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隔代教育書(五):第三章 「愛」不是「礙」:如何實現三代同贏(2)

第三章 「愛」不是「礙」:如何實現三代同贏

第七節  把「甩手掌柜」拉回孩子身邊

    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大部分年輕父母因為事業家庭難兩全而將子女託付給祖輩,還有一些則是因為自己還想繼續享受二人世界而當起了「甩手掌柜」,甚至有的媽媽在懷孕前就與孩子的祖輩達成協議:「只管生不管養。」急著抱孫子的祖輩通常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一想到孩子將會在自己身邊長大就笑得合不攏嘴。

    實際上,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是不可取代的。只有融洽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在受教育的黃金時期得到春雨般的滋潤,使孩子在身體發育、性格塑造以及思想觀念的形成方面得以健康發展。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對孩子長期撒手不管,孩子就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有些孩子會出現生理髮育不良、內心封閉等情況;有些則會因為缺乏有效的約束而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還有些孩子原本很聰明,但是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束和指導而出現學習成績差等情況。

    教育專家說過:「父母每天至少要陪伴孩子一小時。」這一小時並不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就行,而是要陪他遊戲,有交流互動,這樣孩子才會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並對父母產生信任和依戀。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應該讓「甩手掌柜」們知道,既然生下了孩子,就有養育孩子的義務。另外,祖輩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的父母多接近孩子,增進他們的互動,培養他們之間的感情。如果孩子的父母因為忙碌或者愛玩而忽略了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試著用下面的方法來保證孩子與爸爸媽媽的親子時間。

    1.溫柔的「起床鈴」。由於生理上的原因,老年人一般起床比較早。要牢記的是,起床之後不要迫不及待地衝進孩子的房間叫孩子起床,最好等待子女起床之後讓他們去叫,並給子女和孫輩留出單獨交流的時間。即使子女開始時並不喜歡管孩子,但是每天和孩子說說話,時間長了自然會產生感情,而孩子也能夠藉此機會和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2.睡前時間很重要。孩子睡覺之前最好是和父母待在一起,讓孩子與父母通過語言交流和肢體接觸來增進感情。如果孩子的爸爸媽媽因為應酬總是很晚回家,祖父母、外祖父母就要及時提醒子女,讓他們盡量增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千萬不能因為心疼子女忙碌了一天就讓他們放棄陪孩子睡覺的機會,畢竟培養孩子也是他們的事業之一。當然,老人可以幫助子女做好孩子睡前的準備工作,比如給孩子洗澡、抱上床、換睡衣等,以此減少子女的工作量。

    3.電話訴衷腸。如果子女經常出差,一忙起來就把孩子拋到腦後,祖父母、外祖父母就要做好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橋樑。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在子女出差前打聽好大致行程,選擇子女不工作的時候主動給他們打電話,讓孩子與爸爸媽媽聊會兒天;還可以跟子女悄悄約定,給孩子一個「電話驚喜」,這樣會讓孩子隨時感受到父母的愛,增進親子關係。

    由於競爭壓力的增加,年輕父母們難免會顧此失彼,也的確有些人存在「拒絕長大」的心理。這時,祖父母、外祖父母就要多操心,提醒子女關注孩子,架起子女與孫輩溝通的橋樑。

    ●「孫子」兵法

    1.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不管是什麼情況,只要生下了孩子,祖父母、外祖父母就一定要讓子女意識到自己的責任。    2.有些父母忙起來就忘了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要提醒子女抓住早晨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兩個時間段增進親子感情,並且要善於利用電話、網路等拉近親子間的距離。    3.祖父母、外祖父母有時候要剋制自己對孩子的依賴,適當遠離孩子,給孫輩與其父母留下單獨相處的空間。

第八節  主動與子女探討新的教育方法

    馬奶奶家的孫子貝貝今年一歲多,原來一直是貝貝媽媽忙裡忙外地親自照顧著。今年貝貝媽媽由於升職,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就把馬奶奶接過來幫忙照顧貝貝。

