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美[哲理文論]
人性美,陶冶人們情操,潤澤人的心靈。人性美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有對邪惡醜陋事物的排斥。對於我們今天正視人生、完善人格、追求美的境界,也是大有排益的。從人性美的價值層面到人在審美形式中對自身的肯定,而人自身又總是在無窮的社會實踐和精神活動中存在的。通過審美活動的作用來改造人心,美化人生,才是現代美學的價值與意義所在。道德的實質是塑造健全的人格,給個體帶來幸福與和諧,它應該遵循個人內心自覺自愿的規律。人性美與社會制度以及社會倫理聯繫密切。人情美的關懷可以分擔一些轉化人性美的作用。人性則是深入人心的東西,看不到,但是能很容易,很天然就會浮現出來。因此,人性是個人的品德思想,道德是一個情感塑造、性格陶冶、習慣養成、整體精神涵養的過程,它要求人的全部精神要素的投入。人性美表現為兩點:首先,美在人的美好德行:「追求那最光榮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著這種德行,人們才能治國齊家」;真正的從美與審美出發的人文關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關愛和善意的表達,不是抽象空洞的泛愛精神;它所揭示的是平凡的人的內在的精神、品格、信念、理想和尊嚴,所弘揚的是蘊於其中的質樸、堅韌、善良和互助這些美德,而這正是人文關懷所堅守的人本身的真、善、美。審美的核心便是人們對自我現實生活進行向真、向善、向他所理解的美的方向的關注、改造、提升乃至創造。人的本質是感性升華為理性的過程和理性被感性突破的過程。感性慾望中的惡是人的本質生成的一個潛在的動力。人的智慧能創造幸福,但並不能抵達幸福的完整境界。人的幸福與智慧有關,更與美感有關。智慧解決人的物質與生存問題,而美感是解決人的情感苦悶與心靈孤寂問題。人是智慧的人,更是情感的人。人類若只有理性而沒有情感及美感,生活會是多麼乏味與無趣。人性美與人們通常所說的心靈美不同,心靈美多用於道德價值判斷,人性美是生命價值判斷;心靈美側重社會屬性,人性美更注重自然屬性;心靈美是現實主義的,人性美是超現實主義的,人性危機的自然聯繫,對於我們反思當前人性的不合理性,處理當前的人性危機和自然危機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當前的人被過度的物質慾望所奴役、人與自然的分裂、人類中心主義的膨脹、人類價值坐標的偏離等人性危機,無時無刻都在威脅著人自身的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協調。
人性既有自然屬性、那麼人性美與自然美也是人化自然顯現通觀,是人化的社會性與自然性有機的統一體。人是肉體和精神的物質辯證統一體。因為,人是從物梯次進化而來的,此種簡單的事實決定了:人性必然與物性有相通之處,因此,精神的實質與物質都是相互關聯的。而精神產品的豐厚又可為能動的發揮創造條件,人與自然界物質存在形態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從自然美中發現人性美,從自然的和諧美與人情美兩個方面表現「友善」。善良是美好的東西,能達到一種極致,達到人性美的真善美極致,唯有將它們配套協調地創造出來,才能健康地發展人類自身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性美與人性愛的具體表現,是由感情意識產生,人渴求人或事物的意識行為就是愛心和感情。人性美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也有對邪惡醜陋事物的排斥。人性是個綜合體,是非常複雜的。人性扭曲變異,需求的缺失和人格尊嚴等,人性的自然張揚,生命的發展不應受到遏止和扭曲,「禁律益多,社會益複雜,禁律益嚴,人性即因之喪失凈盡」。對生命中的丑的體悟與認識培養是抵制與消除其負麵價值的精神力量,對人性美認識是一種自由和率真自然的人性之美。挖掘自然的人性美、厚重的人性美,讓人充滿了生活情趣和人性美感,生存意志如果和道德意志相得益彰,就會升華人性,提升人性美。人性美是沁人心脾。我相信人性是一種高強度的和諧私合劑。改革開放極大地改善了向人的生活,增強了國家實力,是有目共睹。但是,貪官增多,犯罪上升,社會整體道德水準在市場大潮衝擊下,有的地方出現傾料垮塌,人性受到了極度的壓抑,也是事實。當人們在感嘆世風日下,天良漸泯時,人們不約而同地關注到社會人性美的一面。人性是可以引導改變的,是客觀事實。促成這種改變,引導和宣傳有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國家要多宣傳好人好事,倡導一種關注好人、宣傳好人、大家都來做好人的風氣。將人性中真善美,將愛心傳遞,使人的理智與情感具有了審美的意義;宣傳人性之美,用大量好人的高尚,去感動社會、凈化風氣、提升公德。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融洽和友善,這種融洽和友善如同春風雨露一般潤澤人的心靈。這一點也可以證明,我們的社會並不缺乏好人。好人是一些心靈美好的人,是一些言行利他人、利民眾、利社會、利國家而且不求回報的人。他們之中,不乏聲名顯赫、績偉功豐的人,更多的則是平平常常、默默無聞的人,是展示人類共同的人性美。對人的關愛,生活在一起的社會,沒有隔閡,沒有冷漠,和諧贏來人性美,閃耀著人性美的光輝。
推薦閱讀:
※住的出租房隔壁的熊孩子每天各種噪音,怎麼應對?
※越是優秀的人,越深入了解自己
※如何看待江歌案最近的發展?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勸阻別人自殺?
※人會走向自己的反面嗎?