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孩子的安全感

 

   (點擊關注微信公眾號:RMB156,更多全面的母嬰知識等著你)

我聽到許多媽媽講,孩子是她一手帶大的,所以特別黏她;孩子是保姆一手帶大的,所以特別黏保姆;孩子是奶奶一手帶大的,所以特別黏奶奶。


  遇到這種情況,我一般都會說:誰不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就黏誰!對這句話,大家不是很理解,因為她們也沒怎麼嚇唬過孩子呀……但為什麼孩子們仍然沒有安全感呢?我們的孩子沒有安全感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1、寶寶病癒後明顯愛哭,是不是安全感嚴重不足
  源寶前幾天生病了,咳嗽,喘不過氣,睡覺常被憋醒。醫生為了確診,讓源寶做X光,然後又要求給他吊針。源寶遭老大的罪了,在照X光時,我們緊緊地把他按在床上,他哭得死去活來,嘴裡不停地叫媽媽——還不到1歲的他怎麼也不明白最親的人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然後又是吊針、喂他吃藥……


  現在他的身體好了,可他的心靈受到了傷害,這兩天明顯愛哭多了,一點小事不如意就大喊大叫的,伸著手指到處亂指,我們也不明白他到底要什麼了,然後他就大哭起來。特別黏我,連爸爸要抱也不讓。典型的沒有安全感。


  昨天晚上他哭醒後,我按照慣例給他喂夜奶,誰知他把頭扭來扭去,嘴巴也閉得緊緊的,全不似平時那樣,如饑似渴地喝上幾口就又安睡了。觀察了一會兒,才發現他還在夢魘中,可能是夢見我們給他灌藥吧。連連叫他,才把他叫醒,一見我,他哇地又哭了。我也抱著他哭了,好傷心呀。見到他現在這個樣子,才感覺到他以前是多麼正常!


  雖然我全職在家能夠盡量抱他親他,但還是擔心這件事會給他留下心理傷痕。我現在該怎麼做,才能使寶寶儘快恢復正常呢?


答:遇到孩子有病或者受到意外傷害,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案例中的情況,也是孩子病後或受傷後的正常狀態。在國外專門有一些兒童心理治療的機構,會用一些情景遊戲幫助孩子修復受傷的心理,經過十幾個療程,這種短期傷害基本能獲得痊癒。如果找不到這樣的機構,母親和孩子可以進行一些情景遊戲,先用遊戲傾聽的方式,讓孩子在醒著的時候能夠經常發笑:例如用一些物質的工作和可探索的因素吸引孩子,使孩子沉入對物品的探索之中;多抱孩子到自然的環境中,邊輕聲地唱歌邊和孩子一起散步,這樣,孩子的狀態會得到緩解。也可以試一試用柔軟的毯子將孩子包裹起來,放在床上,邊說笑邊吟唱像擀麵條那樣輕輕地滾動孩子。每天堅持這樣做,慢慢孩子就會忘記恐懼,這種突發事件造成的心理傷害就可以治癒。


  只要成人敏感地發現孩子的問題,給予恰當的幫助,孩子一定會好轉。實際上,最大的傷害是成人緊張的狀態和痛苦的心理對孩子的影響,這會增加孩子的恐懼,並使傷害加重。


2、寶寶沒安全感會不會是保姆的原因

  從寶寶三個月開始,我們請了個保姆來帶孩子。4個月產假結束後我去上班,白天家裡一般就保姆和寶寶兩人。晚上保姆回家,才由我自己帶寶寶。以前一直沒覺得這種模式有什麼問題,因為也沒得選擇。現在寶寶已經一歲多了,總讓人覺得她很沒安全感。如果媽媽在的話,只要媽媽抱,其他任何人想抱她都會引來一陣抗議。保姆和她爸爸真抱到手了還能哄住,其他人幾乎都不可能。我不在的話稍微好點,但對抱的人也是精挑細選,選擇的範圍稍微大一點。


  國慶節帶她回奶奶家,結果半夜醒來哭得哄不住她了,哭了有半個小時。抱著走著,不停地給她念熟悉的兒歌才慢慢地睡了。寶寶哭的時候嗓門很大,而且會用盡全身的力氣。一年來這樣的經歷已經不下5次了,經常是半夜醒來就開始哭,撕心裂肺地哭,後來就泣不成聲了。


  如果在家裡,讓她抱著喜愛的小熊就能慢慢平靜下來。這個時候小熊會勝於媽媽,這讓人覺得很失敗:連自己的寶寶都哄不住。這是不是媽媽沒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呢?白天一直保姆陪她玩,照顧她,晚上保姆的離開會不會是她沒安全感的原因呢?我該怎麼做才能彌補呢?


