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意境是詩的靈魂

我們讀詩,首先接觸到的當然是詩的語言、韻律等形式方面的東西;但隨著讀詩的深入思考,及讀詩後的回味,詩的意境就占駐了我們評價此詩的中心位置。近來我讀了一首明末畫家、書法家、文學家祝枝山(1460——1526)的一首詩,就讓我對詩之意境之重要,更加深了認識。此詩如下:「東邊一棵大柳樹,西邊一棵大柳樹,南邊一棵大柳樹,北邊一棵大柳樹。任你東西南北,千絲萬縷,總系不住郎舟駐。這邊啼鷓鴣,那邊啼杜宇,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一聲聲不如歸去。」按說,詩是文章凝聚的精華樣式,理應簡潔、濃縮。然而有些詩之大家卻反其道而作。就如祝的此詩,開首似乎在用一種閑散樣子在給讀者「瞎聊」,這可是寫詩之大忌,特別是寫古詩;然而在祝枝山手裡,卻變得妙處橫生。祝枝山在詩的開首似乎是與人亂聊,東邊、西邊、南邊、北邊,似乎不著邊際,其實他是在強調任何地點系舟,都阻止不了郎的離去。這種「散」,其實是烘托要留住哥哥的緊迫心情;而這種心情才是全詩要表達的意境之中心所在。因此,詩的意境,最重要的是把讀者的思想引入一個與作者共鳴的境界。達到了,就是一首好詩;達不到,作者的激情就不會被讀者認同,這是寫詩的要害。詩的意境還能讓詩的品位表現出來。祝枝山,名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蘇州)人,明末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共為「吳中四子」。他的畫、書、詩、文皆佳,可說是作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自蘇軾提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畫品位標準以來,畫里題上美詩,詩里寫出美畫,就是詩人和畫家所共同追求的藝術目標。詩中有畫,就是說詩里要寫出「形象」,也可說是「畫面」。詩中之畫是表現詩之意境的最重要手段。當然,詩中之畫也不能是普通之畫,而是有高妙的欣賞價值的畫面。我的淺見,詩里的意境要表現如下的內容:其一,要深遠,要像山水畫那樣,「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有一泄千里之勢;其二,要高峻,要像自古華山一條路那樣,峻拔挺立,高聳入雲,有拂雲高瞻之勢;其三,要迂徊曲折,起伏通達,有曲徑通幽之境界;其四,要收斂含蓄,有言在意之外的耐人品味之趣。有的人寫詩,很少在詩的意境、形象上下功夫,而專註於詩的韻律、詞藻,似乎有些偏頗。當然,詩的韻律、詞藻很重要,不然寫出的就不是詩了。可是,比起詩的意境、形象,韻律、詞藻只能在第二位。詩的意境是詩的靈魂,而韻律、詞藻只是詩的衣冠。還有人似乎走的更遠,寫「詩」只顧及「押韻」,甚至連「韻」也免強,或為了「押韻」而生造出莫名其妙的「詞」,還自認為「高雅、深奧」,其實是寫詩的病態。我在此說了些獻醜之言,不一定被別人認同,那就當是一家之言。不好意思。

詩,不僅要整齊、精練,並講究押韻、對仗、平仄聲等等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有意境,意境是詩的靈魂。一 什麼是意境?「意境」一詞,源於佛經。佛學認為:「心之所游履攀緣,謂之境;所觀之理謂之境;能觀之心謂之智。」這裡的「智」與「境」,所講的就是「意」與「境」。關於文學創作中詩的「意境」,古代學者早有闡述。晉代陸機在《文賦》中從「情思」與「景物」互相交融的角度說:意境是「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這裡的「喜」與「悲」表達的就是「情思」(即意,也叫意象)。而「落葉」與「柔條」展現的則是「景物」(即物、也叫物象)。此種「情思」與「景物」的「神與物游」,「思與景共」,「感同景諧」,「情隨景動」的契合與交融,就叫意境。簡言之,所謂意境,是指「意象」「情思」與「物象「景物」的水乳交融與和協統一。它是詩人長期積聚、孕育在胸的思想情感(意象)與隨時隨地、活靈活現的客觀景物(物象)相契合,相統一,並表現為情景交融、神形兼備的藝術境界。這裡的「情思」指的是人的思想情感,精神、意識、理念等「意象」。「景物」,則指的是物的存在和表現形態、姿態、狀態、神態等「物象」。因此,詩詞的意境的實質,就是人的「意象」與景的「物象」的契合、交融和統一。例魏.曹植《七步詩》 :「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是魏晉詩壇的傑出人物,他在詩中借用「豆」的口吻陳述了「萁」「豆」「相煎」的「物象」(景物),並採用托物言情、狀物移情、揉情入景的方法,表達了兄弟相殘「何太急」的「意象」(即情思)。此詩意境委婉、含蓄、高超、新穎,感人。又如明.于謙《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在詩中借用人格化的石灰,表達出堅貞不屈,不怕犧牲的精神和意志。二 竟境的特性詩的意境,概括地講它源於社會生產生活實踐,表現在字裡行間,存在於作者心中。其特性:⒈真實性。詩的意境,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實踐活動在詩人頭腦中反映的客觀產物。它客觀真實地反映出詩人的喜怒哀樂及鮮明的個性特徵。詩仙李白詩歌的豪放,柳永詞中的離愁別恨,還有杜甫、陶淵明、陸遊、李煜、李清照、蘇軾、辛棄疾等等,他們的詩詞,無不打上他們所處時代及個人凄涼遭遇的烙印。⒉鮮明性。詩的意境,是詩人思想情感、精神、意志、理念集中傾吐的綜合體現。它蘊含著詩人閃光的思想、熾熱的情感、人生的感悟、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和執著的追求。白居易筆下的《賣炭翁》,杜甫的《乒車行》,陸遊的《書憤》、《示兒》等,都表現出詩人同情並關心人民疾苦和憂國憂民的鮮明個性。⒊新穎性。詩詞的意境,是詩人獨具慧眼和匠心釀造出來的藝術境界。它是詩人「言人慾言而未言,發人慾發而未發,吟人慾吟未吟」的精神結晶。