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慧法師:《大般涅盤經》略釋(十三)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凈慧法師:《大般涅盤經》略釋(十三)
【大般涅盤經卷第十五】
【梵行品第二十之二】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慈悲喜已。得住極愛一子之地。善男子。云何是地。名曰極愛複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見子安隱心大歡喜。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視諸眾生同於一子。見修善者生大歡喜。是故此地名曰極愛。善男子。譬如父母見子遇患心生苦惱愍之愁毒初無舍離。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見諸眾生為煩惱病之所纏切。心生愁惱憂念如子。身諸毛孔血皆流出。是故此地名為一子。善男子。如人小時拾取土塊糞穢瓦石枯骨木枝置於口中。父母見已恐為其患。左手捉頭右手挑出。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見諸眾生法身未增。或行身口意業不善。菩薩見已則以智手拔之令出。不欲令彼流轉生死受諸苦惱。是故此地複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所愛之子舍而終亡父母愁惱願與並命。菩薩亦爾。見一闡提墮於地獄。亦願與俱生地獄中。何以故。是一闡提若受苦時。或生一念改悔之心。我即當為說種種法令彼得生一念善根。是故此地複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其子睡寤行住坐卧心常念之。若有罪咎善言誘諭不加其惡。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見諸眾生若墮地獄畜生餓鬼。或人天中造作善惡。心常念之初不放舍。若行諸惡終不生嗔以惡加之。是故此地複名一子。】
佛說,菩薩久修慈悲喜舍後,得住極愛一子地(十地菩薩神通三種廣大之一歡樂大,由常勤利益眾生向樂所證得)。怎麼稱此地菩薩為極愛又名一子呢?因為住此地菩薩對眾生同於一子想,對修善的人生大歡喜。所以,稱極愛一子地。菩薩住於此地,見諸眾生有煩惱病患,心生愁惱,猶念如子。見諸眾生功德不增,身口意行不善,菩薩以智慧讓眾生培育功德,遠離生死苦惱。見一闡提墮於地獄,願同生地獄中,一闡提受極苦時若生一念改悔之心,當為說法,得一念善根。見諸眾生於六道中造作善惡,心也常念不舍,不以嗔惡相加,如一子想。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其言秘密。我今智淺云何能解。若諸菩薩住一子地能如是者。云何如來昔為國王行菩薩道時。斷絕爾所婆羅門命。若得此地則應護念。若不得者復何因緣不墮地獄。若使等視一切眾生同於子想如羅睺羅。何故復向提婆達多說如是言。痴人無羞食人涕唾。令彼聞已生於嗔恨起不善心出佛身血。提婆達多造是惡已。如來複記當墮地獄一劫受罪。世尊。如是之言云何於義不相違背。世尊。須菩提者住虛空地。凡欲入城求乞飲食要先觀人。若有於己生嫌嫉心則止不行。乃至極飢猶不行乞。何以故。是須菩提常作是念。我憶往昔於福田所生一惡念。由是因緣墮大地獄受種種苦。我今寧飢終日不食。終不令彼於我起嫌墮於地獄受苦惱也。復作是念。若有眾生嫌我立者。我當終日端坐不起。若有眾生嫌我坐者。我當終日立不移處。行卧亦爾。是須菩提護眾生故尚起是心。何況菩薩。菩薩若得一子地者。何緣如來出是粗言。使諸眾生起重噁心。】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我現在智慧淺薄,不能完全理解住一子地菩薩的境界。如佛您過去世作國王行菩薩道時,怎麼處決您那裡的外道人之命呢?若一子想,應護念而不是殺掉呀?另外,若平等對待眾生如一子想,怎麼對提婆達多說,痴人無羞,食人唾沫;他聽後非常氣憤,起不善心,出佛身血;提婆達多造惡後,佛又說應墮地獄受罪一劫。佛您這麼說與一子想之義是不是相違背呢?還有,如須菩提尊者,住於空地,凡入城乞食,先觀是不是有人嫌嫉,若一人有此心,寧可忍極飢餓也不行乞。因為,他知自己於往昔種福時,生一惡念,墮大地獄受苦。所以,今寧飢終日不食,也不讓一眾生起嫌嫉之心。須菩提尊者都能如此,何況一子地菩薩。因此,佛您是什麼緣故對提婆達多出粗言而又使其生起重惡之心呢?
【善男子。汝今不應作如是難言。佛如來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假使蚊嘴能盡海底。如來終不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假令大地悉為非色。水為干相。火為冷相。風為住相。三寶佛性及以虛空作無常相。如來終不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假使毀犯四重禁罪及一闡提謗正法者。現身得成十力無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來終不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假使聲聞辟支佛等常住不變。如來終不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假使十住諸菩薩等犯四重禁。作一闡提誹謗正法。如來終不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假使一切無量眾生喪滅佛性。如來究竟入般涅盤。如來終不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假使擲罥能系縛風。齒能破鐵爪壞須彌。如來終不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寧與毒蛇同共一處。內其兩手餓師子口。佉陀羅炭用洗浴身。不應發言如來世尊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善男子。如來真實能為眾生斷除煩惱。終不為作煩惱因也。
