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般若經綱要(二)

大般若經綱要 第三卷

(1997年2月凈空法師啟講於華藏講堂 - 共十七卷 )

諸位同修,大家新年好!我們《大般若經》這一次採取的是精彩片段的講法,希望所選的經文,對我們的修學、生活都有幫助,讓我們能在生活當中,獲得佛法真實的利益。我剛才上來講台,有一位同修提了一些問題,一共有五個問題,問得很好,也是念佛人必須要知道的。但是在這個地方,要給諸位解答這個問題不太適合,因為這個地方是「般若講座」,答覆問題就耽誤我們講經。我想這些問題,你去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我們有講記、有錄音帶,《彌陀經》也有講記、也有錄音帶,這個裡面已經說得很透徹。雖然說得很透徹,還是要細聽,如果不細聽,不仔細、不認真的去聽,還是很難體會這裡面甚深的義趣。一遍聽不懂,聽兩遍,遍數聽多了就懂了;中國古人常講:「讀書千遍,其意自見。」自然你就能夠開悟。

佛法的修學,不但是佛法,世法也不例外;中國在古代,世間法的教學,也是要教人開智慧,所以老師教誡學童,著重學生的悟性。根性鈍的人要用什麼樣善巧方法,啟發他的悟性。實在說,悟性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的本覺,也就是《般若經》上所講的,本具的般若智慧,這是一切眾生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是你本有的。本有的智慧,為什麼現在沒有,根性變的這樣鈍?這個原因很少人知道,可以說世間人沒人知道;不但六道凡夫不知道,聲聞、緣覺、權教菩薩也不知道。佛知道的最透徹、最清楚,他老人家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我們智慧、德能之所以喪失掉,根本的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東西是障礙;障礙什麼呢?就是障礙本具的智慧、德能,把這個障礙住。歸納為二障,一個叫煩惱障,一個叫所知障;妄想、分別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

於是法界就是這個原因形成的,學佛的人都知道,佛家講十法界,其實法界無量無邊,不止十法界。十法界是佛為了說法方便起見,把它歸納為十大類,每一類裡面都很複雜、很複雜,歸納這十大類,為了好講話。這十大類裡面,六道凡夫很苦惱的叫輪迴,從哪裡來的呢?從執著來的。如果你對於一切法都不執著,你就超越輪迴,輪迴就沒有了。不但世間法不可以執著,佛法也不能執著;你千萬不要誤會,世間法不執著,還執著佛法,還是出不了輪迴。所以佛在《金剛般若》裡頭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佛法。為什麼佛法不能執著呢?佛法也是因緣生的。凡是因緣生的,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這個經上講的明白、徹底,「無所有,不可得」,你怎麼能執著它呢?你執著它,自己犯過失,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

如果一切都不執著了,但是還有分別,有分別也不行。分別的過失比執著輕,所以你把一真法界就變成了聲聞、緣覺、菩薩、佛,我們叫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從分別來的。如果分別心也斷掉了,跟諸位說,四聖法界也沒有了。由此可知,四聖、六凡、十法界都是虛妄的,《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沒有真實的呢?有!真實的叫一真法界。離開了虛妄,一真法界真實就現前。一部《大般若經》六百卷,世尊講了二十二年,就是幫助我們看破、幫助我們放下。看破什麼呢?了解十法界事實真相,你就看破了。放下呢?從此以後對十法界一切理、一切事、一切性、一切相再也不分別、再不執著,這就放下了。所以放下就是放下一切分別、執著,這個時候就是禪宗裡面講,你的自性圓滿顯露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時候的境界叫一真法界。《般若》的功德在此地。

所以《般若》雖然跟你講,橫講、豎講、熾盛的講,決定不能執著,你要懂得佛的意思,決定不能執著佛的言說。正是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給我們修學的態度,修學的態度給諸位說,就是生活的態度,你每天工作的態度,處事待人接物應酬的態度,一定要記住這個原則。「離言說相」,「離」不是說沒有言說,一天到晚應酬,那有沒有言說呢?不要著言說相。你要懂得意思、體會意思,不執著言說相。不執著名字相,這些名詞術語它有作用,幫助我們理解,那也是假設的,不可以執著。

「離心緣相」,離心緣是比較困難,心緣是你的思維、想像,我們讀經可不可以思維經裡頭的意思?可不可以想像經裡面的道理呢?老實告訴你,不能思維、不能想像。為什麼不能思維、不能想像?你要用思維、想像,你去研究這部經典,這個經典的意思非常窄狹。窄狹到什麼程度呢?隨著你的心量,你的心量很小,這個經典講的道理就很小;你的心量稍微大一點,你看到這個經的意思又多一點。經是無量義,它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說一個字,永遠都說不盡,你怎麼能去想它的意思;你去想它的意思,就是打妄想,那是你的意思,那不是佛的意思。

那要怎麼去讀經呢?叫你老實念就行了,一個一個字老實念,字沒念錯、沒念漏掉,句子沒念顛倒,你就老實念。這個老實念有什麼意思?意思可多了。你說沒有意思,是因為你念的工夫不得力,工夫還沒到家,你還沒嘗到味道,等你嘗到味道,那個時候你就知道。所以念經,我們在講席當中講過很多次,念經的目的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念經如此,工作也如此,生活也如此,那你得到就快了。一生轉凡成聖,真的你就有指望,確確實實就能相應。在本經裡面講,就是與般若相應;在念佛人講,就是與佛相應。給諸位說,佛是什麼?佛就是般若,般若就是佛,只是說兩個名詞,一樁事。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無量覺,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無量覺就是般若智慧;般若就是無量覺,它是一不是二。

你要從這些名相上,硬要把它分別成兩個,你就在搞分別;不但分別,還堅固的執著,那你就是念大乘經,還是干六道輪迴的事業,拿著大乘經去干六道輪迴。什麼干六道?妄想、分別、執著;展開大乘經,你天天在搞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在搞六道輪迴。多少人學佛不得受用,多少人學佛不得成就,道理在哪裡?道理就在此地,不能不知道。佛在經上一再警惕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兩句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而且意思非常深刻,能真正體會的也不太多。六道裡頭打滾得人身,談何容易!得到人身,能夠真正聞到佛法,從佛法裡頭覺悟;真正覺悟了,你就過正常人的生活;你沒覺悟,你過的不是正常人的生活,六道凡夫都不正常。正常人是誰呢?是佛菩薩。你真正覺悟了,你過的生活是佛菩薩的生活,密宗裡面講的大圓滿、大自在,我們這世間人講幸福美滿,你過的是幸福美滿的生活。你的生活里,絕對沒有煩惱,充滿了智慧。像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所說的,他見五祖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就是正常人的生活,常生智慧,不生煩惱。人要是常生智慧,不生煩惱,這個人你一看就看出來,煩惱是一臉的煩惱樣子,快樂是一臉快樂的相,不一樣。快樂的人不容易衰老,快樂的人長壽,快樂的人心得自在,真的是事事如意。所以你有沒有修行,你修行功夫得力不得力,不要看別的,看到你面貌,看到你行動,看到你說話的音聲就知道,其它的不必問。

我看到老同修兩、三年沒見面,這兩、三年衰老很多,我就很不客氣說:「你修行功夫不得力,盲修瞎煉」。如果功夫得力,你一年比一年好,那就是你功夫得力。為什麼呢?一年比一年心地清凈。其實這個道理不要說出來,大家也能體會,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太多太多。十法界依正莊嚴,我剛才跟諸位講的,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幻相,不是真相。所以佛跟我們講,《華嚴經》上講得好,「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想這個句子,很多人都會念,懂不懂?一切唯心造,我想年年十八,行不行呢?做不到,那我這個心就不能造了?實在講,能!不是不能。這個道理就是相隨心轉,你心清凈,你的相就永遠清凈;不但相隨心轉,我們體質也隨心轉。

現在這個社會很糟糕,自然生態被破壞,病毒傳染犯濫,幾乎遍及全世界每一個地區。今天不但飲食有毒,水裡頭都有毒,水都不是自然的,自來水裡頭都加化學藥品,都有毒。人內裡面有貪瞋痴慢,外緣有這麼多的病源毒素,你怎麼會不中毒呢?你的身體怎麼可能健康呢?沒這個道理。可是學佛的人就不受這個干擾。學佛的人從哪裡轉?從心地上轉,大乘法里常講從根本修,根本是心地,心地清凈不受污染。這就是現在醫學裡頭講的,你這個身體里有抗體。什麼叫抗體?清凈心就是抗體,不受污染。慈悲心解毒,真正大慈大悲,再毒的病毒,在你這個地方,都把它化解掉。所以諸位要想永遠年輕、健康、長壽,那你不學佛不行。而佛法里特別是《無量壽經》,經題上就教給我們清凈、平等、覺,覺就慈悲,沒有慈悲決定是不覺,覺就是慈悲。你真正能做到清凈、平等、慈悲,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就是過正常的生活。正常是佛菩薩的生活,你念念都與大般若相應,念念都與佛相應,與清凈、平等、覺相應,這個叫學佛。

