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專訪|海陽:《海陽現場秀》逆風飛揚,是一次傳統媒體的自我蛻變

如果閱讀不方便,不妨聽語音吧

播音:王宇帆

《海陽現場秀》逆風飛揚 來自傳媒1號 20:14

海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十佳」主持人,中國首位憑藉脫口秀節目獲得播音主持最高獎項「金話筒」獎主持人。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娛樂廣播總監、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副總監。

2011年1月,海陽開創了當時國內廣播節目罕見的一檔新聞娛樂脫口秀欄目《海陽現場秀》,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上線,這檔節目幾乎囊括中國所有娛樂節目大獎。

2014年4月,海陽創作出版了散文體自傳《哥們兒心態好極了》。

「最近,總有人讓我回答一個問題,是不是電台將死?我特別想說的是,這些年很多人在討論所謂的新媒體,或者傳統媒體轉型,有人說互聯網當中的一些產品重新定義了電台,我認為這根本就是個偽概念,不存在的一個話題。首先,如果一個傳統媒體用新的思路來做,就是個新的媒體;如果一個新媒體用傳統思路來做,它就是一個傳統媒體。新舊不在於形式。」在專訪中,海陽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

我覺得,海陽的這段話放於當今傳媒行業變革的大背景下,理性沉穩而又有著深刻的現實觀照感。

在時勢造英雄的巨變時代,唯有順勢而為方有一番成就。今天的《海陽現場秀》擁有著很多標籤:中國廣播脫口秀第一品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收聽率第一的欄目、囊括了所有廣播類節目評選一等獎、年輕私家車主下班路上的收聽首選、第三方調查顯示中國最具廣告投放價值的廣播節目、品牌活動的高級研發中心、千萬數量級高端粉絲的社交平台、百萬重金打造的采編播團隊、能為廣告客戶提供權威的融媒體解決方案。

作為《海陽現場秀》的靈魂人物,海陽將節目所實施的一套運作思路進行了歸納:

輕資產,重的是運營,好內容、強互動的交互,這會給你產生巨大的價值。內環做好內容,讓內容和粉絲產生宣傳互動,這是內環核心。外環則是生產、創意、渠道、銷售、合作。

《海陽現場秀》對於節目既突出藝術性,也注重市場經營理念,它之於傳統傳媒業同行的轉型升級應當會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

一、要成為超級IP必須

具有核心競爭力

2018年1月12日,《海陽現場秀》七周歲生日。一般來說,五年就是一個語言類脫口秀節目的瓶頸期,幸運的是,這檔節目在第七年還是依然充滿活力。

而在七年前,《海陽現場秀》是帶著一個使命誕生的。

·《海陽現場秀》的「差異化思路」

 「當時文藝之聲晚高峰時段的節目表現不是特別理想,北京地區排名大概第25位左右,廣告創收基本是零。然後領導就希望我去策劃一檔節目,提升收聽率。」海陽回憶道。

在欄目策劃初期,海陽用了三個月時間通過索福瑞數據調研了整個華北地區的廣播收聽市場,主要了解受眾收聽需求以及競爭對手。從跟著感覺生產媒體產品,轉為用專業的運營體系生產產品,具體而言就是需要求助於第三方,運用客觀數據指導節目生產;問受眾,受眾的需求是什麼,市場競爭是否是充分的,是否有藍海,如果沒有藍海則考慮是否制定自己的遊戲規則;促整合、拓衍生,考慮現有的資源、渠道是什麼,以節目為中心、以主持人為中心能整合、衍生怎樣的產品;可持續、可轉換是創意研發的重要問題。

 

海陽談到,當時的調研情況似乎是一個難解的命題,「比如說華北地區晚上5-6點晚高峰,廣播聽眾收聽排序前三位的是新聞、音樂、娛樂,新聞有『中國之聲』和『北京新聞廣播』,他們的記者上百人,比不了;做音樂,有music97.4,人家藝人的資源、歌曲的資源,比不了;做娛樂,有87.6,還有88.7。對於我們學理科的看來,這是一個死命題,好像都比不了,那怎麼辦?」

