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和真相》(連載一) - 生心無住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無行沙門    大虛敬述

緣起 希望

    好,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阿彌陀佛!重新坐到這個講台上,看到大家,心裡感覺很高興呵。剛才我經過那邊,看到一個通告,上面說「大虛法師講經開始進入倒計時」,哦,很嚴重,不知道的,還以為咱這裡要開奧運會呢,其實我們只是聚在一起來學習佛法。那麼,從今天開始,諸位大德,諸位菩薩,你們從今天開始,又要和師父一起深入經藏,一起來學習佛法了,這次我們要學習的是這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我覺得,我們大家今天能夠舒舒服服地坐在這個地方聽經,首先,應該要感謝一下本道場的幾位護法居士呵,大家要感謝他們,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地「壓迫」和催促,這部經典你們可能還沒這麼快聽到。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應」,這句話看來是對的。

        前段時間,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一直在整理《維摩詰經》的講稿,那個工作量出乎意料的大,我又不能交給別人做,所以沒辦法,最後只好自己辛苦。其實按照我的本意,我是想早點兒跟大家講解這部經典的,但奈何師父才智有限,精力縮水啊,一心不能二用,所以拖著拖著就拖到今天了。幸好,在師父往生前,今晚終於可以開講了,哦,倒計時,很有點「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味道。總算,沒有讓大伙兒太失望,我對我之前的拖拉向大家表示歉意呵,雖然師父是無心的,但還是要請大家見諒!因為說實話,你們居士那種急於聞法、渴求正法的心,對我而言,實在是一種很大的鞭策和激勵!你們這種心是非常難得,非常寶貴的!是你們大家給了我這樣一個上報四重恩的機會,所以,師父要在這裡對你們說一聲「阿彌陀佛」,表示感謝!謝謝大家!

        今天好像有不少新來的居士,對吧?有不少新來的居士。那麼既然有新人,有個問題我就要事先說明一下了,有個問題我想事先說明一下。熟悉我的居士都知道,我講東西的時候時不時就愛開開玩笑,說些笑話,呵呵,那樣做純粹是性格使然,同時也是為了讓大家放輕鬆些,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在法上,我其實是很嚴肅,甚至可以說是很嚴厲的,我不會亂說那些違背了義經典、誤導眾生的昏話!了解嗎?我有時候跟你們開玩笑,一方面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的確有很多可笑之人,可笑之事,不笑不行。另一方面,我一直有個觀點,個人觀點呵,我一直認為,這輩子我們能碰到佛法,尤其是能碰到凈土法門,那真的是太幸運、太有福了!我覺得,這是人生中最值得開懷暢飲、最值得歡喜大笑的一件事!對不對?苦痛人生中,這麼苦痛的人生中,還能有什麼,是比這更值得慶幸的呢?嗯?你們還能在人生中找到比這更好的好事嗎?找不到吧?所以怎麼可能不開心?所以我每次講東西的時候,總喜歡給大家說兩句笑話,那是因為,我希望,你們也能從佛法中聽出歡喜開心的味道來,而不是說大家越聽越打瞌睡,越聽越覺得佛法很枯燥、很無聊,那就糟糕了,那說明是我把佛法講壞了,是師父把佛法講壞了,是師父沒有把佛法講到大家的心裡去。

        不過話說回來,講東西的時候,為了活躍氣氛,適當的輕鬆幽默是可以的,玩笑歸玩笑,玩笑可以開,但在法上就不能隨便開玩笑了,尤其是在根本知見和重大原則上,那更是絲毫不能說笑的,明白嗎?那絕對要遵照佛陀的了義經典來,不能馬虎,不能師心自用,更不能胡亂曲解。因為我是這樣慎重的態度,你們以前聽過我講東西的居士就知道了,因為我是這樣慎重的態度,所以你們新來的居士,第一次聽我講東西的居士,大家大可以放心聽講呵,不必多慮。當然,有時候限於水平,我可能也會有辭不達意,講不到、甚至講錯的地方,如果你們發現有這種情況,那我希望你們能在下課後馬上告訴我,幫助師父改正,我會非常感謝!關於這一點,我們的劉某某同志、劉某某同學就做得比較好了,劉丙娥同學,大家要向她學習呵,這位老菩薩呢經常幫我改正錯誤,我那個《指月真髓》,裡面有好些錯別字啊,忙中出錯,那就是她帶著老花眼鏡幫我改過來的,啊?有老花眼鏡嗎?像這種做法就對了。

        那麼,這次講經,我打算是這樣的,我將以這一部《觀無量壽佛經》為主,圍繞這部經典,結合《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再結合《念佛圓通章》、《往生論》、《觀經四帖疏》等等,我會把這些相關的經論啊,參揉在一起,掰碎、融合了給大家講。我想盡量,把凈土法門的理路從頭到尾、從淺到深給大家都梳理一遍,把這個架構明確下來,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呢,是為了斷除大家的疑網,斷除你們的懷疑,另一方面呢,是為了糾正某些同修的偏見甚至是邪見。我希望大家從此以後都能步上凈土修行的正軌。在這條回家的路上,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走得很順利,順順利利的,不走錯路,少走彎路,而且每個人都能走得很輕鬆、很愉快,如果能這樣的話,那師父就可以安息了。(眾笑)

        所以我這次講經,實際上講的不僅僅是一部經,嗯,應該說是好幾部。說實話,有時候我都覺得,諸位大德真是太有福報了!在這個群魔亂舞的末法時代,你們還能聽到這麼偉大的經典,碰到這麼了義的法門,那得要多大的善根福德因緣啊!對不對?所以,我希望大家來聽經的時候,是懷著一種殷重心來的,明白嗎?要重視,要生稀有想和難遭遇想。我希望通過這次講經,能給大家把凈土和凈土法門,全面而深入地介紹一遍。希望在佛陀的加持下,每一個有緣聞法的人,都能由此開悟心眼,開啟正知正見,進而樹立起你們自己對凈土法門的不共信心!這才是我最希望看到的,這才是師父講經的目的,最大的目的,最大的祈求!