善男子。如汝所言。如來往昔殺婆羅門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乃至蟻子尚不故殺。況婆羅門。菩薩常作種種方便。惠施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夫施食者則為施命。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時。常施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修不殺戒得壽命長。菩薩摩訶薩行屍波羅蜜時。則為施與一切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慎口無過得壽命長。菩薩摩訶薩行羼提波羅蜜時。常勸眾生莫生怨想推直於人引曲向己。無所諍訟得壽命長。是故菩薩行羼提波羅蜜時。已施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精勤修善得壽命長。菩薩摩訶薩行毗梨耶波羅蜜時。常勸眾生勤修善法。眾生行已得無量壽命。是故菩薩行毗梨耶波羅蜜時。已施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修攝心者得壽命長。菩薩摩訶薩行禪波羅蜜時。勸諸眾生修平等心。眾生行已得壽命長。是故菩薩行禪波羅蜜時。已施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於諸善法不放逸者得壽命長。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勸諸眾生於諸善法不生放逸。眾生行已以是因緣得壽命長。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已施眾生無量壽命。善男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終無奪命。善男子。汝向所問。殺婆羅門時得是地不。善男子。時我已得。以愛念故斷其命根。非噁心也。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愛之甚重犯官憲制。是時父母以怖畏故若擯若殺。雖有擯殺無有噁心。菩薩摩訶薩為護正法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謗大乘者。即以鞭撻苦加治之。或奪其命。欲令改往遵修善法。菩薩常當作是思惟。以何因緣能令眾生髮起信心。隨其方便要當為之。諸婆羅門命終之後。生阿鼻地獄則有三念。一者自念我從何處而來生此。即自知從人道中來。二者自念我今所生為是何處。即便自知是阿鼻獄。三者自念乘何業緣而來生此。即便自知乘謗方等大乘經典不信因緣為國主所殺而來生此。念是事已。即於大乘方等經典生信敬心。尋時命終生甘露鼓如來世界。於彼壽命具足十劫。善男子。以是義故我於往昔。乃與是人十劫壽命。云何名殺。善男子。有人掘地刈草斫樹。斬截死屍罵詈鞭撻。以是業緣墮地獄不。】
佛說,你今日不應這樣問難,說佛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假設讓蚊子用嘴把大海之水吸干見底,人與毒蛇同住一處或人將雙手綁縛投入餓獅子口等等,都不能說佛為諸眾生作煩惱因緣。菩薩連螞蟻都慈憫不殺,何況外道人呢!菩薩常作種種方便,惠施眾生無量壽命。菩薩在行布施時,持不殺戒;行忍辱時,慎口無過;行持戒時,過失是自己的免爭訟;在行精進時,歡喜善心;在行禪定時,善法攝心;在行智慧時,平等慈心。在行六度時,已惠施眾生得長壽命。所問國王殺外道人時,佛已證得此地。但以愛念的緣故,殺其生命,救其慧命,不是世間噁心的緣故;如父母唯有一子作惡多端,若不將其殺死,還要有更多的人被殺被害等。菩薩護持正法之心就是這樣,讓他改尊善法,是隨其方便。因為,被奪其命的外道誹謗正法,墮地獄後有三念;一念自知我從人道中來;二念自知墮大地獄;三念自知誹謗大乘經典。為國王所殺而來此,三念後於大乘經典生信敬心;對自己生懺悔心。這時,乘佛、菩薩願力,地獄之苦立即停止,再將其接引到值佛住世的世界,是人十劫壽命。所以,才有菩薩示現國王有殺與鞭打之事。這樣的國王還以此業緣墮地獄嗎!
在中國古代,這樣的佛門公案也有很多,這裡不講。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應墮地獄。何以故。如佛昔為聲聞說法。汝諸比丘於諸草木莫生噁心。何以故。一切眾生因噁心故墮於地獄。】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如我理解不管什麼緣因,殺人屬作惡,都應墮地獄。佛為聲聞說法,教諸比丘於草木都不生噁心;無噁心怎麼有殺呢?另外,為什麼一切眾生噁心都要墮於地獄呢?
【爾時佛贊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應善受持。善男子。若因噁心墮地獄者。菩薩爾時實無噁心。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乃至蟲蟻。悉生憐愍利益心故。所以者何。善知因緣諸方便故。以方便力欲令眾生種諸善根。善男子。以是義故。我於爾時以善方便雖奪其命而非噁心。善男子。婆羅門法若殺蟻子滿足十車無有罪報。蚊虻蚤虱貓狸師子虎狼熊羆諸惡蟲獸。及余能為眾生害者。殺滿十車。鬼神羅剎拘盤茶迦羅富單那。顛狂乾枯諸鬼神等。能為眾生作嬈害者。有奪其命悉無罪報。若殺惡人則有罪報。殺已不悔則墮餓鬼。若能懺悔三日斷食。其罪消滅無有遺余。若殺和上害其父母女人及牛。無數千年在地獄中。】
佛說,若因噁心而墮地獄,而時菩薩護持正法,令其改尊善法時,實無噁心。菩薩於一切眾生都有憐憫心,只是善知因緣,行諸方便,讓眾生有緣種諸善根。可是,一些外道法,若打死蒼蠅、蚊子、老鼠等是為人類除害,打死越多越好;與佛法有本質區別。普通凡夫殺惡人,也有業報。要在佛前依法斷食懺悔三日,才能消其罪。若殺僧人、父母、女人和耕牛,不說懺悔,要幾萬年在地獄中。
這裡的普通凡夫殺惡人,是大眾公認的惡人;不是哪個人認為的惡人。
