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交所紐交所同意合併 將成世界最大交易所集團 全球交易所大整合 滬深兩市何以應對 近年全球交易所併購案一覽
騰訊財經訊 北京時間2月15日晚間消息,德意志證券交易所和紐約泛歐交易所周二宣布,雙方將合併成立一家新的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運營商。交易雙方在周二的新聞稿中表示,雙方董事會已經各自批准了合併交易的協議,目前還需等待雙方公司股東和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為了避免可能導致交易流產的政治問題,交易雙方在合併細則上做出大量妥協。協議確定,合併之後的新公司將註冊在阿姆斯特丹,並在紐約和法蘭克福分別設立總部。尚未確定名稱的新公司的60%股權將屬於德意志交易所股東,剩餘部分由紐約泛歐交易所股東持有。協議沒有提及新公司的名稱。協議指出,新公司將由單一董事會管理,17名董事中的10名來自德意志交易所,但是由來自紐約泛歐交易所的董事控制所有重要的管理職位。根據併購協議,紐約泛歐交易所股東將以1比0.47的比例獲得新公司股票,德意志交易所股東的持股轉換比例則是1比1。和之前的市場傳聞一致,紐約泛歐交易所首席執行官鄧肯尼德奧爾(Duncan Niederauer)將出任新公司首席執行官,德意志交易所首席執行官里拓弗蘭西奧尼(Reto Francioni)將出任新公司主席。合併之後的新公司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交易所運營商,年交易量超過20萬億美元,所管理的交易所分布在德國,法國,英國,阿姆斯特丹,葡萄牙,比利時和美國。交易雙方稱,合併之後將能帶來至少3億歐元(4億美元)的成本節省,合併之後的公司市值將達到260億美元。 (孔軍)全球交易所大整合 滬深兩市何以應對2011年02月11日 02:37 第一財經日報 蔣飛全球各大證券交易所合併相當熱鬧,這讓人想起幾年前有人提出的深交所與港交所合併。如果交易所整合是大勢所趨,那麼國內的交易所能否也湊一下熱鬧呢?其實這件事情除了現實的各種障礙之外,更關鍵的還是為什麼要合併,即到底通過怎樣的方式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進步。國內交易所合併之障礙首先看現實的障礙。香港聯交所既是香港證券交易的組織和監管者,同時其本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而內地的滬深證券交易所按照《證券法》的有關規定,都是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與證券業協會和登記結算公司屬於同一個性質。營利性的上市公司,與一個非營利性的自律組織之間的併購,顯然有點「對不上」。如果內地與香港兩地交易所的跨境合併不可行,那麼滬深交易所之間的相互整合呢?這同樣也很遙遠。在滬深交易所誕生之前,當時負責研究和籌備建立交易所工作的「聯辦」曾設想在北京建立證券交易所,但其後由於上海要開發浦東,深圳特區也具備先行先試的條件,因此確立了滬深兩地的格局,並且一直發展了20年時間。這兩家證券交易所並不完全是證券市場自身發展的產物,它們都帶有更多的行政色彩,相互之間的關係也牽扯到地區之間的博弈與平衡。合併源於需求還是回過頭來看國外交易所的發展歷史,以及當前合併趨勢的前因後果,這樣對於中國證券市場可能更具借鑒意義。紐交所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證券交易所之一,關於它的誕生還有一個著名的「梧桐樹協議」的典故:幾位證券經紀人有感於市場的混亂給交易帶來諸多不便,因此聯合起來建立一個互利互信的組織。在一開始,紐交所也是非營利性質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紐交所成為一家美國全國性的交易所,並且其本身也從會員制的自律組織轉變為以股東利益為中心的上市公司。紐約人親切地把紐交所稱作「The Big Board」,言辭間猶有對長者的尊敬和愛戴。因此《紐約時報》在報道德交所與紐交所合併時不無感傷。但是這位長者在面對納斯達克這樣完全的電子化交易平台的競爭時,已經顯現老態。在當今金融市場日益全球化的時代,倫敦、法蘭克福都已經開始交易與紐交所上市股票掛鉤的衍生產品,紐交所再不與時俱進,就有被淘汰的危險。於是,紐交所試圖改變。它首先通過收購Archipelago Holdings獲得了電子化的交易平台,緊接著又收購了泛歐交易所和全美股票交易所,實現了全球化的布局。現在,與德意志交易所的結盟,不僅將節省後台運營的成本,還將有利於提高交易所結算速度、適應全球24小時交易的需要,以及獲得更全面的衍生品交易平台。不僅僅是紐交所,倫敦證券交易所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甚至那些曾經走在科技進步前列的交易所如納斯達克,也必須對新的競爭形勢作出響應,進一步的整合已經是大勢所趨。在了解上述背景之後,我們發現技術進步,以及新的交易需求使交易所併購這個現象後面的本質,而併購與整合,反過來又促進了交易技術的提升、交易方式的創新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這些對於投資者和證券市場來說都是好事情。更重要的是,撇開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門戶之見」,如果金融交易日益國際化,金融風險也越來越容易迅速蔓延,因此跨國交易所的出現,正有利於保障全球金融安全。