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酒文化

中華酒文化

    

余有緣與前輩劉公相識,劉公為人篤實方正、性情豪爽 、襟懷磊落、仗義直言,論文縱橫捭闔,論事鞭辟入理,論人入木三分。其不凡文采,豐富閱歷實為後生晚輩學習之楷模。文人愛酒,劉公亦然。今承公信賴,為其文章《中華酒文化》題記,頗感榮幸。以提高淺薄者對酒文化之認識,於宏文中感悟長者大家風範、恢弘氣度與天下情懷。

                                                                                                                                                                          ———新雷題記

 

 

 一、酒的分析與發展

古往今來,酒始終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飲料。不過,它與一般飲料不同,人們喝它主要不是為了解渴,而是因為它帶有刺激性,能使人興奮,使人麻醉,因為酒液里含有一種成份——酒精。

     酒精學名乙醇,是用含澱粉或糖的物質為原料,經發酵而產生的,是一種無色易燃的液體,能按任何比例與水混合,所謂酒,不管用什麼原料或配入什麼東西,都含有這個成份。

現在的測量方法是溫度在20℃時,每100毫升酒液中含純酒精的毫升數。含10毫升是10度,30毫升是30度。用不同的方法釀造度數不一樣。原料發酵後用過濾或壓榨方法直接取得的,酒精含量低。如黃酒、啤酒、果酒等,一般1-20.度。原料發酵後用蒸餾法取得的酒精含量最高,而在40度以上。所得的酒度最高能達到70-80度。酒精進入人體後,主要作用大腦,產生抑制作用。吸收後進入血液,當血液中酒精含量達到0.05%時,人就會興奮。達到0.1%時,一般人會失去自制力,達到0.2%時,人就會醉,達到0.3%時行走就會困難,達到0.5%時,就會昏迷,隨著酒精量的增高,失去知覺乃至失去生命。

     我國古代在傳說時期就有酒的出現。在夏朝中後期就有了酒的記載,那時的酒可能是某種植物果實的汁液。也有的說某種植物或糧食作物,由於貯藏不好,發酵而產生了早期的「酒」。含少量的酒精成份。自商朝後,人們掌握和使用了發酵法取得的酒就有了酒精含量,一般度數較低。到唐宋時有了曲釀法,酒度有所提高,到元明清時,出現了蒸餾酒,酒的度數才達到了40度以上。

      二、古代酒的度數與古人的酒量

     就現代人而言,喝三四兩白酒或幾瓶啤酒是比較普通的,但喝一斤以上白酒或十瓶二十瓶的啤酒就算有量的了,喝幾瓶白酒或一箱以上的啤酒就算海量了。可古代豪飲者比比皆是,酒量大得驚人,以升計,石計,古籍記載非常多。《史記滑稽列傳》載:齊威王好飲,一次問淳于髡「先生飲幾何而醉」?髡對曰:「原飲一斗而醉,一石亦醉」。王問因何。髡答:「喝酒要看時間、場合、情緒,如大王賜酒,我心恐懼,俯地而飲,不到一斗就醉了,如高朋貴賓,我小心謹慎飲,不到二斗亦醉,如遇好友至,開懷暢飲,男女同席,無拘無束,就能喝一石。」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 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喝酒是人生的主要內容。山濤善飲「飲酒至八斗方醉。」劉伶縱酒不拘形體,一日朋友來訪,赤體見,朋不悅。劉玲說:「天地是我房,房屋是我褲子,你鑽進我褲襠里,還說我不好」。出門時讓僕人拿一把鋤頭,放在驢車上,在哪裡醉死讓僕人埋在那。各朝人都有文人墨客、江湖好漢、達官顯貴豪飲的記載。

古人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酒量呢?是身體超常嗎?

其一,是古籍記載有誇大的成份。李白有句名詩「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不用說,2000石酒,就是2000杯水也灌死了。所以這都是文人信口誇張之作,不足為信。

     其二,古代的酒度低,採用發酵法,秦漢以後至唐宋有了曲釀法,但酒的度數仍在20度以下,這時的酒味淡、酸、保質期短,出酒率達到220%,水份大,沈括《夢溪筆談》對此有論述。今天的北京二鍋頭誰能一次喝十斤不醉,那就是國家級的品酒員了。

其三,古今度量衡不同。現代人推算,在漢時,一升約200毫升,兩晉時約253毫升,唐時升較大,約合今天的600毫升。李白喝一斗是6000毫升,現在的啤酒一瓶640毫升,也就是10瓶啤酒,對現代人不算什麼。即使東漢的一石也就是合20000毫升,也就是30瓶啤酒,做長夜之飲上等酒量的人也能輕鬆喝下去。

清初劉獻庭在《廣陽雜記》中記載:到唐代酒大量的貯存還是和酒槽貯存在一起,飲時就過濾或壓榨出來。有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一首為證:「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如果把酒和酒槽算在一起的話,就是一斗、一石存酒量也不會太多。古代人的壽命體質遠不如現代人,所以古人的酒精承受力還不如現代人呢!

