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為簡,漢字變化至今有些已失去原有的美 [一點資訊]
05-28
中國的漢字,從最開始的象形文字漸漸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從初定雛形的商超甲骨文,再到後來的金文,後在秦朝時期統一的篆書、隸書,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漢字」承載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傳承與延續。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方便書寫和推廣,繁體字已經漸漸的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就連書寫繁體字也只存在於老一輩了,現在的年輕人幾乎無人會寫繁體字,所有的文字都已經被簡體字代替。雖說簡體字在普及和使用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左右,但是將繁體字改變成簡體字,所簡化的部分是否真的毫無意義?那些繁體字又體現出哪些簡體字無法體現出來的意義呢?憂和憂原來以為「憂」就是「憂」的簡體字,查閱了《說文解字》才知道,這原本就是兩個不同意義的字,漢字簡化時把「憂」字的意思全都挪到「憂」字上,而把「憂」這個字直接扔了。《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憂」的:「和之行也,從夊,頁聲,《詩》曰:『布政憂憂』。」是說施政者妥善處理事務,內部和諧的樣子。當然,這只是原意,《中華大字典》中還有「愁也」,「思也」,「勞也」,「病也」這幾種解釋,這就是今天「憂」字的基本釋義。心中有了憂愁,必然在臉上(用「頁」即人頭代表)反映出來。後加「夊」(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憂」的:「心動也。從心,尤聲。讀若佑(四聲)」。即砰然而動,若有所想之意。
猶和猶《說文解字》這樣解釋「猶」:「玃(jue)屬。從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為猷。」動物名。《中華大字典》中還有「尚也」,「如也」,「若也「,「可也」幾種解釋,大致包含了今天「猶」字的普遍意義。
魷和魷這兩個字沒什麼好說的,「魚」跟「魚」的區別,不過是書法而已,但是漢字簡化後在正式場合不準將「魚」寫作「魚」。
愛和愛將愛簡化成愛,不得不說,抹去了其中的意思。愛的意思很廣,但是更廣泛的用於愛情,但是簡化後的愛,裡面沒有了愛的心,不用心如何去愛?有些漢字的簡化已經將漢字原有的藝術與內在抹掉了,著實有些悲哀。
龍與龍龍是中華文明的圖騰象徵,繁體字的龍有著龍該有的那種氣勢與霸氣,而簡化後的漢字,雖說意思相同,但是看起來完全沒有該有的氣場,這也就是為什麼書法家們寫龍的時候都愛寫繁體的龍。
其實,繁體漢字同簡體字之間的轉化,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轉化和演變,但這樣的演變是否真的是中國文字文化的一種進步?那些繁體字背后豐富的文化內涵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逐漸被喚醒,在普及現代漢字的同時,應該將繁體字和繁體字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做同步推廣普及,或許繁簡相結合的方式,對中國文字和中國文化象徵的傳承或許更為有利。
推薦閱讀:
※現行漢字識字教育模式下的識字過程及其弊端
※漢字五行筆畫分類全輯
※漢字中的三疊字</b>與四疊字大全
※「杉」這個字能如何讀?
※如何讓機器理解漢字一筆一畫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