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0八集)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是一位工程設計人員,想請問,腦力工作與念佛之間如何處理好?工程設計需要腦力思考,有時還常加班。答:你在用腦力的時候,你就用腦力去思考,思考完了,立刻把佛號提起來。不要邊思考還邊念佛,那樣思考也思考不好,念佛也念不好。你思考工作,實際上你要心清凈,一天要是工作八個小時,就非常了不起,那個效率就很高。往往我們工作效率低,是因為妄想太多,不專註,要專註起來,那是事半功倍。佛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念佛幫助你心地清凈,這會提高你的效率,肯定對你的工作有利。
問:下面這位同修有兩個問題,第一,我本來要去北京的預留生學校讀書,最後出國,回國後想報答祖國,發揚《弟子規》。但是現在我的母親想讓我提前弘揚《弟子規》,想讓我找一所正規的學習《弟子規》的學校,但大陸沒有常年可以學習的學校。想請問老師可否推薦這樣的學校?外國的也可以。答:在國內有沒有這樣的專門學習《弟子規》的學校,我也不清楚,在國外倒是有,馬來西亞,蔡老師領導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是原來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的老師們搬過去,在那裡開展教學,你可以跟他們聯繫。問:第二個問題,雖然我也想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但我希望最起碼先把高中或大學念完後,再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我認為平時也可以落實《弟子規》,現在也在學習《弟子規》。媽媽希望我學習完之後可以當老師,但我並不喜歡當老師,也還沒有準備,我還是喜歡當學生。我知道母親的發心是好的,我平時很聽話,就算我內心不想去,可我還是會聽話。就因為這樣,所以母親也不想強迫我。所以我想請法師給我開示,指條明路。答:看起來你應該是一個年紀不大的,今年才十幾歲的一位同學。要弘揚傳統文化,自己要發願,就是立志。年輕就是最好的資本,你要是選擇正確的方向,鍥而不捨,你這一生會有很大成就。像我也走了不少彎路,在世間讀書,出來工作。我原來是學金融的,出來大學教書也教金融,這跟傳統文化不太相干。業餘時間學傳統文化、學佛,好在跟著明師,聽一家之言,有師承,所以在學習方面沒有走彎路,可是在選擇行業上繞了一個大圈子。現在把工作放下了,專門從事傳統文化的教學。假如我在你這個年紀就有善知識引導我,我又能夠立志走這條路,走我現在走這條路,我想現在的成就應該大很多。當然自己不立志不行,因為走這條路也有很多的考驗,很多的誘惑,自己要是沒有堅定的決心,往往走不成功。所以我現在繞了一個大圈子之後,走這條路我特別珍惜它,知道再沒有時間繞彎子。人生已過一半,再繞一繞就老了,所以現在很珍惜。師父上人說在香港要住十年,培養人才,他講《無量壽經》。我是發心跟師父學《無量壽經》,發心學十年,也就是這個十年,這十年過完了之後再不會有機會了,假如不成就,那這一生也就可能空過了。我是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這個因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經過這個世間走一遭,回過頭來才學會珍惜這樣的機緣,也不是壞事。但是如果是現在年輕,有現在這樣的心態,這樣來學習,那個成就肯定會很大。現在我們學習,記憶力也衰退了,不如以前十幾二十歲了。以前我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記憶力很好,你給我一首詩,我看過一、兩遍我就能背,理解力也不錯。而且身體也很好,我以前年輕的時候是運動員,田徑、游泳都是強項,打籃球打一個下午都不嫌累的,現在體力確實不如以前了,現在要用功往往都是覺得體力會不支。以前我在讀書的時候,自己念佛,念一通宵,念一天一夜,一點沒有問題,現在一天一夜稍微覺得會吃力,覺得咬咬牙才能挺得過來。直到兩年前的時候,我自己在家裡打佛七,七天七夜身體沒有倒下過睡覺,都沒有問題。現在還沒試驗,大概也會覺得吃力。假如說這個十年不成就,我就快五十歲了,這真的是步入晚年。所以學道要趁年輕。你看看古來的祖師大德,他們成就都是二十多歲。六祖惠能大師開悟見性是二十四歲,元朝的中峰國師開悟的時候是二十七歲,蕅益大師開悟二十四歲,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示現的三十歲開悟成佛,都是二十多歲三十歲的人,四十、五十以後開悟的很少聽說。我們這一生開悟不敢奢望,反正老老實實念佛,這一生能拿到往生把握,能成就功夫成片,我們就很滿足了,那就能了生死。幸好有凈土法門,搞其他的法門,那我們這一生估計很渺茫。確實根性陋劣,業障煩惱深重,習氣毛病很多,要成就相當不容易,唯有靠一心念佛求生凈土,靠佛力加持,還有指望。所以很羨慕你這年輕人,如果你現在發大心,有我現在的這個心態,有我現在的這個願心,那你的成就不可思議,你將來說不定能做祖師。如果你學儒,你能成為聖賢,但是還要念佛往生凈土,否則你只做世間聖賢,不念佛往生凈土,來生只是得人天福報,將來還會墮落。選擇要靠自己,珍惜現在的機緣,走什麼路,自己選擇了之後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問:下面一個問題,最近有聽說中國佛協禁止凈空老法師的法寶在中國流通,讓人費解。