     三、古代名酒延續到今天有多少品牌

      到明清出現蒸餾酒後才是真正的好酒。常見的到今天有如下幾種:

紹興酒:清朝初年,紹興黃酒已達全盛,清文人梁紹王在《兩般秋雨庵隨筆》中也說:「紹興酒各省通行,吾鄉呼之者,直曰:『紹興』而不系酒字。」可見產量和名聲巨大。康熙帝專請紹興釀酒師到宮廷釀酒。紹興酒色澤橙黃清亮,香氣濃郁,口味醇厚,酒度低富有營養,還是烹飪中的調料。1910年南洋勸業會和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

茅台酒:產於貴州仁懷茅台鎮,以清澈山泉和高糧釀製,清亮透明、醇香濃郁、柔和舒適、回味悠長。有一種令人陶醉的特殊芳香。在清代已被認為酒中珍品。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金獎,是世界上三大著名蒸餾酒之一(法國的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

汾酒:產于山西汾陽杏花村,古老的名酒,清代最著名。汾酒瑩澈透亮、清香純凈、綿甜味長、落口爽適。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一書九十六回例舉全國名酒50種,「山西杏花」名列榜首。

      瀘州老窖酒:產於清代四川瀘州。以濃香、醇和、甜潤、味長而獨具特色。清詩人張船山有詩讚美:「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紅處一江月。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客橙。」

洋河大麴:產於今江蘇泗陽縣洋河鎮,用當地「美人泉」水釀製,芳香濃郁、清澈透明、入口柔綿、鮮甜、甘爽,明清時揚名天下。乾隆帝第二次下江南時,在宿遷行宮喝了洋河大麴後,揮毫寫下:「洋河大麴,酒味香醇,真佳酒也。」

古井貢酒:產於安徽潁川亳縣,三國曹操的故鄉。採用古井泉水釀造。酒液清澈,香幽如蘭,味感醇和,濃郁甘潤、粘稠掛杯,回味悠長。明清時一直作為宮廷貢酒,故名「古井貢酒」。

五糧液酒:產於四川宜賓市,系用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五種糧食釀造而成,故稱「五糧液酒」。清代已負盛名,1915年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獎。

      西鳳酒:產於陝西鳳翔縣柳林鎮,歷史名酒之一。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做官時,曾將柳林美酒、東湖楊柳和當地婦女纖巧的手並稱「鳳州三絕」。該酒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五味又不過。光緒二年(1876年)和宣統元年(1909年)曾兩次獲南洋賽會二等獎。

      蓮花白酒:原是宮廷自釀御酒,始於明萬曆年間。清代進一步發展,慈禧太后喜歡飲此酒,用以賞賜群臣。採用頤和園池中白花、白莖、白藕的白蓮花蕊入酒而名蓮花白酒。

劍南春酒:產於四川綿州綿竹,唐時就聞名於世,唐李肇《唐國史補》中所說的:「劍南春之燒春」中,就包含綿竹縣所產的酒,清代稱之為綿竹大麴酒。

      還有一百多種品牌在今天已不出名了,現代的名酒有傳統的也有現代釀製出名的。

       四、酒的禮儀文化

古人把飲酒不僅看作日常生活行為,而且視為學禮施禮的一種行為,從而達到「成人」「合天」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官場、交往、朋友相聚等場合,凡有條件的必以酒相待。常見的有如下形式:

1、迎賓待客酒:《詩經》云:「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漢樂府.隴酒行》生動描述了待客的情況。從唐宋以來的詩句可見一般:歐陽修的「一載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見便開眉」,李白的「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杜甫的「主稱會面難,一舉是十觴。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2、餞行接風酒:餞行,古稱祖席、祖筵,為某人道別而設的酒宴。祖席、祖筵是古人祭祀路神的儀式,所以人們出遠門總要設酒宴席祭祀,祈求一路平安,後演變成了餞行酒。戰國時荊軻行刺前,燕太子丹在易水餞行,荊軻豪歌,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的千古豪言。古人珍惜友情,對美好的回憶,未來的憧憬,到唐代達到了高潮。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杜牧《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由上可見,酒深刻全面地反映了接風、洗塵、餞行時的情感,所以延續到今天。

       3、出師祝捷酒:古文人好酒,酒後才能寫出好的詩篇、文字和好畫。古代的將士也好酒,一增加生活樂趣,二壯膽示豪、振奮軍心、鼓勵士氣。所以出師賜酒,班師後頒酒事例很多。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伐吳誓師因酒少不夠飲,倒入河裡,迎流痛飲。《三國演義》甘寧百騎劫魏營時,給每人一瓶酒鼓勵士氣。西漢霍去病斬匈奴獲勝,武帝賜酒,酒少人多,倒入一眼泉中共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國共兩軍都有敢死隊賜酒場面。

       4、古代官場的各種宴會:

①鹿鳴宴:隋唐實行科舉制度後,在朝廷會考前的鄉試中,取得會考資格的舉人,在鄉榜後第二天舉行酒宴,一是祝賀由士人成為舉人的標誌,二是鄉貢進士送別之意,鼓勵考生進京考取功名。因在酒席上歌詩經《小雅.鹿鳴》,故名鹿鳴宴。

②杏園宴到恩榮宴:唐代中期科舉制度已進入正軌,進士張榜當天,殿試後由皇帝欽定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與二、三甲進士向皇帝、親王與大臣們的謝恩宴。也是由官方主持的慶祝新科進士較早的一次集宴。宴會中,進士們在同年中選少俊者為此「探花使」,遍訪園中,探采名花,因宴會地點設在長安城,東南角有杏園,也稱「杏園探花宴」。宴會上,進士們要向主考官謝恩、敬酒。自此他們與主考官結成特殊關係,素以師生相稱。

