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太極拳理論和實踐問答(完整版)

大道太極拳理論和實踐問答(完整版)

吳子玉

  吳子玉(以下簡稱吳):黃先生曾師從田兆麟、吳圖南、石明三位太極拳大師,能否談談他們對您影響最深的是什麼?

  黃震寰(以下簡稱黃):我因體弱,1947年開始隨父在上海投師田兆麟大師學習太極拳。他是楊澄浦先生的弟子,武功功底深厚,具有神奇的推手功夫。我親眼見過田老師同當時上海頗負名望的一位太極拳名家推手時,一搭手就將對方發出丈外。更妙的是田老師無數次在不與對手肢體接觸的情況下,將我或別人輕易發出去。當時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這就叫做「凌空勁」。從師田先生學拳不但使我身體由弱變強,而且使我愛上了太極拳。

  20世紀60年代,我在北京航空學院任教。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特殊環境里,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研究太極拳。當得知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在北京紫竹院(後移至北京天文館)教太極拳,我即前去求教。吳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太極拳大師,知識淵博,說話風趣,樂觀豁達,和藹可親。當時雖已80多歲高齡,但思想敏捷,身體輕靈,銀須白髮,一派仙風道骨,令無數太極拳愛好者崇敬不已。他的高超拳藝令人叫絕:行拳瀟洒自如,推手出神入化。推手時處處能發人,但又看不出發人;發人時能將對方擊出很遠,但又不傷及對方身體。吳老的凌空勁同田兆麟先生如出一轍,使大家驚嘆不已。20世紀60年代末我正式從師吳老習拳,在吳老身邊最大的體會是習練太極拳應以養生練功為主,而技藝只是餘事。

  20世紀80年代前後,我又向北京如意太極拳大師石明先生學習楊氏老六路太極拳。石先生盡得楊式太極拳名家朱懷元、汪湧泉先生所傳楊家虛空運動的真諦,也得到當時人稱「大力恆」的恆壽山先生武式太極拳的真傳,自成一體,後發展成「如意太極拳」。石先生授拳首重站樁功,要跟他學拳先要學八個月站樁,然後再談其他。石先生傳授的靜站功、單操功、如意太極拳、推手等功夫都有非常獨到之處。

  吳:能否請黃先生談談為什麼將您所教授的太極拳叫做「大道太極拳」?

  黃;太極拳先師張三丰早就對練拳者說過:「願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十三勢行功訣》有云:「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習練太極拳的目的應以養生長壽為主,併兼有技擊、防身的作用,這是歷代太極拳家們的共識。吳圖南大師在太極拳修鍊中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他生前曾反覆強調:「太極拳修鍊是大道,技擊乃太極拳的餘事。」吳老活到105歲辭世,這個結果同他平時修鍊的主張是完全相吻合的。

我傳授的太極拳各種功法是受先輩們的啟發,依據「太極」和「大道」原理,吸取各家太極拳之長,總結自己修鍊和教學實踐經驗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倡導大道太極拳的理念。

  吳:怎樣理解「太極」?

  黃:太極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道家以太極之理修道,仙學家以太極之理煉丹,太極拳以太極之理修道練拳,故有「拳道合一」、「拳仙同源」之說。

  「太極」者,為「太之始,終之極」,即是「靜之始,動之極」或「動之始,靜之極。」說明動極而將靜,或靜極而將動的一瞬是太極。靜不是太極,動不是太極,靜極不是太極,動極不是太極,非動非靜、非陰非陽、超乎動靜的、動靜陰陽混合的統一體才是太極。當太極歸無時就是無極。「無極」者,無之極。無者無可說、無可形、無可指;極者無限量。無形無象即大道,因為大道無形,大道虛空,大道歸無,無中孕有太極,太極即一氣。所以太極拳的行拳要「一動一定」或「一式一定」,其目的就是要回到太極和無極,稱修無。

  吳:何謂「道」?

