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輪到斯諾登回報俄羅斯了!

原創 冷山 軍武酷

CTDT

俄羅斯媒體最近披露,俄羅斯已經為本國軍隊打造了一個獨立的加密互聯網。俄羅斯稱之為「封閉數據傳輸區域」(CTDT),類似於美軍使用的加密互聯網,並已於今年在敘利亞的作戰中首次使用。


顯然,這是俄軍近年來重視信息作戰大力推動網路中心戰的重要成果。然而,一些美國媒體卻大肆造勢,聲稱斯諾登為俄軍加密網路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持。


雖然俄羅斯方面沒有正式回復,但是作為2013年就遭美國政府全球通緝且被多數政府拒絕政治避難的斯諾登來說,對俄羅斯網路戰指點迷津也是無可厚非的。從這點上看, 也不難發現俄羅斯政府當時長遠的眼光,但是與美國叫板,沒有絕對的實力也是不行的。


一、因「稜鏡門」事件被俄羅斯收留的斯諾登


愛德華·斯諾登在2004年加入美國陸軍,但因在一次訓練中跌斷雙腿,被迫退役。此後他在國家安全局得到首份工作,在馬里蘭大學一個秘密設施任職保安員,其後轉到中情局擔任資訊科技保安,憑藉卓越的網路知識和電腦技能,迅速獲破格晉陞。


2007年,美國中情局將其派駐瑞士日內瓦負責維持計算機網路安全,並給予其外交身份掩護。


斯諾登2009年離開中情局,為戴爾計算機公司工作,隨後作為博思艾倫公司僱員在國安局工作4年。因為對美國政府的秘密監控工程感到良心不安,他寧願放棄200000美元的年薪和舒適的生活,在做好披露機密的準備後,向公司請假,於2013年5月20日離開夏威夷前往香港,藏匿在一家酒店。

 



「Xkeyscore」計劃已經協助美國情報機構抓捕了數百名恐怖嫌犯,但外界對如此大規模的監控計劃仍感到非常擔憂。


斯諾登的「背叛」惹怒了美國政府,隨即在全球範圍內通緝斯諾登。斯諾登唯一的出路就是尋求政治庇護,在向厄瓜多和冰島申請庇護後,又先後向19個國家尋求庇護。


根據維基解密網站2013年7月1日晚曝光的名單:

這19個國家包括奧地利、玻利維亞、巴西、中國、古巴、芬蘭、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愛爾蘭、荷蘭、尼加拉瓜、挪威、波蘭、俄羅斯、西班牙、瑞士、委內瑞拉。


上述國家的回應也是值得玩味:

德國稱「此事無關人權保護」;法國稱「不是很重要的問題」;英國政府早在2013年6月10日發出警示,警告航空業者不要允許斯諾登搭乘前往英國的飛機,因為他「極有可能不被允許進入」該國;波蘭稱不會對申請給予「積極建議」 ;芬蘭稱不會受理斯諾登避難申請;巴西稱斯諾登的避難請求「不正式」且「不嚴肅」。

只有一個國家的回應是積極的,委內瑞拉稱已準備好為斯諾登提供政治庇護。


俄羅斯的反應最為值得玩味。與美國每每對著乾的戰鬥名族居然會說俄羅斯接受斯諾登避難申請的前提是他停止對美國的「傷害」,這的確讓人不解。


事實上也不難理解,2013年是俄羅斯與美國及北約合作看似火熱的一個年份,雙方在政治、外交、軍事、反恐、網路安全領域都有相當程度的協作。


俄羅斯維持這種協作是希望發展經濟的同時組織北約東擴,緩解西南方向的戰略壓力,美國則是希望通過合作促使俄羅斯履行削減戰略武器協議,維持美俄之間微妙的戰略平衡。


事實上,俄羅斯此時已經對美西方忍無可忍了,北約東擴和美國位歐洲不斷加強的反導部署,讓俄羅斯承受了巨大的戰略壓力。


在敘利亞戰場,美國「認定」敘政府軍對反對派武裝動用化學武器,越過了美國劃定的「紅線」,並決定向敘反對派提供包括「軍事支持」在內的更多援助,這與俄羅斯支持敘利亞政府軍產生了衝突。


此時,又有斯諾登這個巨大的「把柄」向俄羅斯招手,俄羅斯當然不會拒絕。先握住再和美國慢慢談,這是俄羅斯當時的心態。

斯諾登6月23日由中國香港飛抵莫斯科,其後一直滯留在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7月16日,「走投無路」的斯諾登終於向俄聯邦移民局提出臨時政治避難申請,但沒有立即得到俄官方正式答覆。


半個月後,斯諾登終於得到了自己的「新身份」—一張俄羅斯聯邦政府的臨時避難證明。8月1日,斯諾登從蝸居了一個多月的謝列梅捷沃機場國際中轉區正式進入俄羅斯境內。


 對官方「收留」斯諾登的決定,多數俄羅斯民眾持支持態度。俄「列瓦達」民調中心7月31日民調結果顯示, 51%的俄民眾稱讚斯諾登的行為,18%認為「他背叛了自己的祖國」,32%的人表示難對其評判。同時,43%的民眾支持政府給斯諾登提供避難,28%反對,28%表示難以回答此問題。


