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林森讀史記?張良之楚漢相爭

  在上一集當中,我們講到了鴻門宴,最終在鴻門宴上,劉邦是有驚無險,項羽放了劉邦一馬。鴻門宴結束幾天之後,項羽引兵西進,洗劫咸陽,殺了投降劉邦的秦王子嬰,放火焚燒了秦朝宮室,大火燒了三個月都沒熄滅,要在今天的話,項羽犯的不僅是縱火罪,還犯了破壞國家文物的大罪。他把秦宮的財寶、美女全部收取準備帶回楚地去。這時有人建議項羽建都關中,原因是關中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項羽看了看被燒成灰燼的秦宮,又因懷念故鄉,最終決定衣錦還鄉,放棄關中。項羽對劉邦還是有所防範的,他並不想讓劉邦做關中王,於是他撒了個謊,說巴蜀也是關中,把巴蜀封給了劉邦。與此同時,項羽還分封了天下十八路諸侯為王,但卻少封了三個人,一個是齊國的田榮,一個是彭越,另一個是陳余,正是這三個人在楚漢戰爭中不停地在項羽的後方搗亂,最後搞得項羽是方寸大亂。而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獨佔九個郡,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漢元年正月(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他賜給了張良黃金上百斤、珍珠兩斗,張良得到這些財寶後,並沒有中飽私囊,而是作了個順水人情,把全部珍寶悉數轉送給了項伯,還說是劉邦送的,並由此叫項伯向項羽索要漢中地區。項伯向項羽一說,項羽竟然是同意了。我們說這個事情,張良辦得那真叫一個漂亮,劉邦得到了漢中地區,得到漢中地區意味著什麼?土地的擴張啊,土地的擴張意味著人口的增加,兵源的增加,物資儲備的增加,再說,漢中地區處於什麼位置?它處於巴蜀以北,關中以南,與關中地區只隔了一個秦嶺,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得到漢中要想進攻關中就容易得多了。張良這樣做起了兩個很重要作用:第一、表明了自己對劉邦的忠心,劉邦也更加相信張良。第二、穩住了項伯,相當於在項羽身邊安插了一個自己的特工人員。張良這一石二鳥之計可以說是既順得了哥情,也沒有失嫂意,那真叫一個絕!劉邦得到漢中地區之後,要回到自己的封地漢中去,張良為劉邦送行,途中,他建議劉邦燒掉從關中通往漢中的棧道(這個棧道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棧道),以此向天下人表明自己不想進軍長安的決心,這樣就可以穩住項羽的心。於是劉邦就率眾往漢中走,一邊走一邊燒棧道。

 

    張良回到了韓國,項羽因為韓成讓張良追隨劉邦,對韓成是很不滿,不想讓韓成回到封地去,而是讓韓成和他回長安。張良對項羽說:「漢王把棧道都燒斷了,這表明他不想進關中。」同時又把齊王田榮反叛的事,書信報告了項羽,田榮之所以會反項羽,就是因為項羽沒有分封自己為王,項羽由此不再擔心在他西邊的劉邦會背叛他,於是發兵向北去攻打齊國。項羽始終沒有讓韓成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把韓成改封為侯,又在彭城把他殺了,可張良卻逃走了,還逃奔回了劉邦那裡。等張良再次回到劉邦身邊的時候,劉邦已經平定了三秦,三秦就是關中地區,項羽把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分別封給了原來秦朝的三大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所以關中地區也叫三秦,而三降將也被稱為三秦王。這次張良的回歸,官職是和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被劉邦封為成信侯,從最初的管理軍馬的官到現在被封侯,這正是張良價值的體現,沒有張良的幫助,也許也不會有劉邦的現在,所以劉邦更加信任張良。

 

