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以《易傳》+《易經》證入先天無極法界(中)
05-28
易傳(原文+譯文)(下)文言傳·乾文言
【原文】「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譯文】《文言》說:元,是眾善的首領。亨,是眾美的集合。利,是義理的統一。貞,是事業的主幹。君子履行仁義就足夠可以號令大眾,眾美的結合就足夠可以符合禮義,利人利物就足夠可以和同義理,堅持正道就足夠可以成就事業。君子身體力行這四種美德,所以說:「《乾》卦具有這四種品德:元、亨、利、貞。」
初九爻辭說:「潛藏的龍,無法施展。」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九二爻辭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論講究誠信,日常行為講究謹慎,防止邪惡的侵蝕,保持忠誠的秉性,引導世人向善而不誇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經》上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就是說民間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說:「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終究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君子致力於培育品德,增進學業。以忠信來培養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的立足點。知道事業可以發展就發展它,從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機;知道事業應該終止就終止它,從而保持行為的道義。所以處於尊貴的地位而不驕傲,處於卑微的地位而不憂愁。所以君子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雖然處境危險也沒有災害。」九四爻辭說:「也許跳進深潭,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有時處在上位,有時處在下位,本來就是變動無常的,不是什麼行為邪惡的緣故。有時奮進,有時退隱,本來就是應時變化的,不是什麼喜愛離群索居的緣故。君子致力於培養品德增進學業,隨時準備著抓住時機全力以赴,所以沒有災難。」九五爻辭說:「龍飛騰在天,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聲息相同就互相應和,氣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濕的地方流動,火向乾燥的地方漫延。雲縈繞著龍,風追隨著虎。聖人興起,萬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麗於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著大地,萬物都歸屬於各自的類別當中。」上九爻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禍之困。」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身份顯貴而沒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沒有人民,有才德的壓抑在下層,不能獲得他們的輔助,因此有所行動必招禍殃。」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是說有才德的君子壓抑於底層。「龍出現在大地上」,是說君子暫時隱伏等待時機。「終日里勤奮努力」,是講君子刻苦修身自強不息。「也許跳進深潭」,是講君子投身社會自我考驗。「龍騰飛在天」,是講君子獲得地位治國治民。「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是講事業極盛必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是講天下政治安定。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初九陽爻居下位,象徵萬物蟄伏,陽氣潛藏。「龍出現在大地上」,陽爻上升一位,象徵萬物發生,大地錦繡,風光明媚。「終日里勤奮努力」,陽爻再進一位,象徵萬物蓬勃,與時俱進。「也許跳進深潭」,陽爻又升上一位,象徵陽氣更盛,天道發生變化。「龍飛騰在天空」,陽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徵時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圓滿完成。「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陽爻上升到極限,象徵陽氣極盛,將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陽爻依位次而上升,陽氣依時節面旺盛,六爻全陽,將盡變為陰爻,從而體現了天道運行的原則。
《乾》卦的卦辭:元、亨,是講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諧之美。利、貞,是講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恆之性。乾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滿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從不提起它的恩德,偉大呀!偉大的上天!真正是剛強、勁健、適中、均衡,達到了純粹精妙的境地。六個陽爻發揮舒展,廣通天道、地道、人道。陽氣的結晶——太陽,駕駛著六條飛龍在空中飛行,分布著雲彩,降灑著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君子以養成自身的品德作為行為的目的,每天應該落實在行動上。「潛」的意義在於,隱伏而不顯露,當自身修養尚未達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為。君子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詰疑來辨明是非,以遠大作為內心的目標,以仁義作為履行的責任。《易經》說:「飛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就是說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的含義是指,九三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佔據天位,也沒有佔據地位,還須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不過處境雖然險惡,還沒有災難。九四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佔據天位,又沒有佔據地位,也沒有佔據人位,所以有「也許」的說法。「也許」這個詞就是表示遲疑。但沒有災難。九五爻辭所講的「大人」,他的德行與天地相配合,生成萬物,他的光明與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與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賞罰與鬼神相配合,吉凶一致。他的行動先天而發,但上天不會背棄他,他的行動後天而發,那是依奉天時行事。上天尚且不背棄他,更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亢奮」這個詞意思是,自以為自己的事業只會發展不會衰敗,只會存在不會消亡,只會勝利不會失敗。也許只有聖人才能了解進退存亡的相互聯繫,恰當地把握它們互相轉化的關係,做到這一點,恐怕只有聖人吧!
文言傳·坤文言
【原文】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譯文】
《文言》說:地道極為柔順但它的運動卻是剛健的,它極為嫻靜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後於天道而行動,但運動具有規律性。它包容萬物,其生化作用是廣大的。地道多麼柔順呵!順承天道而依准四時運行。積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吉祥;積累惡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災殃。臣子弒殺他的國君,兒子弒殺他的父親,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逐步發展的結果。《易經》說:「踐踏著薄霜,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大概就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現象。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為的道義。君子通過恭敬謹慎來矯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的原則來規範行為上的悖亂。恭敬、道義的精神樹立起來了,他的品德就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君子「正直、方正、廣博,這些品德不為人們所了解,也沒有什麼不利的。」因為人們不會懷疑他的行為。陰比喻臣下,雖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隱,從而服務於君王,不敢自居有功。這是地道的原則,也是妻道的原則,同樣是臣道的原則。地道不能單獨地完成生育萬物的功業,但是在時序的交替中,它始終一貫地發揮作用。天地交通變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賢人就隱退。《易經》說:「紮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沒有指責也沒有讚譽。」大概意在謹慎吧。君子內心美好,通達事理,整肅職守,恪守禮節,美德積聚在內心裡,貫徹在行動上,擴大在事業中,這是最為美好的。陰與陽勢均力敵,必然發生爭鬥。因為陰極盛而與陽均等,所以把陰陽一併稱作龍。其實陰並未脫離其屬類,所以又稱為血,血即陰類。所謂玄黃——天玄地黃——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
============================
繫辭傳上·第一章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譯文】
天尊貴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經》中乾為天為高為陽,坤為地為低為陰的象徵就定了。天地間萬事萬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雜然並陳,《易經》中六爻貴賤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天地間萬事萬物動極必靜,靜極必動,動靜有一定的常態,《易經》中陽剛陰柔,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道理也就由是斷定,斷然可知了。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類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類相分,同於君子同於善的事物則吉,同於小人同於惡的事類,則凶就產生了。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晝夜晦冥的現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嶽動植高下諸般的形態,而人世間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變化,由是可以明顯的看到了。所以宇宙間,陰陽二性不停地切摩變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種天地間的八個基本物象,不停地相與鼓動變化,由是產生了宇宙萬有。比如說,以雷霆之氣,鼓動萬物的生機,以風雨疏散潤澤萬物的氣機,日月的運行就構成了人間的晝夜寒暑,乾為天為父為陽,是構成男性的象徵,坤為地為母為陰,是構成女性的象徵。乾為天,代表時間,故知天地之大始;坤為地代表空間,故能作成萬物。乾為天昭然運行於上而晝夜攸分,是容易讓人了解的,坤為地渾然化為萬物,是以簡易為其功能的。容易則易於知解,簡易則容易遵從。容易使人了解則有人親附,容易遵從,則行之有功。有人親附則可以長久,有能成功則可以創造偉大的事業。可以長久的,是賢人的德澤;可以成為偉大的,是賢人的事業。《易經》的道理即是如此簡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則能與天地同參,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繫辭傳上·第二章
【原文】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譯文】
聖人觀察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現象而設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規範之,復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各系以吉凶悔吝及有關卦爻象之文辭,而使人明白吉凶的趨向,《易經》中陽剛陰柔相與切摩推盪,而產生變化。所以《易經》中有「吉凶」,是成功或失敗的現象。「悔吝」,是表示有憂慮顧慮的現象。「變化」,是前進或後退的現象。「剛柔」,即是晝夜,夜盡晝來,晝盡夜來的現象。六爻的動態,就是天地人才的道理。所以君子平居之時,能心安理得,這是因為能法象《易經》的文辭呀。所以君子平居之時就觀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辭;一有行動,則觀察《易經》的變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所以能如大有卦上九爻辭所說:「從上天祐助之,完全的吉而沒有不利的。」
繫辭傳上·第三章
【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譯文】
「彖辭」是解釋全卦的道理現象的。「爻辭」是說明每一爻的變化的。「吉凶」是說明其成功或失敗的。「悔吝」是說明其小有弊病與過錯的。「無咎」是要人善於補救其過失的意思。所以分出六爻貴賤的,就在於它所居的位置而定。齊一各卦所包含事理的大小,則在於各卦的卦象而知。辨別吉凶的,就在各卦各爻的文辭而知,憂慮於悔吝之來臨者,則在於吉凶禍福義利善惡幾微之間,謹慎小心。能從「無咎」之中變動而吉者,則在於能悔改。所以卦有小有大,小象徵其陰,大象徵其陽,卦爻之辭也有極危險的,如劓(yì)刖(yuè)征凶,也有極平易的,如利見大人,利涉大川。各卦爻之辭,皆各指各卦各爻之意旨趨向。
繫辭傳上·第四章
【原文】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譯文】
易理準則於天地,所以能包括統貫天地間一切的道理。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則觀察大地山河動植的理則,所以知道晝夜光明幽晦的道理。追原萬事萬物的始終,故知死生終始循環的道理。精神氣質合則構成萬物,靈魂是生命的泉源,它是隨著生老病死而變化的,由是我們可以探知鬼神的情態。《易》與天地之道相似,故不違背。能周知萬物的情態,而其道義足以匡濟天下,故能致用而不超過。能遍行天下而未有流弊,通易道者能樂行天道之所當然,知天命之造化,故無憂。安於所處之境,而敦行仁道,故能泛愛天下。能範圍包括天地一切的變化,而不會有過失;能微曲成全萬物,而不會有遺漏;能通明於晝夜、陰陽的道理,而盡知其道。所以神的奧妙難測,是無方所可推求的;易理的周知宇宙,也不可以一曲之體討論的。
繫辭傳上·第五章
【原文】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譯文】
一陰一陽的相反相生,運轉不息,為宇宙萬事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這就是道。繼續陰陽之道而產生宇宙萬事萬物的就是善,成就萬事萬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之義。有仁德的人見此性此道,即認為是仁,聰明的人體察此性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而各遂其生,而不知曉,所以君子之道能含蓋萬有,為萬物之根,而知之者卻很少呀!君子之道(即易道)顯現之仁道,是可以見之於實行的。蘊藏之以致用,是可以舍之則藏的。能鼓動萬物的生機,而不與得天子之位的聖人同其憂思,可以樹立盛明的德行,偉大的事業是多麼的完美呀!學問德行乃至天下萬事萬物的具足富有,就是偉大的事業了,日新又新,就具足了盛明的德行了。生生不息,變化前進不已,就是「易」,成就現象就是「乾」,效法而行就是「坤」,極盡數術的推演,知道將來的變化就是「占」,通達變化之道,就是「事」,能運用陰陽之道,至神奇奧妙,變化莫測的,就是「神」。
繫辭傳上·第六章
【原文】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譯文】
易道真是廣大呀,以論說其遠,則無所止息;說到其近處,則很文靜而又端端正正地放置在我們面前;以談論於天地之間,就具足了一切萬事萬物的道理了。乾六畫皆陽,純陽剛健,當它靜而不變之時,則專一而無他;當它動而變化之時,則直遂而不撓,所以廣大的宇宙持此產生。坤卦六畫都是陰,柔順敦厚,當它靜而不變之時,則收斂深藏;當它動而變化的時候,則廣開展布,所以廣大的萬物皆由是產生。易理的廣大,配合天地;變化通達,配合四時;陰陽之理,配合日月,易簡的至善,配最高的德性。
繫辭傳上·第七章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譯文】
孔子說:《易經》的道理,是最偉大的呀,《易經》正是聖人用以崇高道德、廣大事業的呀。知慧要求到崇高而後止,禮節則自謙卑入手,崇高效法天道,謙卑效法地道。天地既設位,《易經》之道也就行於天地之間了。成就此崇高廣大的善性,當不停地蘊存之,存養之,這就是道義所由產生的門戶了。
繫辭傳上·第八章
【原文】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婬。《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譯文】
聖人見天下萬事萬物的繁雜,因而擬測萬事萬物的形態,而歸納為八個基本卦,以象徵萬事萬物所適宜的物象,所以叫做「象」。聖人見天下一切動作營為的千變萬化,而觀察其可以會而通之之道,製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顯現一切動作營為的常體,複合系之以辭,而斷定它的吉凶,因此就成為「爻」。有了八卦所代表萬事萬物的象徵,故天下最繁雜的萬事萬物,也不致嫌其厭惡了。有了三百八十四爻以擬像天下一切的動作營為,故天下最動蕩不安的事情,觀察易爻,也不致繁亂了。八卦之象,三百八十四爻之辭既是從擬議而得,吾人於人世間處事應物亦當擬測揆度之後,才可發為言論,議論探討周詳後,方可有所動作,言行能如此擬測揆度、議論探討,斯能成就變化如神的事業。中孚九二的爻辭說:「鶴鳴於陰暗之處,其子即能和聲響應,我有好的爵位,我將與你共同治理。」孔子申論之云:「君子住在家裡,發出善美的言論,則千里之外的人也會聞風響應興起,何況是接近他的人呢?如發出不善的言論,則千里之外的人也會違背他,而不以為是,何況是接近他的人呢?言語是從本身發出,而能影響於百姓,行為是從近處著手,而顯現於遠處。言行是君子的關鍵要樞,關鍵的發起,是光榮或受辱的主宰。言行正是君子感動天地之由,可以不謹慎嗎?」「同人九五,在居尊得位,在天下和同之先,本有艱難,故號咷大哭,以至誠感人,終至天下和同,故後快樂而笑。」孔子申論之,言:「君子之道,或出而服務天下,或隱處而獨善其身,或沉默,或言語,如二人同心,其鋒利足斷堅硬的金屬。同心的意思,是說二人精誠團結,心意齊同,其氣味的相投。猶如蘭蕙的芳薰。」「大過初六謂:藉用白茅承墊祭祀品,這是無咎的。」孔子申論之言:「祭祀品如放置於地上即可以了,而又承墊之以白茅,又何有災咎呢?是謹慎到極點了呀。茅草之為物本來很纖薄不貴重的呀,而可用於承墊祭祀品,則其用處很重大的了。人如能以此謹慎之道以行,必能無所錯失了。」謙卦九三說:「勞苦功高而又謙虛的君子,最終是吉利的。」孔子說:「有功勞而不誇耀,有功績而不自以為德,是敦厚到極點了。是說以其功勞猶謙下於人呀。德是稱其有盛明的德行,禮是說其恭敬,謙虛就是表現恭敬以保存他的職位的了。」本卦的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極點,再無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猶如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亢、最乾淨的地方,四顧茫然,既無再上進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憂鬱悔悶了。節卦初九謂:「不出門庭,是沒有災咎的。」孔子說:「擾亂的生起,是言語以為階梯,國君不保密,則失去臣自。臣自不保密,則失去身命,機密的事情不保密,則造成災害。所以君子是謹慎守密而不泄漏機密呀。」孔子說:「作《易經》的人,大概知道盜之所起吧?《易經》解卦六三說:『背負著東西,又且乘在車上,勢必招致盜寇的來臨呀。』負著東西,本是小人之事,乘的車子,本是君子治國平天下乘坐的器具,今小人而竊乘君子的器具,必無能匡濟,大盜必思強奪它了。君上傲慢,臣下暴斂,大盜必思侵犯其國了。漫藏財富,就教誨盜寇的偷盜,女人妖冶其容貌,必招壞人之婬辱。《易經》說:『負且乘,致寇至。』原是說自己招致寇盜之意呀。」
繫辭傳上·第九章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譯文】
大演天地之數以卜筮,是用五十根蓍草,(無則用竹代之,一加至十減五行為五十。)其用唯四十九根而已。(留一不用,放會袋中以象太極。)任意分為二堆以象兩儀,從右手堆中取一根掛於左手小指無名指間以象三才,以四根四根分之,以象四時的運行,先以右手取左手的蓍草,以四根四根數之,將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掛於無名指與中指間,以象農曆的三年一閏,再以左手取右手堆的蓍草用四四分之,將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掛於中指與食指間,以象農曆的五年兩閏。如是將掛於左手的蓍草取出,非五即九,即成一變,是謂再扐而後掛。天即陽,地即陰,陽數奇,即一三五七九,陰數為偶,即二四六八十。陰陽之數各有五個,五個奇數五個偶數各相參合,陽數共有廿五,陰數共有三十。陰陽之數合之共有五十有五,如是陰陽十位之數,推而大之。可至百京兆億,推而小之,可至絲毫釐撮,這就是易道所以成就變化,而推算的神妙莫測如鬼神了。乾為陽,策即推算蓍草的根數,陽數九,以四時乘之為卅六,再以六爻乘之為二百一十六。坤為陰,陰數六,以四時乘之為廿四,再以六爻乘之為一百四十四。二策相加凡三百六十,相當於一年的日數。《易經》上下二篇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陰陽各一百九十二,以陽數卅六,陰數廿四,各乘以一百九十二而加之,總計得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於萬物的數字。所以「揲之以四」去營求,而構成《易》筮數的變化,三變而成一爻,卦有六爻,十八變即筮成一卦,聖人作《易》畫八卦以括萬事萬物之象,僅為小成而已。引而伸之,順其類而推求之,增長之,即構成六十卦,三百八十四爻,方作成一部《易經》,天下的能事皆盡在此《易經》之中了。故《易經》可使道術顯明於天下,使德行神妙莫測,所以可以應酬於人間之世,而如獲得神明的祐助了。孔子說::「了解《易經》的變化道理的人,豈不就能知道神的所作所為了嗎!」