【善男子。佛及菩薩知殺有三。謂下中上。下者蟻子乃至一切畜生。唯除菩薩示現生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願因緣示受畜生。是名下殺。以下殺因緣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具受下苦。何以故。是諸畜生有微善根。是故殺者具受罪報。是名下殺。中殺者從凡夫人至阿那含。是名為中。以是業因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具受中苦。是名中殺。上殺者父母乃至阿羅漢辟支佛畢定菩薩。是名為上。以是業因緣故墮於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上苦。是名上殺。善男子。若有能殺一闡提者。則不墮此三種殺中。善男子。彼諸婆羅門等一切皆是一闡提也。譬如掘地刈草斫樹斬截死屍罵詈鞭撻無有罪報。殺一闡提亦復如是無有罪報。何以故。諸婆羅門乃至無有信等五法。是故雖殺不墮地獄。】
佛接著說,佛、菩薩知有下中上三殺的業報因緣。下殺為一切畜生,包括菩薩以因緣示現受生的畜生。眾生以下殺因緣要墮三惡道,受下苦報。中殺為殺凡夫至三果羅漢,眾生以中殺因緣墮入三惡道,受中苦報。上殺為殺父母至四果羅漢、辟支佛、品位菩薩,眾生以是業因,墮於大阿鼻地獄,受上苦報,無有出期。不在三殺之內,不受三殺苦報之內的殺,有其它的業報;如走路踩死螞蟻,不在三殺之內。又如,一些外道容易轉為一闡提,誹謗大乘佛法,打殺這類的一闡提也不在三殺之內。
這裡的打殺,不是人與人之間的亂殺;而是指國王依國法強權的打殺。
【善男子。汝先所言。如來何故罵提婆達多痴人食唾。汝亦不應作如是問。何以故。諸佛世尊凡所發言不可思議。善男子。或有實語為世所愛。非時非法不為利益。如是之言我終不說。善男子。或復有言。粗獷虛妄非時非法聞者不愛。不能利益我亦不說。善男子。若有語言雖復粗獷真實不虛。是時是法能為一切眾生利益。聞雖不悅我要說之。何以故。諸佛世尊應正遍知知方便故。善男子。如我一時游彼壙野聚落叢樹在其林下。有一鬼神即名壙野。純食肉血多殺眾生。復於其聚日食一人。善男子。我於爾時為彼鬼神廣說法要。然彼暴惡愚痴無智不受教法。我即化身為大力鬼。動其宮殿令不安所。彼鬼於時將其眷屬。出其宮殿欲來拒逆。鬼見我時即失心念。惶怖躄地迷悶斷絕猶如死人。我以慈愍手摩其身。即還起坐作如是言。快哉今日還得身命。是大神王具大威德。有慈愍心赦我愆咎。即於我所生善信心。我即還復如來之身。復更為說種種法要。令彼鬼神受不殺戒。即於是日壙野村中。有一長者次應當死。村人已送付彼鬼神。鬼神得已即以施我。我既受已。便為長者更立名字名手長者。爾時彼鬼即白我言。世尊。我及眷屬唯仰血肉以自存活。今以戒故當云何活。我即答言。從今當敕聲聞弟子。隨有修行佛法之處。悉當令其施汝飲食。善男子。以是因緣為諸比丘制如是戒。汝等從今常當施彼壙野鬼食。若有住處不能施者。當知是輩非我弟子。即是天魔徒黨眷屬。善男子。如來為欲調伏眾生故示如是種種方便。非故令彼生怖畏也。善男子。我亦以木打護法鬼。又於一時在一山上。推羊頭鬼令墮山下。復於樹頭撲護獼猴鬼。令護財象見五師子。使金剛神怖薩遮尼犍。亦以針刺箭毛鬼身。雖作如是亦不令彼諸鬼神等有滅沒者。直欲令彼安住正法故示如是種種方便。善男子。我於爾時實不罵辱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亦不愚痴食人涕唾。亦不生於惡趣之中阿鼻地獄受罪一劫。亦不壞僧出佛身血。亦不違犯四重之罪誹謗正法大乘經典。非一闡提。亦非聲聞辟支佛也。善男子。提婆達多者實非聲聞緣覺境界。唯是諸佛之所知見。善男子。是故汝今不應難言如來何緣呵嘖罵辱提婆達多。汝於諸佛所有境界。不應如是生於疑網。】
佛接著說,佛是什麼因緣罵提婆達多痴人食唾呢!因為,佛說法雖是實語為世人所愛,但因時間、地點、人物、場合等不合適,隨因緣而佛不能說法;所說讓聞者不悅,也不能說法。所以,雖真實不虛的佛法,還要因緣具足與條件適宜時,才能為利益一切眾生而說法。這是佛正遍知與知方便的緣故;如有一曠野鬼,純食血肉,日食一人。佛為此鬼說法時,此鬼暴惡不受;佛即化身為大力鬼將其降伏,此時此鬼昏迷不醒。佛以慈憫心用手摸其身,使此鬼又恢復其原狀,此鬼感激大力鬼王不殺的大威德。這時,佛又為此鬼說法,又為授不殺戒。此鬼問佛,我和眷屬都以食血肉生存,受不殺戒怎麼活呢?佛告訴此鬼,凡是修行佛法之處,都布施飲食。若有不尊佛教而不行布施曠野鬼類的人,不是佛弟子,是天魔眷屬。佛曾以木打護法鬼,把羊頭鬼推下山去,以針刺箭毛鬼身等,目的是糾正諸類心中惡習,安住正法。提婆達多不是一闡提、凡夫、聲聞、緣覺,是諸佛知見,為佛法中示現的反面教員;佛呵責辱罵提婆達多也是諸佛境界,不以種種方便,難以調伏眾生。所以,不能對佛說法和諸行有一絲一毫的疑惑心。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譬如甘蔗數數煎煮得種種味。我亦如是。從佛數聞多得法味。所謂出家味離欲味寂滅味道味。世尊。譬如真金數數燒打融消鍊冶。轉更明凈調和柔軟。光色微妙其價難量。然後乃為人天寶重。世尊。如來亦爾。鄭重咨問則得聞見甚深之義。令深行者受持奉修。無量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後為諸人天所宗恭敬供養。爾時佛贊迦葉菩薩。善哉善哉。菩薩摩訶薩為欲利益諸眾生故。咨啟如來如是深義。善男子。以是義故我隨汝意。說於大乘方等甚深秘密之法。所謂極愛如一子地。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修慈悲喜得一子地者。修舍心時復得何地。】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菩薩修舍心又得何地呢?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善知時知我欲說汝則咨問。菩薩摩訶薩修舍心時。則得住於空平等地如須菩提。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空平等地。則不見有父母兄弟姊妹兒息親族知識怨憎中人。乃至不見陰界諸入眾生壽命。善男子。譬如虛空無有父母兄弟妻子。乃至無有眾生壽命。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父母乃至壽命。菩薩摩訶薩見一切法亦復如是。其心平等如彼虛空。何以故。善能修習諸空法故。】
佛說,菩薩修舍心時,得住於空平等地。是入地以上菩薩的無分別自在,舍一切法,離一切分別心。菩薩住於此地,對父母、兄弟等一切親族與善知識及怨憎等人,心無分別;對一切有五蘊的眾生壽命,心無分別。菩薩住於此地,觀一切法如虛空,清凈無礙,其心平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空。】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菩薩應怎樣修空呢?
