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0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一0集) 2013/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10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八百五十二頁,倒數第四行:
「善解世間無邊方便,是差別智。方便者,善巧也。以善知一切眾生根性與欲樂,隨其機宜,善巧說法,故能契機。」智慧有根本智跟差別智,根本智是自性本有的真實智慧,差別智是什麼?是根本智起作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根本智,它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般若經》上說的「般若無知」,無知是根本智,它起作用「無所不知」,無所不知就是差別智。無知的真智慧它能知道真如本性,因為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那叫根本智,智慧從這裡生的。生起的智慧是作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叫差別。所以差別智是善解世間無邊的方便,無量無邊,無數無盡,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叫善巧;善就是好極了,稱讚的話,巧是巧妙,用這個智慧他善知一切眾生。這四個字的範圍非常廣大,在這個經裡面包括的,上面到等覺菩薩,下面到無間地獄眾生,也就是說遍法界虛空界統統包括了,這些眾生的根性,這個根性不是自性,這個根性是什麼?實在說是習性,不是本性。本性本善,本性是根本智,習性就是差別智。能知習性,習性太複雜,包括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每個人的根性非常複雜。
根性從哪裡來的?中國人有一句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就是習慣。由此可知,習性是學來的,不是本性。本性本善,習性不善,善也不善,這個道理要懂。怎麼說善也不善?自性裡頭本來是清凈的,有了善就不清凈,就被染污了。所以善惡二邊都要放下,染凈二邊也要放下,我不要染,我要凈,那個凈就變成染污,凈也不能有,才是真正的乾淨。真能把這個放下,善惡沒有了,阿羅漢做到;染凈沒有了,菩薩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佛做到。不起心、不動念才是最高的。《金剛經》上佛告訴我們,「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佛法,佛法好不好?對我們來說好,對法身菩薩來說不好。為什麼?自性清凈心裡頭沒有佛法,怎麼會來個佛法,佛法就變成染污,佛法就變成障礙。佛法是幫助你過渡,就好像大夫治病,我們現在生病,佛法是什麼?佛法是葯,葯把我們的病治好了,葯還要不要?不要才是健康,如果再要用藥的話,你就錯了,那又變成病。所以法是治病的葯,病治好了,明心見性,佛法丟掉,佛法不丟掉,見不了性,明不了心。最後把佛法也放下,這才真正成就圓滿的根本智,自然現前。
這是佛有根本智、有後得智,兩種智都圓滿,所以他善知一切眾生。這裡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善。善是什麼意思?不執著。我們現在執,執一切事相,放在心上不肯放下,這就不善。人家高明的地方是什麼?知一切法,心地清凈,一塵不染,這叫善。一塵不染是根本智,知一切法是後得智,後得智跟根本智不相妨礙,兩個可以同時起作用。同時起作用的現象就是知一切法、不染一切法,沒有把一切法放在心上,這叫善。凡夫,十法界的眾生,麻煩的就是說知不知他統統放在心上,見不了性。必須全部放下,不起心、不動念才能見性。起心動念這是極其微細的煩惱,不容易斷。我們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它太細了。細到什麼程度?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這個念頭起了多少次?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個念頭的生滅,細念,你怎麼會曉得?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前念滅後念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你能知道嗎?我們看從前的電影,從前的電影是動畫,是幻燈片構成的畫面。這是幻燈片,電影的底片,在放映機裡面的速度是一秒鐘二十四張,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把我們欺騙了,我們認為這好像是真的一樣。事實真相,佛告訴我們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放映的底片多少張?一千六百兆張,我們完全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就在眼前,看不見。
