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和珅:不貪財、長相俊美、文武全才,自學藏、英語、紀曉嵐只是其助手之一

受現代劇的影響,和珅在很多人眼裡只是一個小丑。歷史上真實的和珅是什麼樣的?和珅並非傳說的那樣不學無術。相反,他英俊瀟洒,很有才幹。

     《和珅列傳》記載,和珅的記憶力驚人、聰明決斷、辦事利索、多才多藝。《和珅列傳》記載,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歲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赴雲南,查辦大學士、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和珅一到雲南,首先拘審李侍堯的管家,取得實據,迫使精明幹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到乾隆下御旨處治李侍堯,前後只用了兩個多月。隨後,和珅又向皇帝報告說,雲南的行政管理混亂,許多州縣都出現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這一報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讚許。當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後,又進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頓雲南的鹽務、錢法和邊防事務的具體意見,都得到乾隆的肯定。雲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很出色,表現了他的才華,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為戶部尚書。乾隆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提到和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愛做詩、書法,和珅為了迎合乾隆,在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乾隆單獨給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不怕他篡位?當年的鰲拜跟和珅比算個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黃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謀反的跡象嗎?沒有。有資料顯示,乾隆、和珅曾對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負。

 

和珅

  一。生平

  和珅,1750年--1799年,紐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寵臣。少貧好學,儀錶俊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和珅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1772年授三等的侍衛,1775年升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次年三月入軍機。擅政20餘年,升遷47次,權傾朝野。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正月十三,嘉慶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廷議凌遲,改賜和珅獄中自盡。其長子豐紳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有人將他與劉墉和紀曉嵐並列為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其實劉墉和紀曉嵐均未入軍機處,故根本不能稱為宰相或中堂。

  為什麼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 《庸庵筆記》記載:某日乾隆要外出,倉促中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責問:「這是誰的過錯?」眾侍衛都嚇得不敢出聲,只有和珅應聲說道:「執掌此事的難辭其咎!」乾隆馬上將他升了職。  某日乾隆在轎中背誦《論語》,忘了下文,和珅順口背了出來,乾隆很是歡喜。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26歲的和珅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左侍郎,三月授軍機大臣,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從一名普通的侍衛,進入清王朝權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

  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又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兩人於乾隆五十四年結婚。這門親事,既給和珅帶來經濟上和政治上不可估量的好處。和珅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即使做錯了什麼事,也不會受到處分。乾隆四十六年,甘肅蘇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與大學士阿桂一起督軍鎮壓。前方將帥本來快要取勝,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揮,竟然轉勝為敗,致使總兵圖欽保被打死。乾隆知道情況後,命令和珅馬上回京。和珅回京後,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書。

  和珅從繼承三等輕車都尉,直至他獲罪前後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乾隆四十一年,27歲的和珅被授予軍機大臣。3年後,領班軍機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學士阿桂擔任領班軍機大臣。當年在軍機處任職的還有大學士王傑、尚書董誥和福長安。阿桂、王傑、董誥都討厭和珅,結果就出現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辦公的奇特現象。為此,御史錢灃專門上了一道奏摺,請皇上下令恢復軍機大臣在一起辦公的規定,這一奏摺矛頭指向和珅,乾隆承認奏摺所反映的情況是對的,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乾隆知道阿桂與和珅不和,常常讓阿桂在外領兵或查閱工程、辦理案件,軍機處的實權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就曾聽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二。和珅真的是貪污「十億兩」?

  根據專家反覆論證:和珅被抄家之時,家產總值實際數目大約為二千萬兩白銀,但「十億兩」顯然是誇大了。當時到後世的許多私家筆記中不少說和紳家財近十億兩,這很可能嘉慶散布的謠言,當然不用他親自來干。嘉慶皇帝一句話,和珅就被拉下了馬,並被社會上廣泛地傳播為歷史第一貪官。歷史是皇帝說了算,據清宮檔案記載:嘉慶年間,國史館撰寫《和珅列傳》,史官們把和珅的功與過幾乎都略去不寫,怕的是往乾隆和嘉慶兩代皇帝臉上抹黑。這樣的做法不能令嘉慶帝滿意,於是國史館的正副總裁被革職,換上了嘉慶的親信,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和珅列傳》並不能真正反應和珅的功過是非。

  1。和珅家產為合理來源,最重要證據就是《清宮檔案揭秘》一書。書中稱,乾隆對和珅恩寵有佳,無功受賞有過不罰。且不說明裡暗裡的上百次賞賜,所謂幾千萬兩中,有大批金銀珠寶是乾隆賜給他的;

  2。和紳是個大商人,把大量資產投入商業貿易,賺取巨額利潤,可說是中國最早的官僚買辦;

  3。和紳本身極善理財,他的巨額財產中來自經商的也有不少。

  4。他兼任清政府數十個重要官職,一個官職一份工資,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重要官職,工資是多少?他就這一條,就吃飽了,何必貪得無厭。

  5。他的兒子是豐珅殷德!一出生便被乾隆賜名,親指的駙馬爺。和珅的子孫就成了皇室宗親。清朝一日不亡,他們家就享受一日的富貴。十公主大婚的陪嫁更是有黃金、白銀、各類古玩珍寶及家院府地的總價值一千多萬兩白銀(僅為保守數字),至於婚禮上的禮單(結婚收禮總不犯法吧),那更是海了去。連德高望重、從不送禮的軍機重臣阿桂都送去了重禮,別人還少得了嗎?皇帝最疼愛的小女兒進門了,這譜能不擺來嗎?難道皇帝的女兒用宮廷的東西也犯法嗎?至於那爭論不休的三十二桌金餐具、三十二桌銀餐具,要真的貪污的話,他敢明目張胆地擺上桌嗎?分明就是十公主的陪嫁物或是向宮廷借用的。

  紀曉嵐、劉庸等對和珅極度了解,又能天天見到皇帝,為什麼不告發?難道僅僅是因為抓不到證據嗎,還是這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事?為什麼嘉慶對外散布和紳「貪了十億」這種謠言呢?是為了殺和紳名正言順,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和珅的俸祿、家產、皇帝的賞賜及十公主陪嫁加在一塊,離二千萬兩數目還差多少?古往今來,多少官職、經歷均比不上和珅的人,真實貪污數目恐怕不止這些吧。

  三。和珅與紀曉嵐、劉庸、王傑等人的關係

  電視劇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紀曉嵐、劉庸、王傑等人的明爭暗鬥,這些內容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和珅進軍機處的時候是29歲,小乾隆31歲,小紀曉嵐26歲,小劉庸30歲,小王傑25歲。他們有這實力嗎?紀曉嵐只是個大學士,劉庸雖然在軍機處,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務,王傑雖是狀元,也不過是個大學士。他們三人雖有宰相之名,卻無宰相之實,沒有與珅直接碰撞的機會。有資料表明,和珅、劉庸、紀曉嵐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三人是無話不談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對頭。和珅自己雖然沒考上進士,但他精通琴棋書畫,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才子。他重視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華有見識的年輕官吏。當時,紀曉嵐是編《四庫全書》的副總裁,和珅是正總裁。夏天很熱,和珅看著紀曉嵐編書忙得滿頭大漢,便說,把外套脫了,穿一個大褲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來。紀曉嵐是個黑胖子,怕熱,就把上衣給脫了,長褲也脫了,只穿一個大褲衩在那兒辦公。見紀曉嵐還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個人給他扇扇子。突然皇上來了,君前失儀是殺頭之罪。和珅急忙讓紀曉嵐躲到了桌下。乾隆問,紀曉嵐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讓他休息了。皇上走後,紀曉嵐馬上從桌底鑽出給和珅作揖道謝,稱幸虧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這個腦袋能勉強保住,可能又得發配到伊犁充軍去了。正是這樣,紀曉嵐、劉庸等人在他手下幹得非常舒心,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劉庸比和珅大30歲,都能夠心甘情願聽和珅調遣。

  還有一次,他拚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張對緬甸開戰。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諫,險些成為監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誠之心,日月可鑒!而對這一意見,劉庸、紀曉嵐雖然不贊成,但也都對和珅由衷欽佩,多次到府上探望。後來,和珅下獄,臨死前作了一首絕命詩: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枉費神。

  暗室難換算,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這首詩還有一個版本: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根據文風來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運悲涼及壯志未酬的無奈,後一首則是紀曉嵐的風格,讚歎和珅的功績,為他鳴不平。可是,某些歷史學家,把紀曉嵐的詩歪曲,說什麼,那是和珅寫的,說和珅將來死後要變成慈禧復仇,讓清朝滅亡。不能不佩服這些所謂歷史學家,慈禧掌權之前,清朝已經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犯,清朝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與慈禧無關.洋人已經吃了一口中國這快肥肉,會輕易走開么?不可能的,還會找各種機會繼續來犯,因此,後來的洋人侵略與慈禧無關的,是中國的國力和洋人的侵略本性決定的。而且,正是慈禧的支持,才有了後來的洋務運動和新政,還有君主立憲。慈禧確實要更換皇帝,但是洋人不允許,半殖民地的悲哀。慈禧的唯一錯誤是支持議和團,對抗八國聯軍,但是,八國聯軍只是在中國呆了幾個月。而抗日戰爭呢?日本竟然侵佔中國大量土地達八年之久。可以說,沒有慈禧,清朝早就在太平天國時期完蛋了。

  三。和珅是民族英雄

  和珅於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書,總理外交,先後接待過朝鮮、英國、安南、邏羅、緬甸、琉球和南掌等國的使臣.乾隆時期英國同清政府之間的外交事務,幾乎是交由和珅全權處理的,他憑藉他的機智與語言天賦,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務。與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鬥智斗勇,證明和珅是民族英雄。

  1793年,英國政府正式派出以喬治·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貢斯當為副使的使團訪華。中國留下廣州一處與外國通商,英國的產品不能大面積進入中國市場,所以英國政府希望能通過這一次大規模出使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打開新局面。從這一事件上看,說清朝閉關鎖國是錯誤的,後來的鴉片戰爭更是因為清朝的茶葉等貿易對英國出超而引起來的。但是,某些歷史學家們依然在不顧事實,繼續編造清朝閉關鎖國的謊言。

  馬戛爾尼一行800餘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後,馬戛爾尼驚奇地發現,天津官吏毫無拘束地仔細察看英國人的一切東西。斯當東說:「如果必須把他們和歐洲人相比較的話,那麼他們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國紳士們:舉止瀟洒,對人一見如故—但是,內心卻是孤芳自賞,並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哪個時候的中國人絕對不象現在某些盲目崇拜西方人那樣,他們有絕對的自信,把洋人當新奇的東西來觀賞,甚至嘲笑英國人,比如對他們的髮型和身上的香水嘲笑。現在不一樣了,某些盲目崇拜西方的人,哪裡會嘲笑洋人啊,他們會給洋人獻花,甚至親吻洋人的屁股都可以。唉~~~~~歷史滄桑啊。

  在天津接待馬戛爾尼一行的欽差大臣徵瑞和直隸總督梁肯堂對英國人的行為十分震驚。這精美的晚宴是皇上恩賜的,這些英國人不問問就吃,胃口極好。本以為他們也會像中國人那樣在菜上來時跪倒在地。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隨後在給熱河的奏摺中悄悄地提了一筆:貢使「向上免冠叩首」。這後兩字是表示磕頭的固定說法。但不拜倒怎麼「叩首」呢?

