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對話——洪丕謨之如何看懂中國繪畫
歡迎點擊上方「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關注我們!推薦優秀名家圖文作品,讓您充分享受閱讀樂趣。微信:shrmms。
通常意義上的中國畫,就是用毛筆在絹和紙上所作的畫。毛筆除了有長短大小之分,筆毛還有軟硬之別。羊毫筆軟,紫毫(兔毫)筆硬,軟硬適中的叫兼毫,它以硬毫做筆心主毫,軟毫做筆的副毫。由於筆的軟硬不同,書畫的效果自然因筆而異。
仇英 《桃源仙境圖》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差異,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有兩點:其一,在取景布景上,西洋畫採用焦點透視,而中國畫則視野寬廣;其二,西洋畫非常注重對光的處理,這在中國畫中不能說絕對沒有,但通常卻不是中國畫必須關注的重點。除此,中國畫的一些獨特之處也值得在此一提:一、中國畫講究筆墨、氣韻、意境、格調,講究形神兼備;二、中國畫講究書畫同源,是書法與繪畫的結合;三、中國畫還注重與文學的緊密聯繫,如一幅畫上再配上一首詩,作為畫意的補充和發展。
顧愷之 《洛神賦圖》局部人物畫大體分為道釋畫、仕女畫、肖像畫、人物故事畫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蕩,戰爭不斷,民不聊生,促使佛教大盛,於是,與之相聯的佛教繪畫、佛教造像便也得到長足的發展。
敦煌 《供養菩薩》
宋代描繪社會下層芸芸眾生的風俗、市井生活的作品中,除了無與倫比的《清明上河圖》,我個人最喜愛的莫過於畫家筆底下的那些可人的童子們,無論是李嵩的《貨郎圖》,還是蘇漢臣《雜技戲孩冊頁》,那些被精細刻劃得粉嫩嫩、圓嘟嘟,一個個如同玉娃瓷娃的孩兒,可愛至極,雖然有裝飾味,但孩子的天真無邪,明凈如洗的本性卻極為生動地躍出畫面。也曾看到過同時期的宋代童子玉雕圖,其造型如出一轍,可能當時的畫風就是如此吧。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中國山水畫,從原來依附於人物畫漸漸獨立成科後,它的技法基本上是按著人物畫先勾錢再上色的路子,一步步發展而來的。為了表現大自然的青山綠水,早期的山水畫用礦物質顏料石青、石綠作為主色,都以青綠山水的面目出現。其中多勾勒,少皴筆,著色濃而富裝飾趣味的稱為大青綠;在水墨淡彩基礎上,略施石青、石綠的則被稱為小青綠。
李唐 《萬壑松風圖》
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元四家」的共性在於:一、他們都是政治上不得志的落魄文人;二、他們都不是職業畫家,繪畫上強調自娛自樂,以「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的文人情懷來抒發「胸中逸氣」;三、他們都以董源、巨然為師,充分發揮筆墨的效果和注重筆墨的韻味;四、他們一般都以精湛的書法功力,在畫作上題上詩文,將詩、書、畫有機地融為一體,突出了山水畫的文學趣味。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王蒙 《青卞隱居圖》
中國古代繪畫,最早由人物畫作為主角,其他的花卉、山水等都是配角,所以人物畫最早成熟。後來山水畫、花鳥畫在確立之初,都沿襲著人物畫先勾線再填色的技法,不同的是,在它們各自的發展過程中,為了取得更接近自然的寫實效果,山水畫由青綠轉向水墨,花鳥畫則淡化筆線對形廓的勾勒,直接採用沒骨法,強化了色彩的渲染。與此同時,花鳥畫又受到水墨山水用墨的影響,所以設色的花鳥畫與水墨的花鳥畫在早期幾乎是同時開始的。
黃荃 《寫生珍禽圖》
韓幹 《照夜白圖》
對蘇軾「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的繪畫主張,謝稚柳先生認為是被人誤解了。謝老認為,繪畫不講形似,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他以為,蘇軾只是強調了形似之外的神情,只是反對專以形似為滿足、為到達繪畫終點的現象。謝老的說法有道理,但由於蘇軾本人畫筆下的枯木怪石、一桿到頂不分節的竹子,很難支持謝老的說法,到是為人們在他那裡找到了文人畫神似重於形似的理論依據。
傳統的中國繪畫需要相應的知識結構,比如國學素養,詩詞書法等等,可現代社會的教育體系,使得年輕一代的知識結構早已與老一代大相徑庭,這對於中國畫的發展前景,確實是個問題。曾經讀過賀天健撰著的《學畫山水過程自述》,賀天健四歲即入蒙塾讀書,從五歲到十五歲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文化教育,此後詩詞、文章終身誦讀不綴,由此奠定了繪畫的學識修養。書畫同源,許多大畫家,同時也是大書家,搞繪畫的寫不好書法,是難以想像的。現在好多搞國畫的,畫是畫好了,就是不敢落款,因為書法太差,更不用說自己做詩題詩了。如此中國畫的文人氣息將如何維持下去呢?
鄭板橋 《芝蘭圖》
推薦閱讀:
※「大匠之門」著名版畫家李以泰教授的水墨人物世界
※3.16 話題丨你最喜歡的一幅畫是什麼?
※心理學插畫|掩藏在現實背後「心底的聲音」,哪些直擊了你的心靈?
※我的2018年繪畫作品6——海浪
※是誰影響了莫奈、塞尚和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