宋代時,把宴會地點設在瓊林苑,故又名「瓊林宴」。著名的黃梅戲《女駙馬》中的名段:「我也曾赴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說的就是這種場面。元代時更名為「恩榮宴」,宴會地點設在翰林院,中唐姚合在《杏園宴上謝座主》詩中寫道:

「得陪桃李植芳叢,別感生成太昊功。

今日無言春雨後,似含冷涕謝東風。」

③曲江關宴:取得進士資格後,還要經過吏部進行的考試後,才能確定是留京任官還是外放地方縣丞,也叫「關試」。關試後的宴會有離筵送別性質,往往在曲江邊舉行,史稱「曲江關宴」。

④燒尾宴:盛行於初唐,本是舊朋諸僚間的相互來往的一種宴集。願意是唐人「變為人後,唯尾不變,須燒除,才能成人。」但是這種因「燒尾」引起的宴會,都是由於士人的身份地位發生了變化才進行的宴會。所以後來演變為祝賀榮進升遷的「燒尾宴」。

自漢後,士大夫、文人、下層階級都把相聚、相邀、相遇等場合的酒宴推崇備至,分類為野宴、游宴、庭宴、園宴等,也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名篇,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閣序》等都在不同的宴會場合上產生的千古名篇,可見無酒不宴,酒在宴會中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

五、古代帝王與酒

       1、飲酒過度,壽命縮短。古人認為「酒,天之美祿也」,所以人類用它來祭祀天神,遠古人開始不會釀酒,酒類稀少。所以只有天上的帝王和天子才知道它的滋味,產生了帝王多嗜酒的習性,所以無論聖明之君,還是昏庸之君以飲酒為樂。善用酒德因酒而成就帝業,不諳朝政,以致朝綱紊亂,傷身短命,終導致國破家亡。較之與平民百姓,所以酒與帝王的關係更加密切,翻開四千年的中國史,從夏商到清末,五百多位帝王有史為證的長壽者只有四人:清乾隆88歲,南北朝時期梁武帝85歲,唐武則天81歲,元世祖80歲,唐玄宗李隆基年過7旬,算不錯的。不少的在30-40歲一命歸西,20歲以前夭折的也不少,主要的是因為酒色過度。南北朝的北齊文宣帝高洋,因酒而斃命,元太祖窩闊台是成吉思汗之子,飲酒死於狩獵營中。明成宗朱厚照因酒色三十而亡,清咸豐帝因酒色三十歲而亡,清同治帝載淳因酒色十九歲而亡。

       2、縱飲無度,喪身亡國。夏朝末代國王桀嗜酒如命,終至亡國。商紂王辛因酒暴斃,喪命亡國。到周朝,鑒於殷的教訓,開始禁酒,見《尚書.周書.酒浩》有記載,等到周宣王、周幽王時又重蹈覆轍,已至殺身,西周結束。南北朝時期,自號「無愁天子」的陳後主陳叔寶,在隋軍兵臨城下時,還召集大臣痛飲,已至氣數已盡。

       3、善用酒德,以成大業。歷史上還有一些帝王也很喜歡酒,除生活愛好外,也把酒用於政治軍事上,已達到意想不到的目的。越王勾踐亡國後,卧薪嘗膽,表面裝著縱酒無度,麻痹吳王夫差,以至復國。漢高祖劉邦因酒結識了不少奇人異士,終於得天下。唐太宗李世民,清聖祖康熙,高宗乾隆等都是歷史有名的明君,時常用酒攏絡人心,粉飾太平。三國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借酒掩飾逃離曹營成了大業。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把酒的作用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六、古代名人賢士與酒

     (一)高陽酒徒 

秦末,陳留高陽有位儒生酈食其,學富五車,才智過人,家貧求仕無門,終日縱酒,有「狂生」之名,劉邦沛縣舉旗後,路過陳留,酈食其聽說劉邦厭惡儒生,只好冒險求見。到營前,請衛兵通報見主帥,劉邦聽說是儒生打扮的人,不見。酈食其聞言大怒,手握劍柄,高吼:「你再去通報,我不是儒生,而是大名鼎鼎的高陽酒徒」。衛兵又去通報,劉邦正在洗腳,聽說是高陽酒徒,沒穿鞋就跑出來迎接。後來,「高陽酒徒」就成了好飲酒而又狂放不羈者的代名詞,唐高適云:「可嘆無知己,高陽一酒徒」。杜牧云:「而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皮日休云:「堪笑高陽病酒徒,幅巾瀟洒在東吳。」

(二)曹參之飲

曹參是西漢開國元勛,繼蕭何後任相九年,在位時,認為蕭何制定的政策方針可行,所以選官時,專擇老實厚道,不善言辭者。同時,縱情於酒,日夜酣飲,不少大臣找機會勸說,曹參見後讓來人喝酒,不醉不休,沒有一人找到勸說的機會,眾人不解其意,曹參晚年時對眾人說,現天下太平,應該讓百姓休養生息,不需要精明之人在指手劃腳,反而對現行政策有弊,眾人才理解。後來曹參之飲,成了歌詠宰相權臣嗜酒的專用詞。唐李商隱云:「後飲曹參酒,先和傅說羹。」貫休云:「西伯最憐耕讓畔,曹參空愛酒盈樽」。

