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基礎教程 2 測光 與 曝光】-富士S205論壇-ZOL中關村在線

攝影基礎教程 2 測光 與 曝光

 

攝影基礎教程2 測光與曝光

第一節 測光表及其工作原理

我們現在用的照相機絕大部分都有測光功能,所以在這裡僅介紹相機所帶的測光功能。如果你的相機沒有帶測光功能的,而你又沒有單獨的測光表的話,那隻能建議你參考膠捲盒上面的曝光量,並且在實際拍攝中不斷的積累經驗了。

我們要用好測光功能就應該先簡單了解一下測光的工作原理:光線照到被攝物體上然後反射到相機上,相機上的測光元件就會測出光線的強度,然後給出相應的快門和光圈組合值。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組合值進行曝光,最後照片出來的結果是測光對象在照片中的平均亮度剛好等於「中灰」(「中灰」的概念見名詞解釋)。上面這句話對初學者可能有點難理解,但我們可以通過以後的課程的實踐中去把它弄明白。

現在的相機一般都會有「全畫面測光」、「偏重中央測光」、「點測光」這三種測光功能中的部分或全部。(以上三種功能的介紹可參閱相機的說明書)。上述三種功能雖然測光的範圍以及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其結果都是把被測體反映成「中灰」的亮度。所以請大家記住,無論多高級的相機都是一個「傻瓜」,因為它根本不會知道它所測的對象是什麼,它只會告訴你把它所測的對象拍成「中灰」的曝光組合。這節的內容並不多,但我希望各位能夠儘可能的理解如果完全按照相機所提供的曝光組合去拍攝將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名詞解釋:

中灰:中灰是指從純黑到純白平均過度的灰介的中間值。舉個例子:電腦上黑色的灰度是0,白

色的灰度是255,那麼中灰的灰度就是128。

中灰示意圖:

名詞解釋:

全畫面測光:一些相機上也稱為「n分區平均測光」,「矩陣測光」等,它的功能是測出整幅畫面的亮度,然後通過運算取其平均或加權平均值。

偏重中央測光:屬於加權平均測光,簡單來說就是以畫面中央約20%~30%的畫面的測光值為主,其餘周邊部位的測光值為輔。很多手動的單反相機都只有這種測光功能,例如nikon的fm2、fe2、fm10,milonta的x300、海鷗和鳳凰單反的大部分型號。

點測光:是指只測量畫面中極小的一個範圍(約為畫面的3%~5%)的亮度。一般比較高級的單反相機和普通的數碼相機會有此功能。

本節作業:

1、說說你的相機有幾種測光功能(如「全畫面測光」、「偏重中央測光」、「點測光」等)

2、拍白米:

1)在一張白紙上面灑一堆白米(沒有白米麵粉也可以),然後對著白米拍一張照片。要求取景範圍在白紙以內,在陽光下拍攝,不能使用閃光燈。如下圖:

2)照片拍完以後用photoshop去色,但不能調整亮度、對比度等。如下圖:

3)把去色後的圖用photoshop把對比度調為-100。如下圖:

最後將上述三張照片做成長邊不大於400象素的圖片上傳,並簡單寫一下你拍攝時的想法和拍攝的過程,如果出來的結果跟你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出入,請結合測光的原理想想為什麼。

本節要求閱讀攝影書籍中有關「倒易律」(也有書稱「互易律」)的內容,不明白的可以在作業中提問,但不會在本章教學中單獨講「倒易律」。只使用數碼機的朋友可不看有關「倒易律失效」的部分。

每節小tips:拍夜景的曝光

一般拍夜景應該使用三腳架,如果實在沒有腳架可以把相機放在穩固的地方,使用「自拍」功能拍攝。拍攝時可以採用全畫面測光,使用光圈優先模式。一般相機以及數碼單反建議把光圈設在8~16光圈左右,普通數碼相機可以把光圈值設在比最大光圈值小3~4擋處。對於一般城市的夜景不用進行曝光補償都能得到比較好的效果。

