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六十四卦卦名的命名之由
《周易》六十四卦卦名的命名之由
[提要]《周易》六十四卦,其卦名仍以其中的兩個單卦的原始卦象為會意基礎,且以對應空間里的高度方向的上下關係會意。作為中國原始文化的核心內容的雷神崇拜,則是本文重新審視《周易》卦名的切入角度,同時把六十四卦卦名看成是一個完整的意義系統,從而揭示出其命名之由。
有關八卦的起源以及早期層面中的演變順序,筆者已有專文加以討論。[1]簡言之,符號八卦的原型為描繪「雨」狀的圖畫,而「爻」的字形記錄的是數字八卦,「爻」在漢語言譜系中所屬的根詞是「雨」。八卦的八個卦名皆圍繞著雷神崇拜而來,其中的功利目的則是求雨。由於商代的數字八卦中三個數字的單卦和六個數字的重卦都有,可見《周易》的六十四卦其來已久。有了不同的卦形,就需要有不同的卦名以區別之。本文在前賢的研究基礎上,把《周易》六十四卦卦名作為一個完整的意義系統來把握,從而揭示出其命名之由。
本文在闡釋六十四卦卦名的過程中,將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由三爻單卦構成的八卦,其卦形、卦名和原始卦象在發生學意義上具有整體涵義。而兩個單卦疊成重卦後,重卦後卦名仍以其中的兩個單卦的原始卦象作為會意基礎。[2]
(二)在六十四卦中,除八個為同卦相重後仍襲用原單卦之名外,其餘五十六個皆異卦相重。該五十六卦除「泰、否」兩卦以外,其餘卦名均以嚴格的上下關係會意,所謂上下關係對應的是空間里的高度方向。
(三)按照發生順序,先有重卦的卦形,其後即有卦名,其次再有卦辭和爻辭。而卦辭的發生學特點,是以卦名的詞義為主題而來。至於爻辭的發生學特點,則或以卦名、或以卦辭、或以前出爻辭為聯想點而來,並作出吉或凶之類的變化安排。
下面將按照《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逐一對其命名之由進行討論。
1.下乾上乾,乾。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乾」。
2.下坤上坤,坤。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坤」。
3.下震上坎,屯。「屯」的甲骨文字形,據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象待放之花苞與葉形」,可從。「屯」一詞的典籍最初用法為「聚集」義,如《莊子·寓言》:「火與日,吾屯也。」《釋文》:「屯,徒門切,聚也。」屈原《離騷》:「屯余車其千乘兮。」「屯」的本義為「聚」義,其甲骨文字形以花苞聚合尚未綻開之狀來表示。屯卦卦象為水在雷上。《象傳》:「雲雷,屯。」其中的「雲」當為雲雨狀的水。用「聚」義之「屯」命名,實因下方雷聲已聞而其上(雨)水積聚尚未降下。
4.下坎上艮,蒙。《象傳》:「山下出泉,蒙。」其中的「泉」即水。蒙卦卦象為水在山下,即流水(泉水)被山蒙蓋,故命之為「蒙」。
5.下乾上坎,需。《彖傳》:「需,須也。」即等待義。《象傳》:「雲上於天,需。」其中的「雲」即「雲雨、雨水」義。「需」為「儒」的初文,其本義為女巫在雷神崇拜儀式中求雨。[3]需卦卦象為水在天上,即雨水尚未降落,故祈求降雨,且命之為「需」。
6.下坎上乾,訟。《說文》:「訟,爭也。」即「爭訟」義。《象傳》:「天與水違行,訟。」水為生命之必需,訟卦卦象為天下有水,而卦名為「訟」,透露出當時人們為爭奪水資源而出現的訟事的消息。
7.下坎上坤,師。《彖傳》:「師,眾也。」《象傳》:「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象傳》亦釋「師」為「眾」義。「師」的本義為「軍隊、眾兵」義。《說文》:「師,二千五百人為師。」故「師」有「眾多」義。師卦卦象為地下有水,或已知地下蘊藏有大量的水,或見地下水汩汩流出,呈眾多狀,故命之為「師」。
8.下坤上坎,比。《彖傳》:「比,輔也。」《象傳》:「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比」的甲骨文為兩人緊挨狀。《說文》:「比,密也。」《彖傳》的「輔」和《象傳》的「親」,都是從兩者之間的親密關係解釋的。比卦卦象為地上有水,由於水緊貼在地面上,故以緊挨義的「比」命名。