        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本經,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千多年前,那位菩提樹下的苦行僧,我們的佛陀,那顆無限浩瀚的慈悲心靈,他給我們留下的,到底是何等寶貴的財富,何等偉大的洞見!  

       希望大家注意呵,事關生死、解脫大事,所以,請大家要打起精神用心聽了!   

凈土三經的關係     

           我們手裡拿的這部經典,全名叫做《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般我們都把它簡稱為《觀經》或《觀無量壽佛經》,對吧?少了「佛說」兩個字。顧名思義,這部經典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當年親口宣說、親口開講的,主講人是佛陀。不像有些經典,有時候是菩薩說的,有時候是阿羅漢說的,有時候甚至是什麼天仙鬼神說的,像我們上回講的《維摩詰經》,那部經典的主人公就不是佛陀,而是維摩居士。

        在這部《觀無量壽佛經》里,佛陀很慈悲呵,他告訴了我們很多觀照、觀想極樂凈土和無量壽佛,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方法,實際上,佛陀教給我們的,是一個善用心靈力量,善用心靈創造力的方法。所謂「心心相印」、「心佛不二」啊,佛陀其實是很直接地,他已經替我們把如來果地的境界,把那扇大門給打開了。老人家很巧妙呵,他很巧妙地,用形而下最淺顯的文字,層層推進,為我們彰顯了形而上道最深奧的至理。佛陀在這部經典里用很大的篇幅,為韋提希夫人很詳細地闡釋了十六種觀念法門,比如說對凈土的境界,寶樹、蓮華、八功德水,你該如何觀想,對如來和兩位大士的報身聖相,你又該如何觀想,乃至九品境界如何劃分,念佛功德如何殊勝,惡業眾生如何往生等等,事無巨細,幾乎所有的修法、所有的關鍵佛陀都談到了。

        這部經典還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緣起,它的緣起比較特殊。本經緣起於古印度的一場逆倫慘劇,一場宮廷政變,裡面的人物,裡面的故事情節非常經典呵,堪稱是這部經典中的「經典」。它的故事內容充滿了戲劇性,有看過這部經典的居士就應該知道,我們大概可以這樣形容,借用一個專業術語,那就是該故事充滿了「張力」,它的故事性、可看性很強,很有說頭,如果能把它拍成電影的話,我相信這部電影一定會很好看,不見得比《阿育王》差。這場宮廷政變的最終結局,有點像我們唐朝時候的「玄武門事變」,知道嗎?最後都是兒子奪了老子的皇位,並把老子給軟禁起來了。不過我們的唐太宗李世民,這位「千古一帝」有點兒不同,他沒有本經的阿闍世王那麼絕情呵,他只殺兄弟,倒沒有想過要殺老爸,沒有想過要殺父親,這點差別很大。

         這個故事的具體內容我們等晚些時候再講,總而言之,這部《觀經》,《觀無量壽佛經》,是我們求生凈土的凈宗學人不可不看、不可不讀的一部經典。雖然才短短几千字,前後幾頁紙,比很多大乘經典都短呵這部經典,但就是這幾千字、幾頁紙,已經道盡了世出世間的因果至理,囊括了橫超生死的無上義趣!如果我們想要深入凈土,深入凈土法門的話,那麼這部經典就是必學的,必須要研究。

        嗯,有點奇怪,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只要提到這個《觀經》啊,我都會想起廬山的慧遠大師,按道理我應該想起善導大師才對啊,很奇怪呵!慧遠大師是我們凈土宗的第一代祖師,大家應該聽說過他吧?凈宗初祖,慧遠大師,他是一千六百年前的東晉人,中年以後的他一直居住在廬山的東林寺,東林寺大家都很熟悉啦,對不對?三十多年來,這個慧遠大師一直呆在山裡邊,從來沒有出去過,哦,從來沒有出去過,三十多年。他每次送客,送客人,最多只送到那個虎溪,東林寺門前有條虎溪,誒?他每次只送到那個虎溪,他就停止了。慧遠大師的心思,他一門心思基本上全撲在了凈土法門的修行上,他專心一志觀想極樂世界,觀想阿彌陀佛,那個時候這部《觀經》還沒有翻譯過來,所以慧遠大師那個時候修持的念佛三昧,主要是出自於另外一部大乘經典:《般舟三昧經》,這部經典是支讖大師翻譯的。這部經典裡面講的念佛三昧和《觀經》裡面講的念佛三昧,義理是完全一樣的,依此修行,然後有所成就的慧遠大師,曾在一生之中,三次親眼看見西方三聖顯現不可思議的微妙境界,但是大師為人非常穩重,他從來沒有向旁人多嘴說過哪怕一句半句,一直到往生前,要往生了,他才對身邊的親隨弟子稍微提了那麼一下。

        大家這裡要注意,古德的行持,真正的大德就是這樣的,這是他們的示範呵,給我們做的一個示範,他們就算證到再高的境界也不會到處亂說。不像我們現在,很多人才有一點點小功能、小神通,才看到一點點光影幻相,不過是在石頭上留了一個什麼手印、腳印、大腿印的,還不知道真假呢,就開始自欺欺人,自吹自擂了。把這些東西當成有道、當成有修行的標誌來宣傳是很危險的,知道嗎?因為搞不好就會誤導眾生、誤人子弟,所以從佛陀到菩薩到歷代祖師,對這種事情的態度向來都是很批斥的,這點希望大家了解。

        我們講回慧遠大師。話說隨著時間的流逝,慧遠大師在廬山已經不知不覺住了很多年了,這位老人家創立了一個白蓮社,總共有一百二十三人加入,據記載,據歷史記載。裡面有很多都是當時的名人,大名人,大多是當時才華橫溢的俊傑人物,一時俊傑。他們志同道合,在慧遠大師的感召下,聚集在一起共同發願,立誓求生西方極樂,這在當時是一個盛事呵,這可能也是凈土宗最早的一個念佛團體。這樣過了很久呢,在東晉某年的某一天,七月底的一個夜晚,正在般若台,那個東林寺旁邊有一個般若台啊,正在般若台旁邊精進修行的慧遠大師,當他從禪定中出定、出來的時候,無意中一抬頭,哦,他突然看見了一個很不可思議的神奇瑞相,什麼呢?他看見阿彌陀佛現無邊身,廣大的身相遍滿虛空,在那種清凈無比的圓光中啊,有無數的化佛,充滿了無數的化佛,而站在佛陀的身邊,左右兩邊相對而立的,就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大師還見到了相伴而來的極樂世界的水流啊,光明啊,共有十四道,它們在虛空中上下迴旋,發出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清凈法音,很好聽。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就告訴慧遠大師說:「我以本願力的緣故,前來安慰你,你在七日之後,當生我國。」哦,很不得了!