(三)潁川使酒

 西漢名將灌夫,家居潁川(今河南許昌)。後因事坐法被罷免,但仍是一方豪傑。生性粗豪,剛直使酒,不講情面。一次,應丞相武安侯田蚡之宴,來賓受寵若驚,唯田蚡馬首。田蚡不可一世,一會讓這個喝一杯,一會讓那個喝兩杯,讓誰喝誰不敢不喝。灌夫見狀,十分不滿,找盆端酒到田蚡前,要他滿飲。田不飲,灌夫說:「不飲是因為你位極人臣,顯示別人都怕你嗎?」言後指桑罵槐,羞辱了田蚡。田蚡大怒,將灌夫五花大綁,押進囚牢。後又向漢武帝進言,說灌夫目無朝廷,借酒發瘋,心懷叵測。武帝偏聽偏信,下令處死灌夫,誅九族。可憐一代英傑,因酒做鬼。唐王維云:「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盧照鄰云:「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

(四)願作酒壺

三國時,吳國名士鄭泉才思敏捷,博聞強記,生性嗜酒,放達不羈。一次,與眾友狂飲,席間言志。有人願出將入相,有人願隱居山林,有人願倚紅偎翠等等。輪到鄭泉時,他先飲三杯說:「我願乘船攜友,浪跡江湖,滿船是陳年佳釀,邊走邊喝,永不停止,在走完人生的旅途之後,把我埋在陶器作坊的旁邊,後人挖出我的頭骨做酒壺,使我仍能與酒親近,那便死而無憾了。」於此,「願作酒壺」就成了名人酒鬼的代名詞。

(五)斗酒恣歡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李白這裡對陳王豪飲心儀。曹植因飲而失,又因失而飲,激起了豪飲之人的共鳴。曹植天資聰穎,十歲時,出言成論,下筆成章,文武兼備,甚得曹操喜歡,有意立為太子,但曹植放蕩不羈,常和文人、幕僚、門客縱酒高歌,吟詩作賦,惹得曹操很是不快。建安二十一年一日,曹操外出,留在鄴城的曹植喝得大醉,仗車馳上了只有帝王才能走的「馳道」到金門,惹下了滔天大禍。曹操一怒之下,處死了馬車令,並給曹植下了多條禁令,從此,曹植地位一落千丈。建安二十四年,駐邊的曹仁為關羽所困,請支援。不少大臣讓曹植領兵支援,當人前來宣告時,曹植喝得爛醉如泥,曹操一怒之下,再不用曹植。曹丕稱帝後,曹植受迫,幾乎喪命。究源頭,還是飲酒的問題。曹植在《與吳質書》中明白無誤表達了對酒的愛好之詞:「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當斯亡時,願舉泰山以為肉,傾東海以為酒,伐之楚竹以為笛,斬泗濱之梓以為筍。食者填其壑,飲者灌漏卮。其樂固難量,豈非大丈夫之樂哉。」

(六)移封酒泉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留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杜甫在渲染汝陽王李琎嗜酒情態的時候,引用了晉人姚馥的典故,姚馥,西晉一江湖奇士,倜儻不群,有仙風道骨之相。一日,晉成帝請他為朝廷邑宰之職,姚馥推辭說:「我本異域之民,一路萬水千山,飽游內地名山大川,風土人情,已屬萬幸,朝廷給我邑宰之職,不如給我個養馬的馬夫之職,時常賜些美酒就好了。」武帝一看不愛官愛酒,就樂了,此等奇人就更喜愛了,最後決定讓他到酒泉當太守,姚馥就歡天喜地上任了。

(七)竹林七賢

在五千年的酒文化史上,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是第一個以飲名世的鬆散團體。 

1、阮籍:河南人氏,貌美志宏,任性不羈,嗜酒。雖有濟世之才,適逢魏晉亂世,「苟全性命於亂世」,也只好用「烏龜哲學」適應下來,酒就成了阮籍的防禦手段和工具。阮籍是名望之族,生有一女,聰穎亮麗,晉文帝準備為太子求婚,阮籍不仕就是不滿晉統治者,答應違背初衷,不應有性命之憂。他就連日大飲,大醉半年有餘,使提親之人沒有開口機會。晉文帝手下謀士鍾會想抓住機會,除掉阮籍,但阮籍終日昏昏,也無把柄,最後晉文帝只好「但當多謬談,君當恕醉人」,不了了之。阮籍還有功能是眼睛能做青白眼,見了禮法之人就白眼,見了攜琴之人就青眼,聽說許多當朝士大夫恨之不已。阮籍無意仕途,聽說步兵營有個廚子擅釀酒,就去當了步兵校尉,就為了能喝好酒。所以,後人稱他為阮步兵。唐皇甫冉云:「篇咬投康樂,壺觴就步兵」。溫庭筠云:「乘舟覓吏經輿縣,為酒求官得步兵。」韓渥云:「頻頻強入風流坐,酒肆應疑阮步兵。」