9.下乾上巽,小畜。《象傳》:「風行天上,小畜。」「小畜」中的「畜」當讀為「蓄」,積蓄義。《說文》:「畜,田畜也。」即田中積畜義。小畜卦卦象為天上有風,此為未雨之前的積聚狀態。小畜卦的命名方式和第三卦屯卦因卦象為水在雷上而取「聚」義相仿。另外,「小畜」中的「小」實因和第二十六卦「大畜」在命名時有相關之處,為了區別之,「畜」前加上「小」。
10.下兌上乾,履。「履」為「踐踏」義,《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履卦卦象為天下有澤。澤為聚水的窪地,如《詩·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卦名為「履」,表明天下之澤地亦可前往,反映了居住在高爽之地的先民開拓澤地的歷史。
11.下乾上坤,泰。泰卦應和第十二卦的否卦放在一起分析。「泰、否」為一對反義詞。典籍中「大、太、泰」常通用,其根詞為「大」。「否」為否定詞「不」的同源詞。《象傳》:「天地交,泰。」重卦為兩單卦重疊而成,且將初卦置於下方,第二卦置於上方,即筮法以先下後上為順序。泰卦「下乾上坤」按照筮法的順序則為先乾後坤,亦即先天后地之義。這一順序和天尊地卑的文化價值觀念是吻合的。泰卦卦形為下乾上坤,即先乾後坤,合乎中國原始文化中孕育出的有關天地之間關係的價值認定,故以含有正麵價值意義的「大」義的「泰」命名。
12.下坤上乾,否。《象傳》:「天地不交,否。」否卦卦形為下坤上乾,按照筮法的順序則為先坤後乾,亦即先地後天之義。因和認同的天尊地卑的文化價值觀念相背,實屬否定之類,故命之為「否」。
13.下離上乾,同人。《象傳》:「天與火,同人。」雷神崇拜作為中國原始文化的核心內容,在漢語言尤其是甲骨文形體中留下了大量的印痕。祭祀雷神的原始方式為燎祭。[4]同人卦卦象為天下有火,即以燎祭方式祭祀上天(其原型為雷神),而「同人」為在一起的眾人義,當指一起參加燎祭活動的眾人。
14.下乾上離,大有。《象傳》:「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大有」為極大的擁有即富有義。大有卦卦象為天上有火,而天火的原型為雷神,[5]天上有火即天上有雷。擁有超人力量的雷神顯現於天上,故命名為「大有」。
15.下艮上坤,謙。《象傳》:「地中有山,謙。」「謙」為謙遜、自認卑下義。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先民,有些人居住在黃土高原的台地上,即《說文》:「陸,高平地」的「陸」之義。台地界外的山,其海拔不知台地那樣高而在台地之下。謙卦卦象為地下有山,即山沒有地那樣高,卦名「謙」則源於此景中的山的卑下義。
16.下坤上震,豫。《象傳》:「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存之上帝,以配祖考。」「豫」為娛樂義。《爾雅》:「豫,樂也。」豫卦卦象為雷在地上,即雷神已從天上降下(已降雨),作為燎祭雷神的求雨目的已實現,所以人們有歡娛的心情,故命之為「豫」。
17.下震上兌,隨。《象傳》:「澤中有雷,隨。」《說文》:「隨,從也。」即隨從、跟從義。隨卦卦象為澤下有雷,即雷已從天上降至澤水裡,作為燎祭雷神祈求顯現的目的已達到,此時應隨從雷神之跡而去澤水之地,故命之為「隨」。
18.下巽上艮,蠱。《象傳》:「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說文》:「蠱,腹中蟲也。《春秋傳》曰:『皿蟲為蠱,晦淫之所生也。』梟磔死之鬼亦為蠱。從蟲從皿,皿,物之用也。」段玉裁註:「皿,所以盛飲食行蟲者也。此說從皿之意。」蠱卦卦象為山下有風,而卦名為毒蟲義的「蠱」,當因陰濕的山風氣候易生毒蟲所致。
19.下兌上坤,臨。《象傳》:「澤上有地,臨。」「臨」的金文字形為人俯視狀。《說文》:「臨,監臨也。」又「監,臨下也。」即「臨」的本義為從上往下看。臨卦卦象為澤在地下,即地高澤低之狀,此時人立於地之上俯視澤水,即「臨」之義,故有卦名「臨」。
20.下坤上巽,觀。《象傳》:「風行地上,觀。」觀卦卦象為地上有風,而卦名為「觀」,當指地上颳風的景象有可觀之處。此事置於祭祀雷神祈求下雨的儀式過程中則更易理解,即颳風有可能天變陰,有可能是下雨的徵兆,故需觀察,卦名「觀」則由此而來。
21.下震上離,噬嗑。《彖傳》:「頤中有物曰噬嗑。」《象傳》:「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噬嗑卦卦象為雷上有火,因火的原型為閃電,所以卦象為雷電並出狀。《說文》:「噬,啖也。」《序卦》:「嗑者,合也。」「噬嗑」即口中吃東西義。雷電能擊死人,亦即「吃」人,雷電的這種恐怖特徵也正是雷神崇拜的根源所在。卦名「噬嗑」是從雷電「吃」人的「吃」的性質上立意的。
