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堪輿的四科;龍、穴、砂、水。

堪輿的四科;龍、穴、砂、水。

論龍法一

指堪輿術的四項主要內容,即龍、穴、砂、水。《青囊海角經》:「山水者,陰陽之氣也,……合而言之,總名曰氣,分而言之,曰龍,曰穴,曰砂,曰水。」見「龍」、「穴」、「砂」、「水」四條。

[地理] 堪輿術的別名。與「天文」(占星術)對言。理,指紋理、脈絡及變化規律。參見「堪輿」條。

[龍] 堪輿家喻指山勢。因山脈逶迤起伏如龍形,故稱。廖禹《瀉天機·尋龍入式歌》:「爰從重濁凝於地,便有高低勢。勢來起伏是行蹤,前賢呼作『龍』。」蔡元定《發微論》:「夫山以靜為常,是唯無動,動則成龍矣。成龍之山,必踴躍翔舞,若其偃硬強勒,則不融結者也。」

[三大幹龍] 堪輿家稱中國三條最大的主幹龍脈,即北條幹龍、中條幹龍和南條幹龍。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天下有三處大水,曰黃河,曰長江,曰鴨綠江。長江與南海夾南條盡於東、南海,黃河與長江夾中條盡於東海,黃河與鴨綠江夾北條盡於遼海。」詳見「北條幹龍」、「中條幹龍」、「南條幹龍」、「干龍」等條。

[北條幹龍] 堪輿家所謂「三大幹龍」之一。指黃河以北的主幹龍脈。簡稱「北龍」。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北條幹龍乃大河以北之干龍,……出河北,入雲中,過雁門、代郡、復回南而太原帝邱,循太行、恆山,派九河,東北渡遼海,以入于海。為冀、燕之分。」參見 「三大幹龍」、「干龍」二條。

[中條幹龍] 簡稱「中龍」。堪輿家所謂「三大幹龍」之一。指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的主幹龍脈。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大河以南、大江以北,乃中條幹龍。」 參見 「三大幹龍」、「干龍」二條。

[南條幹龍] 簡稱「南龍」。堪輿家稱長江以南的主幹龍脈。為「三大幹龍」之一。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南條幹龍出江南,自陝右分出西鄙,回巴蜀,逾荊、衡,入黔中,東而匡阜,南極五嶺,復東北渡閩粵,跨三吳,自浙右入于海,為梁、荊、揚三州之分。」 參見 「三大幹龍」、「干龍」、「南龍」等條。

[干龍] 大龍脈的主幹。又名「正龍」、「正干」。根據祖山及氣脈大小、又可分為大幹龍和小干龍。楊筠松《疑龍經》:「大凡尋龍要尋干。」吳景鸞《吳公解義》:「論枝幹不可不辯大小,以審其力量之輕重,審辯之法,以水源而定,大幹龍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干龍以大溪大澗夾送。」參見「正龍」、「正干」、「枝幹」、「南條幹龍」、「中條幹龍」、「北條幹龍」等條。

[正龍] 即「干龍」。繆希雍《葬經翼·難解二十四篇》:「先看祖宗兼特高大,次察眾中何條先斷,斷從中出,夾從周密,即是正龍。」參看「干龍」、「正干」二條。

[枝龍] 堪輿家稱干龍的枝脈。即由大龍脈分出的小龍脈。楊筠松《疑龍經》:「凡是枝龍長百里,百里周回作一縣。」曾問遄《尋龍記》:「龍若住時便生枝,

枝上分枝更有兒。」參見「干龍」、「枝幹」二條。

[支龍] 堪輿家稱平地龍脈。與「壟龍」(山峰龍脈)並為龍脈兩大類。謂以平坦夷曠為貴,氣脈所在較「壟龍」為淺,性屬陽,不畏風,而所謂「吉貴」結作則與「壟龍」無異。郭璞《葬書》:「觀支之法,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經》曰:『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支有止氣,水隨而比。勢順形動,回復始終。』」註:「支龍貴平坦夷曠,……其體微妙隱伏難見。支龍之行度,則平夷之地,微露毛脊,……是皆地之吉氣湧起,故土亦隨之凸起。及其止也,則如雞窩、旋螺之狀,言形止脈盡,而一水交度也。高水一寸便可言山,低山一寸便可言水,此支氣之止,與水朋比而相為體用者也。」黃妙應《博山篇》:「支龍屬陽,其氣沉如,不懾風吹。」參見「龍脈」、「平地之勢」、「平支之穴」等條。

[壟龍] 簡稱「壟」。堪輿家稱山巒龍脈。與「支龍」(平地龍脈)並為兩大類。郭璞《葬書》:「夫壟,欲峙於地面,支,欲伏於地中。支、壟之上,平夷如掌。故《經》曰:『支葬其巔,壟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壟如足。』」黃妙應《博山篇》:「壟龍屬陰,其氣浮如,最懾風吹。」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壟者,高山之龍也,……以磊落起伏,逶迤奔走為美,軟弱瘦削、醜惡峙曾為凶。……壟龍結穴于山麓。」

[主龍] 指穴山(龍脈落穴之山)。與「賓龍」(朝迎之山)相對。堪輿家認為,「主龍」必須端正凝重,與「賓龍」相顧有情,才能蘊蓄生氣。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受穴山為主,朝迎山為賓,最要主賓形勢相稱,相顧有情,切忌賓山欺主,情性背馳。」參見「賓龍」條。

[賓龍] 堪輿家對「朝山」和「案山」的別稱。與「主龍」(受穴之山)相對。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受穴山為主龍,朝迎山為賓龍。主賓形式相稱,切忌賓山凌主。」參見「朝山」、「案山」二條。

[強龍] 堪輿家稱氣勢雄健、枝腳撐柱的山脈。與「弱龍」相對。廖禹《瀉天機·尋龍入式歌》:「龍行有美惡,生死與強弱,……強是奔走勢力弘。」參見「弱龍」條。

[弱龍] 堪輿家稱體勢瘦弱、枝腳短縮的山脈。謂無穴融結。。廖禹《瀉天機·尋龍入式歌》:「龍行有美惡,生死與強弱,……弱是瘦嶙峋。」註:「其勢萎靡,尖細屈曲,風吹其腰,水射其肋,此格最凶。」參見「龍脈」、「強龍」二條。

[生龍] 堪輿家稱地勢起伏靈活多變的龍脈。堪輿家稱體勢瘦弱、枝腳短縮的山脈。謂無穴融結。廖禹《瀉天機·尋龍入式歌》:「龍行有美惡,生死與強弱,……生龍低昂多節目。」註:「生龍者,出身以來,其勢擺掉,如鸞翔風舞,如魚躍鳶飛,或閃跡藏蹤,或見形露骨,欲進復卻,欲止又行。此格全吉。」