第二節 真實的反映被攝對象的灰度

在上一節中,講了一下相機測光的工作原理和按照測光值拍攝所得到的效果。要大家做的作業目的是為了對測光的結果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以便更好的理解這一節的內容。

首先,我們先說以下為什麼要把測光表做成按測光值曝光就得到平均亮度是中灰的照片呢? 因為自然界中一般景物都有明、暗的區別,如果照片的平均亮度是中灰,那麼就能在比較好的表現出明、暗的過渡。然而在實際的拍攝中,我們面對的畫面並非上面所說的,例如:雪景、透著亮光的森林、日出日落等等,那麼,我們怎樣在這樣的情況下真實的反映出被攝對象的灰度呢。一般有兩種比較常用的方法:

一、對著相同光照條件下「中灰」的物體測光,再按照測光值曝光。Kodak公司出的灰板就是標準的「中灰」,但是我不主張大家去買塊灰板回來用,除非你是專門搞靜物攝影的。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拍風景要對這這塊灰板來測光,要有人幫你拿著它跑到你要拍得景物的地方,讓你測光後再走開,那是多麼愚蠢的事。其實自然界中很多顏色都比較接近中灰的,例如:翠綠的草地,手背的皮膚(黑人和白人除外)等等,這就需要大家平時多點觀察了。

二、白加黑減。概括的說就是:測光對象比「中灰」白就比照測光值增加曝光,測光對象比「中灰」黑就比照測光值件事曝光。至於增加(減少)多少正是這一節主要講的內容。

我弄了一塊彩色標板。如下圖:

然後把它用photoshop去色,就得到了不同顏色所對應得灰度。如下圖:

接著用我的相機對著接近「中灰」的物體用全畫面測光模式拍一系列照片:按照測光值拍一張,然後每減1/3或1/2檔拍一張,直到拍到-4檔左右,再每加1/3或1/2檔拍一張,直到拍到+4檔左右。

如果你的相機的加(減)曝光功能沒有4檔這麼多,你可以用手動檔去實現(這個第一章已經講過了)。最後把每一張照片的反差調到最小,並把它做成200x200左右的小方塊,在它上面標上加(減)曝光的量。如下圖:

再用拍攝的結果與標板的灰度對比(可以用photoshop的吸管工具吸取色塊看它的灰度值),找出最接近的一塊,就可以知道對著相應顏色的物體測光需要加(減)多少曝光。如下圖:

應用方法:對著你需要的對象測光,然後找出標板中與你所測對象近似的顏色,再根據標板上的加(減)曝光量進行加(減)曝光。因為每一種膠捲(CCD、CMOS)的特點都不同,所以應該用自己的器材進行上述的試驗。例如:我的coolpix4500欠曝得寬容度就比過曝得寬容度大很多。

我們應該多看多拍並多加總結,就可以比較清楚的指導拍攝什麼對象是需要加(減)多少曝光,做到胸有成竹。

下面就根據不同的測光模式來說一下具體操作的方法:

1、點測光:只要點測畫面中你需要重點表現的對象,然後根據它的顏色決定將加(減)曝光量。例如:你要拍雪景,並且要真實反映某一部分光照條件下雪的灰度,你可以點測你需要真實反映的部位,並決定加(減)曝光量,最後進行曝光。

2、偏重中央測光:如果你有變焦鏡頭,可以先調到最長焦處,儘可能的讓你測光的對象佔滿整個畫面,測光後決定將加(減)曝光量,並記住加(減)曝光後的曝光組合值。然後重新構圖,在根據先前所得到的曝光組合值進行曝光。如果你沒有變焦鏡頭,或者變焦鏡頭焦距不夠長,就應該讓測光對象盡量在畫面中間,再根據該對象跟畫面周圍的亮度關係確定加(減)曝光量。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變焦鏡頭在不同的焦段最大光圈值是不一樣的,一定要搞清它們的關係。

