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維爾的中國啟示:覓渡!覓渡?渡何處?

四學者闡釋《舊制度與大革命》熱讀潮流

托克維爾的中國啟示:覓渡!覓渡?渡何處?

2013年01月19日 星期六 新京報
分享:

王焱 《讀書》主編

高毅 歷史學教授

徐友漁 哲學學者

許紀霖 思想史教授

  在中國步入現代化的歷史中,總是有種種主義影響了我們的發展進程。人們試圖利用它們發現現時社會中的某些弊端,從而找到建立新秩序的方向。當下,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被熱讀,似乎正是體現了此種願景。我們希望找到《舊制度與大革命》重成熱點的原因,其與中國當下現實的契合焦點,以及托爾維克思想中對於中國未來的借鑒之處。也許,托克維爾並未向我們提供明晰而永恆的進步法則,但他謹慎而理性的思考態度卻是更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他把深切的民主政治哲學探究落實在具體的考察之中,擺脫單純的理論熱情,於社會改革的各種現實中審慎地探求道德與自由。而他對人性與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也開啟了我們思考與理解世界的又一面向。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江楠

  對社會改革充滿激情的人,主義和思想卻不見得是正確的,很難達到一種理性化的效果。我覺得一方面執政者應該開放政治,讓知識分子了解政治,有政治經驗,另一方面,知識分子本身也要理性地、負責任地參與政治。

  當下《舊制度和大革命》被熱讀,是因為當下中國的結構性處境和托克維爾所處時代的法國,有一些相似性。

  法國革命把民眾變成了原子化的個人,他們無法形成社會群體,偏愛暴力。這種原子化的社會搞不了民主也恢復不了貴族制,法國當時的困境就在這裡。

  這也是通過革命走向現代的國家的普遍困境,蘇聯一樣,中國也一樣。

  在《舊制度與大革命》這本書里,托克維爾主張應該允許民間自由結社,這樣就會形成比較理性的社會結構。還有,適度放開,把民眾納入到各個法制渠道里。

  他還批判一種文人政治,就是文學家成了政治的領袖。文學家往往沒有政治經驗,只是通過寫小說、寫宣言來進行抗議,而按照文學家的路子來搞政治,必然越搞越糟。

  對社會改革充滿激情的人,主義和思想卻不見得是正確的,很難達到一種理性化的效果。

  我覺得一方面執政者應該開放政治,讓知識分子了解政治,有政治經驗,另一方面,知識分子本身也要理性地、負責任地參與政治。

  現在中國主要的兩種傾向越來越極端化,中間的道路卻沒人考慮了。我覺得托克維爾提供的那些思考的方向,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沿著這些方向去思考,應該就會找到走出中國後革命困境的一把鑰匙。

  法國在建設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是走在前面的,他們做過很多的努力,有了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於建設現代社會過程中,走得比較晚的中國肯定有借鑒作用。這次中國的托克維爾熱,也反映了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個有規律性的現象。

  我覺得現在的托克維爾熱實際上反映了中法文化的一種親緣性。在歷史上,中國和法國就存在著一些互動,作為東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和中心,他們的互動常常能產生非常重大的世界歷史性的影響。

  比如在18世紀的啟蒙時代,中國文化就曾經深刻地影響過啟蒙運動。法國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還有對法國革命產生重大影響的重農學派的首領魁奈,都是熱切的中國迷。啟蒙運動受到了中國文化很大的影響,而啟蒙運動又深刻地影響過法國大革命,有學者說沒有中國文化的影響就沒有法國大革命。而到了20世紀初,法國革命的文化又深刻影響過中國革命的輿論準備,在中國觸發了一場法蘭西式的大革命。可以說沒有法國革命政治文化的東傳,就沒有20世紀的中國革命。

  法國的歷史經驗對於中國來說特別重要,因為兩者一樣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都是小農社會,在歷史上都受過很多外強的欺凌和壓迫。法國在建設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是走在前面的,他們做過很多的努力,有了很多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於建設現代社會過程中,走得比較晚的中國肯定有借鑒作用。

  這次中國的托克維爾熱,尤其是大家對這本《舊制度與大革命》產生了這麼大的興趣,反映了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一個有規律性的現象。

  《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最重要的觀點就是,大革命後社會又延續了舊制度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以後人民主權成為一個普遍的共識,民主化也成為一場世界的潮流。可法國自身的問題沒有馬上解決,舊制度政治文化的影響也沒有立刻消除。

  托克維爾的觀察是非常深刻和銳利的,他看到了很多政治理論家都沒有看到的東西,所以他的書確實對後面致力於讓社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的人以啟發。我們不應在閱讀托克維爾的時候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看書掌握基本原理,舉一反三。

  《舊制度與大革命》本身就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托克維爾對當時法國大革命前夕的社會矛盾與社會狀況有著非常深入的觀察,他解答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法國大革命。

  但我覺得將中國現在狀況和法國當時的狀況做比對,是沒有意思的。

  托克維爾本身包含著這樣一種意識,就是執政者要非常熟悉和了解社會的狀況,社會狀況會給他們敲響警鐘,當社會矛盾加劇,統治者應該規範自己的行為來適應這種社會,使矛盾緩解下來,如果做不到的話,可能就會爆發革命。托克維爾其實是向所有人敲響了警鐘。

  托克維爾另一部著作《論美國的民主》也是本很好的書。托克維爾的觀察是非常深刻和銳利的,他看到了很多政治理論家都沒有看到的東西,所以他的書確實對後面致力於讓社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的人以啟發。

  我們不應在閱讀托克維爾的時候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看書掌握基本原理,舉一反三。從實用主義的態度來學習托克維爾,是不好的,這恰恰說明我們對托克維爾的重視還不夠。

  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改革好可以制止革命,但如果改得不成功、不徹底,就有可能成為革命的誘發劑。一個新的社會不僅要有好的制度,也要有我們公認的價值觀。中國的問題不僅出在制度層面,也出在這樣一個價值的層面。

  如何理解《舊制度與大革命》被熱讀?改革是一把雙刃劍,改革好可以制止革命,但如果改得不成功、不徹底,就有可能成為革命的誘發劑。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和法國很接近,兩個國家都有著永久的官僚傳統,在革命之前都是君主專制,大家都滿心以為一場革命可以改變一切,可以創造一個新的理想的社會。

  在我看來,托克維爾的另外一本書同樣重要,就是《論美國的民主》。

  實際上,僅僅就法國來看法國,托克維爾是很絕望的,但到了美國之後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希望,他看到了美國革命中法國革命所沒有的成功的原因。

  美國革命中有兩個因素,在托克維爾看來是特別重要的,一個是自治,不是僅僅依靠頂層設計來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解決普遍的地方政治、基礎設計,來解決歷史循環的問題。

  另外一個是宗教,法國大革命摧毀了舊宗教,也摧毀了整個國民的信仰。但是美國革命當中保留了宗教,成功地形成了一套價值觀。

  而宗教的問題在中國來說,就是倫理道德重建的問題,一個新的社會不僅要有好的制度,也要有我們公認的價值觀。中國的問題不僅出在制度層面,也出在這樣一個價值的層面。


推薦閱讀:

革命的實質與遺產:《舊制度與大革命》

TAG:中國 | 托克維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