    有了馬奶奶的幫助,貝貝媽媽確實輕鬆了不少,可是沒過多久,矛盾就產生了。原本貝貝的睡眠特別有規律,白天午睡兩小時,晚上8點準時睡覺。可是馬奶奶來了之後,貝貝的睡眠習慣全變了,「規律作息」變成了「自由作息」。馬奶奶堅持「困了就睡」的原則,有時候貝貝傍晚6點半困了,馬奶奶也會安排他睡會兒,結果貝貝經常晚上12點還不睡覺。而且馬奶奶喜歡抱著貝貝睡,這樣貝貝晚上一覺醒來,貝貝媽媽也必須抱起來搖著哄著他才肯再次入睡。為這件事,婆媳兩人不知道爭論了多少次,好幾次差點吵起來,貝貝媽媽都有些後悔把婆婆請來了。

    後來有一次,馬奶奶收拾房間的時候看到一本育兒書,於是坐下來翻了一會兒,這才知道規律的睡眠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當晚,馬奶奶就拉著貝貝媽媽的手對她說:「我今天看了本育兒書,我這老腦筋看來是不行了,還是規律睡眠對孩子更好。以後你看我哪兒做得不對及時告訴我,可別耽誤了咱家貝貝一輩子啊!」貝貝媽媽重重地點了點頭,眼角有些潮濕了。

    從那以後,婆媳倆經常探討育兒書裡面的內容,馬奶奶有不明白的會主動去請教兒媳,兒媳婦發現新的育兒方法也會和婆婆主動交流。兩人不僅在教育貝貝的方法上達成了共識,婆媳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新型育兒方法層出不窮,這些方法中有很多與祖輩的觀念不一致,有些甚至是相互抵觸的,這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能因為自己用老方法教育出了優秀子女就拒絕學習新方法,甚至在孩子的父母實施新方法時橫加阻攔。時代在發展,人才的概念也在不斷更新,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才能培養出更適應未來社會的孩子。老年人由於理解能力下降,在遇到新的育兒觀念時難免有不懂的地方,此時應主動與子女進行探討。

    以隔代教育為主的家庭可以每周專門劃定一個時間來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這個時間是一家人暢所欲言的時間,最好在周末的晚上孩子睡下以後。這樣孩子的父母可以暫時放下工作,全身心地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同時也避免讓孩子看到大人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在討論會上,祖輩可以提出最近一周孩子出現的問題,請教子女如何解決。如果子女提出了解決方案,祖輩可以進一步詢問這樣做的原因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這樣有助於加深自己對教育方法的理解。當然祖輩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子女討論是否可行。

    祖輩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向子女請教會招人煩,要知道這樣做正是因為對孩子負責,子女對您感激還來不及,怎麼會感到煩呢?另外,年輕人也能理解老年人的思想容易受到束縛,所以當祖父母、外祖父母去請教的時候,子女不會覺得老人是一個「老古董」,相反,這種勇於接受新思想的老人更能得到年輕人的尊敬和喜愛。

    ●「孫子」兵法

    1.遇到問題主動詢問年輕一代,這不會招人煩,也不會丟面子,年輕人反而會因為老人的主動交流而感動。    2.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與子女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這樣可以及時解決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使孩子的成長更符合未來社會的要求。

第九節  避免「戰火」,溝通有術

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忙帶孩子的家庭中,子女與老人、婆媳之間的溝通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溝通出現問題,不僅會激化家庭矛盾,而且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

無論是父母還是老人,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只是由於觀念的差別和行為方式的不同,兩代人在養育孩子上可能會有很多差別。不論是父母還是老人,只要出現了錯誤,並且認識到錯誤,都願意改正,但要避免溝通過程中的「戰火」,這可是個技術活兒。

