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 純真的心靈 -- 傅佩榮

純真的心靈

傅佩榮

    邪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被迫的,它是人生之中一連串抉擇所形成的。小孩初次見到別人受傷,甚至看到小動物受傷,都會心生不忍,有時還灑下同情的淚。這種稚嫩可愛的心態,隨著年齡與經驗的增加,往往消失於無形。

    如果小孩遭人虐待,不但心靈逐漸扭曲受傷,他還會轉而攻擊其它弱小無助的對象。邪惡由此迅速發展。但是,人類社會豈能沒有競爭?競爭之中豈能沒有成敗得失?然後,哪一個人從小開始不是「心想而事不成」,帶著數不清的傷痕與淚水,一步步成長的?

    那麼,如何算是正常心理?人間可能有「正常心理」這回事嗎?這是令人困惑的難題。正常與平庸不同,平庸是以認命的態度隨俗浮沉,久而久之,根本遺忘了自我的特色與理想。也許有人認為平庸未嘗不好。問題再於:一旦平庸,就不再對於人間的不義及人生的挑戰,有任何敏銳的感受與響應了。更危險的是,平庸往往還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事件的幫凶。一個老太太當街被搶劫,周圍數十人旁觀,有如看戲。一個小女孩落水,旁觀者討價還價,看看值不值得去救她。表面上,旁觀者覺得「事不幹己」,但是,一個社會的澆薄風氣又豈能饒過任何一個人?

    由此可知,正常心理是需要努力去維護,才能長久保存的。簡單說來,正常與邪惡不同,它並不否認自己的不完美與罪惡感,進而願意以負責的態度去面對。佛洛伊德(S. Freud)指出:許多人因為罪惡感而去犯罪。這些人心中想著,既然自己不是無辜的,那麼就落實罪惡吧!沒有人是完美的,那麼我又何必堅持理想?

    正常的人面對罪惡感,因而更加警惕,不但不使此一「感覺」落實,反而要以它為一挑戰,藉此積德行善。正常的人面對不完美,不但不沮喪,更不自暴自棄,反而要立志發揮潛力,朝向理想奮鬥。如果分析正常心理,可得以下幾點:

    一、真誠。真誠是指表裡如一,心中想的與說的做的一致。更重要的是「不自欺」,經常與自己對話,了解自己「能夠」做什麼、「應該」做什麼、「願意」做什麼。唯有真誠,才能認清分寸,不做非分的妄想,也不尋找惡行的借口。

    二、謙虛。謙虛並非故作姿態,更不是為了博取名聲。謙虛是指明白自己的界線,並且尊重別人的界線。成熟的麥子總是低垂著頭,一個人越是了解事理,就越知道自己的限度。天下沒有任何人是不可取代的,也沒有任何事是非做不可的。

    三、開放。正常的人不會排斥一切的可能性。黑格爾說,凡實在的都是合理的,凡合理的都是實在的。因此,只要是真正存在的事件,都有其所以存在的理由與條件。我們與其拒絕或否定它,不如試圖理解。理解之後,再衡量自己能否接受及欣賞。若是不能,則不妨保持距離。正常心理並非來者不拒,而是肯定自己的價值觀,同時可以包容其它的判斷標準。

    由於真誠,心靈永遠不會冷漠,亦即不會坐視邪惡的暴行。

    由於謙虛,心靈在判斷邪惡時,總是保守些,不會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要以一己之力與邪惡對抗;對付邪惡的方法,並非正面反擊,而是憑藉智慧與愛心。我們在判斷別人時,不可忘記自己也該接受同樣的標準。

    由於開放,心靈對未來充滿信心。過去的一切已經無可改變,但是可以做為教訓及參考。未來的一切雖然不是我可以完全掌握,但是至少我可以盡一分心力。

    正常心理首先要求「自我凈化」,在凈化中感受更成全的人格。邪惡與正常只是一念之間、一線之隔。正常的人在承受痛苦時,不斷成長。邪惡的人避開痛苦,也失去了成長、成全、快樂的機會。

推薦閱讀:

《證券混沌操作法》
獨處,是一項需要用一生去學習的技能
當你被關進精神病院,如何證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深度好文)
個人神話
三個心理遊戲,開啟更好地自己

TAG: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