2、劉伶:如果說阮籍是用酒避禍的話,劉伶就純是一世酒仙。劉伶容貌醜陋,寡言少語,終日以酒為樂,在家赤身裸體,來客也不避。一日家中來客,劉赤身見,客不滿。劉說:「天地是房,房屋是褲子,你鑽到我的褲襠里,卻說我不敬。」出門攜酒,哪死哪埋。著有名篇《酒德頌》,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和酒保持一致的千古一人。唐姚合云:「長羨劉伶輩,高眠出世間。」皮日休云:「他年謁帝言何事,請贈劉伶作酒侯。」李賀云:「勸君終日酩酊醉,不到劉伶墳上土」。後世才有杜康造酒醉劉伶之傳說。

3、阮咸:是阮籍之侄,也是名士,俗稱大小阮。容貌端正,厭惡官場,精通音樂,自彈自飲。一次與族人聚飲,小杯不行換大盆,正酣,外邊跑進一群豬,拱盆喝酒,眾人趕豬,阮咸卻騎在一隻豬身上,照飲不誤。

4、山濤:先與阮籍、嵇康較好,性好老莊,嗜飲。中途變節,投靠司馬氏為官,至散騎常侍職,嵇康為此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把他罵得狗血噴頭,山濤酒量最大,在晉文帝面前一次飲過八斗。

5、嵇康:容貌端正,高才風流,古琴造詣最高,性好飲,厭惡當權,終日與好友彈琴聚飲,後因得罪司馬氏,被處以極刑。傳說中的失散曲目《廣陵散》就是嵇康所著。

(八)割發置酒

陶淵明的祖父陶侃好酒,仕途困頓,一生只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吏。家境貧寒,從不自卑,熱情好客。一次鄱陽名士范逵來家做客,陶侃連酒都買不起,其母把頭髮剪下來去換酒。在古代發即是首,曹操的割發代首是千古一絕,陶侃其母割發置酒也是千古佳話。

無論是從酒的角度,還是詩人的角度看陶淵明,都是對中國文化有特殊貢獻的人物。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舉不勝舉,但真正把酒和詩連在一起的,陶淵明為第一人,幾乎是陶淵明的詩篇篇有酒。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自慰「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當彭澤令時,把三百畝公田全部種釀酒之物,保證縣衙時常有酒。但沒等收穫,陶淵明就不為五斗米折腰而辭歸田園。陶淵明家住山腳下,歸隱後終日種菊飲酒,後因貧窮酒接濟不上,左鄰右舍只要有酒必到。唐崔國輔云:「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王昌齡云:「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九)飲中八仙

唐代是中國文化異常活躍、繁榮的時期,文人多,嗜酒的就多,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就簡括傳神地勾畫出了當時八位豪飲者的品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這是指詩人賀知章,詩中說他有一次喝醉酒,騎馬搖晃往家走,由於頭暈眼花,竟跌落路邊的井中。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指汝陽王李琎,唐玄宗的侄子,詩中說他每日飲酒不輟,就是去見皇上,也要喝三斗才上路,因為喝得不過癮,途中碰到送酒麴的車,聞到酒香後直流口水,恨不得讓皇上封自己為酒泉令。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指左丞相李適之,他「喜賓客,飲酒至斗余不亂」。詩中說他每日宴飲要花萬錢,喝起來似巨鯨飲水,酒後還喜歡吟詩詠賦,排憂解難。

「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指崔宗之,長得白皙、英俊、瀟洒,喝醉後傲視著天空,臉色更加蒼白,走起路來就像玉樹一樣搖晃不止。

「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指蘇晉信佛,平時守清規戒律,吃長齋坐禪,可喝起酒來多醉,把佛家的清規戒律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嗜酒如命,有酒才能寫詩。,常常在長安的酒家中醉卧而眠,自稱「酒中仙」。一次高力士說皇上找他,他也不理睬。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張旭是著名的書法家,有「草聖」之稱,誰請他寫字,都要痛飲一番,似醉時脫帽露頂(當時古禮儀不允許),狂呼大叫,然後揮毫潑墨,如雲煙落於紙上。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指焦遂平時口吃很厲害,語不成句,可五斗酒下肚,便顯英雄本色,高談闊論,語驚四座,沒有口吃的樣子。

詩雖不長,但八個醉鬼舉止失常,醉態百出的形象確實天然可見。唐代嗜酒的文人除了這八位之外,還有如王維、杜牧、李商隱、劉禹錫、白居易、皮日休等等。杜甫本身也是「酒豪」之一。「聞道雲安麹米春,才傾一盞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難事,下峽消愁定幾巡」,「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據考,杜甫之死和酒有關。

李白作為中國文化史上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流傳千古的詩文,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在這裡有必要單獨說說他。

李白生於前蘇聯境內(當時是大唐的國土),可能是一個漢族與外族混血的身份,出生在偏寒之地的李白天生好酒,自幼得習劍術,十七歲仗劍經道甘肅進蜀,後到長安。所以說李白集詩仙、酒仙、劍仙於一體,也是把詩與酒這種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文化發展到極限的一個人物。