如果是子女指出自己的毛病,祖父母、外祖父母要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1.試著理解語意的差別。有些年輕人習慣使用網路語言,與自己的父母聊天時也不自覺地會說出這些詞語,比如「小笨笨」、「不可愛」等辭彙。年輕人口中的這些詞語並沒有惡意,而是關係很親密的人之間開玩笑時的詞語,或者為了緩和尷尬的氣氛而故意「裝可愛」。老年人不用把這類詞語看成洪水猛獸,更沒有必要因為某個詞語而大發雷霆,搞得雙方都下不來台。為了消除這種語言上的隔閡,老人們平時可以多和年輕人聊聊天,聽聽他們的語言。

2.不要主動判斷年輕人的想法,要弄清楚他們想表達的意思。

一位媽媽看見婆婆沒有給奶瓶消毒就拿去沖牛奶,就對婆婆說:「媽,奶瓶要先消毒才能給寶寶沖奶。」婆婆上了年紀,耳朵不好使,只看到媳婦臉色不好看,就問:「怎麼了?你再說一遍。」媳婦又說了一遍,但是婆婆仍沒有聽清,只看到媳婦臉色還是不好看,於是生氣地說:「我又不是來給你們當保姆的,我有什麼沒做對,你說啊,怎麼能給我臉色看呢!」

人老了,視覺和聽覺功能會衰退,看不清、聽不清的情況總會出現。如果某一方面缺失,另一方面的作用就會被放大。比如故事中兒媳婦的表情就被聽覺不好的婆婆放大了,於是引起了一次婆媳爭吵。老年人盡量不要主觀判斷年輕人的想法,最好弄清楚晚輩要表達的意思,別隨意曲解年輕人,從而引發「戰爭」。

當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指出年輕人的錯誤,尤其是媳婦或女婿的錯誤時,也要講究一些技巧。

1.重點突出。老年人常常會出現嘮叨的毛病,一件事情總是說上幾遍;而年輕人做事講求效率,有什麼事情喜歡「快刀斬亂麻」,一步到位。所以,老年人指出子女的錯誤時,只要指出最重要的幾點就可以,否則說得越多,年輕人越煩。

2.在適當的場合說。批評年輕人要注意場合,不能當著孩子也不要當著外人,因為誰都不願意當眾丟面子。如果被當眾批評,子女會覺得下不來台,有時候還會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另外,子女特別高興的時候也別批評他們,否則會很掃興。可以選擇散步或者看電視的時候,尤其是電視里或者生活中出現類似場景的時候,這都是很好的說服年輕人的時機。

●「孫子」兵法

1.和年輕人交流溝通的時候,老年人要盡量弄明白年輕人真正的意思,避免因為誤會或者曲解造成不必要的爭吵。2.老年人對年輕人提意見的時候,要講究「戰術」:重點突出,注意場合。

     第十節  避免「6+1」時代的「奪子大戰」

    妞妞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生活在同一個城市,而且四位老人都已經退休。自從妞妞出生,兩家老人都爭著要帶她。妞妞的爸爸媽媽決定「一碗水端平」,周六去爺爺奶奶家,周日去外公外婆家。本以為這樣老人們就都能高興了,沒想到新的問題出現了。

    妞妞還不到兩歲,但是衣服已經有了幾十套,玩具也是隔三差五地更換一批。如果妞妞在奶奶家說外婆做的魚好吃,奶奶馬上就會打發爺爺去買魚,紅燒的、清蒸的魚很快就會通通擺上餐桌。

    在這場競爭中,外公外婆也從不示弱。奶奶要是給妞妞買回一個芭比娃娃,外婆馬上就帶著外孫女去超市拎回一個更大的凱蒂貓。過年的時候,爺爺奶奶送了一條純金項鏈,外公外婆就會送上一套高檔的白色套裙。

