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代詩詞百家評說】當代詩界三支花 (佚名)

   當代詩壇不大景氣,只有三支弱花苦撐門面。一支是格律詩,花凋香逝,情緣未了。另一支是白話詩,雖不風雅,卻強生硬長。第三支尚在萌芽中,雖有人為之吶喊,但還未成氣候。三支花都人氣不旺,所以當代詩界冷冷清清。

關於格律詩詞,人們對以下幾點大概沒有根本的分歧:

   1、自《詩經》、《楚辭》至漢魏樂府、六朝詩歌,到唐詩、宋詞、元曲,中國古典詩歌幾經變體。

   2、從唐代中期至「五四」時期的一千多年間,中國詩的體裁一直是格律詩詞獨領風騷,沒有發生過質變。

   3、格律詩詞是一種優秀的詩歌體裁,曾經輝煌過。

   4、格律詩詞難學難寫,古代高手亦難免犯忌,甚至故為拗體。

   5、格律詩詞從唐至今逐漸衰落,衰而未亡,不絕如縷。

   格律詩詞的衰落有其自身的內在原因,而「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促其衰落的外部原因。當時,胡適等倡導新詩運動,要用新詩(即白話詩)取代格律詩。

   在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取得成功,而用白話詩取代格律詩卻失敗了。白話文是由文言文發展而來的,白話文能更好的表述新時代的內容,所以,在胡適、魯迅等文化先驅的大力倡導下,文言文讓賢了。白話詩則不然。白話詩不是由中國的傳統詩詞發展而來,而是從西方引進的舶來品。胡適主要以西方的思想觀念來指導詩歌,使新詩與傳統文化發生了徹底的斷裂。兩者之間不但沒有傳承關係,而且有一道天然的鴻溝。當時的新詩只是僵硬地模仿西方的詩歌,而在翻譯和模仿過程中,又遺失了西方詩歌在自身語境中的優美韻律與節奏感。因此,新詩是食洋不化的產物,它一誕生就缺乏自然的美感,更缺少中華傳統文化的素質。這些新詩的風格、體式和語句結構,不適合漢語的表述習慣,不適合中國人的閱讀口味,因此,不受多數中國人的歡迎。

   由於白話詩沒有繼承和吸收傳統詩詞的精華,所以它取代近體詩的嘗試水到而沒有渠成。白話詩的出現,只是打破了格律詩詞一統天下的局面,出現了古洋並存的格局。這種「一園兩景」各行其道的詩國景象,一直保持到現在。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詩,都沒有理直氣壯的理論,都沒有藝蓋群芳的作品,都沒有舉起大旗讓作者和讀者都聚其麾下的能力。

   格律詩是中國的,但不是現代的;白話詩是現代的,但不是中國的。所以,當代中國人沒有適合自己口味的詩。

   白話詩雖不受歡迎,但有三條原因使其延綿不息。一是它獨佔天時,有「新」字作旗,在理論上,新總是比舊要佔上風。二是它易學易寫,創作自由,容易擴大詩人隊伍。三是它與當代歌曲聯姻,有存在的空間。白話詩和流行歌詞是難兄難弟,文化素質高的青年人對它們越來越不屑一顧,它們遲早會進行吸納傳統文化的自我改造,以求新生。

   格律詩詞受到新文化運動的重創,但沒有被徹底擠誇。喜歡格律詩詞的朋友常常打出「弘揚傳統文化」的旗幟,不時吹起一股股復興的小風。但,時代變了,給中國的傳統詩詞保留一塊自留地是可以的,想使其東山再起是不切實際的。現在,文言文、繁體字仍有個別使用,幾千年前的篆體字還有亮相的空間,何況近體詩。有格律功底的諸子寫點近體,應該認為是自行其便、自得其樂的雅事。但曲高和寡,檻外人一般都看不出陽春白雪的真諦,也沒閑暇到大雅之堂去領略貴詩眼的光輝,自己苦苦打磨的傑作,或許只能成為自我陶醉的陳釀。有些詩人常自謙「老朽」,然而卻盼望格律詩詞老而不朽。假如格律詩真的像文言文、繁體字那樣壽終正寢了,給它寫一幅「永垂青史」的輓聯是可以的,如果真想讓它起死回生、長生不老,那只是詩人們的一廂情願。