  和珅身為理藩尚書全權負責接待事務,敏銳地感覺到了奏摺中關於「叩首」中存在問題,立即提筆寫信給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向聞西洋人國俗不知叩首之禮。而該督等折內聲敘未能明晰,遂指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還進一步說明,如果馬戛爾尼真先磕了頭,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頭,那就應該告訴他,他應該遵守一切朝貢者、甚至藩屬國王覲見皇帝時都應遵守的禮儀。和珅要求馬戛爾尼及其所有隨從在將來面見乾隆的時候要按照中方的禮儀行跪拜大禮。而馬戛爾尼則認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國前來的「欽使」,不同意行這麼重的禮節,中國政府中的多位官員同英使交涉都無功而返。就連和珅親自出面說服教育也是無濟於事。乾隆皇帝震怒異常,立即發布聖旨。聖旨中說到:

  「此次英吉利國使臣到京,原欲照乾隆十八年之例,令其瞻仰景勝,觀看伎劇。並因其航海來朝,道路較遠,欲比上次更加恩視。今該使臣到熱河後,遷延裝病觀望,許多不知禮節。昨令軍機大臣傳見來使,該正使捏病不到,止令副使前來,並呈出一紙,語涉無知。當經和珅面加駁斥,詞嚴義正,深得大臣之體。現令演習儀節,尚在託病遷延。似此妄自驕矜,朕意深為不愜。已令減其供給,所有格外賞賜,此間不復頒給;京中伎劇,亦不預備,俟照例筵宴,萬壽節過後,即令該使臣等回京。伊等到京後,……王大人應照行在軍機大臣傳見之禮,按次正坐。使臣進見時,亦不必起立,止須預備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該國貢物業經裝好安設,自可毋庸移動。其發去應賞該國王物件即於是日陳設午門外。令其下人並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進貢件已諭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俟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為照料,齎發起身。該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東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迴鑾接駕。朕於外夷入覲,如果誠心恭順,必加恩待,用示懷柔。若稍涉驕矜,則是伊無福承受恩典,亦即減其接代之禮,以示體制。此駕馭外藩之道宜然。將此諭令知之,欽此!」

  和珅再次出面斡旋。英使見了和珅之後,在和珅的建議下,採取了折中的主意,在農曆八月初十乾隆在萬壽節慶典之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見。這時,英國公使可以按照英國禮節,行單膝跪拜禮,但等到乾隆萬壽節慶典之際,他們必須按中國規矩,三拜九叩。為此和珅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縝密的禮儀程序表呈遞給乾隆御覽。

  「臣和謹奏:竊照英吉利國貢使到時,是日寅刻,麗正門內陳設鹵薄等大駕,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齊集。其應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帶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誠殿鋪設畢,仍退出,卯初,請皇帝御龍袍褂升寶座,御前大臣蒙古額附,侍衛仍照例在殿內內翼侍立,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侍衛亦照例在殿外分兩翼,侍衛內大臣帶領豹尾槍長靶刀,侍衛亦分兩班站立,其隨從三五大臣、九卿,講官照例於院內站班,臣和同禮部堂宮率欽天監副索德超,帶領英吉利國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莊宮門右邊門進呈殿前階下,向上跪捧恭遞。御前大臣福長安恭接,轉呈御覽,臣等即令該貢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頭號禮,畢。其應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帶領該貢使於西邊二排三米,領其叩頭入座,俟令侍衛照例賜茶,畢。各於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輿。臣等將該貢使領出,於清音閣外邊伺候,所有初次應行例嘗該國王及貢使各物,預先設於清音閣前院內,候皇上傳旨畢,臣等帶領貢使,再行瞻覲。頒嘗後,令其向上行謝恩禮畢,再令隨班入座,謹奏。」

  從和珅的奏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氣勢洶洶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國的尊嚴,也讓乾隆皇帝感到高興。乾隆皇帝又發聖旨:

  「昨因英吉利國使臣不請禮節,是以擬於萬壽節後即令回京……今該使臣等經軍機大臣傳諭訓誡,頗知悔懼。本日正副使前來,先行謁見軍機大臣,禮節極為恭順。伊等航海遠來,因初到天朝,未諳體制,不得不稍加裁抑。今既誠心效順,一遭天朝法度,自應仍加恩視。」

  很快,接見儀式就按照和珅設計的那樣順利結束了。有關這次慶典,中國史書記載到:「上御萬樹園大幄次,英吉利國正使馬戛爾尼,副使貢斯當等人覲。並同扈從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貝勒貝子額駙台吉,暨緬甸國使臣等賜宴,賞賚有差。」後面還附有一首御制詩,紀念英國人的「臣服」。詩是這樣開頭的:「博都雅昔修職貢,英吉利今效盡誠」。

  英國使節在進見乾隆之後,就向乾隆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為英國貿易在中國開闢新的港口。

  第二、儘可能在靠近生產茶葉與絲綢的地區獲得一塊租界地或一個小島,讓英國商人可以長年居住,並由英國行使司法權。

  第三、廢除廣州現有體制中的濫用權力。

  第四、在中國特別是在北京開闢新的市場。

  第五、通過雙邊條約為英國貿易打開遠東的其他地區。

  第六、要求向北京派常駐使節。

  第七、最後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情報工作:「在不引起中國人懷疑的條件下,使團應該什麼都看看,並對中國的實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乾隆對租界一事不屑一顧,派和珅去打發他們回去。

  和珅得到報告說英國人因遠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經病了三人。這是浙江巡撫的長麟報告英國人患病的原文:「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縣。據夷官回稱:『我們前蒙貢使代奏仰沐大皇帝恩典准令先行回國,實願及早開行;惟因病人尚未痊癒,懇恩准令暫緩數日。』臣驗明病夷尚有20餘名,現在醫治未痊屬實。臣若催行迫促,不惟該夷等妄生疑懼。臣當即傳諭該夷,爾等不服水土,既然懇求聖恩要在浙江醫治,大皇帝矜恤爾等至優極渥自蒙恩准。並遵旨傳諭該夷,以爾國貢使奏稱尚有夷官一名嗎庚哆嘶欲在浙江置買茶葉,順帶回國,已蒙大皇帝恩准,並蒙格外加恩免其赴關納稅。宣諭之際,眾夷人同聲感頌歡忭之情動於詞色。」

  和珅以此為借口,和藹地打發馬戛爾尼回國。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怎能輕易回國,他說了幾句表示謝意的話之後,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擬好、現在又經過修改的條約,共有如下的六條:

  第一、准許英人在舟山、寧波、天津三處貿易;

  第二、准許英人在北京設立一個貨棧,以便買賣貨物;

  第三、在舟山附近給英人一個小島,以供他們停泊船隻,存放貨物;

  第四、在廣州附近也設立這樣一個小島;

  第五、免除或減少英國由澳門販入中國貨物的關稅;

  第六、中國海關公布稅則,以便英國商人照章納稅。

  和珅接過英使的文書後,不卑不亢地說:「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國國土中建立一個國中之國吧?」馬戛爾尼連忙說:「不是,如果貴國有不同意見,我們還可以商量。」和珅接著說:「貴國要求使用中國的土地又不許我們設防,這樣的事怎麼可以拿來商量呢?」一句話,說得馬戛爾尼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了。和珅見氣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來乾隆賜與英使的禮物一件向馬戛爾尼說其妙處,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禮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馬戛爾尼樂得不知所已,早把剛才的不愉快忘記了,將條約的事擱到一邊,暫且不提。

  和珅等離開英國公使駐地後,馬上把他們的要求呈報給乾隆。乾隆對這些要求一概拒絕。並且回復了喬治三世一封信。原文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准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復回本國,此系天朝定製,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難准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若云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義大利)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富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齎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請大家注意一下乾隆時期對外國的譯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義大利)",完全是音譯,可是後來不同了,把西方的強國的名字美化,把非洲等國的名字貶低,這說明了當時清朝的強盛,否則,這些洋人也不會巴巴的跑到中國來了,譯名的變遷也反映了後來知識分子的崇洋媚外,欺軟怕強的心態,這裡鄙視一下。

  回到正題,和珅領會了乾隆的意思,第二天,和珅召見了馬戛爾尼,宣讀了乾隆皇帝的聖旨:

  「原船當在寧海停待調治患病之人。並查出從前該國夷人曾在浙江貿易,現已密行驍諭鋪戶嚴行禁止。該貢使等經赴浙江乘坐原船回國,較為簡便,較之赴粵可省過半路程。松筠務須會同長麟,妥協辦理,勿任借詞稍有逗留。夷人等欲在寧波置買貨物一節,惟當稟遵約束,按例置買茶葉絲斤。長麟查出從前乾隆二十一年該國夷商曾至寧波貿易拖欠鋪戶銀1.5萬餘兩未償,已密諭鋪戶等以前事為鑒,毋庸與之交易,借可杜勾引之弊。此事向未聞之,長麟所查甚為周細。若該貢使等向松筠懇請置買物件,當諭以爾等夷船現在寧波停泊,已准就近酌買茶葉絲斤,其沿途經過地方不得再行買物,致違天朝體制。浙江人郭姓從前曾經勾結夷商,今已病故,伊子郭極觀已經嚴行管住。著即派要員伴送由別路進京備詢,不必全帶刑具。」

  馬戛爾尼還在做垂死掙扎,再次草擬曾向和珅宣布過的照會。全文如下:

  「大不列顛國王請求中國皇帝陛下積極考慮他的特使提出的要求。國王指示特使懇請皇帝陛下恩准:第一、英國商人在舟山或寧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廣州一樣經商;他們必須服從中國的法律和習俗,並安分守規矩;第二、英國商人有權按俄國人從前在中國通商之例在北京設立一所貨棧,以便出售商品;第三、英國商人可以在舟山附近擁有一個小島或一小塊空地,以保存他們未能賣掉的商品;在那裡他們將儘可能與中國人分開以避免任何爭端或糾紛;英國人不要求設立任何像澳門那樣的防禦工事,也不要求派駐軍隊,而只是一塊對他們自身及其財產安全可靠的地方;第四、同樣,他們希望在廣州附近獲准擁有一塊同樣性質、用於同一目的的地方;或至少被允許在需要時可常年住在廣州;另外,在廣州和澳門居住期間,他們應有騎馬、從事他們喜愛的體育運動和為健康進行鍛煉的自由—他們將注意在得到准許後將不打擾中國人的生活;第五、對航行在廣州和澳門之間或在珠江上航行的英國商人不必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至少不要比1782年前徵收的稅更高;第六、對英國商品或船隻不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除非皇帝簽署的文件有所規定,這時應給英國商人副本,讓他們明確知道他們必須支付什麼稅項,以避免向他們徵收得過多。本使節希望得到和珅閣老對此作的書面答覆,以使英國國王滿意。」

  和珅把乾隆回復英國的國書交給他,示意他馬上率團回國,馬戛爾尼無奈只好帶領著龐大的使團回英國向女王復命去了。

  總之,在對英國來訪這件事上,維護了國家利益,在中國搞租界,這怎麼可以。因此,說是民族英雄是正確的。有人說他貪污,不能算民族英雄,這是錯誤的,就算他貪污了兩千兩銀子,人無完人,如果一定要仔細考察,中國就沒民族英雄了,比如,明朝的戚繼光(1528年─1588年),他和宦官勾結,人品比和珅差多了,他殺死的所謂倭寇,很多是中國人,這些中國人之所以成為海盜,是因為明朝施行真正的閉關鎖國,斷了他們的生路,而明朝之前的宋元兩朝是大肆提倡海上貿易的。因此,評價歷史人物要看大方面,不能只看小節。

  1792年,馬戛爾尼一行在朝見乾隆皇帝時,到底行了三跪九叩禮沒有?國外基本是否定的,但有證據顯示馬戛爾尼是行了跪禮的,《清史稿高宗純皇帝本紀》記載,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等雖然不習慣叩頭,但一到皇帝面前,還是跪下去了。此外,溫德是馬戛爾尼的親戚,又是使團的秘書,他在英國使團覲見乾隆皇帝那天的日記中,有這樣的描述:「當皇帝陛下經過時,有人通知我們走出帳篷,讓我們在中國官員和韃靼王公對面排好隊伍。我們按當地的方式施了禮,也就是說,跪地、叩頭九下。」而復旦大學的葛劍雄教授卻說:英使馬戛爾尼在這個問題上從未作過讓步。他雖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過躬,並對中國官員在載運使節團的船和車上插上「英國特使進貢」字樣的旗子視若無睹,卻始終拒絕單方面向中國皇帝跪拜叩頭。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葛劍雄  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到北京覲見乾隆皇帝,到去年正好二百年了。我取來了兩本書對著讀:一本是故宮博物院掌故部編的《掌故叢編》,其中收錄了《英使馬戛爾尼來聘案》(以下簡稱《聘案》),是民國時從清朝軍機處輯錄的檔案彙編;一本是英國人斯當東著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SirGeorge Staun ton:An An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The King of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China,以下簡稱《紀實》)的中譯本。讀完後,說不出是可笑,可氣,還是可嘆,但還是有不少話要說──無論如何,這是中國外交史上值得我們永遠記取的一頁。英使馬戛爾尼在這個問題上從未作過讓步。他雖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過躬,並對中國官員在載運使節團的船和車上插上「英國特使進貢」字樣的旗子視若無睹,卻始終拒絕單方面向中國皇帝跪拜叩頭。"

  身為教授,不同於網蟲,一個學者要查資料才可以說話,尤其是涉及歷史問題,這是對一個歷史學者的起碼要求,何況他是復大大學的歷史地理中心的主任,而且,不能只看一個中譯本,還要讀原文.從種種國內外的史料和日記記載看,英國人是跪了,但因為其條件是在中國來個「國中之國」,英國等於要中國割讓土地,這當然是不允許的.  23年後,即嘉慶二十一年,英國國王第二次派遣了訪華使團,以羅爾·阿美施德為正使、當年的副使斯當東的兒子托馬·斯當東為副使,目的是到中國再次提出英國的要求。這次因為英國使團拒絕向嘉慶皇帝行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出境。又過了24年,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帝國主義者終於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英國使團首次訪華的半個世紀之後,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乾隆時期英國使團想得到而沒有得到東西,英國軍隊用堅船大炮得到了。鴉片戰爭後,英國才在中國有「租界」,但哪個條約是沒辦法的,在中國沒有被打敗的乾隆和嘉慶年間,這類所謂「貿易談判」,清朝就是不可能答應的,乾隆的做法維護了中國的主權,而英國人要篡改歷史.我們的某些歷史學家也迎合洋人,一嘆。

  四。和珅被殺

  和珅從一個侍衛到一代權相,證明他有過人能力,他的權勢太大,威脅到了嘉慶朝的統治.和珅當時的權力已頂峰,在太上皇乾隆面前出納帝命,一呼萬應,等於把當今皇帝嘉慶駕空,使嘉慶有了嚴重的危機感。歷史上的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徐達、常遇春,帝相之間的衝突及殺戮屢見不鮮。此外,和珅為全力支持乾隆皇帝修造圓明園和六下江南,創立了議罪銀及崇文門稅監(即收費站)制度。斷了好多人的財路,令所有進京人員雁過拔毛,官員們叫苦不迭,欲挪用和轉移資產者更是望而卻步。這樣一來,可把全天下的達官貴人得罪苦了!他這樣做目的是什麼?是為他自己嗎?不是,這樣做更容易引火燒身。他費盡心機地為乾隆服務、為國家排憂解難,最後卻因為個人的權勢太大,既得罪了新皇嘉慶,又為同僚所不容,才落得個三尺白綾賜死的下場。

  最後,以乾隆讚頌和珅的詩結尾,這首詩寫於1787年,清廷鎮壓了台灣林爽文的起義,和珅是欽定的二十位功臣之一,繪像進入紫光閣,乾隆為他寫下這首「像贊」:

  承訓書諭,兼通清漢。

  旁午軍書,唯明且斷。

  平薩拉爾,亦曾督戰。

  賜爵勵忠,竟成國干。受現代劇的影響,和珅在很多人眼裡只是一個小丑。歷史上真實的和珅是什麼樣的?和珅並非傳說的那樣不學無術。相反,他英俊瀟洒,很有才幹。

     《和珅列傳》記載,和珅的記憶力驚人、聰明決斷、辦事利索、多才多藝。《和珅列傳》記載,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歲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赴雲南,查辦大學士、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和珅一到雲南,首先拘審李侍堯的管家,取得實據,迫使精明幹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到乾隆下御旨處治李侍堯,前後只用了兩個多月。隨後,和珅又向皇帝報告說,雲南的行政管理混亂,許多州縣都出現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這一報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讚許。當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後,又進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頓雲南的鹽務、錢法和邊防事務的具體意見,都得到乾隆的肯定。雲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很出色,表現了他的才華,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為戶部尚書。乾隆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提到和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愛做詩、書法,和珅為了迎合乾隆,在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乾隆單獨給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不怕他篡位?當年的鰲拜跟和珅比算個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黃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謀反的跡象嗎?沒有。有資料顯示,乾隆、和珅曾對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負。

 

和珅

  一。生平

  和珅,1750年--1799年,紐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寵臣。少貧好學,儀錶俊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和珅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1772年授三等的侍衛,1775年升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次年三月入軍機。擅政20餘年,升遷47次,權傾朝野。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正月十三,嘉慶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廷議凌遲,改賜和珅獄中自盡。其長子豐紳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有人將他與劉墉和紀曉嵐並列為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其實劉墉和紀曉嵐均未入軍機處,故根本不能稱為宰相或中堂。

  為什麼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 《庸庵筆記》記載:某日乾隆要外出,倉促中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責問:「這是誰的過錯?」眾侍衛都嚇得不敢出聲,只有和珅應聲說道:「執掌此事的難辭其咎!」乾隆馬上將他升了職。  某日乾隆在轎中背誦《論語》,忘了下文,和珅順口背了出來,乾隆很是歡喜。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26歲的和珅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左侍郎,三月授軍機大臣,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從一名普通的侍衛,進入清王朝權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

  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又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兩人於乾隆五十四年結婚。這門親事,既給和珅帶來經濟上和政治上不可估量的好處。和珅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即使做錯了什麼事,也不會受到處分。乾隆四十六年,甘肅蘇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與大學士阿桂一起督軍鎮壓。前方將帥本來快要取勝,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揮,竟然轉勝為敗,致使總兵圖欽保被打死。乾隆知道情況後,命令和珅馬上回京。和珅回京後,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書。

  和珅從繼承三等輕車都尉,直至他獲罪前後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乾隆四十一年,27歲的和珅被授予軍機大臣。3年後,領班軍機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學士阿桂擔任領班軍機大臣。當年在軍機處任職的還有大學士王傑、尚書董誥和福長安。阿桂、王傑、董誥都討厭和珅,結果就出現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辦公的奇特現象。為此,御史錢灃專門上了一道奏摺,請皇上下令恢復軍機大臣在一起辦公的規定,這一奏摺矛頭指向和珅,乾隆承認奏摺所反映的情況是對的,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乾隆知道阿桂與和珅不和,常常讓阿桂在外領兵或查閱工程、辦理案件,軍機處的實權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就曾聽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二。和珅真的是貪污「十億兩」?