今天我們讀一段經文,諸位翻開五十六面。我念這一段,你們老同修要記住,這一段是不是已經講過了,不曉得?看看這一段有沒有講過,要講過了,我們就重新再選一段。看第一行,第一行我們從第二句看起。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蜜多時。應如是觀。實有菩薩。不見有菩薩。不見菩薩名。】

講過了。講過了,我們就再選一段。下面的頁數,我們再選一段,我們選小段好了。看六十一面,看下面的頁數,看下面的阿拉伯數字,看六十一面,六十一面第一行。這一段裡面講,就是凡夫的一些見解,我們今天講是認識。許許多多觀念當中,都是錯誤的;由於這些錯誤的觀念,造成了錯誤的行為,變出這一切不如意的感受。所以佛在此地,把這樁事情為我們說明,教導我們於一切法當中,不要去執著。這個文要從前面念,大家容易懂一點。好,我們從第二句念起,六十一面第二句念起。

【諸法亦爾。不應執著。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見有我。乃至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

我們看看這一句,這一句的意思很深。大多數同修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是《大般若經》裡面的一分,就是六百卷當中的一卷,念過的人很多。這一卷經可以說是整個《般若部》的綱要,因此古大德特別將這一卷抽出來單獨流通,所以大家都非常熟悉《金剛般若》。經中有很要緊的一句話,他說:「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個是世尊對菩薩下了一個定義,說出他的標準。我們現在在座的菩薩不少,受了菩薩戒的菩薩,可是佛承不承認你是菩薩呢?佛恐怕不承認。如果你還有四相的話,那佛不承認你是菩薩;如果你要是破了四相,你沒有受菩薩戒,佛也承認你是菩薩。

由此可知,形式上的受戒不甚重要,重要是實質,你有沒有做到。現在一般人重視受戒的儀式,而疏忽了實質,所以你得不到佛法利益。我學佛的因緣跟你們諸位不一樣,所以觀念跟你們也不相同。我佛法的因緣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的,所以我是從哲學裡面入門的。接觸佛法之後,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我就認識章嘉大師,所以我頭三年學佛是他老人家指導。他告訴我,學佛,戒學非常重要,持戒是學佛的基礎。戒要怎麼個持法呢?你學一條,你就守那一條,他跟我講不講形式,不重形式,著重在什麼?解行。你對於這條意思,是不是真懂得,真懂得了,你就要去做,把這個戒律變成自己的生活,這叫做持戒。所以廣義的持戒,就是守法的意思,遵守老師的教誡,可見得那個戒的範圍很廣很廣,不僅僅是那個幾條;你要是特定那幾條,那你就錯了,一切經裡頭,佛對我們的教誡,我們都要遵守,都要理解,都要去奉行。

這一段叫我們不能執著,我們要做,要很認真的去做,做又不執著,這就相應。如果你做了很執著,我的戒律很清凈,我這很莊嚴,看到那個人破戒、那個人沒有學戒,這個裡面你就有執著。有執著,你持戒變成福德,不是功德,持戒沒有功德,是福德,這個要辨別清楚。福德不能解決問題,福德是帶給你福報,而這個福報到哪裡去享也不一定,人間有享福的人;畜生裡頭也有不少享福的畜生,它的福報比人的福報還大。你看看外國,現在台灣情形我不太曉得,外國人養的寵物,一家人愛護,一家人都伺候照顧它,比老祖宗還孝順,我們看到之後,那真是嘆為觀止!他對父母沒那麼孝順,他對於一切人都沒那麼孝順,對他那個寵物忠心的在孝順,那是什麼?那個畜生有福報,它在享福,那一家人伺候它,到畜生道里去享福。

餓鬼道裡頭享福,鬼王、土地公,初一、十五多少人燒香拜拜,他在享福。所以你修的福報,至於到那一道去享,不一定!惡道裡頭也有享福的。那麼怎樣修才變成功德呢?你如法,持戒如法而得定了,這是功德。你持戒有功,定就是德,你得到定;修定有功,智慧開了,開慧就是德。所以功德兩個字,功是修因,德是果報;這兩個字裡頭有因、有果。

那麼你就要想到,怎樣持戒才能得定呢?你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法的教學是以開智慧為目的,而定是開智慧的樞紐,關鍵之所在。說實在話,得定,定的起用就是智慧,所以定跟慧是一體,大乘經上有的時候,可以把它互為體用;定是體、慧是用,慧是體、定是用,它可以交互的,關係多密切!於是我們就懂得,世尊與祖師大德們的教誨|要一門深入。一門深入容易得定,你的心容易清凈,最怕就是學得太多、太雜,你決定得不到利益。你本來思想、見解就已經很複雜,再要加上許許多多大乘經論、祖師的語錄,那就更糟糕。所以學東西真正想成就,你要把那些拉里拉雜的東西,淘汰得乾乾淨淨,這一點非常困難。我們在一生當中所遇到的,縱然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人家肯不肯教你,要看你自己具備的條件夠不夠,什麼條件呢?就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過;這樣的條件,你遇到真善知識,他就非常寶貴。

從前方東美先生跟我講的時候,他舉一個比喻給我說,他說沒有受過污染的,就像一張白紙,他是個畫畫的畫家,你送一張白紙他很喜歡,給你畫一幅畫送給你,你很乾凈。如果你拿一張舊報紙給他,染污的紙,他怎麼畫法,他無從下筆,他沒有辦法。所以他想要教的人,你很想學、很喜歡學、有能力學,又沒有學過,這個就好了。我那個時候跟他老人家學哲學,他叫我跟他見面,面談的時候,我對這個很有興趣、很想學。他問我:「你這哲學書念過沒有?」沒念過!有沒有跟別人學過?沒學過!我只想到學校去聽你的課。他看到我這個條件大概還可以,所以他就靜默了好幾分鐘,然後告訴我,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里學,學不到東西。

我是聽到方先生這個話,涼水澆頭,沒指望了,他拒絕我,所以我的表情當然就很難過、很沮喪,他看出來了。他很客氣的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我就是在他牯嶺街那個房子裡面小客廳,那個時候我跟他上課的時候,一張小圓桌,就是我們兩個人。他這樣對待我,我感激不盡。因為利用星期天的時間,不耽誤我上班,我也不需要請假。到後來我學佛才曉得,才知道什麼緣故。如果我到學校去旁聽,我一定認識很多同學,一定認識很多老師,就會被污染。同學多了,大家互相在一塊研究討論,複雜了,亂七八糟東西都進去了。再認識老師多了,這個老師這麼說法,那個老師那麼說法,就無所適從。所以他看到我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過,他要我接受他一個人的指導,不讓任何一個人摻雜進來。到以後才明白,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講的師承,我還沾一點師承的邊緣,所以學的東西踏實,不複雜,沒有懷疑。

以後學佛,接觸佛法,章嘉大師也是這個方法對待我。每個星期天到青田街,到他住所去一次。他指導我讀那些經論,讀了之後向他報告,他指導我,我這樣跟他三年,一直到他老人家圓寂。他老人家圓寂之後,朱鏡宙老居士介紹我認識台中李老師。你看我學東西就那麼單純,哲學一個老師,佛學也是一個老師。到台中去親近李老師,李老師第一句話就說:「你要拜我作老師,我有三個條件,你好好考慮考慮能不能接受?」我就向他請教,那三個條件?他說,第一個條件,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任何人講經說法都不準聽,這是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看書,你只要看文字,不管是世間的書籍、是佛教的經典,沒有經過我同意不準看。這個條件很苛刻,從來沒有聽說過,那有老師教學生是這個教法。第三個條件尤其苛刻,你以前所學的我都不承認,他知道我以前兩個老師,告訴他了!而這兩個老師,李炳老都很佩服、都很尊敬。他還是說不承認,從今天起跟他學,從頭學起。我遇到這麼樁事情。在以後畢竟還是有一點善根、福德,接受了,接受了就跟他學,就跟他學了十年,得的利益就多了。因為他這三個條件,什麼不可以聽,耳朵塞了,堵起來;一切都不準看,眼睛也蒙了;煩惱少了。你們的煩惱為什麼那麼多?天天聽、天天看;看多了、聽多了,麻煩就來了。所以老師對學生,第一個就是把你耳、目關起來,不准你看,不准你聽,讓你心靜下來,一門深入,這個方法好!我到什麼時候才真正徹底明白,十年前,你看看被這三個老師折磨了幾十年,都沒搞清楚,也不敢問。