繫辭傳上·第十章
【原文】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譯文】
《易經》有聖人之道四,即辭變象占。以《易經》來談論的人則崇尚《易》辭,以動作營為的人則崇尚《易》之變化,以製造器具的人則崇尚《易》象,以筮卦的人則崇尚《易》占。所以君子將有作為,將行動的時候,探問於《易》以筮卦,而《易》即以其六十四爻當中的吉辭應答,即筮得吉凶之辭,則受易道之指引,如響之應聲。無論遠近幽深,吾人藉《易》之占筮,終於知解將來事物的變化,非天下最精深者,誰能如此呢?三才五行或陰陽之數參合五位的變化,錯綜其數字的推演,通達它的變化,終於成就陰陽之數的神妙,而《易》中陰陽卦爻的文辭也由此可以推知了。極盡數字的變化,遂能肇定天下的物象,非天下最神奇變化的,誰能如此呢?《易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是沒有作為的,是很安祥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誰能如此呢?。《易經》是聖人極盡幽深,研究神機莫測的一門大學問,正唯它的幽深,故能通達天下人的心志,正唯它的神機莫測,故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務,正唯它的神妙,所以似不見其急速,而自然快速,似不見其行,而能到達。孔子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
繫辭傳上·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譯文】
孔子說:「易經是作什麼的呀?《易經》即是開創萬物成就事務,包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的一門學問呀。所以聖人以《易》通達天下一切人的心志,以《易》肇定天下的事業,並以之決斷天下一切的嫌疑。」所以蓍草占筮用四十九根,其德性是圓通而神妙,六十四卦的德性是方正而有睿智,每卦皆有六爻,其意是很簡易而貢獻在我們面前的。聖人以此洗滌修鍊之心(或解先知天下之心),退藏於深秘之處,吉凶與百姓同其憂患。《易經》之神妙足以知道將來變化之理,其智慧足以儲藏既往的知識經驗。誰能參贊於此呢?唯有古之聰明深智,神武而不嗜殺人者能如此而已。所以明白天的道理,而復能觀察百姓的事故,是以天地興起蓍草的神妙之物,以為民前用,使趨吉避凶於未做事之前。聖人以此齋戒其心,以神明他德業的幽深吧!《易》之陰陽變通象器法神八者之理,隨處可見,比如以門戶比喻,關起門戶來則疏暢而光明。此即謂之「乾」;一關一開,相續不窮,就叫做「變」;一開一關使人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往來,未有窮盡,就叫做「通」;顯現於外面,有物象可觀,就叫做「象」;表現於器用,有尺度的大小,合於規矩方圓的形狀,就叫做「器」;制定屋宇之時,即用門戶以出入,有法度可尋,就叫做「法」;利用它來出出入入,往來不窮,百姓常常利用它而不知,就叫做「神」。所以《易經》之原始有太極,太極即陰陽未生渾茫廣大之氣,太極變而產生天地,是謂兩儀;兩儀變而產生金木水火,是謂四象;四象變而生生天地水火風雷山澤,是謂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卦;由此八卦相重而產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含蓋宇宙萬象,而系之以辭用斷吉凶,因此有了《易經》;遵循《易經》之道即能趨吉避凶,而造成偉大的事業。所以可以使人取法的現象,沒有比天地更大的了;窮則變,變則通的,沒有比四時更大的了。懸掛物象,顯著光明,照耀天下的,沒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崇高的事業,沒有比富而且貴更大的了;具備器物,以適人類的適用,設立完成許多器具以利益天下的,沒有比聖人更偉大的了;探求繁雜的物象,索求幽隱的事理,鉤求深遠的道術,使人獲致遠大的前途,以決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業的,沒有比卜筮所用的「蓍草」和「龜甲」更偉大的了。所以天生蓍草和龜的神物,聖人就取用它以作卜筮為人所取法。天地的變化,聖人就效法它。天垂示物象,現出吉凶的徵兆,聖人就取法它。黃河有龍馬負圖,洛水有神龜負書的祥瑞徵兆,聖人於是效法它,運用它。《易》有以上「神物、變化。天象、河圖洛書」的四象,所以啟示智慧的泉源而作成《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又系之以文辭,所以告訴我們智慧的哲理。復定之以吉凶的徵兆,所以斷定人事的吉凶禍福,而教人趨吉避凶,赴善就福,而遠離災殃呀。
繫辭傳上·第十二章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譯文】
《易經》大有上九爻辭言:「從上天獲得祐助,完全吉而無不利。」孔子說:「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順大道的規範的人。人們所扶助的是篤守誠信的人,履守誠信,而思處處合順於大道的規範,又能崇尚賢能的人,所以猶如從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沒有不吉利的了。」孔子說:「書是不能完全表達作者是要講的話的,言語是不能表達我們的心意的,那麼聖人的心意,難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嗎?」孔子說:「聖人樹立象數的規範,以竭盡未能完全表達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設置六十四卦以竭盡宇宙萬事萬物的情態,復系之以文辭,以盡其所未能表達的言語,又變而通之,以盡其利,鼓勵之,激揚之,以盡神奇奧妙的能事。」乾坤也就是天地,它是《易經》的精蘊呀,乾坤既成列於上下,《易經》的道理也就肇定於其中了。如果乾坤毀滅的話,則沒有辦法見到《易經》的道理了,《易經》的道理不可被知解的話,則天地乾坤之道也幾乎要息滅了。所以在形器之上,無形體度量,抽象不可形而為萬物,所共由者,就叫做「道」;在形體之下,有形體可尋,是具體之物,就叫做「器」;將形上之道、形下之器,變化而裁製之以致用,就叫做「變」;推而發揮之,擴充之以實行於天下,謂之「通」;舉而設施安置於天下的百姓,就叫做「事業」。所以《易經》所謂象,乃因聖人見天下萬事萬物的繁雜,而擬測其形態的種類,象徵其物象的適宜,因此謂之「象」。聖人見天下一切動作營為的眾多,而觀察它可以會而通之之道,以制定其經常的規範,訂成三百八十四種動態的指規,又系以文辭,以斷定它的吉凶,所以謂之「爻」。極盡天下繁雜的物象的,在於「六十四卦」;鼓動天下的動作營為的,在乎「爻辭」;變化而裁製之,在乎「變」;發揮而推行之,在於「通」;明其神奇奧妙之道,在乎其人的運用;默默的而成就其事業,不形之以言,而天下皆能相信,則在於德行的深厚。
繫辭傳下·第一章
【原文】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譯文】
八卦之中,乾坤相對,震與巽相對,離與坎相對,兌與艮相對,八卦對待成列,舉凡天地間兩兩相重,成為六位的卦,以應事實的需要,因而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都在其中了。陰陽兩爻,遞相推移,宇宙間的千變萬化,都在其中了。各卦各爻,聖人都系以文辭,分別指出吉凶的徵兆,於是人間所有的動作營為,和趨吉避凶的道理,都在其中了。人事之間,所以有吉凶悔吝的產生,是由於動作營為的結果。陰陽兩爻,是設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本。推移變通,正是所以趨向於真理或時機的變化的。時機雖有吉有凶,但我們處在吉利或兇險時,必須安常守正,才可穩操勝算,立於不敗之地。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復如此,皆以「守正」為前題,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觀照萬物。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萬物,都公正無私,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天下一切的動作營為,都是歸於端正專一,精誠無欲,才能有成就。乾道造化自然,很剛健的昭示眾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坤道是順應乾道而開務成物,很柔順地昭示眾人的道理,是非常簡易的呀。聖人製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簡易的理則而作的。卦象的設立,亦是仿乾坤簡易的形跡而設立的。卦爻卦象先有變化於內,遂依象釋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現於外了。進而裁製機宜,導致功業的成就,就表現於聰智的變化。聖人崇德廣業、仁民愛物的言行,在卦辭爻辭中記載得很清楚。天地之大德,在於使萬物生生不息,聖人之大寶,在於有崇高地位。如何守著職位呢?那就要靠仁愛的道德了。如何招致人群呢?那就要有財物。調理財務,端正言行,禁止老百姓為非作歹,就是道義所應做的。
繫辭傳下·第二章
【原文】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譯文】
古時包犧氏的治理天下,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現象,下則觀察大地高下卑顯種種的法則,又觀察鳥獸羽毛的文采,和山川水土的地利,近的就取象於人的一身,遠的就取象於宇宙萬物,於是創作出八卦,以融會貫通神明的德性,參贊天地的化育,以比類萬物的情狀。編繩結網,做為捕捉魚、鳥的工具,以獵獸捕魚,是取象於離卦的。離中虛,像孔眼,又離為目,有網罟的象徵。包犧氏死後(數百年),神農氏興起,砍削樹木做成犁頭,曲轉木材為犁柄,以便耕種和除草,創作許多耕作器具,教導人民,使天下增加糧食,是取象於益卦。規定中午為買賣時間,招致天下的人們,聚集天下的貨物,互相交換所需要的貨物,滿足各人的需要,其取象於噬嗑卦的。神農氏死後(數百年),黃帝、堯、舜氏興起,由於社會的演進,日趨繁榮,舊日的典章文物制度,已不敷使用,所以黃帝、堯、舜諸古聖人先王,為了使人民過安定生活,因此,隨著時代而不斷改變,通達其變化,使百姓生活不致於死板,而產生厭倦的心思。易學的道理是窮極則變化,變化則通達,能通達,則能恆久。能循此變通的原則,何事不成?所以有如天助一般,當然吉無不利了。黃帝、堯、舜氏設立文物制度,百官分職,各盡其力,終致天下太平,以至於垂拱而治,無為而成。是取象於乾坤兩卦的現象。將木材鑿成舟船,削銳木頭做為船楫,使兩岸的人,能互相來來往往,且可航行至更遠的地方,便利天下人,是取象於渙卦的。征服了牛,乘著馬,用牛來拖載重物,用馬來賓士遠地,以溝通有無,便利世人,是取象於隨卦。設置重門,擊柝巡夜,以防禦盜賊的侵入,是取象於隨卦的現象。發明杵臼,以利民食,是取象於小過卦。將柔韌的小木條做成繩索弓,把木材削成箭,用弓箭的利益,來威服天下,是取象於睽卦。上古時候,冬天則藏身洞穴,夏天則在野外居住,後世聖人,為了防止洪水猛獸的侵襲,遂教民建築宮室,上有棟樑,下有檐宇,以防禦風雨,是取象於大壯卦。古時候的喪葬,用木材厚厚地堆在屍體上面,埋在荒野中,不設立墳墓,也不植樹,居喪沒有一定的期限。後世聖人,制定喪禮,換用棺槨以殯葬,是取象於大過卦。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以後不敷使用了,聖人便發明文書契據,百官也利於治理,萬民也賴於此書契,而有所稽察,不致於誤事,是取象於夬卦。
繫辭傳下·第三章
【原文】
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譯文】
所以《易經》的內容,就是描述萬事萬物的形象。《易經》的卦象,就是用以擬效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形象的。彖此是解釋全卦的意義和結構,所以說,彖辭是代表一個卦的才德。每卦六個爻位的演變,都是仿效天下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動態而產生的。具備了象彖爻,描述萬事萬物,因此事物的變動得失,吉凶就發生了,而細小疵病的悔恨,憂慮困擾的災吝,就由是而顯現出來了。
繫辭傳下·第四章
【原文】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譯文】
本來陽卦適宜陽爻居多,陰卦適宜多陰爻,為何現在反而相反,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呢?就以奇偶來說,陽卦以奇為主,例如震坎艮三卦為陽卦,都是一陽二陰,所以說,陰爻多於陽爻。陰卦以偶數為主,如巽離兌三卦為陰卦,都是二陽一陰,所以說,陽爻多於陰爻。震、坎、艮雖多陰爻,一奇為主,即為陽卦。巽、離、兌雖多陽爻,一耦為主,即為陰卦。陰陽兩卦,它們的德性,有什麼不同呢?就國家而論,一國不能有二君,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陽卦象徵著眾多的臣民,擁護一位人君,團結一致,這是正人君子的大道。反之,陰卦象徵著君多民少,這就要互相傾軋,以致天下大亂了,這是小人之道。
繫辭傳下·第五章
【原文】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不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譯文】
咸卦九四爻辭說:「思慮不能專一,因而有往來不定,憧憧萬端,存有各種思慮,他的朋黨也相率地、互相地遵從他的思想。」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擾憂慮的呢?天下同歸於一個目標,所走的途徑有不同。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有百種不同的思慮。」宇宙自然的運行,循環不息,日月往來交替,因而有光明的出現。寒暑往來的交替,遂有春夏秋冬四時遞相推移的歲序。已往的事情,已經屈縮,將來的事情,即將伸展,屈縮伸張,互相交感而用,而利益的產生,也就在其中了。屈行蟲把身子屈縮起來,正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的來臨,以求伸展行進的準備。龍蛇之類,嚴冬酷寒的時候在土洞里冬眠,以保全它們的軀體。專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義理,到達神而化之的境界,則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學以致用了。利用易學所顯示的道理,而安洽其身,則可以隨遇而安,怡然自得,心廣體胖,以崇高吾人的德業。如超過以上易理所顯示的事情,則雖聖人,也不會知道的。至於專研宇宙無窮的奧妙,了解萬事萬物變化的原理,而默然和而化之,這是聖人道德功夫的極崇高了。困卦六三爻辭說:「前進則受困于堅硬的巨石,後退則又依據於多刺的蒺藜上面,異常痛苦。如此的進退失據,沒有歸宿,即使返家,也見不到自己的妻子,是多麼不利。」孔子說:「不是自己所應經歷的困境,卻為了慾望而受困,必遭致聲名俱裂的惡果。不是自己所應後退的據點,卻後退以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惡果。名辱身危,已步入死亡之境地,妻子那裡能見到呢?」《易經》解卦上六的爻辭說:「王公出獵,登在高牆上瞄射鷹隼,一箭命中,象徵著無往不利。」孔子說:「隼是鷹鳥,弓矢是打獵的利器,能執弓而射中禽獸的是人。君子蘊藏著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時機的來臨,而有所動,還有什麼不利的呢?君子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同理,有所行動時,決無閉結與障礙,精準無比,出外必有收穫。這就是平常已經蘊蓄結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後再有所行動,是以出而有獲,無事不成。」孔子說:「世上令人感到可恥可畏的是不仁不義,但小人卻不以不仁為恥,不怕背信棄義,甘心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純粹以利為義,無利益可得,就不知道勤勉向上,不用刑罰來恫嚇,就不知道害怕。能在犯小過之初,受了懲罰而知道處事要謹慎,就不至於釀成滔天大禍,實在是小人的幸運了。《易經》噬嗑卦初九爻辭上說:『最初犯有輕微刑法的人,被加上腳鐐的刑具,將他的腳趾納入刑具里,把足趾都滅沒了,雖受刑,但過失尚小,能從此改過自新,也就無咎了。』善行不積累,就不足以成名於天下,罪惡不累積,也不足以自滅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關係為出發點,以為做出小小善事,不會得到什麼好處,便索性不去做了,以為做些小的差錯,無傷大體,便不改過,因此日積月累,罪惡便盈滿天下,以致無法掩蓋和不可解救的地步。《易經》噬嗑卦上九爻辭上說:『罪惡深重,刑具已負荷在頭部,兩耳都滅沒了,這是凶害達到了極點。』」孔子說:「凡是獲得危險的人,都是因為他先前安逸於他的職位上。滅亡的家國,是因為先前自以為國家可以長存的了。擾亂的國家,是因為先前自以為已經治好,而忽略荒殆,因此國家擾亂以致滅亡。所以君子必須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時候,不要忘記危險,倖存亡國的苦痛,治理的時候不忘禍亂的慘烈,以如此的謹慎之心,本身安定,國家可以常保。《易經》否卦九五爻辭上說:『它將危亡吧,將危亡吧?天下國家的治安,就好像維繫在叢生的苞桑一樣,是要常常戒慎警惕的呀。』」孔子說:「德性淺薄而身居尊位,才知狹小而圖謀大事,力量很小,卻擔當天下的重任,很少有不及於災禍的。《易經》鼎卦九四爻辭上說:『鼎足折斷,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徵著傾覆家園,身遭刑辱,四非常凶害的。』這是說才力不足以勝任的危險啊!」孔子說:「能預先曉得幾微的事理,則將達到神妙的境界了吧?可說是神妙的人物了吧?君子對上決不諂媚阿諛,對下絕不傲慢,堅定立場,不致於受到危害的牽連,可說是位知道神機妙算的人了吧?幾是事情微妙的動機,能先見到吉利的徵兆的人吧,君子能見機未然,所以能夠把握時機的來臨而興起,而有所行動,不必等待以後。《易經》豫卦六二爻辭上說:『被堅硬的石頭所阻隔,不必等到整天才離開,要想到當下脫離此境,這時貞固而吉利的。』像被硬石所阻隔,應當機立斷而離開,何待終日?君子曉得事理的微妙,也知道事理的彰顯,知道柔弱的以面,也曉得剛強的一面,能通達而應變自如,就是萬眾所景仰的人物了。」孔子讚賞他的學生顏回說:「顏家的這位子弟,要算位知幾通達的君子了吧!有了過失,沒有自己不知道的,一經反省發覺以後,立即改正,從此不再犯了。《易經》復掛初九爻辭上說:『迷途了,走到未遠的地方,即時回頭猛省,便不至於有太大的悔吝,經此警覺,則有大吉。』天地二氣纏綿交密,互相會和,使萬物感應,精純完固。萬物之中,雌雄男女,形體交接,陰陽相感,遂得以生生不息。《易經》損卦六三上說:『三人同行,各有主張,行動難以統一,勢必減損一人的成見,一人獨行,反而容易得到志同道合的友伴,同心協力,共患難,共甘苦。』是說理無二致力,天下的事理都歸於一致的呀。」孔子說:「君子必先安定其身,然後才可以有所作為,心平氣和,然後說話,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對人有所要求,君子有了此三項基本修養,與人必能和睦相處,無所偏失。冒險的舉動,人們不會擁護你的。用言語去威懼人民,人民不會去響應的。誠信和恩惠尚未施於人民,竟要對人民有所徵發和要求,則人民不會理會贊助的。若無人贊助理會,則隨時有人會傷害你的。所以《易經》益卦上九爻辭上說:『沒有得人助益,有時也會遭人攻擊,立心不堅定恆久的人,有凶。』」
繫辭傳下·第六章
【原文】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譯文】
「易理的變化,是從乾坤兩卦開始,像人們啟示門而出,乾坤相對,該是易理所從而出的兩扇門吧?乾為陽,坤為陰,陰陽的德性,相與配合,陽剛陰柔,剛柔有一定的體制,以體察天地間一切的撰作營為,以通達造化神明自然的德性。《易經》的稱述萬事萬物的名義,雖繁雜,但不超越事理。我們考察它創作的事類,大概是衰亂的時代所創的意象吧。《易經》是彰明以往的事迹,以體察未來事態的演變,而使細微的理則顯著,以闡發宇宙的奧秘。我們一打開《易經》來看,就可以看到每個卦爻有適當的名稱,明辨天下事物的形態,不至於混淆不清,如乾馬、坤牛,正確地指陳吉凶變化的道理,推斷文辭是吉,則明確地指出是吉象,反之,凶,則指出凶象,毫無偏差,可說所完備無缺的了。《易經》文辭中所指物名,多似細小,但探取其中的旨意,卻很廣大,它的旨意非常深遠,它的文辭又非常文雅,它的言辭委屈婉轉,旁推側引,無不中理,它所敘述的事物,卻所非常地直截了當,放肆而毫無隱藏,但它的道理卻又深藏於其中,就因天地間相反相生,或行善而吉,或作惡而凶的道理,使以教導並濟助人民的行事,以明辨善惡雖非吉凶得失的報應。」
繫辭傳下·第七章
【原文】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譯文】
《易經》的興起,大概所在中古時代吧?《易經》的作者,大概有憂患、艱難吧。所以履卦所教人行禮,它所建立德業之初基,為其根本。謙卦教人卑己尊人,虛心忍受,所道德的把柄。復卦教人除去物慾,教人從善,是德性的根本。恆卦是教人始終如一,恆久不已,它是道德穩固之所由。損掛是教人懲忿窒欲的道理,為修德的工夫。益卦教人遷善改過,使德性日益寬大。困卦教人窮困不亂,守著正道,是道德的分辨。並卦教人德澤似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達到道德的地步。巽卦是教人因勢利導,是道德的制宜。履與禮相通,能和順人情,處世和睦,是吾人立身行事所因應到的準則。謙虛待人,則益得他人敬仰,德業自然更加尊貴而光明。復卦微小的一陽位於群陰暗味之下,但不為五陰所掩沒,能於迷途未遠旋即回復,而辨別萬事萬物的是非善惡,事物與環境過於複雜,必使人引起厭倦,惟有恆心,才能克服一切,不為外物的複雜而厭倦,方有成功之日。損卦懲忿窒欲和克己復禮的功夫是修身的起步,是很艱難的,所以說「先難」。以後日久習慣成自然,便容易了。益卦進德修業,長久的增裕自身的德行而無須設防,故弄玄虛,以矇騙他人。在困境中,雖困窮然足以磨練身心,「困於心,衡於慮,然後作」,故能通。井雖是固定,但泉涌流通不息,日月遷徙而彌長新。巽順人理,因勢利導,隱而不露。履卦是教人以禮的實踐為基礎,而和順地去行事。謙卦是教人以禮自製,使性行巽順。復卦是教人反求諸己,回復自然本性。恆卦是教人始終不二,堅定德行。損卦是教人摒除私慾,以修德遠害。益卦是教人損上益下,增興福利。困卦是教人艱苦奮鬥到底,不怨天,不尤人而少忿怒。井卦是教人辨識義理的來源。巽卦是教人順合時宜,能行使權便,當即立斷。
繫辭傳下·第八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譯文】
《易經》這部書,是一部經世致用的學問,人生不可須臾疏遠的,《易經》是以陰陽運行,互相推移變化的,故其道常常變遷,變動不拘於一爻一卦,如乾卦初九是潛龍,九二是見龍。還有陰陽六爻,外三爻為上,內三爻為下,更互變動,周流於六個爻位之間,從上位降至下位,由下位升向上位,上下沒有經常不變的爻位,陽剛陰柔,互相變易,在另一卦爻時,解釋又不同,不可固執於一種典常,唯有觀其變化的所往,才能周明其道。《易經》至理,啟示我們出入進退,內外往來都要合於法度,或在外以安邊定國,匡齊天下,或在內以正心誠意修身養性,皆使我們知道戒懼謹慎,以免除災禍。同時,明瞭憂患的原因,雖無師保在旁,卻似父母在自己面前,不致有過越顛損。最初遵循辭義以揆度爻象和道理所在,就有經常的法則,可讓我們恪遵不二了。易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不是毫無根據的空談,若非篤信易道的人,則道也不能憑虛而行的。
繫辭傳下·第九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耶?
