙而且無益的敏感話題呢?王宗岳蔣發真偽有無並不妨礙我們學拳練拳,陳卜邢喜懷也沒有委託我們替他爭正宗,原始的太極究竟是啥樣大家誰都沒見過,二十年前人們一直把趙堡鎮的太極拳看成是陳氏太極也沒有妨礙趙堡太極接二連三地推陳出新。既然往事對學術對我們都構不成傷害,我們烏眼雞一樣地傷害對方又是何苦來著呢? 六十九. 關於太極拳的歷史,我們可不可從說:「創始人佚名,陳長興楊露禪首傳。」對於太極拳論,我們可不可以說「作者王宗岳,年代待考,武禹襄首傳。」對於趙堡太極,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前代莫考,陳清平近傳。」就像音樂界所說的「民歌,某某記譜」一樣,認定有證可據的事實,而不再去雲彩眼兒里尋祖宗呢? 七十. 據說電腦這玩藝兒,是外國人根據中國的陰陽八卦創造出來的。但是如今包括比爾蓋次在內的電腦專家,並沒有一個人是易學大師。如今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外國人,不知八卦為何事,卻一個個把電腦敲得滴溜溜轉。電腦光屏上沒有畫太極圖,操作鍵也沒有與六十四卦一一對應,但是這一班「數典忘祖」的人,卻在電腦上把世界都虛擬出來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這些練太極的拳蟲,是不是也該學學敲電腦的網蟲,撇開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之燈的「黑話玄學,」只用現代理論「白話科學」詮釋太極,讓太極拳成為科學拳、明白拳、通俗拳呢? 腳踩太極圖,身披八卦衣,難道真的有運動學上的現實意義嗎?幾千年來一直與卜筮星相沆薤一氣的鬼八卦,難道真的可以指導我們超越現實、贏得未來嗎? 太極拳淵源勾沉 太極拳創始人的人神之爭久峙不決,論戰的雙方誰也拿不出一言九鼎的令人信服的證據。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河南省博愛縣唐村李家的<<李氏家譜>>於2005年面世,出乎意外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李氏家譜>>關於李信的辭條寫道:李伸"與兄(李)仲,陳溝姑表(兄)(陳)奏庭(於)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功(功)拜師結義,樹志文武,雙傑(李仲李信)成名,創藝太極養生功十三勢.拳劍箭藝,,名傳數......" 這裡所說的李信,就是明末農民起義軍名將軍李岩. 這裡所說的李仲,就是李岩的同胞哥哥. 這裡所說的奏庭,就是陳氏太極拳創始人陳奏庭. 陳奏庭的母親是李岩的親姑姑,所以李氏家譜稱之為"陳溝姑表". 李岩生於明萬曆三十四年亦即1606年,比陳奏庭小六歲,所以陳奏庭是李岩的表兄,李岩是陳奏庭的表弟. <<李氏家譜>>編修於康熙五十五年,亦即1716年,編修人是康村李氏第十代人李元善. 李元善本是李仲的兒子,因李岩一子少亡,故李仲將第四子李元善過繼給李岩承嗣.所以以法律角度上講,李元善是李岩的兒子. 李信的辭條是兒子記錄父輩的事,應該說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因為父輩的事他大都記憶猶新,遠比道聽途說真實. 此譜寫於1716年,太極拳淵源論戰白熱化是1980年之後的事.李元善不可能預料到二百多年後將發生什麼事.他也不可能為日後的是非曲直埋下伏筆.從這層意義上講,他是太極論戰的局外人.正以為如此,<<李氏家譜>>這份證言可以認定是有效證據. 據此,我們可以確認: 一,太極拳是人創的而不是神創的. 二,太極拳的創始人是李氏雙傑李岩和李仲. 三,作為與李氏兄弟一起"拜師結義,樹志文武"的陳奏庭,應該算在太極拳創始人之列. 四,太極養生功十三勢的創立標誌著太極拳問世. 五,太極拳創始於明末崇禎年間. 六,太極拳的祖源是博愛縣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 七,相當年太極拳的祖庭是博愛縣唐村和溫縣陳家溝. 