電影這個道理我們懂,用這麼個原理,我們就能夠了解佛所說的真實義。這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在放映機裡面放的,如果我們把這二十四張的幻燈片統統抹黑,只留一張,只留一張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在放映機裡面打到銀幕上給我們看,我們看見沒有?看見了。看見什麼?光閃一下,裡面的內容沒看見,只看到光閃一下就沒有了,它太快了。其實它閃一下,整個畫面都在銀幕上,你為什麼看不見?眼睛來不及,捕捉不到。二十四分之一秒你就捕捉不到,現在把速度加到一千六百兆,你怎麼會知道?整個宇宙的生滅統統在眼前,肉眼看不見,沒有隱秘,沒有秘密,統統擺在你面前,你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鼻聞不到,舌嘗不到,手摸不到。其實全在面前,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在佛教的名詞叫諸法實相,就是一切萬法的真相,我們不知道。所以外面的現象,外面的現象是非常非常粗的現象,就等於說是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這個現象。現在的電視屏幕比電影的速度快,電影的銀幕看的是很清楚,可是還看到有一點波動,很微細的波動,電視看不到,就是說它的速度頻率超過二十四分之一秒,超過太多,所以我們看不到它波動。實際上的真相,科學家也告訴我們,現在科學儀器有能力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跟佛比還差六百兆,他是一千六百兆。我們的照相機,照相機上的速度超過我們的眼睛,噴射機在空中飛行我們可以把它拍下來。拍下來飛機沒動,其實它是動的,它沒動,為什麼?照相機的速度跟飛機飛行的速度相等,它就不動。如果超過它,根本就沒動。所以我們用千分之一秒的速度來拍它,五百分之一秒的看起來就好像它沒有動,千分之一秒,它是靜止的,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佛能夠隨一切眾生的根性。這個根性無量劫養成的,佛法叫習氣。以及他的慾望、他的愛好,欲是他的慾望,凡夫有慾望、有愛好,煩惱就從這裡生的。佛能夠隨順眾生的機宜,就是隨順眾生的根性、欲樂。這四個字,佛可以隨順眾生,眾生歡喜;如果不能隨順,眾生不聽你的,不願意跟你接觸。你得跟他打成一片,和光同塵,你才能度他。所以善巧說法,這叫契機。佛菩薩度眾生,第一個先跟你結善緣、跟你做朋友,知道你真正尊重他、真正愛護他、真正幫助他,然後你給他講什麼他能接受。你不能隨順他,他不會接受你的。這叫契機。
『所言誠諦,深入義味』。佛契機,不違背真理,高明就在此地。我們凡夫契機,契機的時候不明理,違背了道理。現在最明顯的,父母愛護兒女,溺愛,孩子歡喜,但是道理不知道,而且違背了道理,將來他長大在社會上要吃很多苦頭,為什麼?不會做人。現在學校學的是知識,沒有倫理,沒有道德,沒有因果,這個虧就吃大了。佛菩薩教人,契機還要契理,他是用「誠諦」,真誠,下面有解釋,「誠懇真實」。我們學佛這四個字不能忘掉,對人對事對物要誠懇、要真實,誠懇是態度,真實是用心。「明根本智,契實相理」,這就是不違背真理。佛教化眾生,無論是在生活上表演的,言語上所談論的,決定不違背根本智;而且又能叫眾生樂意接受,那是後得智。他有善巧方便,令眾生歡喜他,聽他的話。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六波羅蜜是根本智,四攝法是後得智。六波羅蜜偏重在心性,第一個布施,布施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斷慳貪的煩惱,目的在這裡。什麼時候布施波羅蜜圓滿,貪心就沒有,吝嗇的念頭沒有,這個布施波羅蜜就圓滿。四攝法裡面的布施,那是善巧方便,令眾生生歡喜心;不是讓自己放下慳貪,不是,目的不是這個,是讓眾生生歡喜心。我們中國人所謂「禮多人不怪」,就是這個意思。要送禮,多送禮,多請客,這讓大家歡喜。都是布施,目的不一樣。六波羅蜜是菩薩行,菩薩持戒為什麼?為破惡。所有一切不善能夠離開,戒是善法,能破不善法,是這個意思。名詞術語是一樣的,用法不一樣,所得的結果不一樣,這個不能不知道。