        同一時間,大師還看到了原來白蓮社中,在他之前比較早往生的幾個道友,像什麼佛陀耶舍啊、慧持、慧永啊、劉遺民啊等等,這些老朋友,一個兩個都站在阿彌陀佛的身旁,他們紛紛向慧遠作揖問訊說:「大師發心最早,你為什麼卻來得最晚呢,你為什麼來得這麼晚?」慧遠大師一看,就知道自己的因緣到了,娑婆世界的因緣到了,於是他就告訴弟子法凈、還有惠寶,他的兩個弟子,他說:「我從最初到廬山,安居到今天,幾十年中,我曾經三次見到西方三聖的聖相,今天又再次見到,那麼,看來我往生凈土是決定無疑的了!」誒,預知時至。就這樣,在交代了一些事情後,到八月六日,這個歷史記載得很清楚呵,正正七天之後,佛陀不是說七天之後來接他嗎?正正七天之後,慧遠大師就這麼端坐著,自在往生了。

        這裡我想告訴大家一點呵,慧遠大師當年親眼看見的那些不可思議境界,並不是什麼幻覺,大家不要錯解了,不能這樣簡單草率地去理解,因為這些境界,在我們這部《觀經》裡面都有記載,有很明確的記載,佛陀曾經對這個極樂凈土的境界進行了非常詳細地描述。看過《金剛經》的都知道,雖然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對吧?但妙有和妄有畢竟是不同的,了解嗎?妙有和妄有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一個是天,一個是地;一個是無漏功德福慧所聚,凈土啊;一個是有漏無常生滅幻法,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啊,兩者不存在可比性呵。歷史上,凡是依照《觀經》如法修持、老實修持的人,我們看《凈土聖賢錄》就知道了,他們在成就以後,也都同樣看到過類似的凈土瑞相,沒有一個例外的,明白嗎?沒有一個例外的!所以凈土的存在,凈土的莊嚴和殊勝是經得起實踐考驗的。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如果你願意相信,願意去做,那麼你就可以自己實證到它!你可以自己實證到它!不是空想,不是幻想。

        那麼,如果說師父沒有理解錯的話,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我們手頭這部《觀經》,整部《觀經》,從頭到尾,實際上就是一部指導我們了解心靈奧秘,並開啟心靈創造力的教科書,這是一部教科書,一部非凡而嚴謹的教科書!明白嗎?在這本薄薄的經典里,蘊涵了佛陀真空妙有、空有不二的無上解脫智!大智慧!所以修學凈土的諸位菩薩,如果說你們到今天,可能很多人哦,都還沒有看過這部經典,如果說你們到今天都還沒有看過這部經典的話,那麼從現在開始,希望大家就不要再錯過了。

        這部經典是這樣的重要,而和它一樣重要、不可不提的經典還有兩部,同時還有兩部,那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了。這三部經典里,可能大家最不熟悉的就是這部《觀經》,對不對?我個人認為,這三部經典是講一就必須講二的,你講《觀經》,其它兩部經典你也得講到嘍,你講《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的時候也一樣,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呵,講一就必須講二。這三部經典是一個很完整的、有機的整體,它們互相補充,彼此發揚,自然構成了一個很完備的體系。因此,這三部經典歷來又被稱為「凈土三經」,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們佛教凈土宗的理論根基和修持源頭,千百年來,一直被尊為凈土宗的正依經典。民國的時候,一代高僧印光大師在三經的基礎之上,又添加了《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還有《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以及印度天親菩薩著作的《往生論》,這幾部經論就合稱為「五經一論」。這是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一些知識呵,跟這部經典相關的一些知識。

        按照老和尚的意思啊,按照印光老和尚的意思,凡是修學凈土、求生凈土的人,除非你不識字,否則這五經一論你是必看的,除非你不識字。不看的話,搞不好你就會盲修瞎練,修著修著就有可能修歪了。所以聞思的功夫、聽經聞法很重要就是這樣,尤其是凈土法門,尤其是這個念佛易行之道,它的義理實在是太深邃了,太博大了,難信難解,不可思議,那完全是如來、是佛陀果地的境界,一般人不研究經論、不聽講的話,怎麼可能搞得懂?對不對?自己的行持、修行又不到,叫你老實念佛你又做不到,所以十個念佛人裡面,搞不好誤解誤行、繞彎子走錯路的可能就有八個,可能就有七八個。

        在五經一論中,至少至少,這凈土三經是必看的,知道嗎?原典是必看的!我很強調這點呵,古德其實也一樣的強調。在清代,有一個叫做彭紹升的大居士,姓彭的大居士,這是一位現居士身的大菩薩呵,他曾經評論啊,評論凈土三經,他說:「此三經者,如鼎三足,不讀小本,不入信門;不讀大本,不入願門;不讀《觀經》,不能成就三昧門。三經合,而凈土資糧備矣。」什麼意思呢,他的意思是說,這個凈土三經啊,就像寶鼎的三足,鼎有三足嘛,對不對?像寶鼎的三足,三經是缺一不可的。你不看小本《阿彌陀經》的話,你不會知道信心念佛的重要;你不看大本《無量壽經》的話,你不會知道彌陀願力的偉大;而你不看《觀經》的話呢,你就不會知道念佛三昧的諸多行門是怎樣成就的、它的境界又是怎樣殊勝不可思議的。要三經相合,三經同參,那往生凈土的「信願行」三資糧才能完全具足,再也沒有什麼缺憾。所以這三部經典是必看的,現在呢至少是必聽的,對不對?