  黃:「道」是「自然之則」、「萬物之理」、「一切的本源(本根,本始)」,是《道德經》中的大道。《道德經》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道),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無聲、無形無象),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名之曰大(道),大曰逝(運動),逝曰遠(不息),遠則反(歸本源)。」這是說「道」無形無象,不可說、不可見、不可聽,但可體感、體悟、體證。可見在修鍊過程中,凡可見、可聽、可摸的非道也。太極拳只落在「勁、招、術、形」的有形有象的鍛煉上,只能是初步的功夫。修鍊還回本源,即「還虛、歸無、返空」是道的性質,是逆修的依據。道家的顛倒術,仙家的丹道用逆是修鍊的不二法門。太極拳實現「無形無象,全身透空」的逆修法才能與道合真。

   吳:何謂大道?

  黃:《韓非子?解老》中說:「所謂大道者,端道也」。指大道即正道,不是邪道,是金光大道,不是小道、中道,又指「道」廣大無限而又博大精深,道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所以大道之修愈修愈光明,生命無限;小道愈走愈窄,生命有限。可知大道之修是性命之學。張三丰在《道言淺近說》中指出:「大道以修心煉性為首」。《金仙證論》中說:「欲修大道者,理無別訣,無非神氣而已。」《韓湘寶書》中說:「大道全憑靜中得,豈在貪謀意外得」。告訴我們太極拳運動不能著在「肉糰子」的鍛煉上和形體的對抗上,要修心煉性,放鬆入靜,求得解脫,通過神氣轉換和修鍊內丹實現性命雙修、卻病延年,同時又能儲存內能,增強內功。正如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所說:「我們研究太極拳的人,認為技擊乃餘事耳,就是說太極拳修的是大道,技擊乃太極拳的餘事。為什麼這麼講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你的技擊技術無論多麼高超,當你人死了就沒有用了,故還是應該以養生長壽為主,以技擊為輔,這是創造太極拳的先哲的本意,也是歷代太極拳先賢們的一貫主張」。又說:「你是想推手贏人,還是想活得長一些。講發放,傷人、傷已;講柔化,得養」。

  由上述可知,道,即大道,自然大道,性命大道,金光大道。大道,即道。

  吳:什麼是大道太極拳?大道太極拳修鍊有何特點?

  黃:大道太極拳不是新創的太極拳拳種,它是太極拳修鍊入道的上乘功夫,是太極拳修鍊的必由之路。大道太極拳以太極之理修大道,以太極之理練拳技,修道為了養壽、明理、悟道,是體、是本。練拳技為了強身、防身,是用、是末。道為本,技為末,道自含技,技自道出。

  由外形形體之動帶動拳式進行的,任一動作皆非修鍊,其結果是雙重的,練法是後天的。由神和內氣作主導帶動拳式進行的,任一動作皆修鍊,其特點是:神主明(行),氣主動,腰(軸)主形」。這種形不妄動,心無妄象,由神主導,由內氣發動的動,動而靜,靜返無的過程稱為修鍊,而將太極拳由一般「鍛煉」進為「修鍊」,由練「形」練「術」進為「修道」,通過「放鬆入靜」、「修心煉性」、「神氣轉換」、「有無相生」、「動靜相應」實現性命雙修,內外兼修,養煉結合,有體有用之修為大道之修,太極之煉。故大道太極拳可定義為:將太極拳由「形」和「術」的鍛煉而進為「大道」的修鍊稱之為「大道太極拳」。

  吳:黃先生為什麼提出大道太極拳修鍊的思想?

  黃:我在長期學習和研究太極拳的過程中,了解和看到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有的太極拳家功夫很好,但去世得很早,為英年早逝,實在可惜;有的太極拳家年輕時下大力練成功夫,但一上年紀就病魔纏身:可有的太極拳家壽命很長,功夫也很好。為什麼同是練太極拳結果卻如此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

  第一.價值取向不同。有的人在鍛煉中偏向競技,練得多養得少,能量消耗過大,長年如此,必然落下病根,甚至有的英年早逝。有的人在鍛煉中偏向養生,注重養煉結合,以養帶煉,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既能長壽,又能練出好的功夫.