22.下離上艮,賁。《象傳》:「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說文》:「賁,飾也。」即文飾義。賁卦卦象為山下有火,當指在山下舉行燎祭雷神的儀式時,儀式參加者應注重文飾,即「賁」義所在,故命之為「賁」。
23.下坤上艮,剝。《象傳》:「山附於地,剝。」《說文》:「剝,裂也。」剝卦卦象為地上有山,而卦名為「剝」,實因山體暴露在外,常年侵蝕,山表呈剝落狀態。
24.下震上坤,復。《象傳》:「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說文》:「復,往來也。」又「還,復也。」「返,還也。」「復」即返回義。復卦卦象為雷在地下,即雷已潛伏不出,此時人亦當歸復家中。
25.下震上乾,無妄。《象傳》:「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無妄卦卦象為天下有雷,雷神已經顯現,人們不可妄作,故命之為「無妄」。
26.下乾上艮,大畜。《象傳》:「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大畜卦卦象為天在山下,即山高天低呈低雲密布積蓄狀。卦名「大畜」中的「畜」即積蓄義。此卦當和第九卦「小畜」對照理解。所謂「小」和「大」的區別,指積蓄的程度而言,即天上有風為積蓄狀態之小者,而天在山下則為積蓄狀態之大者。
27.下震上艮,頤。《象傳》:「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爾雅·釋詁》:「頤,養也。」頤卦卦象為山下有雷,此時雷神已經顯現,人們應注重頤養自身,即不可妄作,此卦卦名「頤」的命名旨趣和第二十五卦「無妄」相仿。
28.下巽上兌,大過。卦象為風在澤下。「大過」中的「過」為超過、過分義。大過卦卦象為風在澤下,即大風掀起澤水,而澤浪不寧,呈現大為過甚狀。另外,此卦和第六十二卦「小過」在命名時均著眼於「過」義,為了區別之,在「過」前加上「大」。
29.下坎上坎,坎。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坎」。
30.下離上離,離。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離」。
31.下艮上兌,咸。《象傳》:「山上有澤,咸。」咸,其甲骨文字形從斧狀從口,字形下方的「口」表示用力聲。[6]「咸」的本義為殺義。《尚書·君奭》:「咸劉厥敵。」卦名「咸」為殺義,而卦辭中的「咸」亦為「殺、砍傷」義,如初六:「咸其拇。」咸卦卦象為澤在山上,即澤水漫過山高,實為洪水狀。卦名「咸」則因洪水對人的威脅即「殺」義而命名。
32.下巽上震,恆。《象傳》:「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說文》:「恆,常也。」恆卦卦象為雷在風上,這是恆常的氣象,故命之為「恆」。
33.下艮上乾,遁。《象傳》:「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即「遁」為退隱義。遁卦卦象為天下有山,而深山實為退隱之所,故命之為「遁」。
34.下乾上震,大壯。《象傳》:「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大壯卦卦象為天上有雷,即雷神已顯現天上,呈非常威壯的景象,故命之為「大壯。」
35.下坤上離,晉。《彖傳》:「晉,進也。明出地上。」《象傳》:「明出地上,晉。君子以自昭明德。」晉卦卦象為地上有火,火為燎祭之火,而卦名「晉」為進義,此為上進、上升義,指燎祭之火上升以達天上的雷神。
36.下離上坤,明夷。《象傳》:「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廣雅·釋詁》:「夷,滅也。」「明夷」即光明熄滅。明夷卦卦象為火在地下,這種狀態中的火當然就是熄滅了,故命之為「明夷」。
37.下離上巽,家人。《象傳》:「風自火出,家人。」家人卦卦象為風在火上。聯繫卦象和卦名,可知卦名是把卦象作為家庭事來理解的,具體所指即灶事,灶火在下,風在其上。因灶事為家中之人常做之事,故命之為「家人」。
