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是一種文化,文化傳承著歷史,歷史見證著昨天。 南方的婚禮充滿著鄉土氣息。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著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的說法。這裡不光是苗族侗族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就是漢族文化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僅以婚禮習俗來看,就東西各異、南北不同,而且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這一天,是朋友家為兒子接媳婦的日子…… 00、早上5:40,來到新娘的家裡就看到一片忙碌:家人和親戚朋友有的備車、有的做飯、有的炒菜、有的把嫁妝打包。這位長輩正在將裝好嫁妝的籮筐繩子挽在扁擔上。 01、新婚喜慶,許多東西都是紅的鮮艷的,從籮筐繩子到新娘的衣服,從瓶瓶罐罐到大紅鋪蓋,中國人就喜歡個「紅紅火火」。
02、當家庭司儀將標誌新娘的紅綢給新娘挎在身上後,隨即將一個鋪了一張紅紙的簸箕放在新娘的腳下,這是給新娘站立用的,是「本家姑娘」與「新人」的一個「劃時代」,這時新娘就不能「亂說亂動」,只得規規矩矩地等待「發親」的時辰了。 03、新娘搭上了蓋頭後,新郎就坐到她的身邊,說起了悄悄話。這裡的風俗,接親時男方的父母是不能來的,由一個挑著一隻鴨子和一壺酒的「鴨叫(押轎)客」領隊,帶著新郎和一幫年輕的「勞動力」去求親和幫忙搬運嫁妝。 04、新娘家已經把女孩的嫁妝打整好,整齊地放在一起以備幫忙的人搬運。現在有條件了,男方或者女方家大都會請攝像師來,把個發親、接親、婚禮等過程拍攝下來做紀念,畢竟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05、發親、接親的朋友是不能餓著、更不能「得罪」的,得請他們吃飽飯好幫忙,才不會「為難」嫁過去的女兒。6:00鍾就上好了一桌真正的「早餐」。 06、娘家、未來的婆家幫忙的人們在屋裡屋外吃起來,現在是充饑不是吃喜酒,三下五除二吃好,就得趕緊上車了。
07、現今大多數的「鴨叫客」不必要像原來那樣跟著新娘的大花轎奔波了,新娘也難有享受大花轎的機會——新郎將新娘背到第一輛車上坐下。無論好壞,哪家嫁姑娘接媳婦都會請十個八個的車來,一是確實需要運送客人和嫁妝,二來也是不能少的「面子」。 接親車隊在一陣炮竹聲後就出發了。 08、男方家根據時間提前在院壩中央擺上桌子、點燃香燭等待接親。 09、這兩親家相距不到半小時的車路。不一會兒,接親的車隊在朝幕中就開到家門口,車燈的暖色給人增加了些許熱情。 10、新郎興高采烈地把新娘從車上背下來——從前新娘是自己走的,後來的家庭生活中,有些時候兩口子鬧點矛盾,老公就會叫老婆「滾回去!」久而久之,「不省油」的岳母們形成同盟:嫁女要新郎「背出背進」。你再敢攆老婆,她就會說:「又不是我想來你家,是你背我進來的,要我滾你得背著我滾啊!」 11、新郎背著新娘來到自家的院子前,別想直接進屋哦,站在這裡,聆聽族長念念有詞,他滾瓜爛熟地祈天禱地保佑新人幸福安康、教誨新人成家後要勤勞善良、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好好過日子。
12、過了「受戒」關,來到屋前,新郎在族長的指點下放下新娘,有兩位長輩拿過小凳讓新娘坐下,給她換上一雙新鞋——穿新鞋走新路。長輩給你穿鞋 ——這是最後一次享受「女孩子」的「待遇」了。 13、程序完成,朋友們在院子邊上點燃了衝天禮炮。 14、親戚朋友們幫忙將從女方家轉來的嫁妝挑進屋。 15、這廂里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不同的是,新郎的父母沒有端坐在神龕下面「八仙桌」的兩旁,代之以「二老人坐堂上可欽可佩」,「倆小口站堂前且叩且拜」。請教答曰:「拜堂之時要是和公公婆婆見面了今後容易鬧矛盾」,所以「高堂」就迴避了,此說法不知道有哪樣道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好的願望,大家也就「信則靈」了。
16、第三拜是夫妻對拜。這是禮節,希望能相濡以沫、相敬如賓。 (未完,下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