   詩的優劣,自古不以格律作界定。「古體詩」多不講格律,但傳世精品很多。如杜甫的名句「路有凍死骨」,按聲律是「仄仄仄仄仄」,但流傳甚廣,人們喜聞樂見。「近體詩」雖制定了格律,但那些違犯大忌作品,並不影響其成為名篇。如杜甫的《寄贈王十將軍承俊》的首聯「將軍膽氣雄,臂懸兩角弓。」兩句失對,且第二句犯孤平。再如,李白的傑作《夜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第三句與第二句失粘,第四句與第三句失對。這些都說明,不講格律的非律詩,或違犯戒律的律詩,都能成為好詩。由此可見,古人並沒有把格律做為評詩標準。而現在的泥古者,卻每每以格律評詩,並且將其做為第一標準,甚至做為唯一標準。有的詩本已點明不是律、絕,還有人貿然說它出律,動不動就「此作非詩」,甚至譏笑說,「只要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政界的「頂峰論」早就被批倒了,但願詩界不要出現「格律至上」的頂峰論。如果硬把不泥格律的作品和作者都視為下里巴人,那麼,自視高雅的夫子定會在不勝寒的高處飽償陽春白雪冷氣。

   格律詩是小農經濟的產物,它與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已不合拍,缺乏現在的時代性。白話文、簡化字和普通話的推廣,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匯,使得:⑴一些漢字被精簡,如:匹和疋統一為匹,它和牠統一為它;⑵產生了一些新漢字,如氦、胺、烴、砼、鎊、泵、她、乒乓、噻唑、咖啡等等;⑶有些漢字的拼音或四聲發生了變化;⑷有些英文縮寫越來越多的與漢語混用,國家文件及各種權威的媒體中頻頻出現,如:三C技術、三A革命、B超、ABC武器、APEC會議、DNA鑒定、加入WTO、GDP增長率、QQ號,等等。這些如何入韻,如何平仄,舊的韻書無法解決,新編韻書也是難善其事。舊詩常寫品茶、飲酒、撫琴,但無法寫喝咖啡、吃麥當勞、唱卡拉OK,舊詩善寫農夫、牧童、皇妃,但無法寫阿Q、三K黨和本·拉登。格律詩詞無法適應新漢字、外來語和英文縮寫,也不適於普通話朗讀。古人的律詩一經普通話注音會脫離原來的格律,有的連韻也不押了。如,「花開堪折直須折」,按古聲律是「平平平仄仄平仄」,(屬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律句,)按普通話朗讀卻是七個平聲字,很沉悶。古人的詩詞,今天讀不出原味,是歷史發展造成的,不怪古人,也不怪今人。如果現代人還用古聲韻寫詩,就要認真面對如何朗讀的問題。如果允許用普通話讀你的詩,那麼你按平水韻粘對、拗救的心血不就白費了嗎。如果讓人們用古聲韻讀你的詩,是強人所難,因為現在多數人對古聲韻不大精通,而且,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今天,為古詩朗讀網開一面,無論如何是不合適的。其結果,現代人寫格律詩只能在「小眾」中唱和。這也是現在弘揚格律的人總是迴避大眾化的原因之一。

   古代詩詞,都是文人把玩之物,是上流社會的雅物。古代有文化的人很少,平民百姓不可能涉足詩詞,所以那時無法強調詩詞大眾化的問題。現在不同了,現在有文化的人占多數,他們都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各種詩作已從大雅之堂進入尋常百姓家,已由社會上層走向社會大眾。在網路詩界尤其是如此。現在常來瀏覽網路詩壇的,不管是來貼詩還是來看詩,絕大多數是尋常百姓,屬於「上層社會」配稱詩人的,鳳毛麟角。

大眾看詩與「小眾」不同,他們只講總體印象,不去一字一句的細摳是否合律,是否有詩病。他們最要緊的是:能看懂就看,看不懂就翻片。你寫得深沉、含蓄、典故多、意義廣,但我不知所言何意,好像在為難我,那麼,你自己朦朧深邃去吧,我沒時間去揣摩。於是,看了不到一半便「拜拜」而不拜讀了。他們拉一拉滾動條或者點一點【下一頁】,毫不猶豫地就與你的詩做了永別。如果你的詩能讓人看下去,並與讀者的思想產生碰撞,他就會說聲好,如果碰出了火花,他就說很好,如果還有意味深長、韻味悠揚的優勢,他就會反覆讀,甚至背下來。詩不但要言作者的心志,還要道出讀者的心聲,能和多數人的心產生共鳴。廣大讀者對一首好詩的賞識,主要是被它鮮活的語言、高尚的境界和美妙的意趣所折服,並不去理會它的「俗」或「雅」,更不以格律為評詩標準。不寫詩的人才知道誰的詩好。寫詩的人往往只覺得自己的詩好,很少認真看別人的詩,即使看了,也覺得「不如我的詩好」。網上雖然常見「某句大好」的評論,但多數心不在焉,他那意思好像是說:也給我的詩說句好呀。