38.下兌上離,睽。《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說文》:「睽」有違背、不合義。睽卦卦象為澤在火下,而澤為水,即水在火下狀。以常識而言,火在水下方能煮物,而此卦卦象義為水在火下,兩者位置不合常理,故命之為「睽」。另外,此卦當和第六十四卦「未濟」對照理解。
39.下艮上坎,蹇。《彖傳》:「蹇,難也。」《象傳》:「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說文》:「蹇,跛也。」 即足跛而走路艱難。蹇卦卦象為山上有水,因此景中難行而得卦名「蹇」。
40.下坎上震,解。《象傳》:「雷雨作,解。」解卦卦象為雷下有水,亦即雷雨狀。此卦命名時和第三卦「屯」卦相關。卦象為水在雷上的「屯」卦,因雨水積聚而尚未降下。此卦「解」則因雨水已在雷下,即原先積聚狀已呈分解狀而雷雨大作,故命之為「解」。
41.下兌上艮,損。《象傳》:「山下有澤,損。」損卦卦象為山下有澤,即山體被澤水包圍而受到侵蝕減損,故命之為「損」。
42.下震上巽,益。《象傳》:「風雷,益。」益卦卦象為雷上有風。此卦卦名命名和第三十二卦「恆」相關,即風在雷下為恆常景象,而風在雷上則雷勢增加,故命之為「益」。
43.下乾上兌,夬。《彖傳》:「夬,決也。」聲符為「夬」的形聲字含有「缺」義,如「玦、缺、決」,當為「分決」義的「夬」的同源字。《象傳》:「澤上於天,夬。」夬卦卦象為天上有澤,即澤水高達天上,實為洪水滔天狀,而造成此景的原因是澤岸被衝出缺口,故以「決」義的「夬」命名。
44.下巽上乾,姤。《彖傳》:「女後,遇也。」即姤為相遇義,義同「遘」。《象傳》:「天下有風,姤。」姤卦卦象為天下有風,風吹和萬物相遇,故命之為「姤」。
45.下坤上兌,萃。《彖傳》:「萃,聚也。」《詩·陳風·墓門》:「墓門有梅,有鴞萃止。」毛傳:「萃,聚也。」萃卦卦象為地上有澤,即澤水聚匯在地上之狀,故以聚集義的「萃」命名。
46.下巽上坤,升。卦象為風在地下。所謂地下之風,猶如「風穴」義,《淮南子·覽冥》:「羽翼弱水,暮宿風穴。」註:「北方寒風從地出也。」因風呈上升狀,故命之為「升」。
47.下坎上兌,困。《象傳》:「澤無水,困。」困卦卦象為水在澤下,即澤水下降而原澤中無水狀,此為困窘之境,故命之為「困」。
48.下巽上坎,井。卦象為水下有風。卦名為「井」,實以井下有風代替水下有風,故命之為「井」。
49.下離上兌,革。《象傳》:「澤中有火,革。」革卦卦象為澤下有火,而澤為水,即火在水下狀。而火在水下可以煮物,所煮之物的形狀亦有所改變,故以「改變」之義的「革」命名。另外,此卦應和第三十八卦「睽」以及第六十三卦「既濟」對照理解。
50.下巽上離,鼎。卦象為火下有風。而火下有風,實和鼎下燃燒時需有風助燃的情景相同,故命之為「鼎」。
51.下震上震,震。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震」。
52.下艮上艮,艮。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艮」。
53.下艮上巽,漸。卦象為山上有風。《詩·衛風·氓》:「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釋文》:「漸,漬也,濕也。」《管子·山國軌》:「有汜下漸澤之壤,有水潦魚鱉之壤。」其中的「漸澤」為低濕之地。漸卦卦象為山上有風,卦名為漸,此卦當和卦象為山下有風的第十八卦「蠱」相對照理解。因山下有風而成陰濕氣候,而山上有風亦為濕潤氣候,卦名「漸」則以濕潤義立意。
54.下兌上震,歸妹。《象傳》:「澤上有雷,歸妹。」《說文》:「歸,女嫁也。」「歸妹」即嫁出少女義。歸妹卦卦象為澤上有雷。而雷出於澤上以春雷為始,而春季為婚嫁之時,故命之為「歸妹」。
55.下離上震,豐(豐)。《彖傳》:「豐,大也。」《象傳》:「雷電皆至,豐。」豐卦卦象為雷下有火。因火的原型為閃電,所以卦象雷電並出狀。「豐(豐)」的甲骨文和「豐(禮的初文)」同形,為鼓狀。兩詞同形,表明命名的文化背景相同,即以擊鼓祭祀雷神。[7]卦名「豐(豐)」表明祭祀雷神時,當舉行擊鼓儀式。
56.下艮上離,旅。《象傳》:「山上有火,旅。」《說文》:「旅,軍之五百人。」段玉裁註:「引申為凡眾之稱。」旅卦卦象為山上有火,當指在山上舉行燎祭雷神的儀式(其背景同第二十二卦「賁」),因其人多而命之為「旅」。此外,眾人義的「旅」和第十三卦「同人」,兩者在命名方式上是一致的。