        嗯,是不是信息量太大了,一下子,嗯?大家靜下心來慢慢聽呵,先把這一些必要的、理論的東西給大家介紹一下,這還只是簡單的介紹哦,師父還沒有太羅嗦,介紹完這個再講故事呵。

        那麼,三經之中,據說,《無量壽經》是佛陀講得最早的一部,《觀經》排第二,《阿彌陀經》講得最晚。這個先後次第的順序裡面,似乎也包含了佛陀的某種良苦用心,因為在三經之間,有一種很明顯的層層遞進的脈絡在。有研究三經的居士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三部經典之間,有一種很明顯的關係,一種層層遞進的關係,有一種脈絡,三經宣講的側重點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的核心思想卻是完全一致的,完全一致。

        順便說一句呵,三經中的《無量壽經》,這部《無量壽經》,指的是曹魏康僧鎧大師翻譯的那個版本,不是什麼會集本呵,這點大家要注意。老和尚一生弘法,嗯,名字我們就不提了,老和尚一生弘法,這個利益眾生的功德很大,這點是不容抹煞的,但老和尚在法本的選擇上的確有不太嚴謹的地方,這一點就不足以為萬世法了。真正的修行者,以真理為師,對不對?錯了就錯了,沒有什麼好爭辯的,如果修行者連這樣的心胸都不具備,那還怎麼解脫、還怎麼求證大道啊?對不對?所以我們看到前輩的過失,要懂得回過頭來反觀自省,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在這個法本的選擇上,我們應該「依佛依法不依人」,明白嗎?「依佛依法不依人」,這樣做至少能保證一點——不出偏,不容易出岔子!明白嗎?這個很重要哦,在法上多慎重一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在三經中,《無量壽經》可以說是一部本源性的經典呵,一部本源性的經典。佛陀在這部經典裡面,很詳細地介紹了阿彌陀佛和西方凈土的來歷,比如四十八願是怎麼來的,法藏比丘又是如何依願修行的,最後經過無央數劫的勤苦努力,法藏比丘終於大悲成就無上佛果,大用成就極樂莊嚴,四十八願,願願成就,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最終圓成了無上佛道!他不但自己成為了法界本尊阿彌陀佛,更重要的是,他還為十方一切眾生,為我們啊,開顯出了一個常樂我凈、無礙無染的終極境界,那就是超越時空、超越生死、無量光壽的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是從阿彌陀佛的清凈自性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它是不生不滅的實相世界。這個世界是真實的無漏果報所成就的實報莊嚴土,哦,一大串專業術語,由於它是從阿彌陀佛的自受用凈土——「常寂光凈土」中自然彰顯、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它呈現出來的生命境界是一種超越時空、無量光壽的不可思議狀態,難以形容,難以想像,難信難解,這麼多個「難」——遠離一切計度分別。

        換句話說,阿彌陀佛和極樂凈土所彰顯的這個無量光壽境界,它實際上代表的就是我們一切眾生的「本來」、「本然」,了解嗎?它實際上就是我們眾生的生命實相,禪宗祖師經常提及的「本來面目」,講的其實也是它。這個生命境界所指向的,它所指向的,我個人認為,並不僅僅是「圓滿報身」的層面呵,而是無上佛果——「清凈法身」的層面!「無量光壽」真正指的,其實是這個!所以凈土法門是很了不起的呵,它是如來果地的境界,果地的修法,佛陀依此不知道攝受了多少有情,接引了多少眾生。根據這部經典的開示,凡是至心信樂凈土,願意去,願意念佛的眾生,十念乃至一念,最後統統都能往生,統統都能回家。是故,這部《無量壽經》的重要性在三經中是居於首位的,如果沒有它的話,就不會有我們現在的凈土宗,甚至也不會有往生這件事情,所以這部經典可以說是凈土宗千年法脈的源頭呵,它是源頭,它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觀經》呢,《觀經》就稍微有點兒不同了,《觀經》是一部承上啟下的、展開性的經典,它有時候又被稱為「十六觀經」。因為佛陀在本經中,由於眾生的根器不同,信解不同,所以他老人家很有針對性的,特別為我們詳細開演了十六種觀想、觀像和念佛的實修方法,後世眾生如果依此修行的話,那往生是絕對沒有問題的!這些實修方法的次第差別,境界深淺,佛陀在經文里都交代得很清楚呵。而本經最精彩、也最重要的,看過這部經典的都知道,就是那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以及往生之後「蓮分九品」的開示,這些開示里隱含了一個「萬法唯心造」、「心凈則佛土凈」的究竟至理,隱隱和《維摩詰經》、和《華嚴經》遙相呼應,所以我以前經常說,大乘了義經典都是相通的。這部經典里,由於它詳細介紹了那麼多回歸凈土的方法,幾乎可以說是無機不攝、萬法兼收,它差不多把所有根器的眾生都一網打盡了,所以《觀經》一直被定性為一部比較全面的、展開性的、實修派的經典。

    這裡面最難得、最可貴的,是《觀經》裡面明確開顯了凈土法門、尤其是念佛法門圓頓橫超、全仗佛力的無上理趣——我說得這麼慢,應該能聽清楚吧?——因此啊,這部經典的內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這是一部能救拔地獄罪苦眾生的經典。而且,這部經典是屬於大乘頓教的,它講的不是什麼漸修漸悟的法門,它講的當生、即生成就的圓頓大法,不是漸法。我覺得,這樣一部經典,它的重要性無論怎麼強調,再怎麼強調都不會過份!

