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山裝口袋及扣子各有象徵

在民國時期,中山裝是國民革命的象徵。許多愛國人士目睹大量進口西裝和呢絨,使中國白銀不計其數地外流,他們呼籲提倡國貨,希望把易服與保護國貨結合。同時,加上當時政府的大力推廣,中山裝得以流行。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都喜歡穿中山裝,中山裝便逐漸成為中國典型的現代服裝。

  記:中國歷史上曾出現多次服飾變革,中山裝的這次變革有何不同?

  陳:中國有意義的服裝變革較大的有3次:春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魏孝文帝拓跋宏全面推行服飾漢化;盛唐的帝王則觀四面八方各民族服飾,擇優採取,為我所用。但這些改革,無不是在傳統的範圍內反傳統,是在不根本觸動服飾上的封建主義等級觀念的原則下進行的某些改良。而中山裝出現的背景則不同。

  記:那它的意義在哪裡?

  陳:辛亥革命不僅推翻了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新的政權,傳統冠冕服飾連同它森嚴的等級制度、禮儀規範也失去了法律的保護,還伴隨著新社會制度的確立,出現了服制改革的呼聲。孫中山的易服行動,是他反封建、倡民主的革命鬥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後來的發展來看,中山裝的創製、完善和普及,是中國服裝史上最偉大的變革之一,它對後世的影響已遠遠超出衣服本身。

  四口袋,和一種理想

  前襟四個口袋,代表國之四維;前襟五個扣子,代表五權分立;袖口三個扣子,代表三民主義;兩個倒筆架形的胸袋,則表示革命要依靠知識分子。

  這就是既有瀟洒英俊之氣又不失民族風韻的中山裝。辛亥革命後,剪辮運動沸騰,中山裝盛行。

  誕生,孫中山來當「模特」

  1895年,孫中山廣州起義失敗後,遠渡日本橫濱。從體現新政權新面貌的目的出發,孫中山先生開始構想新式服裝的樣式。

  寧波服裝博物館原館長陳萬豐說,最初的中山裝作關閉式八字形領口,前門襟上釘紐扣9粒,腰際有擴帶式橫襇,經孫中山試穿,得到各界人士肯定。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先生帶著日本陸軍士官服、學生裝和在日本時做的早期中山裝,來到當時在上海灘知名的紅幫裁縫店「榮昌祥」,要求以這幾種服裝為基樣,做一套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新服裝。服裝製成後由孫中山試穿,大家認為式樣簡樸莊重,勝於西裝,比橫濱時製作的早期中山裝有較大改進,後來便以這套服裝為母本,製作中山裝。

  1925年,孫中山先生去世,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對中國革命的不朽貢獻,廣州革命政府確立了「中山裝」這一名稱。

  盛行,做中山裝最難是領子

  今年79歲的紅幫傳人江繼明先生,一輩子做了數百件中山裝。上世紀60年代,中山裝興盛時期,他正在上海虹口區娥嵋路的「培羅西服店」打工,每天來做中山裝的人絡繹不絕。

  「做中山裝最難的是領子,領子要居中,兩個角不能有大小,要『登』起來,大小要正好,要舒服。」江繼明說,做一件高檔的中山裝,一開始用的是華達呢、花呢等上等毛料或混紡毛料,以求挺括、圓順、厚實。後來,隨著中山裝的普及,普通布料也可以做中山裝。因而穿中山裝的人越來越多,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便形成了中山裝熱。

  那大概是中山裝最風光的年代了。江繼明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他用長衫為自己精心改制了一套灰色中山裝,很是精神。「記得上海虹口服裝鞋帽公司請我去為東海艦隊司令員量尺寸,我就穿著這套筆挺的中山裝去的,司令員還誇我:『小夥子很精神嘛。』」

  演變,多款服裝都有它的影子

  作為20世紀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服裝,中山裝對中國服飾影響至深。新四軍、八路軍、解放軍的軍裝都由中山裝變化而來。20世紀50年代後,人們根據中山裝的基本式樣特點,進行創新,設計出「人民裝」、「青年裝」、「學生裝」和「軍便裝」。

  「這些新式服裝中顯然都有中山裝的影子,但均有改革。比如領子就各有很大變化,領口開大,翻領由小變大,把喉頭從緊扣中解放出來了。」陳萬豐說。

  而「毛氏服裝」是中山裝改革最有特色、最成功的傑作。1957年,紅都服裝店接受了為毛主席製作中山裝的任務。紅幫裁縫田阿桐沒有照搬中山裝原有的款式、造型,而是根據毛澤東的臉型、身材和氣質特點,進行了別具匠心的改革。他將上面兩個衣袋的兜蓋改為彎而尖,使衣服更顯出朝氣和動感;墊肩稍微上翹,兩肩更加平整服帖;領子變化尤大,領口大,翻領大,完全改變緊扣喉部的款式。

  毛澤東很喜歡穿這種改進的中山裝,在各種正式場合均穿這種服裝。而中央領導也一個個仿效,不論在國內接見外賓或出國訪問都穿這種中山裝。「毛式中山裝」因此聞名,影響越來越大。

推薦閱讀:

內部人揭秘加盟內幕,騙子是怎樣忽悠你上當的?
解密太極拳勁源、勁道和勁點
屍體直立行走,神秘的湘西趕屍是否真的存在?
奇門吉格種種解密
i春秋戲說春秋Wirte Up

TAG:解密 | 象徵 | 中山 | 中山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