【善男子。空者所謂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
佛說,空有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
【菩薩摩訶薩云何觀於內空。是菩薩摩訶薩觀內法空。是內法空。謂無父母怨親中人眾生壽命常樂我凈如來法僧所有財物。是內法中雖有佛性。而是佛性非內非外。所以者何。佛性常住無變易故。是名菩薩摩訶薩觀於內空。外空者亦復如是。無有內法。內外空者亦復如是。善男子。唯有如來法僧佛性不在二空。何以故。如是四法常樂我凈。是故四法不名為空。是名內外俱空。】
一為內空;是菩薩觀內法空,心無親怨與眾生壽命,心無佛法僧相和一切相;唯有佛性,常樂我凈。
二為外空;是菩薩觀無內法,也無外法。
三為內外空;是菩薩內外法相俱空,唯佛性不空,常樂我凈不空。
【善男子。有為空者有為之法悉皆是空。所謂內空外空內外空。常樂我凈空。眾生壽命如來法僧第一義空。是中佛性非有為法。是故佛性非有為法空。是名有為空。】
四為有為空;是菩薩觀一切有為法皆空,在諸空基礎上,常樂我凈之名也是空,佛法僧第一義之名也是空,唯一佛性不空。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觀無為空。是無為法悉皆是空。所謂無無常苦不凈無我陰界入眾生壽命相有為有漏內法外法。無為法中佛等四法。非有為非無為。性是善故非無為。性常住故非有為。是名菩薩觀無為空。】
五為無為空;是菩薩觀無為法皆空,觀佛性有為與無為沒有分別。
【云何菩薩摩訶薩觀無始空。是菩薩摩訶薩見生死無始皆悉空寂。所謂空者常樂我凈。皆悉空寂無有變易。眾生壽命三寶佛性及無為法。是名菩薩觀無始空。】
六為無始空;是菩薩觀生死無始皆空,觀佛性空寂,無有變異。
【云何菩薩觀於性空。是菩薩摩訶薩觀一切法本性皆空。謂陰界入常無常苦樂凈不凈我無我。觀如是等一切諸法不見本性。是名菩薩摩訶薩觀於性空。】
七為性空;是菩薩觀一切法本性皆空,觀三界諸法,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本性。
【云何菩薩摩訶薩觀無所有空。如人無子言舍宅空。畢竟觀空無有親愛。愚痴之人言諸方空。貧窮之人言一切空。如是所計或空或非空。菩薩觀時如貧窮人一切皆空。是名菩薩摩訶薩觀無所有空。】
八為無所有空;是菩薩觀三界皆空,觀三界如貧窮人一切都無所有,純流浪漢;即唯一佛性是真常而大富貴。
【云何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時。是眼生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去無所至。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推其實性無眼無主。如眼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何等名為第一義空。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是名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
九為第一義空;是菩薩觀一切來去皆空,觀一切法來無所來,去無所至,本無今有,已有還無,有業有報,不見作者(業力召感,無人操縱)。
【云何菩薩摩訶薩觀於空空。是空空中乃是聲聞辟支佛等所迷沒處。善男子。是有是無是名空空。是是非是是名空空。善男子。十住菩薩尚於是中通達少分猶如微塵。況復餘人。善男子。如是空空亦不同於聲聞所得空空三昧。是名菩薩觀於空空。】
十為空空;是菩薩觀空中皆空;即空中空,空中有空。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觀於大空。善男子。言大空者謂般若波羅蜜。是名大空。】
十一為大空;是菩薩智慧到達彼岸又無有極限,三界諸有諸相皆空。心無掛礙,行無掛礙。
一切外道所執有為空,也認為空空是大道;但只是三界為空,無色界為識空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空門。則得住於虛空等地。善男子。我今於是大眾之中。說如是等諸空義時。有十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即得住於虛空等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地已。於一切法中無有滯礙系縛拘執心。無迷悶。以是義故名虛空等地。善男子。譬如虛空於可愛色不生貪著不愛色中不生嗔恚。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於好惡色心無貪恚。善男子。譬如虛空廣大無對悉能容受一切諸法。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廣大無對悉能容受一切諸法。以是義故。復得名為虛空等地。】
佛接著說,菩薩住於此地後,於一切法無掛礙,心無迷悶,明了出世間實相,得虛空等地。此地菩薩無煩惱業所縛,更無煩惱業所能障礙,是十地菩薩的業自在。心無善惡分別,如虛空廣大,能容諸物,能容諸法。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於一切法亦見亦知。若行若緣若性若相若因若緣若眾生心若根若禪定若乘若善知識若持禁戒若所施。如是等法一切知見。】
一、菩薩住於此地中,於一切法見知行緣性相、根禪心定、乘戒法施、善知識等。於一切法,能知能見。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知而不見。云何為知。知自餓法。投淵赴火自墜高岩常翹一腳五熱炙身。常卧灰土棘刺編椽樹葉惡草牛糞之上。衣粗麻衣冢間所棄糞掃氀褐欽婆羅衣獐鹿皮革芻草衣裳。茹菜啖食藕根油滓牛糞根果。若行乞食限從一家。主若言無即便捨去。設復還喚終不回顧。不食鹽肉五種牛味。常所飲服糠汁沸湯。受持牛戒狗雞雉戒。以灰塗身長發為相。以羊祠時先咒後殺。四月事火七日服風。百千億花供養諸天。諸所欲願因此成就。如是等法能為無上解脫因者。無有是處。是名為知。云何不見。菩薩摩訶薩不見一人行如是法得正解脫。是名不見。】
二、菩薩住於此地中,知而不見。知為自餓法;即一切功德自性具足,不從外有;一切向內求,修自心自性;不為我修,不為人修,不為眾生修,不為佛修。知卧灰土、住墳冢、穿糞掃衣、乞食等一切苦行和持戒及供養諸天等善,都為外在因緣法相,不是無上解脫因。不見一人只向外求於法相,而不向內求於心性能得正解脫。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見亦知。何等為見。見諸眾生行是邪法必墮地獄。是名為見。云何為知。知諸眾生從地獄出生於人中。若能修行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諸波羅蜜。是人必得入正解脫。是名為知。】
三、菩薩住於此地中,亦見亦知。見眾生行諸邪法而不自明,必墮地獄受苦報而不自醒。知諸眾生從地獄出若生人中,從聲聞、緣覺入道,再修六度萬行,明心見性,能得入正解脫。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見亦知。云何為見。見常無常苦樂凈不凈。我無我。是名為見。云何為知知諸如來定不畢竟入於涅盤。知如來身金剛無壞非是煩惱所成就身。又非臭穢腐敗之身。亦復能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是名為知。】