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答:這個問題,過去好像也出現過幾次,師父老人家泰然自若,而且絕對是逆來順受。這個問題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自古以來同行相嫉,你太出名了,肯定就會有很多嫉妒、毀謗。古德講,名者,謗之媒也。你出了名,毀謗就跟著來了;你默默無聞,沒人管你。那怎麼辦?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無言。這都是因為有誤會,我們以誠心誠意來面對,我們給那些誤會的人,給那些毀謗、障礙法寶流通的人去迴向,絕不起對立,絕不起衝突,以純凈純善的心面對這些狀況,就能化解。這是師父上人在經教裡面反覆的給我們講的,我們要學會用。相信境隨心轉,你以一顆純凈純善的心對待任何的境界,那個境界也會變得純凈純善,最後都是反而更會利於正法的流通。問:下面一個問題,這位同修有五個問題。第一,往生分為上中下三品,請問哪幾個品位由西方三聖一同接引?阿彌陀佛接引的是哪些品位?觀音、勢至菩薩接引的是何品位?兩尊同時來或有可能一尊來接嗎?答:凈土經典裡面明確告訴我們,我們要是求生凈土,一定阿彌陀佛會來接引,隨同阿彌陀佛的也會有觀音、勢至、清凈海眾。這些極樂世界的菩薩們都是跟你過去生中有緣分的,很可能都是一起修行過的同修道友。他們先往生了,看到你這一生因緣成熟了,他們也非常歡喜,跟著阿彌陀佛一道來接引你。來的人數的多少,主要是看你的緣,至於說跟品位的高下有什麼關係,我倒還沒有去查經典的依據。只知道經典裡面有提到,用金剛台那是上上品,就是那個蓮台所謂質量、品質有不一樣。但是這些我們不要放在心上,你要太在意了,反而障礙你的清凈心,你這是分別執著。就像蕅益大師說的,他自己只要能夠往生,下下品他都很知足了。你何必計較品位高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你下下品往生,你的神通、道力、受用,跟上上品、跟等覺菩薩沒有兩樣。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四土三輩九品是在一起的,一生一切生,你生一土就生四土。所以何必去計較那個品位高下?就看自己念佛功夫有多少,不斷提升自己的功夫,就能提升品位,要在自己念佛功夫上用心,這樣就好。問:下面一個問題,和尚於一九九三年「勢至圓通疏鈔菁華」的開示中提到(這個和尚是指我們的凈空老法師),在開示中提到,天天念阿彌陀佛,臨終一定是阿彌陀佛來接引。如果是藥師佛或者釋迦牟尼佛來接,與我們本修不合,那是假的。但又提到,如果見到其他的佛菩薩勸我們念佛求生凈土,那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請問會不會有魔幻化成佛菩薩,來假裝勸臨終者念佛求生凈土,但卻將人帶到別處的情形?答:你要相信境由心造。你的心真,境界就是真,你的心是妄的,妄心感應的就是妄境界。你見到佛來接引,你看這尊佛就是阿彌陀佛,那他就是你的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阿彌陀佛就把你接到極樂世界。如果你起了懷疑,「這個佛可能不是阿彌陀佛,大概是釋迦牟尼佛」,你這一分別,他就不是阿彌陀佛了,跟你的本尊不相應。為什麼?因為你起妄念了,妄念跟佛念不相應,所以所現的境界也就跟你修的境界(就是極樂世界)不相應。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你明白這個道理嗎?所以在臨終念佛往生的時候,千萬別動這些念頭,一動這個念頭那就是假了,那就是妄了,這叫起惑,起惑就造業,造業就隨業流轉。那個時候要一切念頭放下,求生極樂世界,你一定見阿彌陀佛,沒有任何的疑惑,千萬別生疑,疑是菩薩最大障礙。師父常講,念佛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這就是懷疑。懷疑,縱然是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凈念相繼,你只能往生邊地疑城。勸你念佛求生凈土的,可不可以說都是阿彌陀佛?也可以這麼說,不僅是如此,師父教我們怎麼用心?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看一切境界都是佛境界。我也請教過師父,您老人家怎麼念佛?師父說,我看到桌椅板凳都是阿彌陀佛,什麼人來了都是阿彌陀佛,好人是阿彌陀佛,壞人也是阿彌陀佛,全是阿彌陀佛變現的。他心裏面除了阿彌陀佛,其他什麼都沒有,全是阿彌陀佛,這就叫念佛三昧。他沒有懷疑,他也沒有間斷,也沒有夾雜,那怎麼可能說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不來?一定來接引,一定不會錯的。果能夠這樣用心,你絕對不會有魔障。我記得看過一個佛典小故事,佛經裡面舉的一個譬喻,教我們要有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怎麼個信法?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從前有一個很老實的人,從來不懷疑。他聽說有求仙術可以成仙,他就很想成仙,到處找。就遇到一個地主,這個地主看到他這麼老實,就想欺負他,騙他說,我有成仙的妙術,但是你要跟我學,非得給我家做苦工做一年,我才能夠教給你。