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能「榨乾」編劇的導演

最能「榨乾」編劇的導演

嚴歌苓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18日   24 版)

  《黃土地》是我看到的第一部陳凱歌的電影。當時電影一出來,就在北京的電影和文學圈子裡傳開了,朋友向我推薦了這部電影,它令人如此驚艷,讓我一連看了好幾遍。而《霸王別姬》是我最喜歡的:從故事到人物,再到歷史深度與厚度,從形而下到形而上,它都令我感到滿足。

  陳凱歌購買了我的作品《白蛇》的電影拍攝權,儘管編劇不是我,但我篤定他是最適合拍攝這部電影的導演,他對於時代的認識、他的人文情懷,以及審美把握應該是最到位的。

  與陳凱歌合作《梅蘭芳》並不是我第一次做編劇。我的第一次編劇經驗在上世紀80年代,那是改編我父親的一部短篇小說,後來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後來我的小說《少女小漁》電影版權由李安買去,我也參與了改編,再後來是改編我的小說《天浴》,由陳冲執導。

  與陳凱歌的合作經歷至今難忘。在編劇上我一直是糊裡糊塗,寫好寫壞都是誤打誤撞。跟凱歌討論劇本的時候,他對戲劇節奏和戲劇衝突既有直覺認識,又是訓練有素的。比如他跟我說,一個人在說台詞的時候,說的是一句台詞,心裡想的是另一句話,心裡這句話要讓觀眾能感覺到,而動作又跟心理和語言都不同,應該立體化地推進人物塑造和戲劇衝突……我覺得這些觀點很有意思。

  《梅蘭芳》的劇本,我大改了四稿,小改了三稿。我的每一稿出來,既有讓他肯定的部分,又有讓他驚喜的地方,但他是不那麼容易滿足的,他總是不斷地挖掘編劇潛力。我不會「侃」戲,一般討論不出什麼,只能紙上見,不動手寫,我的想像力不能夠展開。在討論劇本時,我有時提出的戲路、橋段他會認為不奏效,完成不了設計這段戲劇想要完成的任務。而他自己在劇本討論的前一天就會做大量筆記,把他想好的戲路理給我聽,如果我覺得還有增補,就在討論時提出來,有時討論不出結果,他就說,咱們分頭再去想想吧。

  《梅蘭芳》對於我是個轉折。寫完《梅蘭芳》,我對於所謂「寫戲」就比較有意識了,不再那麼憑感覺走了。從那之後,我開始在國內影視界活躍起來。在合作過的導演中,陳凱歌和張藝謀都是最能「榨乾」編劇的導演,每寫一稿,他們都把這一稿里好的拿出來,再接著「榨」,直到「榨」不出什麼了,再親自操刀,「榨」他們自己。即使在片場,他們倆還是會接著改劇本。

  我知道陳凱歌心裡有很多他一直想拍攝的題材、故事,由於種種原因還沒有拍。我最期待的,便是他鏡頭下的《白蛇》,那是我很喜歡的一部小說。

  (本報記者任姍姍採訪整理)


推薦閱讀:

如何做一名編劇/寫一個劇本
編劇入門知識點——專業術語篇(中英對照)
你們懂的。
【B】《故事》綜述——我的理解
才知道這些神劇是他寫的!

TAG:編劇 | 導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