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波蘭政教關係
在波蘭,宗教氛圍是非常濃厚的,95%以上的波蘭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信仰是波蘭民族的一個最顯著特徵。波蘭天主教直接隸屬於羅馬教廷之下,是梵蒂岡的一個屬區。波蘭天主教與羅馬教廷關係非常密切。已故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曾是波蘭大主教,他是第一個成為教皇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後第一位非義大利籍教皇。這令波蘭人自豪萬分。
波蘭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其政治不穩定的主要根源。與俄羅斯和德國接壤的波蘭擁有廣袤的平原,自然成為周圍軍隊砧板上的魚肉。其直通波羅的海出海口的地理位置也使它成為列強競相角逐的對象。波蘭在1000多年的坎坷歷史中,遭受了多次入侵和瓜分,而天主教有如民族之魂,在抗擊蒙古、奧斯曼土耳其、瑞典、德國、奧匈帝國與俄國人的一次次鬥爭中,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聖城琴斯特霍瓦的明山修道院,曾是波蘭人抗擊瑞典入侵的組織核心;克拉科夫的聖瑪麗亞大教堂,現在還保留著當年抗擊蒙古人進犯時吹響報警號角的傳統。
明山修道院
聖瑪麗亞大教堂在波蘭亡國的123年里,面對信奉東正教的俄國統治者和信奉新教的德國統治者,教會充當了影子政府的角色,成為失去國家的波蘭人民重要的精神歸宿。波蘭天主教起源於10世紀,教區城堡並立是波蘭早期政教混合的顯著標志。波蘭的王公梅什科一世於965年娶了捷克大公鮑斯拉夫一世的女兒為妻,第二年,由於受到妻子的影響,梅什科一世和全體宮廷人員接受了捷克神職人員的洗禮。在他的帶頭倡導下,波蘭全國接受了天主教,成為天主教文明世界的一員,大大提高了波蘭在歐洲的地位和文化的發展。968年,梅什科一世在波茲南建立了主教區,使波蘭天主教直接隸屬於羅馬教廷,而非德意志大主教區,避免了與德國和羅馬帝國皇帝奧托的戰爭。
梅什科一世在14世紀,受著條頓騎士團的威脅,波蘭遭到德國蠶食,被迫與立陶宛形成一個帝國聯盟。為了締結聯盟,1386年,異教徒立陶宛大公約蓋拉昄依天主教,取教名瓦迪斯瓦夫,和年輕的天主教信徒,波蘭女王雅德維加結婚,加冕為波蘭國王。這場婚姻決定了波蘭的命運,也可以說約蓋拉承諾皈依天主教成就了這場婚姻,進而決定了波蘭的命運。而後,波蘭立陶宛聯邦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征服條頓騎士團,雅蓋隆王朝成為中世紀時期中東歐最有影響力王朝之一。
到了近代,天主教教會在波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每當波蘭的政治體制面臨危機時,教會作為一個宗教機構以及一個重要的民族象徵總在有條不紊地運作著,為社會的穩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蘭天主教會雖然與納粹佔領者合作,但始終堅持抵抗立場,大量的教士慷慨赴難,有1/3的神職人員犧牲,他們同波蘭人民一起戰鬥,用鮮血換來了民族的尊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波蘭,天主教也是推動東歐政治劇變的重要因素。在梵蒂岡的支持下,波蘭天主教會與瓦問薩領導的「團結工會」緊密結合,利用教會的威望和政府政治多元化和自由選舉的機會,為團結工會拉票,最終推翻了社會主義制度和波蘭統一工人黨的領導,建立了第一個非共產黨政權,拉開了東歐劇變的帷幕。
1980年,瓦文薩對罷工的工人講話
保羅二世以教皇身份造訪波蘭,受到上百萬人歡迎1997年,波蘭建立了議會民主,並通過了民主憲法後,雖然波蘭的政治制度改變了,但是天主教會繼續在波蘭社會和政治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從曾經的反墮胎立法,到現今的十字架去留,都體現著宗教和政治間微妙的關係。縱觀歷史,宗教對政治的影響不容忽視,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思想,尤其是馬克思主義批判宗教的思想說「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是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宗教是被壓迫階級的興嘆」,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也明確說過:從宗教信仰到政治行動只有一小步距離。宗教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信仰,與政治並無必然關聯。波蘭人認為,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二者有所區別但並不矛盾。政治信仰不能為人民解決靈魂不死、信仰來世等精神信仰層面的問題。就像曾經的波蘭統一工人黨,它是東歐共產主義執政黨中唯一黨綱中不寫入無神論,並正式允許教徒入黨的,黨員中有2/3是天主教徒。對宗教熱而不狂,信仰與理性兼容、宗教熱情與宗教寬容並重,是波蘭民族的傳統。波蘭人尊重教會,但反對政教合一;沒有「信仰真空」,但不會扼殺世俗理性。波蘭人的宗教信仰為社會倫理規範和精神秩序提供了寶貴的資源,而宗教寬容又使宗教極端勢力與教權主義難成氣候,這些都帶給我們不少的啟迪。
推薦閱讀:
※什麼是「五音相宅法」?五音相宅法與五行有著怎樣的對應關係?
※男女關係的精闢論述
※沈騰和馬麗是什麼關係?
※屬相與樓層風水 屬相與樓層的關係
※太歲是什麼太歲怎麼分辨真假886命局、大運、流年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