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劉邦、韓信的複雜心結(七)——江南水
四、殘殺
公元前202年正月,定陶。
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這些就是漢初所有的異姓王,此時劉邦也只是漢王。
這麼多王,誰是「大王」啊,為了確定大小王,必須讓「大王」有個固定稱號。顯然霸王這個不祥的稱號是不能再用了,幸好秦始皇留下了一個合適的稱號:皇帝。
於是這幾個王上疏劉邦:地分已定,而位號比擬,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於後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號。
劉邦也適當的表示了謙虛: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這幾個異姓王再次上疏: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差不多就行了,再扯皮下去就是浪費時間了,於是劉邦登上了皇帝位。
這個皇帝是獨一無二的皇帝,跟以前的秦朝皇帝不同,跟以後的皇帝也不一樣。
在異姓王眼裡這個「皇帝」跟項羽的「霸王」一樣,都是共主,不過換個馬甲而已。
然而,劉邦似乎不這麼想。
從齊王變成楚王的韓信回到了故鄉,當年四處蹭飯的無業游民終於衣錦還鄉了,該報恩就報恩,該報仇就報仇吧,在這個地面上他說了算。
找到當年給自己飯吃的漂母,賜給她千金(不是女兒)。
找到長年被蹭飯的南昌亭長,只給了他百錢,理由是: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找到鑽過褲襠的少年,讓他做了楚國中尉,理由是: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這些終究只是小事。
某一天,一位故人前來投奔,鍾離眛。對鍾離眛的處理,顯示了韓信稚嫩的政治手段。
當年在項羽帳下的時候,韓信雖然不招項羽待見,但多少還是有幾個朋友的,鍾離眛就是韓信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之一。
鍾離眛是項羽的重要將領,他具體有多重要史籍上沒有正面的記載,但是可以從側面反應出來,陳平在針對項羽手下重要人物實施反間計的時候,列出了寥寥數人,其中就有鍾離眛。因為陳平的離間,項羽也疏離了鍾離眛,但是鍾離眛始終沒有背棄項羽。
項羽兵敗身死後,鍾離眛回到了家鄉伊廬(今湖北南漳縣),他知道像他這種身份的人顯然是新政權打擊的對象。韓信做了楚王后,鍾離眛就投奔韓信,也許這棵大樹下能讓他乘乘涼。
因為故人之情,韓信收留了鍾離眛,這沒什麼大問題,畢竟是人之常情。關鍵是收留之後的後續動作,剛開始,韓信是想罩鍾離眛一輩子,因為他相信自己能夠做一輩子楚王。
就在這個時候,一份秘密報告放在了劉邦的案頭:韓信要造反。
這不是劉邦收到的第一份諸侯王謀反報告。就在劉邦當上皇帝半年後,他就收到了第一份謀反報告。
在固陵被項羽反擊後,劉邦意識到異姓王終究是靠不住的。
公元前202年七月,劉邦就開始對異姓王下手,第一個目標是燕王臧荼,理由也很現成,謀反。
公元前202年九月,燕王臧荼被俘虜,榮幸的成為第一個被除掉的異姓王。歷史很弔詭,這個最早被廢除的異姓王的血脈竟然進入了漢皇室,漢武帝的外婆就是燕王臧荼的孫女。
幾乎就在俘虜臧荼的同時,劉邦收到了韓信謀反的消息。
劉邦召集手下的將領討論怎末應對,這些將領的態度很堅決:亟發兵坑豎子耳。
劉邦的反應耐人尋味:默然。
這是一個吹風會,畢竟韓信征戰多年,在軍隊有很高的威望。劉邦放出這個風向球,看看此時韓信在軍方的支持度,將領們的表態不排除有過度表態的成分,但是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韓信在這些將領中人緣很差。
按說百戰百勝之人,人緣不該這麼差。
本來大家都是在一個公司打工的,雖然級別上有高低,但身份是一樣的,都是打工仔。某一天其中一個打工仔成了老闆的戰略合作夥伴,曾經的同事會怎末看待這個成功的打工仔?