答:孩子一歲左右正是強烈地依戀安全對象的時候。案例中的寶寶對媽媽和保姆的依戀是非常正常和非常好的依戀模式,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定會在選擇依附對象上精挑細選。如果從一開始,就是晚上保姆離開,白天媽媽離開這樣的模式,那麼這個模式就不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所以不必擔心。但是孩子依戀玩具小熊勝於媽媽卻是一個不太理想的依戀行為。有時由於成人身上散發著的不愉快信息影響了孩子,孩子就會拒絕那個有著不愉快信息的成人抱他,在需要安慰時,會找到一個物品去依戀。一般情況下兒童的戀物情況都在依戀對象離開時出現,如果依戀對象在,孩子可能會既依戀人也依戀物,如果孩子的第一依戀人在的話孩子只依戀物品,而放棄對人的依戀,這便可以算作矛盾型依戀。這時成人就要反思自己在與孩子互動時的心態和情緒,儘快改變自己,讓自己接納孩子在發展中的自然狀態,給予孩子心理上的幫助。


  另外,這麼大的孩子對秩序的需求已能夠通過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當已有的秩序被打破時,孩子會感覺到非常的痛苦和焦慮,換了地方和行為方式,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甚至得病。所以,兩歲半以前,成人一定要注意維護好孩子已經建構好的秩序模式。這是一個自然規律,與成人的教育方式無關,在秩序被打亂的情況下成人不去恢復已有秩序只靠哄孩子不哭是很難達到目的的,所以成人不必感到失敗。


溫馨提醒:

  了解孩子發展規律,做到能夠判斷孩子的哪些行為是自然狀態,學會接納孩子。


  在與孩子互動時,排除所有的雜念,一心一意地與孩子互動,不要只是孩子需要抱的時候就緊緊地抱住他,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與自己發展有關的遊戲,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工作。成人可以一邊將孩子抱在懷裡,一邊對孩子進行工作刺激,孩子很快就會被工作所吸引,自然地離開母親的懷抱。


  在出門旅行時,盡量帶上孩子已經熟悉的卧具和玩具,盡量找到與以前生活模式相近的模式,如以前睡在欄杆床里,換了新的地方還要讓孩子睡在欄杆床里;以前睡在大床上,到新的地方也睡在大床上。如果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確定不是身體原因後,那就很有可能是環境的原因,只有解決了孩子環境的問題,才能解決哭的問題,否則孩子即便是不哭了,也會變得麻木或多病。


3、經常出差,如何保持孩子的安全感

  最近換了一份工作,沒有想到的是要頻繁出差,大約14天左右才能回一趟家,呆幾天然後再出差,而且會持續兩三個月左右。這個是應聘的時候沒有提到的。目前將工作辭掉經濟上不允許,再找一份更加合適的也不是很容易,因為已經為這份工作拒絕了其他的機會了。


  孩子一歲多了,其實我這次出差等於也是斷奶了,幸好爺爺奶奶非常細心,也是親密監護人。平時我上班,下班回到家和老公的任務就是抱著孩子玩,親子關係建立得不錯。今天已是出差後的第三天,家裡來電話說第一天晚上12點還要出去玩,在外面睡著了,半夜醒了一次,不喝奶粉,抱著走著睡著了;昨天晚上醒了兩次,也是抱著走著睡著了,沒有出現大吵大鬧的情況。可我還是放心不下。


  請給點建議:像這樣的工作,我怎麼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寶寶的安全感?他現在還不懂這些道理,是不是會認為媽媽不要他了?我是不是只能回家後滿足他全部的需求才能給他這種信息:媽媽愛你?唉,心情真的挺亂,想起來眼睛都有些濕潤,這等於是強制斷奶了,沒有奶吃了。「媽媽呢?」每次想到這句話,我的眼淚就嘩嘩地流。可是家裡人都說我在家的時候肯定一聽到他哭就斷不了奶。