    劉邦和項羽的第一次軍事較量終於到來了,漢王三年春(也就是前204年),劉邦糾集了各路聯軍總共五十六萬人,向楚國發起了進攻。而這個時候的項羽在幹什麼呢?項羽是正在山東戰場平息齊國的叛亂,無暇西進。四月份,漢軍佔領了彭城,漢軍一進彭城是只顧搶奪珍寶、美女,連劉邦都忘記了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到沛縣去接自己的家眷(他父親、呂后和兒子、女兒)的事。項羽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帶了三萬人馬,馬不停蹄地從山東趕回彭城,從彭城的西面向漢軍發起進攻,這個戰鬥持續的時間很短,從早晨打到中午就大破漢軍,漢軍是全線潰散,項羽率人追擊漢軍,消滅了十萬漢軍,項羽繼續追擊,把漢軍追到睢水邊上,因為無船可渡,漢軍又有十萬人掉入睢水,被淹死了。劉邦只和為他趕車的夏侯嬰還有幾十個隨從狼狽地突圍出來,在逃跑途中,劉邦竟然是遇到走散的兒子和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夏侯嬰就把這兩個孩子抱上了車,項羽在後面追擊,走了一段,劉邦見車速太慢,就一腳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踹下了車,這是減少車的負擔啊,可夏侯嬰不忍心,又把兩個孩子給抱了上來,又走了一段,劉邦又把兩個孩子踹了下去,夏侯嬰又給抱了上來,這樣反覆了好幾次,最後夏侯嬰還是勸服了劉邦,保住了兩個孩子。

 

    到達下邑(今安徽碭山縣城東)之後,劉邦擺脫了項羽的追擊,他就下馬問張良:「我願意用函谷關以東的土地作封賞,看誰可以與我共建功業?」張良說:「九江王黥布,是楚的猛將,和項羽有矛盾,彭越和齊王田榮正在梁地反楚,您可以用這二人應付眼前的局面。而您這邊的將領中,只有韓信可以託付大事,獨擋一面,如果您真要捐出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就送給這三個人,一定能打敗楚國!」於是劉邦就派隨何去遊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去聯合彭越,再讓韓信帶兵北上去攻打魏國、趙國、代國、燕國、齊國。最後的反楚鬥爭中,這幾個人確實出了不少力,我們可以再一次看到張良敏銳的眼光。

 

    漢王三年(前204年),項羽在滎陽(今河南的滎陽)包圍了劉邦,劉邦十分害怕,他找來酈食其商量削弱楚的辦法。酈食其給他提出了個什麼辦法呢?酈食其叫劉邦重新賜封六國後代,這樣的話,六國的君臣百姓就會感激劉邦的恩惠,而向他俯首稱臣,這樣又會多出很多反楚的同盟。劉邦覺得這個主意好,就叫酈食其去刻印,準備賜封六國後人。酈食其剛見完劉邦,張良也去見了劉邦,劉邦正在吃飯,看見張良來了還很高興的說:「子房,你過來,有個客人為了出了個削弱西楚的主意。」於是劉邦把酈食其的原話給張良講了一遍,問張良覺得如何。張良說:「這主意是誰給您出的?您的大事完了。」張良是一連講出了九個不能這樣做的原因,劉邦一聽是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大聲罵道:「這個笨蛋書獃子,幾乎壞了我的大事!」即刻下令,讓人把那些印信全部毀掉。

 

    漢王四年(前203年),韓信佔領了齊國,就派人去向劉邦報告,說:「齊國人很狡猾,意外事故又多,南邊又和楚相鄰,希望可以立個假的齊王來管理齊國(也就是代理齊王),我願意做這個代理齊王。」劉邦打開信件一看,是勃然大怒,罵道:「我被圍困在這兒,日夜盼望你來幫我破敵,你倒要自立為王呢?」張良在一旁暗中踩了一下劉邦的腳,貼著劉邦的耳邊小聲說道:「我們漢軍正處在不利的情勢之下,難道還能阻止韓信稱王嗎?不如就乘機封他為齊王,好好善待他,叫他自己設法好好地守住齊國,不這樣,恐怕就要出亂子。」張良可以說是一眼就看出了問題的關鍵,確實這個時候不能得罪韓信,韓信這個時候有三種選擇啊,第一,他可以繼續聽命於劉邦;第二,他可以投靠項羽;第三,他完全可以自立稱王。劉邦現在是只能穩住韓信,不可以把他逼急了,不然就是把自己的愛將往外推啊!劉邦也很聰明,張良一說,他馬上明白了,接著罵道:「大丈夫既然平定諸侯,要做就做真王才對,幹什麼做假王呢?」就立刻派張良去封韓信為齊王,並徵調韓信的軍隊來攻打楚國,但是韓信並沒有來。這年的秋天,劉邦追擊項羽的軍隊到陽夏(今河南太康一帶)的南邊,被項羽打了個小反擊,漢軍吃了個敗仗,於是劉邦的漢軍就堅守固陵(今河南太康)城中,不敢出戰。劉邦的軍隊是二十萬,而項羽的軍隊只有十萬,但劉邦的軍事指揮才能是無法和項羽相提並論的,所以顯得沒有辦法,韓信沒有來,彭越沒有來,黥布沒有來。關鍵時刻,劉邦又是一籌莫展,只得向張良求計,張良說:「韓信、彭越之所以沒有來,是因為他們沒有得到實際的封地,您如果可以和他們共分天下,他們立刻就會趕到。」於是劉邦把梁地封給了彭越,而幾乎把整個山東都封給了韓信。