【譯文】
《易經》這部書,是追原萬事萬物的始終,以成其根本的一本書,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包括萬事萬物的要素。一卦分為六爻,雖六爻剛柔相雜不一,但只要觀察爻位,處在適當的時位,和象徵的事物,便可以決定吉凶了。初爻是很難了解它的涵義的,因初爻為根本,卦的形體,尚未形成。而上爻為卦末,全卦形體已經具備了,涵義自然畢露,容易領會了。聖人在擬測而系初爻的文辭時較為困難。等到初爻的文辭已定,則順此立二三四五及上爻的文辭,順爻位的次序,由下而上,全卦六爻的文辭就逐漸形成,到了上爻,不過是卦義的終結而已。至於陰陽雜陳,揆述陰陽的德性,辨別是非,不是初爻和上爻二者所能概括的,必須加上二、三、四、五中爻,互相審度觀察,它的涵義才能完備而無遺。啊!探存亡吉凶的大要,只要從六爻中推求,雖平居在家,也可得知道了。聰明賢達的人看看彖辭,則卦義多半可知了。六爻中的第二爻與第四爻,同屬於陰柔的性質,二與四互成一卦,可知道存亡吉凶的道理,它們的功用相同的,而位置不同,因此他們時位的善惡也有不同。二居下卦中遠應九五之尊,不為君王所疑,做事易奏效,故得到讚賞較多。四居上卦之下,接近五的君位,雖旦夕侍在君側,但言行必須謹慎,動輒得咎,惶恐不安,故常處在危機之中。柔順的人,自立不易,需親附於他人,所以不利於遠者,只要能夠求沒有咎害便可以了。用柔之道,要使柔順居中,不失中庸之道,方能有利。像六二以陰居陰位,處內卦之中,多能獲得吉利。六爻中的第三爻與第五爻,同屬陽剛的部位,三與五互成一卦,它們的功用是相同的,而位置是不同的。三居下卦之極,在臣下之位,故多凶害。五居上卦之中,位君上之位,象徵高明中正,眾星拱照,故多功。這是爻位等次有尊卑貴賤之差異的關係。豈是屬於柔爻的,必定是危殆嗎?屬於陽剛的,一定優勝嗎?這要看各爻的尊卑貴賤及時位呀。並不一定陽剛就吉,陰柔就凶的。
繫辭傳下·第十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譯文】
《易經》這部書,凡天道、人道、地道,無所不包,可謂廣大完備。易學以三劃,象徵天、人、地的三個位置,易理是相生相對,天有晝夜,地有水陸,人有男女,所以卦爻兩兩成列,合兩個三爻的卦而為一個六爻的卦,兼兩爻為一位,五為陽,上為陰,陰陽成象,故五與上為天位,三與四為人位,初與二為地位,為剛柔為形體。六爻而成一卦,皆是相當於三才之道而已。《易經》之道,變動不居,而周流於六位之間的奇耦兩畫,稱之為爻。爻有剛柔大小遠近貴賤的等次,好像物類的不齊,所以稱乾為陽,稱坤為陰物。陰陽兩物交相錯雜,似青黃兩色的相兼,所以稱為文。各卦各爻,陰陽參雜,時有當與不當,於是吉凶之象,就產生了。
繫辭傳下·第十一章
【原文】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譯文】
易學的興盛,大概在商代的末期,周文王德業方盛的時期吧?當文王和周紂王時代的事情吧?所以他所系的文辭皆含有警戒畏懼之意,常常居安思危,戒慎恐懼,必能化險為夷,操心危慮患深地使他平安。反之,得意忘形,驕傲自恃,雖安定局勢,必遭致傾覆。因之安逸懈怠的,就使他傾覆,易學道理是如此廣大,所有事物都不能違背此原則,時時戒懼,始終不懈,其主旨在無咎,這就是易學的道理。
繫辭傳下·第十二章
【原文】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譯文】
乾象是天下最剛健的,表現為剛健之處,是在於恆久而平易,且無私意,故可以明照出天下危險的事情。坤象最為柔順,其表現柔順之處,在於恆久而簡靜,故可以明察天下煩壅阻隔的原因。易學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悅,能專精地研製所有的思慮,能斷定天下吉凶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的事業。所以無論天地陰陽變化,人類言行舉止,吉利的事情,必有吉祥的徵兆,觀察萬事萬物的現象,就知道各種事類的器宇或材具,尚未顯現的事機,也可以占卜而知吉凶。天尊於上,地卑於下,天地間萬事萬物,皆有它一定的法則和位置,聖人仿效之。演成《易經》的理象,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以成就參贊造化的功能。聖人在做事之前,先謀於賢士,同時又卜筮於鬼神,以謀求吉凶的道理,能如是,雖眾人也必能參與這幽明的能事了。八卦是以爻象告訴於人的,爻辭和彖辭,是陰陽變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長的情態而言的。剛柔兩爻,互相錯雜周流於六位之間,他的時位也因而有當與不當,因此吉凶之徵兆,便可以見到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剛柔兩爻的變動,是為使事物趨於有利的;吉凶的推遷,是隨著情理而定的;處世合情合理,則得吉,反之,違背人情常理,則陷入凶害。所以貪愛和憎惡兩種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必有得失,於是有吉凶的產生。爻位之間,有遠有近,互相感應,不得其道,而任意遠近相取的話,就會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著產生了。事有真假虛偽,若以實情相感應,則利益源源而來,若以虛偽相感應,則禍害應運而生,今以實情和虛偽相感應,格格不入,利害的衝突便產生了。易理的情況,是使兩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若近而不相交感,不相協調,必有乖違的災害而產生兇險的事情,甚至有自外來的傷害,而蒙受了後悔和困吝。將要陰謀叛變的人,說話時神色定有慚愧的顏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故說話毫無系統,多有分枝不清楚,像樹枝一樣的雜亂;有修養的吉利的人,言辭真善而正直,故很少說話;浮躁的人,較為輕浮,故喜歡多說話;陷害善良的人,心中不安,故言不由衷,他的說辭便浮游不定;虧待職守的人,他的言辭多屈折而不伸。
============================
說卦傳·第一章
【原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
參天兩地而倚數,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譯文】
往昔聖人創製周易的時候,感嘆自然的神奇現象之隱幽深邃,為了明於智慧,贊助萬物;而創造出用蓍草為籌算,以數理的形式運算,感應自然,占筮的方法。大地是個平衡體,其道一陰一陽,數為偶為二;在二的上面在加一個天文的垂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是為三,所以天數為三。黃帝內經:天予之正,地為之主。天只是給一陰一陽之為道的大地,輸入一個信號。所以周易的預測雖然是中庸所謂至誠如神,可以前知,算是感應算命的一種形式,但是他算出的結果,其中間過程有一定的數學程序和數理規律,參看南懷瑾先生的著作<易經雜說>。
聖人觀察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抽象天地的基本現象,設立了八個基本卦象,囊括為八類。發揮以人為本的剛柔進退的道理,產生了人類社會活動變易現象的爻象,爻者上下交變也。道德和順,明於義理。窮究萬物的道理和事物的本性,深刻體認各種命理趨勢。
說卦傳·第二章
【原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譯文】
往昔聖人創製《周易》的時候,就是要順應宇宙萬物的本性和命理趨勢。因此確立了天象的道理,日月星辰光明黑暗的陰和陽;大地的道理,萬物有柔有剛;人道的仁愛和正義。涵括了天、地、人、三才,各自分陰分陽兩個方面。所以《周易》以六畫,六個層次,六個過程,組成一個事物演變的一個卦象。
一個卦中事物自然的有陰有陽,而人交迭的用剛用柔的性情,來因應自然事物的陰陽屬性。所以周易用六個位來涵蓋一類事理的方方面面,成就事物的章彩文理。章,樂章,音竟為一章。
說卦傳·第三章
【原文】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譯文】
天與地確定了,上下的位置就定了,山與澤氣息是相通的,雷與風相互接觸,水與火可以相互融合不相射傷,八卦相互交錯排列組合。
數是定數,萬物皆有定數定理一定的趨勢,是過去的延伸;沒有偶然發生的事情。往是過去,過去已經發生,容易知道,以現在知道過去是順。
逆是倒著,過去是順,未來是逆;要知道未來,就要承順過去和現在的發展趨勢,有理有象有數。
所以,知過去是順,而周易是根據數理的規律,逆知未來。
後人根據這段文字,確立了先天八卦的順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這是順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這是逆數。從果推因是順,這是事後諸葛亮是順;從因推果是逆,逆知未來。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是陽能衰減的過程,就是由乾變坤,動能轉為勢能的過程。三爻乾陽元始,陽由外而內逐漸的剝落,剝盡為坤,成一圓周運動。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
說卦傳·第四章
【原文】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譯文】
雷警醒萬物,悲體戒雷震;風無所不至,無所不入,飄散擴展萬物;雨水滋潤萬物,太陽溫暖萬物,山陵止息生養百物,兌卦是高興幸福,法喜充滿。乾卦是領導之德,坤是含藏有內涵。
說卦傳·第五章
【原文】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譯文】
此段是文王對於後天八卦圖的諸多闡釋系列或系統的一種。後人據此畫出後天八卦方點陣圖,也稱作文王八卦圖。先天八卦是體,說明事物的整體即太極先天的生成秩序和生成現象,他是縱向的,代表了時間的推演。後天八卦是用,代表了八個方位的空間,八個卦的空間排列規律,是橫向的,代表了空間。
文王內聖而外王,所以在周易說卦傳的闡釋中,文王以王道治世的道理,來闡釋八卦排列的方位秩序。開創了後天八卦義理應用的一個特別的系列。這個八卦的排列從東方開始,東方為震卦,太陽升起的地方。帝出乎震,帝是領袖人物。
帝是領袖,是首腦。周易: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震的方位是東方,東方應春,萬物由此生。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說政策要連貫,一般是漸變,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變更過於頻繁。論語:何必改作,依舊貫,如之何。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所以政府第一要務是取信於民。
巽卦在東南方,江浙一帶出才子,此方文風最盛,陽氣充盈,聖王之治,萬民歸化,萬物皆興,清潔齊整。巽是巽退謙讓,聖人禮義之教,文典之化。
離卦是南方,代表了太陽,光明普照,中道不偏。萬物相見各有光輝。聖王處南面聽治天下,士民大眾面向光明,天下賓士。帝王坐南,臣屬面南,大概是從這個卦象啟發來的。表示內聖而外王,如太陽之處南。萬物生長靠太陽。
西南方是坤卦,這個方位正當小暑大暑的時節,暑濕熏蒸,天地氤氳,萬物化純,皆得其養。致役是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公僕。坤為大地,為人民群眾,衣食父母。
兌卦放在西方,時間是正秋,豐收的季節。萬物歡悅,出成果了。聖人先行其言,悅以先民,然後從之。聖人教化的成果擺在面前,事實勝於雄辯,萬物悅服,果行育德,聖人之言乃成。悅以勸民,言傳身教。
西北方是乾卦,後天的乾卦。先天的乾卦是體,後天的乾卦是用。我們看這個後天乾卦的方位,在西方金位收斂之下,坎水位秘藏之上,性情在收與藏之間。金生水,或是天一生水就是這個位置。所以後天的乾是君位,是老成人。有一份清涼冷靜,藏六分,露四分。露的那四分在其對面巽卦位置,代表了老人言指導青年人社會實踐。戰乎乾,是內心義與利,善與惡是與非的抉擇。陰陽相薄,內在的清涼自在與外面的貪愛躁動相靠近摩盪。老子:太上,上不知有之。無為而無不為。
坎為水,水為寒為藏,藏精氣神也,人之三寶,本乎心。腎主藏主骨,能藏則骨骼健壯,心智聰穎,精神有餘。老子:弱其志,強其骨。腎為做強之官,主志。藏之道,心凈而體勞。周易:洗心而退藏於密。黃帝內經:蟄蟲周密。能藏則能勞,故為勞卦;又農民農閑之時,可勞之時也。藏為生機之本,萬物歸之。諺語:瑞雪兆豐年,冬天打雷,黃土成堆。韜光養晦,和光同塵。
艮卦為山為止為成,方位在東北。即勞於坎,則有成於艮。萬物終於此,這個結果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說聖人之言成行結果於艮。
說卦傳·第六章
【原文】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譯文】
體知萬物,不以思議測度,感而遂通萬物之故曰神。陰陽不測之謂神。黃帝內經:心藏神。又天生玄,玄生神。萬物皆有神光,即萬物是可知的,此神非鬼神之神,只是說明萬物是可以認知的,非不可知。不可以知知者體也,可知者有形之下也。
所謂的神,是說體悟萬物的奧妙,而正確簡潔的描述事物。妙萬物是客觀,神是主觀。警醒振奮萬物的,沒有比雷霆更迅疾的了。彎曲扭轉萬物的,沒有比風更迅疾的了。使萬物乾燥,沒有比火更能幹燥的了。使萬物喜悅的,沒有能超過草澤地。澤又比喻恩澤。滋潤萬物的,沒有那樣超過水。艮者止也,萬物之終;終點就是起點,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故艮者萬物之始。萬物在止息中充盈豐盛,重新開始。
所以水火能夠相及相融合,雷和風不相違背,雷震為風,風摩擦為雷。高山和海洋是氣息相通的。因為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繫普遍發展的,萬物雖然各自有其本質相區別的屬性,同時又是互相聯繫的,所以能夠起變化,沒有永恆不變的,這樣就生成了現狀的萬物。
說卦傳·第七章
【原文】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譯文】
此為乾坤八卦之一個取象系統,可以稱之為八卦性情取象系列。
乾為剛健,坤為柔順,震為運動,巽為進入,坎為沉陷,離為麗附,艮為止息,兌為高興。
說卦傳·第八章
【原文】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譯文】
乾坤取象,動物印象之一個系列。乾為馬,馬行健。坤為牛,牛耕田引重,為人民服務,大地為坤,親近人民,人民為坤。震為龍,興雲施雨,普施恩澤。巽為雞,雞聞食而趨,比喻民聞利而動,入也。坎為豕,陷也,困於飲食睡眠男女等慾望。離為太陽為亮麗為野雞。艮為止,為狗為止惡人。兌為悅為羊,有自得之貌。
說卦傳·第九章
【原文】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譯文】
以人體而言的取象系列,乾為首為頭,心者君主制官。坤為腹為藏為陰。震為足為行。巽為謙遜為隨為大腿,隨腳小腿而動。坎為耳為入為腎為水為內,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離為光為目。艮為止為手為握持。兌為口為朋友講習為悅。
說卦傳·第十章
【原文】
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譯文】
乾三連為天,稱為父。坤六段為地,稱為母。由於其它六卦是乾坤父母變現出來的。所以震卦是坤母向乾父索取第一爻,坎卦是索取第二爻,艮卦是索取第三爻。巽卦是乾父向坤母索取第一爻變現,離卦是索取第二爻,兌卦是索取第三爻。這個索取是比喻的說法。
分別為長男,中男,少男;長女,中女,少女。
這個裡面最重要的是長男為震卦,因為長男將來是一家之主,要承擔重任,所以為震卦。少男為艮為得止,年齡小,一般得關愛也多,得止息。中男在長男和少男之間,沒有長男的重任,也沒有少男得關愛,所以中男為坎為陷。
長女為巽卦,性格謙遜,遜退,遜讓,有照顧弟妹的責任。少女得關愛多,為兌卦,兌者悅也,高興受寵。中女擔子沒有那麼重,也沒有小女兒受關愛,需要眼觀六路,所以中女為離卦,眼睛明亮,心志通達。
這是過去大家庭,子女成長的一般個性。
說卦傳·第十一章
【原文】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上竹+下良)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丁躦。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苽、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剛鹵。為妾、為羊。
【譯文】
乾是個抽象的代名詞,萬事萬物按其屬性類同以及關聯程度分為八類,這個分類的方法中醫叫做比類印象。
乾為天,這個天一是有形的天體運行,古人觀察天地變化認為,在天成象,則在地成形。主動在天,隨動在地。第二由有形的天體星辰的運轉,引申為萬物的本元,哲學的本體,科學上的第一因。為圜,圜就是圓,圓滿,天體運行時圓周形式的循環前進的,包含全息論,系統論,整體論的思維模式,重籌兼顧,高屋建瓴。
為君,君是領導,主導引領,以身作則。為父,父是父母,一家之主,言傳身教。
為玉,玉德冰清,溫柔敦厚,這是乾之德。為金,金屬,剛強。比喻有定見內在有主宰,不受誘惑;金剛不壞之體,這是乾之體。老子:善建者不拔,子孫以祭祀不綴。
為寒為冰。寒是寒氣,冰是凝結堅固。梅花香自苦寒來。秋收冬藏,冬天陽氣內藏,蟄蟲周密。佛: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長征不是難堪日,不到長城非好漢。孟子:為孤臣孽子,其處世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為大赤,赤,紅色,代表熱情布施幫助,為人民服務。大赤,大放光芒,太陽當空,宜照天下。文王:相見乎離。
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馬行精進勤勉。良馬,好馬,比喻賢良,國之本也。孔子曰:舉直措之於枉,能使枉者直。瘠馬,病苦勞作瘦削見脊背之馬,周易乾三:君子夕惕若,厲無咎。乾卦:勞謙,君子有終吉。駁馬,體色斑駁之馬,雜色馬,比喻各種各樣的特定才能的良士。
為木果,樹木上的果實。比喻人類文明智慧和經驗的總結,聖賢人的經典,周易論語大學中庸即是。
坤是抽象符號的代表。坤為地,大地,大地生養萬物,包容含蓄,兼收並容,中庸:道並行而不悖,多元文化,五彩世界,求同存異,建立共識。
為母,母親,教育兒女成才。為母者慈,為母者強,代表了慈悲精神。
為釜,釜是大鍋,飲食充盈,自古民以食為天,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孔子:富之然後教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孟子:養生送死無憾,王道之始。
為吝嗇,吝嗇是節約,包括財物的節儉,精神的愛惜和節儉。老子:甚愛必大費。周易:簡易而天下之理得。
為均,均勻,調理平衡,現代有系統平衡論。中庸之德至已哉,民鮮能久矣。孔子:均無平,和無寡,安無傾。公平公正是社會安定之源。
為子母牛,俯首甘為孺子牛。牛引重致遠,服務農耕,母代表溫順,勞而謙,沒有牛的脾氣。子牛,是好苗子,未來的辛勤勞作的老黃牛,任重志遠,崇高理想,人生觀世界觀人生觀正確。
為大輿,輿是車,一輛大車,承載萬物,走正確的道路,通向正確的目的地。
為文,文是文章,坤為大地,其色黃,黃為中間之色。周易坤六五:黃裳元吉,文在內也。論語: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為眾,是眾人群眾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尚書: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孚重望,得民心者得天下。
為柄,把柄,手柄,能秉持整體,把握全局的把手。
其於地也為黑。黑是黑色,韜光養晦,潛龍勿用。老子:和其光,同其塵;知其白,守其黑。周易否卦六二:包容而承順之,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而亨之,不以君子之德,亂小人之群也。
東方為震,中國稱震旦。震是指內在蘊藏了一個能力。
震為雷,雷是指能量的震蕩。雷,醒萬物者。震為東方,為仁義為博愛,為龍,行雲施雨,仁德廣施。
為玄黃,五行中間之色是黃色,大地之色,水為玄即黑色,水中所藏陽能,從大地振奮而出,是為震,玄黃即蒼色。
為肪旉,肪,美物,旉,敷展;敷展布散善美之物。
為大塗,大塗,大路,人生大路,世界觀價值觀理想。
為長子,長子承擔家業,脊背強直,能擔當。一切如來有長子,名為普賢尊。
為決躁,智慧明了,果決能斷,定能止躁。
為蒼莨竹,青色的初生的竹子,有理有節有力而生機勃勃的事物。
為萑葦,蘆葦,遇春氣繁茂易生之物,為政如葦,人存政存,人亡政息;這是說好法要好人才能正確的履行。
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
馬為健為精進,震為善於鳴呼的嗎,登高一呼,萬眾景從。馵足,馬懸足,務於高遠。作足,馬躊躇欲行,萬丈高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顙,白色額頭的馬,孔子名素王。
其於稼也,為反生。
震在莊稼的生長上,由於在生長中有能量震蕩的現象,所以在生長過程中有向反向生長的趨勢。
其究為健,為繁鮮。
他終究是強健精進的,和乾卦是同氣息的,為繁榮鮮活生機勃發的景象。
巽卦的基本抽象是樹木,木曰曲直,柔韌,能伸能曲。黃帝內經,東方生風,風生木。風具有溫和的特徵。
為長女,過去大家庭有長女照顧弟妹的責任,性謙遜能擔當。
為繩直,繩比喻法度,法度要合情合理和法,有其靈活適應性;繩以取直。
為工:為知識,為工人,工匠,科學家,專家,技術工作者。科學家的特點是主觀必須和客觀吻合。客觀為直,主觀為曲,符和木曰曲直的特性。
為白:為白色,素色,詩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炫兮。詩經有羔羊篇,公務員廉潔奉公。溫柔敦厚,詩教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詩經是用來調節凈化情緒的,可以群,可以怨,遠之事君,近之事父。
為長,為成長,如樹木之漸成。周易:動而巽,日益無疆。每天前進一點是恆心。
為高:登高望遠,高屋建瓴。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論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為進退、為不果:為前進,向前時進四步退一步,觀待而行,曲徑通幽;為不果決,趟著石頭過河。老子:猶兮若畏四鄰。
為臭:臭,嗅,香氣。周易:同心之言,其嗅如蘭。戒定慧真香。
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
巽卦在人方面,是少頭髮,因為思慮多,故發寡;比喻考慮得多,行動少;孔子:再思而可矣。為額頭廣,比喻心胸開闊,與人無求,與世無爭。宰相肚裡能撐船。
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巽退之人,心或不暢,若壓抑則多白眼。為靠近市場追求三倍的利用,經商者巽,維利是入,顧客是上帝。莊子:知者,爭之器。巽卦不果決,終究是躁動不安之卦。
坎卦的代表象為水,去水比熱大能含藏能量之義,亦取水靜而善動,中有一陽。
為溝瀆,取溝瀆中流水之象,陰中函一陽。為隱伏,隱藏潛伏著一種勢力。為矯揉,如同將彈簧彎曲壓縮,靜中暗含勢能。為弓輪,為弓箭,牽引致遠;為車輪,承載重量,靈活的運行。
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
表現在人方面,坎為陷為憂患相加,為心理和精神的疾病。坎為水,在體為腎,腎開竅於耳。為耳痛,耳聽憂患之聲,心有不順。
為血卦,為流血破財遭罪的現象。為赤,赤是紅色,紅色是說人於坎難之中,心中充滿希望。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坎卦:坎有信心,唯心亨,行不順。逆境容易成就人才。
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
在馬身上的比擬,為美脊,是脊樑美好,比喻人有骨頭有品格。為亟心,為任務重,內心困急。為下首,為低頭沉吟,引重前行之馬。為薄蹄,為長時間走路,蹄子磨薄的馬。為曳,為拉扯勞作的馬,周易:勞乎坎。
其於輿也為眚。
輿,車子。眚,毛病。在載重致遠的車子來說,是屢遭風雨的破車。比喻飽經風霜的老人有智慧,老馬識途。為通:為憂患多思,為人情練達,為智慧通達。
為月、為盜。
為月亮,煩惱消除,光明清涼。為強盜,坎有隱憂,故強盜相機為亂。
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在於樹木來說,是中心堅硬多實心。比喻內心有定見,堅固不移;思維縝密,思想豐富,見固而行,木氣蓬勃。多心,思想豐富,有時也表現為多疑,需要和實際吻合。
離卦的代表象是火,離為太陽,為光明閃電,曇花一現。
離卦為中女:長女責任重為謙遜,少女得關愛多,為悅;中女在中間,左右觀仰,眼明心智。離為日,為眼睛。離卦的卦象,裡面為陰為柔,外面為陽為剛為防護。所以離為鎧甲和頭盔。為刀兵武器防護人體。為外面有殼的動物,如甲魚螃蟹蚌殼烏龜等。其於人也,為大腹。在人這方面來說,是大心充實,有人性光明。腹,心也。為乾卦。離為日,為熱為乾燥的現象。其於木也為科上槁。在樹木來說,由於離為日,為火,所以樹木科條以及上部枯槁。
艮為止,為山地為難行為止。為徑路,人所行止。為小塊的石頭,止於地。為門闕:為門門口,進出由門,限制之也。為果蓏:木實曰果,草實曰蓏;草木之花,止於果。果為種子,又是一個新的開始。為閽寺:閽,從門昏,黃昏看門人。寺是國家機關。閑人免入。為指:為手指為指引方向。為狗,狗看門,止陌生人入。為鼠,鼠小心謹慎,見危則止。為黔喙之屬。黔,默也。喙,嘴也。虎豹默待物以嘴。萬物見虎豹之類而止,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其於木也,為堅多節。在於樹木來說,是堅硬而一節一節的,如竹子。節者止也,老子:儉故能廣。知止者其心必固。
兌卦的代表性自然現象是湖泊水澤地,海洋等。兌為悅為少女,以年輕女子歡歌笑語多。少年不知愁滋味,女為悅己者容。為巫,古代巫醫並稱,是一個職業,巫是用精神給人治病,多藉助於嘴。兌為口。醫是用藥物治療。周易恆卦:人而無恆,不可以做巫醫。兌為口,為嘴和舌頭,是用來說話唱歌傳播真理或是挑撥是非,造謠生事的。周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為毀折,為附決。兌卦的八卦卦象是一個整體上開了一個口子,比如人身的七竅。或是器物上有一道裂紋,一個整體有分化。所以兌為毀壞折斷,兌為悅,小人心嫉妒,以損人為悅。為附絕:在一個整體上掉下一塊,所附之物與整體斷絕脫落。兌為口,為有漏的煩惱。其於地也,剛鹵。兌卦在於大地來說是鹽鹼地,上面有道道裂紋。為妾、為羊。為小妾,兌為悅,小妾悅可其心。為羊,羊者矜持君子之象,有自得之貌。兌為悅,自得其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也,君子也。
==========================
序卦傳·上篇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譯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先有天地,然後在天地之間產生了萬物。焉,於是,於天地間。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盈,充滿。唯,是。受,接著是。屯,屯卦。充滿天地間的是萬物,所以,接著是屯卦。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屯者,屯卦卦名的意思。始生,開始產生。屯卦卦名是萬物充滿的意思;是事物開始產生、草創的時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物生,事物剛產生。必,一定,必須。蒙,啟蒙。故,所以。第二蒙,蒙卦。事物生下來後,一定要教育啟蒙;所以接下來是蒙卦。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稚,稚嫩,幼小。蒙卦是啟蒙教育的意思,是事物還處在稚嫩幼小的階段。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事物稚嫩要長大,不可以不養育;所以接著是需卦。
需者,飲食之道也。需卦卦名是說需要飲食養生的道理。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飲,喝。食,吃。訟,爭訟。吃喝等物質的享受以及財色名食勢權,一定免不了爭多爭少,免不了要論公平。
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
爭訟一定會有眾人奮起相較量的現象發生,所以接著是師卦,闡釋戰爭的道理。
師,戰爭。
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師,又有眾人的意思。許多人在一起,一定要比附結黨,形成有組織的社會。比,比附。
比者比也。比卦的意思是闡釋如何比附相親。
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
人與人比附在一起,一定先要在物質上有所蓄積,人民國家有財富,社會才能安穩。畜,蓄積,財富。小畜,卦名。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物質財富有所蓄積,然後才懂得提升一步,謀求發展禮義。孔子:富之,然後教之。古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禮制,禮法。履,履卦。履,鞋子,喻怎樣走路,禮也;規矩,制度。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以禮來規範節制人心,然後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生活安泰、精神安泰。所以接著是泰卦。
泰者通也。泰卦是政通人和的意思。通,通達,順遂。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事物不可能長久處於通泰的狀態,所以接著是否塞不通。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事物不可以始終否塞,所以接著是同人卦。處否之時,人心分裂離散,不通順。
同人,同人之心,親如一體。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與人和同,有富同享,有亂同當,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萬物一定歸附。所以接著是大有卦。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物質大有,精神大有,不可以自滿。盈,驕傲,自滿。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有大業而能夠謙虛待人待物,一定安豫快樂。豫,安樂吉祥。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安豫一定有人追隨。諺:富在深山有遠親。
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歡歡喜喜追隨別人,一定自身有事情有麻煩希望得到解決。
蠱者事也。蠱卦卦名是有迷惑有事情要解決的意思。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有許多事情問題,在解決過程中,可以成就大業。所以接著是臨卦。
臨者大也。
臨卦卦名,有大的意思。臨,上臨下,領導。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事業廣大,別人就會觀瞻,有所學習效法。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
可以觀瞻然後取法他,要合乎自身實際,所以接著是噬嗑卦。
嗑者合也。
卦名嗑是合乎自己實際情況的意思。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事物不可以苟且相合在一起就行了,要裝飾一番。
賁者飾也。賁是裝飾的意思。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裝飾到了極點亨通就到了盡頭,所以接著是剝卦。
剝者剝也。剝卦是慢慢剝落的意思。