八,清末至今,唐村太極拳不傳,所以,現在中國的太極拳祖庭是溫縣陳家溝. 九,除非另有鐵證證明唐村李氏家譜辭條不實,那麼,太極拳創始人一案便塵埃落地,鐵案如山,千古莫移了! 詩曰: 人創仙傳斗辯機, 絲路花語致目迷. 於今古譜展鐵證, 確鑿李陳創太極. 瑟瑟風中侃武林8 八、河南溫縣被命名為太極拳發源地並正式掛牌,激起了太極拳神創派的無比憤怒;國家武協有關官員關於太極拳源流的發言,更成了三豐派的眾矢之的。先生任何看待這兩件事? 答:中國的太極拳,追本溯源,莫能外陳、武、楊三家。而武楊兩家的拳,皆學自陳氏,同出一門。 所有武式和楊式太極拳的分支,皆無資格否認溫縣為太極拳發源地。要否認,得先把你們的木本水源否認了!否認得了嗎? 所有聲稱別有傳承與陳武楊三家無淵源關係的「太極拳」,要否認溫縣是太極拳發源地,得先把你的拳名改了!因為太極拳的商標是溫縣最早打出的,如今又實至名歸經國家行政部門認定產權歸屬溫縣。想叫太極拳你就得認這個祖歸這個宗,如果不認,保不定哪一天就要取消你太極拳名號的繼承權!除非你能在你的超越太極拳的歷史文件中找到太極拳三個字,否則鐵定你沒戲! 你能找的到嗎? 一邊鐵著臉鉚足勁一個勁地往太極拳上湊,一邊又要否定太極拳的真實歷史,我說這些人,臉皮怎麼就這樣厚呢! 換句話說,就是真的要爭這個發源地的榮譽,有資格的也只有河南博愛縣的千載寺,也只有博愛縣唐村李春茂先生的子孫。人家拿著地畝文書都不去爭這一畝三分地,那些與這份產權八百里不沾邊的人,憑什麼氣急敗壞地發酒瘋呢? 2005年,隨著河南博愛唐村李氏家譜和太極拳譜出現,太極拳的創始之謎已經真相大白、塵埃落定,無可置疑。 對此,太極拳神創說之流裝聾作啞、置若罔聞,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派頭。 現在,太極拳源頭之爭又塵埃落定,徹底地判了神創說的死刑。從此,關於太極的一大公案已經結案,神創說再無翻案的可能了,你想,他們弄假成真的美食徹底成了泡影,他們又怎麼可能不痛心疾首惱羞成怒呢? 他們叫也罷、跳也罷,事到如今,那一是毫無意義。一如神創說們沒有能阻止國家智能部門作出認定太極拳發源地的決定,同樣,他們也沒能耐把太極拳發源地牌子從溫縣摘下來! 重大發現——博愛縣唐村考陳王廷創太極拳和王宗岳 自陳家溝的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照丕1927年在 北京宣武門外立下擂台,與各路武術高手交手,一連 十七天不敗,轟動京城,由此引發了太極拳源流問題的一場爭論以後,雖經民國和當今政府有關部門及專家的反覆論證,認定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但目前仍有異論。有人提出張三丰創拳之說,其中典型的說法有幾個,一是吳圖南在其《國術概論》中講的太極拳傳遞:張三丰(元末)——王宗岳(明孝景間)——蔣發(清康熙間)——陳長興(1771年——1853年,作者注);張三丰——王宗岳——蔣發——邢喜懷——張楚臣——,此為二;另一種說法是:張三丰——王宗岳——蔣發——陳王廷——。幾種說法,雖矛盾很多,但都講張三丰傳拳王宗岳。此說真假,弄清王宗岳的生活年代是個關鍵問題。但是否真有王宗岳其人?如果有,是何時代人?主要活動在哪裡?一直是太極拳研究中需要解開的謎團。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我考證陳王廷創太極拳的時候,又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有關王宗岳的重要線索。 使我為之一振的一篇文章 3月9日,太極網站張金鵬先生打電話給我講:3月8日大河報第 26版登載的一篇考證李自成部將李岩的文章,提到了陳奏廷,我聽後為之一振 。過去,有的文學作品寫陳王廷(字奏廷)和李自成結拜弟兄,我不以為然,因為那和金庸先生所寫張三丰創太極拳一樣,只不過是允許虛構的文學作品。誰知這篇考證李岩的文章也提到了陳王廷,難道陳王廷真的和李自成有什麼關係?