1、金龜換酒

天寶元年,李白因著名道士元丹丘的推薦,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來到長安應詔。誰知到長安後,等了多天無音訊,只好四處遊玩。一日到城北大寧坊紫極宮,看見一個像老壽星一樣的人物,想上前搭話,又怕冒昧,只好指著老人的手杖說:「如沒看錯的話,此杖乃邛行山中之物。」老人笑著說:「如此看來,學士是蜀人無疑了,敢問尊姓?」「不敢,晚生蜀人李白。」「原來是李太白,怪不得如此飄逸不群呢,老夫賀知章。」李白一聽,納身便拜。二人相見如故,應邀到酒樓。此時李白的很多詩句已由蜀傳遍了長安。喝酒過程中,賀知章問李白有什麼新作,李白便掏出了一卷寫完的《蜀道難》,賀讀後那個愈讀愈喜,便同意有機會給予引見。二人喝道最後付賬時,誰也沒帶錢財,賀知章便把隨身佩戴的小金龜當酒錢,不管多少,拉起李白就走,後人把此事作為一個典故流傳下來。

2、長安醉酒

李白本想為國為民做些事情,可唐玄宗只看重李白的詩文,不聽他的安邦妙計,就是在歌舞昇平的酒宴行才想到李白。一日上午,興慶宮中牡丹盛開,唐玄宗陪著楊貴妃賞花,讓李龜年領梨園弟子侍候。唐玄宗說賞花不用舊詞,讓高力士找李白進宮。李白這時在長安一酒樓喝得大醉,高力士怎麼招呼也不應,無法只能讓人把李白抬到宮中。見唐玄宗後,喝得頭重腳輕連禮節也不全,唐玄宗也不怪罪,就是讓他快做新詩,無奈李白寫下了《清平調》三章。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寫完唐玄宗立即讓李龜年譜調彈唱,讓李白自己到一邊喝酒去,李白一生氣,找高力士要來許多酒,醉倒在宮中,以後唐玄宗在政治上就再不用李白了。

3、汴梁盛會:李白在長安呆了三年,終無施展抱負的機會,加上天生傲骨,「一醉累月輕王侯」,得罪了當朝權貴,憤而離京,開始了「十載客梁園」的生活。天寶三年,李白到汴梁,遇見了比他小十二歲,在詩壇上已嶄露頭角的杜甫辭官,寄跡在高適處,三人一見如故,酣飲五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慷慨悲歌,拔劍起舞,留下了不朽詩篇,贏得了在汴梁的文人墨客的喝彩。這次相會,也是兩位詩壇巨星李白與杜甫的唯一的一次會面,也對唐代的名詩人高適一次啟迪,高適此次相會也留下了不少的千古詩篇。

4、水中撈月:李白晚年,貧病交加,只好寄居在當塗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家,在預感自己的生命已到盡頭,在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獨自買了一壇酒,乘船去采石磯飲酒賞月,邊飲邊吟詠近日之作:「青雲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醉眼朦朧中,看見水中月,忍不住去撈墜入江中,等到船夫一覺醒來,沒有看見李白,只留下最後一個沒有完成的詩稿:「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鳳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夾。世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所以李白之死是自殺,還是醉落江中而亡不得而知。

(十)赤壁懷古

北宋時期,雖然沒有唐代的詩篇多,但在詞曲方面達到了鼎盛,最著名的詞家首推蘇東坡。 在所有的好飲文人中,蘇東坡的酒量大概是最小的。他自己曾說:「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但他很喜歡招待朋友飲酒。彷彿能從客人歡飲中品味到酒的神韻似的。「見客舉杯徐引,則予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於客。或曰:子無病而蓄葯,不飲而多釀酒,勞己而為人,何也?予笑曰:『病者得葯,吾為之體輕;飲者困於酒,吾為之酣適』」。頗有以他人幸福為己幸福的襟懷。他寫過一篇《酒頌》,即使不好杯中趣的人,讀了也有陶然微醉的快樂,為之神往:「酒勿嫌濁,人當取醇。失憂心於昨夢,信妙理之凝神……湛若秋露,穆如春風。疑宿雲之駁解,漏朝日之暾紅。初體粟之失去,旋眼花之掃空……座中客滿,惟憂百盍之空。身後名輕,但覺一杯之重……在醉常醒,孰是狂人之樂;得意忘味,始知至道之腴。」

蘇東坡不論在官還是遭謫貶之後,他的朋友、學生都和蘇東坡常聚,蘇東坡的大量詩詞都是在酒宴上產生的。蘇東坡雖然酒量小,但大多數詩篇中都和酒有密切關聯。「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 .赤壁懷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首《水調歌頭》就是東坡居士大醉後的名篇。「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臨江仙夜飲東坡》)「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西江月黃州中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

元豐二十九年,蘇東坡貶居在黃州,當時已經四十七歲了,在生日那天,朋友前來相賀,相聚在黃州赤壁磯棲霞樓。邊飲邊看長江景象。當飲宴達到高潮時,蘇東坡把寫好了但未示人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贈給在座的樂者李季,李季當時譜曲彈唱,歌聲豪邁雄壯,激起各位豪情,酒後泛舟赤壁下,蘇東坡一時豪興大發,寫下了千古名賦《赤壁賦》。

    (十一)桃花庵主

    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是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個 「高陽酒徒」。唐伯虎出生於明成化六年,既公元1470年的蘇州。唐代一族是名門望族,祖籍山西。唐伯虎遠祖唐輝是東晉時的將軍,先祖唐儉在唐代封為國公,先祖唐介在北宋時官至御史。至唐伯虎父親唐廣德時已不為官,在蘇州開了一個大酒店。

