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茶道」之如何識茶 · 第二講
茶的分類,在西方是按照商品的屬性分為綠茶、烏龍茶和紅茶三大類,日本分為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和後發酵茶,而中國從古至今對茶的分類方法之多,目前是根據茶多酚氧化程度的不同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六大類。
綠茶
綠茶在中國是最多的,只要有產茶區的地方必然有綠茶,所以綠茶的數量最多、品種最多。它是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製作而成。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制茶全部都是機械化,雖然很多人都願意喝手工茶,但也不是說機械化所制的茶不好,中國現在每年產茶高達200多萬噸,而手工制茶每年最多僅能做2萬噸,並且機械化制茶更方便、浪費的茶更少,因為產茶區多為雨季,需要晒乾的時候很不方便,而室內架火爐的溫度又遠遠不夠,很多茶因此發霉只能處理掉。而因為現在有了這些科技,只需放進乾燥機即可。
綠茶的種類也非常多,比如西湖龍井、碧螺春、雲霧茶、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黃山毛峰等。因為綠茶都是未經發酵的,所以在泡綠茶時要求水溫在80度以下,如果溫度過高,茶就會煮老,當然水不開也是不行的。
白茶
白茶在中國六大茶類中品種相對較少,屬微發酵茶,是中國茶農創製的傳統名茶。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主要產區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陽、雲南景谷等地。
白茶的種類分為,首日芽、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泡白茶時水溫在85度為宜。
黃茶
黃茶是中國特產,湖南嶽陽為中國黃茶之鄉。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黃茶屬輕發酵茶類,加工工藝近似綠茶,只是在乾燥過程的前或後,增加一道「悶黃」的工藝,促使其多酚葉綠素等物質部分氧化。
黃芽茶主要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和霍山黃芽、遠安黃茶;如溈山毛尖、平陽黃湯、雅安黃茶等均屬黃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和廣東大葉青則為黃大茶。黃茶的品質特點是「黃葉黃湯」。
黃茶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觀察方法賦予黃茶概念不同的含義。歷史上最早記載的黃茶概念,不同現今所指的黃茶,是依茶樹品種原有特徵,茶樹生長的芽葉自然顯露黃色而言。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壽州黃茶和作為貢茶的四川蒙頂黃芽,都因芽葉自然發黃而得名。
青茶
青茶一般指烏龍茶,屬半發酵茶,品種較多,是中國幾大茶類中獨具鮮明中國特色的茶葉品類。青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後制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青茶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台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青茶的主要代表有大紅袍、鐵觀音、水仙、肉桂、武夷岩茶、凍頂烏龍等。而泡青茶時水溫需要達到100度,因為只要是經過發酵的茶,泡時水溫就要相對提高,要不然就無法泡出茶的香味。
紅茶
紅茶屬全發酵茶,是以適宜的茶樹新牙葉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一系列工藝過程精製而成的茶。萎凋是紅茶初制的重要工藝,紅茶在初制時稱為「烏茶」。紅茶因其干茶沖泡後的茶湯和葉底色呈紅色而得名。
紅茶一般分為三大類: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而小種紅茶是最古老的紅茶,同時也是其它紅茶的鼻祖,其他紅茶都是從小種紅茶演變而來的。
小種紅茶的代表是金駿眉、銀駿眉、銅駿眉。功夫紅茶代表是祁門紅茶、雲紅、宜紅、川紅等。紅碎茶就是將紅茶切成顆粒狀或是碎面,可直接沖泡,多用於賓館和招待所。在國內紅碎茶相對較少,出口量也較少,而周邊的國家因掌握了西方的飲食習慣,製作大量的紅碎茶,所以紅碎茶佔全世界茶出口量的80%。
黑茶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屬後發酵茶,主產區為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傳統黑茶採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較高,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其代表有雲南普洱、安化黑茶、四川邊茶、六堡茶等。
現在北方喝黑茶的很多,以前則是運到我國的牧區,比如: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我們如何選擇喝什麼茶呢?人的身體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如果哪個季節就一定只喝哪一種茶,這其實不利於養生。主要還是根據個人的喜好、口感和對茶的認識來進行選擇。
推薦閱讀:
※陳家溝 傳揚中華神功的太極小鎮
※中華茶藝概念詮釋
※《易隱》 - 中華命理
※中華醫藥欄目特色是什麼?
※九分褲,中華土潮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