條件談好了,這老實人滿口答應,立刻拜師,然後跟著這個地主回家給他做苦力,什麼都干,對這個師父事奉得非常周到,誠敬十足。一年之後,老實人就跟師父說,「我們的約定,給您服務一年之後,您教我成仙,現在一年到了,請您教我!」這個地主心中暗自好笑,這個傻人還滿認真的。所以他就心生惡念,於是把這個老實人帶到山上,到了一個懸崖邊上。懸崖那裡長了一棵樹,斜斜的長出去外面的,底下是萬丈深淵。那個地主就告訴那個老實人說,你就爬上這棵樹,我喊一二三你就跳,你就能成仙。這老實人一點不懷疑,對師父有十足的信心,於是他就上了樹。師父就喊「一、二、三,跳!」他就真往下跳。沒想到這一跳就升天去了,真的成仙了。這地主看到傻了眼,莫非是歪打正著,這棵真的是一個成仙樹不成?回到家裡他左思右想,我也想成仙,成仙多好,飛到天上去,多自在!於是他就叫他兒子一起上山,他自己爬上樹,叫兒子,「你喊一二三,我要成仙去」。結果兒子也不懂怎麼回事,就喊「一二三」,他就往下跳。結果一跳,就摔到了萬丈懸崖裡頭,粉身碎骨,這是他的報應。我們再看看那位老實人,他對自己的師父一點不懷疑,即使是師父要害他,他那個心十分誠敬,他得十分利益,他就真成仙了。假如他在這當中夾雜著一點疑惑,「到底這樣跳行不行?萬一不行,這摔下去就粉身碎骨」,他有這麼一點疑惑,對不起,那可能跳下去就是粉身碎骨。這個小故事很有意思,大家細細琢磨琢磨,勘驗一下自己的信心。果然你有這樣的信心,那真的如《無量壽經》上說的,「假使大火滿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信心的功德不可思議,能幫助你成佛。我們對佛要有十足的信心,不要懷疑,佛教我們念佛求生凈土,一定不會錯,臨終的時候他也一定會來接引我。我曾經跟同學探討的時候我就說過,現在災難很多,特別在香港住高樓。有一次在一個同修家,他住十五層,那個樓四十幾層,他住十五層。我們就談起來說,假如現在地震了,這樓要塌了,或者是起火了,你這個門出不去,你只能夠從那陽台跳下去,怎麼辦?我告訴他,你跳的時候你念著阿彌陀佛,你也就能往生。但是你這個時候要信心十足,一點不能有懷疑,一懷疑那就完了,那就是粉身碎骨,而且隨業流轉。這同學聽了之後傻了眼了,這樣怕做不到。為什麼?信不足!信不足,他說「假如現在起火了,我不跳我就坐在那念佛,那火就把我燒死了,我也能念佛求往生,可不可以?」我說「這也可以」。你這樣選擇也行,反正你自己絕對不能動搖信心。那你會不會痛?不會痛。你一心念佛的時候,把身體都忘掉了,而且那個時候一定得佛力加持。我們平時就得練,練我們的信心,練我們的願心,在任何苦難境界當中我這句佛號都能提起來。一提起來的時候,妄念全部放下。你有這個功夫,就有把握往生。問:再下面一個問題,臨終時應如何分辨佛光與魔光?接引的佛菩薩身上的「卍」字,是左旋還是右旋?答:你看,你還有這些分別執著,這是疑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為什麼叫最大障礙?你本來就念著佛就往生了,結果一看,「這個光到底是佛光還是魔光?」你動了這個念頭,完了,那真的就變成魔光。本來是阿彌陀佛來接引的,你一分辨這身上的「卍」字是左旋還是右旋,你這一分別,那就是魔。佛由心生,魔也是由心生。心外無佛亦無魔,全是你這一心變現出來的。那你為什麼不變現佛?你為什麼不一心念佛?一心念佛那就是佛,二心,打妄念了,就變成魔。中峰國師《三時繫念》開示裡面就有這一句話,「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你好好參參這段話。你再一起疑惑、一起妄念,佛號就忘掉了,就在忘掉的一剎那,那就是魔境界,因為你異念紛馳總是魔。所以你要降伏魔怨,唯有一心念佛,魔也變成佛了。就像剛才我在那個故事裡面講到的那個傻子、老實人,他一心求仙,對這個師父十分誠敬,魔也變成佛了。他的師父本來是個十惡不赦的人,可是在他的心裡變成了一位大善知識,魔變成佛了,他得到的是佛的利益、佛的教誨,他真正得受用。至於他是佛是魔,他有他的因果,在你心目中,你信心不逆,他就是佛,他就是真善知識。所以你知道,原來善知識也是你這個至誠心變現出來的。除了心以外,哪有什麼真假的善知識?問:下面一個問題,《觀經》上說,下品中生者,是化佛菩薩來接引,下品下生者,是金蓮花接引。請問,第一,化佛菩薩是指誰?化的如果不是西方三聖的像,魔是否會模仿?答:你還有這些念頭,糟糕!老實告訴你,那就是阿彌陀佛,化佛也是阿彌陀佛。真佛來也是阿彌陀佛,化佛來也是阿彌陀佛,無一不是阿彌陀佛。為什麼?你這心全體是阿彌陀佛,所以境界全體都是阿彌陀佛,哪有假的?你一起一個妄念,「這是真的,那是假的」,完了,那就變假了。可千萬不能生疑!問:這下面第二個小問題,金蓮花並非本尊,應如何判定非魔所幻化?答:不要判定,你這都是分別執著,你這一判定都落在你心意識當中,我告訴你,那就是變成魔了,異念紛馳總是魔。你不要判定,一心想著那就是佛,他就是佛。佛是在你一心當中顯現的,可千萬不能起二心、二念。問:第五個問題,若平日喜歡念釋迦牟尼佛或藥師佛,並看到同一尊佛,但迴向西方凈土。請問臨終的本尊應該算釋迦牟尼佛還是阿彌陀佛?答:你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本尊就是阿彌陀佛,一定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平常你念釋迦牟尼佛,這個功德可以迴向,包括你誦經,包括你做一切善行,都可以迴向求生凈土。但是來接引你去極樂世界的,一定是阿彌陀佛來。到時候你自己也會知道,你不會認錯人的。一定要放下疑慮,這叫老實念佛。老實,沒有疑惑,也不會問這些問題了。那不老實怎麼辦?不老實要多聽經,尤其是我們師父現在講《凈土大經解》,聽多了疑惑就沒有了。