        大概在三十年前,台灣有一位道源老法師,道源長老,前輩呵,老法師曾經說過那麼一段話,他說,在這個凈土三經中啊,十六觀經是重要之中最重要的。如果凈土宗沒有這個十六觀經的話,不用外道搗蛋,僅僅憑禪宗,就可以將凈土宗打倒了。呵呵,老法師的觀點很有意思呵,他還說,禪宗自六祖以後,風行全國,倡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幸好呢,我們凈土宗這個十六觀經裡面,有「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句話,不是心外求佛,不是心外求凈土,我自心即是佛,我自心即是凈土。十六觀經有這兩句話,有這兩句明文,任何高深的道理,也超不過這兩句去。所以老和尚說,凈土宗不會被任何力量所消滅,即在此也。老和尚以前還半文半白的說話,他說原因就在這裡。老法師的這段話,說實話我很深以為然,我認為老人家說的一點沒錯,非常正確,所以這部《觀經》怎麼可能不給大家講呢?對不對?這樣一部經典怎麼可能不講?必須要講!但是我希望大家也要用心來聽才對。

        至於三經的最後一部經典《阿彌陀經》,那就不用說了,這是一部結論性的經典。誒,你們現在知道我在講什麼嗎?我從《無量壽經》、《觀經》,然後講到《阿彌陀經》,這是給你們把三經的這個理路啊,這個次第給理清楚,明白嗎?這個很有用的呵,你們不要以為這個對修行沒用。那麼,這部《阿彌陀經》,結論性的經典,學佛的人,尤其是老居士,大家對它肯定是非常熟悉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這部經典的譯文雖然比較簡短,但它的內涵卻很豐富,才幾句話就把凈土的殊勝和修持的關鍵給點出來了。在凈土三經中,《阿彌陀經》應該是最晚宣講的,講得最晚,這是佛陀不問自說的唯一一部經典,好像是唯一一部。別的經典都是有人問,有人啟請,有各種各樣的因緣,然後佛陀才說,但是好像只有這一部《阿彌陀經》,是沒人問,佛陀自己說出來的,好像是唯一的一部。那麼在《無量壽經》以及《觀經》裡面,佛陀開示了那麼多的修法,像什麼三輩往生、凈業三福、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持齋戒、供養三寶、觀佛像、觀蓮花,等等等等,這麼多修法,在《阿彌陀經》裡面卻一概不談,這就是所謂的「正直舍方便,唯說無上道」了——無量法門,統統擱舍,萬千方便,唯論「持名」,這是祖師的一個結論。一切回歸彌陀本願,單提一句聖號,普攝法界有情,這就是《阿彌陀經》的特色。因為《阿彌陀經》是這樣強調的,也因為這個持名念佛啊,它本身的不可思議和簡單易行,所以後來慢慢的,這個持名念佛就變成了我們凈土宗最主要、也是最多人修持的一個法門,其它法門的光芒都被掩蓋掉了。這也是大勢所趨,勢所必然,很正常的一件事呵。

        可能有人會問,有居士會問,在凈土三經中,師父為什麼非要選擇《觀經》,而不選擇《無量壽經》或《阿彌陀經》來給大家開講呢?說實話,這裡面倒也沒有什麼太特別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這兩部經典講解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不對?很多大德都講過啊,很多法師都講得很好、很到位,比如說台灣的法藏法師、香港的法宣法師、東林寺的大安法師,這幾位大德講得都非常之好,正知正見,所以我認為自己就沒有必要再去錦上添花了。相比之下,講這部《觀經》的人就少得出奇了,可謂是寥寥無幾,這似乎反映出了大家的一種態度呵,反映出了大家對這部《觀經》的一種有意無意的、忽視的態度,對不對?凈土三經裡面,其它兩部經典你們可個能都看過,甚至反覆看過,但看過《觀經》的有幾個?啊?請舉手,你看,百分之十不到,這是一種有意無意的、忽視的態度,我覺得很不應該呵。當然,這裡面可能也是有道理的,可能這跟《觀經》一直給人一種比較難講、也比較難修的感覺有關,它裡面談到的那些實修法門,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其它觀想、觀像的法門,好像很早以前就沒有幾個人去實修了,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面對一座寶山,面對凈土三經中承上啟下的這麼一部經典、寶典、寶山,卻不能深入,平白放過,這是不是很笨啊,啊?諸位大德?這實在是太笨了!對不對?這不是修行者該有的風格,不是修行者該做的事。所以,我想嘗試著,把這部經典用比較現代的語言、現代的方式給大家重新演繹一遍,如果能讓大家重新認識《觀經》,如果能引起大家對《觀經》的真正重視,那這次講經的目的就算是達到了,這是我的一個希望。

大師的故事

        歷史上,註疏、講解這部《觀無量壽佛經》的大德其實是非常多的,歷史上很多。像智者大師啊,有名的,智者大師、吉藏大師、四明尊者等等,這些大德,他們都註疏過這部經典,他們的註疏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們的註疏在所有註疏中都是佼佼者,但其中最最著名的,還是要數唐朝的善導大師,因為善導大師寫了一本《觀經四帖疏》,有居士看過嗎?《觀經四帖疏》,呵呵,《觀經》都沒幾個人看過,《觀經四帖疏》可能看的人就更少了。但是這本《四帖疏》是非常重要的呵,這本疏號稱是「楷定古今」之作,這本疏一出來,凈土法門「全仗佛力」和「專稱佛名」的兩大核心要義就被確定下來了,這兩大核心要義的確定是從這本疏開始的——《觀經四帖疏》,是從這本註疏開始的,善導大師的功勞。天下修行者從此趨之若鶩,對念佛法門再無懷疑,千百年來,因此而得利者不知凡幾。因為這本書,也因為善導大師自身的德行修為,所以大師後來就被求生凈土的修行者公認、尊奉為了我們凈土宗的第二代祖師。我們前面講的廬山慧遠大師是第一代祖師,善導大師是第二代。善導大師的故事,我覺得很有必要跟大家說一說,因為大師不但是我們凈土宗理論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他同時啊,在凈土法門的實際修持上,他還是一位千古罕見的大成就者。