  第二.品德的修養不同。有的人在推手時以輸贏為目標,氣勢過盛,日積月累,影響健康。有的人則相反,無論是練功或是練推手都量力而行,或點到為止,不計成敗,寬容厚道,有利於健康。

  第三.道的修鍊層次不同。「太極」是大道,修道為了養壽。拳「術」是末技,屬小道。太極拳運動分大道的修鍊和術的鍛煉,大家都在練太極拳,有的是在修道,為了養壽;有的是在練術,為了技藝。結果大不相同。

  吳:大道太極拳的修鍊同一般的太極拳鍛煉有何質的不同?

  黃:大道太極拳的修鍊同一般的太極拳鍛煉有質的不同。

  第一、大道太極拳修鍊要求明理悟道。修鍊的重點是悟道,目標是養生長壽。因此要精選《道德經》和《易經》學習,以指導修鍊,才能事半功倍。老子《道德經》要精讀,開頭比較難懂,堅持讀下去就會有所悟。

  一般太極拳鍛煉有的人只是煉拳術,屬小道。經過鍛煉可強身,也可得到相當武功,但終難得大道,難悟養生長壽之理。

  第二、大道太極拳修鍊要求先煉築基煉己功一一無極樁、松功,然後煉太極拳和推手,也可以同日都煉。

  一般太極拳鍛煉有的人難以找到明師,很難找到入門之路和受此嚴格訓練。

  第三、大道太極拳修鍊要求煉松功、修太極拳,要以神和內氣帶動形體動作,體不妄動。特點是:「神主明,氣主動,腰主形」。

  一般太極拳鍛煉,有的人內力和內貫勁不願丟或很難丟,內氣難以發動和鬆通,身體是板,四肢是棍。特點是:以形體之動帶動拳式運行。

  第四、大道太極拳修鍊要求養生推手,以內氣發動形體去拿發對方。一則可檢驗自己平時所煉是否正確,二則可相互疏通經絡,輕鬆愉快。

  一般太極拳推手鍛煉重輸贏,有的人推手不是以內氣而是以形體拿發對方,經常雙方以拙力或內勁相抵抗,氣喘吁吁,長此以往,身體消耗過大,易出毛病。

  第五、大道太極拳修鍊要求修鍊內丹功,得湧泉丹,自然反射到上丹田 (泥丸),內氣運行走周天。

  一般太極拳鍛煉,講氣沉中丹田(臍腹部),有的人可能氣沉不到中丹田,不注重周天功修鍊。

  第六、大道太極拳修鍊要求「無形無象,全身透空」。

  一般太極拳鍛煉,著於有形有象,不注重身心「虛空」修鍊。太極拳的一般練法也即初級練法只要把套路練熟,招法練精,動作連貫,呼吸自然,進而達到拳盤得圓活,輕靈流暢,經過幾年的鍛煉,能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並有一定的功夫。很多練太極拳的人常說:「我練太極拳的目的是活動筋骨,慣勤肢體」。所以這一階段只能稱為養身壯精階段,是屬於形的鍛煉。這時的推手表現為力與力、勁與勁的對抗狀態。很多人又著於練勁、練技和練術的過程中,這些都是有形有象的,拳諺曰:「有形有象都是假,無形無象方始真」。

  第七、大道太極拳修鍊要求煉內丹功,產生丹元能,形成丹元場,以丹元場吞吐功用於推手中。

  一般太極拳鍛煉只注重形體和術的運動,不理解「內丹能」的修鍊。

  吳:大道太極拳的「造化一還原」之修的含義是什麼?

  黃:吳圖南先生說過:「太極拳是練後天而返先天的」。《道德經》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中:「道生一,是無生有,也可說是無極生太極。一生二,是由太極生陰陽。二生三是由陰陽二氣相交而生第三者。三生萬物,是陰陽二氣相交即可生第三者,則所有陰陽二性相交都生第三者,似此則陰陽物類生生不息,就有萬物」。這裡說的是宇宙萬物造化(演化)過程,即後天由先天而來,要返先天就要逆造化(歸化)過程修鍊。