四、菩薩住於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見。知自性常自身不常,佛法僧三寶常而世間一切有相無常。知世間苦樂清凈,不是自性清凈。知我身、我相、我名、我利等,不是性我。知佛隨順世間示現涅盤,佛身不是色所成就,無壞、無煩惱、無臭穢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知亦見。云何為知。知是眾生信心成就。知是眾生求於大乘是人順流是人逆流是人正住。知是眾生已到彼岸。順流者謂凡夫人。逆流者從須陀洹乃至緣覺。正住者謂菩薩等。到彼岸者所謂如來應正遍知。是名為知。云何為見。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涅盤典修梵行心。以凈天眼。見諸眾生造身口意三業不善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見諸眾生修善業者命終當生天上人中。見諸眾生從闇入闇。有諸眾生從闇入明。有諸眾生從明入闇。有諸眾生從明入明。是名為見。】
五、菩薩住於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見。知人順世間法流是凡夫;即凡夫著其樂願隨生死流。知人逆世間法流是正住;即一至四果羅漢與辟支佛;而正住至彼岸的是菩薩、是佛。見有眾生造身口意三業不善,要墮三惡道;見有眾生修善業,要生人天善道;見有眾生從暗入暗,從暗入明,從明入暗,從明入明。
從暗入暗為,從惡道又入惡道;從暗入明為,從惡道入善道;從明入暗為,從善道又入惡道;從明入明為,從善道入善道或聖道。
【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知亦見。菩薩摩訶薩知諸眾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今世惡業成就。或因貪慾嗔恚愚痴。是業必應地獄受報。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現世輕受不墮地獄。云何是業能得現報。懺悔發露所有諸惡。既悔之後更不敢作。慚愧成就故。供養三寶故。常自呵責故。是人以是善業因緣。不墮地獄現世受報。所謂頭痛目痛腹痛背痛橫羅死殃。呵責罵辱鞭杖閉系飢餓困苦。受如是等現世輕報。是名為知。云何為見。菩薩摩訶薩見如是人不能修習身戒心慧。造少惡業。此業因緣應現受報。是人少惡不能懺悔不自呵責。不生慚愧無有怖懼。是業增長地獄受報。是名為見。】
六、菩薩住於此地中,又有亦知亦見。知人今世惡業由貪慾、嗔恚、愚痴等形成,必受地獄苦報;而有的人能依佛法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現世輕受業報,不去地獄。見世人不懂、不知、不信、不能修行身、戒、心、慧,不但不能把往昔所造諸惡轉為現世輕報,還把今世造作少許惡業增長為地獄苦報;仍不知懺悔,不知修福。
業能轉為現世報,必須做三事;一是必須懺悔諸惡,立即改正,後不再作。二是必須發大願心,供養三寶,修善積福。三是必須立重誓依正法修行,以自度度人為前提,才能將地獄苦報轉為現世受報。有的人未修行時,身體等都很好;修行後又是頭痛、目痛、腹痛、背痛等;又有被人詆毀、責罵、辱打、饑寒、困苦等;又有破財、離婚、事業不順等,都是往昔極重惡業轉為現世輕報;特別是今生有幸往生極樂凈土的人,更是如此。雖一時苦受,卻是大因緣幸事;又是佛、菩薩護佑的結果。
【復有知而不見。云何知而不見。知諸眾生皆有佛性為諸煩惱之所覆蔽不能得見。是名知而不見。復有知而少見。十住菩薩摩訶薩等知諸眾生皆有佛性見不明了。猶如闇夜所見不了。】
七、菩薩住於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見。知諸眾生皆有佛性,為諸煩惱所覆蔽;如黑雲擋日,不能得見。知諸眾生皆有佛性,修行功夫不到家;如夜間觀物,見不明了。
【復有亦見亦知。所謂諸佛如來亦見亦知。】
八、菩薩住於此地中,又有亦見亦知。見十方諸佛與十方諸佛世界真實。知自性具足是佛而功德不具足不能證得,還須福慧雙修。
【復有亦見亦知不見不知。亦見亦知者。所謂世間。文字言語男女。車乘瓶瓫舍宅城邑衣裳飲食。山河園林眾生壽命。是名亦知亦見。云何不見不知。聖人所有微密之語。無有男女乃至園林。是名不見不知。】
九、菩薩住於此地中,又有亦見亦知和不見不知。亦見亦知世界文字、語言般若和世間男女、山河、城市、財富等。不見不知佛智慧的微妙境界和證悟知見;即佛說法含藏在語言文字後面的微密之義,和佛說法藏世界安立與妙有萬象後面的真相。
【復有知而不見。知所惠施知所供處。知於受者知因果報。是名為知。云何不見。不見所施供處受者及以果報。是名不見。菩薩摩訶薩知有八種。即是如來五眼所知。】
十、菩薩住於此地中,又有知而不見。知世間惠施、供養、受者、因果是修福德;不見惠施、供養、受者、因果又是佛法身慧德。
福德與慧德是一,而為功德。佛的無量功德,只有佛具足五眼才觀知清楚。而菩薩住於此地中,是知而不見。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能如是知得何等利。】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菩薩能這麼知見有什麼作用嗎?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能如是知得四無礙。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法無礙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義無礙者。知一切法所有諸義。能隨諸法所立名字而為作義。辭無礙者。隨字論正音論闡陀論世辯論。樂說無礙者。所謂菩薩摩訶薩凡所演說無有障礙。不可動轉無所畏省難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薩能如是見知即得如是四無礙智。複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遍知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之法。義無礙者。乘雖有三知其歸一。終不謂有差別之相。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於一法中作種種名。經無量劫說不可盡聲聞緣覺能作是說。無有是處。樂說無礙者。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為諸眾生演說諸法。若名若義種種異說不可窮盡。】
佛說,菩薩證得如此知見,能得四無礙智慧;即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說無礙。菩薩得法無礙智,遍知聲聞、緣覺、菩薩、諸佛之法,雖知諸法而不分別執著。菩薩得義無礙智,知雖有三乘,歸其一乘,雖三乘又無差別相;雖知法中諸義,而不去執著。菩薩得辭無礙智,於一法中可用多種方法解說,說法無盡;又不執著諸法名字。菩薩得樂說無礙智,於無量劫為眾生演說諸法義趣,處處精妙而不窮盡;雖演說的最好、最上,卻不執著。
【複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諸法而不取著。義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諸義而亦不著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名字亦不取著。樂說無礙者。菩薩摩訶薩雖知樂說如是最上而亦不著。何以故。善男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薩。】
佛接著說,法無礙是知世間與出世間一切法及法的名字。義無礙是知一切法諸義,能隨諸法立名而解說實義。辭無礙是知一切法生出的辭彙,明了文字語言所綜合的闡述和辯論。樂說無礙是知諸法空相與實相,演說正義,很難被駁倒,又無所畏懼。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不取著則不知法。若知法者則是取著。若知不著則無所知。云何如來說言知法而不取著。】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若不能比較分別諸法,就對諸法不了解?只有比較分別諸法,才能知法,若有比較分別就是有所執著嗎?