        據記載,善導大師的祖籍就在你們山東淄博的臨淄地區,和你們是老鄉哦,你們有一個好老鄉。而且,大師在十歲的時候,小小年紀,就依止山東的一位法師出家了,好像是山東的明勝法師,這說明善導大師宿有善根啊,小小年紀。剛開始,大師修學的是三論宗的經典,其它宗派的經典,他的師父也讓他經常讀誦《法華經》和《維摩詰經》,但是他一直沒有找到自己在實修上面應該全力用功的法門。一直到他受戒以後,有一次他很偶然地進入了受戒寺院的藏經樓,大師一看,呀,這麼巧,他就想到了自己心中那個懸了很久的問題,所以他乾脆就趁勢,跪在了藏經樓的大藏經前,默默祈禱,祈求佛力加庇,給他指示一條明確的修行道路。祈禱完後,他就在藏經樓的書山卷海中憑感覺這麼一抽,隨便一抽,隨便拿了一部經典,打開一看,咦?就是這部《觀無量壽佛經》。大師這下子高興極了,高興壞了,他心想,看來我今後的歸宿就是在凈土、就是凈土了。

        所以從此以後,善導大師就依照這部《觀經》,依照上面講述的方法開始努力用功,開始精進修持起來。那麼沒過幾年,他的觀想功夫——全力以赴修持啊,古德就是這樣子的,一旦修行,全力以赴,一旦全力以赴修行,那麼很快,沒有幾年,他的觀想功夫、念佛功夫就成就了。善導大師經常能在定中,清清楚楚地看見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寶相,什麼樓閣啊、金台啊、蓮池啊,之類的,種種殊勝無比的境界難描難繪,和佛陀在經典裡面講的一模一樣,所以善導大師對凈土、對凈土法門的這個信心,絕對信心,是從實踐體驗中來的,不是迷信,更不是柏拉圖式的浪漫幻想。

        曾經有一次,在唐朝那個時候,當時的中州,具體不知道在哪裡呵,當時的中州有一個西京寺,一個寺廟,大師正在和某位金剛法師辯論念佛法門的優劣好壞,知道吧?有人喜歡辯論嘛,辯論這個凈土法門到底是真是假?到底是殊勝還是不殊勝?當時可能是因為那位法師對念佛法門有所疑謗,有懷疑,甚至有誹謗,不懂,誹謗,所以善導大師就給他好心講解一些道理。這樣的人啊,不管是出家還是在家,從古到今,這樣的人很多哦,他們既不研究相關經論,既不聞思,也不實踐修證,一聽到凈土法門,一聽到這個念佛法門,就說,哦?就這麼簡單的幾個字,就這麼簡單念念就能往生,就能了生死啊?不可能吧?誒,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想法。他們不知道,這幾個字,沒錯,是很簡單,六個字,寫在紙上很簡單,說出來也很簡單,誰也不會覺得它有什麼特別的,對不對?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但是這六個字,它一旦和信心、和心性相結合,哦,那就大不簡單了!這實際上是心地法門啊,念佛法門,這可不是哪個人停留在口頭上,隨便念念就能整明白的。這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它所指向的,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偉大而深沉的奧秘,那是埋藏在我們所有眾生內心最深處的、最大、最了不起的秘密!這六個字代表和蘊含了非常偉大的精神力量,了解嗎?普普通通六個字。所以,凈土法門,念佛法門,不客氣地說,根本不是那些小根小器、小智小慧的人能弄明白的,這是大乘圓頓法門!

        善導大師給那個法師講啊講啊,他很快呢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跟那位金剛法師才解說了沒幾句,就發現對方根本聽不進去,人死心眼兒、認死理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所以大師後來也懶得講了,他乾脆就發誓說:「如果念佛往生這件事情是真實不虛的,那麼殿堂內的所有諸佛聖像就請你們放出光來,證明此事!如果往生這件事是虛妄的,那麼就請你們和我一起下地獄吧。」善導大師一發狠,就說了這個話。結果這話剛說完,話音未落,當時寺院殿堂裡邊的所有佛菩薩聖像,哦,居然真的就大放光明起來!那個金剛法師一看,親眼看到,事實為證啊,這才無話可說、心服口服了。這在當時是很轟動的一件事呵,當時很轟動,所以,只要真有信心啊,就會真有感應,這個佛菩薩的威德神力真是不可思議的!

        善導大師雖然說他自己已經修成了這個觀想法門,但他後來真正提倡的,誒?不是觀想法門,而是持名念佛,而是持名念佛一法。大師在他自己那個《觀經四帖疏》里,在第三卷中,他寫到:「自餘眾行,雖名為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意思是說,各種修行法門都是很好的,當然好啦,都是佛陀說的,對吧?各種修行法門都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和持名念佛相比較的話,那就完全沒辦法比了。這個判斷,我相信是來自於大師多年的親身體驗呵,因為《觀經》的十六觀他都修成了,觀想、觀像、持名念佛,他都修成了,所以他自己有一個很直觀的比較。這一比他就發現,佛陀講的其它法門好不好?當然好!但是對定慧淺薄的凡夫,尤其是對末法時代、對末後世的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來說,這些法門可以說是太難修、太難修,太難成就了,只有這個信願念佛之道,善導大師說:「惟此法門,速超生死!」不但速超生死,還能以凡夫心直接往生彌陀報土,哦,這就很稀有、很稀奇了!