[來龍] 堪輿家稱向穴山伸展的龍脈。趙與時《賓退錄》二:「朱文公(熹)嘗與客談世俗風水之說,因曰:『冀州好一風水,雲中諸山來龍也。』」繆希雍《葬經翼.察形篇》:「勢即來龍,……勢欲其來,形欲其止。」參見「龍脈」、「進龍」、「勢」等條。

[補龍] 堪輿家語。謂以選擇術補龍脈的衰氣。《協紀辯方書》卷三三《論補龍》:「入其鄉而山岡繚亂,龍神卑弱,貧賤無疑。禍福之本,總屬之龍,擇日而不補龍,又何必擇?知補龍之說,而此道之元樞得矣。」「凡補龍,全在四柱地支。蓋天干氣輕,地支力重也。有以地支一氣補者,如卯龍用四卯之類極妙,但難取,十餘年始一遇,而又或月家日家山向不空,其可強為乎?不若三合局之活動易取也。三合局只要在三合月內,生月旺月墓月皆可,如此三月內凶神占方,則臨官月亦可。名曰『三合兼臨官地支一氣局』。」參見「造命」條。

[過龍] 即「過山」、「行龍」。見二條。

[進龍] 指受穴山到始發脈處各山之間由低至高的龍脈。堪輿家謂其循序漸進,最為吉貴。廖禹《瀉天機·尋龍入式歌》:「龍行有美惡,……順逆進退切須知……進是龍身節節高。」註:「進龍者,出身以來,……由低至高,由小至大,尊卑有序,等級有差,此格最吉。」參見「退龍」條。

[退龍] 堪輿家稱受穴山後體勢一節比一節低的龍脈。謂主凶象。與「進龍」相對。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龍行有美惡,……順逆進退切須知……退是漸蕭條。」註:「退龍者,出身以來,其勢退縮,如人踏碓,如船上灘,穴高龍低,龍小穴大,後先失序,上下無倫。此格最凶,主一發便退。」參見「進龍」條。

[行龍] 又名「過龍」、「過山」。指氣脈未停蓄結穴的山脈。與「止龍」相對。堪輿家謂不可立宅或葬棺。「行龍」的特徵是山、水氣勢俱峻急,全無寬緩之象。楊筠松《青囊奧旨》:「第一議,要況龍身行與止。」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山去水去隨送去,此是龍行猶未住,山走斜飛水不停,不是真龍作穴處。誠以龍行未止,不可尋穴,謂『行龍』,又謂之『過龍』。」參見「止龍」、「騎龍」二條。

[止龍] 堪輿家稱氣脈停蓄結穴之山,與「行龍」相對。其特徵為山還水抱,凝重寬緩。楊筠松《青囊妙語》:「第一議,要識龍身行與止。」郭璞《葬書》外篇:

「支弄之止,平夷如掌。」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龍之真止者,則玄武頂(按:穴山之頂)自然尊重不動。《葬書》雲『其止如屍。』下手諸山則自逆順,眾水回瀾,左右隨從之山齊止朝對。……見眾山咸止,諸山咸聚,是山水大會處,必有真穴融結。」參見「形止氣聚」、「全氣之地」、「行龍」等條。

[順龍] 堪輿家稱體勢順出、枝腳安貼,有顧祖抱穴之情的龍脈。與「逆龍」相對。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龍行有美惡,……順逆進退切須知……順是開睜向前往。」注「順龍者,出身以來,其勢曲抱,如星拱北,如水朝東,脊宗戀祖,顧後瞻前,行度處腳手安貼,入穴處骨肉團聚。此格最吉,主富貴旺人。」參見「逆龍」、「龍」、「勢」等條。

[逆龍] 堪輿家稱體勢側立、枝腳逆向、龍虎二砂不衛穴的龍脈。謂主凶象。與「順龍」相對。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龍行有美惡,……順逆進退切須知……逆是往後去。」註:「逆龍者,出身以來,其勢乖戾,如水逆行,如鳥退飛,失祖遺宗,忘前忽後,行度處橈棹不隨身,入穴處龍虎皆外應,此格最凶。」參見「順龍」、「龍」、「勢」等條。

[殺龍] 指山勢峻崖險惡的龍脈。堪輿家謂之大凶。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殺龍者,龍身帶殺,而未經脫卸者也。自離祖以來,峻崖險壁,醜惡粗雄,露骨帶石,枝角尖利,破碎欹斜,臃腫硬直,或全無跌斷過峽,或雖經脫卸而惡形不改。此龍最為兇惡,若誤下之,主兇狠強梁,為嗜殺誅夷慘滅之應。」參見「五箭」、「龍脈」二條。

[劫龍] 堪輿家稱分枝過多、旁正不明的龍脈。謂「劫龍」形凶,不可立穴。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劫龍者,龍身分劈多也,自離祖以來,天有正干,東牽西拽,真氣分散……此格最凶,縱有形穴,必不可下。」參見「龍分劈」、「正龍」、「枝龍」等條。

[死龍] 堪輿家稱山勢呆板、缺乏起伏變化、無「生氣」、無結穴的龍脈。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龍行有美惡,生死與強弱,……死是無起伏。」註:「死龍者,出身以來,其勢睏倦,如魚失水,如鳥無枝,峰巒模糊,伏則不起,流則隨身,此格最凶。」參見「生龍」條。

[三落] 堪輿家對在初段、中段、末段結穴的三種龍脈的合稱

。三落。即初落、中落、沒落。落,落局,指氣脈入穴。李淳風《小卷陰陽證要》:「龍有亡於初者,有盛於中者,有歸於盡者。」徐繼善《人子須知》:「龍之落局,融結不一,而其大要有三:有初落,有中落,有沒落。」參見「初落龍」、「中落龍」、「沒落龍」三條。

[初落龍] 堪輿家所稱「三落」之一。指在距祖山不遠處結穴的龍脈。傳李淳風《小卷陰陽證要》:「龍有旺於初春者。」 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初落由來近祖山,局勢必須完。」註:「初落者,離祖山未遠便結形穴,但得局勢完密,發福最速,只不久耐耳。」參見「三落」條。

[中落龍] 堪輿家所稱「三落」之一。指結穴於中段的龍脈。李淳風《小卷陰陽證要》:「龍脈有盛於中者。」 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中落余枝作城郭,吉氣於斯波。」注「中落者,龍氣未盡,中腰便結形穴。」 徐繼善《人子須知》:「中落者,自祖山發下,去祖以遠,迢迢而來,大頓小伏,中間忽起高山,以為少祖,自少祖下,或六七節,或十數節,再起星辰,結頂降勢,過脈落局,束咽融結,其大龍猶自作勢遠去,而分行卻在少祖之前,此處特一關局,未為大盡,故名「中落」。」參見「三落」條。