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在那邊弘法遇到演培法師,這個是我們很熟的。演培法師請我到他道場去講演,我就勸道場的年輕人,發心跟演培法師學,演培法師法相唯識,可以說是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超過他,非常難得!我勸學生專心跟一個老師,我把我求學的經驗,向他們大家報告。我講完之後,演培法師請我到客廳里泡茶,就告訴我,他小時候剛剛出家做沙彌的時候,跟諦閑老法師也是這三個條件,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不是李老師獨家的,這才曉得祖祖相傳。中國古時候祖祖相傳,收學生就是這三個條件,這才明白。所以新出家五年學戒,才知道五年是學這三條戒,遵守這三條戒。我在台中,李老師也是要求我五年,是有期限的。可是我們深深得利益,我滿五年之後,我跟李老師說,我再遵守五年,我遵守他這個條件十年。

好處在哪裡?心地清凈。不是你自己所修學的,根本理都不理會。佛所說的一切經是度一切眾生的,我學的這一部經,這一部經是度我的,你這個要搞清楚。就跟大夫治病一樣,大夫治病給我開的藥方是治我病的,他跟別人開的那些藥方,是治那些人病的。你把治那些人病的藥方統統拿來吃,那你不死,那有這種道理呢?你決定是死路一條。大夫沒有害死你,你自己不聽話,自己不懂事,自己害死自己,這很要緊!

所以老師對學生的教誡,真叫苦口婆心。你學多了、看多了、聽多了,他沒有辦法教你,那怎麼辦呢?只好隨你去,對你客氣、恭維、讚歎,其它的無可奈何。這樣你才懂得,學生找老師難,所以可遇不可求;老師要找一個學生可以傳法的更難,到哪裡去找?找到一個想學,又沒有學過的,又很聽話,真正能服從,現代這個社會找不到。我現在教學就不能用李老師這三個條件來要求學生,為什麼呢?他不會聽的。你三個條件還沒講完,人家調頭就走,你有什麼了不起,比你高明的人太多了,他到別的地方學去了,你才知道這個事情難。但是古老這種教學法非常有效果,與般若相應,就是與自性相應。

此地講的諸法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但有相,相是假相,這個假相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同修詳細說過,相是假的,相決定不是真的,相的確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兩句話是《華嚴經》上講的,說盡了。名更是假的,所以對於相不能執著,對於名也不能執著。這一段就是說這樁事情,『諸法亦爾,不應執著。是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此地講的菩薩摩訶薩都是法身大士,唯有法身大士才真正修般若波羅蜜。菩薩就是《華嚴經》上的三賢位菩薩,從初住到第十迴向。摩訶薩是稱地上菩薩,從初地到等覺十一個位次,這個稱摩訶薩。他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般若完全相應,就叫做修般若波羅蜜多,沒有一法不相應。

怎麼個相應法呢?『不見有我。』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無我相,四相只要有一相離了,其餘的三相決定也同時離。所以『不見有我,乃至見者』,「不見有我」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但不著相,不會把這個相,一切現象放在心上。這個四相是指一切現象,我是講的身相;人就不一定是講人,你要把人都看作一切人,那範圍太小。人相就是我相以外的所有一切相,就用一個人來作代表,它的意思在此地。除我之外,跟我對立的就是人,所有一切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叫做人相,它這個意思廣到這個程度。眾生相是什麼呢?就是說明我跟一切眾生,跟一切外面萬相,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眾生相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很多很多的現象,不是,那你就解錯了。所有一切相,我相,我以外的一切相,叫人相,這相怎麼來的?全是眾緣和合而生,也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壽者相是說所現的這些現象,存在時間的長短,叫壽者。

克實而論,所有的這一些現象叫剎那生滅,剎那不住。再深入觀察,剎那生滅就是生滅同時,生滅同時就是不生不滅。但這個現象我們見不到,我們凡夫見不到這個真相,所見的是妄相。妄相它的存在,存在叫相續相,《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露是露水,露水存在的時間比較長一點,相續相;電是閃電,是比喻它實際上存在的現象,實際存在的現象,那是太短太短了,我們沒有辦法覺察,我們能夠覺察的是相續相。由此可知,四相裡面的講解,就是現在所講的物理學,特別是現在講的量子科學,與眾生相、壽者相非常接近,這是高等的科學。因此了解事實真相之後,你對於這些現象,當然就不執著,所以佛在此地|不應執著,不見有我,不著相。

「乃至見者」,這個見者是《金剛經》後面、後半部,後半部比前半部講得深,前半部可淺可深,後半部是唯深無淺,意思深。後半部這四種就不叫相,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裡兩句:「不見有我,乃至見者。」這個見者就是這四見。這個裡頭講的是更透徹、更入味了,不但是我跟見者,『亦不見有一切法性。』這個話才真的到究竟圓滿。諸位如果學一點法相,我用法相的名詞來說,大家就很好懂。第一句有我,我是相分;第二句是講見者,見者是見分。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相分就是物質這一部分,見分就是精神這一部分;或者我們說相分是色法的一部分,見分是心法的一部分。色心同源,都是從真如本性裡面變現出來的,真如本性就是底下講的一切法性。

一切法性有沒有呢?當然有!沒有,這些法從哪裡變現出來?雖有不可得,我們這六根能力決定接觸不到,你眼看不見、耳也聽不見;不但眼、耳、鼻、舌、身,你沒有辦法接觸得到,你想也想不到,你思維想像也達不到,它確實存在,這個東西叫法性。所以亦不見有一切法性,這是真正的明心見性。說到這個地方,我們把底下經文念一念,諸位要記住,相有、見也有、性也有,但是都不可得。這個有是幻有,不是真有,就是講剎那生滅之有,不是常住不滅之有,這一點要搞清楚。凡是屬於生滅法,因緣所生法,都不應該執著,都不應該放在心上。你要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能如是去修學,那你就是真正的菩薩,你不是假菩薩。

給諸位同修說,這個事情我們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問題你肯不肯做。當然你很想做,但是你做不來,這個裡頭的原因在哪裡呢?原因是教義沒搞清楚。所以修行,行就是生活,修行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是在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你要相信,這個太重要。你對老師沒有信心,你對這個教學沒有信心,那老師再高明,對你沒辦法幫助。所以,第一個,我們對老師要建立信心。第二個,對老師教學的方法不懷疑,我認真的去修學,你才能有成就。信了以後要求解,解是智慧。解那麼重要,老師教你的時候,他又不跟你講,天天叫你念,哪裡曉得,那個念裡頭就是幫助你解,解還用得著老師說!到你心清凈,你心得定,自然智慧開了,你就恍然大悟,那就解了。高明的教學法,有它特別的一套,跟現在西洋科學教學法不一樣,那個科學教學法把人教得越教越迷惑,越教越顛倒,這是我幾十年到處所看到的。我們中國古老的教學法,是教人越教智慧越增長,它真有道理,可惜現在沒人提倡。

我這一生當中非常幸運,接觸到師承的邊緣,還學了這麼一套。雖然學得不夠徹底,可是我感覺得我很有受用。所以解,解一定是從定中開悟,這才能解。煩惱沒有斷,決定不能理解。諸位要曉得,煩惱沒有斷,你就是學經教,你也沒有得到真正的理解,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談何容易!佛的真實義,你怎麼會曉得?說出來了,你還是不曉得,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為什麼不曉得?因為你本身有障礙,你這個障礙就是煩惱障、所知障。所知障就是成見,先入為主的成見在,這是所知障;煩惱障就是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些東西障礙你。首先要把這個東西淘汰乾淨,用什麼方法呢?持戒、修定。持戒是手段,修定是樞紐,開智慧是目的,所以教你一門深入。如果老實,見效就很快,這真老實、真聽話。真依照這個方法去做,大概一般能見到效果,應該是在六個月;六個月你會感覺到,你的妄念少了,煩惱少了,會感覺到自己這個身體很輕鬆,不像從前那麼沉重,這就是我們講的得輕安。六根聰利,從前看事情看不清楚,現在看得比較清楚、比較深入;從前聽話聽不明白,現在聽話懂得人家話什麼意思。為什麼?心清凈了,大概六個月就有這個徵兆。以後你的時間越久,你的功力越深,所以你展開經典的時候,字字句句你能看出無量義,你能得受用,都把它應用在生活上。生活是學佛,離開生活,哪裡叫學佛呢?學佛就是學智慧的生活、自在的生活、美滿的生活,這個叫學佛。