        按照善導大師的說法,阿彌陀佛為我們眾生創建的這個西方凈土,是實報莊嚴土來的,是實報莊嚴土哦,不是方便有餘土,也不是凡聖同居土。而阿彌陀佛示現的呢,則是報身佛,明白嗎?不是化身佛。我們凡夫之所以能夠往生這個報土,去到這個世界,一下子越過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餘土,一下子越過那麼多鴻溝,這完全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慈悲攝受,這完全是佛力加持的結果。這個世界按道理,本來是只有法身大士、大菩薩才能進去的,阿羅漢都進不去,說實話,我們凡夫就更甭想了,所以這個法門有多殊勝、有多難得?善導大師後來之所以專弘持名,就是因為他從這個簡單易行的念佛法門裡,深刻感受到了佛陀救護一切眾生的慈悲本懷——本懷,了解嗎?否則他老人家自己這個觀想法門他已經成就了,他已經修成了,那麼他為什麼不提倡這個啊?對不對?像善導大師這種人,這種真正的大成就者,是絕對不會亂說話的,希望大家明白。

        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分析一下這個《無量壽經》的四十八大願,就可以看出阿彌陀佛的這句名號到底有多重要了,這樣子你們才會明白善導大師提倡持名念佛的苦心。在四十八願裡面,嗯,先說明一點呵,阿彌陀佛的這個四十八願是一個完整的整體,願願關聯,不可或缺,不可以人為地分割取捨。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這些非常重要的的大願裡面,卻有一個核心,有一個核心大願,那就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這是本願中的本願,號稱「大願中王」。圍繞這個核心,跟彌陀名號有直接關係的大願,總共有十四願之多,幾乎佔了四十八願的三分之一。這說明了什麼?啊?有人思考過嗎?彌陀本願的真正要點是什麼?這個在《無量壽經》里並沒有明確宣說的答案,在我們這部《觀經》裡面卻說到了,那就是佛陀在《觀經》的最後叮囑阿難的那句話,你們翻到最後可以看到——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面,對這句經文的解釋是:「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這是善導大師的理解,這個理解完全正確呵,我舉雙手雙腳贊成!

        為什麼說佛陀的本願是希望大家一向專念,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呢?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呵,因為這是最易行持,最易往生,最易了生脫死,最易普渡眾生的一個法門,所謂「萬修萬人去」啊,它是最能暢佛本懷的修法,它能救度最多的眾生,所以這是佛陀的核心本願,乃至十方諸佛的本願統統都是這個,其實都是這個,和這個不相違背,了解嗎?

         因此,善導大師的思想是有一個發展變化過程的,他從最初的觀想、觀像念佛到後來的提倡持名念佛,可以說,這個是他在凈土法門的實修探索中,一個很大的跨越,是一種質的改變。善導大師的後半生,在實修方法上,他給眾生示現的狀態,除了專一念佛之外,還是專一念佛,不再修觀想,不再修其它法門了,除了念佛,還是念佛。大師念佛不像我們哦,這位老人家在修持上是異常精進的。據記載,善導大師每次長跪念佛,他是跪著的,知道嗎?長跪念佛,他長跪念佛的的時候,哦,他不念到這個力氣枯竭啊,那是絕不罷休的,絕不停止。他冬天念佛,長安那邊,那個時候的長安,西安、西北那邊,零下幾十度,他居然可以念到汗流浹背,由此可見大師用功之勇猛。大家這裡注意呵,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以善導大師這樣的根器,這樣的智慧,他還這樣拚命地念佛,難道他不知道凈土往生是「全仗佛力」的道理嗎?嗯?他這樣做不知道算不算是自力呢?嗯?這兩個問題我建議你們先好好想一想,自己參一參呵,正確答案我們後面再說。

        由於大師是這樣的用功,所以日積月累下來,那個道力就不得了了,非同凡響。大師曾經在大眾面前公開演示,他每念一聲佛號,就會有一道光明從口裡射出來,「阿彌陀佛」,就有一道光明,肉眼看得見的,一聲佛號,一道光明,他念十聲佛號,就會有十道光明,乃至百聲千聲,亦復如是,這就很神奇了,對吧。善導大師示現這樣的瑞相,並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搏取名聞利養呵,他是為了激發大眾的信心,為了激勵大家誠心念佛,精進辦道,這點大家要清楚。那麼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大師就被當時的人尊稱為「光明和尚」和「光明善導」了,他住的寺院也因此被皇帝賜名為「光明寺」,還賜了他一個大大的匾額。

        大師在長安弘化的那些年,被他影響教化的人啊,不知道有多少。據《往生傳》裡面講:「士女奉者,其數無量。」哦,信奉他的人,男男女女,「其數無量」,度化的人已經沒有辦法計算了。在另一部《往生西方略傳》中,則有記載說:「三年之後,長安城中就已經被念佛的人給充滿了。」大家要曉得,我們大唐王朝的這個都城長安,那絕對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城,所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就是形容長安的。這樣的城市,常住加流動,那得有多少人口啊?對不對?念佛的人居然可以充滿這個城市,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大師以一己之力,居然能把佛法傳播到這個程度,那隻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那麼在善導大師的弟子中,受大師感化,和大師一樣精進修持的人非常多,有一生讀誦《阿彌陀經》十萬卷乃至五十萬卷的,有每日念佛數萬聲乃至十萬聲的,其中一生證得念佛三昧的人啊,不計其數,臨終顯現瑞相,往生凈土的人,也不計其數!根據這樣的歷史記載,那麼大家可以自己去發揮想像了,你們可以自己去發揮想像,當年善導大師對凈土、對念佛法門的這個鼎力弘揚,那究竟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空前?對不對?哦,非常了不起!

        誒,這裡講個故事呵,很好玩一個故事,很有意思。當時在長安城,有一個姓京的屠夫,北京的「京」,很少見的姓,他是一個殺豬宰牛的屠夫。因為善導大師勸人吃素念佛啊,那個信奉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知道吧?以至於滿城斷肉,呵呵,滿城斷肉,大家都不怎麼吃肉了,買肉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那賣肉的就沒生意啦,賣肉的沒生意,那殺豬的屠夫也就被迫下崗啦。所以這個姓京的屠夫他非常氣憤,哦,他很恨這個善導大師。誒,他有一天就持刀入寺,知道嗎?帶著他的殺豬刀到寺廟裡來,他要幹嘛呢?他要找善導大師算賬,他打算豁出自己的一條命去,一命賠一命,也要想辦法把善導大師給宰了,他心裡就動了這樣的惡念。結果呢,他才見到善導大師,還沒來得及罵上兩句呢,善導大師就指著這個西方的天空,告訴他說,「你看!」大師沒有跟他廢話,只是告訴他說:「你看!」