[末落龍] 又名「大盡龍」。指結穴於末段的龍脈。所謂「三落」之一。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末落名為大盡龍,氣勢最豪雄。」註:「沒落者,龍神大盡方結形局。」李淳風所謂『龍有歸於盡者,有全於老者』,故尋龍必以老盡為止,是以須形勢完全應案特達,纏山迴轉,回顧有情,方是地極之處。

[劍脊龍] 又名「殺師龍」。堪輿家所說的一種大凶山勢。廖禹《瀉天機·安墳立式歌》:「第二休尋劍脊龍,殺師在其中。」註:「山上薄下尖,形如劍脊,葬之主受誅戮。又名殺師龍,術者下此主暴亡。」

[飛龍入首] 堪輿家所謂龍氣到穴的五種形式之一。指龍脈上聚憑高而結穴。飛,指高位;入首,指龍氣到穴。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飛龍原是結上聚,昂首真希奇。」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飛龍入首者,乃上聚仰高而結穴,以其勢高昂,故曰『飛龍』。須四應皆高立聳上聚,仰勢受穴,方為真結,此穴力量最大。」參見「直龍入首」、「橫龍入首」、「回龍入首」、「潛龍入首」等條。

[回龍入首] 堪輿家稱龍脈翻身回顧祖山而結穴。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回龍鬚是曲翻身,顧主要逡巡。」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回龍者,乃翻身顧主而結穴。《經》云:『宛轉回龍似掛鉤,未作穴時先作朝。』有大回龍、小回龍及盤龍穴等格。」

[直龍入首] 堪輿家稱脈氣從受穴山背部正中進入而結穴。謂此種方式氣脈雄大,發福極快。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直龍原是撞背來。」 徐繼善《人子須知·龍法》:「直龍者,乃撞背入首,頂對來脈而結穴者也。……發福極快,……以其撞背直來,氣勢雄大,必有餘氣為圻為褥耳。」

[橫龍入首] 堪輿家稱龍脈從穴山之側進入而結穴。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橫龍原是從側落,逆轉須磅礴。」「橫龍出穴必要鬼,樂山宜後峙。」參見「鬼星」、「樂山」二條。

[潛龍入首] 堪輿家稱龍脈下潛於平地而結穴。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潛龍原是落平洋,撒脈自悠揚。」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潛龍者,龍氣撒落平地而結穴者也,即所謂平受之脈。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須要平地有凹,或開鉗口,水勢環繞,方為真結。」

[來龍去脈] 堪輿家謂山勢綿亘起伏如龍體。明吾丘瑞《運甓記·牛眠指穴》:「此間前岡有塊好地,來龍去脈,靠嶺朝山,處處合格。」

[龍樓寶殿] 簡稱「樓殿」。堪輿家稱「太祖山」的山巔,尖者為龍樓,平者為寶殿。楊筠松《撼龍經》:「大龍大峽百十程,寶殿龍樓去無數。」 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祖龍高頂名樓殿,常有雲氣現。」註:「龍之起祖必為高山,尖者為龍樓,平者為寶殿。」

[星] 山來。」堪輿家指山巒。如言「穴星」、「星體」、「星峰」、「五星」、「九星」等。卜則巍《雪心賦》:「星以博換為貴」註:「星者,乃龍身之峰巒也。」

[二十四山] 又名「二十四路」。堪輿家稱住宅、墓地四面的二十四個方位,分別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和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天干(不用戊己)以及八卦中的乾、艮、坤、巽四卦來表示。其中子指北,午指南,卯指東,酉指西,乾指西北,艮指東北,坤指西南,巽指東南,其他干支均代表特定的方位,每一方位相隔剛好十五度。卜則巍《雪心賦》:「二十四山,山名太雜。」又:「山分八卦。」註:「以一卦管三山,如乾管戌乾亥,坎管壬子癸,艮管丑艮寅,震管甲卯乙,巽管辰巽巳,離管丙午丁,坤管未坤申,兌管庚酉辛。合之為二十四山也。」參見:「二十四路」、「羅盤」、「卦例」等條。

[昆崙山] 」二條。位於中國西部,西起帕米爾高原,橫貫新疆、西藏間,東延入青海境內。堪輿家尊為「山祖」。謂此山為中國山脈之祖,龍脈的總發源地。蔡元定《發微論》:「凡山皆祖崑崙,分枝分脈,愈繁愈細,此萬殊而一本也」姚桐壽《樂郊私語》:「劉伯溫謂中國地脈俱從昆崙山來。」

[祖宗山] 簡稱「祖山」或「祖宗」。堪輿家統稱龍脈發源處的山嶺。按其距受穴之山的遠近,又可分為「太祖山」和「少祖山」兩種。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山之有祖,亦木之有根,水之有源,根大則枝遠,源深則流長。故尋龍之法,必先究其祖宗,則龍之遠近長短,氣之輕重厚薄,力量大小,福澤久暫,皆可於此察識之。」卜則巍《雪心賦》:「祖宗聳拔,子孫必貴。」參見「太祖山」、「少祖山」二條。

[祖山] 即所謂「祖宗山」。繆希雍《葬經翼·分龍篇》:「崇山忽起,作鎮一方,莫之與競者,是為祖山。」參見「祖宗山」條。

[太祖山] 指龍脈始發源處的山嶽。與「少祖山」並為「祖宗山」兩類。堪輿家通常認為,太祖山高大聳拔,氣脈厚重悠長,蜿蜒所及,必多吉穴結作,但因距離穴山遙遠,開枝甚多,穴山的吉與凶,還須視龍脈剝換及少祖山的美惡而定。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尋龍必先觀祖宗上,即其遠者而名之,有所謂『太祖山』焉,……太祖山須高大迥異,或跨州連郡,蜿蜒數百里,……其天時將陰晦,則有雲霧生其間。觀雲霧之所生以察山龍之太始,以一決耳。」參見「祖宗山」、「龍樓寶殿」等條。

[少祖山] 堪輿家所謂「祖宗山」的一種。又名「主山」、「主星」。指近穴山的高大山巒。謂其作用在於收束氣脈並將之輸入穴場,因此與龍穴吉凶直接相關;以高大秀挺為佳。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龍行既長,離祖已遠,各分支派,將結穴處,忽起高大山巒,不過數節,即結穴場,其高大山巒,謂之少祖山。……少祖山必奇特達,秀麗光彩,……若欹邪不正,孤露峻崢,瘦削破碎,臃腫粗惡,則無融結。」參見「祖宗山」條。