我馬上找到了這篇文章。 《李氏家譜》記載李岩和陳奏廷事迹的一頁 文章為大河報首席記者張體義所寫,題目是《《李氏家譜》為李岩身世提出新證 明末李岩是河南博愛人?〉。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根據家譜(博愛唐村李家的家譜——作者注)的記載,李岩......生於明萬曆34年(即1606年,比陳王廷小6歲——作者注),卒於明崇禎17年。李岩早年隨父在濟源讀書學習。後來和他的二哥李仲、陳溝姑表陳奏廷在該縣(博愛縣——作者注)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拜師結義,樹志文武,創太極養生功十三式拳和箭藝,名傳數省。陳奏廷考舉人時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李岩為之打抱不平,遭官府追殺......李岩在堂弟李牟的介紹下加入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崇禎17年李岩慘遭冤殺。李岩娶妻陳氏、孔氏......」。並講「這份家譜為李元善所修,故譜中所記李岩兄弟諸人事略最為詳盡。由於李岩從李闖王為『賊』,李氏第十世李元善在修譜時特意提出:『謂明末吾族門九世李公諱仲、諱信、諱牟、諱棟、諱友,皆誘入闖賊,謀主數將,族裔誠祀之,所事避談,籍譜勿傳揚焉。』因此,唐村李氏世代傳承,密藏其譜從無外泄,但其族人對李岩等人並不避諱。」 文中講到的「李岩和陳奏廷在博愛縣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創太極養生功和箭藝」、「考舉人時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事,和陳家溝記載的陳王廷創編太極拳、箭法很好、在開封考武舉時箭射鳳奪巢後怒殺驚誤報靶的鼓吏,情況完全吻合。此家譜中所寫的陳溝,是不是溫縣的陳家溝?陳家溝和唐村的這些關係,不僅在50年代就開始在陳家溝任黨支書的張蔚珍不知道,就連現在的陳家溝陳氏家人,也皆是一無所知。 我決定邀陳家溝的村長張蔚珍和其它幾位有關人員,馬上到博愛縣唐村考察。 尋蹤唐村、千載寺 陳家溝和博愛縣唐村分別位於沁河南北,直線距離25公里左右。雖不算遠,但我和張蔚珍都不知唐村在哪個方向。過河後問了幾次,才得以找到。該村1300多口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姓李。村北就是千載寺的遺址。 從有關資料上看,千載寺建於東漢,原名無極寺,北魏太平真君年改名太極廟,文成帝年復稱無極寺,北魏武定三年改為千載寺。它的東邊有個三聖門,也叫三聖祠,內供奉著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先哲。再往東的一大群建築叫太極宮,內有老君殿、太極殿、藥王殿、八卦門和練武堂(也稱太室祠)。寺南300米,有個叫博鰲潭的小湖,嵌在千載寺的前邊,也有人稱伏羲觀魚潭,潭邊有個周易祠,裡邊存有許多易經一類的書籍。每天在千載寺彙集的四方香客及遊人,大都要在祠內駐足,在這裡談經論易。這裡是千載寺輻射太極文化的核心部位。祠邊曾立有伏羲、女媧雕像。這幾個建築群相依相連,共佔地540畝,人稱五頃四。這裡是典型的三教共融的地方,據說,過去三教僧徒的友好交往,使這裡香火興盛,千載寺當時和洛陽的白馬寺齊名並交往很深。它座落在過去 的南北交通要道旁邊,北邊有條河,名叫運糧河,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在這裡指揮過運糧。寺前有個北魏時期的碑,村裡的大人們津津樂地道稱叫「魏碑」。他們講,那是三國徐庶的母親到此上香時題寫的碑文。碑高兩米左右,厚八寸,寬八十公分左右,是寺前引人駐目的一尊建築。 這一大群巍峨的建築,人們統稱千載寺。 李氏家譜序中記載:「始主*王氏聚廣濟寺大槐樹蔭,徙河邑千載寺,應官府設司駐員,迎遷分辦,眾徙下山四方不一,同足潮入千載寺、三聖門、太極宮,碩四鄰茅舍茶待」。