   綜上所述,詩詞應該具有傳統性、時代性和大眾性。現在,格律詩和白話詩都不敢面對三性問題。格律派只講傳統性,白話派只講時代性。

   格律派只強調傳統,而在面向大眾、面向時代兩個方面,彷徨、退守、漠視,甚至強詞奪理。他們想把古人的小圈圈套在今日地球上的,忘記了詩詞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需要在發展中帶上時代性和大眾性。白話詩是時代的產物,天生具有時代性,但它遠離了傳統性,丟失了大眾性。本來,它有白話易懂的優勢,可是後來,它故弄深沉,故意寫得語朦朦、意朦朦,把原本不多的讀者也丟了。缺乏傳統性,是白話詩先天不足,缺乏大眾性是其後天失誤。

   也許有人會問,你怎麼不談詩詞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呢。因為思想性和藝術性不是本文的中心議題。但我想預先說明一點,此「二性」與上述「三性」是不同範疇的兩類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不能用其它層面的概念遮壓對三性的討論,不能只談三性中的一性而迴避其餘,即不能用偷梁換柱的做法轉移人們對三性問題的注意力。

   下面,重點談談第三支花。

   現在,詩詞的讀者群體和作者數量大大增加了,與此相適應的是,各種詩詞刊物和各類詩詞網站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了。與此不相適應的是,適合大眾口味的詩詞作品寥寥無幾。因為格律詩是古人的,白話詩是洋人的,唯獨沒有當代中國人的詩。因此,近年來,要求創作既有中國特色又有時代特色的新詩的呼聲越來越高。上個世紀出現的白話詩,是搞洋為中用,沒有成功。這一次,應該搞古為今用,應以傳統詩詞為基礎,仿而不泥,推陳出新,產生出能滿足時代要求和群眾要求的新體詩。簡言之,新詩應該具有傳統性、時代性和大眾性。現在有不少人在為新體詩吶喊,更有不少人在大膽試作。這些初露頭角的新詩代表著探索的方向,是當代詩界的第三支花。它的大概風貌是:

   1、借鑒傳統詩的風格。對律詩、絕句的篇幅、對仗、用典等形式,沿襲而不恪守。使用新韻, 不泥聲律,不以律、絕標題。

   2、借鑒傳統詞的風格。寫長短句的新詩,要學習傳統詞的氣勢、風格和節奏感,但不搬詞譜,不標詞牌,句數、字數按需而定,大致押韻。

   3、借鑒當代民謠的風格。現在廣為流行的民謠(即民風詩)多是對世道人情的提煉和升華,思人所共思,言人所未言,形式新穎,風格獨特。有的語出驚人,辛辣幽默,有的詩出眾手,屢經增色。對民風詩整理潤色,或者吸納民風格調進行創作,當是新詩之一徑。

   4、不用生澀的字詞和冷僻的典故。試用少數民族語、舶來語、專業術語及外國語入詩。

   新詩產生後,原汁原味的格律詩詞仍將存在,就像繁體字和篆體字仍然存在一樣,擔心格律詩會被顛覆的人大可放心,只不過它越來越會成為冷門藝術。

   有人抱怨說,改革派們所談的詩歌到底是怎樣的,「也沒有拿出一個範本」。確實遺憾。一切在起步中,他們沒有系統的理論,也沒多少可用來「說話」的作品,更沒有「拿出一個範本」。他們只是在為第三支花吶喊,以下是擇錄他們力主革新的部分論述,從中可以窺見眾人繪製的大概藍圖。

梅梅子《淺說新古融合詩》:「新詩呼喚回歸,回歸大眾,回歸傳統,回歸現實……」 「中國詩歌界新古詩融合的呼喚聲越來越高。《詩刊》、《中華詩詞》等,近幾年都有一些報道。」

廣西丁冬《新體詩詞宜從民間吸取形式》:「首先,新體詩詞應努力從民歌中吸取養料和形式。……其次,新體詩詞應注意從古典詩詞中吸取養料和形式。……第三,新體詩詞應努力把傳統民歌和古典詩詞融為一體。」

伏麟齋主人《論新古詩運動與中華詩詞復興》:「中華詩詞或許將在新古詩運動中復興,並在復興運動中誕生出符合現代中國時代特色的新體中國詩來。這種詩體近乎詞,類乎曲,但比詞曲更自由、更洒脫,……」

寸草晨露《第三類——邊緣或許是希望》:「使一些文友發出『吟罷低眉無發處』感慨的,即第三類詩,象不象詞為詩之餘,曲為詞之外?  於是,我突發奇想:第三類——邊緣或許是希望!」