當中這一段,我們就把它省掉,重要的意思提出來。諸位再翻開六十二面,我們把末後這段念念。倒數第三行。

【菩薩施諸有情無量無數無邊善法。為大施主。不須復報諸施主恩。】

我們看這一段,這一段是我們生活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菩薩是一個覺悟的人,這個名詞是印度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是覺有情|覺悟的有情。換句話說,我們是迷惑顛倒的有情眾生,能夠覺悟就叫菩薩。不管你覺悟不覺悟,總而言之一句話,你每天在生活當中,你都干這些事情,但是你不曉得你在幹什麼,這個很可惜。菩薩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修圓滿波羅蜜,他怎麼個修法呢?他跟我們沒兩樣,早晨起來也洗臉、也穿衣、也吃飯,我們不都干這些事情嘛!人家在這個裡頭修圓滿波羅蜜,我們在這個地方,天天為這些事情煩惱,同樣的工作,關鍵就在念頭上。

我去年在美國德州休斯頓講演的時候,講演完了以後,有一個同修起來提出一個問題。她說,我們家庭主婦每一天做家事,做了幾十年,天天做一樣的,做的都不耐煩了,問我怎麼學佛法?我答覆她,你那些工作就是菩薩六波羅蜜,可惜你不知道。我那個講演好象他們印成一個單張,不曉得你們同修看過沒有。菩薩行沒有離開我們現實生活,就在我們現實生活上,就在現前工作上,就在你眼前事業的推展上,也就在日常生活應酬當中,修圓滿六波羅蜜。你會很開心!人家那個家事天天做,做得很厭煩;你天天做,做得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為什麼呢?你在行菩薩道,你在那裡自度度他,你在那個地方作菩薩、作佛,怎麼不快樂呢?你不懂這一套,你就把佛變成凡夫,苦死了,天天怨天尤人,生煩惱、造業障。所以佛法妙就妙在把你的念頭轉過來,轉煩惱為菩提。所以布施哪一個不做呢?凡是我們幫助任何一個人,點點滴滴都叫做布施。諸位今天一看到布施兩個字,一定到寺廟、道場捐錢,就叫布施;錯了,不是這個意思。

譬如說你是個家庭主婦,你早晨起來,你要把你家整理的乾乾淨淨,為你家人準備早晨的茶點,你在修布施,你布施你的一家人。你是用體力布施,體力是內財,我們這個身外之物叫外財。《華嚴經》上講的,好象是第六迴向章裡面,跟我們講了一百多種布施。我們用我們的體力,用我們的智慧,天天想明天要吃些什麼、要做些什麼,你都為家裡人想;你想是用智慧布施,你去做是體力布施,這是內財布施,你在修布施波羅蜜。你家裡面這一家人,都是接受你布施的這些眾生,你在行菩薩道。不要以為我只布施這一家人,你要曉得,你這一家人修好了,一家人都很快樂,一家人都很幸福,你的鄰居看到了,對你就羨慕。為什麼他家過得那麼辛苦,你家過得這麼快樂?鄰居再傳鄰居,一展開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你在那裡普度法界眾生。你這個家庭是盡虛空、遍法界家庭的一個好榜樣,菩薩家庭、如來家庭。你就在這個工作裡頭,你就圓滿菩薩道,你就在這個工作裡面成佛,你怎麼不快樂呢?然後你才曉得,我扮演這個角色做這些,菩薩示現的。所以諸佛菩薩,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各種不同身份,他都給世人作最佳的榜樣。這是講施諸有情。

「無量無數無邊善法」,那是真的,一點也沒錯。你從早到晚、從年初一到臘月三十,起心動念都是為別人,沒有為自己。這裡頭很重要的,不為自己;看到別人幸福,我就很快樂,就很幸福。念念為眾生,事事為眾生,自他不二,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就糟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為自己,諸位要曉得,自己的福報很有限,福報享盡了,苦就來,誰照顧你呢?你能照顧一切人,一切人都會照顧你,這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由此可知,我們這個念頭稍微一轉,原來從早到晚所作所為全是菩薩道,與大般若完全相應。可惜眾生迷惑顛倒,他的念頭轉不過來,不能把自利轉變成利他,那個關鍵就在此地。所以一轉過來之後,那就是無量無邊的善法,你就是大施主。

家庭主婦你不要以為,我這個是布施一家人,不是如此。你布施這個社會,你這個家庭是社會的榜樣,是社會的模範,而這個社會又是所有一切社會的榜樣,這不叫大施主嗎?你心雖然天天做,心裡頭乾乾淨淨,若無其事,一塵都不染,知道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與自性相應,與大般若相應,你看你多自在。如果你有求,我做這麼多,你們拿什麼來報酬我,那麻煩、苦惱就來了。只有布施,不求報償,你的心多自在、多圓滿,你所得的果報不可思議。

得什麼果報呢?我舉幾個實際的例子給你說,我們照顧老人,將來我們自己老了,就有人照顧;我們照顧病人,將來我們自己病了,也有人照顧。這是什麼呢?有施、有報,你沒有忘記。你要只是布施,我照顧老人,我不求將來年輕人照顧我;我照顧病人,我也不希望將來我生病有人照顧我;結果你得什麼果報呢?你得的果報是不老,永遠不老,永遠不生病,你何必要人照顧呢?所以你要干這個事情,還有一個希求,你將來會老,老的時候有很多人照顧;你將來會生病,病了也有很多人照顧。你有一個施報念頭在,萬法唯心。我只是不求回報,那你將來就不老、不病,甚至於你也不會死,這真的,這一點都不假。將來你往生的時候,不要人助念。你看到有人往生的時候,你都會給他們助念,將來你往生的時候,也有人給你助念,那你壞就壞在你有施、有報。我只給別人助念,我絕不求有回報。將來你自己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自在往生,不需要一個人助念,你得大自在。所以你才曉得,心裡頭做功德、福德的事情,若無其事,果報不可思議,這大乘經上常講的。怎麼不可思議?你不懂!這個東西要有人給你講清楚、講明白,所謂是「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

說到這個地方,我要請你們做大施主,大施主是什麼?培養弘法人才。弘法人才縱然他有天賦,他有這個稟賦、有這個能力,如果沒有人培養,沒有這個緣,他也不能成就。什麼緣呢?他要上台學講,底下要有人聽。這個法師出來學講經,下頭沒有人聽經就完了,他還講什麼?他還能有什麼成就呢?我們圖書館現在韓館長生病住在醫院,我就告訴她,我說你的功德很大,你自己要曉得。我說你是維摩居士在示疾,你是在示現,你不是真的生病,你是在裝樣子、示現,但是裝得很像,讓我們大家看到都開悟、都覺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菩薩示現。

我們今天的成就,許多人都不曉得,你們應當要懂得。我像一棵樹一樣,早年是個樹苗,誰來灌溉、誰來培養呢?她,她們家一家人。怎麼灌溉、怎麼個培養法呢?就是一定是常常想著找機會給我去講經。諸位要曉得,一般寺廟裡我們進不去,不會讓我們講經,什麼原因呢?這一講經,怕信徒對我們產生恭敬心,供養的紅包往我口袋去,那些人看到就很難過,所以才不歡迎講經。如果你要去趕經懺去那兒,他歡迎;你到寺廟講經,不受歡迎,沒地方講經。那個時候韓居士租地方、借地方,有朋友開公司,晚上不上班,借公司辦公室講經。有些常常租地方,這個地方租幾個月滿了,另外再找個地方,去租地方。

我們這裡今天還有幾位最早的這幾位護法,那個時候有五十幾個人她找來的,找來這些人聽經,這有聽眾了。她替我找地方講經,替我拉一些聽眾來聽我講經。所以我這個講經,今天你們在這還講得不錯,怎麼不錯呢?四十年沒有中斷,一個星期應該是至少要講三次,多的時候曾經有兩、三年,一個星期講三十多個小時,我有上午、下午、晚上。將近四十年沒有中斷,這樣訓練出來的,所以她的功德很大。今天這個樹好象開花、結子,她看到很歡喜。我們今天的錄音帶、錄像帶流遍全世界,這就好比開花。我們在台灣、在新加坡,培養一些講經的年輕法師,這結子。我們返本追究這個根源,是得力於她的護持,她當年要不這樣熱心的幫助我,我大概是還俗去了。什麼原因呢?我出家的目的是弘法利生,我不會去趕經懺,說是逼著我去走經懺這一條路,我不可能走,我寧願還俗,我也不會去趕經懺。所以這個成就是她一個人的,這個影響力越大,她的功德越大,所以道理在此地。