  大道太極拳修鍊注重逆造化過程,稱為「還原」之修,它的修鍊依次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煉精化氣和鍊氣化神即通大小周天,煉神還虛即變成太極之體,煉虛合道即變成無極之體。這個目標是歷來丹道家們所夢寐以求的。從現實來說,能煉通大小周天即實現前兩步修鍊就已很難得了。得到這層功夫的人身體變得外形松、柔、軟,體內松、空、通,全體虛、空、無。身體的功能向返老還童轉化,其發展方向猶如嬰兒那樣。正像老子所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人能修鍊到如此境界就能祛除宿疾,不受疾病的折磨,延年益壽而長生,這是修鍊的嚮往,可能一輩子也修不完。人總是要死的,這種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是不可抗拒的。關於「造化一還原」修鍊原理在周敦頤《太極(演化)圖》和陳摶的《無極(歸化)圖》中表達得很清楚。所以只要堅持修鍊就能:「命不由天而由人」。

  吳:大道太極拳修鍊包含哪些內容?

  黃:大道太極拳修鍊的內容,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無極靜樁功,太極松功,太極調息動,太極丹擺功,大道太極拳,太極推手等。其中無極靜樁、松功,是築基煉已功。無極靜樁功是大道太極拳入門的無上妙法。而大道太極拳功架內涵深妙,出神入化。

  吳:無極靜樁功修鍊如何進行?

  黃:無極靜樁功指以靜的方式,通過內煉來獲得丹元能的功法,是修鍊「靜中觸動動猶靜」的功夫。無極樁修鍊總的要求是:身正、體靜、氣順。無我、無他、無心、無物,與天地合一。說詳細點:立身中正安舒,兩腳平行與肩中心同寬,身體重心線和中線要重合,兩會(百會、會陰)一點(湧泉聯線中點)在一條垂直線上。根據莊子《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的原則,把身體放鬆入靜,四肢尤其兩手膊自然向下墮落(決不能擺三體樁、混元樁等舉手樁步),達到沒有肢體感覺,廢黜腦子妄想雜念,達到全身透空,內觀其心無心,外觀其身無身,與太虛大通渾然一體的狀態。

  吳:無極靜樁功修鍊,初學者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黃:第一、身體位置要正確,兩會一點一垂線,即身體重心線同中心線要重合,這是通過全身放鬆,尤其是斂臍鼓命門後達到和保持在這個位置,而不是直接用轉移體重去找。全身心的放鬆入靜是一件難度很大的修鍊,且是一個漸進過程,只要長期耐心堅持,必有意想不到的收效。

  第二、要防止最易出現的「站死樁,死站樁」,就是一動不動地獃滯站在那裡,陷入「頑空」狀態。要注意放鬆身體各部位,尤其要調整肩胯、肘膝、腕踝和整個脊柱和大腦的放鬆。

  第三、要注意胯以下各部位,尤其是湧泉的放鬆。湧泉與大地合,百會虛靈與天合,全身放鬆與周圍虛空合,但是意念不可重,做到若有若無,勿忘勿助。

  通過相當長時間無極樁修鍊,全身鬆開了,湧泉能呼吸能分虛實,底氣反射自然產生,全身氣機通暢,由任脈通到督脈通。全身有松、柔、軟、圓、虛、空的感覺,然後產生縹空騰虛的功夫,這時身體宿疾開始好轉直至消除。同別人搭手時可將對方浮氣拔根,失去平衡,這就叫「文發」。

  吳:什麼是太極松功?

  黃:「松」指放鬆,放鬆有靜中松和動中松之分。「松功」指以動的方式進行放鬆得功,是修鍊「動中求靜靜觸動」的功夫。「太極松功」指以符合太極原理的,用動的方式進行「練松、練氣」的功行「松」,是一種不緊張狀態,「放鬆」是消除緊張狀態,「放鬆運動」是用來消除緊張狀態的運動。要松先要靜,入靜有助於放鬆,放鬆有利於入靜。「練松」指在放鬆的狀態中,以動的方式練「鬆柔、鬆通」的功夫,有助於增強內功。「鍊氣」指在放鬆的狀態中,以動的方式修鍊內氣來積貯內能並以氣助松。大道太極拳修鍊過程中始終要求以「松靜為本」,松靜的愈純凈,「練松、練氣」的效率愈高,愈能使肢體鬆柔軟,體內松空通,全體虛空無」。同時,也愈有利於打通大小周天,獲得內丹功,產生丹元場,得到太極拳的上乘功夫。太極拳松功是太極拳的基礎,松靜是太極拳的靈魂。

  吳:大道太極拳的「松」內涵很豐富,它究竟包括哪些內容?