李霞《詩歌自殺——二元思維》:「21世紀初,伴隨著網路詩歌的興盛,第三條道路詩歌寫作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他們主張並實踐詩歌寫作的多元化,為漢語詩歌的復興帶來了希望。」

六柳先生《詩詞的前途與改革》:「我們期待一種全新的、通俗的、符合現代要求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新體詩詞出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張炯《毛澤東詩論與新中國詩歌》:「我國古典詩歌……多從民歌升華、演變的。《詩經》的國風固采各國的民歌,楚辭中的《九歌》也何曾不深受楚地民歌的影響。漢魏樂府本多是民歌。六朝的民歌和唐代的竹枝詞都給文人詩人以很大影響。宋詞元曲也無不發端於民間。」

四川蘇文聰《中國的古詩與我國詩歌傳統初探》:「中國歷代的詩、詞、曲大都起源於民歌。」

梅梅子《淺說新古融合詩》:「這個問題在台灣早已顯現出來,早已經有寄希望於民歌之說。」

中國詩歌會:該會是1932年成立的詩歌團體, 至力於詩歌的大眾化。他們創辦的刊物《新詩歌》上經常刊登採用民歌、民謠、小調、鼓詞、兒歌形式創作的新詩,得到魯迅、郭沫若、茅盾等的關心和支持。

毛澤東1957年《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體詩可以寫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 

   毛澤東1958年在成都會議上的講話:「中國詩的出路,第一條是民歌,第二條是古典。在這個基礎上產生出新詩來。」

毛澤東1965年給陳毅的信:「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將來的趨勢,很可能從民歌中吸取養料和形式,發展成為一套吸引廣大讀者的新體詩歌。」

甘肅袁第銳《論「超唐邁宋」之說應該緩行》:「故今應創能容納新事物,新辭彙之新體,乃勢之所趨,才人志士,均宜努力。」

廣東黎承坤《青出於藍勝於藍》:「近年提倡吸收外來語、口頭語入詩,放寬詩韻,增加透明度等都屬於變革內容,並且行之有效。」「我看,是否增加一個品種——自度曲。自度曲保持詩詞的韻味,擺脫固定格律的束縛,可以自由發揮。」

四川田穗《當代詩詞向中咸體轉型的研究》:「所謂新格詩,句子長短,句數多少,篇幅大小,完全不拘;粘對、韻步不拘,什麼『孤平』、『拗救』也不講;只要語言明白平仄諧葉,節奏鮮明,暢口順耳,富於詩意,濃於詩味就可。所謂新格詞,絕無詞牌、詞譜限制,句子長短、多少隨宜,闋數大小不論,只要有詞的韻味,吟來有詞的感覺。」

山西劉伯倫《拆除新舊高牆壘  共寫當今格律詩》:「不再走復古和崇洋之路,共同攜手創立具有民族風格又具有時代特色的當代詩。」

吉林劉慶霖《淺談我的「舊體新詩」》:「所謂『舊體新詩』……核心就在『新』字上。一是思維方法新;二是表現手法新;三是語言新。」

毛翰《論中鋒》:「希望詩壇中鋒能取傳統與先鋒兩派之長,避其所短,既不僵化,也不西化,成為中國詩壇的主流風格、主要流派。」

青天一鶴《詩壇現象小議》:「創新派是指那些不滿足於傳統的寫作方式而想另起爐灶的人,……任何想把這支力量消滅的企圖都註定是徒勞的。」

   最後,為新詩的探索者獻上兩聯:

   繼承古人掙脫格律羈絆

   探索新詩鼓起時代風帆

   仿而不泥

   今瓶有古觴風貌情迷三江四海

   新酒含陳釀余香意牽萬戶千家

   摩登詩代

   (本文有些細節是針對某論壇某些人有代表性的觀點,與本論壇無關,請勿揣測和誤解。歡迎抓住此文的中心議題進行批評。)

附:我的建議

   現在的詩詞網站大體有三類:一是以弘揚傳統詩詞為宗旨,二是以發展白話詩歌為宗旨,三是對傳統詩詞和白話詩歌都不排斥。上述三類網站都沒有為第三支花專設的版面,所以那些探索試作的新體詩無合適的發表園地。建議有遠見的網路詩壇和紙刊,為第三支花開設版面,把你們的網站和刊物辦出時代特色。有一個主張三花齊放的小詩壇:xhsci.unibbs.net   此壇有《新詩探索》等四個貼詩園地,雖然那裡還是一片空白,但值得熱衷網站建設和熱衷詩詞創新的人士一顧,相信你會得到一些啟發
推薦閱讀:

【晚讀】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王發賓大型組詩
「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是什麼?
垂釣詩詞集錦
古詩詞複習

TAG:詩詞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