    漸漸的,妞妞找到了鑽空子的「小竅門」。有願望的時候只要和奶奶或者外婆說另一個人給自己買了什麼就可以了。比如:「外婆,您看,奶奶昨天給我買的帽子好看嗎?」「有什麼好看的?外婆帶你去買條漂亮的小裙子,你不是一直想要那條粉色的小裙子嗎?」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這種典型的「6+1」式,特別是在大城市裡,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雙方老人「爭寵奪子」的現象比比皆是。兩家老人對孩子的「爭奪戰」,雖說都是愛孩子的表現,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祖輩的愛,但是破壞了教育孩子的規矩。如果孩子像故事中的妞妞一樣變成了善於鑽空子的孩子,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了。同時,雙方老人之間的攀比,也會成為一個反面典型,令孩子小小年紀就出現攀比、說謊等壞習慣。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人們都覺得自己逐漸不再被社會和家庭所需要,而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只要你願意和他玩,滿足他的願望,他就會喜歡你,和你親近。在這種親近中,老人能夠再次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此時就會出現雙方老人「爭寵」的現象,但是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愛是美好的,它可以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暖和幸福,可是,一旦愛變成「綁架」孩子的手段,這種美好就不復存在,它只能令孩子感到困惑,甚至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祖輩對孩子的愛偏感性,不論做什麼都以滿足孩子的願望為出發點,不大去想這種滿足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其實,祖輩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愛孩子,這種「爭寵」式的愛萬萬要不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改變,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大可以打破傳統的「不相往來」的相處模式,積極接觸、了解和溝通,還可以為孩子的成長制定一套「祖輩標準」,統一思想和行動。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猜忌和隔閡,也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性格和行為習慣。

    ●「孫子」兵法

    1.「6+1」時代,「奪子大戰」非常普遍,但是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會使孩子形成驕橫乖僻的性格。     2.孩子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可以經常接觸和溝通,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統一思想和行動。

第十一節  保持成果,把親家拉進「教育同盟」

    劉老師家有個外孫龍龍,今年3歲了。從今年起,劉老師就開始注意培養外孫的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雖然孩子吃飯的速度比較慢,有時候也會把衣服穿錯,但是劉老師一直堅持不懈地訓練外孫。後來劉老師和女兒聊天時無意中聽到龍龍最近總是吵著要去爺爺奶奶家,不願意在外公外婆家。原來,龍龍每次去爺爺奶奶家都不用自己吃飯穿衣,一切都由爺爺奶奶代勞。劉老師聽了,很生氣地說:「這樣龍龍什麼時候才能學會自理啊?」

    這是「6+1」時代很常見的現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背景,因此在教育第三代的問題上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分歧,有時候孩子已經取得的進步會被另一方破壞。兩個家庭不應該迴避這種分歧,而應儘力去彌合,否則結果可能不堪設想。

    這是發生在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個真實故事:2010年1月16日上午,常州市一對年過六旬的爺爺奶奶為奪回照顧孫子的權利,與一直幫忙帶孩子的親家公、親家母發生了肢體衝突。最終,孩子的外公被其爺爺用尖刀捅死,外婆也受了傷。

    這嘲奪孫」慘禍的禍根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觀點不統一。外公外婆文化水平較高,為了孩子的未來,不願意把孩子交給文化水平低的爺爺奶奶帶;而爺爺奶奶為了照顧孫子這個問題多次與親家發生口角,最終矛盾激化,造成了這樣的慘劇。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在四個老人和兩個年輕人的關注下成長起來的一代。親家之間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在教育觀念和方法上發生衝突和碰撞是難以避免的。調查顯示,面對第三代的教育問題,兩親家關係和諧、有互動有合作的僅佔一半多一點,而在教育第三代的問題上互不往來,甚至互相「抵觸」的佔30%,還有3%曾經為此發生過激烈的衝突。

    雖然兩家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不同的觀念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兩親家的做法互相矛盾,那麼兩家人的人才觀和教育觀在孩子的身上都將會產生投射,可能使孩子最終成為一個具有雙重人格的人。

    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教育失誤,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都應該接受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學習最新的教育方法。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一家承擔了比較多的教育責任,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孩子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慣。為了這個目的,另一家人應該全力支持,而不是為了爭奪孩子而「爭風吃醋」。當然,如果兩家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能夠達成一致,保證孩子無論在哪一家都可以接受相同的教育那是最好的,但就算如此,其中一方總是「霸佔」著孩子也是不合情理的。