我們這個講堂星期二,每一個星期二,我們圖書館的這些年輕法師在這裡學習講經,最近講的是《無量壽經》,是悟有師他在這邊練習講。你們來聽經,不但是要聽講,來湊人數,那個沒有意思;要認真的聽,聽了之後要批評他,他哪個地方講的不對,哪個地方沒講清楚,哪個地方講的叫我們有懷疑,我們要把它找出來,要叫他改進,幫助他進步。哪么這樣這一個人經過三年、五年的訓練,他就真正能成為一個講經的法師,這個功德是無量無邊。所以希望你們星期二要來培養法師,要來栽培、要來灌溉這個樹苗,佛法才有前途。你聽我講經沒有什麼功德,聽他們講經功德才大,你們是來養、是來種樹的,你們是來種樹的,你們是來灌溉的。哪么怎麼個批評法?我們有一張表解會發給大家,你看到哪裡面,他講的內容好不好,你們打勾就行,好、或者是不好、或者是很好、或者哪裡需要改進,要認真批評,讓他有進步;這個是替佛教培養人才,大家的責任。那麼我平常教他們,讓他們在這裡表演,現場表演,你們觀眾再評審,嚴格的評審,他才能出得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大般若經綱要 第四卷

(1997年2月凈空法師啟講於華藏講堂 - 共十七卷 )

請掀開經本第六十四面,六十四面這裡有幾段經文,我念一念,但是我們不必講全文,只把裡面重要的句子提出來就可以。第一行從當中看起。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不異空。空不異受想行識。受想行識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何以故。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舍利子。如是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我們念到這裡就可以。這一段意思懂得,底下自然就明白了。這一段經文,我想同修們一定非常熟悉,跟《般若心經》裡面完全相同,比《般若心經》講得更詳細、講得更圓滿。《般若經》這個空義,可以說,說得非常透徹,往下我們還要研究到,越往後面去就越詳細。這是大乘佛法的精華,最怕的是斷章取義,那個就麻煩。所以古大德曾經說,修道的人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你執著有像須彌山那麼樣的高大,這個不怕。「不可執空如芥子」,芥子是芥菜子,像芝麻一樣,你執著空有這麼一點點,那你就麻煩大了。換句話說,著空的人,佛沒法子度,為什麼呢?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執有的人,佛有辦法度他。因此,《般若經》就很難講,難怪世尊當年在世,用了二十二年的時間,為大家說明這個空義,絲毫不能錯會。錯會了,就變成頑空,就變成惡取空,沒有不墮落的。墮落到三途六道,自己冤枉不曉得怎麼墮落的,你說冤枉不冤枉!

星期二悟有法師在這邊講《無量壽經》,來的聽眾不少,我們看到很歡喜。年輕法師學講經,到這邊來聽經的,都是種樹的人。法師像個樹苗,你們大家愛護他,來幫助他,來捧場。當然這裡面更重要的,是要把他的過失提出來,不要客氣。他講的那些過失我們不懂,沒有關係,那一句沒聽清楚,那一句聽了我不懂,那就是他的毛病。他上台講經,為什麼講的叫我這一句不懂。或者我這一句聽了之後,我還有別的意見,都可以提出來,幫助他改進。改正錯誤,他就有進步,這是種樹,這是灌溉,栽培法師,底下一代才有講經的人,所以希望大家要把這個當作學佛的一樁大事來看。這些年輕法師都很謙虛,你們指責他的過失,他不會生氣的,他會很感謝你。到第二天有一個同修給我一個紙條,他說他對於悟有法師的批評。他怎麼評呢?「聽而無聽,見而無見,有何批評?豈非動念,妄念卻除,功夫當下。」這個了不起,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說實在話,一點慈悲心都沒有。你是法身大士沒錯,這個講經的人是初學,是幼兒園的學生,你怎麼能不幫助他呢?你聽而無聽,見而無見,你到極樂世界、到華藏世界跟毗盧遮那佛去學去,不必到這兒來,這個地方是聽而有聽,見而有見,跟這個境界差的遠。這就是惡取空,自己造的過失不曉得,為什麼呢?把初學佛的法師給糟蹋掉,底下一代講經說法的人從哪裡出來?所以他不知道這個後果的嚴重。

那麼悟有在這裡講這一會經的時候,你能入這個境界,悟有師是凡夫,你倒是超凡入聖,那你了不起,這個是真正稀有,千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也是千百年當中難得遇到一個人;你是大聖人,你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普通人。如果你不是這個境界,那你是狂妄無知,《般若經》上學了幾句話,信口雌黃,這還得了!這就是古人講的深怕你聽《般若經》產生誤會,曲解了經義,自以為是聖人,自以為是佛菩薩,殊不知依舊是個凡夫。你們既然是聽而無聽,無聽而聽,那你也不必吃飯,無吃而吃,你還吃什麼飯呢?你能做得到嗎?這是每一位同修都要謹慎,《般若》難講真的就是在此地。

《心經》不容易,六百卷《般若》的精華,這一段我們念了,也不能細講,細講這一段,兩個月也講不完。簡單說色是從相上講的,空是從性上講的,如果我們用《華嚴經》的體、相、用來講,諸位就比較有概念。體性是空寂的,我們六根都緣不到,眼見不到、耳聽不到、手也摸不到、心也想不到;但是體決定是有,為什麼呢?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依它而起,它現的相。這個講法很難懂,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比喻,譬如我們作夢,我相信每一位同修都有作夢的經驗,夢中有相,夢中有自己,夢到很多人,也有山河大地。夢中的這些相就是色,你那個夢從哪來的呢?從什麼地方來的,那個來源就是體,你要沒有那個來源,你怎麼會現相?那個來源,現在人講意識、下意識,睡覺的時候起作用。說意識、說下意識,可以說比較接近,還不是真的,還是隔了一層。講得沒錯,已經靠近邊緣了。

我們佛家法相宗裡面講的阿賴耶識,的確是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種子起現行,變現出夢境,所以那個境界是色。而能變的識是空,或者我們講,夢是你心裡頭變現的,我們用這個話大家好懂;你的心在哪裡呢?心像什麼樣子呢?這個真的找不到。可是它要是變成夢境了,那就好辦。心在哪裡?夢境就是心,它現相,現相這好講。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夢中的境界相就是你能變夢境的心,你整個心變成了夢境,這是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相在此地就是色空,空是講心,色是講相,性相是一,性相不是二。

那麼我們要問:我們現在的心在哪裡?我們現在這個心像什麼樣子?假如從夢境當中,你能夠體會得,這個問題我想也能夠明白幾分,雖然不能透徹明了,多少也能夠有個概念。眼前的境界就是我們心的相分,虛空世界,我們從早到晚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的環境,都是自心變現的相分。那也許有人又問:既然是自心變現的,為什麼不變現稱心如意來享受呢?還變現這麼多煩惱呢?受這麼多苦難呢?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那就是你這個心現相,你自己作不了主。相怎麼現的呢?無始劫以來的阿賴耶裡面,含藏善、惡、無記種子,遇到緣就起現行。假如你遇到善緣,善因種子力量強,那現的境界就稱心如意。什麼境界稱心如意呢?華藏世界稱心如意、極樂世界稱心如意,這經上講的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從哪來的?也是自性變現的,離開自性沒有一法可得。由此可知,華藏跟極樂世界是自性裡面的善種子起現行。所以古德給你講凈土叫唯心凈土,自性彌陀,一切諸佛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離了自性也沒有一切諸佛的相分,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一個自己;這個自己是講自性。由此可知,三途惡道是自性裡面的惡種子起現行變現出來的,也不是外頭來的。這就是此地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是簡單說明這個事實真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底下有個結論,這結論好。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中觀》裡面的八不,跟這個地方所講的很相似。這幾句是說明事實的真相,哪些事實呢?就在眼前,我們六根所接觸的,事實真相!有沒有生滅呢?沒有生滅!一切法本來不生,哪有滅呢?因為你性體沒有生滅,性現的相也沒有生滅,這個我們聽起來很難懂。我們明明看到這些相,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怎麼說沒有生滅呢?這個生滅不是明明擺在我們面前,哪裡能說沒有生滅呢?這個是我們感官,對於外面境界感官太粗,不夠細密。佛給我們講,這一切境界的確沒有生滅,如果你要是懂得了,你也看到這個事實真相,那麼在佛法里,就叫做你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什麼呢?法是一切法,無生,無生就無滅;一切法不生不滅,你能夠入到這個境界,看到這個事實真相,你就得無生法忍。