【佛言。善男子。夫取著者不名無礙。無所取著乃名無礙。善男子。是故一切諸菩薩等。有取著者則無無礙。若無無礙。不名菩薩。當知是人名為凡夫。何故取著名為凡夫。一切凡夫取著於色乃至著識。以著色故則生貪心。生貪心故為色系縛。乃至為識之所系縛。以系縛故則不得免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是故取著名為凡夫。以是義故。一切凡夫無四無礙。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知見法相。以知見故則知其義。以見法相及知義故。而於色中不生系著。乃至識中亦復如是。以不著故菩薩於色不生貪心。乃至識中亦不生貪。以無貪故則不為色之所系縛。乃至不為識之所縛。以不縛故則得脫於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以是義故。一切菩薩得四無礙。善男子。以是因緣我為弟子。十二部中說系著者名為魔縛。若不著者則脫魔縛。譬如世間有罪之人為王所縛無罪之人王不能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有系著者為魔所縛。無系著者魔不能縛。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而無所著。複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善知字持而不忘失。所謂持者。如地如山如眼如雲如人如母。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義無礙者。菩薩雖知諸法名字而不知義。得義無礙則知於義。云何知義。謂地持者。如地普持一切眾生及非眾生。以是義故名為地持。善男子。謂山持者。菩薩摩訶薩作是思惟。何故名山而為持耶。山能持地令無傾動。是故名持。何故複名眼為持耶。眼能持光故名為持。何故複名云為持耶。雲名龍氣。龍氣持水故名雲持。何故複名人為持耶。人能持法及以非法故名人持。何故複名母為持耶。母能持子故名母持。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名字句義亦復如是。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以種種辭演說一義。亦無有義。猶如男女舍宅車乘眾生等名。何故無義。善男子。夫義者乃是菩薩諸佛境界。辭者凡夫境界。以知義故得辭無礙。樂說無礙者。菩薩摩訶薩知辭知義。故於無量阿僧祇劫。說辭說義而不可盡。是名樂說無礙。】
佛說,無取著才能無礙,才是菩薩。要知貪取執著為凡夫;凡夫貪取執著色受想行識,對色聲香味觸法有貪心就為所縛,就不能免除生老病死憂悲大苦等一切煩惱。一切凡夫無此法、義、辭、樂說四無礙智慧。而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早已明了知見法相,對色聲香味觸法無貪著心,已解脫於生老病死等諸煩惱。況且,菩薩法無礙,善知字持而不忘失。因有天眼通,見今日字義法相如眼見高山與浮雲一樣明了,如母知子一樣什麼也無法隱瞞。況且,菩薩義無礙,善知義持而不忘失。因有信解自在神通,知諸法名字就如知地球上有山有水有眾生一樣不需要再去記知什麼。況且,菩薩辭無礙,善知身事、國事、天下事無非佛事,心中無有男女、舍宅、財寶等名相。辭是世間法的凡夫境界;法無文字相,天下本無事,唯一佛事是菩薩的諸善境界。況且,菩薩樂說無礙,善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無量阿僧祇劫說世間法,是讓眾生出世間。
菩薩久修世間法知法無礙,久修出世間法而知義無礙,久修離世間法相而得辭無礙,久修說世間法而得樂說無礙。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修行世諦。以修行故知法無礙。復於無量阿僧祇劫修第一義諦故。得義無礙。亦於無量阿僧祇劫習毗伽羅那論故。得辭無礙。亦於無量阿僧祇劫修習說世諦論故。得樂說無礙。善男子。聲聞緣覺若有得是四無礙者。無有是處。善男子。九部經中我說聲聞緣覺之人有四無礙。聲聞緣覺真實無有。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為度眾生故修如是四無礙智。緣覺之人修寂滅法志樂獨處。若化眾生但現神通。終日默然無所宣說。云何當有四無礙智。何故默然而無所說。緣覺不能說法度人使得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不能令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善男子。緣覺出世世間無有九部經典。是故緣覺無辭無礙樂說無礙。善男子。緣覺之人雖知諸法無法無礙。何以故。法無礙者名為知字。緣覺之人雖知文字無字無礙。何以故。不知常住二字法故。是故緣覺不得法無礙。雖知於義無義無礙。真知義者。知諸眾生悉有佛性。佛性義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緣覺之人不得義無礙。是故緣覺一切無有四無礙智。云何聲聞無四無礙。聲聞之人無有三種善巧方便。何等為三。一者必須軟語然後受法。二者必須粗語然後受化。三者不軟不粗然後受化。聲聞之人無此三故。無四無礙。複次聲聞緣覺不能畢竟知辭知義。無自在智知於境界。無有十力四無所畏。不能畢竟渡於十二因緣大河。不能善知眾生諸根利鈍差別未能永斷二諦疑心。不知眾生種種諸心所緣境界。不能善說第一義空。是故二乘無四無礙。】
佛接著說,在很多經典中,說聲聞、緣覺之人有四無礙,是世間有,出世間無。菩薩修四無礙,是度眾生。緣覺之人修寂滅法,志樂山林獨處,經日默然,不能說法度人,不能讓人得到四加行,不能讓人發菩提心。另外,緣覺出世時世間無佛經典,雖知諸法,雖知文字,雖知佛理,卻不知大乘佛法,不知常住佛法僧,不知眾生皆有佛性,實無四無礙。聲聞之人無有三種善巧方便;一是必須軟語而後受化;二是必須粗語而後受化;三是不軟不粗而後受化。不能善知諸眾生根基利鈍差別,不能善知諸眾生因緣是否具足,不能善知諸眾生對佛三乘有無疑心,實無四無礙。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聲聞緣覺之人一切無有四無礙者。云何世尊。說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連神通第一摩訶拘絺羅四無礙第一。如其無者如來何故作如是說。】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若聲聞、緣覺之人實無四無礙,佛怎麼說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犍連神通第一,摩訶拘希羅四無礙第一呢?他們都是聲聞、緣覺,讓我怎麼理解呢?
【爾時世尊贊迦葉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譬如恆河有無量水。辛頭大河水亦無量。博叉大河水亦無量。悉陀大河水亦無量。阿耨達池水亦無量。大海之中水亦無量如是諸水雖同無量。然其多少其實不等。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四無礙智亦復如是。善男子。若說等者無有是處。善男子。我為凡夫說摩訶拘絺羅四無礙智為最第一。汝所問者其義如是。善男子。聲聞之人或有得一或有得二。若具足四無有是處。】
佛說,為凡夫才說聲聞、緣覺之人第一。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梵行品中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菩薩知見則無所得。亦無有心言無所得。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若使菩薩心有得者。則非菩薩名為凡夫。云何如來說言菩薩而有所得。】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菩薩知見得四無礙。怎麼又說若菩薩心有所礙,名為凡夫呢?