關鍵在本質歸結到一點上,就併購而談併購沒有意義,關鍵是現象後面的本質。國內的兩家證券交易所,現在雖然在股票成交額上看舉足輕重,但是債券市場卻是遠遠落後,衍生產品才剛剛起步,ETF這樣的基礎產品也不過三四年的歷史。兩家交易所雖然有某種意義上的競爭關係,但與市場化環境下的競爭也有很大不同。它們都通過中央登記結算公司進行清算,執行同樣的費率,提供的產品也基本同質化,只是在上市股票上有大盤股與中小盤股的定位區分。現在如果談兩家證券交易所的整合,可能帶來的唯一好處是解決滬深300ETF這類跨市場產品的磨合問題。在此之外,滬深交易所並沒有太多可以相互補充的東西。除了一夜之間塑造一個市值巨無霸之外,這樣的整合對外(與國際其他交易所之間)沒有增加競爭優勢,對內可能還減少了投資者在交易費用上的談判能力。對於已經處在全球競爭格局之下的香港聯交所而言,紐交所與德交所的整合無疑是壞消息。而處在一個封閉市場中的滬深交易所卻可以隔岸觀火。但是中國證券市場卻不可以漠視全球證券交易所整合背後的本質——技術進步、減少成本與技術創新。因為中國市場的完全開放並不遙遠,改革內地的交易所也就勢在必行。或許,引入國際板正是我們適應新趨勢的機遇。開放總是改革的最佳搭檔。港交所將擇機併購 業務重心紮根內地2011年02月15日 02:34 中國證券報港交所日前表示,如有適合的兼并機會,將會予以考慮,但現階段並無商討聯盟事宜。分析人士指出,港交所市值在全球上市交易所中最大,同時擁有全球上市交易所中最為充裕的現金,未來如果港交所尋求併購,最有可能以買家的姿態出現。擇機併購全球多家證交所宣布合併計劃後,香港證券交易所2月10日表示,港交所目前尚未有明確目標,但碰到適合機會時將予以考慮。港交所表示,若情況適合,香港交易所或會尋求與科技供應商、業界參與者以至區內及國際同業進行戰略性結盟,以加快實現香港交易所各項增長業務的工作計劃。此前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曾表示,將積極加強港交所的上市平台地位,不排除在三年內與其它交易所合併。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也認為,港交所尋找合作夥伴並不困難。他稱,港交所的市值名列全球之首,全球對其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發展也認同。此外,香港股市一直非常興旺,表明全球市場均看到香港的機遇所在,尤其是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機遇。業務強勁去年港交所上市企業IPO融資規模達4500億港元,連續第二年成為全球股市「融資王」。數據顯示,港交所去年IPO數量將達95宗,較09年的65宗增長46%;IPO融資額預計較09年的2490億港元大幅增長81%。同時,港交所也在積極吸引中國以外的公司來港上市。如全球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去年以存托憑證(HDR)的形式在港交所上市。就是看中亞洲、尤其是中國已經成為該公司最重要的市場,赴港上市可直接進入亞洲金融市場,吸引到更多的當地投資者。熱鬧的融資,也給交易所帶來了不錯的收入。香港上市的香港交易及結算所去年前三季度業績顯示,去年1至9月港交所取得凈利34.78億港元,較2009年同期增長1.9%;實現收入及其它收益52.91億港元,同比升2%,其中上市費6.57億港元,大增28%。現金充裕分析人士則認為,港交所如尋求合作夥伴,納斯達克或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是合適的選擇。如與納斯達克或CBOE牽手,將能填補港交所最弱的兩個領域:吸引科技公司上市,並提升其在衍生品與股票期權市場上的能力。招商證券(香港)董事總經理溫天納表示,港交所與納斯達克等這些較大的美國證交所進行接觸最合適,與小型交易所合併毫無用處,且歐洲合併對象也所剩無幾。分析人士指出,港交所去年9月時可投資資金達433億港元(約56億美元),高於納斯達克54億美元的總市值。另外由於港交所市值高達240億美元,且目前法律禁止任何股東持有港交所超過5%的股份,所以如果港交所確實尋求併購,最有可能是以買家姿態出現。海通國際認為,港交所的發展方向似乎是與內地交易所建立更密切合作,其核心價值仍是作為中資股的主要國際交易平台。此部分業務應不會因近期海外交易所合併潮而受重大挑戰。近年全球交易所併購案一覽時間 被收購方 所屬國家 收購方 所屬國家 收購金額/億美元2005年4月20日 紐約證券交易所 美國 群島控股公司 美國 232006年5月22日 泛歐交易所集團 荷蘭 紐交所集團 美國 1022006年10月17日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控股公司 美國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美國 1102007年4月30日 國際證券交易所控股公司 美國 歐洲期貨交易所 德國 282007年5月25日 OMX集團 瑞典 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 美國 412007年8月17日 OMX集團 瑞典 DIFC 阿聯酋 332008年1月28日 紐約商業交易所控股公司 美國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 美國 752008年3月27日 聖保羅證劵交易所 巴西 巴西期貨交易所 巴西 1032010年10月25日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 澳大利亞 新加坡交易所有限公司 新加坡 832011年2月9日 TMX集團 加拿大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 英國 30紐約泛歐交易所簡介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併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NYSE Euronext)。