57.下巽上巽,巽。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巽」。
58.下兌上兌,兌。為同卦相重,仍襲用原單卦之名「兌」。
59.下坎上巽,渙。《象傳》:「風行水上,渙。」《詩·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毛傳:「渙渙,春水盛也。」渙卦卦象為水上有風,因水面上颳風,故水波洶湧,卦名「渙」則從水波盛大立意。
60.下兌上坎,節。《象傳》:「澤上有水,節。」節卦卦象為澤上有水,即澤水泛濫狀,當設法節制治理,故命之為「節」。
61.下兌上巽,中孚。《象傳》:「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子。一曰信也。」其中的「信」義為「孚」的引申義。「中孚」即中心誠信義。中孚卦卦象為澤上有風,即澤水水面颳風,水波洶湧,其卦象和第五十九卦「渙」相同。人處其境,中心應誠信,方能鎮定自若,故命之為「中孚」。
62.下艮上震,小過。《象傳》:「山上有雷,小過。」「小過」中的「過」為超越、過分義。小過卦卦象為山上有雷,此時雷神已顯現,力量超人。此卦「小過」中的「過」以雷神的超人力量命名,和第十四卦「大有」、第三十四卦「大壯」的命名旨趣是相同的。另外,此卦又和第二十八卦「大過」相關,以程度而言,「小過」卦卦象為雷神顯現,而「大過」卦卦象為大風掀起澤浪,澤浪洶湧,已是洪水之兆,兩者相比較,後者程度更嚴重,故有「小過」和「大過」之別。
63.下離上坎,既濟。《象傳》:「水在火上,既濟。」既濟卦卦象為火在水下,即可以煮物狀,故以「既濟」即事已成義命名。
64.下坎上離,未濟。《象傳》:「火在水上,未濟。」未濟卦卦象為火在水上,此狀無法煮物,故以「未濟」即事未成義命名。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知,由於八卦所對應的原始卦象為自然中的八物,而重卦實為原始卦象八物中兩兩相配後的綜合客體,這樣《周易》六十四卦的命名,一方面體現了先民對自然中兩物間關係的認識,即對兩物所在的自然綜合客體的性質的認識,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即人在自然中的行動對策和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八卦起源於雷神崇拜,而《周易》的重卦卦象主要涉及的是天象和地理。在其天象的內容中,有不少卦名是描繪雷神的超人力量的,如「大有、噬嗑、大壯、小過」等,此外還有不少卦名反映了先民雷神燎祭的儀式片斷的,如「需、豫、同人、賁、豐、旅」等。作為中國原始文化的核心內容的雷神崇拜,則是本文重新審視《周易》卦名的切入角度,而卦名義的確定,為進一步闡明卦名和卦辭爻辭之間的語義關聯打下了基礎。
[附 注]
[1]拙文《釋「乾」、「坤」》,見拙著《漢語言的起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24-234頁。
[2]如單卦「巽」的原始卦象為風,而《象傳》在解釋重卦卦象時,把其中一些單卦「巽」的卦象說成是「木」,如「澤滅木,大過」、「地中生木,升」、「木上有水,井」、「木上有火,鼎」、「山上有木,漸」等,本文不從。
[3]參見拙文《儒的起源》,《江海學刊》1998年第4期。
[4]參見拙著《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上海三聯書店,1992年。
[5]同[4],第13-15頁。
[6]同[4],有關漢字形體為上下結構且下為「口」的一組字的討論,第58-68頁。
[7]有關「豊(禮)」的本義考釋,同[4],第114-115頁。豐(豐),上古音滂母冬部,該詞的聲音記錄的是「彭彭」的鼓聲。由於「豐(豐)」和「豊(禮)」為兩詞,所以初始的同形甲骨文後來字形稍異而分化為兩字。正如《說文》兩字的篆文所示。然而《說文》據已變形的篆文「豐(豐)、豊(禮)」,解說兩字本義「從豆」,則誤。「豐(豐)」後有「大」義,是從震耳欲聾的鼓聲中引申出來的。
推薦閱讀:
※大師袁天罡稱骨算命為何以「稱骨」命名?骨重如何計算的呢?
※「中南海」的「中南」什麼意思?
※Sony 眾多產品是依據什麼標準命名的?
※為什麼「呷哺呷哺」選了這樣一個日式的名字?
※為什麼叫江浙滬而不是蘇浙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