[聚講山] 指環布祖山周圍的山嶺。堪輿家認為,祖山須有數山環侍,龍脈才有吉貴結作。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環繞名為講聚山,根本在其間。」註:「如釋迦之講經,必聚群而聽之,故環繞而樓殿者,名為講聚山。一祖之下,必有數講,講之吉凶,前去結穴,根本端倪,於此可見。」參見「五星講聚」、「祖山」二條。

[樂山] 簡稱「樂」。堪輿家稱龍脈由山側橫向人穴的穴山後方的山巒。謂此山起「白虎山」或「青龍山」的作用,並可據以驗證龍穴所在。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橫龍出穴,……樂山宜後峙。」註:「樂山出穴星之後,……要高聳端正。」參見「橫龍入首」條。

[夾耳山] 堪輿家稱後邊左右夾護穴場的兩座山巒。即所謂「天乙山」和「太乙山」。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當穴兩旁要有夾耳,即天乙、太乙。」參見「天乙」、「太乙」二條。

[天乙] 指所謂「天乙山」。堪輿家所稱「夾耳」二山之一,在穴後左方,與右方的「天乙山」共同夾衛穴場。謂主結貴穴。卜則巍《雪心賦》:「論官品之高下,以龍法而推求。天乙、太乙干雲霄,位居台諫。」註:「天乙、太乙,穴後左右高聳之山,主出內台諫諍之官。在方位則巽、辛之方為真。」 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夾衛護從兩旁侍,天乙太乙峙。」參見「夾耳山」、「太乙」二條。

[父母] 即所謂「父母山」。堪輿家對穴後山後邊的一座山的喻稱。謂此山直接孕育穴山的龍穴。託名劉基《堪輿漫興·父母》:「問君何者為父母?穴後峨峨聳一山,前後相生不相剋,兒孫赴舉不空還。」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自少祖山以下,或起或伏,或大或小,或直或曲,但以玄武頂後一節之星,名曰『父母』。」

[扶山] 堪輿家語。謂以選擇術扶持所坐之山。與「補龍」均為補救山龍不足之法。《協紀辯方書》卷三三《論扶山》:「坐山不必補,但宜扶起,不宜克倒,克倒則凶。何謂扶起?坐山有吉星照之,無大凶煞占之,而八字相合,不沖不克,即扶也。如坐山與龍同氣,則補龍既以補山。如壬癸龍坐子向午,龍與山皆屬水,用申子辰局可也。倘龍與山不同氣,則止以補龍為主,而坐山有吉星無凶煞即妙。」

[龍虎] 即「青龍」和「白虎」。指穴山前左右兩山。堪輿家謂二山具有護衛龍穴而不受風吹的作用,其勢必須拱抱揖讓,高低相稱。郭璞《葬書》:「龍虎抱衛」註:「凡真龍,落處左回右抱,……所以成其形局也。」繆希雍《葬經翼·四獸砂水篇》:「(穴場)貼身左右二砂名曰『龍虎』者,一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請,不逼不壓,不折不竄。」參見「青龍」、「白虎」二條。

[朝山] 又名「朝砂」、「外陽」。指在前方與龍穴遙相對應的山。為尋龍點穴的佐證。堪輿家謂其秀挺相向,穴氣則吉貴。卜則巍《雪心賦》:「須知移步換形,但取朝山證穴。」註:「穴貴乎朝山端正,謂之賓主相迎。」 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朝水者,穴前特來之水也,此水至吉。……但若直急沖射,湍怒有聲,則反為凶。故來朝之水,須曲折彎曲,悠揚深緩,方為合法。」參見「水法」、「朱雀」、「朱雀翔舞」、「朱雀悲泣」等條。

[北辰] 又名「尊星」。堪輿家稱穴山前方水流出口處之高山。謂為「水口砂」之至貴者,主結作都會或帝王陵寢。繆希雍《葬經翼·水口篇》:「若結都會及作帝王山陵,必有北辰尊星坐鎮水口,高昂聳異,望之驚懾者始合。」參見「水口砂」條。

[案山] 簡稱「案」。別稱「近案」、「前案」、「迎砂」、「中陽」。指穴山近前的矮山。堪輿家謂其有助於蓄聚穴山之氣。廖禹《瀉天機.安墳入式歌》:「第四猶嫌無案山,衣食必艱難。」 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穴前之山近而小者曰『案』……如貴人據几案處分政令之義。有案山,則穴前收拾周密,無氣不融聚之患。」參見「案」、「前案」、「近案」、「迎砂」、「中陽」等條。

[墜朝山] 指穴山前方的「朝山」背向直去。堪輿家認為是一種無穴融結的風水形勢。楊筠松《疑龍經》:「若有真朝來入懷,不必尖圓如龍馬。位若低昂起伏來,不受尖傾直去者。直去名為墜朝山,雖見尖圓也是閑,譬如貴人背面立,與我情意不相關。」參見「朝迎」、「朝山」二條。

[餘氣山] 堪輿家稱大龍脈結穴後,剩餘氣脈所結之地。「餘氣山」如較大,亦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能融結小穴,但力量遠遜正穴。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凡干龍大地,龍氣長盛,結穴已完,山勢難止,必有餘氣之山,或去數里,或數十里,融結小穴,隨其力量,皆有發越。」參見「官星」、「鬼星」、「禽星」、「曜星」、「殷褥」、「唇氈」等條。

[住蹕山] 又名「住腳星辰」。堪輿家稱龍脈暫時停住之山。謂為龍脈分擘之地,可據以分辨龍脈的旁正精粗,有無結作。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住蹕山者,乃行龍暫止,如王者之駐蹕,亦謂之『住腳星辰』。此處分龍雖多,而正龍特起高大之山,暫爾停息。宜於此看某枝為正龍分派,某枝為從龍分派,前去結作大小美惡、貴賤吉凶……」

[華表山] 指聳立在「水口」的高山。為「水口砂」的一種。堪輿家謂系主結大貴之地。卜則巍《雪心賦》:「華表、捍門居水口,樓台鼓角立羅城,若非立郡遷都,定主為官近帝。」註:「一峰獨聳謂之華表,兩山並峙謂之捍門。有此星鎮水口,其中必結大貴之地。」參見「水口」、「水口砂」、「羅城」、「捍門山」等條。

[官星] 簡稱「官」。堪輿家稱穴山前方「朝山」(一說「案山」)背後逆拖的小山。謂為真穴餘氣所結,可據以驗證吉貴之穴。卜則巍《雪心賦》:「更看前官後鬼,方知結實虛花。」註:「問君何者謂之官?朝山背後逆拖山。」 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官星者,龍虎橫抱穴外,背後有餘勢拖向前去也。龍之貴氣重大者,官星亦必重大;龍之貴氣輕小者,官星亦必小。」