  根據專家反覆論證:和珅被抄家之時,家產總值實際數目大約為二千萬兩白銀,但「十億兩」顯然是誇大了。當時到後世的許多私家筆記中不少說和紳家財近十億兩,這很可能嘉慶散布的謠言,當然不用他親自來干。嘉慶皇帝一句話,和珅就被拉下了馬,並被社會上廣泛地傳播為歷史第一貪官。歷史是皇帝說了算,據清宮檔案記載:嘉慶年間,國史館撰寫《和珅列傳》,史官們把和珅的功與過幾乎都略去不寫,怕的是往乾隆和嘉慶兩代皇帝臉上抹黑。這樣的做法不能令嘉慶帝滿意,於是國史館的正副總裁被革職,換上了嘉慶的親信,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和珅列傳》並不能真正反應和珅的功過是非。

  1。和珅家產為合理來源,最重要證據就是《清宮檔案揭秘》一書。書中稱,乾隆對和珅恩寵有佳,無功受賞有過不罰。且不說明裡暗裡的上百次賞賜,所謂幾千萬兩中,有大批金銀珠寶是乾隆賜給他的;

  2。和紳是個大商人,把大量資產投入商業貿易,賺取巨額利潤,可說是中國最早的官僚買辦;

  3。和紳本身極善理財,他的巨額財產中來自經商的也有不少。

  4。他兼任清政府數十個重要官職,一個官職一份工資,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重要官職,工資是多少?他就這一條,就吃飽了,何必貪得無厭。

  5。他的兒子是豐珅殷德!一出生便被乾隆賜名,親指的駙馬爺。和珅的子孫就成了皇室宗親。清朝一日不亡,他們家就享受一日的富貴。十公主大婚的陪嫁更是有黃金、白銀、各類古玩珍寶及家院府地的總價值一千多萬兩白銀(僅為保守數字),至於婚禮上的禮單(結婚收禮總不犯法吧),那更是海了去。連德高望重、從不送禮的軍機重臣阿桂都送去了重禮,別人還少得了嗎?皇帝最疼愛的小女兒進門了,這譜能不擺來嗎?難道皇帝的女兒用宮廷的東西也犯法嗎?至於那爭論不休的三十二桌金餐具、三十二桌銀餐具,要真的貪污的話,他敢明目張胆地擺上桌嗎?分明就是十公主的陪嫁物或是向宮廷借用的。

  紀曉嵐、劉庸等對和珅極度了解,又能天天見到皇帝,為什麼不告發?難道僅僅是因為抓不到證據嗎,還是這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事?為什麼嘉慶對外散布和紳「貪了十億」這種謠言呢?是為了殺和紳名正言順,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和珅的俸祿、家產、皇帝的賞賜及十公主陪嫁加在一塊,離二千萬兩數目還差多少?古往今來,多少官職、經歷均比不上和珅的人,真實貪污數目恐怕不止這些吧。

  三。和珅與紀曉嵐、劉庸、王傑等人的關係

  電視劇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紀曉嵐、劉庸、王傑等人的明爭暗鬥,這些內容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和珅進軍機處的時候是29歲,小乾隆31歲,小紀曉嵐26歲,小劉庸30歲,小王傑25歲。他們有這實力嗎?紀曉嵐只是個大學士,劉庸雖然在軍機處,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務,王傑雖是狀元,也不過是個大學士。他們三人雖有宰相之名,卻無宰相之實,沒有與珅直接碰撞的機會。有資料表明,和珅、劉庸、紀曉嵐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三人是無話不談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對頭。和珅自己雖然沒考上進士,但他精通琴棋書畫,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才子。他重視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華有見識的年輕官吏。當時,紀曉嵐是編《四庫全書》的副總裁,和珅是正總裁。夏天很熱,和珅看著紀曉嵐編書忙得滿頭大漢,便說,把外套脫了,穿一個大褲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來。紀曉嵐是個黑胖子,怕熱,就把上衣給脫了,長褲也脫了,只穿一個大褲衩在那兒辦公。見紀曉嵐還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個人給他扇扇子。突然皇上來了,君前失儀是殺頭之罪。和珅急忙讓紀曉嵐躲到了桌下。乾隆問,紀曉嵐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讓他休息了。皇上走後,紀曉嵐馬上從桌底鑽出給和珅作揖道謝,稱幸虧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這個腦袋能勉強保住,可能又得發配到伊犁充軍去了。正是這樣,紀曉嵐、劉庸等人在他手下幹得非常舒心,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劉庸比和珅大30歲,都能夠心甘情願聽和珅調遣。

  還有一次,他拚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張對緬甸開戰。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諫,險些成為監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誠之心,日月可鑒!而對這一意見,劉庸、紀曉嵐雖然不贊成,但也都對和珅由衷欽佩,多次到府上探望。後來,和珅下獄,臨死前作了一首絕命詩: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枉費神。

  暗室難換算,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這首詩還有一個版本: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根據文風來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運悲涼及壯志未酬的無奈,後一首則是紀曉嵐的風格,讚歎和珅的功績,為他鳴不平。可是,某些歷史學家,把紀曉嵐的詩歪曲,說什麼,那是和珅寫的,說和珅將來死後要變成慈禧復仇,讓清朝滅亡。不能不佩服這些所謂歷史學家,慈禧掌權之前,清朝已經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犯,清朝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與慈禧無關.洋人已經吃了一口中國這快肥肉,會輕易走開么?不可能的,還會找各種機會繼續來犯,因此,後來的洋人侵略與慈禧無關的,是中國的國力和洋人的侵略本性決定的。而且,正是慈禧的支持,才有了後來的洋務運動和新政,還有君主立憲。慈禧確實要更換皇帝,但是洋人不允許,半殖民地的悲哀。慈禧的唯一錯誤是支持議和團,對抗八國聯軍,但是,八國聯軍只是在中國呆了幾個月。而抗日戰爭呢?日本竟然侵佔中國大量土地達八年之久。可以說,沒有慈禧,清朝早就在太平天國時期完蛋了。

  三。和珅是民族英雄

  和珅於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書,總理外交,先後接待過朝鮮、英國、安南、邏羅、緬甸、琉球和南掌等國的使臣.乾隆時期英國同清政府之間的外交事務,幾乎是交由和珅全權處理的,他憑藉他的機智與語言天賦,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務。與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鬥智斗勇,證明和珅是民族英雄。

  1793年,英國政府正式派出以喬治·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貢斯當為副使的使團訪華。中國留下廣州一處與外國通商,英國的產品不能大面積進入中國市場,所以英國政府希望能通過這一次大規模出使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打開新局面。從這一事件上看,說清朝閉關鎖國是錯誤的,後來的鴉片戰爭更是因為清朝的茶葉等貿易對英國出超而引起來的。但是,某些歷史學家們依然在不顧事實,繼續編造清朝閉關鎖國的謊言。

  馬戛爾尼一行800餘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後,馬戛爾尼驚奇地發現,天津官吏毫無拘束地仔細察看英國人的一切東西。斯當東說:「如果必須把他們和歐洲人相比較的話,那麼他們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國紳士們:舉止瀟洒,對人一見如故—但是,內心卻是孤芳自賞,並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哪個時候的中國人絕對不象現在某些盲目崇拜西方人那樣,他們有絕對的自信,把洋人當新奇的東西來觀賞,甚至嘲笑英國人,比如對他們的髮型和身上的香水嘲笑。現在不一樣了,某些盲目崇拜西方的人,哪裡會嘲笑洋人啊,他們會給洋人獻花,甚至親吻洋人的屁股都可以。唉~~~~~歷史滄桑啊。

  在天津接待馬戛爾尼一行的欽差大臣徵瑞和直隸總督梁肯堂對英國人的行為十分震驚。這精美的晚宴是皇上恩賜的,這些英國人不問問就吃,胃口極好。本以為他們也會像中國人那樣在菜上來時跪倒在地。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隨後在給熱河的奏摺中悄悄地提了一筆:貢使「向上免冠叩首」。這後兩字是表示磕頭的固定說法。但不拜倒怎麼「叩首」呢?

  和珅身為理藩尚書全權負責接待事務,敏銳地感覺到了奏摺中關於「叩首」中存在問題,立即提筆寫信給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向聞西洋人國俗不知叩首之禮。而該督等折內聲敘未能明晰,遂指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還進一步說明,如果馬戛爾尼真先磕了頭,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頭,那就應該告訴他,他應該遵守一切朝貢者、甚至藩屬國王覲見皇帝時都應遵守的禮儀。和珅要求馬戛爾尼及其所有隨從在將來面見乾隆的時候要按照中方的禮儀行跪拜大禮。而馬戛爾尼則認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國前來的「欽使」,不同意行這麼重的禮節,中國政府中的多位官員同英使交涉都無功而返。就連和珅親自出面說服教育也是無濟於事。乾隆皇帝震怒異常,立即發布聖旨。聖旨中說到:

  「此次英吉利國使臣到京,原欲照乾隆十八年之例,令其瞻仰景勝,觀看伎劇。並因其航海來朝,道路較遠,欲比上次更加恩視。今該使臣到熱河後,遷延裝病觀望,許多不知禮節。昨令軍機大臣傳見來使,該正使捏病不到,止令副使前來,並呈出一紙,語涉無知。當經和珅面加駁斥,詞嚴義正,深得大臣之體。現令演習儀節,尚在託病遷延。似此妄自驕矜,朕意深為不愜。已令減其供給,所有格外賞賜,此間不復頒給;京中伎劇,亦不預備,俟照例筵宴,萬壽節過後,即令該使臣等回京。伊等到京後,……王大人應照行在軍機大臣傳見之禮,按次正坐。使臣進見時,亦不必起立,止須預備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該國貢物業經裝好安設,自可毋庸移動。其發去應賞該國王物件即於是日陳設午門外。令其下人並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進貢件已諭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俟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為照料,齎發起身。該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東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迴鑾接駕。朕於外夷入覲,如果誠心恭順,必加恩待,用示懷柔。若稍涉驕矜,則是伊無福承受恩典,亦即減其接代之禮,以示體制。此駕馭外藩之道宜然。將此諭令知之,欽此!」

  和珅再次出面斡旋。英使見了和珅之後,在和珅的建議下,採取了折中的主意,在農曆八月初十乾隆在萬壽節慶典之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見。這時,英國公使可以按照英國禮節,行單膝跪拜禮,但等到乾隆萬壽節慶典之際,他們必須按中國規矩,三拜九叩。為此和珅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縝密的禮儀程序表呈遞給乾隆御覽。

  「臣和謹奏:竊照英吉利國貢使到時,是日寅刻,麗正門內陳設鹵薄等大駕,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齊集。其應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帶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誠殿鋪設畢,仍退出,卯初,請皇帝御龍袍褂升寶座,御前大臣蒙古額附,侍衛仍照例在殿內內翼侍立,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侍衛亦照例在殿外分兩翼,侍衛內大臣帶領豹尾槍長靶刀,侍衛亦分兩班站立,其隨從三五大臣、九卿,講官照例於院內站班,臣和同禮部堂宮率欽天監副索德超,帶領英吉利國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莊宮門右邊門進呈殿前階下,向上跪捧恭遞。御前大臣福長安恭接,轉呈御覽,臣等即令該貢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頭號禮,畢。其應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帶領該貢使於西邊二排三米,領其叩頭入座,俟令侍衛照例賜茶,畢。各於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輿。臣等將該貢使領出,於清音閣外邊伺候,所有初次應行例嘗該國王及貢使各物,預先設於清音閣前院內,候皇上傳旨畢,臣等帶領貢使,再行瞻覲。頒嘗後,令其向上行謝恩禮畢,再令隨班入座,謹奏。」