海陽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從商業角度進行戰略定位,只有做差異化,才可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黃金時段獲得一席之地。既不能逆勢而摒棄新聞、音樂、娛樂等要素,也不能做成同質化的形式,關鍵的問題就是解構三大要素,圍繞受眾需求來架構自己的節目,所以他將自己關注並揣摩了四五年的脫口秀與新聞評論進行了整合。

《海陽現場秀》就這麼上路了,最初名為《給力17點》。節目定位為新聞娛樂脫口秀,目標受眾是有車一族,節目口號「開車路上的快樂陪駕」,內容包括熱點新聞、娛樂點評、幽默互動;追求獨特的觀點、獨特的角度、獨特的表達。

· 「海陽工作室」的模式開風氣之先

《給力17點》在文藝之聲上線第三個月,所在時段收聽排名從第25名變成了第3名。2013年初,節目創造了中央台歷史上的兩個第一。節目由《給力17點》正式更名為《海陽現場秀》,是中央電台成立七十年以來第一個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節目。為了節目團隊能夠運行得更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決策成立「海陽工作室」,作為台里第一個以主持人命名且有相對獨立政策的工作室。

 

海陽談到,「之前電台大部分的節目組是按照績效的方式使用人員,但是當一個節目需要做互聯網化的傳播,需要做衍生的內容時,只負責生產的節目組形態顯然不能應對形勢。」

「工作室這種相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人、財、物使用的決策性更大一點,在進行內容生產、融媒體的傳播和其他的IP延伸過程中,就會非常的便捷。」

工作室的特徵是將多種功能集於一體,可以同時進行節目IP開發、互聯網品牌宣傳、融媒體開發、衍生品的實現以及廣告營銷,並形成一個閉環。在這當中,遵循的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大家分工明確,團隊當中有主持人崗位、負責品牌宣傳的、負責內容生產的,還有配合廣告部門營銷對接的。

海陽早年在大學學得是園林設計,近年在清華大學進修了EMBA課程,他嘗試把多樣化的管理以及經濟管理中的一些概念引入到工作室當中。為了保持團隊的「敏捷性」,採取扁平化管理,核心團隊保持五個人編製,如果還需要擴大生產,由核心五人作為項目經理去拓展工作。決定用誰、績效怎麼定,放權由相關項目經理運作。

工作室以開放的心態和任何一個可以匹配的團隊或個人去工作,這樣使得分工、時間統籌上就非常輕鬆了。

二、《海陽現場秀》以市場化

運營思維領先同行

海陽談到,從節目內容到商品的轉化過程當中,節目的生產開發流程的專業化、人員工作流程體系化、人員工種職業化這三個方面,我們都要遵重市場化運作的一個規律。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把標準化的流程貫穿於節目的策劃、製作、包裝、發行、廣告環節。現在,海陽工作室的價值觀中,對品牌節目的評估標準是「叫好+叫座」,「叫好」是要讓行業內的專家以及受眾滿意,「叫座」是廣告主要買你的單,這樣才能稱之為好節目。

總結來說,過去可能是有什麼就生產什麼,而現在更多的是從外而內地考慮生產和銷售怎樣的產品。

· 將節目變為產品

在海陽看來,節目需要市場化,那麼它就和產品具有相似的屬性。作為一個產品需要解決在哪賣、賣給誰、顧客為什麼買的問題;一個節目也同樣要解決在哪播出、播給誰聽、聽眾為什麼要聽等問題。

從節目公式來看,《海陽現場秀》是美式喜劇的結構,加上中國單口曲藝的敘事方式,再加上舞台喜劇的處理手段以及綜藝化的呈現效果,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聽眾的需求。

就像蓋房子,美式喜劇的結構乾淨利落,用這個結構先搭個地基;再用曲藝的手法遛了個縫,單口曲藝的敘事方式是入耳,包含有起承轉合、抑揚頓挫,讓人聽的舒服;然後用舞台喜劇的處理方式貼層瓷磚,並用幽默來疏導都市晚高峰聽眾的情緒。如此一來,就能很好地滿足聽眾的不同需求。    