[鬼山] 即「鬼星」。楊筠松《疑龍經》:「逆轉之龍有鬼山,鬼山拖腳皆後環。」詳見「鬼星」條。

[鬼星] 又名「鬼山」,簡稱「鬼」。指橫龍穴山背後拖拽的小山。堪輿家謂其與官星、禽星、曜星同為龍脈氣所結,可據以驗證龍穴的真假。徐善繼《人子須知·砂法》:「鬼星者,穴後拖撐之山,枕樂穴場者也。……橫龍結穴,必須有鬼星撐在穴後,方證穴氣之真。一其在穴後分漏本身之氣,故取義於竊,而名之曰『鬼』。『鬼』不必於有為吉,亦不必於無為凶。特以偏斜之穴,須用為證耳。」參見「鬼」、「鬼山」、「橫龍入首」等條。

[枝腳] 指龍脈主體兩邊所伸出的短小山巒。堪輿家謂為龍脈分氣所結,能反映龍脈的特點,可據以鑒別該龍脈的吉凶強弱。以兩邊勻稱為佳。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枝腳橈棹,龍之分氣也,其形體各以類從。故龍之長遠者,其枝腳橈棹亦長遠;龍之短小者,其枝腳橈棹亦短小;龍之吉者,其發為枝腳亦起星辰帶貴氣;龍之凶者,其見於枝腳亦必惡陋類凶形。」參見「芍藥枝」、「楊柳枝」、「梧桐枝」、「蒹葭枝」等條。

[五星聚講] 條。堪輿家稱木、火、金、水、土五種山峰分別從東、南、西、北、中五方環衛祖山。謂龍脈祖山有此形勢,前方必有大貴結作。託名劉基《堪輿漫興·五星聚講》:「火南水北木居東,西有金星土在中,此謂五星來聚講,天壤正氣福無窮。」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地理家五星聚講之理,亦與天文五星相聚同,故龍脈有此格者,前去多結大貴之地。」參見「聚講山」條。

[五害] 堪輿家對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五種不利葬事的山嶺的統稱。郭璞《葬書》:「四勢朝明,五害不親」註:「五害者,童、斷、石、過、獨也。」參見「五不葬」、「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等條。

[五不葬] 堪輿家認為,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五種山嶺不利於生氣的運行和蓄聚,均不宜立穴葬棺。郭璞《葬書》:「山之不可葬者五;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凶而消己福』。」參見「童山」、「斷山」、「石山」、「過山」、「獨山」五條。

[石山] 堪輿家所稱「五不葬」的山巒之一。郭璞《葬書》:「氣因土行,而石山不可葬也。」註:「融結之處不宜有石,夫石之當忌者,焦壇而頑,麻燥而蘇,或不受鋤,火焰飛揚,肅殺之氣,含眼帶黑,故為凶也。」卜則巍《雪心賦》:「土穴石山,嵯峨不吉。」參見「五不葬」條。

[過山] 又名「過龍」、「行龍」。堪輿家所謂「五不葬」之一。指氣脈正在前行、尚未停蓄結穴的山巒。郭璞《葬書》:「氣以勢止,而過山不可葬也。」註:「氣因勢而止,穴因形而結,若其勢昂去不住者,曰『過』,不可葬。」參見「行龍」條。

[獨山] 堪輿家所稱「五不葬」的山巒之一。指無護從諸山及界水相隨的孤山。郭璞《葬書》:「氣以龍會,而獨山不可葬也。」註:「支、壟行度,兄弟兩宗,雌雄並出。極其止也,城郭周密,眾山回集,方成形穴。若單山獨露無情,故不可葬。」參見「五不葬」條。

[斷山]堪輿家所稱「五不葬」的山巒之一。指崩陷斷裂或人工鑿斷致使「氣脈」不續之山。郭璞《葬書》:「氣因形來,而斷山不可葬也。」註:「崩陷鑿斷,氣脈不續者,不可葬也。與自然跌斷不同。」《青囊海角經》:「斷山橫斬氣難過。」參見「五不葬」條。

[童山] 不生草木之山。堪輿家所謂「五不葬」的山嶺之一。郭璞《葬書》:「氣以生和,而童山不可葬也」註:「童山粗頑,土脈槁枯,無法生沖和之妙,故不可葬。」《青囊海角經》:「童山無草,自來體凶。」參見「五不葬」條。

[金魚袋]

[天心十道] 龍穴前後左右四應之山的統稱。堪輿家點穴時用以衡量穴場的準確地點。徐善繼《人子須知·穴法》:「天心十道者,前後左右四應之山也。穴法得後有蓋山,前有照山,左右兩畔有夾耳之山,謂之四應登對。蓋、照、拱、夾,故以此證穴,不可有一位空缺,凡真穴必有之,點穴之際,須詳審勿使偏脫,否則便為失穴。故左右夾耳之山不可偏左,不可偏右,如十字登對為美。」參見「天心」、「十道」條。

[勢] 指龍脈的格局趨勢。即山川的整體外觀。堪輿家謂山川發源後,必然形成「勢」,勢以「來勢」(指由龍脈源頭方向延伸而來的趨勢)強大、奇特、聚合、逆向為佳。勢佳,龍脈的「生氣」才旺盛。託名管輅《地理指蒙》八五:「來山為勢,結穴為形。」曾文遄《尋龍記》:「大凡尋龍必看勢。」郭璞《葬書》:「佔山之法,勢為難,形次之,方(方位)又次之。勢如萬馬,自天而來,其葬王者;勢如巨浪,重嶺疊嶂,千乘之葬;勢如降龍,水繞雲從,爵祿三公……」繆希雍堪輿家稱《葬經翼.原勢篇》:「其(按:指龍脈)始發也,必有勢焉。……審勢之法,欲其來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強不欲其弱,欲其異不欲其常,欲其專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順。」

[三勢] 二條。即山壟之勢、平岡之勢、平地之勢。又名起伏脈、仙帶脈、平受脈,為堪輿家對山嶺、平岡和平地龍脈的統稱。託名劉基《堪輿漫興·三勢》:「山壟平岡平地勢,三般形勢一般看。壟宜起伏岡宜活,平地草蛇頂上安。」參見「山壟之勢」、「平岡之勢」、「平地之勢」三條。

[山壟之勢] 又名「起伏脈」,龍脈「三勢」之一,指山嶺龍脈。堪輿家謂其勢宜起伏多跌頓。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山壟之勢,其龍踴躍奔騰,起伏頓跌,磊落低昂。《葬書》所謂『若伏若連,其原自天,若說之波,若馬之馳』是也。」參見「三勢」、「起伏脈」二條。