3、全畫面測光:基本上同「偏重中央測光」的操作。量外如果拍攝背景比較單一的東西,還可以這樣做:例如,拍攝雪地中的一座小屋,假設小屋占的畫面面積的1/5左右,而它的亮度應該是比中灰-1檔曝光,雪地佔了畫面面積的4/5,它的亮度應該是比中灰+2檔曝光,這樣,我們可以進行計算:-1*0.2+2*0.8=+1.4。我們就可以根據全畫面的測光值增加1.3或1.5檔進行曝光了。

上面的方法有些是很多攝影書上有介紹的,有些是我自己根據拍攝時的情況用過而且比較有效的。要對曝光胸有成竹,關鍵是要善於總結,如果只拍不總結是不會有進步的。

本節作業:

1、找一塊彩色標板,然後按照我上面所說的辦法去找出相關顏色所對應得增減曝光量。(如果你需要上面的那塊標板,可以給我發紙條)

2、嘗試拍一些不同光照條件下,不同顏色的東西,看看是能否得到你想要的結果。

本節要求閱讀攝影書籍中有關「寬容度」的內容,這對理解下一節的內容有幫助。

每節小tips:拍攝雨景

拍攝雨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不一定都能拍得好。首先,雨天的光線變化比較大,要勤測光。第二,雨天景物反差比較小,要注意適當減少曝光量,以獲得反差較大的畫面。第三,快門速度以根據雨的大小1/8~1/30為宜,太快只拍出雨滴,沒有動感,太慢則畫面布滿雜亂的線條。第四,要拍出一條條的雨絲,就應該選擇適當逆光的位置和比較深色的背景。

第三節 按照自己意願曝光

上一節的課程有不少學員說比較難理解,這是比較正常的。因為有不少學員是基本上沒有怎麼看過攝影方面書籍,也基本沒有嘗試過自己控制曝光,而是一直在用相機的自動檔。但我希望大家能夠改變一下上述的習慣,在不是太趕時間的時候盡量用一下光圈優先或手動檔,並嘗試一下使用曝光補償功能。通過這樣來習慣對曝光進行控制,通過實踐能更好的理解攝影書籍或本教程的內容。

上節說了怎樣真實的反映被攝對象的灰度,但是這只是控制曝光基礎,因為即使同樣顏色的物體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會反映出不同的灰度,同樣的顏色、質感的物體在不同的曝光條件下出來的結果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要做到按照自己意願曝光就需要進一步了解自己所用的膠捲(CCD)的特性。下面先介紹膠捲(CCD)兩個比較重要的特性:

一、色彩還原特性(這是我自己編出來的名稱,因為我手頭上的資料都沒有這樣的說法)

同樣的顏色物體在不同的曝光條件下會得出不同的顏色。我把按照真實反映物體灰度的曝光所

得到的顏色稱為該物體的「標準顏色」,因為它跟我們對該物體的主觀印象是一致的。

有不少攝影初學者會問:為什麼我拍出來的照片的顏色和我看到的不同呢?這是因為我所用的膠捲(CCD)的色彩寬容度比我們的眼睛的色彩寬容度少得多,再加上我們對所見事物主觀印象,所以就會感覺所見非所得。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用相機的眼睛看事物」。

二、影調寬容度

很多物體表面都不是光滑的,這樣就會產生出不同的影調。膠捲(CCD)在不同的曝光條件下所得到的影調的效果是不同的。在按照曝光結果為「中灰」的情況下,得出的影調是最豐富的,在此基礎上,隨著曝光量的增加(減少),所得出的影調越來越少,直到完全看不出影調。

影調對於一張攝影作品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它能反映出被攝對象的質感,達到「於細微處見精神」的效果。