忍是同意的意思,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同意、我肯定、我承認;為什麼呢?我也見到了,他講的沒錯、講的是事實,所以忍是同意的意思、認可的意思。現代的科學家逐漸逐漸也發現了這個現象,過去的科學家還認為有物質的存在,他們將這些物質拿去分析,一個物體把它分成分子,分子再分成原子,原子再分成電子,再分成粒子,越分越細。這種方法在古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小乘聖者就用這種,叫析空觀。今天科學家,特別是近代的量子力學,跟我們佛門裡面,析空觀的方法完全相同。分析到最後,知道沒有物質存在。那麼物質現象是什麼呢?科學家觀察到波動的現象,這個跟我們佛法講的越來越接近。

佛法講這些物質怎麼來的?波動,確實是波動,「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就是波動,從波動裡面產生出幻相。為什麼說它是不生不滅呢?它那個生滅時間太短,《金剛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電就是閃電,佛是用這個比喻,其實閃電它還有一段時間存在。這是佛用這個比喻,石火電光是我們一般人感觸最短的,用這個作比喻,實際上比這個不曉得要短多少。所以事實的真相,它幾乎生滅是同時,生滅同時,那你就找不到生滅了。我們今天看這個相是什麼?是相續相,生滅同時的一種相續相。這個話如果再不容易體會,我想現在一般人對於電影的常識都相當豐富,你們到電影院看電影,你在銀幕上看到的相好象很逼真,看到也很受感動,其實那是什麼相呢?相續相。這個道理我們都曉得,那個放映機的鏡頭,一開一關,打開放一張底片,你看到電影膠捲就看到放一張底片,立刻關起來,然後再打開放第二張,一秒鐘放二十四張,一秒鐘它的鏡頭開關二十四次。那你看到銀幕上,你就覺得是真的,你沒有感覺到它開關,二十四張的相續相。

一秒鐘二十四次的生滅,已經把我們騙住,我們沒有感覺到它是虛妄。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那我們要用放映機的鏡頭開關來講的話,我們一秒鐘快彈,我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剛剛好二個十萬八千。一秒鐘那個鏡頭開關二十多萬次,你怎麼能知道它是假的。一秒鐘二十四次,你就已經不覺得它是虛幻的,那一秒鐘二十多萬次還得了嗎?比我們電影加上十萬倍。二十四次到二十多萬,這樣的快速,這還是佛的方便說,不是佛的真實說,真實的樣子比這個還要快,這個我們在經論上能體會得到。

所以從這個事實真相上來看,那個生立刻就滅,生滅幾乎是同時,找不到界限,這叫不生不滅,這是事實真相。而這個現象就在我們眼前,我們實在講粗心大意,這個心念太粗了,沒有看到事實真相。如果你看到事實真相,你看《般若經》裡面所講的,那你就點頭了,佛講的一點都沒錯,完全是你親證的境界。在這個境界裡面,佛跟你講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不可得。無所有不是說什麼都沒有,無所有是什麼都有,十法界依正莊嚴,什麼都有,為什麼無所有呢?你看到真相之後,這一切法你決定不在意,你那個心裡頭執著無所有了,沒有了。相雖然有,執著相那個念頭沒有了,再也不會執著,再也不會分別,再也不會打妄想,這是無所有真正的意思。不可得是什麼都得到,盡虛空、遍法界你全得到。諸位讀凈土經,看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很自在,每一天早晨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隨念即至。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只十萬億佛國土,十萬億佛國土是佛對我們講的,我們這個世界到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國土;盡虛空、遍法界一念之間全都到了。供佛是修福,聞法是修慧,所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為什麼那麼快,道理就在此地。

剛才還有同修來跟我講,他說:有人講西方極樂世界太遙遠了,往生很不容易,看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勸他修彌勒凈土;彌勒凈土很近,去很容易,就在家門口。你去!你家就住在台灣大學隔壁,你一生就考不進去,就這麼個道理。彌勒凈土要求的條件是唯心識定,他修行的方法|五重唯識觀,彌勒菩薩是唯識專家,你不修他這個法門,你進不了他的門。五重唯識觀要以我們平常這個程度,中等程度,從前李老師算了一算,我在台中跟李炳南老居士,真正有高明的老師來指導你,五重唯識觀修成功,大概要多少時間?他算一算至少要兩百五十年,不是一般人能去得了。阿彌陀佛這個學校雖然遠在高雄,不要考,只要報名就去了,你選擇哪個學校呢?

念佛人,念佛人所以不能生凈土,別有原因,不是說念佛不靈。什麼原因呢?對這個世間還有牽掛,還放不下,多半是這個原因不能往生。如果你一切都放下,隨時都可以往生,自在得很!你對這個世間有憂慮、有貪愛、有牽掛,那你就去不了,道理在這個地方。聽人家講什麼話,最好聽了以後,把那些經都找出來,仔細去研究研究,看看他那個話有沒有講錯,不可以隨便聽。隨便聽,造成你自己的障礙,害誰?害了自己。這個也是善知識難遇,你們沒有遇到善知識;說老實話,縱然遇到善知識,你也不肯相信,這都是實在話。現在這個世間善知識沒有了,就是有也不起作用,沒人聽他的。

過去李炳老在世的時候,我常常在海外弘法,回台灣,每一次回台灣,我一定到台中去看看他老人家。每一次看他,我都向他老人家訴苦,我在海外弘法就我一個人,很孤單,希望他老人家多栽培幾個學生,我們有個幫手。每一次見面,我都向他老人家陳述,大概說了恐怕將近有十次,他老人家不耐煩。有一次他就跟我講:不是我不教,你替我找學生。從此以後,我再也不講,我想想我找不到,到哪裡去找一個聽話的學生,現在學生不聽話。像我這個學生就找不到,我聽話,他老人家怎麼教,我就怎麼學。我親近他老人家的時候,他教我只可以聽他一個人講經,除他之外,任何法師、居士、大德講經一律不準聽,我就不聽了。不是經過他許可同意的書,什麼書都不能看,我也聽話。真的依教奉行,但是我們再找一個這樣的學生找不到,的確沒有。我才曉得老師不是不教人,找不到學生。

所以我在美國華府遇到黃念祖老居士,歡喜的不得了,我在國外弘揚《無量壽經》,夏老居士的本子,他也是弘揚這個本子。這真不容易,還碰到一個搞同行的,除此之外,一個都找不到。遇到之後,彼此都增加信心,不是我一個人搞,還有一個人在搞。所以真正善知識是指你一條路,真正好學生一門深入。你聽多了、看多了,你的心就亂掉了,你就不能專心。念佛要求的是一心不亂,你怎麼能得一心?你為什麼不能得一心?這個也想看,那個也想看;這裡也想聽,那裡也想聽,一百年也不能得一心。怎樣得一心呢?什麼都不看,什麼都不聽,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給諸位說,三年五載就得一心不亂。我這麼多年來,我不看電視、我不看報紙,心很清凈。問我天下事?沒事,天下太平。你們的天下是亂的,我的天下是太平的;你們的社會是亂糟糟的,我的社會很安靜,心裏面不起一個波浪。你們在經典裡面看不出意思,我看這個經典意思無量無邊,像泉水往外涌,道理就是在修清凈心,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確實了解諸法空相,這個「空」不是當作「無」講;當作「無」講,那你就錯了,意思完全錯會了。當下即空,不但是體不可得,這是一般修學大乘的人能懂得、能理解的。相也不可得,這個意思就深了,許多學大乘的人不懂。不但體不可得,相也不可得;不但相不可得,作用也不可得;你要能把這三句話體會,你就入了大三空三昧。我們這個經後面會講到,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大、小乘的成就,不管修學哪一個法門,到他真正契入境界的時候,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大類,就是三種方法,到最後總歸納不外乎這三種。根性大利的人,大概是學禪,屬於性宗的,從空門入。一般教下來講,從無相入;像我們念佛的人是從無願入。這是講多分,也不能一概而論,個人根性不相同,但是總不外乎這三門;三門就是三個門徑,三種方法,講到後面的時候,我們再給諸位細說。