[平岡之勢] 龍脈「三勢」之一,又名「仙帶脈」,即山脊平坦處的龍脈。堪輿家認為這種龍脈曲折逶迤,靈活宛轉,只要形式相宜,即能融結吉穴。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平岡之勢,其龍逶迤奔走,屈曲擺折,活動宛轉。《葬書》所謂『宛委自復,迴環重複』,『逶動走西,或為南北』,吳公(克誠)譬之『生蛇出洞』者是也。李淳風名為『仙帶脈』。」參見「三勢」、「仙帶脈」二條。

[平地之勢] 平地龍脈「三勢」之一,即平地龍脈,又名「平受脈」。堪輿家認為這種龍脈雖形體不明顯,只在平原上稍微突起的土阜中斷續相連運行,但同樣能夠融結吉穴。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平地之勢,其龍坦夷曠闊,相牽相連,蛛絲馬跡,藕斷絲連,平中一突,鋪氈展席,《葬書》所謂『隱隱隆隆,微妙玄通,吉在其中』是也。」參見「三勢」、「平受脈」二條。

[四勢] 又名「四獸」,即所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堪輿家分別代指穴山本身及前、左、右三方的山巒或水流。郭璞《葬書》:「《經》曰:『地有四勢,氣以八方』,故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夫玄武拱北,朱雀峙南,青龍蟠東,白虎踞西,四勢本應四方之氣,而穴若位乎中央,故得柔順之氣則吉,反之則凶。」參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等條。

[四獸] 即「四勢」。卜則巍《雪心賦》:「四水歸,四獸聚,白屋公卿。」郭璞《葬書》:「故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註:「此段別四獸之名也。」 繆希雍《葬經翼·四獸砂水篇》:「夫四獸者,……大要於穴有情,於主不欺,斯盡拱衛之道矣。」參見「四勢」條。

[青龍] 所謂「四勢」之一。指穴前左側之山。堪輿家謂宜與右側的「白虎山」對稱拱抱,翼護穴山,忌高踞背向郭璞《葬書》:「葬以左為青龍,……青龍蜿蜒,……形勢反此,法當破死。」註:「左山恬軟開睜寬展而情意婉順為善,若反矯崛強、突兀僵硬,則非蜿蜒矣。」一指宅左的水流。《陽宅十書》:「凡宅左有流水謂之青龍。」參見「青龍嫉主」、「龍虎」二條。

[白虎] 堪輿家所謂「四勢」之一,指穴場右側之山。謂宜低緩俯伏,與對面的「青龍」共成拱抱之勢,使穴場不受外風吹襲。郭璞《葬書》:「夫葬以……右為白虎,……白虎馴俯。形勢反此,法當破死。」註:「言柔順無蹲距之凶也。《明堂經》云:『白虎彎彎,光凈上山;鯤如卧角,圓如合環。』據此形乃得其真。半低半昂,頭高尾藏,有缺有陷,折腰斷梁,虎有此形,凶禍災殃。」一指住宅右方的長道。《陽宅十書》:一:「凡宅……右有長道謂之白虎。」參見「四勢」、「龍虎」、「白虎銜屍」等條。

[朱雀] 堪輿家所謂「四勢」之一,指穴山前方正面相對的山巒或水流,即「朝山」或「朝水」。郭璞《葬書》:「葬以前為朱雀。」「朱雀源於生氣,派於未盛,朝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囚謝,以返不絕。」卜則巍《雪心賦》:「朱雀切忌破頭」註:「前山切忌崩破,主生災禍。一指住宅前方的池塘。《陽宅十書》:『凡宅……前有污池謂之朱雀。』」參見「朝山」、「朝水」、「四勢」、「朱雀悲泣」、「朱雀騰去」、「朱雀翔舞」等條。

[玄武] 堪輿家所謂「四勢」之一,指穴場後山。郭璞《葬書》:「穴後為玄武。」一般指住宅後面的小山。《陽宅十書》一:「凡宅……後有丘陵謂之玄武。」參見「玄武垂頭」、「玄武藏頭」、「玄武拒屍」、「四勢」等條。

[玄武藏頭] 堪輿家所謂「四危」之一,指穴場後山山勢不向穴場傾垂。藏頭,疑當作「昂頭」。參見「玄武」、「玄武拒屍」、「四危」等條。

[玄武拒屍] 指穴場後山山勢高昂,不向穴場垂近,堪輿家認為是氣脈不落穴的凶象。郭璞《葬書》:「玄武不垂者拒屍」註:「主山高昂,其頭不垂,狀如不肯受葬,故曰『拒屍』。」 繆希雍《葬經翼·穴病篇》:「『玄武拒屍』者,星峰無降勢也。」參見「玄武」、「玄武垂頭」二條。

[青龍嫉主] 指穴前左方的「青龍山」高距斜出,不拱抱相向。堪輿家謂屬凶象。郭璞《葬書》:「(青)龍踞謂之嫉主。」註:「左山青龍若形踞不肯降服,回頭斜視,如有嫉主之情,為凶。」參見「青龍」、「龍虎」二條。

[朱雀翔舞] 指穴前「朝山」、「案山」山勢朝揖靈活。或朝水流縈迴歸聚。註:「前山聳拔端特、活動秀麗,朝揖而有情也。」 繆希雍《葬經翼·四獸砂水篇》:「穴內及內堂水與外水相輳縈迴流戀於穴前方,名『朱雀翔舞』。」參見「朱雀」、「朝水」、「朝山」、「案山」、「聚水」等條。

[朱雀騰去] 指「朝山」、「案山」反背不朝穴,或「明堂」水流不縈迴歸聚。堪輿家謂屬凶象。郭璞《葬書》:「朱雀不舞者騰去」註:「前山反背無情,上正下斜,順水擺竄,不肯盤旋朝穴,若欲飛騰而去也。」 繆希雍《葬經翼·穴病篇》:「朱雀騰去者,水傾反而朝斜背也。」參見「朱雀」、「朱雀翔舞」、「朝山」、「去水」等條。

[朱雀悲泣] 堪輿家所謂「四危」之一,指穴山前水流湍急作響,謂屬一種凶象。郭璞《葬書》:「以水為朱雀者,哀旺系乎形應,忌夫湍激,謂之悲泣。」參見「朱雀」、「去水」、「朝水」、「四危」等條。

[玄武垂頭] 郭璞《葬書》:指穴場後山山勢漸向穴場垂近,堪輿家謂其勢如授受,是一種吉象。郭璞《葬書》:「玄武垂頭」注「言自主峰漸垂而下,如欲受人之葬。受穴之處,澆水不流,置坐可安,始合垂頭格也。」 繆希雍《葬經翼·四獸砂水篇》:「後有真龍來往,有情作穴,開面降勢,方名『玄武垂頭』。」參見「玄武」條。

