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庭的最大支出,你猜得到嗎?
作者:舒時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68篇原創首發文章
香港新盤繼續漲價,但住房支出並非第一負擔
春節後,香港樓市的新開盤價格又開始上漲。年輕一些的香港朋友說,房屋支出是他們最大的一項支出,高房價已是香港家庭的第一負擔。
他們的數據來源是香港財政司司長1月8日在立法會上公布的數據,大概是說2017年11月香港樓價已較1997年高峰時高出一倍,按揭供款對收入比率達至68%,樓價實在已超出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
68%這個數據的確嚇人。只是該數據體現的是2017年11月時的房價和近年平均收入比,但並非全香港家庭都是買房居住的,即便是買房居住的人,也不都是在2017年的11月高位入市購房的。68%這個數據可以用於做按揭政策的前瞻性指示,但絕不是現實的家庭房屋支出壓力實況。
畢竟,現實中的房屋支出和按揭還不是一回事。從香港運輸與房屋局公布的2017年統計數據來看,公屋和居屋承載了全港近半的住戶(45.6%),大約只有53.7%的住戶住在私人樓宇中(其中絕大部分並非在2017年買房)。全香港約有31%的住戶享受的是港府極低租金的公屋。
公屋租金又是多少?香港統計處發表的2016年中期人口簡要概況告訴我們,公屋單位的租金中位數是1500港元。相比10年前的1390港元,漲幅僅約7.9%。而租金與收入的比例,從13.5%顯著降至9.3%。
簡單來說,香港的房屋支出的確很高,但就整個香港社會來說,其壓力尚處於可控範圍。
但是子女的教育支出呢?簡直是深不可測。對於有小孩的家庭來說,由子女所引發的家庭支出有可能分分鐘超過房屋支出。
香港家庭的教育支出絕對不菲
香港家庭以四口之家居多,五口之家也不少見。經常聽香港朋友說,要麼不生,要麼就生兩個或三個。「反正多一個也是辛苦,多兩個也是辛苦,不如稍帶一個。」這種觀念迄今為止仍然普遍。我的香港鄰居,要麼不生小孩只養狗,要麼就是生兩個。
如果有小孩,大部分香港家庭都需要聘請外佣,而香港法律規定,必須給外佣提供居所,因此不論三口之家還是四口之家,需要的房子普遍都是三居室。很多家長一開始都沒有意識到,多一兩個小孩,再多一個外佣,實際上至少需要多租兩個房間,而這是子女帶來的首筆額外支出。
假設沒有小孩,只是夫妻二人,只住一居或是兩居室的房子足矣。房租大約在1.5萬~2萬港元;而如果要租三居室,目前普遍行情已經是2.5萬~3.2萬港元,如果是港島區,甚至會高達4萬港元。
由此可見,有子女的家庭,比起沒有子女的家庭,在房屋支出上普遍要高出近1萬港元。如果說香港家庭住房有壓力,這個壓力首先也是來自養育子女的剛需。養小孩,除了要大房子,更要教育投入。而香港家庭的教育支出絕對不菲。
在香港,教育支出主要有兩類:一是真正用於培養小孩的興趣和愛好的;二是為了應付各種面試和競賽,增加中小學的入學機率的。
需要解釋一下,香港的教育資源並不少。不像內地,通常每個城市也就屈指可數的幾所重點中學。香港的優質學校資源更多元化一些。香港的中小學大體有三類:一是走洋路線的國際學校,學費也是高端路線;二是香港本地機構或個人經營的直資學校或私立學校,學費高低不一;三是由政府承辦的公立學校或由團體資助的學校,這類學校都免收學費。
每一類學校里都有不少的重點中學,其水平可媲美甚至強過內地城市的一流中學。香港的學校通常鼓勵就近招生,但並沒有從政策上反對學生跨區上學,或是跨區轉學。坦率地說,香港學生可以選擇的機會要多於內地學生。
即便如此,香港的好學校資源競爭依舊激烈。
首先,香港普遍實行小班授課,每個班級學生數不超過30名。學校本身亦很注重教師學生的人數比,這個指標是家長們考察一個學校好壞的「硬指標」之一。
其次,不少直資中學都有自己的小學部,甚至有幼兒園部,因此其主體學生是從幼兒園一路幾乎免試升至中學,每年只留了有限的名額給外校的考生。好中學的擇生標準不一,但基本上都包括了考生家庭成員是否為該校舊生、考生原來的小學資質、考生的成績和排名、考生的個性、考生的特長等。這無形中形成了好學校擇優錄取而且錄取人數極為有限的局面。
在上述背景之下,擇校競爭往往從幼兒園就開始了。而相應地,各類針對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入學培訓班也應運而生。香港家長通常會選擇讓小孩從小就上兩三個興趣班。比較緊張的家長還會讓小孩在上幼兒園之前,參加學前輔導小組,美其名曰「玩耍小組」(play group)。以便給小孩參加幼兒園面試的時候添磚加瓦,增加小孩被心儀學校入選的機會。如果是面臨幼兒園或是小學「畢業班」,家長們還會積極去上一個面試培訓班,好讓自己的小孩學會如何應對學校的面試。