    唐伯虎在年少時就與祝枝山、文徵明、張夢晉、沈周、周東村等書法、畫壇名家為友。青少年時期的唐伯虎家境殷實,風流成性,常到青樓飲酒,還作了一首《花酒》詩:「戒爾無貪酒與花,才貪花酒便忘家。多因酒浸花心動,大抵花迷酒性斜。酒後看花情不見,花前酌酒興無涯。酒闌花謝黃金盡,花不望人酒不賒」。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秋,唐伯虎在南京「鄉試」中了頭名「解元」。在這前後的幾年內,唐伯虎的父母、妻女、妹妹先後離世,對唐伯虎的打擊較大,對世間物事看法有轉變,更加放浪不羈,一日與友游虎丘山,看到蘇州秦知府在和幾個商賈高談闊論飲酒,唐伯虎裝做乞丐在旁唱白做的「蓮花落」:「 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剩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與煩惱……」秦知府聽著有點意思叫人把唐伯虎找來,問會作詩嗎?唐伯虎說會。唐伯虎拿筆就寫了「一上」,半天不動,眾人督促快寫,「一上」又寫了兩字,商賈大怒,叫人把唐伯虎趕走,唐伯虎說沒酒不能寫。秦知府叫人給唐伯虎倒了一碗酒,又寫了「又一上」,眾人大笑,唐伯虎又寫了兩字「一上」,秦知府也怒了,叫人把唐伯虎打走。唐伯虎說: 「還想喝口酒…….」秦知府說:「給他酒,寫不好抓大牢里去,敢戲弄本知府」。唐伯虎又喝了一碗酒後,一氣呵成:「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雲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寫完揚長而去,把秦知府等人驚得目呆。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正月,唐伯虎赴北直隸參加會試。由於副主考官程敏政泄露考題,使唐伯虎受到牽連入獄,永不錄用。此時唐伯虎心灰意冷,四處漂泊無定居。結識了幾個青樓知己,如九娘、柳娘等。在此期間,唐伯虎被寧王請去相聚了幾年,後看寧王有謀反之意又離去。不久,寧王謀反被殺,因唐伯虎有結交被通緝,又走上了流亡生活。

    年近五十歲的唐伯虎在蘇州城郊山腳下,蓋了幾間茅舍,取名桃花庵,自命桃花庵主,回顧一生的經歷,寫下了一首自嘲桃花詩:「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酒醒酒醉日復日,花前花後年復年。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世人笑我也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公元1523年,唐伯虎走過了五十四個春秋,終於駕鶴西歸。可憐一代風流才子因小人讒言,朝廷昏庸,沒有貢獻出滿腹才華,只留下了一生愛恨情仇和傳聞。彌留之間的唐伯虎寫下了人生最後一個詩篇:「人世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泊在異鄉!」當時只有九娘一個人給唐伯虎送行。

   (十二)揮毫潑墨

古人認為酒能使人興奮,酒後對文人能產生異常的創作衝動和聯想。使靈感如泉奔涌,一發而不可收。古代不少詩人、書法家、畫家,往往必須喝上美酒才能吟詩作畫,揮毫潑墨,許多傑出之作都是醉態中完成的。郭沫若在《李白與杜甫》一文中曾說:「當李白醉了的時候,是他最清醒的時候,當他沒有醉的時候,是他最糊塗的時候,因而他的好詩,多半是在他醉後做的」。李白流傳至今的詩篇大約1050首,其中寫酒的就有170首,而沒寫酒的大多是在醉後寫的。

張旭草書也是這樣。《唐書.李白傳》載:旭,蘇州吳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儒墨而書。既醒,自視其墨,以為神,不可復得也。」唐代的蘇頲和北宋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四大家,也都是在醉意中就墨揮毫的;唐代的畫聖吳道子,作畫時也「每欲揮毫,必先酣飲」;宋代的包鼎,以畫虎而聞名。他畫虎之前,總是先「洒掃一室,屏人聲,塞門塗牖,穴屋取明,一飲斗酒」,而後,「脫衣,據地卧,起、行、顧」,覺得自己真像老虎之後,才「復飲斗酒,取筆一揮盡意而去」。(《後山談叢》)他畫的虎自然、真實、活靈活現。明代畫家唐伯虎也是嗜酒成癖,晚年不喜歡作畫贈人。於是許多慕名求畫者,紛紛攜酒前來,與之「酣飲竟日」,乘醉後才求得一幅畫,所以當時就有「欲得伯虎畫一幅,須費蘭陵酒千鍾」之說。

(七)酒與政治

在古代皇帝就是天帝的化身,臣子庶民只有服從。抗君令下場多是死亡。但還是有人唱出和封建政治不和諧的曲調。

李白豪飲與其說是尋歡之媒介,毋寧說是抒發政治情懷的橋樑。他在高呼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之後,接著便說:「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在描繪過「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的盛宴之後,歸結的則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在高呼過:「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之後,想到的都是「懼懷逸興思高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所以沒有酒,李白就抒發不了這樣美好的政治情懷。

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也是借酒表達對現實之愛憎褒貶,抒發政治理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揭示深刻的階級矛盾,「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揭示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表達了平亂收復失地的無限欣喜。

陸遊一生坎坷不遇,報國無望,常常引吭高歌,借酒抒發憤懣:「誰知得酒當能狂,脫帽向人時大叫」、「 更呼斗酒作長歌,要遺天山健兒唱」、「起傾斗酒歌出塞,彈壓胸中十萬兵」、「 薄釀不澆胸壘塊,壯圖空負膽輪囷」、「 山川荒絕風俗異,賴有美酒尚能狂」、「箭鋒豈必盡狐兔,胸次聊欲平山丘」、「 志大浩無期,醉膽空滿軀」。很難想像,倘若沒有酒,亘古男兒一放翁怎樣釋解他壯志難酬的悲憤?