物不可以終剝,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事物不可以終j究的剝落衰敗,剝卦窮乎其上反乎其下,窮乎其末反乎其本,所以接著是復卦。
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回復到人人是聖的根本就不虛妄了。
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妄,虛妄。無妄,真理。掌握了真理,然後可以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都大有蓄積。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物質精神財富有所蓄積,然後可以養育萬物。
頤者養也。頤卦是養育的意思。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在上者,不養育萬物是不可以有所行動的。能養育萬物,所以有偉大的事物通過。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事物不可能始終通暢,所以接著是坎卦。
坎者陷也。坎卦是陷入困頓的意思。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陷入困頓一定想要有所麗附,所以接著是離卦。諺:救命稻草。
離者麗也。離卦是麗附於光明的意思。
序卦傳·下篇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晉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所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譯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禮,別尊卑,定上下;促和諧,遠競爭。錯,置也,設定。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夫婦之道是終生的,要穩定長久。所以接著是恆卦。恆是長久的意思。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事物不可能長久存在而不衰退。
物不可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事物退藏靜養,慢慢的大壯盛。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事物處於大壯盛,躍躍欲試,不可能始終處壯而不有所前進。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事物前進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一定會受到傷害。
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在外面受到傷害,一定想回家,感受家的溫暖。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家道窮困,命運一定乖違。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性格乖違失德,一定感召災難。
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事物不可以始終處於困難中,解是緩解困難的意思。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緩解困難的方法,一定要蒙受各種損失。諺:吃虧是福。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損失自己的財富與缺點,增加精神內涵,一定有增益的一天。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不停的增益,一定有斷裂不續的一天。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垢者遇也。
不同的人生決斷,會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決,決斷。垢,遭遇。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事物先相遇,然後有可能相聚在一起。萃,聚集。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物相聚在一起,是向上走,就叫做升。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不停的上升,一定有困頓的一天。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在上位的受困,一定返回到關注下面,任賢井養其民。井,賢也。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井道養賢及民之道不可以不隨時變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變革事物沒有比鼎更好的了,食入鼎而熟。鼎,器也,定也,喻新的理念、規章、制度。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主社稷重器的人,莫如才德高的長子。長,德能長人。所以接著一卦是震卦。震為長子,為動之所出。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事物不可以始終處於運動狀態而不停止。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事物不可能始終停頓不前,要慢慢的前進。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事物處於前進時,一定有人、物來歸附。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得到人物的歸附一定壯大。豐卦卦名有大的意思。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大而窮困的國家,其人民一定失去原有的居所,旅居國外;自身文化文明貶值,對自己的傳統失去信心,盲目崇拜別人的文明。諺語:人往高處走。月亮是外國的圓。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旅居在外,寡親少助不為人容納,一定想進入某一個群體。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進入了某個群體,有了歸宿,心裡就高興了。兌是高興的意思。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一群人在一起高高興興了,然後分散開,各奔東西。離,離散。諺語: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事物不可以始終離散,要節制。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節制產生信心。中孚,心中孚信。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有信念的人,一定實行自己的理想。小過,有小事物通過。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
有正當事物通過實行,一定成功。既,已經。濟,渡河,喻成功。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事物的發展,久則窮;而事物不可以久處窮,窮則思變。所以最後一卦是未濟卦,沒有成功的意思。未,沒有。未濟,沒有成功。終,最後。
===========================
雜卦傳·全文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遁》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譯文】
乾卦剛健,坤卦陰柔。比卦快樂,師卦憂愁。臨卦和觀卦的意義,或者是給與,或者是請求。屯卦是萬物開始出現,各不喪失其位置,蒙卦是萬物雜處而顯著。震卦是奮起。艮卦是靜止。損卦和益卦是盛大和衰微的開始。大畜卦是講時機。無妄卦是講災禍。萃卦是聚集,升卦是不來。謙卦是輕浮,豫卦是懈怠。噬嗑是吃東西。賁卦是沒有顏色。兌卦是看見,巽卦是遜伏。隨卦是無緣無故。蠱卦是整頓治理。剝卦是爛掉。復卦是回去。晉卦是白天。明夷卦是誅殺。井卦是水通於地上,困卦是彼此相逢。咸卦是迅速。恆卦是永久。渙卦是離散。節卦是制上。解卦是緩和。蹇卦是困難。睽卦是講外面,家人卦是講家裡。否卦和泰卦將變得各自與它的同類相反。大壯卦是停止。遁卦是後退。大有卦講得到眾人支持。同人卦講與眾人親近。革卦是去掉舊的。鼎卦是取得新的。小過卦是講小有過失。中孚卦是講要有信用。豐卦是講多事。旅卦是講親近的人少。離卦是火向上升。坎卦是水向下降。小畜卦是講少。履卦是講不停止。需卦是不前進。訟卦是不相親,大過卦是講顛倒。媚卦是講碰上,是陰柔碰上陽剛。漸卦是女子出嫁要等待男子親迎才走。頤卦是培養正氣。既濟卦是已經成功。歸妹卦是女郎的終了。未濟卦是男子的窮困。夬卦是沖開,是陽剛沖開陰柔,是君子之道不斷上升,小人之道不斷下降。
===============================無極生太極—談宇宙生成與變化
袁天沛
今天靜下心來,仔細研究一下無極與太極的關係,將心得寫下來。《易經》中說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個八卦的創始人就是中華民族的創造者伏羲。伏羲是中華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在中華民族追求文明和進步的進程中,易經八卦具有奠基和啟蒙之功。也是對宇宙產生的規律的總結。 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在8000到4000年前,由伏羲所創文明開始,經歷了神農、黃帝和堯、舜、禹的時代,最終形成了以漢族為核心的稱為華夏的中華民族。相傳伏羲氏是距今8000年到6000年前的人物,他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旁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始畫八卦。這就是易經和八卦的產生之說。 後來的道家鼻祖老子也有一段對宇宙的總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段話說明了天下萬物的由來。即,萬物是由「道」演變而來。這個道就是包括宇宙變化之道,具體如何演變,請參考霍金著的《霍金的宇宙》《世間簡史》等現代科學著作。其中大量描述了宇宙是如何從一片虛無通過大爆炸演變二來。這個爆炸之前的宇宙就是宇宙的一種無極狀態。 中國古典傳說中的盤古大帝就是這個無極世界的改變者。就是所謂的太極,太就是最高的大帝,比一切都高。中國民間傳說無極時代,天地不分,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裡面混沌一團,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東南西北。但雞蛋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盤古在雞蛋中足足孕育了一萬八千年,終於從沉睡中醒來了。他睜開眼睛,只覺得黑糊糊的一片,渾身酷熱難當,簡直透不過氣來。他想站起來,但雞蛋殼緊緊地包著他的身體,連舒展一下手腳也辦不到。盤古發起怒來,抓起一把與生俱來的大斧,用力一揮,只聽得一聲巨響,震耳欲聾,大雞蛋驟然破裂,其中輕而清的東西向上不斷飄升,變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沉,變成了大地。 盤古開闢了天地,高興極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攏在一塊,就用頭頂著天,用腳踏住地,顯起神通,一日九變。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隨之升高一丈,地也隨之增厚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這時已經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萬里長。就這樣不知道又經歷了多少萬年,終於天穩地固,不會重新複合了,這時盤古才放下心來。但這位開天闢地的英雄已經筋疲力盡,再也沒有力氣支撐自己,他巨大的身軀轟然倒地了。 盤古臨死時,全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的左眼變成了鮮紅的太陽,右眼變成了銀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後一口氣變成了風和雲,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他的頭髮和鬍鬚變成了閃爍的星辰,頭和手足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高山,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泊,筋脈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膚和汗毛化作花草樹木,牙齒骨頭化作金銀銅鐵、玉石寶藏,他的汗變成了雨水和甘露。從此開始有了世界。這就是中國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的由來。盤古,是我國歷史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祖先,他竭盡殫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為千秋萬代的後人景仰。盤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開天闢地的傳說中蘊含了極為豐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學和哲學等內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創世說和人類起源的重要線索。 與此同時,西方對宇宙的解釋是認為神創造的世界和宇宙的一起,無論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教都共同承認宇宙間有一個神耶和華,穆斯林稱為真主。西方人認為世間一起都是由上帝創造,更相信認為生命起源,有非物質的「生命力」存在,生命是上帝創造的。因為現在誰也不知道人是如何演變的。 西方認為耶和華上帝是一個創造人類和神靈的無所不能的神靈。聖經中記載:在公元前1446-1406年成書的《創世記》中記載,上帝耶和華用了六天創造世界。其中說到,宇宙以前也是黑暗和空虛混沌。結果上帝耶和華神第一天:創造了光(有了光明與黑暗),第二天:創造了天和水(把水分開),第三天:創造了陸地和海洋(把水聚在一處),還有植物等,第四天:創造太陽、月亮、星宿(管晝夜、定節令和計算年日),第五天:創造飛鳥(空中飛翔)和魚(水中滋生),第六天:牲畜(活在地上)、亞當和夏姓(管理全地、與神相交)。第七天:神休息,並宣告衪所造的一切甚好。 所以無論中國和西方,都基本承認宇宙形成和創造是有黑暗混沌狀態到現在有規律的運行是一種神奇力量所創造,這個力量就是太極。即使是現在科學發展到如此先進時代,也沒有更先進的證據來推倒這些論據。 我相信宇宙的起源一定有一種神奇的因素來推動宇宙的發展,凡在時間範圍內的所有物體,包括天體宇宙,都有一個起源,都有一個誕生的時間和發展的過程。宇宙誕生的時間和宇宙的終結時間是個神秘莫測的數,不是我們現在的智慧能夠達到的。更何況我們是凡人,我們現在智慧與上帝的智慧和伏羲的智慧相比,相差太遠了。 從河圖、洛書到《易經》、《道德經》,告知我們,宇宙誕生的過程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宇宙萬象。無極生太極—談宇宙生成與變化
宇宙誕生之前為「無極」 那麼「無極」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呢?我認為「無極」的狀態是宇宙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混沌黑暗時代。按照古生物學家的推測,地球誕生於四十五億年之前,那麼地球誕生之前它在哪兒呢?我們只能說,地球誕生之前在「無極」中,就象我們人,在誕生之前在哪兒呢?誕生之前我們也在「無極」中,整個宇宙誕生之前在哪兒呢?就在「無極」中,這個無極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物質、沒有精神、無外無內、無大無小、無邊無際、無虛無實的東西,我們只能用「虛無縹緲」來認識,我們無法說「它就在這裡,」或說「它就在那裡。」 「無極生太極」太極和無極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中的一個特殊時刻。「來無來,去無去,時空盡,顯原形。」這就是宇宙誕生的簡要過程。 我認為無極是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就是混沌時代。但是任何事物都會發生變化。現代科學認為:大約135億年前,無極的混沌狀態起波瀾。不知名的物質在混沌狀態中相互碰撞,碰撞使不知名的物質產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質相互吸引,不停地聚集在一起,結果發生了變化。當無極階段中的物質發生變化時,物質開始運動,成長,變化。特別是聚集在一起的不知名物質繼續相互碰撞,碰撞使到不知名的物質產生了高溫。體積和溫度不斷提高,體積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高。終於,溫度和體積到達了極限,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 在「太極」中物質繼續相互碰撞,相互吸引,產生著高溫,散發著光芒。它就是萬物之源,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宇宙由沒有中心點的混沌狀態變成了有中心點的太空,古聖先賢稱之為「無極生太極」。 宇宙大爆炸時,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大部分極高溫度的物質被瞬間推向外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虛無空間。中國古聖先賢在文言文中把這個空間稱之為「太虛」。「太虛」就是現代人所認識的「太空」。「太空」指的是一個極度巨大的虛無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已經可以區分出上下,左右,前後。古聖先賢把「前後,左右,上下」稱之為「六合」或者「宇宙」。這個變化過程就是太極狀態。 主宰這個太極的力量,在中國傳統民間傳說中被稱為的「盤古大帝」,在西方,被稱為「上帝」。老子在《道德經》中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天體宇宙尚未出現之前,有一個「物」和神奇力量已經先形成了,這個「物」就是「太極」,就是上帝的靈和盤古大帝的神力。至於老子把這個「物」稱為「道」,老子承認在神靈安排好宇宙之後,一起規律就稱為「道」 。 「太極」生「兩儀」 什麼是「兩儀」?關於「兩儀」,綜合曆代易學家的理論,計有七說:一說為陰陽,一說為天地,一說為奇偶,一說為剛柔,一說為玄黃,一說為乾坤,一說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 「兩儀」就是相互對立的現象。比如,在「太極」狀態中,一切是一,一切無形,但「兩儀」狀態中,無形能量以有形的方式出現了,比如太陽,它本身就是個能量團,它從「太極」無形的能量形態變成了一種有形的能量形態,從而能量形成了有形能量和無形能量,「有」和「無」就構成了「兩儀」,即對立的統一體。 兩儀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包含著陰和陽,以及表與里的兩面。而它們之間卻既互相對立鬥爭又相互資生依存的關係,這即是物質世界的一般律,是眾多事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 「兩儀」的具體內容很多,比如:男女、水火、冷熱、有無、虛實、正負、順逆、動靜、左右、上下、表裡、前後、高低、尊卑、剛柔、大小、明暗、雌雄、貴賤、窮富、禍福、得失、功過、增減、正反、生死、真假、善惡、正邪等等,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是為兩儀」 除了陰和陽之外,還有和無、生和死、損和益、美和丑、智和愚、強和弱、難和易、攻和守、進和退等一系列對立面,說明它們都是相互依存的。總之兩儀是個矛盾的統一體。因而「兩儀」成為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概念。 我們所認識到的宇宙中的一切就是「兩儀」的表現形式。當太極這個上帝誕生後,「兩儀」出現了,天體出現了,天體的運行開始了,空間無限度地出現了,時間開始了,一切進入了生死循環的運行軌道。世間一起物質和事物都是互相依存的,彼此有極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聯繫,形成統一的、有規律的世界運動過程
「兩儀」生「四象」「兩儀」的出現,帶來了「四象」的產生。四象有幾種說法,即為:太陽、太陰、少陰、少陽。而其又名: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從數學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從人的名字論四象為:孟章、執名、監兵、陵光。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玄武、白虎、朱雀。四象還有兩種說法為:一說為:金、木、水、火。二說為:陰、陽、剛、柔。
「四象」生「八卦」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由於有了東西南北,所以就出現了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位,與之不同方位對應稱為八卦,即乾、坤、巽、兌、艮、震、離、坎。分別代表天地等諸意,每一個方位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而氣機的變化在不同的方位上有了不同的內涵。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艮為山, 兌為澤, 坎為水, 離為火, 總稱為經卦。還有一種解釋為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
八卦歌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八卦代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八卦方位: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八卦所屬: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的相互排列組合衍生出了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對應著宇宙中的64個因子,具體是哪些因子,已經牽扯到宇宙的全部奧秘,不是普通人要掌握的。八卦是宇宙間的現象,是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現象,宇宙間共有八個基本的大現象,而宇宙間的萬有、萬事、萬物,皆依這八個現象而變化,這就是八卦法則的起源。 能夠觀察到的宇宙的現象,將之歸納成八大類,畫成八卦,這豈非是超人的智慧?所以八卦是智慧之學,相傳太極八卦圖,是古,代聖人伏羲氏首創,在「五經」的「周易」中,有詳細的記載和說明。古人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這是太極化生八卦的基本理論。它原是屬於哲學範疇的,是樸素的唯物論;但是,後來的一些學者,牽強附會,圖讖預測,宣揚萬物天定的宿命論觀點,使太極八卦摻雜進了唯心主義的內容,塗抹上了迷信的色彩,失去了本來的科學意義。 太極八卦圖是中國古老的文化科學遺產,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文明的結晶。它不但在古代為人民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就是在現代也做出極重大的貢獻。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現代科學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是現代電子計算機二進位的創始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正是在中國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的啟發和幫助下,才觸動靈機,一舉成功的。 1667年萊布尼茨在法國巴黎參觀博物館,看到了帕斯卡爾的一台加法機,引起他要創造一台乘法機的興趣。1701年秋末,正當五十四歲的萊布尼茲為創造乘法機冥思苦索、無路可走的時候,突然間收到了他的法國傳教士朋友從北京寄給他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和「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萊布尼茲從這兩張圖中,受到了很大啟發,他居然發現,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雛形,由坤卦經艮、坎、巽、震、離、兌到乾卦,正是由零數到七,這樣八個自然數所組成的完整的二進位制層數形。八卦中的「一」叫做陽爻,相當於二進位中的「1」,而八卦中的「--」叫做陰爻,相當於二進位中的「0」。六四十卦正是從0到63這六十四個自然數的完整的二進位數形。在數學中八卦屬於八階矩陣。可見,中國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電子計算機這門現代科學,是有其歷史性的貢獻的。 中國獨有的古老的太極八卦圖確實有著很宏奧的哲理,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古老的太極八卦圖對今天的人說來,仍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太極八卦圖究竟是受了什麼啟發怎麼創造出來的?太極八卦圖有那些作用?創造出它來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好多問題,至今只有傳說和不確切的猜想,而無確鑿之實證。古老的太極八卦圖,正在叩擊現代科學殿堂的大門。我相信易經的存在一定有其科學道理和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所以應該珍惜分析和研究他的價值和存在合理性。
=============================
無中生有,無極生太極
吳雨
「無極」一詞,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經》二十八章中提出來的「復歸於無極」。「無極」就是無限的虛無。這是一個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甚至難以想像和表述的渾沌世界,這是一個處於高維時空之中無形無象的「虛點」,在數式上可記為00。在圖式上可畫為如下無極圖。
「太極」一詞,最早是孔子在《周易·繫辭》中提出的「易有太極」。「太極」就是無限的實在。但依然是一個難以看見、難以聽到、難以摸得著甚至難以理解的渾沌世界,這是一個處於零維時空之中可大可小的「實點」,在數式上可記為10。在圖式上可畫為如下太極圖。這是老子所說的「有」或者「萬物之母,」,也是愛因斯坦所理解的宇宙原點。這個在「無極」中偶然產生微粒就是「太極」,也被一些當代物理學家稱為奇點。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常見太極圖的陰陽魚,是因為這是宇宙原點爆炸之前那個瞬間的「太極」模樣。
「無極生太極」一說,最早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1017年~1073年)提出的「自無極而為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其實,周敦頤這裡「無極生太極」就是老子早就說過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但老子還有一句話叫做「復歸於無極」。也就是說,老子認為天下萬物不僅「無中生有」,而且「有歸於無」。
20世紀產生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因為牛頓等人建構的經典物理學,不適用於物體高速運動領域和微觀領域。量子力學解釋了微觀粒子運動問題。相對論則解決了高速運動問題。狹義相對論討論了慣性參照系之間的物理定律,廣義相對論則推廣到了非慣性參照系。這表明,近代西方科學對「太極」也有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認識,並正在嘗試逐步逼近認識「無極」。
相對論的發現者愛因斯坦顛覆了人類對宇宙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空間」、「膨脹時間」等全新的概念。他認為,在一定條件下,「無」形的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質量的物質,而「有」質量的物質也可以分解為「無」形的能量,更為通俗並量化地解釋了老子關於宇宙形成「無中生有」和復歸宇宙「有歸於無」的學說。
狹義相對論最著名的推論是質能方程:
E=mc2
式中,E是能量,單位是焦耳(J)。M是質量,單位是千克(Kg)。c 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約三十萬千米。愛因斯坦認為,「無」形的能量轉化為「有」質量的物質,就是「無中生有」,其表達式為m=E∕c2。「有」質量的物質也可以分解為「無」形的能量,就是「有歸於無」,其表達式為E=mc2。
廣義相對論最著名的推論則是引力場方程:
式中,Rμν、gμν、Tμν是描述引力場的三個張量,G是牛頓引力常數,c為光速。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本質是「場」,我們所見的物質、時間和空間其實都只是人的錯覺。他說:「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他又說:「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
在愛因斯坦看來,宇宙形成之前的狀態就是「場」。這種宇宙本來的狀態,是最難以描述的,也許我們永遠不能用思維去理解。所以老子勉強稱之為「無極」、「無」或者必然的「常道」。而在佛經上則用「自性」、「佛性」或「心性」來表達,因它並無形相但又確實存在,不得已稱之為「空」。老子說的「無」和佛經說的「空」,就好比是磁鐵的磁性,磁性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但我們不能說它沒有。發電機與電動機都因磁力而顯功用。所以,磁鐵的磁性,就相當於一無所有的「有」,也是擁有一切的「無」。
宇宙在誕生之前有多大呢?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宇宙誕生之前的大小當時只有10-33厘米。如果一根頭髮的直徑是0.01毫米,切取這根頭髮的直徑平面,將這個宇宙原點放入這根頭髮中,可以在這根頭髮的直徑距離上平行放置多少個這樣的原點呢?通過計算,我們可以放置一百萬億億億個這樣的宇宙原點。
而且,從宇宙原點這個微粒擴張成宇宙,所需時間極其短促。太空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在10-33秒內,這個微粒擴張了1026倍。也就是說,在千分之一秒內,這個微粒已擴張成為比目前我們的太陽系還要大。電影機的底片每1∕24秒換一張,我們已無法覺察畫面的分斷了。千分之一秒比1∕24秒更短好多倍,我們何以能感知覺察呢?