隨著越來越多小孩進入培訓班,接受各類樂器和競賽,一些大眾化的興趣項目,已經越來越無法吸引中小學招生老師的注意。有幼兒園和小學的老師開始建議家長,報學一些冷門的樂器或是專長。比如,鋼琴已經實在太普遍了,在小學階段拿下鋼琴業餘最高級別八級甚至專業級的也不乏其人;因此學校老師往往會建議去學二胡和豎琴之類的樂器,這樣有機會吸引到學校招生老師的眼光。但隨著大家都開始向「冷門」項目湧進,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冷門」項目正成為熱門培訓。
這些課外活動的費用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實是不小的負擔。以鋼琴為例,從一級學到八級,堂費從每45分鐘200元一路漲至過1000元甚至更高。如果要參加較高級別的比賽,還要請老師另外加堂,每堂費用都在上千元以上。
香港城市大學在2016年做過一項市場調查,結果發現有近六成受訪家庭,其用於子女的開支占家庭總開支近20%——而且,不論家庭收入如何,這個比例均差不多。例如,最低收入群組家庭(月收入2萬港元以下),平均每月每名子女的開支為3754港元,佔比18.77%;最高收入群組(家庭月入6萬港元或以上)的家庭則為10366港元,佔比17.27%。
上述還只是一個子女的支出,如果是兩個子女,至少在學雜費及衣服和飲食上都需要倍增,那麼,這項支出將會大大超過家庭支出的20%。
父母的時間無價
除了香港城市大學的調查,滙豐銀行也曾經委託獨立市場機構對15個國家和地區的8400名家長進行調研,結果發現,香港孩子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支出是13.2萬美元(約103萬港元或87萬人民幣),而全球平均水平為4.4萬美元(約合30萬人民幣),香港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三倍,比排第2名的中東富國阿聯酋高出近3.3萬美元。
滙豐的市場調查從側面印證了香港城市大學的調查結果。不過滙豐的調查更進一步顯示,與其他地區家長相比,香港家長更有可能為孩子做出個人犧牲。其中約48%的家長放棄了自己的時間,以適應兒童的教育需要,而馬來西亞為42%,印度尼西亞為41%。
這一點,身邊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香港家長有了小孩,便辭職在家做全職家政,承擔起育兒的任務。短的數年,等小孩進入小學;長的可能要十幾年,一直陪小孩直到中學畢業。
無論從時間,還是金錢來說,這項「支出」無疑是整個家庭最大的支出!
很多香港年輕媽媽即便辭職在家,也會照樣聘請外佣,以便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子女的培訓和教育之中。香港家長對於子女教育的重視,由此可見。
曾經問一些香港父母,為什麼請了外佣照顧小孩,還需要媽媽全職在家?回答的角度各不相同。但通常來說,他們不太相信外佣能全身心照顧小孩;更別提教育孩子了——很多菲佣的英語帶有濃厚口音,香港的媽媽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學成一口菲律賓英語。而那些印尼外佣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於菲佣,英語只會一些簡單的對話和單詞,更不符合香港媽媽的標準。
出於對教育的重視,一些家長也不願意讓小孩過早去寄宿學校。一是擔心無法鞏固親情,掌握小孩的生活習慣。二是擔心一些課外技能跟不上。比如寄宿學校里有可能無法提供固定的鋼琴練習或是網球訓練時間等。
不要以為香港媽媽們在家只是「帶」小孩,她們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還有一些網路社區和教育體系,經常共享教學體驗,有系統地給子女選擇最適合的教育資源。
有的媽媽為了小孩的教育,自己也是卯足了勁。我認識的一位香港女士,白天兒子女兒去上學,自己就在家用女兒的琴譜學鋼琴。結果女兒鋼琴還沒學完,她已經通過了鋼琴八級考試。
「以後我就算回不到職場,也可以教別的小孩學鋼琴了。」她很自豪地說。
如果要問香港家庭哪一項支出最甚?毫無疑問是這些「全職家政」們的機會成本。
作者簡介:資深港飄,資產管理從業者。
推薦閱讀:
※香港邊境專題(上)西九龍站
※香港旺角清障現場:6000警察戒備 多人被抬走【組圖】
※港漫為什麼這麼多強者語?
※政策│港澳通行證如何續簽?重磅攻略!
※瘋狂母親肢解12歲女兒分屍十多段,震驚全港你們怎麼看?怎麼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