  黃:「松」的定義為寬鬆(環境),輕鬆(心情),蓬鬆(肌膚),舒松(肢體),靈松(關節)和空松(全身心),稱「神形六松」。

  「松」的順序是要先心(意)松、神松、氣松,而後形松。

  心(意)松,指思想意識松,意松心自寧。

  神松,指精神松,神松體自安。

  氣松,指外氣呼吸松和內氣運行松,氣松體自和。

  形松包括外松與內松,形鬆氣自順。形松需由外透里入內,外松筋骨皮,內松精氣神。

外松使形體放長柔軟,內松使五臟六腑歸位而五氣歸元。全身松九大關節,達到行氣如九曲珠,即節節鬆開又節節貫穿,通體無間,無微不至而周身一家。

形松要特別重視頭部、眉頭和頸項的放鬆。軀幹的胸、背(脊柱)松、尾閭松和會陰松。

「松」的意義是要松凈、松展、鬆開、鬆柔、鬆軟、松沉、松圓、松長、松空、鬆通、松靈、松無。根據《道德經》「反者道之動」的原理,松功修鍊要「一松到底,一靜到底」,毫不含糊地進行「大松、大靜、大柔、大軟、大虛(空)」(稱五大)。只要全過程神虛靈(領)不丟,就不會鬆懈、松塌和松癟。

  吳:松功修鍊要祛除人身上存在的哪些結症?

  黃:松功修鍊的任務是要修去神、意、氣、形存在的或殘存的:僵、硬、剛、棍、板、緊、滯、呆,濁、浮、拘、牽、笨、拙、木、閉、遲、淤、塞、凝等癥結。通過修鍊要達到:松、柔、軟、靜、活、沉、穩、綿、彈、韌、輕、巧、靈、疾、長、圓、通、虛、空、無等要求。

  吳:松功修鍊的目的是什麼?

  黃:松功修鍊的目的,是要排除身上的剛氣、躁氣、浮氣、僵氣、病氣,而養氣壯精、積氣、貯氣,以培補真氣、元氣、中氣和鍊氣、使氣,進而卸僵、棄木、化柔、去濁、轉活而「輕靈、通空、圓融、虛靈」。通過這樣的用功,就可心定氣和,通體四肢百骸、關節、肌肉、韌帶無不柔和,無不松沉,無不輕靈,無不圓融。正如吳圖南先生所說的到此時「無一處不輕靈,無一處不堅韌,無一處不沉著,無一處不順遂」。這時就可以進一步修鍊虛靈之體,虛無之氣和靈感之神。

  通過松功修鍊,就可感到頭腦虛靈,思維清新,精神清爽,心平氣和,心曠神怡而周身舒暢。「精神內守,真氣從之」,氣機暢達,血脈流通,臟腑安寧,肌體鬆弛,筋骨柔和,神態安舒,飄然若騰,從而達到卻病延年、養生長壽的目標。同時由於內氣增強,產生丹元場而得到太極拳的上乘功夫。

  吳:松功功法要點是什麼?

  黃:松功功法要點為:①平行步或川字步:②形正脊豎;③兩會一點一垂線;④神虛靈;⑤氣沉湧泉;⑥五大:大松,大靜、大柔,大軟,大虛(空);⑦五無:無形,無象,無根,無源,無點;⑧神主行,氣主動,腰(軸)主形;⑨有無相生,動靜相間,吞吐相換,開合相致,虛實相分,空滿相轉,陰陽相濟;⑩內氣運行走任脈--湧泉、湧泉--督脈小周天和大周天。

  吳:松功功法有哪些內容?

  黃:太極松功功法內容:①太極基礎松功十法;②太極九珠松功;③太極功能松功。

  吳:太極松功十法修鍊的內容?