簡言之,現代科學代對宇宙起源的表述可以歸結為:宇宙常態原本是「無」是「空」,在「無空」中忽然產生了一個微粒(宇宙原點),這個微粒在瞬間爆炸形成了宇宙,並從此開始不斷的向無限推展。由宇宙原點變成大千世界。
最後,總結一下以上討論的三個要點:
第一,無中生有,有歸於無。物質可以從「無」或者「空」中變現出來,能量可以轉換成物質,物質也可以轉換成能量。
第二,無極生太極。宇宙是從一個極微小的原點,在瞬間變現出來的。物理學家推證宇宙的產生,是「一時頓現」的。無極,就是處於零維時空之中無形無象的「虛點」,似零非零,是零向一,故其數記為00。太極,則是處於零維時空之中可大可小的「實點」,故其數記為10。對於這個來自「無」的宇宙原點,老子稱之為「有」或「萬物之母」,孔子稱之為「太極」,今天又有人稱之為「存在而又不存在」的奇點。
第三,空間、時間、物質僅僅是人的錯覺。在一定條件下,空間與時間都可以消失。我們也許有可能從不同地方同時出現,也可以同時進入過去、現在或者未來。
目前太空物理學的研究已相當深入,但是浩瀚的太空對科學家來說仍是一個巨大的謎。人們發現得越多就越感覺到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微不足道。而三千年以前的《周易》和《佛經》不但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且為我們指出了證悟宇宙真相的方法。可惜,現代科學家大多不看《周易》、《佛經》《道德經》,否則科學將可能更有突破性的進步。
1.從未懷孕的無極00(虛點)到精卵結合的太極10和20(實點),就是「道生一」中的「常道生一」,就是從高維時空到零維時空的「道生一」。老子特別擔心大家弄混了,又補充說這是「無中生有」,下面的才是「有生萬物」。這個過程,孔子叫做「易有太極」。
2.從精卵結合的太極10和20(實點)到受精卵的兩儀11和21(線),就是「道生一」中的「非常道生一」,就是從零維時空到一維時空的「道生一」。意思是說,每個人的誕生都是很偶然的。這個過程,孔子叫做「是生兩儀」。
3.從受精卵的兩儀11和21(線)到胎兒的四象12和22(面),就是從一維時空到二維時空「一生二」。這個過程,孔子叫做「兩儀生四象」。
4.從胎兒的四象12和22(面)到嬰兒的八卦13和23(體),就是從二維時空到三維時空的「二生三」。這個過程,孔子叫做「四象生八卦」。
5.從嬰兒的八卦13和23(體)到人的六十四卦16和26(場),就是從三維時空到四維時空「三生萬物」。這個過程,孔子叫做「八卦生六十四卦」。
推薦閱讀:
【原文】「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恆,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譯文】《文言》說:元,是眾善的首領。亨,是眾美的集合。利,是義理的統一。貞,是事業的主幹。君子履行仁義就足夠可以號令大眾,眾美的結合就足夠可以符合禮義,利人利物就足夠可以和同義理,堅持正道就足夠可以成就事業。君子身體力行這四種美德,所以說:「《乾》卦具有這四種品德:元、亨、利、貞。」
初九爻辭說:「潛藏的龍,無法施展。」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九二爻辭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龍是比喻有德行而秉性中正的君子。日常言論講究誠信,日常行為講究謹慎,防止邪惡的侵蝕,保持忠誠的秉性,引導世人向善而不誇耀,德行博大而能感化人民。《易經》上說:『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就是說民間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說:「君子始終是白天勤奮努力,夜晚戒懼反省,雖然處境艱難,終究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君子致力於培育品德,增進學業。以忠信來培養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的立足點。知道事業可以發展就發展它,從而努力去捕捉一瞬即逝的事機;知道事業應該終止就終止它,從而保持行為的道義。所以處於尊貴的地位而不驕傲,處於卑微的地位而不憂愁。所以君子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雖然處境危險也沒有災害。」九四爻辭說:「也許跳進深潭,沒有災難。」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有時處在上位,有時處在下位,本來就是變動無常的,不是什麼行為邪惡的緣故。有時奮進,有時退隱,本來就是應時變化的,不是什麼喜愛離群索居的緣故。君子致力於培養品德增進學業,隨時準備著抓住時機全力以赴,所以沒有災難。」九五爻辭說:「龍飛騰在天,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聲息相同就互相應和,氣味相投就互相求助。水向低濕的地方流動,火向乾燥的地方漫延。雲縈繞著龍,風追隨著虎。聖人興起,萬物景仰。根基在天上的附麗於天空,根基在地上的依附著大地,萬物都歸屬於各自的類別當中。」上九爻辭說:「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禍之困。」這是什麼意思?孔子說:「身份顯貴而沒有根基,地位崇高而沒有人民,有才德的壓抑在下層,不能獲得他們的輔助,因此有所行動必招禍殃。」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是說有才德的君子壓抑於底層。「龍出現在大地上」,是說君子暫時隱伏等待時機。「終日里勤奮努力」,是講君子刻苦修身自強不息。「也許跳進深潭」,是講君子投身社會自我考驗。「龍騰飛在天」,是講君子獲得地位治國治民。「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是講事業極盛必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是講天下政治安定。
「潛伏的龍,無法施展」,初九陽爻居下位,象徵萬物蟄伏,陽氣潛藏。「龍出現在大地上」,陽爻上升一位,象徵萬物發生,大地錦繡,風光明媚。「終日里勤奮努力」,陽爻再進一位,象徵萬物蓬勃,與時俱進。「也許跳進深潭」,陽爻又升上一位,象徵陽氣更盛,天道發生變化。「龍飛騰在天空」,陽爻上升到崇高的地位,象徵時值金秋,天的功德已圓滿完成。「升騰到極限的龍將有災殃」,陽爻上升到極限,象徵陽氣極盛,將由盛轉衰。「天的美德」「純陽全盛」,陽爻依位次而上升,陽氣依時節面旺盛,六爻全陽,將盡變為陰爻,從而體現了天道運行的原則。
《乾》卦的卦辭:元、亨,是講天具有生成之功,和諧之美。利、貞,是講天具有恩惠之情,永恆之性。乾為天,只有天才能把美滿的利益施予天下,而且從不提起它的恩德,偉大呀!偉大的上天!真正是剛強、勁健、適中、均衡,達到了純粹精妙的境地。六個陽爻發揮舒展,廣通天道、地道、人道。陽氣的結晶——太陽,駕駛著六條飛龍在空中飛行,分布著雲彩,降灑著雨露,普天之下同享和平。
君子以養成自身的品德作為行為的目的,每天應該落實在行動上。「潛」的意義在於,隱伏而不顯露,當自身修養尚未達到成熟的程度,所以君子不能有所作為。君子通過學習來積累知識,通過詰疑來辨明是非,以遠大作為內心的目標,以仁義作為履行的責任。《易經》說:「飛龍出現在大地上,有利於會見貴族王公。」這就是說出現了有才德的君子。九三爻辭的含義是指,九三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佔據天位,也沒有佔據地位,還須勤奮努力,隨時提高警惕,不過處境雖然險惡,還沒有災難。九四陽爻處在重疊的陽爻之上,沒有處在上、下卦的中位,既沒有佔據天位,又沒有佔據地位,也沒有佔據人位,所以有「也許」的說法。「也許」這個詞就是表示遲疑。但沒有災難。九五爻辭所講的「大人」,他的德行與天地相配合,生成萬物,他的光明與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他的政令與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他的賞罰與鬼神相配合,吉凶一致。他的行動先天而發,但上天不會背棄他,他的行動後天而發,那是依奉天時行事。上天尚且不背棄他,更何況人呢?更何況鬼神呢?「亢奮」這個詞意思是,自以為自己的事業只會發展不會衰敗,只會存在不會消亡,只會勝利不會失敗。也許只有聖人才能了解進退存亡的相互聯繫,恰當地把握它們互相轉化的關係,做到這一點,恐怕只有聖人吧!
文言傳·坤文言
【原文】
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譯文】
《文言》說:地道極為柔順但它的運動卻是剛健的,它極為嫻靜但品德是方正的,地道後於天道而行動,但運動具有規律性。它包容萬物,其生化作用是廣大的。地道多麼柔順呵!順承天道而依准四時運行。積累善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吉祥;積累惡行的人家,必有不盡的災殃。臣子弒殺他的國君,兒子弒殺他的父親,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是逐步發展的結果。《易經》說:「踐踏著薄霜,堅厚的冰層快要凍結成了。」大概就是一種循序漸進的現象。直是存心的正直,方是行為的道義。君子通過恭敬謹慎來矯正思想上的偏差,用道義的原則來規範行為上的悖亂。恭敬、道義的精神樹立起來了,他的品德就會產生廣泛的影響。君子「正直、方正、廣博,這些品德不為人們所了解,也沒有什麼不利的。」因為人們不會懷疑他的行為。陰比喻臣下,雖有美德,但宜深藏含隱,從而服務於君王,不敢自居有功。這是地道的原則,也是妻道的原則,同樣是臣道的原則。地道不能單獨地完成生育萬物的功業,但是在時序的交替中,它始終一貫地發揮作用。天地交通變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賢人就隱退。《易經》說:「紮緊了口袋,如緘口不言。沒有指責也沒有讚譽。」大概意在謹慎吧。君子內心美好,通達事理,整肅職守,恪守禮節,美德積聚在內心裡,貫徹在行動上,擴大在事業中,這是最為美好的。陰與陽勢均力敵,必然發生爭鬥。因為陰極盛而與陽均等,所以把陰陽一併稱作龍。其實陰並未脫離其屬類,所以又稱為血,血即陰類。所謂玄黃——天玄地黃——是天地交相混合的色彩。
============================
繫辭傳上·第一章
【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譯文】
天尊貴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經》中乾為天為高為陽,坤為地為低為陰的象徵就定了。天地間萬事萬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雜然並陳,《易經》中六爻貴賤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天地間萬事萬物動極必靜,靜極必動,動靜有一定的常態,《易經》中陽剛陰柔,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道理也就由是斷定,斷然可知了。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類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類相分,同於君子同於善的事物則吉,同於小人同於惡的事類,則凶就產生了。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晝夜晦冥的現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嶽動植高下諸般的形態,而人世間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變化,由是可以明顯的看到了。所以宇宙間,陰陽二性不停地切摩變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種天地間的八個基本物象,不停地相與鼓動變化,由是產生了宇宙萬有。比如說,以雷霆之氣,鼓動萬物的生機,以風雨疏散潤澤萬物的氣機,日月的運行就構成了人間的晝夜寒暑,乾為天為父為陽,是構成男性的象徵,坤為地為母為陰,是構成女性的象徵。乾為天,代表時間,故知天地之大始;坤為地代表空間,故能作成萬物。乾為天昭然運行於上而晝夜攸分,是容易讓人了解的,坤為地渾然化為萬物,是以簡易為其功能的。容易則易於知解,簡易則容易遵從。容易使人了解則有人親附,容易遵從,則行之有功。有人親附則可以長久,有能成功則可以創造偉大的事業。可以長久的,是賢人的德澤;可以成為偉大的,是賢人的事業。《易經》的道理即是如此簡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則能與天地同參,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繫辭傳上·第二章
【原文】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譯文】
聖人觀察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現象而設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規範之,復於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下各系以吉凶悔吝及有關卦爻象之文辭,而使人明白吉凶的趨向,《易經》中陽剛陰柔相與切摩推盪,而產生變化。所以《易經》中有「吉凶」,是成功或失敗的現象。「悔吝」,是表示有憂慮顧慮的現象。「變化」,是前進或後退的現象。「剛柔」,即是晝夜,夜盡晝來,晝盡夜來的現象。六爻的動態,就是天地人才的道理。所以君子平居之時,能心安理得,這是因為能法象《易經》的文辭呀。所以君子平居之時就觀察易象而探索玩味它的文辭;一有行動,則觀察《易經》的變化,而玩味占筮的吉凶。所以能如大有卦上九爻辭所說:「從上天祐助之,完全的吉而沒有不利的。」
繫辭傳上·第三章
【原文】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譯文】
「彖辭」是解釋全卦的道理現象的。「爻辭」是說明每一爻的變化的。「吉凶」是說明其成功或失敗的。「悔吝」是說明其小有弊病與過錯的。「無咎」是要人善於補救其過失的意思。所以分出六爻貴賤的,就在於它所居的位置而定。齊一各卦所包含事理的大小,則在於各卦的卦象而知。辨別吉凶的,就在各卦各爻的文辭而知,憂慮於悔吝之來臨者,則在於吉凶禍福義利善惡幾微之間,謹慎小心。能從「無咎」之中變動而吉者,則在於能悔改。所以卦有小有大,小象徵其陰,大象徵其陽,卦爻之辭也有極危險的,如劓(yì)刖(yuè)征凶,也有極平易的,如利見大人,利涉大川。各卦爻之辭,皆各指各卦各爻之意旨趨向。
繫辭傳上·第四章
【原文】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譯文】
易理準則於天地,所以能包括統貫天地間一切的道理。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則觀察大地山河動植的理則,所以知道晝夜光明幽晦的道理。追原萬事萬物的始終,故知死生終始循環的道理。精神氣質合則構成萬物,靈魂是生命的泉源,它是隨著生老病死而變化的,由是我們可以探知鬼神的情態。《易》與天地之道相似,故不違背。能周知萬物的情態,而其道義足以匡濟天下,故能致用而不超過。能遍行天下而未有流弊,通易道者能樂行天道之所當然,知天命之造化,故無憂。安於所處之境,而敦行仁道,故能泛愛天下。能範圍包括天地一切的變化,而不會有過失;能微曲成全萬物,而不會有遺漏;能通明於晝夜、陰陽的道理,而盡知其道。所以神的奧妙難測,是無方所可推求的;易理的周知宇宙,也不可以一曲之體討論的。
繫辭傳上·第五章
【原文】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譯文】
一陰一陽的相反相生,運轉不息,為宇宙萬事萬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這就是道。繼續陰陽之道而產生宇宙萬事萬物的就是善,成就萬事萬物的是天命之性,亦即道德之義。有仁德的人見此性此道,即認為是仁,聰明的人體察此性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日常受用,遵循此道此性而各遂其生,而不知曉,所以君子之道能含蓋萬有,為萬物之根,而知之者卻很少呀!君子之道(即易道)顯現之仁道,是可以見之於實行的。蘊藏之以致用,是可以舍之則藏的。能鼓動萬物的生機,而不與得天子之位的聖人同其憂思,可以樹立盛明的德行,偉大的事業是多麼的完美呀!學問德行乃至天下萬事萬物的具足富有,就是偉大的事業了,日新又新,就具足了盛明的德行了。生生不息,變化前進不已,就是「易」,成就現象就是「乾」,效法而行就是「坤」,極盡數術的推演,知道將來的變化就是「占」,通達變化之道,就是「事」,能運用陰陽之道,至神奇奧妙,變化莫測的,就是「神」。
繫辭傳上·第六章
【原文】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譯文】
易道真是廣大呀,以論說其遠,則無所止息;說到其近處,則很文靜而又端端正正地放置在我們面前;以談論於天地之間,就具足了一切萬事萬物的道理了。乾六畫皆陽,純陽剛健,當它靜而不變之時,則專一而無他;當它動而變化之時,則直遂而不撓,所以廣大的宇宙持此產生。坤卦六畫都是陰,柔順敦厚,當它靜而不變之時,則收斂深藏;當它動而變化的時候,則廣開展布,所以廣大的萬物皆由是產生。易理的廣大,配合天地;變化通達,配合四時;陰陽之理,配合日月,易簡的至善,配最高的德性。
繫辭傳上·第七章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譯文】
孔子說:《易經》的道理,是最偉大的呀,《易經》正是聖人用以崇高道德、廣大事業的呀。知慧要求到崇高而後止,禮節則自謙卑入手,崇高效法天道,謙卑效法地道。天地既設位,《易經》之道也就行於天地之間了。成就此崇高廣大的善性,當不停地蘊存之,存養之,這就是道義所由產生的門戶了。
繫辭傳上·第八章
【原文】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婬。《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譯文】
聖人見天下萬事萬物的繁雜,因而擬測萬事萬物的形態,而歸納為八個基本卦,以象徵萬事萬物所適宜的物象,所以叫做「象」。聖人見天下一切動作營為的千變萬化,而觀察其可以會而通之之道,製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顯現一切動作營為的常體,複合系之以辭,而斷定它的吉凶,因此就成為「爻」。有了八卦所代表萬事萬物的象徵,故天下最繁雜的萬事萬物,也不致嫌其厭惡了。有了三百八十四爻以擬像天下一切的動作營為,故天下最動蕩不安的事情,觀察易爻,也不致繁亂了。八卦之象,三百八十四爻之辭既是從擬議而得,吾人於人世間處事應物亦當擬測揆度之後,才可發為言論,議論探討周詳後,方可有所動作,言行能如此擬測揆度、議論探討,斯能成就變化如神的事業。中孚九二的爻辭說:「鶴鳴於陰暗之處,其子即能和聲響應,我有好的爵位,我將與你共同治理。」孔子申論之云:「君子住在家裡,發出善美的言論,則千里之外的人也會聞風響應興起,何況是接近他的人呢?如發出不善的言論,則千里之外的人也會違背他,而不以為是,何況是接近他的人呢?言語是從本身發出,而能影響於百姓,行為是從近處著手,而顯現於遠處。言行是君子的關鍵要樞,關鍵的發起,是光榮或受辱的主宰。言行正是君子感動天地之由,可以不謹慎嗎?」「同人九五,在居尊得位,在天下和同之先,本有艱難,故號咷大哭,以至誠感人,終至天下和同,故後快樂而笑。」孔子申論之,言:「君子之道,或出而服務天下,或隱處而獨善其身,或沉默,或言語,如二人同心,其鋒利足斷堅硬的金屬。同心的意思,是說二人精誠團結,心意齊同,其氣味的相投。猶如蘭蕙的芳薰。」「大過初六謂:藉用白茅承墊祭祀品,這是無咎的。」孔子申論之言:「祭祀品如放置於地上即可以了,而又承墊之以白茅,又何有災咎呢?是謹慎到極點了呀。茅草之為物本來很纖薄不貴重的呀,而可用於承墊祭祀品,則其用處很重大的了。人如能以此謹慎之道以行,必能無所錯失了。」謙卦九三說:「勞苦功高而又謙虛的君子,最終是吉利的。」孔子說:「有功勞而不誇耀,有功績而不自以為德,是敦厚到極點了。是說以其功勞猶謙下於人呀。德是稱其有盛明的德行,禮是說其恭敬,謙虛就是表現恭敬以保存他的職位的了。」本卦的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極點,再無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猶如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亢、最乾淨的地方,四顧茫然,既無再上進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憂鬱悔悶了。節卦初九謂:「不出門庭,是沒有災咎的。」孔子說:「擾亂的生起,是言語以為階梯,國君不保密,則失去臣自。臣自不保密,則失去身命,機密的事情不保密,則造成災害。所以君子是謹慎守密而不泄漏機密呀。」孔子說:「作《易經》的人,大概知道盜之所起吧?《易經》解卦六三說:『背負著東西,又且乘在車上,勢必招致盜寇的來臨呀。』負著東西,本是小人之事,乘的車子,本是君子治國平天下乘坐的器具,今小人而竊乘君子的器具,必無能匡濟,大盜必思強奪它了。君上傲慢,臣下暴斂,大盜必思侵犯其國了。漫藏財富,就教誨盜寇的偷盜,女人妖冶其容貌,必招壞人之婬辱。《易經》說:『負且乘,致寇至。』原是說自己招致寇盜之意呀。」
繫辭傳上·第九章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譯文】
大演天地之數以卜筮,是用五十根蓍草,(無則用竹代之,一加至十減五行為五十。)其用唯四十九根而已。(留一不用,放會袋中以象太極。)任意分為二堆以象兩儀,從右手堆中取一根掛於左手小指無名指間以象三才,以四根四根分之,以象四時的運行,先以右手取左手的蓍草,以四根四根數之,將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掛於無名指與中指間,以象農曆的三年一閏,再以左手取右手堆的蓍草用四四分之,將其餘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掛於中指與食指間,以象農曆的五年兩閏。如是將掛於左手的蓍草取出,非五即九,即成一變,是謂再扐而後掛。天即陽,地即陰,陽數奇,即一三五七九,陰數為偶,即二四六八十。陰陽之數各有五個,五個奇數五個偶數各相參合,陽數共有廿五,陰數共有三十。陰陽之數合之共有五十有五,如是陰陽十位之數,推而大之。可至百京兆億,推而小之,可至絲毫釐撮,這就是易道所以成就變化,而推算的神妙莫測如鬼神了。乾為陽,策即推算蓍草的根數,陽數九,以四時乘之為卅六,再以六爻乘之為二百一十六。坤為陰,陰數六,以四時乘之為廿四,再以六爻乘之為一百四十四。二策相加凡三百六十,相當於一年的日數。《易經》上下二篇六十四卦,共有三百八十四爻,陰陽各一百九十二,以陽數卅六,陰數廿四,各乘以一百九十二而加之,總計得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於萬物的數字。所以「揲之以四」去營求,而構成《易》筮數的變化,三變而成一爻,卦有六爻,十八變即筮成一卦,聖人作《易》畫八卦以括萬事萬物之象,僅為小成而已。引而伸之,順其類而推求之,增長之,即構成六十卦,三百八十四爻,方作成一部《易經》,天下的能事皆盡在此《易經》之中了。故《易經》可使道術顯明於天下,使德行神妙莫測,所以可以應酬於人間之世,而如獲得神明的祐助了。孔子說::「了解《易經》的變化道理的人,豈不就能知道神的所作所為了嗎!」