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X)是全球領先的、最具流動性的證券交易所集團,致力於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務質量、客戶選擇和創新產品。旗下證券交易所遍及6個國家,包括全球規模最大的現金股票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歐元區最大的現金股票交易所泛歐交易所、按交易價值計算歐洲領先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Liffe、以及快速增長的美國期權交易平台NYSE Arca Options。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為發行人、投資者和金融機構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包括現金股票、期權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交易基金、債券、市場數據以及商業技術解決方案等。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近40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高達30.5萬億美元/20.9萬億歐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是其它任何一家交易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的4倍以上。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現金股票市場日均成交額約為1410億美元/1030億歐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佔全球現金股票日成交額的三分之一以上。紐約泛歐交易所是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員,並且是標準普爾100指數成員中唯一的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是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IPO數量及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交易量第二(2008年數據)的交易所。2005年4月末,NYSE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elago),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紐約證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 NYSE) 是美國和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1792年5月17日,24個從事股票交易的經紀人在華爾街一棵樹下集會,宣告了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誕生。1863年改為現名,直到1865年交易所才擁有自己的大樓。座落在紐約市華爾街11號的大樓是1903年啟用的。交易所內設有主廳、藍廳、「車房」等3個股票交易廳和1個債券交易廳,是證券經紀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場所,共設有16個交易亭,每個交易亭有16—20個交易櫃檯,均裝備有現代化辦公設備和通訊設施。交易所經營對象主要為股票,其次為各種國內外債券。除節假日外,交易時間每周5天,每天5小時。自20世紀20年代起,紐交所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這裡股票行市的暴漲與暴跌,都會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波動。現在它還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名勝之一德意志證券交易所簡介