    因此,要解決雙方的矛盾,保證孩子的教育成果,兩親家必須經常溝通。如果不能經常見面,也要通過子女進行交流。孩子的爺爺奶奶可以向兒子說明自己的態度,然後讓小夫妻去交流,最後由兒媳去與親家母或者親家公交流,這樣不僅保證了雙方的溝通,也可以有效避免可能出現的婆媳矛盾以及翁婿矛盾。

    總之,為了孩子能夠健康成長,兩親家應該互相尊重、取長補短。只有雙方站在同一陣營,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孫子」兵法

    1.兩親家文化背景、生活環境各不相同,因此對雙方之間的分歧要抱以理解的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2.兩親家應該互相尊重、取長補短,並通過溝通達成一致的教育共識,教育方法也要趨同,這樣才能保證有好的教育成果,讓孩子快樂成長。

第十二節  明白道理後,如何邁過感情關

    游泳館裡,孫子和其他小朋友在上游泳課,齊爺爺和家長們都站在外面往裡張望。

    教練開始讓孩子們跳進水裡,家長們的心也跟著提到了嗓子眼。孩子們撲通撲通都跳進了水裡,還剩下一個孩子怎麼也不肯跳。教練跟孩子說了一會兒話,然後拎起他扔進了水裡。孩子慌張地在水裡拍打,教練也沒有理他。

    齊爺爺氣得渾身發抖,「要是我孫子,我非揍這個教練一頓不可!」回到家之後,齊爺爺一見到孩子的爸爸就急了,說什麼也不讓孫子再去上游泳課。孩子的爸爸解釋說:「學游泳好處多,又能鍛煉身體,還能……」「你什麼也別說了!大道理我懂,但是你沒看見那個孩子多可憐!」「那孩子不是沒事嗎?教練有分寸,不會胡來的。再說扔下去的又不是您的孫子!」「那也不行,我接受不了。」

    新新今年已經是個初三的學生,個子雖然很高,但卻是一個非常膽小的男孩子,一個朋友也沒有。

    按理說,十五六歲正是與同齡的朋友親近的年紀,沒有朋友還真是少見。但是如果看一下新新的成長經歷,就會知道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

    新新從小跟著外婆一起長大。外公去世很早,祖孫倆相依為命,外婆對新新是萬般呵護。新新上小學前都沒有自己在大街上走過路,不是被外婆抱著,就是被外婆牽著走。新新小時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別人拿了新新的玩具,外婆就會覺得那個孩子欺負人,不讓新新跟他玩;如果新新想玩小朋友的玩具,外婆就對人家說:「給我們孩子玩會兒怎麼了?」為了這些事情,外婆和鄰居們經常吵架。就這樣,新新漸漸沒了同齡的朋友,只有外婆和他一起玩。

    上學之後,新新也不會交朋友,總是看著小朋友玩,自己在旁邊跟著笑。到了初中,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新新這才覺得孤單,但是想改變已經太晚了。

    老人走過了大半輩子的人生路,能有什麼大道理不懂呢?但因為上了年紀,情感對於老人來說變得越發重要,見不得孩子哭,孩子受了委屈比自己受了委屈還難過。

    有時候,老年人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對,是在溺愛孩子,但還是忍不住要那樣做。其實,這是人之常情,老年人不必因此而自責。但是在幫助孩子做一些事情之前,老年人可以想一想那些受溺愛的孩子的成長故事,然後想一想是否希望自己的孫輩也變成那樣的人,這樣可以給自己一個思考的時間,進而防止自己用愛來傷害孩子。

    還有一些過不了感情關的老人,可能因為某些事情勾起了不愉快的記憶,於是會把這種感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孩子淘氣不吃飯,父母為了教育他就收掉了碗筷,此時祖輩可能就會因為想起自己挨餓的感受而沖子女發脾氣。其實,老人可以和同齡人或者子女講一講自己當年的經歷,再對比一下現在的生活,這樣就會知道今非昔比,不能總用老經歷來分析新問題。