誠懇真實,這是根本智,契實相理。為什麼誠懇真實?誠懇真實與自性相應、與實相相應,再說得明白一點,與明心見性相應。換句話說,不誠懇的人,不真實的人,他學佛法不可能明心見性。念佛不誠實,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根本智重要。從根本生差別,差別智是根本智的起用。對人對事對物,「得差別智,知眾生機」,對於人事物全都明了。根本智是體,差別智是用,有體有用,這叫真實智慧,這叫真正的善巧。「故所說之法深入義味」,無論是深說淺說,他說的話有意義、有道理,我們一般人講有道理、有味道,聽了生歡喜,聽了開智慧。「契理契機,普令聞者入於義理,深得法味,皆得度脫」。他真聽懂了,與自性相應,那就深得法味。先明白所說的道理、事實真相,法味表現在哪裡?在歡喜,道理明了之後生歡喜心,叫法味無窮,這就皆得度脫。脫離什麼?脫離迷惑,破迷開悟,不迷了,破迷開悟的果就是離苦得樂。什麼是苦?不明了是苦,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對於事實真相看錯了、想錯了、做錯了,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是六道輪迴,是十法界,苦!那是錯誤的結果。如果是正確的,沒有錯誤,那得到的是什麼?得到的是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那個樂!完全不一樣。
宇宙萬法的真相是什麼?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這句話聽了懂不懂?不懂,實在不懂。何以見得?真正把這句話搞懂、搞明白了,你肯定萬緣放下。萬緣是什麼?心裡頭的念頭,想法、看法全部放下。全部放下,你的心變成什麼?你的心變成清凈。為什麼?沒有染污。你的心不動,不動就變成禪定,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平等。我們現在的心不清凈,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痴慢,這有沒有?你心裡有這些東西,這個東西是染污,沒有一樣東西是好東西。為什麼會有這個?不了解事實真相,不知道萬法皆空,萬法皆是虛妄,我們沒有見到虛妄。今天科學家見到虛妄了,見到虛妄他不肯放下。譬如量子力學家的報告,他們看到了,真的看到物質的本質,物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發表的這個報告,跟佛經上說的完全相同,物質是念頭產生的幻相。佛經上講的「色由心生」、「相由心生」,心是念頭,色、相就是指物質現象,是從念頭變現出來,念頭的幻相、假相,不是真的,又告訴我們「境隨心轉」。人都愛惜身體,都希望身體健康,都希望壽命長久,能不能做到?能。用什麼方法做到?把你心裏面這些垃圾清除掉,讓你的心恢復到清凈平等,這就是最健康的。沒有絲毫染污,沒有動搖。
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心性是什麼樣子,他說了五句話,這五句話就是把心性的樣子說出來。第一句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何期是沒想到,做凡夫的時候不容易想到,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清凈。有沒有染污?沒染,染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從來沒有染污過。我們現在把真心丟掉,用的是妄心,錯了。不但把染污放下,妄心也放下,用真心,真心就是清凈心。第二句他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真心不生不滅,妄心剎那生滅。彌勒菩薩給我們講的,一秒鐘生滅一千六百兆次,妄心,真心不生不滅,沒有這個生滅現象。我們完全用的是妄心,不知道自己有真心,放下妄心,真心就現前。第三句說得最妙,「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樣樣具足,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無量無邊的相好,沒有一樣東西是從外頭來的,全是自性裡頭有的。向外求錯了,完全錯了。大乘教裡頭向外求的叫外道。佛菩薩呢?佛菩薩向內求,不向外求,向心性裡頭求,絕不向外。所以佛的經典稱為內經,佛的教學稱為內學,絕不在心外,心外沒有法。大乘教上常常念到的,「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一切法統統是自心變現出來的,見到心性一切法全明白,本自具足。本來是佛,這個要緊,沒有這個概念你怎麼會有成就?
我們著重身體健康,這個可以的。做體格檢查,行,這都是事。檢查之後怎麼辦?用根本智去治療,全好了,不需要用任何藥物。例子很多,我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決定不是假話。癌症末期,醫院宣布放棄治療,治不好了,告訴你,你存活的期間大概只有一、二個月,你的壽命只有一、二個月。這個人被宣判死刑了,把他抬回家去。這些人裡面有很多是信仰宗教的,信仰宗教的人知道,存活的期間只有一個多月,不久了,他什麼都不想,天天在家裡祈禱。你看他的念頭轉過來了,他天天想上帝,天天想天堂,其他的一個妄念都沒有,想了一、二個月,身體還不錯,再去檢查,癌症沒有了。怎麼治好的?念頭治好的。就怕你天天念著病,我還能不能好?完了,肯定不能好。