  從和珅的奏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氣勢洶洶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國的尊嚴,也讓乾隆皇帝感到高興。乾隆皇帝又發聖旨:

  「昨因英吉利國使臣不請禮節,是以擬於萬壽節後即令回京……今該使臣等經軍機大臣傳諭訓誡,頗知悔懼。本日正副使前來,先行謁見軍機大臣,禮節極為恭順。伊等航海遠來,因初到天朝,未諳體制,不得不稍加裁抑。今既誠心效順,一遭天朝法度,自應仍加恩視。」

  很快,接見儀式就按照和珅設計的那樣順利結束了。有關這次慶典,中國史書記載到:「上御萬樹園大幄次,英吉利國正使馬戛爾尼,副使貢斯當等人覲。並同扈從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貝勒貝子額駙台吉,暨緬甸國使臣等賜宴,賞賚有差。」後面還附有一首御制詩,紀念英國人的「臣服」。詩是這樣開頭的:「博都雅昔修職貢,英吉利今效盡誠」。

  英國使節在進見乾隆之後,就向乾隆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為英國貿易在中國開闢新的港口。

  第二、儘可能在靠近生產茶葉與絲綢的地區獲得一塊租界地或一個小島,讓英國商人可以長年居住,並由英國行使司法權。

  第三、廢除廣州現有體制中的濫用權力。

  第四、在中國特別是在北京開闢新的市場。

  第五、通過雙邊條約為英國貿易打開遠東的其他地區。

  第六、要求向北京派常駐使節。

  第七、最後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情報工作:「在不引起中國人懷疑的條件下,使團應該什麼都看看,並對中國的實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乾隆對租界一事不屑一顧,派和珅去打發他們回去。

  和珅得到報告說英國人因遠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經病了三人。這是浙江巡撫的長麟報告英國人患病的原文:「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縣。據夷官回稱:『我們前蒙貢使代奏仰沐大皇帝恩典准令先行回國,實願及早開行;惟因病人尚未痊癒,懇恩准令暫緩數日。』臣驗明病夷尚有20餘名,現在醫治未痊屬實。臣若催行迫促,不惟該夷等妄生疑懼。臣當即傳諭該夷,爾等不服水土,既然懇求聖恩要在浙江醫治,大皇帝矜恤爾等至優極渥自蒙恩准。並遵旨傳諭該夷,以爾國貢使奏稱尚有夷官一名嗎庚哆嘶欲在浙江置買茶葉,順帶回國,已蒙大皇帝恩准,並蒙格外加恩免其赴關納稅。宣諭之際,眾夷人同聲感頌歡忭之情動於詞色。」

  和珅以此為借口,和藹地打發馬戛爾尼回國。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怎能輕易回國,他說了幾句表示謝意的話之後,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擬好、現在又經過修改的條約,共有如下的六條:

  第一、准許英人在舟山、寧波、天津三處貿易;

  第二、准許英人在北京設立一個貨棧,以便買賣貨物;

  第三、在舟山附近給英人一個小島,以供他們停泊船隻,存放貨物;

  第四、在廣州附近也設立這樣一個小島;

  第五、免除或減少英國由澳門販入中國貨物的關稅;

  第六、中國海關公布稅則,以便英國商人照章納稅。

  和珅接過英使的文書後,不卑不亢地說:「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國國土中建立一個國中之國吧?」馬戛爾尼連忙說:「不是,如果貴國有不同意見,我們還可以商量。」和珅接著說:「貴國要求使用中國的土地又不許我們設防,這樣的事怎麼可以拿來商量呢?」一句話,說得馬戛爾尼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了。和珅見氣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來乾隆賜與英使的禮物一件向馬戛爾尼說其妙處,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禮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馬戛爾尼樂得不知所已,早把剛才的不愉快忘記了,將條約的事擱到一邊,暫且不提。

  和珅等離開英國公使駐地後,馬上把他們的要求呈報給乾隆。乾隆對這些要求一概拒絕。並且回復了喬治三世一封信。原文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准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復回本國,此系天朝定製,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難准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若云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義大利)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富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齎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請大家注意一下乾隆時期對外國的譯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義大利)",完全是音譯,可是後來不同了,把西方的強國的名字美化,把非洲等國的名字貶低,這說明了當時清朝的強盛,否則,這些洋人也不會巴巴的跑到中國來了,譯名的變遷也反映了後來知識分子的崇洋媚外,欺軟怕強的心態,這裡鄙視一下。

  回到正題,和珅領會了乾隆的意思,第二天,和珅召見了馬戛爾尼,宣讀了乾隆皇帝的聖旨:

  「原船當在寧海停待調治患病之人。並查出從前該國夷人曾在浙江貿易,現已密行驍諭鋪戶嚴行禁止。該貢使等經赴浙江乘坐原船回國,較為簡便,較之赴粵可省過半路程。松筠務須會同長麟,妥協辦理,勿任借詞稍有逗留。夷人等欲在寧波置買貨物一節,惟當稟遵約束,按例置買茶葉絲斤。長麟查出從前乾隆二十一年該國夷商曾至寧波貿易拖欠鋪戶銀1.5萬餘兩未償,已密諭鋪戶等以前事為鑒,毋庸與之交易,借可杜勾引之弊。此事向未聞之,長麟所查甚為周細。若該貢使等向松筠懇請置買物件,當諭以爾等夷船現在寧波停泊,已准就近酌買茶葉絲斤,其沿途經過地方不得再行買物,致違天朝體制。浙江人郭姓從前曾經勾結夷商,今已病故,伊子郭極觀已經嚴行管住。著即派要員伴送由別路進京備詢,不必全帶刑具。」

  馬戛爾尼還在做垂死掙扎,再次草擬曾向和珅宣布過的照會。全文如下:

  「大不列顛國王請求中國皇帝陛下積極考慮他的特使提出的要求。國王指示特使懇請皇帝陛下恩准:第一、英國商人在舟山或寧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廣州一樣經商;他們必須服從中國的法律和習俗,並安分守規矩;第二、英國商人有權按俄國人從前在中國通商之例在北京設立一所貨棧,以便出售商品;第三、英國商人可以在舟山附近擁有一個小島或一小塊空地,以保存他們未能賣掉的商品;在那裡他們將儘可能與中國人分開以避免任何爭端或糾紛;英國人不要求設立任何像澳門那樣的防禦工事,也不要求派駐軍隊,而只是一塊對他們自身及其財產安全可靠的地方;第四、同樣,他們希望在廣州附近獲准擁有一塊同樣性質、用於同一目的的地方;或至少被允許在需要時可常年住在廣州;另外,在廣州和澳門居住期間,他們應有騎馬、從事他們喜愛的體育運動和為健康進行鍛煉的自由—他們將注意在得到准許後將不打擾中國人的生活;第五、對航行在廣州和澳門之間或在珠江上航行的英國商人不必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至少不要比1782年前徵收的稅更高;第六、對英國商品或船隻不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除非皇帝簽署的文件有所規定,這時應給英國商人副本,讓他們明確知道他們必須支付什麼稅項,以避免向他們徵收得過多。本使節希望得到和珅閣老對此作的書面答覆,以使英國國王滿意。」

  和珅把乾隆回復英國的國書交給他,示意他馬上率團回國,馬戛爾尼無奈只好帶領著龐大的使團回英國向女王復命去了。

  總之,在對英國來訪這件事上,維護了國家利益,在中國搞租界,這怎麼可以。因此,說是民族英雄是正確的。有人說他貪污,不能算民族英雄,這是錯誤的,就算他貪污了兩千兩銀子,人無完人,如果一定要仔細考察,中國就沒民族英雄了,比如,明朝的戚繼光(1528年─1588年),他和宦官勾結,人品比和珅差多了,他殺死的所謂倭寇,很多是中國人,這些中國人之所以成為海盜,是因為明朝施行真正的閉關鎖國,斷了他們的生路,而明朝之前的宋元兩朝是大肆提倡海上貿易的。因此,評價歷史人物要看大方面,不能只看小節。

  1792年,馬戛爾尼一行在朝見乾隆皇帝時,到底行了三跪九叩禮沒有?國外基本是否定的,但有證據顯示馬戛爾尼是行了跪禮的,《清史稿高宗純皇帝本紀》記載,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等雖然不習慣叩頭,但一到皇帝面前,還是跪下去了。此外,溫德是馬戛爾尼的親戚,又是使團的秘書,他在英國使團覲見乾隆皇帝那天的日記中,有這樣的描述:「當皇帝陛下經過時,有人通知我們走出帳篷,讓我們在中國官員和韃靼王公對面排好隊伍。我們按當地的方式施了禮,也就是說,跪地、叩頭九下。」而復旦大學的葛劍雄教授卻說:英使馬戛爾尼在這個問題上從未作過讓步。他雖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過躬,並對中國官員在載運使節團的船和車上插上「英國特使進貢」字樣的旗子視若無睹,卻始終拒絕單方面向中國皇帝跪拜叩頭。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葛劍雄  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到北京覲見乾隆皇帝,到去年正好二百年了。我取來了兩本書對著讀:一本是故宮博物院掌故部編的《掌故叢編》,其中收錄了《英使馬戛爾尼來聘案》(以下簡稱《聘案》),是民國時從清朝軍機處輯錄的檔案彙編;一本是英國人斯當東著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SirGeorge Staun ton:An An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The King of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China,以下簡稱《紀實》)的中譯本。讀完後,說不出是可笑,可氣,還是可嘆,但還是有不少話要說──無論如何,這是中國外交史上值得我們永遠記取的一頁。英使馬戛爾尼在這個問題上從未作過讓步。他雖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過躬,並對中國官員在載運使節團的船和車上插上「英國特使進貢」字樣的旗子視若無睹,卻始終拒絕單方面向中國皇帝跪拜叩頭。"

  身為教授,不同於網蟲,一個學者要查資料才可以說話,尤其是涉及歷史問題,這是對一個歷史學者的起碼要求,何況他是復大大學的歷史地理中心的主任,而且,不能只看一個中譯本,還要讀原文.從種種國內外的史料和日記記載看,英國人是跪了,但因為其條件是在中國來個「國中之國」,英國等於要中國割讓土地,這當然是不允許的.  23年後,即嘉慶二十一年,英國國王第二次派遣了訪華使團,以羅爾·阿美施德為正使、當年的副使斯當東的兒子托馬·斯當東為副使,目的是到中國再次提出英國的要求。這次因為英國使團拒絕向嘉慶皇帝行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出境。又過了24年,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帝國主義者終於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英國使團首次訪華的半個世紀之後,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乾隆時期英國使團想得到而沒有得到東西,英國軍隊用堅船大炮得到了。鴉片戰爭後,英國才在中國有「租界」,但哪個條約是沒辦法的,在中國沒有被打敗的乾隆和嘉慶年間,這類所謂「貿易談判」,清朝就是不可能答應的,乾隆的做法維護了中國的主權,而英國人要篡改歷史.我們的某些歷史學家也迎合洋人,一嘆。