它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美於生活。如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又如王建《新嫁娘》:「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江雪》釀造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傲的意境,《新嫁娘》釀造的「先遣小姑嘗」的精明的意境,都是新穎別緻的,均於自然平淡之中見真情、含深意。三 意境交融的方式意境交融的方式有觸景生情、體貼物情、壯物移情等。⒈ 觸景生情。是指因見到某一景物,引出某種情感的抒發。即將所見之「景物」和引發之「情感」概括地寫進一首詩里,借物言情。如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題菊花》:「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因看到菊花在秋天裡迎風開放的景況,而聯想到生活在社會底層廣大勞苦大眾饑寒交迫的境遇,由所見之「景物」而引發出欲抒之「情思」,這就叫觸景生情。從字面上看,本詩所表述的是「若為青帝」,定要讓菊花與桃花一樣同時在春天裡開放。而實際上所表達的是要為廣大勞苦大眾改變現實窮困狀況,與帝王將相「均平富」、「等貴賤」的一種社會理想和制度。其意境不僅含蓄、完美,而且深刻、新穎,高超、偉大。⒉體貼物情。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有些物的物象巳經被人們公認的情感化了。這是由於某些物的「物象」的某些特質所決定的,而又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情感,並被人們廣泛的認可了。如月輝潔白無瑕,青松的高風亮節等。僅以青松而言,詩人常把它堅忍不撥的精神作為它本身固有的精神來看待,並以象徵的手法在松的物象中尋找同自己感情一致的品質,從而達到「松」與「情」的結合,實現「物」(物象)「我」(意象)情感的交融。如毛澤東《詠松》:「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時值暮年的毛澤東,從挺立「險峰」的「勁松」任憑「亂雲飛渡」「仍從容」不迫中,達到「景」與「情」的結合和「物」與「我」的意境交融,體現出毛澤東與勁松同樣具有的品格和魄力。此外,還有梅的孤傲,荷的清純,海的遼闊,雲的飄逸等等。詩人寫詩時,常常在這些景物中尋找同感。因此,陸遊才有《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己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⒊狀物 移情。是指詩人用孕育在胸的某種欲抒之情去看待某一景物,並將這種欲抒之情寫進所見景物之中,給「抽象」的「情思」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抽象」與「形象」之間架起「想像」的橋樑,把「抽象」的「情」變成「形象」的「物」(景),使「情思」(意象)「景物」(物象)交融,從而構成意境。古人稱之為「有我之境」。 也叫托物言情,或揉情入境。比如月和花,高興的人寫她,她在笑:憂鬱的人寫她,她在愁;悲傷的人寫她,她有可能在哭。如唐·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時值陽春三月,「花開」和「鳥鳴」本來是賞心悅目的事,但讓處於戰亂、國破之中背井離鄉、憂國憂民的杜甫來看,「花開」成「花濺淚」,「鳥鳴」成「鳥驚心」。這裡的「花」和「鳥」都感染有作者憂慮、感傷的情懷色彩。四 意境的寫作方法⒈ 揉情入景法。草木本無情,揉情便有靈。煙雲泉石,蛙鳥花木,本來都是沒有情感的「景物」,在詩詞中,如果把人所特有的思想和行為揉入其中,一切景物便都有了「情思」。如韓愈《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詩。在晚春季節里,「草樹」「紅紫」,「楊花」飄飛,本來是很平常的景色,但當作者把「知」、「斗」、「無才思」、「惟解」這些唯有人才具有的思想和行為揉入到字裡行間之,使之人格化後,「草樹」和「楊花榆莢」便都活躍起來,從而渲染出一派濃郁的晚春風光。在一首詩或詞中,揉情和寫景常常是水乳交融、交向輝映的。同是寫愁,在國破家亡的南唐後主李煜眼中,愁有時如「亂麻」,有時似「春水」。如「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在流離失所的女詞人李清照眼中,愁不僅有重量,而且揮之不去。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月有晴陰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而要在詩詞中表達悲歡離合等情感,絕不可直呼「我悲傷」、「我歡樂」、「我有離愁別恨」等,而必須把這些「情思」揉入到「景物」中去,托物言情,才會出意境。⒉ 情景分列法。凡是有意境的詩,情與景都是交融的。但是,僅僅從字面上看,有些詩的「情」和「景」是分開寫的。一句中,一半寫景,一半寫情;一聯中,上聯寫景,下聯寫情;四句中,兩句寫景,兩句寫情。八句中,四句寫景,四句寫情。或先景後情,或先情後景。表面看來,景與情是並列的、分開的。而實際上情與景是一致的、契合的、交融的。列景是為了陳情,陳情則依賴列景,只有情景交融,才能增強詩的藝術的想像力、表演力和感染力。如李白《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這首詩是李白醉後奉昭即興作品。他以牡丹比楊玉環:彩雲是你的衣裳,牡丹花是你的容貌。春風中更加顯現出濃艷華貴的神態。這樣的天姿國色,只有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或神仙登臨的瑤台才能見到,人間那有這樣的絕代佳人啊!