由此可見,千載寺當時是政府安置移民的中轉站。 清朝前期,寺廟被官兵以寺里藏賊為由放火燒了一把,1958年,由於修建公社的需要,又被扒拆一次,文革時被徹底扒完。寺里幾百通碑,被運到村西北的水利工地奠基用了。現在的遺址上,一壠壠麥田在那裡靜靜地傾聽著黃土覆蓋下的 瓦礫在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千載寺前一棵十三年便長成胸圍1.2米的榆樹在春風的吹拂下呼呼作響,是在呼喚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還是在歡迎我們這些久違了的朋友們的到來,不得而知。 入村後,首先接待我們的是唐村李氏第18世李立炳先生。今年57歲,原任博愛縣農場紀檢副書記,大專學歷。就是他,和村裡的一些人,過去陸續地將寺里的部分碑刻抄、拓保存了下來,才給以後研究千載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在李氏家族中被塵封多年的李氏家譜的面世,也是他的功勞。 陳、李兩家的世代之交與太極拳的創編 由於家譜被研究李岩問題的專家借走,我們看到的只是李立炳用相機拍下的李氏家譜有關內容的照片和他抄印的家譜上的有關文字。他講,家譜是清康熙 55年唐村李氏第十代李元善所編修《李氏家譜》的抄本,上邊有康熙55年的序言。究竟抄於何時,年代久遠,有待考證。雖然為後人抄寫的,但譜系完整。 家譜的序言里有這樣一段話:「始主與河邑常陽村陳公諱卜、郝庄陳公諱厚、李窪李公諱清河、劉村蔣公諱培禮故徙途相舍衣食義厚,入寺廟拜聖結義」。從遷居河南的開始,陳、李兩家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以至發展到兩姓以後通婚多年。李家家譜記載,李岩的第一個夫人是陳家溝陳家之女,李岩兩個夫人,有一子少亡。哥哥李仲將四子李元善過繼給李岩。第五子李元明所娶的三房妻子,都是陳家溝陳姓人。有幸的是,我們在一戶人家的門口,見到了後人清道光二十一年十月為李元明立的石碑。它已裂了兩半,但字跡尚清。碑上的記載與所講一致。更有意義的是,家譜上記載:李家第七世李正德「長女常陽村陳門、次女北金村李門」(這兩位女子,是李岩的姑姑)。家譜的序言中稱李岩和陳奏廷是「姑表」。由此證明,陳奏廷的母親就是李正德的長女。此類通婚的例子,不止二、三(遺憾的是,陳家溝陳家的家譜未寫女性)。唐村好多人都知道陳溝和唐村是親戚,所以見了我們,都顯得分外親熱。而為什麼對這些歷史,陳家溝現在的人卻一無所知?有人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在陳家溝的陳氏家譜上未將女性寫入;二是李岩做為李自成的主要部將,卻被冤殺。陳李兩家均為維護家族的聲譽,對外皆不願聲張此事;三是清朝前期,李自成所部的有關人員受到清政府的跟蹤追殺,為避兇險,陳家從此閉口不談與李家的關係,李家也在儘力掩蓋這段歷史。因此陳家逐漸淡忘和疏遠了與李家的關係。以上分析,不無道理。 據李家家譜載:「九世公諱仲、諱信(李岩是李信的字——作者注),結陳溝姑表陳公諱奏廷三表兄弟太極門拜師結義,樹志文武,競功成名,創太極養生功,練傳無極功十通臂三勢」。需要注意的是,家譜在寫到「太極養生功」時用的是「創」字,寫「無極功十三勢通臂」時,用的是「練傳」二字。 李立炳給我們講了唐村這樣的一個傳說:陳奏廷經常到唐村,和李仲、 李岩在一起交流拳術,他們在商量對套路的改編和定名時意見不一,就去寺里徵求教過他們拳的博公武道的意見。這位武道講,你們回去各自好好練一年,明年二月二再來比武,誰打得好就用誰的定名。第二年二月二,他們在千載寺當著老道的面,各自將自己的拳打了一遍,博公武道講:你們打的都很好,但奏廷的拳更有特色,功底更深,就依奏廷的建議,根據在太極宮結義和陰陽五行八卦之理,定名太極養生功。從此,這套拳術在陳、李兩家廣為流傳,並得到了不斷發展。 