下面就介紹一下怎樣測試你的膠捲(CCD)的色彩還原特性和影調寬容度:

一、測試色彩還原特性:

對各種顏色的物體進行試拍,先按照能真實反映其灰度的曝光組合拍攝(具體方法見上一節內容),然後再此基礎上每加(減)1/3或1/2檔拍一張,大概拍到+- 4檔左右,顏色淺的增加曝光可以少拍幾張,但減少曝光要多拍幾張,顏色深的則反之。然後我們就能夠知道我們用的膠捲(CCD)在不同大曝光條件下的色彩還原特性,從而知道要表現某種顏色時所需要補償的曝光量。

在測試時也可以用彩色標板進行試拍,我的印表機剛好罷工了,時間又比較緊,所以偷懶對著顯示器試拍,而且拍的數量也很少,只是供大家參考而已。如果大家要試拍可以把標板列印或沖洗出來,再均勻的光線下拍。

試拍示例:

沒有補償

-1檔補償

-2檔補償

+1檔補償

+2檔補償

二、測試影調寬容度:

找一件質感比較粗糙,顏色接近中灰的東西(我用的是毛巾),在比較均的光線下按相機測光後給出的曝光值拍攝,然後在此基礎上每加(減)1/3或1/2檔拍一張,大概拍到+- 4檔左右,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我們用的膠捲(CCD)在不同的曝光條件下所反映出的影調情況。示例中為了節省篇幅,只上幾張圖。

試拍實例:

沒有補償

+1檔補償

+2檔補償

-2檔補償

-3.7檔補償

實際應用: 在實際拍攝中,對畫面的想像是非常重要得一個步驟。我想用一個拍攝的例子來說說如何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曝光

1、我把一隻玩具熊放在窗邊,我拍攝的位置在側光位,這時反差比較大。

2、分別點測小熊的亮部和暗部,分別得到的曝光值是f/3.2, 1/30s和f/3.2, 1/250,曝光量差了三檔。如下圖:

3、這時,我想是否按照兩者的平均值曝光。如果按照平均值曝光,明、暗兩端的影調都能比較好的反映出來,但是暗部的顏色會變成褐色,而且調子還是偏重(上面那張圖的效果)。如果在平均值的基礎上加1/3檔曝光會是怎樣的結果呢?跟據我自己的經驗,暗部還能看出一點桔黃色但稍偏褐色,亮部基本能還原桔黃色,局部很小的地方會發白。除了局部高光部分,應調都能比較好的放映出來,調子比較明快。我決定按照這個曝光值進行拍攝,放棄高光部位的一些顏色和影調。於是我拍了一張,跟我所想的結果基本一致。如下圖:

4、為了作比較,我多拍了兩張,第一張點測亮部,並按照測光值曝光,結果暗部顏色完全變成黑褐色,但影調還是比較豐富,如果後期處理好還是可以用的。如下圖:

第二張點測暗部,並按照測光值曝光,結果亮部全部發白,而且影調消失,即使後期處理也相當困難。如下圖:

我覺得要能夠按照自己意願曝光,首先要熟悉自己所用的膠捲(CCD)的特性,其次要在拍攝前認真思考,想想你需要的是什麼畫面,如何得到這樣的畫面,畫面光比太大(超過寬容度)時應該怎樣取捨。拍完之後看看結果跟你想像的有多大的出入,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樣,通過不斷的拍攝和總結,就能夠得心應手的控制你的相機,拍出你想得到的照片了。

另外,我自己做了一個拍攝記錄表,一般如果不太趕時間的話,我都會對每張照片的參數進行記錄。記錄時不能僅僅記錄快門和光圈,僅記錄上面這兩個參數是沒有多大用處的,還不如記錄光圈值和曝光補償量。如果需要這個記錄表的可以給我發紙條,表格是用excel做的。

這一章的課程基本講完了,謝謝大家的捧場。如果上述內容有什麼不妥之處,請各位及時指出,以便改正。

章節以外的感想:

這章原來想分四節講的,但發現要講的東西只有三個部分,很難拆成四塊,所以用了三節就講完了。這一節我想說說自己玩攝影的體會和一些看法,希望能對剛入門或準備入門的色友提供一些參考。

我真正開始玩攝影是98年大學畢業前,為了拍畢業照把平時炒更賺回來的錢賣了一台海鷗DF2-ETM和28-70的變焦頭。從這開始,便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也沒有看什麼書,更不用說傾向於哪種攝影風格了,反正喜歡拍什麼就拍什麼,而且特別喜歡用小光圈。如是玩了半年左右,有一個朋友給了幾本很舊的攝影書我,那時才開始明白什麼情況下應該用什麼樣的光圈,也漸漸明白測光表是個「傻瓜」。接下來,武器換了幾批,膠捲從負片升級到反轉片。近兩年,我開始厭倦了那種燒膠捲式的拍攝方式,兩年前買了一台E4500數碼,到現在(包括借給人用)才拍了不道4000張,自己都覺得有點浪費。後來乾脆把所有自動的機身、鏡頭全部賣光,靜下心來慢慢想,慢慢拍。

我覺得像一般的發燒友,攝影只是一種愛好,而不是賺錢的手段。既然是愛好,就可以玩得更瀟洒一些,玩自己喜歡的,不必像職業攝影師那樣,要為賣作品而煩惱。有位朋友說,他自己本來喜歡拍風景,但現在已經改拍其他題材了,原因是現在風景的作品很難獲獎。我覺得他這樣真的很累,我認為攝影作為一種愛好,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在業餘時間放鬆自己,陶冶情趣,如果是為了拿獎,那就太過功利了。

所以我覺得玩攝影應該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玩,不用拘泥於什麼形式,你既可以用lomo隨意拍攝,也可以用大幅機慢慢控制透視,既可以用長炮打鳥,也可以用微距拍些花花草草。不要介意別人的眼光,最重要的是自己在攝影之中找到樂趣。有些大師們看不起喜歡玩器材的人,其實玩器材也是一種樂趣。

我想說說我對玩攝影的一些看法:首先,作為業餘愛好,要玩得有度。這個「度」既包括時間,也包括金錢。我們畢竟不是靠攝影吃飯的,所以不要把過多的時間和金錢投入進去,以免誤了正事。在投資方面有量力而為,如果為了一隻鏡頭把一年的積蓄投進去,那就有點過分了,這樣攝影就會成了我們的負擔。第二,根據自己的特點購買器材。因為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所以對攝影的題材和風格方面都有不同的取向。因此,剛剛入門的朋友不必一下購入大量的器材,可以先賣一台機身和一隻常用視角的變焦鏡頭,然後再拍攝中找到自己的喜歡的風格和特點,在此基礎方升級器材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資。第三,要用輕鬆的心態去對待攝影,不要過分的要求自己要出什麼作品,更不要去和別人比什麼器材。

下面我想說說自己玩攝影的態度。我的性格比較喜歡靜,不太喜歡很熱鬧,很快節奏的東西,因此我不太喜歡抓拍。雖然,我最欣賞的是布勒松的作品,但是卻喜歡亞當斯的攝影方式。這就是我放棄自動相機和鏡頭的原因,可以慢慢的對焦,慢慢的測光,想像一下拍出來的畫面,當你去沖印店裡取膠捲時,那種期待的心情是用數碼所不能比擬的。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也許有人會認為我的態度是不思進取。所以,我寫這些的目的只是讓大家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再次謝謝大家的捧場,並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推薦閱讀:

富士X-T20正式發布
索尼a7R III跑了100分,徠卡發布新夜神,富士將發旁軸中畫幅相機

TAG:攝影 | 教程 | 富士 | 曝光 | 測光 | 中關村 | 中關村在線 | 基礎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