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牛春明談太極拳應掌握的要領

牛春明先生師承楊健侯、楊澄甫父子,追隨楊氏父子習拳十七載,又在楊家武館任助教歷時六年,一生研練和教授太極拳達六十年之久,為楊式太極拳的繼承與發展,特別是在太極拳的防身技擊與祛病健身相結合的內功修鍊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牛春明先生為「楊門三軒」之首,在太極拳上造詣精深。他一生只從一師,只習一門一藝,將楊家所傳太極拳與自身特點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太極拳勢。牛春明先生拳架舒展,精於推手,曾為領導人陳雲、滕代遠所賞識,拍攝了我國第一部太極拳紀錄片《萬年常青》。下面這些內容摘自《牛春明太極拳及珍藏手抄老譜》。

《太極拳應掌握的要領》

作者:牛春明

一、步法

步法是太極拳術中五法之一。步為根基,是維持穩固基礎之根,術語言:「手到腳不到,必定瞎胡鬧。」足以說明步法正確,才能做到練拳的一切要領與要求。務必重視,才能得其正果。

二、虛實分明,忌雙重

練太極拳時,從頭到尾(腳)四肢百骸都在虛實變換、陰陽相濟循環之中,每一手法其虛實的相互變換甚密,自始至終處處隨虛隨實,如果有分寸之地未注意到虛實的轉換,則觸犯雙重毛病。妨礙勁路的集中,就不能將勁隨時調動集中,好似移動重量支撐之雙腳,不但不能輕靈移動,反被重量所牽制,就是雙重所致。然此理非一日之功,也非純熟功夫不能領會。

三、虛領頂勁

簡意頭宜中正,即從頭上找百會,頭頸自然中正。虛領頂勁又稱頂頭懸,使大腦皮層與脊髓間聯繫自如、活動靈活,頭頸肌肉自然不僵硬,使氣血的流通暢順無阻,提頂勁之意也就在此。

四、涵胸拔背

涵胸拔背意指胸內涵氣貼背,使氣沉于丹田,氣貼於背而行,則能力由脊發。涵胸,非彎胸屈背,指含而已,助練精氣神運行,便於經絡氣血流通,呼吸暢通;拔背使脊柱順其生理自然彎曲,即在第 7 頸椎骨向上輕微一提即成。使「氣貼於背,斂入脊骨」。涵胸拔背是相輔相成的,還需自行逐步體會。

五、尾閭中正,神貫頂

尾閭指脊椎末端的尾骶部中正,即要全身放鬆,從尾閭到頭頂都要中正,如不能挺胸凸肚、翹臀部。「尾閶中正,神貫頂」,以身軀中正、重心穩固,精氣神均練到為原則

六、松胯,松腰腿

腰、胯、腿均要放鬆自如,兩腳有勁,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胯、腿轉動協調一致,腰胯為一身主宰,有不得力處腰胯鬆動求之。其實不但腰、胯、腿要鬆動自然,肩、肘、腕也要鬆動自如,術語「氣如車輪,腰如車軸」。皆指腰、胯、腿而言,如有不得勢、不得機時,身便散亂,要以腰、胯、腿求之。

七、手方面注意事項

練拳時肩、肘、手、腕都要放鬆自如,做到沉肩、墜肘、舒指坐手腕。開合、掌、拳等等的運轉方法及所到之處的運動過程,即手法。手處處均不可用力,而且在運動中要虛實、陰陽相配合一致,才有助於引伸內勁的培養與鍛煉,使最終行於手指。例如腕關節放鬆按到盡處時掌根微突,只是微突掌根的動作,不能用力。

八、以意行氣,氣沉丹田

練拳在全身放鬆條件下進行,初學時呼吸任其自然,練到一定程度時應做到呼吸與動作的開合、起落相配合。行氣之法全在意,做到「以意行氣」。所要求的呼吸方法是「氣沉丹田」的深呼吸。這種呼吸,是利用橫膈呼吸,使橫膈肌與腹肌作規律性的收縮與舒展,以意識來加強血液循環,加強內臟運動,這種鍛煉對維護人體的健康起著積極作用。

九、用意不用力,內外相合,上下相隨,相連不斷

用意不用力:指練太極拳時全身鬆開,不使分毫拙力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然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使經絡氣血通,日日貫輸,周流全身,則內勁增、身強體健。

內外相合:太極拳內練精氣神。神為師,身為驅使。架子不外虛實開合,開不但手足開,心意也應俱開;合不但手足合,心意也應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上下相隨:拳論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腳動,眼神亦隨之動,才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上下不相隨,就不能完整一氣。術語謂:「手到腳不到,必定瞎胡鬧。」

相連不斷: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周而復始循環無窮,貫串一氣呵成。這就是太極拳自第一式起勢至結束合太極,相運不斷,如一圓環無斷接處、無凹凸處。

十、練功戒忌

一 是忌暴食、暴飲、飽食、飽飲、過飢及酒後行拳。

二 是大小二便要便凈,刷牙洗面要做到清潔,適合穿寬身衣褲,平底鞋。

三 是忌在風前、遺精之後、房事之後、病(大病)初愈之後練功。

四 是練拳後有汗不能立即脫衣除衫或立刻吹風貪涼、沖洗沐浴及坐卧等,也不能立即飲、食,尤其是冰凍之食物。

五 是精神不愉快,睡眠不足,或睡得太沉(即太多),身體疲倦等,暫不宜練功。


推薦閱讀:

三命通會卷三論太極貴
「天下太極」探拳宗
太極拳內功修鍊的七層功法
武當密傳太極拳四十八式
三十二式太極劍學習輔導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