【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將欲說而汝復問。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無所得者名四無礙。善男子。以何義故。無所得者名為無礙。若有得者則名為礙。有障礙者名四顛倒。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四倒故。故得無礙。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則名為慧。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無明。菩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得。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大涅盤。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盤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薩永斷二十五有得大涅盤。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為大乘。菩薩摩訶薩不住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聲聞辟支佛道。菩薩永斷二乘道故得於佛道。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方等經。菩薩讀誦如是經故得大涅盤。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經。菩薩所修純說方等大乘經典。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有者名為虛空。世間無物名為虛空。菩薩得是虛空三昧無所見故。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所得者名常樂我凈。菩薩摩訶薩見佛性故得常樂我凈。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無常無樂無我無凈。菩薩摩訶薩斷是無常無樂無我無凈。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第一義空。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五見。菩薩永斷是五見故得第一義空。是故菩薩名無所得。複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為聲聞緣覺菩提。菩薩永斷二乘菩提。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善男子。汝之所問亦無所得。我之所說亦無所得。若說有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
佛說,若有所礙,則為有礙,是四顛倒。菩薩無四顛倒,才證得無礙,才說得四無礙。還有無所得是智慧,有所得是無明。無所得是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有所得是三界六道。無所得是住大乘,有所得是聲聞、緣覺。無所得是大般涅盤,有所得是三界小涅盤。無所得是如虛空,有所得是入生死輪迴。無所得是見佛性,得常樂我凈;有所得是無常、無樂、無我、無凈。無所得是世間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有所得是有相之見。無所得是無上正等正覺,有所得是聲聞、緣覺的種子。若說有得是魔眷屬,不是佛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為我說是菩薩無所得時。無量眾生斷有相心。以是事故我敢咨啟無所得義。令如是等無量眾生離魔眷屬為佛弟子。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娑羅雙樹間。為純陀說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世尊。是義云何。】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為純陀所說的偈語,"本有今無,本無今有,三世有法,無有是處"是什麼法義呢?
【佛言。善男子。我為化度諸眾生故而作是說。亦為聲聞辟支佛故而作是說。亦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說。不但正為純陀一人說是偈也。時文殊師利將欲問我。我知其心而為說之。我既說已。文殊師利即得解了。迦葉菩薩。言世尊如文殊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惟願如來更為大眾廣分別說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為汝重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量煩惱。以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盤。言本無者。本無般若波羅蜜。以無般若波羅蜜故。現在具有諸煩惱結。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煩惱者。無有是處。複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和合之身。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言本無者。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本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現在具有四百四病。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病苦者。無有是處。複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常無我無樂無凈。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凈故。現在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言本無者。本不見佛性。以不見故無常樂我凈。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無常樂我凈者。無有是處。複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現在不能破壞四魔。言本無者。我本無有六波羅蜜。以本無有六波羅蜜故。修行凡夫苦行之心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苦行者。無有是處。複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雜食之身。以食身故現在無有無邊之身。言本無者。本無三十七助道法。以無三十七助道法故。現在具有雜食之身。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有雜食身者。無有是處。複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一切法中取著之心。以是事故現在無有畢竟空定。言本無者。我本無有中道實義。以無中道真實義故。於一切法則有著心。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說一切法是有相者。無有是處。複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有諸鈍根聲聞弟子。以有鈍根聲聞弟子故。不得演說一乘之實。言本無者。本無利根人中象王迦葉菩薩等。以無利根迦葉等故。隨宜方便開示三乘。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畢竟演說三乘法者。無有是處。複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說言卻後三月於娑羅雙樹當般涅盤。是故現在不得演說大方等典大般涅盤。言本無者。本昔無有文殊師利大菩薩等。以無有故現在說言如來無常。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說言如來去來現在是無常者。無有是處善男子。如來普為諸眾生故。雖知諸法說言不知。雖見諸法說言不見。有相之法說言無相。無相之法說言有相。實有無常說言有常。實有有常說言無常。我樂凈等亦復如是。三乘之法說言一乘一乘之法隨宜說三。略相說廣廣相說略。四重之法說偷蘭遮。偷蘭遮法說為四重。犯說非犯非犯說犯。輕罪說重重罪說輕。何以故。如來明見眾生根故。善男子。如來雖作是說終無虛妄何以故。虛妄之語即是罪過。如來悉斷一切罪過。云何當有虛妄語耶。善男子。如來雖無虛妄之言。若知眾生因虛妄說得法利者。隨宜方便則為說之。善男子一切世諦若於如來即是第一義諦。何以故。諸佛世尊為第一義故說於世諦。亦令眾生得第一義諦。若使眾生不得如是第一義者。諸佛終不宣說世諦。善男子。如來有時演說世諦。眾生謂佛說第一義諦。有時演說第一義諦。眾生謂佛說於世諦。是則諸佛甚深境界。非是聲聞緣覺所知。善男子。是故汝先不應難言菩薩摩訶薩無所得也。菩薩常得第一義諦。云何難言無所得耶。】
佛說,所說本有;即往昔本有無量煩惱,如不將無量煩惱除掉,就無今日的大般涅盤。所說本無;即真佛本無智慧相的名字,為度眾生,今日還要示現具有煩惱像的肉身。所說本有;即往昔本有父母和合之身,如不將無量煩惱除掉,就無今日的金剛微妙之身。所說本無;即真佛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為度眾生要隨順世間示現四大之身和生老病死世間四病。所說本有;即往昔本有無常、無樂、無我、無凈,如不將無量煩惱除掉,就無今日的無上正等正覺。所說本無;即真佛本無佛性可見,為度眾生,今日還要隨順世間示現無常樂我凈的肉身。所說本有;即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證得菩提;也不能將世間眾生的生老病死四魔破壞掉。所說本無;即真佛本無再修六度,為度眾生,今日還要隨順世間示現凡夫苦行破魔證道等。所說本有;即往昔本有雜食之身,如不將無量煩惱除掉,今日就沒有無邊之身。所說本無;即真佛本無再修三十七助道之法,為度眾生,今日還要隨順世間有雜食之身去修三十七助道法。所說本有;即往昔本有於一切法的貪取執著心,如不將無量煩惱除掉,今日就沒有畢竟空定。所說本無;即真佛本無中道實義,為度眾生,今日還要隨順世間示現無量法心。所說本有;即佛初證菩提時,因有諸鈍根聲聞弟子,只能說四諦因緣小乘法,而不能說唯一佛乘的大乘法,只能在諸天宮講了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說本無;即本無利根人都像你迦葉菩薩這樣,佛才方便說三乘法。所說本有;即在前三個月本說要在此雙樹林下入般涅盤,今日兌現前言,還要說此經。所說本無;即本無往昔和現在文殊師利在世間示現肉身大菩薩;因世間顛倒,佛雖真常還要示現無常。佛雖方便略相說廣,廣相說略,是明見眾生根基的緣故,所說諸法都是真實的。
一切世間法也都是佛法;因為,諸佛為出世間而說世間,目的是讓眾生知修證而出離世間。若眾生不能出世間,佛就永遠不會說世間。有時佛說世間,眾生認為是說出世間;有時佛說出世間,眾生又認為是說世間。所以,佛說法要先易後難,先說小乘,後說大乘。
【迦葉復言。世尊。第一義諦亦名為道。亦名菩提。亦名涅盤。若有菩薩言有得道。菩提涅盤即是無常。何以故。法若常者則不可得。猶如虛空誰有得者。世尊。如世間物。本無今有名為無常。道亦如是。道若可得則名無常。法若常者無得無生。猶如佛性無得無生。世尊。夫道者非色非不色。不長不短。非高非下。非生非滅。非赤非白非青非黃。非有非無。云何如來說言可得。菩提涅盤亦復如是。】
迦葉菩薩向佛請法說,出世間也可稱為道、菩提、涅盤等。若有說得道,有得就是無常。道是佛性,本自具足,怎麼還說得呢?