答:如果情況無法改變就只能讓孩子去發展別的依戀對象,只要看護孩子的人很好,孩子跟著他人也能成長得很好。有研究證實多個養護人比單個養護人對孩子成長更有利。只是在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沒規律的分離和聚合會增加孩子的情緒波動。孩子還太小,家長應該寧願經濟緊張一些也要和孩子在一起,四歲之後就會有所好轉。

4、只分別 4 個月就認生了,是缺乏安全感嗎
  我家女兒小格格一歲零四個月了,因為休假我和老公帶她回了一趟奶奶家。距離上次見面格格已經有整整4個月沒有見到爺爺奶奶了,剛見面時表現比較好,「爺爺!奶奶!」地叫得很甜,但就是不讓他們抱。


  曾經也有過不讓別人抱的時候,但只要是媽媽在旁邊,抱走一會也沒有關係。這次有點不太一樣,爺爺、奶奶、姑姑一抱她就號啕大哭,嘴裡不停地喊「媽媽」,眼淚嘩嘩地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即使是媽媽在旁邊也不行,原來格格跟爸爸單獨在一起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次就連爸爸抱也不行。這次回來已經3天了,這種情況絲毫沒有好轉,似乎還有愈演愈烈的傾向。


  格格從出生到現在一直是和姥姥、姥爺、媽媽、爸爸生活在一起的。爸爸在外地上班一周回家一次,格格每次見到都很親。平時格格和姥爺的關係最好,有的時候姥爺抱著就連媽媽都接不過來,這次回奶奶家之前格格從來都沒有出現過特別「黏」媽媽的情況。請問:格格這樣的表現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嗎?我應該怎麼做?


答:一歲零四個月的孩子,正是成長到了辨別安全環境與不安全環境的時期,但由於經驗不足,這時候的孩子會刻板地認為凡是外人一概都是危險的,只有母親是安全的。即便是父親出差了幾天回來,孩子也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熟悉過程才能接納父親。在這個接納的過程中,父親要對孩子進行較長時間的遊戲傾聽,比如和孩子一起做好玩的遊戲,逗孩子發笑,逐步地使孩子接納自己,孩子才能緩過勁來,慢慢地去接納自己曾經熟悉的「他人」。對這種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作為父親被孩子接納的情況跟其他人完全一樣。所以案例中孩子的狀態是正常的。要注意的是,不要為了鍛煉孩子接納陌生人而去故意鍛煉她,否則,孩子拒絕他人的狀態就會加重,有的父母就會為孩子這種狀態而更焦慮。孩子周圍人的焦慮會使孩子更不接納別人,因為成人急於被孩子接納的狀態在孩子周圍形成了緊張的氣氛,孩子感覺到了緊張就更會緊緊地貼在母親的懷裡,誰都不跟。


溫馨提醒:
  任何一個不熟悉兒童的成人見了孩子後都不要過於與孩子親近,最好先不要理孩子,在孩子的周圍自然地生活和活動,直到孩子放鬆了開始玩耍了,再慢慢地與孩子一起玩耍、遊戲。
  在孩子沒有接納成人之前,成人不要伸手去抱孩子,也不要觸摸孩子的身體。
  父母可以告誡所有的親戚,在父母與大家聚會時,按照上面介紹的第一、二條去做。


5、孩子很順從,是缺乏安全感嗎

  小小快一歲半了,一直是我一個人帶。一歲左右時很黏我,現在好了很多。


  兩月前我帶小小第一次回外公家,由於行李多,就把小小交給在機場外等候的外公,我又回機場取行李,小小很順從地讓外公抱,見我走開也沒鬧。車都開出一段路了才找我,在外公懷裡時表情獃獃的,沒有平日的活潑和開心。


  今天我帶他去朋友家也是這樣,朋友的老公一開門就抱起小小,小小也是獃獃的,放下地才恢復了原樣。這種情況還有過幾次。小小的這種表現是沒有安全感嗎?