 7月份,俄羅斯媒體提到的國內外人物排名中,斯諾登被提及次數僅次於普京,排位第二,甚至高於俄總理梅德韋傑夫。該通訊社開發的新聞綜合分析系統顯示,普京在各種新聞報道中被提及77577次,斯諾登被提及30749次,梅德韋傑夫被提及29868次。


俄總統普京的外事助理烏沙科夫8月2日與美國駐俄羅斯大使麥克弗爾就斯諾登的「新地位」問題進行了會談。烏沙科夫強調斯諾登事件不足以影響俄美關係,而華盛頓對莫斯科的這一決定表示「極度失望」。

在此背景下,美俄「5年來首次恢復」防長、外長「2+2」會談,國際局勢、軍事合作、網路合作等議題其實都是幌子,斯諾德事件如何解決才是重點。由於分歧太多,美俄雙方沒有舉行例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但隨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和克里都表示「美俄分歧依舊存在,但雙方都有意進行善意的探討,雙方還有共同利益」。

雖然美俄雙方的分歧在加深,但雙方都明白,不能讓這種分歧「白熱化」,要讓這種「分歧矛盾」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2+2」會談的舉行,只是美俄雙方「隱晦」的向對方表達出了一個「善意」的信息,就是不要把事情搞大,搞大了大家都沒有好處,見好就收吧,雖然會談本身取得不了任何成果!


然而,事件並沒有向可控方向發展。美國作為「報復」,在2013年底引爆了烏克蘭危機,此後克里米亞脫烏入俄,美西方對俄羅斯實施全面制裁。重壓之下,俄羅斯選擇在2015年9月底出兵敘利亞,中東局勢被徹底改變。斯諾登恐怕自己也想不到,他就這樣影響了世界格局。


在俄羅斯一年政治避難到期後,斯諾登又成功申請了三年的政治避難。就這樣,到目前為止,斯諾登在俄羅斯已經「蟄伏」了3年多,要說他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做,可能整個世界都會「呵呵」。


二、俄軍不斷加強的網路戰


網路中心戰學說是美國在90年代提出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在21世紀頭十年被美國人運用和推廣。


美國武裝力量、其他北約成員國網路中心戰能力的高度發展,和中國加強推行針對美國的非對稱網路中心戰能力,是影響俄羅斯國防政策的地緣戰略因素。


俄羅斯旨在尋求能應用於現代軍事衝突的方案,以便應對(國家)安全上落後於歐亞兩大重要角色的局面,網路戰是一條出路也是必由之路,這也完全與俄羅斯對未來戰爭的本質考量一致。


俄羅斯軍隊極為重視網路戰,俄軍將「網路突擊」視作等同於火力突擊的作戰樣式。2007年愛沙尼亞紅軍銅像事件、2008年俄羅斯-喬治亞戰爭、2014年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地區危機以及2015年土耳其擊落俄軍戰機事件,網路空間都是重要戰場。

俄軍更多的使用「信息戰」這一術語。信息戰內容包括情報和反情報、信息欺騙、電子戰、通信干擾、導航戰、心理戰、計算機破壞戰等。現代戰爭條件下,信息戰能力是保證核威懾有效性、佔據常規對抗優勢的基礎,而網路戰能力是信息作戰的核心。

最新版本的《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以及《軍事學說》都認為,信息戰和網路戰能力是國家安全和軍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改變信息化作戰能力不強的軍隊現狀,俄軍從2008年底開始實施新一輪「新面貌」改革。

2013年,俄軍組建網路安全部隊,一年後成立網路戰司令部。在多場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俄軍積累了豐富的網路實戰經驗,具備較強的網路偵察與反偵察、網路滲透與反滲透、網路心理攻擊和網路破擊能力,擁有邏輯炸彈等先進的網路戰武器。

2014年12月1日,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 Russia National Defense Control Center (NDCC)正式投入作戰值班。此前,該中心已經從2014年4月開始投入試驗性作戰值班,並成功指揮了「東方-2014」大規模軍演。

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下設戰略核力量指揮中心(按照俄聯邦軍方和政治首腦的決定控制核武器使用)、作戰指揮中心、軍隊日常行動指揮中心和總參謀部中央指揮所,集中了全俄最優秀的軍官,配備了最先進的數據處理系統,並擁有下達發射核導彈命令的權力。該中心在和平時期負責監控對國家安全的威脅,一旦爆發戰爭,就將接管整個國家。

俄國家防禦指揮中心(NDCC)相當於美國國家軍事指揮中心(NMCC)。NMCC是美國幾大軍事指揮中心的核心,成立於冷戰時期,設在五角大樓內。該中心與白宮情況室、國務院和北約在世界各地的部隊均有直接通信線路。


