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式小架傳承概要

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 陳王廷

陳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極拳創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陳姓由山西洪洞縣遷至常陽村(即今陳家溝)時算起,為陳家溝陳氏第九世。祖、父均為明朝官吏。弟兄四人,該居其二,他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不但深得家功精髓,於武功一道出類拔萃,而且熟讀諸子百家,涉獵經史古籍,學識淵博,以致「文事武備,皆卓越於時」。年輕時曾走鏢山東一帶,聲播齊魯。惜生不逢時,無法抒發報國之志,明末僅為縣鄉兵守備。清初。社會動蕩不安,他遂隱居鄉間,終日以《黃庭經》為伴。晚年立志創拳,以遺後世。於是,傾心搜集、整理民間武術,較其同異,加以繼承和創新。在此基礎上,據《河圖》、《洛書》之太極陰陽學說,與導引、吐納及中醫經絡學說相結合,融諸家之長於一爐,創編出一種陰陽開合、虛實轉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老少咸宜的拳術,這種新拳術,據太極之理,由無極至太極,由無相而生有相,由靜而生動、每個招式均分陰陽(即虛、實、柔、剛),動作又以弧形、曲線為基礎、共分太極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單八式長拳、雙人推手等,又據此理,創編了刀、槍、劍、棍、鐧、雙人粘槍等器械套路,這些拳、械套路,便是當今風靡世界之太極拳之源,陳王廷也因此而名播寰

陳氏太極拳家 陳敬柏

陳敬柏,字長青,乾隆年間人。陳氏十二世,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拳藝出神入化而善靠。年輕時,曾從巡撫於魯,晚年歸隱鄉里。一日,赴縣城東關,只見一賣藝者口出狂言,遂以奇技勝之。誰知此人竟懷恨在心,三年後復至陳家溝尋釁。時陳敬柏已年逾八旬,再三謙讓,而對方不允,競對陳連下毒手。陳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個迎門靠,將對方打在石碑上,碑斷人亡。陳回家後,即病倒在床,數天後謝世。至今民間猶流傳著「打死山東客(即賣藝人),累死陳敬柏」的故事。

陳氏太極拳家 陳有本

陳有本(1780—1858),字道生,清代中期的武術家,河南溫縣趙堡鎮陳家溝人,陳氏第十四世孫,陳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氏小架太極拳的一代宗師,是太極拳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陳有本的父親陳公兆,武德高尚,持已端方。他一生習拳不輟,學術醇正,拳藝精湛,八十高齡猶能力斗瘋牛救人於危難。他的養生歌訣:三十年不停拳(堅持鍛煉),三十年不飽飯(不暴飲暴食),三十年獨自樂(精神愉快樂觀),三十年獨自眠(節慾),至今猶在拳鄉流傳。 陳有本與兄有恆自幼受業,得父言傳身教,對祖傳陳術深有領悟,技藝達爐火純青之境,被當世人喻為太極拳界之瑜、亮。弟兄二人兄友弟恭,始終如一,為後世人稱讚。清嘉慶、道光年間,弟兄二人分入武庠,皆得陳式太極拳神髓。陳有本精研太極拳功法拳理,深晤真諦。十年功夫,不但對先輩的太極拳理論的內涵更加了解,而且在技擊上提高了自覺性和主動性。拳譜記他平生延攬授業,生徒咸集,名士多出其門。子敬甡、仲甡、季甡皆沐其教。門人陳清萍、陳有綸、陳奉章、陳三德、陳廷棟等均為陳氏太極拳名家,陳耕耘亦師事焉(陳耕耘為了走嫖謀生,其父長興終年在外,遂求教於有本公,為了早日功夫上身,除保留太極拳的精髓外,突出了爆發力,架型予以放大,親自輔導苦練一年有餘。)。在精研太極拳功法拳理的過程中,陳有本努力繼承和發展陳氏太極拳,終於成為陳氏太極拳的集大成者,是陳氏小架太極拳的主要傳播者。他的拳螺旋纏繞,蓄髮有致,儒雅瀟洒,內外兼修。整套拳剛柔相濟,蓄髮兼并,外觀輕和,內持靜重,虛實分明,動靜結合,纏繞從速,催逼敏捷,柔中有剛,剛柔並重。他的拳更強調由松入柔,和柔成剛,剛復歸柔,剛柔並重,周身一家,內外兼修。陳有本族侄陳清萍,受陳有本嚴教熏陶,青年即成名手。他不但盡得師承,並且勇於革新,將師學發揚光大將陳有本所授小架太極拳再行修改,後經武禹襄、和兆元、李景炎等徒的繼承和發展,逐漸衍變出武式、和式、孫式等流派的太極拳和太極忽雷架。陳氏太極拳一代宗師的陳有本功德無量

陳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

陳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號石廠,陳氏十五世。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與弟季甡同乳而生,貌酷似,鄉鄰難辨。精太極拳藝,熟經文,通兵法,文武皆備,韜略技藝無不精通。能運使鐵槍30斤左右,尤稱武勇,然循循儒雅,從不與人爭,義聲著於世,入武庠。