一九八0年代我住在美國,有一次感冒,他們找個醫生給我看,醫生是中國人。我就告訴他,我說醫生給病人醫病,把病醫好是個緣分。這個大夫很不錯,他承認。緣分第一個是信心,病人對大夫有信心。誰把他的病治好的?他的信心治好的。如果病人對大夫懷疑,病只有加重不會康復;病人對大夫有信心,大夫對病人也有信心,加強他的信心,信心治好的。藥物只能產生三分效果,意念,信心是屬於意念,要佔七分效果。為什麼有人病?常病、老病,常常犯,幾年、幾十年都沒有辦法把身體調好,什麼原因?常常懷疑,對自己信心失掉了,這就一點辦法沒有。藥物給他能收三分效果就不錯了,維持他的現狀,他不會好的,會好的,醫藥都不要。
如果恢復到正念,正念是沒有邪念。什麼叫邪念?有念都是邪念,除了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之外,其他的念頭都是邪念,都不是正念。在大乘經上講,正念無念,無念是正念。一念不生是正念。誰證得的?法身菩薩證得的。正念現前,這個人就超越十法界,他生到哪裡去?生到實報莊嚴土。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修到清凈平等心現前,他往生到華藏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如果是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阿彌陀佛的報土。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你明白這個道理、相信這個道理,一絲毫不懷疑,你這一生縱然毛病再多,毛病不起作用。怎麼不起作用?你沒有感覺到,人家說你的病很嚴重,你沒有感覺到,久而久之病自然好了,毛病沒有了,再檢查,沒有了。一般人不懂得說:這是佛菩薩加持的。沒錯,說得沒錯,但是也不完全對。自己的清凈心,清凈平等心。你知道用清凈平等心,這是佛菩薩教給你的。所以佛菩薩加持,你要會用,你不會用,你得不到加持。面對著經教就是佛菩薩加持我們,我們有沒有搞懂、有沒有用在生活上,這個重要。
所以一定要契機契理,要契實相理,要入於義理,深得法味。法味是法喜充滿,這個歡喜是從內心裏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外面的感染、外面的刺激,與外面不相干。外面一切人事物都不會干擾你,你就叫得定。得定是什麼樣子?得定就是不受外面事物干擾。為什麼不受事物干擾?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上偈子里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也就是說,你不把它放在心上就不受干擾,身心健康,法喜充滿,「皆得度脫」,真的,不是假的。「故云度諸有情」。
「以契理故,所說之法皆是正法」。跟佛經上講的性相、理事、因果完全相應,沒有相違背的,這個法就是正法,「真正之道法」,一切眾生都是從這條路,用這個方法成就的。我們也走這條路,也用這個方法。章嘉大師早年教給我的,正法,一絲毫偏邪都沒有。凡夫成佛怎麼成的?「看得破,放得下」。這六個字是無上妙法。看得破是明白,放得下是再也不受干擾,也不受影響。外頭境界一切人事物都影響不了你,都干擾不了你,你的心怎麼樣?跟惠能講的一樣,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變現的,自性能生能現,整個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這些幻相,可以欣賞,不能執著,不能佔有,不能控制,不能在這裡頭想入非非,我要怎樣去支配它?全錯了。記住能大師的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講得真好!這兩句話就是不受外境干擾,不受外境影響,這就是真正的道法。這兩句話很簡單,一般人說不出來,能說出來的是過來人。
那個時候我初接觸佛法,大概才二、三個月,對佛法是一竅都不通,也是第一次跟出家人見面,就遇到章嘉大師,向他請教這個問題。我的佛法是方東美先生教的,是在《哲學概論》裡頭教的,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從這進門的。而方老師教我,這是善巧,在這之前我們是認為所有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根本就沒有念頭想去碰它。我上方老師的課,老師告訴我,「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沒聽人說過,「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也沒有聽說過,後頭還有一句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還得了!