繫辭傳上·第十章
【原文】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譯文】
《易經》有聖人之道四,即辭變象占。以《易經》來談論的人則崇尚《易》辭,以動作營為的人則崇尚《易》之變化,以製造器具的人則崇尚《易》象,以筮卦的人則崇尚《易》占。所以君子將有作為,將行動的時候,探問於《易》以筮卦,而《易》即以其六十四爻當中的吉辭應答,即筮得吉凶之辭,則受易道之指引,如響之應聲。無論遠近幽深,吾人藉《易》之占筮,終於知解將來事物的變化,非天下最精深者,誰能如此呢?三才五行或陰陽之數參合五位的變化,錯綜其數字的推演,通達它的變化,終於成就陰陽之數的神妙,而《易》中陰陽卦爻的文辭也由此可以推知了。極盡數字的變化,遂能肇定天下的物象,非天下最神奇變化的,誰能如此呢?《易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是沒有作為的,是很安祥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誰能如此呢?。《易經》是聖人極盡幽深,研究神機莫測的一門大學問,正唯它的幽深,故能通達天下人的心志,正唯它的神機莫測,故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務,正唯它的神妙,所以似不見其急速,而自然快速,似不見其行,而能到達。孔子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
繫辭傳上·第十一章
【原文】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譯文】
孔子說:「易經是作什麼的呀?《易經》即是開創萬物成就事務,包括天下一切道理,如此而已的一門學問呀。所以聖人以《易》通達天下一切人的心志,以《易》肇定天下的事業,並以之決斷天下一切的嫌疑。」所以蓍草占筮用四十九根,其德性是圓通而神妙,六十四卦的德性是方正而有睿智,每卦皆有六爻,其意是很簡易而貢獻在我們面前的。聖人以此洗滌修鍊之心(或解先知天下之心),退藏於深秘之處,吉凶與百姓同其憂患。《易經》之神妙足以知道將來變化之理,其智慧足以儲藏既往的知識經驗。誰能參贊於此呢?唯有古之聰明深智,神武而不嗜殺人者能如此而已。所以明白天的道理,而復能觀察百姓的事故,是以天地興起蓍草的神妙之物,以為民前用,使趨吉避凶於未做事之前。聖人以此齋戒其心,以神明他德業的幽深吧!《易》之陰陽變通象器法神八者之理,隨處可見,比如以門戶比喻,關起門戶來則疏暢而光明。此即謂之「乾」;一關一開,相續不窮,就叫做「變」;一開一關使人們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入往來,未有窮盡,就叫做「通」;顯現於外面,有物象可觀,就叫做「象」;表現於器用,有尺度的大小,合於規矩方圓的形狀,就叫做「器」;制定屋宇之時,即用門戶以出入,有法度可尋,就叫做「法」;利用它來出出入入,往來不窮,百姓常常利用它而不知,就叫做「神」。所以《易經》之原始有太極,太極即陰陽未生渾茫廣大之氣,太極變而產生天地,是謂兩儀;兩儀變而產生金木水火,是謂四象;四象變而生生天地水火風雷山澤,是謂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八卦;由此八卦相重而產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含蓋宇宙萬象,而系之以辭用斷吉凶,因此有了《易經》;遵循《易經》之道即能趨吉避凶,而造成偉大的事業。所以可以使人取法的現象,沒有比天地更大的了;窮則變,變則通的,沒有比四時更大的了。懸掛物象,顯著光明,照耀天下的,沒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崇高的事業,沒有比富而且貴更大的了;具備器物,以適人類的適用,設立完成許多器具以利益天下的,沒有比聖人更偉大的了;探求繁雜的物象,索求幽隱的事理,鉤求深遠的道術,使人獲致遠大的前途,以決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業的,沒有比卜筮所用的「蓍草」和「龜甲」更偉大的了。所以天生蓍草和龜的神物,聖人就取用它以作卜筮為人所取法。天地的變化,聖人就效法它。天垂示物象,現出吉凶的徵兆,聖人就取法它。黃河有龍馬負圖,洛水有神龜負書的祥瑞徵兆,聖人於是效法它,運用它。《易》有以上「神物、變化。天象、河圖洛書」的四象,所以啟示智慧的泉源而作成《易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又系之以文辭,所以告訴我們智慧的哲理。復定之以吉凶的徵兆,所以斷定人事的吉凶禍福,而教人趨吉避凶,赴善就福,而遠離災殃呀。
繫辭傳上·第十二章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譯文】
《易經》大有上九爻辭言:「從上天獲得祐助,完全吉而無不利。」孔子說:「祐是扶助的意思,上天所扶助的是能順大道的規範的人。人們所扶助的是篤守誠信的人,履守誠信,而思處處合順於大道的規範,又能崇尚賢能的人,所以猶如從上天祐助他,如是完全吉利而沒有不吉利的了。」孔子說:「書是不能完全表達作者是要講的話的,言語是不能表達我們的心意的,那麼聖人的心意,難道就不能被了解了嗎?」孔子說:「聖人樹立象數的規範,以竭盡未能完全表達的心意,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設置六十四卦以竭盡宇宙萬事萬物的情態,復系之以文辭,以盡其所未能表達的言語,又變而通之,以盡其利,鼓勵之,激揚之,以盡神奇奧妙的能事。」乾坤也就是天地,它是《易經》的精蘊呀,乾坤既成列於上下,《易經》的道理也就肇定於其中了。如果乾坤毀滅的話,則沒有辦法見到《易經》的道理了,《易經》的道理不可被知解的話,則天地乾坤之道也幾乎要息滅了。所以在形器之上,無形體度量,抽象不可形而為萬物,所共由者,就叫做「道」;在形體之下,有形體可尋,是具體之物,就叫做「器」;將形上之道、形下之器,變化而裁製之以致用,就叫做「變」;推而發揮之,擴充之以實行於天下,謂之「通」;舉而設施安置於天下的百姓,就叫做「事業」。所以《易經》所謂象,乃因聖人見天下萬事萬物的繁雜,而擬測其形態的種類,象徵其物象的適宜,因此謂之「象」。聖人見天下一切動作營為的眾多,而觀察它可以會而通之之道,以制定其經常的規範,訂成三百八十四種動態的指規,又系以文辭,以斷定它的吉凶,所以謂之「爻」。極盡天下繁雜的物象的,在於「六十四卦」;鼓動天下的動作營為的,在乎「爻辭」;變化而裁製之,在乎「變」;發揮而推行之,在於「通」;明其神奇奧妙之道,在乎其人的運用;默默的而成就其事業,不形之以言,而天下皆能相信,則在於德行的深厚。
繫辭傳下·第一章
【原文】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譯文】
八卦之中,乾坤相對,震與巽相對,離與坎相對,兌與艮相對,八卦對待成列,舉凡天地間兩兩相重,成為六位的卦,以應事實的需要,因而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都在其中了。陰陽兩爻,遞相推移,宇宙間的千變萬化,都在其中了。各卦各爻,聖人都系以文辭,分別指出吉凶的徵兆,於是人間所有的動作營為,和趨吉避凶的道理,都在其中了。人事之間,所以有吉凶悔吝的產生,是由於動作營為的結果。陰陽兩爻,是設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本。推移變通,正是所以趨向於真理或時機的變化的。時機雖有吉有凶,但我們處在吉利或兇險時,必須安常守正,才可穩操勝算,立於不敗之地。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復如此,皆以「守正」為前題,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觀照萬物。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萬物,都公正無私,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天下一切的動作營為,都是歸於端正專一,精誠無欲,才能有成就。乾道造化自然,很剛健的昭示眾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坤道是順應乾道而開務成物,很柔順地昭示眾人的道理,是非常簡易的呀。聖人製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簡易的理則而作的。卦象的設立,亦是仿乾坤簡易的形跡而設立的。卦爻卦象先有變化於內,遂依象釋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現於外了。進而裁製機宜,導致功業的成就,就表現於聰智的變化。聖人崇德廣業、仁民愛物的言行,在卦辭爻辭中記載得很清楚。天地之大德,在於使萬物生生不息,聖人之大寶,在於有崇高地位。如何守著職位呢?那就要靠仁愛的道德了。如何招致人群呢?那就要有財物。調理財務,端正言行,禁止老百姓為非作歹,就是道義所應做的。
繫辭傳下·第二章
【原文】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譯文】
古時包犧氏的治理天下,上則觀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現象,下則觀察大地高下卑顯種種的法則,又觀察鳥獸羽毛的文采,和山川水土的地利,近的就取象於人的一身,遠的就取象於宇宙萬物,於是創作出八卦,以融會貫通神明的德性,參贊天地的化育,以比類萬物的情狀。編繩結網,做為捕捉魚、鳥的工具,以獵獸捕魚,是取象於離卦的。離中虛,像孔眼,又離為目,有網罟的象徵。包犧氏死後(數百年),神農氏興起,砍削樹木做成犁頭,曲轉木材為犁柄,以便耕種和除草,創作許多耕作器具,教導人民,使天下增加糧食,是取象於益卦。規定中午為買賣時間,招致天下的人們,聚集天下的貨物,互相交換所需要的貨物,滿足各人的需要,其取象於噬嗑卦的。神農氏死後(數百年),黃帝、堯、舜氏興起,由於社會的演進,日趨繁榮,舊日的典章文物制度,已不敷使用,所以黃帝、堯、舜諸古聖人先王,為了使人民過安定生活,因此,隨著時代而不斷改變,通達其變化,使百姓生活不致於死板,而產生厭倦的心思。易學的道理是窮極則變化,變化則通達,能通達,則能恆久。能循此變通的原則,何事不成?所以有如天助一般,當然吉無不利了。黃帝、堯、舜氏設立文物制度,百官分職,各盡其力,終致天下太平,以至於垂拱而治,無為而成。是取象於乾坤兩卦的現象。將木材鑿成舟船,削銳木頭做為船楫,使兩岸的人,能互相來來往往,且可航行至更遠的地方,便利天下人,是取象於渙卦的。征服了牛,乘著馬,用牛來拖載重物,用馬來賓士遠地,以溝通有無,便利世人,是取象於隨卦。設置重門,擊柝巡夜,以防禦盜賊的侵入,是取象於隨卦的現象。發明杵臼,以利民食,是取象於小過卦。將柔韌的小木條做成繩索弓,把木材削成箭,用弓箭的利益,來威服天下,是取象於睽卦。上古時候,冬天則藏身洞穴,夏天則在野外居住,後世聖人,為了防止洪水猛獸的侵襲,遂教民建築宮室,上有棟樑,下有檐宇,以防禦風雨,是取象於大壯卦。古時候的喪葬,用木材厚厚地堆在屍體上面,埋在荒野中,不設立墳墓,也不植樹,居喪沒有一定的期限。後世聖人,制定喪禮,換用棺槨以殯葬,是取象於大過卦。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以後不敷使用了,聖人便發明文書契據,百官也利於治理,萬民也賴於此書契,而有所稽察,不致於誤事,是取象於夬卦。
繫辭傳下·第三章
【原文】
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譯文】
所以《易經》的內容,就是描述萬事萬物的形象。《易經》的卦象,就是用以擬效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形象的。彖此是解釋全卦的意義和結構,所以說,彖辭是代表一個卦的才德。每卦六個爻位的演變,都是仿效天下萬事萬物錯綜複雜的動態而產生的。具備了象彖爻,描述萬事萬物,因此事物的變動得失,吉凶就發生了,而細小疵病的悔恨,憂慮困擾的災吝,就由是而顯現出來了。
繫辭傳下·第四章
【原文】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譯文】
本來陽卦適宜陽爻居多,陰卦適宜多陰爻,為何現在反而相反,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呢?就以奇偶來說,陽卦以奇為主,例如震坎艮三卦為陽卦,都是一陽二陰,所以說,陰爻多於陽爻。陰卦以偶數為主,如巽離兌三卦為陰卦,都是二陽一陰,所以說,陽爻多於陰爻。震、坎、艮雖多陰爻,一奇為主,即為陽卦。巽、離、兌雖多陽爻,一耦為主,即為陰卦。陰陽兩卦,它們的德性,有什麼不同呢?就國家而論,一國不能有二君,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陽卦象徵著眾多的臣民,擁護一位人君,團結一致,這是正人君子的大道。反之,陰卦象徵著君多民少,這就要互相傾軋,以致天下大亂了,這是小人之道。
繫辭傳下·第五章
【原文】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不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譯文】
咸卦九四爻辭說:「思慮不能專一,因而有往來不定,憧憧萬端,存有各種思慮,他的朋黨也相率地、互相地遵從他的思想。」孔子說:「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擾憂慮的呢?天下同歸於一個目標,所走的途徑有不同。同歸於一個好的理想,有百種不同的思慮。」宇宙自然的運行,循環不息,日月往來交替,因而有光明的出現。寒暑往來的交替,遂有春夏秋冬四時遞相推移的歲序。已往的事情,已經屈縮,將來的事情,即將伸展,屈縮伸張,互相交感而用,而利益的產生,也就在其中了。屈行蟲把身子屈縮起來,正是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的來臨,以求伸展行進的準備。龍蛇之類,嚴冬酷寒的時候在土洞里冬眠,以保全它們的軀體。專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義理,到達神而化之的境界,則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學以致用了。利用易學所顯示的道理,而安洽其身,則可以隨遇而安,怡然自得,心廣體胖,以崇高吾人的德業。如超過以上易理所顯示的事情,則雖聖人,也不會知道的。至於專研宇宙無窮的奧妙,了解萬事萬物變化的原理,而默然和而化之,這是聖人道德功夫的極崇高了。困卦六三爻辭說:「前進則受困于堅硬的巨石,後退則又依據於多刺的蒺藜上面,異常痛苦。如此的進退失據,沒有歸宿,即使返家,也見不到自己的妻子,是多麼不利。」孔子說:「不是自己所應經歷的困境,卻為了慾望而受困,必遭致聲名俱裂的惡果。不是自己所應後退的據點,卻後退以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惡果。名辱身危,已步入死亡之境地,妻子那裡能見到呢?」《易經》解卦上六的爻辭說:「王公出獵,登在高牆上瞄射鷹隼,一箭命中,象徵著無往不利。」孔子說:「隼是鷹鳥,弓矢是打獵的利器,能執弓而射中禽獸的是人。君子蘊藏著弘大的才器在身上,等待時機的來臨,而有所動,還有什麼不利的呢?君子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同理,有所行動時,決無閉結與障礙,精準無比,出外必有收穫。這就是平常已經蘊蓄結成了弘大的才器,然後再有所行動,是以出而有獲,無事不成。」孔子說:「世上令人感到可恥可畏的是不仁不義,但小人卻不以不仁為恥,不怕背信棄義,甘心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純粹以利為義,無利益可得,就不知道勤勉向上,不用刑罰來恫嚇,就不知道害怕。能在犯小過之初,受了懲罰而知道處事要謹慎,就不至於釀成滔天大禍,實在是小人的幸運了。《易經》噬嗑卦初九爻辭上說:『最初犯有輕微刑法的人,被加上腳鐐的刑具,將他的腳趾納入刑具里,把足趾都滅沒了,雖受刑,但過失尚小,能從此改過自新,也就無咎了。』善行不積累,就不足以成名於天下,罪惡不累積,也不足以自滅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關係為出發點,以為做出小小善事,不會得到什麼好處,便索性不去做了,以為做些小的差錯,無傷大體,便不改過,因此日積月累,罪惡便盈滿天下,以致無法掩蓋和不可解救的地步。《易經》噬嗑卦上九爻辭上說:『罪惡深重,刑具已負荷在頭部,兩耳都滅沒了,這是凶害達到了極點。』」孔子說:「凡是獲得危險的人,都是因為他先前安逸於他的職位上。滅亡的家國,是因為先前自以為國家可以長存的了。擾亂的國家,是因為先前自以為已經治好,而忽略荒殆,因此國家擾亂以致滅亡。所以君子必須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時候,不要忘記危險,倖存亡國的苦痛,治理的時候不忘禍亂的慘烈,以如此的謹慎之心,本身安定,國家可以常保。《易經》否卦九五爻辭上說:『它將危亡吧,將危亡吧?天下國家的治安,就好像維繫在叢生的苞桑一樣,是要常常戒慎警惕的呀。』」孔子說:「德性淺薄而身居尊位,才知狹小而圖謀大事,力量很小,卻擔當天下的重任,很少有不及於災禍的。《易經》鼎卦九四爻辭上說:『鼎足折斷,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徵著傾覆家園,身遭刑辱,四非常凶害的。』這是說才力不足以勝任的危險啊!」孔子說:「能預先曉得幾微的事理,則將達到神妙的境界了吧?可說是神妙的人物了吧?君子對上決不諂媚阿諛,對下絕不傲慢,堅定立場,不致於受到危害的牽連,可說是位知道神機妙算的人了吧?幾是事情微妙的動機,能先見到吉利的徵兆的人吧,君子能見機未然,所以能夠把握時機的來臨而興起,而有所行動,不必等待以後。《易經》豫卦六二爻辭上說:『被堅硬的石頭所阻隔,不必等到整天才離開,要想到當下脫離此境,這時貞固而吉利的。』像被硬石所阻隔,應當機立斷而離開,何待終日?君子曉得事理的微妙,也知道事理的彰顯,知道柔弱的以面,也曉得剛強的一面,能通達而應變自如,就是萬眾所景仰的人物了。」孔子讚賞他的學生顏回說:「顏家的這位子弟,要算位知幾通達的君子了吧!有了過失,沒有自己不知道的,一經反省發覺以後,立即改正,從此不再犯了。《易經》復掛初九爻辭上說:『迷途了,走到未遠的地方,即時回頭猛省,便不至於有太大的悔吝,經此警覺,則有大吉。』天地二氣纏綿交密,互相會和,使萬物感應,精純完固。萬物之中,雌雄男女,形體交接,陰陽相感,遂得以生生不息。《易經》損卦六三上說:『三人同行,各有主張,行動難以統一,勢必減損一人的成見,一人獨行,反而容易得到志同道合的友伴,同心協力,共患難,共甘苦。』是說理無二致力,天下的事理都歸於一致的呀。」孔子說:「君子必先安定其身,然後才可以有所作為,心平氣和,然後說話,先以誠信待人,建立信譽,然後才可以對人有所要求,君子有了此三項基本修養,與人必能和睦相處,無所偏失。冒險的舉動,人們不會擁護你的。用言語去威懼人民,人民不會去響應的。誠信和恩惠尚未施於人民,竟要對人民有所徵發和要求,則人民不會理會贊助的。若無人贊助理會,則隨時有人會傷害你的。所以《易經》益卦上九爻辭上說:『沒有得人助益,有時也會遭人攻擊,立心不堅定恆久的人,有凶。』」
繫辭傳下·第六章
【原文】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譯文】
「易理的變化,是從乾坤兩卦開始,像人們啟示門而出,乾坤相對,該是易理所從而出的兩扇門吧?乾為陽,坤為陰,陰陽的德性,相與配合,陽剛陰柔,剛柔有一定的體制,以體察天地間一切的撰作營為,以通達造化神明自然的德性。《易經》的稱述萬事萬物的名義,雖繁雜,但不超越事理。我們考察它創作的事類,大概是衰亂的時代所創的意象吧。《易經》是彰明以往的事迹,以體察未來事態的演變,而使細微的理則顯著,以闡發宇宙的奧秘。我們一打開《易經》來看,就可以看到每個卦爻有適當的名稱,明辨天下事物的形態,不至於混淆不清,如乾馬、坤牛,正確地指陳吉凶變化的道理,推斷文辭是吉,則明確地指出是吉象,反之,凶,則指出凶象,毫無偏差,可說所完備無缺的了。《易經》文辭中所指物名,多似細小,但探取其中的旨意,卻很廣大,它的旨意非常深遠,它的文辭又非常文雅,它的言辭委屈婉轉,旁推側引,無不中理,它所敘述的事物,卻所非常地直截了當,放肆而毫無隱藏,但它的道理卻又深藏於其中,就因天地間相反相生,或行善而吉,或作惡而凶的道理,使以教導並濟助人民的行事,以明辨善惡雖非吉凶得失的報應。」
繫辭傳下·第七章
【原文】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譯文】
《易經》的興起,大概所在中古時代吧?《易經》的作者,大概有憂患、艱難吧。所以履卦所教人行禮,它所建立德業之初基,為其根本。謙卦教人卑己尊人,虛心忍受,所道德的把柄。復卦教人除去物慾,教人從善,是德性的根本。恆卦是教人始終如一,恆久不已,它是道德穩固之所由。損掛是教人懲忿窒欲的道理,為修德的工夫。益卦教人遷善改過,使德性日益寬大。困卦教人窮困不亂,守著正道,是道德的分辨。並卦教人德澤似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達到道德的地步。巽卦是教人因勢利導,是道德的制宜。履與禮相通,能和順人情,處世和睦,是吾人立身行事所因應到的準則。謙虛待人,則益得他人敬仰,德業自然更加尊貴而光明。復卦微小的一陽位於群陰暗味之下,但不為五陰所掩沒,能於迷途未遠旋即回復,而辨別萬事萬物的是非善惡,事物與環境過於複雜,必使人引起厭倦,惟有恆心,才能克服一切,不為外物的複雜而厭倦,方有成功之日。損卦懲忿窒欲和克己復禮的功夫是修身的起步,是很艱難的,所以說「先難」。以後日久習慣成自然,便容易了。益卦進德修業,長久的增裕自身的德行而無須設防,故弄玄虛,以矇騙他人。在困境中,雖困窮然足以磨練身心,「困於心,衡於慮,然後作」,故能通。井雖是固定,但泉涌流通不息,日月遷徙而彌長新。巽順人理,因勢利導,隱而不露。履卦是教人以禮的實踐為基礎,而和順地去行事。謙卦是教人以禮自製,使性行巽順。復卦是教人反求諸己,回復自然本性。恆卦是教人始終不二,堅定德行。損卦是教人摒除私慾,以修德遠害。益卦是教人損上益下,增興福利。困卦是教人艱苦奮鬥到底,不怨天,不尤人而少忿怒。井卦是教人辨識義理的來源。巽卦是教人順合時宜,能行使權便,當即立斷。
繫辭傳下·第八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譯文】
《易經》這部書,是一部經世致用的學問,人生不可須臾疏遠的,《易經》是以陰陽運行,互相推移變化的,故其道常常變遷,變動不拘於一爻一卦,如乾卦初九是潛龍,九二是見龍。還有陰陽六爻,外三爻為上,內三爻為下,更互變動,周流於六個爻位之間,從上位降至下位,由下位升向上位,上下沒有經常不變的爻位,陽剛陰柔,互相變易,在另一卦爻時,解釋又不同,不可固執於一種典常,唯有觀其變化的所往,才能周明其道。《易經》至理,啟示我們出入進退,內外往來都要合於法度,或在外以安邊定國,匡齊天下,或在內以正心誠意修身養性,皆使我們知道戒懼謹慎,以免除災禍。同時,明瞭憂患的原因,雖無師保在旁,卻似父母在自己面前,不致有過越顛損。最初遵循辭義以揆度爻象和道理所在,就有經常的法則,可讓我們恪遵不二了。易學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不是毫無根據的空談,若非篤信易道的人,則道也不能憑虛而行的。
繫辭傳下·第九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耶?