  黃:太極松功十法內容有:

  ①太極松肩松腕功——起於湧泉,氣貼背;

  ②太極抓閉握固功——抓閉握固煉精氣;

  ③太極提舉擎指功——提舉理脾胃,擎指理三焦;

  ④太極腰圈功(平圈功,立圈功)——肩轉轉氣圈(肩圈);

  ⑤太極腰圈功(立圈,平圈)——練腰補腎轉氣圈(腰圈);

  ⑥太極陰陽胯圈功——松胯帶膝轉氣圈(胯圈);

  ⑦太極松膝升降功——彎腿摩膝升降通內氣;

  ⑧太極彎腰補腎功——拇指腳趾相接補腎氣;

  ⑨太極蹲下開竅功——蹲下圓轉周身開竅穴;

  ⑩太極丹田內轉功——丹田圓轉手抱臍。

  吳:大道太極拳架修鍊如何進行?

  黃:為了符合大道之修和太極之煉,我以吳圖南老師的「定式太極拳」為例來說明。所謂定式太極拳即一招一定或一式一定。一動一定更符合太極動靜之理及歸無之理。大道太極拳功架共有37式定式。根據《道德經》的理論,修鍊時必須遵循「有無相生」、「有生於無有又歸於無」。有歸無是還原之修,無生有是造化之機,從無中要觀其妙有,此乃是大道之修。還有一個是要「動靜相因」。動靜相因是乃太極靜而生動,動而生陽得陽氣。太極動而生靜,靜而生陰,鍛煉陰精(氣),這是太極之修。原理弄清之後,在練習實踐中要貫徹進去。現在簡術如下:

  在行拳之前先要靜定,我們稱為「五大」,即大松、大靜、大柔、大軟、大虛。大靜指心靜、身靜、心定、身定,到能心虛、身虛為最佳,但這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也就是說,第一步要身不動,第二步要心不動,第三步要忘了一切。行拳時先進入太極態,功夫好的能很快進入無極態。此時太極靜而生陰,真陰之氣增長,為鍛煉陰精以煉精化氣。這時在湧泉開始感到發熱,此時靜極由湧泉之氣發動,是謂太極之動,太極動而產生真陽之氣,真陽之氣觸發和導引第一個動作。這是由內氣發動而動作的是修鍊之動,此時要明白「神主行」、「氣主動」、「腰主形」的要領。當這一動作達到極點時,便進入第一個動作的定式。此時靜定而形不動,心歸無,又稱為「有歸無」。這個狀態為動極而靜,陽極而陰,又進入新的太極態。

  靜定片刻之後太極靜而生陰,真陰之氣增長,這個真陰之氣,比練功前的真陰層次高,其太極層次也要高。這個真陰層次愈高所能招攝的外部虛無之陽氣的層次也愈高,這在道家稱為「迴風和合」。這樣,再一次的靜極而動,太極動,動而生陽,所生陽氣又觸發和導引第二個動作,這一真陽之氣又將比第一動所產生的陽氣層次要高,其太極層次也要高。當這一達到極點時進入第二個動作的定式。此時又靜定而進入新的太極態。這一太極靜而生陰,其真陰之氣又新的增長而超過第一次靜定時的層次,同樣將會招攝的真陽之氣層次也將提高,這樣不斷地修鍊,內氣發動,動之定、定之動,稱為「動靜相因」。而「無生有」、「有歸無」稱為「有無相生」。這樣體內的陽氣將會不斷提高,不斷充盈,不僅純陽提高了,身體強壯了,而且由於內氣增長了使內功增強,人的生命力將旺盛而延年益壽。這就是「一動一靜修太極」、「太極內功步步升」、「一有一無悟大道」、「大道之修長生路」。

  吳:大道太極拳修鍊中應該注意什麼?