  四。和珅被殺

  和珅從一個侍衛到一代權相,證明他有過人能力,他的權勢太大,威脅到了嘉慶朝的統治.和珅當時的權力已頂峰,在太上皇乾隆面前出納帝命,一呼萬應,等於把當今皇帝嘉慶駕空,使嘉慶有了嚴重的危機感。歷史上的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徐達、常遇春,帝相之間的衝突及殺戮屢見不鮮。此外,和珅為全力支持乾隆皇帝修造圓明園和六下江南,創立了議罪銀及崇文門稅監(即收費站)制度。斷了好多人的財路,令所有進京人員雁過拔毛,官員們叫苦不迭,欲挪用和轉移資產者更是望而卻步。這樣一來,可把全天下的達官貴人得罪苦了!他這樣做目的是什麼?是為他自己嗎?不是,這樣做更容易引火燒身。他費盡心機地為乾隆服務、為國家排憂解難,最後卻因為個人的權勢太大,既得罪了新皇嘉慶,又為同僚所不容,才落得個三尺白綾賜死的下場。

  最後,以乾隆讚頌和珅的詩結尾,這首詩寫於1787年,清廷鎮壓了台灣林爽文的起義,和珅是欽定的二十位功臣之一,繪像進入紫光閣,乾隆為他寫下這首「像贊」:

  承訓書諭,兼通清漢。

  旁午軍書,唯明且斷。

  平薩拉爾,亦曾督戰。

  賜爵勵忠,竟成國干。受現代劇的影響,和珅在很多人眼裡只是一個小丑。歷史上真實的和珅是什麼樣的?和珅並非傳說的那樣不學無術。相反,他英俊瀟洒,很有才幹。

     《和珅列傳》記載,和珅的記憶力驚人、聰明決斷、辦事利索、多才多藝。《和珅列傳》記載,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歲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赴雲南,查辦大學士、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和珅一到雲南,首先拘審李侍堯的管家,取得實據,迫使精明幹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到乾隆下御旨處治李侍堯,前後只用了兩個多月。隨後,和珅又向皇帝報告說,雲南的行政管理混亂,許多州縣都出現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這一報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讚許。當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後,又進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頓雲南的鹽務、錢法和邊防事務的具體意見,都得到乾隆的肯定。雲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很出色,表現了他的才華,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為戶部尚書。乾隆在《平定廓爾喀十五功臣圖贊》中提到和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愛做詩、書法,和珅為了迎合乾隆,在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並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乾隆單獨給和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不怕他篡位?當年的鰲拜跟和珅比算個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黃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謀反的跡象嗎?沒有。有資料顯示,乾隆、和珅曾對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負。

 

和珅

  一。生平

  和珅,1750年--1799年,紐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寵臣。少貧好學,儀錶俊雅,精通滿、漢、蒙古、西藏四種文字。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和珅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1772年授三等的侍衛,1775年升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次年三月入軍機。擅政20餘年,升遷47次,權傾朝野。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駕崩;正月十三,嘉慶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廷議凌遲,改賜和珅獄中自盡。其長子豐紳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倫和孝公主,得免連坐。有人將他與劉墉和紀曉嵐並列為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其實劉墉和紀曉嵐均未入軍機處,故根本不能稱為宰相或中堂。

  為什麼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 《庸庵筆記》記載:某日乾隆要外出,倉促中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責問:「這是誰的過錯?」眾侍衛都嚇得不敢出聲,只有和珅應聲說道:「執掌此事的難辭其咎!」乾隆馬上將他升了職。  某日乾隆在轎中背誦《論語》,忘了下文,和珅順口背了出來,乾隆很是歡喜。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26歲的和珅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左侍郎,三月授軍機大臣,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從一名普通的侍衛,進入清王朝權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

  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又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兩人於乾隆五十四年結婚。這門親事,既給和珅帶來經濟上和政治上不可估量的好處。和珅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即使做錯了什麼事,也不會受到處分。乾隆四十六年,甘肅蘇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與大學士阿桂一起督軍鎮壓。前方將帥本來快要取勝,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揮,竟然轉勝為敗,致使總兵圖欽保被打死。乾隆知道情況後,命令和珅馬上回京。和珅回京後,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書。

  和珅從繼承三等輕車都尉,直至他獲罪前後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乾隆四十一年,27歲的和珅被授予軍機大臣。3年後,領班軍機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學士阿桂擔任領班軍機大臣。當年在軍機處任職的還有大學士王傑、尚書董誥和福長安。阿桂、王傑、董誥都討厭和珅,結果就出現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辦公的奇特現象。為此,御史錢灃專門上了一道奏摺,請皇上下令恢復軍機大臣在一起辦公的規定,這一奏摺矛頭指向和珅,乾隆承認奏摺所反映的情況是對的,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乾隆知道阿桂與和珅不和,常常讓阿桂在外領兵或查閱工程、辦理案件,軍機處的實權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就曾聽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二。和珅真的是貪污「十億兩」?

  根據專家反覆論證:和珅被抄家之時,家產總值實際數目大約為二千萬兩白銀,但「十億兩」顯然是誇大了。當時到後世的許多私家筆記中不少說和紳家財近十億兩,這很可能嘉慶散布的謠言,當然不用他親自來干。嘉慶皇帝一句話,和珅就被拉下了馬,並被社會上廣泛地傳播為歷史第一貪官。歷史是皇帝說了算,據清宮檔案記載:嘉慶年間,國史館撰寫《和珅列傳》,史官們把和珅的功與過幾乎都略去不寫,怕的是往乾隆和嘉慶兩代皇帝臉上抹黑。這樣的做法不能令嘉慶帝滿意,於是國史館的正副總裁被革職,換上了嘉慶的親信,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和珅列傳》並不能真正反應和珅的功過是非。

  1。和珅家產為合理來源,最重要證據就是《清宮檔案揭秘》一書。書中稱,乾隆對和珅恩寵有佳,無功受賞有過不罰。且不說明裡暗裡的上百次賞賜,所謂幾千萬兩中,有大批金銀珠寶是乾隆賜給他的;

  2。和紳是個大商人,把大量資產投入商業貿易,賺取巨額利潤,可說是中國最早的官僚買辦;

  3。和紳本身極善理財,他的巨額財產中來自經商的也有不少。

  4。他兼任清政府數十個重要官職,一個官職一份工資,數十個大大小小的重要官職,工資是多少?他就這一條,就吃飽了,何必貪得無厭。

  5。他的兒子是豐珅殷德!一出生便被乾隆賜名,親指的駙馬爺。和珅的子孫就成了皇室宗親。清朝一日不亡,他們家就享受一日的富貴。十公主大婚的陪嫁更是有黃金、白銀、各類古玩珍寶及家院府地的總價值一千多萬兩白銀(僅為保守數字),至於婚禮上的禮單(結婚收禮總不犯法吧),那更是海了去。連德高望重、從不送禮的軍機重臣阿桂都送去了重禮,別人還少得了嗎?皇帝最疼愛的小女兒進門了,這譜能不擺來嗎?難道皇帝的女兒用宮廷的東西也犯法嗎?至於那爭論不休的三十二桌金餐具、三十二桌銀餐具,要真的貪污的話,他敢明目張胆地擺上桌嗎?分明就是十公主的陪嫁物或是向宮廷借用的。

  紀曉嵐、劉庸等對和珅極度了解,又能天天見到皇帝,為什麼不告發?難道僅僅是因為抓不到證據嗎,還是這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事?為什麼嘉慶對外散布和紳「貪了十億」這種謠言呢?是為了殺和紳名正言順,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和珅的俸祿、家產、皇帝的賞賜及十公主陪嫁加在一塊,離二千萬兩數目還差多少?古往今來,多少官職、經歷均比不上和珅的人,真實貪污數目恐怕不止這些吧。

  三。和珅與紀曉嵐、劉庸、王傑等人的關係

  電視劇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紀曉嵐、劉庸、王傑等人的明爭暗鬥,這些內容沒有任何歷史依據。和珅進軍機處的時候是29歲,小乾隆31歲,小紀曉嵐26歲,小劉庸30歲,小王傑25歲。他們有這實力嗎?紀曉嵐只是個大學士,劉庸雖然在軍機處,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務,王傑雖是狀元,也不過是個大學士。他們三人雖有宰相之名,卻無宰相之實,沒有與珅直接碰撞的機會。有資料表明,和珅、劉庸、紀曉嵐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三人是無話不談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對頭。和珅自己雖然沒考上進士,但他精通琴棋書畫,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才子。他重視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華有見識的年輕官吏。當時,紀曉嵐是編《四庫全書》的副總裁,和珅是正總裁。夏天很熱,和珅看著紀曉嵐編書忙得滿頭大漢,便說,把外套脫了,穿一個大褲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來。紀曉嵐是個黑胖子,怕熱,就把上衣給脫了,長褲也脫了,只穿一個大褲衩在那兒辦公。見紀曉嵐還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個人給他扇扇子。突然皇上來了,君前失儀是殺頭之罪。和珅急忙讓紀曉嵐躲到了桌下。乾隆問,紀曉嵐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讓他休息了。皇上走後,紀曉嵐馬上從桌底鑽出給和珅作揖道謝,稱幸虧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這個腦袋能勉強保住,可能又得發配到伊犁充軍去了。正是這樣,紀曉嵐、劉庸等人在他手下幹得非常舒心,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劉庸比和珅大30歲,都能夠心甘情願聽和珅調遣。

  還有一次,他拚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張對緬甸開戰。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諫,險些成為監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誠之心,日月可鑒!而對這一意見,劉庸、紀曉嵐雖然不贊成,但也都對和珅由衷欽佩,多次到府上探望。後來,和珅下獄,臨死前作了一首絕命詩: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夢,卅載枉費神。

  暗室難換算,牆高不見春。

  星辰環冷月,縲紲泣孤臣。

  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

  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這首詩還有一個版本: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後身。