此詩「思與景共」、「情隨景動」、「神與物游」的交融是如此的天衣無縫,非李白而無人為之。又如唐.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崔。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首詩,前兩句寫「景物」,後兩句寫「情思」。前兩句是說:剛剛舉起盛滿葡萄酒的夜光杯將要暢飲時,崔人出征的號角巳經吹響了。後兩句是說:縱然醉倒在斯殺拚命的戰場上也別笑話我,從古至今征戰沙場的有幾個人能活著回來?從而表達出厭倦戰爭,渴望和平的情懷。又如唐·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這首詩,前四句寫景,通過鋪陳的方式,構畫出蜀相祠堂這一後人祭拜先賢之地――古廟的景象。詩的後四句屬抒情,作者通過對諸葛亮末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等遠見卓識和兩朝為相不論先主後主耿耿忠心的謳歌,以及對其未捷先死悲哀命運的惋惜,寄託了無比悲痛的情思。從字面上看,情與景是並列的、分開的,而實際上情與景是一致的、契合的、交融的。⒊ 寄情於景法。有些詩詞,從文字表面看來似乎全是寫景,沒有情,或者說只見物象(景物),難見意象(情思)。而實際上也有情在,是寄情於景。如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又如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兩首詩,從字面上我們幾乎看不到作者的「情」在什麼地方,杜甫的詩也僅僅用了一個「好」字,似乎在表達對「雨」的感受。但是,當我們讀完詩作並仔細品味時,不難看出作者在對廬山瀑布和春夜喜雨的讚美聲中所寄託的無限情思。又 如唐.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雲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詩不言興亡,而興亡之感溢於言表,使讀者展開聯想的翅膀,產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的感覺。⒋ 情濃景略法。有些詩詞,從字面上看全是抒情,正好與寄情於景相反。本來是情由景發,但寫成詩詞時,卻把景物省略了,而是直抒胸懷。如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詩,是作者登幽州台時所發出的感慨。這裡沒有直接寫自然景物,但是,我們從作者不滿社會現狀的呼喊聲中,不僅可以領會出幽州台周邊的氛圍,而且可以覺察出當時昏暗的社會環境。由此看來,「境非獨景物也,喜怨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引自《人間詞話》)五 意境通病⒈ 有景無意。嚴格地說,有景無意的詩是讓沒有的。因為凡是形象的物,總會或多或少地帶有作者的某種情感。但是,這裡所說的「有景無意」,是指有景,意弱,弱到讓你幾呼體會不到意境。直白地說,弱到你不知道他想說什?他要說什麼?他在說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是作者未能給景物賦於鮮明的思想和熾熱的情感。這就叫「為賦新詩強說愁,情思未在景中游」。⒉ 有意無景。一首有意境的好詩好詞,它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總是蘊含在眾多鮮活的景物形象之中(也叫「意象」神遊於「物象」之中),而並非要直接顯露。我們拿五、六十年代的兩首詩比較優劣。一是《躍進抒懷》:「天大旱,人大幹,要用大幹奪高產。今年畝產一萬斤,明年還要翻兩番」。二是《 》:「糖甜不如蜜,棉暖不如皮。爹娘恩情重,比不上毛主席」。讀完兩首詩,不難看出《躍進抒懷》,雖「意氣」衝天,但「境」界全無。而《 》則不然,它先拿「景物」(物象)「糖」與「蜜」比「甜」,後拿「棉」與「皮」比「暖」,最後再拿「爹娘」與「毛主席」比「恩情」輕重。從三組對比中,我們不難看出毛主席情同父母、恩如泰山,如蜜比糖甜,似皮比棉暖,不是爹娘,勝似爹娘。讓人讀後,終身難忘,這就是意境的價值所在。⒊意境混亂。有些詩,雖然有意有景,也算不上好詩。究其原因,是犯了意境混亂的毛病。古人談詩論文,講究立意。《後漢書》作者范曄說:「常謂情志所託,故當以立意為先,以文傳意」。明代哲學家王夫之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以意為主」,「意在筆先」,「寓意則靈」等,都是古今大家寫詩的經驗之談。一首有「意境」的好詩,其「意」應該是明確的、突出的,其「境」應該是可感的、可知的。「意」(即情思、也叫意象)制約著「境」,並統帥著、驅遣著「景物」(即形象物,也叫物象)的千軍萬馬。如果「意」(情思)不明確、不突出,那麼「物」(景物)必然是散兵游勇,或烏合之眾,必然會造成意境的混亂,影響詩的質量和藝術效果。然而,一首詩僅僅有「意境」還不夠,有「意境」,只是寫詩最基本的寫作要求。若要想寫出主題突出、思想鮮明、情感豐富、藝術感染力強的作品,還必須在釀造深刻、新穎、神奇、絕妙、高超的意境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境近而意遠,境妙而情濃,景新而情殊,景奇而意無窮。並化景物為情思,揉情感於景中。力避意境混亂,以及有景無意、有意無境等通病。總之,要用真實、鮮明、新穎的意境,道出積蓄胸中的情,說出心中想說的話,寫出屬於自己的詩。

無論新詩舊詩,詩的靈魂在於意境。意境是詩的靈魂;詞句是詩的肉體;韻律是詩的外衣。兼而有之最好,倘若不能得兼,寧要一縷魂,不做一木人。僅僅有華麗的外衣而沒有意境的詩是行屍走肉。