  黃:在修鍊過程中還要注意的是每一動之吞(吸)必升乾(乾宮),每一動之吐(呼)必降坤(坤地)。即打拳過程中內氣的走向是小周天和大周天:吞,由湧泉、督脈至百會;吐,由百會、任脈至湧泉。如果功夫純熟層次更高時,靜得快,靜得深,還「虛」:入「空」、歸「無」來得快,由「無」生「有」觸發快,由「有」歸「無」歸得快。可以看出整個修鍊過程是貫徹了「靜」修性,「動」煉命,「無」修道,「有」悟功,「動」練拳,「定」練功。「陽」升督,「陰」降任。所以這種後升又前降,左轉又右旋,大小周天百脈都能打通。由於後天返先天,所以太極內功來自先天,先天之功其能無限。

    吳:大道太極拳推手修鍊的意義是什麼?

    黃:太極拳名家汪永泉先生在《楊式太極拳述真》一書中說:「如果只練拳架不練推手,內氣得不到疏散,如果只練推手不練拳架,內氣得不到補養」。所以太極推手在雙方沾粘連隨,互相推挽的過程中達到「外練身手腰腿步,內煉精氣神意功。」如果將內氣滲透到對方體內時,就可以起到內按摩的作用,同時可以疏通經脈血液。而體內將會感到溫暖舒適和愜意,這就是養生推手的效果。還有如果推手時會用內氣,就不會有「頂」和「抗」的感覺。吳老在《太極拳打手論》一文中說:「打手(推手)者,研究懂勁之法也。」要懂勁,首先要會聽勁。要做到「稱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再進一步要做到「一見到手,其離而未發,即能知其將發,彼何處欲動,即能知其將動。其心之所至,無不知之。」斯時「敵欲攻而不得其逞;敵欲變而不得其變;敵欲逃而不得其脫」。同樣太極推手的修鍊也要達到無形無象的層次。如果太極拳推手以外形的形體變化來操作或靠形動來發動者,任一操作皆非修鍊。如果太極拳推手的操作不以形動而以內氣發動者,任一操作皆修鍊,所以稱養生推手。如果你的推手是用力或用勁來實現的,那麼,最後只能落為一介武夫。楊澄甫先生的推手約言:「動之至微,化之至順,引之至長,發之至驟。」就是上層的推手功夫。當太極推手能無形無象時,就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因而能「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從而可以「階及神明」。

    吳:大道太極拳推手修鍊特點如何?

    黃:汪永泉先生在《楊式太極拳述真》中說到:「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指的就是功夫高超者在推手勝人的外形看不出有多大的動作,招式越化越小,以至給人的外形動作消失之感,而其自身則感到輕靈通暢即進入化境境界。」

  太極推手的無形無象表現為,其身不妄動,手不妄動,靜定而捨己從人,無過不及。功夫有素者可以不式不招。例如,當你伸手接他的手,想試他或問他的勁時,他的手不伸不曲,不轉不彎,腿腳不蹬不伸,似乎靜定在那裡一動也不動,此時只要你使勁,你就會感到有「場能」(註:太極拳修鍊中產生的體內丹元場能量,下同)過來了,不僅如此,他的內功通過你的手的接點源源不斷地傳過來,更奇怪的是它一定反映到你的腳底,使你感到浮氣拔根而整身被彈擊出去,真如「如球碰壁回」。這種功夫既不是用平送腰胯的方法把你推出,又不是用蹬腿蹬足的方法發力,更不是用肩手抖動或用腰勁發力。

  其實這是靜定之後,由無生有的一種內氣外放的場能作用,這是通過刻苦修鍊而得的。同樣可以在無形無象的狀態下,能很輕鬆的把體重一百多斤的大漢平移出原站的地方,而對方在接觸點並未感到是力推他,只是感到浮氣拔根而被一種很整的「場能」移過去,這會使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此外,還可以在無形無象的狀態下,將對方捋虛落空,使對方「一揪就起」,「一摸就空」,「一點就虛」,「一碰就出」。到此時階入神明而趣味無窮。


推薦閱讀:

除「陳吳楊孫武」外,還有哪些太極拳?
太極拳的練形與調氣
太極拳[不在氣]
支燮棠 太極拳講稿
傅鍾文-《嫡傳楊式太極拳教練法》之第九勢 左右摟膝拗步

TAG:理論 | 太極拳 | 實踐 | 太極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