【譯文】
《易經》這部書,是追原萬事萬物的始終,以成其根本的一本書,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以包括萬事萬物的要素。一卦分為六爻,雖六爻剛柔相雜不一,但只要觀察爻位,處在適當的時位,和象徵的事物,便可以決定吉凶了。初爻是很難了解它的涵義的,因初爻為根本,卦的形體,尚未形成。而上爻為卦末,全卦形體已經具備了,涵義自然畢露,容易領會了。聖人在擬測而系初爻的文辭時較為困難。等到初爻的文辭已定,則順此立二三四五及上爻的文辭,順爻位的次序,由下而上,全卦六爻的文辭就逐漸形成,到了上爻,不過是卦義的終結而已。至於陰陽雜陳,揆述陰陽的德性,辨別是非,不是初爻和上爻二者所能概括的,必須加上二、三、四、五中爻,互相審度觀察,它的涵義才能完備而無遺。啊!探存亡吉凶的大要,只要從六爻中推求,雖平居在家,也可得知道了。聰明賢達的人看看彖辭,則卦義多半可知了。六爻中的第二爻與第四爻,同屬於陰柔的性質,二與四互成一卦,可知道存亡吉凶的道理,它們的功用相同的,而位置不同,因此他們時位的善惡也有不同。二居下卦中遠應九五之尊,不為君王所疑,做事易奏效,故得到讚賞較多。四居上卦之下,接近五的君位,雖旦夕侍在君側,但言行必須謹慎,動輒得咎,惶恐不安,故常處在危機之中。柔順的人,自立不易,需親附於他人,所以不利於遠者,只要能夠求沒有咎害便可以了。用柔之道,要使柔順居中,不失中庸之道,方能有利。像六二以陰居陰位,處內卦之中,多能獲得吉利。六爻中的第三爻與第五爻,同屬陽剛的部位,三與五互成一卦,它們的功用是相同的,而位置是不同的。三居下卦之極,在臣下之位,故多凶害。五居上卦之中,位君上之位,象徵高明中正,眾星拱照,故多功。這是爻位等次有尊卑貴賤之差異的關係。豈是屬於柔爻的,必定是危殆嗎?屬於陽剛的,一定優勝嗎?這要看各爻的尊卑貴賤及時位呀。並不一定陽剛就吉,陰柔就凶的。
繫辭傳下·第十章
【原文】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譯文】
《易經》這部書,凡天道、人道、地道,無所不包,可謂廣大完備。易學以三劃,象徵天、人、地的三個位置,易理是相生相對,天有晝夜,地有水陸,人有男女,所以卦爻兩兩成列,合兩個三爻的卦而為一個六爻的卦,兼兩爻為一位,五為陽,上為陰,陰陽成象,故五與上為天位,三與四為人位,初與二為地位,為剛柔為形體。六爻而成一卦,皆是相當於三才之道而已。《易經》之道,變動不居,而周流於六位之間的奇耦兩畫,稱之為爻。爻有剛柔大小遠近貴賤的等次,好像物類的不齊,所以稱乾為陽,稱坤為陰物。陰陽兩物交相錯雜,似青黃兩色的相兼,所以稱為文。各卦各爻,陰陽參雜,時有當與不當,於是吉凶之象,就產生了。
繫辭傳下·第十一章
【原文】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譯文】
易學的興盛,大概在商代的末期,周文王德業方盛的時期吧?當文王和周紂王時代的事情吧?所以他所系的文辭皆含有警戒畏懼之意,常常居安思危,戒慎恐懼,必能化險為夷,操心危慮患深地使他平安。反之,得意忘形,驕傲自恃,雖安定局勢,必遭致傾覆。因之安逸懈怠的,就使他傾覆,易學道理是如此廣大,所有事物都不能違背此原則,時時戒懼,始終不懈,其主旨在無咎,這就是易學的道理。
繫辭傳下·第十二章
【原文】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云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譯文】
乾象是天下最剛健的,表現為剛健之處,是在於恆久而平易,且無私意,故可以明照出天下危險的事情。坤象最為柔順,其表現柔順之處,在於恆久而簡靜,故可以明察天下煩壅阻隔的原因。易學的道理,能使身心和悅,能專精地研製所有的思慮,能斷定天下吉凶悔吝的事理,能成就天下勤勉不息的事業。所以無論天地陰陽變化,人類言行舉止,吉利的事情,必有吉祥的徵兆,觀察萬事萬物的現象,就知道各種事類的器宇或材具,尚未顯現的事機,也可以占卜而知吉凶。天尊於上,地卑於下,天地間萬事萬物,皆有它一定的法則和位置,聖人仿效之。演成《易經》的理象,使萬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以成就參贊造化的功能。聖人在做事之前,先謀於賢士,同時又卜筮於鬼神,以謀求吉凶的道理,能如是,雖眾人也必能參與這幽明的能事了。八卦是以爻象告訴於人的,爻辭和彖辭,是陰陽變化的道理,和事物消長的情態而言的。剛柔兩爻,互相錯雜周流於六位之間,他的時位也因而有當與不當,因此吉凶之徵兆,便可以見到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剛柔兩爻的變動,是為使事物趨於有利的;吉凶的推遷,是隨著情理而定的;處世合情合理,則得吉,反之,違背人情常理,則陷入凶害。所以貪愛和憎惡兩種不同的情感,互相交攻,必有得失,於是有吉凶的產生。爻位之間,有遠有近,互相感應,不得其道,而任意遠近相取的話,就會有悔恨困吝的事情,跟著產生了。事有真假虛偽,若以實情相感應,則利益源源而來,若以虛偽相感應,則禍害應運而生,今以實情和虛偽相感應,格格不入,利害的衝突便產生了。易理的情況,是使兩相接近事物,能互相交感,以生利,若近而不相交感,不相協調,必有乖違的災害而產生兇險的事情,甚至有自外來的傷害,而蒙受了後悔和困吝。將要陰謀叛變的人,說話時神色定有慚愧的顏色;心中有疑惑的人,因心神不定,故說話毫無系統,多有分枝不清楚,像樹枝一樣的雜亂;有修養的吉利的人,言辭真善而正直,故很少說話;浮躁的人,較為輕浮,故喜歡多說話;陷害善良的人,心中不安,故言不由衷,他的說辭便浮游不定;虧待職守的人,他的言辭多屈折而不伸。
============================
說卦傳·第一章
【原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
參天兩地而倚數,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譯文】
往昔聖人創製周易的時候,感嘆自然的神奇現象之隱幽深邃,為了明於智慧,贊助萬物;而創造出用蓍草為籌算,以數理的形式運算,感應自然,占筮的方法。大地是個平衡體,其道一陰一陽,數為偶為二;在二的上面在加一個天文的垂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是為三,所以天數為三。黃帝內經:天予之正,地為之主。天只是給一陰一陽之為道的大地,輸入一個信號。所以周易的預測雖然是中庸所謂至誠如神,可以前知,算是感應算命的一種形式,但是他算出的結果,其中間過程有一定的數學程序和數理規律,參看南懷瑾先生的著作<易經雜說>。
聖人觀察天地陰陽的變化規律,抽象天地的基本現象,設立了八個基本卦象,囊括為八類。發揮以人為本的剛柔進退的道理,產生了人類社會活動變易現象的爻象,爻者上下交變也。道德和順,明於義理。窮究萬物的道理和事物的本性,深刻體認各種命理趨勢。
說卦傳·第二章
【原文】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譯文】
往昔聖人創製《周易》的時候,就是要順應宇宙萬物的本性和命理趨勢。因此確立了天象的道理,日月星辰光明黑暗的陰和陽;大地的道理,萬物有柔有剛;人道的仁愛和正義。涵括了天、地、人、三才,各自分陰分陽兩個方面。所以《周易》以六畫,六個層次,六個過程,組成一個事物演變的一個卦象。
一個卦中事物自然的有陰有陽,而人交迭的用剛用柔的性情,來因應自然事物的陰陽屬性。所以周易用六個位來涵蓋一類事理的方方面面,成就事物的章彩文理。章,樂章,音竟為一章。
說卦傳·第三章
【原文】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譯文】
天與地確定了,上下的位置就定了,山與澤氣息是相通的,雷與風相互接觸,水與火可以相互融合不相射傷,八卦相互交錯排列組合。
數是定數,萬物皆有定數定理一定的趨勢,是過去的延伸;沒有偶然發生的事情。往是過去,過去已經發生,容易知道,以現在知道過去是順。
逆是倒著,過去是順,未來是逆;要知道未來,就要承順過去和現在的發展趨勢,有理有象有數。
所以,知過去是順,而周易是根據數理的規律,逆知未來。
後人根據這段文字,確立了先天八卦的順序。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這是順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這是逆數。從果推因是順,這是事後諸葛亮是順;從因推果是逆,逆知未來。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是陽能衰減的過程,就是由乾變坤,動能轉為勢能的過程。三爻乾陽元始,陽由外而內逐漸的剝落,剝盡為坤,成一圓周運動。原始要終,故知死生之說。
說卦傳·第四章
【原文】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譯文】
雷警醒萬物,悲體戒雷震;風無所不至,無所不入,飄散擴展萬物;雨水滋潤萬物,太陽溫暖萬物,山陵止息生養百物,兌卦是高興幸福,法喜充滿。乾卦是領導之德,坤是含藏有內涵。
說卦傳·第五章
【原文】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譯文】
此段是文王對於後天八卦圖的諸多闡釋系列或系統的一種。後人據此畫出後天八卦方點陣圖,也稱作文王八卦圖。先天八卦是體,說明事物的整體即太極先天的生成秩序和生成現象,他是縱向的,代表了時間的推演。後天八卦是用,代表了八個方位的空間,八個卦的空間排列規律,是橫向的,代表了空間。
文王內聖而外王,所以在周易說卦傳的闡釋中,文王以王道治世的道理,來闡釋八卦排列的方位秩序。開創了後天八卦義理應用的一個特別的系列。這個八卦的排列從東方開始,東方為震卦,太陽升起的地方。帝出乎震,帝是領袖人物。
帝是領袖,是首腦。周易: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震的方位是東方,東方應春,萬物由此生。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說政策要連貫,一般是漸變,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變更過於頻繁。論語:何必改作,依舊貫,如之何。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所以政府第一要務是取信於民。
巽卦在東南方,江浙一帶出才子,此方文風最盛,陽氣充盈,聖王之治,萬民歸化,萬物皆興,清潔齊整。巽是巽退謙讓,聖人禮義之教,文典之化。
離卦是南方,代表了太陽,光明普照,中道不偏。萬物相見各有光輝。聖王處南面聽治天下,士民大眾面向光明,天下賓士。帝王坐南,臣屬面南,大概是從這個卦象啟發來的。表示內聖而外王,如太陽之處南。萬物生長靠太陽。
西南方是坤卦,這個方位正當小暑大暑的時節,暑濕熏蒸,天地氤氳,萬物化純,皆得其養。致役是為人民服務,人民的公僕。坤為大地,為人民群眾,衣食父母。
兌卦放在西方,時間是正秋,豐收的季節。萬物歡悅,出成果了。聖人先行其言,悅以先民,然後從之。聖人教化的成果擺在面前,事實勝於雄辯,萬物悅服,果行育德,聖人之言乃成。悅以勸民,言傳身教。
西北方是乾卦,後天的乾卦。先天的乾卦是體,後天的乾卦是用。我們看這個後天乾卦的方位,在西方金位收斂之下,坎水位秘藏之上,性情在收與藏之間。金生水,或是天一生水就是這個位置。所以後天的乾是君位,是老成人。有一份清涼冷靜,藏六分,露四分。露的那四分在其對面巽卦位置,代表了老人言指導青年人社會實踐。戰乎乾,是內心義與利,善與惡是與非的抉擇。陰陽相薄,內在的清涼自在與外面的貪愛躁動相靠近摩盪。老子:太上,上不知有之。無為而無不為。
坎為水,水為寒為藏,藏精氣神也,人之三寶,本乎心。腎主藏主骨,能藏則骨骼健壯,心智聰穎,精神有餘。老子:弱其志,強其骨。腎為做強之官,主志。藏之道,心凈而體勞。周易:洗心而退藏於密。黃帝內經:蟄蟲周密。能藏則能勞,故為勞卦;又農民農閑之時,可勞之時也。藏為生機之本,萬物歸之。諺語:瑞雪兆豐年,冬天打雷,黃土成堆。韜光養晦,和光同塵。
艮卦為山為止為成,方位在東北。即勞於坎,則有成於艮。萬物終於此,這個結果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說聖人之言成行結果於艮。
說卦傳·第六章
【原文】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譯文】
體知萬物,不以思議測度,感而遂通萬物之故曰神。陰陽不測之謂神。黃帝內經:心藏神。又天生玄,玄生神。萬物皆有神光,即萬物是可知的,此神非鬼神之神,只是說明萬物是可以認知的,非不可知。不可以知知者體也,可知者有形之下也。
所謂的神,是說體悟萬物的奧妙,而正確簡潔的描述事物。妙萬物是客觀,神是主觀。警醒振奮萬物的,沒有比雷霆更迅疾的了。彎曲扭轉萬物的,沒有比風更迅疾的了。使萬物乾燥,沒有比火更能幹燥的了。使萬物喜悅的,沒有能超過草澤地。澤又比喻恩澤。滋潤萬物的,沒有那樣超過水。艮者止也,萬物之終;終點就是起點,又是一個新的開始,故艮者萬物之始。萬物在止息中充盈豐盛,重新開始。
所以水火能夠相及相融合,雷和風不相違背,雷震為風,風摩擦為雷。高山和海洋是氣息相通的。因為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繫普遍發展的,萬物雖然各自有其本質相區別的屬性,同時又是互相聯繫的,所以能夠起變化,沒有永恆不變的,這樣就生成了現狀的萬物。
說卦傳·第七章
【原文】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譯文】
此為乾坤八卦之一個取象系統,可以稱之為八卦性情取象系列。
乾為剛健,坤為柔順,震為運動,巽為進入,坎為沉陷,離為麗附,艮為止息,兌為高興。
說卦傳·第八章
【原文】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譯文】
乾坤取象,動物印象之一個系列。乾為馬,馬行健。坤為牛,牛耕田引重,為人民服務,大地為坤,親近人民,人民為坤。震為龍,興雲施雨,普施恩澤。巽為雞,雞聞食而趨,比喻民聞利而動,入也。坎為豕,陷也,困於飲食睡眠男女等慾望。離為太陽為亮麗為野雞。艮為止,為狗為止惡人。兌為悅為羊,有自得之貌。
說卦傳·第九章
【原文】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譯文】
以人體而言的取象系列,乾為首為頭,心者君主制官。坤為腹為藏為陰。震為足為行。巽為謙遜為隨為大腿,隨腳小腿而動。坎為耳為入為腎為水為內,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離為光為目。艮為止為手為握持。兌為口為朋友講習為悅。
說卦傳·第十章
【原文】
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譯文】
乾三連為天,稱為父。坤六段為地,稱為母。由於其它六卦是乾坤父母變現出來的。所以震卦是坤母向乾父索取第一爻,坎卦是索取第二爻,艮卦是索取第三爻。巽卦是乾父向坤母索取第一爻變現,離卦是索取第二爻,兌卦是索取第三爻。這個索取是比喻的說法。
分別為長男,中男,少男;長女,中女,少女。
這個裡面最重要的是長男為震卦,因為長男將來是一家之主,要承擔重任,所以為震卦。少男為艮為得止,年齡小,一般得關愛也多,得止息。中男在長男和少男之間,沒有長男的重任,也沒有少男得關愛,所以中男為坎為陷。
長女為巽卦,性格謙遜,遜退,遜讓,有照顧弟妹的責任。少女得關愛多,為兌卦,兌者悅也,高興受寵。中女擔子沒有那麼重,也沒有小女兒受關愛,需要眼觀六路,所以中女為離卦,眼睛明亮,心志通達。
這是過去大家庭,子女成長的一般個性。
說卦傳·第十一章
【原文】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塗、為長子、為決躁、為蒼(上竹+下良)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丁躦。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苽、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剛鹵。為妾、為羊。
【譯文】
乾是個抽象的代名詞,萬事萬物按其屬性類同以及關聯程度分為八類,這個分類的方法中醫叫做比類印象。
乾為天,這個天一是有形的天體運行,古人觀察天地變化認為,在天成象,則在地成形。主動在天,隨動在地。第二由有形的天體星辰的運轉,引申為萬物的本元,哲學的本體,科學上的第一因。為圜,圜就是圓,圓滿,天體運行時圓周形式的循環前進的,包含全息論,系統論,整體論的思維模式,重籌兼顧,高屋建瓴。
為君,君是領導,主導引領,以身作則。為父,父是父母,一家之主,言傳身教。
為玉,玉德冰清,溫柔敦厚,這是乾之德。為金,金屬,剛強。比喻有定見內在有主宰,不受誘惑;金剛不壞之體,這是乾之體。老子:善建者不拔,子孫以祭祀不綴。
為寒為冰。寒是寒氣,冰是凝結堅固。梅花香自苦寒來。秋收冬藏,冬天陽氣內藏,蟄蟲周密。佛: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長征不是難堪日,不到長城非好漢。孟子:為孤臣孽子,其處世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為大赤,赤,紅色,代表熱情布施幫助,為人民服務。大赤,大放光芒,太陽當空,宜照天下。文王:相見乎離。
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馬行精進勤勉。良馬,好馬,比喻賢良,國之本也。孔子曰:舉直措之於枉,能使枉者直。瘠馬,病苦勞作瘦削見脊背之馬,周易乾三:君子夕惕若,厲無咎。乾卦:勞謙,君子有終吉。駁馬,體色斑駁之馬,雜色馬,比喻各種各樣的特定才能的良士。
為木果,樹木上的果實。比喻人類文明智慧和經驗的總結,聖賢人的經典,周易論語大學中庸即是。
坤是抽象符號的代表。坤為地,大地,大地生養萬物,包容含蓄,兼收並容,中庸:道並行而不悖,多元文化,五彩世界,求同存異,建立共識。
為母,母親,教育兒女成才。為母者慈,為母者強,代表了慈悲精神。
為釜,釜是大鍋,飲食充盈,自古民以食為天,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孔子:富之然後教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孟子:養生送死無憾,王道之始。
為吝嗇,吝嗇是節約,包括財物的節儉,精神的愛惜和節儉。老子:甚愛必大費。周易:簡易而天下之理得。
為均,均勻,調理平衡,現代有系統平衡論。中庸之德至已哉,民鮮能久矣。孔子:均無平,和無寡,安無傾。公平公正是社會安定之源。
為子母牛,俯首甘為孺子牛。牛引重致遠,服務農耕,母代表溫順,勞而謙,沒有牛的脾氣。子牛,是好苗子,未來的辛勤勞作的老黃牛,任重志遠,崇高理想,人生觀世界觀人生觀正確。
為大輿,輿是車,一輛大車,承載萬物,走正確的道路,通向正確的目的地。
為文,文是文章,坤為大地,其色黃,黃為中間之色。周易坤六五:黃裳元吉,文在內也。論語:鬱郁乎文哉,吾從周。
為眾,是眾人群眾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尚書: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孚重望,得民心者得天下。
為柄,把柄,手柄,能秉持整體,把握全局的把手。
其於地也為黑。黑是黑色,韜光養晦,潛龍勿用。老子:和其光,同其塵;知其白,守其黑。周易否卦六二:包容而承順之,小人吉,大人否亨。象曰:大人否而亨之,不以君子之德,亂小人之群也。
東方為震,中國稱震旦。震是指內在蘊藏了一個能力。
震為雷,雷是指能量的震蕩。雷,醒萬物者。震為東方,為仁義為博愛,為龍,行雲施雨,仁德廣施。
為玄黃,五行中間之色是黃色,大地之色,水為玄即黑色,水中所藏陽能,從大地振奮而出,是為震,玄黃即蒼色。
為肪旉,肪,美物,旉,敷展;敷展布散善美之物。
為大塗,大塗,大路,人生大路,世界觀價值觀理想。
為長子,長子承擔家業,脊背強直,能擔當。一切如來有長子,名為普賢尊。
為決躁,智慧明了,果決能斷,定能止躁。
為蒼莨竹,青色的初生的竹子,有理有節有力而生機勃勃的事物。
為萑葦,蘆葦,遇春氣繁茂易生之物,為政如葦,人存政存,人亡政息;這是說好法要好人才能正確的履行。
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作足,為的顙。
馬為健為精進,震為善於鳴呼的嗎,登高一呼,萬眾景從。馵足,馬懸足,務於高遠。作足,馬躊躇欲行,萬丈高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顙,白色額頭的馬,孔子名素王。
其於稼也,為反生。
震在莊稼的生長上,由於在生長中有能量震蕩的現象,所以在生長過程中有向反向生長的趨勢。
其究為健,為繁鮮。
他終究是強健精進的,和乾卦是同氣息的,為繁榮鮮活生機勃發的景象。
巽卦的基本抽象是樹木,木曰曲直,柔韌,能伸能曲。黃帝內經,東方生風,風生木。風具有溫和的特徵。
為長女,過去大家庭有長女照顧弟妹的責任,性謙遜能擔當。
為繩直,繩比喻法度,法度要合情合理和法,有其靈活適應性;繩以取直。
為工:為知識,為工人,工匠,科學家,專家,技術工作者。科學家的特點是主觀必須和客觀吻合。客觀為直,主觀為曲,符和木曰曲直的特性。
為白:為白色,素色,詩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炫兮。詩經有羔羊篇,公務員廉潔奉公。溫柔敦厚,詩教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詩經是用來調節凈化情緒的,可以群,可以怨,遠之事君,近之事父。
為長,為成長,如樹木之漸成。周易:動而巽,日益無疆。每天前進一點是恆心。
為高:登高望遠,高屋建瓴。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論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為進退、為不果:為前進,向前時進四步退一步,觀待而行,曲徑通幽;為不果決,趟著石頭過河。老子:猶兮若畏四鄰。
為臭:臭,嗅,香氣。周易:同心之言,其嗅如蘭。戒定慧真香。
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
巽卦在人方面,是少頭髮,因為思慮多,故發寡;比喻考慮得多,行動少;孔子:再思而可矣。為額頭廣,比喻心胸開闊,與人無求,與世無爭。宰相肚裡能撐船。
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巽退之人,心或不暢,若壓抑則多白眼。為靠近市場追求三倍的利用,經商者巽,維利是入,顧客是上帝。莊子:知者,爭之器。巽卦不果決,終究是躁動不安之卦。
坎卦的代表象為水,去水比熱大能含藏能量之義,亦取水靜而善動,中有一陽。
為溝瀆,取溝瀆中流水之象,陰中函一陽。為隱伏,隱藏潛伏著一種勢力。為矯揉,如同將彈簧彎曲壓縮,靜中暗含勢能。為弓輪,為弓箭,牽引致遠;為車輪,承載重量,靈活的運行。
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
表現在人方面,坎為陷為憂患相加,為心理和精神的疾病。坎為水,在體為腎,腎開竅於耳。為耳痛,耳聽憂患之聲,心有不順。
為血卦,為流血破財遭罪的現象。為赤,赤是紅色,紅色是說人於坎難之中,心中充滿希望。論語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坎卦:坎有信心,唯心亨,行不順。逆境容易成就人才。
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
在馬身上的比擬,為美脊,是脊樑美好,比喻人有骨頭有品格。為亟心,為任務重,內心困急。為下首,為低頭沉吟,引重前行之馬。為薄蹄,為長時間走路,蹄子磨薄的馬。為曳,為拉扯勞作的馬,周易:勞乎坎。
其於輿也為眚。
輿,車子。眚,毛病。在載重致遠的車子來說,是屢遭風雨的破車。比喻飽經風霜的老人有智慧,老馬識途。為通:為憂患多思,為人情練達,為智慧通達。
為月、為盜。
為月亮,煩惱消除,光明清涼。為強盜,坎有隱憂,故強盜相機為亂。
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在於樹木來說,是中心堅硬多實心。比喻內心有定見,堅固不移;思維縝密,思想豐富,見固而行,木氣蓬勃。多心,思想豐富,有時也表現為多疑,需要和實際吻合。
離卦的代表象是火,離為太陽,為光明閃電,曇花一現。
離卦為中女:長女責任重為謙遜,少女得關愛多,為悅;中女在中間,左右觀仰,眼明心智。離為日,為眼睛。離卦的卦象,裡面為陰為柔,外面為陽為剛為防護。所以離為鎧甲和頭盔。為刀兵武器防護人體。為外面有殼的動物,如甲魚螃蟹蚌殼烏龜等。其於人也,為大腹。在人這方面來說,是大心充實,有人性光明。腹,心也。為乾卦。離為日,為熱為乾燥的現象。其於木也為科上槁。在樹木來說,由於離為日,為火,所以樹木科條以及上部枯槁。
艮為止,為山地為難行為止。為徑路,人所行止。為小塊的石頭,止於地。為門闕:為門門口,進出由門,限制之也。為果蓏:木實曰果,草實曰蓏;草木之花,止於果。果為種子,又是一個新的開始。為閽寺:閽,從門昏,黃昏看門人。寺是國家機關。閑人免入。為指:為手指為指引方向。為狗,狗看門,止陌生人入。為鼠,鼠小心謹慎,見危則止。為黔喙之屬。黔,默也。喙,嘴也。虎豹默待物以嘴。萬物見虎豹之類而止,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其於木也,為堅多節。在於樹木來說,是堅硬而一節一節的,如竹子。節者止也,老子:儉故能廣。知止者其心必固。
