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參加法會的意義

法會是佛教儀式之一,又叫作法事、佛事、齋會、法要等。是為講說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舉行之聚集凈食,莊嚴法物,供養諸佛菩薩,或設齋、施食、說法、讚歎佛德之集會。

2500年前佛陀成道後於印度鹿野苑初轉法輪,即講「苦、集、滅、道」四聖諦,其中講到「有漏皆苦」,世間有無量的苦,以人生而論,即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蘊苦。雖然我們日日生活在苦海中,但若沒有佛陀給予我們智慧的開示,我們連知道自己苦的機會都沒有。

我們每個人r應當慶幸自己今生為人,能夠值遇佛法,依法修行,進而超越生死涅槃苦海。我們更要珍惜自己接觸到佛法的機會。我相信每個人學佛得利益之後,再去看那些苦難的眾生,每個人都會生起如觀音菩薩一樣的大悲心,不忍眾生苦。

佛法把這種剛剛生起的信心、對佛教的純真之心為「初心」,初心不退,成佛有餘。在各自的修行歲月中,長久保持剛信佛時的純凈信心、對佛的嚮往,就會得以精進。

當我們修行精進以後,生命獲得輕安,再回頭看那些沉溺苦海尚不知苦為何物的眾生,會對他們生起悲憫之心。我們沒有對苦難眾生的悲憫心,將無法生起大乘菩提心。

眾生究竟解決心靈的痛苦,需要依靠佛法。通過法會,可以建立僧俗互動的平台,讓眾生有因緣接觸到佛法,逐步建立起師友緣,能夠有機會把自己平時所學的佛法和自己的生命結合起來的機會。

參加法會,我們會有菩提心的攝持,一言一行,每個起心動念,都可以成為解脫的因,都可以成為成佛的因。一心一意對三寶的恭敬,能消除自己的業障以及一切眾生的業障,就是我們發菩提心。佛弟子一起供養三寶供燈供水、一起修行是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的最佳機會。所以,參加法會對於信眾來說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修行活動。

我國後漢時即有皇帝行齋會之事,於佛寺飯諸沙門,懸繒燒香,散花燃燈,或設會討論佛義、講經等,以達祈福增慧之目的。

其中齋請僧侶之法會稱為千僧會、萬僧會;設齋食供養水陸有情之法會稱為水陸會;由其他處買進受捕之魚鳥牲畜,於三寶前為其說法,授三皈五戒,再放之于山野沼澤、泉池河水,為放生會;講贊華嚴經之法會為華嚴會;每年七月十五日,以百種物供養佛法僧三寶,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之法會為盂蘭盆會;此外,還有為紀念諸位菩薩聖誕、成道等重要日子而舉行的紀念法會。

 所以,今天大家來拜《梁皇寶懺》,一方面是消自己的業障,另一方面,是幫我們的父母:現世的父母、過去的父母消業障,令他都能夠離苦得樂。而我們給他什麼供養?也就是法供養。藉此拜懺的功德,令他們都得到超生。我們經常說:上報四重恩。

因此,《梁皇寶懺》從梁朝流傳至今一千餘年,學佛行人若能依此懺文虔誠禮拜、慚愧懺悔,並檢討改過,以慈悲、智慧的法水洗凈愆尤,必得佛陀慈光加被,自然業障消除,善根增長,身心清凈,平安吉祥。

所以,拜懺的真正意涵,就是要我們借著拜懺的儀式,也就是借著法會的儀式,在佛菩薩面前虔誠地懺悔、禮拜、誦經、念佛,祈求佛菩薩慈悲的寬恕、護佑與加持,因而得以影響旁邊的人共同生起覺悟的心,也能加入懺悔、改過的行列。

而禮懺的意義,可以兩個字來貫串,那就是「因果」;宇宙萬有之中,誰也逃不過因果;所謂「如是因、如是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為一切都有因緣,都離不開因緣法;就好像我們偉大的佛陀,雖然他已經「因」圓滿了、「果」也圓滿了,但他仍然降生娑婆,示現人間,為我們樹立修行、悟道的榜樣。

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也曾經歷無數的考驗與磨難;他與提婆達多多生多世的惡緣,而屢屢被加害、被障礙,這些都是過去世的種種因緣,而不得不承受的果報。因此,身為佛弟子,對於「因果」、「因緣」要真正的理解。

通過參加法會的弟子都能如佛菩薩般為了解除眾生的苦難而發大願,行菩薩道,不僅生時身心安泰、成己所願,同時利益更為廣闊之眾生。

阿彌陀佛??

焦作市神農山雲陽寺 釋印戒 合十


推薦閱讀:

星座、宮位、相位意義
在線課程對教育有何意義?這一點恐怕是最重要的
十神作用方式的吉凶意義 財運2
2.2.3 態度所扮演的中心角色
2.3.5 受眾的行為意義

TAG: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