所以我請教章嘉大師,佛門有沒有方法能讓我們很快契入這個境界?章嘉大師看到我這個年輕人,心浮氣躁,問這麼個問題。他看著我,我看著他,我們兩個看了半個多鐘點,一句話都不說。我在這裡等他開示,他看著我什麼?看著我心浮氣躁,告訴你也沒用。必須等到什麼?等你心浮氣躁統統放下去,心定下來了,才跟你講話,有一絲毫浮躁,不說。你看,看了半個多鐘點,說了一個字「有」。我們心差不多定下來,他說個有,我們就很激動,這一激動,他又不說了。我記得很清楚,頭一天。大概停了七、八分鐘,他說話的速度很慢,一個字一個字說,「看得破,放得下」,說了六個字。我們沒有那個定功,總是年輕人養成的習氣,聽了這兩句話,似懂非懂,我就問了一句,從哪裡下手?好像這兩句話不難懂,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他給我講:「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看破的障礙。看破是智慧,了解事實真相;放下是功夫,不受世出世間一切法的影響、染污,那叫功夫,你才能明心見性。大師真正了不起,沒有絲毫隱瞞,我所問的,他老人家如實而答。我們自己曉得做得不徹底,拖泥帶水,所以進步比較慢。頭一天我離開他的時候,他送我到門口,告訴我一句話,今天我跟你講的六個字,你好好去做六年,跟我說這麼一句話。學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是因;果報,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有因有果,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學佛要常存施捨的心,沒有能力來修布施,但是不能沒有心,要有這個心。遇到緣有能力,盡心儘力,就是圓滿的布施。這是我學佛,那一年二十六歲,上的第一堂課,老師是章嘉大師。兩個小時,說話不多,多半時間都彷佛在定中,我們真的是法喜充滿,真歡喜。還算有那麼一點定功,如果沒有那一點定功,老師不教你。為什麼不教?沒用,白教了,廢話。
所以這裡講,「所說之法,皆是正法」。正法什麼意思?真正之道,真正之法。道是道路,成佛之道;法是方法,成佛的方法。說穿了就這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一點都不假。看破是什麼?了解事實真相;放下是什麼?絕不把它放在心上,這叫真放下。心上真沒有,你的心上真清凈、真平等,起心動念生智慧,絕不生煩惱;生快樂,生法喜,絕對不會有憂悲苦惱,不可能有這個事情,這叫真正得佛法的受用。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享受的不是名聞利養,這種享受是法樂,為什麼?明白了。過去全都錯了,不明白;明白了,再不會生煩惱,再不會做惡的行為,不會再作惡。
下面引用《勝鬘寶窟》,這裡頭說,「佛能以正法授與眾生」。佛是究竟圓滿回歸自性的人,自性裡面的清凈、涅盤(涅盤就是不生不滅)、具足、不動、能生萬法,這是正法。授是傳授,是教授給一切眾生。一切眾生能不能承受?要看眾生的根性,這一點很重要。《彌陀經》上說得非常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講求生極樂世界,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要具足這個條件。修學大小乘也不例外。所以聖學,聖賢的學問、聖賢的承傳,需要什麼人?需要孝順父母的人,需要尊師重道的人。孝是成聖成賢的根,敬是成聖成賢的本。像樹木一樣,它有根,它有本。本就是它的干,主要的,這稱之為本。本再生枝,枝再生條,所以叫根本。沒有這個根本,佛菩薩聖賢來教他都沒用,為什麼?他入不進去,他聽不懂。這個世間有沒有聖賢人?我相信有。為什麼沒有看到?沒有人學。真正有所謂孝子賢孫,從小培養出真誠的恭敬,他自然會遇到高人,他能契入聖賢境界,不具足這個條件不行。聖賢教人,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要有一個人他都教。真是像佛經上所說的,「佛氏門中,不舍一人」,一個人都要教。教這一個人,有很多旁聽的,旁聽的人很多,旁聽的人雖然不能開悟,如果真正有幾分恭敬心,他就種了善根,沒有不得好處的,沒有不得利益的,得好處、得利益多少,各個人不同。那就是印光大師所講的,誠敬心不一樣。有十分誠敬的,有九分誠敬的,有八分誠敬的,有一、二分誠敬的,他所得的利益各如其量。老師教學平等的,每個人得到的多少不一樣,為什麼?器不相同,根器不一樣。