劉邦手下的那些將領看待韓信,大概就是這種心理。
聽了這些表態,劉邦知道對韓信動手,不會引起自己人的反彈;同時劉邦也知道,單憑自己手下這幾棵蔥是沒法搞定韓信的,所以他不能順著這些將領的意思表態,同時又不能反對這些將領的意見。
劉邦選擇了默然,不表態就是一個態度。
搞定韓信並不一定非得靠武力,還可以靠其他的,劉邦找到了搞陰謀的專家陳平。
滑頭的陳平先問了一句:其他人是什麼意見。
劉邦把其他將領的意見告訴了陳平。
陳平反問劉邦:韓信知道這事兒嗎?
劉邦確信韓信不知道,那年頭沒有手機、互聯網,一時半會兒韓信不會知道。
接下來陳平問到了實質問題:陛下的士兵比得上楚嗎?
比不上。
接下來一個問題更尖銳:陛下有比韓信用兵更高明的將領嗎?
沒有。
這兩個硬體的落後基本上否定了軍事解決的可能性。
劉邦又一次搬出了四字真言:為之奈何?
陳平策划了一個完美的宮廷式政變。
公元前201年,劉邦公告天下將在十二月巡遊雲夢,在陳接見各路諸侯王。
陳,就在楚的西邊。
聽到這個公告,韓信的政治敏感度再低也會覺察到什麼地方不對勁兒了。
去?還是不去?實在是個問題。
這時有人給他出了一個注意:殺掉鍾離眛,這樣就沒事了。
韓信果然去找鍾離眛商量借他的人頭作為向劉邦的投名狀,鍾離眛實在是遇人不淑,臨死前鍾離眛大罵:韓信,你小子不地道。
鍾離眛死的窩囊,至少他自己認為死的窩囊。他認為,他不死韓信才會安全,他一死韓信立刻遭殃。韓信卻親手砍掉他這個支柱,你說他能不覺得窩囊嗎。
鍾離眛的這種認識只是基於軍事鬥爭的認識,但是劉邦既定的方針不是軍事,而是政治。所以不管鍾離眛是死是活,都不會改變韓信的結局。
事實上,鍾離眛可以不死的,同時期的季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季布也是項羽的重要將領,同時也是劉邦的通緝犯,但是在大俠朱家的幫助下非但沒死,還做了漢廷的郎中。
韓信帶著鍾離眛的人頭到陳覲見劉邦,此去,他再也沒有回到家鄉。
孤身一人的韓信即便是老虎,也是沒牙的老虎,此時抓他,用陳平的話說就是:不過是一個力士的活。
韓信不僅感嘆: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面對韓信的吶喊,劉邦冷冷的說道:若毋聲!而反,明矣!
劉邦說的不能說不對,在他看來韓信在自請為齊王的時候就已經是造反了,之所以隱忍到如今是形勢所迫。
雖然劉邦早就定下了剪除異姓王的決心,但是具體操作的時候分寸拿捏的很準確。
雖然燕王臧荼很早就表態站在劉邦一邊,但是由於燕國遠離楚漢相爭的主戰場,他對劉邦滅項的貢獻也最小。劉邦對他下手,不會引起其他異姓王的反彈。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自從戰國時代開始燕國就是弱國。
至於韓信,在劉邦集團看來他是異姓王,已經脫離了廣大功臣,在其他異姓王看來他始終是劉邦集團的人,尷尬啊!拿掉尷尬的韓信,非但不會引起其他異姓王的反彈,自己人也會擁護。
相對於其他異姓王,劉邦對韓信的處置還是頗有人情味的。
公元前201年十二月,劉邦在處理韓信之後,開始安撫自己集團內部的功臣,三十多天內分封了二十九個侯,其中大多是豐沛時期就追隨劉邦的人。這引起了其他人的疑慮,劉邦採納張良的建議,三月,封背叛過自己的雍齒為什邡侯,安定人心。三四月間又分封了第二批十三個侯。
韓信就在這十三人當中,淮陰侯,只有封爵,沒有食邑。
這個舉動表明,沒有了異姓王的身份,劉邦依舊認為韓信是自己的功臣。
脫離了組織後,再次回到組織的人,原來組織內的人怎末看待這個回頭的浪子呢?
韓信這個脫離過組織又重新回到組織的人開始了並不漫長的鬱悶生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