一首好詩至關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如果詩的意境不美,儘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旋律,它也不會給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會具有詩的藝術美,從而,也就失去了詩意美。詩是很講究意境的。所謂鍊句不如鍊字,鍊字不如煉意,詩貴意境等,就是講詩的意境的重要性。但何謂意境?意境就是詩人對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感受以後產生的一種情懷,它的全部奧秘既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靈化與內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意境的形成,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對客觀事物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的具體表現;而意境的創造,則是詩人為源於生活的情意尋找一個更為典型的藝術環境的藝術實踐。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可以稱之為意境美的典範。在詩中,徐志摩對詩的意境是苦心經營和刻意追求的。他將自己對母校多年的感情濃縮在精練的詩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個性色彩的形象和想像中間。由於徐志摩巧妙地把氣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為一,因而造成一個色彩鮮明、線條清晰、勻稱柔和的境界。你看,在詩人眼裡,那河畔夕陽中的垂柳被鍍上了一層富貴而又嫵媚的金色,在輕柔的微風搖曳,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彷彿一位美艷絕倫的新娘,這新娘的艷影,在水中蕩漾,同時也在詩人的心中蕩漾。在徐志摩的眼中,那柳蔭下波光瀲灧的清泉,沉澱著他象彩虹一樣絢麗迷人的夢;可以說是融情入景,把那如水中月,鏡中花般的「彩虹似的夢」描繪的多麼形象、鮮明,多麼令人心醉,彷彿伸手就可以攬到似的。於是,他似乎乘著滿載星輝的的一葉小舟,向著水草幽幽的小河深處,擊拍縱歌,去尋找他彩虹似的夢。。。。。夢能尋到嗎?於是幾聲浸透淡淡哀愁的的簫音,沉默的夏蟲、沉默的康橋,烘托出一種夢幻般的惆悵,於是,便誕生了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整首詩,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構成了詩的深邃意境,給讀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再比如,這樣的的一首詩歌〈思念〉。雖然寥寥數字。但它抓住了意境美這一要素,應該是一首很好的情詩。讀了它我們可以想像,在一個春意融融的午夜,一個寂寞的男孩,獨坐在窗前思念遠在他鄉的、心愛的女孩。春天,本來就應該是少男、少女們的季節。這首詩通過柔風、無垠的夜空、隨風輕舞的柳絮,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多麼浪漫的春夜,但景色的愈發美麗,更襯托出男孩的寂寞,美的讓人心碎!這一感情又通過一幅精彩的描述得到升華:幾顆晶瑩的淚滴悄掛腮邊,就像露珠沾上草尖!請想像,黎明,草尖上跳動的露珠,那是多麼的令人砰然心動,使人頓生愛惜之心,這更襯托出這份思念的凄楚,令人心酸。因此,這是一首很好的詩歌。所以,我們在進行詩歌創作時,一定要注意意境的描述,抓住了意境,你就抓住了詩歌的靈魂,那你肯定就能寫出很好的詩歌。附:思念初春,夜,柔風徐徐。思念你的我,獨自凝望無垠的夜空。幾顆晶瑩的淚滴悄掛腮邊,就像露珠沾上草尖!窗外,朵朵柳絮隨風輕舞:飄飄,又見你彎彎的眉!=========讀詩的意境從古至今,中國最燦爛的文化莫過於文字,從古樸典雅的陶器到書生文文的字畫,從悠悠含蓄的古詩到引人入勝的現代小說,這些都離不開文字的修飾推敲。而對於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人來說,詩,這種文學藝術似乎在被人們淡忘。也許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讀詩是一種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其實,讀詩的意境並不高深莫測,只在於你是否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人們寫詩,或是為了反映事理,或是寄情所感,都是為了表達詩人當時的一種心境。古人寫詩,講究「逸倫之士,非理不動」,要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近而川渟岳峙,成為智者。古代的詩要求最嚴格的就是平仄韻律了,且格式都是很有講究的。而自從1917的新文化運動開始,現代詩誕生了,白話文的描述手法不僅通俗易懂,也取消了許多繁瑣的取讀結構。現代詩也沒有了以前的平仄之聲,更注重了藝術的聯想和感情上的渲染。比如,舒婷的《致橡樹》和《詩經》中的一些文章相比,我們不難看出,前者人們思想的開放,以大膽的想像來讚美愛情,而這在古代的詩詞中是絕對看不到的。所以,現代詩的美感也就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現代詩雖然大方,但也不乏委婉柔情,現代詩大多是朦朧詩。記得在《關於朦朧詩的三味、三度及三品》中說,朦朧詩有三味:「思的迷惘」、「感情的隱秘」、「藝術的新異」,應有三度:「自我表現」、「打破傳統」、「藝術創新」。並把詩分為三品:「凡有積極意義,藝術技巧上有創新的列為上品;內容一般的,或富有感情而尚未臨於消沉,表現手法新穎的列為中品;內容不好,消沉頹廢的,即使有比較新奇的表現技巧,列為下品。」可見,現代詩更注重意象的追求,而對於文字的斟酌就不如古人那樣細緻了。在藝術上,現代詩的特點是,以象徵的手法為中心。作為現代詩,從韻腳上講,有押韻的,有不押韻的,絕大部分是不押韻的。現代詩強調節奏、音律、意境。