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港]王子熙:香港某些政客,請別煽動「仇內」

  • 2012-02-07 08:40 環球時報

    摘要:無疑,到香港的內地遊客不斷增加,難免會出現個別遊客的不文明表現,但是若借題發揮,甚至「一竹竿打一船人」,別有用心地煽動港人仇恨內地遊客的情緒,這絕非香港之幸。兩地民眾交往中需要多些包容尊重,多些溝通了解,才能化解對立情緒。

      作者:王子熙 香港媒體人

      筆者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多年,從未見港人與內地旅客的關係有如此緊張過。兩地網民對罵,甚至有香港網民在報章刊登廣告反對「蝗蟲」(暗諷內地遊客)到香港。不少人以為這反映了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文化差異,但筆者以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港人的優越感正在逐漸失落,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和媒體炒作,於是造成兩地民眾關係緊張至一觸即發的程度。

      表面上看,最近一些港人不滿內地人,是源於內地民眾不斷湧入香港買樓、產子、搶購生活用品,日益對香港人生活造成不便所致。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同樣有大批內地人涌到香港定居,當時對香港社會造成的衝擊更大。而事實上,內地與香港之間長期以來都存在著文化和社會習慣的差異。過去多年,港人都沒有指責訪港的內地遊客,但在今時今日的兩地「罵戰」,顯然就不是上述原因所能解釋了。

      從某種程度來說,香港與內地雖然不是國與國之間關係,但近來兩地民眾衝突日益增加,其實也可以視為是「霸權地區」和「崛起地區」之間的矛盾。香港回歸之前,突出的經濟成就為香港奪得了「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譽,香港的生活模式也為許多內地民眾所崇拜。可如今,香港在政治、經濟、民生等方面仍處於十字路口,未尋找到一個經濟轉型的最佳方案。而在周邊地區的挑戰下,香港自身競爭力又不進而退,其領頭羊的角色已漸漸沒落。相比之下,近年內地經濟卻高速度發展,GDP躍升世界第二位。在香港,經常看見內地遊客成群結隊,人人手拿一袋名牌,個個像富人,不可一世。

      在這種身份此消彼長的氛圍之下,港人自然出現了身份與角色的危機感。筆者的一些香港朋友以往都自覺高內地人一等,稱內地人為「阿燦」(農民、愚笨的代名詞),如今看到香港人才是「阿燦」,心裡都很不是味兒。內地遊客一有涉嫌侮辱港人的言行舉止,就會刺激到部分心靈脆弱的港人。他們一旦發現內地人不遵守香港生活秩序,便會怒火中燒,甚至藉機群起上街抗議了。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近日「仇內」情緒高漲,也與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和媒體炒作有關。近日香港《蘋果日報》以整版篇幅刊登極具煽動性和侮辱性的所謂「蝗蟲廣告」。以「香港人,忍夠了!」為主題,將近年來社會在兩地交往中出現的一些摩擦和矛盾上升到對立面,將某些市場行為政治化,極盡所能煽動港人不滿情緒,污衊內地居民。這樣做,無非就是在已經逐漸平息的兩地「罵戰」之上澆汽油,增火勢,重新製造出一個高潮,甚至將「罵戰」引導到他們期待的方向。「蝗蟲廣告」在目前環境下和時間點出現,表明香港社會一些人有目的、有步驟,利用民間的誤解和不滿情緒,組織矛頭針對兩地關係和政府相關政策的政治攻勢,充滿十足的火藥味與邪惡氣息,希望為今年下半年進行的立法會選舉造勢。

      可是,港人有必要知道,香港與內地關係並非零和遊戲。內地的崛起,對香港人是一個機遇,而不是威脅。正如2003年內地開放個人游至2011年,內地來港遊客累計突破8900萬人次,總共為香港帶來了840億港元的經濟收入,大大提振了香港經濟活力。無疑,到香港的內地遊客不斷增加,難免會出現個別遊客的不文明表現,但是若借題發揮,甚至「一竹竿打一船人」,別有用心地煽動港人仇恨內地遊客的情緒,這絕非香港之幸。兩地民眾交往中需要多些包容尊重,多些溝通了解,才能化解對立情緒。▲(作者是香港媒體人)

    推薦閱讀:

    「政客思維」是怎樣的思維方式?和「商人思維」有何區別?
    政客必須油滑虛偽嗎?
    與奧斯卡擦肩而過的佳作「斯隆女士」,看美國政客版的「宮心計」!

    TAG:香港 | 政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