最能體現酒與政治密切關係的是集政治、軍事、詩文於一身的曹操。他不僅善於以酒施恩,以酒招安,以酒識豪傑,而且善於以酒賦詩、抒情,酒在曹操的政治生涯、軍事生涯和文學生涯中佔據重要位置。著名的典故「青梅煮酒論英雄」就是曹操借酒點破劉備爭天下的野心。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南下征吳,就是著名的赤壁大戰前夜,在船上召集眾將飲酒,抒發政治情懷,吟出了著名的《短歌行》。

宋江平時言行謹慎,從不越格做事,把抱負隱得很深,在一次潯陽樓上自飲,乘興寫了一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邱,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讎,血染潯陽江口!」邊飲邊得意,最後又寫了一首《七絕》:「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吁。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並署名「鄆城宋江作」。若不是酒的作用,借宋江一個膽也不敢如此表現。

以酒釋仇,以酒施恩,以酒招安,用酒宴消滅對手。在古代中國典型事例比比皆是,著名的「鴻門宴」就是絕好的範本。北宋皇帝趙匡胤「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自感得來皇位不正不穩,很怕手下大將也演這麼一出,於是在建隆二年七月的一天,宴請有功之臣,酒飲半酣時說:「咱們都是好兄弟,打天下時三兩天就能和大家一起快樂,可當了皇帝後,因為事多這樣的聚會少了,請兄弟們包涵。」說完長吁短嘆。眾將紛紛表示:「皇帝不用擔心,有我們兄弟在,想喝就喝,誰不服我們就去打」。趙匡胤說:「你們痛快了,我可是睡不著一個安穩覺」。眾將莫名其妙,不敢吱聲。沉默過後,趙匡胤說:「皇帝就一個,誰不想想當呢?」眾將說:「我們絕沒有當皇帝的意思。」趙匡胤又說:「哪天哪個兄弟的功勞大了,來個黃袍加身也不好推脫怎麼辦?」眾將問有什麼辦法解決,趙匡胤就說:「你們把兵權交了,做地方官,我們兒女可互結親家,國與家合而為一,和睦相處,就可以了。」第二天,眾將紛紛交出了兵權,這就是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中華五千年的酒文化深深融入到中華文明的進程當中,推動和促進了文化和文明的發展進程,縱觀上到王侯將相,下至才子佳人、黎民百姓,無論從政治上、軍事上或日常生活交往中,可能因一杯酒,一場大醉,消弭了一場戰爭,改變了一個歷史人物,改變了一個時代的進程,改變了一世的命運。所以說,沒有酒的產生,中華文化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多姿多彩,缺少了許多千古流傳的絕句,酒可以使一個人振奮,也可以使一個人沉淪,中華酒文化是五千年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論古代、當代還是將來,沒有一種飲品可以這樣源遠流長,不可替代。

最後,用李白的兩首詩結束這篇文章:

《月下獨酌》之二: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聖,復道濁如賢。

             賢聖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行路難》之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 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以上拙作不為名利,只因一些酒友在酒桌上提出讓我寫出來讓他們看。那時工作在一線,單位經濟狀況也不好,沒有網路。每日還好酒,喝高時才動筆。前後寫了三年多,查閱了大量素材,閱讀分析了三千多首古詩詞。選出百多首和酒密切相關的詩句。怕篇幅過長惹朋友生氣,完整篇詩詞只能擇句,引用全篇的不多。我年老眼花,打字還慢,只能求人給打。離開一線後,求晚輩小友給打字成現在篇幅。篇頭題記就是小友包新雷作的,這孩子中文本科畢業,有才華,對古詩詞和文言文有較深研究。關於酒的文化還應該寫許多,因為寫煩了,只能到此。我不懂博客,在靜觀天下博友的啟發下,求人建了一個博客。網名想起「江湖醉仙」,因有人佔用了,改「山茗居士」,把「中華酒文化」做為第一篇博文輸入到博客中。現在我的博客里的內容都是酒後自己打字寫的。不喝酒還不會寫,只有喝高了,靈感就來了。文中有不當之處請博友雅正。也為給各位愛酒文人閑暇之餘博酒桌上一笑,拋磚引玉,投石問路,希望愛好酒的文人博友雅正。

                                                  山茗居士

 

                                                 2012年4月28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威士忌裡面以格蘭開頭的品牌特別多?
賣酒、喝酒都不能錯過的超全酒場秘籍!
夏日喝「冷酒」的正確姿勢
求威士忌紀錄片?
(1 條消息)有哪些值得購買的酒杯?

TAG:文化 | 酒文化 | 中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