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觀察】佛護法師:索達吉堪布《金剛經釋》獻疑 (二七) —— 「七寶布施」與...

上回學完《金剛經》第二十二、二十三分,內容有點多。加上索法師釋文很長,難免有許多遺漏的地方,懇望讀者們熱情參與,及時查漏補缺。今天繼續學習《金剛經》第二十四分《福智無比分》及第二十五分《化無所化分》及相應的索法師釋文。

【經文】「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1、索文:

須菩提,如果聚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象須彌山一樣大的金銀等七寶供養布施眾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言喻。然而,不必說念誦、受持全經為他人說,哪怕僅僅受持其中四句偈的功德,即已遠遠超過前面的功德。以七寶布施的功德比不上法施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數、言無法表達衡量。 

【按】先看索達吉法師的翻譯:

一、經文「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譯作「須菩提,如果聚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象須彌山一樣大的金銀等七寶供養布施眾生,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言喻」,添加了「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言喻。」添加了「聚集」、「象」、「一樣大」、「金銀」以及「功德不可思議、無法言喻」。添加了相當於譯文那麼多內容。其中,「象」應為「像」。漢語水平中等的人就懂得的。

二、經文「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譯作「然而,不必說念誦、受持全經為他人說,哪怕僅僅受持其中四句偈的功德,即已遠遠超過前面的功德。以七寶布施的功德比不上法施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數、言無法表達衡量。」添加了「然而,不必說念誦、受持全經為他人說」。把「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譯成「哪怕僅僅受持其中四句偈的功德」。讀者們,差距實在太大了,根本和經文不符合嘛。

2、索文:

「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有兩方面的解釋:一是用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須彌山的七寶作布施,一是用如須彌山一樣大的七寶作布施。

【按】為各位讀者解釋索達吉法師說的「兩方面的解釋」。印順法師說:「這裡說『七寶聚集像須彌山那麼高』(出海四萬二千由旬)拿來布施。」江居士說:「一大千內,有十萬萬須彌山王。聚集七寶,其多等此。如是,指十萬萬。持如許之七寶用作布施。」

3、索文:

六祖壇經云:「若其般若真正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直至菩提。」如果自己相續中已生起般若空性智慧,一剎那間將妄念全部熄滅,並且認識本性直至菩提佛果。

【按】索達吉法師對《六祖壇經》解釋有誤。「若識自性,一悟直至菩提。」索法師理解為「並且認識本性直至菩提佛果。」漢語「若」是假設。《壇經》這裡次第增進。先凡夫聞思「文字般若」起「觀照」,起觀照時,妄念俱滅。觀照日深,進而能「若識自性」,就是「一悟直至菩提」。這是曾進關係,不是並列關係,所以不能用「並且」。

江居士說:「持如許之七寶用作布施。其施可謂勝矣。福德之大亦可知矣。引喻以顯下文受持廣說此經之福德更大。然而以其福德之百分、千分、萬分、億分、乃至算數不能算之分、譬喻不能譬之分,皆不能及持說此經者福德之一分也。經雖是文字名言。然由文字起觀照。便由觀照而相似、而分證、而究竟成無上菩提,豈一切有相福德所能比乎!」

印順法師略釋為:「這是方便道中第一次校德。般若道中說『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布施』,這裡說『七寶聚集像須彌山那麼高』(出海四萬二千由旬)拿來布施,數量要比前說大得多。但雖以這麼多的七寶持用布施,所得功德,還是不及讀誦或為他人說本經四句偈的功德。」

諸位讀者看清!哪裡是索達吉法師翻譯的「然而,不必說念誦、受持全經為他人說,哪怕僅僅受持其中四句偈的功德」那樣?索達吉法師漢語水平亟待加強!

【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

4、索文:

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你等不應以為佛有如是的分別念『我應當度眾生",須菩提,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實際上無有眾生如來所度。如果如來有度化的眾生,如來就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 

【按】這裡開始進入第二十五分。先了解索達吉法師的翻譯:

一、經文「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譯作「須菩提,你意下如何?你等不應以為佛有如是的分別念『我應當度眾生",須菩提,不要這樣想,為什麼呢?」,把「如來作是念」譯成「佛有如是的分別念」。

二、經文「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譯作「實際上無有眾生如來所度。如果如來有度化的眾生,如來就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的執著。」

5、索文:

佛說為度眾生而做法布施的功德極大,但從勝義實相的角度而言,對此不應有任何相狀執著,任何相執都是障礙。從名言中說每一個修行者,都應發無上菩提心,度化無量眾生,諸佛菩薩也曾如是發願於現世中度化無量有情。《妙法蓮華經》云:「一切諸如來,以無量方便,度脫諸眾生……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一切諸佛以無量方便令一切眾生趨入如來的無漏智慧。

佛陀以智慧方便度化眾生,不同於凡夫以分別念度化眾生,《大律經》宣說四種度化眾生的方式:法施度即世尊轉八萬四千法門,宣說十二部經度化眾生;二身力度即以身體形相度化眾生,如具足種種相好的莊嚴身相令眾生歡喜愛樂,種下善根得以度化;三神通力度,即在有緣的眾生前顯現各種神通神變以度化之;四名號度,《賢劫經》中雲,聽聞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即不會墮落。

修行人於世俗中應該有「我當度眾生」的願心,但在實相中,能化所化都不存在,一切如夢幻泡影乃至離一切戲論。《圓覺經》中云:所謂眾生實際是心所證知,名言中顯現存在。所化眾生是所證而已,觀待勝義,所度化的眾生並不成立。眾生本來是佛,還要去度化使之成佛,即成了矛盾之語。六祖云:從實相上講眾生本來是佛,佛再三說要度化,成了妄語。因此佛經中再申究竟了義的實相中,眾生本來是佛,若有眾生如來可度,如來即有四相的執著,如來即非如來而成凡夫。有任何執著即得不到涅槃,不名如來,所以如來有眾生可度是非理之說。

【按】索達吉法師這一大段,引了幾部經,如《妙法蓮華經》、《大律經》、《賢劫經》、《圓覺經》以及「六祖說」。但這一切引用,都基本沒有脫離「世俗諦有和勝義諦無」的舊套路。

如「佛說為度眾生而做法布施的功德極大,但從勝義實相的角度而言,對此不應有任何相狀執著,任何相執都是障礙。」這話說的!請讀者們思考一下,「任何相狀的執著、任何相執」之類的問題發生在誰那裡?當然發生在凡夫這裡。那和「勝義諦」怎麼扯得上邊?真是多此一舉。執著是凡夫的久病,既是凡夫,當然從來不知道勝義和實相是什麼,怎會把執著穿越進勝義實相?後面還是這個套路,讀者們慢慢看,我不啰嗦了。

索達吉法師還說「因此佛經中再申究竟了義的實相中,眾生本來是佛,若有眾生如來可度,如來即有四相的執著,如來即非如來而成凡夫。」索達吉法師盡說外行話,什麼「究竟了義的實相中,眾生本來是佛」。究竟了義的實相中,哪裡還有眾生?哪裡還有佛?哪裡還有「本來」?

【經文】「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6、索文:

須菩提,觀待迷亂眾生的顯法中,如來說有我,實際真實義中並非如是,而凡夫人錯誤地認為有我,生起各種執著。而這些所謂的凡夫,如來說並非真實存在的凡夫,假名安立為凡夫。

【按】先了解索達吉法師的翻譯:

一、經文「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譯作「須菩提,觀待迷亂眾生的顯法中,如來說有我,實際真實義中並非如是,而凡夫人錯誤地認為有我,生起各種執著。」,把「如來作是念」譯成「佛有如是的分別念」。

二、經文「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譯作「而這些所謂的凡夫,如來說並非真實存在的凡夫,假名安立為凡夫。」

《六祖口訣》說:「如來說有我者,是自性清凈,常樂我凈之我。不同凡夫貪嗔無明,虛妄不實之我。故言『凡夫之人,以為有我』。有我人者,即是凡夫。我人不生即非凡夫。心有生滅即是凡夫。心無生滅即非凡夫。不悟般若波羅蜜多即是凡夫。若悟般若波羅蜜多即非凡夫。心有能所即是凡夫。心無能所即非凡夫。」

7、索文:

諸佛或說我或說無我,而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未斷盡我、我所執之前,自相煩惱尚未減少,對事物經常生起我執,這樣的眾生可稱為凡夫。而在法界本來實相中無一法可立,《中論》中云:「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大乘觀五蘊論》中云:「云何異生性,謂於聖法不得唯信。」凡夫指對聖法未加揣摩、研究,不了解勝義本性,於佛法無真實信心的眾生。所謂異生是指在六道輪迴中不依其它助緣,各隨業力在六趣中轉生。凡未學習宗派,沒有達到一定修行境界時,認為確確實實存在實有的我。