比如聞一多的《死水》,雖然表面描寫的是一潭髒水,但是其實際意義是要借髒水的獃滯,霉爛來創造一系列醜惡的意象,近而揭示當時社會的混亂,表達作者厭惡痛恨之情。再如,普希金的《致大海》,明寫的是大海的遼闊,歌頌大海的奔放崇高,其實詩人描寫大海意在象徵自由,表現詩人極度渴望自由,寄託了詩人自己的理想。可見,詩以言志,不僅可以從詩中品味韻律,更可以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作為一個讀者,我們在欣賞詩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身臨作者的意境。要想讀出詩的美,先要了解詩人當時寫詩的背景,這是獨處意境的前提,比如:梁小斌的《中國,我的鑰匙丟了》(見高中《語文讀本》第一冊),如果只是單純的讀這首詩,很難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這首詩是作者寫於「文革」結束後不久,當時的青年著處於迷茫之際,作者以鑰匙為意象來激發青年們要重新努力,繼續發奮,儘快「文革」的陰霾中走出來。了解這些背景之後,此詩的意境也就不言而喻了。其次,要用心領略詩人的心境,這需要我們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想像。積累多了,視野自然會豐富。當你被詩人的創作所感染,你也會有所感,有所悟,甚至是用自己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情,我想,這也許就是一個讀者的最高境界了!無論是什麼詩,,或是含情委婉的,或是悲愴豪邁的,或是典雅唯美的,都會以其語言的細膩,精巧,絢爛被人們所喜愛,以其朦朧,粗獷,質樸的風格被人們所吸引。學會讀詩,不僅是對文學的欣賞,更是對自身品質的修養,高尚情操的陶冶。詩,這個精妙絕倫的藝術品,將永遠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歸園田居》其三  陶詩於平淡中又富於情趣。陶詩的情趣來自於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裡,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後句虛。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使至塞上》王維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以監察御史從軍赴涼州,居河西節度使幕中。這詩是出塞途中所作。「單車欲間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關邊塞。「征蓬出漢塞,歸雁人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翅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用一個「圓」字,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描寫。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意思是,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渡荊門送別》意境:這首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像瑰麗。《登岳陽樓》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裡。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絛《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雲夢也。」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以往一些學者認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造藝術形象的典範。它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意境是作者通過一系列物體寫出來的一種感覺,比如說「枯藤老樹昏鴉」中,枯藤、老樹、昏鴉就是意象,而構造出來的那種凄慘的感覺就是意境。歸園田居中最後兩句對月的描寫就是寫出鄉村生活的安逸閑適,令人神往 使至塞上的「長河落日圓」一句則是寫出大漠的雄壯瑰麗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通過水和舟的描寫,則是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依依不捨。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表達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能表達意境的句子是要有意象的,意象一般都有名詞。所謂「意境」,就是作者在詩歌中,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是抒情作品中呈現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同時也包括作者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空間。意境,是中國獨有的一個詩學和美學術語,也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如何創造詩歌的意境(原創)雅石☆詩歌必然要有意境,詩歌價值的高低取決於意境,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詩歌具有藝術性和思想性兩大基本要素。