  根據文風來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運悲涼及壯志未酬的無奈,後一首則是紀曉嵐的風格,讚歎和珅的功績,為他鳴不平。可是,某些歷史學家,把紀曉嵐的詩歪曲,說什麼,那是和珅寫的,說和珅將來死後要變成慈禧復仇,讓清朝滅亡。不能不佩服這些所謂歷史學家,慈禧掌權之前,清朝已經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犯,清朝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與慈禧無關.洋人已經吃了一口中國這快肥肉,會輕易走開么?不可能的,還會找各種機會繼續來犯,因此,後來的洋人侵略與慈禧無關的,是中國的國力和洋人的侵略本性決定的。而且,正是慈禧的支持,才有了後來的洋務運動和新政,還有君主立憲。慈禧確實要更換皇帝,但是洋人不允許,半殖民地的悲哀。慈禧的唯一錯誤是支持議和團,對抗八國聯軍,但是,八國聯軍只是在中國呆了幾個月。而抗日戰爭呢?日本竟然侵佔中國大量土地達八年之久。可以說,沒有慈禧,清朝早就在太平天國時期完蛋了。

  三。和珅是民族英雄

  和珅於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書,總理外交,先後接待過朝鮮、英國、安南、邏羅、緬甸、琉球和南掌等國的使臣.乾隆時期英國同清政府之間的外交事務,幾乎是交由和珅全權處理的,他憑藉他的機智與語言天賦,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務。與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的鬥智斗勇,證明和珅是民族英雄。

  1793年,英國政府正式派出以喬治·馬戛爾尼為正使,喬治·貢斯當為副使的使團訪華。中國留下廣州一處與外國通商,英國的產品不能大面積進入中國市場,所以英國政府希望能通過這一次大規模出使中國建立外交關係,打開新局面。從這一事件上看,說清朝閉關鎖國是錯誤的,後來的鴉片戰爭更是因為清朝的茶葉等貿易對英國出超而引起來的。但是,某些歷史學家們依然在不顧事實,繼續編造清朝閉關鎖國的謊言。

  馬戛爾尼一行800餘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陸後,馬戛爾尼驚奇地發現,天津官吏毫無拘束地仔細察看英國人的一切東西。斯當東說:「如果必須把他們和歐洲人相比較的話,那麼他們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國紳士們:舉止瀟洒,對人一見如故—但是,內心卻是孤芳自賞,並有強烈的民族優越感。」哪個時候的中國人絕對不象現在某些盲目崇拜西方人那樣,他們有絕對的自信,把洋人當新奇的東西來觀賞,甚至嘲笑英國人,比如對他們的髮型和身上的香水嘲笑。現在不一樣了,某些盲目崇拜西方的人,哪裡會嘲笑洋人啊,他們會給洋人獻花,甚至親吻洋人的屁股都可以。唉~~~~~歷史滄桑啊。

  在天津接待馬戛爾尼一行的欽差大臣徵瑞和直隸總督梁肯堂對英國人的行為十分震驚。這精美的晚宴是皇上恩賜的,這些英國人不問問就吃,胃口極好。本以為他們也會像中國人那樣在菜上來時跪倒在地。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隨後在給熱河的奏摺中悄悄地提了一筆:貢使「向上免冠叩首」。這後兩字是表示磕頭的固定說法。但不拜倒怎麼「叩首」呢?

  和珅身為理藩尚書全權負責接待事務,敏銳地感覺到了奏摺中關於「叩首」中存在問題,立即提筆寫信給欽差大臣和直隸總督:「向聞西洋人國俗不知叩首之禮。而該督等折內聲敘未能明晰,遂指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還進一步說明,如果馬戛爾尼真先磕了頭,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頭,那就應該告訴他,他應該遵守一切朝貢者、甚至藩屬國王覲見皇帝時都應遵守的禮儀。和珅要求馬戛爾尼及其所有隨從在將來面見乾隆的時候要按照中方的禮儀行跪拜大禮。而馬戛爾尼則認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國前來的「欽使」,不同意行這麼重的禮節,中國政府中的多位官員同英使交涉都無功而返。就連和珅親自出面說服教育也是無濟於事。乾隆皇帝震怒異常,立即發布聖旨。聖旨中說到:

  「此次英吉利國使臣到京,原欲照乾隆十八年之例,令其瞻仰景勝,觀看伎劇。並因其航海來朝,道路較遠,欲比上次更加恩視。今該使臣到熱河後,遷延裝病觀望,許多不知禮節。昨令軍機大臣傳見來使,該正使捏病不到,止令副使前來,並呈出一紙,語涉無知。當經和珅面加駁斥,詞嚴義正,深得大臣之體。現令演習儀節,尚在託病遷延。似此妄自驕矜,朕意深為不愜。已令減其供給,所有格外賞賜,此間不復頒給;京中伎劇,亦不預備,俟照例筵宴,萬壽節過後,即令該使臣等回京。伊等到京後,……王大人應照行在軍機大臣傳見之禮,按次正坐。使臣進見時,亦不必起立,止須預備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該國貢物業經裝好安設,自可毋庸移動。其發去應賞該國王物件即於是日陳設午門外。令其下人並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進貢件已諭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俟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為照料,齎發起身。該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東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迴鑾接駕。朕於外夷入覲,如果誠心恭順,必加恩待,用示懷柔。若稍涉驕矜,則是伊無福承受恩典,亦即減其接代之禮,以示體制。此駕馭外藩之道宜然。將此諭令知之,欽此!」

  和珅再次出面斡旋。英使見了和珅之後,在和珅的建議下,採取了折中的主意,在農曆八月初十乾隆在萬壽節慶典之前,先舉行非正式會見。這時,英國公使可以按照英國禮節,行單膝跪拜禮,但等到乾隆萬壽節慶典之際,他們必須按中國規矩,三拜九叩。為此和珅專門制定了一份詳細縝密的禮儀程序表呈遞給乾隆御覽。

  「臣和謹奏:竊照英吉利國貢使到時,是日寅刻,麗正門內陳設鹵薄等大駕,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齊集。其應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帶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誠殿鋪設畢,仍退出,卯初,請皇帝御龍袍褂升寶座,御前大臣蒙古額附,侍衛仍照例在殿內內翼侍立,乾清門行走,蒙古王公、侍衛亦照例在殿外分兩翼,侍衛內大臣帶領豹尾槍長靶刀,侍衛亦分兩班站立,其隨從三五大臣、九卿,講官照例於院內站班,臣和同禮部堂宮率欽天監副索德超,帶領英吉利國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莊宮門右邊門進呈殿前階下,向上跪捧恭遞。御前大臣福長安恭接,轉呈御覽,臣等即令該貢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頭號禮,畢。其應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帶領該貢使於西邊二排三米,領其叩頭入座,俟令侍衛照例賜茶,畢。各於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輿。臣等將該貢使領出,於清音閣外邊伺候,所有初次應行例嘗該國王及貢使各物,預先設於清音閣前院內,候皇上傳旨畢,臣等帶領貢使,再行瞻覲。頒嘗後,令其向上行謝恩禮畢,再令隨班入座,謹奏。」

  從和珅的奏章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氣勢洶洶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國的尊嚴,也讓乾隆皇帝感到高興。乾隆皇帝又發聖旨:

  「昨因英吉利國使臣不請禮節,是以擬於萬壽節後即令回京……今該使臣等經軍機大臣傳諭訓誡,頗知悔懼。本日正副使前來,先行謁見軍機大臣,禮節極為恭順。伊等航海遠來,因初到天朝,未諳體制,不得不稍加裁抑。今既誠心效順,一遭天朝法度,自應仍加恩視。」

  很快,接見儀式就按照和珅設計的那樣順利結束了。有關這次慶典,中國史書記載到:「上御萬樹園大幄次,英吉利國正使馬戛爾尼,副使貢斯當等人覲。並同扈從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貝勒貝子額駙台吉,暨緬甸國使臣等賜宴,賞賚有差。」後面還附有一首御制詩,紀念英國人的「臣服」。詩是這樣開頭的:「博都雅昔修職貢,英吉利今效盡誠」。

  英國使節在進見乾隆之後,就向乾隆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為英國貿易在中國開闢新的港口。

  第二、儘可能在靠近生產茶葉與絲綢的地區獲得一塊租界地或一個小島,讓英國商人可以長年居住,並由英國行使司法權。

  第三、廢除廣州現有體制中的濫用權力。

  第四、在中國特別是在北京開闢新的市場。

  第五、通過雙邊條約為英國貿易打開遠東的其他地區。

  第六、要求向北京派常駐使節。

  第七、最後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點,情報工作:「在不引起中國人懷疑的條件下,使團應該什麼都看看,並對中國的實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乾隆對租界一事不屑一顧,派和珅去打發他們回去。

  和珅得到報告說英國人因遠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經病了三人。這是浙江巡撫的長麟報告英國人患病的原文:「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縣。據夷官回稱:『我們前蒙貢使代奏仰沐大皇帝恩典准令先行回國,實願及早開行;惟因病人尚未痊癒,懇恩准令暫緩數日。』臣驗明病夷尚有20餘名,現在醫治未痊屬實。臣若催行迫促,不惟該夷等妄生疑懼。臣當即傳諭該夷,爾等不服水土,既然懇求聖恩要在浙江醫治,大皇帝矜恤爾等至優極渥自蒙恩准。並遵旨傳諭該夷,以爾國貢使奏稱尚有夷官一名嗎庚哆嘶欲在浙江置買茶葉,順帶回國,已蒙大皇帝恩准,並蒙格外加恩免其赴關納稅。宣諭之際,眾夷人同聲感頌歡忭之情動於詞色。」

  和珅以此為借口,和藹地打發馬戛爾尼回國。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還沒有達到,怎能輕易回國,他說了幾句表示謝意的話之後,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擬好、現在又經過修改的條約,共有如下的六條:

  第一、准許英人在舟山、寧波、天津三處貿易;

  第二、准許英人在北京設立一個貨棧,以便買賣貨物;

  第三、在舟山附近給英人一個小島,以供他們停泊船隻,存放貨物;

  第四、在廣州附近也設立這樣一個小島;

  第五、免除或減少英國由澳門販入中國貨物的關稅;

  第六、中國海關公布稅則,以便英國商人照章納稅。

  和珅接過英使的文書後,不卑不亢地說:「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國國土中建立一個國中之國吧?」馬戛爾尼連忙說:「不是,如果貴國有不同意見,我們還可以商量。」和珅接著說:「貴國要求使用中國的土地又不許我們設防,這樣的事怎麼可以拿來商量呢?」一句話,說得馬戛爾尼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了。和珅見氣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來乾隆賜與英使的禮物一件向馬戛爾尼說其妙處,這些難得一見的珍貴禮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馬戛爾尼樂得不知所已,早把剛才的不愉快忘記了,將條約的事擱到一邊,暫且不提。