當年成立的初衷是對抗華約集團,核心是防範蘇聯的核打擊。後來隨著美軍在全球擴大軍事存在,這裡被用於指揮分布於全球各地的航母、戰機、潛艇和反導系統。

相比之下,俄羅斯的NDCC除了複製NMCC的所有功能,還有很多其他作用。在和平時期,額外任務是監控俄所有的重要軍事資產,從國防承包商提供的硬體到煉油廠狀態、氣候條件及其對運輸路線的影響。


作為一個全面的軍事設施,中心還擁有意想不到的民用部分。它靠近莫斯科兩家主要醫院,包括皮羅戈夫創傷中心,國防部表示,醫院現在能共享中心在莫斯科河畔新的停機坪,對急診病人進行運送。這個停機坪能容納重達15噸的直升機,足以起降米-8直升機和米-38直升機。

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敘利亞空襲作戰,俄軍高層在國家防禦指揮中心對整個作戰行動實施實時指揮。俄總統普京也時常前往該中心督戰並聽取彙報。


普京的正前方,是一面超大電子屏幕牆,數塊電子屏實時直播戰略轟炸機從俄空軍基地起飛,前往敘利亞執行空襲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等任務,「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從地中海東部發來現場彙報。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稱,該中心是朝著「建立一個解決國家防禦問題的統一信息平台」邁出的一步。


俄軍網路戰的另一個縮影,是為主站武器配備網路中心戰的程序技術系統。據掌握,俄軍「阿瑪塔」主戰坦克、基於「庫爾幹人-25」平台的步兵戰車和裝甲運兵車、「飛鏢」裝甲運兵車和「颱風」裝甲車均加裝了網路中心戰程序技術系統。


該程序技術系統讓戰車成為集成網路的一部分,其中還有無人機、電子戰工具和偵察、導航、火力殺傷裝備等。現代化的數據可視化和高度自動化大幅簡化了戰場決策程序,從發現敵人起到目標坐標傳遞至火力殺傷裝備只需不到一分鐘。


此外,新的通信、導航和指揮設備讓車輛乘員通過網路觀察整個戰局,在統一自動化作戰指揮系統下與指揮所及其他部隊協作。


據「星座」康采恩科研負責人瓦西里·鮑里索夫強調,把各種計算機、信息和通信資源集中在統一媒介是網路中心戰構想的核心。在這種情況下,勝利不是通過人數和火力優勢取得的,而是依靠信息優勢,指揮部署在遠離指揮所的各個地方、通過信息交互網路相聯繫的軍隊。

俄軍正是順應戰爭形態和軍事科技發展趨勢,大力加強以網路戰為核心的信息戰能力建設,在參與周邊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時,將網路戰作為傳統作戰樣式的補充、加強甚至是替代,戰場上的硝煙雖然減少了,但作戰效能卻提高了,且更有利於縮短戰爭進程和促進衝突的政治解決。


當前俄軍構建的軍用加密網路,顯然也從美國專用網路存在的問題中吸取了教訓,而且從美國國家安全局前承包商愛德華·斯諾登那裡得到了重要幫助,斯諾登擁有進入美國「加密互聯網協議路由器網路」(SIPRNET)的許可權,並且熟悉SIPRNET的相關情況,因此俄軍封閉加密網路設置了大量額外的安全措施。


俄羅斯方面沒有透露相關細節,但該加密網路已經在戰區試用了一年多時間,對於想要嘗試滲入這個俄羅斯新建網路的美國人和以色列人來說是一大挑戰。


網路戰是體系作戰,需要社會相關部門的參與和協作,網路戰司令部和網路作戰部隊更多是起到領導、引導、動員和組織作用。


俄羅斯擁有大量的黑客、軟體精英和許多著名的高技術公司,一旦需要,可迅速動員起一支網路大軍,打一場網路空間上的「人民戰爭」,其威力在多場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中已經充分展示。


俄羅斯民間如此歡迎斯諾登,正是這種「人民戰爭」的思想在發揮作用,也許斯諾登在俄羅斯充當了「黑客教員」的角色。


然而,這一切都是美國咎由自取。倡導言論自由的美國,卻對全世界進行監聽和監控。身為民主和自由衛士的美國,向全世界「民主鬥士」伸出橄欖枝,卻對四處申請政治庇護的斯諾登實施全球通緝,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這是帶著面具的虛偽,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俄軍網路戰的強大和發展,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美國網路戰能力的下滑,這也許是因為其指導思想早就已經過時,也許是美國價值觀的衰落。

「坐山觀虎鬥」的中國,應該從中吸取教訓,也應借鑒美俄的有益經驗,大力發展自己的網路戰,骨頭硬了才不懼外敵入侵,特朗普叫囂的「遏制中國」,也不過是紙老虎罷了。



END


推薦閱讀:

90歲俄羅斯女外科醫生Alla終身未嫁,為何?
睡前消息【18-03-12】老鐵 達瓦里希!
七天七夜從哈爾濱到新西伯利亞之大貝加爾湖鐵路游
間諜中毒:俄羅斯驅逐60名美國外交官,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

TAG:俄羅斯 | 回報 | 羅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