下面說,正法是什麼樣子?「如是正法,無相無為,無縛無脫,無諸分別,遠離顛倒」。這話可不好懂。這是什麼?事實真相。下面有解釋,念老很難得,引用經論、祖師大德的開示,為我們解釋這四句話。這四句話要是搞清楚,就叫看破,不再執著,就是放下,你就得真實利益。先說什麼是無相?「《凈影》曰」,凈影是寺廟的名字,凈影寺,隋朝時代,唐朝前面隋朝,凈影寺的法師,慧遠法師,他有一部《無量壽經》註解,就是後人對他老人家尊稱,不稱名,這是最恭敬的稱呼,稱他為凈影大師。他在這個註解裡頭解釋無相,「諸法悉空,名為無相」。一切法不可得,所以叫無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可得。那真的呢?真如、本性呢?真如本性有,不生不滅,永恆不變。那它也是無相嗎?是的,是無相。真如本性,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為什麼說它無相?它不是物質現象。不是物質現象我們五根緣不到,就是你看不見、聽不到、嗅不到、舌頭也嘗不到、身體也接觸不到,這五根接觸不到。念頭呢?念頭也想不到。所以,眼耳鼻舌身意統統緣不到。在不在?在。所以叫無相。這就是真的無相,假的也無相。假的相是幻相,不是真相,剎那生滅相。說剎那時間就太長了,對現在人說,一定要講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相,有一些科學知識的人他聽得懂,緣不到。
我們在台灣,從台北坐高鐵到高雄,這個車的速度是一個小時三百公里。我們看到車外面的電線杆一根接著一根,大概總有三、五十米的樣子,一根一根。我們這個電線杆看得見嗎?看不見,只看到一下一下就過去了,知道那是電線杆,從來沒有看到一根。這是一個小時三百公里,我們就看不到了。通過車站的時候,車的速度減了一點,大概二百五十公里的樣子,減了一點。月台上有人走來走去,看到人影子,就是一晃就沒有了,面孔沒有看見,穿的什麼衣服,顏色知道,什麼樣子不知道。所以假相,不是真相,一定要知道。這些假相,可以受用,不要佔有;不要放在心上,這句話比不要佔有還有味道。不放在心上就對了,放在心上就錯了。心要清凈,一塵不染,什麼都沒有,要放只放阿彌陀佛。我們修凈土,希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身體有毛病,統統交給阿彌陀佛去治療,自己不要操一點心。阿彌陀佛肯定把你身體恢復健康,要有信心,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就沒有法子。這個道理不能不懂,要不然這佛教叫白學了,得其法不得其用,你看冤不冤枉!佛法得到了,沒用上,沒有把它變成生活,沒有把它變成自己的境界。所以一定要曉得,「諸法悉空」,真是空的,妄也是空的,這叫無相,無相你再著相就錯了。
「又《涅盤經》雲」,涅盤是梵語,什麼意思?翻成中國意思就叫無相。涅盤可以翻作無相,也翻作不生不滅,它有含多義。「以何因緣,名為無相」,什麼因緣名為無相?「善男子:無十相故」。真舉出個例子,舉出十個。十,絕對不是說只有這十種,十是舉一個例子,十代表一切,一切法統統無相。「何等為十」?第一個,「色相」,眼所見的。佛菩薩見色不著色相,為什麼?知道色是空的,他不執著,他不放在心上。第二個,「聲相」,耳聞的。第三個,「香相」,鼻聞的。第四個,「味相」,舌嘗的。第五個,「觸相」,身體所接觸到的。下面生相,生老病死,生相不可得,住相不可得,壞相不可得,男相不可得,女相不可得。你要曉得這些相統統不可得,你的清凈心現前了。為什麼?這些虛幻的相,假相,從你心裏面全都清除乾淨,把它打掃乾淨都丟掉了,這些都是垃圾,清除掉了,你的心清凈,你的心平等,清凈平等是你的真心;裡頭有這些東西就叫妄心,把真心變成妄心,錯了,那就叫凡夫。「是名十相。無如是相」,如是指前面舉的例子,「故名無相」。這是略舉十種,十代表一切、代表圓滿,數目字從一到十是一個數,十個十到百,十個百是千,所以十代表圓滿、代表一切。所有一切現相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這是《涅盤經》上說的。
「又密教於此更有淺深二義」。密是佛教的一個宗派,我們稱它作密宗,密教就是密宗。「密教於有相無相,有淺略與深秘之二釋」。第一種,「淺略者」,就像前面所說的這十種,「謂凡夫所見色心之諸法」,色就是眼耳鼻舌身,心就是起心動念(念頭),諸法,「事相顯了」,擺在我們面前很清楚,每個人眼見耳聞都接觸到,「心前現行,易知易見」,這叫有相。「諸法之體性,無色無形,不存一相」,這叫無相。有相是對相說的,無相是對理說的。佛法把它歸納到總的來說,性相,性是能生能現,相是所生所現。惠能大師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能生能現,深,意思深;萬法是所生所現,擺在你面前,你看到了,你聽到了,你接觸到了,這個意思比較淺,這都叫有相。諸法的體性,就是能生能現的,它無色,它不是物質,它也不是精神,它也不是自然現象,這三種它都不是,「不存一相,謂之無相」。它真存在,遍一切時,遍一切空間,遍一切諸法,這叫自性,這叫真如,這叫法性,這叫無相。這都是淺說。