 

另一方面在觀點表達上,海陽有著更周到、深入的考量。他認為一檔優質的節目不僅需要幽默和諷刺,更需要有思考,並時刻做到從另一個角度來表達。

俗話說,「死亡容易喜劇難」。為了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能不一樣,海陽和團隊要保持大量的閱讀,沒有捷徑可走。同一個事件,看看各家主流媒體怎麼報道的,那他們就一定找出一個不一樣的道理。

· 將聽眾轉化為用戶

讓聽眾成為用戶的根本,是通過多樣化的廣播線上與互聯網平台的互動增強聽眾的粉絲屬性和品牌黏性,並使其自願使用內容相關產品並參與各種互動。基本模式為:通過向聽眾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其多樣化需求,將其轉化至互聯網平台,再通過他們的新媒體互動將其轉化至線下活動。

當前,越來越多的中青年廣播聽眾的媒介接收習慣在向互聯網轉移,通過互聯網收聽音頻內容,收聽場所由固定環境收聽向移動環境轉變。這些受眾在新媒體環境下對傳統的廣播節目有著多樣化增值服務需求,因此具有較大的用戶增值潛力與商業轉化空間。

《海陽現場秀》的用戶轉化模式與互聯網領域裡面的OTO(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到線下)模式類似 。《海陽現場秀》在線下擁有諸多的由聽眾形成的社群「海陽樂跑團」、「海陽環球旅行團」、「現場觀演團」等,其中核心組織「海陽董事會」是通過社群的共同篩選產生出的線下活動協同組織者,「董事」們多為高學歷、高收入人群,具有一定的社會資源,並願意無償提供服務。

《社交紅利》的作者徐志斌表示,主持人海陽的粉絲社群是目前「廣播+」概念的最充分體現,其社群的市場價值巨大。

· 從創作者向經營者轉型

海陽介紹,從創作者到經營者的轉變過程當中,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渠道、品牌及媒介拓展。我們不能只單一地在一個頻率中生存。

第二是主持人品牌系統的建設。在這個時代自媒體越來越流行,但並不是有了平台就是自媒體,未來自媒體當中可存活下來的依靠的是特色、個性的東西,比如同樣一條新聞,獨到的觀點是關鍵。

第三就是市場化的運營體系。從一個節目的策劃、立意一直到推向市場,始終跟蹤的是市場調查、節目策劃、製作播出和效果評定,都要遵循這樣的規律。

 

在經營的過程中,品牌運營非常關鍵。《海陽現場秀》採取的是多媒體行業和渠道的運營,包括有優質的內容、實現傳播技巧的成功、市場營銷的力量充分運用。

節目品牌運營,對於主持人的打造是最為重要的,在節目內容和主持當中,主持人是否具有個性化的角色、個性化的語言、個性化的表演。對海陽的定位,就是強化「小人物」這個關鍵詞,用小人物的視角看世界的變化。傳播形象會通過平面、文字、音頻、視頻、影視、網路等渠道,去擴大影響力。

三、從廣播到「廣播+全媒體」的

多方位拓展

隨著《海陽現場秀》為越來越多的聽眾認可與追隨,海陽工作室逐漸拓展了多媒體產品。新媒體產品方面,比如微博、微信的營銷,智能終端的應用和視頻化產品的生產,都已經實現。平面媒體營銷包括主持人的圖書出版,報刊、雜誌專欄的刊載,音頻CD的發行。還有活動產品,如聽友會、主持人演出、話劇。這些都是對產品的拓展。

海陽談到,「超級IP是非常關鍵的,這是產生一切衍生的可能,如果沒有IP的影響力和聽眾的追隨,後面的一切都是空談。當我們能將超級IP握在手裡,使這個IP進行全媒體延展,就是它的商業化。」