藝術性是指文采,就是藝術化的文字形象;思想性是指思想內涵,就是詩歌所要表達的意象。因為意象要通過具體感知的形象才能表現出來,所以意象蘊含在形象之中,二者密不可分。詩歌的意境,是指藝術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詩歌的表現形式不同、描寫手法不同、反映內容不同、個性風格不同,意境就會不同。從表現形式上,有古體詩歌、近體詩歌、現代詩歌;從描寫手法上,有賦、比、興和擬人、誇張、象徵;從反映內容上,有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從個性風格上,有委婉、豪放、艷麗、清雅等等。由於這些因素存在,使得詩歌的意境千差萬別、千姿百態。詩歌的意境由詩人自已創造,如何創造呢?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情、借物明理,就是借用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來表達理想、信念、願望、愛恨、感悟、道理,揭示真偽、善惡、丑美等等。無論創造什麼樣的意境,都必須從形象描寫入手。詩歌所描繪出的應該是一個形象生動、內容深厚、引人入勝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這個世界的全部內容和全部結構,都是用個別的、具體的、富有特徵的事物或細節組織而成,這個形象性的世界反映出詩人的典型感受、思想情緒,滲透詩人自已個性化的情感色彩。形象描寫應從現實生活、客觀世界入手。詩歌反映生活、描繪客觀世界,絕不是照相式地再現生活現象,簡單地複製客觀世界的狀貌,而是要反映得更典型、更集中、更突出,描繪得更形象、更鮮明、更動人。我國古代的詩人和詩歌理論家,就已經特別重視詩歌的意境了。例如:蘇軾在閱讀和欣賞王維的作品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嚴羽主張詩歌必須「言有盡而意無窮。」還有人認為詩歌應有「弦外之音,味外之味」。詩歌必須有生動的形象,優美的畫面,雋永深長的意味,展現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意境。許多優秀詩歌總是能夠把讀者引入一個獨特的藝術境界,這些意境具有各自的特點,畫面不同,風光各異,情味相殊,五光十色,豐富多采。我國古典詩歌在創造意境上早已取得了輝煌成就,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的天然境界;有「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眺)的絢麗境界,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的壯闊境界;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李白)的雄放境界;有「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杜甫)的寒涼境界;有「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的蕭瑟境界;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的清冷境界;有「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的冷落境界;有「古道西風瘦馬」(馮致遠)的蒼茫寥落境界等等。這些詩句或使人沉浸其中,樂而忘憂,留連忘返;或使人觸景傷情,暗然消魂;或使人顧戀徘徊,感慨系之;或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或使人志氣昂揚,心懷曠朗……。這些意境,是詩人精誠血聚,苦心孤詣創造出來的,是詩人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它既具有典型特徵,又具有普遍意義,因而讀者能熟悉它、體會它,能喚起讀者內心的共鳴。這樣的意境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意深長,韻味無窮,一字千金。這樣的詩歌能傳唱千古,百世不朽。詩人在寫詩時,不可能巨細兼收,也無法包攬無餘,要攫取具有特徵的事物,使之組合成一個有機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它可以使讀者去觀賞、去體味,讓讀者展開想像的翅膀翱翔其中。下面一一舉例說明。例1.《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宗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上詩以具體的形象、鮮明的畫面,把讀者引入一個獨特的意境:「一個漁翁乘一葉孤舟, 獨自垂釣於寒江之上,群山之巔飛鳥已絕,所有路徑上沒有行人的蹤影。」全詩精巧地描繪出極靜的環境,展現出一個白雪茫茫、銀裝素裹的世界,渲染出一種「冰清玉潔」的氛圍,呈現出「一塵不染」的氣象,給人以「舉世皆濁,唯我獨清」的感受,透露出詩人潔身自好、孤高傲世的思想情感,反映出詩人不願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這樣一幅廣闊潔美的圖畫和歷歷在目的形象,把詩人的性格曲折地、深刻地表現出來。全詩意境深遠,令人遐想和回味。詩歌的意境要廣闊、形象、生動,才能夠引發讀者的聯想,使讀者去領略詩中景物的形象之美。例2.《陌上贈美人》李白(唐):駿馬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雲車。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上詩展現了一幅生動、迷人的景象:片片飛花撒滿大地,正是春濃時候,英武的騎士,跨著駿馬,馳騁於錦繡般的原野上。騎士遙見美人的乘車,快馬加鞭向前追去……。美人輕輕揭起車上的珠簾嫣然一笑,指著遠處聳立的紅樓說道:「那兒就是我的家!」