[五勢] 堪輿家稱龍脈外觀有圓、直、曲、尖、方五種狀態,分別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名之。謂五勢俱全,龍脈即具備最旺盛的生氣。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篇》:「氣之集而成體也,厥狀有五,火言其銳也,水言其波也,木言其直也,金言其圓也,土言其方也。五體咸備,氣之至盛也。」參見「五星」、「金勢」、「木勢」、「水勢」、「火勢」、「土勢」等條。

[金勢] 堪輿家所稱「五勢」之一。指圓弧壯的山勢。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篇》:「氣之集而成體也,厥狀有五,……金言其圓也。」參見「五勢」、「勢」等條。

[木勢] 堪輿家所稱「五勢」之一。指龍脈山勢端直。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篇》:「氣之集而成體也,厥狀有五:……木言其直也。」參見「五勢」、「木星」二條。

[水勢] 堪輿家所稱「五勢」之一。指龍脈山勢波曲。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篇》:「氣之集而成體也,厥狀有五:……水言其波也。」 參見「五勢」條。

[火勢] 堪輿家所稱「五勢」之一。指龍脈山勢尖削的外觀。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篇》:「氣之集而成體也,厥狀有五:……火言其銳也。」 參見「五勢」、「火星」二條。

[土勢] 堪輿家所稱「五勢」之一。指龍脈山勢方狀的外觀。繆希雍《葬經翼·原勢篇》:「氣之集而成體也,厥狀有五,……土言其方也。」 參見「五勢」、「勢」、「土星」等條。

  論龍法二 

[龍脈] 堪輿家稱山水氣脈。徐善繼《人子須知》卷首:「曰『龍脈』者,何也?人身脈絡,氣血所由運行,而一身之稟賦系焉。凡人之脈,清者貴,濁者賤,吉者安,凶者危,龍脈亦然。」陶宗儀《輟耕錄》一一《相地理》:「有善地理者,以為宜帝王居之。人問其故,曰:『君山龍脈正結於此』」蔣平階《水龍經》一:「水之來路遠,其勢寬大,中間雖有小回頭處,乃值龍脈束氣結喉之所。」

[龍出身] 指龍脈初發,離祖山前行。堪輿家通常認為,「出身」處山勢高大雄偉,大起大伏,富於變化。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龍出身,乃祖山發脈,離祖前行也。……大凡龍脈初發,屈曲如生蛇下嶺而兩邊有蟬翼護帶者,前去必結大地;其出身之不吉者,則瘦弱萎靡,不起不伏,不活動擺折。」

[扛夾] 扛與夾,堪輿家指龍脈過峽時山峰夾護的兩種吉象。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凡脈從中過,兩旁客山或本山特起高卓相應者,謂之『扛』;外山隔水遠來護峽,而相夾脅者,謂之『夾』。」參見「過峽」條。

[過峽] 指龍脈經兩山夾處或地勢跌斷處通過。堪輿家謂其作用在於脫卸龍脈的凶、邪諸氣,「過峽」多而形態佳,到頭才能融結吉貴之穴。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龍行過峽脈有四,正出左右次,回頭顧主出尤奇,穴狀可前知。」註:「跌斷處謂之峽,以兩山相夾為吉。脈過四格,曰正出、左出、右出、回顧出。正出穴亦正,左出穴居左,右出穴居右,回顧出則穴亦回顧。」 繆希雍《葬經翼·峽論篇》:「夫峽者,祖山中干行度之次,斂大為小,變粗為精,兩山相夾以成之也。」參見「扛夾」條。

[玄關] 又名「天門」、「天關」、「三門」。堪輿家認為,龍脈分支,必有隨龍之水一同發源,此發源處即為「玄關」。楊筠松《青囊奧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玄關;山管山,水管水,此是陰陽玄妙理。」參見「天門」、「天關」、「三門」三條。

[剝換] 堪輿家稱龍脈前行時山勢不斷變化,卸除粗老險惡之形。卜則巍《雪心賦》:「星以剝換為貴。」註:「剝換者,變化也。」 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退卸剝換粗者細,凶星變吉氣。老龍抽出嫩枝柯,跌斷不嫌多。」

[四象] 脈象、息象、窟象、突象。堪輿家所稱穴庭圓暈的四種形態。廖禹《瀉天機.四象葬法》:「兩儀即定,又分動靜。穴有脈、息、窟、突為動,無則為靜,靜則為兩儀,動則為四象。」參見「圓暈」、「脈象」、「息象」、「窟象」、「突象」等條。

[脈象] 堪輿家所稱「四象」之一。指穴場中心圓暈微微起脊之象。廖禹《瀉天機.四象葬法》:「脈是暈間微有脊。脈者,即血氣之謂,微有形跡,故為少陰。凡圓暈中略成形如垂絲,如飛帶,如蕙莖,如薤葉,近看則有,遠看則無,方是。高山平地皆有之。作居穴當取中定基,作葬穴當用蓋、粘、倚、撞四法。」參見「四象」、「圓暈」二條。

[突象] 堪輿家所稱「四象」之一。指穴場中心圓暈微微起泡突之象。廖禹《瀉天機.四象葬法》:「突是暈間微有泡。突者,即泡突之謂,故為老陽。凡圓暈中如旋螺,如覆勺,如胸溝,如水泡,近看則有,遠看則無,方是。唯平地有之。作居穴當鑿平定基,作葬穴當用挨、並、斜、插四法。」參見「四象」、「圓暈」二條。

[息象] 堪輿家所稱「四象」之一。指穴場中心圓暈微微起形之象。廖禹《瀉天機.四象葬法》:「息是暈間微有形。息者,即生息之謂,謂土浮起,微露形跡,故為少陽。凡暈中或起如痛腫,如結塊,如雞心,如魚胞,近看則有,遠看則無,方是。高山平地皆有之。作居穴當剖開定基,作葬穴用斬、截、吊、墜四法。」參見「四象」、「圓暈」二條。

[窟象] 堪輿家所稱「四象」之一。指穴場中心圓暈微凹之象。廖禹《瀉天機.四象葬法》:「窟是暈間微有窩。窩者,即窠坎之謂,微見凹陷,故為老陰。凡暈中或如旋渦,如仰掌,如腹臍,如釜底,近看則有,遠看則無,方是。唯平處多有之。作居穴當增高定基,作葬穴用正、求、架、折四法。」參見「四象」、「圓暈」二條。

