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起源

十二生肖,又稱十二屬相,是我國民間特有的計算年齡的方法。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我國的民俗產生了很大影響,甚至關係到人們的婚姻、生育等大事。例如,舊時男婚女嫁就很注重男女生肖,有所謂 「 雞狗斷頭婚,龍虎不相容 」 的說法,生肖相剋經常破壞了人們的美滿婚姻,造成一出出人間悲劇。又如,龍年新生兒的出生率特別高,因為許多人都希望得到龍子龍孫。十二生肖是與十二地支相聯繫的。我國古代有一種特殊的紀年方法,即以十個天乾和十二個地支搭配來紀年,共有六十個排列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周而復始,連綿不絕。每一地支又有一種動物相對應,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已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個人誕生那年地支所對應的動物,便是所謂的生肖。十二地支的出現最早,在商代人們就把黃道(即古人想像中的太陽周年運行的軌道)附近的天空分成十二等分(即十二宮),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個漢字來命名,這就是後來的十二地支。太陽經過每一宮的時間為一個月,於是十二地支最初是被用來紀月的。西周春秋時期,開始有了十二種動物與地支的對應關係。如《詩經 · 小雅 · 吉日》中有 「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 」 ,以午對馬;《左傳 · 僖公五年》有 「 龍尾伏辰 」 ,以辰對龍。這都是與現在通行的對應關係完全相同的。人們以動物來對應十二地支是因為受了上古動物圖騰崇拜的影響,所以總是習慣於把各種自然現象與動物聯繫起來。在古代天文學上,就有孔雀、巨蛇、狐狸、獅子、天貓、蠍虎、飛馬等星座名稱。在同樣的心理支配下,人們也就自然會用一些動物的名稱來標識那些抽象的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從而形成了十二地支與動物的對應關係。根據前些年出土的馬王堆帛書可以推知,在戰國時期,人們不但用干支紀月、紀日,而且已經開始直接用來紀年。到了東漢元和二年( 85 年),政府正式頒布法令通行干支紀年。出現了干支紀年,將與之對應的十二樣動物作為年的代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慢慢地,人們認為生在某年就肖(象)某動物,子年生的肖鼠,丑年生的肖牛,十二生肖就這樣形成了。至遲到了南北朝時期,文獻里就已經有了明確記載。當時敘事述人每每稱人的屬相,如 「 東昏侯屬豬 」 、 「 崔慧景屬馬 」 等等(《南齊書 · 五行志》)。《周書 · 宇文護傳》里也有一段記載:北周皇帝宇文護的母親留在北齊。在她給宇文護的信里說, 「 昔日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 」 到了唐代,十二生肖更為流行,出現了將它作為紋飾的銅鏡,有的墓葬中還出土了成套的十二生肖俑。關於某一樣動物和一個特定的地支互相對應的理由,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宋人洪   認為是以十二支的奇偶數和動物足爪的奇偶數相對應。如子寅辰午申戌都是奇數,鼠虎龍猴狗的腳掌都是五指,馬則是單蹄。因此,子寅辰午申戌分別與鼠、虎、龍、猴、狗、馬對應。明人郎瑛在《七修類稿》一書中則認為是按照動物的性情來配合的。如 「 子為陰極,幽潛隱晦,以鼠配之,鼠藏跡也 」 。當然,這些說法都有些穿鑿附會。十二樣動物與年相對應,不僅我國有,其它文明古國中也存在過。如古巴比倫以貓,狗、蛇、蜣螂、驢、獅、公羊、公牛、隼、猴、紅鶴、鱷為十二獸日;元代的真臘國(即今柬埔寨)亦用十二獸紀年, 「 與中國同,但所呼之名異耳 」 ;印度的十二獸以獅代虎,以金翅鳥代雞,其它也同於中國。於是有人認為生肖始於印度,由印度傳入我國。這種說法最初見於唐代和尚釋道世寫的《法苑珠林》,近代日本學者又重新提起,但他們都沒有足夠的證據。如果僅僅因為是許多獸名相同的話,那麼可以說以印度為本,也可以說以中國為源,更不能排除各不相謀,獨立發展起來的可能性。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還有許多民間傳說。有的說,軒轅皇帝要選十二個動物擔任宮廷侍衛,動物紛紛報名,貓托老鼠代為報名,但老鼠忘了,所以十二生肖中沒有貓,貓從此成了老鼠的天敵。也有的說,某次動物比賽本身,最後剩下武藝高強的象、鼠、牛等十三位。老鼠鑽進了象鼻,弄得大象狼狽而逃,於是十二生肖中沒有大象,老鼠佔了第一。
推薦閱讀:

「華夏北來說」靠譜嗎?
月亮的起源之謎
為什麼古希臘很多哲學家(如赫拉克利特、柏拉圖、泰勒斯)對神另有所指,他們怎麼不信當時的神話呢?那為什麼說斯賓諾莎是最早的無神論者? ?
分析何為八字,八字的鼻祖與起源
為什麼人類沒能在從非洲走向全球之前擁有統一的語言?

TAG:生肖 | 十二生肖 | 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