讀者不難想像,他們一定車馬並驅,奔向花紅柳綠深處的紅樓去了。這樣來領會還不是意境的全部,全部意境很難淋漓盡致、一絲不漏地把它敘述出來。如詩中的美人兒,其美何如?詩人不是直接描寫,而是用「五雲車、珠箔(珠簾)、紅樓」等物來襯托,用「一笑、「褰珠箔、遙指」等動作神態來刻畫,使詩中的美人栩栩如生、光彩照人。騎士如何風流、多麼英俊?詩人也不是直接描寫,而是從「駿馬驕行、垂鞭直拂」和美人的「一笑、遙指」等態度,就充分表現出了騎士風流瀟洒的形象。全詩有陽春美景、艷麗風光,有英雄美人、輕車快馬……。這些,組成了一個寬闊無際、生動深遠的優美世界。同時,表達了詩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讀者的思緒可以在詩中飛翔,尋覓到更多美好的東西。例3.《春夜喜雨》杜甫(唐):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對於這首詩,多數人是從寫景抒情的角度理解,大意是: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需要雨水的滋潤才有生命力。春雨在黑夜裡悄悄降臨,無聲無息滋養大地,一場軟煙輕羅般好雨應時而降。密布的黑雲遮住了野外的路徑,卻遮不住江上獨自明亮的漁火。一場春雨過後,大自然充滿了蓬勃生機,帶著晶瑩水珠的鮮花開遍了錦官城,人們的心情是多麼喜悅啊!這首詩不僅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明麗、和協、優美的畫卷,而且開拓出一個令人深思遐想的廣大空間,隱含著許多道理。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有「審時度勢、抓准機遇、好鋼用在刀刃上」等等含意。構成這首詩獨特鮮明意境的基礎,是詩人抓住了具有特徵的個別事物短暫的景象,藉以敏捷地突出詩的主題,傳達詩人的感受和心情。詩人的思想情感是借具體事物和典型細節表達出來的,因而達到了景情交融的境界,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如果詩人沒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對生活現象沒有細心的體察,對新鮮事物不敏感,那麼,這樣的意境就無法產生了。意境的構成,是詩人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激發了自已的情思,放飛自已的想像,捕捉典型而富有特徵的形象,予以提煉和概括,並用富有藝術表現力的語言把它描繪抒寫出來的。意境是對現實生活的發掘、發現,是詩人在生活海洋中獵取的珍珠。例4.現代詩歌《煤炭的意義》雅石☆虛心:億萬年來沉埋於大地,時代開採出它的意義。賦予它使命和責任,便有了發熱的機遇。……黑的形象漸漸失去,紅的光影化為空氣。靈魂閃爍積極,內核燃燒不疲。潛藏的激情,用生命凝驟。能量熔化了堅硬的鋼鐵,最後只剩下一堆灰色的塵泥。它的歸宿依然包容在廣博的大地!上詩抓住煤炭的典型特徵,概括而形象地描繪出從開採、燃燒到回歸大地,完成了一個有意義的過程。全詩的思想內涵在煤炭的形象之中,隱喻人生除了靠自已奮鬥以外,機遇也十分重要,往往一次機遇決定人的一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奉獻,而不是獲取。創造意境,離不開對具體事物的描繪。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故詩無氣象,則精神亦無所寓矣。」就是說要傳達出詩的「意」,還必須有實在的物、具體的景,構成形象化的可感知的「境」。當意與境諧、情與景會,事不空、景不虛、物有神、意有托,這個時候就構成了意境,產生了詩。例5.七言古絕《端陽節抒懷》雅石☆虛心:長夏舞墨向天東,端陽舉杯思川中。神州永駐屈原魂,江山萬里唱古風。上詩是2008年端陽節寫的一首古體詩歌,共四句二十八字,都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表現情景。如:具體時間「長夏、端陽」,具體情節「舞墨向天東、舉杯思川中、屈原魂、唱古風」,具體景物「神州永駐、江山萬里」。大意是:「漫長的夏季我舞文弄墨於世界的東方,端陽佳節舉起酒杯思念四川遭受地震災害的同胞,中華民族傳承了屈原愛國愛民的精神,萬里江山都在歌唱那千古不朽的風骨啊!」通過概括而又具體的形象創造出憂國憂民的、博大而壯闊的意境。借景抒情、因事寫意,事、景、情、意渾然融合,構成完美的意境。由此可見,離開了具體的人、事、景、物,無從寫境,離開了作品的境,意就無所附托,無法表現。通過藝術構思,使獨特的意與獨辟的境妙合無垠,方能產生一首好的詩歌。有人主張「詩中要有人在」,就是反對單純描繪客觀景物、單純敘述生活事件,要求反映詩人或詩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和風神品質,使人和物結合,意與境結合,情與景結合。例6.現代詩歌《春天》雅石☆虛心:已經淡忘的過去,又恢復了記憶。踏著嚴寒冰雪,一路走到這裡。披上溫暖的陽光,呼吸鮮嫩的空氣。思想開始奔放,意識變得積極。涌動的無數細胞,散發出陣陣青綠。在時空中提煉價值,在生命里播種意義。敞開廣博的胸懷,用真情擁抱大地!上詩以擬人化手法描寫春天,詩里沒有春天的花草和山水,用「披上溫暖的陽光,呼吸鮮嫩的空氣」和「涌動的無數細胞,散發出陣陣青綠」高度詩化的語言概括春天。大自然的春天來了,萬物已經復甦,充滿著無限生機,在這樣美好的季節該做些什麼呢?「在時空中提煉價值,在生命里播種意義!」全詩激情飛越,人和物融為一體。詩歌要將客觀世界的美與主觀世界的美互相結合,渾然一體,構成意境美妙的作品。社會現實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有陰暗的一面,也有陽光的一面。作為詩人要有獨立的思想、智慧的眼光、豐富的知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否則,就很容易將現實寫「歪」,作品必然被歷史唾棄。詩歌的思想性與藝術性要並重。