生滅尚且不可得,哪有染、凈呢?垢是染污,凈是清凈。所以你找一個染凈的相也沒有,找一個增減的相也沒有。「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就是來去的相,不來不去,皆不可得。這個裡頭字字句句都是講的諸法實相,我們常說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如是。我們這個經念了,我也在這裡講了這幾句,你們還是不懂,這是真的,是實實在在的。不懂不要緊,阿賴耶識落了種子,有這麼一個印象,總有一天你會懂;懂了的時候,你就快樂,你就自在,你就契入境界。這是說這個地方講的,世、出世間法都包括在裡面,怕的是你以為世間法如此,大概佛法不一樣,哪裡曉得佛法也不例外。我們看六十五面,這個當中我們把它省掉。六十五面第二行,從最後一個字看起。

【無苦聖諦。無集滅道聖諦。】

我們就看這一句。這一句指佛法,告訴你法也沒有。法沒有,那果有沒有呢?我們再看底下。看這一面第四行,最後一句:

【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獨覺。】

『獨覺』就是辟支佛。

【無獨覺菩提。無菩薩。無菩薩行。無佛。無佛菩提。】

這告訴你果也沒有。念到這裡我們就發慌,我們學佛學什麼呢?學到最後成個什麼?什麼也得不到,那不就白乾了?諸位要曉得,法也有,果也有,為什麼說無呢?法也是當體皆空,果也是當體皆空,決定不能執著。不執著,你就成佛、成菩薩;一執著,你還是凡夫,這個意思會不會呢?你要體會佛這個說法的深義,在這個佛家術語裡面講密義,就是它很深的意思,你要從這上去體會;佛這些話教你萬萬不能執著,執著就錯。你不執著,你就入佛菩薩的境界,佛菩薩跟凡夫不一樣的地方,凡夫處處執著,佛菩薩一切都不執著。不執著就是佛菩薩,執著就是凡夫,《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白,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執著這個相,你是凡夫;你不執著這些相,那你就是佛菩薩。此地所講的一切相,總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大類,我、人、眾生、壽者,這個四大類包括盡了。末後佛在這裡下了一個結論,叫著舍利弗說,舍利子就是舍利弗。

【舍利子。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菩薩。與如是等法相應故。當言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

那你就真的懂得般若,真正與般若相應;有絲毫執著,就不相應。那麼諸位曉得,此地講這些「無」,是叫你不可以有這個執著,並不是真的沒有阿羅漢、沒有菩薩、沒有佛,那你要是這樣說法,你就錯了,你執著「無」,不是真的沒有佛法。你要看到「無苦集滅道」,《大般若經》上講的,是你自己錯會了意思,哪裡沒有苦集滅道,這個意思很深很深。契入受用無邊;錯會了,害己害人。害自己那也就罷了,你要是再害了別人,你的罪過就重了,所以決定不能把這個意思錯會了。「無」,決定沒有執著的意念,換句話說,你永遠跟清凈心、平等心、覺心相應,這就是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在《般若經》上用這一句話,在我們《無量壽經》上是清凈、平等、覺,這心真清凈。

大家學佛,佛法深義大家未必能體會,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你也未必有心去求,可是眼前你現在還有我執、還有私心,換句話說,你還是個凡夫。凡夫求什麼呢?求不老、健康長壽,我想這是每個人都要求的,尤其是中年以上。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是不衰老,不老、不病、健康快樂,這是每一個人都希求的。能不能求得到呢?這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太容易了。那你為什麼求不到呢?你不懂道理,你不會求;你要懂這個道理,你會求的話,人人都求得。

這不是佛家講的,中國古時候的這些有學問明白人都知道,人這個身體就像一個機器一樣,好好的保養,好好的使用它,它的壽命應該是兩百年,人活兩百年決定是正常的;你活不到兩百年,你是把這個機器糟蹋掉了,你不懂得保養。諸位要讀中國《內經》|黃帝內經,這是中國中醫裡頭,理論的依據。《內經》裡頭就是這麼說。說人的壽命正常,這個機器使用,應當是兩百年,不到兩百年,就是你不會保養,你把它糟蹋掉了。佛法講的就更不止了。大迦葉尊者|釋迦牟尼佛的學生,現在還沒死,這已經過了三千多年,他還在人間。他什麼時候離開這個世界呢?他負的有使命,釋迦牟尼佛衣缽交給他保管,等到彌勒菩薩到這個世間來作佛,把這個衣缽傳給彌勒佛,他才可以入滅。

《彌勒菩薩下生經》裡面所講的,彌勒菩薩什麼時候到這個世間作佛呢?依照《下生經》上講,大概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那麼大迦葉尊者這個身體,就要活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可思議。有沒有可能做到呢?如果我們懂得般若的道理,可能!為什麼呢?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來不去!那怎麼會做不到。所以諸位要想永遠保住青春,什麼方法呢?清凈心。不要聽騙,這個美容院、那個美容師、這個補品,那一搞,你本來可以活兩百年,一百年都活不了,你就把你糟蹋掉了。不須依靠外面絲毫力量幫忙,清凈心、平等心、慈悲心,你有這三個心,你就永遠不老,你身體就健康長壽。

我們曉得現在這個時代,李老師講,我們飲食三餐都服毒,蔬菜裡頭有農藥,肉食裡頭更不得了,化學物質,聽說豬、雞都打針。我聽他們給我說,豬六個月就宰了,好象雞隻有六個星期,他用化學東西促使它快速的長成,所以人吃了,長了許許多多的怪病,病從口入。我們用什麼方法解毒呢?慈悲心解毒,大慈悲心能夠化解一切毒,如果你裡面斷貪瞋痴,貪瞋痴是三毒。如果自己裡面有貪瞋痴,外面有這些毒的東西感染,沒有不生病的。裡面沒有貪瞋痴,把貪瞋痴轉變成大慈悲,外面任何劇毒,你遇到了都很容易把它化解掉。這個化解就是現在醫學裡面,你內心有抗體,抗體在我們佛法講大慈悲心。

轉三毒為三學|戒、定、慧三學,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為如來正法。眾生怎樣才算真正圓滿成就?諸位讀遍一切經論,然後你才能明了,真的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唯獨西方凈土,除了這個法門之外,你決定不能成就。你要靠自己的力量,要想超越六道輪迴,你得有能力斷見思煩惱,這個難!斷見思煩惱這個概念,大家一定很模糊搞不清楚,我們把這個放在一邊,講一個最淺顯的,財色名食睡、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大家比較容易懂,你能夠斷得了嗎?擺在面前確實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嗎?你有這種能力,你才不過是初禪天的境界。初禪天是什麼?離開欲界,財色名食睡,這個名聞利養決定不動心,真的放下,你才離開欲界。欲界上面是色界,你才能生到色界天。色界天有四禪,四種禪定,無色界天又有四種禪定,合起來叫八定。到第八定,這八定都叫世間禪定。

諸位千萬不要誤會,人家一盤腿、一打坐,坐多久呢?坐上一年才出定,這個工夫不錯了!實際上他的工夫在哪裡?頂多在初禪而已。你有沒有這個本事?你對於這個世間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還動不動念頭?還會起心動念,換句話說,你是老老實實待在欲界,色界沒份,你就曉得多難!到第四禪圓滿,這才能把色相看淡,也能夠捨棄掉,再生到四空天;四空天連這個身體都不要,真正得自在。四空天最上面|非想非非想天,壽命八萬大劫,你們要記住這個數字|八萬大劫,佛經裡面講長壽天。生到那裡好不好?不好!大、小乘佛法講的八難,長壽天是八難之一,你看你跑到那個地方去,八萬大劫聞不到佛法,換句話說,你等於是一下終止在那個地方,停了八萬大劫。你要曉得《彌陀經》上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極樂世界,到今天才多久呢?十劫。長壽天八萬大劫。而十劫當中,多少人從下下品往生到那裡,現在成佛了。這樣你才能夠明了西方世界的殊勝,任何一個法門不能為比。