    ●「孫子」兵法

    1.在為孩子出頭之前,要思考自己這樣做是不是真的對孩子有好處,還是僅僅因為看到孫輩受委屈而要充當「保護殺。    2.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於同一件事情的感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強加在孩子身上,那樣會妨礙子女教育孩子,也會阻礙孫輩健康成長。

第十三節  學會「減負」,別讓自己的生活只有孩子

    如今隔代教育備受爭議,很多專家反對,孩子的父母也面帶猶豫之色;孩子出了問題就埋怨隔代教育,老年人也是滿腹委屈:「我們為孩子付出了一切,犧牲了自己的愛好和興趣,最後還遭人埋怨,這是何苦呢?」

    其實,老年人首先要明確晚年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雖然已近黃昏,但依然是人生路上的美景,需要停下腳步欣賞和享受。因此,即使幫助子女承擔了照顧孩子的責任,也不能讓自己的生活全部圍著孩子轉,要學會「減負」,找到時間去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有些老年人可能會問:「那是不是就不幫助子女照顧孩子了呢?」不是這樣的,享受晚年生活和照顧孫輩完全可以兩全,而且含飴弄孫本身也是享受晚年生活的一部分,關鍵是要找到兩者間的平衡點,讓享受和奉獻兩不誤。

    什麼樣的晚年是最幸福的?有人曾經這樣回答:「有三條:活到老,玩到老;活到老,樂到老;活到老,說到老。」

    「活到老,玩到老」是說老年人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如果老年人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退休後的生活就會單調乏味,日子久了就會影響情緒,嚴重的還會損害精神健康。如果孫輩在自己身邊,老年人可以和孫輩一起選擇一項感興趣的事學習,這樣祖孫兩代互相鼓勵、互相學習,還能增加共同語言,這對於增進祖孫兩代的感情大有好處。

    「活到老,樂到老」是說老年人要培養樂觀的情緒。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老年人要學會知足,及時忘掉不開心的事情,經常回憶一些開心的事,這樣會產生樂觀的情緒。祖輩開朗樂觀,帶出來的孩子通常同樣具有積極向上的性格。

    「活到老,說到老」就是說老年人應多交流,多說話。多說話可以鍛煉思維,活動大腦,這對老年人的健康很重要。老年人還可以通過與年輕人的交流接觸到一些新的知識和理念,使自己的思維更開闊,這對於自己接受新的育兒理念也有幫助。

    也許有人會說:「天天帶孩子時間還不夠,哪有時間忙那些東西埃」其實,只要善於利用時間,不僅可以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也不會耽誤教育孩子,說不定還會讓孩子的教育變得更加科學有效。

    比如,當孩子的爸爸媽媽下班回家吃過晚飯之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此時就可以「退居二線」,把孩子交給他的父母,自己則出門去散散步,也可以去廣場上和其他老年人一起跳跳舞、唱唱歌;當然也可以待在自己的房間里,看看書、寫寫字,或者培養別的興趣。節假日的時候,老人們可以安排一次旅遊,放鬆一下,讓孩子藉此機會多與父母接觸,增進他們之間的感情。這樣不僅自己身心上的壓力得到釋放,還使孩子與父母變得親近,而且子女在照顧孩子的忙亂中也會在心中升起一絲對孩子祖輩的感激。

    ●「孫子」兵法

    1.晚年生活也應該是多姿多彩的,不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生活的全部,要學會給自己「減負」,享受精彩的晚年生活。    2.享受晚年生活與照顧孫輩並不矛盾,只要善於發現和利用時間,享受生活的同時反而能讓孫輩更好地成長。

推薦閱讀:

有沒有可能用Minecraft來教經濟學?
為什麼國內高校沒有專門開設web前端的課程?
日本留學對比英美留學的利弊?
知識就是力量——博學國際教育學員自考改變命運
「不想上學」,說明你的孩子很正常

TAG:教育 | 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