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的最優抉擇
是不是崇禎偏心,對吳三桂有好感?所以放了他一馬?當然不是,而是因為吳祖兩家是遼東的地頭蛇,勢力極大。關寧鐵騎就是由他們所掌控,要知道這可是可以和八旗鐵騎不相上下的一支武裝力量,沒有他們,別說山海關了,北京城估計早就被皇太極拆了。吳三桂的爸爸吳襄,手下有三千精兵,這三千人天天喝酒吃羊肉,穿華麗的衣服,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個個在遼東擁有自己的莊園,其實就是三千個小地主,吳家是地主的頭頭。勢力會小嗎?如今祖大壽全家上下都投降了滿清,崇禎不靠吳家還能靠誰。所以王朴下獄處死了,吳三桂只是小受懲處,不久就復用,王朴完全是因為在拼爹拼關係的鬥爭中落敗,誰讓他命不好又犯了大錯,只能成為殺給猴看的雞了。
皇太極見吳三桂不為所動,知道只能出兵進攻關外五城了,可惜還沒有打下來,就去世了。吳三桂派士兵多方打探,得知皇太極的死訊千真萬確,連忙託人報告給崇禎,崇禎好久沒有聽到這麼好的消息了,不由地歡呼雀躍,連忙下旨給吳三桂,讓他想方設法收復失地。可是,清人沒有讓他們高興太久,六歲的福臨順利登基,多爾袞成為了攝政王。清軍接連發動進攻,在猛烈的攻勢下,前屯、中前所、中後所都被攻陷,整個山海關外,只剩下寧遠這一座孤城在苦苦堅持。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中原,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再度起事,前不久闖王剛被洪承疇打趴下了,只剩十八騎敗走商洛,如今洪總督被調走,河南又發生了罕見旱災,李自成抓住時機,再度出現,饑民看到是闖王的旗幟,紛紛加入,很快,李自成就手握幾十萬大軍,橫掃中原,擊殺了崇禎皇帝的王牌孫傳庭,一路北上,直取北京。 眼看著末日即將來臨,崇禎怎麼可能束手就擒。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可以倚仗的軍隊中,吳三桂的最強。突然,探馬來報,宣府、大同失手了,薊遼總督王永古上奏,請求放棄關外寧遠,調關寧鐵騎入關作戰。他認為寧遠離山海關二百里,四面受敵,難以防禦,大順軍隊又即將兵臨城下,只有關寧軍才能夠救大明一命。可是大多數的大臣都持反對態度,畢竟一寸山河一寸血,這隨意放棄國土的責任可不是誰都擔的起的,萬一哪天皇帝要我背這鍋呢?見群臣意見不統一,崇禎召見提督京營的吳襄。吳襄聽了皇帝的問題後隨大流,堅決反對放棄寧遠的決策。一旦放棄,吳襄的根據地不就沒了嗎?他的家業可都在那裡,而且清軍極有可能趁機突破山海關。但看到崇禎態度堅決,也就不說什麼了,表示我兒子吳三桂肯定能打敗闖賊。於是崇禎下令吳三桂棄守寧遠,帶兵入關,同時撤退的還有關外多達50萬的百姓,吳軍一方面幫助百姓轉移安置,一方面提防清軍來襲,安置妥當後,吳三桂方帶兵往京師馳援。當抵達豐潤時,噩耗傳來,京師已經淪陷,崇禎上吊自殺。萬萬沒想到,京城的軍隊這麼不堪一擊,明朝滅亡如此之快。吳三桂的位置瞬間尷尬了,他處在兩股勢力的夾縫中,南為大順,北為大清,到底跟著誰混呢?這可是關係到後半生榮華富貴的大事,吳三桂不可不謹慎。
經過反覆權衡,吳三桂降而復叛,最終決定投入清朝的懷抱,把屠刀伸向李自成。據說在這個糾結的過程中,一個叫陳圓圓的關鍵女子徹底改變了吳三桂,當得知闖王部將劉宗敏強行霸佔了陳圓圓,吳三桂暴怒,直接率軍殺回山海關,準備應戰。"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對這件事最經典的描述。 吳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入關,完全是為了一個女人嗎?實則不然,陳圓圓其實只是一個因素罷了,吳三桂看出,大順和大清,只有清朝才可能是最終的贏家,李自成絕不會是朱元璋2.0或劉邦二代,只能是陳勝、黃巢、洪秀全這樣的失敗者。何以見得?從李自成入京城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 李自成進城以後,士兵們面對繁華的京城,迷失了方向,大肆燒殺搶掠,難以禁止。他們覺得打下了北京城,任務就完成了,現在是掠奪錢財,好好撈一把的時候了,否則怎麼對的起自己多年的出生入死、夙興夜寐呢。