彌勒菩薩的凈土,你們要想去,去不了;我要想去,隨時都去得了,我不是修唯心識定怎麼能去?我有個竅門、有秘訣,你們不曉得。這個竅門是什麼呢?彌勒菩薩每一天都到極樂世界,跟大家講唯識,他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是個教員,擔任法相唯識的老師。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彌勒菩薩,今天到你那逛逛。」他說:「歡迎,歡迎!」我們不就去了!不要修唯心識定就去了。諸位要知道,彌陀的學生是十方一切諸佛都尊敬,敬阿彌陀佛當然就敬他的學生,所以我們到那一個世界見那一尊佛,都特別禮遇、特別優待。你要是做彌勒菩薩的學生,在兜率內院,你平常想出去都不容易。彌勒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講經說法,你說:「菩薩我跟你一道去!」不行!你不準去。你沒有辦法跟他說,你去不了。你想想看那個地方好,經論不讀多,你常常會上當,你把它搞多、搞清楚,你才曉得西方世界殊勝,那一尊佛都讚歎阿彌陀佛。《彌陀經》上六方佛讚歎,《無量壽經》上你們看到十方佛讚歎,十方諸佛宣揚,第一殊勝,無比的殊勝。你遇到這個法門,你能夠相信、能夠發心,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經上講的善根、福德、因緣,你統統具足。哪些人不具足呢?聽到懷疑、不相信,那這個人沒有善根、沒有福德,所以自己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就行了。

所以與清凈、平等、覺相應,就是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名詞不一樣,境界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大家如果想求自己身體健康,不衰老,將來往生的時候自在,沒有病苦,說走就走了。那個功夫就是你平常要放得下,對於這個世間毫無牽掛、毫無留戀,那你就走得很痛快,走得很瀟洒。你要想年輕,你心要清凈,你的心要平等;你要想身體健康,你心一定要慈悲。我們想希求的是果報,果必有因;你修因,哪有不得果的道理呢?因果的定律是真理,希望同修們要明了,要認真的學習。

我在國外講經說法,我常講我這是招牌,我今年七十一歲,古稀之年,你看我這個樣子好象不老,為什麼不老呢?清凈!為什麼還這樣健康呢?我還可以蹦蹦跳跳,兩、三層樓梯我可以跳下來。清凈、平等、慈悲,萬緣放下,除了宣傳佛法之外,我沒事情,我天天等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隨時都可以走,毫無牽掛,這樣才自在。這個世間沒事,不是講走的時候沒事,現在就沒事,所以才會自在。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再看底下這段經文,這段經文很重要,剛才跟諸位說,現在看到了。請看六十七面。《般若經》很長,葛居士的《綱要》也很長,這麼一大本!如果要句句講的話,好多年都講不完。所以我們這次講經的方法,是摘錄裡頭的好句子,像唱京戲一樣,我們精彩片段,所以就很好聽了,非常有受用,我們選精彩片段。諸位看六十七面第一行。

【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大乘菩薩必修的課程,必須修的課程。

【不著一切法有。非有。常。無常。樂。苦。我。無我。寂靜。不寂靜。空。不空。無相。有相。無願。有願。】

這一連串的句子,『不著一切法』,這一句是總貫下來的。不著一切法有,不著一切法非有,不著一切法常,不著一切法無常,句句都是前頭有「不著一切法」。一直到末後,不著一切法有相,不著一切法無相,不著一切法無願,不著一切法有願,統統都不執著。所以那個「不著一切法」是總貫下來,下面給我們舉這些例子。如果執著一切法有,這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執著一切法有,著有。執著一切法非有,非有就是無,一切法空。二乘人|聲聞、緣覺執著一切法空;我們墮在有邊,二乘人墮在空邊,這墮在兩邊。菩薩聰明,菩薩兩邊都不著,一切法有也不著,一切法無也不著,他兩邊都不著,所以佛就叫這叫中道,兩邊都不著叫中道,中道是這個意思。

其實他著了一個中道,他也變成兩邊,有無是一邊,中道是一邊,他還住在這一邊,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裡面的菩薩、佛,為什麼不能超越十法界而入一真法界呢?原因就是他還有一個中道;你們執著兩邊,我兩邊都不執著,他執著個我兩邊都不執著,那個就是麻煩事情,這個很微細。兩邊都不執著,這個念頭都不能有;你有這個念頭,你就在十法界。你成佛也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並不很高;天台家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藏、通佛都是十法界的,沒有出十法界。為什麼呢?沒有見性,明心見性就超越十法界。

所以我們要曉得,十法界是怎麼來的?這個佛在經上都講得很清楚。《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法界原本就是一真,一真這是佛不得已而說的,你要執著有個一真,那錯了,這麻煩又大了。這是佛法很難講、很難聽,原因就在這裡,絲毫不能執著,這才叫做聽而無聽,聽了沒有?聽了。聽了決定不執著,聽了若無其事,你才能懂得這個意思,才能夠契入事實的真相。一真法界怎麼可以執著呢?這是佛對於十法界相對當中說出來的,所以佛法是因緣生,離開因緣沒有佛法。凡是緣生皆無自性,當體皆空,了不可得,這個意思《般若經》裡面說得很多。那麼在這一段裡面,其餘的這些話都不難懂,我只跟諸位講三個字:空、無相、無願。這三條就叫做三解脫門,大、小乘都有,大乘裡面有空、無相、無願(無願也叫做無作),小乘法裡頭也有,名詞雖然相同,境界不相同。小乘的解脫是斷見思煩惱,大乘的解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如果我們念佛人在這三條裡面,你能夠抓到一條入進去,你就得理一心不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那個地位就高了。四土裡頭不是凡聖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餘土,生實報莊嚴土,這是入一真法界。

不過凈土有個很大的好處,你這三條一條也抓不到,帶業往生。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老實念,帶業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沒有關係,到西方極樂世界也入這個境界。為什麼呢?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那不是你自己修得的,也入了一真法界,這是稀有的法門,所以難信之法。十方所有一切剎土、所有一切法門,都沒有這個講法,這是一個特別法門。博地凡夫一品煩惱沒有斷,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居然跟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平起平坐,同樣的境界,這個法門不要說一般人不相信,他不相信,正常!應當!這個我點頭。他要相信,那就奇怪了。許多大菩薩都不相信,他不相信有什麼奇怪;你相信了才奇怪,這個事實真相要知道。

這三條也叫大三空三昧:空、無相、無願。空是從體上講的。《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我用《金剛經》的句子你們好懂,《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能從這一句領悟,一切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你從這裡看破、從這裡放下,你就是從空門入。入到什麼地方?入一真法界,超越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打掉,所以禪宗、性宗都是從這個門入。研究教的,教下的,中等以上的根性,多半從無相入,因為空他入不了。從無相入;無相怎麼入呢?《金剛經》上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那你就從這裡入門。你從這個地方開悟,從這一句開悟,你見到一切相,有相跟無相是一不是二。相即無相,無相即相。你從這裡入門,你就是從第二個門|無相門入,這個入一真法界。

假如這個門也入不進去,那底下還有一個門|無作,也就是無願。無願不是沒有願,無作不是沒有作;諸佛菩薩到十法界來現身,教化眾生,天天在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大家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怎麼沒做呢?天天在做;作而無作,無作而作。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那怎麼沒有願呢?願而無願,無願而願,妙就妙在這裡。從這個地方入,就叫從無願入。像古大德跟我們講念佛人,我們念佛的功夫老實念,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就入三解脫門。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你就入一真法界,就入實報莊嚴土。

不能有意思去作,有意思去作,那你不是無作,你是有作。我們這個法門妙在哪裡呢?從有念念到無念,這個妙!無念的時候還念不念呢?還念,一句佛號沒停止。有念是我開頭是有心念,到最後這個念的心也不可得。念的心雖不可得,這一句佛號還是照常念,並沒有丟掉,那個叫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跟阿彌陀佛、跟般若波羅蜜、跟十法界依正莊嚴完全相應,這才叫做理一心,這個是念佛法門最高的、最殊勝的一招。剛才說我們這一生未必能達到,達不到不要緊,這個法門帶業可以往生,只要你相信,只要你發願。

所以大家千萬要記住,不可以發願求來生福報,你要求來生福報,那就大錯特錯,為什麼呢?輪迴無盡,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特別是凈土法門。彭際清居士講得好,「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無量劫來,稀有難逢,今天逢到了;你要是當面錯過,下一次再遇到又要經過無量劫,不只八萬大劫,很不容易遇到。遇到之後真正抓到的時候,那你這一生就超越,真的解脫。世間、出世間什麼都是假的,唯有這樁事情是真的,念佛往生不退成佛,這個是真的,其它統統是假的。假的事情不幹了,我們要干真的,這是你真正覺悟、真正回頭。這是空、無相、無願最簡單的解釋,從這個門契入一真法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對心經的理解是不是千人千面,心經是有終極理解還是高就高在千人千面?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五百三十六
讀《地藏法門》的收穫感悟
夢似花落(五)
邁向覺醒之路吧,勇敢的行者啊必將舍離過往

TAG:般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