問:下面一個問題,我們計畫在諸馮村建設孝親示範村,如何將孝文化在舜帝的故里推廣開來?請指導。答:孝文化的推廣,最好的還是要用《弟子規》,落實《弟子規》,《弟子規》就是講孝道。可以參考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當時他們的推廣模式,最重要的是推廣者及老師們他們自己要發心落實,他們落實了,然後再去教導大眾,那個效果就很顯著。要正己化人,先要正自己。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聽說西藏的人民是全民信佛,而且人心純樸,信仰虔誠,據說他們對於佛法的信仰遠比我們漢地虔誠。但是西藏的自然環境不是太好,而且物質還是貧乏,每到冬天就有漢地的師兄們組織捐助藏地孩子衣物。我一直以來很是困惑,為什麼對佛法這樣虔誠的民族,千百年來世代學佛的共業,還是不能像老法師說的那樣,把生活環境轉變過來。老法師說,全世界只要有八千人真修行,就能轉變世界劫運。西藏這個地方,幾乎是人人都學佛,而且遠比漢地人虔誠。雖說學佛終極目標是了生死出輪迴,但是有道是「法輪未轉食輪先」,雖然真修行人不會求物質生活,但是最起碼的生活條件也不至於要經常被救濟!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難道西藏的窮苦人不能求觀世音菩薩幫忙嗎?我本人的生活現狀是不好,學《了凡四訓》,看胡小林老師的講座,真的很想嘗試通過學佛改變命運。但是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讓我遲遲不敢邁出第一步,不敢把身心交給三寶,就因為這個疑惑,讓我很是躊躇。我知道疑是五蓋之一,其可怕與貪瞋痴等同,我真的很想老師能夠幫助我解開這個疑惑,這樣我才能安心放手落實。答:確實,這個疑惑一定要解開,不解開你就不敢邁前一步,這是很大障礙。西藏確實藏傳佛教一直保持得很好,雖然佛法有末法時期,當然西藏一樣會受影響,但是至少藏民有很多對佛法的那種篤信、虔誠超過漢地。只是隨著跟漢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他們這個心也比過去人不如了。關於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的問題,確實修行人不會在乎,而且往往修行人都會選擇以苦為師。就像出家人,釋迦牟尼佛他給我們做個榜樣。他為什麼捨棄宮廷的富貴、捨去五欲六塵的享受,去出家做苦行僧?這個示現意義很深,告訴我們要出離輪迴,要生厭離心。你要往生極樂世界,蕅益大師也講,「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假如你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太好了,很享受,往往你就不太想願意去極樂世界,「我這裡雖然比不上經里說的極樂世界好,也不錯了!」你都不想走了。在苦的環境里那是容易生厭離心。為什麼西藏的這些佛弟子這麼虔誠?那跟他們的生活環境確實有很大關係,他們的厭離心比我們漢地人要強,漢地人生活比較舒適,他們覺得苦,苦就想解脫。你看看,西藏的活佛投胎都要選擇在藏地,不選擇到其他地方去投胎。為什麼?就怕到其他地方去投胎,日子好過,就忘了修行,這是有道理的。要是我是活佛,我選擇投胎我也會選擇西藏,在那裡不容易迷,苦的環境確實對修行反而是增上緣。那願意改變到好的生活環境的,一定不會投胎到西藏,他們投胎就到漢地來了。像您,你提出這個問題,那你就投胎到漢地,你不會投胎到西藏,你就做漢族人,就是這個道理。上輩子你也可能是修行人,可是你覺得生活環境應該改好一點,所以你就來到漢地。當然,你想希求好的生活環境,可不可以?一樣可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想什麼就能得什麼。你想命運好一些,有富貴、有名利、有享受,能不能得到?能。佛法里有方法,《了凡四訓》就講得很清楚,教你怎麼改造命運。了凡先生他想求兒女、想求功名,他都得到了。但是這個求也要如理如法的求才能得到,不如理不如法那是妄求,得不到。但是了凡先生有沒有出三界?單看他的這一個文章,估計他沒有出三界,他應該是到天道去了。為什麼?因為他沒有厭離娑婆,他只是想在娑婆世界環境改造好一點,命運改好一點。可是這個不究竟。當然這是各人根性的問題,還有善根的問題。所以他碰到雲谷禪師,雲谷禪師也應機施教,因為他想求世間的功名富貴,所以雲谷禪師沒有讓他了生死,當時告訴他了生死,他可能也發不起這個心,那就先讓他改造命運,慢慢提升。我們現在比了凡先生幸運多了,我們遇到凈土法門,而且也發心求生極樂世界,要了生死。這樣的話,佛就跟我們講真實語了,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名富貴要不要求?不要求。我就不求了,如果要求,我不會辭職,我不會出家。出家是為了什麼?兩個目的,第一個自己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第二個目的,弘法利生。就為這兩樁事出家,自度度他。所以還是要自己去選擇,你有什麼樣的志願,你在佛門裡面求,只要如理如法都能求到。但是我們如果求的是小事,人天福報事小,就很難理解那些虔誠的佛弟子他們所求的大事。他們能夠安住於貧困的生活,正如《論語》當中孔子所謂的,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顏回安住在簞食、瓢飲、陋巷的生活當中,不改其樂,這個我們就很難體會到。