兌卦的代表性自然現象是湖泊水澤地,海洋等。兌為悅為少女,以年輕女子歡歌笑語多。少年不知愁滋味,女為悅己者容。為巫,古代巫醫並稱,是一個職業,巫是用精神給人治病,多藉助於嘴。兌為口。醫是用藥物治療。周易恆卦:人而無恆,不可以做巫醫。兌為口,為嘴和舌頭,是用來說話唱歌傳播真理或是挑撥是非,造謠生事的。周易兌卦:君子以朋友講習。為毀折,為附決。兌卦的八卦卦象是一個整體上開了一個口子,比如人身的七竅。或是器物上有一道裂紋,一個整體有分化。所以兌為毀壞折斷,兌為悅,小人心嫉妒,以損人為悅。為附絕:在一個整體上掉下一塊,所附之物與整體斷絕脫落。兌為口,為有漏的煩惱。其於地也,剛鹵。兌卦在於大地來說是鹽鹼地,上面有道道裂紋。為妾、為羊。為小妾,兌為悅,小妾悅可其心。為羊,羊者矜持君子之象,有自得之貌。兌為悅,自得其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也,君子也。
==========================
序卦傳·上篇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譯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先有天地,然後在天地之間產生了萬物。焉,於是,於天地間。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盈,充滿。唯,是。受,接著是。屯,屯卦。充滿天地間的是萬物,所以,接著是屯卦。
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屯者,屯卦卦名的意思。始生,開始產生。屯卦卦名是萬物充滿的意思;是事物開始產生、草創的時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物生,事物剛產生。必,一定,必須。蒙,啟蒙。故,所以。第二蒙,蒙卦。事物生下來後,一定要教育啟蒙;所以接下來是蒙卦。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稚,稚嫩,幼小。蒙卦是啟蒙教育的意思,是事物還處在稚嫩幼小的階段。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事物稚嫩要長大,不可以不養育;所以接著是需卦。
需者,飲食之道也。需卦卦名是說需要飲食養生的道理。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飲,喝。食,吃。訟,爭訟。吃喝等物質的享受以及財色名食勢權,一定免不了爭多爭少,免不了要論公平。
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
爭訟一定會有眾人奮起相較量的現象發生,所以接著是師卦,闡釋戰爭的道理。
師,戰爭。
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師,又有眾人的意思。許多人在一起,一定要比附結黨,形成有組織的社會。比,比附。
比者比也。比卦的意思是闡釋如何比附相親。
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
人與人比附在一起,一定先要在物質上有所蓄積,人民國家有財富,社會才能安穩。畜,蓄積,財富。小畜,卦名。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物質財富有所蓄積,然後才懂得提升一步,謀求發展禮義。孔子:富之,然後教之。古語: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禮制,禮法。履,履卦。履,鞋子,喻怎樣走路,禮也;規矩,制度。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以禮來規範節制人心,然後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生活安泰、精神安泰。所以接著是泰卦。
泰者通也。泰卦是政通人和的意思。通,通達,順遂。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事物不可能長久處於通泰的狀態,所以接著是否塞不通。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事物不可以始終否塞,所以接著是同人卦。處否之時,人心分裂離散,不通順。
同人,同人之心,親如一體。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與人和同,有富同享,有亂同當,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萬物一定歸附。所以接著是大有卦。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物質大有,精神大有,不可以自滿。盈,驕傲,自滿。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有大業而能夠謙虛待人待物,一定安豫快樂。豫,安樂吉祥。
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
安豫一定有人追隨。諺:富在深山有遠親。
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歡歡喜喜追隨別人,一定自身有事情有麻煩希望得到解決。
蠱者事也。蠱卦卦名是有迷惑有事情要解決的意思。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有許多事情問題,在解決過程中,可以成就大業。所以接著是臨卦。
臨者大也。
臨卦卦名,有大的意思。臨,上臨下,領導。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事業廣大,別人就會觀瞻,有所學習效法。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
可以觀瞻然後取法他,要合乎自身實際,所以接著是噬嗑卦。
嗑者合也。
卦名嗑是合乎自己實際情況的意思。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事物不可以苟且相合在一起就行了,要裝飾一番。
賁者飾也。賁是裝飾的意思。
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裝飾到了極點亨通就到了盡頭,所以接著是剝卦。
剝者剝也。剝卦是慢慢剝落的意思。
物不可以終剝,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
事物不可以終j究的剝落衰敗,剝卦窮乎其上反乎其下,窮乎其末反乎其本,所以接著是復卦。
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回復到人人是聖的根本就不虛妄了。
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妄,虛妄。無妄,真理。掌握了真理,然後可以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都大有蓄積。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物質精神財富有所蓄積,然後可以養育萬物。
頤者養也。頤卦是養育的意思。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在上者,不養育萬物是不可以有所行動的。能養育萬物,所以有偉大的事物通過。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事物不可能始終通暢,所以接著是坎卦。
坎者陷也。坎卦是陷入困頓的意思。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陷入困頓一定想要有所麗附,所以接著是離卦。諺:救命稻草。
離者麗也。離卦是麗附於光明的意思。
序卦傳·下篇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晉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所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譯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禮,別尊卑,定上下;促和諧,遠競爭。錯,置也,設定。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
夫婦之道是終生的,要穩定長久。所以接著是恆卦。恆是長久的意思。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事物不可能長久存在而不衰退。
物不可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事物退藏靜養,慢慢的大壯盛。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
事物處於大壯盛,躍躍欲試,不可能始終處壯而不有所前進。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
事物前進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一定會受到傷害。
傷於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在外面受到傷害,一定想回家,感受家的溫暖。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家道窮困,命運一定乖違。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
性格乖違失德,一定感召災難。
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事物不可以始終處於困難中,解是緩解困難的意思。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緩解困難的方法,一定要蒙受各種損失。諺:吃虧是福。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損失自己的財富與缺點,增加精神內涵,一定有增益的一天。
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
不停的增益,一定有斷裂不續的一天。
決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垢者遇也。
不同的人生決斷,會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決,決斷。垢,遭遇。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事物先相遇,然後有可能相聚在一起。萃,聚集。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物相聚在一起,是向上走,就叫做升。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不停的上升,一定有困頓的一天。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在上位的受困,一定返回到關注下面,任賢井養其民。井,賢也。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井道養賢及民之道不可以不隨時變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變革事物沒有比鼎更好的了,食入鼎而熟。鼎,器也,定也,喻新的理念、規章、制度。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
主社稷重器的人,莫如才德高的長子。長,德能長人。所以接著一卦是震卦。震為長子,為動之所出。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
事物不可以始終處於運動狀態而不停止。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
事物不可能始終停頓不前,要慢慢的前進。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事物處於前進時,一定有人、物來歸附。
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
得到人物的歸附一定壯大。豐卦卦名有大的意思。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大而窮困的國家,其人民一定失去原有的居所,旅居國外;自身文化文明貶值,對自己的傳統失去信心,盲目崇拜別人的文明。諺語:人往高處走。月亮是外國的圓。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旅居在外,寡親少助不為人容納,一定想進入某一個群體。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
進入了某個群體,有了歸宿,心裡就高興了。兌是高興的意思。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
一群人在一起高高興興了,然後分散開,各奔東西。離,離散。諺語: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事物不可以始終離散,要節制。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節制產生信心。中孚,心中孚信。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有信念的人,一定實行自己的理想。小過,有小事物通過。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
有正當事物通過實行,一定成功。既,已經。濟,渡河,喻成功。
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事物的發展,久則窮;而事物不可以久處窮,窮則思變。所以最後一卦是未濟卦,沒有成功的意思。未,沒有。未濟,沒有成功。終,最後。
===========================
雜卦傳·全文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故也,《蠱》則飭也。《剝》爛也,《復》反也。《晉》晝也。《明夷》誅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恆》久也。《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大壯》則止,《遁》則退也。《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譯文】
乾卦剛健,坤卦陰柔。比卦快樂,師卦憂愁。臨卦和觀卦的意義,或者是給與,或者是請求。屯卦是萬物開始出現,各不喪失其位置,蒙卦是萬物雜處而顯著。震卦是奮起。艮卦是靜止。損卦和益卦是盛大和衰微的開始。大畜卦是講時機。無妄卦是講災禍。萃卦是聚集,升卦是不來。謙卦是輕浮,豫卦是懈怠。噬嗑是吃東西。賁卦是沒有顏色。兌卦是看見,巽卦是遜伏。隨卦是無緣無故。蠱卦是整頓治理。剝卦是爛掉。復卦是回去。晉卦是白天。明夷卦是誅殺。井卦是水通於地上,困卦是彼此相逢。咸卦是迅速。恆卦是永久。渙卦是離散。節卦是制上。解卦是緩和。蹇卦是困難。睽卦是講外面,家人卦是講家裡。否卦和泰卦將變得各自與它的同類相反。大壯卦是停止。遁卦是後退。大有卦講得到眾人支持。同人卦講與眾人親近。革卦是去掉舊的。鼎卦是取得新的。小過卦是講小有過失。中孚卦是講要有信用。豐卦是講多事。旅卦是講親近的人少。離卦是火向上升。坎卦是水向下降。小畜卦是講少。履卦是講不停止。需卦是不前進。訟卦是不相親,大過卦是講顛倒。媚卦是講碰上,是陰柔碰上陽剛。漸卦是女子出嫁要等待男子親迎才走。頤卦是培養正氣。既濟卦是已經成功。歸妹卦是女郎的終了。未濟卦是男子的窮困。夬卦是沖開,是陽剛沖開陰柔,是君子之道不斷上升,小人之道不斷下降。
===============================無極生太極—談宇宙生成與變化
袁天沛
今天靜下心來,仔細研究一下無極與太極的關係,將心得寫下來。
宇宙誕生之前為「無極」 那麼「無極」是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兩儀」生「四象」「兩儀」的出現,帶來了「四象」的產生。四象有幾種說法,即為:太陽、太陰、少陰、少陽。而其又名: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從數學角度論四象為:七、九、八、六。從方位角度論四象為:東、南、西、北。從一年季節論四象為:春、夏、秋、冬。從人的名字論四象為:孟章、執名、監兵、陵光。從飛禽走獸論四象為:青龍、玄武、白虎、朱雀。四象還有兩種說法為:一說為:金、木、水、火。二說為:陰、陽、剛、柔。
「四象」生「八卦」八卦源於中國古代對基本的宇宙生成、相應日月的地球自轉(陰陽)關係、農業社會和人生哲學互相結合的觀念。由於有了東西南北,所以就出現了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位,與之不同方位對應稱為八卦,即乾、坤、巽、兌、艮、震、離、坎。分別代表天地等諸意,每一個方位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而氣機的變化在不同的方位上有了不同的內涵。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艮為山, 兌為澤, 坎為水, 離為火, 總稱為經卦。還有一種解釋為天即乾,地即坤,八卦其餘六卦皆為其子女:震為長男,坎為中男,艮為少男;巽為長女,離為中女,兌為少女。
八卦歌訣: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八卦代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八卦方位: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八卦所屬: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
無中生有,無極生太極
吳雨
「無極」一詞,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經》二十八章中提出來的「復歸於無極」。「無極」就是無限的虛無。這是一個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甚至難以想像和表述的渾沌世界,這是一個處於高維時空之中無形無象的「虛點」,在數式上可記為00。在圖式上可畫為如下無極圖。
「太極」一詞,最早是孔子在《周易·繫辭》中提出的「易有太極」。「太極」就是無限的實在。但依然是一個難以看見、難以聽到、難以摸得著甚至難以理解的渾沌世界,這是一個處於零維時空之中可大可小的「實點」,在數式上可記為10。在圖式上可畫為如下太極圖。這是老子所說的「有」或者「萬物之母,」,也是愛因斯坦所理解的宇宙原點。這個在「無極」中偶然產生微粒就是「太極」,也被一些當代物理學家稱為奇點。之所以現在還沒有常見太極圖的陰陽魚,是因為這是宇宙原點爆炸之前那個瞬間的「太極」模樣。
「無極生太極」一說,最早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1017年~1073年)提出的「自無極而為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其實,周敦頤這裡「無極生太極」就是老子早就說過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但老子還有一句話叫做「復歸於無極」。也就是說,老子認為天下萬物不僅「無中生有」,而且「有歸於無」。
20世紀產生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因為牛頓等人建構的經典物理學,不適用於物體高速運動領域和微觀領域。量子力學解釋了微觀粒子運動問題。相對論則解決了高速運動問題。狹義相對論討論了慣性參照系之間的物理定律,廣義相對論則推廣到了非慣性參照系。這表明,近代西方科學對「太極」也有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認識,並正在嘗試逐步逼近認識「無極」。
相對論的發現者愛因斯坦顛覆了人類對宇宙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空間」、「膨脹時間」等全新的概念。他認為,在一定條件下,「無」形的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質量的物質,而「有」質量的物質也可以分解為「無」形的能量,更為通俗並量化地解釋了老子關於宇宙形成「無中生有」和復歸宇宙「有歸於無」的學說。
狹義相對論最著名的推論是質能方程:
E=mc2
式中,E是能量,單位是焦耳(J)。M是質量,單位是千克(Kg)。c 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約三十萬千米。愛因斯坦認為,「無」形的能量轉化為「有」質量的物質,就是「無中生有」,其表達式為m=E∕c2。「有」質量的物質也可以分解為「無」形的能量,就是「有歸於無」,其表達式為E=mc2。
廣義相對論最著名的推論則是引力場方程:
在愛因斯坦看來,宇宙形成之前的狀態就是「場」。這種宇宙本來的狀態,是最難以描述的,也許我們永遠不能用思維去理解。所以老子勉強稱之為「無極」、「無」或者必然的「常道」。而在佛經上則用「自性」、「佛性」或「心性」來表達,因它並無形相但又確實存在,不得已稱之為「空」。老子說的「無」和佛經說的「空」,就好比是磁鐵的磁性,磁性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但我們不能說它沒有。發電機與電動機都因磁力而顯功用。所以,磁鐵的磁性,就相當於一無所有的「有」,也是擁有一切的「無」。
宇宙在誕生之前有多大呢?根據科學家的推算,宇宙誕生之前的大小當時只有10-33厘米。如果一根頭髮的直徑是0.01毫米,切取這根頭髮的直徑平面,將這個宇宙原點放入這根頭髮中,可以在這根頭髮的直徑距離上平行放置多少個這樣的原點呢?通過計算,我們可以放置一百萬億億億個這樣的宇宙原點。
而且,從宇宙原點這個微粒擴張成宇宙,所需時間極其短促。太空物理學家告訴我們,在10-33秒內,這個微粒擴張了1026倍。也就是說,在千分之一秒內,這個微粒已擴張成為比目前我們的太陽系還要大。電影機的底片每1∕24秒換一張,我們已無法覺察畫面的分斷了。千分之一秒比1∕24秒更短好多倍,我們何以能感知覺察呢?
簡言之,現代科學代對宇宙起源的表述可以歸結為:宇宙常態原本是「無」是「空」,在「無空」中忽然產生了一個微粒(宇宙原點),這個微粒在瞬間爆炸形成了宇宙,並從此開始不斷的向無限推展。由宇宙原點變成大千世界。
最後,總結一下以上討論的三個要點:
第一,無中生有,有歸於無。物質可以從「無」或者「空」中變現出來,能量可以轉換成物質,物質也可以轉換成能量。
第二,無極生太極。宇宙是從一個極微小的原點,在瞬間變現出來的。物理學家推證宇宙的產生,是「一時頓現」的。無極,就是處於零維時空之中無形無象的「虛點」,似零非零,是零向一,故其數記為00。太極,則是處於零維時空之中可大可小的「實點」,故其數記為10。對於這個來自「無」的宇宙原點,老子稱之為「有」或「萬物之母」,孔子稱之為「太極」,今天又有人稱之為「存在而又不存在」的奇點。
第三,空間、時間、物質僅僅是人的錯覺。在一定條件下,空間與時間都可以消失。我們也許有可能從不同地方同時出現,也可以同時進入過去、現在或者未來。
目前太空物理學的研究已相當深入,但是浩瀚的太空對科學家來說仍是一個巨大的謎。人們發現得越多就越感覺到自己對宇宙的認識微不足道。而三千年以前的《周易》和《佛經》不但為我們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且為我們指出了證悟宇宙真相的方法。可惜,現代科學家大多不看《周易》、《佛經》《道德經》,否則科學將可能更有突破性的進步。
1.從未懷孕的無極00(虛點)到精卵結合的太極10和20(實點),就是「道生一」中的「常道生一」,就是從高維時空到零維時空的「道生一」。老子特別擔心大家弄混了,又補充說這是「無中生有」,下面的才是「有生萬物」。這個過程,孔子叫做「易有太極」。
2.從精卵結合的太極10和20(實點)到受精卵的兩儀11和21(線),就是「道生一」中的「非常道生一」,就是從零維時空到一維時空的「道生一」。意思是說,每個人的誕生都是很偶然的。這個過程,孔子叫做「是生兩儀」。
3.從受精卵的兩儀11和21(線)到胎兒的四象12和22(面),就是從一維時空到二維時空「一生二」。這個過程,孔子叫做「兩儀生四象」。
4.從胎兒的四象12和22(面)到嬰兒的八卦13和23(體),就是從二維時空到三維時空的「二生三」。這個過程,孔子叫做「四象生八卦」。
5.從嬰兒的八卦13和23(體)到人的六十四卦16和26(場),就是從三維時空到四維時空「三生萬物」。這個過程,孔子叫做「八卦生六十四卦」。
推薦閱讀:
※易經智慧樂天知命
※晚上陰氣重,這些地方盡量別去!
※《易經》基礎(一)
※易經基礎知識
※對於陰陽代理人之改命師這部小說你認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