  另外,小小現在總是見別的小朋友玩什麼就要什麼,像猴子掰玉米似的,這正常嗎?現在應怎麼培養他的專註力?


答:孩子在媽媽離開和陌生人帶時表情就變得獃獃的,這象徵著他內心的痛苦。孩子為什麼選擇了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痛苦,我們不得而知。雖然不能說用獃獃的這樣的模式有什麼不對,但按照正常情況,孩子感覺到不愉快時一定會用哭泣、掙扎、抗爭來表達自己。總之,孩子離開了依戀對象就感覺到痛苦,被陌生人突然抱到懷裡就感覺到緊張,這說明孩子有著很好的正常的依戀方式。至於搶了小朋友的玩具而不去探索不去使用,說明孩子以前工作的經驗不夠。從孩子表達自己情感和對待玩具的方式上,可以判斷出孩子在家裡有可能被過分地照顧,造成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和工作的機會太少,沒有建立起對他人有影響力的表達方式,也沒有建立起使用工作材料的行為模式。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還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在養育過程中給孩子的自由太少,比如很少讓孩子由於衝突而去表達不良情緒;是否對孩子進行了強有力的工作引領;是否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


溫馨提醒:
  要給孩子機會去發泄自己的情緒,如延遲滿足,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平靜地等待,適當地給予感情,喚醒孩子的情緒生命。


  在家裡給孩子準備豐富的工作材料,跟孩子一起工作,使孩子發現工作的樂趣,並學會創造性地使用這些工作材料。


  反思是否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太周到,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自由。


6、遠疏近親是沒有安全感嗎

  我的女兒一歲八個月了,我是在她一歲零三個月的時候重新開始工作的。我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現象:


  我全職在家的時候,她看見我也沒什麼特別的反應,可是爸爸要回家了,她就特別高興,撲上去要抱啊,笑啊什麼的,家裡來了別的客人也是同樣的。


  我上班之後由外婆一個人帶她,她對我就特別親了,尤其是國慶七天,每天都「黏」在我身上,一步都不肯自己走,對外婆變得格外「反感」,外婆甚至不能靠近她,一靠近就說「外婆走開,不要外婆」;可是媽媽抱著她和外婆到人多的地方去,她會隨時注意外婆是不是在身邊,只要一個錯眼不見了,就會立刻問「外婆呢?」


  最近,我發現我回家的時候,她如果正在院子里玩兒,看見了我也沒什麼特別的反應,不像原來,跌跌撞撞的撲著就過來了,我心裡好失落啊!對周圍的人,小區的保安叔叔,旁邊小商店的阿姨,她都特別熟悉了,也是理都不願意理人家。看見人家把手伸過來想抱她,馬上就說「不要,不願意」,而對外面不認識的阿姨,她卻很熱情,追著人家喊「阿姨阿姨」。


  這是什麼原因呢?她的安全感構建得到底好不好呢?


答:孩子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多見的,但只要孩子沒有情緒問題就不用過多在意。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認知密碼,他們會堅守自己的這種方式絕不放棄。大多數孩子都會對熟悉環境中的新鮮事物很感興趣,這一現象多見於對物體,很少對人。由於對人有來自對母親的印刻現象,因此孩子會排斥陌生人。


  看案例中的孩子應該是把對物的探索模式用在了對人上,當母親在身邊時她才接納別人。我們看到只要她認為環境是安全的就會去探索別的內容,能投入地工作就說明她認為是安全的,她沒有放棄工作去重複獲取關懷。


  這個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沒有問題。案例中的情況應該是一種好的現象,這個孩子也應該是一個安全感很好的孩子。


7、寶寶一點都不黏我,好不好


  早上上班,我一直堅持和已經一歲半的寶寶「再見」,跟她說「媽媽下班就回來陪寶寶玩」。剛開始時寶寶看到我離開雖然鬧一鬧,但很快會平靜下來,後來就不哭鬧了,看我換好工作服,就知道我又要去上班了,有時就靜靜地看著我,有時還會笑嘻嘻地和我再見。可是我下班回來,別的小孩看到自己的媽媽,都叫著媽媽高高興興地撲過來,而我的寶寶有時對我沒反應,而最近則是老遠看到我笑嘻嘻的,然後扭頭就跑,我只好一路追上去,惹得我同事都笑我。我也不明白寶寶是在跟我玩兒呢還是親子依戀關係沒建立好。倒是爸爸開車回家,寶寶就會一路追著車叫「爸爸、爸爸」的。還有,下班回來,我陪著寶寶在院子里玩,寶寶會要保姆抱,而不會找我抱。是不是我和寶寶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夠好呀?