乾隆年後期,王宗岳曾在唐村教書學拳 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在為千載寺大量的文物被毀而惋惜時,忽然聽李立炳講到了唐村50歲以上的人無不知曉的王宗岳為老師李鶴林生日掛的匾被毀一事, 我為之一驚。 這無疑是一個意外的重大發現。 我認為,這個發現的價值,遠遠大於李岩和陳王廷交往的信息。因為在太極拳的研究中,王宗岳是爭論的焦點人物,弄清此人的活動年代,對消除太極拳起源問題上的爭論,意義極大,所以,對此信息,我異常地感興趣。過去很多關於王宗岳的考證,很難自圓其說,曾使我懷疑王宗岳此人的存在。許多事真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想不到偶然間在這裡得到了關於王宗岳的信息,真是踏破鐵鞋無處覓,得來全不費工夫。 他講:「王宗岳在清朝乾隆年間曾在唐村教過六、七年書,山西人,但何時來的,不清楚,傳說後來往洛陽方面去了。在教書期間,跟李仲的後代李鶴林(李氏第十二世,康熙六十年生)學過拳。李鶴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不僅拳打得好,而且還善於經商,他的兒子李永達在舞陽縣開有鹽店,孫子李嘉際後來也曾在舞陽開武劇院。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李鶴林生日時,為報師恩,王宗岳為老師掛匾祝壽,匾中間的 四個鎦金大字是『武元傑第』,落款是『門弟王宗岳』和年號。此匾斜掛在李鶴林門口,文革前破四舊時,匾被取下燒了,連釘匾的釘子也被拔掉啦。」 他講王宗岳教書,和顧留馨、唐豪先生考證的「據王宗岳所著的《陰符槍譜》佚名氏序王宗岳1791年在洛陽、1795年在開封教書為業」的說法吻合,時間上也非常接近。當聽到李鶴林的兒子曾在舞陽開鹽店時,我忽然想到在太極拳界盛傳的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曾在舞陽縣鹽店得到一本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一事,遂問李立炳:知道不知道王宗岳《太極拳論》 一書的事。他回答:「不知道」,並說:「村裡人只知道王宗岳在這裡教書,其它的不知道」。這也難怪,李立炳是個不懂武術的人,據村支書李俊啟和村會計李躍進講:光知道唐村過去練武的人很多,現在已幾十年沒人打拳了。 李立炳將我們帶到了李鶴林的故居前。它位於唐村中街,是李岩故居(門牌44號)的東鄰,坐北朝南,街房還是當時的 房子,門口所釘的門牌上寫著「附2」兩個字。 聽說陳家溝來人啦,一下子聚來了十幾位男女村民,年齡多在50歲以上。我記下了其中6位老人的名字,他們是:李立維,63歲,唐村7組人;李振溫,66歲,4組人;李成普(過去曾任村支書),77歲,2組人;李成奎,77歲,6組人;李立朝,80歲,7組人;李廣獻(是李家輩分比較長的人,他們稱他是族長),72歲,2組人。 在場的幾位老人,指著李鶴林故居門口上方被鋸斷的橫方木,爭先恐後地說:這就是乾隆五十八年王宗岳為老師掛匾的地方,破舊時,連橫方木也被鋸斷燒了。對上面的字,他們都記得。之所以他們能記住這塊匾,因為這個院子過去是大隊部,村裡人經常在此來來往往,此匾抬頭便見。 王宗岳果真是乾隆年間人?如果按王宗岳為李鶴林掛匾時年齡40歲的 假設推算,他生於1753年,比陳王廷小153歲,那麼,他根本不可能向年齡比陳王廷還大的蔣發傳拳。那些整日「鑽」在「家」里東拉西扯地搞什麼太極拳源流考證與研究的所謂「專家」的一些論斷的荒謬性,在此被狠狠地「曝」了一「光」。真是羞也!休亦!懇請那些道似有知卻無知的人,到陳家溝、到唐村、到有著幾千年豐厚的太極文化底蘊的這一帶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一定會大有所悟、大有所獲!
關注樓主
推薦閱讀:
※武當趙堡太極拳精華二十式(上)——李峰
※陳式太極拳怎樣移重心重心轉內弧怎麼轉
※簡化版 樂亶《太極拳要義》
※《二水居士太極體悟錄》
※太極圖說註解序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