「其深秘者:謂有相者,一切之法各各之相,分明而住」。這就是一切萬法,大家能見得到的。「無相者,一相之中具一切之相,而一相不留。具一切之相而無一相,故云無相。非是無色無形」。這個意思深了,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凡夫很難懂。一切之法各各之相分明而住,我們看不出來。這個事是真的,不是假的。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微塵裡面有世界,這就是一相裡頭具一切之相。世界多大?跟我們的宇宙一樣大,宇宙沒有縮小,微塵沒有放大,微塵裡頭有宇宙。更妙的,微塵里的宇宙還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又有宇宙,重重無盡。真不好懂,這怎麼回事情?賢首國師講《華嚴》,講到這個地方,皇上在聽講,聽不懂,向賢首國師請教,這怎麼回事情?賢首國師請皇上在講堂外面建一個八角亭,建一個亭子,建個八角亭。當然這很容易,皇上下個命令,馬上動工,幾天就造好了。這個亭子八面,每一面放一個大鏡子,這鏡子互相就對照,上面放一個鏡子,下面也放一個鏡子,就是十方,請皇上到亭子當中站著,四面去看看。皇帝一進去,自己影子重重無盡,明白了。這個現象怎麼產生的?宇宙之間的現象就是這樣的。
所以今天發明晶片,科學發展到這樣,很多人佩服,一部大藏經那麼大的分量,放在晶片裡面,大概指甲這麼大,全部經在裡頭,放在電腦里你就能看見。這一片晶片裡頭有一部大藏經,比起佛所講的差遠了,佛講的一微塵,比指甲小太多了,裡頭有整個宇宙。科學,真的佛法是高等科學,我們的科學跟佛法相比是幼稚園的科學。我們相信佛經上的東西將來都會慢慢被科學所證明,佛法不是迷信,不是說大話,不是巧言令色欺騙人的,不是的,事實真相。《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什麼人能入微塵法界裡頭去參學?普賢菩薩,普賢是等覺菩薩。如果我們把範圍擴大一點,大乘經上常說,八地以上。我們相信八地以上都有這個能力,入微塵法界裡面去供佛、聞法、度眾生,不可思議,這無法想像。
「一相之中具一切之相,而一相不留」,不留就是不著的意思。「具一切之相而無一相,故云無相。非是無色無形」,它有色有形,極其微細,連微細都不可得。菩薩見到了,甚至於菩薩入這個境界,心裡有沒有起念頭?沒有,這就叫一相不留。沒有起心動念你才能入進去,就沒有障礙,起心動念就有障礙,障礙你就入不進去。所以大乘佛法講到究竟之處是什麼境界?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法身的境界,法身大士的境界,法身如來的境界。八地以上,距離成佛很近,八地、九地、十地、等覺,上面就成佛,所以很近了,都能見到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這是密宗裡頭所說,無相的深義。
下面跟我們說「無為」。什麼叫為?為是造作。「無因緣造作曰無為,同於無作」,無為跟無作是一個意思。不用人力造作,也不需要我們去思想,思想也是造作,完全是自然的。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切人事物是無相無為,自然的,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這是我們用很粗的形相來說明、來形容。有沒有說錯?沒說錯。是不是完全正確?不是完全正確。完全正確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就證得大圓滿。由此可知,善巧方便是誘導我們悟入圓滿,是這個意思。不能幫助我們悟入圓滿的,這不叫做善巧,不叫做方便。當然悟入要有悟入的根性,沒有到那個功夫是沒有辦法悟入的,宗門教下沒有例外的。真正徹悟的這些大德,遇到一個學人在學習的,將入還未入在這個境界上,要是遇到了,那就是緣成熟,他一定幫助他點破,幫助他悟入。沒有入這個境界的,說法說的廢話,他不能夠得受用。不能得受用,說世間法,勸他斷惡修善,知道他不能超越輪迴,希望他在輪迴裡頭不墮三惡道,這是如來的小小法。有志願,知道輪迴苦,想脫離輪迴,佛一定幫助他。根利的,八萬四千法門由他選擇,佛會教他;根鈍的,沒有這個能力,但是一心求願出離六道,佛會教他修念佛法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行了,這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做不到的?做不到是不相信,對這個法門半信半疑,總以為自己還有更好的方法,這一生就錯過了。真錯了,這不是假錯。極樂世界確實不可思議,無因緣造作,一切都是自然成就的。
下面是講,『無縛無脫』。縛是用繩索捆綁起來;脫是解脫,把繩子解開,你得自由了。這是佛在經教裡頭常常用這個名詞來比喻煩惱。「世以無明煩惱為縛,以斷惑顯真為脫」。經上常講,特別是顯教,斷煩惱,證菩提。煩惱,就好比繩索把你捆綁起來,你不自在,你不自由,動彈不得。斷煩惱,就是把繩索解開,你解放了,你得自在,就這個意思。「而未知無明與法性本為一體,法性如水,無明如冰,現相雖殊,究其本體,則無明之冰舉體是法性之水」。這跟你說真話,教你了解事實真相,煩惱跟菩提是一樁事情。所以這個地方的比喻,把佛性比喻作水,把無明煩惱比喻作冰,冰在適當的溫度下它是水,液體,如果零度以下的,它就結成冰,冰還是水,水也就是冰,冰水是一不是二。所以煩惱跟自性是一不是二。如果煩惱真的要是斷掉,那麻煩可大了,自性沒有了,哪有這種道理?所以了解真相,了解事實真相,煩惱跟菩提是一,生死跟涅盤是一不是二。水跟冰怎麼回事情?溫度不一樣。煩惱跟菩提,迷悟不同。一樁事情,迷了叫煩惱,悟了叫菩提。人生在世間,悟了的時候就是涅盤,迷了的時候就是生死,生死跟涅盤是一不是二,迷悟不同。於是我們就體會到,諸佛菩薩對我們最大的恩德是什麼?幫助我們破迷開悟。破迷開悟就把冰融化成水,就把生死變成涅盤,把煩惱變成菩提,就這麼回事情。