希望我們慢慢的提升,不可以安住在小的志願上,要提起大志向,了生死、出三界,這是大丈夫之所為。問:下面這個問題是,他有四個問題,第一,怎麼把家做為道場?如何在家中像住茅蓬一樣的修行?答:在家中你能夠落實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這家就是道場。最起碼的你落實三福的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能落實這條,你家人就能和睦。在家裡面,學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家人假如說學佛,那好辦;如果不學佛,我們要學會牽就,要恆順,不能起對立。不能因為我學佛了,你們不學佛,你們業障深重,你們得聽我的。這個對立很麻煩,就不和了。如果你讓家人跟你不能和睦相處,你也就不是真學佛了。六和也很重要,六和是要求自己跟別人和,不能要求別人跟自己和。人家跟我不和無所謂,我能忍耐,我要跟他和,我心裡不能起對立衝突。對家人絕對是「怡吾色,柔吾聲」,學會忍耐,學著服務。六度裡面第一個講布施,布施就是服務;第二是持戒,持戒是守規矩,家有家規;第三是忍辱,你得能忍耐,心平氣和。這些原理原則,我們用在與家人的相處上,這就是修行。能夠讓家裡人都很和樂,這就是你的真功夫,這就是真學問。學問不是說你讀的書多少,你拿的學位有多高,不是用那個標準。學問就是你這人情世故,你能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關係就講五倫,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你能處理得很好,你就有學問。問:第二個問題,末學雖然向婆婆大人道歉、懺悔,也在懺悔班懺悔自己對老人家不敬的惡,但是不知道這樣是不是可以懺除不孝罪?如何才能真正孝順婆婆?答:懺悔,最重要的就是後不再造,那才叫真懺悔。過去對家人有不敬的地方,現在我改過來了,我能夠孝敬婆婆、孝敬家人,那你就是懺悔了。不在乎那個形式,你向大家發露懺悔之後,結果沒有真改,對於家人還是不能起誠敬的心,那個發露懺悔就沒用。當然要克服習氣、克服惡念,對人不敬是惡念,怎麼個方法最好?就是用念佛。念頭一起來的時候,立刻用佛號壓下去。從這裡著手來練,練久了,你就有控制念頭的能力,慢慢你就能夠心平氣和。心裡頭的那個波浪就比較緩和了,原來是大風大浪,控制不住,現在是比較平和,原來是心浮氣躁,現在心平氣和,這就是修行的進步。當你心平氣和的時候,你就能夠孝順婆婆。往往不孝不敬都是在心浮氣躁的時候發生的。問:第三個問題,末學因為要學習恆順眾生,在先生邀請末學看電影的時候,末學也去了。口裡可以念佛,念著念著流淚不止,覺得佛菩薩好慈悲。這樣是不是恆順眾生?怕恆順多了,自己也就退心了,該怎麼辦?答:大概是先生沒學佛,喜歡看電影,拉著你去看電影,怎麼辦?你要恆順就得去。去的時候就念佛,這是練真功夫的時候。你要是會學,這些境界都是你的學處。你要是在這些境界當中起分別執著、起煩惱,你就會退步。所以還是要練忍,在這一切境界當中,你忍住不生煩惱、不生厭煩,這就是修忍辱波羅蜜。往往你能夠在這些境界中過關了,功夫提升得最快,念佛功夫很快就得力。這是一個時間問題,也不要著急,只要你有這個心,平常有空多聽經、多明理,在日常生活中你去練,就用一句佛號就可以,是能練得成功的,要有信心。學著逆來順受,恆忍。這就是什麼?娑婆世界苦,就苦在這,你想修行,沒有這個順利的條件。這個往往也能夠幫助你生壓離心,幫助你放下情執,你對娑婆世界再不留戀了,你往生凈土的心才迫切。問:下面一個問題,如何在工作中、生活中盡孝?答:這個大問題,一部《孝經》就講這個道理。我以前講過這部《孝經》,用四十個小時講,你可以不妨聽一聽。再具體一點,《弟子規》就教你如何在工作中、生活中盡孝,你把《弟子規》統統落實了,這就是盡孝。問:第四個問題,如何才能有真誠心?如何才算真誠心待人?末學怎麼找不到自己的真誠心?答:真誠心要是出不來,你就先修清凈心,心地清凈了,自然就真誠,如果心裡的妄念很多,那就不能真誠。怎麼修清凈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不拘任何形式,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一想起來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有時忘了,忘了沒辦法,什麼時候想起來再念,不要氣餒,不要懈怠,不要退心。每個人都有他的業力,我們講業障。業障是什麼?妄念太多了,這就是業障。用什麼方法克服業障最有效?念佛。一開始我們念佛,念著念著,念幾句妄念就出來了,克服不住,怎麼辦?繼續努力,屢戰屢敗,還得屢敗屢戰,要下定決心,跟妄念干到底,非把它克服住不可。生處做熟,熟處做生。原來打妄念打得太熟了,你不想妄念它都會起妄念,太熟了,佛號就是提不起來,太生疏了。生的要變成熟,熟的要變成生疏。你只要有堅定的決心,功夫得力指日可待。但是你也不要去盼功夫什麼時候得力,不要盼,一盼的話,又起妄念了。就是這樣的,每天平平妥妥的念下去,想起來就念,盡量多的時間來念,一起妄念盡量的用佛號把它壓下去。慢慢練,你會有成功的那天。師父講,你要真干,半年你功夫就得力,就是你能夠降伏妄念;一年,你功夫就成片了。一年功夫你就能了生死,你就出輪迴!為什麼不幹?這個法門是最迅速不過了。真的想清楚,就要把念佛當成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做。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法師,您是怎樣念佛的?