要知道闖王的軍隊成份很複雜,多是些活不下去的饑民、強盜等等,貧苦出身,沒讀過什麼書,素質自然不會特別高,他們苟全性命於亂世,多半是為了混口飯吃,他們對金錢、女人有著強烈的渴望,平時被壓抑久了,一有機會就會大爆發,後來李自成下令討伐吳三桂,部下接到命令都無心戀戰,甚至有開小差的,他們覺得錢都搶到了,應該是回鄉享福的時候,關寧鐵騎這麼強,萬一自己陣亡不就白乾了嘛。只是一番奸淫擄掠後,京城的百姓會怎麼看待你這支部隊,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把民心丟了個一乾二淨。 大順政權的上層也好不到哪裡去,士兵已經不清醒了,他們也糊塗了,權將軍劉宗敏帶頭搶掠,他霸佔陳圓圓就是典型的例子,上樑不正下樑歪,有著他這樣的「好上級」,士兵們怎麼能不滿載而歸,京城百姓怎麼能不以淚洗面。李自成手下有李岩、宋牛金星這樣的人才,他們能夠看出弊端,但並沒有什麼用。做個對比就能發現,同是出生底層,劉邦、朱元璋手下的謀臣武將,和李自成的比,強的不是一點兩點,張良、蕭何、韓信、劉伯溫、徐達,哪個不是千古揚名、能力超凡,李自成的手下有什麼特別厲害的嗎?似乎沒有,這就是一種差距。李自成自己也開始驕傲自滿,目中無人了,進城前,他還是個穿農民衣服的起義軍領袖,進城後,就開始露出醜惡的一面。逐漸奢侈腐化、放縱自己的慾望,他四處命令手下收羅金銀財寶,收編了前明宮中剩下的宮女,併到處刺探美女佳麗,供自己享用。他看不起那些明朝投降的官吏,認為他們都不是好東西,天朝無官不貪,不就是個貪多貪少的問題。他下令對每一個前明官員嚴加拷打追贓,按照官員的品級明碼標價,拿不出來受死,不少官員死於非命。他還瞧不起吳三桂這個降將,覺得山海關不過是個彈丸之地,有什麼值得憂慮的,關寧鐵騎雖有戰鬥力,可起義軍的數量足以彌補質量的劣勢,北上以來,除了周遇吉,幾乎沒有遭遇到像樣的抵抗,各地望風而降,李自成早已飄飄然,但虐菜能力強不能說明真本事。
更可怕的是,他看待那些立有大功的部下越來越不順眼,他和劉宗敏、李岩都出現了矛盾,禍起蕭牆。劉宗敏是覺得自己在推翻明朝的過程中功勞不亞於李自成,對李自成的老大之位提出了異議,而李岩則是腦子沒有發熱,做事比較妥當,獲得了些許民心,李自成知道後有些吃醋與不滿。細心發現,那些由社會底層人士建立的政權,八成會發生殘酷的內鬥,劉邦、呂后殺韓信、彭越、英布,朱元璋掀起胡藍之獄,三萬多人倒在血泊之中。可他們倆大開殺戒的時候,天下已經平定。李自成還沒統一天下就忍不住開始內鬥,也太早了些,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200多年後,南京,不,應該叫天京,上演了一幕更慘烈的,那是後話。堡壘總是先從內部被攻破。 在這場劫難中,吳三桂家倒了大霉,吳襄被抓,陳圓圓被霸佔,家產也被抄沒。不是沒有人提醒李自成要善待吳三桂家屬,你要動他,好歹等他到京城控制住了再下手啊,可李自成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精於謀劃的人了。這一系列的行為使吳三桂寒心,也讓他看出李自成只能是流寇,而不是中國的未來。當李自成大軍逼近後,他開炮衝出包圍圈,面見多爾袞,剃髮降清,受封平西王,與清軍合力擊敗了大順軍隊。李自成一敗塗地,很快放棄了北京城,直到次年死於湖北九宮山,從他進京到死亡,也不過一年多,速度快的驚人。也側面說明他這個集團的水平不會太高。 吳三桂從此就跟著新主子幹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和他一起混的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孔有德都死了,就連順治也英年早逝,可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以自己為利益中心,做事的標準就是是否對自己的權力、地位有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一定不會放任不管。在山海關是這樣,在雲南也是這樣,至於給國家、民族、百姓的影響,他不會考慮太多。推薦閱讀:
※吳三桂
※清軍入關是必然?吳三桂為何要引清兵入關,清軍入關兵力有多少?
※吳三桂非情聖 降清不關陳圓圓事(3)
※吳三桂降清原本是這麼回事兒?罪魁禍首不是陳圓圓,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