 

    韓信和彭越得到封地之後都趕來了,黥布也趕來了,加上劉邦的二十萬大軍,漢軍差不多是以六十萬大軍對項羽的十萬大軍形成了合圍之勢。韓信的三十萬大軍分為左、中、右三路,項羽先是和韓信的中軍打了一仗,勝了,韓信又把左右二軍合攏和項羽打了一仗,最終是項羽敗了。在項羽被圍的時候,有一天晚上,項羽聽見了漢軍軍營中有很多人在唱楚歌,他非常吃驚,以為楚地全部被漢軍佔領,這就是四面楚歌的典故。項羽聽到四面楚歌之後,作了個決定:就是準備突圍,突圍前他去見了自己的愛姬—虞姬,向虞姬告別,那個場面非常感人,項羽還作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垓下歌》,這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傳世之作。「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概意思是:我有拔山的力氣,舉世無雙的英雄豪氣,可惜時運不濟啊烏騅馬也不再前進,烏騅馬不前進我又能怎麼辦啊,虞姬啊虞姬,你說我該怎麼安置你呢?項羽連唱了好幾遍之後是落下了千行淚,真所謂「男兒有淚不輕談,只是未到傷心處」,項羽這一哭,連左右都被他感動的哭了,沒有一個敢抬頭看項羽的眼睛。虞姬最後自殺,這就是霸王別姬的故事。項羽告別虞姬之後,帶了八百士兵突圍,漢軍幾千人追趕,最後追至烏江,項羽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不願意渡過烏江,最後引劍自刎。項羽雖然失敗了,但卻得到了大多數後人的同情,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英雄。後代的文人墨客寫了很多有關項羽的千古佳作,這裡我列舉兩首詩:第一首是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第二首是杜牧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西楚霸王項羽就這樣謝幕了。

 

    楚漢之爭,最終是以劉邦的勝利而結束。在整個楚漢戰爭中間,張良是為劉邦出了不少好主意。漢王六年正月(前201年),劉邦犒賞功臣,張良因為體弱多病,沒有獨自領兵作戰,總是跟在劉邦身邊,因此沒有衝鋒陷陣的戰功。可劉邦卻說:「在軍營中為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這是你子房的功勞,你自己選擇齊地三萬戶作為封邑。」劉邦要封張良為萬戶侯,可見劉邦對張良的功勞是肯定的。可張良卻沒有接受劉邦對自己封的萬戶侯,他說:「當初臣從下邳起兵,跟陛下在留縣相會,這是天把臣交給陛下,陛下採用了臣的計策,僥倖能打敗敵軍,臣希望封留地就足夠了,不敢受三萬戶的封邑。」於是劉邦就封張良為留侯。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張良的聰明,他選擇的是功成身退,歷史上有很多開國皇帝誅殺開國功臣的例子,所以張良選擇低調的生活是很明智的。

推薦閱讀:

楊建平丨張良,關鍵時刻屢建奇功的蓋世英才
張良為西漢王朝做出了什麼貢獻?
歷史解密:韓信將死,張良不救韓信的五點理由
謀聖張良

TAG:史記 | 張良 | 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