  和珅等離開英國公使駐地後,馬上把他們的要求呈報給乾隆。乾隆對這些要求一概拒絕。並且回復了喬治三世一封信。原文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吉利國王知悉,咨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悃。朕披閱表文,詞意肫懇,具見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至爾國王表內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願來天朝當差之人,原准其來京,但既來之後,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永遠不準復回本國,此系天朝定製,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飾,天朝亦不肯強人以所難。設天朝欲差人常駐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難准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至更張天朝百餘年法度。若云爾國王為照料買賣起見,則爾國人在澳門貿易非止一日,原無不加以恩視。即如從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義大利)等國屢次遣使來朝,亦曾以照料貿易為請。天朝鑒其悃忱,優加體恤。凡遇該國等貿易之事,無不照料周備。前次廣東商人吳昭平有拖欠洋船價值銀兩者,俱飭令該管總督由官庫內先行動支帑項代為清還,並將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爾國亦聞知矣。外國又何必派人留京,為此越例斷不可行之請,況留人在京,距澳門貿易處所幾及萬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富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下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是爾國王所請派人留京一事,於天朝體制既屬不合,而於爾國亦殊覺無益。特此詳晰開示,遣令該使等安程回國。爾國王惟當善體朕意,益勵款誠。永矢恭順,以保義爾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貫加賞各物件另單賞給外,茲因爾國使臣歸國,特頒敕諭,並賜齎爾國王文綺珍物,具如常儀。加賜彩緞羅綺,文玩器具諸珍,另有清單,王其祗受,悉朕眷懷。特此敕諭。」

  請大家注意一下乾隆時期對外國的譯名,"博爾都噶爾亞(葡萄牙),意達哩亞(義大利)",完全是音譯,可是後來不同了,把西方的強國的名字美化,把非洲等國的名字貶低,這說明了當時清朝的強盛,否則,這些洋人也不會巴巴的跑到中國來了,譯名的變遷也反映了後來知識分子的崇洋媚外,欺軟怕強的心態,這裡鄙視一下。

  回到正題,和珅領會了乾隆的意思,第二天,和珅召見了馬戛爾尼,宣讀了乾隆皇帝的聖旨:

  「原船當在寧海停待調治患病之人。並查出從前該國夷人曾在浙江貿易,現已密行驍諭鋪戶嚴行禁止。該貢使等經赴浙江乘坐原船回國,較為簡便,較之赴粵可省過半路程。松筠務須會同長麟,妥協辦理,勿任借詞稍有逗留。夷人等欲在寧波置買貨物一節,惟當稟遵約束,按例置買茶葉絲斤。長麟查出從前乾隆二十一年該國夷商曾至寧波貿易拖欠鋪戶銀1.5萬餘兩未償,已密諭鋪戶等以前事為鑒,毋庸與之交易,借可杜勾引之弊。此事向未聞之,長麟所查甚為周細。若該貢使等向松筠懇請置買物件,當諭以爾等夷船現在寧波停泊,已准就近酌買茶葉絲斤,其沿途經過地方不得再行買物,致違天朝體制。浙江人郭姓從前曾經勾結夷商,今已病故,伊子郭極觀已經嚴行管住。著即派要員伴送由別路進京備詢,不必全帶刑具。」

  馬戛爾尼還在做垂死掙扎,再次草擬曾向和珅宣布過的照會。全文如下:

  「大不列顛國王請求中國皇帝陛下積極考慮他的特使提出的要求。國王指示特使懇請皇帝陛下恩准:第一、英國商人在舟山或寧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廣州一樣經商;他們必須服從中國的法律和習俗,並安分守規矩;第二、英國商人有權按俄國人從前在中國通商之例在北京設立一所貨棧,以便出售商品;第三、英國商人可以在舟山附近擁有一個小島或一小塊空地,以保存他們未能賣掉的商品;在那裡他們將儘可能與中國人分開以避免任何爭端或糾紛;英國人不要求設立任何像澳門那樣的防禦工事,也不要求派駐軍隊,而只是一塊對他們自身及其財產安全可靠的地方;第四、同樣,他們希望在廣州附近獲准擁有一塊同樣性質、用於同一目的的地方;或至少被允許在需要時可常年住在廣州;另外,在廣州和澳門居住期間,他們應有騎馬、從事他們喜愛的體育運動和為健康進行鍛煉的自由—他們將注意在得到准許後將不打擾中國人的生活;第五、對航行在廣州和澳門之間或在珠江上航行的英國商人不必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至少不要比1782年前徵收的稅更高;第六、對英國商品或船隻不徵收任何關稅或捐稅,除非皇帝簽署的文件有所規定,這時應給英國商人副本,讓他們明確知道他們必須支付什麼稅項,以避免向他們徵收得過多。本使節希望得到和珅閣老對此作的書面答覆,以使英國國王滿意。」

  和珅把乾隆回復英國的國書交給他,示意他馬上率團回國,馬戛爾尼無奈只好帶領著龐大的使團回英國向女王復命去了。

  總之,在對英國來訪這件事上,維護了國家利益,在中國搞租界,這怎麼可以。因此,說是民族英雄是正確的。有人說他貪污,不能算民族英雄,這是錯誤的,就算他貪污了兩千兩銀子,人無完人,如果一定要仔細考察,中國就沒民族英雄了,比如,明朝的戚繼光(1528年─1588年),他和宦官勾結,人品比和珅差多了,他殺死的所謂倭寇,很多是中國人,這些中國人之所以成為海盜,是因為明朝施行真正的閉關鎖國,斷了他們的生路,而明朝之前的宋元兩朝是大肆提倡海上貿易的。因此,評價歷史人物要看大方面,不能只看小節。

  1792年,馬戛爾尼一行在朝見乾隆皇帝時,到底行了三跪九叩禮沒有?國外基本是否定的,但有證據顯示馬戛爾尼是行了跪禮的,《清史稿高宗純皇帝本紀》記載,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等雖然不習慣叩頭,但一到皇帝面前,還是跪下去了。此外,溫德是馬戛爾尼的親戚,又是使團的秘書,他在英國使團覲見乾隆皇帝那天的日記中,有這樣的描述:「當皇帝陛下經過時,有人通知我們走出帳篷,讓我們在中國官員和韃靼王公對面排好隊伍。我們按當地的方式施了禮,也就是說,跪地、叩頭九下。」而復旦大學的葛劍雄教授卻說:英使馬戛爾尼在這個問題上從未作過讓步。他雖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過躬,並對中國官員在載運使節團的船和車上插上「英國特使進貢」字樣的旗子視若無睹,卻始終拒絕單方面向中國皇帝跪拜叩頭。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葛劍雄  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到北京覲見乾隆皇帝,到去年正好二百年了。我取來了兩本書對著讀:一本是故宮博物院掌故部編的《掌故叢編》,其中收錄了《英使馬戛爾尼來聘案》(以下簡稱《聘案》),是民國時從清朝軍機處輯錄的檔案彙編;一本是英國人斯當東著的《英使謁見乾隆紀實》(SirGeorge Staun ton:An An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The King of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China,以下簡稱《紀實》)的中譯本。讀完後,說不出是可笑,可氣,還是可嘆,但還是有不少話要說──無論如何,這是中國外交史上值得我們永遠記取的一頁。英使馬戛爾尼在這個問題上從未作過讓步。他雖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過躬,並對中國官員在載運使節團的船和車上插上「英國特使進貢」字樣的旗子視若無睹,卻始終拒絕單方面向中國皇帝跪拜叩頭。"

  身為教授,不同於網蟲,一個學者要查資料才可以說話,尤其是涉及歷史問題,這是對一個歷史學者的起碼要求,何況他是復大大學的歷史地理中心的主任,而且,不能只看一個中譯本,還要讀原文.從種種國內外的史料和日記記載看,英國人是跪了,但因為其條件是在中國來個「國中之國」,英國等於要中國割讓土地,這當然是不允許的.  23年後,即嘉慶二十一年,英國國王第二次派遣了訪華使團,以羅爾·阿美施德為正使、當年的副使斯當東的兒子托馬·斯當東為副使,目的是到中國再次提出英國的要求。這次因為英國使團拒絕向嘉慶皇帝行三跪九叩禮,而被驅逐出境。又過了24年,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帝國主義者終於用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英國使團首次訪華的半個世紀之後,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乾隆時期英國使團想得到而沒有得到東西,英國軍隊用堅船大炮得到了。鴉片戰爭後,英國才在中國有「租界」,但哪個條約是沒辦法的,在中國沒有被打敗的乾隆和嘉慶年間,這類所謂「貿易談判」,清朝就是不可能答應的,乾隆的做法維護了中國的主權,而英國人要篡改歷史.我們的某些歷史學家也迎合洋人,一嘆。

  四。和珅被殺

  和珅從一個侍衛到一代權相,證明他有過人能力,他的權勢太大,威脅到了嘉慶朝的統治.和珅當時的權力已頂峰,在太上皇乾隆面前出納帝命,一呼萬應,等於把當今皇帝嘉慶駕空,使嘉慶有了嚴重的危機感。歷史上的劉邦殺韓信、朱元璋殺徐達、常遇春,帝相之間的衝突及殺戮屢見不鮮。此外,和珅為全力支持乾隆皇帝修造圓明園和六下江南,創立了議罪銀及崇文門稅監(即收費站)制度。斷了好多人的財路,令所有進京人員雁過拔毛,官員們叫苦不迭,欲挪用和轉移資產者更是望而卻步。這樣一來,可把全天下的達官貴人得罪苦了!他這樣做目的是什麼?是為他自己嗎?不是,這樣做更容易引火燒身。他費盡心機地為乾隆服務、為國家排憂解難,最後卻因為個人的權勢太大,既得罪了新皇嘉慶,又為同僚所不容,才落得個三尺白綾賜死的下場。

  最後,以乾隆讚頌和珅的詩結尾,這首詩寫於1787年,清廷鎮壓了台灣林爽文的起義,和珅是欽定的二十位功臣之一,繪像進入紫光閣,乾隆為他寫下這首「像贊」:

  承訓書諭,兼通清漢。

  旁午軍書,唯明且斷。

  平薩拉爾,亦曾督戰。

  賜爵勵忠,竟成國干。


推薦閱讀:

如何最快的零基礎自學一門編程技術
零基礎自學太極拳(四):二十四式太極拳之七八式
輕鬆自學七日瘦身瑜伽[圖文]
交給你怎樣自學命理
自學到底有用沒用

TAG:歷史 | 自學 | 英語 | 真實 | 和珅 | 全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