思想性與藝術性,二者兼備的是優秀之作,側重藝術性的是藝作,則重思想性的是佳作,既無思想性又無藝術性的是拉圾。內容過於淺露,一覽無餘,沒有意境,必然缺乏感染力,沒有詩味。意境有大有小、有深有淺。例7.格律詞《齊天樂·游山偶吟》雅石☆虛心:登臨勝境值秋朗,林深徑幽鶯囀。秀桂婀娜,清竹窈窕,總惹遊人朱眼。為償夙願,探草異花奇,路艱山險。旋目峰巔,瞰得風景好無限。→群巒集粹萬冊,漢江開斐頁,詮釋蒼遠。武當精彩,車城麗色,點染雄文長卷。心修暢坦,正豪氣復舒,壯懷重展。美樂齊天,放情歌浪漫。上詞是借景抒懷,站在俯視十堰市的角度,概括地描繪了十堰市的自然風光,「總惹遊人朱眼、旋目峰巔、群巒集粹萬冊、漢江開斐頁」等詞句屬於個性化的藝術描寫。全詞視野開闊、境界壯觀、氣勢爽朗,但思想意義不大。例8.格律詞《沁園春·吟雪》雅石☆虛心:風起神州,雲涌蒼穹,雪舞宇寰。望高原上下,皆更舊貌;大江南北,盡換新顏。四海昇平,五湖安泰,何懼天冰與地寒!巔峰處,看梅花綻放,萬里爭妍!→笑談千古江山,有幾許英雄享百年?憶流光歲月,躍馬疆場;韶華志願,舞劍昆巒。夢斷時空,丹心一片,瘦筆耕耘在翰園。書香伴,傍碧潭垂釣,簫奏林泉。上詞也是借景抒懷,站在俯視天下的角度,概括地描繪了大自然的雪景和過去的生活閱歷,發出了對人生的感慨,同時放開懷抱「簫奏林泉」。全詞藝術性與思想性結合,創造出的意境比《齊天樂·游山偶吟》更大一些。例9.格律詞《卜運算元·詠梅》陸遊(宋):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上詞不僅展現出獨特的境,更寫出了獨特的意。詩人詛咒肆虐的風雨,傾述梅的寂寞,讚頌梅的芬芳、孤高與勁節。詩人借梅的形象寄託心靈,表達自已的現實生活、人生際遇、性情品格,以及憎恨、鄙視醜惡勢力的情感。全詞情景交融、意境高妙。例10.格律詞《卜運算元·詠梅》毛澤東: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悄。→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上詞描繪出一個嚴寒冰凍的冷酷世界,梅花卻凜然無畏,英姿勃勃,俏麗依然;又描繪出一個萬紫千紅的芳菲世界,梅花在百花叢中歡笑,但她卻不與其它花爭享春光,描繪出一個無畏、無私、樂觀、博大的形象,給人以勇氣和力量。它顯示出詩人的崇高品質、廣闊胸懷和堅定信念。詩人的精神境界和客觀景物融合在一起,或者說詩人的精神境界借他所描繪的形象充分反映出來。同樣是詠梅,毛澤東的這首詞不同於陸遊詞的愁寂孤傲,而是鼓舞人、教育人的美好詩篇,它的意境要比古人寫梅的意境高得多。詩歌的境界高低,與詩人所站的角度有直接關係。如寫愛情詩,有人站在個人角度寫愛情,有人站在事業的角度和國家、民族利益的角度寫愛情,兩者相比境界高低不言而喻。例11.現代詩歌《你愛我,請別說!》雅石☆虛心:別說你愛我,我承受不起比星球還要沉重的許諾。真情雖是一種付出,但要有相應的收穫。你承載了太多的痛苦,我經歷了歲月的蹉跎。億萬年前我們已經分開,億萬年後又能如何?我時時能見到你,你刻刻能看著我,守望在時空永恆的長河!如果我們隨了自己的意願將給生靈帶來災難,造成不能彌補的後果。你愛我請別說,相知相守,已勝過人間愛的總和!上詩以天和地為形象描寫愛情,如果天和地結合,人類就會毀滅。隱喻人間有許多相愛的人不能結合,如果結合就會給其他人和家庭造成傷害。所以,人類的愛情不能太自私。零距離的愛情很美,遠距離而無私的愛情更美,「已勝過人間愛的總和!」這首詩站在較高的角度創造了較高的境界。我們在讀詩時,自然會感到有些詩的意境壯闊恢宏,高廣深遠;有些詩的意境不過象一丘一壑、一園一林,有的甚至象小盆景、小畫屏。我們不必以意境的大小而取捨,正如詩歌需要風格的多樣化一樣,我們也需要意境的多樣化。大江東去、長河落日、群山萬壑、小橋流水、樓台別院、寶簾銀鉤等等,只要有詩意、詩境、詩情、詩味,只要能使人獲得藝術享受,只要能豐富讀者的精神世界,都是好作品。創造詩的意境,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往往借一字之功,使全篇皆活,境界全出。有些詩靠一二警句,使全篇別開妙境、獨具深意。所以許多詩人特別注意鍊字鍊句,而鍊字鍊句又是為了煉意,為了創造動人的藝術形象和境界。詩中用字造句雖極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全篇的意境。字句要為創造意境服務,使意境更鮮明生動,更諧和統一,使作品獨具特色。我們在創作時,不必單純地孤立地去追求一字之巧,一句之奇。一首詩應該字字推敲、句句錘鍊,做到字字傳神、句句生動,使通篇饒有詩味。真正的好詩,語言自然流暢,不留刻意雕琢的痕迹。詩歌雖然十分講究文采,但過於艷麗、豪華的詞語反而會「喧賓奪主」,沖淡主題。詩歌以抒情為主,要求通過一種藝術境界來傳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的意境是詩人的生活體驗、人生經驗、才德學識、創作方法、藝術技巧等諸多方面、諸多因素凝聚而成,忽略或偏執於某一方面,缺少某種因素,都很難創造出高度詩化的意境。我們探討詩歌的意境,是為了更真實、更深刻、更藝術地反映客觀世界,抒寫思想情感。意境不是脫離現實生活的虛擬,不是幻想的空中樓閣。歌德曾經說過:「我的詩,都是即興詩,從現實受到暗示,以現實為基礎的。」就是說,詩是客觀現實、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詩的意境,必須以客觀現實為基礎,必須從實際生活的土壤里產生。創造意境,是為了創造真正的詩歌,創造詩歌目的就是為了抒情達意,用情感動人,用意鼓舞人、教育人、啟發人!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10660829/獨坐敬亭山.swf獨坐敬亭山--flash文圖//網路    山的女兒999整理收藏
推薦閱讀:

五指演習(摘自《靈魂對我說》一書)
因果輪迴,人類靈魂的三世因果與六道輪迴
致敬我親愛的肉體
靈魂的修行
看星盤尋找靈魂伴侶

TAG:靈魂 | 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