聖者完全了達無我之理,並且現證諸法無我,所有根本不會再執著有我,其根本慧定面前沒有凡夫,非凡亦無。《維摩詰經》云:「非得故,非不得故,非凡夫,非離凡夫法,非聖者非離聖者。」與本文意義相同,未得實有果也並不是不得果,無凡夫也無非凡夫法,沒有聖人,也沒有非聖人,總之在世俗名言中可以安立凡夫等種種假名,但凡夫與佛陀在真如本性上無二無別,因此所謂凡夫在實相中不存在,證悟人無我與非證悟也不存在。 

【按】索達吉法師說「未斷盡我、我所執之前,自相煩惱尚未減少,對事物經常生起我執,這樣的眾生可稱為凡夫。」很不注意次第!因為,「未斷盡」和「未減少」是兩回事。拿小乘果位說,四果阿羅漢稱為無學,斷盡煩惱障,之前的三果四向為有學,我、我所執當然「減少了」;大乘佛果斷盡我、我所執,各地菩薩,我、我所執當然「減少了」。

後面「對事物經常生起我執,這樣的眾生可稱為凡夫。」很有問題!各位讀者,我們都是凡夫,俱生我執在,哪裡是「經常生起我執」?「經常生起我執」意味著有時沒有生起我執。這哪裡是凡夫?索達吉法師太隨便了。

他接著說「而在法界本來實相中無一法可立」,並引《中論》為證,但讀者們,「如來所有性,即是世間性。」和「而在法界本來實相中無一法可立」有甚關係?真是「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的人心」吶!

後引《大乘觀五蘊論》「云何異生性,謂於聖法不得唯信。」釋說「凡夫指對聖法未加揣摩、研究,不了解勝義本性,於佛法無真實信心的眾生。所謂異生是指在六道輪迴中不依其它助緣,各隨業力在六趣中轉生。」索達吉法師把「異生性」換成「凡夫」,好比把「人性」換成「人」,不是一回事。又用「異生」替代「凡夫」,但解釋仍有問題:「異生是指在六道輪迴中不依其它助緣,各隨業力在六趣中轉生。」什麼是「在六道中不依其它助緣」?顯然與「因緣和合」生果不符。試問有什麼流轉,只隨業力而沒有煩惱助緣參與?

索達吉法師又說「凡未學習宗派,沒有達到一定修行境界時,認為確確實實存在實有的我,聖者完全了達無我之理,並且現證諸法無我,所有根本不會再執著有我,其根本慧定面前沒有凡夫,非凡亦無。」前後跨度太大了!「學習宗派」,宗派有小乘、大乘之分,「達到的修行境界」自然各異,成就的聖者也不同,結論怎麼就跨越到「聖者完全了達無我之理,並且現證諸法無我」,一步到位了呢?哪有次第性?

最後下結論「因此所謂凡夫在實相中不存在,證悟人無我與非證悟也不存在。」來兩個「不存在」!前面引經也好、引論也罷、講道理也行,但這結論,把索達吉法師對《金剛經》的理解徹底表白出來了!有沒有覺得怪怪的?

推薦印順法師對第二十五分釋:

「此中化身佛,不約隨類示現者說,指從入胎、住胎到成道、轉法輪、入涅槃,示生人間的化身佛。如釋迦人間成佛,即有化眾、化主、化處、化法四事,下文次第論說。佛告須菩提:

「不要以為如來會作這樣想:我當現生人間,度脫苦迫的眾生。如來現覺諸法性空,哪裡會見有實在的眾生,可以為如來所度。假使如來這樣想,那如來不是執有我等四相了嗎?如來雖不作此念,但隨俗說法,也還說我前生如何,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等。可雖說人說我,能達人我無自性,所以假我即是非我。不過,那些生死凡夫,不能了解『隨俗我』的意趣,即以為真實有我而妄執。不特說『我非我』,就是我雖也說『有凡夫』,也是『實非凡夫』的假說。凡夫,是不見實相的異生;煩惱未斷,生死未得解脫,依此而施設的假名。如能解脫即成聖者,可見並無凡夫的實性可得。」

禪林網   

公眾平台聲明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禪 林   chanlin

  禪 宗 智 慧 的 傳 播 者

【微信號】chanlinorg

禪林APP下載

蘋果/安卓

蘋果版                |                 安卓版


推薦閱讀:

勸誦《金剛經》
如何評價金剛經啊?
普賢略談《金剛經》(11-15)
64 《在電腦上讀金剛經》(顧偉康)

TAG:金剛經 | 法師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