佛對於一切眾生最大的貢獻是講經教學,幫助大家破迷開悟,把事實真相說清楚、說明白。雖然說清楚、說明白,絕不放在心上。心是什麼樣子?清凈平等覺。清凈平等覺是佛心,清凈平等覺是真心,清凈平等覺就是法性。修什麼?就修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是三個層次,從清凈心修。清凈心要怎麼修?心裡不能有牽掛,心裡不許存在任何的念頭,要統統打掃乾淨,把它放下。清凈心現前,你就證阿羅漢果,你就超越六道輪迴,第一個階段,佛法裡頭小學畢業,出離六道。再往上提升,修什麼?平等心。於一切法不分別,真不分別,為什麼?一切法就是一法,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多不二。為什麼?一切法皆是自性。古大德用個比喻來說,如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黃金做成的器皿,像現在的首飾,裝飾品。我們去參觀製造金器的工廠,展覽室,我參觀過,裡面大概有兩萬多件首飾,花樣不同。兩萬多種,琳琅滿目,看到這麼多,實際上就一樣東西,黃金。所以你看到,器器皆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全是黃金造的,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這是事實真相,了解事實真相,不再分別。十法界就好比不同的器,全是法性變出來的。能大師說得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是器,自性是金,哪一法不是自性?自性是自己,換句話說,哪一法不是自己?
現在人迷,迷得真深,連自己都不認識。怎麼說?人不自愛,迷到這種程度。不自愛他怎麼會愛人?自愛就真正能愛人。佛菩薩知道萬法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他愛,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是沒有條件的,母親對於嬰兒的愛沒有條件,她的孩子剛剛生下來,你看她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沒有任何條件。特別是你去看剛出生的一百天,一百天那個時間裡面,看到母子的真心、真情。時間再長它會變質,為什麼?小孩被染污了,他認識誰是他的媽媽、爸爸,他就有分別、有執著,他被染污了。他沒有這種分別執著,還不認生的時候,那叫天真,那是用真心,真心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你細心去觀察很有味道,看出人的本性,性本善,它不惡。一百天之內的嬰兒你去逗他,無論什麼人逗他,他都對你笑,都是非常美好的態度對你。長大之後認生,父母抱他才喜歡,別人抱他他拒絕,那就不是真心,妄心。
你就曉得,佛菩薩、阿羅漢都是用真心,他不用妄心,他的愛是真的,他的慈悲是真實的。沒有證得這個果位,他是妄心,妄心裡頭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名聞利養、有貪瞋痴慢,那些人心是染污的,那不是清凈的。所以修行必須把這些染污去掉,恢復真性,無縛無脫。「而未知無明與法性本為一體」,真正搞清楚了,才曉得整個宇宙跟自己一體。為什麼關心別人、關心世界、關心宇宙?是關心自己,是從這麼來的。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清楚、明白了,就叫佛,就叫菩薩。菩薩是對於事實真相清楚明白的人,凡夫是糊塗,迷惑顛倒,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受的果報也錯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三二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六十三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五六九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三三三集)
※凈土五經一論(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