答:念佛的方法,就是剛才介紹的。有妄念的時候,盡量的用佛號把它壓下去,盡量的少起妄念。起妄念的時候,就三三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這妄念伏下去。十句不夠,再來個十句,非得把那妄念克服下去不可,這就是念佛。不管什麼念頭,都是妄念,除了念阿彌陀佛,其他都是妄念,為眾生弘法的事情也是妄念。原來我還想著很多事,怎麼來幫助推動《群書治要》,怎麼來幫助消災免難,這些念頭好不好?好,善念。我一提這個問題,師父就跟我非常嚴厲的制止,不讓我問下去。我心裡非常納悶,這是好事情,師父不是常講我們應該幫助眾生消災免難,怎麼一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師父就不讓我講?後來明白了,這是自己打妄想,妄念太多了。你真正想幫助眾生消災免難,你趕緊念佛,一心不亂,你就有能力消災免難,你能夠拯救眾生。現在你自身難保,你怎麼能夠幫助眾生?所以現在咱們知道,不再想,想什麼都沒用,不如念佛。有了這樣一個觀念,這是方向確定了,可是這妄念的習氣非常嚴重,知道不要再想了,它還在想,那個想就會自己出來,怎麼辦?那就是練功夫的時候,什麼時候覺察到我在打妄想了,馬上提起佛號把它壓下去。包括晚上睡覺都是這樣,只要起念頭,馬上阿彌陀佛。但是阿彌陀佛阿不了幾句,又起妄念。又起妄念,又是阿彌陀佛。想了生死,哪裡那麼容易?就像一個人進入了萬人包圍的戰場,你就得勇猛的突圍。手上的金槍那就是阿彌陀佛,往外突圍,突破妄念包圍,殺出一條血路,那就得真干。怎麼辦?睡覺可以睡少一點,你念佛時間就多一點;平常說話說少一點,念佛就多一點;你辦的事情盡量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你念佛時間就多了。就是從你日常生活中擠時間出來念佛,念佛是第一重要。除非那個事情沒辦法,一定得做,敦倫盡分,你要盡義務,那就得做。除了非得做的事情以外,其他可做可不做的最好都別做了,念佛要緊。那就是你要放得下,你要是放不下,念佛功夫就很難得力。問:第二個問題,請問法師,念佛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什麼樣的狀況?答:這個我勸你最好不要管,那個境界不是你問出來的,是要靠你自己證得的。「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那就是成佛的境界了,起心動念都放下了。你現在還問,你就是有念,那你就永遠體會不到什麼叫「念而無念」,你用的妄想。這個境界要放下妄想才能夠得到的,怎麼能夠用妄想去得到?就好像你要把一個椅子舉起來,你坐在這個椅子上,你永遠舉不起這個椅子,你非得從椅子上下來,然後你才能把椅子舉起來。你不把妄念放下,你不可能夠得到這個「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境界。即使別人給你再怎麼說,你還是聽了懵懵懂懂,那不如不說,說了之後,你又增加妄念了,何苦來?不如老實念佛好。等你念到心都空了,那個佛號自然相續,一個什麼樣的因緣會讓你桶底脫落,你就開悟了,那個時候你就知道那是什麼狀況。現在老實念佛要緊。
問:下面第三個問題,請問您如何對治睡魔?答:睡魔確實不好對治,我幹了好多年,還沒完全把它降伏住。後來發現還不能夠使勁,你要愈使勁,它就愈厲害。我有時候降伏睡魔很使勁,晚上不睡覺,或者第二天一早二、三點鐘爬起來,結果還是昏沉,而且你愈使勁的時候它愈昏沉。我就請教師父,怎麼辦?師父說,要自然一些,要隨其自然。我這一聽「隨其自然」,是不是就可以呼呼大睡?那也不應該是這樣。後來明白了,隨其自然是你不要去使勁,讓你的心清凈,那自然你就睡得少。為什麼你睡得多?妄念多,傷神。傷神你就得要靠睡眠來養神,你平常妄念少了,你自然神就養好了,你就真的不用睡那麼多,所以要自然而然。功夫還是用在念佛上、克服妄念上,不要去使勁降伏睡魔,愈降伏愈難降伏。這是我一點心得體會。包括吃飯也是這樣,你說我非得吃少,我過午不食。結果雖然是斷了一餐,另外兩餐增加飯量,這一樣的道理,你還沒有降伏食魔。一定要心清凈,自然飯量就減少。問:下面一個問題,我有一位朋友問我,說是有一家五星酒店,是主業經營,大哥現在又吸毒,大姐是總經理,迷信,沒有正知見,酒店自然經營不善。現在深圳、早就出來工作、但沒有參與其中的小弟也要注資(注入資金)。弟媳孝順,想引導他們入正法,他們不但不信,反而要小弟夫婦注資,不注資就挑撥他們的夫妻關係。弟媳很孝順,婆婆生病期間還求本老大悲水給她治病,並守候在生病婆婆的床前,直至臨終念佛幫婆婆往生。像她家裡的情況,請問這弟媳應如何做才比較圓滿?答:要學著隨喜功德,恆順眾生。世間人要是沒有覺悟到這一個地步,你不能夠硬拉,這叫隨順。關鍵我們自己要提升,常常問自己,我們念佛功夫怎麼樣了?我往生凈土有把握沒有?往這個方向努力。至於說別人如何,我們盡量隨順就好,不要跟人家起對立,不起衝突。他如果能夠聽勸諫,我們就勸諫,他不能聽就算了,隨他去。心裡就清凈,絕不控制,絕不佔有,絕不執著,把情執也要放下。什麼叫放下情執?假如你看到另外一家人是這樣,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你是什麼樣的一個反應?你肯定不會執著,最多是你能幫他就幫,幫不了你也不放在心上。現在發生在你的家裡,你能不能也用這種心態?這叫放下情執。幫是要儘力幫,幫不了,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清凈了。我自己做好我的本分就好,絕不勉強別人來跟我一樣學佛。