[迎峽] 又名「迎脈過峽」。堪輿家認為,龍脈過峽忌風吹水射,故「峽」兩頭須有山嶺迎送。所謂「迎峽」,即龍脈過峽後相夾迎之勢。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脈起頂而上兩臂有迴轉之山,謂之『迎峽』,亦曰『迎脈過峽』。」參見「過峽」、「迎送」二條。

[渡水峽] 張子微《玉髓經》:堪輿家稱龍脈由水中石樑過峽。參見「過峽」、「崩洪峽」二條。

[迎送]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指「迎峽」和「送峽。」 繆希雍《葬經翼·峽論篇》:「故峽必斷伏,旁必有夾,謂『迎送』。」參見「過峽」、「迎送」二條。

[穿心] 堪輿家稱龍脈由所開之「帳」正中穿出。謂屬貴象。張子微《玉髓經》:「開帳穿心三五重,穿心中出是真龍。龍不穿心力量微……」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須是旁起兩肩,末如弓梢,肩如人肩,梢如弓梢,橫鋪闊遠,始為正穿心。開帳穿心極貴。」參見「開帳」、「穿帳」二條。

[穿帳] 「穿帳」二條。堪輿家稱龍脈開帳而出。為穿帳以兩重以上並且由正中穿出者為貴。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若還穿帳要中出,角落未為吉。兩重三重開府衙,一重則富家。」註:「(帳)兩重以上主貴,一重主富。穿心者為上,穿角出者為下。」參見「開帳」、「穿帳」二條。

[出脈] 堪輿家稱龍脈在土中運行。其形式分中出、左出、右出三種。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凡龍之穿落纏變,皆有出脈。其格有三,曰中出、左出、右出。融結力之大小輕重皆於此決之。」詳見「中出脈」、「左出脈」、「右出脈」三條。

[左出脈] 「出脈」的一種形式。指龍脈由左側出身、運行及入穴。堪輿家謂其其結穴力量比右出脈大,而比中出脈小。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左出脈者,龍之出身發脈及行度、過峽、入穴等處,脈均從左畔而出。」 參見「出脈」條。

[右出脈] 「出脈」的一種形式。指龍脈由右側出身、運行及入穴。堪輿家謂其結穴力量比中出脈、左出脈為輕。「右出脈者,龍之出身發脈及行度、過峽、入穴等處,脈從右落,山之形式右少左多,兩畔不勻,只是蟬翼、仙帶及外從皆照應周密,故前去亦有結作。若從山不周,則無融結。」參見「出脈」條。

[中出脈] 堪輿「出脈」的一種。指龍脈由正中出身運行落穴。謂主結作力量強大。廖禹《瀉天機.落局入式歌》:「穴後落脈要中出,中出方為吉。」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中出脈者,受穴之龍,自離祖出身落脈,及過峽落穴等處,脈從中出,左右均勻,蟬翼仙帶,夾護整齊,或開帳貫中出脈,或列屏台蓋星而脈從中落,或左右擺布均勻而脈從中發,皆謂之中出脈。若護山周密,不被風吹,則融結力量必大,主巨富顯貴。」 參見「出脈」條。

[仙帶脈] 堪輿家對平岡龍脈的別稱。即「平岡之勢。」仙帶,喻其勢曲折悠揚。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仙帶脈屈曲擺折,逶迤活動,如生蛇,如飄帶。卜氏(則巍)《學心賦》所謂『脈若帶連,何必高昂之阜』是也。」參見「平岡之勢」條。

[平受脈] 平地龍脈,即「平地之勢」。李淳風《小卷陰陽證要》:「平受脈落平洋,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平中有突,即為得其體。」參見「平地之勢」條。

[起伏脈] 即山嶺龍脈。卜則巍《學心賦》:「一起一伏斷了斷,到頭定有奇蹤。」 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山壟之勢也。李淳風稱『起伏脈』。」見「山壟之勢」條。

[崩洪脈] 堪輿家稱穴場四周水勢環繞或當面朝穴。謂水聚則穴氣融結。郭璞《葬書》:「風水之法,得水為上。」 廖禹《瀉天機.全局入式歌》:「朋山共水難尋脈,石上留蹤跡,喚作『崩洪』有十名,官貴此中生。」註:「兩山對峙為朋山,眾水合流為共水,脈從中過,有石可證,此是度水脈法。必要兩邊山勢有斷續之形,春夏水漲無跡可尋,秋冬水涸又有形可見。」

[龍分劈] 指龍脈分枝。堪輿家謂干龍氣旺,分出適量枝脈迴旋護穴,是一種吉象;枝龍氣弱,分劈則只能使生氣耗散,不能結穴。託名劉基《堪輿漫興·分劈》:「分枝擘脈龍之常,分劈若多非吉祥。」參見「劫龍」條。

[芍藥枝]

[楊柳枝] 龍脈「枝腳」的一種。特點是一邊長,一邊短(或無)。堪輿家認為主公位不均。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一邊有枝腳而長,一邊微有枝腳或無,名曰『楊柳枝』。主公位不均,偏枯太甚,縱有形穴,亦不可下。」參見「枝腳」、「芍藥枝」、「梧桐枝」、「蒹葭枝」等條。

[梧桐枝] 龍脈「枝腳」的一種。指山脈兩邊分出的短山均勻對稱。堪輿家認為,龍脈有「梧桐枝」,必結大貴之穴。張子微《玉髓經》:「停勻唯有梧桐枝,雙送雙迎兩手勢。對節分生作穿心,祖宗兒子多相類。此龍百中無一二……」參見「枝腳」條。

[蒹葭枝] 堪輿家所謂龍脈「枝腳」的一種。特徵是脈兩邊枝腳不兩兩對稱而交互停勻,如蒹葭葉(蘆葉)樣。堪輿家認為這種枝腳融結力較輕,屬下貴之格。張子微《玉髓經》:「左右跌生交互勢,左有右無過一節,右有左無本非異。此名原是蒹葭樣,但要星辰得地位,星辰得地是真龍,避會生枝不偏廢。多因水、火作星辰,蘆葉多尖左右至。」參見「枝腳」條。

[送峽出身] 即龍脈「過峽」之前兩臂有旁山相夾護。堪輿家認為,龍脈「過峽」時最忌風吹水射,故兩頭須有山巒迎送。徐善繼《人子須知·龍法》:「凡脈離山而出,兩臂有護從之山,謂之『送峽出身』,亦曰『送峽』。」


推薦閱讀:

風水堪輿時飛星的順逆怎樣確定
藏友祖傳寶風水堪輿學秘術,不知盜墓筆記中的分金定穴術是真是假
淵海子平卷四 碧淵賦(元妙論) 黃文塗堪輿研究中心
「五星峰」與堪輿中的「五行」有關係嗎?「五星聚講」指的什麼?
歷代堪輿大師

TAG:堪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