陳氏太極拳家 陳清萍

陳清萍(1795-1868),陳氏第十五世,陳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幼年師承族叔陳有本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對太極拳奧秘深有領悟,青年時已名揚鄉里,深得太極拳一代宗師陳長興,陳有本所讚譽。由於家庭經商需要遂遷於離家八里的趙堡鎮。陳清萍是一名智者,一個具有極高智商的老師。他一個人竟然能教出了三個太極拳流派的創始人,這是空前的事情。其弟子武河清(禹襄)創編的武式太極拳步高架活,開合鼓盪;其弟子和兆元(趙堡鎮人)創編的和式太極拳輕靈圓活,順遂自然,其弟子李景炎(又名李盾,陳辛庄人)所創的忽靈架(又名忽雷架)小巧緊湊,驚乍彈抖。三種不同風格的拳種同處一爐,實在令人稱奇,令人欽佩

陳氏太極拳家 陳鑫

陳鑫(1849-1929),字品三,陳仲牲三子,陳氏第十六世,陳氏太極拳第八代傳人,清末歲貢生,近代中國武術史上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祖父陳有恆,祖叔陳有本,俱以家傳太極拳著名。陳有本創造陳氏新架,陳有恆中年不幸溺亡於洞庭湖,陳鑫父仲甡、叔陳季甡遂從叔父有本學拳。自幼隨父習武,天資聰慧過人,深諳太極武功之精奧,後遵父命習文,文武兼備。為闡發陳氏世傳之太極拳理,發憤著書立說,其主要著作有:《陳氏家乘》五卷,《安愚軒詩文集》若干卷,《陳氏太極拳圖說》(原名《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出版時改為是名。)四卷,《太極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譜》等,其中以《陳氏太極拳圖說》為代表。該書從1908年動筆,其時,公已年近花甲,到1919年完成,歷時十二春秋,書稿成時,已近古稀。十二年中,他對該書傾注了全部精力,不避寒暑,嘔心瀝血,多次修改,親手抄錄而不懈,其抄本有四,每稿洋洋二、三十萬言,其毅力、精神確實感人。該書圖文並茂,拳勢取經絡而通變,拳理師周易而同規,理精法密,顯微闡幽,精朴悉陳,細膩明透,為拳壇理論豐碑,武林修學經典。

陳氏太極拳家 陳克忠

陳克忠(1908—1966),字子純。陳家溝陳氏十八世,太極拳第九代傳人。自幼隨族祖、近代著名太極拳理論家陳鑫習學陳式太極拳小架十餘年,在族祖的言傳身教影響下,他刻苦練功,從不間斷,拳藝精湛,探討拳理,理法獨到。深得太極拳、械套路精髓,各項單、雙器械,以及推手、散打、點穴、擒拿無不體用精熟,甚為師厚愛。

其師彌留之際,授以有關拳事文稿及《三三六拳譜》,囑其嚴守箴規,寧缺勿濫。忠跪泣受命。師逝後,其力遵師訓,修進功夫,對太極拳奧旨進一步領悟。1932年,他和陳省三一起,受聘於「縣立師範」「男子高等小學堂」「女子小學」教拳至1936年,後又到焦作等地授拳。1940年,為躲抓兵之災,隻身流浪西安,以拉車為生,但怕所教非人,從不輕易授拳。後又避難武漢,一邊打工糊口,一邊授徒不收分文。直到解放才返回家鄉,一邊種田,一邊設帳授徒。其教學先則力講武德及為人之道,而後,因人施教,循序傳授,深入淺出,一絲不苟,深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他授拳十餘年,學生遍布陳家溝,但他從不收分文報酬。由於他的無私奉獻,使太極拳小架在陳家溝再一次得以普及和提高。他門下優秀弟子頗多,如陳伯祥、陳伯先、陳清林、陳俊凌等。他不愧為陳氏同輩份中小架太極拳的代表人物。他畢生傳播太極拳,功不可滅。

陳克弟(1905—1984),陳氏十八世。幼年即偕堂弟克忠從族祖陳鑫學習陳式太極拳(小架)拳械,昆仲皆得拳藝真諦。

陳克弟(1905—1984),陳氏十八世。幼年即偕堂弟克忠從族祖陳鑫學習陳式太極拳(小架)拳械,昆仲皆得拳藝真諦。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旅居陝西西安,協助族兄金鰲教拳。上世紀50年代末,遷居河南開封,到開封市玻璃廠工作,並開始在開封傳授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他辛勤一生,為傳授和發揚光大陳式太極拳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培育的太極之花,已在開封古城結下了累累碩果,使河南開封成為全國少有的太極拳小架的重要基地。

浪費您一二分鐘看完下面文字,也許您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1、找夥伴練太極或交流;

2、學習太極知識;

3、發表太極心得或感悟;

4、找到自己想學的拳種;

5、找到更好的老師(師父)或學員(徒弟);

6、打響個人或團隊的知名度;

7、合作推廣宣傳自己或團隊;

8、為廣大愛好者提供道具服務或其他服務;

9、融資合作加盟;

10、曬自己或團隊太極美照酷照;

11、有其他的想法;

我們正在全面邀請全國各地有以上需求的太極愛好者加入,請掃描如下二維碼加入,我們將竭誠為全國太極愛好者服務!希望能將中國的太極文化發揚光大!


推薦閱讀:

排卵期同房最容易懷孕,但你總是懷不上,原因出在這裡!
師道傳承
地理冒禁錄(元極門風水傳承,得之請珍惜)
論當代詩詞價值觀念的傳承與重建
民間小調有什麼傳承意義?

TAG: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