德意志證券交易所是歐洲最活躍的證券交易市場。在德國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來自全球70個國家,它的每日交易顯著高於歐洲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等。德意志交易所世界唯一具備綜合性一體化交易所職能的機構,集中為上市公司和投資者提供所有相關業務和系統服務,包括股票市場、衍生產品市場、清算和結算、指數、軟體技術。就銷售收入、稅前利潤和市值而言,德意志交易所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證券交易所。2005年的銷售收入是16億3千2百萬歐元,息稅攤銷前利潤為7億1千1百萬歐元。德交所的上市費用在整個歐洲是最為低廉的,從5000-10000歐元不等。德國證券交易所有多層次的上市標準,它可根據企業的生命周期選擇:初級、一般、高級三種不同透明度的標準上市,以符合不同市場的需求。與此同時,公司上市時還可選擇:高級市場、初級市場、一般市場、公開市場四個信息披露和監管層次不同的上市板塊。截止到2006年9月的統計,尚未有中國企業在德交所上市。德意志交易所使用的Xetra系統,是世界上流通性最高的現貨市場全電子化交易平台。使用該系統的參與方超過650家, 其中包括270家國際銀行和4,500位交易員。其系統的流通性位居歐洲第一,Xetra日交易量高達500,000筆。歐洲期貨期權交易所是德意志交易所集團的子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活躍的投資者來自歐洲、亞洲和美國。德意志交易所位於歐洲中央銀行所在地-德國的金融中心法蘭克福,交易所在歐洲9個城市設有代表處,其中有柏林、法蘭克福、里斯本、倫敦、盧森堡、馬德里、巴黎、維克漢姆、蘇黎士,在亞洲和美國有4個代表處,其中有芝加哥、迪拜、香港和紐約。香港交易所簡介
香港交易所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旗下的市場機構成功帶領香港金融服務業由一本地主導的市場,發展成為亞洲區內吸引世界各地投資基金的中央市場。香港交易所於2000年6月、香港的證券及期貨市場完成合併之後上市。作為一家市場主導並向股東負責的機構,香港交易所致力把握亞洲區內以至世界各地的商機。香港交易所的業務運作分由多個專責部門執行,由管理層和董事會直接領導及監察。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關,負責制定香港交易所的目標、使命、策略、政策和業務規劃,並監察管理層的執行工作。香港交易所是香港中央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的營運機構兼前線監管機構,職責範圍包括:監管上市發行人;執行上市、交易及結算規則;以及主要在機構層面向交易所及結算所的客戶提供服務。交易所及結算所的客戶包括發行人及直接服務投資者的中介人,例如 -投資銀行或保薦人、證券及衍生產品經紀、託管銀行和資訊供應商等。而交易所及結算所提供的服務則包括交易、結算及交收、存管及代理人以及資訊服務。市場監管香港交易所致力履行本身公眾責任,以確保市場公平有序地運作,並審慎管理風險,切合公眾利益特別是投資大眾的利益。香港交易所亦致力與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緊密合作;證監會是香港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的主要監管機構,並屬一獨立法定組織,負責執行市場法例,促進和推動市場發展。前瞻與展望香港交易所是肩負公眾責任的商業機構,要同時負責營運中央市場,對市場整體利益必須慎加考量。此外,其工作亦須有助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配合國家日後的發展。香港交易所2010至2012年的使命宣言:在香港創設並營運一個活躍的國際公共金融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簡介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範」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上證所下設辦公室、人事(組織)部、黨辦紀檢辦、交易管理部、發行上市部、公司管理部、會員部、債券基金部、國際發展部、產品開發部、市場監察部、法律部、投資者教育部、系統運行部、技術開發部、技術規劃與服務部、信息中心、研究中心、財務部、稽核部、行政服務中心(保衛部)、北京中心等二十二個部門,以及兩個子公司上海證券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上證所信息網路有限公司,通過它們的合理分工和協調運作,有效地擔當起證券市場組織者的角色。上證所市場交易採用電子競價交易方式,所有上市交易證券的買賣均須通過電腦主機進行公開申報競價,由主機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峰值訂單處理能力達到80000筆/秒,系統日雙邊成交容量不低於1.2億筆,相當於單市場1.2萬億元的日成交規模,並且具備平行擴展能力。經過多年的持續發展,上海證券市場已成為中國內地首屈一指的市場,上市公司數、上市股票數、市價總值、流通市值、證券成交總額、股票成交金額和國債成交金額等各項指標均居首位。截至2009年年底,上證所擁有870家上市公司,上市證券數1351個,股票市價總值184655.23億元。一大批國民經濟支柱企業、重點企業、基礎行業企業和高新科技企業通過上市,既籌集了發展資金,又轉換了經營機制。邁入新世紀(21.60,0.34,1.60%)後,上證所肩負著規範發展市場的艱巨任務,也面臨著進一步推進市場各項建設的良好機遇。憑藉一流的硬體設施和浦東優越的區位優勢與強大輻射力,憑藉上海經濟良好發展勢頭和特有的龍頭效應,憑藉國企改革和金融中心建設對上海資本市場的積極推動,上證所將按照堅定信心、加強監管、保持穩定、規範發展的思路,在技術、監管、人才、服務等方面多管齊下,為建設一個規範透明、高效開放、充滿生機活力的世界一流交易所開啟新的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