所謂全媒體的拓展,並不是把產品和節目做成二次傳播,而是找到一個IP同多個平台的關聯點,結合平台的需求,這樣才能做到借力打力,1+1才能大於2。

關於以《海陽現場秀》為核心的整個產品多方位拓展,海陽進行了分享。

首先,《海陽現場秀》是一切產品的依託,是廣播節目;電視方面有遼寧衛視的周播脫口秀節目《海陽俱樂部》,山東衛視的日播脫口秀節目《語眾不同》;而山東衛視推出這檔節目的時候,在全國30多家城市的公交、地鐵投放廣告時,工作室會要求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海陽現場秀》植入當中,藉此達到宣傳自身的效果。

網路方面,與優酷合作短劇《牛人編輯部》,世界盃期間與愛奇異合作了廣播節目《海陽頭殼秀》;同時,還進一步在愛奇異組成網路工作室,共同開發新媒體節目。此外,與優酷合作大型喜劇《優叻個秀》;在愛奇藝創辦個人脫口秀節目《晚安朋友圈》,此節目成為全亞洲唯一一檔日播30分鐘的直播脫口秀。

電影方面,參與《薩米大冒險2》(配音)、院線電影《香氣》。

圖書音像方面,創作出版《哥們兒心態好極了》。海陽工作室用這本書的版稅購買了10萬元新書,捐贈給北京昌平弘立打工子弟學校,為那裡的孩子們構建一個「向陽花愛心圖書館」。

 

接下來,海陽工作室會更多地與網路合作,比如運用百度的大數據,為媒體做解決方案。今後還將進一步探索廣播、電視節目對大數據的應用。

隨著海陽工作室在多媒體範圍的拓展,創造了一個個耀眼的數字。海陽告訴我,《海陽現場秀》在互聯網的點播量已累計突破10個億,起碼同類節目第一;工作室的公眾賬號排在中央台頻率、機構、節目主持人的第三名,第一名是中國之聲、第二名是經濟之聲。

與工作室相關的數字還有:100萬+微博用戶,50萬+微信平台用戶,10萬+實名會員,1500萬+今日頭條號推送,10萬+新媒體平台節目點播……

優秀的品牌基礎和新媒體運營能力,成就了海陽工作室的廣播+互聯網+多元產業鏈布局的實力。聚合了多元化因素的海陽工作室,輻射內容、產品、粉絲、活動和宣傳;涵蓋生產、合作、創意、銷售和渠道,形成了海陽生態圈。海陽帶領他的團隊不斷開疆拓土,畫下了許多的感嘆號!

專訪結束前,海陽提了一個建議,希望在專訪稿中寫下每一位工作室成員的名字,以此表達對這些親密夥伴的感謝之情——小艾、胡曉、阿布、趙智暉。

寫在最後

約到海陽專訪實在是不容易,因為他太忙了。談到生活的時候,這個在事業上看起來不懼挑戰的人,卻展現出了一些惆悵,由於父親身患重病,身為獨子的他每天往返於單位與醫院之間,他也感慨:「每天最怕的就是父親身體出現異常,自己願意為家人付出生命,但是面對家人承受的痛苦很無助,只能儘力陪伴。」     

海陽告訴我,他出生在農村的土炕上,兩歲的時候,父母為了讓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農村來到城市務工。嚴峻的生活令父母付出了太多,也讓海陽充分地體會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說自己光腳走路的時候「無問西東」,即使再難,也不會止步,後來穿上了鞋,更要堅實地走好腳下的路。

由此,我更理解了為什麼海陽會在《海陽現場秀》里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小人物,用小人物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大齡、單身、沒車、沒房。雖然小人物是大多數,但是小人物不應麻木。海陽每天都跟聽眾這樣介紹自己:大海的海,陽光的陽。

他來自平凡的世界,對這個世界有著最深的痛、最深的愛。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4 年 4 月的這次網文掃黃?
怎麼通過自媒體賺錢呢?
自媒體能賺錢嗎,如何利用自媒體賺錢?
《易時間》是什麼節目?是演講類型的嗎?

TAG:媒體 | 傳統媒體 | 傳統 | 自我 | 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