        這個姓京的屠夫扭頭一看,哇,不得了,只見西方的天空中突然出現了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那種清凈莊嚴的壯觀景象,知道嗎?哦,那種無法形容的攝受力和震撼力!大家如果也能見到,相信你們就會明白了,那是可以粉碎一切執著的偉大境界!這個姓京的屠夫,當下「咣啷」一聲,這個屠刀就掉地上了。這個本來滿心殺機,很惡的一個人,哦,當下被感動得,立刻跪地向大師頂禮求懺悔啊,而且呢,他馬上就回心發願說:「我要立刻求往生!馬上走!」這個屠夫的性格說實話很急呵,比我還急,說得不好聽是有點兒極端,他還真就拋下了一切。他爬到寺廟外邊的一棵高樹上,站在很高的地方,就面向西方大聲念佛,然後就從樹上「嗯」,跳下來,死了。說實話,這種精神很可取,但這種行為很不可取呵,大家千萬不要傻呼呼的跑去亂模仿。幸好,當時在場有很多人,大家都同時看到了一個很奇異的景象,有一尊化佛引導著一個天童子模樣的人,從這個屠夫的頂門——「嗯」,就這樣出去了,大家都看到,證明這位屠夫啊,這位屠夫居士已經蒙佛接引,順利往生了,嗯,還算好。

        這件事情也很經典呵,在當時曾經一傳十、十傳百,上過長安「新聞快報」的頭版頭條,轟動一時。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善導大師當年在長安弘化的法席之盛、攝眾之廣和影響之深,對不對?那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後來有很多大德都感慨說,像善導大師這樣的人啊,如果他不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那也必定是某某大菩薩的化身!不是彌陀,就是觀音,不是勢至,就是普賢,總而言之,你們只要去看看他一生的這個言傳和身教就曉得了,那絕對是佛菩薩才能有、才會有的大權示現!這個觀點我認為一點沒誇張呵,我又要舉雙手雙腳贊同了。

        善導大師據記載,是在六十九歲的時候預知時至往生的,不過關於這方面的記載,歷史上總共有三種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根據《佛祖統紀》的記載,善導大師是在柳樹上自殺的,大師有一天忽然對人說:「此身可厭,吾將西歸。」這個身體很討厭,我將要往生西方了,回家。所以他就爬到寺院門前的柳樹上,向這個西祝禱說:「願佛接我,菩薩助我,令我不失正念,不存恐懼,得生安養。」安養就是極樂世界,說完大師就從樹上跳下來往生了。這個記載,我個人認為很有問題呵,第一,善導大師的行為有問題;第二,大師那幾句話裡面透露出來的見地有問題,那完全不像是大師這種程度的人該說的話,什麼叫「不失正念,不存恐懼」啊?對不對?開玩笑的事!像善導大師這樣的人還會去擔心什麼正念和恐懼的問題嗎?

        好幾年前,曾有一個禪宗的師父問我,他說,善導大師的修行那麼好,他走的時候為什麼不好好走,幹嘛非要從樹上跳下來自殺呢?至於嘛?這個師父的心裡就起了疑惑了。說實話,我當時也覺得很奇怪呵,因為很不應該啊,反差太大,對不對?按照大師的修持和為人,他再怎麼著都不至於這樣做啊?對吧?這個疑惑我一直到好幾年後才搞明白。

        我們先來看看第二種說法。第二種說法是根據《蓮宗寶鑒》第四卷的記載,善導大師還真是在柳樹上往生的,只不過他向西祈禱、祝願完畢後,並沒有跳下來自殺,而是站在柳樹上「端身立化」了,他站在柳樹上,站著往生了。這個說法雖然比第一個說法神奇一些、美好一些,但我認為也不可信。這兩種說法,據我所知,其實都是以訛傳訛,那根本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那個京屠夫的故事的翻版,還記得嗎?那個京屠夫不是也在樹上跳下來往生的嗎?這個故事不曉得被什麼人移花接木,硬套到了大師的身上,編這種故事的人啊,不管他的用心有多良善,有多好,我認為這個人的心術都是有問題的!尤其是第一種說法,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讓很多人對大師產生誤會,所以這種做法,這種好心,我們不敢恭維呵!

        那麼根據第三種說法,根據《香光閣隨筆》的記載,善導大師根本不是像前面那兩種說法那樣,不是那樣走的,大師實際上和很多祖師大德一樣,走得很正常。大師在往生前,他所住的寺院正在他的監督下畫壁畫,畫那個凈土變相圖,知道嗎?他忽然呢,畫著畫著,他突然有一天很著急啊,就催促大家、命令大家,你們要儘快完成哦。弟子就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吾將西歸,可住兩三夕而已。」我只能再住兩三天,我就要往生了。結果兩三天後,善導大師就忽然示現了一點小小的病相,一點小小的疾病,然後他回到房間里,把這個房門掩上,躺在床上沒多久,就「怡然而逝」了——這是原文,「怡然而逝」,很安祥地,帶著微笑走了。大師往生之後,「身體柔軟,容光如常」,那個樣子沒變,房間里呢,「異香音樂,久而方歇」,房間裡邊能聞到很奇異的香味,聽到很奇妙的音樂,很久很久才消失,這個正是決定往生的瑞相啊,對不對?像這個記載,我認為才是關於善導大師往生的正確記載,前面那兩種說法多少都有點兒扯呵,不可信。

        之所以跟大家講這麼多、介紹這麼多善導大師的往事,那是因為我們往後講《觀經》的時候,不可避免的,肯定要引用到大師寫的《觀經四帖疏》,裡面有很多很寶貴的開示,都是已經成為定論的東西,我們往下講解的時候,會給大家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推薦閱讀:

男人與女人..... - 真光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大傻冒 - 浪八圈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引用 小兒關煞表 - 紫玉山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 - 史曉萌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圖解) - klrs693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網易 | 博客 | 真相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