眾生得度都有他的因緣時節,不可以勉強,勉強了,反而起對立,就會起煩惱。我們自己修學功德可以迴向給他們。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在專利與對外的宣傳上,沒有把真實的技術放進去、說出來,而是把不相干的東西說出來,那是怕丟掉真實東西。請問我是不是造罪業、說假話了?答:如果這當中你是為自己的利益來說假話,那就是造罪業,打妄語了。不能有私心。問:第二個問題,如果我想公開懺悔,想把專利真實的東西貢獻出來,又怕因此生出麻煩,我現在不知如何是好?答:你看這個麻煩是不是只是對自己的麻煩,如果只是自己麻煩,那可以懺悔。不影響別人,別人對我只是會看不起、會毀謗,那個無所謂,幫我消業障。但是,如果這個麻煩是連累別人的,那就要想想。有的時候確實要照顧到別人,不能讓別人也生煩惱。你有這個覺悟,別人未必有這個覺悟,所以你自己改就好,不要求別人。問:下面一個問題,如果親人之間互相不能夠相容,到底還要不要在一起修學佛法?還是分開修好?答:如果是親人,那你有義務來幫助他們。如果說不能相容,那是自己的問題。兩個巴掌才會打響,一個巴掌打不響。有衝突、有矛盾那肯定是自己跟對方一般見識,那就得反求諸己,要學會忍耐,學會恆順。學佛的人一定要把家庭關係處理好,敦倫盡分。家庭關係沒處理好,學佛往往是假的。劉素雲老師給我們做好榜樣,我見過她們家裡人,她的先生對她是很不客氣,大家聽劉老師的光碟你就知道,幾十年,很不容易熬過來,劉老師她能帶動全家學佛,這就是真學佛。秘訣就是用真誠心,可以感化親人。如果不能感化,就是自己誠不夠,換句話說,你還有私心,你就不能感動對方,你還有自己的考慮,你有自己的名利,你為了自己修學,這是自私自利,這都不能夠感化對方。要感化對方,一定要處處為對方著想,要利益他們,不是先利益自己。問:下面一個問題,當我發現有人不如法時,我就想要告訴他、幫助他,可是反而讓他們生很多煩惱。是不是以後我也不要說了?當我告訴他們時,我也生起煩惱了。答:這就是要用智慧,《弟子規》上講,「過不規,道兩虧」。看到別人有過錯,應該有勸諫的義務。但是勸諫的時候你也要察言觀色,看看他能不能接受勸諫,如果他不能接受,就不要說。往往是什麼?你看他對你的態度,他對你如果是很恭敬、很信任,這個時候你可以說,他能聽得進去。但是他沒把你放在眼裡,對你很傲慢無禮,那你最好別說。為什麼?他聽不進去。或者說的時候,你也要試探一下,投石問路,說一兩句之後,你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反應對抗,你就不要再說了,閉口。說也要有藝術,「怡吾色,柔吾聲」,而且要單獨說,不要在公共場合說,因為人都有面子。還是自己要有一顆真誠心,自然你就有智慧。問:下面一個問題,海青跟「海」有何關係?它也不是「青」色的。答:海青,它是一個專有名詞,就是我們佛門裡面的禮服。這個禮服漢朝時候就有了,寬袍大袖。其實不是印度服裝,咱們中國人的漢族服裝。只是當時寬袍大袖這些衣服,按照每個人的階級不同,它有不同的花色。佛門裡面統一都用咖啡色,也有用黑色的,素色的顏色。問:第二問題,阿彌陀佛等皆垂下眼帘,不直視凡人。近世如虛雲大師遺照皆垂下眼帘,不與凡夫有眼神接觸,原因為何?此是佛門傳統嗎?答:我的理解,是你垂下眼帘的時候,你就能夠觀心。你的眼神往外看的時候,你的心就會跑出去了。不是有一句話說嗎,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你這眼睛往外看的時候,心也就跟著跑出去了。所以佛門裡面坐禪的人都要垂下眼帘。甚至古道場裡面真正修行人,很有威儀,就是走路的時候眼觀鼻,鼻觀心,不看別人。都是幫助我們觀照內心。自己起心動念了,你能夠看得清楚,往內看,不要往外看。佛像也有這個表法的意思,所以看到這些佛像,我們要反求諸己,看自己,別又看到佛像,你還是往外看,你得往心內看,觀心為要。
問:第三個問題,佛教徒可不可以喝牛奶、吃雞蛋?有說皮鞋、皮帶、皮包也不該用,是否需要如此嚴格?答:這些,有的人嚴格,有的人不嚴格,都看自己選擇。但像我們出家人,我自己不吃牛奶,也不吃雞蛋,蔥蒜這些都不吃,皮革的東西也不用,出家人要嚴格一點好。為什麼?不跟動物、不跟畜生結惡緣。但是在大雄寶殿裡面,我們看到那個鼓都是用皮做的,那個是用皮。當然做鼓非得用皮,用這個皮,每天擊鼓這也是有功德,牛那個皮用來做寺院裡面的鼓,警醒大眾,這個功德很大,那牛也能超生。所以法無定法,還是要看自己,自己如果是初學,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那也很好。等到什麼時候你有功力可以超度這些眾生了,那你開緣也很好,法無定法。問:下面一個問題,今年三月,在九龍某道場聽一法師說,佛教要旨不在吃素,而在齋戒,就是過午不食,故需嚴守齋戒。此說對否?答:佛教的要旨應該說是戒定慧,比較圓滿一些。當然他說「齋戒」也未為不可,因為有了齋戒,齋是齋心,清凈心,戒是戒律,這也能說得通。但是光說過午不食,不能夠概括佛教的要旨。過午不食只是沙彌戒或者是八關齋戒裡面的一條,它有好處,可以幫助我們清凈身心。關於吃素的問題,我們師父也講過很多,這是我們中國的特色,梁武帝的時候傳下來的。可是吃素確實非常的好,它能夠幫助我們長養慈悲心,不吃眾生肉,那你身體也能健康。問:第五個問題,這裡講,香港一德高望重法師說,年紀大了不要出家,寺院不是養老院。出家要學很多東西,年紀大了學不來。此說對嗎?答:這個話也應該有道理。譬如說我們出家之後要受戒,受戒,中國佛教協會就明文規定,六十歲以上的不允許受戒,你得六十歲以下。確實受戒是很辛苦,你學很多東西,你這威儀規矩都得學,年紀大了確實學不來。如果你說你為了修行出家,那我勸你不如在家好。為什麼?在家反而更清凈,這個話是真的。