答:一般孩子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麼大的孩子正是對依戀對象強烈依戀的時期。出現案例中的情況可能有幾種原因:一、母親身上散發出不愉快信息。母親近期大哭大鬧過,使孩子感受到母親的痛苦後孩子自己也會感到痛苦,為了不使自己痛苦,孩子會遠離母親。二、孩子為了不再遭受與母親分離的痛苦,自動遠離母親。換一種說法就是,孩子把母親作為分離痛苦的標誌,為了避免痛苦就不敢靠近痛苦標誌。由於本案例信息不足,無法進一步去判斷,僅藉此案例提醒讀者注意這類情況。但無論是什麼原因,都可以試著重新建立正常關係。


溫馨提醒:
  對孩子進行遊戲傾聽,孩子需要抱時再抱她,不需要抱時跟孩子快樂互動。

母親反思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的這種自我保護天性不舒服,孩子感覺到你的不舒服,會更加躲著母親。


8、周末陪他兩天,周一就黏我,這是安全感的問題嗎
  關於安全感,自以為理解了,可是最近遇到的問題,讓我開始困惑,先讓我說說我遇到的問題吧。


  蒙蒙一歲零五個月了。白天是他姑姑帶他,而我下班以後和周末的時間都是歸他的。他特別黏我,只要我在家,是不讓他姑姑抱的。


  雖然被他纏著,什麼事情都做不了,我還是努力著全心全意地和他一起玩。這樣每天早晨目送我上班的時候,他還算平靜,甚少哭鬧,我也認為他是個安全感不錯的孩子。


  可是最近情況有點不同。就是每周一的時候,早晨我上班都會引起他的一陣哭鬧。就說今天早晨吧,從家裡出來就一直抱著我不撒手,姑姑怎麼也接不過去。只好抱他上車走了一段。平常也會有這樣的情況,走到附近的小球場,然後抱他下車,他一般都會乖乖地讓姑姑抱,跟我說再見。可是今天到了小球場,他還是不撒手,怎麼說媽媽要上班了,下班再跟蒙蒙玩都不行,手使勁抓著我的衣服,抱他下車硬塞給姑姑,他就開始號啕大哭。我不忍多看,擺擺手趕快上車開走了。


  想起上個星期也是這樣,到了星期二就好多了,然後再到周末就都沒有問題。為什麼會這樣呢?按說周末兩天陪他,應該表現更好才是,怎麼會反而更差呢?不會是有安全感問題吧?


答:孩子對媽媽的依戀是正常的,媽媽的分離方式對孩子來說卻很不好。其實孩子已經接納了另一個依戀對象,這種情況下在與媽媽分離後,孩子自然地就會轉而尋找另一個人的安撫。所以在分離時,媽媽越快離開孩子,孩子受到分離痛苦的時間就越少。案例中的媽媽行為纏綿長久,加重了孩子的分離痛苦並削弱了孩子對另一個人的依戀程度,這對孩子是不利的。


  當孩子出現分離痛苦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不要用過於同情和憐憫的目光看著孩子;
  不要自己也跟著焦慮……
  ——審視一下自己的心境是否過於謹慎和緊張;
  當下的家庭氛圍是否充滿陽光……
  ——孩子所依戀的人能否從心理上關懷到孩子,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光明人格能否建構……
  孩子的移情能力、安全感和社會性能力的培養有賴於此。


原文:《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 李躍兒

推薦閱讀:

孩子不肯坐兒童安全座椅怎麼辦?
空手道、柔道、跆拳道,哪個學習了更適合防身?
在 Node.js 中,避免命令注入攻擊
吃糖最「安全」的方法,可以保護血管!
總是被流浪狗跟著,甩也甩不掉,很怕狗,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做,才能把狗甩掉,保證自己安全?

TAG:孩子 | 安全 | 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