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葬的方式

    骨灰安葬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是墓葬,即將骨灰埋於地下。下葬時骨灰盒安放在用石材雕鑿的穴位中,放上乾燥粉,上面用石板蓋住,四周用水泥封口。墓穴正後方立石碑,上面刻有碑文。

    1、選擇公墓

    舊時有地位的人很重視墓地的選擇,認為風水好的墓地能使後人家業興旺。現在公墓都利用荒山瘠地修建,不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但經過規劃建設,植樹種綠,也是景色秀美,鳥語花香,成為故人安息的好去處。雖然現在的公墓在各個方面發展較快,但因各種原因,喪家在選擇公墓時還是應掌握以下幾個要點:

    (1)根據有關的規定,經營性公墓必須有《公墓經營許可證》。該證確定了公墓的合法地位。同時,購買墓穴必須使用全市統一的墓穴證書和購墓合同書。有些公墓不經管理部門允許而擅自經營,一旦發生糾紛會給購墓人帶來麻煩,造成損失。

    (2)地理位置便利。民間有清明掃墓的習俗,舉家外出踏青掃墓、祭先人,首先要考慮出行方便。路途太遠、交通不便會使掃墓費時又勞累。一般可選在居住地的郊區。以上海為例,自八十年代起,市政府為解決骨灰安葬難的問題,批准在市郊利用瘠地建了一些公墓,現在都有了較大的發展,象濱海古園、徐涇西園、衛家角息園、澱山湖歸園、顓橋寢園等都是上海知名的公墓。這些公墓在市區都有代辦點,買墓有專車免費接送。平時祭掃交通也十分便利:雙休日有專車接送,清明冬至時期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專車進出公墓。上海市民不用再象以前受車馬勞頓之苦去外地安葬親人,在本市便可得到便利周到的服務。

    (3)根據公墓的建造風格選擇。現在公墓很多,風景地貌有差異,建築風格各不相同。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水邊。有的是中國園林式,如濱海古園、澱山湖歸園,園內景色自然流暢,幽靜典雅,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是道路整潔、樹木參天、湖水假山、亭台樓閣,成為上海市花園單位;有的是歐陸風情式,如徐徑西園,高大的法國城堡式門樓,氣勢不凡的大型噴水池,宏偉的羅馬建築長廊,典雅的希臘神話人物雕像等等。 一座好的公墓環境優美,綠樹環繞,管理嚴格,服務齊全。喪家不妨實地察看並按自己的意願選擇。

    2.選擇墓式

    公墓選好後,還要挑選墓穴的式樣。墓穴有單穴、雙穴、三穴。單穴是死者單獨埋葬,佔地不超過1.5平方米。雙穴一般為夫妻合葬,佔地不超過3平方米。三穴一般為家庭合葬,佔地不超過4.5平方米。做墓用的石材種類繁多,質地、花紋各不相同。不同的石材質地、雕刻工藝以及佔地大小、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銷售價格。普通的單穴墓價格在1500-4000元左右。雙穴在4000-8000元左右。藝術墓的價格要高些,一般是由消費者同公墓的經營者協商定價。有的公墓環境好、基礎設施完備、道路通暢,價位自然較高些;而一些較簡陋的公墓墓穴價格就便宜。同一個公墓中,道路兩旁的墓穴因地方相對較寬暢,祭掃方便,也比其他墓穴的價格高些。

    墓的型式多種多樣,風格迥異,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普通墓

    普通墓最為常見,即地面用石板鋪就,墓穴在中間,墓穴後樹石碑,後方和兩邊用石板圍起,成為一塊半封閉的墓地。人們看到的一排排兵營式墓即是。

    (2)草坪墓

    草坪墓是不樹墓碑,不圍墓地,直接將套骨灰盒的石槨埋入地下,石槨上方蓋上石碑,石碑稍高出地面平鋪,上刻碑文,周圍種上綠草。整個墓地看上去是綠草一片。

    (3)藝術墓

    藝術墓很多是根據死者的生平而專門設計的墓型,是藝術化與個性化的高度結合,文化品味很高,充分體現了家屬的一片深情和設計者的匠心。如濱海古園中藝術家白楊、蔣君超夫婦的合葬墓是用矩形平台象徵舞台,以一大塊漢白玉為背景,寓意銀幕;音樂教育家范繼森、范大雷父子的墓碑是樹起的一架鋼琴;用"一本被打開的書"來概括知識分子的一生等等。藝術墓特色鮮明,耐人尋味,深受喪家的歡迎。因此,只要喪家提出要求,公墓就有專業的設計師代為設計。

    3.購墓程序

    選好了墓穴以後,購墓者持殯儀館簽署的《火化證明》和本人身份證,去公墓在市區的代辦處辦理,也可直接去公墓辦理,簽訂墓穴購銷合同,付清墓款,領取由殯葬管理部門統一印製的《墓穴證書》。

    4.碑文擬寫

    碑文就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碑多是長方形,墓碑文的體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貫、家世、經歷、功德行事或文章著作、逝世時間等,然後是某年某月葬於某地,最後是銘文。

    舊式墓碑有兩種。一是名碑。墓的正面標明墓中人姓名、立碑人姓名、立碑時間,碑的背面不刻寫碑文。二是背面刻寫碑文的墓碑。墓碑文一般包括姓名、機關、家世、經歷、著作、逝世年月、葬時葬地,最後是銘文。銘文多為韻文,大多數是死者後代請託別人撰寫的。墓碑文書寫的格式:一般行文從右向左,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逝者的生歿年月日;第二段是碑題,寫逝者的姓名;第三段寫立碑人;第四段寫立碑時間。

    5.落葬

    把骨灰盒埋入地下,表明死者入土為安的整個過程稱為落葬。

    墓穴買好後,骨灰盒可以當場安葬,也可以暫時寄存在公墓。由於落葬是件大事,一般都較為重視,選好日期,要待親友、子女都到齊後進行。民間有在清明、冬至時節落葬的風俗。落葬時,墓穴內放入乾燥粉,骨灰盒用紅布包裹,由死者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緩緩放入墓穴,然後由公墓的落葬工封穴蓋頂,用水泥封牢。

    骨灰置於黃土中,亡故親人將長眠於地下,人們感到由衷的悲傷,所以封穴後可舉行簡短的儀式:在墓碑前獻上花籃、花圈,放上鮮果、糕點、菜肴等;由親屬講一些告慰死者的話,願死者長眠安息;有條件的還可以讀祭文。祭文是悼念性的文字,寫法很像書信,但它的稱呼對象卻是死者本人。其實祭文是念給活人聽的,為的是讓生者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踏著死者未走完的路繼續前進。最後大家肅立默哀三鞠躬。


推薦閱讀:

常用之開運制煞吉祥物介紹及其化解方式
這才是西服的正確穿搭方式
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不是
【轉】以禪入詩的三種表現方式

TAG: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