你看看現在佛門的寺院裡面,大多都變成觀光旅遊的地方,你要接待大眾。所以不一定有自己家裡道場清凈。果然你能像劉素雲老師那樣十年專攻一部《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你就能像她一樣得到念佛三昧。所以出家貴在心出家,身出不出家看緣分。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特別講到,他當時就非常的感嘆,佛門裡面龍蛇混雜,人才很少。所以佛教聲譽一落千丈,很多人看不起佛教,就是因為什麼?佛教裡面人才很少。過去講出家人是人天師表,現在人天師表太少了。所以印光大師不太主張人出家,他自己一生不收出家弟子,不給人剃度,也不傳戒。他《文鈔》裡面特別講到,出家的人那就要荷擔如來家業,就是為弘法利生出家。如果只是修行,在家也可以修行。所以出家人的使命那就是弘法,紹隆佛種,弘法利生。你要不是為了這個目的,確實不必出家。問:第六個問題,《金剛經》講,佛「食訖」,「洗足已」。基督教《聖經》也講耶穌為門徒們洗腳。東西二教皆講到洗腳,有何意義?答:這個意義也很深,它有表法的意思。我們的腳走在世間的道路上,很容易臟,要把它洗乾凈。基督教講,要到天國去,你要進天國的門,把腳洗乾凈,臟髒的進不了天國之門。通過洗腳我們就要理解,要洗心,把心洗乾凈,你才能夠學道,佛門裡講學道。所以我們人雖然活在世間,不能不接觸染污,可是要把它洗乾凈,不要沾染。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一分誠敬一分利益」,請您描繪一下您理解並落實的「誠敬」。答:這個我理解得也很淺,因為沒做到。誠敬心,師父也講,現在半分誠敬的人都很難見到,所以我們學佛很難得力。真正這個「誠」字,曾國藩先生講,「一念不生是謂誠」,你妄念紛飛就不誠了。心裡誠,你對人對事才有敬。你就想想,我們有沒有半分誠敬?要落實,我自己感覺到還是要好好念佛,用念佛修誠敬心,用誠敬心來念佛。這樣慢慢誠敬心的程度會增加,等到你有十分誠敬,你就得念佛三昧。真正誠敬,不僅對佛誠敬,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誠敬,對待任何人都有禮貌、都恭敬,對待一切事情都非常謹慎、非常認真,這就是誠敬。你看我們師父老人家,我舉一個小例子,洗完澡,拿布把那個牆壁的水全部擦乾凈。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能夠那個牆壁保存得更久一點,如果你讓牆壁上的水自己乾,那個肯定沒那麼耐用。你看看師父的那個洗手間,那個臉盆、那水龍頭用十年都像嶄新的一樣。為什麼?平常愛護,誠敬心對那個廁所,對那個洗手盆、對那個浴室都是這樣。我跟著師父在一起起居生活,我就學到很多東西,發現自己差得太遠了,原來誠敬心就得從這些點點滴滴生活小事上學。甚至疊一個紙巾,疊一條毛巾,那都是恭恭敬敬的。師父的一本書,幾十年的歲月,那個書一點皺摺都沒有,都是挺挺的,雖然紙都已經黃了,但是整個書的紙張都好像新買來一樣直直的。問:第二個問題,《無量壽經》中佛陀似乎對十方世界往生凈土的人數都有預言,請問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命中注定的嗎?答:可以說是註定的,這是你善根積累得夠了,你遇到了這個緣,你能生起堅定的信願,那你就能往生。那也可以說是不定,就看你是不是真正發了心,你這個信願是不是堅定。你看自己這一生能不能往生,問問自己,你是不是有堅定的信願?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你真信了就不會懷疑,真願了你就一切放下了;你還有放不下的,那還沒有真信真願。問:下面一個問題,似乎世出世間大多有成就的人一生都經歷很多磨難,請問這也是前世的因果嗎?答:對,是的。在這些因果當中,你要是能夠克服障礙,你就成功;你要是克服不了,過不了關,你還得搞輪迴。所以就在這個境界當中練心,練放下。問:最後一個問題,他說本人是從加拿大回來,要祈求兩位大德,這是講師父還有定弘法師(定弘法師:師父是大德,我不是大德),祈求幫助我解決我幾年來長期失眠和身體內臟特別是胸部難受的痛苦。去年大兒子也和我一樣失眠導致他不能正常上學。經過這些事情的折磨,本人起了幾次想死的念頭。又想到家裡兩邊還有兩位老母親沒盡孝,和兩個兒子沒成人,也就忍下來了。本人也有做過身體檢查,但查不出什麼原因,早晚課讀懺悔文和念佛迴向給冤親債主,還是得不到減輕。所以我祈請兩位大德發慈悲幫助我減輕我的痛苦和不會退轉念佛。答:這樁事情很可能也是因為有冤親債主,那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一心念佛。與其你想死,不如你想往生,在世間人看,往生也是死,但是那個完全不一樣。你要有那個拚死的決心來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你就成就了。要信佛,要相信你自己至誠能感通佛力加持,一切的業障都能消除。平常你可以多懺悔,像我們師父念的懺悔文,協會有流通,你可以天天來念。師父老人家每天早課都念,我跟師父一起做早課,我負責念,師父跪在地上,我也跪在地上一起求懺悔,向這些過去生中乃至今世的一切冤親債主求懺悔。相信你只要用真誠心,是可以感動他們的。念佛可以消除一切的宿業,要有這樣的信心。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有講的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