在世間法有得是無常,在出世間法得為有常。佛性本自具足,有世間修道,才能見性得道。迦葉菩薩這樣向佛請法,是擔心眾生執著文字,分辨不清世間與出世間。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道有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菩提之相亦有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涅盤亦爾。外道道者名為無常。內道道者名之為常。聲聞緣覺所有菩提。名為無常。菩薩諸佛所有菩提。名之為常。外解脫者名為無常。內解脫者名之為常。善男子。道與菩提及以涅盤悉名為常。一切眾生常為無量煩惱所覆。無慧眼故不能得見。而諸眾生為欲見故修戒定慧。以修行故見道菩提及以涅盤。是名菩薩得道菩提及涅盤也。道之性相實不生滅。以是義故不可捉持。】
佛說,道有二種;一是常;二是無常。出世間為常,世間為無常。菩提與涅盤,也是這樣。外道所修為無常,外道是心外求法,所求之法仍為有與相,才為無常。內道所修為常,是向自心求法,所求無有無相,才為是常。聲聞、緣覺所得菩提為無常;即凡夫的煩惱在欲界與色界;聲聞、緣覺的煩惱在色界與無色界,雖證果位,未出三界,所以為無常。菩薩與諸佛為常,菩薩雖有一念無明未破而在佛凈土,已出世間,必然成佛,才為真常。
用我講的話說,租他人的房住,早晚得騰地方,因不是自己的國土。這裡的凡夫、聲聞、緣覺雖有煩惱,菩薩雖有一念無明未破,文字相同而各自的內含不同。為什麼有文字般若的人,易落愛見坑,墮文字獄,就是不懂出世間實相,總是在世間空相上轉來轉去,實在是可憐憫者。執著於心外解脫,是有為法,是無常。自心解脫是無為法,才是真常。
【善男子。道者雖無色像可見稱量可知。而實有用。善男子。如眾生心雖非是色非長非短非粗非細非縛非解非是見法而亦是有。以是義故。我為須達說言長者心為城主。長者若不護心則不護身口。若護心者則護身口。以不善護是身口故。令諸眾生到三惡趣。護身口者則令眾生得人天涅盤得名真實。其不得者名不真實。善男子。道與菩提及以涅盤亦復如是。亦有亦常。如其無者云何能斷一切煩惱。以其有故一切菩薩了了見知。善男子。見有二種。一相貌見。二了了見。云何相貌見。如遠見煙名為見火。實不見火。雖不見火亦非虛妄。見空中鶴便言見水。雖不見水亦非虛妄。如見花葉便言見根。雖不見根亦非虛妄。如人遙見籬間牛角。便言見牛。雖不見牛亦非虛妄。如見女人懷妊便言見欲。雖不見欲亦非虛妄。如見樹生葉便言見水。雖不見水亦非虛妄。又如見雲便言見雨。雖不見雨。亦非虛妄。如見身業及以口業便言見心。雖不見心亦非虛妄。是名相貌見。云何了了見。如眼見色。善男子。如人眼根清凈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菓菩薩摩訶薩了了見道菩提涅盤亦復如是。雖如是見初無見相。善男子。以是因緣我於往昔告舍利弗。一切世間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所不知不見不覺。惟有如來悉知見覺。及諸菩薩亦復如是。舍利弗若諸世間所知見覺。我與菩薩亦知見覺。世間眾生之所不知不見不覺。亦不自知不知見覺。世間眾生所知見覺。便自說言我知見覺。舍利弗。如來一切悉知見覺。亦不自言我知見覺。一切菩薩亦復如是。何以故。若使如來作知見覺相。當知是則非佛世尊。名為凡夫。菩薩亦爾。】
佛接著說,一切眾生執著於道、菩提、涅盤等名相而去修戒定慧,仍是無量煩惱中的煩惱,所見之道不真。道無色相可見,無色形可摸。若說無卻能斷一切煩惱,一切菩薩了了明見。了了見為心見、性見,離世間諸相實見。
眾生心中有相,只能貌見,見人說長相,見角說牛相等。
第十三講完
光明佛壇【gmfotan】
已有50餘萬關注讀者,是公益的悲智佛學平台,主界面試運行主題鏈接閱覽,敬請體驗,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
本刊所有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下是近期讀者閱讀或轉發最多文章:
以下是近期讀者閱讀或轉發最多文章:
【1253】普賢菩薩聖誕 祈禱眾生皆能滿願
【1252】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眾生都能自在得度
【1250】恭迎觀世音菩薩聖誕日
【1249】涅槃學派
【1248】讀經 |《涅盤經》
【1247】佛陀涅槃日
【1246】明天恭迎佛陀涅槃日
【1245】南懷瑾:《神通妙用》
【1244】虛雲大師: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1243】藏傳修心法門秘訣《佛子行》
【1242】宣化上人:凡是邪師,皆犯以下毛病
【2241】妙華法師講《壇經法要》
【1240】光明佛壇改版告讀者
推薦閱讀:
※昌臻法師:八關齋戒的內容及其受持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六四一卷——第六五0卷
※首愚法師開示:准提法百問
※淨空老法師開示:念佛重要!不念佛,就是念生死輪迴!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